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2年黄桥古镇导游词(8篇)

2022年黄桥古镇导游词(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2 16:02:27
2022年黄桥古镇导游词(8篇)
时间:2022-12-22 16:02:27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桥古镇导游词篇一

微山湖被称为北方水乡,由于京杭运河穿湖而过,所以,就在这狭长的湖面上伴河形成了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运河四大名镇之一)—南阳古镇。古镇位于微山湖北部,由东西长3500米,南北宽500米的主岛和80多个自然的小岛组成的,周围毕水环抱、运河从中间穿过、小巧玲珑、犹如一副美丽的水墨画。

在明、清时期,在这个湖中的小小陆地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商埠,有“晴天不见日,雨天不漏水”的说法,曾经吸引、云集了当时全国各地的商贾、名门,造就他的空前繁荣,乾隆皇帝也呈多次从这里经过南下并留有很多历史遗迹。现在,这里依然保持者水乡特有的历史、自然风貌;小镇四面环水,小桥跨过运河,出门就可看见湖水,人们以船代步、为家;青青的石版路、长长的门板房、幽深的街巷他们依然保持着那分古朴;周围绿水、水柳、荷花环抱、清风习习是人们难得的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自曲阜驱车去微山湖很方便,向南穿过孟子故里邹城,沿204国道行程大约60公里,车程1小时左右。只是去的时候因道路不熟悉颇费一番周折。车行至峄山提前向西,结果走入乡间田埂土路,按下4wd lock,车子果然顺畅许多。当地农民非常热情,你问一句他可能回答十句,描述非常详尽,只是有些不得要领。据说沿湖有鲁桥、两城镇等几处渡口,因地图上看两城摆渡距离较近所以先好不容易找到两城渡口,顿时傻眼,发现这里全是沙石码头,向岸边船老大打听,好象附近没有人渡,只好掉头回鲁桥渡口。刚行至渡口附近,看见湖边停着几部汽车,心想有门儿。岸边适逢一家三口刚刚上船准备进湖,一打听是北京驴友,心中大喜,经同意合租一条船一同进湖。真实得来全不费工夫!

车子停放湖边,请船老大家人看护,跳上水泥机动船,向湖中南阳镇进发。虽时近中午,但春天的太阳毕竟不似夏日骄阳,湖面开阔,水道错综,清风迎面顿觉凉爽透彻。水道两侧除大片植被林和养殖场外,水面下浮动着片片水草,远处芦苇丛生,水鸟疾飞,享受着人间不曾有的自由。行船湖中,时有大小船只交错往来,大至十数船首尾相连的船队,小至老夫妻慢摇的小舢板,很是一番安居乐业的景象。

船行约1小时抵南阳镇,上岸先至南阳鱼馆吃中饭。席间闲聊方知,同行北京驴友网名清苦老财,大学教师职业,游历颇丰,且是玩反转片的资深爱好摄影者,顿觉相见恨晚。伴着啤酒加农家湖鲜,相聊甚欢。

饭罢漫步游小镇,镇里的主要街道叫做书院街,沿途有据称当年乾隆下江南时的乾隆御膳处、下榻处,但仅从现状已无法看到相关痕迹,房屋相当破败。传说中的状元巷名称尚在,已绝无当年状元遗迹。河神庙仅剩几块残碑断石,存放于一学校内,但碑体和驮碑龟尺度巨大,碑文模糊残断,一时无法探究当年缘故。书院街另一端有清真寺,中式建筑,若无门楼匾额上两行伊斯兰文,断难知晓是侍奉真主之地。大殿正在重建中,仅存一厢房,见有游人来,一老妪出来称阿訇生病出去看病了,他不希望外人进来,猜想大概是还没建好的缘故吧。

街道两旁多为一层民居,偶有两层;房屋简陋,夹杂破败大宅,居民很友善,但不喜欢被拍照。一裹脚老太做在凳子上,媳妇在帮她清理吹入眼中的沙子。偶尔驻足与街边老人闲聊几句,要么是从前大宅子里祖上是何等大官,要么是称其年少时参加八路,解放后如何如何。老人毕竟是老人,几乎完全生活在过去的时代里,眼前一切对他们或许如梦如幻,或者根本就漠不关心,更遑论外面大千世界。

黄桥古镇导游词篇二

世人被称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的黄姚古镇。希望今天大家能在黄姚玩得开心玩得愉快,也希望我的导游讲解能够令您满意。

首先我将为大家简述黄姚的概况,黄姚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中国名镇,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镇上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

黄姚古镇素有“梦境家园”之称。全镇方圆3.6平方公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镇内的建筑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属明清岭南风格,整体建筑风貌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是一个古朴别致的山水园林古镇。镇中的古榕,奇石和小桥流水交相辉映,营造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田园风景。黄姚著名的景点有文明阁、司马第、古戏台、石跳桥、郭家祠、天然亭等。人文景观有韩愈、刘宗标的墨迹。

下面我们开始古镇的游览,大家注意到脚下的石板路了吗?黄姚所有古街道全部用青色石板镶嵌而成,路面平滑如镜。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房屋名叫“司马第”。大家可能会误认为“司马”是指主人的姓氏,其实这里的“司马”指的是官职,也就是明清时的府州通判。这个宅院是黄姚古镇阶梯式宅院的典型代表,整座建筑高出地面约一米,阶梯式的步级寓意着步步高升。

这段光亮平整的青石板街道在清朝至民国时期是繁华的商业大街,大家可以看到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建筑都是明清风格。

眼前这一汪碧绿的湖水中的就是石跳桥,建筑学把这种桥称作锭步桥。黄姚的石跳桥始建于清朝嘉靖年间,距今已200多年。整座桥由31个石墩排列而成,高的石墩露出水面,矮的石墩埋在水底起到支撑固定作用。31个石墩间距按人的行走步伐排列,既方便通行,又不影响泄洪。现在很多公园里的水景都仿照的锭步桥,在200多年前,勤劳智慧的黄姚人民就可以造出这么实用又富有美感的桥实属不易。

相信大家都知道黄姚是《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等电视剧的外景拍摄基地。现在我们来到了古镇的茶叶作坊,《茶是故乡浓》的制茶、炒茶就是在此拍摄完成。这是间传统的茶叶作坊,保留了唐宋时期的蒸青制茶工艺,大家现在可以免费品尝按传统手工制作,用古镇仙人古井活泉泡的秋歌三茶。

平门。太平门坐东向西,穿过太平门的就到了天然街。大家可以看到,天然街西端的接龙门外有两座小型别致的天然石拱桥,天然街由此得名。“天然石拱”是黄姚古八景之一,有古诗云:“小涧天成跨玉腰,溶成双巩旁黄姚。江分水面平铺石,墙就崖间暗渡潮。”天然桥之美,美在春花秋实,美在“小桥流水人家”,美在人们的不知不觉和桥的神奇。

眼前的这座建筑是郭家大院。这座大院坐西向东,是古镇颇具特色的典型民宅。郭家大院是有唐宋遗风的明清建筑。院中有太阳门,月亮门两个大型的圆拱门。院内房间单独排列,通风好,光线充足。房间前是小天井,整体建筑讲究对称。大院的防匪工事固若金汤,很有贵族气派。郭家主人曾经是清朝道光年间,在朝廷任职翰林院的编修。

今天的景点讲解到这就告一段落了,我再补充给大家讲讲咱们黄姚的特产吧。到黄姚旅游一定要买点土特产回去馈赠亲友才叫不虚此行,黄姚比较著名的土特产有调味佳品黄姚豆豉和滋补佳品九制黄精等。黄姚豆豉在清朝被列为宫廷贡品,黄姚也被称为“豆豉之乡”。豆豉宴是黄姚的一大特色菜系。此外,黄姚还盛产月柿、柑橘、板栗等。

各位游客,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里唱到: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今日离别后,何日君再来?我想,我们之间友情的花朵会常开,黄姚的美景永远常在!我期盼着在不久的将来大家还能聚在一起畅游黄姚!衷心祝愿我们能够重逢在阳光灿烂的季节!

黄桥古镇导游词篇三

古镇因桥多,被冠为“桥都”的美称。一平方公里内原有宋、元、明、清时代的石拱桥72座半,现仅存41座。桥型各异,造型独特,有多孔和独孔的石桥,也有拱型和平顶桥等大小不一的桥,被誉为“桥梁博物馆”实不为过。镇内桥街相连,河水相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遍布在每个角落。

另外古银杏也是甪直镇的一大特色。目前镇上有银杏树7棵。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因爱银杏,其故后,被葬在四棵银杏树(甪直保圣寺)旁,当地政府还专门建了叶圣陶纪念馆,以供人们瞻仰游览。

现在古镇仍旧留有以卵石及花岗石铺成的街道,深巷两旁为黛瓦白墙、木门木窗、宽梁翘脊的古建筑人,多为明清时代所建。古镇区有58条巷子,最深达150米,较罕见。河床上来往小船,络绎不绝,井然有序。

甪直妇女的传统服饰是很有水乡特色的,以梳髻髻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档裤、束裾裙、着绣花鞋而出名,这种着传统服饰妇女站在人群里既亮丽又显眼,被城里人戏称为“苏州的少数民族”。

甪直农村妇女的传统服饰,很富有甪直特色的水乡风格。甪直的农村妇女,她们历来以梳髻髻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档裤、束裾裙、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甪直农村妇女上苏州、去上海特别的显眼,被城里人称之谓“苏州的少数民族”。至今甪直地区仍保留着江南水乡妇女传统特色的民族服装。尤其是该镇西部地区40岁以上的妇女仍很流行,在镇上每天都能看到穿着这些传统服装的妇女上街赶集,这也是水乡古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镇政府倾注了较多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对古镇进行了大量的修旧如旧工作,恢复了沿街河棚和沈宅、万盛米行、萧宅等一大批古民宅和历史景观,整修了古街道和古桥、驳岸,同时利用古民宅布置了王韬纪念馆、萧芳芳影视艺术馆、吴东水乡妇女服饰馆等景点,使古镇的风情、风貌得到了崭新得体现。

黄桥古镇导游词篇四

国庆节到了,爸爸妈妈带我浏览了万里长江第一镇——李庄古镇。

古镇被郁郁葱葱的高山包围着,四周有宽广的河流和黄色的沙滩。古镇的街道上是青石板铺成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人们踩得又光又滑。街道两边的房子都是木头做的,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有狮头形状的门环,真独特。

古镇有三大特产:白肉、白酒、白糕。但我觉得不止三个,还有一个特产,就是石头。他们从河滩上选来漂亮石头,打磨抛光做成各种工艺品,五颜六色的,大家都很喜欢,带回去做纪念。

古镇很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桥古镇导游词篇五

非常高兴向各位朋友介绍美丽的三河。三河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自古水陆通衢,车船辐辏,百货交通,商贾云集,甚是繁荣,曾于1949 年设市,当时人口5。6 万,被誉为皖中商品走廊,是典型的中国水乡古镇。21世纪的三河正在缔造新的辉煌,21世纪的三河旅游业展开了腾飞的翅膀。开放、和谐、美丽、神奇的三河,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日新月异。三河镇把旅游业确定为“十五”期间三河经济的龙头产业,按照“高起点,新思路,大手笔,创一流”的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把三河纳入合肥大旅游经济发展圈;高标准建设,打造“合肥顶级,安徽精品”的旅游产品;优化旅游环境,把三河建成最适宜人类旅居的城镇;壮大旅游产业,使旅游业成为三河经济发展的支柱,努力塑造“经济强镇、生态新镇、历史名镇”的旅游城镇形象。世纪之交,千年更替,改革开放的三河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三河。三河人民热情好客,珍重友情,渴望海内外朋友到三河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并分享三河经济腾飞的欢乐。

三河,座落在巢湖岸畔,地处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处,位于安徽省城合肥至黄山、九华山的旅游黄金线上,距合肥35 公里,因环镇而抱的丰乐河、杭埠河与流贯镇内的小南河合而为一而得名。镇内五里长街,古建筑飞檐翘壁,雕梁画栋,青石板路光滑清澈,见证着三河所经历的风雨岁月;镇外,河湖环绕,稻花飘香,碧波万里,风光潋滟,一派“‘春秋’古镇,皖中水乡”的美丽风光,形成了“外环两岸、中峙三洲”的独特地貌。三河是具有2500多年的水乡古镇,史称“鹊渚”,是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安徽省环境优美镇,合肥市“新十景”之一。

三河,以水乡古镇为特色。源于水,灵于水,活于水,盛于水,水是三河的灵魂。2900米小南河穿镇而过,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河上古桥横跨,水中游船荡漾,河边垂柳拂水,岸上却是古老的徽派建筑群和百铺相连的古大街,前门店铺,后门码头,依河傍水,河街相连,再现了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

三河镇以水乡古镇为特色,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自古就有的古河,从古代流淌到今天;古河上有石桥,连接着记忆与梦想;走进古圩,则让我们感受到原始的自然风光;青石板上的古街巷,保留着历史街区德肌理;古民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形成少见的晚清建筑群;古茶楼依堤傍水,荟萃了三河饮食文化的精华;曾经十分红火的古庙台,缭绕着昔日的沧桑云烟;太平军遗下的两段城墙,则给我们留下了古战场的战火痕迹。总之,三河八古,佐证和诠释着三河的古老,给今天的游客增添了访古探幽的雅兴和情趣。

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剧作为中国一个剧种,在江淮地区广为流传。三河是庐剧的发源地,庐剧的第一剧目——《小辞店》生活来源于三河,至今民间仍流传着《小辞店》里发生的缠绵纯洁的爱情故事。

三河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国南北文化的交融,至今,春节至元宵节期间,民间仍自发举办耍龙灯、闹旱船、河蚌舞等活动,端午节时,人们做粽子、玩龙舟;中秋节仍玩火把;婚丧娶嫁,仍抬花轿、请“良玩”,保存着淳厚的民风。

三河饮食,以徽派菜系为底蕴,融百家菜系之长,堪称中国饮食的一大奇葩,闻名遐迩,传统宴席—“八八席”、“八四席”,无不传递着久远饮食文化的底蕴,“三河酥鸭”、“米粉虾”、“豆腐面鱼汤”等名菜无不展示水乡的风韵,“三河小米饺”、“三河马蹄酥”让你回味无穷,还有三河茶干、三河米酒,工艺品三河羽毛扇更让人流连忘返。至今,仍保存明清民谣《十大舍不得》:“一舍不得三河街花花世界,二舍不得大河水淘米洗菜……” 游览三河,观赏的是风景,感受的却是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三河,这座镶嵌在巢湖岸畔璀璨的明珠,以“水乡古镇”独特的魅力,笑迎四方宾朋。

黄桥古镇导游词篇六

走过皂角树,前方的是平落堂,内有银家大院,银家大院是晚清时期一位姓银的造纸商人所修建的宅院。大院最初由四个不规则的大天井和三个小天井构成七星抱月的格局,现在只保留了一大一小两个天井。院落建筑尺度大,空间通连奇巧,构件制作精巧,木窗锦纹多变,柱础雕刻生动,实为川西古代四合院之精品。

远方前处的大楼就是大家听闻已久的剑仙楼,剑仙楼是一座高踞白沫江桥头近乐善桥的阁楼,与八店街码头遥相呼应,登楼可一揽古镇风光。古时常有讲评书说剑仙的在此开场,且南来北往的客商多喜在此休闲品茶或谈生意,历经多少沧桑岁月皆是如此,故人们美名其曰“剑仙楼”。现已按照回忆重新恢复。

现在我们来看看平乐特色旅游产品瓷胎竹编。它是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蔑,依胎编织而成。

瓷胎竹编用的竹丝选料非常严格,在四川生产的一百多种竹子中,只选中了邛崃平乐生长的慈竹,而且必须是节距在66厘米以上、无划伤痕迹的“两年青”壮竹。50公斤慈竹经反复挑选加工,最后只得成品竹丝400克。制成的经蔑薄如绸,纬丝绷如毛发,且粗细均匀,柔韧适度,原料制作的技术要求极高。

瓷胎竹编工艺品的编织技艺要求高,难度大。从起底、翻底、翻顶、锁口的全部工序,都要求不出现竹丝接头,不出现绞丝、叠丝等技术差错,始终保持经蔑纬丝比例匀称,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瓷胎竹编在图案设计方面,由简单的花边发展到复杂多变的几何图案、提花图案、隐花图案和山水花鸟等自然图案。瓷胎竹编工艺品,除了传统的花瓶、咖啡具、茶具、饭碗等产品外,还有首饰盒、文具、笔筒、竹压盘等。

我们的瓷胎竹编工艺还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竹编产品已经远销国外,还有平乐的竹麻号子和孔明灯也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的保护将给平乐古镇保留更多的历史财富。

欢乐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看完瓷胎竹编,我们的平乐之行也就此走一整圈了。下来您可以好好仔细去品味下古镇的点点滴滴。期待您下次再光临平乐,感受这秦汉古镇·川西水乡的独特魅力!

黄桥古镇导游词篇七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同里游览。

大家看到的牌楼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古镇众多明清建筑的代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题写。

走过三元桥,我们就进人了具有一千多年建镇史的同里古镇区。根据清嘉庆年间的《同里志》记载,同里“唐初名铜,宋改为同。旧名富士,以其名太侈,乃析田加土为同里”。而改富土为同里则另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浙江富阳一带灾荒不断,不少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垦荒种地。辛勤劳作加上风调雨顺,而使物产丰饶,人们安居乐业,就将这里称为“富土”。直到隋炀帝即位,因其骄奢淫逸,不理朝政,致使国库日渐亏空,有一年北旱南涝,许多地方粮食歉收,交不上“皇粮”。于是,皇上下旨,江南富土每人增缴三斗粮,限十天缴清,违者将处以重罚。富土百姓得讯,焦急万分。便请教当时镇上一名姓金的秀才,金秀才便如此这般地作了安排。

转眼十天限期已到,催粮的钦差乘船来到富土。金秀才率众乡亲在岸上跪地迎候,钦差一上岸,便催问加缴皇粮之事,金秀才从容答道:“今年受灾,收成大减,难以为缴”。钦差不信,大怒“休得胡言!富土乃富有之地,焉能无粮?若不如数上缴,定要遵旨重罚。”金秀才不卑不亢,陪笑解释说:“大人息怒,请听在下细说。此地原叫‘同里’,并非‘富士’,请大人明察。”钦差听后迷惑不解,顺着街面东西南北巡视了一大圈,见到的都是“同里”,而绝无半点“富上”痕迹,于是只好罢休。哪位游客能猜出金秀才作了什么安排?原来金秀才关照众乡亲用拆字法,将“富”字一拆为二,上去一点,拆田连土,便成为“同里”二字。而当时的书写习惯与今日不同,是竖写的,因此化险为夷,躲过了这一劫难。同里同里,同为乡里,看着叫着都很平白、亲切,因而沿用至今。

今天,我给大家讲解同里的一园二堂三桥,请各位随我一起寻找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同里古镇布局与众不同,市河如网,小桥遍布,街市民居依水而成,并拥有大量的深宅大院和园林古迹。因此在1982年就有幸成为江苏省文物保护镇。

现在,我们来到了被余秋雨先生称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特别让他称心满意的和最吸引人的去处,这就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名单的退思园。

退思园建于1885~1887年。园主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生于1838年,26岁时到安徽投靠巡抚乔松年,并在前敌营务处任职。因作战有功,先后担任记名盐运史、候补道布政使,并兼淮北平厘局及凤阳钞关等职。光绪五年(1879年)始任凤颖六泗兵备道,筑城垣,治驿路,建桥梁,开船塘及设育婴堂、戒烟局等,综合治理,效果显著。光绪十一年(1885年)因镇压捻军不力,被人参奏,革职回乡。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建造了退思园。

退思园占地九亩八分,因为地形所限,不能由南向北纵深发展,所以在本镇一位叫袁龙的杰出艺术家的巧妙设计下,退思园自西向东构筑了左宅、中庭、右园的新颖格式。

黄桥古镇导游词篇八

我最初知道黄桥这个地名的时候,是因为黄桥烧饼,其后才知道北宋神宗年间始建黄桥,抗金英雄岳飞麾下的名将牛皋就曾在黄桥驻兵洗马,而明朝的永乐大帝,也曾为黄桥人的孝行留下过墨宝,新四军在黄桥打响了著名的黄桥战役。可见,当年的我,是个多么忠诚的吃货一枚啊!

朋友说她在海安红色旅游,我说我们在黄桥也是红色旅游,因为黄桥有不少红色景点,包括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黄桥战役前线指挥部旧址、支前委员会旧址、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塔、第三纵队指挥部等等,不过我们到得比较晚,这些景点估计也看不到,还是更想游古镇的主景区。

所以,我们直奔景区大门,谁知道门被紧紧地锁着,旁边是一块告示牌:“因连续下雨,园内多处建筑出现险情,考虑安全因素,故暂不开放,敬请谅解。”我一点都不想谅解,大老远地跑到黄桥来,我容易吗?太湖涨水的时候,也没让人家不能游鼋头渚啊,只不过拉根警戒线,水景苑和仙岛不能去而已。旁边的游客也意见很大,问了带着狗到门口来的工作人员,并非今天才不开放,估计会有好几天维持紧闭大门的现状,大家都十分扫兴。

好在我的主要目的还是黄桥烧饼,所以很爽快地就转身离开,在古镇的大街小巷随意乱逛。

走过很多江南的古镇,大多是小桥流水人家,家家户户尽枕河的风貌。黄桥古镇却让我有一种新鲜感,相比较于经济发达的江南,古镇区居然保存得很不错,历史街区仍保留着原貌,真不容易。

在古镇,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样在古镇上瞎转悠,也不必有特定的目的地,看看一些古老的巷子,尤其是这里的街道就是街道,而不像江南的古镇那样,开后门就临着河。在这里,一条巷子完了,是另一个巷子,一条街道旁边是另一条街道,水系并不发达,所以,只能感受到一种古韵端庄,而没有小桥流水的婉约。

黄桥至今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就有二千余间,还有少量的宋代建筑,现在东、南、西三片有传统古街区,古街巷24条、古寺庙3座、宗祠7座,还有一些唐宋明清遗留下来的石刻和木匾。应该说,这里是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在的。

景区的大门口很热闹,卖的东西都不贵,所以,我们逛的'时候就随手买一点小吃点心,铁板鱿鱼整条8元,鱿鱼须、鱿鱼嘴每串2元,花甲和蟹角15元每份,份量很足,便当盒装得满满的,然后用力把盖子压下去,而不像苏南的盒子里,永远都只是装得浅浅的。

看到路边有一些看样子古旧的建筑就转进去看,很有意思的是,一边是老房子,对面却装修成了现代风格的店铺。

大概是我们在前面耽搁太久了,经过这里看到还开着门的禅寺也大门紧闭,时间真的不早,于是干脆歇了心思,就打算穿街走巷了。

经过禅寺,就看到有一座镇海门大香台,建筑很有特点,下部是拱门,也就是所谓的镇海门。起因是北宋真宗年间,海水倒灌今天的南通、泰州、淮安地区,百姓罹难,遂命兴化县令范仲淹负责修筑堤坝阻挡海水,黄桥在东寺庙西侧建镇海门,取镇住海水不再犯境的意思。我看完简介大为倾倒,对这座原来没有什么太大感觉的镇海门顿时膜拜了起来,原来这还跟大名鼎鼎的范仲淹有关啊!果然,就连旅游景点,也是需要名人效应的。

而其上的大香台,供奉的是关公。民国三十五年,黄桥流行霍乱,死者甚众,相传有人得关公托梦,遂设一香台,地方官员率众焚香拜祭,不久瘟疫平息,百姓安居。原来的大香台并不设在镇海门上,这是2012年重建的时候,将两者合二为一的。

从镇海门进去,就是著名的珠巷,也是黄桥古居保存得最完整的巷子之一。

珠巷是一条主街道,旁边当然还会有很多小巷子,巷子的墙面上钉着一块木牌,说明巷子的名称和由来。

北迎祥巷,其实迎祥巷分南北,巷子很长,原来此巷多居银匠,因银匠谐音迎详,故名南北迎祥巷。

马巷,以前何氏居此巷,因往来都骑着高头大马,所以人们就称其为马巷。何氏是黄桥的一个大家族,明清时代,仅何氏一族就出了四名进士和十名举人,秀才更有三百名之多,且任职的何氏官员大多正直廉洁,故而甚受爱戴。

走到米巷的尽头,就是繁华的现代街道。在这里可以看以两种风格的房子,一边是古代风格的民居,一边则已经是高楼,现代和历史,在这里形成了矛盾却又似乎和谐的统一。

路口很热闹,黄桥的各种小吃应有尽有。马路的对面是王家巷,我们当然要走过去逛逛走走。风格与珠巷相似,石板铺地,青砖黛瓦,风格很朴素,应该也是明清时代的旧建筑经过修葺的吧?墙上会挂着牌子,言明这是不可移动的文物。

这条巷子里有著名的王将军府,现在当然已经关门送客,我们也没有执着于非要游完这些景点,于是走完巷子又转出去,再走进对面的米巷,这是一条与珠巷平行的巷子,也是与珠巷并称保存最完好的古巷。

走完三条巷子,也咂摸出一些规律来,黄桥有很多券门,据说共有28个,我没有细数自己到底经过了几个,但应该不少。这些券门就分布在老街上,这种建筑非常有特点,很少在其他的古镇看得到。

老街的巷子分巷和弄,巷当然是原来的交通要道,虽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是狭窄了一些,但在过去通个马车抬个轿子什么的,也是绰绰有余的。东西走向的巷子就是著名的珠巷、米巷和王家巷,南北的巷子是与东西巷十字交叉分布的,有迎祥巷、罗家巷、迪祥巷等。而弄则类似于便道,比较窄,也不是直南直北或直东直西的走向,会有一点小弧度。

米巷走到头,左右各有仿古建筑的亭廊,黄桥的老百姓们正在其间闲聊家长里短,好不热闹。

拿着相机或者拿着手机拍照的,估计也是游客,看到这儿那儿都觉得新鲜,有必要留下点什么。路边的一口井,没有护栏,想必至今仍在使用,看上去也不像是新凿的。

再往前走去,就是古镇因为大水而关闭的景区了,隔着水域,还能一窥其中的秀丽景色,人们拿着小凳坐着,钓竿很长,安静地垂钓。对此,我只有羡慕的份,因为我是做不来需要这么耐心的事儿的。

黄桥古镇因为一场大决战而闻名于世,战役过后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张学良将军的兵变,成功促成了国共合作,因此,黄桥古镇得以保存完好。居民们仍然在米巷、珠巷和王家巷中安静地生活着,或许这就是黄桥古镇的魅力所在。

在餐厅等上菜的时候,我不死心地又转到河的另一边,过桥看到通向亭子的路铁门紧锁,看来古镇的景区是得有一阵子不开放了。

最后少不了买黄桥烧饼啦,有大的和小的两种,大的论斤称两,小的则论个,叫黄桥小烧饼。1940年陈毅、粟裕率领新四军东进苏北,指挥了震惊中外的黄桥决战,黄桥烧饼就是当时的支前食粮,1949年,黄桥烧饼光荣入选开国大典国宴,可见黄桥烧饼是真好吃的,不是只有我馋这口。

当然,现在的黄桥烧饼工艺已经改良过了,用料也更讲究,用油酥和面,馅料除了肉松或酥糖这种最传统的,还有火腿、牛肉、豆沙、虾仁等品种,在炉子里一烤,酥脆焦黄,非常可口,要趁热吃。

希望下次再来黄桥的时候,景区可别再因为所谓的安全问题而关闭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