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初中历史教案百度文库5篇

初中历史教案百度文库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19 17:58:05
初中历史教案百度文库5篇
时间:2022-08-19 17:58:05     小编:江JSX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历史教案百度文库5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堂,学生要知道西域的地理位置;了解张骞通西域、班超经营西域;丝绸之路对中外交往的作用;汉与日本朝鲜交往的史实。通过观察书中的《张骞通西域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

2.在看图中引导学生注意图例的运用、识别地理方位、线路走向等,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技能。

通过学生设计汉武帝招聘勇赴西域人才的诏书、结合《张骞出使西域图》设计情景对话、比较张骞班超共同点等活动锻炼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整理、归纳技能和运用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张骞、班超的经历可以看出有作为的人都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困难锲而不舍的顽强斗志。教育学生只有有信心、恒心才能取得成功。

通过秦汉中外交往的史实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应该为辉煌的中华文明骄傲自豪。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在本课中反映出的张骞、班固等人的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出对外来物质文明、文化的渴望、兼容并收的气度,反过来,积极的对外交往又促使汉王朝更加强大。通过西域,世界东方的古老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正是由于与其他文明区域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东西方文化进行了广泛地交流,使中华民族不仅吸收了其他区域文明的许多精华,同时向世界展示了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

两汉对西域的长期经营扩大了汉朝的疆域和统一。辽阔的疆域首先有利于先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播,如第18课中佛教的传播就是经过西域地区;其次有利于地区的开发;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融合的因素。这为后边教材的北方民族内迁及民族融合------的出现埋下伏笔。

重点分析:

张骞通西域、班固经营西域从汉朝的初衷来讲主要是对抗匈奴。汉对西域的开发和统治始终和匈奴斗争的成败紧密联系。不过,从历史影响看,对西域开发和经营其历史功绩远远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想象。张骞通西域,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汉与西域和中亚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随丝绸之路的扩大这种联系越来越密切。

汉朝在西域统治地位的确立,对形成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汉武帝到东汉末,经过350年的战争、和平,经过经济文化交往,不仅使汉族统治者认识到西域是汉朝的一部分,也使西域各族把自己当成汉朝的一部分。西域都护的设立标志今日新疆在历划入中国版图。从此以后,新疆的命运便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难点分析: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为什么会取名“丝绸之路”,说明什么?学生肯定会有疑问。丝绸之路的线路也比较复杂,况且本课还有一条《张骞通西域》线路示意图更容易混淆。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1.鼓励学生课前搜集与本课人物事件有关的历史资料,如新编历史剧的剧照、历史人物的图片、遗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课本有一定了解,降低学习的难度。

2.教师精心设计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

3.讲张骞时,可让学生拟写汉武帝招募人员自愿赴大月氏的诏书,包括目的、人才的条件、会遇到的危险等。还可结合书上“张骞出使西域图”设计一段汉武帝与张骞的对话。

4.丝绸之路,可放映相关的影视资料或结合地图设计一条“丝绸之路旅游线路”

5.讲班超时,鼓励学生讲他的故事。然后,将张骞与班超进行比较。

课内探究活动设计

1.学生分组以丝绸之路为内容设计旅游线路。

2.学生以政府的名义拟写表彰张骞、班超功绩的诏书。

教学设计

示例

教学重点: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汉初疆域》〈汉强大时的疆域〉让学生比较两副图在领土范围上的不同。为什么到汉朝中期西汉疆域扩大了,而且主要集中在北方和西方。这就是今天要了解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张骞出使西域

1.汉初的西域

汉朝玉门关、阳关往西,今天新疆以及和新疆相邻的中亚各国,统称为西域。这里有三十六国之多。这些国家大多人数很少,最多的乌孙人口是36万。这里的居民有的经营农业,有的从事畜牧业、各国语言不同、各自独立。西汉初年,匈奴势力伸展到西域,征服了西域各国。

2.张骞出使西域

提问

(1)匈奴是如何统治西域各国的?举例说明。

(2)西汉初年西汉政权与匈奴关系如何?

(3)匈按控制西域对西汉有什么影响?

(4)西汉与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

匈奴贵族在征服西域的过程中,对待当地人民十分残暴。(举例说明:住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大月氏人被匈奴贵族赶到伊犁河流域。不久,匈奴又俘虏了大月氏国王,取下头颅做成饮酒的器具。)匈奴贵族的暴行,引起了各族人民的强烈憎恨。西汉初年经济尚未恢复,国力不足,白登之围后被迫对匈采取和亲政策,以避免匈奴的------扰。匈奴控制西域并以此为据点进攻西汉使西汉边疆不得安宁。匈奴成为西域和西汉共同的威胁。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文景之治,西汉在武帝统治时国力雄厚,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决定放弃和亲政策用武力战胜匈奴。他了解到月氏人对匈奴统治者无比痛恨的情况就决定派人联络大月氏,并和它结盟东西突击匈奴。可是派谁去呢?汉武帝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决定下诏书招募。(让学生分组拟写汉武帝招募人员自愿赴大月氏的诏书,包括目的、人才的条件、会遇到的危险等。)

在这种情况下,张骞应聘。(由学生介绍张骞应聘前的简单情况。)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看书中《张骞出使西域图》老师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发挥设计一段汉武帝与张骞的对话。(提示:可描写汉武帝的嘱托、勉励,张骞表示不辱使命等。)

张骞率领100多人踏上征途,不幸在中途被匈奴所俘,被拘禁了10余年。虽经历了种.种困难,但他从未丢弃汉朝的"节"。后来张骞终于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找到大月氏。十多年来,大月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意东还,再与匈奴为敌。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归国。在归途中又被匈奴抓住,扣押一年(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诸葛亮。舌战群儒典故的意思: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可由学生补充内容)

张骞这次出行历时十三年,受尽磨难,但未能完成使命。张骞是不是白去了?(同学回答老师归纳)张骞虽然没有达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张骞把这些情况,详细地报告给汉武帝。为了扩大汉朝的政治影响,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交换物产,汉武帝派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访问诸国,西域各族政权派人跟随汉使到汉朝答谢,汉朝同西域各国终于建立了友好关系。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大大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展示汉与西域的物质往来图)

3.域督护府的建立

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这是西汉派驻西域的总监护,是进行军事、行政管理的长官,其职责是管理西域事务,保护往来的商旅。这说明我国新疆和新疆以西的若干地方西汉时就已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说明新疆已纳入中国的版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

请同学们谈谈你如何评价张骞?

答案提示:

第一:个人品格--具有探险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等。

第二:历史影响--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域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丝绸之路的路线。

提问:

(1)为什么这条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有哪些影响?

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持,对中西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丝绸之路中国走向了世界和其他文明区域建立了联系,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

三、班超经营西域

到了东汉,西域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汉初匈奴------成南、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了东汉。北匈奴贵族则经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重新控制了西域,向各国勒索繁重的赋税,切断了西域和东汉的交往。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1.班超出使西域

教师形象的讲述班超的故事,也可由学生补充。

2.甘英到达波斯弯

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波斯后,安息人由于担心中国与大秦直接通商道路开辟后会影响他们传统的商业利益,所以故意向甘英夸大海道的险恶,甘英因而没有再往前走。但是,他熟悉了沿途的地理和风土人情,为后来中西交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公元166年,大秦安墩王朝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同我国直接友好交往的开始,这是中西交往的一件大事。

提问:在张骞和班超两个杰出的历史人物身上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答案提示: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困难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的顽强斗志。

四、汉和朝鲜、日本的友好交往

早在3000年前,中朝人民就有密切往来,东汉时期,朝鲜半岛上的各国同我国关系密切,文化交流加强,汉朝的铸铜和制漆技术传到朝鲜,朝鲜的名马等物产也传到中国。从很早的时候起,中日两国人民就驾小舟飘洋过海,互相往来。两汉时,日本的100多个小国有30多个和汉朝有往来。东汉光武帝时,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给一枚"汉倭奴国王"金印。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也在这时传到日本,日本还发现了两汉时期的铜镜。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感受到他俩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畅通,一方面加强了新疆同内地的联系;另一方面使中国丝织品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大大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我国和朝鲜、日本的友好交往,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对东方各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板书设计:

两汉经营西域和秦汉对外关系

一、张骞出使西域

1.汉初的西域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3.西域都护府

二、丝绸之路

三、班超经营西域

四、汉和朝鲜、日本的友好交往

初中历史教案百度文库5篇二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方法] 讨论-引导-活动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公元420年开始,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总称什么?

2.导入新课

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3、探讨新课: 提问: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

设问: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学生答)正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一、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融合的?

下面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解决以下问题,并且每个学习小组还可以围绕主题提出你们更感兴趣的问题来共同探讨解决?(时间五分钟)

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政权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结合课文的图文资料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冲击。

二、北魏政权为什么要迁都呢?

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们会同意迁都吗?假如不同意,动动脑筋想一想孝文帝会用什么理由来说服的大臣?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谈一谈哪里都发生了那些巨大的变化?

三、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A:政府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贪污;

B: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C: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通婚。

意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今天我们回头看一看,在我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族呢?他到哪里去了?为什么鲜卑族不见了?对此大家思考一下,孝文帝的改革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改革留下了什么启示和感慨?

4、学习小节: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孝文帝顺应这一趋势,在其统治区域内进行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过程,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

5、课后作业

1、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2、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

3、想想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

六、活动与探究

阅读教材中的自由阅读卡,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还有哪些?写一份微型历史专题报告。

附:板书设计

一、北方的统一和融合

1、北魏建立 2、统一北方 3、融合的概况

二、迁都洛阳:

1、迁都的原因2、迁都的作用

三、孝文帝改革

1、历史背景2、主要措施3、历史作用

四、北朝的形成

初中历史教案百度文库5篇三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南朝;士族;江南经济的发展。

2.要求学生认识:

①南朝时,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迁的北方劳动人民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②士族是一群腐朽的社会寄生虫。它的所作所为,为它的衰落和灭亡埋下了伏笔;凡阻碍社会历史发展的剥削阶级或阶层,必将被社会历史发展所淘汰。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①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分析南朝的政治、经济特点,使学生明了南朝在动荡中发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江南经济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重点和难点:士族和江南经济的开发是本课重点。九品中正制和士族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准备:投影仪、挂图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原因何在?(苻坚伐晋,上下反对,军心不齐,恃强骄傲,临阵胆怯,指挥失当。东晋军队作战勇敢,指挥得当。)淝水之战的影响如何?(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东晋乘机收复了黄河以南许多失地。)

2.导入 新课淝水之战为东晋恢复中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但东晋统治者并没有乘胜逐北、收复中原的大志。他们满足于偏安局面,热衷于内部斗争,结果使得淝水之战后收复的失地先后丢失。此后,政治更加腐败,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愈演愈烈,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东晋政权的灭亡已指日可待了。

3.讲授新课

1.刘裕建宋,南朝开始(板书)420年,东晋大将刘裕代晋称帝,建国号宋。东晋灭亡,南朝开始。

2.宋齐梁陈的更替(板书)自420年刘裕建宋到589年隋灭陈的170年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历总称南朝。同学们看课本第148页上的《南朝表》,讲出南朝开始和结束的年代、开国皇帝、国号和都城。(420年至589年。宋朝刘裕;齐朝萧道成;梁朝萧衍;陈朝陈霸先。各朝都城皆在建康,今南京。)现在再请同学们看“宋齐梁陈更替”一节,找出南朝政治经济的特点。如果仔细看书,就可发现,这四个朝代有不少相同之处。

①宋齐梁陈都在建康建都,是都是偏安的朝廷。

②宋齐梁陈的更替都是由军事将领夺取政权来完成的。

③各朝存在的时间都很短。最长的宋朝59年,最短的齐朝23年。

④疆土越缩越小,到陈时缩至最小,力量也很弱小,终至灭亡。看到这些相同处后,请同学们说,南朝政治上的特点是什么?(政治是动荡的。)很对,南朝的政治特点是动荡,但南朝的社会经济确有所发展,特别是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还是比较快的。豪门贵族的势力在南朝时仍然很大。豪门贵族自魏晋以来叫士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士族的由来、演变和特点。

3.江南经济的开发(板书)三国孙吴时,江南经济已得到开发。孙吴地区富庶,大批北方劳动农民逃避战乱,迁居江南,带去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吴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山越,和汉族一起,共同开发江南经济。现在请同学们看“江南经济的开发”一节,对比孙吴时江南经济的开发,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大家可以讨论一下。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如下:

①无论是孙吴或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都是在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时发生的。说明战乱破坏社会生产力,安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两次江南经济的开发,都是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劳动力,带去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可见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可使先进生产技术得以推广,促使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③两次开发江南时,由于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学习,结果是加深了交往,促进了融合。

④两次都是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江南多水,如孙吴时就发展造船业,促进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东晋南朝时,发展水稻生产,发明水磨,推广小麦种植,在此基础上发展冶铸、缫丝、制瓷、造纸业等等。

⑤不同之处是:孙吴时,江南的开发仅限于长江中下游一带。东晋南朝时,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农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挂出小黑板,上有《南朝经济发展简表》)。

请一位同学上来讲解后,教师再作讲解。

4.复习巩固

先由教师简述本课主要内容,再请三位同学简述下面三个问题。

(1).齐梁陈更替的概况。

(2).南经济开发的原因以及开发简况。

课后小结:

初中历史教案百度文库5篇四

教学目标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五代开始的时间、五代的名称和统治地区;后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北宋的建立;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结果。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五代十国时期军阀间的不断混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的愿望。

2.王安石变法尽管最后失败了,但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后周世宗与王安石变法)。

重点和难点

(一)本课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王安石变法。

(二)本课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教学手段

1.制作幻灯片《五代十国形势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禁军人数激增》。

2.制作表格:《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 教学思路和学法指导

(一)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事先制作幻灯片和表格,通过课堂演示幻灯片,引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二)对现行教材合理加工和重新组合。设置问题情境时,由浅入深,启发诱导,审时度势,把教材内容转变成为学生最易吸收的知识结构。通过讲授,化未知为已知,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简明,从而使学生把知识结构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言精练而富有感染力,使学生从精神上得到升华,把知识学习和思想教育融一体,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有机统一。

(三)把“讨论法”引人课堂,实行合作教学。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双向交流或多向交流,达到共识。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四)指导学生用“列表法”进行课堂练习。事先预制表格,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抽几名同学完成。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在填完表格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知识比较,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注意整理知识框架,强调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结构。最后给学生提供进一步研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我们知道,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但到了后期,经过一系列动荡之后,唐政权千疮百孔,名存实亡,终于907年灭亡,中国封建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那么,唐朝灭亡后,中国的政治局面如何?在政治舞台上又发生了哪些大的事件?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9课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二)导学新课

板书:第9课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

1.“五代”和“十国”有哪些含义?它从实质上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历史局面?

2.后周世宗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作用如何?

板书:五代(907)十国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评。

演示幻灯片《五代十国形势图》。907年,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称为后梁(讲明加“后”的原因)。

此后的五十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那时候,南方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

可以看出,这时的政权四分五裂,更迭频繁。比如五代,50多年里就更换了5个朝代,也就是说,谁兵强马壮,拥有重兵,谁就当皇帝,那么,这种政权的实质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藩镇割据继续扩大

教师总结:正因为如此,军阀之间混战不休,人民生活十分疾苦,渴望统一,到了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五代中的最后一个君主周世宗就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所进行的政治改革,加快了统一的进程。那么,周世宗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作用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评。

周世宗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安抚流民,(2)减免赋税,(3)惩治贪官,(4)整顿军队。经过改革,经济得到了恢复,疆土得以扩展,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那么,这种分裂割据局面又是怎样结束的呢?

教师提问,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1.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2.能否说北宋结束了分裂局面,就是统一中国?

板书:陈桥兵变

北宋建立

960年 东京

生答师总,:赵匡胤原来是后周禁军的将领,掌握着军事大权,此时后周皇帝年幼无知,赵匡胤就想取而代之。960年的一天,正值正月初一,宫内张灯结彩,大摆宴席,君臣正欢度新年。突然,边关告急,慌乱之中忙派赵匡胤出兵迎敌,赵匡胤率军到达陈桥驿却按兵不动。晚上,赵匡胤假装喝得酪酊大醉,其他将士密谋来到他的卧室,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故意推辞,众将士早把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的身上,随后跪倒,高呼“万岁”,这样,赵匡胤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皇帝。可以看出,赵匡胤当上皇帝就是因为他手中握有重兵,是五代“谁兵强马壮谁就当皇帝”的继续。

板书:五代(箭头指向)陈桥兵变,写上“继续”。

北宋建立后,又陆续消灭了十国政权(箭头指明北宋消灭了十国)。这样,北宋就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在这里,我们只能说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而不能说是统一了全国。因为这时期与北宋并立的还有强大的辽等少数民族政权。请看屏幕,教师演示幻灯片《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对于垂手可得的皇权最明白不过,怎样才能把这个皇位坐稳呢?于是他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政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阅读课文,分小组讨论,归纳有几个方面。

板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学生回答:a.杯酒释兵权

教师总结: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赵普是如何建议的?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材料。

稍夺其权—夺去他们的权柄

制其钱谷—控制他们的财政

收其精兵—收回他们的兵权

所以,宋太祖一上台就着手削夺朝中大将的权力,他即位的第二年,有一天宴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太祖长叹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当上了皇帝又睡不着觉。”大将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那就由不得你们了。”石守信等大将忙问怎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如废弃兵权,多买良田美宅,欢乐一世,君臣无猜,岂不很好?”石守信等大将领会皇帝的用意,第二天全部称病辞职,交出兵权。可以说,宋太祖不费一兵一戈,轻而易举地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兵权,消除了“陈桥兵变”这种事情再发生的隐患。

板书:杯酒释兵权(箭头指向)陈桥兵变,写上“消除”两字。

那么,宋太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b.派文臣做地方官

C.另派官员管理财政

d.编禁军

这样,地方上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防止了藩镇割据的重演。

板书:b、C、d(箭头指向)藩镇割据继续扩大,写上“防止”两字。

刚才大家归纳得非常好,我们把这几项措施综合在一起,给大家半分钟时间,反复读一读,过一会,请一位同学起来复述。

(学生复述,教师鼓励)

大家进一步考虑,宋太祖采取这些措施有没有好处?(有)有什么好处?(加强了中央集权)应该说,这些措施在前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给国家带来了极大弊端,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方面,北宋政府派文臣做地方官,另派官吏管理财政,无疑增加了官的人数,再加上每年科举人数的增加,就慢慢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官多,国家的财政支出就多。另一方面,军队不断扩充,(放幻灯片《禁军人数激增》)为了维持这支庞大的军队,每年国家要支出财政收入的50%—70%。这样,政府人不敷出,财政出现了危机。再加上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尖锐,另外还有辽、西夏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板书:王安石变法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王安石的插图,介绍王安石的生平事迹:王安石是我国古代的政治家,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术、小说无所不读。他很早就显示出政治才能。年轻任知县时,为当地兴修水利,博得了百姓的尊敬。他任地方官多年,锻炼了才干,对社会现实有深刻了解。宋神宗即位以前,就读过王安石上皇帝的万言书,非常欣赏。即位后,他把王安石召到中央,恳切询问变法谋略。王安石指出,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军队没有战斗力,国家财政亏空,官吏习惯于得过且过,这样下去是危险的。他提出改革的具体办法,宋神宗坚定了变法的决心。变法期间,由于遭到大地主等的坚决反对,宋神宗罢了他的官,虽然后来又重新当政,但无法贯彻自己的主张,又辞去职务。1086年,在江宁去世。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本。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如何?(概括两点)

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几项?这些措施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王安石变法变的到底是什么?

4.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应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投影: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

名称

新制

旧制

目的和作用

青苗法

官府向农民供种子、贷款,农民20%利息偿还

农民只能向高利贷者借钱,利息高

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及高利贷者的利益,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赋税收入

募役法

征收役钱,不服役官僚也要交纳役钱

官僚地主不服役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平均赋税

官僚隐瞒土地,不纳税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生产

保田法

把农户以保、大保为单位编制,两个以上的出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也可增加国家的军事力量

教师逐条分析内容(与旧制相比较)、作用,然后请同学们齐读一遍。教师总结:虽然王安石变法给政府带来利益,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a.用人不当,b.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仍然给我们以启迪。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从王安石变法的得失中总结)

学生们结合所学的知识,按座位分成四个人一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提出个人见解。教师在学生间巡回指导,观察学生,预测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随时应变。学生将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全班性的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地激励与控制。如果有的发言言之有理,有史有论,应给予鼓励,而对一些立论偏颇,或者过于空泛的发言,则应以启发诱导的方式,把他们引入正题,并能从问题中总结经验,给学生以启迪。

教师总结:

(1)目的: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富国强兵。

(2)措施:变法维护了农民的利益,维护了北宋政府的利益,对大官僚大地主及高利贷者不利。

(3)成就:新法推行后,政府的收入有所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全国各地兴修水利一万多处,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4)败因: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新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几乎全部被废除。

的确,分析完了王安石变法,我们应该认识到:当一种制度或体制阻碍了社会发展的时候,那就必须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在改革的过程中,新生事物必然要遭到旧势力的阻挠,道路是艰难的。只要有益于社会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坚定立场,加大力度,这样才有可能把改革进行到底。

询问同学对每一个问题有无补充或新想法,还有什么疑问。教师解难释疑。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内容学习,我们了解了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而北宋的建立又是五代的继续,北宋陆续消灭了十国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并没有统一全国。为加强统治,北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既防止了陈桥兵变的重演,又消除了藩镇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同时又导致了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膨胀,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于是就有了王安石变法,变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由于用人不当,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最终还是被废除了。

(四)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五代分布在北方,十国分布在南方

B.陈桥兵变实际上就是北宋的建立

C.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D.王安石变法只是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并没有维护农民的利益

2.1069年,任用王安石变法的是( )

A.宋真宗 B.宋仁宗 C.宋神宗 D.宋钦宗

3.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B.后周的强大,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C.北宋的建立实际上就是五代“谁兵强马壮谁就当皇帝”的继续

D.王安石变法并没有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二、活动建议

分小组讨论:你怎样评价后周世宗和王安石这两位历史人物,并把讨论的结果写成短文,从而掌握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初中历史教案百度文库5篇五

教学目标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五代开始的时间、五代的名称和统治地区;后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北宋的建立;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结果。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五代十国时期军阀间的不断混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的愿望。

2.王安石变法尽管最后失败了,但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后周世宗与王安石变法)。

重点和难点

(一)本课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王安石变法。

(二)本课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教学手段

1.制作幻灯片《五代十国形势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禁军人数激增》。

2.制作表格:《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 教学思路和学法指导

(一)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事先制作幻灯片和表格,通过课堂演示幻灯片,引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二)对现行教材合理加工和重新组合。设置问题情境时,由浅入深,启发诱导,审时度势,把教材内容转变成为学生最易吸收的知识结构。通过讲授,化未知为已知,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简明,从而使学生把知识结构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言精练而富有感染力,使学生从精神上得到升华,把知识学习和思想教育融一体,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有机统一。

(三)把“讨论法”引人课堂,实行合作教学。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双向交流或多向交流,达到共识。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四)指导学生用“列表法”进行课堂练习。事先预制表格,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抽几名同学完成。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在填完表格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知识比较,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注意整理知识框架,强调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知识结构。最后给学生提供进一步研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我们知道,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但到了后期,经过一系列动荡之后,唐政权千疮百孔,名存实亡,终于907年灭亡,中国封建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那么,唐朝灭亡后,中国的政治局面如何?在政治舞台上又发生了哪些大的事件?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9课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二)导学新课

板书:第9课 五代十国的更迭和北宋的政治

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

1.“五代”和“十国”有哪些含义?它从实质上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历史局面?

2.后周世宗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作用如何?

板书:五代(907)十国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评。

演示幻灯片《五代十国形势图》。907年,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称为后梁(讲明加“后”的原因)。

此后的五十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那时候,南方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

可以看出,这时的政权四分五裂,更迭频繁。比如五代,50多年里就更换了5个朝代,也就是说,谁兵强马壮,拥有重兵,谁就当皇帝,那么,这种政权的实质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藩镇割据继续扩大

教师总结:正因为如此,军阀之间混战不休,人民生活十分疾苦,渴望统一,到了五代十国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五代中的最后一个君主周世宗就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所进行的政治改革,加快了统一的进程。那么,周世宗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作用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评。

周世宗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安抚流民,(2)减免赋税,(3)惩治贪官,(4)整顿军队。经过改革,经济得到了恢复,疆土得以扩展,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准备了重要条件。那么,这种分裂割据局面又是怎样结束的呢?

教师提问,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1.陈桥兵变是怎么回事?

2.能否说北宋结束了分裂局面,就是统一中国?

板书:陈桥兵变

北宋建立

960年 东京

生答师总,:赵匡胤原来是后周禁军的将领,掌握着军事大权,此时后周皇帝年幼无知,赵匡胤就想取而代之。960年的一天,正值正月初一,宫内张灯结彩,大摆宴席,君臣正欢度新年。突然,边关告急,慌乱之中忙派赵匡胤出兵迎敌,赵匡胤率军到达陈桥驿却按兵不动。晚上,赵匡胤假装喝得酪酊大醉,其他将士密谋来到他的卧室,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故意推辞,众将士早把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的身上,随后跪倒,高呼“万岁”,这样,赵匡胤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皇帝。可以看出,赵匡胤当上皇帝就是因为他手中握有重兵,是五代“谁兵强马壮谁就当皇帝”的继续。

板书:五代(箭头指向)陈桥兵变,写上“继续”。

北宋建立后,又陆续消灭了十国政权(箭头指明北宋消灭了十国)。这样,北宋就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在这里,我们只能说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而不能说是统一了全国。因为这时期与北宋并立的还有强大的辽等少数民族政权。请看屏幕,教师演示幻灯片《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对于垂手可得的皇权最明白不过,怎样才能把这个皇位坐稳呢?于是他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政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阅读课文,分小组讨论,归纳有几个方面。

板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学生回答:a.杯酒释兵权

教师总结: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赵普是如何建议的?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材料。

稍夺其权—夺去他们的权柄

制其钱谷—控制他们的财政

收其精兵—收回他们的兵权

所以,宋太祖一上台就着手削夺朝中大将的权力,他即位的第二年,有一天宴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太祖长叹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当上了皇帝又睡不着觉。”大将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那就由不得你们了。”石守信等大将忙问怎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如废弃兵权,多买良田美宅,欢乐一世,君臣无猜,岂不很好?”石守信等大将领会皇帝的用意,第二天全部称病辞职,交出兵权。可以说,宋太祖不费一兵一戈,轻而易举地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兵权,消除了“陈桥兵变”这种事情再发生的隐患。

板书:杯酒释兵权(箭头指向)陈桥兵变,写上“消除”两字。

那么,宋太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b.派文臣做地方官

C.另派官员管理财政

d.编禁军

这样,地方上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防止了藩镇割据的重演。

板书:b、C、d(箭头指向)藩镇割据继续扩大,写上“防止”两字。

刚才大家归纳得非常好,我们把这几项措施综合在一起,给大家半分钟时间,反复读一读,过一会,请一位同学起来复述。

(学生复述,教师鼓励)

大家进一步考虑,宋太祖采取这些措施有没有好处?(有)有什么好处?(加强了中央集权)应该说,这些措施在前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给国家带来了极大弊端,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方面,北宋政府派文臣做地方官,另派官吏管理财政,无疑增加了官的人数,再加上每年科举人数的增加,就慢慢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官多,国家的财政支出就多。另一方面,军队不断扩充,(放幻灯片《禁军人数激增》)为了维持这支庞大的军队,每年国家要支出财政收入的50%—70%。这样,政府人不敷出,财政出现了危机。再加上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尖锐,另外还有辽、西夏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板书:王安石变法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王安石的插图,介绍王安石的生平事迹:王安石是我国古代的政治家,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术、小说无所不读。他很早就显示出政治才能。年轻任知县时,为当地兴修水利,博得了百姓的尊敬。他任地方官多年,锻炼了才干,对社会现实有深刻了解。宋神宗即位以前,就读过王安石上皇帝的万言书,非常欣赏。即位后,他把王安石召到中央,恳切询问变法谋略。王安石指出,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军队没有战斗力,国家财政亏空,官吏习惯于得过且过,这样下去是危险的。他提出改革的具体办法,宋神宗坚定了变法的决心。变法期间,由于遭到大地主等的坚决反对,宋神宗罢了他的官,虽然后来又重新当政,但无法贯彻自己的主张,又辞去职务。1086年,在江宁去世。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本。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如何?(概括两点)

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几项?这些措施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王安石变法变的到底是什么?

4.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应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投影: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

名称

新制

旧制

目的和作用

青苗法

官府向农民供种子、贷款,农民20%利息偿还

农民只能向高利贷者借钱,利息高

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及高利贷者的利益,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赋税收入

募役法

征收役钱,不服役官僚也要交纳役钱

官僚地主不服役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平均赋税

官僚隐瞒土地,不纳税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生产

保田法

把农户以保、大保为单位编制,两个以上的出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也可增加国家的军事力量

教师逐条分析内容(与旧制相比较)、作用,然后请同学们齐读一遍。教师总结:虽然王安石变法给政府带来利益,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a.用人不当,b.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仍然给我们以启迪。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从王安石变法的得失中总结)

学生们结合所学的知识,按座位分成四个人一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提出个人见解。教师在学生间巡回指导,观察学生,预测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随时应变。学生将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全班性的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地激励与控制。如果有的发言言之有理,有史有论,应给予鼓励,而对一些立论偏颇,或者过于空泛的发言,则应以启发诱导的方式,把他们引入正题,并能从问题中总结经验,给学生以启迪。

教师总结:

(1)目的: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富国强兵。

(2)措施:变法维护了农民的利益,维护了北宋政府的利益,对大官僚大地主及高利贷者不利。

(3)成就:新法推行后,政府的收入有所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全国各地兴修水利一万多处,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4)败因: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新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几乎全部被废除。

的确,分析完了王安石变法,我们应该认识到:当一种制度或体制阻碍了社会发展的时候,那就必须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在改革的过程中,新生事物必然要遭到旧势力的阻挠,道路是艰难的。只要有益于社会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坚定立场,加大力度,这样才有可能把改革进行到底。

询问同学对每一个问题有无补充或新想法,还有什么疑问。教师解难释疑。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内容学习,我们了解了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而北宋的建立又是五代的继续,北宋陆续消灭了十国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并没有统一全国。为加强统治,北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既防止了陈桥兵变的重演,又消除了藩镇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同时又导致了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膨胀,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于是就有了王安石变法,变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由于用人不当,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最终还是被废除了。

(四)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五代分布在北方,十国分布在南方

B.陈桥兵变实际上就是北宋的建立

C.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

D.王安石变法只是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并没有维护农民的利益

2.1069年,任用王安石变法的是( )

A.宋真宗 B.宋仁宗 C.宋神宗 D.宋钦宗

3.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B.后周的强大,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C.北宋的建立实际上就是五代“谁兵强马壮谁就当皇帝”的继续

D.王安石变法并没有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二、活动建议

分小组讨论:你怎样评价后周世宗和王安石这两位历史人物,并把讨论的结果写成短文,从而掌握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初中历史教案百度文库5篇】相关推荐文章:

新时代好少年事迹材料百度文库5篇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百度文库4篇

能力作风建设心得体会百度文库6篇

初中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7篇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7篇 初一历史教案模板范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