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与幼儿园相关的调查报告题目篇一
20xx年07月02日
xx幼儿园
幼儿园小朋友
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场面: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问: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
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孩子的游戏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一位幼儿园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游戏情境:老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们戴上头饰当小鸡,鸡妈妈领着小鸡们到小猫家串门,小猫不在家,但在家里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让小鸡们找出这些卡片,并且根据这些数字在地板上绣花,卡片上写着几,就绣几朵花。
这样的游戏在如今的幼儿园里非常典型,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游戏检查一下孩子们是否掌握简单的数字概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黄进说,但是我们却不禁要问:孩子们在老师设计好的游戏里,在老师的带领下没有一点自己去开发新的游戏情节的想法,这样的游戏其本身有没有存在的意义,是不是成了一种点缀?
有专家认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游戏当作糖衣,靠糖衣来诱使孩子们吞下知识这个苦片。人们认为在幼儿园里游戏对学习重要,是因为人们希望游戏能赋予孩子们一些经验、技能和知识。黄进说,但却忽视了游戏最重要的一点,即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的、欢愉的体验。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学者提到了当前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教授李季湄说,所谓游戏缺失,更多是从游戏被成人控制这个角度而言。不少专家认为,老师成了游戏的设计者,游戏成了老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了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里游戏是按成人的意愿在玩。经常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说: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孩子们根本不把这认为是游戏,是玩。游戏被当成了工具。
李教授说,当然寓教于乐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这样的所谓游戏,大部分还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
让孩子们玩自己的游戏。她给记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次,她跟班上的孩子们一起吃卤花生,有孩子突然问:这种有很多味道的花生是怎么做出来的?于是,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很快孩子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卤花生是种出来的,另一派认为是煮出来的。曹老师提议孩子们干脆一起来做试验,看看卤花生究竟怎么做出来的。于是一组孩子开始种花生,另一组孩子则开始煮花生。答案当然很快就出来了,但煮花生的孩子却很有兴趣地加入到种花生的行列中。种花生的过程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怎么才能让种出的花生有味呢,有孩子说直接把辣椒和花椒加到土里,但立刻又有孩子说不对,应该把辣椒和花椒泡水浇到土里;随即又出现了新问题:用热水泡、温水泡还是冷水泡?
这些问题,我都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曹伟说,他们完全能够解决,孩子们的能力和创造经常会让你意想不到。
曹伟说她班上的孩子们玩的游戏主题经常是从孩子们讨论的感兴趣的话题中找出来,游戏情节怎么发展进行下去也由孩子们来决定,谁在游戏组织中扮演什么角色,不是由老师来指派,而是由孩子们自主决定,最后游戏做完了,再让孩子们自己来作评价。那你呢?起一个引导作用?记者问她。严格来说,引导这个词不准确,不是引导,我只需要在一旁观察和发现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帮助。曹伟说,我跟他们是平等的,是他们的一个玩伴,跟他们一起玩。
学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儿全面发展,而且还要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体现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给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应当体现创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强加给幼儿。教师不能用组织作业或上课的方法来组织和指导幼儿的游戏。应当改变重教师编制的教学游戏、轻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的倾向。
但是幼儿园的老师们也有满肚子的苦水据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多了,认字识数少了,就会有家长找上门来提意见,我让孩子到这里来是受教育的,不是来玩的。
刘焱教授说,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对于婴幼儿教育的普遍信条,望子成龙的家长希望通过这种提前开始的学习,让自己的孩子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尽管x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但刘教授指出,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甚至忽视游戏,已经成为当今学前教育领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
幼儿园教室中的游戏在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在急速增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焱教授说,幼儿教育也已被纳入到应试教育的轨道。
与幼儿园相关的调查报告题目篇二
科学区角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在科学区角活动中思维活跃,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和探索材料,从中获得科学经验。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摆弄和操作,其语言、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动频繁发生,有力地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材料不仅是幼儿开展区角活动的物质条件,更是幼儿心智发展水平的重要物质支柱。教师在科学区角中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宜以及对材料的使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以“x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分析”为题开展调查,旨在提升材料的使用价值,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著名婴幼儿潜能开发专家程淮在20xx年就已经指出:微环境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他认为,真正能够影响儿童发展的微环境,应当是适宜的、互动的微环境。儿童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微环境的影响,而是具有主动选择环境的能力和倾向。只有适宜的环境刺激,才能打开儿童心灵的窗口,使其接受环境的影响,才能使儿童与环境之间产生互动,进而促进儿童发展。因此,适宜性与互动性,构成了微环境影响儿童发展的基本的心理教育机制。
然而,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创设的是一个丰富多样、多功能、多层次、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它让每个孩子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而教师也能在此过程中了解孩子,敏锐地观察孩子之间的差异,个别化地指导孩子,使因材施教变为可能,也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
笔者在嘉兴一幼北京城幼儿园进行了为期八周的教育实习,在此期间,该幼儿园也重点在做区域活动的工作,为本调查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一)幼儿园各年龄班区角的创设情况
1、空间利用:区角数量的适宜性;区角分隔、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区角内容的丰富性。
2、材料投放: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层次性、多功能性。
(二)教师的选材水平
1、区角活动指导方案的制订情况。
2、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过程中的材料利用度。
3、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一主题活动的相关性。
(三)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1、对幼儿规则意识发展的作用。
2、对幼儿参加区角活动的主动性与独立性的作用。
3、对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与合作能力的作用。
调查范围:xx幼儿园。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随机选取x幼儿园中的6个班(小、中、大班各2个)的区角活动。同时,还向x幼儿园的多名教师进行访谈,以收集更多的消息。
观察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六、调查结果分析
(一)xx幼儿园对区域活动的要求正在提升
从与幼儿园领导们与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十分重视的占33.68%;重视的占39.58%;一般的占4.2%;不重视的占22.57%。应该说经过这个阶段的幼儿园年检和省检,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改观。
(二)xx幼儿园的教师对区域活动有不同看法
在访谈过程,出现了两种观点:第一,区域活动是“集体教学的延续”、是“分组活动”;第二,区域活动为“自由游戏活动”、“学习性活动”。
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了解到:区域活动(areaactivities),也叫“活动区活动”,是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刘焱教授认为:“活动区意味着选择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兴趣、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
因此,可以看出区域活动是一个整体概念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兴趣性,又提出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区域活动不仅仅是幼儿感兴趣的,同时也蕴涵着学习的潜能。
(三)各年龄段投放的材料内容无显著差异,具有随意性,无层次性。区域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兴趣及发展,统计表明,小、中、大班材料投放方面无显著差异。87.1%的教师能依据区角的特性投放品种较丰富的材料,以满足幼儿自主选择的需要,材料的投放较有目的性。90.8%的教师能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阶段性地调整材料,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主要问题是所投材料的层次性和多功能性比较欠缺,具体表现在小、中、大班提供的材料基本类似,没有体现年龄班特点,每个班的区角内投放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太多,幼儿看着眼花缭乱的材料,情绪浮躁,无目的地摆弄很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而且有些材料只适于个别操作,不利于合作行为的产生。
文献资料表明,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在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材料投放具有灵活性,安全性。
活动区投放的材料在种类上要具有灵活性。投放充足材料的同时,还要提供一些供幼儿生成游戏用的多种材料,以便幼儿生成自己喜欢的区角或选择自己所需的材料,x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百宝箱”、“神奇的袋子”,供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如当幼儿发现棋类区缺少棋子时,就从“百宝箱”、“神奇的袋子”中拿出一个瓶盖,以物代物,就会使游戏顺利进行。同时在观察中发现,98%的材料都是安全的,对幼儿无害。
(五)能够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区材料的投放
在投放活动区材料时,我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我们打破了以往教师是活动区创设的主角这一现象,而是采取师生共同创设活动区、共同讨论、协商活动区所需的材料,以最大限度
与幼儿园相关的调查报告题目篇三
一、问题的提出。
近期,我发现我班近视的人逐渐增多,度数越来越高,占我们班的40%。因此,我想知道近视形成的原因和预防近视的方法。
二、调查方法
1、通过上网调查,寻找一些有关于近视的原因。
2、通过多种途径,了解预防近视的方法。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近视形成的原因:
(1)看电视距离太近;
(2)书写时的坐姿不正确;
(3)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
(4)长时间坐在电脑前;
(5)不合理饮食;
(6)遗传因素或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五、建议与措施
(1)每天坚持做两次以上眼保健操。
(2)读书或写字时做到“一尺”、“一寸”和“一拳”。
(3)不要再坐车或行走时看书,也不能躺着或趴着看书。
(4)尽可能少上网,少看电视。注意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处于疲劳状态。
跟据上面的调查,告诉我们要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