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创新的议论文结尾(6篇)

创新的议论文结尾(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22:44:01
创新的议论文结尾(6篇)
时间:2024-03-20 22:44:01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创新的议论文结尾篇一

二十世纪的科技变化已远远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改变,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我们来做个对比吧!

我们先来说说交通方面,过去人们都是走路,孩子上学、大人上班都是没有交通工具,后来慢慢有了自行车,,后来有了摩托车,而现在有了汽车,人们出门坐在汽车里听着音乐,哼着小曲,坐在软绵绵的车位上,想去哪就去哪,多舒服啊!与原来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这难道不是科技改变生活吗?

我们再来说说古代夏天都是把冰窖里的冰运到皇宫里解暑,冬天是古代取暖的设施主要有火塘、火墙、壁炉和炉灶等。而现在则有了空调,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只要遥控器一按,就不会热或冷了。这难道不是科技改变生活吗?

我们再说说以前我们联系方式只是书信,一来回要好几天。现在有了电话,手机,只要拨下几个号码,一会功夫就能让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进行对话。有了电话还不够,人类又发明了电脑,电脑不但可以听到声音还可以看见对方!这难道不是科技带来的变化吗?

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但我相信将来的生活要比现在好一百倍!我们梦想未来汽车能在天上飞;房子都是几百层的高楼大厦,而且可以移动,可以避免龙卷风和地震。回到家又有机器人帮你干活,做饭等等。学校上课再也不用背书包去上学,学校都是电子书,教师也不会再用黑板了,而是超大的显示屏,回答问题再也不用举手,只要按下桌上的按钮就可以了!

大家都可能认为这是遥不可及的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敢于探索科学奥秘,一定会梦想成真的!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为梦想而奋斗吧!

创新的议论文结尾篇二

模仿是模仿某人的一举一动,不止形似,甚至神似;创新是不满足于现状,力求更好,甚至超越现状。

创新要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创新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创新会触及既得利益。

有一个6岁的小女孩跟爷爷学画画。她画了一只漂亮的红兔子,一匹带翅膀会飞的马,一只比母鸡还大的鸡蛋。爷爷批评她不该把兔子画成红颜色,不该让马长出翅膀,不该把鸡蛋画得比母鸡大。小女孩不服气,结果她的画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大奖。这个6岁的小女孩画中的东西,并没有按照常理去画,而是根据自己的想像去画的。她的画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这个6岁的小女孩正是打破了旧的思维模式,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所以她的创新给她带来了大奖。

模仿只是一种机械的模仿,“全身心投入”就能取得“以假乱真”的效果。

日本有一个小男孩,他的书法写得非常的好。在他十岁的那年,他曾获得了一个书法大奖。那时,人们都称他是“神童”。几年以后,一位书法大家来看这位“神童”时,这位书法大家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个孩子写得书法已经没有价值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这个小男孩写的书法是极力模仿王羲之的书法,因为他全身心投入,已经取得以假乱真的效果了。模仿只是一种机械的活动,它不能使人进步,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就可以取得以假乱真的效果,从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

创新是不满足于现状,力求更好,甚至是超越现状。

一次,卓别林得知某座城市举办模仿卓别林的比赛,于是他改名前往参加。结果在6名参赛者中,他这个真正的卓别林却名列倒数第一。为什么会有这奇怪的现象呢?分析一下原因:其他参赛者是极力模仿卓别林的一举一动,不止形似,甚至神似。而卓别林自己肯定是不满足于原来的自己,一定是要极力表演得更好,甚至超越自我。卓别林正是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打破原来人们脑子中的卓别林,开始了创新,所以出现了这种奇怪的现象。

创新是和模仿的精神相对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应一味地去模仿,而应不断地去创新,力求更好,甚至是超越!

创新的议论文结尾篇三

有一个词在网络这个交流平台上总是被屏蔽——抄袭。所以我一般用借鉴加上引号来代替这个词。当然与之相对的还有一个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词,创新。

何为创新?创造新的东西,便是创新。历经前人所没有经历过的,那便是创新。创新不仅仅是个人,还有民族,还有世界。创新的力量,便是支持着一个人活下去的动力,那是支持一个国家站着发展的动力,那可是推动了一个时代被尊崇的荣耀。

其实我想说一句真实的话。与国界无关,与尊严也无关。

非常多人说不支持国产就是卖国。其实不然,这样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国产怎么支持。动漫抄袭,产品抄袭,非常多人大言不惭的称自己为国漫、国产救星,那么你们怎么拯救?不思索怎么创新,只会一味的贬低外国产品?好吧,谩骂也是创新。那么,只会一味的贬低外国产品不去行动这叫创新?其实贬低国内产品的人也有错,你们争吵的这些功夫,已经够国外有多少东西被创造出来上市了。

我其实非常期待“中国制造”可以变成“中国创造”,我也曾欢欣的想过,如果真的创造出来会如何,我也这样的希望过,中国不要因为那些丢人现眼的家伙而背负上抄袭的骂名。

我希望创新,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创新的主力大军。

创新,每个人都可以创新,只要你愿意创新,如果你想有创新的能力。你暂时比不上别人不要紧,那么为什么不努力?为什么要去抄袭?为什么不用创新去证明自己。

有些人让自己的名字成为抄袭的代名词,被人嘲讽还好意思去告别人保护自己的版权。有些人甚至支持抄袭者,说被抄袭是那些原创者的荣幸。这算什么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人怎么可以活下去,一个没有创新力量的民族又如何屹立于民族之林?一个没有创新的时代又如何永远留在后人的心中?

创新并非遥不可及,只是人们不愿去触碰它可以带来的辉煌,他们选择与它背道而驰,获得短暂的荣耀,却背负上了道德和法律的枷锁,永世不得翻身。

创新真的就这么难么?创新所带来的,为何不去接受。创新是不竭的动力,它的力量真正显现的时候,连天地和时光都要为它停下脚步,为它高唱赞歌。

创新的力量可以使一个时代成为荣耀,可以使一个国家挺起脊梁,可以使一个人收获他所没有的荣耀和地位,创新的力量可以从头到尾的改变一段本无法触及的命运。

它让我相信未来,它让一个国家有未来,它让世界为之震撼,它让时代为之崛起。

创新的议论文结尾篇四

老报纸的价值

从平常事物中发现新价值

旧报纸,若是卖给收废品的,一斤大约三四毛钱。但上海吴江路就有一家老报纸馆专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和《文汇报》等老报纸,20世纪60年代的普通报纸,每张要卖218元,就是20世纪80年代的普通报纸,每张也要卖128元。那些按理说没有收藏价值的普通旧报纸居然还卖得挺火。原来,商家打出的宣传是这样的:为自己或者是亲人买一份生日老报纸吧!颜色已发黄的老报纸配以充满怀旧情调的包装,就有一些历史韵味。顾客主要是二三十岁的上海市民,他们或者购买自己出生那一天的报纸,看看自己出生那天世界发生了哪些事,或者买来赠送给长辈,以引起长辈对青春的记忆。这老板叫刘德保,素有收集老报纸的兴趣。他将老报纸的卖点定位于生日礼物上,可谓别出心裁,既雅致,又有韵味;既可以满足青年人对出生那个年代的好奇,又会唤起中老年人对逝去岁月的缅怀。三四毛钱一斤的旧报纸得以卖出每张一二百元的高价,价钱翻了千倍以上,可谓有极高的附加值了!

6岁的百万富翁

(孩子的创新)

在美国,竟有一个6岁的小女孩成了百万富翁。她已作为最年轻的百万富翁和最年轻的商人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玛丽亚出生在萨尔瓦多一个贫穷的印第安人家庭。6岁时,有一天她随父亲到著名玩具商唐纳德斯帕克特的家里擦洗玻璃窗,正好碰见了手里拿着玩具的斯帕克特。斯帕克特问她:“你喜欢这些玩具吗?”她回答道:“你手里的这些玩具我都不喜欢。”然后逐一地数落起这些玩具的缺点来。斯帕克特感到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女孩,于是把她带到屋里,将各种玩具摆在她的面前,征求她的意见。

玛丽亚的意见说得那么准确、那么切中要害,斯帕克特十分高兴地聘请她做公司的设计顾问,并签订了一项长期合同。斯帕克特在谈到为什么聘请6岁的玛丽亚做公司的顾问时说了这么一番话:“所有的玩具设计师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我们早已成为成年人,失去直接反应的能力,眼光陈旧,缺乏激情。”此后,经小玛丽亚鉴别过的玩具给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院士王选与“方正”集团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著名高校企业北大“方正”的创办者王选院士,作为中国第一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人,被誉为计算机领域的“当代毕○”。1988年,北大“方正”在学校的40万元的资助下开始创业。如今,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已占有国内市场的90%,海外华文报业市场的80%。1997年,其总产值近60亿元,利税3亿多元,跃升中国500家最大企业之列。王选也开创了中国学者办实业的成功先例。

这一切都是创新观念的结果。王选一向主张“顶天立地”,“顶天”即要有前瞻意识,立足国际成果的潮头。“立地”即立足市场前沿,开发与营销紧密结合,转化成果,形成产业。一流的科研队伍与强大的营销网络直接挂钩,寻求市场需求的刺激,启发创新构思,有力地保证了企业的全方位领先。

1993年,10多家著名的大公司参加中国香港明报彩色照排系统的竞争,“方正”连挫各路高手,荣登宝座,签订了1000多万美元的合同。后来,“方正”又击败美日等公司,迫使他们退出海内外的华文印刷市场。如今,“方正”的目标是,到20xx年跻身世界500强。一个企业首先要具备高瞻远瞩的创新意识,才能在世界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变废为宝

(创新需要逆向思维)

20xx年初,一艘满载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废旧钢材的货轮抵达上海,买家正是上海宝钢集团。宝钢以每吨低于120美元的低价购得了5万吨废钢。工作人员称,世贸大楼的钢材质量远高于普通废钢。据悉,“宝钢”除了按计划将大部分世贸废钢回炉炼钢以外,还准备将一部分保留制作成纪念品。

据了解,在“9·11”事件中倒塌的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大厦产生了大量废钢,估计总数高达40万吨。大厦残骸中有厚达数尺的钢铁骨架,大楼内部还有被烧毁的大量钢制办公桌以及档案柜等办公家具。美国纽约某钢铁管理公司已经开始向全球出售这些废旧钢材。

上海宝钢集团是国内惟一参加收购世贸大楼废钢的企业,也是全世界最早一批的收购者。“宝钢”进口废钢组的徐先生告诉记者,“世贸大楼用的钢材是日本生产的精钢,这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最好的”。考虑到世贸废钢特殊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宝钢”的领导层已经考虑除了将废钢用于炼钢以外,还有可能将一部分废钢制作成工艺品或纪念品,“比如做成世贸大楼的模型或者小型的纪念品等”。

高档红酒的教训

(创新要谨慎从事)

一个猎物被捕到了,狮子还没有吃,狐狸如果想吃就得考虑考虑:狮子为什么不吃,是肚子不饿、不合胃口、猎物太小不屑一吃,还是这个猎物有毒根本就不能吃?如果是狮子嫌猎物太小不屑一吃,才可以上去饱食一顿,否则,后果只能是被毒死或反被狮子吃掉。

新疆有一个生产葡萄酒的企业,这家企业的老总也深知自己的实力远远不能与张裕、王朝、长城等行业巨头相抗衡,但他们通过市场调查发现,高价位的红酒这几个行业巨头都没有涉及,心中一阵窃喜,这不是人无我有的突破点吗?在一阵紧锣密鼓的筹备后,重点推出了高价位的红酒,但进入市场后周转很快就不灵了,企业陷入困境。

后来,经过调查发现此价位的红酒完全是洋酒的天下,虽然这些洋酒在国内没有什么知名度,但洋酒比国酒好的观念根深蒂固,高品位、高价位的红酒完全是洋酒的天下,连国产红酒的行业巨头们都不敢贸然介入,而这家企业却认为这是一个行业机会,一头就闯了进去,吃下了狮子都不敢吃的有毒猎物。

创新的议论文结尾篇五

陈东升的创新观

(创新并不拒绝模仿)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全国性寿险公司的带头人,现任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关于创新有着他自己的理解:创新就是率先模仿。

陈东升说:“很多人把违背规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标榜为创新,结果是头破血流,这种案例太多了。所以我觉得还不如老老实实地照葫芦画瓢,找最好的葫芦画瓢。”

尽管怀揣着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的文凭,尽管嘉德拍卖三年的创业历程,已经使他从一个学者成功地转型为了一个商人。但1996年当他站在保险业的大门口,陈东升还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陈东升找到的一条捷径是,把国外保险巨头数百年积累的先进做法先照搬过来。

几年时间里,陈东升先后走访了21个世界顶级的跨国保险金融集团。大到公司架构、营销模式、高级管理人才,小到公司的装修风格、服务设施等等,都被陈东升从国外带了回来。

率先模仿让泰康站在了高的起点上,也让陈东升站在了中国保险业的制点高。

索尼成功的奥秘

(企业创新就要不断开发新产品)

“索尼:研究使它与众不同”,这句被公司奉为座右铭的格言,正是索尼成功的最大奥秘所在。从20世纪40年代末公司一开张就提出“做别人所没有做的事,研制全世界都能接受的新产品”。工作中,研究新情况,发展新技术,开辟新领域,占领新市场,先人一步,以期胜人一筹。

一天,在日本广播协会的国内新闻与教育部办公室里,井深大见到一台美国产的音质优美的磁带录音机。这个在日本当时还鲜为人知的东西,使井深大立刻意识到了它巨大的市场潜力。不惜重金,他买下了它的生产专利。多次实验后终于产出了自己的磁带录音机,并几经创新后大获成功。

1954年1月,索尼又买下生产晶体管的专利。因为他们意识到电子技术领域更新换代的浪潮即将来临,于是他们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袖珍晶体管收音机。创新让他们比国内同行整整早了两年。

索尼公司最乐于起用那些具有不同经历、喜欢标新立异的实干家。在这样的环境中,索尼人特别乐于承担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人人积极进取,个个奋勇争先,整个企业始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鹰金钱”翻身的故事

(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

广州鹰金钱企业集团公司是一家有40多年历史融生产、经营、科研为一体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鹰金钱”逐渐失去市场活力:研发资金没有着落,新产品无力开发,即使开发出来也无力形成生产规模;开拓市场的资金匮乏,眼睁睁看着市场被别人蚕食……20xx年春节前夕,连续第7年亏损、财政捉襟见肘的该公司,连员工的过节钱也要发愁。

为了生存,“鹰金钱”在大刀阔斧改革管理方式的同时,狠下功夫开发新产品。他们闻听中国香港地区某集团有一种“减肥茶”产品风靡海外市场,便积极与其洽谈合作。短短一个月,该集团便对港方提交的减肥配方完成了技术攻关,将一种名为“秀身爽”的纯天然中药保健饮料推向了市场。

也是“买一赠一”

(创新不是“荒唐的想法”)

美国宣传奇才哈利十五六岁时,在一家马戏团做童工,负责在马戏场内叫卖小食品。但每次看的人不多,买东西吃的人更少,尤其是饮料,很少有人问津。

有一天,哈利的脑瓜里诞生了一个想法:向每一个买票的人赠送一包花生,借以吸引观众。但老板不同意这个“荒唐的想法”。哈利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作担保,恳求老板让他试一试,并承诺说,如果赔钱就从工资里扣,如果盈利自己只拿一半。于是,以后的马戏团演出场地外就多了一个义务宣传员的声音:“来看马戏,买一张票送一包好吃的花生!”在哈利不停的叫喊声中,观众比往常多了几倍。

观众们进场后,小哈利就开始叫卖起柠檬冰等饮料。而绝大多数观众在吃完花生后觉得口干时都会买上一杯,一场马戏下来,营业额比以往增加了十几倍。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创新需要极大的勇气)

创新是险峻高山上的无限风光,攀登创新的高峰,首先要有无限的勇气。鲁迅先生曾经赞扬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螃蟹那丑陋、凶横的样子,别说是吃它,恐怕见了它都要退避三舍。创新也需要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17世纪的时候,西欧的一个青年也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的航海家把美洲的西红柿带到了英国。从未见过这红的像血一样的果实的英国人对西红柿敬而远之。他们以为西红柿含有剧毒,就冠之以“狼桃”的恶名。几十年里,没有一个人敢咬上一口。后来,一个勇敢的青年冒险尝了一个,觉得美味无比。于是,我们今天的餐桌上才有了西红柿的容身之地。

无论是吃螃蟹还是西红柿,这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其实,一切创新的开始都是一次不知道结果的冒险。但是,如果你不去创新的话,你永远都无法知道结果是什么。

创新的议论文结尾篇六

齐白石晚年变画法

(创新就要勇于突破自己)

1920xx年,年近花甲的齐白石在艺术上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但是他没有满于现状,他希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显示新意。

一天,绘画大师陈师曾登门拜访,齐先生拿出自己的绘画作品请大师指正。陈师曾看后,对齐白石的高超技艺大加称赞;同时,他还指出了一些不足,希望齐白石能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的风格。从此,齐白石闭门谢客,苦苦钻研琢磨,刻意求新。经过十年的艰苦探索,他终于走出了一条突破自己、超越前人的艺术新路!

此时的齐白石,摆脱了民间艺术中粗糙繁琐的成分,融合了文人画简练隽永的笔墨,并创造性地以篆刻和金石之笔入画,终于形成了自己形神兼备的特色和刚劲清新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画坛自创了“红花墨叶”派,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全新的艺术境界。

打破常规的广告

(创新要转换思维方式)

给化妆品做广告,按“常规思路”就该请玉女作模特;但南京某化妆品厂却请了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太太现场试用,然后大唱该厂产品的赞歌。结果购者如潮。按常理,应该“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可某手表厂却偏要说自己的“瓜苦”,郑重向消费者宣布“我厂手表走得不准确,二十四小时会慢二十四秒,请君购买时三思”。“上帝”们深感其诚,纷纷掏腰包戴上了“慢24秒”的表。

世上万事,似乎都有常规,但若打破一下常规呢?不妨开拓一下思路,往往能柳暗花明。

摩根是美国的大富豪,在他年轻时携妻子闯美国之际,还是一个穷光蛋。为了生计,他开了一家杂货铺卖鸡蛋。摩根卖鸡蛋时发现顾客常常抱怨他卖的鸡蛋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总结之后,他让妻子来卖鸡蛋,结果顾客不嫌鸡蛋小了,原因是摩根的手又粗又大,同是一个鸡蛋,放在一个女人的纤手里和放在一个男人粗壮的手上,在购买者的视觉上,鸡蛋就不是同一个鸡蛋了。把鸡蛋放在纤细女人手上卖,“粗”与“细”一更换,便顾客盈门,财源滚滚了。

当瓦匠还是培训瓦匠

(思路创新才能生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建筑业大发展,砖瓦工的价码看涨,许多报刊刊登“招聘砖瓦工”的广告,这对失业者是天赐良机。

一贫如洗的迈克为了生计,由明尼波利来到芝加哥。他看到广告后,真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先去学砖瓦工,否则就不会为找工作东奔西跑了。

有朋友拉他去滥竽充数,混在砖瓦工中当当下手,虽然报酬差点,但总比失业要强点。

迈克没有这样想,他冷静下来后,一个独特的主意冒了出来:“既然到处都招收砖瓦工,那砖瓦工从何而来?我为什么不办个培训班,向建筑主提供技工呢?”

想到这里,迈克不禁哑然失笑。他自己根本不懂砖瓦技术,怎么培训别人呢?不过,迈克毕竟不是墨守成规的人,他通过朋友,打听到一位技术娴熟且带过不少徒弟的瓦工师傅,并说服他同自己一起开办培训班。

不久,“迈克瓦工速成培训中心”挂牌,许多想当砖瓦工而又不够格的工人蜂拥而至,他们愿出高价接受技术培训。后来,迈克又与建筑业联手,使他的“中心”不仅有培训的功能,而且还能帮参加培训者安排就业。

不懂砖瓦技术的迈克却在砖瓦业中大赚其财。

任何人都不可能样样都行,从而有可能在多变的人生中遭遇阻力。变通思维,曲径通幽,不懂砖瓦技术的人能在砖瓦业中大赚其钱,正是受益于创造性思维的能量。

垒高自己

(创新需要毅力与坚持才会成功)

一个皮革商喜欢钓鱼,他经常去的地方是纽芬兰渔场。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早晨,皮革商又来到了这个渔场。也许是因为头天晚上下过大雪,那天天气很冷,飕飕的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皮革商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在结冰的海上凿了个洞,然后开始钓鱼。他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钓的鱼一放到冰上很快就冻得硬邦邦的了,而且只要冰不融化,鱼过个三五天也不变味。难道食物结了冰就可以保鲜?皮革商这样问自己。他开始了试验。经过多次探索,他发现不仅鱼类在冰冻条件下可以保鲜,其他食物,比如牛肉、蔬菜都可以这样做。他决定制造出一台能让食品快速冰冻的机器。摸索的路是艰难的,在研制速冻机的过程中,皮革商吃尽了苦头。但他从不气馁。通过反复地试验、不断地总结经验,皮革商终于成功了。他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专利,并且以300万美元的天价把这项技术卖给了美国通用食品公司。他就是世界上第一代冰箱的发明者——美国人巴尔卡。

两位书法家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

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个著名的书法家——刘石庵和翁方纲。翁方纲极认真地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笔每一画都酷似前代的某某,例如这一横要像苏东坡的,这一捺要像李太白的。刘石庵则正好相反,不仅苦苦练,还要求每一笔每一画都不同于古人,讲究自然。有一天,这两位风格不同的书法家碰到了一起。翁方纲有些嘲讽地对刘石庵说:“请问仁兄,你的字有哪一笔是古人的?”刘石庵却并不生气,相反还笑眯眯地反问了一句:“也请问仁兄一句,您的字,究竟哪一笔是您自己的?”翁方纲听了,顿时张口结舌。

重视前人,继承前人的成果,固然无可厚非,但是,任何一门学问和技艺又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只会使这门学问失去生命力,直至灭亡。

齐白石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天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