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形象直接关联教育行业的公信力。师德失范事件会损害公众对教育体系的信任,甚至引发社会质疑。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师德师风演讲稿一等奖,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师德师风演讲稿一等奖1
春风不语化桃李,弦歌不绝润新苗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上对青年学生的寄语。当代青年学生如此,当代教师又何尝不是?生逢盛世,何其有幸,身为教师又是何其荣幸。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教育沃土上,我们大可以纵情挥毫,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人生。我总会想,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我又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20xx年,我来到如今的工作岗位,自那天起,我如愿的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也是自那天起,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方向和目标。在我身边,以及当今社会上,有很多优秀的前辈及同仁。在他们身上,我仿佛找到了答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正所谓“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为人师者,亦以修德为先。
纵春光,只愿兰蕙结芳质,不悔此生付秋风
一介书生,三尺讲台。一身布衣,两袖清风。选择了教师就等于选择了寡淡岁月,平淡的生活,这是一个平凡的岗位。在这里,自行车载着他们“走遍”小县城两点一线的生活,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夜半月至中央,他们都奔波在路上。她们是正在哺乳期的新手妈妈,撒手家中幼子,只因念着“我还有一群孩子”。他们是风烛残年的老前辈,忍受身体病痛,也要陪孩子们走完高三的最后一程。他们是女儿、儿子,也是母亲、父亲。可此刻他们只知道有那么一群孩子还坐在教室里翘首以盼。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天,也不是一年,而是往复几十年。他们或许脊背已弯,或许早已步履蹒跚,可心中信念依旧既坚且磐!
困风霜,长松本应扶明堂,只因真心卧丘壑
风雨兼程是人生常态,疲惫不堪是生活状态。可尽管如此依旧要保持奋进姿态,怀揣积极心态。正所谓“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身为教育工作者,“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早已被我们视为毕生准则。学生时代的我便已被张玉滚老师的事迹深深打动。“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如今,当我有了学生后,对此,我再一次体会其中深意。不问“房有几间,地有几垄。”但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万事不离初心。
渡百舸,拳拳丹心愿做桨,渡尽天下苦行客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场温暖人心的坚持,是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比起严师出高徒,我更认可“爱心出高徒”。教育是用一颗心去温暖另一颗心,是有温度的艺术。学海茫茫,众人皆是苦舟行者。高中生活是忙碌的,孩子们都在和时间赛跑。晚自习的空当,回家就餐就无法在校援疑置理。可留在学校就意味着要饿着肚子上自习。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我也发现,同事们的办公桌抽屉里,总是特意放着些饱腹的饼干和牛奶,留给没吃饭的学生。这样的小事儿往往不起眼,可就是这样不经意的小事儿,老师们做了一年又一年。也正是这群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他们用热爱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参乡学子。而这群来自大山脚下的孩子,他们也可以走进大都市的高楼殿宇,他们也能走向祖国的湖海山川,也能参与“蛟龙入海”,也可尝试“九天揽月”。想一切不敢想,让一切不能成为可能。
成长之路,以爱相伴。教育之路,以德相随。有道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重量。“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观其师而后成其才。要想学生学有所成,为人师者,便要事必躬行;要想学生成才立德,为人师者,便要修言修德。给人以星光者,心怀炬火!古人云:“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苍生治水者,不可使其沉溺于湖海。”而作为教师,承担了“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重任,我们愿做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抱薪者”“治水者”,甘心“毙于风雪”“溺于湖海”,只求不负期望,不愧己心。
教育之路道阻且长,可人的一生总有数不尽的关山难越,可纵使渺小如我辈,也想攀一攀这难越关山。
师德师风演讲稿一等奖2
忘记与铭记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从教十四年,忘记了彻夜明亮,准备公开课的煎熬,铭记着“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忘记了辗转反侧,思虑学生问题的烦恼,铭记着“教育就是一个不断反复纠错的过程”;忘记了披星戴月,不管不顾自己孩子的清早,铭记着“我既然选择了教育这一职业,我就要把我的青春、我的热情、我的全部精力都献给它!”。这一切,源于我内心最深沉持久的力量——热爱。
我曾爱得惊涛骇浪
面对那个一天两天天天交不全作业的他,面对那个卫生纪律学习样样稀松的他,面对那个越禁止什么越尝试挑战,越强调什么越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他……我曾口无遮拦暴跳如雷,最后拂袖而去……直到有一天,看到这样一句话:“你不知道哪句话会影响孩子一生,所以你只能假设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孩子一生。”我忘了那个交不上作业的他,没有妈妈,早晨靠闹钟叫醒,等不到为他做早饭的父亲的身影;我忘了那个样样稀松的他其实是个电脑高手,线上周测排成绩做表格他分分钟搞定;我忘了班里的那个“叛逆少年”,在体育场上身手矫健,是个喜欢听同龄人倾诉的“树洞”而不顾自己一身泥泞……
亲爱的我啊,当你恨铁不成钢的时候,你严厉的措辞可以适度温和一点,尽量不要伤了他们的自尊,你愤怒的情绪可以收敛一点,尽量不要因为自己的怒火而灼伤了他们对未来的梦想。在他们胆小自卑、实在无法提高成绩的时候,你可以对他们稍稍怜悯一些,有的孩子真的不能靠成绩吃饭,但谁也不敢保证,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就没有风花雪月,诗词歌赋。我怎能以“爱的名义”去抱怨,去苛责,去伤害呢。
在对方身上唤起有生命力的东西,才是真正的爱啊!
我的爱变得温柔以待
为每一个孩子建立一份“成长档案”,在岁月的褶皱处也能发现他们可圈可点的优长,我将叉腰抱臂的居高临下,换成款款深情的文字:
“小大人峻峻,还记得开学报道第一天,我带你去热水房,你主动抢过我手中的水壶。你吃过别人没有吃过的苦,你知道离自己需要的,想要的还差很远,那就奔跑吧,即使赤着双脚!”
“电脑高手小志,最近班级喊口号你嗓门很大,你曾说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我们不能只看成绩,对啊,方方面面都有长进了,成绩也不在话下!你要学会自我管理,暂时的落后怕啥?”
“体育健将小森,见证了你的喜怒哀乐,感谢你对老师多了一份信任,你请假一周了,回来吧,同学们还想听你讲《红楼梦》呢!运动会咱班靠你掷铅球呢!”
记录点滴,点滴都值得记录。换位思考,我要去想“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以身示范,我虽无法成为“至圣”,但努力靠近他的“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爱是惊涛骇浪,爱更需要温柔以待。
明天,也许我就忘了今天的绞尽脑汁,但我会铭记“教孩子一天,想孩子一生”,忘记该忘记的不快和琐碎,铭记该铭记的深刻与永恒。我的这份爱定将源源不断,滔滔不绝。
师德师风演讲稿一等奖3
不忘初心修师德,牢记使命铸师魂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学校看望慰问教师或给他们致信,在不同场合对广大教师提出殷殷希望。在这个新时代,教师的师德怎样才能焕发出新的魅力呢,前有开山人,后有传承人。如此薪火相传,定能久久为功。
20xx年8月,我有幸加入了一个团结奋进的大家庭,在工作中我结识了许多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了几十年的教师。“吉林好人”“最美白山人”殷老师,40年教龄,高级职称,儿子在上海当机长,有着让我们这些晚辈艳羡的高收入,他总是很“吝啬”,穿儿子淘汰下来的制服和鞋子。但我们都知道他对贫困学生有多慷慨。二十多年来,他自费资助的学生有近600人,义务辅导时间超过1000小时,爱心助学协会筹措资金达百万,走访路程累计相当于“万里长征”。他说,年龄大了,对吃穿没有什么高要求,可在他朴实的笑容里,我学到了师德里有一种付出叫“无我”。
55岁的陈老师,因多年长时间的站立形成了严重的腿疾和腰伤,大家劝她请假休养,她轻描淡写地说,讲起课来就忘了疼了!学生劝她,坐着讲课吧。陈老师轻描淡写的说,那样影响讲课效果。每每看见消瘦了十多斤的她,扶腰坚持给学生上课的身影,我学到了师德里有一种隐忍叫“忘我”。
薪火相传,青年教师当中也不乏高尚师德的传承人,在校园里,经常会看到一个意气风发的身影——“最美教师”贾老师,一名干练的数学班主任。18年来,在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她曾经清脆圆润的嗓音,变成了现在的嘶哑。20xx年春节,她和学生隔离在家里,为了不影响还有4个月就高考的学习进度,她从大年初五就开始无偿带领学生复习,保证学生每天都能在线听到两节数学课,每节课都是一个半小时。上完课后,她还会在晚上领学生们多做一套数学综合题,这样一直坚持到高三复课。她每天都要讲授三、四节课,晚自习里近3个小时也不厌其烦地逐个指导学生。可是对于自己的家人,她做的太少了,儿子生病了,她疏于照顾,扔给了父母;父亲病危了,她带学生完成了会考复习,才匆匆回到老家尽了最后一份孝心。她常说,在她的人生里最正确的事,就是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在她常常因愧对家人而黯然神伤里,我学到了师德里有一种坚持叫“舍我”……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要追求的,不仅是家庭的温暖,还有不懈的责任和深沉的家国情怀。这位青年教师身后,还有无数位优秀的青年教师。疫情期间,他们争先上网课,开学伊始,他们争做班主任,晨光熹微时,他们已经带领学生早读,星辰满天时,他们还在陪着学生看书。他们以蓬勃的生命和浓厚的情感丰富着新时代的师德。
萤火微光,聚之成芒。在白山这片教育净土上,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始于初心,源于热爱,成于坚守,薪火相传,砥砺前行,必定会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努力的奋斗,续写高尚师德师风的新篇章!
师德师风演讲稿一等奖4
《在平凡的日子里做有光的老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作为一名入职刚满一年的新教师,接到这个演讲主题时,说实话,我有点慌。"铸魂强师"这么宏大的主题,我这个每天忙着备课、批改作业、追着学生交作业的新老师,真的能做好吗?
但这一年来,我发现教育的美好,往往藏在那些不起眼的日常里。
早上7:30,我匆匆赶到办公室,发现桌上放着两个包子,底下压着张小纸条:"老师,昨天您因为讲题没吃晚饭,记得吃早餐。"落款是课代表小王。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原来师生之间的温暖,是这样流动的。
每次大课间,总有几个学生来办公室"蹭问题"。有的问的是作业里的困惑,有的问的是科幻电影里的物理BUG,而上周有个学生特别认真地问我:"老师,您说水在如果真空中,常温下就会沸腾,那宇航员在太空站怎么泡方便面啊?"我一时语塞,赶紧查资料,第二天专门给他做了个科普小视频。这些看似不着边际的问题,反而让我觉得当老师特别有意思。
批改作业时,我会在作业本上画个小表情:做对的画个笑脸,思路新颖的画个点赞,粗心错的画个哭脸。没想到学生们开始在作业本上"回应"我:有的画上他们设计的物理实验草图,有的写"老师这道题我懂了!",还有个调皮鬼画了幅我的Q版画像。这些小小的互动,让冰冷的作业本有了温度。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上学期分班考试后,一个平时很内向的女生在交卷时,偷偷塞给我一张纸条:"老师,虽然我的物理成绩不好,但您是我遇到过最认真的老师。您讲课特别清楚,就是有时候看起来不太自信。希望您知道,我们都很喜欢您!"这张纸条我到现在都夹在教案本里,每次自我怀疑时就会拿出来看看。原来在我努力照亮学生的同时,他们也一直在温暖着我。
当然,这一年也有不少"翻车"时刻。
记得第一次讲解"力的合成"实验时,我信心满满地站在讲台前,对学生们说:"看好了,这两个分力的合力一定会准确地拉动这个小车。"结果当我松开手时,小车纹丝不动。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善意的笑声,我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
那一刻,我强作镇定地说:"同学们,看来我们的理论和实际出现了偏差,谁能帮老师找找原因?"很快就有学生指出:"老师,是不是滑轮摩擦力太大了?"课后检查才发现,原来是我忘记给滑轮上润滑油。
第二天上课时,我主动承认了自己的失误:"同学们,昨天老师给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这提醒我们:第一,实验前一定要检查器材;第二,做题时要考虑所有隐含条件;第三,遇到问题要及时查找原因。"没想到学生们反而给了我热烈的掌声。
这件事让我明白,教育最美的样子,不是永远正确,而是敢于直面错误。现在,我会把每个失误都变成教育的契机:
- 在备课时,我会反复检查实验器材
- 在课堂上,我会鼓励学生指出问题
- 在批改作业时,我会标注"老师也曾在这里犯错"
这一年里,我和学生们一起成长。当他们看到老师也会犯错,也会脸红,反而更愿意亲近我、信任我。而我也在这些真实的互动中,慢慢找到了作为教师的自信和力量。
现在的我,依然会为第二天的课紧张到失眠,依然要花两小时准备一节40分钟的课,依然会在学生考试失利时跟着着急。但我知道,正是这些平凡琐碎的日常,在一点点塑造着我作为教师的模样。
最后我想说,或许现在的我还谈不上"强师",但我愿意用每一天的认真备课、每一次的耐心解答、每一份作业的用心批改,去靠近这个目标。因为教育的美好,不就在于和学生们一起成长的每一天吗?
师德师风演讲稿一等奖5
《铸魂强师,青春敢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在这个风和日丽、智慧与幽默并存的古老校园里,一群不寻常的老师正密谋看一场前所未有的灵魂革命。他们不是普通的园丁。而是手握知识钥匙,心怀星辰大海,誓要以爱为引擎,驱动青春之舟,驶向智慧彼岸的教育家精神践行者。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铸魂强师,青春敢为》。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深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灵魂的塑造。而教师,正是这一神圣使命的践行者。
在教育的星河中,总有璀璨的明星为我们指引方向。张桂梅校长扎根大山,用病痛之躯托起无数女孩的梦想;于漪老师深耕语文教育,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誓言。他们让我知道,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使命。他们也使我明白,教师的“魂”在于无私奉献与坚定信念。
记得刚踏上讲台时,我曾因学生调皮、成绩参差而焦虑。直到有一天,我读到陶行知先生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那一刻,我幡然醒悟:教育不是流水线上的标准化生产,而是为每一颗独特的种子提供生长的土壤。从此,我学会了用耐心倾听学生的困惑,用微笑化解他们的胆怯,用信任点燃他们的自信。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在我的班级里,曾有一个叫小宇的男孩。他沉默寡言,成绩落后,总是一个人缩在角落。家访时我才知道,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年幼的他独自照顾年迈的奶奶。我决定多给他一点关注:课上提问时递去鼓励的眼神,课后辅导时悄悄塞一块糖果,运动会上为他呐喊助威……渐渐地,他的眼神亮了,成绩也有了起色。某天,他塞给我一张纸条:“老师,您像一束光,照亮了我最灰暗的日子。”
这件事让我明白:教育的力量,藏在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里——一句句温婉深切的叮咛、一声声春风化雨的教诲,一次次真挚愉快的促膝长谈。我们或许无法让每名学生都成为学霸,但可以用爱告诉他们:“你很重要,你值得被看见。” 教师的“奋进”,不仅是教学技能的提升,更是用耐心和爱心点燃每一个孩子的希望。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常常思考:如何让语言学习成为学生成长的桥梁?我尝试将榜样精神融入课堂。比如,在讲解“Dream(梦想)”这一话题时,我会分享海伦·凯勒的故事,告诉学生:即使身处黑暗,也能用知识照亮前路。当我看到学生眼中闪烁的光芒时,我知道,教育的种子正在发芽。在英语课堂上,我注重融合文化自信教育:讲到西方节日时,会引导学生对比春节、中秋的传统内涵;学习国际新闻时,会讨论中国青年的责任担当。我告诉学生:“学好英语,不是为了远离祖国,而是为了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
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号角已然吹响。作为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离“大先生”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但我会以楷模为镜,以使命为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到:深耕教学,让课堂既有知识的深度,也有情感的温度;以德立身,用言行诠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把每一个学生装进心里,让教育成为一场温暖的守望。
各位同仁,教师是火种,点燃的是希望;教师是灯塔,照亮的是未来。让我们以“铸魂强师”为信念,以“奋进有我”为担当,在教育的沃土上播种理想、耕耘奉献!因为,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教育的根基;我们奋斗的模样,就是未来中国的模样!教育之路,道阻且长。老师们,让我们并肩奋进!教育强国的未来,有我,也有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