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十二篇)

最新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十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3 14:21:20
最新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十二篇)
时间:2022-12-23 14:21:20     小编:zdfb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一

1、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的智慧精髓需要传承。

2、明德学校致力弘扬传统古典诗词,形成“明德”的办学特色。

3、寄宿制学校教育更多地要从学生生活领域开发教育,弟子规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弟子规为规范学生日常生活行为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4、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二、课程的目标

通过诵读、感受《弟子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陶冶思想情操,积累文化底蕴,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

三、课程教学理念

1、 加强诵读,引导想象: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2、 直面经典,真心接触: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资源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

3、 课堂开放,学科融合: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用绘画、文字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

4、 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剔除糟粕,辨证吸收。

四、实施建议

根据《弟子规》校本课程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1、 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

2、 情境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音乐可选择《渔舟唱晚》、《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古典名曲,配乐诵读。

3、 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突破教学难点。

4、 生活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更好的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

五、评价建议

1、 评价主体多维化:指导学生自评、生生、师生互评、请家长评。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经文内容的初步感悟,让学生来讲讲《弟子规》在生活中的运用;夸夸自已哪些规范做得好,找出自身哪些不足需加以改进。 老师更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受到学生的监督。

2、 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背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行为变化。

3、 评价过程动态化:注重平时的、过程的评价。

4、 评价形式多样化:可以通过演讲德育故事、现身说法、经典诵读、课本剧、相声、吟唱《弟子规》、《弟子规》书法比赛等形式检验《弟子规》的教学成果。

六 、 保障措施

1、 教学时间保障:每周周一、周三早午诵读,校本课间周一节。

2、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3、 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学生有读本有成果记录本。

4、 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成效显著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在绩效工资上予以一定的倾斜。

5、 组织的保障。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如下:

组 长:周伟建

副组长:史兰 陈镇江

成 员:全体班任 、语文教师

5、 具体实施本方案的人员

校本课程主编:全体语文老师

教学评价:谢莹莹 李鹏飞

学生评价:史兰 朱芳芳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二

一、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国学经典,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学经典中寻求滋养;加强思想修养,促进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在文化底蕴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全面推进我校的特色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工作。

二、目的和意义

1、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中华文明。通过国学课的开设,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传统思想博大精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培养学生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2、陶冶学生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打好学习语文的厚实基础。

4、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和学校新课改工作。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与现代有机对接,打造我校教育教学新特色,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三、原则

1、开放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开放性的原则,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的模式,要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特点。

2、针对性原则。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

3、 激趣性原则。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一定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

四、组织成员

组 长:罗群雁

副组长:张群 许倩 刘红 王玫

组 员:杨阳、周煜晴、陈鑫、郭晨龙、杨凯、齐玉、李媛、黄莹莹、王国霞、吴靖。

五、实施办法

1、初一初二每周开设一节“国学”校本课程,也可两周安排连堂两节,便于集中开展活动。高一高二下学期每周开设一节国学校本课程,也可两周安排连堂两节,和现有的走班课,以及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要将诵读、理解、感悟以及应用相结合。

2、全校选拔语文素养较高的参与热情高的教师开发“国学”校本课程资源,具体负责课程的实施。

国学校本教材由刘红、王玫、杨阳、周煜晴、陈鑫、郭晨龙、杨凯、齐玉、李媛、黄莹莹、王国霞、吴靖负责开发,可根据情况开发初中版(两册)和高中版的校本教材(两册)。由初一初二高一高二语文老师具体实施。

3、校本教材内容可包括诸子百家篇、唐诗宋词篇、戏曲音乐篇、建筑服饰篇、国画书法篇、中医篇等。可参考经、史、子、集的划分方法,重点选儒家经典,古代著名历史散文经典、其他诸子百家经典、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和文学评论经典(重点是唐诗宋词),

4、国学经典诵读安排:每天早读十分钟、语文课前三分钟时间,语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组织诵读。还可和读报课结合起来,比如播放“百家讲坛”等。还可利用学校的电子屏,每日或每周推荐一则国学经典片段。

5、还可开展“讲古代名人故事” “国学手抄报展览” “国学经典书法展览” “国学经典知识讲座” “ 国学课本剧展演”“ 国学诗歌朗诵会”“ 国学读书汇报会”“ 国学演讲比赛”等活动。活动可结合重大节日,以节日为主题,进行设计(如“清明节诗歌颂唱会”),可根据时令季节设计,可家校互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国学学习天地。

6、由教务处具体检查国学校本课的上课情况,组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学生的具体考核由任课教师在课程安排的最后一周,随堂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分两部分,其中平时课堂表现占40%,学期末考核占60%。

7、任课教师要在课程结束后,总结反思自己国学课开展情况,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总结材料上报给教研室,为国学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和实施提供参考。

8、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和学校的读书节、道德讲堂、元旦迎新晚会等常规活动结合起来。

六、保障措施

1、搞好“国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资源库的建设。

2、学校要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有力支持(事情多而杂,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展要和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三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产生了博大精深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原动力。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和美德,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历史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加强思想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能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够吟诵,班班读经典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中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二、目的和意义

1、传承中华文明。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传统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4、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与现代有机对接,打造平舆教育新特色。

三、组织领导

“国学”校本课程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长:李国富

副组长:王建申 刘俊华

成员:徐诚伟 乔运良 侯华科 张瑞颖

四、实施办法

1、全县各中小学每周开设至少一节“国学”校本课程。小学阶段重在朗读背诵,中学阶段要将诵读与理解感悟相结合。

2、各校选拔语文素养较高的教师开发“国学”校本课程资源,具体负责课程的实施。

3、《国学经典》课本进校园。统一选用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编辑的《国学经典》丛书,作为校本课程教材下发到各学校,并做好活动用书的宣传推荐工作。

4、各学校安排校本课程的教学,小学、幼儿园以《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及一些经典诗文为主,初、高中以诸子百家著作和古文为主。

5、诵读安排:在早课、语文课时间,语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组织诵读。

6、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讲古代名人故事”、“国学手抄报展览”、“国学经典书法展览”、“国学经典知识讲座”等活动。

7、各学校要选出质量较好的“国学”校本课程教案,上报到县基础教研室,教研室择优在《平舆教学教研通讯》发表。

8、县教研室组织开展“国学”校本课程优质课教师评选活动。

9、积极配合德育室工作,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五、保障措施

1、搞好“国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资源库的建设。

2、学校要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有力支持。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四

为了加强学校的艺术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艺术修养,进一步展示我校落实素质教育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培养其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的学生都是三年级学生。大部分音色较好,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也是比较有音乐潜力及天赋的孩子。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有经过上学期的训练,也基本了解气息、歌唱的正确位置。但也存在气吸的浅、位置低、口腔张不开、下巴紧等现象。

二、训练方法及过程:

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为了使学生达到声音上的和谐统一、自然清新、明亮甜美的效果,需要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现象。并逐渐扩充到音准、节奏、音域、咬字、吐字等现象。

(一) 科学正确的气息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如静坐练习、抽泣练习、放松叹气练习、闻花香练习等来体会胸腹式呼吸法: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呼吸控制训练等。这一环节,我采用先集体示范讲解、再“一对一”严格把关检查指导的方法。

(二)重视发声训练

每节课根据学生的气息及声音水平,进行不同的发声训练。如:平稳连贯的唱法训练、弹跳有力的唱法训练等。

(三)努力做到字正腔圆

正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技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学生“奶声”“扁嘴”的现象、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发声状态和正确的母音口形,多用“a”“o”的母音训练。针对字头吐不清、喷吐能力差的学生,多用爆破音的字进行练习。并让学生坚持说普通话。掌握好普通话的正确发音。结合发声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使学生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

(四)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采用先入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先学低声部旋律。

三、歌曲的演唱:

掌握了声乐基本功,队员将把发声训练与歌曲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满足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需要,如:独唱、重唱、组唱等。使学生更多得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通过排练好一首歌曲,不仅有利于学生听觉和乐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四、曲目的选择:

本学期,将重点排练《让我们荡起双桨》

五、活动时间:周三下午两节课

总之,我将努力完善我的教学,尽我所能,让孩子们那甜美、纯净的童声充满校园。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五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资源分析:

1、满足学生需求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这就决定着我们的教学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因此,我校在这门课程开发前进行一项调查中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写字感兴趣,这说明学生有开设写字课程的需求。

2、发挥教师特长

教师既是校本课程的实施者,也是开发者。我校有几位擅长书法的教师,开发实施《中国书法》校本课程,既可发挥教师的特长,普及书法教学,又可发现、培养书法特长生。作为学校应相信教师,充分挖掘教师的优势和潜能,为教师自主开发校本课程提供平台和支持,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

3、凸显学校特色

我校长期以来一贯重视写字教学,我们坚持在普及的基础上拔尖书法人才,因此,有一批书法特长生脱颖而出。 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先后有十余人次在泉州市、南安市举行的书法比赛中获奖,其中硬笔书法获泉州市二等奖3人次,毛笔书法获泉州三等奖2人次。随着课改的日益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写字教学本身及其外延还潜在着许多优势有待于我们开发,需要也必须要从课程建设的高度来对写字课程进行重新定位,使之成为一门既有着丰富内涵又有着广泛外延的课程,同时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课程开发水平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4、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世纪,加强写字教学,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写字教育传统,从小打好每一个孩子的写字基础,仍然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活动类型:学科拓展类

四、活动对象:全校学生

五、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书法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在练习书写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书法的兴趣爱好;

(2)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最基本的执笔方法与练字方法,努力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3)引导学生开展与本课程有关的比赛、欣赏和展示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并能从书法练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生活和做人、学会审美和创造、学会拼搏和展示的能力。

六、课程内容:

1、课程的设置及要求

(1)各年段教学内容及教学时间安排。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本课程课时数为每周1节。

(2)本课程各年段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时间安排(供师生参考)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六

一、课题来源及价值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以国学为核心的学术探讨、知识普及、文化建设、教育推广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这场“国学热”正浸染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其精神影响力也愈加广泛。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也越来越多得到人们的重视、倡导和极力推动。但是随着对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深入理解,我们发现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建设正面临越来越多新挑战。

第一,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内容有待重组和整合,尤其是年级的梯度和要求有待重新定位;

第二,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实施策略有待丰富和拓展;

第三,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在深入推进的同时,应该更有创意,更富有个性,真正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的课题。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

国学: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本课程: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本课题中的校本课程指前者。

三、主要观点及创新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之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和诵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

3、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5、我们因地制宜,立足新教材,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四、课题目标、内容及重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创设文化传承的平台,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璨若星辰与博大精深。

2、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摸索和总结出一套较为可行的国学经典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撰写出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论文以及阶段性实验报告,编写一套以中华国学经典为核心的校本教材。

3、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从被动的课程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课程决策者和实施者,提升教师的课程创造意识及能力,丰富教师的角色内涵,达成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 研究内容:

1、现代中小生对国学知识了解的现状调查。

2、国学内容及序列,即课程内容如何校本化、特色化。

3、我们怎样实施,即课程方法如何校本化、特色化。

(三)研究重点: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课程设计及实施的策略。

五、研究思路、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1、在国学内容的选择上,做到“精选篇目,分类递进”;

2、在国学教学实施上采用“分年级推进、分层进行、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3、开发校本课程,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4、建设文化校园,让师生成为幸福的成功者。

(二)实验对象:本校1-6年级学生。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实践对相关理论进行反思、验证,继而总结出更有效的成果并加以推广。在实验中还要用到的辅助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文献法等。

六、研究过程及步骤

本实验计划用两年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7月),分三个阶段完成。

(一)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

1、确定课题,拟定研究方案。

2、课题申报立项。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4、明确各成员研究的侧重点、创建网站。

(二)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月)

1、“国学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及分析,邀请专家指导课题。

2、精选经典诵读内容,编撰校本教材。

3、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并不断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4、积累典型案例、研究资料,撰写论文。

(三)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总结课题实施成果。

2、课题组成员写结题分报告。

3、课题组写结题总报告。

4、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迎接专家验收。

七、预期研究成果

(一)阶段成果

1、课题的实施方案、意见(网站、实验方案、调查报告)。

2、典型案例(文本、图片、学生成果)。

3、各项专题研究(论文、课件、经验总结、研究报告、校本教材等)。

(二)最终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结题报告。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实力雄厚:我校是省实验小学,省教科研先进单位,现已完成省市级乃至国家级课题多项。课题负责人是我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并已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多篇。此外,我校图书资料丰富并可上互联网查询资料,有领先的声像,电脑设备等硬件。

组织保障:课题组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通过校长室直接领导,以教科室为基础,将教导处、科研组组织起来,建立相互合作的研究组织,以调动全校教师全员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群体研究的氛围,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与实施。建立与研究工作相配套的工作制度,要求参与研究的老师明确职责,注重实践,积极参与理论学习,并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例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求策略,深化研究。学校教科室全面协调、组织好本课题的研究管理工作,认真制定研究计划方案,督导各分工责任人在规定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关任务。

财力保障:课题组每年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自行筹集一定的经费,包括聘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讲学提供相应设备,会议费用等。我们将严格管理并使用好科研基金,同时,保证学校有关教育设施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七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将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基于“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结合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视作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逐步把本校建成教学上的高效益、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校本课程的依据

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林散之曾经这样说过:“学写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宇,学会做人,字也容易写好。”由此可见,规范性地写好汉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和语文基本功。小学生写好字不仅可以培养他们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意志品格,更是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的有机融合。汉字是用线条组成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方块结构。在教师日积月累的教育中,孩子们逐渐对汉字的形体美有所感悟,就能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写好字的良好愿望。人能写字,反过来字也能“写”人。当学生将字写正确、结构比例恰当,达到整齐、清楚、易认、美观的要求后,便养成了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意志品格。汉字不只是纯粹的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将汉字本身演绎成一种文化。汉字它记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个性的精灵。写字不单是一种书面传递信息的工具,写字还具有审美的价值,她所传承的是民族文化,民族的精神。小学生学写汉字,写好汉字,就是接受汉字的熏陶。

我校试图从育德、启智和审美三个维度,努力构建一个把书法与育人功能相结合、书法训练与学生主体的发展规律相结合的训练体系。在我校“以学生为本”的教改精神引领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校提出了“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育人目标,学校开发实施了以书法为主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试图营造一种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课程的内容

四、课程实施的策略

1、优化师资,发挥团队精神

书法辅导教师综合素质和学识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书法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我校书法教师的专业水平,我校成立了教师书法社团。教师每周必须完成一定的书法作业,在期末,书法社团的教师必须上交作品,参加评比。

2、成立学生书法社团,外聘专家进行教学

为了培养我校学生书法兴趣,提高学生的书法素养,我校成立了学生书法社团,并且外聘了两名书法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这两名书法教师均为常州市书法协会会员,不仅自身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底,而且在教学上也有着丰富的经验,通过外聘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的书法水平有了较快的进步,我校的部分学生在一些书法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寓赛于练,展赛结合

常州市和钟楼区每学年都要举行二、四年级的硬笔书法比赛,我校也将它作为一个固定赛事。做到每年有比赛、每学期有展览,学生现场书法比赛、师生毛笔书法作品展、班际手抄报作品展和书法课堂作业展。大型的展览安排在大展厅,小的展览则将书法作品张贴在橱窗展示。

每次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书法展览和比赛,我校都能认真辅导学生创作,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真正做到师生全力以赴、共同进步,达到了寓赛于练、以展览促比赛的目的,也达到了老师、学生和学校“三赢”的目的。

4、多元展示,提升品味,是书法特色教学的一大特色

我校将创建书法特色校园,这项工程加快了校园文化的建设步伐。通过多渠道的文化传递和多元化地展示我校书法教学的成果,丰富了我校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全面美化了校园,整体提升了我校师生的审美品味,在校园内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艺术氛围。

(1)、我校将利用长廊和教室的走廊宣传我国书法的历史和书法名家的作品以及师生的书画作品,在校园内形成的书法艺术长廊,将用多块活动大展板固定在办公楼一楼大厅和有十几个可供书法作品展览的橱窗,这种展示规模本身就是我校的一大特色。

(2)、每个学期的教室环境布置评比,让学生自己书写座右铭、标语,出版黑板报、墙报等,学生整天沐浴在书法艺术氛围下,潜移默化的作用十分大。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八

一、指导思想:

跳绳课从健身体育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自我锻炼的意识。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自练、互评能力,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二、活动目标:

1、掌握双脚跳绳的方法,发展弹跳、协调能力。

2、通过跳绳活动培养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意识。

3、学习各种跳绳的动作方法,使学生掌握各种跳绳的要领。

4、利用多种跳绳练习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协调、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

5、培养学生时间与空间的感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兴趣,增强群体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发挥潜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三、措施与方法:

1、校内:各班可利用周三的第七节课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活动,将跳绳达标活动与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跳绳训练,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班主任老师、学生家长以及任课教师的作用,组织、指导并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加跳绳达标活动,掀起我校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

2、校外:班主任老师动员学生回家与家庭任何成员自由组合进行训练,形式不限,通过“小手拉大手”,让学生家长(或亲人)亲身参与和了解学校活动,共享一份欢乐,达到共同健身、携手育人的目的。

四、活动安排:

五、周工作安排:

第1周:阅读性内容----体育常识:课堂常规

第2周:体验性内容----跳跃:双脚连续跳上跳下

第3周:延伸性内容----双脚交换跳单绳

第4周:体验性内容----双脚交换跳单绳看谁跳得多

第5周:体验性内容----并脚跳单绳

第6周:体验性内容----并脚跳单绳看谁跳的多

第7周:运动参与----行进间跳绳

第8周:运动参与----跳绳游戏

第9周:体验性内容----绳操

第10周:体验性内容----绳操和跳绳游戏

第11周:体验性内容----跳绳

第12周:体验性内容----行进间跳绳比赛

第13周:运动参与----跳绳

第14周:延伸性内容----体验双飞

第15周:体验性内容----跳绳,游戏

第16周:运动参与----自己创新跳绳

第17周:体验性内容----考核跳绳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九

一、研究对象,问题来源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央七号文件)和《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水平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学校当前体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跳绳项目所需器材简单、活动所需场地小,活动时间地点都可因人而异,适宜于所有的孩子参与;其次,跳绳类项目在我校具有优良的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也是最主要的,跳绳可以最便捷地提升学生的体质,辅之以花样变化,孩子们喜欢,容易学会、乐于接受,掌握一两项技能可以确保终身锻炼的需要。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

通过“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创建研究,在丰富学校阳光体育内涵,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互助共进合作精神的同时,切实做到增强学生体质,并让学生感受跳绳带来的成功体验。

具体如下:

1、让每位学生都能了解跳绳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套学校自编独创的绳操;

2、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跳绳”技能,熟练掌握2种花样 “跳绳”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应用,为未来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3、通过的扎实推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提升;

4、在开展学校“跳绳”校本课程活动过程中积极探索校本化实施形式的“阳光体育活动”的策略,努力形成学校绳类体育特色文化,特色学校。

三、研究措施

1、不同年级跳绳项目开发研究;

2、跳绳项目实施途径研究;

3、学生体质状况研究前、后对比分析研究;

4、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家长、学生、教师对学校特色发展的需求、学习、使用情况:座谈、问卷、观察、个别访问。

2、个案分析法:通过对个别跳绳项目的开展情况的研究,找出理论依据,采取相应措施。

3、归纳整理法:搜集、整理调查、考察所得的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

根据阳光体育项目相关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和研究目标的具体要求,我校的绳类体育特色研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如何根据学生实际自编一套适合学生的、活泼有趣的绳操。

2、 不同年级跳绳项目开发研究:集体项目和个体项目相结合、基本与花样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3、 跳绳项目实施途径研究:课内如何确保基本技能的达成,课外如何调动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大课间、活动课、体育节如何给孩子们提供展示的舞台,各种途径实施的有效性;学生体质状况研究前、后对比分析研究(前测数据与后测数据对比分析体质变化情况);

4、跳绳项目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研究:如何在实践中形成文本经验、如何对项目实施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或方法(提炼与推广)。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十

一、课程开发目标

为了加强本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激发其艺术灵性,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经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讨论,初步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的美术课程目标为:

1、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积累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2、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长,通过美术教育,努力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他们的今后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3、通过艺术教育,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丰富孩子们的人生,使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二、课程开发安排

美术校本课程:漫画、设计、国画、素描、美术字及应用。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1、课程的实施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小组,校长是决策者,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全面负责。教务主任具体负责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工作,成员由各类课程的开发教师担任,具体落实好各门课程实施工作。

(2)制定形成校本课程的实施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起草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各课程的开发老师根据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目标明确。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联系学生的实际及课程资源的情况来安排。涉及到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自编或选编校本课程的教材;怎样组织这些内容,准备哪些教学用具或教学资源;在课程上如何设置等问题,然后是课程实施预设:涉及课程实施方法、如何组织教学,课时安排,场地的安排、人数的要求等内容,最后是课程评价建议:如何对教师自身和学生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涉及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

(3)加强校本课程的培训。“艺术教育校本化”犹如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它柔和温情,附着到每一个发展主体上,延着主体的个性特长润湿、蔓延,甚至深入到主体的骨髓中去,使主体在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为了将研究细化求得实效,我们把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编写教材,付诸实施。把对学生艺术创作、艺术设计、工艺制作等方面要达到的要求与基本途径罗列于上,各开发教师再根据本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细化基本途径,选择合适的教材来充实校本教材,并付诸实施。第二阶段:积累材料鼓励创新,及时交流经验,鉴定经验的可取可行性,鼓励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第三阶段:完善校本化体系,展示成果。制定完善我校艺术教育校本化体系,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汇报观摩课,展示学生才艺各类研究成果展示。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2、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我们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评价,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评价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方法有课堂记录、案例评析。

(2)对学生成长的评价。评价时,我们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的方法除了观察、调查、考查学习知识、成果展示等外,我们还将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的“成长记录长廊”,允许孩子们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一张画、一副手抄报、一个小制作……)放到艺术长廊中,可以想象几年之后,当孩子们再去看哪些作品时,会发现自己又长大了,或许这些作品将陪伴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四、保障的措施:

1、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2、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3、组织的保障。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如下:

组长:贾利民

成员:李占宇、陈连华、赵福民、付德才、张福义

授课教师:和明明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十一

一、课程指导思想

以教书育人为宗旨,认真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为了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我校在体育课中进行了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尝试,以体现新课程主动、创新、实践、合作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跳绳运动的技能技巧,养成团结合作,敢于拼搏,不畏困难的品质,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二、跳绳校本课程的目标:

跳绳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同时体现健身性特点和终身体育理念,在体育课中实施“快乐跳绳”,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快乐地参与体育锻炼,激发学生参与跳绳学习的热情,启发学生掌握跳绳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经常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跳绳校本课程让学生掌握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提高学生的体能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高尚的团队精神。

三、跳绳校本课程原则:

学校在确定跳绳校本课程内容及进行实践时,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学校体育课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课程内容调适时,充分考虑各个领域所占的比重,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开发跳绳课程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二是迁移性原则。学生在参与跳绳运动的学习中所掌握的体育常识,获得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等都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体育学科其他相关技能,灵活迁移到其他体育教学内容及活动内容中。三是实用性原则。跳绳运动既符合学生的经济条件也适合我校的场地环境和时间空间的限制等,内容简单易学,适合于全体学生学习与掌握。

四、跳绳校本课程实施和组织的方法:

1、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

水平一学段以“情境激趣式”为主。重点是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培养习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因而趣味性是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首先予以考虑的因素。用绳子玩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把短绳放在地上当作小河,让学生双脚向前跳过去,也可以把短绳当作小陷阱,让学生绕过陷阱的游戏等。

水平二学段以“竞争合作式”为主。重点是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竞争合作的能力。跳绳教学内容以双人前后跳绳、双人并排跳绳等双人合作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合作锻炼,掌握各种跳绳动作,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作用。并通过游戏、竞赛等各种教学手段,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竞争,激励了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合作氛围,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水平三学段以“自主合作探究式”为主。重点是进一步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保证学生主体参与的学习效果。跳绳运动不但可以个跳,还可以多人跳、集体跳,而多人跳绳就必须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体会在练习各种花样跳绳中只有运用合作学习,才能够获得成功与快乐。

2、特色课间操及课间活动。课间操是增强学生体质、完成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目标的主要途径。由于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操场面积有限,所以我校用学生平时上课用的短绳编排了一套“静力绳操”,把平时的广播体操换成“静力绳操”。这种形式的课间操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课间操模式。

3、体育节系列竞赛活动。学校本着“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

体育精神,对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及运动会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造,每年都在学校体育节中举行各种形式的跳绳比赛。同时,增加了“花样跳绳”和“集体跳长绳”的表演赛等形式新颖的游戏项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快乐跳绳”的体育运动精神。

4、体育兴趣活动小组。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成立了跳绳兴趣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特长发展的需要,又能为各级体育竞赛做好准备。跳绳兴趣小组,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小组。

通过跳绳课堂教学、“静力绳操”、跳绳兴趣活动小组、体育节跳绳比赛等系列活动课程,营造良好的跳绳运动氛围,使我校跳绳校本课程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跳绳运动对锻炼学生的平衡协调能力、发展下肢力量、磨炼意志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跳绳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1、评价的原则

在实施校本课程自我评价时,一定要注重教学过程评价,使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积?这些能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关怀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成长。

2、评价的策略

(1)适时的教师评价。基本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跳绳练习的兴趣。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观察、分析掌握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后半段进行适当评价,过早的评价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压抑。

(2)学习评价方式的程序操作。根据先学后教的理念,单元初期的评价主要是由老师承担,而教师的评价更大程度上是正确引导学习,此时教师评价相对多一些,而学生的学习评价相对少些,单元学习后期,逐渐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还放手让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等等”。

(3)评价方式和发展性内容。评价的方式包括教师自已口头评价、学生的口头相互评价、学习小组和相互评价、教师教学后记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评价等方面。评价的发展性内容还根据教材发展有所变化。单元学习的开始,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未成熟,是从学习到熟练的定型时期,教师多指导,不要让学生在泛化期中过多接受评价,评价的重点应侧重在学习的态度、行为上,应以激励和表扬语言来肯定学生学习的优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情趣。

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十二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我校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我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文件,结合我校实际,制订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以新课改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落实新《课程标准》,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管理、考试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和谐发展。

长期以来,小学课程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除了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外,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基地、内容、条件等方面也很单一,而且未能形成有机整体。为了改变现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所以有必要开发校本课程,并充分利用校本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课程开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与特长培养,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二、课程开发的资源分析

小学年龄的孩子们都有爱动、爱跳的特点,而且模仿能力特别强,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孩子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姿势,还有的学生有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

少儿舞蹈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少儿舞蹈的动律欢快明朗,它包容青少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少儿舞蹈教育对少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根据孩子的特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发掘和开发校本课程。

1、社会资源

现在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发展,特别是艺术教育。而且有的家长具有较好的艺术水准,对孩子的发展作用很大。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在于帮助那些正在成长历程中的孩子们,把他们生命中隐秘的天性之“美”挖掘出来。孩子们长期的接受系统而科学的舞蹈训练,会使其原有的“自然形体”变成“艺术形体”,即使不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而是混杂在人群之中,也同样会显现出特殊的美感和气质。

2、学校资源

原平第七小学是一所新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艺术氛围。学校将准备在近几年中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一些市级或其他级别的舞蹈比赛。

3、教师资源

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有特长的教师,我们根据我校原有的师资力量,专兼结合,将实施的任务具体落实到体育和音乐学科的优秀骨干教师身上。

三、课程开发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开发校本课程,挖掘学校现有资源和地方资源,设置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配套的校本课程,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1、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包括压腿、下腰、肩部等柔软度的练习、身体协调性的练习、 音乐节奏感的练习、舞蹈组合的练习、 思维开发的练习。

2、让学生欣赏风格爵士舞,中国古典舞(基训、身韵),中国民族民间舞(蒙族、藏族、维族、朝鲜族、傣族、苗族、彝族、汉族) 及成品舞蹈等舞蹈。了解风格爵士舞、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等舞蹈的特点。

3、通过舞蹈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少儿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灵活性;提高身体素质;提升形体和气质美感,培养少儿活泼、大方,敢于表现的性格。

4、通过形体舞蹈的专业训练,增强幼儿肢体柔韧性,保持优美体态,运用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塑造形体的同时,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5、主要通过形体训练和舞蹈感觉的内在练习及节奏感训练等,培养孩子们的优美体态和审美情趣,提高学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6、让孩子在舞蹈课程的学习中去发现美,体验美和创造美!在韵律的舞蹈下感受健康快乐的人生!让孩子体验学习舞蹈的快乐,在快乐中产生对舞蹈的热爱,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塑造他们优美的体形和健康的身心!

四、课程开发的策略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喜欢的活动方式。

研究学生的普遍兴趣以及能给他们带来的欢乐的种种活动方式,有利于发现多姿多彩的奖励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和取得良好学习信心,因此,我们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调查学生的喜好,从而制订相应的课程种类,相应的教学方式,如何安排课内外联系等诸多因素,帮助学生尽快达到课程的目标要求。

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学生的水平难以整齐划一,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习的内容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灵活的加以编排。

3、专业舞蹈老师授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我校在教学中,让青年骨干教师、专业舞蹈老师任课执教。

4、安排学生从事实践活动。

安排实践活动,是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充分利用各级组织的活动,如新年联欢、“六一”联欢等活动,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的运用于实践,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检验自己,使学生感受美、创造美,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课程的结构与内容

开设校本课程,需要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与选择,根据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予以补充、拓展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在充分根据学校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评价的主体

校本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由上级领导、学校领导、学生、家长、教师等组成。

2、评价的内容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

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

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采取成长考核。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3、评价方法

评价可以采用书面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等方法。

六、保障机制

1、制度监控保障

(1)组建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兰云霞 副组长:栗春霞 郝振武

成员:乔红丽 王新宇 刘昕 李旭佳 茹新悦 刘红霞 曹舒雯

顾问:校外名师、专家

(2)设置校本课程开发审查委员会

组长:郝振武 副组长:贺贤丽

成员:张梅芳 聂晓霞 樊辰华 王颖

(3)设置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指导委员会

组长:侯杰夫 副组长: 郝振武

成员:贺贤丽 张梅芳 聂晓霞 樊辰华 王颖

(4)设置校本课程开发顾问小组

校外名师、专家等

2、经费保障

为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将进行专款专用,给校本课程以充足的经费保障。

3、评价措施保障。

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准备阶段采用背景性评价,编制阶段的实质性评价和使用阶段的诊断性评价,层层监控,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背景性评价: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准备阶段,学校根据开发者开发的校本课程的难易、课题开发的背景等进行背景性评价。

实质性评价: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编制阶段,对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从数量、质量、速度等多方面进行实质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在校本课程开发后,根据师生对校本课程的使用情况反馈意见、出现的情况等进行诊断性评价。

4、管理保障

校本课程,虽以活动为主,但从教学观点而言,它也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是法定的,因而上足、上好学校课程也是严肃的。因此,我们对学校课程必须加强管理。

(1)学校课程组织管理。

在该项研究之初,我们认识到建立研究组织,加强学校课程的组织领导,是搞好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保征。学校建立学校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主要负责审定方案和计划以及课程改革的外部环境的创设和协调工作。在领导小组之下组建学校课程的研究小组,教科室主任、学校课程教学研究的骨干教师组成,具体承担实施研究工作。根据学校课程教学需要,分类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网络形成正梯形结构,实行统一领导、分层管理。

(2)学校课程教育思想的管理。

学校课程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只有教育观念的转变才是根本的转变。把学校课程纳入课程设置,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与传统思想惯性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学校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必须从思想上加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要从21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我们培养的目标的高度来认识活动课程在教育转轨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充分利用政治、业务学习,讨论、研究课程、教材改革的意义、目标、任务和要求;另外广泛宣传和发动社会各界及家长的支持,使学校课程改革逐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保证活动课程研究的顺利进行。

(3)学校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①教学计划的制定。各年级制定学校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有层次的各类活动。 ②活动方案的编写。

③严格教学制度。学校制订课题管理细则、教育科研奖惩条例,运用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积极性。

(4)活动课程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管理。

现代教育环境是构成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我们不断创造条件、增加投入,改善场地设施,积极联系活动场地,开辟校外基地,发挥社区优势,同时优化师资素质,实行专兼结合,创设良好的活动条件。

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规划步骤

1、准备阶段,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收集资料。

2、拟定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

3、实施阶段,各年级根据校本课程的教材认真实施并征集意见,同时规划第二期的编写工作。

4、总结、完善、提高。

总之,学校课程的开发实施,有助于学生形成特长,有助于教师形成个性,有助于学校形成特色。我们将进一步巩固现有成果,把学校课程做强做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