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思考篇一
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两项硬任务,乡镇党委是这两项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如何把这两项任务组织好落实好,是考验基层党组织能力强不强的试金石和磨刀石。
2017年以来,xx镇严格按照市委提出的“严乡强村育新计划”,狠抓基层基础建设,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严格责任落实,强化乡镇党委主体责任。落实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管理制度,成立党建办,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专职抓党务,做到专职专岗。层层细化分解目标任务,一月一检查,一季一观摩,半年、年终组织考核。根据平时检查和年终考核,进行综合排名,奖优罚劣。
二、强基础建设,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为强队伍,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我们从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着手,培养选拔一批“三有三带”的村党组织书记。去年换届中,有4名年富力强、重担当、讲奉献、有能力的致富带头人当选村党支书,有11名80后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进入两委班子。通过多渠道筹措整合资金和资源,全镇的12个村(街)均已发展了农村集体经济,其中年收入达到五万元以上的村4个,极大地提升了村级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育典型引路,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的建设。脱贫攻坚的战场在哪里,哪里就有党组织。镇党委对全镇32家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进行了全面摸底,根据各企业和产业的党员队伍情况,建立了3个党部、6个党小组,配备党建指导员19人。通过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外出成功人士纷纷返乡领办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公司+支部+基地+群众”的模式,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760个,带动1500余户群众参与企业发展。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99户,年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有效带动了全镇群众稳定增收。
通过这些扎实而有效的措施、严格和科学的考评,使乡、村两级党组织明白了目标责任和工作任务,知道了要“干什么”,明白了“怎么干”,最后“干成了什么”我们干成了许多年以来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解决了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地方议事的问题。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018年底全镇贫困发生率降到0.88%,6个贫困村退出贫困村序列,xx镇也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
以上这些是我自己在工作中的理解和体会,敬请各位领导批评。谢谢!
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思考篇二
昆寨苗族彝族白族乡位于纳雍县西北部,距纳雍县城58公里,距杭瑞高速公路巴雍出口24公里,总面积89.83平方公里,辖17个村103个村民组(其中2019年4月设置易地移民安置点和丰社区),2020年未总人口数为6641户27632人,居住着苗族、彝族、白族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6%;昆寨乡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土地破碎,海拔2280米的雾嘎大山是最高海拔,海拔1333米的碓窝河是最低海拔,平均海拔1700米。很多土地不成片,较为贫瘠,耕种成本高,投入多产出少,生产成本较高,昆寨乡是全市18个级贫乡之一。
2020年昆寨乡脱贫攻坚工作在省市县各级各部门倾力帮扶下,取得了决定性成绩,全乡1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整乡实现脱贫摘帽,2255户11432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过程中,以“零问题”赢得大考,12月份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奋力攻坚克难,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革命、村庄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教育、医疗、住房和安全饮水全部保障到位,群众满意度达99.87%,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建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完成建新河流域新民村角开大桥、长春村汪家寨大桥建设,巴雍至昆寨二级公路、维新至昆寨s211省道路面提质改造工程全面完工通车,纳赫高速公路昆寨段已全面开工建设,建成通村通组公路104条128.699公里,实现村村寨寨通硬化路。完成全乡16个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新建及改造农村电网10余千米,完成国家新一轮农网和通讯网络改造升级,实现村村通动力电,4g网络全覆盖。二是培育了一大批特色产业。全乡累计种植玛瑙红樱桃、蚕桑、脆红李、皂角、药用银杏等经济林共计30450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77.91%,名列全县第一。建成全省最大茶叶育苗基地800亩,建成规模化肉牛养殖场4个,规模化养殖安格斯肉牛1049头,建成5万羽以上蛋鸡养殖场2个,2000头生猪养殖场2个。三是补齐了一大批脱贫短板。完成昆寨中学、昆寨中心小学、治沟小学“薄改”工程建设,完成长春小学、大德希望小学、夹岩梦想小学、岩上小学、长春幼儿院、高峰幼儿园及村级校点提质改造。完成16个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落实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100%,全面落实三重医疗保障,实现应报尽报、应助尽助,切实让群众有“医”靠。集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人畜混居整治等共计3173户,实施院坝和连户路硬化1341户,全面解决住房安全问题和改善人居环境。
在昆寨乡奋战脱贫攻坚征程中,全体干部舍我忘家,抛洒汗水,经过决战洗礼,干部作风得到锤炼,能力得到提升,实干业绩得到组织认可,2019年昆寨乡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6名干部得到省市表彰,先后有4名同志走上副县级领导岗位,8名股级干部得到提拔为副科级。全乡干部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成果,涌现出了不少决战故事和典型做法:扶贫特岗黄满“祖孙三代人”驻村,一家人全力支持她奋战脱贫攻坚;市委办派驻永新村驻村干部高学恒三次推迟婚期,只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更有善于开群众会凝聚民心的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向杰;作茧自缚是为羽化成蝶的种桑致富带头人谢晓露;想群众之所想、思群众之所思,差点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扶贫特岗张桢等不一而足。他们用实际行动凝聚人心、托举民心,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发展脱贫致富。金珠村、夹岩村建设法治广场助力脱贫攻坚,大寨村传承苗族文化发展苗族刺绣服饰建设扶贫车间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等典型做法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纯化成色。
一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响应机制。成立乡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领导小组,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不出现返贫。
二是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防止松劲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刹车;摘帽不摘帮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监管,防止贫困反弹。坚持帮扶干部每个季度开展一次走访排查,对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监测户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建立完善档案,逐户研判制定帮扶措施,消除致贫风险。
三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紧盯就业保障,定期对脱贫户就业情况进行动态抽查,用好就业扶持政策,确保收入稳定。紧盯教育保障,继续落实双线包保、送学上门等政策,确保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紧盯基本医疗保障,重点对因病、突发事故产生大额医疗支出的家庭实施动态管理,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紧盯住房安全保障,重点对因灾农户房屋进行动态检测,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基本住房安全。紧盯饮水安全保障,加强已建农村供水工程和净化设施后续管护,做好枯水季节应急供水,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抓实就业扶持,继续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务输出政策,动员安置点劳动力外出务工;依托小花苗服饰扶贫车间,扶持手工假发加工坊,增加不能外出劳动力收入。抓实思想文化建设,继续完善“新市民·追梦桥”品牌创建工程,落实‘搭五桥、建五家’“四点半课堂”等工作举措,让搬迁社区更有人情、更有温度、更有热度。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钱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
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区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续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
四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雪求还有不小差距。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综合考虑各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等情况,将全乡所有村分为三类:新民等5个村为引领示范村、高峰等7个村为重点推进村、岩上等5个村为夯实基础村,按时序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一是探索乡村振兴“支部联建”,形成基层党建合力。通过“强联强、强联弱、大联小、近联远”方式,进行乡内支部联建、帮扶协作单位支部与结对帮扶村支部联建、东西部帮扶企业支部与结对帮扶村支部联建,打通地域、行政、行业限制,利用各支部优势,解决基层党组织能力参差不齐、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的问题。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产业联合”,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按照“产业同质联营”方式,探索推行产业联合。根据分布在7个村的5000亩蚕桑、分布在3个村的800亩茶苗基地、分布在8个村的5500亩玛瑙红樱桃、分布在2个村的152个大棚和分布在7个村的7个养殖场,在“支部联建”的基础上,各支部合作社资源联享,乡合作联社与引进龙头企业联合管理、销售,逐步形成优势产业联合发展。同时继续推动好食用菌、天麻等林下产业,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助推群众生活富裕。
三是抓实乡村振兴“10户联管”,营造良好振兴环境。利用疫情防控“10户联动机制”,将农户进行区域划分管理,每10户组成一个“联管体”,选好“联管长”,实行“10户联管”,“联管长”负责所管户的政策宣传、卫生发动、“党建+积分”、合作医疗收取,群众会动员等,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治理效率。同时继续用好“10+n”人员,大力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村规民约,扎实推进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四是谋划乡村振兴可行项目,打造生态文旅示范。依托建新河河堤风光、经果林、梯田等资源,谋划实施生态河堤、庭院提质、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打造以新民村为中心辐射长春、千秋两个村的沿河生态文旅乡村振兴示范点。依托金珠水库在建工程,结合昆寨乡丰厚的彝族文化底蕴,将新搬迁移民点谋划建设成为一个彝族风情乡村振兴示范点。
五是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到贵州视察指示精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二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书记这次调研慰问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积极发展乡村产业,全力抓实“四个留下”,完善防贫返贫监测体系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力以赴备战乡村振兴,切实筹备好基层换届选举确保农村工作有效接续不断档,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过硬的作风,全力以赴推动昆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绝不辜负您的关心厚爱、绝不辜负市县部门倾情帮扶、绝不辜负昆寨人民期盼重托!
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思考篇三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衔接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今年以来,xx县持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总体部署,围绕“清底、谋局、守线、起步”的总体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为建党一百周年做出新的贡献。
充分把握今年以来工作调整和政策衔接的空窗期,对攻坚期内推开的扶贫项目资产、扶贫档案、问题整改等工作进行全面清底,不留尾巴。一是全面开展攻坚期扶贫资金项目清理规范,在2020年基本完成扶贫资产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对脱贫攻坚期间所有的扶贫资金、项目全面清理规范,完成xxxx个项目的清理核查,进一步厘清资金来源、查清资金去向、核清项目情况、规范运营管护、规范项目档案。二是全面展开精准扶贫档案收集整理,完成xx个部门、xxx个贫困村、xxx个非贫困村及xx万卷一户一档的资料整理,全部完成后,将以乡镇为单位集中移交县档案馆。三是全面进行攻坚期政策落实核查及问题整改,重点对小额信贷、光伏补贴、雨露计划、孝老爱亲等到村到户政策进行全面盘点,发现有缺项漏项的及时兑现。共核补小额信贷xx户、雨露计划xx户、孝老爱亲xx万元。同时,对照国考反馈问题进行举一反三排查,发现的xx个问题第一时间进行了整改落实。四是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总结形成《xx县脱贫攻坚成效汇编》《xxx县贫困村脱贫档案》《xx县百户脱贫案例》等三本资料汇编,全景式再现、全程式记录过往五年的脱贫攻坚工作;xx村第一书记xxx得到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
始终把“重心转移、做好衔接”作为今年的工作重心,努力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一是深入调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对全县xx个乡镇所有脱贫村开展了“深入基层、问计于民”专题调研,为下一步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推动落实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全局谋划,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对当下甚至未来5年工作作出顶层设计和详细部署。三是及时部署,连续召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驻村(乡镇)工作推进会,对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确保工作不掉线、不断档。四是政策衔接,按照“四个不摘”总要求,强化各级党政领导抓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政治责任,抓好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的调整、优化、宣传、落实,县级财政安排衔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xxx万元、保持了上年水平。五是常态帮扶,确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xx个、乡村振兴示范村xx个、搬迁安置村(点)xx个,派出xxx名第一书记和驻村(乡镇)工作队,同时出台《xx县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试行),确保管理跟得上、作用能发挥。六是深化改革,根据省市扶贫机构调整及全县事业机构改革安排,调整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为县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将县扶贫开发办公室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x月xx日正式挂牌。
紧紧盯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由村到乡到县自下而上建立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确定390名乡村两级信息监测员,返贫风险每月监测;与医保、残联、民政、教育、水利、住建等部门,自上而下建立信息共享预警机制,重点数据每月调度。二季度动态调整后,脱贫人口自然减少xx人、新增xx人,全县脱贫人口变更为xx户xx人。二是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集中排查,新确定监测对象xx户xx人;原有“两类户”按照xxx元收入标准重新归类后,边缘易致贫户xx户xxx人、脱贫不稳定户xxx户xxx人、严重困难户xxx户xxx人。三是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集中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上半年资助学生xxx人次、xxx万元;实施饮水安全工程xxx处,涉及xx个乡镇xxx个行政村xxx万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xxx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低保户xxx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户xx户、贫困残疾人家庭xx户、贫困边缘户xx户;1-8月住院xxxx人次、综合报销xxxx万元、报销比例xxx%,慢性病报销xxx人次、xxx万元、报销率xxx%,双签约服务xxx户次。五是接继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向x个易地搬迁安置村派驻工作队xx支,联合移民党支部或迁入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和社区治理;新安排资金xxx万元,对移民小区后续产业进行扶持,充分吸纳搬迁劳动务就业,有劳动力xxx户搬迁家庭,实现就业劳动力xxx人,达到了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一户至少一人就业的要求;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质量安全排查和产业就业保障行动,发现的xx条疑似问题全部整改销号。
围绕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衔接,对标中央和省市的政策举措,全面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保证务工就业、乡村建设推进等方面工作落实,努力在乡村振兴上迈好第一步、破好第一局。一是科学谋划产业项目,安排资金xxx余万元,重点支持旅游康养、中药材产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特别是在成功进行xx、xx等村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借助全市建乡村振兴示范带政策机遇,重点支持xx个村发展旅游康养产业,促进脱贫地区全面发展,带动农民稳定增收。二是切实补齐发展短板,安排专项资金xxx万元,对包括非贫困村在内的农村饮水安全、道路建设、网络信号等问题进行支持,特别是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对中心村和空心村分类支持,逐步解决视觉贫困问题。三是全力推动务工就业,一方面,强化逆周期调节,扎实推进稳岗就业,脱贫劳动力务工人数xx人,比上年增加xxx%;一方面,把欠发达乡村扶贫车间发展作为破解就业难题的一项重要措施,重点扶持xx个乡村就业车间,切实解决农村弱劳力、半劳力就业困难问题。四是加强光伏扶贫项目管理及运营维护,收益资金实行账户归口管理,完善收益分配办法并全部录入系统,落实管理和运维主体,按持证上岗要求对管护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岗前培训。五是持续实施保险防贫政策措施。优化完善面向“三类对象”的综合保险、面向边缘户的防贫责任险和面向种植户的特色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三项保险共安排财政资金xxx万元。
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要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治理作为重要的工作抓手,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强化作风能力建设,推动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思考篇四
x县坚守“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政治担当,立足实际,顶层设计,高位谋划,真抓实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有关决策部署,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持续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千方百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接续奋斗新征程,振兴路上谱新篇。
xxx县地处秦岭南部、xx山北麓,与xx市城口县接壤,属国家主体功能区限制开发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国土面积x平方公里,总人口x万人,全县x个镇x个行政村(社区)中x个村(社区)有脱贫任务,x万农业人口中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户x人,贫困发生率x%。经过五年多艰苦鏖战,x县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xx年底全面完成x个村x户x人减贫任务,如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20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x亿元,城乡居民
(一)夯实制度引领与组织保障的“压舱石”。坚持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一是搭建领导体制的顺畅衔接。吸收脱贫攻坚领导体制机制的成功经验,调整县委农村工作“指挥部”,整合人员力量,充实配强工作专班,构建权责清晰、分工负责、落实有力的领导体制。继续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压实党委书记主抓乡村振兴第一人的责任。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确保“主将”不换、“军心”不稳、“干将”不换、干劲更足。组建挂牌成立专门机构,x月x日县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并于x月x日挂牌。
二是推进工作机制的有效衔接。继续实施监测、帮扶、产业、就业、消费、政策、双扶、保障八大行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打好脱贫成效“巩固战”。依托专班专职专项的工作优势,制定《x县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实施方案》,构建监测帮扶“小分队”,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实行“三线预警”、抓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扶智扶志、综合保障、社会帮扶,确保早发现、早帮扶、早消除;全县x个行政村,全部确定包保帮扶部门,x户脱贫户全部明确帮扶责任人。依托轮训提能增效,保证衔接期内工作不空档、机制不断档、责任不减档。注重抓实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加快现有扶贫产业融入乡村特色产业总体布局。目前,县级统筹项目已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两路并进”,全县2021年发布就业招聘岗位x余个,兜底安置x余名公益性岗位人员。
三是构筑动态调整的长效衔接。坚持把消费作为巩固脱贫成效的突破口,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利用自有平台渠道参与消费扶贫,积极无缝对接市场,引导贫困户种植市场紧俏稀缺农副产品,今年以来消费扶贫累计完成销售额x亿元。坚持分类施策、精准优化,逐项对帮扶政策动态调整,推进攻坚期内形成的机制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持续稳固“两不愁三保障”和行业扶贫成果。将解决“精神贫困”问题作为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持续实施“四变行动”“双九条”等有效措施,发挥移风易俗、道德评价等激励作用,增强脱贫户树立致富信心。关注特殊人群,分层分类做好帮扶救助,确保兜住兜实兜准。
(三)激活关键要素与项目支撑的“推动力”。聚焦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贯穿始终,不断织密织牢乡村振兴保障网,久久为功求实效。
一是聚焦产业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动力。县委、政府全面剖析县域资源禀赋,抢抓窗口机遇期,立足定位寻求产业发展,确立了生态、旅游、康养、生态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打造农业产业园、经济开发区、乡村旅游合作区“三大平台”,在xx乡镇以发展观光农业为重点,依托农业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订单种植、园区带动、委托经营等模式,构建纵横八达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全县土地规模化种植率达到x%。打好农业牌、生态牌、民俗牌,重点打造康氧小城、驿站小镇等板块,大力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品牌。2021年全县已实施产业项目x个,投入资金x万元。
二是聚焦乡风文明,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坚持把文化振兴作为铸魂工程,在改善基层文化阵地上下功夫,打造文化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室等文化设施,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大力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创新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实现破旧立新,加强哈萨克族等传统村落和民俗保护工作,让乡风民风美起来。同时,以文化润乡村行动为契机,通过入户宣传、微信引导、村规民约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实现同频共振,并通过多个平台开展宣传,年初以来共开展宣讲x余次,受益群众x余人次。
三是聚焦生态宜居,切实提升乡村面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在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上下硬功夫,累计投资x亿元,建成乡村公路x公里,完成村内巷道硬化x公里,所有村队道路通畅率达到100%;累计投资x万元,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彻底解决;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统筹抓实“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生态补偿、环境治理”四个重点工作,持续巩固拓展厕所革命、污水处理等成果,加快实施“清新水域”等三大工程,凝心聚力推进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同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千村示范“百日会战”行动,预计2021年完成x个示范村创建工作,有效提升全民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打牢乡村振兴生态底色,凝聚起强大合力,共建美丽家园。
四是聚焦人尽其才,提供乡村振兴平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全县通过开展“筑巢引凤”工程,持续推进“人才支持计划”“专业奉献岗位计划”“研究生服务团”等项目和活动,累计引进x余名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同时,积极推行“归雁行动”,加大对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力度和本土人才回引工作,建立“土专家”“田秀才”人才库x名,外挂培训x人次,回引返乡人员x余人,实现创业超过x人,带动就业近x人。落实人才保障待遇,累计发放各类人才津贴x万元,发放租房补贴x万元。拟选派x余名转任职级干部和招才引智人员下沉x家企业开展服务工作,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五是聚焦治理有效,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始终把强基筑垒作为首善工程。坚持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高标准完成县乡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所有村队均建立一个支部引领下的三大中心,活动阵地全部达到x平米以上,x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完成整顿提升,基层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和致富力不断提升。开展以强基固本、双培双增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组织振兴十项行动。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x个村全部实现“一肩挑”,35岁及以下“两委”干部x人,占比x%,比上届提高x个百分点;大中专以上学历成员x人,占比x%,比上届提高x个百分点,党员x人,占比x%,比上届提高x个百分点,村、社区“两委”班子一池活水全面发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同时,依托驻村工作队“课后辅导”传帮带,切实为乡村打造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虽然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不足。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乡村干部认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较为普遍,对脱贫攻坚后评估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责任心缺失。二是动态监测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帮扶责任人主动下沉一线,走访联系群众少,特别是对于三类户排查不细致,帮扶措施精准度不高,浮在面上的问题较为普遍,缺乏针对性。三是重点工作推进不到位。衔接资金项目不愿谋划、不会谋划,有的乡村进度滞后,长时间没有进展;动态监测中对符合条件的农户不愿报,又没有跟进帮扶措施,甚至不管不顾。
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然是首位的工作,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我们将严格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用足用好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好机制、好措施,高质量推动衔接期内各项工作。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支持脱贫村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推进脱贫村低收入人口持续增收。二是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三是继续深化定点帮扶和企业帮带协作,进一步加强与帮扶单位和企业的沟通交流对接,持续推进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等重点领域合作交流,巩固提升帮扶实效。
(二)全面发挥产业支撑优势。一是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坚持稳粮、兴畜、促特色,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打造以保障小麦安全为前提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推动番茄、玉米、甜菜等绿色农业产业带。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村土地适度流转,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地分享给农民。二是破解养殖优势但市场化不高的难题,努力抢占种养殖业发展高点,打造百亿种养殖产业集群示范基地,持续做大肉牛肉羊产业,推动奶业振兴。构建饲料、种源、扩繁、养殖、屠宰、加工全产业链,加强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培育工程,努力承接周边地区粮食、蔬菜及肉食品加工任务,打造全国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三)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一是做好乡村风貌管控,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立健全村庄保洁制度,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健全常态沪、长效化的管护机制,力争到“十四五”末,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全覆盖。二是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保障农村水、电、气、讯供应,完善物流、卫生室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建设具有特色的新时代美丽乡村。三是实施“能人返乡”工程,培育壮大一批乡村致富带头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四)持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一是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把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贯彻到村民自治的全过程,依托驻村工作队帮带,健全村级“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完善村级“三务”公开制度,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村务公开程序。健全村务监督机制,推行“一事一监督”工作方法,对重大事项进行全面监督,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和德治。二是完善基层议事协商制度,主动适应农村人口流动和经济结构变化,健全完善村民小组议事协商机制,为不同群体参与议事提供平台,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三是依托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注重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以专题讲座、集中宣讲、流动宣讲、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等方式,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引导农民树立现代价值观念,增强内生动力。
(五)认真做好迎接后评估工作。国家和省将开展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是把前几年的第三方评估和交际考核结合起来,在总体要求、结果运用等方面与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差别不大,是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硬性考核。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像对待脱贫攻坚考核一样来对待此次后评估工作,紧紧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成果巩固4个方面10项指标(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落实“四个不摘”、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就业稳岗、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产业发展、收入支出变化、巩固脱贫成果认可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今年底后评估工作不出问题。
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思考篇五
我区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落实四个优先为前提,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一是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 2018年3月5日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龙安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全区175个行政村,坚持“一村一队”,从全区各局委中抽调175名科级干部到村中任“乡村振兴”战略村级工作队队长,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全区先后选派了107名区直机关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切实发挥了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尖兵”作用。2018年通过“两委换届”选举出了一大批“能力强、责任心强、素质高、群众信得过”的两委干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组织基础。通过组织建立,科学谋划,形成了层层有人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工作格局。
二是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 龙安区域内既有城区又有农村,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为此,龙安区委、区政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制度性供给和政策安排设计,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把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流动格局,构建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享共赢的互利互惠机制,让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各类发展要素更多流向农业农村。
三是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 乡村振兴,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把“真金白银”投到农村,既是对城乡发展历史负责,也是对乡村振兴未来的担当。农业农村建设面广量大,很多项目都是公益性的,社会效益明显高于经济效益,少数有回报的也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本慢,必须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主渠道作用。龙安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加大公共财政倾斜力度,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加。同时,加快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配置到了农业农村。2019年,区财政先后投入5000万元,用于全区乡村振兴建设。
四是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这既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优先补齐的突出短板,也是影响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主要痛点。龙安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公共服务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持续改善路、水、电、物流等基础条件,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农村科教文卫体、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让农民在农村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
(二)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三产融合,促进经济增收。 区委、区政府制定了《龙安区现代农业2018—2020年发展规划》,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新跨越的发展步骤,利用2018-2020年三年时间,通过优化布局、调结构、转方式、强基础、增活力,推动农业布局科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促进农业产业高效发展。
2019年,龙安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保障,以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着力打造小杂粮、花卉苗木、花椒、红薯、优质林果等示范基地,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精品园数量达到20家,2019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 25万亩,总产量达到5.56万吨。
二是强化电商发展,促进农村增收。 搭建共享平台,推介特色产品。组织利用邮政系统“邮乐购”平台、各生产销售企业网站的作用和优势,重点突出我区的小杂粮和花卉苗木,加强产销信息对接,釆取开通农产品入驻绿色通道、宣传促销、直播带货等方式,开展线上下单采购、线下统配送“直购直销”服务。 2019年新建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2个,完成我区41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同时积极培育电商示范企业加工、生产、销售当地农副产品,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扩大生产,让当地贫困群众参与到企业务工或其他形式增加收入。2019年,全区共培育电商示范企业11家,网上销售涉农产品341.48万元。新建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2个,提前完成我区41个贫困村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带动贫困户39户74人。
(三)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示范引领。 投资200多万元高标准编制了全区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产业振兴规划和省级示范村乡村振兴规划,为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突出抓好善应省级示范镇和马投涧市级示范镇创建工作,着力打造、提升羊毛屯、四门券等6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打造沿省道303线从海村到西上庄村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二是领导重视,推进农村垃圾整治。 2019年,我区继续实行农村垃圾治理“五分钱”工程(农户每天拿五分钱),区政府每年拿出1400多万元,坚持以农村垃圾市场化治理为主导,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日常化。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通过对乡(镇)、街道、村、和保洁公司三级考核,提高了各级对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重视度,有效督促了保洁公司长期提供高质量保洁服务,真正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区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村观摩调研,现场进行点评;区督查中心、人居办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列出台账,跟踪推进,进行整改。有力促进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进行。2019年元月份,我区开展了农村“五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硬化)、污水治理、空心村及村内空闲用地集中整治大比拼竞赛活动,活动期间,全区共清理垃圾、杂物30万方,拆除废旧建筑1000余处,整理空闲用地2000亩,出动铲车、汽车、挖掘机2万余台次,完成1.2万户污水治理,粉刷墙壁15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000余盏,种植绿化树木1万棵。为保证广大群众过一个舒适、祥和的春节,在全区农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号召全区各乡镇、街道利用春节前后开展一次“三清一改”集中整治活动。区人居办实行每天进行督导督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全区共组织人员5000余人,出动机械车辆300余台,投资300余万元。清运垃圾总量8800余吨。清理村内塘沟50余个;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废弃物130余吨。农作物秸秆通过切杆粉碎和饲料青贮,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0%。按照“五个一”动态监督管理机制要求,我区从三月份开始,严格实行日信息上报,周曝光、月评比、季观摩制度要求,对全区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进行督导督查,通报排名,有力提高了各乡(镇)办的重视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全区群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我区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1000余万元对部分村实施户户通道路硬化;龙泉镇投资300余万元对s303道路沿线村庄进行美化;我区紧紧抓住3月份绿化植树大好季节,投资100万元,全区规划30个村进行村庄绿化;投资约5000万元在全区范围内的主干道两侧进行新栽、补栽绿化,在东风乡、龙泉镇规划建设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街心公园、微地形绿化等建设,目前,在龙安区境内已打造成沿省道s303线六公里长的绿化游园建设,形成了“一路带八村”“一路带五园”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四是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 龙安区把改厕工作作为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主要抓手之一,大力推进户厕改造。一是高度重视,推进有力。区、乡两级党政领导亲自抓。制定出台了《龙安区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员上阵,深入一线指导开展工作。掌握一手资料,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了例会制度,每周通报二次进展情况,并及时组织相关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现场观摩,交流经验,极大推进了工作的开展。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们经过充分调研,结合每个乡镇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改造模式。三是试点先行,由点到面。将东风乡王潘流村、海村,龙泉镇羊毛屯村、全林村,马投涧镇李家安村,善应镇中城村作为第一批试点村,整村推进,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四是建立台账,细化目标,对照2019年我区1万户的改造任务,我区进行了任务细化分解,把任务数分解到每月,明确到乡办,实行台账式管理,有力促进改厕工作的进行,圆满完成了1万户的改厕任务。
五是因村施策,推进污水治理工作。 离城区较近的村,通过积极协调,实行与市政管网连接。投资473万元在东风乡赵张村建设村内污水管网与市政管网连接建设,已完工;投资460万元的东风乡王潘流村14411米污水处理管网已完成主管网建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镇区管网。马投涧镇投资170万元在镇区铺设3000米污水管网,已完工;善应镇投资600万元在镇区主干道铺设污水管网,已基本完工;离城区远,具备条件的村实行沉淀池和人工湿地处理。东风乡投资116万元在黄张村、许张村修建三级沉淀池和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已完工;龙泉镇羊毛屯村、四门券村污水管网和沉淀池建设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四)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突出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我区制定了《龙安区建设美丽乡村助力脱贫攻坚(2018-2020年)行动方案》,与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乡(镇)、9个示范村相结合,开展“四大工程”即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实施移风易俗覆盖工程、实施清洁家园惠民工程、实施孝善敬老工程,把开展扶志扶智宣传教育活动、文明信用户评选活动、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开展文明创建等内容纳入到各项创评之中,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程度和素质,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深入开展各类评选活动。 (1)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和孝善敬老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助力农村移风易俗。制定印发《龙安区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实施方案》、《龙安区关于在全区农村“推行设立孝善基金深化孝善敬老活动》文件,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龙泉镇东平村连续三年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村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目前,我区5个乡镇84个村建立了孝善基金会,1207位老人收到孝善基金68万元。(2)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按照年度工作安排,对照文明村镇创评标准,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目前共创建省级文明乡镇2个即东风乡和龙泉镇,省级文明村2个即娘娘庙村和下马泉村,市级文明村15个,区级文明村77个,全区受到区级以上表彰的文明村合计117个,占比66.8%,有力提升了全区乡风文明建设水平。(3)积极参与道德模范、河南好人、身边好人、安阳市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我区2人被评为河南好人,2人评为安阳市道德模范,6人入围中国文明网好人榜。通过考评,进一步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进程。同时,结合我区“一创八评”,积极参加安阳市文明家庭评选,进一步弘扬了正能量。
三是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活动。 通过制定《龙安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龙文明[2018]7号),明确工作目标,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工作,遏制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遏制封建迷信、黄赌毒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陈规陋习,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小落细落实。2018年,全区省、市、区级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率先启动,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健全“四会”组织,实现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有规范流程,在全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工作,推进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规范引导农民执行移风易俗规定。
四是深入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 积极开展“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等活动。“龙安区乡风文明智志双扶文艺宣传进基层”主题活动专场文艺演出在马家乡马家村文化活动广场拉开序幕,文艺演出以舞蹈《欢聚一堂》开场,演出了男声独唱、豫剧选段、快板、歌伴舞等14个节目。该主题活动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浓厚氛围,提振必胜信心,实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和谐发展。
(五)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实施农村“组织力+发展力”提升计划,深入开展以进行一次动员、强化一项机制、建立一支队伍、开展一次承诺、抓实一项管理、营造一个氛围为主题的“六个一”活动,扎实推行农村干部“红、黄、黑”“三色”管理,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组织100余名农村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到苏州农村干部学院学习,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
二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全力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增强了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基层矛盾纠纷逐年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区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区乡村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民族宗教工作和谐稳定。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龙安区努力开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新局面,2019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42.64元。
1、以稳就业为指南,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取得新成效。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00人,占年度目标850人的105.88%,完成市定目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120人,占年度目标1100人的102%,返乡下乡创业592人,占年度目标350人的169.43%,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100人,100%完成市定目标,返乡农民工创业辅导253人,占年度目标250人的101%。
2、以体系建设为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实现新发展。
(1)加强创业保障体系建设。成立龙安区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指导乡镇建立统计、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目标考核。
(2)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与辅导,打造特色培训品牌,加强管理咨询、融资指导服务。2019年,我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100人,创业辅导253人。二是积极推进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互联网+就业创业”系统以及乡镇人社保障所,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注册登记、培训招聘、政策咨询、社会保障等“一站式”服务。三是大力推进农民工转移就业。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招聘会涵盖百余家用人单位,招聘岗位包括家政、护工、运输工、普工、纺织工、制衣工、服务员、技工等10余个工种,提供就业岗位共计10000个左右;充分拓展了农民工就业可行性,招聘会参与人数达到3500余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有1500余人。四是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实名制信息采集及台账建立工作,2019年,我区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592人,全部进行了身份及创业项目信息核实登记工作。
3、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实现新跨越。2019年推荐省级脱贫攻坚优秀项目2个(龙泉金有盆栽苗木合作社、马投涧龙马家庭农场),市级示范项目1个(善应保亮林果种植合作社),认定区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4个(马投涧亮飞农场、善应保亮林果种植合作社、龙泉金有盆栽苗木合作社、马投涧龙马家庭农场)。
二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动了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三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做到了农村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七)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一是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全区175个行政村全部已完成清产核资任务,为下一步集体资产股份量化打下良好基础。制定了“龙安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龙安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龙安区集体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办法”等文件,设计了“农村家庭人员调查表”、“人口信息采集表”、“成员身份核定公示表”等表格,并制定了产权制度改革流程、成员身份界定流程等,目前已有95个村基本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工作。
二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我区大力宣传相关政策规定、研究解决村集体“三资”管理易发多发的问题及对策等,提高村基层干部的经济管理和政策水平。
三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我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培育精品园;积极创建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省市示范专业合作社、省市示范家庭农场。《龙安区农业农村局新型经营主体遴选办法》等文件,在全区遴选了20名技术指导员,每个技术指导员对接5个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指导。目前我区共遴选出26个新型经营主体,74个科技示范户。
四是认真做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我区建立了小麦、玉米、谷子、红薯等试验示范基地,结合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补助项目,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小杂粮推广提供技术平台。五是切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上级文件要求上报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求1.07万亩。以“三地一矿”综合整治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小杂粮、花卉苗木、花椒、红薯、优质林果等示范基地,持续抓好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村集体经济“清零破五”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区175个村全部实现集体收入“清零”目标,集体年收入超5万元的村达到169个。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都市生态农业工作,精品园数量达到20家;积极创建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省市示范专业合作社、省市示范家庭农场。全区共有省、市级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7家、家庭农场56家。
五是加强农村金融创新。 实施乡村振兴金融支撑工程,综合运用贴息、担保、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加大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信贷供给体系,创新农村信贷产品。区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用好用足普惠金融政策,实现普惠性涉农贷款增速总体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融资能力。构建多渠道直接融资体系,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资金来源渠道。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使农民合作社和农户通过地押云贷、农信云贷等金融产品实现网上申请发放贷款。
虽然我区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
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 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区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 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 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下一步,我区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五个振兴”要求,认真按照省、市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品。根据我区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小杂粮、林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四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实现农村资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处理乡村垃圾,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制,实行三级河长治污,着力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推出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我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如善园小镇、长春观、马鞍山森林公园等可以进行精心打造,并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对中国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不断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人文资源,推进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让其既传承历史文化、凝结乡愁眷恋,又跟上时代节拍、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新生。重点打造王二岗等一批特色文化名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风、一村一韵”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开展“服务惠民”活动为依托,大力整合乡村建设各类资源,着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党建、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民政、文体、法律等8项服务,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定期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执纪监督,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宣传本区乡村人物的道德模范,发挥其激励和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并通过司法途径着力调解村与村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以“一创八评”为抓手,广泛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三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是强化科技支撑。 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强“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促进特色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抓好产业兴旺。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构建“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拓宽增收渠道。大力推进人才振兴工程,精心组织开展“引家乡人、建家乡”活动,通过加强产业建设,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增强农业农村活力,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思考篇六
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大会,通报表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优秀个人,激励和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再接再厉、接续奋斗,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开创新时代紫阳“三农”工作新局面。
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紫阳脱贫攻坚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xx特困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深度贫困县,摆脱贫困是千百年来紫阳人民的美好愿望。长期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为之不懈努力、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全县上下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最大发展机遇、最大民生工程,勠力同心、苦拼实干,举全县之力攻坚深度贫困堡垒,夺取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如期兑现了“军令状”,向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优异答卷。
一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减贫摘帽好成绩。始终坚持脱贫标准,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3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2月27日,省政府发布公告紫阳退出贫困县序列,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打赢了这场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必将载入紫阳发展史册。
二是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6.4万搬迁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圆了“安居梦”,住上了干净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建成通村通组道路2145公里,山区群众从此告别肩挑背驮的历史。建成农村安全饮水项目1390处,农村饮水全部达到安全评价标准。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228个、改造户表9.6万户,农村常住人口电力入户率、“一户一表”率均达到100%。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贫困群众用上了安全电、喝上了清洁水、踏上了致富路。
三是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累计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子女9.6万人次,发放资助金9206.8万元,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再失学辍学。176个行政村都有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部落实,1.03万名慢病患者享受签约医生上门服务。兜底保障全面加强,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为特困群众吃下“定心丸”。累计开展免费技能培训3.5万人次,广大贫困劳动力有了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133个贫困村全部成立村集体经济,313个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吸纳务工、流转土地、入股分红等形式,带动1.04万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累计建成新社区工厂77家,推动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紫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8051元增长到2020年的10861元。贫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发自内心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四是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始终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实施基层党建“六大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年”等活动,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优选133名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组建176个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整合“四支队伍”力量,扎实推动“支部+x+贫困户”强基工程,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广大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常年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走进群众家中、走入群众心里,“一对一”帮扶,帮助贫困户解决了一大批具体困难和问题,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厚植了党在农村的执政之基。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份脱贫攻坚“紫阳答卷”是全县干部群众用智慧、汗水和牺牲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我们不会忘记,xx、xx、xx、xx四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他们的精神风范永远矗立在茶乡大地!我们不会忘记,中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注,中国建行、省科技厅、市政府办等各级帮扶单位、西安市未央区、航空基地和常州市新北区对紫阳不遗余力地大力支持,倾注真情实意,投入真金白银,让我们真挚地感受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我们不会忘记,全县广大“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帮扶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书写了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这次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就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特别是蒿坪镇党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县脱贫办常务副主任哈红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我们由衷的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看得见学得来的榜样最有说服力、最富感染力!全县上下要自觉向身边先进典型学习,学习和弘扬他们对党忠诚、牢记使命的政治品格,学习和弘扬他们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的崇高情怀,学习和弘扬他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过硬作风,学习和弘扬他们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大爱精神,从他们身上感悟思想、精神、行动的力量,将其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伟大征程中继续奋斗、再立新功。
同志们!回顾这几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苦历程,全县上下付出了智慧和汗水,收获了成功与喜悦,更留下了经验与启示。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层层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实行县镇村三级党政同责,推行脱贫攻坚片区督战、县级领导包抓“三个一”工作机制和驻村总队长制,形成了“领导小组管总、指挥部统筹、片区督战、工作团主责、工作队主抓”的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层层压实脱贫责任。选派精兵强将尽锐出战,把最能打硬仗的精锐力量派到一线,广大党组织和党员不负使命、担当实干,在脱贫攻坚战场挥洒汗水、奉献热血,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战场高高飘扬!
二是强化思想引领,从紫阳实际出发完善脱贫攻坚思路举措。持续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脱贫攻坚部署要求,紧密结合紫阳实际,研究制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举全县之力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探索出一批精准管用的务实举措,形成了整体联动、协调并进的“系统工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书写了紫阳脱贫攻坚的精彩篇章!
三是突出精准要求,用发展的办法破题攻坚。严格落实“六个精准”,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实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做到每一个贫困户都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把抓整体稳定脱贫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从制约脱贫攻坚成效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形成了一批独具紫阳特色、经受实践检验的好做法好经验。比如,我们优先发展对群众脱贫致富带动性强的富硒茶产业,强化建园、生产、销售等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提升茶叶企业加工能力,推动茶产业转型提质增效,茶叶已成为紫阳兴县富民第一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首位产业。比如,我们对贫困群众实行“三包两免一补”全免费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促进稳定就业,实现群众增收。紫阳技能扶贫经验入选全国优秀扶贫案例和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四是凝聚攻坚合力,着力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2016年以来,全县共筹集财政扶贫资金93亿元,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6.2亿元,发放互助资金借款2.3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加强与常州市新北区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积极对接中省市定点帮扶单位开展产业就业、教育卫生等扶贫交流合作,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社会扶贫行动,形成了各界倾力支援、干群携手攻坚的生动局面!坚持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持续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勤劳双手改变贫穷面貌、创造幸福生活。
五是坚持赏罚分明,形成了动真碰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充分运用“三项机制”,出台关爱激励脱贫一线干部具体措施,在脱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在脱贫攻坚战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干部“论功行赏”、提拔重用,树立了“以脱贫攻坚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坚持把严的规矩、实的作风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和各环节,大力开展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集中整治,全县各级干部苦干实干、狠抓落实更加有力有效!实行最严格的责任考核和一票否决,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下硬茬、彻底真实整改脱贫攻坚问题,持续完善“贫困户获得清单”和县镇村脱贫攻坚“一口清”材料,推动各项工作精准再精准,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是紫阳脱贫攻坚实践探索的结晶,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同志们!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认真总结脱贫攻坚领导体制、工作体系、政策举措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和有效做法,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的紫阳实践。县委十五届十次全会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重点部署,一会儿,xx同志还将作出具体安排,这里我围绕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强调几点要求。
一是保持好工作的连续性。要准确把握中央设立5年过渡期的深刻用意,对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任务还很重,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保持清醒,务必要戒骄戒躁,务必要强化纪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克服骄傲自满和松劲懈怠情绪,扎实做好各项衔接贯通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坚决防止脱贫人口出现规模性返贫。关于大家普遍关心的驻村帮扶工作,中央已经明确“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目前省上正在研究具体办法,新政策出台前在岗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要保持稳定,确保事情有人干、工作不断线,坚决不能“一撤了之”。
二是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今年国家将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情况组织开展后评估,工作要求比脱贫攻坚考核评估不仅不会降低,甚至会更高。一定要狠抓责任和工作落实,相关行业部门扎实履行责任,推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保障政策落实落细,守住守好脱贫攻坚成果。要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农村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要做好脱贫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动员工作,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继续对农村特困人员全额资助,低保对象定额资助,过渡期内逐步调整脱贫人口资助政策。要持续做好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要加强农村住房安全保障,采取生态搬迁、危房改造、租赁补贴等方式,保障基本住房安全。要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三是抓好拓展提升的重点工作。在产业发展上,要推动产业扶贫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转变,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特别是要坚持不懈把富硒茶作为首位产业来抓,在稳定产业发展规模的基础上,着力在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提升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做优做强富硒茶产业。在主体带动上,要加大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受益,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力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推进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在促进就业上,要持续完善用工信息平台,加大劳务服务供给力度,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中,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进一步规范和用好乡村公益专岗,确保乡村就业门路更多更广。在消费帮扶上,要继续推进消费帮扶,抓好专柜专区专馆建设,创新性组织消费帮扶活动,拓宽销售渠道,解决产品卖难问题。
四是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不断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重点围绕搬迁安置区发展配套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社区工厂,做好企业扩容提质增加就业工作,力争有意愿的搬迁户都有一个产业扶持项目、有劳动力家庭有一人稳定就业。要依法保障搬迁群众原有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等权益,支持搬迁户依托乡村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健康养生等特色新产业。要持续提升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改善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推进易地搬迁安置住房确权登记和发证工作,大力推广居住簿制度,积极做好迁出地和迁入地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衔接,稳妥有序从迁出地向迁入地调整划转人员编制。要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好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切实提升便民服务、宣传教育、民风塑造、保障维权、帮扶救助、矛盾调处等管理服务水平。要加强安置社区社会治理,全面落实属地化管理责任,引导搬迁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促进社会融入。
五是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夯实县级统筹、部门协同、镇村落实责任,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审定、早帮扶。既要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也要监测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等。加强相关部门数据共享和对接,充分利用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和民政、教育、人社、住建、卫建、医保等行业部门信息平台,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运用技术手段提升监测准确性,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对出现问题的户,要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范围,实行动态监测、动态管理、动态清零。
六是维护管理好扶贫项目资产。脱贫攻坚战以来,各级投入的大量扶贫资金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扶贫资产,管好用好这些资产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关键。对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多渠道筹措管护经费,确保长期发挥作用。对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要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及时公告公示扶贫资产运营、收益分配、处置等情况,既保障群众知情权,也防止腐败、保护干部。对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要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经营,对遇到经营困难的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防止出现不规范处置扶贫资产的问题。发改、农业农村、经贸、财政、扶贫公司等部门,加快对全县经营主体使用村级集体资金形成的资产及其运营状况进行评价,建立完整的台账,在此基础上,强化监管,完善机制,防范风险,确保经营主体使用村级集体资金规范、安全、有效。
七是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持续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突出抓好农民反映强烈的垃圾、污水和村容村貌等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村庄、道路、荒坡等绿化建设,让农村更宜居、更宜人。要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综合治理,开展农村存量垃圾治理,提高乡村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要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和处理能力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要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农村卫生厕所建设和旱厕改造,在人口规模较大的聚居点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加强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解决好当前农村入厕难、排污难、处理难等问题。
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都身处工作一线,要深钻细研,全面准确理解把握中央和省上的各项政策措施,务必把政策弄懂吃透。关于机构设置问题,国家乡村振兴局已经于2月25号下午正式挂牌运行,省上正在加快实施有关机构调整工作。根据中央有关精神,总的原则是,将原来的扶贫办整建制的调整为乡村振兴机构,级别、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内设机构及所属事业单位均保持不变。由县委编办负责,抓紧对上衔接,及时明确乡村振兴机构和工作职能,平稳有序做好扶贫办机构职能的调整优化,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关于政策衔接问题,整个过渡期内,政策衔接是重中之重,要统筹考虑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把握规律、科学谋划,对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要及时研究中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新政策,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哪些政策需要继续执行、哪些政策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哪些方面还需要出台新的支持政策,研究怎样实现中省安排部署与我县具体实践的无缝衔接。特别是要组织好“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的编制工作,深化细化具体举措,确保能够落地落实。发改、农业农村、扶贫局牵头,各相关部门负责,密切跟进国家政策,抓紧谋划包装项目,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支持。
同志们,我们已经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把乡村振兴的蓝图变成现实,是我们肩负的新使命。全县上下要拿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振奋“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紫阳答卷!努力开创新时代紫阳人民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