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重庆湖广会馆文案篇一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20__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发现这个“天生一洞”。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
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20__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在山北,沿石阶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见到“陆游泉”了,陆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潭边崖壁石缝间,一股清泉涓涓入潭,潭水清澈。因南宋诗人陆游来三游洞在此取水煮茶,饮后味极美,乃题诗于潭边岩石上,而得名“陆游泉”。
重庆湖广会馆文案篇二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__,祝愿亲们旅途愉快,生活幸福。现在我们来到了名扬天下的南宋钓鱼城抗蒙之战的遗址,它是国内仅存的一座完整的宋城,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之城”。
钓鱼城位于合川市合阳镇嘉陵江南岸钓鱼山上,整城位于嘉陵江,涪江,渠江,交汇之口,其地三面据江,危崖拔地,集“战古奇险雄幽”为一体。关于此山的得名,源于一个传说:相传,古时山上有一块平整的巨石,有一巨神于此钓嘉陵江中之鱼,以此解决一方百姓的饥荒,因而此山故名“钓鱼山”,巨石名曰“钓鱼tai”,上面所筑之城自然就是“钓鱼城”了。
钓鱼城是文化名城,石壁上刻有很多名人诗句和一些历史事件,有护国寺、悬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飞檐洞等名胜古迹,还保留着大量元、明、清三代的诗赋辞章、浮雕碑刻等,1982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但钓鱼城真正闻名于世的却是它在世界军事历史上的独特地位,被称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有“独钓中原”的壮烈情怀。为什么钓鱼城地位如此之高,且让小叶为您一一道来。
首先从军事上来说,钓鱼城依山为垒,固若金汤。不仅有构筑在陡峭山壁上的内外两条防线,还有纵向延伸的水军码头,,是当时钓鱼城水军的战船停泊处。整座码头都是用巨石砌成的,遗址残基高约4米,长70米,宽60米,呈长方形。从江边到山脚共有3层平台,因此,不论江水涨落,均可供船停靠,无碍战事。
码头上高大雄伟的大门就是护国门,这座大门位于城南的第二道防线,是钓鱼城防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右依峭壁,左依悬崖,雄立在这险要的隘口之处,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从城门向上看有一个歇山顶建筑的城楼,这是不久前按照原有规模修复的,门洞上刻有巴渝保障,更是寓意深刻。
门洞后的主体就是城墙,总长约8千米,把雄关隘口连成一体,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墙顶靠外一侧是用条石砌成的垛口,我们仔细看可以发现一个凹的缺口,那就是了望台,是供关敌情用的,下方的那个口子就射击口,突出于墙外的石台,是供巡逻放哨的墩台和安置设滚石和炮台。细心的游客朋友会发现城墙下面是灰白色,上面是砖红色,灰白色的就是宋时古城墙,砖红色的为后期修复。
所以,钓鱼城不愧是天生雄关,英雄之城,是我国山地修筑防御体系的光辉典范,正是如此,它见证了一个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那就是历时36年的“钓鱼城保卫战”:1258年,敌酋蒙哥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的威势,分兵三路伐宋。于次年2月兵临合川钓鱼城,蒙哥铁骑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钰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蒙哥之死是蒙古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蒙古侵略者为了争夺汗位,不得不停止对欧亚非的侵袭,并开始内战。后虽有崖山之恨,最后终被我们逐出神州大地,北上草原灭元而雪家仇国恨。
钓鱼城之战也是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蒙元帝国从此四分五裂,由盛而衰。
钓鱼城和阿拉伯麦加圣城一样,以一城挽回了一国气数,故称“东方麦加城”;游民民族侵略者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蒙古入侵者折戟于钓鱼城下,所以又叫“上帝折鞭处。”城内石照县衙是宋蒙元战争时期唯一延续到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的南宋地方政权机构,素有“南宋最后的一座县衙”、“元统一之后唯一的南宋县衙”之称。
叶凉常常在想,我们汉人是聪明而可塑性很强的民族,我们可以是勤劳的农夫、能干的工人、精明的商人、勇敢的战士、睿智的学者——而那些异族统治者往往想通过屠杀和xi脑,把我们变成愚昧的奴隶和驯服的羔羊。但是,他们可以拆掉石头造的堡垒,却拆不掉我们心中的钓鱼城。钓鱼城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永远会为了独立、自由和尊严奋战不息。
钓鱼城内的王坚纪功碑及忠义祠正是为了纪念这种精神,希望游客朋友待会和我一起,为先烈奉上缅怀之情。
下面让我们开始这段英雄怀古之旅吧!
重庆湖广会馆文案篇三
各位亲爱的团友们:
重庆湖广会馆位于重庆渝中区东水门正街4号,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扩建。会馆占地面积8561平方米,现有广东会馆、江南会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及四个戏楼,包括广东公所、齐安公所。会馆建筑浮雕镂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题材主要为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图案,还有龙凤等各种动物图案及各种奇花异草等植物图案。整个古建筑群雕栏画栋,雕刻精美,是我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东水门一带,按照风水学说,河道弯曲的内侧是“吉地”,外侧是“凶地”。东水门一带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风水很好,会馆就选址于此。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当时的执政者就将湖广百姓迁往四川,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长达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一批湖广会馆也就应运而生。祖上或许正是那时随移民来到重庆,所以来到湖广会馆就觉格外的亲切相熟了。譬如现在我们所说的“崽儿”、“抄手”“啷个”等乡土方言,都是源于湖广方言。湖广填四川前的宋代川音,现在已经无法听见了。当年的湖广会馆是重庆“八大会馆一公所”中最繁华的一个。会馆的领导一般叫“当家的”,管事的是“二当家”,为人往往八面玲珑,会馆经营得异常红火。
湖广会馆的围墙样式,是明清时期常见的黄色封火墙,以直线构图而呈阶梯状叠落,又称‘码头墙’,是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这样的设计,使整个湖广会馆呈“l”形,从山坡上直冲而下,围墙联绵不断,造成异常震撼的视觉冲击。
主体建筑大体依中轴线排列,巍峨古朴。与北方砖石结构的建筑不同,禹王宫是南方庙宇常见的木结构悬山式小山瓦顶,其中大量使用的是木柱。这些木料都是专门从湖广运来。移民相信只有从家乡运来的木材,才能使大殿得到祖先神灵的庇佑。
无论是四川还是北京抑或重庆,但有湖广会馆就有禹王庙或禹王殿。300年前的湖广会馆在每年正月十四都要举办禹王庙会,祭奠禹王,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传说大禹治水,就曾经居住重庆,连儿子生在重庆也没有回家看看。所以现在重庆南岸还有个地方叫弹子石,意为诞子。禹王宫是由早期移民中的湖南、湖北富商、乡绅捐资兴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1759年)。禹王宫原是传统的黑青瓦。从清顺治年间早期湖广移民入川时就开始修建,后虽经嘉庆、道光和光绪时候三次重修、扩建,青瓦的风格都保持了最初的样子。1734年发行的清代建筑手册《工程做法则例》明确规定:黄色是帝王之色,京城皇宫就用黄色琉璃瓦;绿色是士大夫的颜色,一般百姓不能使用。黑色属水,水能克火,所以中国民间绝大部分建筑的瓦都是黑青色。山西晋商尽管富甲天下,其深宅大院也只能用黑瓦。禹王宫的黑青瓦正是如此。
禹王宫大殿通高12.5米、进深14米,大殿和戏楼飞檐下,刻着“二十四孝”、《西游记》、《封神榜》中的人物故事及山水花鸟的环楼木雕,工艺精湛,精美绝伦。禹王宫斗拱的龙头都朝着长江,寓意大龙锁江。禹王宫保留下的三面外伸的戏楼,两边有厢楼,专供贵宾,台下的场地才供一般观众享用。戏台两边,供配乐人员使用的乐楼很小;檐下的额枋雕刻着各种鬼怪故事,也包括《西游记》。禹王宫原有13座戏台,是戏台最多的会馆,曾有“戏台九重,台台不见面”的说法。可惜如今只剩一楼一底。
禹王宫大殿后面依山而上就是齐安公所和广东公所。齐安公所又名帝王宫,由湖北黄州府移民修建。因为唐代湖北黄州一带曾设置过齐安郡,所以命名为齐安公所。广东公所:又名南华宫,由广东移民捐资兴建。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湖广大移民伊始,湖广移民就开始了会馆的筹建,至康熙时正式建馆。现在的会馆中,还有“云水苍茫,异地久栖巴子国;乡关迢递,归舟欲上粤王台”一副对联,反映客家先民拓荒异乡的创业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