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文革的余波仍在社会各个角落震荡,无情摧毁着每个人的生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00字 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00字一
愿所有的平凡都伟大,愿所有的苟且都开花。如何在平凡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在孤独中历练心灵的富足,是我们需要用一生去回答的问题。尽管路遥坦言书中人顾不得忧患人类的命运,他们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而放弃了最主要的精神追求,但《平凡的世界》依然告诉我们,一个普通人如何在不鄙视世俗生活的同时,又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
独爱少平,不甘平庸,一直在寻找心里的慰藉,一直在前行。
双水村的少年郎。每天饭点,孙少平都会等其他同学把饭菜取走他才去拿,两个黑“疙瘩”。他愿意自己每天排在买饭的队伍里,也能和别人一样领一份菜,并且每顿饭能搭配一个白馍或者黄馍。这不仅是为了嘴馋,而是为了活得尊严。黄土高原的苍凉广阔土地,困难艰辛的生活赋予了他淳朴的性格、善良的内心和永不服输的倔强。
他慢慢懂得,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他在给妹妹的信中,写过这样一段话: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的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满欢乐,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他不甘于做一个永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想通过参加高考改变一辈子“修理地球”的命运,虽然最终名落孙山,回到双水村后,但在各方的努力下孙少平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这对那个时候的孙少平来说,无疑是个再好不过的工作,但少平不甘心自己一辈子就在农村当个农民,他毅然选择了远方,孤身一人来到陌生的城市寻找未来。
黄原县的揽工汉。“到东关大桥头的时候,他看见街道两边的人行道上,挤满了许多衣衫不整或穿戴破烂的人。这些人有的心慌意乱地走来走去,有的麻木不仁地坐着,有的听天由命地干脆枕着行李睡在人行道上。少平马上知道,这就是他的世界。他本来就不是准备到这里享福的。一切过去的生活都已经成为历史,而新的生活现在就从这大桥头开始了。” 孙少平做了一名以出卖劳力为生的揽工汉,接受这苦难的一切考验,他以一天一块五的低价“贱卖”过自己,揽到了背石头的力气活。“背着一百多斤的大石头,从那道陡坡爬上去,人简直连腰也直不起来,劳动强度如同使苦役的牛马一般。”初尝到要自立自强,必须经受苦难的孙少平只是咬着牙坚持着,汗水模糊了他的眼睛。好友金波留他一起在邮局扛邮包,图个工作稳定,他没答应。他要在生活中独立,只有战胜眼前的孤单,创出他个人的生活之路。少安来黄原城看他,劝他回去两人一起经营转场,被他拒绝了。这时的少平只想用自己的劳动证明个人存在的价值,虽然经历着强体力劳动带来的皮肉之苦,但他是在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他白天拼命做活,晚上却独自读书,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这尽管改变不了他第二天早上起来做小工的命运,却让他的精神气质超凡脱俗。
孙少平身上有着土地赋予的淳朴、善良与倔强,除此之外,又有着城市人的生活情趣儿。他在黄原城经历了非人的磨练后,总不能永远在黄原城的揽工的路上徘徊,他开始思考着为自己的人生找一个归宿。可少平的理想是希望不枉青春年少的激情,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进城”只是他追求理想的一个途径;是依然维持现状,每做完一个工程后接着去东关大桥头等着包工头来招小工,像其他揽工汉一样攒到钱后回家娶妻生子吗?这也是一条没有出路的出路,无论少平精神境界多么低下,这都不会是他最终追求的目标。曹书记把少平推荐到煤矿工作,从此拥有了城市户口,成为了掏煤工人,留在了城里。
大牙湾煤矿的小班长。矿区周围恶劣的环境和矿井下危险的作业条件之后,让很多新入职的这些矿工跑了一大半。少平却对他现在的工作很满意,因为每个月能挣到一百多块钱,他通过自己的劳动,不但给家里和上学的妹妹提供了经济支持,而且在周围的官二代矿工面前赢得了尊严。
然而,爱情的逝去、师傅的遇难,使少平的心情跌到了谷底。劳动,唯有牛马般的体力劳动才能医治如此沉重的精神创伤。他很快回到了铜城煤矿,进入到矿下无尽的黑暗之中,只有在那块土地,他才有可能重新唤起生活的信念。哪怕经历了受伤毁容的起起伏伏,少平内心突然变得异常平静。尽管有调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但少平仍然坚持回到了他的铜城煤矿,他对煤矿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感情,他在那里流过汗、淌过血,他对煤矿有着刻骨铭心的感情。那些跟他一起来的官二代们因为煤矿的苦而想要竭力逃脱受苦的地方,而少平恰恰因为苦才留恋受过苦的地方!
平凡的世界中不凡的奋斗,少平冲破了农村思想的桎梏,走出了父辈和兄长的庇护,只身一人外出打拼,虽然过程很艰辛,但至少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煤矿工人,并逐渐脱颖而出,向上发展。除了身份的转变,少平的成功还体现在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满足。通过大量的阅读,以及在底层的劳动体验,使少平能够以更加平和、开阔的视野面对世间的苦难、不幸和光怪陆离。尽管长期工作在工地、煤矿等恶劣的环境,但少平仍然保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生活是平凡的,人生是平凡的,人的一生何其短暂,与其好高鹜远,不切实际的索取,不如将我们平凡的人生付诸平凡的生活,或许这样子才是最为平凡最为真实也是最为幸福的感觉少平对生活的选择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对自身苦难的严峻正视、深刻思考、透彻理解、不懈抗争,我们不知道前行的路上有几多风雨,可我们知道,前面的道路有风雨有泥泞,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能做的就是像少平一样千帆过尽,归来仍是少年!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00字二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先生为我们描绘的一幅跨越时代的画卷,它深沉地讲述着在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上,一个个普通家庭、一代代平凡人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每一个角色都是那么鲜活,他们如同你我身边的亲人、朋友,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牵动着读者的心。
故事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展现了他们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背景下,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断地奋斗和成长。他们的家庭虽然贫穷,但充满了温暖和亲情。父母对子女的深沉的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扶持,都成为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强后盾。
这部小说传达的主题思想是多元而深刻的。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家庭与亲情的重要性。在生活的洪流中,家是一个永远的避风港,是我们在迷茫时能找到方向的地方。奋斗则是人生的主旋律,无论是孙少安在乡村的艰苦创业,还是孙少平在城市的知识追求,都展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爱情则如同生活中的一抹亮色,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动力。而成长,则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命运抉择。孙少安坚韧不拔,他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敢于冒险,敢于创新;孙少平则更加内敛和深沉,他通过学习和思考来寻找人生的真谛。他们的不同选择,都反映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使我深刻体会到,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对话,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这部小说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现实的反思。它让我们看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永恒的。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力量,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断地奋斗和成长。
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平凡的世界》更是一本宝贵的精神食粮。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同时,它也启示我们,伟大往往孕育于平凡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体验、去奋斗,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践行“平凡”与“伟大”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谦逊、务实的心,不断地积累经验、提升自我。同时,我们也要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勇于担当责任,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我们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伟大。
《平凡的世界》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它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关于生活、关于成长的教科书。它让我们看到,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精彩,每个平凡的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中的英雄。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00字三
《平凡的世界》描述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化过程,刻画了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书中人物的那种吃苦耐劳精神和意志深深感染了我,这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让我少了许多迷茫,明白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也许人生漫长的过程中命运不总是如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渺的世界而言,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如沧海一粟、沙漠一尘。然而,在这样平凡的人生里,我们也一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这就是“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初看很不解,《平凡的世界》仅仅描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10年间的故事,为何却让我有一种跟随人物过完一生的沧桑感?细细读来终明白,岁月无声,看似一成不变的生活,早已在时代的变幻里风云骤起,一年抵十年。穷了几辈子的烂包孙家,抓住发展先机一跃成为全村人羡慕的“个体户”。双水村说一不二的村支书田福堂,却在改革中因守旧而遭“淘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样经历着重重考验。少安和润叶两小无猜,只因日渐悬殊的贫富差异,无奈走向陌路。少平却靠着读书不断丰盈内心,同干部家庭出身的田晓霞结成了精神伴侣。社会在变化,生活在变化。
成熟的标志,就是与自己和解,去享受平凡。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者实现。作家周国平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一个人认清自我,是一种成熟。就像孙少安,在被家人催婚的一刻,他满心委屈,凭什么自己和润叶真心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但他很快就明白,这个世界不是以他的意愿为转移的。不管多么心存高远,现实面前人终究要踩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并非知难而退,而是收起不切实际的假想,和自己的平凡和解。得不到的坦然放下,已经拥有的倍加珍惜。路遥笔下,一个小小的双水村已经盛满了苦楚,生活的暴击没有轻易放过谁。然而,苦难面前,人常常是脆弱的,但又是最顽强的。
走过的挫折,经历的创伤,让人更强大。一个经历了创伤的青年,如果没有因这创伤而倒下,那就可以更坚强地在生活中站立起来。因识人不清,孙少安的砖瓦厂被冒牌烧砖师傅坑倒闭了,欠下巨债。即便再崩溃,少安也没想过放弃,他有信心重建事业。打零工的孙少平,终于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没想到却连遭厄运,田晓霞离世,自己在矿难中毁容……他痛哭一场后,仍选择回到矿上工作,因为他决定要做好晓霞心中完美的“掏炭男人”,做个有用的人。他们兄弟两人的世界中,有太多美好的事物无情地消失了,但生活仍在继续,那些打不倒他们的终将使他们变得强大。命运总是不尽如人意。但它的宝贵馈赠往往藏在无数的痛苦、重重的艰难中,熬过去,人就变得成熟坚强起来。但就像泰戈尔说的那样,“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就像路遥说的那样:“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每一次挫折,不过是通往新境界的绊脚石;每一次痛苦,都会让受伤的地方长出飞翔的翅膀。命运这艘摇摆不定的小船,最终驶向何方,我们才是真正的掌舵人。我们总被生活里的惊涛骇浪磋磨得遍体鳞伤,然而,生活再苦也请你坚信,没有跨越不了的暗黑长夜,明亮的太阳总会如期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