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篇一
教材分析:工具和材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 。探索领域,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经验,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孩子对学习美术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 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
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
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 思考 发现新的工具和材料课件展示:
1、 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 生自由议论。
6、课件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学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课件: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爱护工具、保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有( )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
3、你能爱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材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思考
1、 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材料。
2、 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难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二、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四、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教学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地涂绕。
1、 能按自己意愿涂绕出不同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 在涂绕中感受到绘画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按自己意愿,大胆地涂绕出不同的形象。
教学难点:线条变化的丰富性。
课前准备:油画棒或彩笔,铅画纸。
教学过程:
一、回忆童年,激发兴趣。
1、小时候,你们在墙上涂画过吗?
2、有没有被老师或家长批评过吗?
3、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让小朋友们尽情的涂,有可能老师还会表扬你呢?
4、请几个小朋友上黑板上来涂,其余同学在纸上涂。
5、你觉得黑板上涂了些什么呀?
二、以趣导学
1、 观察、思考,你看上面黑板上的小朋友画的像什么呀?能不能把它们添几笔,使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熟悉的形象?
2、 试一试,请小朋友上黑板演示。
3、 比一比,看一看,打开课本欣赏。
a、你认为它们好在哪里?
b、看了这些画,你认为还可以涂绕出什么?
c、请学生在自己的纸上涂绕。
(表扬大胆的小朋友。)
三、交流。
四、 布置作业
1、小小组合作完成一张画,小小组自己确定主题。
2、 学生大胆用线创作。
五、教师巡回辅导。
重点是指导胆小的学生。
六、点评
你认为谁画得好?好在哪里?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情感性目标: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能力性目标: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具准备:雨的诗歌、〈小雨沙沙〉歌曲磁带、学生范作。
教学过程:
一、 儿童歌曲〈小雨沙沙〉导入。
学生跟着乐曲边唱边做动作(一年级音乐课已教过这首歌)
二、引导学生讨论歌曲里面下雨了种子会怎么样?
三、 欣赏儿童诗歌《下雨了》,说说小动物们下雨了怎样躲雨。 师朗诵:
下雨了!
下雨了!下雨了!
小蚂蚁躲在大蘑菇下,
它说,蘑菇就是他的伞。
下雨了!下雨了!
小青蛙躲在大荷叶下,
它说,荷叶就是它的伞。
下雨了!下雨了!
小虫躲在大树下,
它说,树叶就是它的伞。
下雨了!下雨了!
小弟弟快过来,
让我为你撑起一把小伞。
四、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小组讨论交流)
1、 自然界的变化。
2、 人怎样躲雨。
3、 下雨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五、雨中情景模仿表演。(个别学生上台表演)
六、欣赏一组表现雨中情景的画。
1、 书本中的插图。
2、 优秀学生范画。
七、同桌讨论怎样画雨中情景。
八、集体交流。
九、学生作业。(自选绘画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表现。)
十、作业展示、评比。
十一、课堂小结。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篇二
1、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2、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1、学习橡皮泥制作方法及其运用。
2、学习橡皮泥的色彩搭配。
教具学具:垫板、牙签、彩泥
1、作品展示老师出示“橡皮泥姐姐”作品,启发、提问学生并导入新课——“有趣的彩泥”。师:“这个小姐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生:“橡皮泥做的。”
2、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这个“小姐姐”是老师特意用丰富多彩的橡皮泥作的,老师把她请来,除了让你们欣赏橡皮泥姐姐的美丽外,还有一个目的,是要看看你们对橡皮泥的制作知识掌握了多少,看看像橡皮泥姐姐这样贴出来的画美不美。她准备教给大家一个新的橡皮泥制作方法—橡皮泥贴画。待会橡皮泥姐姐还要给大家评评奖,同学们,你们说好不好?
1、欣赏范作师:在我们学习制作橡皮泥贴画前先来欣赏几幅贴画作品。出示范作,并结合课本的范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让学生了解橡皮泥贴画的材料特点,从构图、用色、造型、内容让学生了解每幅画的特色。引导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在讨论观察中发现橡皮泥贴画的技法——压、割、戳等多种手法,以及如何使用色彩搭配,让橡皮泥贴画更丰富美丽。
2、教师示范制作并讲解贴画制作的步骤: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橡皮泥贴画《小帆船》,并归纳出贴画的步骤:(1)橡皮泥贴画的构图设计(以向日葵为例,指出构图要考虑到画面安排、作品大小。)(2)橡皮泥贴画的色彩搭配。(3)橡皮泥贴画的造型设计。
主要提示橡皮泥的制作技巧和色彩搭配,并提醒、帮助学生充实作品的内容。
教师组织学生和橡皮泥姐姐一起欣赏、评价作业,评评你觉得哪幅作品比较好?为什么?说说作品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学们这节课又学会了一种新的橡皮泥制作方法,做出了好多精美的橡皮泥作品,其实啊,橡皮泥的制作方法可不仅仅是这些,在平时你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去探索,你们就会觉得橡皮泥制作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世界。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他们归类吗?为什么?生答:略
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
二、发展阶段: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生答:略
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点、线、形状、色彩等)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
无规则—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幅画。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生答:是立体的
2、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
二、发展阶段:
1、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篇四
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在特有的信仰民俗氛围中,在农耕经济、手工业生产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宗教活动的需要紧密相连。
中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花色品种繁多,制作材料庞杂,功能多样。由于它是群体之间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共性艺术,并与民生民俗共存,因而具有稳定的传统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各种玩具充斥市场的今天,更应让孩子们了解和接触中国民间艺术,激发孩子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
1、 初步了解和接触一些民间美术的知识。
2、 培养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
3、 提高艺术鉴赏力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间玩具(部分)及其图案、色彩所包含的寓意。
难点:深入浅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讲解。
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民间玩具的图片。中国民间玩具实物。民曲录音带等。
学具:美术书。课前搜集本地民间玩具的资料、图片或实物。每人一份手工娃娃的装搭配件。
(本环节目的:通过剪纸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使之了解到民间玩具是民间艺术的一种。)
(师在一张彩纸上迅速剪出一图案贴在黑板的彩纸上。)
师: 小朋友,请看这是一幅什么作品?
生: 这是剪纸作品。
师: 你们知道剪纸属于什么艺术吗?让老师来告诉你,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我国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这些艺术作品都与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风俗、宗教活动的需要紧密相关,它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艺和智慧。
在众多的民间艺术里,与我们小朋友最接近、最受喜欢的,当然是民间的玩具了。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民间玩具》(出示课题)
(本环节目的:通过图片、实物和录像的欣赏,初步了解民间玩具的发展、分类及其造型色彩所包含的寓意,了解家乡的民间玩具,激发孩子们对民间玩具的兴趣和爱国爱乡的思想感情。)
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非常悠久,早在50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具有玩具功能的实物,过去人们称之为“耍货”、“玩艺儿”,不受重视。但近几年来,民间玩具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纯朴的造型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你看,那些生活在田间地头的人们,劳动之余,兴致所至,信手拈来几根麦秸,可编织出一只翩翩欲飞的蝴蝶;一根针,几根线,一小块布可以缝制成令人爱不释手的布老虎;一块一钱不值的冰凉的泥巴,可以很快地捏成一个栩栩如生的娃娃。一件件淳厚、朴实的艺术品,通过他们灵巧的双手表现并创造出来,那可真是美不可言。
师:你们想看看这些作品吗?好,(投影仪出示课本图片),图片上的都是具有特色的民间玩具,请大家仔细看看,互相讨论一下,图片上有些什么?他们是用什么做的?
(让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教师小结。)
师: 这是山东的泥老虎和泥人,陕西的泥小猪、粘土彩色鸟、布制蛙形枕头、泥制大坐狮,广东的纸龙船,宁夏的线制青蛙和浙江的泥猴。
1、 观察民间玩具。
除了这些,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些民间玩具,请大家看看,这些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在黑板及桌子上出示各种不同的玩具逐一展示。)
请每组派几位代表,上来看看、摸摸、玩玩,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的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通过观察触摸,说出这些玩具的制作材料)
2、 民间玩具的分类
请讨论一下,根据制作的。材料,可以把民间玩具分成哪几类?
(各组经过讨论,写出自己组对民间玩具分类的意见。师小结。)
(出示投影附一:民间玩具的分类。)
这些作品都是民间艺人以丰富大胆的想象,不拘一格,把自己看到的或想到的东西,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纸、草、泥、布等材料制作而成。
说到这儿,可能有些小朋友会想, 我们家里的变形金刚、波比娃娃、电动玩具,那么华贵、那么高档,这些民间玩具这么简陋、粗俗、显得土里土气,有什么好欣赏的。别急,让我们先来看看。
(四)欣赏代表性民间玩具
1、 欣赏陕西布制蛙形枕头。
师:先请看这只枕头,它与一般枕头有什么区别?
(生回答,外形像青蛙、中间有个洞……)
师小结:这枕头都是母亲为自己的孩子缝制的,它的造型非常别致,像只青蛙。枕头的中心挖了一个洞,这是为了使孩子们睡觉时能将耳朵放进洞中,不受挤压;同时又便于泪水的漏淌,不会让泪水打湿枕头,流进耳朵,影响身体健康;这种枕头色彩鲜艳,形象给人以笑眯眯的感觉。除了睡觉外,这枕头还是小孩们所喜爱的玩具。小小的枕头,伴随孩子长大,这其中的一针一线,包含了母亲多少的深情厚意啊,这可是现代高档玩具所不能表达的。
2、 介绍玩具中图案的寓意。
在蛙形枕头上图案绣得很精致,上面的莲花、莲蓬、莲藕和鲤鱼的组合,意味着年年有余,同样也有连生贵子,期盼多子的意思。
在民间玩具上,一般都绘有一些富有寓意或象征性的图形,以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大家想了解一下吗?请看(出示投影附三:图案的寓意)
3、 欣赏民间玩具的色彩。
民间玩具图案很别致,色彩也很独特,请看:(出示西安布制十二生肖挂饰)这件挂饰色彩上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
师小结:中国民间玩具在色彩上总是选用艳丽醒目的颜色,给人以强烈对比的视觉感受。想象一下,北方寒冷的冬日,浓郁的色彩不就可以缓解那灰暗、萧瑟的气氛;丰收的季节,到处鸟语花香,那鲜艳的色调,又恰好和大自然浑然一体,一年四季中那美妙的色彩总是能给人带来欢乐和喜悦。
4、 认识民间玩具的功用。
民间玩具不仅图案别致、色彩艳丽,而且很多玩具还具有多种功能。(出示实物套娃)
(引导学生说出套娃不仅集玩、观赏、贮藏于一身,而且存放方便的功能,展示套娃的七个套形。)
总结:这些民间艺人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贫困,但他们永远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五彩缤纷的艺术品,多么难能可贵呀。
中国的民间玩具虽然没有现代高档玩具那么制作精良,但它那传神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创造艺术,是现代高档玩具远远不能比的。
师:中国的民间玩具品种丰富、分布广泛,各地都有。我们家乡到底有那些民间玩具呢?老师课前曾叫同学们去了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玩过的玩具,现在请你们来介绍一下。(请课前搜集到玩具图片或实物的学生上台讲解)
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图片、实物和录像,对民间玩具有了初步了解,知道了民间玩具在题材的选择上,强调思想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注入对下一代人的深情与爱心;在造型的塑造上,不仅强调夸张变形,又强调生动活泼、清新健康,传神地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情趣;在色彩的运用上,不仅有象征性,而且更重视色彩自身的对比和五彩斑斓。(出示投影附五)
(本环节目的:通过简单的玩具制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间玩具的兴趣。)
结束总结:近几年来,民间玩具得到很大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制成的玩具已步入现代人的生活之中,中国民间玩具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各种具有民俗意义的玩具已成为各地主要的旅游品,有的甚至走向世界,中国的民间玩具越来越受重视和关注。今后,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多留意、收集和了解民间玩具,为发扬和光大我国的民间艺术做一点努力。今天,让我们也用灵巧的双手,去学做一件民间玩具好吗?(让学生在优美的民间乐曲中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玩具学习制作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篇五
1、基本形体切挖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2、点的集合
“点”和“线”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造型表现,同时,“点”还具备“线”的表现略显不足的色彩表现能力。本课正是基于这个思路设计的。
因为教材导语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在自然界中找到各种各样的`点:豹皮上的斑点、花园里的点点小花、夜空中的星星。从高楼往下看,大树是点,车辆是点,人物也是点。抬头看,飞机、小鸟也都是点。用点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画。”为了避免先入为主地将“点”仅仅视为造型的元素,教材开始特别以点彩派的代表作品作为欣赏,并配以“修拉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点彩派画家。他把各种颜料挤在调色板上,不经过调和,用小号油画笔蘸取颜料,直接在画布上用点排列作画,画面由五颜六色的点构成,达到了他追求的‘最和谐、最明亮、最多彩的艺术效果’”的文字介绍。紧接着呈现的是“不同工具表现不同形状的点”的示意图,配以金钱豹和以点为主作为视觉呈现,以及以点状材料创作的不同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和示意图共同构成了“点”在艺术创作中的多元表现特色。
翻页后,以“学习提示”开始,通过“技法点击”和示范作品及学生作品,为同学们进行自己的创作从技法到内容,以及表现形式都提供了直观的参考。而“学习要求”清晰地点出了最终应该呈现的结果。
以点为主线,通过欣赏法国新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修拉的点彩画名作《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及西涅克的《纳蒂布港》,对比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揭示点彩派绘画技巧。通过欣赏古希腊人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装饰的建筑,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表现各种形式的物象,现代派画家用不同形状的点勾画诗一样的图画??充分体验点的有序和无序排列的美感,明白点无处不在。本课可采用“导入激趣—解读概念—欣赏作品—尝试创作—评价展示”来完成教学。
一、引导阶段
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和西涅克的《纳蒂布港》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讨论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纹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点;花园里开放着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也是点;解放军身上的帽子、徽章、枪、衣服是点,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点;楼房、汽车也是点。出示图片,请学生再次辨析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辨,学生可以得出:点的形状可以是各种样子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2、欣赏作品,感受魅力。
出示多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会用多种绘画形式来创作丰富多彩的点的集合作品。马赛克壁画用小块不同色彩马赛克镶嵌而成。电脑绘画,将点整齐排列,用黑白画的形式表现图案(白点集合表现物体,黑点集合表现背景)。
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地表现了各种物象。
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
凡·高的《星月夜》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感觉,增加流动效果。
米罗的《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则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欣赏学生作品。
3、图乐共赏,学生创作。
这里提出作业要求: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
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创作,题材不限。作业要求:(1)用点画方法进行创作或临摹。(2)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对于率先出色完成绘画创作的同学采用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的手段,再通过奖励机制请这位同学巡视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师生互评,最后同组学生互评。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四、
1、能否理解点的概念。
2、能否掌握“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及代表人物。
3、能否运用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表现作品。
4、能否运用合理的色彩关系使画面丰富和谐点的形式表现点集合效果的方法很多,可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点画方法。
3、远去的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凡是客观世界的景物都是有透视现象的
2、让学生了解视平线心点和消失线。
3、让学生用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副《远去的路》
过程与方法:
1、出示图片让学生讨论图片中的透视现象。
2、让学生看图片尝试画出简单的透视图片。
3、教师小结定义什么是视平线心点和消失线教师示范画透视图。
4、注意透视现象同桌合作完成一幅《远去的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
2、难点: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出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透视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各种近大远小的图片资料
2.学具:旧画报等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
师:你能用间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感受透视的微妙,使他们更有兴趣了解和掌握透视。
3、揭示课题:《远去的路》
二、新授
1、讨论学生简易画,从中发现问题
讨论:在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以外还有哪些透视现象?
近高远底近宽远窄近长远短等
教学说明: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提问:什么是透视?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同的位置上就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底近宽远低的变化这就是透视。
1、出示图片:站的高的地方看远去的路站在左边看远去的路站在右面看远去的路小组讨论说说这些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说明: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生活中的透视
2、欣赏书本上的透视图片
(1)小组讨论找出图片中的心点消失线和视平线
(2)教师解释这些名词的定义:
如:想象在大海上向远处看天和水之间产生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还比如: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的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一点这点就是心点而这两条线就是消失线
教学说明:用这样的比喻通俗易懂让学生对这些名词的概念联系到实际生活中。
(3)学生练习一个透视图
5、教师展示一幅剪贴的透视关系的风景画
(1)学生小组讨论这幅风景画是如何制作的?
(2)教师小结:a作视平线和消失线b定山脚线和远山c贴正视的房子
d按照近大远小近宽远高近高远底的方法贴出树和栏杆
注意:远的地方学生选择彩纸的时候因该选择色彩模糊点的近的地方要鲜艳
贴的时候先贴远的最后贴近的
(3)作业要求:同桌合作一个画透视图另外一个负责剪贴
(4)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说明: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合作利用废旧的彩色画报根据前面老师所讲的透视方法来完成一幅剪贴的有透视关系的风景画使学生对透视的印象更加深刻。
三、评价
1、布置主题:奇妙的视觉。
2、展示学生作品。
3、点评:是否符合老师要求的透视变化和颜色变化。
4、教师小结。
4、线与造型
生活中并不存在绘画中的“线”,是创作者根据观察和感受,为了更好地进行表现而“提炼”出来的。从一年级起,每个学年的《美术》教材中都至少会有一课涉及到线与造型。但是基本都是以感受线条,体会线条造型为主。本课在全套教材中第一次将线条表现与造型联系在一起。开始呈现的生活中的“线”,其目的就是帮助同学们形成从生活中提炼自己需要的“线”的能力。所以在导入课文中这样说:“观察我们的生活环境,你会发现许多不同类型的线:架在空中的电线,人行道上的斑马线,还有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树木花草等等。艺术家用线创作出众多丰富的艺术作品。”首先是“观察”,然后是“发现”,最后是“创作”。观察和发现线并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完成自己的创作。接下来选登四幅中外艺术作品就是为了让同学们直接欣赏并帮助分析“线”的造型能力。“线可以用来确定物象的形状轮廓,表现明暗结构、质感肌理等,对线的研究是绘画学习中的重要内容。”翻页后,就可以看到和“学习提示”紧密结合的多种线条的表现形式,既有线条本身的多种变化,也有线条的多种组合效果。配合“学习要求”则是人物头像的线描画绘画方法。之所以选择人物头像,是因为这是上课时最容易观察到的表现对象,每一个同学都可以以自己的观察提炼出自己需要的“线”完成作品。为了强调“线”,在“学习要求”中特别强调要“着重表现人物的头发”。教学目标
了解线是艺术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运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的线表现各种头发。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篇六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变废为宝,养成平凡中求神奇的思维活动,进一步巩固上节课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归纳设计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鸡蛋壳的碎片质感来拼贴画面,注意使画面简洁。
教学难点:作品构思巧妙,颜色自然搭配。
教学准备:图片、范画、示范用蛋壳,胶水、色纸、铅笔、蛋壳,胶水、色纸。
1、谈话导入
教师:鸡蛋是我们每个家庭都离不开的一种营养品,一般情况下,吃完后我们就把蛋壳扔进垃圾筒里去了。可是,如果我们把蛋壳洗净,将里面的一层内膜揭去,再把它们进行合理搭配,就可以组成一幅别致、新颖的装饰画了。
板书:蛋壳碎片粘贴画
1、欣赏范画并思考:
(1)这幅装饰画贴的是什么?是按什么形式贴的?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2)这幅画是按什么贴的,感觉怎样?
2、欣赏教师范画:
(1)用线表现的物象简洁、清晰、明快
(2)用面来表现的物象浑厚,有一种整体的美感
3、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1)根据设计选彩纸
(2)设计稿
(3)均匀粘贴碎蛋壳
4、请学生尝试一下蛋壳粘贴技能
运用不同的颜色蛋壳碎片,用胶水涂在色纸上粘线贴面,做一幅漂亮的装饰画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篇七
1、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习设计会跳的玩具。
2、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1、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2、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教具学具:废弃按压式圆珠笔、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剪刀等。
1、导入
谈话:
(1)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2)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2、引入课题:《会跳的玩具》(板书)
3、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点拨技法难点。
(1)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a、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怎样制作?
b、你觉得自己在制作时,哪一部分比较难?
(2)老师点拨技法难点:
a、依靠弹簧的弹力,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运用卡纸进行折叠产生弹性,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4、提出制作要求:
a、玩具会跳的功能要体现出来。
b、利用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等材料进行恰当的装饰,使会跳的玩具更加漂亮。
c、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卫生。
重点指导:a、依靠材料的材质,巧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利用适当的材料进行给玩具进行恰当的装饰。
游戏“会跳的玩具大比拼”,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保持行废物再利用的热情。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篇八
1、了解美食文化,培养热爱劳动、珍惜食物的良好生活习惯和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2、感受食品艺术之美,学习欣赏食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3、感受各种材料特性,进人“神气的小厨师”的角色,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把自己喜爱的食物表现出来。
1、多方面搜索与食品相关的图文资料。
每个同学都准备一到两个与食物相关的故事或传说,或对某一种食物的食法的资料。
2、查找了解广东有哪些特色的美食。
1、学生自己用白纸做好的“厨师帽”。
2、各种用以制作“食物”的材料和工具。
3、制作好的“食物”。
4、食物欣赏图片。
1、欣赏观察,激发兴趣。
(1)提出课题:如果你是一名厨师你想做一道什么菜7引导学生回忆想象并说出自己喜爱食品的形、色、香、味等基本特征,了解食品的寓意。
(2)欣赏观察屏幕展示的各式食品图片。学习欣赏美食的方法。
(3)回忆并讲一讲与食物相关的故事传说。
2、进入角色,探索思考:
(1)展示学生制作的各式“食物”。引导学生欣赏其形、色、摆放的美感。
(2)展示教师示范制作“食品”过程。学习探索如何巧妙利用废旧材料去制作各式美食。
(3)引导思考:你可以用一张牛皮纸制作出什么“食品”?
(4)师生总结制作“食品”的方法:
1、根据材料来决定要制作的“食物”。
2、根据想好的“食物”来选择制作材料。
3、明确《神气的小厨师》主题,交流合作:
(1)了解我国民族传统节日及其相关美食文化。回忆思考: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有什么美食?
(2)各小组根据多种美食主题命名选择其中一项进行构思设计,各组员自由选择某一类进行创作活动。
(3)明确自己创作的主题后,有目的地进行讨论:
1、本组要制作什么食品?2、如何分工合作。3、用什么材料?(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4)作业要求。
4、展示表演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神气的小厨师”表演。针对各小组的“食品”的情况进行小组自评互评。评价引导:形似、色美、食物拼盘的摆放是否美观?是否有创意?
(2)思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技能?探索了哪些地方的饮食文化?
(3)课后延伸:
1、你还知道其它关于食物的更多知识吗?
2、你知道本地区有什么特色食品吗?有什么相关的故事传说?
小学美术教案三年级篇九
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知识、线条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
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这群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小学美术学习的基本方法,知道了课堂授课的基本程序。对于油画棒、水彩笔等绘画工具可以做到熟练运用,对于剪刀、绳子等手工工具也有一定的认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的提高,在接下来的二年级美术课堂上,应该继续坚持绘画和动手的结合教学,使得孩子在意识和动手方面继续提高。
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
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习。而造型表现课、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
创造性的培养: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采取巧妙的设计提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将自己通过《花花衣》一课学到的设计知识运用到为自己家的容器“穿上花衣裳”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的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第一周《流动的颜色》
第二周《染色游戏》
第三周《装饰自己的名字》
第四周《彩泥世界欢乐多》
第五周国庆节休息
第六周《奇妙的电话机》
第七周《对折剪纸》
第八周《对印的图形》
第九周《蜻蜓飞飞》
第十周《画出你的想象》
第十一周《儿歌变画》
第十二周《巧用瓶盖》
第十三周《回家的路》
第十四周《做一道拿手“菜”》
第十五周《我和马儿在一起》
第十六周《风来了》
第十七周《会转的玩具》
第十八周《电脑美术》
第十九周《指偶剧场》
第十九周《丰富多彩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