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素质拓展心得体会(6篇)

2023年素质拓展心得体会(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9 21:01:17
2023年素质拓展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2-12-19 21:01:17     小编:zd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知识拓展心得体会篇一

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

⑴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

山水诗(代表人王维)。

边塞诗(代表人岑参)。

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⑵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

⑶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

⑷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

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

⑴赋:直接陈述铺叙;

⑵比:即打比方;

⑶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⑴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⑵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

⑶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如长沙、游泳等。

⑷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⑸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⑹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⑺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⑴忆江南(3、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⑵忆秦娥(3、7)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⑶念奴娇(4、3)

大江东去,浪淘尽。

⑷沁园春(4、4)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⑸清平乐(4、5)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⑹永遇乐(4、8)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⑺水调歌头(5、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⑻西江月(6、6)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⑼蝶恋花(7、4)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

⑽浣溪沙(7、7)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同一词牌,它的总体字数是一样的,句数有时略有不同。

知识拓展心得体会篇二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让我们把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重新审视,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从而把作为叙事者的教师自身的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

“邯郸学步”是个

成语

,出自《庄子·秋水》,说的是有个燕国人听说邯郸人走路的姿势非常优美,便慕名前往去学习人家走路,结果是没有学会人家走路的姿势反而把自己原先走路的样子给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来了。这个成语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

作文

教学,想到了我们作文教学当中存在的误区和一些仍在坚持的做法。

记得有位知名的作家给自己上中学的女儿设计了十多篇文质兼美的“范文”,“范文”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涉及到各种体裁,表达方式也是面面俱到。女儿考试的时候只需要根据作文的要求进行适当的修改便确保符合要求,最后也会取得不错的“分数”。无独有偶,在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当中,有些教师也让学生去背诵“范文”,去改写、仿写“范文”,特别是在考试前的一段时间。改写“范文”,偶尔的几次也许会对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有益,特别是在仿写的时候不去生搬硬套,不去变相的抄袭。但是,长久这样势必影响学生的文品和人品。

也曾经看过一位著名教师上的作文课。的要求是围绕“答案不唯一,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写作文。由于是借班上课,他要求作文第一节写今天给你们上课的老师,学生们顺利地完成了对这位教师外貌、神态、语言等的描写,第二节写这位老师出的问题:“8+4= ”、“55+5= ”,学生们给出了答案后老师却给出了其他的答案“1”,由此产生的疑惑进入第三节的书写,第三节老师给出的理由是:八加四等于一年,五十五加五等于一小时。到了第四节的写作内容是老师又给出了像八角加两角等于一元,七百克加三百克等于一公斤的题目。第五节学生写出了本次作文的主题和本次课堂作文的感受包括对人生的启迪。整节课学生在边讨论边写作的过程中完成了一篇结构清晰、主题明确的写作活动。我自己也曾经上过这样的一节课,作文要求写《我的》(要求写一个人),我也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程序引导学生写作:第一节写对某人的描述,包括外貌、性格等,第二节列举一个事例写某人对自己的爱,第三节再列举一个事例表现他(她)对自己的关爱,第四节开始抒发感情,写对这个某人的感激之情。这样写作,文章的思路是清晰了,可是学生的思维却被限制了。

我在想,以上几种情况都是新时代的为师者在教育学生“邯郸学步”。不管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背诵“范文”,还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思路去“填充”文章,都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有害无益,学生写出的文章要么千人一面,要么缺少创造性。

作文教学不能教学生邯郸学步,作文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何拓展作文的思路,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而且能够感受到写作的价值和意义才行。教学中教师切忌给学生订出写作框架,文章没有写作框架并不等于没有清晰的思路。最上乘的武功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无招胜有招,最好的作文教学方法是淡化作文的痕迹和写作技巧,使学生在多读多写多改的潜移默化中习得作文的技能方法和思想。毕竟学生们能够把生活写入文章,让文章表现生活,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个人独到的所见所思才是学生最愿意做到的,也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

知识拓展心得体会篇三

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顺治年间进士。 

练习 

第一个声响场景,表演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 

1.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由小及大。 

( ) 

2.由大及小,微闻余响。 

( ) 

第二个声响场景,表演一次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况。 

1. 由微弱而喧闹,由简单而纷繁。 

( ) 

2.百千齐作,应有尽有。 

( ) 

1.表示突然发生 

2.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  

3.表示两事相继发生  

4.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之内发生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1.众妙毕备 

毕业典礼 毕生精力 丑态毕露 

2.宾客意少舒 

心情舒畅 动作舒缓 舒筋活血 

3.不能名其一处 

莫可名状 至理名言 有名无实 

六 背诵全文。 

刘鹗《老残游记》 

作 文 训 练 

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参考题目 

一 看图作文 

二 给材料作文 

(一) 

据悉,这段录像将送中央电视台播放。 

(二) 

示意图:海市蜃楼 

(三) 

(节选自杨朔《海市》) 

2.参考下边有关老鼠的一些资料,自拟作文题。 

语文活动 

作业修改:中心句有毛病 

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总之,要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6.我从小到初二,已经学了八年语文。我在小学阶段,成绩不怎么好。到了初中我听老师的指点,注意了多读和多写。多读,就是认真学好语文课本的范文,还经常在课外阅读一些名著,阅读报纸杂志上的文章;多写,就是做好课内作文,还每天记日记,经常写读书笔记,多替班级、学校的黑板报写稿。近一年来,我的语文成绩开始提高了。这样看来,确实应当多读多写。

知识拓展心得体会篇四

一、水的溶解性与食味

水比其他任何液体都能溶解更多的物质,这要得力于它独特的分子结构,特别是水分子的有极性。我们都知道水的分子式是h2o。水的分子结构非常简单,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呈一定对称性组成v字型分子。

这种结构导致水分子在氧的一边出现微弱的负电,而在氢的一边形成微弱正电,所以水分子很容易相互形成立体的连接,也使它很容易与其他物质的原子因电荷的吸引而相互接合,因而使水有很强的溶解其他物质的能力。比如当我们将盐(nacl)加到水中时,水分子的有极性使它与盐分子间形成微弱结合,使得晶体盐粒均匀分散到水中。正是这一特性才使得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美味,我们每一天都在不知不觉中喝下了各种水溶液,酸甜苦辣样样都有。水的这种强溶解性,使得动物体内的水溶液携带着各种所需要的物质在体内循环,从而也为生命的代谢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水的密度与地球生命

在地球环境条件下,水是已知惟一三态共存的自然物质。水的不同状态对应分子的不同排列形式,在固体状态下分子呈高度有序态存在。大多数物质在一定压力下,随着温度的下降,其密度会上升;而水却比较特殊,在温度大于4℃时,水是遵循这一规律的,包括从气态水到液态的过程。但在低于4℃后,水的密度反而开始减小,即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水的这种固态密度大于液态密度的特性在自然界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在地球的大部分能结冰的地方,冬天来临时,水开始结冰,然后浮在水面上,这样将冰下方的液态水与冰上方的冷空气隔离开,从而阻止或是减缓了冰下液态水的固化,也保证了水中以液态水为生活条件的生命形式比如鱼类、水草等的存活。当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上升的气温会熔化掉浮在水面上的冰,水又重新回到流动的液态。试想一下,如果水没有这一特殊的物理性质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上面的水结冰后往下沉,涌上来的水又结成冰,如此反复,最终是一条河或整个湖都变成硕大的冰疙瘩,水中的生命也就无法生存下去了。果真如此,生命形式是否还这样丰富多彩也就很难说了。

三、水的表面张力与植物的吸水

对液态的水来说,它的水分子由于有极性会处于一种半有序的状态,即水分子不断形成小团体同时这种连接又不断被打断,这是液态水有流动性的一个根本原因。水分子之间的吸引使得水有一定的形状,如在重力场中水滴是上小下大的尖椭圆球体而不是散开的。也正是水分子之间的这种内聚力使得水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形成了与水内部不一样的特征,即表层分子因所受内聚力不同而具有比内部水分子更高的势能,于是产生表面的收缩,在表层上形成一定的张力,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

比如我们常看见水面上有小昆虫站立,这时如果用一定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就会看到昆虫站立处的水表面就像有一层膜一样微微下凹。而且水越纯净表面张力越大,实验中可以看到在很纯净的水面上,一个5分的硬币也不会下沉。同样在水与容器的接触壁处,由于水分子之间和水分子与容器的固体分子间的分子作用力的共同作用,水会沿壁上升或是下降一定的位置,这就是水的毛细现象。对于植物的根脉来说水是浸润的,即水会在没有外来压力的情况下自动沿植物的毛细管或毛细缝上升,其上升高度与毛细管的宽度及水溶液本身所含物质以及地球的引力等因素相关。对于大多数不足1米的植物而言,利用水的毛细现象吸收水分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如果在生活中水没有了这一特性,你桌上的水也就无法用布或纸吸干。

四、熨斗对水潜热的利用

要升高水的温度需要加热,使1克水温度升高1℃所要的热能定义成1卡。1克水从0℃上升到100℃所要热量是100卡,但要把100℃的这1克液态水变成100e的气体则要540卡的热量,而这期间水温度并没有上升,只是水的物理形态发生了变化。

可见水蒸气当中蕴藏着大量的潜热。一旦水蒸气遇到冷物体就会液化,这一过程将快速地释放出潜热。人们利用水的这一特性制成的蒸汽熨斗,可以利用热能将衣服熨成我们想要的形状。当然,做饭时要小心,不要让水蒸气遇到你的冷手,否则蒸汽中放出的潜热将烫伤皮肤。

五、水的蒸发与凉爽的感觉

除了前面提到的对液态水加热可使其汽化之外,实际上在其他任何温度下水都可以小规模地汽化,我们把这一现象叫水的蒸发,比如一年四季晒在外面的衣服都有可能晒干,这就是因为水的蒸发的缘故。为什么在任意温度下水分子都能蒸发?因为从水分子的角度来说不是每一个分子在每一个时刻都有完全相同的能量,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具有相当大能量的分子比较容易挣脱其他水分子的束缚而离开群体。

从微观角度来说是少数的受束缚的水分子变成了可任意移动的水分子,从宏观角度来看就是液态水汽化了。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水是要吸热的。炎热的夏天洒一点水在手臂上或是自己体内冒出一点汗水,感觉是如此凉快,就是因为水在蒸发过程中带走了人体体表的热量。再加上水有强溶解其他物质和能流动的特点,所以再洗个澡会让人觉得身上又清洁又凉快。当然还有很多更容易蒸发的液体,如酒精,但酒精比水更贵,对老百姓来说再没有比水更方便、更便宜的散热剂了。

知识拓展心得体会篇五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起表现作用。

3、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过程 :

一、课文导入  。

教师:1993年,有一个藏族小伙子叫洛桑,在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曲苑杂坛》中表演系列节目“洛桑学艺”一炮打红。在“洛桑学艺”中,他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自此一年内,洛桑这个笑星迅速红遍大江南北。遗憾的是,这位年轻的笑星过早地陨落。1995年10月2日因车祸去世,年仅27岁。时至今日,许多人还对他的表演记忆犹新。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位年轻笑星的精湛表演。(播放洛桑学艺片段,约3分钟)

教师问:短片中那么多的声音是怎么来的?明确:都只是凭一张嘴模仿出来的。

问:知道这种技艺叫什么吗?明确:口技。它是一种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拟各种声音的传统民间艺术。

问:洛桑虽然已经去世了,但直到今天我们还能通录像欣赏他精彩的口技表演,其实,口技是一种很古老的民间艺术,可那时不象现在有摄象机,他的精彩表就只有通过文字记载。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场用文字形式记载的口技表演。这就是清代作家林嗣环写的《口技》,把书翻到20课。

二、新授。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场口技表演。(听录音)

1、  齐读课文。

2、  问:刚才我们欣赏的《洛桑学艺》中,洛桑的表演道具很简单的,那么文章中的这位口技艺人又使用了哪些道具呢?明确: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问:文中哪一节对此进行了交代?明确:开头和结尾两节。

如学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把他放一下,等会再来看。

3、问:课文中的口技艺人模仿了哪些声音?明确:犬吠 欠伸 呓语 儿啼 妇呜 夫叱 絮絮,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咳嗽,大呼、齐哭、百千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 等。

问:这么多的声音都是同一个场景中发生的吗?明确:不是,三个场面:①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②一家人由醒而梦。⑧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

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第2节。问:这一节中大家对那些词句在理解上还感到困难?(学生质疑,相互帮助解决)如无疑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①“众妙毕备”的“妙”和“以为妙绝”的“妙”两个意思相同吗?明确:不同,前者是“妙处”,后者是“奇妙”的意思。②“以为妙绝”的“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明确:到了极点的意思。问:最后一节中也有一个“绝”---“群响毕绝”,他们意思一样吗?明确:不一样,后者是“消失”的意思。

3、  这一部分中哪些句子是描写口技艺人表演的?明确:从“遥闻深巷中犬吠”到“一时齐发,以为妙绝”。

4、  一起把这一节中描写口技艺人表演内容的句子朗读一遍。问:这部分中口技艺人表演的声音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变化的?明确:口技表演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从“遥闻”一词可以看出这犬吠声是远远听到的,而且是比较轻的,而“深巷”一词则告诉我们声音是从室外传来的,所以在这里声音是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变化的;另外,犬吠、欠伸、呓语等这些声音刚开始都是单独发出的,到后来却是“众妙毕备,一时齐发”,所以也是由分而合地变化的。

5、  这一节全都是写口技艺人的表演的吗?明确:不是。问:哪些不是?找出来一起朗读一遍。。问:这是在写什么?明确:是观众的反映。

6、  问:观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映的?明确:因为观众已经被精彩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听的非常的入神。

明确:从侧面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教师: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是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应,说明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8、学生仿照以上方法自己学习解决第3、4两节。(先幻灯出示问题)

下面请大家根据上面的问题,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己来学习第2和第三小节。第1组和第2组的同学学习第3小节,第3组和第4组的同学学习第4小节。

明确:①第3节中描写口技艺人表演的句子是从:“未几,夫齁声起”到“妇梦中咳嗽”。这部分的声音是由大到小、由多到少变化的,只能“微闻余声”。可以从“微闻”一词看出;观众的反映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说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②第4节中描写口技艺人表演的句子是从“忽一人大呼火起”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这部分声音的变化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响声大作。是从两个“大呼”、一个“齐哭”、五个“百千”看出来的。观众的反映是:“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观众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说明观众已经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创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以假乱真了。

12、我们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一个词来概括评价这位口技艺人的精湛技艺?---“善”。

11、问: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大家试着来归纳一下,文章是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口技艺人技艺高超的?明确: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直接描写口技表演的内容和过程,正面突出演技高超;另外还从听众的反映和所用的简单道具,侧面衬托演技高超。

12、对这位口技艺人的精湛技艺我们也可以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评价---“善”。

13、再读课文。对于这么一场不仅有条不紊,而且奇妙纷杂,波澜起伏的口技表演,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肯定不能只要求读的准确、读的流利,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气氛。特别是2.3.4小节。请同学说说对于这三节我们分别应该怎样读?明确:2、3节语气要舒缓一点,第4节则要急凑,读出火灾紧张、纷乱的气氛。另外观众在不同场景中的反映也要力求读出不同的感觉,比如前两个场景要读出那种赞赏满足的感觉,后面失火时则要读出心慌、害怕。

13、下面我们试着来读读看怎么样?学生读后,自己点评。如没达到要求就听一遍课文录音后再齐读一遍。

三、布置作业 。

知识拓展心得体会篇六

>初中物理知识拓展:次声波的应用

次声波的应用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并逐渐广泛地被人们所重视。次声波的应用前景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1)通过研究自然现象所产生的次声波的特性和产生的机理,更深入地研究和认识这些自然现象的特征与规律。例如,利用极光所产生的次声波,可以研究极光活动的规律。

(2)利用所接收到的被测声源产生的次声波,可以探测声源的位置、大小和研究其他特性。例如,通过接收核爆炸、火箭发射或者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来探测出这些次声源的有关参量。

(3)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许多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龙卷风、雷暴、台风等,在发生之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人们就有可能利用这些前兆现象来预测和预报这些灾害性自然事件的发生。

(4)次声波在大气层中传播时,很容易受到大气介质的影响,它与大气层中的风和温度分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自然或人工产生的次声波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探测出某些大规模气象的性质和规律。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对大范围大气进行连续不断的探测和监视。

(5)通过测定次声波与大气中其他波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探测这些活动特性。例如,在电离层中次声波的作用使电波传播受到行进性干扰,可以通过测定次声波的特性,进一步揭示电离层扰动的规律。

(6)人和其他生物不仅能够对次声波产生某些反应,而且他(或它)们的某些器官也会发出微弱的次声波。因此,可以利用测定这些次声波的特性来了解人体或其他生物相应器官的活动情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