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方案(14篇)

最新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方案(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8 14:57:04
最新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方案(14篇)
时间:2022-12-18 14:57:04     小编:zdfb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方案篇一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中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的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能力要求: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2)通过揭示所学内容中的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3)通过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本学期教学内容有立体几何、解析几何、逻辑知识和圆锥曲线、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立体几何是研究的是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通过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

直线和圆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并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是不等式的重要应用,也是数学实际应用的重要形式之一。本节要求学生能识别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并能根据区域正确地用不等式(组)来表示,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常用逻辑包括命题及其关系、充要条件、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和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若,则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圆锥曲线研究的对象是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使用的方法也是代数方法。这一部分的题目的综合性比较强,它要求学生既能分析图形,又能灵活地进行各种代数式的变形,这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坐标方法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但是,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能以绝大多数学生所能达到的程度为标准。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方案篇二

11电子(1),现共50人,均为男生,在去年的一年中的学习表现中,有些同学在课堂上也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课后也能主动地完成课外的知识积累,有两位同学参加县里数学竞赛都荣获二等奖。但还有好多的同学学习目标仍不明确,在学校生活就是混日子,上课不认真听课,作业不独立完成,课后再也没时间放在学习上,因此,这一些同学的成绩就可想而知了。

本学期根据教学大纲的编排,主要内容包括第八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第九章立体几何和第十章概率与统计初步。具体内容:第八章有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本章内容主要就是用代数的知识阐述几何图形的问题。第九章的内容分空间中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空间中的垂直和角,多面体和旋转体。教材首先让学生从直观上认识空间几何体和轨迹,然后给出了平面的三条基本性质,从而把平面上的平行关系推广到空间。学习立体几何除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外,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第十章有计数的两个原理,概率初步,统计初步及随机抽样的三种基本方法。本章教学中要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地,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几何: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理解直线的方程和圆的方程的含义,方程求两曲线的交点;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会根据已知条件,求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理解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理解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掌握直线的一般式言行中,了角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理解两直线平等行与垂直的条件,会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利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立体几何:能正确地画出有关被单图形的示意图,能由空间图形的示意图想象出空间图形会用斜二侧画法画水平放置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和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直观图;理解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各种位置关系;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性质与判定;理解空间中的角;掌握简单多面体的有关概念、结构特征与性质;掌握直棱柱、正棱锥、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及表面积计算公式。

概率与统计初步:掌握分类计数和分步计数原理,会用这两个原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了解随机现象、随机试验的概念;理解古典概率的性质,会用古典概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景,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会计算样本方差和标准差;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从其周边的生活入手,分解新知识,降低接受知识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组建学习小组,以传帮带的形式实行共同进步

周次

时间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

数轴上的距离公式与中点公式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和中点公式

直线与方程

1

2

1

2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练习课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

2

1

1

3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点到直线的距离

单元复习及测试

1

1

2

4

圆的标准方程

圆的一般方程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1

1

2

1

5

国庆例假

6

单元复习

立体图形及其表示方法

平面的基本性质

2

1

1

7

空间中的平行直线

异面直线

直线与平面平行

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关系

单元复习

1

1

1

1

1

8

直线与平面垂直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平面与平面垂直

单元复习

1

1

1

1

1

9

棱柱

棱锥

直棱柱和正棱锥的侧面积

圆柱、圆锥

1

1

1

2

10

多面体瑟旋转体的体积

复习

1

2

2

11

期中考试

12

期中试卷分析

计数原理

概率初步

2

2

1

13

概率初步

总体、样本和抽样方法

频率分布直方图

2

2

1

14

用样本估计总体

一元线性回归

小结与复习

2

2

1

15

单元测试

2

16

复习

17

复习

18

复习

19

复习

20

复习

21

期末考试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方案篇三

高中数学的全部内容: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数学的一般方法,即我们在教材和课程目标中要求掌握的数学对象的基本性质,以及处理数学问题的基本的、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分类讨论法、数形结合法等。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适应一切变化,使数学学科的复习更加高效、优质。

学习《考试说明》,全面掌握教材知识,按照考试说明要求进行全面复习。抓教材是关键,打牢基础是我们的重要工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的目标。

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不仅要注意《课程标准》中调整的内容和变化的要求,还要注意今年《考试说明》不同版本的对比。结合去年新课改区高考数学评价报告,对《课程标准》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探究命题的变化规律。

我今年分两个班教数学:(20)班和(23)班。和同组其他老师商量后,打算20年2月初开始第一轮;第二轮从2月底到5月初结束;第三轮将于5月初至5月底结束。

(1)加强备考组教师之间的研究

1、学习《课程标准》,参考邻省20年的《考试说明》,明确复习教学的要求。

2、学习高中数学教材。处理好几个关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的关系;教材与补充教材的关系;重视基础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

3、研究新课程区高考试题,把握考试走向。尤其是山东、广东、江苏、海南、宁夏。

4、研究高考信息,关注考试动态。紧跟20个高考趋势,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5、研究我校的数学教学情况,尤其是高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复习教案。

(二)重视教材,夯实基础,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体系

教材是考试内容的载体,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学生智力的生长点,是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增强适度创新能力

考试能力是高考的关键和永恒的主题。教育部已经明确指出,高考已经从知识的命题变成了能力的命题。

(四)加强数学思维和方法

数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思想。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显著特点之一。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知识的概括和提炼,包含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可以在相关科学和社会生活中转移和广泛应用。在复习备考中,要把数学思维方法渗透到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节课、每一套试题中。任何精心编制的数学试题,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数学思维方法。如果注意渗透,及时讲解,反复强调,学生就会深入内心,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只有当我们参加考试时,我们才会这样想

想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因此在进入高二复习时就需不断利用这些思想方法去处理实际问题,而并非只在高二复习将结束时去讲一两个专题了事。

(五)强化思维过程,提高解题质量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注意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六)认真总结每一次测试的得失,提高试卷的讲评效果

试卷讲评要有科学性、针对性、辐射性。讲评不是简单的公布正确答案,一是帮学生分析探求解题思路,二是分析错误原因,吸取教训,三是适当变通、联想、拓展、延伸,以例及类,探求规律。还可横向比较,与其他班级比较,寻找个人教学的薄弱环节。根据所教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组题进行强化训练,抓基础题,得到基础分对大部分学校而言就是高考成功,这已是不争的共识。

第二轮专题过关,对于高考数学的复习,应在一轮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利用专题复习,更能提高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这一阶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不要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需配合着专题的学习,提高学生采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换元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选择、填空的特色,学习一些解题的特殊技巧、方法,以提高在高考考试中的对时间的掌控力。第三轮综合模拟,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为了增强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应试功能,做一定量的高考模拟试题是必须的,也是十分有效的。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强化知识的综合性和交汇性,巩固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2、检查复习的知识疏漏点和解题易错点,探索解题的规律。

3、检验知识网络的形成过程。

4、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题和新颖的模拟试题时的工具性。

(1)从班级实际出发,我要帮助学生切实做到对基础训练完成,加强运算能力的训练,严格答题的规范化,如小括号、中括号等,特别是对那些书写像雾像雨又像风的学生要加强指导,确保基本得分。

(2)在考试的方法和策略上做好指导工作,如心理问题的疏导,考试时间的合理安排等等。

(3)与备课组其他老师保持统一,对内协作,对外竞争。自己多做研究工作,如仔细研读订阅的杂志,研究典型试题,把握高考走势。

(4)做到有练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

(5)课内面向大多数同学,课外抓好优等生和边缘生,尤其是边缘生。班级是一个集体,我们的目标是水涨船高,而不是水落石出。

(6)教研组团队合作

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博采众长,对工作是很有利的。校长一直强调团队精神,所以我们要在竞争的基础上合作,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合作也是我校的优良传统。我们几位老师准备做到一盘棋的思想,有问题一起分析解决,复习资料要共享。在工作中,教师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7)平等对待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宗旨是教出来的学生不一定都很优秀,但肯定每一位都有进步;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力争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出勤、实、悟、活的学风。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方案篇四

(1)了解中国古代数学中求两个正整数最大公约数的算法以及割圆术的算法;

(2)通过对“更相减损之术”及“割圆术”的学习,更好的理解将要解决的问题“算法化”

的思维方法,并注意理解推导“割圆术”的操作步骤。

(1)改变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将抽象的数学思维转变为具体的步骤化的思维方法,提高逻

辑思维能力;

(2)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

(1)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培养探索精神;

(2)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了解“更相减损之术”及“割圆术”的算法。

难点:体会算法案例中蕴含的算法思想,利用它解决具体问题。

通过典型实例,使学生经历算法设计的全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逻辑

结构,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表达算法,并能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理成程序框图。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和劳动过程中,创造了整数,分数,小数,正负数及其计算,以及无限逼近任一实数的方法,在代数学,几何学方面,我国在宋,元之前也都处于世界的前列。我们在小学,中学学到的算术,代数,从记数到多元一次联立方程的求根方法,都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最先创造的。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也就是“寓理于算”,即把解决的问题“算法化”。本章的内容是算法,特别是在中国古代也有着很多算法案例,我们来看一下并且进一步体会“算法”的概念。

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小学初中时所学算术代数知识,共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对以往所学数学知识的回顾,使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并且向学生指明,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寓理于算”,不同于西方数学,在今天看仍然有很大的优越性,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学生通常会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例1:求78和36的最大公约数

(1) 利用辗转相除法

步骤:

计算出78 36的余数6,再将前面的除数36作为新的被除数,36 6=6,余数为0,则此时的除数即为78和36的最大公约数。

理论依据: ,得 与 有相同的公约数

(2) 更相减损之术

指导阅读课本p ----p ,总结步骤

步骤:

以两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即78-36=42;以差数42和较小的数36构成新的一对数,对这一对数再用大数减去小数,即42-36=6,再以差数6和较小的数36构成新的一对数,对这一对数再用大数减去小数,即36-6=30,继续这一过程,直到产生一对相等的数,这个数就是最大公约数

即,理论依据:由 ,得 与 有相同的公约数

算法: 输入两个正数 ;

如果 ,则执行 ,否则转到 ;

将 的值赋予 ;

若 ,则把 赋予 ,把 赋予 ,否则把 赋予 ,重新执行 ;

输出最大公约数

程序:

a=input(“a=”)

b=input(“b=”)

while a<>b

if a>=b

a=a-b;

else

b=b-a

end

end

print(%io(2),a,b)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析研究,独立的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由学生回答求最大公约数的两种方法,简要说明其步骤,并能说出其理论依据。

由学生写出更相减损法和辗转相除法的算法,并编出简单程序。

教师将两种算法同时显示在屏幕上,以方便学生对比。

教师将程序显示于屏幕上,使学生加以了解。 数学教学要有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把要学的知识重新创造出来。这种再创造积累和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发生质的飞跃。在教学中应创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分析,动手实践,从而主动发现和创造所学的数学知识。

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用学生非常熟悉的问题为载体来讲解算法的有关知识,,强调了提供典型实例,使学生经历算法设计的全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逻辑结构,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表达算法,并能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理成程序框图。为了能在计算机上实现,还适当展示了将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翻译成计算机语言的内容。总的来说,不追求形式上的严谨,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相应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方案篇五

20xx-20xx年度工作已经开始,在新的一学年内,我们高二数学组全体老师将紧密团结在学校领导的周围,齐心协力、踏踏实实做好各自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和制定本学科的研究性课题,争取在各种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现将这学期的计划如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的兴衰维系国家之兴衰,孩子的进步与徘徊事观家庭的喜怒和哀乐!数学这一科有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学科特点,在高考中的决定性作用亦举重非轻!夸张一点说数学是强校之本,升学之源。鉴于此,我们当举全组之力,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既分工又合作,立足高考,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原来良好的基础上锦上添花。

1、全组成员精诚团结,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弘扬一种同志加兄弟的同仁关系,力争使我们高一数学组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优秀集体。不拘形式不拘时间地点的加强交流,互相之间取长补短,与时俱进,教学相长。在日常工作当中,既保持和优化个人特色,又实现资源共享,同类班级的相关工作做到基本统一。

2、在数学竞赛中,力争高二进入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决赛阶段。

3、在数学教学方面,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配合学校教学改革,力求在“生本教育”方面走出自己的路。

1、明确一个观念:高考好才是真的好。平时不好高考肯定不好,但平时红旗飘飘高考时未必红旗不倒。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在照顾到学生实际的前提下起点要高,注意培养后劲,从整体上把握好的自己的教学。

2、以老师的精心备课与充满激情的教学,换取学生学习高效率。

3、将学校和教研组安排的有关工作落到实处。

1、按时完成学校(教导处,教研组)相关工作,如“激活课堂”,“同课异构”。

2、轮流出题,讲求命题质量,分章节搞好集体备课,形成电子化文稿。

3、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每次有中心发言人,组织进行教学研讨。

4、互相听课,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自我。

5、认真组织好培优辅差工作以及竟赛的组织工作。

6、认真组织数学兴趣小组与数学选修课的开展。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方案篇六

高二5班共有学生73人,8班共有学生70人。两个班级都是高二理科班的三类班,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存在怕数学科的心理。但他们还是存在一颗想学好数学的心,也想融入变化多端的数学世界,更想在每次考试中独领风骚,鉴于此,对他们正确引导,教学中适当调整难度,起点放低点,步子迈小点,还是会有好成绩的。

1.加强自身学习。

①加强课本的研读。教科书是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考试的归属地,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点都会从教科书中找到类型题或者相似题或者其影子。对教科书能否吃透,专研到位,直接决定着教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就决定着研读教材的必要性。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人由于生活的环境,面对的对象,自身知识局限等多方面原因,视野和出发点都有局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局限,因此,多阅读教学参考类的书,吸取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对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彩性大有裨益。

③强化课改意识。新课改已经全面铺开,新课改的精神和思想都独具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因此,加强新课改知识的学习,领悟新课改思想,增强新课改意识,是时代的需要,是发展的需要。因此,积极参与新课改培训,领会新课改精髓,并应用于实践中是当前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新陈代谢。

④认真参与组内备课。珍惜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好这次集体备课机会,从同行们那里学习到自己缺乏或者不擅长的东西,并积极实施好组内的各项安排,落实好课时要求。

⑤增强听课意识。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参加新课改年级的课堂听课活动,听取授课教师的点评,发现亮点,记录亮点,积累亮点,点亮亮点。

2.抓好课堂教学主战场,激发师生学习数学热情。

①加强新课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每一节新课的开展,都有其现实意义,有其价值所在,有其趣味性,充分挖掘好这方面知识,可起到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

②精选精讲例题。对于学生自己学得会的,不讲,对于学生讨论后可以解决的,给以适当点拨,对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的,要慢慢讲,细细的讲,争取每个学生都听得进,听得懂,学得会。对于超越学生承受能力的,一概不讲。

③精心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反馈,作业质量的高低,一定层面可以反映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作业的布置需要科学化,分层化,多样化,且知识点具有全面性。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①利用晚自习,充分给以每个学生耐心、细心、全面的辅导。让学生积累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②利用自习课时间,寻找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公式背不出来的,抓背公式,不交作业的,责令补交作业。

4.做好作业、考试反馈工作。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考卷,老师进行批改,总结共性问题,发现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以反馈,及时消除困惑。

5.规范作答,养成良好习惯。

现在学生的数学答卷,条理不清晰,逻辑混乱,因果颠倒,这是基础不扎实的表现,更是一种思维的缺陷。因此,现阶段抓好规范答题,有助于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避免将来高考失分和日后生活的凌乱。

6.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普及数学价值规律的应用。

兴趣是的老师。数学难,数学烦,难在何处,烦在何方?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课堂,移植中外数学趣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通过多媒体,降低数学思维难度等等都是提高学生兴趣

本学期,按照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教学任务比较繁重。选修1-1,第三章《导数》,按照教研室的计划,应该安排在春节前结束,鉴于临近期末考试,这一章没学,这样本学期教学内容共有以下几部分:选修1-1《导数》,选修1-2共四章《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复习必修1

按照xx年山东省高考数学(文科)考纲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认真抓好学生学习的落实,努力使学生的学成为有效劳动。精心备课,精心辅导,重点抓住目标生不放松,努力使目标生的数学成绩成为有效,积极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同时,认真研究《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学习新课程,应用新课程。

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教学:

1、注重学案导学,编好用好学案。注重研究老师如何讲为注重研究学生如何学。

2、尝试分层次作业,尤其是加餐作业,提高优等生的学习成绩。

3、抓好学生作业的落实,不定期检查学生的集锦本、练习本。

4、组织好单元过关,搞好试卷讲评。

5、积极做好目标学生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方案篇七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2)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方案篇八

1、 本年级学生由25个班分成10个文科班和15个理科班,学生构成进行了重新组合。

2、 经过上期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全年级的数学平均成绩由高一上期的与泸高相比相差7个百分点降为只差3个百分点。

3、 泸州市的其它学校在暑假都进行了补课,而我校没有,教学进度整整相差一个月。

4、 上学期年级组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对数、理、化、英进行了倾斜,练习和复习时间相对较多。

1、 顺利完成高二上期的教学内容,并完成下册《排列与组合》的教学。争取有二到三周的时间进行复习。

2、 高二联考平均成绩理科与市内国示高中相比相差不得超过3分,文科要高于5分,入围人数要达到年级的平均水平。

3、 数学竞赛要完成高一和高二上期所学内容的教学,争取能完成平面几何的教学。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将全组教师分成4个组(第一组:王兵,杨述刚,冷昌才;第二组:涂海,冯玉平,任利红;第三组:周钰,陈容芳,马骏峰;第四组:彭正楷,唐小琳,石庆洪)各组老师根据自已承担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并出好本周的单页练习。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聚焦课堂》,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两份练习试卷,做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

3、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竞赛班的教学进度要加快,教学难度要有所降低,各班要培育好本班的优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方案篇九

“解析几何初步”研究的问题是直线和圆,及其之间的关系,还有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高中阶段解析几何内容的分布,除了“解析几何初步”外,在选修系列1,2中,都延续了解析几何的内容,设计了“圆锥曲线与方程”。在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中,还将继续研究圆锥曲线。研究圆锥曲线有两种方法:综合几何的方法和解析几何的方法。在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中,运用了综合几何的方法。

“解析几何初步”是要依托直线的方程与圆的标准方程,让学生把握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初步形成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②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③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④根据确定直线位置关系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⑤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⑥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①回顾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②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③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①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

②通过表示特殊长方体(所有棱分别与坐标轴平行)顶点的坐标,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标准》中对“解析几何初步”的要求只是阶段性要求,在选修系列1,2中,还将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内容。因此,对本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把握好“度”,特别是对于解析几何思想的理解不能要求一步到位。

解析几何初步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首先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元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同时,应强调借助几何直观理解代数关系的意义,即对代数关系的几何意义的解释。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学课程应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在解析几何初步的教学中,同样要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确定直线与圆的几何要素,并由此探索掌握直线与圆的几种形式的方程,探索掌握一些距离公式。

比如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述直线,这是解析几何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在坐标系中,一条直线或者与x轴平行,或者与x轴相交。与x轴平行的直线的代数特征很简单,这条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是个常数,即y=a。除了x=a,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刻画与x轴相交的直线?也就是如何用代数的方法刻画直线的斜率。

①用倾斜角的正切

这是传统教材的方式,由于倾斜角是大于等于0°小于180°,倾斜角与其正切一一对应的(90°除外);当然,也可以用倾斜角的余弦值表示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与其余弦值是一一对应的,但这种表示要复杂一些,一般都选择使用倾斜角的正切。

这需要先引入0°到180°的正切函数的概念。

②用向量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方案篇十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立足我校学生实际,在思想上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知识上侧重双基训练,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知识迁移、归纳拓展、综合运用等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由于高二进行文理分班,所教的文科实验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较好,学生较自觉,但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不足,积极性和主动性需加强,在做题时的灵活性还不够,要加强举一反三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的出现,在本学期拟订以下目标和措施。其具体目标如下: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1.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要途径。

①扎实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讨论,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习题、周练题、章考题。

②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因此,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过知识的产生,发展,逐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质疑、展活迁移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并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2.加强课外辅导,提高竞争能力。课外辅导是课堂的有力补充,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力手段。①加强数学数学竞赛的指导,提高学习兴趣。

②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全方面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特别是自主能力,并通过强化训练,不断提高解题能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更上一层楼。

③加强对边缘生的辅导。边缘生是一个班级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我将下大力气辅导边缘生,通过个别或集体的方法,并定时单独测试,面批面改,从而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质的飞跃。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方案篇十一

1、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a)版》第三章中的第3.2.1节古典概型。它安排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学生还未学习排列组合的情况下教学的。

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学习概率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一般,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融洽,上课互动氛围良好。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在一些细节上不完备,反映在解题中就是思维不慎密,过程不完整。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及概率计算公式。

(2)能够准确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层层设问,经过思考交流、概括归纳,得到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及其概率公式,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概率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通过概率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好的理解随机现象的本质,掌握随机现象的规律,科学地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1、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在考试中遇到不会做的选择题同学们会怎么办?在你不会做的前提下,蒙对单选题容易还是蒙对不定项选择题容易?这是为什么?

通过这个同学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新知识,符合“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观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随着新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的有效思维增加。

2、抽象思维。形成概念、

师:考察试验一“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有几种不同的结果,结果分别有哪些?

生:在试验中随机事件有六个,即“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

师:我们把上述试验中的随机事件称为基本事件,它是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结果。

师:考察试验二“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有哪些基本事件?

生:在试验中基本事件有两个,即“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

师:那基本事件有什么特点呢?

问题:

(1)在“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试验中,会同时出现“1点”和“2点”这两个基本事件吗?

(2)事件“出现偶数点”包含了哪几个基本事件?

由如上问题,分别得到基本事件如下的两个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再加以总结、概括)

让学生归纳与总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

例1:从字母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试验中,有哪些基本事件?

师:为了得到基本事件,我们可以按照某种顺序,把所有可能的结果写出来,本小题我们可以按照字母排序的顺序,用列举法列出所有基本事件的结果。

解:所求的基本事件共有6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学生没有学习排列组合知识,因此用列举法列举基本事件的个数,不仅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对象的总数,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列举的时候作到不重不漏,解决了求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总数这一难点,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师:你能发现前面两个数学试验和例1有哪些共同特点吗?(先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教师抽学生回答,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进行补充)

试验一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6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试验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2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例1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a”、“b”、“c”、“d”、“e”和“f”6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经概括总结后得到:

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探究氛围中思考、质疑、倾听、表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化归思想。启发诱导的同时,训练了学生观察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3、概念深化,加深理解。

试验“向一个圆面内随机地投射一个点,如果该点落在圆内任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生: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圆面内所有的点,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数是无限的,虽然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但这个试验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一个条件。

试验“某同学随机地向一靶心进行射击,这一试验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生: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只有7个,而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即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二个条件。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突破了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这一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

4、观察比较,推导公式。

师:在古典概型下,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如何计算?(让学生讨论、思考交流)

生:试验二中,出现各个点的概率相等,即

p(“1点”)=p(“2点”)=p(“3点”)=p(“4点”)=p(“5点”)=p(“6点”)

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

p(“1点”)+p(“2点”)+p(“3点”)+p(“4点”)+p(“5点”)+p(“6点”)=p(必然事件)=1

因此p(“1点”)=p(“2点”)=p(“3点”)=p(“4点”)=p(“5点”)=p(“6点”)=

进一步地,利用加法公式还可以计算这个试验中任何一个事件的概率,例如,

p(“出现偶数点”)=p(“2点”)+p(“4点”)+p(“6点”)=++==

p(“出现偶数点”)=?=

师:根据上述试验,你能概括总结出,古典概型计算任何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吗?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通过运用观察、比较方法得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体现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化归思想的优越性和这一做法的合理性。

师:我们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应该还要注意些什么呢?(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再加以归纳)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应该注意:

①要判断该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

②要找出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深化对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的理解,也抓住了解决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的关键。

5、应用与提高。

例2:单选题是标准化考试中常用的题型,一般是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如果考生掌握了考查的内容,他可以选择惟一正确的答案。假设考生不会做,他随机的选择一个答案,问他答对的概率是多少?

解:这是一个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可能结果只有4个:选择a、选择b、选择c、选择d,从而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

探究:在标准化考试中既有单选题又有不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是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所有正确的答案,同学们可能有一种感觉,如果不知道正确答案,多选题更难猜对,这是为什么?

解:这是一个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可能结果只有15个:选择a、选择b、选择c、选择d,选择ab、选择ac、选择ad、选择bc、选择bd、选择cd、选择abc、选择abd、选择acd、选择bcd、选择abcd,从而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

p(“答对”)=1/15

解决了课前提出的思考题,让学生明确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的关键是:先要判断该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再要找出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例3:同时掷两个骰子,计算:

(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其中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结果有多少种?

(3)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概率是多少?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抽两位不同答案的学生回答)

学生1:

①所有可能的结果是:

(1,1)(1,2)(1,3)(1,4)(1,5)(1,6)(2,2)(2,3)(2,4)(2,5)(2,6)(3,3)(3,4)(3,5)(3,6)(4,4)(4,5)(4,6)(5,5)(5,6)(6,6)共有21种。

②向上的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有2个,它们是(1,4)(2,3)。

③向上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记为事件a)有2种,因此,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可得

学生2:

①掷一个骰子的结果有6种,我们把两个骰子标上记号1,2以便区分,由于1号骰子的每一个结果都可与2号骰子的任意一个结果配对,组成同时掷两个骰子的一个结果,我们可以用列表法得到(如图),其中第一个数表示1号骰子的结果,第二个数表示2号骰子的结果。

由表中可知同时掷两个骰子的结果共有36种。

②在上面的所有结果中,向上的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有4种:(1,4),(2,3),(3,2),(4,1)。

③由于所有36种结果是等可能的,其中向上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记为事件a)有4种,因此,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可得

师:上面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呢?(先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再抽学生回答)

生:答案1是错的,原因是其中构造的21个基本事件不是等可能发生的,因此就不能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求解。

师:我们今后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求解时,特别要验证“每个基本事件出现是等可能的”这个条件,否则计算出的概率将是错误的。

本题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发现两种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研究的问题是否满足古典概型,从而再次突出了古典概型这一教学重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情趣。

6、知识梳理,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渗透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7、作业布置。

(1)阅读本节教材内容

(2)必做题课本130页练习第1,2题,课本134页习题3。2a组第4题

(3)选做题课本134页习题b组第1题

8、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串”的方式呈现为主,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合作,体验古典概型的特点,公式的生成、发现,把“数学发现”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数学发现的体验。将学习的主动权较完整地交还给学生。

本节课始终本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归纳、探究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构建利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情境,较好地拓展师生的活动空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方案篇十二

高二文科第一学期包括了必修三和选修1-1两本教材,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重点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特别是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考的常用逻辑方法,使学生学会数学思考与推理,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历了文理科分科之后,我对两个班上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两个班中,女生占了将近70%,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可以说都很不理想,大部分的学生基础都很薄弱。一班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三班而言较好一点,但仍然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三班中有很多的学生甚至有厌学、甚至弃学的现象。为了改变这种不良局面,使两班的学生成绩赶上来,针对学生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教学计划。

本学期共有六章内容

必修三

1.算法初步

2.统计

3.概率

选修1-1

1.常用逻辑用语

2.圆锥曲线方程

3.导数及其应用

本学期的重点章节为必修三中的概率和选修1-1中的圆锥曲线方程和导数及其应用,其它章节相对来说高考的要求较低一些。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做到对知识全面掌握,从而在教学中能有的放矢。

2.坚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立足课堂,加强课堂中的教学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3.坚持每章一测的原则,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考试练习,从而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并且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4.对学习能力较强、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加强其能力培养,为两年后的高考夯实基础。

5.对学习成绩处在中等水平的学生要狠抓基础落实,使他们将知识掌握并且能够进行基本初等应用。

6.对学习已经出现困难的学生则首先要求其掌握基础,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

7.对于厌学、甚至弃学的学生则要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这些学生首先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够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

高一整个学年中每学期都有两本必修教材,时间紧,能够做到的就是保质保量地上好每一节课,课后的作业进行认真布置和批改,并且能够及时的对固学案上的较难题目进行详细的讲解。

不足之处在于时间上的不足,导致不能够及时的对章节内容进行检测导致月考和期末成绩的不尽人意,部分学生也会产生懈怠的情绪。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方案篇十三

根据湖北省的新课改教学实施指导意见,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全力以赴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同时加强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相互协作,积极面对新课改的要求。

认真落实组里每位老师的课堂常规教学任务,努力加强老师的课外教学科研工作;积极学习新课改的理论知识,认真研究新教材的教法,做一个教学科研全方位的教师;同时发挥备课组全体成员的集体力量,积极研讨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全力提升高二年级的数学水平,缩小和其它学校的差距。

(1)落实好组里每位老师的两节公开课的任务,按照先议教案,再听课堂,最后评价的程序严格落实到位。

(2)充分利用每个星期二下午的集体备课时间,商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新教材的教法。同时争取机会出去学习教改名校的数学学科课改教学的经验。

(3)做好每一次阶段性的考试工作,考前认真准备,阅卷客观公正,客观评价教学质量。

(4)分班落实数学学科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文科班数学的提升。

(5)准备参加5月份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活动,积极安排年轻老师参加数学教学竞赛工作。

(1)2,3月份,文科完成选修1-1和选修3-1,理科完成选修2-1和3-1的教学任务,建议把选修3-1的《数学史选讲》参插讲。

(2)4月份,理科完成选修2-2,文科完成选修4-5

(3)5月份,理科完成选修4-1,文科完成选修4-5。

(4)6月份,理科完成选修4-4,文科开始期末考试的复习。

说明:根据xx省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本学期理科完成选修2-1和2-2的内容,文科完成选修1-2和1-1的教学内容,但是我们还是打算把选修3-1,4-5的内容都上完,为高三复习做好准备,从时间上看,文科的教学时间是充足的,但是理科的教学时间比较紧,希望各位老师合理安排好教学时间,确实落实好每章每节的教学任务。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方案篇十四

261班共有学生75人,268班共有学生72人。268班学习数学的气氛较浓,但由于高一函数部分基础特别差,对高二乃至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成绩尖子生多或少,但若能杂实复习好函数部分,加上学生又很努力,将来前途无量。若能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使学生体验到不等式、直线、圆、圆锥曲线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不等式的性质、圆锥曲线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 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的幻妙多姿

(1)在对不等式的性质、平均不等式及思维方法与逻辑模式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记忆能力。做到记忆准确、持久,用时再现得迅速、正确。

(2)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解析几何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直观值见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1)通过解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解析法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1)通过含参不等式的求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解析几何与不等式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过不等式的一题多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解析几何的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能力。

(6)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1)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通过对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不等式的解法;

2、通过直线与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及位置关系,掌握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掌握曲线方程、圆的概念。

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方程、图形及性质。

1、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性质、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法。不等式性质是基础,不等式证明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解法是在这一基础上、依据不等式的性及同解变形来完成的。20xx年高二下数学教学计划20xx年高二下数学教学计划。不等式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强有力载体。

2、直线是最简单的几图形,是学习圆锥曲线、导数和微分等知识的的基础。,是直线方程的一个直接应用。主要内容有: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线性规划的初步知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斜率是最重要的概念,斜率公式是最重要的公式,直线与圆是数形结合解析几何相互为用思想的载体。

3、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一些运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别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由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它们的方程,并通过分析标准方程研究它们的性质。

1、不等式的证明、解法。

2、直线的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

3、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的证明。

2、到角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简单线性规划的问题的解法。

3、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1、教学中要传授知识与培育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2、坚持与高三联系,切实面向高考,以五大数学思想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坚持启发性原则。研究并采用以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参加与组织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努力提高授课质量

5、坚持向同行听课,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相互研究,共同进步。

6、坚持学法研讨,加强个别辅导(差生与优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培育尖子学生。

7、加强数学研究课的教学研究指导,培养学识的动手能力。

本学期共81课时

1、不等式18课时

2、直线与圆的方程25课时

3、圆锥曲线20课时

4、研究课18课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