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描述有关西游记的读书心得作文篇一
《西游记》八十一难,九九归真,真经早已不是那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经书,所谓的真经正如孙悟空的那句“灵山就在脚下”一样,它已经在师徒每人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中。师徒每走一步就是一页经书,真经就是这一路以来的修行。若非如此,如来为何不让观音或悟空或其他什么人直接把大乘佛法送往南赡部州?真经即修行。所以真正的成功不是最终得到了什么,而是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获得了什么。
一部《西游记》,一部成长史。孙悟空从猴变成了人,又从人变成了佛。一路走来他告诉我们“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也许这是一个喜剧,因为人教会了悟空人情世故,教会了悟空忠孝仁义,他终于不是那么格格不入,他终于成了人。也许这是一个悲剧,因为悟空学会了人情世故,学会了忠孝仁义,他再也不是那么格格不入,他终于还是成了和我们一样的人。悲剧也好,喜剧也好,值得庆幸的是,终于还是没有什么可以消磨他的嫉恶如仇、抱打不平的本性——因为佛祖最终也只能给他一个“斗战胜佛”的封号。
还记得路阻观音禅院,悟空寻袈裟未果回到寺中,三藏劈头就问“袈裟如何”,悟空却是先问众僧“可曾有好茶饭与我师父吃?可曾有好草料喂马?”。还记得有多少次悟空因唐僧遇难而痛哭不已,又有多少次为救唐僧而屈尊求人,又有多少次欲救唐僧而深受委屈有苦难言……这一切的承受起初或许还是因为紧箍咒,但久而久之早已成为了习惯。天不怕地不怕、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齐天大圣美猴王心中有了挂碍,棒下已不再无情,这也许就是他总遇到难以战胜的妖魔鬼怪的原因之一吧。(当然,作者是聪明的,孙悟空不是万能的,因为天地万物原本就是相生相克的,此乃其一;其二,可以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都不是对手,可见取经之路是何其难哉,同时也可窥见生性高傲急躁的悟空的改变与成长,要知道猴子原本是没有耐心的;其三,亦可看到作者对所谓神仙们的辛辣讽刺。)是喜?是悲?
《西游记》传诵至今经历了无数的改编,借助了各种形式,如今日益兴盛的影视业更让它长演不衰。其实一味地厚古薄今并不可取,因为即是原著也未必就是不刊之论。就说原著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的故事就远不及六小龄童版影视剧的改编更加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影视剧中玉帝故作高深不言明原委,至真相大白又羞于承认不敢当面认错,将统治者的外强中干和龌龊懦弱表现得淋漓尽致;悟空一而再再而三地奔波于天庭与郡衙之间,猴性与耐性之间显然是后者占了上风,孙悟空的形象也更加突出;而郡守推倒供桌的缘由补充为妻不贤子不孝强抢民女,仗势欺人,使得郡守的正面形象更加突出,同时更强化了对玉帝之流的辛辣讽刺。关于披香殿悟空八戒的“胡闹”行为更丰富了这对师兄弟的形象,与此同时趣味性也水到渠成地增强了;而大雄宝殿内玉帝对悟空八戒的不同态度,更昭显了玉帝的欺软怕硬嘴脸。作者辛辣讽刺和幽默诙谐的本意在这里表现到了极致。
窃以为对一些古典名著的再演绎并非是要照搬原著,毕竟人是越来越进步的,对于某些问题的表达我们可能会比古人表达得更清楚。因此只要是在原著内在精神的基础之上加以延伸、填充、挖掘都是可行的,这也是对这些古典财富批判的接受真正的传承。
关于不同版本的演绎我们应该抱着欣赏的态度去对待,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西游梦,红楼梦,只是有一部分人把心里的梦搬上了荧屏和大家分享而已,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指责敢于实现自己梦想的一群人呢?至于不同的演绎,那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之必然,其实这就像是就某一个课题去做论文,不同的只是论文是白纸黑字,而它们是影像音频,为什么不能宽容一点,允许他们也可以百家争鸣?原著八十八回有一偈“道不须臾离,可离非道也”,今再狗尾续貂一句“经典不可逾,可逾非经典也”,而所谓的经典只是为大多数人所习惯而已。
一部《西游记》,一部真经。原著九十回“师狮授受同归一盗道缠禅静九灵”真是振聋发聩:神师不慎即成怪狮,吾之为师者,当慎之又慎。凝结取经团队的除了那份共同坚守的信念之外,还有一条最重要的法则,那就是爱。信念是坚守自己,爱则是维系团队,所以无论是管理一个班级还是领导一个团队,爱是永远的规则。
《西游记》的?创作本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这些后来人从中看到了什么。正如各版西游的导演所说,拍摄《西游记》的过程,就是他们自己的取经之路。每一部《西游记》的上映都是一群意志坚定、心中有爱的人的一次心灵之旅。在这个浮世时代,静心翻完这594页,我为这些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喝彩,我们也走了一遍心灵的旅程,经受了洗礼。
描述有关西游记的读书心得作文篇二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儿时,只看过动画片,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慢慢体会到这其中的奥秘。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吴承恩,他用他的笔,描绘了师徒四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以及沙僧经过多年跋涉,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
大家对于这四个人物,可能对孙悟空的印象深一点,但我最喜欢唐僧。
唐三藏是核心人物,可以说,没有唐僧就没有这100回的令人拍案叫绝的故事。看过书的人,就知道唐僧是主动到西天拜佛求经的。这可以看出他为了国家可以不惜自己的生命。而且,在他要开始取经之前,也了解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危险困境他一定知晓,但他任然要去西天取经,这是有怎样的信念呢?
无疑,唐僧这样子做为的是保大唐江山永固。书的作者也赞叹了唐僧“浑如极乐活罗汉,赛过西方真觉秀。锡杖叮当斗九环,毗卢帽映多丰厚。诚为佛子不虚传,胜似菩提无诈谬”。
看得出来,唐僧是一个为国家着想,为百姓着想,把国家性命放在第一位,对皇帝忠心耿耿,对百姓尽心尽力,这样的人怎能不喜欢。
提起孙悟空,我立马就想的了那紧箍咒,那可不好玩。我敬佩的是是孙悟空虽然个性冲动,桀骜不驯,老是和唐僧顶嘴,也曾离开过唐僧,但一路上他斩妖除魔,惩恶扬善,做了许多的好事,对师傅忠心耿耿,最终帮助师傅取得真经。可以看出,孙悟空是一个心地善良、神通广大、具有正义感的人。
从这本书里明白了许多道理,最有价值的就是做事一定要持之以恒,绝不放弃。刘禹锡说过:“石以砥焉,化钝为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用石头磨砺,把钝的变成利器。引申意思就是一个人经过磨练变得更强大!
可想而知,没有坎坷的人生是不精彩的,俗话说风雨后见彩虹,就是这个道理。花儿开放前经历过风雨,孩子学走路经历过摔倒,而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想放弃。
所以,任何事只要有信念,有一定可以成功。就像师徒四人一样,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锲而不舍,取得真经。这就是西游记向我们传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