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学数学用数学教学反思(八篇)

2023年学数学用数学教学反思(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2 06:15:53
2023年学数学用数学教学反思(八篇)
时间:2022-12-22 06:15:53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数学用数学教学反思篇一

关键词数学学习;反思;习惯;问题

在初中阶段究竟能培养学生的哪些反思活动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的课题,需要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切实的研究。既不可错过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机会,也不可进行拔苗助长式的训练和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预习是深入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而且引导学生在预习后,再回顾一下预习的内容和过程,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本节主要研究了什么,重点、难点和疑点是什么;有哪些概念、公式、定理,自己理解了多少,书中是怎样解释的,定理、公式的证明有没有用到过去学过的知识,如果有,是哪些;自己能不能独立把例题做一遍,例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对预习中不明白的地方认真推敲了吗;本节课有哪些解题方法和技巧等等。通过这样的反思训练,逐渐培养学生对预习的反思习惯,促进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一课时,可以列出如下预习提纲、提出预习问题,以培养学生在预习中的反思习惯。

1.设置问题

(1)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2)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

2.课前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这样的预习反思的培养,效果良好,课后学生反映多数预习的积极性高了,主动性强了,而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预习情况迸行反思和反复推敲、自我评价:从课上的学习情况也能感觉到,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基本上能全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主动探究和深入探讨的状况有了明显提高。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数学教学应为学生准备必要的数学知识和经验,使新知识和新问题这一外部刺激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这一内部条件形成的恰当的差距,使其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愤悱”之感,它是由学生的内部认知系统和外部知识系统相互作用而共同组成的一种问题意识系统,也是由若干问题构成的心理需求动力系统。

老师不再机械地按照《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而应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特点,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出发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突破口,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现象产生矛盾和冲突、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探索兴趣,为新知识构建良好的基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过回顾学习过程,检查学习策略,检验学习结果等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归纳检验,去探索和发现,可以确保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

例如,“矩形的识别方法”情境的创设,老师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矩形?并出示并演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将思维迁移到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方法可以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入手,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矩形识别方法,这一过程促进了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深化了学生的知识建构,使学生重视相似概念间的不同结构和本质区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我们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探究活动的机会,哪怕在探究过程中出现错误,可以利用学习错误,及时引发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而且有批判性地再思考,自觉探究,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例如,平面上有四个点,过其中每两个点画一条直线,问一共可以画多少条直线?

经初步探究,有的学生得出“6条”的答案。这个结论是否可信,提醒学生再分析、再尝试,把自己的发现交付小组讨论,学生反思中发现理解的不足:题目中只给出了四个点,并没有给出这四个点的位置,在不能确定为某种位置关系时,需要用分类的方法,对这四个点分几种情况加以讨论。由此,学生将四个点分为三类:

四点都在一条直线上,如图(1),四点有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如图(2),四点中没有任何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如图(3),从而得到全面准确的答案。而图3中画直线的条数较多,学生很难做到不重不漏,教师要求学生继续分析、概括,寻找规律。进而学生观察到图(3)中,过a点可以画出三条通过其它三点的直线,同样,过b、c、d点都如此。这样,一共得到12条直线,但其中每条直线都重复过一次,所以图(3)中一共有6条直线。在小组的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反思,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不仅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高数学科学素养的要求。这不仅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深化,更是数学活动的升华。

[1]林婷.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教学实践[j].数学通报.20xx年第7期

[2]黄尉.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实践与认识[j].数学通报.20xx年第11期

学数学用数学教学反思篇二

1、铺垫:说出下面各数接近哪个整百整千数?比这个整百或整千数多几(少几)?1003298402199

2、导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人民币收进、付出的计算,下面请大家为小熊会计做个参谋。

3、活动:小猴原有人民币211元,工作出色,又发得奖金199元,小熊会计怎样付钱才又对又快?

学生想出多种搭配成199元的方法。其中有学生提出,小熊会计先给小猴2张100元(200元),小猴再找还小熊1元最方便。

4、提炼:

(1)把刚才小猴钱款的收付情况,按“原有、收入、找还”的顺序讲一讲。

(2)着重提出:小猴为什么再找还1元?

(3)把刚才的活动过程用笔算式表达出来,211+199=211+200-1=410

(4)讨论:为什么原来加199,现在改为加200?为什么加上200后,还要减去1?

(5)总结。

加减法速算中的“一个数加上略小于整百、整千的数,可以先加上整百、整千,再减去多加了的数”,是个教学难点,学生对“加上了还减”感到困惑,因而容易与其他简算情况混淆。教师为这个数知识匹配了一个合适的生活原型——生活实际中收付钱款时的付费找零。教学中,教师先安排活动,再组织学生抽象,把生活常识提炼成简单规划,教学过程就是个鲜活的数学化过程,将计算规划是人类生活实践活动的总结展示得清清楚楚,春雨润物般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学数学用数学教学反思篇三

在教学《买文具》一课,拓展题:学校三年级学生的跳高比赛成绩如下:小明0.9米;小刚1.2米;小强1.15米;小军0.88米。你能说出比赛结果吗?对于刚学习小数的三年级大多数学生来说,比较小数的大小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在我的引导后,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互相学习讨论的机会,学生反馈出了精彩的答案,生1:我把1.2和1.15想成了刚学的知识1元2角和1元1角5分就明白了1.2大;生2:我把1.2和1.15想成了120和115一看就明白了;生3:我把1.2和1.15看成1.2和1.1就不用管5了;生4:我把1.2和1.15想成了自己的身高一比较就知道1.2高了;生5:我想提醒大家如果是比较谁跑的快就要看谁用的时间短了......学生们的想法十分合理精妙,我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的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想象,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的经验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表现不但显露出了他们的创造潜力,也给了我们一线教师教学上的极大鼓舞,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想象是多彩的,面对孩子们的挑战,我真切地体悟到:

(1)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更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地前行。

(2)教师要有倾听的能力,及时抓住学生课堂上的生成顺势教学,学生才能自主构建知识库。

(3)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同一个数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与理解,就会得到不同的想法,教师应注重过程教学,注重学生思维个性的发展。

(4)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独特见解是创新的源泉。要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敢于创新。

我坚信: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

学数学用数学教学反思篇四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数学计算方面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使枯燥的计算课上得生动,使学生主动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采用新旧知识的比较,在引入时,让学生练习两题:36.18÷184.5÷15将例题改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学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通过与旧知识的比较,发现新旧知识的主要区别是“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用我们学过的本领解决今天的除法是小数的除法?小组讨论。这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十分活跃,想出解决问题的许多办法:有的组联想到利用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也有的组联想到化成较低单位的数。通过讨论,实践得出结论。这些结论都来自学生,是学生主动获得的。激发了兴趣,培养了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联想,从中发现新结论。让学生通过联想,唤起他们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产生新的设想,提高创造性能力。

在练习中错误较多,将学生的错误案例作为新教学资源。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错题让学生找错改正,效果大于让学生做书上改错题。让同学们判断,分析,订正即对新知的巩固练习,又起到学生间互相帮助效果,学生印象更深。通过学生自己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分析,自己得出了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后面练习发现效果很好。《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教学反思

通过作业情况的反馈来看,学生对于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错误的地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顺利的移动小数点。通过移动小数点把除数变成整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也都能顺利完成,关键是后进生总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或者移动得次数与除数不一致。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

二、在完成竖式的过程中,数位对不齐。这也是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之一。

三、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采取的措施:

总结列竖式的过程进行细化:

1、移动除数的小数点,移动几次变成整数。

2、被除数也移动同样的次数。

3、在商的位置上标上小数点,与被除数对齐。

4、用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突出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够时先在商的位置上写0,再拉下一个数。

学数学用数学教学反思篇五

在高中数学中,养成思维与反思维能力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关键,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维学习这一课题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探讨,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中反思维能力培养研究,目的是实现更高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更加轻松、高效。

高中数学;反思维;迫切性;方法;培养

高中数学的逻辑性很强,传统的思维模式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很多时候通过反其道而行之,打破常规思路,往往能带来较好的效果,这种逆向推倒能力就是反思维能力,它也是数学思维教学的重要原则,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维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养成全面思考的习惯,锻炼逆向思维能力,对其分析问题能力有很大提高。逆向行之是反思维的根本特征,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更有助于改善目前高中数学存在的教学困难、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教学的培养模式还是以理论型和被动输出为主,对学生反思维能力培养并没有完善的体系,这是十分不合理的。当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对他们逻辑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它的迫切性可想而知。

在高中数学解题中,小概率思维模式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这就是反思维法的体现。反思维法也是一种分析方法,掌握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打破常规,同时还要认清这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包括新颖性、批判性、反向性等。在二者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解题练习,这样才能提高反思维能力,让反思维能力成为一种习惯。

2.1反推法

反推法是培养高中数学反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的本质在于通过反推去辨别命题的真假。当然了反推法也并不一定实用所有的情况,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反推寻找更简单的解决方法。如果在实际的教学中,反推法让思维复杂化,那么它就是不适用的,盲目使用会让学生更加难以消化。

2.2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与分析法要求学生先从已知的条件着手,根据概念和定义找到问题的原由,这种方法的根本在于从结果入手进行推导。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张三在野外迷路了,救援人员从驻地出发,通过遗留的线索进行逐步寻找,最后找到他,那么这就是“综合法”;如果张三自己找到了回去的路,那就是“分析法”。即综合法是“由因及果”的过程,分析法是“执果索因”的过程。

学生反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大量习题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增加一些互动问题,通过互问来实现反思维能力的培养。

3.1正思维与反思维的比较

通过正、反思维的比较法能够让学生更明白反思维的可操作性,对训练他们的反面求解有很好的作用。对比之后可以发现,反思维的解题更加的简单,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明白当正思维无法解决的思维,可以另辟蹊径,通过反向思维将问题简便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反思维的思考习惯。

3.2重视互逆关系的公式和法则

高中数学中有很多的互推公式,对这些互推分析多加研究也是一种反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进行幂运算时就会通过结果让学生递推公式,比如通过6^(2+3)的解法求出a^(m-n),这就是反思维能力的体现。高中数学中的很多概念都非常重视逆运算,通过填空题等方法强化学生对反思维的运用,这对反思维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3.3辩证分析

哲学中对辩证分析有非常好的解释,即要我们从矛盾的对面来思考问题,反应到高中数学中来就是通过结果进行原因寻找。教师可以通过对命题不同方面的分析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提高辩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加强反思维的训练

判断正误是一个非常好的加强反思维训练课题,通常来说就是教师给出一个命题,让学生判断命题是否成立或者是找出成立的原因。这需要从命题的结论出发,逐步的进行推证,最后判定出明显的成立条件。加强反思维训练有利于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数学概念,同时还能够掌握问题之前的观念,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总而言之,反思维模式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基本工作,加强学生反思维能力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反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开阔思维前景,让他们在原有的数学能力基础上迅速提高,其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反思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精神力的创造力都随之大大提升。

[1]陈岳.在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逆向思维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21)

[2]亢福江.论高中数学主观能动性和逆向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xx(4)

[3]张恩祥.试论逆向思维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理科爱好者.20xx(4)

[4]张金光.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新课程(教研版)[j].20xx.2

学数学用数学教学反思篇六

《纲要》指出:科学探索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中班幼儿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

数字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而且孩子们每天都会和数字打交道,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字,然而大部分的孩子几乎都没有注意到生活中数字的存在。本次活动我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字作为内容,通过综合化的形式、生活化的内容、经验化的拓展、游戏化的延伸,让幼儿发现、了解生活中的数字,并在生活中运用数字。

活动开始,首先投放了与幼儿一起朗读有趣的数字儿歌,对数字有个初步的概念。

接着,我准备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物,如:有数字t恤衫、时钟、尺子、鞋子、食品袋等幼儿身边物,让幼儿发现数字的存在,知道不同的数字在不同的物品上表示着不同的意思。

然后,我采用ppt课件的方式,引导幼儿在经验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数字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现数字给我们生活中带来的方便。并通过小组讨论,发现数字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后,以师幼共同编有趣的电话号码结束活动,体验玩数字的乐趣。

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就是活动的重难点,我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将整个社区生活搬到课件中,在各个场景中,孩子们很快地发现了秒表、地铁公交站、机场屏幕、各种仪器、温度计、信号灯、身份证、股票、电话、门牌、海报等等生活物中的数字,大家不禁感慨:啊!数字真是太奇妙了。纷纷打开思维,畅谈了很多生活中不同用途的数字。

多媒体课件的充分利用,让我的活动开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数学用数学教学反思篇七

本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这对于一年没教书,只教过半年的小学的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责任促使我做好本职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刚开始我灰心过,气馁过,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气迎头赶上,一个月过去了,有必要小结一下。

一、做得较好的方面

1、认真备课,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积极创设情景教学,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在教授乘法口诀时,通过自制动画卡片和引入生活实例教学,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2、不局限教材,要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改动已经精心准备好的教学设计。例如: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刚一出示该堂课题学生就不约而同地背诵起来了。怎么办呢?我立刻调整教学思路,对学生进行了一番鼓励,然后提问"同学们知道4的乘法口诀是怎么得来的吗?"这样又重新回到了本课的教学。

3、信任学生。二年级的小学生同样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只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如教学"3的乘法口诀"时,要求学生不但要根据算式编口诀,并且还能根据口诀出算式。

4、组织教学取得了进步。刚开始上课时,由于对学生情况估计不够,不能组织好学生有序地进行课堂教学,课堂纪律较差,教学任务完成质量较差。在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迅速调整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组织教学。

二、不足与困惑

1、我虽然参加过培训,看了一些的课改书籍,理论上明白该怎样做,但在实施中往往还会变样。虽然思想开放,也想大胆尝试新的教法,但在课堂教学时担心失败带来的影响,不敢贸然去尝试。

2、有些课应该准备很多的材料,但平时上课,自己本来就很忙,不可能一一去准备,故不是很充分。

3、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学校的有些设施还跟不上,有多媒体,但使用不方便。不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学科的美感和与实际生活中的练习。

4、小学二年级学生起点不同是令老师们头疼的问题。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撑不了"的局面。如何对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这又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三、体会

1、自己的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多了解学生智力发育的实际。比如学生不懂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一个学生起来讲;又如学生列出的式子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而我一时没想透就不予肯定等(当然这有时我也怕考试不这样考),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2、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其他人的观念,但家长对教师的做法未必理解。有些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怎么质量这么差,计算都不如以前熟练了等,这些都是对课改要求不理解的反应。

3、应该多向同行学习,多向老教师请教,尽快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水平,使自己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数学用数学教学反思篇八

数学教学的归宿是:教为了不教,学为了会学。会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其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方法,并在应用方法中感悟学习方法的优越性,进而使学生心里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让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即使是一年级的小孩,数学方法也都在慢慢渗透,我总结了一年级的数学方法有如下几点

学生学习数学有两种体验:成功体验和生活体验。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情景在教学中以不同形式再现时,学生就会有兴趣,有冲动感。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拼摆各种图形、设计地板砖的花样等,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关注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尊重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时,采用先猜测再证明的方法,先用眼看边有什么特点,再用自己已有经验想办法证明自己说的没错。从而是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

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出具体合作要求,使合作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了合作的技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