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塔尔寺祈祷殿的导游词篇一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降生地 宗喀巴成名后,有许多有关他灵迹的传说 据说在他诞生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 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 ,宗喀巴母亲按儿子来信所示,在信徒们帮助下,以这株旃檀树和宗喀巴所寄狮子吼佛像为胎藏,砌石建塔,这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后来,该塔一再改建易名,成为现在大金瓦殿中的大银塔,是全寺的主供神物,汉语塔尔寺即由此塔得名 明嘉靖三十九年 公元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旁建一静房,聚僧坐禅 17年后,再建弥勒佛殿一座,塔尔寺初具规模,取藏名 衮本贤巴林 ,意为 十万佛身像弥勒洲寺
400多年来,塔尔寺逐步发展成一座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古建筑群,全寺占地600余亩,僧舍房层9300多间,殿堂52座,僧人最多时达3600余人全寺四山环绕,殿宇宏伟,佛像庄严,梵塔棋布 其中,大金瓦殿和大经堂为全寺主体建筑大金瓦殿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建筑面积456平方米,上下三层,飞檐四出,各抱形势,歇山式金顶,覆以镏金铜瓦,墙面用琉璃瓦砌成,图案精美,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誉为世界一庄严 ,殿堂正门上方悬有清代乾隆皇帝亲题的 梵教法幢 匾额 大经堂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 公元1612年 ,民国元年 公元1912年遭火焚后重修,总面积为2750平方米,经堂内长柱18根,短柱90根,皆用特制地毯包裹,地上铺设地毡坐垫,可供3000僧人集体诵经,正西方供有无数佛像藏文经典,设有_ 班禅以及寺院法台座,柱间满挂各种堆绣的卷轴画
此外,尚有弥勒殿 九间殿 三世_灵塔殿 释迦殿 依怙殿 小金瓦殿 花寺 居巴扎仓 丁科尔扎仓 曼巴扎仓 如来八塔 过门塔 菩提塔 时轮塔 印经院大喇让以及各活佛府邸等 除各种造型精美的佛像 法器 卷轴画,还保存有宋代的哥窑瓷坛 玉雕 明代的龙瓷瓶 清代的龙鱼瓶 竹雕寿星玉雕观音等珍贵工艺品,藏有历代统治阶级赐赠的各种匾额和汉藏文碑刻
塔尔寺是藏族文化艺术的宝库 明万历四十年 公元1612年 ,在三 四世_喇嘛的倡导下,塔尔寺首建显宗学院,建立讲经开法制度,系统学习因明 般若 中观俱舍 戒律等显宗经典 以后又相继建成密宗 时轮 医明学院,形成正规的学经制度,学习生圆次等方面的密宗经典和天文 历算 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现存有数以万计的有关佛学藏族历史 文学 语言方面的文献图书,是研究藏学的`珍贵资料 此外,该寺的酥油花 壁画 唐卡 堆绣 被誉为艺术 三绝 ,誉满藏区
塔尔寺每年于农历正月 四月 六月 九月举行4次观经大会,招徕不少香客游人 观经大会是寺僧向诸佛菩萨献供 祈愿 诵经的法事活动会上,除进行固定的宗教仪式,还有晒佛 跳欠 转金佛等活动四月观经的农历四月十五日上午和六月观经的六月初六日上午,在寺院东侧的莲花山坡展开所藏巨型堆绣佛像1幅,称为 晒大佛佛像长30余米,宽20余米,僧众于像前演奏法乐,诵经祈祷,游客商贾蜂拥而来,更有信徒顶礼膜拜,争献布施六月初八日上午举行的转金佛是僧人们所谓祈愿来世佛弥勒菩萨降临人间的法事活动,众僧簇拥一乘玲珑精巧 四角饰有飞檐 内供弥勒金像的彩轿,在手拿乐器 香炉幢幡的仪仗队的前导下绕寺一周,其他僧人各持寺藏宝物一件,尾随彩轿,鱼贯而行,以示隆重威严 九月法会的二十二日,寺院开放所有佛殿及文物库房,供僧俗瞻仰,称为 晾宝每次观经会上,都进行所谓驱魔逐鬼 祓除不祥的跳欠活动 跳欠也叫 跳神 或 哑社火 ,是一种独特的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面具舞蹈,常见的有于正月十四 四月十四六月初七日演出的 法王舞 和四月十五 六月初八 九月二十三日演出 马首金刚舞 两种 演员身着各色舞衣,戴特制面具,舞姿独特,式样迥异此外,尚有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忌辰前后的 燃灯节 和年终辞旧迎新的祈祷会等
塔尔寺建筑
藏语称“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像弥勒洲。它坐落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据省会西宁市26公里,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也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塔尔寺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600余亩,寺院建筑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绿墙金瓦,灿烂辉煌,是该寺的主建筑,它与小金瓦殿(护法神殿),大经堂,弥勒殿,释迦殿,依诂殿,文殊菩萨殿,祈年殿(花寺),大拉让宫(吉祥宫),四大经院(显宗经院,密宗经院,医明经院,十轮经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来八塔,菩提塔,过门塔,时轮塔,僧舍等建筑形成了错落有致,布局严谨,风格独特,集汉藏技术于一体的宏伟建筑群。殿内佛像造型生动优美,超然神圣。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和色彩绚烂的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游人如潮 。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该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制碑书汉藏两种文字,并存于寺内。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国家多次拨款修缮,使古寺面貌焕然一新。现在的塔尔寺已成蜚声国内外的藏传佛教圣地和旅游的名胜古刹。
如来八塔
塔尔寺广场内矗立有整齐美观成一线的八座如来宝塔,以赞颂释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建于1776年(清乾隆41年)。这八个塔从东到西是:莲聚塔(纪念释迦牟尼降生时行走七步,步步开一朵莲花);菩提塔(纪念释迦牟尼修行成正觉);四谛塔(纪念释迦牟尼初转四谛____);神变塔(纪念释迦牟尼降伏外道时的种.种奇迹);降凡塔(纪念释迦牟尼从天堂返回人间);息诤塔(纪念释迦牟尼劝息诸比丘的争端);胜利塔(纪念释迦牟尼战胜一切魔鬼);涅磐塔(纪念释迦牟尼入涅磐,不生不灭)。如来八塔每个塔底周长九点四米,底座面积五点七平方米。
大经堂
大经堂(显宗经院)藏语俗称“从灵多活”,位于大金瓦殿正前方,是本寺僧侣礼佛,颂经的集合场所。始建于1612年(明万历四十二年)。原为三十根柱子的小经堂,后改建为八十根柱子的中型经堂,最后在1776年扩建成一百六十八根柱子(其中六十根在四壁墙内)的两层平顶藏式建筑。1912年(民国元年)突然失火焚毁,在塞多·次称嘉措活佛的资助下,用两年半时间,依原样重建。建筑面积为2750平方米,周长为210米。经堂内矗立的108根柱子上部雕有优美图案,柱上围裹蟠龙图案的彩色毛毯。地设长条禅座,上铺五彩条毯,供喇嘛集体颂经时用。彩绘栋梁,斗拱,藻井和佛教故事壁画,悬挂着帷幔,经布,幢,幡,伞盖,刺绣和堆绣等。堂内四壁神龛中供有宗喀巴的千尊铜制镏金佛像,两侧经架上存放有树以百计的经卷。正面设有____,班禅和法台的弘法宝座。屋顶安放各式各样高大的镏金铜经幢,刹式宝瓶,道钟,宝塔,____,金鹿等,把大经堂装潢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与大金瓦殿交相辉映。大经堂也是本寺的显宗经院,藏语称“参尼札仓”,是研究显宗教义的学经部门。主要修习五明义理,分析,辩论法相的论点。设有多仁巴(显教博士)学位,授予修习教义有深厚造诣的僧人。
大拉让宫(吉祥宫)
大拉让(又称扎西康沙),建于1650年(清顺治七年)。是一座四柱三进院落藏式建筑的府邸,为____、班禅以及历任法台安歇的寝宫,汉语称“吉祥宫”。1777年(清乾隆42年),乾隆皇帝派人为此宫修建了宫墙,华门,牌坊等,并赐名“永慧宫”。吉祥宫位于西山半腰高处,在宫前远眺,塔尔寺全景尽收眼底。
塔尔寺祈祷殿的导游词篇二
亲爱的各位朋友: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距省会西宁27公里的湟中县鲁沙尔镇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圣地―塔尔寺!
我们环顾四周,会发现我们已经身处层峦叠翠、秒如八瓣莲花的莲花山之花蕊当中。在这雪域佛国的圣境中不但拥有如意八塔之守护、护法神殿之神秘、祈寿殿之花香、大经堂之静谧、大金瓦殿之花香、菩提大银塔之庄严、九间殿之径深、酥油花馆之奇幻外,更诞生了第二佛陀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相传宗喀巴大师是文殊菩萨之化身降凡人间,在大师诞生时,其母剪断脐带滴血出长出了一棵菩提树。在公园1379年以这棵菩提树、大师自画像、十万狮子吼佛像为塔藏修筑了一座佛塔,后来大修士仁钦宗哲坚赞于1560年在旁边修筑了一座佛堂。因为先有塔后有寺,故有塔尔寺之美名流传于世!
塔尔寺因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所以在全国3600多座格鲁派寺院中名声显赫。于甘肃夏河的拉卜楞寺、西藏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并成为格鲁派六大丛林!
佛缘无性、万物有灵,塔尔寺信仰的灵魂若是留恋与大金瓦殿、则会让无数信徒僧侣五体投地顶礼膜拜;塔尔寺的艺术灵魂若是游走于佛国艺术,更会让世人麻木的心灵为之震撼―因为世人惊叹他们为“三绝”!
用颜料盒画笔那无形的文字书写着历史沧桑的壁画是一绝,用刺绣与绘画那无声的对白演绎着民族智慧的堆绣也是一绝,用酥油和虔诚那无我的融合感悟着灵魂升华的酥油花更是一绝!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小金瓦殿!您现在看到的就是三绝之一的壁画,壁画用它丰富鲜艳的色彩、多姿的形象、高超娴熟的画技、别具一格的画面;在墙壁、布面、木板上动情的诉说着古老的传说。在经过处理的洁白的墙上,打上底色绘制图案,最后上一层清漆的这种壁画叫壁面画。像这位游客问的这种画在布画上的称之为布面画。因为在画的四周定一个木框,所以又称间堂壁画。在被干燥抛光后的板上用胶和石膏粉合成的白浆打底,再绘上图案的叫木板壁画。
壁画的巧妙不仅仅是风格精湛古朴、线条细腻明快、人物形象生动、画面流畅舒展,而是它丰富鲜艳的色彩!这以天然矿物质再配以动物的胆汁调合而成的颜料,很轻易的欺骗了我们的眼睛又无意间隐瞒了壁画的年龄。虽是一抹色彩却承受着400余年的风雨变迁,沧海桑田。让我们丝毫看不透岁月在上面留下的痕迹,胜似一位出水芙蓉的少女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塔尔寺祈祷殿的导游词篇三
这是小金瓦寺,又称护法神殿,是塔尔寺用以供奉“家神”的地方。进院之后让我们首先看一看四周2楼回廊上陈列的动物标本。大家请看,有野牛、岩羊,还有狗熊、猴子等。由于是用真的动物皮毛剥制,填充而成,所以形态逼真,它们象征被佛教征服的外道恶魔。大殿中神龛中供奉的是各种护法神像,它们护佑着寺庙的安宁。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这匹白马标本,相传,九世班禅曾骑着这匹白马从日喀则赶往塔尔寺,近20__公里的路程1天1夜
就到了,到了塔尔寺后白马不吃不喝,最后死去。当地信徒为了纪念这匹有灵性的白马,就将它制成标本保留了下来。
小金瓦寺内的壁画具有藏传佛教壁画的代表性,不仅色泽艳丽而且形象奇特,外行人往往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这些壁画很大一部分描绘了藏传佛教在形成过程中佛教大师,如莲花生,降服恶魔的故事。壁画中的动作常被寺庙僧人在宗教节日中加以模仿。而其狰狞的面目形象则用对犯规僧人在心里上形成压力,因为塔尔寺中处罚犯戒僧人的地方即在这个院落。出门之前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像筒一样的器具。这叫嘛呢经筒,在藏传佛教寺庙里是最常见的,筒用木头或金属做成,中间是空的,里面装满了经书。筒的侧面雕有文字,均是梵文发间的“掩嘛呢叭咪哞”,即观世音菩萨的6字真言。对这六个字有很多种解释,从字面上来讲并没有什么太深的含义。但藏传佛教徒普遍认为常念这六个字,平时则可以消灾免祸,死后就可以以升入天堂,免下地狱。信徒和僧从用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经筒,口中默念着6字真言,这样既念了经书,佛祖又会保佑自己。藏族地区的牧民信徒很多从小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很难诵读经文,但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诵经念佛又是必要的,所以他们采用了这种一举两得的办法。各位朋友不妨也可试着转一转经筒,念一下吉祥的6字真言。但请注意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转,千万不要转错了方向。
青海塔尔寺导游词3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小巧幽静的院落,它叫祈寿殿,但一般都叫它花寺,进门之前我们先看一看前山墙上的两幅砖雕,左手的这一幅叫“鹿鹤同春”,右手的一幅是“葡萄刺猬”,都是寓意吉祥的含义,塔尔寺的砖雕艺术历史悠久,而且以做工细腻而闻名,这两幅即是明证。
进门我们看到的这块半人高的石头,非常珍贵,传说宗喀巴的妈妈生前背水途中常靠着它休息。现在成了信徒朝拜的圣物。石头上面贴着的钱币是怎么回来呢?原来是信徒对佛虔诚的1种表示,实际上是对寺庙的布施。都是信徒和游人的一份心意。据说只有心中有佛的人才能够将布施贴在石头上,否则佛就不收你的。有心的人都可以试一下自己的诚意,我可以告诉大家这里面有个小小的窍门,以后再告诉你们,好吗?大家可以试试。
各位请集中一下,让我们来看一下大殿中供奉的佛像,当中这一位是佛祖释迦牟尼,和我们汉地佛教寺庙中的佛祖形象相去不远。稍前左右两位是佛祖的两位大弟子迦叶和阿雅。佛祖的胁侍菩萨照例是习惯上的文殊和普贤两位菩萨,骑青狮者为文殊,骑白象者为普贤。你们大概还要问最前面的这3尊小佛像是谁?它们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即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左右两厢各具形态的是十六尊者像,俗称“十六罗汉”。
回过头我们来看一看这满院的浓阴。这种树在青海并不常见,它叫旃檀树,也叫菩提树,据说这座祈寿殿是为给七世喇嘛格桑嘉措祝寿而建。传说喇嘛为该殿开光时撒了一把吉祥米,便化作满天的花雨落下。这也是该殿又名“花寺”的来历。但我以为这个美丽名字的来历更多的是由于到了夏天,满院的绿树开满了香气袭人的白花,遮天蔽日、香烟缭绕,如入仙界,叫人流连忘返之故。
现在我们来到这座颇似农家小院的院落,如果说刚才我们还感觉到庙宇的庄严,那么现在一定有种重返世俗的轻松感。这就是塔尔寺的印经院。因为寺庙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经书,因此,负责印经文的僧人便会整日忙个不停。现在,让我们进房间里来看看他们是在怎样工作的。
青海塔尔寺导游词4
佛教传人西藏是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2个地区同时传入的,所以藏传佛教经典同时受到二者的双重影响,因此,藏传佛教的典籍便浩如烟海。我们现在想得到汉文的某部佛经,也得想办法从藏语佛经再翻译过来塔尔寺的印经院至今仍然采用比较古老的雕板印刷法,经书的用纸是这种颜色稍暗,韧性极好的棉质纸张,经书开本都不大,多呈长条状,翻阅方便颇具古意。我们读不懂的藏文字规范端庄,秀丽整齐,像是帧帧艺术作品,有种朴素的美感。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依次参观一系列最主要的殿堂,它们是塔尔寺的主体建筑群,也是寺中僧人活动的主要场所,请大家先来看一看大经堂。
在藏传佛教寺庙中大经堂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是僧人诵经学习进修的地方,遇到活佛莅临的日子,更是僧众聆听介法的场所。进门之前我们先在正门这里看一下这种特殊的工艺品,好像刺绣一样,这种艺术品叫“堆绣”,它是在刺绣之前先垫上一层棉花或羊毛,以求立体效果。这两幅“八仙人物”便是塔尔寺的珍藏品,虽为寺中僧人所制作,但很有民间情趣。因为堆绣制作比较复杂,工艺要求又高,现在寺中已很少有人能制作了,这就更显出这些珍品的可贵了。
目前的大经堂曾经过多次重建和扩建,最后一次完成于民国四年,就是公元1915年,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是典型的土木结构藏式双层平顶建筑。(从侧门进入大经堂内部)大经堂由这种藏式棱柱分隔成很多小的开间,柱子一共是168要,其中60根为暗柱,建在墙壁内,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有108根,柱身上包裹着的图案精美的藏毯是蒙古王公的赠品,僧人们就在柱间的这些藏式毯子上,叫做“佛团垫”打坐念经。大经堂的三面墙壁上都布满了佛龛,这一尊是弥勒佛像,有关它的故事我们等会儿再讲。这一尊是十一面观音,在藏传佛教中很多佛像都造型奇特,这主要是由于受到佛教密宗的影响。由于塔尔寺是班禅活佛的管辖范围,他曾多次驾临该寺居住,讲经,所以大经堂当中最显著的位置是留给他的。还有这尊镏金像,便是已故的十世班禅,还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塑像,工艺精湛,形象逼真。这尊幼宗喀巴像在端庄中透出天真,不失儿童的可爱。
青海塔尔寺导游词5
现在让我们大家来看看藏式建筑的1个特别的地方:即鞭麻层的利用。平顶的藏式建筑是和青藏高原干旱少雨的气候相适应的,典型的藏式建筑外墙大面积采取“蜈蚣墙”、藏窗、鞭麻层的做法,既有实用性又具有装饰性。鞭麻草是高原常见的1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原来呈白色,现在大家看到的鞭麻层是将鞭麻草晒干,切碎,上色之后,运用在建筑物中。鞭麻具有减压、吸湿、抗震的作用,是藏传佛教寺院在建筑时就地取材的1个典型。
这个殿叫做金刚殿,在殿的四周,布幔围住的部分是藏传佛教中形态各异的护法金刚,正中的塑像是镀金的,为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宗喀巴戴的黄色桃形帽,是黄教的标志。但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帽檐部位有一圈红色,是偶然现象吗?不是。历史记载宗喀巴在创立黄教之前曾师从红教,他悟性极高,以不满于当时各教派的腐化颓败,经过多年钻研,终于创立了1个教律严格又为大众所接受的新派别,传说红教徒习惯戴黄色里子、红色表面的帽子,宗喀巴在改革成功之后将帽子翻了过来,但露出一圈红色的帽边,以表示对老师栽培的不忘之情。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些磕头的虔诚信徒和僧众,这里面大多数都是远道而来的藏族牧民。这种全面匍匐的磕头方式叫做“五体投地”,又称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中对佛表达虔诚的最高参拜形式。据说信徒若在佛前许过愿,还愿时就要用十万个长头来报答。远道来的人都是自带干粮,白天到这里还愿,夜间就近住宿,一天天不停地拜下去,一直拜到规定的数目为止,而且每次之前的间隔不能超过24小时,也有一说12小时,否则前面的累积
数都无效,得重头再来。
信徒们为什么要选择这里来向佛参拜呢?因为这里是塔尔寺的主殿,大金瓦殿,据说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的地方。宗喀巴原名罗桑智华,生于1357年。宗喀巴藏语意思是湟水边人,因共生于湟水之滨,故名。传说宗喀巴的妈妈生下他,剪断脐带,把血滴在地上,后来就从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棵非常茂盛的白旃檀树。宗喀巴后来进藏学习藏传佛教,并成为一代宗师之后派他对弟子回乡省亲。妈妈见到儿子的书信之后发现原来的那棵树长得更加茂盛了,树上缀叶十万且每片叶子上均有一尊狮子吼佛像。宗喀巴妈妈感到很奇怪,便写信把此事告诉儿子,并表达了思予之情。宗喀巴大师回信安慰妈妈,并让她绕树修一座塔,声称“见塔如晤儿面”。于是便有了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以后逐年又修建了庙宇殿堂,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塔尔寺,顾名思义,先有塔,后有寺,而那棵被修进塔里的树,慢慢又从根部衍生出来,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几棵。
请大家先从侧面看一下这座大银塔,它便是由最早的那座塔装饰加工而来,现高11米,外部镀银并镶满了珠宝,已经不是早期的古朴模样了。大银塔内部藏有旃檀树和宗喀巴的自画像,所以信徒才对它虔诚有加。正面的这幅匾额上书“梵教法幢”4个大字,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笔钦赐,这柱子旁边的两根象牙是日本国的佛僧所赠。大金瓦殿内还藏有塔尔寺历代传下的宝物如唐卡、经书、珍宝等等。每年举行盛大的宗教节日时,僧人们要在这晨用酥油燃起成千盏灯,诵经祈祷,浓厚的宗教气氛达到了顶点。
中国传统建筑中将四根柱子之间的范围称为1个开间。九间殿从横的方向算共为9个开间,故称九间殿,室内实际上又隔成了3个大间。我们先看这一间,中间的佛像大家已经相当熟悉,它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但在这里称为狮子吼佛像,也就是宗喀巴的妈妈在旃檀树叶上看到的形象。“狮子吼”是用来形容佛祖在宣讲佛法时声音宏亮,令众生猛醒。两厢列侍的是藏传佛教中的一些小神佛如:妙音天女、骡子天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