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增绿就是增优势 植树就是植未来心得体会最新篇

增绿就是增优势 植树就是植未来心得体会最新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3-20 19:00:02
增绿就是增优势 植树就是植未来心得体会最新篇
时间:2025-03-20 19:00:02     小编:WZX6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第47个植树节来临之际,各地纷纷开启“植绿模式”,种下一棵树、收获一片绿,为美丽中国播撒绿色希望,勾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蓝图,凝聚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能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增绿就是增优势 植树就是植未来,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

增绿就是增优势 植树就是植未来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习语品读”系列,以“新闻漫画+文字品读”的形式,带您从不同维度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

三月春风至,植绿正当时。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植树、护树的好传统。《管子·立政》中说的“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体现了古人对植树造林、生态保护的朴素认知。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他鼓励大家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

绿色是美丽中国的底色,也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增优势”与“植未来”,指向的正是我国厚植林草资源、推动国土绿化的重要意义。

一棵中等大小的树每小时可释放氧气1.8公斤,每15亩20年生的榆树每年可滞尘10吨,每15亩阔叶林一昼夜能产生植物杀菌素2公斤……植树造林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上世纪九十年代,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时就因地制宜提倡多种树。他说:“榕树遮风挡雨,成活率高。抓生态,榕树是很好的选择,福州要多种榕树。”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福州“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2023年,福州荣获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植树绿化带来的反哺效应不断凸显,不仅使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对人才落户、外商投资的吸引力也逐渐增强,城市总体价值不断攀升。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所蕴含的深意,在福州的发展历程中得到具象展现。

植树造林,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到中央工作后,截至2024年,习近平已连续17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站在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

2021年初,《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公布,我国所有森林和草原都拥有了专属守护者。随后,《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印发,造林绿化“在哪造”“造什么”“怎么造”“怎么管”有了具体指导。

同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当了几十年林业工人的人大代表周义哲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林业工人从“砍树人”变为“看树人”。

总书记感慨:“你的这个身份转变,正是我们国家产业结构转变的一个缩影。”“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

山川披绿,林海生金。

2024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成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之一。同年,中国林科院专家团队对大兴安岭森林、湿地、草地生态产品总价值量的评估为每年8021.44亿元。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也是人类生存的根基。

研究测算表明,森林每增加1立方米蓄积量,可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用1立方米木材替代等量的混凝土,可减少0.8吨二氧化碳排放。

新时代以来,我国坚持以大工程带动国土绿化大发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大工程有力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口袋公园”、城市绿道建设等齐头并进。

在新疆,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成功“合龙”,带动当地特色种植、经济林木等产业相继兴起,群众切实享受到了增绿带来的生态红利。

在西藏,推动南北山绿化工程中先后有约500万人次参与,带动群众增收近18.6亿元。植树造林绘就“第三极”生态新图景,绿了高原,红了日子。

在江苏,盐城深入挖掘沿海地区造林潜力,推动更多盐碱荒滩成为林海绿洲。同时不断完善农田、道路、河道林带林网建设,既提高森林质量,又增强碳汇能力。

…………

过去一年,我国完成国土绿化面积超1亿亩,其中包括造林6669万亩、种草改良4836万亩。一座座荒山秃岭披上绿装,一片片荒漠戈壁变成林海……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绿色家底愈加殷实,增绿优势不断显现。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唯有不断强化增绿的“优势”,才能稳稳把握住我们的“未来”。亦如总书记所强调:“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增绿就是增优势 植树就是植未来二

“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这一理念深刻揭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其核心在于通过绿色资源的积累与守护,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以下从理念内涵、实践路径及个人行动等角度展开分析。

​一、理念内涵:生态与经济的共生逻辑​

“增绿”不仅是生态修复的手段,更是创造发展新优势的途径。例如,通过植树造林、荒漠化治理等行动,可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奠定基础。而“护林”则是对现有生态财富的保值增值,森林在固碳释氧、涵养水源等方面的功能难以量化,但其长期经济效益远超短期开发收益。正如浙江安吉的实践所示,保护森林资源后,当地生态旅游收入增长超30%,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逻辑。

​二、实践路径:科学推进“三绿”工程​

​扩绿提质​: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适生树种,如在干旱地区推广耐旱灌木,在南方山区发展经济林,既保障成活率又兼顾经济效益。

​兴绿增效​:发展林下经济、碳汇交易等新业态,贵州的林菌、林药复合种植模式使每亩林地收益提升5倍以上。

​护绿固本​:建立智能化森林监测系统,2023年云南通过红外相机网络成功预警火情40余起,保护了百万亩原始林区。

​三、个人行动:从理念到日常的生态自觉​

生态保护需全民参与,个人可通过“微行动”贡献力量。如选择电子发票减少纸张消耗(据统计,全国推广每年可少伐林木20万立方米),参与“蚂蚁森林”等线上植树项目。在职业场景中,公务员可推动生态补偿政策落地,企业人员可研发环保技术,教育工作者可培育学生生态意识,形成多维度的保护网络。

增绿就是增优势 植树就是植未来三

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时时牵挂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近日,在黑龙江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漠河林场自然林区,察看自然林生长态势和林下作物展示,指出“要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走进我国大陆最北端的边境临江村落北极村,仔细了解当地结合地域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等情况,强调“要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在保护的前提下让老百姓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收入”。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新时代的中国,“美丽经济”发展壮大,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绿水青山产生越来越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黑龙江伊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区人捧起了生态旅游、森林食品、林都北药的“新饭碗”;宁夏贺兰山砂石矿区整治修复后成为葡萄酒庄,产业转型带来丰厚回报;贵州石阡将石漠化治理同茶叶发展有机结合,让“石山变青山,荒山变茶园”,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放眼今天的神州大地,越来越多群众吃上了生态饭,过上了好日子,生动印证“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深刻道理。

山川披绿、林海生金,新时代中国之所以能发生这样的美丽蝶变,根本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在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让群众富起来,让日子美起来,让生态好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从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到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从指出“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到强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越来越多人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转化为爱绿植绿护绿的自觉行动,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是未来经济的方向、人民群众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牢固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的理念,才能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把生态环境保护好了,发展的优势才能不断扩大。吉林查干湖经治理后重现勃勃生机,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补给站。飞鸟翔集引客来,2018年以来,查干湖景区旅游综合收入近80亿元。“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如果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具备,人们都愿意到绿水青山的地方投资、发展、工作、生活和旅游。坚持“增绿就是增优势”,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就能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森林涵养水源,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是林草产业重要组成,林业碳汇可创造经济效益。可以说,把森林资源保护好了,各种财富就能源源而来。贵州毕节赫章县海雀村村民在万亩荒山秃岭上植树造林,30多年里持续开展森林抚育等工程,森林覆盖率超过77%,不仅发展起各种特色产业,还获得全省第二张林业碳票,村民感慨“现在空气也能卖钱”。森林是宝库,但也易遭毁坏、难以修复。坚持“护林就是护财富”,真正把森林保护好,同时积极探索将森林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的路径,才能让森林资源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巍巍高山、茫茫草原、茂密森林、碧海蓝天,都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也是人类永续发展的最大本钱。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新征程上,我们要汇聚起更加磅礴的力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让绿色成为最亮丽的发展底色。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