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xx年7月5日,我参加了xx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听了两节作文课以及听了张xx校长关于“开放式习作教学”专题讲座,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张xx校长说:习作,阅读是基础,兴趣是动力,思维是关键,表达是难点。“开放的理念”、“开放的思维”、“开放的情感”、“开放的内容”、“开放的表达”、“开放的文体”,形成了以“开放”为特征的言之有理、行之有效的小学习作教学模式。张xx校长说:“开放习作表达方法的教学应由重形式指导该为重内容指导,由重课堂指导改为重课前指导,由重套路指导改为重思路开拓。”在习作教学的重课前指导方面,在以往自己的习作教学中,我也注重课前指导。经常让学生把学校的活动作为习作的生活素材之一,如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校运会、电影观后感。有了课前的生活积累和真实体验,学生都乐于习作,乐于表达。就是张xx校长所说的:“有了生活积累,有了真实体验,谁说学生表达无物,抒发无情?”
这次习作培训,既有精辟而创新的理论,也有实质性的课堂案例,深入浅出,给我们语文老师提供了宝贵的习作教学经验,避免我们误入习作教学的歧途,避免我们走弯路,引导我们走习作教学的阳光大道。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三
通过课堂提问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程度,及理解的难点所在,以便教师掌握教学重点,这种了解学情的方法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
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最直接反馈,教师要及时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哪些知识真正掌握了,哪些知识学生还比较生疏或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了解学生所学难点问题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以讲解,加深学生理解。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对比新知识与原有学习之间的联系,进行学情分析,重点解决学生最欠缺的知识和能力。不同于数理化学科,语文教学内容不明确,不易操作,因课文仅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学生需要掌握的是课文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内容的确定需考虑课程目标、教材及学生的需求,教师要依据课程特性、学情特征和课文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因此,学情分析与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密不可分的。
教材是编辑们精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文章集合,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教育意义和主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文章编写的目的和主旨,据此进行学情分析,这是分析学情的关键一环。
在了解了课文的编写意图后,所要做的学情分析是学生之前学过几篇类似的文章?他们在文章中能感受到什么?学生在理解文章概念方面,会存在哪些难点?学生能否习惯文章的写作方法等。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后,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
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需要指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期望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是要确定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是否能够使学生有所收获,是否能够合理安排教学目标等。
教师进行学习需求分析,就是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起点,围绕学生开展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教学中取得收获。要对学习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确保获取信息的真实、可靠,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满足和心理感受。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四
在人们眼中能滔滔不绝地说、能洋洋洒洒地写的人,才是一个语文素养较高的人。其实能滔滔不绝说的洋洋洒洒写的都是人们心中的积累,离开了积累,说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同样,不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无以成语文之大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语文素养打下稳固基础的语言积累至关重要。由于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学生积累语言的时间、内容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于是,怎样使学生学会积累,坚持积累,广泛积累是语文教师的教学操作的难题。实践证明: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快乐中积累;提供积累模式,使其易于积累,能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达到提高语言综合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我有意识的重视对学生语文积累方面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语文教学水平得以扎实提高。
根据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 “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是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可取模式。我在教学中除了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或段,有的文章中精彩的段、好词佳句我也都要求学生抄下来并背下来,一一检查评定等级过关,以此来积累学生的语言。
1、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
新课程注重语文课程的朗读教学,使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所以在教学时我注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在办单元小报、写单元小结上下功夫,充分利用黑板一角抓住课文每一个单元训练的重点,摘抄相关的成语、古诗、谚语、名言警句,课前反复诵读背诵。一单元更换一次。一篇课文教完了,我通过检查学生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是否积累了好词佳句,能否把所积累的好词佳句恰当地在作文应用,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推荐精品名篇,多加吟诵体会。古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小学生的阅历及知识均非常的有限,想要完全明了某些道理,是不太可行的。在此阶段我有意识的向学生介绍一些名篇以及他们喜欢的书籍,只要求他们能知其大概意思,大量的吸收语文精髓,等到他们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以往所吟诵的名篇佳句自会令有所悟。坚持这样的语言积累,语言的运用也就会自然得心应手。
3、搜集好词好句,广泛汲取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的书再多,不做笔记,忘得也快。我要求学生:(1)、每天看一点书,做一点摘抄。数量不在多,内容也不限,只要他们感兴趣的都行,一周内有目的、有步骤、分门别类的进行积累,如,成语、格言、谚语、广告词、古诗、美文等。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给自己积累的东西安上好听的名字:成语天地、名言荟萃、妙词佳句、灿烂诗空、幽默长廊等等,感兴趣的再在空白的地方配上画。通过大量的积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风格。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2)、写观察日记、写随笔。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既是要我们多读,同时也说明,读书到了一定的时候,应该动笔写,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也是一种积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内容好坏不做要求,重在培养写作的兴趣。特别是重大节日、学校组织的活动提醒学生认真观察记下活动过程,写出感受。特殊的天气(风、雨、雪、雾)都要布置、指导学生及时观察记下当时的情景。另外,从学生的日记中还能了解到学生课外的思想动态,帮助我对其及时进行思想教育。遇到空余的时间,我便会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让他们说说喜爱的原因和种种想法,由此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吸收到文学的营养,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同时对中差学生也起到引领的作用。二、稳抓阅读,积累语言语言素养除了在阅读课上培养外,还应延伸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去,使他们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潜移默化的积累素养。在此,我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本中的语言素养十分有限,真正地培养还得依靠课外的多方面积累。此时老师只是一盏指引的明灯,落到实处得靠学生自己去把握。自觉地阅读课外读物,兴趣是先导。因此,我常常利用所学的课文内容,去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讲授《桂林山水》后,我便借机向学生简单介绍我国其它地方优美风景以此激起他们了解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兴趣,从而自主地阅读相关的文章尽情吮吸的时候,阅读的兴趣便已自然的形成了。
2、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
选择适合学生的读物难,选择增长学生见识的读物更难。如今,市场上充斥大量无益于学生,歪曲事实的读物,学生阅读此类读物会产生严重的负影响。所以,作为老师应对学生的正确选择做一定的指导,使其选到真正益于自己的优秀读物。光靠课内积累是不够的,为了让学生有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得适当向课外延伸,做好延伸或积累。当然,这种延伸不是漫无边际、盲目随意的。这种延伸,既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要与课内知识有这样那样的联系,是课内知识的延展和深化。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开学时,就要求学生每人手头至少要有书报五份,放在班级图书角,互相阅读,并制定列出每学期必读的书的书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并把有关知识整理出来。另外一种延伸式的积累,是利用暑假和寒假,要求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章。课外延伸式积累,特别要防止搞成消遣式阅读,因此,我一般都要求学生订出阅读计划,拟定读书目标,并要求他们做好摘记,写好读后感,开学检查、交流。
3、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记住的却不多。基于此,我指导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记笔记能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和情感的参与互动。此外,它又属于巩固性笔记,在写笔记的同时,必先要在脑中再度回忆审视已读内容,从而把想法倾注于笔端。此外,还指导他们在书上直接划出意蕴深刻的文句片段,做上批注写点感受。长期坚持,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飞跃性的发展。
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的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多练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作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着眼点有四方面:
1、在学生容易迁移的地方练习。
如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冰心喜爱少年儿童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在引导学生朗读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段后,以“冰心奶奶我想对您说”为题进行想象练习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又如学了《爷爷的芦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后以“又是一个风雨之夜”为题写写强强此时的心情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合理使用好词佳句、深刻体会人物情感的目的。
2、在易发散学生思维处练习。
如学习《清明节的传说》这一课,在介绍重阳节有吃重阳糕,登高远眺,头插茱萸的习俗时,我设计“重阳节到了,家家户户()。”的问题让学生填空,来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接着出示“春节到了,家家户户()。”更大程度的发挥其思维能力,使他们能联系生活实际组织语汇,降低了表达难度,增强了语言培养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说,敢于说。
综上所述,凭借以上途径,学生在不断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其它的新鲜语汇,不断地更新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语文素养。诵读、口语、阅读、作文等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再加上多管齐下,持之以恒,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能得以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五
在农村小学从教多年,当过班主任也教语文,积累了一些经验,我想结合自己以往教育教学中的得与失,谈一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点心得。农村小学虽然没有先进的设备,但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着更多的与动物、植物亲近的机会。
老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开放教学空间,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学习,把课堂搬到外面去,这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我通常在两种情况下采取这一做法:一是教学内容与自然环境有联系的情况下,将课堂搬到相宜的环境中进行教学;二是教学内容与自然没有联系,但学生处于一种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管不住自己的状态时。我也让学生到外面去。
比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一堂课的后半段往往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管不住自己的情况,这时,我就会对他们说:“走,到外面去啊。”学生会很乐意,他们拾树枝,采树种,立刻有了精神,这时我说,让我们用自己采集的东西来摆画我们刚刚在课堂上学习的字,看谁摆得快、画得好!
结果学生兴趣大增,在游戏中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起学生兴趣,易理解所学的知识,也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这一问题时,让学生回忆体会在生活中经常做的一件事情,叫自己正在干活的父亲回家吃饭,每一次的语气语调不一样,都收入到什么样的效果。
结果学生都来了兴趣,积极讨论、认真思考、到最后,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这一问题,深刻地认识到语气语调在语言中表达的重要性,并能在朗读中根据思想内容恰当地把握好语气语调。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如果学生长期在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知识被强制性的往头脑中灌输,久而久之必定失去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觉到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课堂中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讨论、去活动。比如,在教学拼音和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加强理解记忆。又比如我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时,问学生假如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将怎么办,结果学生设想出了很多情形,以及每种情形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主动动到学习中来。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可以说是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之本,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始终要以学生为主本,才能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六
已经很久没有耐着性子,将一本厚厚的书慢慢读完的经历了。如今利用假期,断断续续地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拜读完了。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一书,指出讲究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把学生经常带到大自然中去,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去认识世界,为学好语文,发展智力打下基础。
作为一名经验不足,而又渴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语文教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李老师认为,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还为了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为了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教学不仅是为了学生的未来作准备,还为了今天获得最初的幸福人生。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尝试、体验、感悟的过程。
正是在此基础上,李老师开始对情境教学进行了探索,在经历了创设情境,进行片段语言训练;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四个阶段以后,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情境教学操作体系。即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情境教学操作模式。
我最感兴趣的是情境教学对过程的优化,它分别体现在组成语文教学的三大因子识字、阅读、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中可以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是独体字形象化;可以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可以凭借情境丰富词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可以利用汉字音同、形近的特点,高年级进行阅读前的归类识字。在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优化,是贯穿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教学方面,李老师是采取下列步骤优化其过程的:
1)观察情境,提供源泉;
2)进入情境,激发动机;
3)拓宽情境,打开思路;
4)范文引路,教给方法;
提早起步,螺旋上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正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吗?枯燥,直白的讲解不是语文,含情、入境才是语文,这种理念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习和利用。
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教学案例,更给了我大量直观感性的帮助,书中的例子均出自小学语文教材,李老师用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完成了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重难点,其中包括识字教学、阅读教学,散文、诗歌、童话的教学,以及作文教学。那精巧的构思,新颖的设计,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位辛勤耕耘在教坛的老教育工作者的用心之深。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七
最近,在高一年级初试新课改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课上先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然后请同学走上讲台,对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勾画,并说明自己的学习心得、感悟,最后教师再对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总体来说,效果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不看书,不勾画知识点,一味的聊天、扯淡,东瞅瞅,西看看,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就是不学习。等到找同学上去讲的时候就开始嚷嚷还没看完呢,很是头疼!
其次,在台上讲课的同学虽然课前有让他们准备,但可能是紧张的缘故,他们在台上讲的时候不能自由发挥,条理不清,思路不畅,而且和下面的同学交流甚少。有的时候台上同学已经开始讲下一个问题了,可是下面的同学还停留在上一个问题上,不知台上同学到底在讲些什么,真替他们着急!
第三,同学讲课的时候课堂气氛很活跃。可是,这活跃里面却有很多人是在起哄。庆幸的是,通过这次课,我发现了他们班的问题:帮派现象。大哥级的人物只要说句话,其他人肯定会附和,而且声势不小!以后上课时我就有办法了:只要制服那几个挑头的,课堂秩序就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了!
第四,有的同学讲课时声音实在太小了,以致于即使全班没有一个人说话,后面的同学也还是听不清台上的同学在讲什么,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这一现象给我敲响了警钟:以后上课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声音洪亮,要让最后一排的同学听清楚我所讲的每一句话。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而不是我自己一人在讲台上表演,其他人在下面“看戏”。
以上便是我初试新课改教学模式的一些感悟、教训。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善,将课讲的越来越生动、有趣,让学生开心地学、主动地学!
20xx年3月25日至28日,我与另三位语文教师来到贺州聆听了全区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比赛课。这次展示的全区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观摩课一共有15节,选手们是来自广西各市县的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内容均选自一、二年级下册的课文,基本都是以指导识字写字和整体感知课文为教学重点,但教学设计却各显特点,可谓精彩纷呈。其中我最欣赏的有三节课,分别是桂林麦茜执导的《欢乐的泼水节》,柳州林娟娟执导的《鸟岛》,梧州龚岫云执导的《数星星的孩子》。
下面我重点谈谈柳州林娟娟执导的《鸟岛》这节课。
首先,林老师优美动听的声音和标准的普通话,让我耳目一新、陶醉其中,相信全场听课的教师和同学也与我有同感。同时,我深为林老师所任教班级的孩子感到骄傲和荣幸,因为听林老师讲课一定是一种美的享受,所以听课率应该是很高的。此时我看到林老师的简介,原来她曾荣获全国美文诵读比赛一等奖呢!
第二个亮点,是林老师进行书写指导时,巧妙地把生字的书写重难点编成了儿歌,听起来朗朗上口,而且突出了每个生字的书写技巧和具体要求,非常具有实效。比如“离”字这样教:一点一横长,点压竖中线,撇点交叉在中间。下面的“竖、横折钩”要扁宽,“撇折、点”藏里面。瞧,经过林老师一笔一划的边写边说,孩子们都牢牢的掌握了“离”字的写法,这样的教法多有趣也多有效啊!
第三个亮点,是随文理解词语意思,进而指导感情朗读。低年级孩子对词语的.理解是有限的,怎样突破这些难解字词呢?林老师采取的是“课件演示,朗读感悟”的方法。比如“陆续、筑巢安家、养育后代”这三个词语,本是比较空洞难解的,但经过直观的课件演示,让孩子们看到鸟岛上鸟儿成群生活、繁衍的情景,使得孩子们自主领会到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而且通过造句、朗读进一步加深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效果非常理想。
还有其他老师一些课堂的精彩,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此次前往,真是不虚此行啊!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八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
因此,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新课程标准》都要求我们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生活,是真实的生活,师生是生活中真实的人,儿童是本真的儿童,教师是本色的教师,教师以生活化的形象带给学生真心、真情,让“生活”的色彩点亮语文课堂,使语文教学流溢生命的动感,呈现盎然生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我们知道,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而识字教学又是这门学科的基础。那么,如何教好这个基础?如何让学生扎实高效的打好这个基础?这恐怕是我们所有低年级学段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其实,当我们能够真正以“大语文观”为指导,能够打破只局限于课堂、课本的做法,能够将识字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时,我们就不难发现生活是最活的识字课本,社会是最活的识字课堂。那么,引导学生在沸腾的生活中主动识字,建立一个识字教学的开放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陶行知先生,这位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精深,他也曾明确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连接,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提出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可见,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儿童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在4-9岁。小学阶段正处于这一关键期内。这一阶段的儿童其主管语言的神经系统和生理器官发育成熟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人一生的语言水平。布鲁姆认为孩子在4岁以前,有50%以上的智力是可塑的,4岁以后要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就困难了。如果大脑没有在适当的时候受到刺激,有些东西就永远地失去了。在他看来,迟到的帮助都不过是补偿性的。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儿童的语言能力也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在这一关键期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语言器官适当地加强刺激,就可更大程度地开发出这方面的潜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相反,这一时期如果他们的语言神经系统缺乏适当的刺激,那么这种潜能也会消失。语言学家也指出,学习汉字的儿童与学习拼音文字国家的儿童相比较,由于要花上2-3年的时间集中主要精力来攻克汉字,因此他们的语言发展往往要滞后2-3年。这对他一生的语言发展无疑是一种损害。而且这种损害在今后任何时候,用任何方法都是难以弥补的。可见,多识字,早识字使学生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生活经验世界之外丰富多采的文本世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无论对发展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还是对培养孩子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多识字早识字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写作打好基础。如果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如果说语文教学像一个“瓶子”的话,识字教学就是“瓶颈”。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
那么,我们来看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语文课程的五个方面: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识字与写字”的社会资源尤为丰富,生活中处处都有汉字,大到门店标识,小到食品包装,学习汉字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刚入学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多都认识“男、女、厕、所”这些字;家中有电脑的小朋友都认识“开始、欢迎使用”几个字;看过动画片《葫芦娃》的孩子对“葫芦娃”几个字都能无师自通等等,这些例子都说明学生在入学前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而我们的语文教师有时教学视野狭窄,课程资源观念淡薄,识字只关注课堂教学,忽视学生课外识字;也无视学生识字的能动性,对学生已有的识字基础作零起点看待,使得我们的识字课堂耗时低效,同时也浪费了生活中识字的大好资源。为此,努力使识字写字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打破只局限于课堂、课本的做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主动识字,构建一个识字教学的多元化系统势在必行。
(一)寓识字于家庭生活中。
每个人从降生到人间就开始了学习,从熟悉环境、认识父母,到学会说话、接触汉字,无一不体现了人的学习过程。而家庭生活中有意识的识字教育,在儿童时期也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我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动员家长密切配合,努力在家庭中创设识字氛围。比如和孩子一起给家中的物品、摆设做标志牌,和孩子一起做“找朋友”游戏,把认识事物与识字结合起来;看电视,如:对电视中常出现的字幕、广告、天气预报、孩子喜欢的节目等等,反复出现的汉字,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识,经常问一问;看书报时对孩子喜欢的画报、卡片、图书进行有意识地认读,不认识的字及时记下来,识字和阅读紧密结合;带孩子走出家门,走在大街上,特别注意街道两边的店铺招牌,广告宣传牌,标语等,有意识的询问孩子认识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去商店购物,让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一认诱人的零食袋上的字,这样就把识字和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事物结合起来,孩子大多在有意无意间就能认识很多汉字。
(二)寓识字于人际交往中。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时,对身边的小伙伴不熟悉但又很好奇。他们在相互交往中最关注的问题是同学姓什么?叫什么?原来在哪个幼儿园?……我利用他们这一心理特点,把他们的名字、原来就读的幼儿园名字用规范的汉字打印出来,告诉他们:“这张小纸就是你们的名片,你可以将你的名片主动地递给别的小朋友看,让别人能尽快地认识你;你也可以主动地去向别人要名片,向别人说明你很想和他交朋友。”于是,课余时学生们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有的热情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姓名,有的好奇地寻找着同学们的名字。由于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全班学生姓名中近100个汉字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他们记住了。好多小朋友没多久,就认识了班上所有的小朋友,并且也认识了小朋友的名字、幼儿园名字。许多学生都能顺利地帮老师发作业本了。随着相互了解的加深,随着识字数量的增多,名片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上面除了自己的名字,还可以加上家庭住址、兴趣爱好、父母职业、工作单位以及自己喜欢的名言等等。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心的做法,能在毫无压力下收到识字实效。同样,只要老师稍作留意和引导,与家长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也能在交往过程中认识汉字。如:利用相关节日彼此送祝福(春节、妇女节、儿童节……)写表扬条、评价卡等等,表扬孩子在家、在学校的良好表现,可以是教师、家长对孩子的表扬评价,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的相互表扬评价。
(三)寓识字于校园文化中。
置身于现代化的校园,那如茵的绿草、参天的大树、婀娜的枝条、竞艳吐芳的花卉,看着令人陶醉。与此相适应,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在润物细无声中熏陶着学生。一句句催人奋进的警示名言,一幅幅图文辉映的宣传画,一块块引人注目的物名校牌,都是识字教学中可利用的极好资源。刚入学的学生对校园里的这一切都感到那么新鲜有趣。这时,我便趁热打铁当回导游,一边带着学生徜徉于优美的校园,一边认读相应的汉字或语句:“请别吵,小草在睡觉。”“学校是我家,整洁靠大家。”“不要随地扔垃圾!”“今日我以京华为荣,明日京华以我为骄傲。”……起初,做导游的是我,随后导游渐渐变成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角色转化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校园,亲近了校园。同时,又在愉悦的氛围中认识了许多与学校生活相关的汉字。再如:教室里有很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机、录音机,我都在其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能认识表示该实物的字。在学校里,课程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课程表中每天的课程安排是学生必须事先知道的,由于不认识汉字,读课程表也是一个障碍。于是,我就组织学生读课程表比赛,看谁先会读课程表,一张课程表汉字最多也不过几十个字,大多数学生一二天下来,就基本认识并会读了。
(四)寓识字于游戏、课外活动中。
游戏识字就是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汉字并加以巩固运用。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在家里的生活都离不开游戏,我们把识字和游戏紧密结合在一起,能使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识字,效果非常好。
如:
1、找朋友。在实物与汉字之间找朋友。比如,戴着不同颜色头饰的学生,与拿着汉字“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字卡的学生之间找对应的朋友。字卡的朋友,不仅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
2、摘苹果。树上苹果的背面写着汉字,谁读对了,苹果作为奖品发给谁。
3、考考你。每个人一张卡片,在教室里随便跑,遇到谁就考考他字卡上是什么字,同时读读对方手里字卡上的字。
4、开火车。按照小组或座位快速念出一个个亮出的字。
5、大转盘。转盘四周生字字卡排成一圈,转盘指针转向哪个字,就读出哪个字。
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识字。当老师列队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超市时,学生惊讶万分,他们没想到,原来学习、识字还可以在教室外!在超市里,老师对着食物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认字,学生把认识的字都高兴地告诉老师。我们还利用秋游、春游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识字。师设计出生动形象的生活小游戏,如“找春天”、“逛动物园”、“我和妈妈去买菜”、“小小邮递员”等,让儿童在生活中积累识字。
(五)寓识字于课外阅读中。
低年级的孩子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喜欢有趣的故事、儿歌以及各种自然知识。我经常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进行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读书中增长知识,在阅读中,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更多新的汉字。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乐趣,我平时经常抽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在读书中了解的故事、知识、学会的儿歌、谜语、认识的汉字……这种活动让孩子们感到自己特别有成就感。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我就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给他们讲《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故事,故事把他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激起了他们强烈地看书愿望。班级的图书箱也成了学生识字的源泉。
(六)展示交流促识字。
1、平台展成果。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勇于展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此,我专门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开辟了一个展示台,分别贴上“识字大本营”、“好词佳句岛”两张标签,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课外识字成果贴在相应的标签下面。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贴自己新认识的字,有的贴自己收集到的好词佳句。到语文活动课时,师生一起对展示台的内容进行总结评比,评出一批“识字大王”“词句专家”并颁发奖牌。值得一提的是,我还特别设置了一个“大拇指奖”,用来奖励那些虚心求教、互教互学的学生,学生欣喜万分,欢呼着,雀跃着,继而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积极性投入到新一轮的识字活动中去。还在班上专门设了一块泡沫塑料板,以“今天我又认识了……”为题,让学生把已搜集的包装盒、包装袋上的字展示出来交流、互相学习,“可口可乐”“娃哈哈”“旺旺雪饼”等字学生早就能认了。
2、小交流,丰富识字储备。
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流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的确,交流是一个相互充实的过程。每个人生活空间的不同,经历的不同,注意力的不同以及本身具有的个性差异,他所捕捉到的信息就不一样,所认识到的字也就不尽相同。能经常性地进行交流,学生就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识字储备。比如,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识字交流会”,“识字‘展销’会”,“识字大王赛”,或评选“识字明星”、“识字点子博士”……
拿“识字‘展销’会”来说,每个人拿出自己认识的字的字卡,用自己认识的字去“买”(换)别人认识而自己又不认识的字。“买卖”之前,要先互相向对方介绍自己“生产”(认识)这件“产品”(字)的过程,然后再介绍自己“产品”(即字)的特点——读音、结构,可以组些什么词,还可以说句什么话等,教会对方读后再进行“买卖”。老师则帮学生写字卡,意即不让学生失去自己原有的字卡,而又能用此去“买”回更多的字卡。最后比一比谁“卖”得多又“买”回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但丰富了自己的识字储备,增加了识字量,还获得了识字方法,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再如:每周从语文课本里抽出一个课时,上“识字活动课”课前,发动学生动手动脑,到生活中去搜集各种带有汉字的资料(包括食品、日常用品的包装等)。搜集的时候能认一认,说一说,不认识的问一问,而后带到课堂上来交流。交流时,不仅要告诉大家某个字怎么读,还要告诉大家是在哪认识的,还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字编字谜、组词、造句,联系古诗词的名句。这样,不仅交流了所识的字,还交流了识字的途径和方法,不仅丰富了语言积累,还激活了思维。“这种识字活动课”已深受学生欢迎,凸显了语文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在语文课的小课堂和社会的汉字资源大课堂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并使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再如:指导学生自己做“识字剪贴本”,把在生活中认识的新字剪贴成册,做成自己独特的识字课本,便于交流,更备遗忘。
3、收集备遗忘。
根据遗忘曲线可以知道,认识是容易遗忘的。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很多字是通过无意注意获取的,再加上识字量大,而且是识、写分开,更容易遗忘。因此,便需要将认识文字化,收集起来,即使遗忘了,还能有可查的地方。收集是交流的基础,是开展班级识字活动(如评选识字大王,识字先生、识字小姐等)的基础,也是更进一步开展识字活动的基础,为此,我让学生将自己从不同的途径,在不同的地方认识的字制作成字卡,装进识字袋;将自己和别人进行交流所认识的字的字卡装进识字袋。再如上面提到的“狮子剪贴本”等等。有了收集,还可随时拿出来读一读,从而加以巩固。还可以为学生建立识字档案,每周自己或让家长帮助把认的字记录下来,记录自己每周识字的足迹,然后在班上交流。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堂外,老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心才能生成更多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智慧,也才能引导学生成为在日常生活中识字的有心人。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九
很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分享与交流工作中的一些感想和体会。我加入教师这个队伍已经有几十年了,在这些年里,静下心来仔细回味这些年来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和收获。今天,借此机会把我的一点浅薄的见解和大家谈一谈,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首先,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我认为,课堂教学来得最快,也最直接。如果语文老师功底深厚,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同时又幽默风趣,课堂设计新颖、灵活,再辅之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声音、图片、视频等,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长期坚持做下去,学生会一直喜欢语文的。
其次是良好的习惯,主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积极发言、专心听讲、主动识字、认真完成作业等习惯。课堂还要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地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意见。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反馈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我们一旦决定要坚持实施,就不能松懈,否则学生也会恢复老样子。这些习惯的养成都可以帮助学生能更好的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载体。在每一节课前,我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在备课时,我坚持做到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看每单元的单元主题,训练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培养学生那些情感等,多方参阅各种资料。首先,我把自己置身于读者的位置来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自己有哪些疑问,一一记下来。我想,我有疑问的地方,学生一定也很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我尽可能地去查阅相关资料,然后琢磨浅显、明了的方法教给学生。按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坚持“学、探、练、展”与“导、学、悟、练”教学模式相结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他们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朗读对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也是赋予作品以生命的过程。
训练朗读,要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朗读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都可得到相应的提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
丰富的语言来自于积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古诗、名言谚语、课外阅读等方面的积累。新课改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多练。有的老师会有一旦将课堂放开,会收不回来,会影响教学进度,会扰乱课堂秩序等顾虑。其实,我们只要将课堂内容设计好,将课堂中对于学生的要求明确清晰,甚至是小组的任务分工明确,由易到难的逐步进行练习,学生会很快适应,形成习惯,也会非常愿意进行这样的教学活动。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形式很多,关键是教师能够坚持不懈的进行下去。
(一)强化单元作文教学:
每一单元的写作任务都是与单元学习主题相一致的,我们在教学课文的时候,在写作方法,表达特点,观察方法等方面要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为学生本单元的写作铺好路子。
(二)进行作文系列化训练
想提高作文水平仅靠教材上的单元习作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系列作文训练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又一有效办法。包括生活中的作文训练、不同题材习作系列训练、情境作文系列训练。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创设写作情景,把孩子们内心的宝藏挖掘出来,从而激发他们本身具备的写作能力。
以上是我的几点教学体会,工作中是千头万绪,实践中也是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关键还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全面制定教学计划,并做到有针对性,落实过程要扎实到位,因材施教,检查工作更要及时、耐心。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十
回顾一年的工作,收获颇多,我有四点体会与各位老师共勉。
以前,我认为只要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当老师了,其实不然,教育,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所以,仅有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教育局领导为了使新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安排师训中心和学校相互配合,举办了多次的新教师培训活动。在首次集中培训中,不但向新教师讲述了教育政策法规知识、班主任工作常规、教师形象、语言要求禜?关内容,还特地邀请了优秀教师前来讲课,有优秀新教师的经验介绍,同时,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实践能力,师训中心还聘请了各学科教研员,分学科对我们进行了学科教学常规讲解,特别是如何备课的指导,教研员还指定有关内容要求我们进行现场备课、交流,并对我们的备课情况进行点评,让我们初步懂得了如何备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为开始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每一节课,各位老师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无论教学设计或教学效果,都是无可挑剔。在这条不断探索的路途中,我们需要的是谦虚的请教和经验的积累。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想,这也同样适用新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你的第一堂课,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将会对今后的教学和你在学生中的形象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要生动活泼,朗读要声情并茂,板书要工整美观,讲解要深入浅出,仪态要落落大方,表情要富于变化。另外,对于小学生加点小道具、小奖品、小竞赛,会让学生觉得鲜活。小故事、小笑话、小谜语会让学生感到快乐。总而言之,要尽你所能走好第一步,如果第一堂课你能让学生喜欢你,佩服你,那么以后的路就顺畅多了。
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所以,这些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都不是很理想。更严重的是,很多学生都对自己缺乏信心,上课的时候很少有学生会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就连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是一样。
作为教师,我不妄想在一开始就扭转这个局面,最需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名字,让每一个学生知道你认识并关爱他,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直呼其名都显得更有效果。要记住学生的姓名,有几个小窍门:比如画出学生座位表,强化记忆,必要时,也可以把它放在讲桌上或者办公室里,有空就看一看;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脸部特征认真纪记忆。还应该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状况及其家庭情况,以便因材施教。你的爱心如同阳光,要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感到温暖。要细心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要经常不经意地说出某个学生的一件值得称道的小事,使他经常受到鼓励。不知哪个激进的教育家说过,有时候我们对待孩子,要“昧着良心说好话”。初听这句话,觉得有些偏激,细想想,如果出于爱,出于从心底里的赏识,有意识地夸赞一个孩子,夸到他“灿烂发光”,有时真的能奏奇效。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似乎永远没有出息,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是品质恶劣的学生,他们自上学起便是班里的“捣蛋鬼”,老师们的“眼中钉”。而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排斥所有的老师,故意制造恶作剧,惹老师生气等等。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也曾经一度苦恼过、迷茫过。
一天半的溧阳学习,见到了许多网友,也学习了不少新的东西。又意外遇到了几年前一起学习的同学,真是高兴,从她那里,我又学到了很多。
本次习作论坛,让我对习作教学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刚好也应合了我下来教一年级的目的,想从一年级开始就以阅读与习作并进的方法,引领学生走进习作、乐于习作,蓝山咖啡的做法给我很大的启发。于是边听边学边构思着自己的教学计划,决定分步进行。一年级以激发兴趣为主。
一年级的孩子是非常天真可爱的,让他们说出自己所做所想,应该不成问题,所以决定从先从引导孩子们乐于表达着手,分两步进行:一、以活动为基础,活动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当场记录,再让学生读读。以提高他们的成就感,让学生觉得说出来是快乐的,写下来,留下记忆更好,让他们初步明白习作其实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基础的,它是为了留住快乐,留下回忆,以此引导学生乐于表达。二、班级循环日记也同时并行,以家长记录为主,让循环日记在每个家庭里传递,传递孩子们的心声,家长的期望,老师的引导,以此形成一个和协的教育氛围,良性的循环,激发孩子们说、写的兴趣。
引导孩子从童话读起。这也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先以师读为主,以激发兴趣为主。二、家庭阅读,也是先让家长读带动学生读,以激发兴趣为主。让家长带动学生读起来,需要一些引导。主要告家长书的形式让每个家长明白阅读的好处,也以自己带读开始,激发起兴趣后,让孩子们自己阅读,阅读的内容目前以带拼音的童话故事为主,让童话故事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孩子们离电视、动画片略远一些。
如此再配合班级的活动,如小小故事会,看我读故事,等等来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 这样读写结合,步步推进,我想孩子们的阅读习作的兴趣,应该会被调动起来。先说到这里,以后的计划看实施的情况再定。
但愿不要被那些无谓的东西挡住了我的脚步。
三十四、我们该怎样教拼音?
很久没教一年级了,现在教了几个月的一年级,考了几次试,有一些困惑,写出来想和大家探讨!
先说我们学拼音的目的:让孩子们学习拼音是为了能更快更多的识字,能读拼音读物,较快地让他们有阅读的机会。如果是这个目标,那我觉得孩子们只要认识声、韵母,会拼读就好了。
可是看看我们的试卷,找出下面音节中的声母,写出下面音节中的韵母,或者是把音节补充完整,找出音节中的三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等等,搞得好象是在研究声韵母,像搞语言研究的。当然如果仅仅是我们教师想弄清楚,那对教学一定会有帮助的。但是总是认为用来考学生,那就过分了。一直不赞同让学生把音节拆了分,分了合,有那必要吗?这一段时间和孩子们相处以来,发现孩子们能基本读出来,却不会把给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鼻韵母带上正确的帽子。要他们分清这些实在是要占掉孩子们很多时间,总觉得有些得不偿失。
目前为了应付试卷上的那些题目,实在让我和孩子们吃尽了苦头,用来读的时间少了很多,对音节的熟练程也就降了不少,而且有些孩子已经有了厌学的倾向。是啊,一个才从快乐的幼儿园上来的孩子一下子就这么辛苦,怎能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呢?又怎会不怕学、厌学呢?
其实我觉得小朋友们只要会读会拼就好了。看到一个音节会拼读出来,目的不就达到了。你说分清了声韵,也会拆会合,那当然能更牢固地掌握好拼音,可是那样,孩子们付出的太多了。再说对以后的拼读也没有太大的帮助啊。
胡言乱语!不过也是我的困惑,我被这些已经搞得精疲力尽了。我喜欢酸奶做的一些拼读练习,觉得那些音节孩子们拼读会了,也就行了。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学拼音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多余的,还不如直接学习汉字的读音了,反正常用字就那么多,用三四年的时间,也能学会的。
二十二、品德课:心中有“规则”
好久没有听品德课了,今天听了一节市级的品德课试教。发现教者没有把握好品德课的特点,有上成语文课的倾向。
听课时匆匆忙忙看了看孩子们的课本,课本中的文字内容非常多,编排也非常典型,那里的故事很多,也很符合文章主题。但是如果教者把这些内容都在课上完成的话,那么势必会成为一堂阅读课。我们老师在备课时也是因为这一点而无法把握好,使得自己的课变成了感受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抗击“sars”的课。
其实本课中的线索非常明了:规则的重要性——规则在心中——我心中的规则。这是一个非常明了的引导学生明白有了规则,生活会更方便的教学思路。为什么教者没有看到呢?因为课本中的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小设计,一个个为方便教者更好地教学,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的故事、问题设计遮蔽了我们的眼睛。有那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细细想想,想把这一课上好,先让孩子们自己去阅读这些小故事,先自己通过故事感受规则的重要性。不过这个过程得放在课外,让孩子们把它们当作课外阅读来读。五年级的孩子一看就懂。那我们课堂上做些什么呢?帮助学生充分感受规则的重要性后,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说起,看看身边有哪些规则,以“我们要不要遵守它们?”展开讨论。孩子们可以引用书本上提供的事例来印证,也可以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看到的课外的事实来引证规则的重要性。接着再做做老师设计的,或孩子们在引证时设计的小游戏,以此来导行,让规则深入学生心中,我想可能效果会更好。
只是这中间的小辨论,我们还得好好想想,如何导入,如何引发学生展开辨论,都是我们要好好思考和设计的。而且这里教师的把握度不大,稍一不慎,会被孩子们牵着鼻子走。而且不同的孩子,他们在辨论时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孩子可能会想到哪些内容,如果他们无法进行,怎么办,偏离了我怎么拉回来。等等都要我们好好思考,想好应对策略才行。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精神愉悦、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情况下去学习,去获取知识,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什么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有时学生不易接受,甚至厌学、弃学?为什么当今社会上的那些流行歌曲、广场舞,学生却无师自通,连那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孩子都学得很好,而且还乐此不疲。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兴趣。孩子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时就可以学得快、记得牢。无兴趣学习时就会学得慢、忘得快。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所有小学语文老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从自己二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感悟:那就是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境育人这三方面。
虽然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但如果不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学是很难学好的。因此我先让我的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语文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其次再举出学习中、生活中的例子,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语文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但其他各门学科学得都还不错,语文连声、韵母都分不清,音节的声调不知道加在哪个韵母上。写字不按笔顺书写,书写不规范。基本功学得不扎实。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给予疏导,用《纪昌学射》这个寓言故事让他懂得学好一项本领最重要的是先学好基本功,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学好本领。才能学得精,学得好。学习也同样如此,于是我耐心指导学生怎样区分声韵母,音节加声调的规律,并且编成儿歌让他背下来,识字,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识字,如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来识字。不要死记硬背,找特点,找规律。这样学生就会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轻松愉快地学习。而且还在学习中逐渐培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成绩进步很大。语文这一基础课学不好,其他学科是很难学好的。由于他有亲身体会,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很快明白了道理,开始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趣理交融,两者相互促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以爱学生为前提,师生关系融洽,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五彩缤纷的情感世界。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特点,抓住情感教育这一优势,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游历知识的乐园,采摘丰硕的果实。小学生模仿力、向师性很强,有不少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愿意学这位老师所教的课,他们学习时不但对学习内容有选择,而且选择师生感情。所以,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平时尽量抽出时间多接触学生,和学生交流思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愿意和老师接近,把老师当成妈妈,愿意和老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愿意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要通过自身丰富的的表情变化和情真意切的言语等,将自己的内心真情向每一位学生进行传递。比如,我经常和学生一起朗诵诗歌,给学生讲故事,并且举行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体会到得到老师的肯定,受到同学崇拜的自豪。这样学生就认可了我这个老师。只有当学生体会到老师是真心实意关心他们,老师和他们的心是相通的,他们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讲述的道理,传授的知识,就会自觉地乐意接受。这样,师生感情融洽了,课堂上就会配合默契,乐教乐学,幽默和谐。所以对我所教的语文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我这个老师也倍加喜欢尊重。他们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小学语文是一门生活化很强的学科,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一门艺术。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所以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变乐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向自己提出上课要求:每堂课都要让课堂充满爱和笑声,力求在课堂上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不给学生一种老是高高在上的距离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真正做到情境交融。由于教学中我重视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调动起来了,提高课堂效率就有了保证。
总之,学习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地去学,更好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自觉去学、自愿去学、主动去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对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相信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学习,兴趣教学将会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