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春节风俗介绍说明文(7篇)

春节风俗介绍说明文(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2 05:26:32
春节风俗介绍说明文(7篇)
时间:2022-12-22 05:26:32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春节风俗介绍说明文篇一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民间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传说归传说,其实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吃的,(但有时人们也会买一大筐豆腐以吃其来充饥等)。

旧俗、新俗都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闲暇娱乐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等活动。

春节风俗介绍说明文篇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家团聚的日子,在这欢乐喜庆的日子里,在外辛苦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从四面八方赶回家过年。在大年二十九的凌晨,我和爸爸也从遥远的安徽部队赶了回来。

就要过春节了,家家户户都在做大扫除,如擦窗户、打扫卫生死角、洗被子、拖地板……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开灯,就像进了新家似的。把旧的春联撕下来,贴上新的春联。我也写了我最拿手的春联,送给了很多的亲戚朋友,他们都夸奖我写得特别好。爸爸还问了我怎么样去区分上下联,我回答道:春联要分上下联就看这两竖行的最后一个字,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

晚上六点钟,我们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桌子上已经摆满了色香味全的菜,年夜饭正式开始了。一边吃,外公一边告诉我每道菜的寓意。饺子,像元宝一样,兜财的,象征有财运;汤圆,表示团团圆圆;红烧大鲤鱼,这道菜不能全吃完的,剩下的鱼代表“年年有余”;八宝饭,表示生活甜甜蜜蜜……原来年夜饭有这么多学问啊。

正在吃着说着呢,外面“噼噼啪啪”地在放炮仗了,焰火照亮了整个夜空。我也坐不住了,拉着爸爸,妈妈,外公和外婆一起去放焰火了。我先挑了一个最大的,迫不及待地点燃导火线,只听“嗵”的一声,一个红色的火球飞向夜空,还没等红的消失,又窜出一个黄的,接着又是蓝的、绿的……一颗接一颗划过夜空,异常美丽。爸爸又点燃了五颜六色的魔术弹,一会儿闪耀在西边,一会儿闪耀在东边,还有“三角菊花”“大地开花”竞相开放,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啊!

放完了焰火,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可真多呀:有相声,有小品,还有歌舞杂技表演,最精彩的还是刘谦的魔术和赵本山的小品了。节目一个比一个有趣,一个比一个精彩,看得我们一家人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捧腹大笑……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爸爸、妈妈用短消息给亲朋好友们送去了新年的祝福。

我爱我们的民族风俗,更爱我们的节日——春节!

春节风俗介绍说明文篇三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比如重阳节、七夕节、中秋节和春节,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春节。

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就会开始进行大扫除,也就是除尘。除尘的时候,每个角落都得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做的意思是为了把一年的倒霉运气扫掉,新的一年就会顺顺当当了。

春节一到,大街上就会有很多卖年画的,各种各样的年画非常精致,也很美丽。

每年春节,我都吃年夜饭,全家人围在一起很热闹,在年夜饭上都会上一道鲜嫩多汁的大鱼,非常好吃。那为什么年夜饭上总会有鱼呢?因为有个词叫年年有余,它是个吉利的词,“余”和“鱼”又是谐音字,所以年夜饭上有鱼。

春节一到,家家都会贴春联,贴门神,春联的图案有的是“福”字,有的画一条鱼。有些人会把“福”字贴倒了,寓意“福”到你家了,贴“鱼”就是年年有余的意思。贴门神则是有个传说的:从前有个国王,他每天都会做噩梦,后来,有位画家来了,他说:“我有办法让你做美梦,只要您等几天,然后贴幅画就行。”几天后,画家真的来贴画了,国王说:“只是个将军的画啊,有用吗?”画家说有用。自从贴了这个将军的画,他再也没做噩梦了。不过将军的这个名字最后改为了门神。

春节一到,我都会有好多压岁钱,因为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都会给我压岁钱。这个压岁钱也有一个故事,从前有只怪兽叫祟,每到十一月初三都会出来摸小孩子的头,一摸就生病,后来有个农民让孩子拿着铜钱睡觉,那个孩子拿了一个红袋子把铜钱放进去再拿出来,放进去再拿出来,这样玩着玩着,他玩累了就睡着了,这时候祟出来了,他要摸那个孩子的时候发现有个红袋子,就吓得逃跑了。从此,过年的时候,给小孩子发压岁钱的习俗就传下来了。

春节真是个好节日,我很喜欢它。

春节风俗介绍说明文篇四

照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大概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

这天,是家乡过小年的日子,说是小年,不如说是过春节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听见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这是要吃水饺了,每一年的这天吃睡觉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烧些纸钱送灶王爷上天,干完这些才能吃水饺。每当这一天晚上,村子里就会传出一阵阵参差不齐的鞭炮声,那声音直冲云天。这天还要把屋子整理好,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三十也就是家乡人口中的大年了,这天中午12点,每家每户贴对联。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顿团圆饭,吃晚饭,家里的男人们就去别人家拜早年,女人们在家里等待别人拜年。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每家每户也都开始包水饺了,但都在炕上包,边包水饺边等待。包完水饺,就一起围坐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了,睡觉要等到晚上十二点时才能吃,吃完水饺才能睡。

正月初一早晨,人们穿上新衣,这时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这时要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要压岁钱了,收完了压岁钱,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后就在家里等待别人来拜年。

过完春节后的几天更不能闲着了,还要到别的亲戚家这样子来回走动,晚上还要请在村子里的长辈吃饭。初二晚上包好水饺,凌晨四五点钟去给死去的亲人上坟。春节后的几天晚上村里开着路灯,小孩子们都出去放各种礼花。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天必须要吃元宵,晚上全村一起放礼花,各种各样的礼花在天空中呈现出来,给蔚蓝的天空添上了几笔彩色。

春节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过去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

春节风俗介绍说明文篇五

你们知道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贴春联吗?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从前有只叫“年”的怪兽,它特别凶猛,它的舌头可以伸到肥肥胖胖的肚皮上,它的牙齿可以碰到下巴。“年”等到除夕的时候就会出来吃人,可是这次它来到人间,“年”发现气氛不对,一看,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挂上了灯笼。突然,一位老伯伯家的门打开了,里面有个人穿着红色的衣裳指着“年”哈哈大笑,“年”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就飞快地溜走了。

就这样,家家户户过年时挂上了灯笼,贴了春联,放了鞭炮,成了一种习俗。

除了贴春联、放鞭炮,还有剪窗花。我的妹妹都是剪小白兔、小花猫、小猪皮皮……这些东西,而我却不是,我要剪的是妈妈亲手教给我的一手艺:首先要折好成一个扇形,扁扁的扇形;第二步,在剪好的扇形上画各种各样的图形;第三步,沿着我画的图形剪下来;第四步,作品完成了,这就是剪纸的步骤。

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吃年夜饭,当我从房间里走出来,总会闻到一股香喷喷的味道,那就是黄瓜鱼的味道,可香了!全部的饭和菜都齐了,我就开始大口大口地吃起鱼肉来。我还发现,家里墙上多了一幅画,一个小男孩坐在一片茶叶上,旁边有着朵朵莲花,男孩手里抱着一条大鲤鱼,妈妈问我:“你知道为什么要贴这幅画吗?”我说:“妈妈,我不知道。”“那好,妈妈来和你讲讲,首先,是“年年有余”,余同鱼谐音,所以我们过年的时候要吃鱼,你是不是看到门上有挂蝙蝠?”“是的。”我回答。“因为蝠同福谐音。所以门上可挂蝙蝠,要是挂一百个蝙蝠,就说明是百福,长命百岁的。还有把福倒过来,寓意福到了,说明幸福的时光到来了。”

再说说我的压岁钱,每年我都会收到很多压岁钱,比如妈妈给我的,干妈给我的,姥姥给我的'……现在我的压岁钱都快超过三千了呢!

我喜欢春节!因为可以放鞭炮,挂蝙蝠,还有压岁钱……真想每天都是春节,钱拿多多的,我爱春节。

春节风俗介绍说明文篇六

春节,是一个不同以往的春节。今年,我既感受了京城老北京的传统习俗,也了解了韩国首尔人家别样的过年气氛。

老北京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其实,北京的“年”从腊月初八就开始“过”起来了——腊八,要泡腊八醋、腊八蒜,喝腊八粥。

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在长沙,可是要到二十四才过小年呢。我的理解是,“小年”——就是小孩子过年,这一天,爷爷、奶奶、妈妈也会给我红包哦)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忙着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年画,剪窗花,贴对联……一直到除夕夜做年夜饭。

腊月二十九开始蒸馒头。老北京过年忌讳“炸、煮、烙”的谐音,所以这时候的主食就是蒸馒头,讲究的人家还会蒸一些造型各异、色彩艳丽的花卷、豆包(我最喜欢那些小动物造型的豆包,一个个都那么可爱,真不舍得吃)。满族人家还会蒸喜饼、子孙馒头、如意卷,那花样可真是太多了!

到了年三十,全家就围坐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菜品之全都快赶上“满汉全席了”!除夕和年初一还要吃元宝饺子,饺子里放入糖、铜钱、花生、枣、栗子,包含的说法可多了,反正都有着美好的寓意。

除夕守岁、子时接神。新年到来之时,长辈们焚香祭祖、小孩子放炮驱邪。讲究的人家还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套饼、水果、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素炒菜。

祭祖过后,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小朋友派压岁钱。之后,全家一起吃五更饺子。

初一到初五,串亲走友逛庙会。北京的庙会格外热闹,到大钟寺敲钟白云观摸石猴琉璃厂踩高跷、捏面人、吹糖、舞龙、舞狮、太平鼓、小车会、五虎棍……有各种好玩好看的,还有各种小吃(不过,对于吃惯了长沙美食的我,北京的小吃的确不怎么的!)

韩国首尔

今年,我在首尔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春节习俗”。在韩国,农历新年是仅次于中秋节的第二大节日,新年期间,全家团圆、祭祖、拜年、敬神礼佛。

大年初一,最庄重的礼仪是“祭礼和岁拜”。在房屋的正室上方,摆放着祖宗的画像。供桌上摆着各式供品,物品摆放规则极其严格,有“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生东熟西”、“左饭右羹”等讲究,供品还有“枣栗梨柿”、“米糕片汤”等。祭祀的程序严格按家谱排位,全家身着传统民族服装,依次向祖先鞠躬磕头,祈求祖宗创下的家业兴旺发达。

祭礼完毕后,全家才能吃大年初一的第一餐——“米糕片汤”。韩国人把春节食品统称为“岁餐”,“米糕片汤”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第一餐。正月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汤”寓意着迎接太阳的光明和万物更生的纯洁。

韩国人将正月十五称为元夕节或上元节,也有人称元宵节,但并没有吃元宵的习气。这天,吃花生、栗子、核桃等坚果,喝"耳明酒"。导游姐姐说,这天早晨向圆月许三个愿望都能实现。

在街头庆典活动中,有吹吹打打的韩国传统民间舞蹈“五谷舞”,还有打年糕、荡秋千、打陀螺、跳板、赠送福笊篱等游戏。

北京和首尔的“春节”虽然有着那么多的不同,但它们实际上都是古老的、抹不去的民俗文化,都蕴含着与家人团聚的欢喜,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春节风俗介绍说明文篇七

在许多节日中,最不会令世人忘记,最欢闹的也就春节了吧!春节是旧一年的结束,新一年的开始。春节是儿母团聚的时刻,是子女对父母回归的期盼。

在不同的地方过春节,也就会有不同的味道。有热闹的,也有静谧的……因我住在小镇上,所以我就讲讲小镇上的春节吧!

其实无论在哪里过春节,都大致是相同的,知识氛围不一样罢了。在过年的前两天,街道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看得眼花缭乱。街上人山人海,别提有多热闹了。在除夕,大家都起得格外得早。小孩子们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吧!大人们便是从早忙到晚准备晚饭。吃了年夜饭,大家便聚在一起闲聊,小孩们则欢快地放鞭炮。

最兴奋的莫过于12点了。12点时,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鞭炮,这一家点起,那一家也跟着点起。炮声不断,震耳欲聋。这时,跑上楼顶便能看见小镇上高低不一的楼房。空气中蕴含着燃放爆竹后的气味,越来越浓,令人感到刺鼻,但心里会莫名的开心

空气中的烟雾逐渐变浓了,在原本黑暗的小镇上有增添了朦胧的色彩。

在农村里,春节的味道又会不一样。在农村或许不会听到连续不断的炮声,也不会身在浓雾之中。有的或许是孩子们欢笑,大人们的闲谈,看似简单却带着传统的味道。

像惠州、深圳等一些大城市就不比农村与小镇了。这些大城市因为有严格的规则——不准放烟花、爆竹而体现出了另一种年味的春节。孩童们的嬉闹,大人们的劝说……这是农村、城市、小镇不同的春节,你会更喜欢哪一种呢?

无论是哪种,大家都是在庆祝春节,庆祝新一年的到来。这一天,全中国的人民脸上都满带笑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