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则通过倡导公正、平等、尊重等价值观,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了道德支持。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2025,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2025篇1
一、指导思想
在本学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同时,我将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教育教学效果为目标,全面贯彻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任务,通过外出请教、自主钻研、集体学习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我班四年级共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1人。学生能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本身是非常喜欢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作业的完成,也影响了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了影响。在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我力争减少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通信与生活、让诚信永相伴、我们的民主生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等三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节次主题,每个节次主题都产生一个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话题,节次主题又生成多个小话题,也就是课时活动主题。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有机结合,突出了通信与生活、让诚信永相伴、我们的民主生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从多方面展示社会生活,在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健康地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2.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知识,理解人与生活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3.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4.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5.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6.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7.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8.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正公平、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9.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四、教学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我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同时,在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改革教学方式
我要注意遵循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3.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道德与法治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五、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2025篇2
一、学情分析
本班级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能够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孝敬父母,乐于助人。但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较多,这部分孩子研究自觉性较差,研究惯养成不好,本学期我要在教学过程中,让这部分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二、教学目标
(一)帮助孩子们学会珍惜和维系友谊,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能够正确面对冲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化解、应对冲突;培养学生的守信意识,做到对他人和对自己守信。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选择合理的消费方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惯,做聪明的消费者。
(三)让了解和研究工业生产相关的基本知识,认识和尊重各行各业劳动者及其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认识到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
(四)帮助学生认识家乡风俗、民间艺术对自己生活的影响,理性看待家乡的风俗,关注家乡民间艺术的发展和衰落问题,造就学生对家乡发展的忧患意识与公共参与意识。
(五)让孩子爱祖国,爱家乡,相识家乡的艳丽山水、丰富物产。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一)“同伴与交往”、(二)“做聪明的消费者”、(三)“美妙的生活哪里来”、(四)“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这四个单元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所指向的四个问题域。第-单元“同伴与交往”.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交情,懂得甚么是真正的交情,者重造就学生的守信品质,掌握化解冲突、应对欺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价值导向分明明确。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以“理性消费”为主题,引导学生做明智的消费者,学会文明购物,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养成勤俭节约的好气,这些内容都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第三单元“美妙生活哪里来”以“工农业生产与劳动者”为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农业、工业生产的紧张意义,懂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平等的,体会劳动者的艰辛和辛勤付出,尊重和感激劳动者,珍惜他人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爱岗敬业的意识,适时融人我国传统美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引导学生关注和热爱家乡文化,通过相识和感受家乡.的发展,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之情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帮助他们成为家乡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重难点
1.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长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的好孩子。
3.造就学生做一个,爱研究、爱家人、爱祖国、乐于奉献的人。
2
(三)教学方法设计
1.激发学生的研究乐趣,寓道德概念和行动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研究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讲授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讲授中。
6.明白大自然的美,相识社会的繁华,造就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研究,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四、具体措施
(一)相识和正确地对待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兼保部分同学。
(二)留意激发学生的研究乐趣,增进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造就。要重视学生研究方法和研究气的造就。
3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备课,抓好课堂教学,及时进行单元检测,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四)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研究,去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
(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同伴与交往
1.我们的好朋友(3.1日—3.5日2课时)
2.说话要算数(3.8日—3.12日2课时)
3.当冲突发生(3.15日—3.19日2课时)
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
4.买工具的学问(3.22日—3.26日2课时)
5.合理消费(3.29日—4.2日2课时)
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4.6日—4.9日2课时)
4
第三单元美妙生活哪里来
7.我们的衣食之源(4.12日—4.16日2课时)
8.这些工具哪里来(4.19日—4.23日2课时)
9.生活离不开他们(4.26日—4.30日2课时)
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
10.我们当地的风俗(5.6日—5.8日2课时)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5.10日—5.14日2课时)
12.家乡的喜与忧(5.17—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