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傅雷家书的感受篇一
《傅雷家书》出版以来,深受大小读者喜爱,它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理论家傅雷及家人写给儿子傅聪的一百三十八封饱含拳拳爱子之心的书信。
一九六六年九月二日深夜,傅雷夫妇坦荡地选择了死亡,离开了他们的孩子,离开了他们曾认真生活过的世界。但是,傅雷并没有消失,他的爱子之心与独特的人格魅力都蕴含在了名著《傅雷家书》里,借助一封封信,一个个反正有形的汉字流传了下来,他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他对艺术的独特看法也深深地镌刻在我们这些读者心里,成为了我们认识自己,了解中国文化的一块厚重的基石。
.阅读《傅雷家书》,可以看到作者傅雷在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真知灼见。在给儿子的信件中,他用自己高瞻远瞩的眼光对傅聪音乐艺术和做人方面给予完善的指导,时时阐发着自己对艺术、文学、音乐、生活的评论。也让我们感受到他真诚、高尚的爱国精神和呕心沥血的教子形象。
《傅雷家书》不仅可让我们看到作者对儿子的教诲,傅雷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也让我们惊叹。“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信中,傅雷多次让傅聪写信来梳理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演奏心得,并且他也是如此。不管看了一本书,翻译了一篇文章等。一旦有所感悟,便会和妻子聊上一会,或把这些写在家信里和孩子分享。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莫过于欣赏艺术”,就让我们走进《傅雷家书》,将傅雷的人格品质精神教育融入我们心灵和行动中吧。
读傅雷家书的感受篇二
《心之间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敏、傅聪等的家书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九六年六月。
这是一本最好的艺术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正有了这《傅雷家书》的流传,许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傅雷夫妇也就成为了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典范。
一封封家书,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强烈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这部作品中,傅雷不仅仅作为一名关爱儿子的父亲,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也作为一个“过来人”以自己多年的阅历和在社会的摸爬滚打对儿子即将遇到的各种各样事情做出推测并给予独特的见解,更作为一个指路灯,为儿子设计好应对即将到来的事的办法,并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也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理智的分析,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儿子汲取教训,让他引以为戒。
“揠苗助长”“棒棒底下出孝子”也逐渐开始成为家长们去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后竟有根深蒂固的趋势。可他们却忘了,他们并没有傅雷的那种言传身教的品质。光学傅雷一个“打”字,便长期有着“孩子不打不成材”的思想,于是孩子在父母的身边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渐而孩子们开始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属于孩子那独有的活泼。傅雷想通了,即使自己的晚年因为_的原因备受折磨,但却因为他与儿子成为知心朋友而感到幸福。这……或许就是父亲。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的历史,开启了一扇不大却能看清一切的窗户,很好的为我们保存了那个年代珍贵的记忆,正因为有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明了的阐释出来,它不仅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生行事的准则。《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处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
在现实中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父母或许没有傅雷先生那样知识渊博,也没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但是他们任用他们全部的精力费尽心血的为我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只为让我们有个更好的未来,比他们过得更好,这便是所有的父母所期望的。为了我们,他们抛弃了他们所最初所坚持的理想,让自己的一生变得周而复始碌碌无为。
当我们出现忤逆思想,他们在一旁看着却又无能为力。小孩,路还长别绝望他们不是不在乎不关心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去沟通,最爱你的只有他们没有之一。想一想他们也是人也会累,在不开心的时候也会难过,在绝望时也会流泪。别因他们是爸爸妈妈就将他们所有的不坚强都抹杀,别忘了他们在是我们父母的同时,他们也为人子女。
感谢《傅雷家书》在我最懵懂的时期给我上了最好的一课。
读傅雷家书的感受篇三
这我就好奇了,他们两个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让一个父亲低下头。于是,我查到了一些傅雷的“光荣事迹”。
打个耳光不算什么,傅雷还把傅聪绑在自己家门口,让邻居们都看到,以此警告傅聪:不听爸爸的话,后果很严重。傅雷很在意做父亲的权威感,两父子经常因为“乐”见不和而大吵。
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傅雷勃然大怒,大骂傅聪“太狂妄”,“才看过多少书”。傅聪转头就离家出走,跑去父亲好朋友毛楚恩家住了一个多月。直到傅雷的姑父去世,让傅雷感慨“人生在世何其短促”,他想通了父子之间没必要这么较真,让小儿子傅敏陪着妈妈一起去把傅聪接回家,两父子才终于和解。
书中还有一句让我充满困惑的话: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原来傅雷幼年丧父,所以母亲对他的教导也是这般无情的。这大概就能解释傅雷性情有时为什么会比较极端了。
其实傅聪去国外读书,对这父子二人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距离让二人都冷静起来,理性起来,尤其珍惜用文字进行的有限沟通。书信中的沟通会变得更加有条理,这为后来父子二人的和解奠定了基础。傅雷在书信中反思之前爱孩子的方式,可以说这一封封家书,不但陪伴傅聪走过最孤单的国外求学期,也让傅雷成长为一位优秀的父亲,成为亲子教育的模范。所以说交流沟通是能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好的方式。
《傅雷家书》给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个地方就是在字里行间内穿梭的问号。那边的琴还好应付吗?节目单有没有寄来?衣服究竟做了几套?做工满意否?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大串问号。我觉得傅雷与孩子之间心有灵犀,孩子经历过的,他似乎都陪着一同经历,甚至想的比孩子更要周全。这个时候我能体会到的就是一位父亲真挚的关心与无微不至的体贴。
在我的生活中,好像也经常听到过这种提问:今天的物理课难吗?今天在学校过的怎么样啊?学校食堂今天吃什么了?而当时我的内心反应却是——亲爱的母亲大人,你的问号是否太多了?我正手忙脚乱地收拾东西,这么多问题,我哪回答得过来啊!但自己在读《傅雷家书》的时候,竟还会觉得傅聪不通情达理。
傅雷在信中曾说:“你的消息对我们永远是新鲜的。”这大概也是我的父母关心我时的感觉吧。爸妈伴随着我们长大,他们不希望错过我们成长的一点一滴。其实父母的爱总是藏在生活的细节之中,就像傅雷一样,爱子之情犹如大海澎湃深沉。正是通过这么多的交流沟通,他才与儿子成了知心朋友。
妈妈也曾是个小女孩,还怕黑,怕虫子会掉眼泪,会笨手笨脚被针扎到,却温柔了我,温柔了岁月。爸爸也曾是一个小男孩,天不怕地不怕,喜欢打打闹闹,还闯祸,却罩住了我,罩住了这个家。我是第一次当孩子,你们是第一次当父母。所以当我面对这些生活中的琐碎的提问时,会认真地、耐心地回答,因为我知道那是父母最真挚的爱。
读傅雷家书的感受篇四
纸家书百镒轻,傅雷先生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其爱子傅聪的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对于他对其爱子的教育,我要真心地赞叹一声,太伟大了。施蛰存先生曾说过“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格,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非常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于我而言,我对书中的先生认为如何做人的问题和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感触较深。
傅雷先生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在书中第一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我十分赞成先生的这个观点。正是如此,不论做任何事情,做人就是首要的,最重要的头等大事。
如果一个人他连最基本的礼义廉耻,尊重,道德都没有的话,那么我想这样的人还不具备能成功的能力。先生提出的:待人要谦虚,做人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民族和国家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等观点,这对于我们的成长是非常好的教育。我们现在的缺少的或者说是正在流失的宝贵品质,正是先生口中这些,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质。现在的素质化教育也正是提倡这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单单只在看中成绩这一-小方面了。
先生还在一段家信中说道“人--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正是如此,人生便如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我们的这一辈子殊不知会遇到多少的起起落落,殊不知会遇到多少的挫折,困境,迷茫而无所适从的时候,但正是生活如死水一般时,我们仍不气馁,不放弃自我救赎,相信否极泰来,相信只要再坚持一点点就能上岸,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不被现实击垮,那么这样一个人才是强大的。苦难是人生的必由之路,我们唯一需要记取的,是能否配得上所受的这些苦难。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不要因为难过,就忘了散发芳香。辛夷坞曾说过“日出之美便在于它脱胎于最深的黑暗。”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尝试在泥泞中抬脚,总好过深陷此中不愿自拔。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傅雷夫妇与爱子间的真诚情感流露的载体,它更是-部富有艺术性的作品。傅雷虽已去,但家书仍在,思想仍在,它带给我们的爱与精神和力量是永在的。
读傅雷家书的感受篇五
手捧《傅雷家书》,藕灰色的封面,黑色书名,毫不张扬,甚至有些过份的简单。从首页的墨迹手稿读起,渐渐沉默起来,心里也忽的安静下来,仿佛亦在谆谆的听从着傅雷先生的教导、嘱托一般。我被书中所含的深深的爱子深情和育子智慧而折服。
读着读着,我便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如果把我的父亲与傅雷相互比较,他们确实有许多不同。
我的父亲不像傅雷那样博学多识。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见多识广自然不在话下。而我的父亲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早年因贫寒的家境,仅仅初中毕业就步入社会。所以也并没有机会读太多的书,自然算不上博学。平日里除了在工厂里辛勤的劳动外,就只能通过电视来了解一些时政新闻,如果谈一谈某个国家现在的局势,也可以说上几句。可比起傅雷在儿子信中聊美术,谈论音乐作品,或是讲述表达技巧、艺术修养来,多识也算不上了,甚而至于孤陋寡闻了。初一时被我问了一数学题,看着他手足无措、面色通红的样子,自此我再也没有问过他。父亲也再也不像小时那样检查我的每样作业。只是看我合上书本时,便问我:作业完了?再手忙脚乱地帮我收拾书本和桌子。可父亲却有着双巧手。那双手虽然粗糙,却像有魔力似的,学校的劳技作品,风筝、花篮、太阳灶……在他的指导下,我总能高昂着头,在同学们满眼惊叹与羡慕中带着作品走进教室。家里各种受损的家电,到了他的手上都可以神奇复原。小到电灯、收音机,大到电视机、电冰箱。我想这样的能力即使是傅雷也不一定拥有吧!
我的父亲显得木讷,不善言辞,从来不会像傅雷那样直接,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有时会热情似火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思念关心,有时会理性地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有时也会严肃地批评教育。可我的父亲不会,印象中的父亲总是少言少语,也不经常笑,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很多时候都是一个腔调,一句简单令人难堪的话语。每次我感冒了,一句“谁让你晚上不盖被子”话语呛得我咳嗽好半天;每次考不好,一句“再多看看电视”的话语噎得我一口苦水堵在喉咙里,让人好难受。好像对我只有责怪。虽然父亲说得少,但做得很多。傍晚餐桌上,他总是把一根鸡腿、一块剔掉刺的鱼肉或是一只大虾夹到我的碗里,然后自顾自地呷上一口老酒。每天早上,当我急急地冲进灶间,一碗鸡蛋面正冒着热气放在桌上,而父亲则在小院里检查我的自行车,捏捏车胎,捣鼓捣鼓刹车。当我骑着车飞似地冲出家门,总可以瞥见一个高大、健壮的身影目送着我。我总觉着我的父亲就是守侯在我身旁的一棵苍松。
傅雷教育孩子有独到之处。傅雷用充满逻辑与哲理的语言,教会儿子正确的为人处事之道,提高儿子的思想境界。通过引用自己的故事和经历,现身说法,用真挚生动的语言,教会孩子成才必备的精神。如同儿子的朋友一样,平等地与他对话,并给予他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建议。而我的父亲说不上有什么教育方法,印象深刻的一次,父亲带我去他工作的厂里,他指一道道正在飞速运作的流水线,对我说:“流水线看起来运作得很轻松,很简单。可是每一道都需要很精准,如果我这道工序做错了,一疏忽,将劣质的产品送到下一道工序,那进行加工的工人又没有发现,这样一道道传递下去,最后才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那之前工人们付出的艰辛就都白费了。所以我们啊,不能轻易犯错。一旦错了,就要及时发现,及时弥补,不要酿成更大的苦果才好。”这是我记事以来,父亲说得最多的一次了,可能与那时我的学习上马虎不认真有关吧。父亲那朴实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
父亲与傅雷的差别很多很大,可是他们有一个最大的相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同样深爱着自己的孩子。
天下的父亲也许是不尽同的,但他们的爱与傅雷一样,用自己的一生在书写那动人的封封家书。
读傅雷家书的感受篇六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融于日常生活,体现在举手投足之中,成为渗透力最强的教育因素,构成孩子成长为合格人才的最基础层面。
傅雷不论是为了参加一个活动打领带,还是译一篇著作,他都是持着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做。
他在每封家书中都不写错别字,这既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以此教育远在万里之外的儿子做事要认真。
他这种严谨的态度对傅聪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有这样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是老师的小助手,有正义感,班上同学有做得不对的事,他都勇于指出,他也乐于助人,老师们都觉得这个孩子以后的发展肯定不错。一天,老师接待了他母亲的来访,他母亲向老师诉苦,说这个孩子在家里是如何的不听话、如何的顶撞她、如何的习惯差,这个孩子首先还听着母亲对他的各种指责,说得多了,孩子不耐烦,就要他母亲不要再说了,可这位母亲还是不停的指责,孩子忍不住了,对着母亲说:你总说我这不好那不好,你自己呢?你还到超市偷过笔。老师和母亲都愣住了,母亲赶紧否认,孩子生气了说:我亲眼看见的,你只付了一支笔的钱,可你拿了三支笔,另两支你偷偷藏在口袋里。母亲不停的否认,孩子怒目相对,老师尴尬的呆在一旁……后来这个孩子初中毕业后因为偷抢,被派出所拘留了。
我刚刚说的两个例子是个案,它没有普遍的代表意义,说这样的例子是因为我想告诫自己、提醒所有父母:教育无小事,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三观”,每时每刻我们都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表率。
学会等待:
人生是一个过程,忍耐和等待是它的必修课,撒下一粒种子,不懂得等待,是不会看到它开花结果的那一天的。
如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也让它多了一些浮躁、一些急功近利,辐射到家庭教育上,让我们为人父母者变得有点急于求成。孩子犯错了,我们想要他马上改正并永不再犯;孩子成绩不好,我们给他找补习老师,希望他下次考试成绩有个飞跃……我们太着急了,有时候我们上火了、寝食难安了、内分泌失调了,我们仍然想尽一切办法想要改变他,可偏偏这个熊孩子不但不按照我们的想法改变,甚至变得让我们怒发冲冠、雷霆万钧。这时候,请千万要记得:深呼吸、深呼吸、再深呼吸!告诉自己:咱家的这朵花还需要阳光、雨露,还未到开放的时候,让我们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期盼、静候花开。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父母,我们要做的远不止我所说的这三个方面,它需要我们有耐心、有智慧、持之以恒的去努力。
最后,我用李嘉诚先生的一句话作为今天的结语: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让我们不再犹豫、不再迟疑,用心的担当好父母这一角色,成就我们与孩子的幸福人生。谢谢!
没有傅雷先生写给儿子的长篇书信,爸爸妈妈对于我的教导与指引都溶于生活这汪清泉中,在实践中把他们的教育思想传给我,引导我成为一个真诚正直的人。爸爸妈妈给予我的“书信”就是一张张贴在冰箱上,压在茶几上,留在桌子上的小纸条,上面写着日常琐事和给予我的深切关爱。
读傅雷家书的感受篇七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寒冬腊月,整个世界都无比天寒地冻,可《傅雷家书》中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父爱,使我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久久萦绕心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作为老师,家书中的大多数篇幅无不提到艺术的修养,杰出的人物,优秀的作品等,父子两人畅谈艺术,都把对方当成一个讨论艺术,音乐的对手。傅聪出国在外,傅雷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儿子的发展,将自己的毕生的音乐经验传授给儿子,给儿子提出建议,激发和训练了傅聪的思想,因材施教,成果显而易见,傅聪在音乐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作为父亲,书信中必不可缺的,便是傅雷教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道理了。他告诫儿子要永怀赤子之心,不忘初心,专注于音乐的造诣,“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便是他对儿子的忠告;傅雷还告诫儿子要当爱国的赤子,书札中他经常与儿子探讨中华民族的文学与文化,总是给儿子寄去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儿子写中文信,还常常提醒儿子学习外国音乐之所长,在中华民族传统的音乐气质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之糟粕,从民族文化中吸氧,拥有真诚,高尚,忠实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时,傅雷先是祝贺儿子,后又提醒儿子应正确面对掌声与赞美,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胜不骄,败不馁,不能因成功冲昏了头脑,从此纸醉金迷;在儿子精神消沉时,鼓励他应该坚强,理解挫折,平衡心理,泰然处之,切不可一蹶不振……在傅聪成长之路上,傅雷言传身教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殷殷父子情,拳拳赤子心。”《傅雷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生活上的关心,音乐上的指导,文学上的造诣,还有对人生的思考,万“书”皆下品,唯有“此书”高!
读傅雷家书的感受篇八
亲情是我们面世的第一份感情,深厚而浓郁,倾尽了父母的一生,也蕴涵了手足的'同心。
傅雷先生说过一句话话:“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我想傅雷先生做到了,并且他对儿子的关爱也让儿子感受到了。
记得书中有一次儿子回信没有用中文写,在傅雷先生回信中先是对儿子的外文进步做出了赞赏,对他长时间的学习与进步给予了肯定。接着再对儿子委婉的说希望以后能用中文回信,并说出了理由:中文回信可以加强写作能力,享受文艺熏陶。同时也能巩固母语,防止遗忘。傅聪也明白的父亲的用意从那以后都用中文回信;有时他也像一位老师,记得傅聪到波兰不久后参加的一次钢琴比赛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远在中国的傅雷先生开心不已但在信中也不忘提醒儿子不要骄傲。傅聪也明白,不忘父亲的提醒,不骄不躁;时常傅雷先生会与儿子讨论艺术方面的问题,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看法。傅聪也积极投入,有事两个人有了不同的观点也会激烈的辩驳。
可见傅雷先生的爱是全方面的,而傅聪接受并理解了。傅雷告诉了儿子许多生活与艺术方面的建议和看法,如在学习上应该劳逸结合,先学习乐理,切不可操之过急……千叮咛万嘱咐,只希望儿子少走弯路,避免重蹈覆辙,体现了这位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傅聪也理解了父亲的爱,并对父亲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思考。明白父亲的爱子心切,无论多忙也会抽空回信,讲讲生活的琐事进行沟通、交流。在我看来傅聪就像风铃,而傅雷就像那阵风,只有风吹来风铃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而傅聪有现在的成就也是建立在傅雷对他的建议与爱的基础上的。
其实在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爱也是全方面的,只是我们没能理解他们。记得有一次网上买东西,爸爸让我使用“好友代购”这个功能可不知为何失败了,试了很多次也是如此。我让爸爸把他的手机给我,我在他的手机上挑选,可他却不,一定要我试这个功能。后来妈妈看到了我后面试的那几次都失败了,也希望爸爸照我说的那么做。后来他们莫名吵了起来,我心里不禁觉得爸爸在无理取闹了,后来他才说出了这么做的原因:“我这次让她学会了应该怎么做,下次她才知道怎么做。而且方便,要是这次没有把问题解决,下次还是样。”我心中的火瞬间被熄灭了,这句给仿佛一阵春风,温暖了我的心房。我不禁多我生气时对爸爸说的话感到了后悔,也对我没理解爸爸的做法感到惭愧。或许对父母多一点理解才能明白他们对我们的爱吧。他们的爱在我们身边长期存在,以至于在我们看来变得理所当然,或许他们的言话使你感到叨唠,或许他们的做法使你厌烦。可他们的出发点只有一个——爱你。
这份爱是如此沉重我们做儿女的需要的就是去理解、去包容那份爱。
可能你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并不像傅雷先生那样,但父母们的初衷都是一样的。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在他们困难时给予帮助,在孩子犯错时进行指正。我们需要去学着去理解父母,去感受父母的用意。就像我爸爸说的那样:“父母亲是这个世界上和你最亲的人了,他们不可能害你,他们所说的唠叨都是以自己的经验来帮助你。希望你们能少走弯路、少做错事。”是啊,在你看来的唠叨却是父母对你的在乎与关心。我们在家长唠叨声中学会说话,学会了走路。我们在父母的唠叨里少了那些调皮少了些冲动,他们的爱让我成长。
爱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或含蓄,或直接,或温柔,或激烈,别用你的不理解去怀疑他们对你的爱,也别让你的偏执对他们产生无端的误解,请理解亲情的无私与博大,学会在点滴中去感动,继而感恩。
如果亲情是树,那么一定是在理解的土地上生长;如果亲情是鸟,那么一定是靠着理解做翅膀;如果亲情是傅雷与傅聪,那么一定是傅聪的理解与傅雷的付出一起诞生的。如果亲情是花,那么请让我们用理解来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