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教师读书心得总结分享(精选16篇)

最新教师读书心得总结分享(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1-07-21 15:48:11
最新教师读书心得总结分享(精选16篇)
时间:2021-07-21 15:48:11     小编:LWC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读书心得总结分享篇一

开学前,教师们都期待着教师假期的到来,希望能够有更多时间阅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在过去的假期里,我积极抓住阅读的机会,选择了几本与教育相关的书籍,通过阅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教育智慧。下面,我将就这段时间的阅读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首先,阅读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在假期里,我选择了一些教育专业方面的书籍,如《教育心理学导论》、《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等。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对教育的基本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我还阅读了一些教育界的名人的经典著作,如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的艺术》等。这些名人著作中的智慧言论,启发了我的思考,扩展了我的教育视野。通过阅读,我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教育知识,还加深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教育工作的使命感。

其次,阅读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并促使我努力提升自己。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教育界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还有所欠缺。同时,阅读也让我看到了其他教育者的优秀之处,从中获得了灵感和借鉴。例如,我在阅读中了解到了一位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她通过创设情境和讲故事的方式,成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了教学效果。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差异化教学,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果等。通过阅读,我提升了自我意识并制定了相关的自我提升计划。

第三,阅读启迪了我的思想,提升了我的教育智慧。在阅读中,我不仅通过书籍中的经典教育案例和名人事迹进行思考,还通过与书中的作者进行对话,有了一种与名家共同追求教育真理的感觉。我从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教育的热爱和执着,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教育智慧。例如,我在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书籍中读到了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种艺术,教师是艺术家。”这句话让我深思,教育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我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艺术家”?通过反复思考和深入研究,我逐渐从书籍中汲取到了一些答案。阅读让我思考教育的本质、目标和方法,提升了我的教育智慧。

第四,在阅读中,我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反思。通过阅读,我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产生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阅读中我认识到,我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于是,我主动寻找解决的方法,尝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独立思考。同时,在阅读故事类书籍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不足,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和改进,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最后,阅读让我对教育事业保持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热爱。通过阅读,我读到了很多教育者的故事和名人的经验,他们的奉献精神和为学生奋斗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在阅读中,我仿佛看到了教育事业中那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们,看到了他们为学生们无私付出的样子。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从教的决心,并深入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将这种信念融入到每一天的教育实践中。阅读让我对教育事业充满了激情和热爱,让我坚信只有通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才能成就学生们的未来。

综上所述,教师假期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通过阅读,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储备;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并努力提升自己;思想得到启迪,教育智慧得以提升;深刻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让我对教育事业充满了坚定的信念和热爱。我相信,通过不断的阅读和学习,我将能够在新的学期里更好地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读书心得总结分享篇二

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公职人员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思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籍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党员干部,以带动各项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教师读书心得总结3

教师读书心得总结分享篇三

假期是教师们重新充电、提升自己的黄金时期,而读书则是其中一种最为有效的提升方式。通过读书,教师们不仅能够拓宽知识面,获取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思辨能力。在这个长达数周的暑假中,我也借助时间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读书,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读书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引导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素养。因此,在假期中我选择了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学等方面的专业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加深了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解,认识到了教学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其次,读书让我对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了新的认识。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断的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在假期中,我仔细研读了教学教材、教育类论文以及其他教育方面的著作,通过这些阅读,我开始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落后了,我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例如,在阅读了某些著名教育家的作品后,我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了一味灌输的教学方式。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引入,在教学实践中也带来了明显的变化。

再次,读书让我受益匪浅,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读书不仅是获取新知识,更是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书籍,我学习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拓宽了自己的思路。例如,在读心理学相关书籍时,我通过书中提到的各种案例和心理实验逐渐了解了人的内心和行为的原因,逐渐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思辨能力的提升让我更具有洞察力和敏锐度,更好地把握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最后,通过读书我重拾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激情。作为一名教师,面对课堂上的琐碎和繁重,常常会感到疲惫和压力。但在读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教育的力量和价值,重新激发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每一本书籍都是一位智者的思想结晶,都是一次心灵的碰撞。通过阅读,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对于每个学生的重要性,也坚定了自己做一名教师的决心。同时,读书也激发了我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我深深感到自己还有许多知识和信息需要学习,这也成为我迈入新学期的动力和信心。

总的来说,假期中通过读书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思辨能力,还重新点燃了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作为一名教师,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给他们带去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我将继续保持读书的习惯,坚持学习和成长,为实现教育的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读书心得总结分享篇四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没有枯涩难懂的理论,有的是作者对现代学校教育的独特见解,是娓娓道来的人生哲理,是一本会对读者产生影响的书。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我认为真正的影响就是在偶然的不经意间的阅读过程中自动地产生的。”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因为它充满了精气神,使它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

一、教师要继续学习。

翻开当今教育的新篇章,各种教育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教师应该要与时俱进,不进则退。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只有当老师真正把学习这样看待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才可能真正地爱上你所上的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无时,无处,无事不在学习,学习才能让我们进步。

继续学习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设疑问难、探究学习、自行解决问题”等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入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教学效果也越来越理想,使知识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可以把知识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新知。当然要熟练掌握使用这些教学手段,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教师继续学习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修养,还能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继续学习,将会终身受益。

二、永不放弃。

学过心理学的教师都知道,许多孩子的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不相符,所以同一班级同一年级的学生,尽管年龄相仿,但他们的行为表现却有千差万别。有的少年老成,十岁的孩子就表现一副大人样,能自觉听从教师的教导,表现出色,成绩优异;而有的孩子显得没头没脑,心智相当于六、七岁的学前儿童,不能很好约束自己的行为,好动、懒惰,一副懵懂无知状,连最基本的上课常规也需要教师的不断提醒才想得起来。所以,我们当教师的心里是喜也罢乐也罢怨也罢气也罢怒也罢,有的学生一经点拔就清楚明白了,教师省心省力;而有的学生就算教师“呕心沥血”了,也不见得有多大起色,依然保持在“三问一不知”状态,对待他们,多付出一些耐心、恒心和苦心,相信铁树终有一天也会开花的。

三、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

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而在《永不放弃》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着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

教师读书心得总结分享篇五

第一段:引言(200字)

教师假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期盼的宝贵时间,我也不例外。今年暑假,虽然短暂却充实的假期让我有机会安排时间专注于阅读,拓宽知识面,提升自我素养。经过充实的阅读,我深感读书给我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深刻启示。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分享我在假期阅读中获得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知识更新(200字)

假期读书成为我更新知识的重要来源。通过大量阅读,我收获了很多新知识和理论,包括最新教育理念、心理学应用和有效教学法等。这些知识的获得不仅加强了我对教育工作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让我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创造和思考。通过不断学习,我意识到教师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第三段:心灵滋养(200字)

阅读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还给予了我心灵的滋养。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往往容易忽略内心的需求和情感的释放。假期读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去沉淀心灵、梳理思绪。通过读各种不同的小说、散文和诗歌,我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升华和艺术的美感。这些作品唤起了我对生活的热爱,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激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第四段:思考与反省(200字)

阅读不仅带给我知识和情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让我有机会思考和反省。通过读各类名人传记和哲学著作,我切身体会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观的追寻。这些作品引发了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并且让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和责任。在反省自我的同时,我也思考着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五段:现实应用(200字)

最后,读书的收获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应用。假期结束后,回到学校的课堂上,我将会运用在假期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和心得,将其转化为教学实践中的行动力。例如,我将根据最新的教育理念设计新的课程内容,运用心理学知识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通过积极运用书中获得的知识和理论指导,我相信我会在教学上实现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总结(200字)

假期读书不仅是教师提升自我的机会,更是教育事业迈进的重要一步。通过读书,教师能够充实自己的知识、激发心灵的渴望、思考人生的意义,并将这些知识和思考应用于教育实践中。未来,我将积极坚持读书的习惯,不断学习和成长,为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读书心得总结分享篇六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虽然是被翻译成中文的,在此过程中难免变得晦涩难懂了许多,或许从某种角度而言较低了可读性,但是仍然震撼心灵,毕竟是一本优秀的书籍。关于教与学,一直以来都是大家一直探索的问题,而在这里,帕克。帕尔默比任何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无论对于课堂教师和教育者还是其他岗位的人,这本书都代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在本书中,帕尔默带领着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这本书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是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这张网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联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

《教学勇气》震撼我的还有它对恐惧文化的诠释。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因为恐惧,继而便拼命地寻找改变的源头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拼搏、抗争、奋斗,终于,有了小小的收获,然成功的喜悦尚未遍及全身,便发现自己早已因此疲惫不堪,只不过成功之前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未觉着累而已;倘若拼搏、抗争、奋斗失败,那更懊恼不已,觉着自己没有功劳连苦劳也忽略不计了。于是忍不住感叹:人是多么渺小,以人个体之柔弱真的根本无法和那些看不见的、又无处不在的力量抗衡。感叹过后,很多人会选择再战,当然也有人会选择逃避,丧失斗志,从此消沉。

《教学勇气》这本书就像陈年酿酒,是越读越香醇。这也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书,能带领教育者们,对教学生涯进行永无止境的探索。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教师、和教师相关的人,以及任何关心教育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教师读书心得总结分享篇七

1、教师职业大致有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

2、20__年9月22日香港大学把“荣誉院士”称号授予了外号叫“三嫂”的82岁扫地老太袁苏妹。“三嫂”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也不知道什么是“院士”。她一生只会写5个字,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曾在港大食堂服务44年,担任服务员及厨师。她对住宿生的照顾无微不至,除起居饮食,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宿舍灵魂人物”。有学生发烧,她会主动送药、煲粥;学生温习功课至深夜,她会为其预留晚餐;学生遇到烦心事,会找三嫂倾心交谈??多数时候,三嫂只是耐心地听完故事,说一些再朴素不过的道理,如“珍惜眼前人”“将不开心的事忘掉”等等,或是请他们喝瓶可乐。在颁奖台上,这位82岁的普通老太太被称做“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生命”的“香港大学之宝”。

3、教育生活: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必要的乌托邦。

5、宋代哲学家张载: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性久。

6、台湾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希均: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7、人类有两种风景:自然风景、精神风景。行万里路,看自然风景;读万卷书,看精神风景。

8、教师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阅历。学历象征着学习的时间和旅程,是外在的符号;经历是人生的履历,是走过的路程;阅历是阅读的过程。

10、韩国总统朴槿惠:要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走得远,就要一起走。

11、有人问物理学家李政道怎样治学的,李政道说:学问,学问,要学“问”。只学“答”,不学“问”,非“学问”。

12、普列汉诺夫: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13、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善于学习最显著的特征。学习的品质,也在于问题的质量。

14、四叶草,据说是亚当、夏娃从伊甸园带入人间的草,每十万株三叶草中才有一株四叶草。第一片叶子叫希望,第二片叶子叫付出,第三片叶子叫爱,第四片叶子叫幸福。三叶草常见而四叶草不常有,所以幸福不容易。

15、受欢迎的老师三要素:一是换位,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尊重;三是互惠,讲一点奉献精神。

16、尼采: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中。

17、教室文化:教室名字、班徽、班旗、班歌、班诗、班训、班级誓词等。

18、法国思想家布律耶尔:用感情生活的人,生命是悲剧;用思想生活的人,生命是喜剧。

19、瑞典教育家哈巴特: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

20、“父母”取代“家长”的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到“父母”之意共9处,8处用了“父母”,仅在第39条中用了“家长”,即“责令其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

21、南怀瑾:教育从家教开始,学校不过是帮忙一下。

教师读书心得总结分享篇八

开卷有益,此话一点不假,甚至是至理名言!不管你阅读什么书籍,只要你留心,你愿意去思考,你便能从书本中得到乐趣,从书本上的片言只语中得到对生活和人生态度的启迪。

今天,我在《读者》上看到一道智趣题:“紫罗兰算式‘clover+crocus=violet’。这道英语算式译成中文就是‘三叶草+番红花=紫罗兰’。如果算式是正确的,那么每个字母应该各代表什么数字?注意:相同的字母表示同一数字,不同的字母表示不同数字。”这不禁引起了我的一点点兴趣,拿起书桌上的笔和纸,便推敲起来。结果,不出两三分钟,我竟然算出了答案:280516+260297=540813。哈,有趣,答案中从0到9九个阿拉伯数字全包括,真是有趣。虽然没能看到参考答案,但我认为这个答案应该是正确的!真是太有才了,我得意地喊出声来。得意之余,我猛然想起了前不久在《青年博览》上看到的另一道智力题:“请挪动其中一个数字(0、1或者2),使‘101-102=1’这个等式成立。注意:只是挪动其中一个数字,并且只能挪动一次,而不是数字对调。”对该题,我也曾跃跃欲试,可是经过苦思冥想,终究找不出正确的答案来,不禁使我的心情有点沮丧,不得已,我很不情愿地看了参考答案。其实,一切很简单,你只需将“102”中的“2”上移,变成平方便大功告成,接下来你会看到这样一个等式:“101-102=1”。在8月19日参加厦门市高三地理新课程教师培训的午餐过程中,我饶有兴趣地把这道智力题亮出来让同桌的老师们做,期间还多次提醒大家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结果竟也无一人能答对,不得不要求公开答案。

为什么这道题让许多人最终选择放弃呢?这道智力题答案的结果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时常会困于某种思维陷阱,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势来思考、分析和判断问题,比如,一说到“挪动”,首先与最后想到的都是左右挪动,而如果你能不受制于这种约束,让这里每个数字都东奔西突,活跃到在你的眼前跳舞,你就会很快找到答案了。

其实,有关这道题的分析何尝不能应用于我们的社会与人生。不得不承认,我们常常陷于一种横向的思维,一种左右的思维之中,而很少有一种向上的维度、个体的维度、神性的维度和时间的维度。

世界就像一个广场,如果只知道左右,而忘了站在高处张望,是很难找到方向的。什么时候,当你能超拔于时代的苦难之上,人群之上,能从自己出发,以内心的尺度衡量人生,才可能是自由的。

在享受阅读的乐趣过程中,我记录了这么一段文字:人们常说水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人生亦有三态。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的状态则是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在0°c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也只有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态,那么他也就是一汪常态下的水,蜿蜒曲折,流淌于江河,最终汇入大海;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100°c的炽热,那么他就会变为水蒸气,成为云朵,飞将起来,直上云霄。

三种状态,三种人生。对生活和人生投入100°c的炽热,他将实现凌云之志!

由此,我们不难认识到:世上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只有态度不好的人。一个人将来拥有怎样的人生,完全取决于他的人生态度。积极主动的态度为一个人带来有意义的人生,相反,消极被动的态度只会使人生变得黯淡无光。所以,要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就应该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自己到这个世界上来究竟是干什么的,必须有一个的描述,离开了这个描述,人就会迷茫,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就会在一个十字路口徘徊,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都没有准确的定位,那是很糊涂的。要做好定位,首先要认识清楚自己,加深对自我的了解,这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它不仅要建立在反馈基础上的动态调节,也要借助别人对自己的中肯意见。

一个成功的人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要有谦逊好学的精神,要有宽广博大的胸怀,要有善良诚信的品质,要懂得居安思危,要知道细节决定成败,要善听逆耳之忠言。

一个目中无人、骄傲自满、时刻以自我为中心,不谦虚谨慎的人永远成不了大器。一个只懂得享乐和虚荣的人,一样无药可救。一个自视过高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注定会成为别人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人的一生可以是轰轰烈烈,也可以是碌碌无为;可以是风风光光,也可以是平平淡淡,但纵观其一生,就会发现,无论是风光,还是平淡,这其中总包含着一种人生的追求,只不过一种是出人头地,一种是淡泊明志而已。

记得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以平常态,做普通人,是最有滋味的人生。我们的普通中有欢乐、有惆怅、有信念,如此完整了,我们也就不枉有此一生了。有时候我们也许会去思考,我们到底在人生的旅途中追求着什么,年少时多半是别人强加的追求;年轻时是自己主动的,但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年老了我们又会为后辈的生活而追求,但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真的很少,追来追去感觉如同是一阵风,吹过了,不留痕迹,只留下我们这些追风者独自的哀叹。人生追求千百回,辉煌、平庸不过是过眼烟云,最后还是归于了现实的平静。人生是很短暂,但相对于追求来说,我们的人生又很长久,追求的过程会让我们的人生发出一些光芒,没有了这些光芒,那才是世界上最可悲的!

在这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想要生存,甚至生存得更好,就应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就像指南针,知道正确的人生航向;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就像照明灯,照耀着宽阔的人生之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就像船舶,承载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

那么,要树立这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我觉得对于一个人来讲最关键是这样几点:

一、保持一种旺盛的斗志。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个精神就是积极上进,永不满足。积极进取,就是永远保持一颗旺盛的心态,朝着人生的理想和目标进发,任劳任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随时都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尤为重要。

二、克服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注定要经受各种考验,一生有很长的路要走,有许多的人要接触,有若干的事要做,会遇到自己意想不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逆境。怎么办?退却还是迎难而上?没有“积极进取”态度的人,很容易被眼前这些东西所吓倒。如果真正树立起了“积极进取”的态度的人,就会坦然相对,并用智慧和勇气的力量克服它、战胜它。

三、养成自己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品格。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不是孤立的,与大千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无时无刻不在打着各种各样的交道。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就会形成自己优质的品格,使其在与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言行举止往往会给人阳光怡人的印象,受到人们的爱戴。

热爱生活吧!让我们一起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

阅读真好,它能让我们享受生活,学会思考,感悟人生。

教师读书心得总结分享篇九

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它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尺。我们每读到一本好书或几段好句时,都会为它的精华所感慨。

我们的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为了使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领悟其中的奥秘,我特为她制定了一系列的读书计划。

每天下午放学后,在她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再外加读一篇好文章。坚持做到每天有新的篇章、新的词汇。当遇到好的词语或好的语句时,随时抄记在《读书百宝囊》中。一篇文章从它的出处到作者以及所抒的中心思想,都要让孩子搞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当她读到有感情的时候,我都要为她喝彩或鼓掌。好的语段我们一同吟朗,共同斟酌。

经过一段时间的苦读,不但我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孩子的知识更是如虎添翼,其中的语句背诵的滚瓜乱熟,连最难的《三字经》也能朗朗上口。

我们共同认识到,只有多读书才能积累更多的素材,只有更多素材才能做到一泻千里。

教师读书心得总结5

教师读书心得总结分享篇十

二、对学生的爱

教师所提供的服务都是针对学生这个群体。德国教育家普朗格曾说,教育有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当老师,固然要拥有活的知识,谙熟的教法,但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富有童心和母爱”。一个没有爱心、不懂得尊重学生的教师,又如何赢得学生的尊重,如何让学生满意呢?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一个很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稚嫩心灵犹如露珠,需要加倍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我以一个学生家长的身份观察何老师时,不就是在审视她是否爱学生吗?我的学生对我的评价不正是认可了我对他们的爱吗?爱学生,是进行所有教育教学的基础!没有这份爱,怎么可能会让学生对一个老师满意呢?爱,是能感受到的!

文档为doc格式

教师读书心得总结分享篇十一

最近的空余时间,都是在读朱永新的《致教师》这本书,书名很吸引人,内容都是围绕一线教师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成长的关键问题来呈现,通过朱教授深入全面地思考,解决了我们一线教师的这些困惑。没有抽象深奥的名词术语,没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针对性的加以剖析、深究。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对面相互聊天谈心,一位慈祥的长者正施慧于民。读了之后,收获很大。

很喜欢书中的一个章节“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如何对学生一视同仁”。朱永新教授指出,我们之所以对孩子有不同的态度,往往是由于我们给孩子贴上了不同的标签。但作为一位老师,我们更应该记住:孩子的不同,不能够成为我们厚此薄彼的理由。所以,作为教师,就一定要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力量,只是有待于教育来发掘和唤醒。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呢?

第一,要一视同仁,正视差异。

只有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尊重和信赖学生。对不同性别、年龄、出身、智力、个性、相貌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做到不偏心、不偏爱、不偏袒、同等对待,对于身心有缺陷的学生或后进学生不能歧视他们。

第二,要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不应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恶作标准处理师生关系,要给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在这里,“爱”是公正的原则,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是爱与严相结合。爱,不是出于个人的狭隘感情或“自然好恶”,而是出于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出于一种高尚的道德感,责任感;严,也不是随心所欲,而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理,严中有方、严中有度。教育不是知识的发售、更不是单纯的灌输,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态度、方法教育学生。

第三,要公正合理地给予学生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评语,规则和分数面前都应人人平等,不循私情和规范准确。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也有几个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平时老师对他们关注的比较多,与老师的感情较好,在课堂上他们很愿意起来发言,我总是当场肯定他们的态度,给他们一个满意的分数。这样,老师公正的态度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权威的形象,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差生也同样有,只要留心观察就一定会发现他们的优点,从而改变对他们的态度,这样他们也会对老师有新的看法。

第四,要多鼓励少批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经常性地得到教师的表扬,就会充满激情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认和肯定,就会丧失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作为教师不仅要表扬表现好成绩好的学生,更要创造机会表扬平时表现不好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的进步更难,他们的一点点小进步教师就要敏锐地去发现并加以表扬与肯定,这样长期加以关注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习惯,各方面的表现就会不断地好起来。

对学生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这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相信朱永新教授所说的“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还给你一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为你创造无数辉煌。”一定能实现。

教师读书心得总结分享篇十二

刚做教师时,就听说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平时也经常看到或听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关于教育的只言片语,却从来没有机会整个系统的读到这本书。其实也明白当老师就要读书、读书、再读书,然而平时的忙碌却让我感慨长人偌大的世界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有幸凭借云舒写的平台,让我利碎片化的时间终于认认真真地读了一本完整的书。首先是打卡的方式从外界监督这我把十二讲认真听完并反复听以加深理解,作出详细的笔记,并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对全书有了整体的把握,而且我也切实感觉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确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的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以及对全面发展的论述和我们现在提出教育的“立德树人”的全面发展的人的理论是一致的,把教育变成一种需要,让他们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者。

当我终于完成十二讲的学习任务时,感觉对自我是一种超越,第一次相信自己原来真的可以忙里偷闲,利用碎片的时间去完成专业的阅读。

当我收到云舒写的奖励《给教师的建议》实体书时,我就更加如饥似渴地阅读这本书,原来云舒写的导读给了我思维的框架与整体的感知,并激发了我阅读整本书的欲望。而打开散发着墨香的纸质书时,更像是走入了生动鲜活的课堂。

他一百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生动的实际事例与精辟的理论分析相结合,很多都能拿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既可以通读,也可以分章随时阅读,根据书中内容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是活的教育,不愧是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这样我每天不管多忙总要细细地品读半个小时,感觉思考颇多,也收获颇多,不仅品味到了阅读的妙处,最重要的是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个章节,感觉书中提到的老师的生活现状一下子戳到了我的痛处,而书中的指导方法又像是为我开出的良药。

我懂得教师的时间从不间断地阅读、借鉴他人、做好规划、随时记录和培养自律中来。1、不间断地读书,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让阅读成为自己学习生活职业和工作的底色。持之以恒的阅读,不为某次备课而读,要为知识的渴求而独让教师的背景更加宽广,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2、学习他人的经验,移植他人的教育思想。从学生的表现发现教师的长处,拒绝照搬别人的操作模式。比如老师的精彩设计,要关注其精彩设计背后的学情,这个老师的背景以及这种背景折射出的先进理念,多观关注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他人学习可以加快接近教育本质的步伐。

3、做好工作计划,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相统一。避免碎片化方式的备课,授课要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4、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记录可以促进我们思考,减少问题反复出现,从而提高效率。适时的总结,发现规律,更可以提高效率。不间断的反思可以让我们走向成熟。

5、培养自律:要将碎片花的时间用于阅读,处理好工作和生活时间的主次矛盾,按照脑力劳动的难度进行工作安排,提高效率。自律是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养成严格的自律习惯,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自己的学生及他人负责。

读“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的相关知识,我深刻地体会到,知识不是静止的,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既是知识迁移的过程,也是知识转化的过程!

知识源自何处:从阅读中来,从知识的运用中来,从对你有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来获取知识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是的教学技巧,即教是为了不教!

老师应通过设计问题任务让学生对效果有真实的感受,从而在情境过程中获得知识。我就反思自己的课堂是不是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从而有利于获取知识,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是不是结论的太多,思考的太少,是不是达到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

读“学习知识要思考,不要死记”的相关章节,我有懂的:真正学会知识的标志是会用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为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定义。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够唤醒学生的储备知识与教要学习的新知识有机结合,然后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把新知识转化为新的储备。

让学生思考知识的来龙去脉,运用远比直接告诉知识本身和结论更重要。要让已有的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动力,这样学生积累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援助力就会越来越足,他们在学习新知识,锻炼新能力的时候就不费力气,这才是一种的学习状态。

读到“了解学情是教学设计的前提”的内容时,我反思自己平是上课是不是展示自我的更多,而关注学生的少一些。

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颗火星。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能够察觉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本节课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高效课堂就是根据学生的真实学情,真正解决学生真实的问题。真正能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我现在开始反思,我的这节课解决学生的问题了吗?还是只是完成了我“自以为”的教学任务。

在读“独立阅读与独立思考”这一章节时,我懂得了更注重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并使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

独立阅读是课标的要求,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就是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独立思考就是使细微思考成为名符其实的脑力劳动,使思维有明确的目的。以独立阅读促进独立思考,让学生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独立的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又通过小组分享彼此产生思维的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和认知。

在自读课中,老师要敢放手确实让学生自读,老师中要有自己的角色定位。阅读材料的编写是实现滋补的一种形式。就内容而言,不同课文的课堂环节是不一样的,教师搭台需要功夫。群文阅读课筛选材料是一个难点,需要大量的阅读和背景知识做支撑。

阅读“教师的专业阅读”这个章节的内容,让我懂得:做语文教师不仅要读专业的文学方面的书,还要多读、广读、深度进行有计划、有涵养的阅读。

首先要读马列政治方面的书,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与现在教育的立德树人是一致的,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并且阅读要有广度,要读3本新书:专业学科的书,榜样成长的书,人的心理的书。读书的兴趣要深厚,面要广,并且要有孜孜以求的态度。

我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专业阅读还不够,文学类的多,而教育类的少。自己的阅读也是有趣随意的多,专业深刻有难度的少。王蒙说:我主张读一点费劲的书,读一点还有点不太习惯的书,读一点需要查资料,请教他人,与师长朋友讨论切磋的书。

作为教师,除了读有趣的书,还要读一点严肃的书;除了读爆料的奇迹的发泄的书,更要读科学逻辑分析有创新有艺术勇气的书;除了读顺流而下的书,更需要读攀援而上,须掂量掂量的书;除了读大白话朗诵体、讲座体的书,还要读有书院气息的书,古汉语的书,外文的书,大部头的书;除了读驾轻就熟的书,还要读一些过去读的少,不是还读不上十分钟就哈哈大笑或击节叹赏,而是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准感觉的书。

总之,在碎片化的时间,更要进行有涵养性的专业阅读,比如要了解更多的教育教学的书,积累教学方法的书,能升华文化底蕴的经典的书,还要读与教材相关的书,提高教学技能,读名师成长的书,读出教学的艺术,读名家教育的专著,读出教师的智慧,作为语文老师,还要读现当代的文学经典,读出教师的诗意人生。

最后,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自己成为一名阅读者,更要做阅读的代言人,引领学生阅读的推广者,做学生阅读的引路人和同行者,做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和陪伴者。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创设阅读的条件与氛围,教会学生阅读,给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帮主学生做好长远和近期的阅读计划,于是在我们班还成立了“思辨读写工作坊”将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总之,我要身体力行,从阅读整本书开始让书籍点亮自己的教育人生的同时,让书籍以欢乐的激情去充实学生年轻的心灵,占据学生青年的时代。

以上就是我读《教师的建议》最深切的感受,当然读书的意义在于改变丰富自己,所以我会把阅读当成我每日的必修课,当成我生命的一部分,且读且教,且教且读。

教师读书心得总结分享篇十三

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

没有任何借口看似冷漠,缺乏人情味,但它却可以激发一个人最大极限的潜力。它是在强化我们要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

奋战在教育战线上如我一样的教师群体也确实存在一些寻找借口的可能。在工作上缺少勇于负责的态度,一抓到底的决心,追求完美的精神。搬出一些这样那样的理由,搪塞上级,开脱自己。因此,“没有任何借口”是踏实工作的原则,是完善人生的态度,是奉献社会的精神。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多种深刻的涵义。

首先是责任感,对自我的责任、学生的责任、家长的责任、学校的责任等,责任无处不在,就比如说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这一件事来说,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也许在看这本书之前,看到学生行为修养上的一个小过失会不以为然。但教师是园丁,是培育下一代责无旁贷的任务。在祖国的明天和希望面前,你能有什么借口吗。

其次,忠诚也是必不可少的,忠诚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那些忠诚于集体、忠诚于国家的高素质人群,都是努力工作、不找任何借口的群体。这也是组成一个优秀集体的基本元素。忠诚如何体现?我认为只要在有生一天,那么我就要做到无愧于这份工作,无愧于社会,经常反问自己一下,我努力了吗?我真的对得起这份工作吗?当然,这不需要自欺欺人的答案。如果答案经常是肯定的话,那么没有人会怀疑我的忠诚度。同时忠诚不仅是对国家对组织的忠诚,更是对自我的一份忠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工作作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心去感悟,去呵护,与之同悲同喜,并通过完成一件件工作任务,去享受独有的乐趣。

没有任何借口所体现出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这是一个要自己全力以赴去做事情的动力,追求成功并不把自己的失败作为一种理所当然的认识,更不能让借口成为拖延的温床。我清楚的知道,工作上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学习如何把一件事情作对,其次是努力、正确的付出代价,努力地去实行,没有任何借口。

世界上最远,又最近的距离就是人的思想;改变你的思想,就等于改变你的人生。《没有任何借口》给予我们的就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习惯,是我们每一位优秀教师和追求成功的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思想。不幸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有太多这样和那样的借口上班迟到了,会有路上堵车、手表停了、今天家里事太多等等借口;业务拓展不开、工作无业绩,会有制度不行、政策不好或我已经尽力了等等借口;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事情没有做,有借口。很多人现在都变成了借口专家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做我们决心去做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工作做得更完美?甚至有时候,我们连最基本的一些工作都完不成呢?当一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很多人都还会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

一个人要干好自己的工作,不论做什么,都应该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

教师读书心得总结分享篇十四

20__年12月16日,为期三天的区中小学信息技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班拉开序幕,在教研员陈国军老师的带领下,共听取了6节初中、小学课程。另外还聆听了两个高质量的讲座:有熊开武老师带来的《支持自主学习的教育技术应用与实践》以及《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虽然只是短短的三天学习时间,但却给自己的信息技术学习生涯中抹上了浓重的一笔,现将本人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了解学情是前提

区级公开课通常在会选在指定学校进行,上课老师往往会采用借班模式,这时候了解对方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学情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前者来说,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上课学校采用的教学软件版本,实物展台、控屏软件等设备是否完整。对于后者而言,在现在盛行的“学为中心”理念依托下,如果连学生都不了解,学情都不知道,那么备课就无从谈起,教学重难点也很难把握到位。个人建议可以在开课前去相关学校和任课老师进行交流,对本班学生的学习的进度以及情况做个大致的了解,方便老师有选择性的备课。

二、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借班上课,老师总想和学生拉进距离,那如何将陌生变为熟悉,除了课前谈话了解学生外,还可以在教学导入中渗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例如,在《色彩格子的魅力——e_cel》一课导入时采用循环播放五彩缤纷的图片,学生看到丰富的色彩,从心里感觉到温暖和舒服,为整节课奠定了色彩基调,也很好的引导了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三、素材准备要合理

为了让学生对自己设计的任务更感兴趣,教师往往会选择一些比较逢时的,时尚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这样的选择从提升学习动力来说是有一定的帮助。但本人认为,素材的选择还是要贴近学生实际的。比如翁超群老师在《指挥窗口》一课中,最后的拼图游戏采用学生电子作品切割以后进行拼接。学生对作品有一定的熟悉度,不但可以作为学生完成任务的一个内驱力,而且也作为学生是否完成任务的一种指标。

四、任务明确,有阶梯性

任务驱动法是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那如何让我们设计的任务能够较有效的实施,综合几位老师的授课,本人认为除了在ppt中具体罗列出任务的内容,广播控制学生解释任务的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设置不同的任务关卡,例如初级任务、进阶任务。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五、注重学为中心

我们经常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一堂课中最主要的角色是“引导者”,要让学生多说,多做。如果教师在一节课中孜孜不倦,不断口述操作内容,不仅事倍功半,减少学生练习时间,更会让学生产生反感。本人建议,除了在必要关键的知识点中讲授,其余时间可以交给学生来做和说,例如:在让学生上台演示时,让学生边说边做,如果学生不会说,也可以有同组其他成员帮助。

六、评价、小结要有亮点。

大部分老师比较注重教学的完整性,会在结尾时让学生小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如果能在小结时渗透学生信息素养。那样会让听课老师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例如周磊老师执教的《我的课程表》一课,最后在小结环节利用设计好的表格和之前未设计过的文档之间的对比,来突出表格的优势,进一步让学生从情感上去体验我们今天学的东西是能为生活带来便捷的。另外也告诉学生虽然表格有众多的好处,但也不是任意地方都能用的,我们要学会合理使用。这样的设计很好的落实了课标要求。

另外熊老师的讲座为自己在以后教学中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有了引领,让我对如何设计有效的三维目标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新颖的教学技术拓宽了自己教与学的征程,一“文”一“武”,两堂精彩的讲座让我获益匪浅。我想未来的老师离不开的也是最需要的就应该是这些吧!。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教师读书心得总结分享篇十五

李跃儿教师所著的《谁拿走了孩子的欢乐》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好处上的用心去爱孩子,用情去感染孩子。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回味多时:“在现实当中,成人对于孩子,大都只注意他们的身体和学习,却很少注意背后的那个心灵。他们这样做就会像一个无情的割草人一样把把完美的东西割掉了,把孩子天生的、完美的品质给扼杀了。这样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人格、品质也会出现问题。”没错,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应当是安全防范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灵关心却是越来越少的,教师和家长所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提高,孩子的退步等等。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内心又是如何的,却无人问津。

书中提到李跃儿教师在对5岁的杨一凡的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关注着她。从孩子的各个方面着手,仔细观察着孩子的每一个点滴,用心去感受孩子的真实想法。这让我认识到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我们也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从各个方面观察孩子,观察到孩子真正要的是什么?从而进行适当的活动。很多孩子是内向的,他们的表达潜质常常会跟不上自身的需求,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只是看着你。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仔细的观察孩子,感受孩子的需要。于是我开始关注这个不讲话的孩子。经过几次的观察,我发现,他其实很想玩游戏,可是他根本就不会玩,完全没有明白游戏规则,这样就使得他在游戏中无法正常的介入。

于是再一次主角游戏时我说:“这天,我和你一齐玩游戏,我牵着你的手,这天我是你的母亲,我带你玩,你好好看看母亲是怎样玩的,今后你也那么玩,好吗?”他对母亲这个词似乎很敏感,也似乎正因这个词,他愿意和我接近。我带着他一个一个的玩,他很高兴,拉着我的手,跳啊、蹦啊。第一次用别的眼神看着我,这也让我的心头涌起阵阵的暖风。我们来到了水果店,“你想吃什么水果啊?母亲买给你好不好啊?”“是挂”也?什么声音?“是挂”再一次的声音,让我明白我并不是在做梦,他开口讲话了。“什么?刚刚母亲没有听清楚,再说一遍好吗?”“是挂”想了半天,没有明白这“是挂”是什么。“对不起,母亲听不太懂,你能指给我看吗?”他小小的手往西瓜上方一指,原先是西瓜。“跟母亲说:西瓜”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正面的和他语言交流。

虽然只是短短的言语,可是他愿意和你交谈了,这是那么久以来我和孩子的第一次对话,这让我的心激动不已。孩子的成长要靠温暖推起的,每一次我都只是和他说,只是说,他一点也感受不到什么,似乎我只是简单的在和他说而已。可是透过观察我发现了问题,于是我用行动温暖了他的心,同时的他也用他小小的举动来回报了我,在我心中注入一股暖流。

简单的几次观察、温柔的一次交流,让我和这个孩子慢慢的靠近。短短的几个音节让我明白,什么是从真正好处上的爱孩子、教育孩子。更让我明白教育需要我们能够平等地宽容地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谁拿走了孩子的欢乐》这本书中,作者并不简单要我们一心一意去爱孩子就行了,而在爱的基础上,要有智慧的爱,爱是有很高的文化的。就如李跃儿教师所说:“作为教师,首先,要有看见一个孩子,就爱得眼睛都拔不出来的爱心。可是光有这一点是绝对不行的,光有这一点是不能做一个合格教师的。正因这样,你会爱得不到位甚至错位,爱出许许多多的不好的后果。”所以,我们要用心去感受、了解、熟悉孩子。

李跃儿教师是个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做到这一点,坚信这样孩子们的明天会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教师读书心得总结分享篇十六

又是一届新的高一,面对新的学生常常有很多感想。 教育是世界上最特别最奇妙最千变万化的事情。世界上任何变化,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科技的……桩桩件件,都会发生蝴蝶效应,都会对教育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所以,教育总是变化的。同时,教育也是最坚韧最牢固最不会变化的事情。万物改变迅捷,人性进化缓慢,教育因此万变不离其宗。为提高自身素养,积极参与书香校园建设,本学期拜读了朱永新博士的大作——《致教师》。

谈到教师,人们会说教师这个工作好,轻松、待遇也高;朋友们会说:教师是个光辉的职业……很多时候,大家对教师职业的评价都是过于神圣化。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后,前言就颠覆了以前对教师的形象比喻,但更具人性。书中这样写到:归结为神圣,会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容易导致神化和苛求,动摇了扎根于现实的坚实基础。”读完这句话,我的心里充满了被人理解的美好,这种感觉让我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还记得自己刚站走上教育岗位时的手忙脚乱和经历的挫折,一度曾使我信心受挫。迄今为止,我在教育这个岗位上奋斗20xx年了,但我仍然保有当初教学的热情。仍然充满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谈到了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与自己的关系。我的幸福感大多是来自教育,来源于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对社会有贡献的学生,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教师是什么?教育学上已有答案,不过仍然有很多人还在探究。毫无疑问,教师是份生存的职业,平凡中彰显伟大,普通中蕴藏幸福。

教师的伟大,人们往往归结为:奉献和牺牲。我们都渴望自己变得“伟大”起来,都希望被肯定,被赞赏。但我们的内心却非常抵触一味地奉献和牺牲,因为我们不是神仙,我们生活在真实的土地上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精神领域,我们有寻找幸福的权利。

教育归根结底是人和人之间发生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给学生的生命带来不同。教师的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在于,我们不仅仅把教师当做谋生的职业,还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着别人的生命。在从教生活中,我们需要寻找一个了不起的好老师符号,赋予自己一个自由心灵的躯体,勇敢、大胆地带着智慧去面对困难和挑战。简言之,教师的幸福感首先来自于信仰。

《曼德拉传》塑造了一个人类共同的英雄——曼德拉。朱永新老师说:“曼德拉就是一本教科书,就是一位好老师。”受过20xx年的牢狱之灾,历尽磨难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说:“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然在狱中。”这样强大的心灵的形成离不开苦难和痛苦中的挣扎,更离开不了对生命执着的爱。

爱,不论在何时总比恨来得更加自然。教师这个职业的底色依旧是她。有了爱,教师才能有能力欣赏这条道路上的沿途风景,才能攀登更多的山峰,才能拥有强有力的武器去改变世界。有了爱的信仰,才可能不徘徊,不犹豫,不后悔,才可能真正拥有梦想。

爱是一种信仰,把教师带到幸福的身旁。

我们继续探寻,以教师的现实生活为基。我们看到一部分教师:生活太平淡,没有刺激;生活太机械,没有情调;生活太繁杂,没有成就感......昨天这个孩子逃学了,今天这个孩子打架了;昨天市领导来检查,今天教育局领导来检查。我们在担惊受怕、啰嗦累赘、手忙脚乱中渐渐地对教师工作失去了信心。我们继续探寻,我们也看到另外一部分教师:生活美好,精彩纷呈,富有生命,乐此不疲,魅力无限,乐商十足。原来,他们把生活中遭遇的困难和瓶颈当做获取巨大快乐的垫石,他们努力地挖掘教师职业的内在美,把教师当做事业来做,全身心投入。他们一直相信:穿越艰辛,自然收获美丽。

朱老师把教师职业大致分成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其中,最基本的是做一名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陶行知先生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几个大字只要用心做,相信就可以达到第一种境界。做第二种老师,要用自己的良心去践行教育。有良心的老师不是表格和评选程序测量出来的,而是每年教师节有多少学生还记得给你打电话、发短信、送鲜花、寄贺卡。做学校骄傲的老师,实属不易,你不在学校的时候,学生想你,同事领导念你,这样的老师一定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人,这样的老师令人敬佩!当然,做到这一点的老师也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永远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很重要。第四种老师,是于人于己都会创造故事和传奇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历史上有,当下也有,未来也有可能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旮旯处出现。

教师如何享受职业生涯带给我们的幸福感觉?左拉说:“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穆尼尔纳素夫说:“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拉美特利说:“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心的人更加幸福。”历史名人对幸福的解读很多,总归:幸福应该是在创造中的,幸福应该是在服务中的,幸福应该是在研究中的,幸福应该是与别人分享中的。同理: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创造、服务、研究和与人分享。

如何做到创造、服务、研究和与人分享。朱老师告诉我们:与学生一起成长,终身学习,努力成为有特点、有个性的教师。不必超越学生,但必须努力做一名让学生崇敬的人。唯有成长,才有幸福。

“一个人学会了阅读,任何人都阻挡不了你前进的脚步。”“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教师要实现成长,必须进行专业阅读。朱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不善于读书学习的教师,总是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人生苦短,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赚多少钱,也不是为了当多大官,因为这些东西你是带不走的。”人生为一大事而来——看风景。行万里路,通透自然风景;读万卷书,品味精神风景。肉眼能看到的风景是有限的,而真正的财富是精神的,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唯一能带走的是精神的财富。

朱老师说:“读什么样的书,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作为教师,要乐于选择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更要专注于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书;要乐于重温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更要专注人文和科学。每本书都是一部传奇,教师要善于阅读传奇人物、故事带给我们的震撼。当然,我们必须接触管理,我们在最能学习的时候不能仅仅学习如何做一名老师,我们也要思考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总之,阅读也要像牛顿说的那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尝试从“优秀到卓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当你觉得阅读效果并不理想的时候,思考显得尤为重要。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说:“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如何才算是善于思考?朱老师总结了以下几点:一是思维的深刻性。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非把问题搞明白不可;二是思维的敏捷性。机智果敢地处理问题;三是思维的灵活性。对待学生要随机应变;第四,思维的独创性。“不唯上,不唯书,不人云亦云,不依赖别人的思想和原则,不寻求现成的解决方案。”朱老师建议我们与学生一起进行专业写作。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真正的思考是从写作开始的。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所有的成功都与痛苦相关。但是,不是经历痛苦就会铸就成功。“如果仅仅是泪水,痛苦只会滋生软弱,迅速干涸。只有经过咀嚼、反思、彻悟,痛苦才能够成为精神的财富、人生的养料。记录这样的痛苦,本身就是在记录着一首关于生命的隽永史诗。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让每一天成为永恒。”人是一颗会思考的芦苇,只有内心的自觉才是教师走向成功,乐于教书,提升认同感的必经之路。

我一直相信朱永新老师说的:所有的环境都能产生教育家;所有的磨难都可能造就教育家。朱老师告诉我们:许多人经常埋怨自己的条件不好,条件不够,其实,所有的问题往往出在自己身上。我们自己就是环境,就是条件。完善自己,挑战自己,就是在改善环境,就是在创造条件。不要等别人为你提供机会,而应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

做教师,要靠毅力,靠恒心。从心理学的规律来说,人的意志的强弱、恒心的大小往往与克服困难的大小成正比,这是意志活动的一条规律。不忘初心,不改初衷,坚守在普通教育这条道路上更为重要。人人都有成功的欲望。朱老师提供了“吉祥三宝”促成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是专业阅读。没有阅读的教师永远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名师;二是专业写作。写作的过程是总结、归纳、剖析、反思与提升;三是寻找专业发展共同体。“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教师可以不是诗人,但不能没有诗意的生活。朱老师写的一首小诗,我特别喜欢!

教育是一首诗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青春/在躁动不安的灵魂里/有一个年轻的梦。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激情/在春风化雨的课堂里/有一脸永恒的笑。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创造/在探索求知的丛林里/有一面个性的旗。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智慧/在写满问题的试卷里/有一双发现的眼。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承传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

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寻找自己的生命原型?朱老师告诉我们,要寻找真正意义上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英雄”教师作为原型。就像李镇西老师的人生榜样、职业楷模、生命原型就是陶行知和苏霍姆林斯基。我们先从读优秀教师的作品开始。朱老师在《致教师》中特别提到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尼尔的《夏山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巴普雷什学校》等作品。寻找生命的原型,倾听内心声音的引导,更加从容的在这条道路上坚定地做好老师!朱老师在作品中的家国情怀令人敬佩!

回到教育的主人公——孩子身上,教师每天面对的不一样的学生,或外貌美丽、或乖巧听话、或聪明能干、或长相普通、或沉默寡言,其实这些词汇都是我们给孩子们贴的标签。对于受教育者来说,人人平等,人人重要。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使者。朱老师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力量,知识有待于教育来发掘和唤醒。”“只要老师不放弃,孩子才不会自弃。协助无力的孩子挖掘潜力,协助迷失的孩子发现自我,正是教育的价值,也是教师的意义。”

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朱老师通过《致教师》告诉我们:相信自己,自己的胸怀、眼界、努力、思考、学习决定未来,说大一点就是决定未来的教育,决定未来的孩子。他真诚地期望,教师学会关注窗外的世界,关注教科书以外的东西,关注正在剧烈变化的社会,关注国家的大事情,为培养祖国的脊梁而奋斗。

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寻,对教师而言也不例外。为了幸福,我们乐于做教师。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刻理解幸福的缘由。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