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读《朝花夕拾》有感-《朝花夕拾》读后感4篇

读《朝花夕拾》有感-《朝花夕拾》读后感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10 10:21:39
读《朝花夕拾》有感-《朝花夕拾》读后感4篇
时间:2024-12-10 10:21:39     小编:CZJ6

鲁迅先生的童年美好,他的中年,却用他独特的思想揭开了现实。他以笔为枪,写出了人心险恶,也描绘出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图。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读《朝花夕拾》有感,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读《朝花夕拾》有感1

中国书籍设计家吕敬人曾说:“我相信书是有生命的!”鲁迅先生写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就是这样一本有生命、有质感、有力量的书。这本书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期求学的经历。通过阅读我发现青少年时代的鲁迅就非常有思想,痛感于医治麻木的国民精神更重于医治肉体病痛毅然弃医从文,幸而,中国文坛上多了一个文学大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多少人的前行之路!

思想是一个儿童成为独立人的前提。钱理群给《朝花夕拾》给过这样的高度评价:“《朝花夕拾》给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所持有时代的天真之气。”鲁迅先生在绍兴上私塾时的童年时代就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思考力、判断力和行动力。他以儿童特有的纯真去认识世界,当他读到名曰“怪哉”是一种虫的名字时,顶着触犯易老师可能会毫不留情的惩罚的风险在上了生课将要退下来时赶忙先生东方朔请教。尽管得到的答案是冷冰冰的三个字“不知道”却引起老师的注意,给他更多的阅读指导。如今的儿童学的东西很多,周末在各个辅导班之间进行切换,很多儿童只知道“要我学”、“大家都在学”,很少儿童会从内心出发去思考:“我为什么要学?”或者去探究“我如何学得更好”,因此现在的孩子厌学情绪的较之以前比起来比例上升了很多。作为成人不如以更广博的胸怀和远大的规划给尽力给儿童打造思想之舟,让孩子多些时间深入思考,给他们一个思想自由驰骋的“百草园”。

思想是一个青年进行择业的天平。郁达夫曾在《鲁迅的伟大》这本书中这样写道:“如果中国自有新文化运动以来谁最伟大?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毛泽东也曾赞扬鲁迅有“有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个伟大的作家、思想家,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等方面具有重大贡献,他用文字唤醒精神麻木的人,让更多的人有思想有尊严地活着。现在的青年追求个性,如果在兴趣特长基础上能为了最大化的实现人生价值,为了人类进步的事业去选择职业方向时,即便自己的选择与兴趣有背离时也能乐观地去改变。鲁迅写的散文《范爱农》就是给了当今青年的一个警示,处在时代背景下的范爱农正直爱国,但用极端的方式来对抗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呢?

思想是行动的源泉。人越走越远不要忘了来时的路。“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的花虽然已凋谢,但在黄昏时仍能拾起来给人们启迪。写相关散文时鲁迅已经44岁了,经历了少年时代的迷茫,迈过了青年时代的彷徨,回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用文笔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更是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阿长与<山海经>》让我们学会感恩与生活中每一个与我们生命有交集的人,《父亲的病》让我们珍惜当下,不要留有“子欲养而亲不在”地遗憾,《藤野先生》更是教会我们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在书籍的世界力,我们思考人生和生活的方式,让文脉代代传承。

思想是无形的,可是它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是无穷的。当今时代在改变,疫情下的社会生活方式也要改变,如何变,如何适应?这是我们当下思考的……

读《朝花夕拾》有感2

《朝花夕拾》是鲁迅笔下焕发光辉的珍奇之宝,是回忆凝聚的结晶。在这块结晶中,我更在意的,是鲁迅的启蒙者——长妈妈。

关于阿长,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鲁迅的童年少不了她,她虽然踩死过鲁迅的宠物,有封建麻木的思想,灌输给幼年的鲁迅,这使得鲁迅十分反感,十分厌恶。但是,当鲁迅渴望着那本《山海经》时,只有她将这个愿望实现了,在百草园,她为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个农村妇女,有着愚昧的思想,却挡不住她对鲁迅真挚的爱,构成亲情的温暖岁月。

这种爱是从内心来的,一点一滴而来的,是由感而发的。多么温暖,这使我抛开了她的出身和思想,只记得这份朴实,纯洁,同时又如父母般伟大的爱,以至于后来鲁迅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句话真切缅怀。

这也以至于和我产生共鸣,就像我们经历过的母爱一样。

这样的事太多太多,就像因为好奇心驱使着做饭的我,什么都不懂,不会洗菜,不会切菜,不会整理的我。只给自己留下了大人们斥责的话语,给自己留下了自卑,让自己一蹶不振。

但是一天下午,妈妈从外面回来,给我带来了什么,她脸上洋溢着一丝愉悦“喏,给你一会儿当晚餐吃的。”我愣了一下,他略鼓青筋的手下提着满满一袋牛排,“开不开心?”我什么也没说,这个场面是多么似曾相识,那本书里的长妈妈,曾为鲁迅送了一本《山海经》,令鲁迅对她有了新的敬意。她对鲁迅就像妈妈对我一样。多么温暖,这带给我温暖的,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母亲啊!我不由自主地哽了一下,心中的怨也被温暖的夕阳蒸融了。

人生的悲观与温暖共存,鲁迅敬爱的人很多,长妈妈只是其一。生活中那些真正对自己好的人,总有令人不快的事融入,但爱是永存的,温暖与爱交织着,爱和温暖总是一点一滴流进心中,难以察觉。但最后往往只用轻轻一推,温暖的爱总会击穿你的心灵,涌向你内心深处……

温情使人感动,直到了岁月沉淀后才让泪水打穿了心,却留下了一层温暖的记忆薄纱。

读《朝花夕拾》有感3

夜,深了。

一个窗前伏案的身影,吸引了我的目光。昏黄的灯下,他披着外衣,左手两指间夹着一根烟,右手飞快地在纸上写着,皎洁的月光,映着他的侧颜,几声咳嗽,时不时划破这寂静黑夜。

他,是鲁迅。

不知是多少个黑夜,中年的他回忆着昔日的往事,不知不觉,一本《朝花夕拾》从笔尖流出,引领着我们在时光长河中,追寻着他的记忆,也追寻着那时他身边印象深刻的人。

长妈妈——真实的人性

她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一个尊崇旧习俗,迂腐守旧的封建时期农村妇女形象跃然纸上。她还踩死了鲁迅喜爱的隐鼠,更使鲁迅不大佩服,甚至厌恶她。但她也有可爱真诚的一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是鲁迅对她大大改观,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顿时对她充满了敬意和感激。文章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更表达了鲁迅对长妈妈的爱和怀念。

在这篇回忆散文里,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集中记叙长妈妈给他留下的儿时印象,把长妈妈这个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无论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和“不见得很好”的睡相,还是“烦琐之至”的各种规矩和讲“长毛”的故事,以至购买《山海经》,都是鲁迅曾经亲见亲闻亲历过的。而阿长的这些琐事则和“人气”相连,给他精神上以鼓励和安慰。同“名人名教授”相比,阿长固然是可尊敬的好人,但就国家民族的前途来说,鲁迅并不把希望寄托在阿长似的人物身上。因此,鲁迅写阿长,不仅局限在幼儿保姆这个范围内表现她的性格美,而且把这种性格美同愚昧落后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性格美的光辉。这固然同所回忆的生活真实有关,但也证明鲁迅并不是把阿长当作理想的人物来歌颂的。而这恰是鲁迅笔下普通人真实的人性的反映。就如阿Q、孔乙己。

藤野先生——人生的指灯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藤野先生无疑是鲁迅人生中的重要导师。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与前文所描述的藤野先生的衣着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出藤野先生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他的态度一丝不苟,不放过一丝细节,甚至连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来。他为鲁迅不信鬼神,肯解剖尸体感到开心,这是一位老师真心为学生好的表现。

藤野先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师,他对中国留学生的一视同仁,以及对鲁迅孜孜不倦的教诲,使得鲁迅对其充满了敬仰和感激。藤野先生仿佛漆黑道路上的一盏明灯,虽微弱,但却坚持着,为过路行人带来光明。他高尚品质,引领着鲁迅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能遇见一个良师也是一生中可遇不可求的幸事。就像海伦﹒凯勒在陷入无边黑暗与无助时,莎莉文老师就像她生命中的一束光,给予她生活的勇气和活下去的希望。又如毛泽东的恩师徐特立,他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深受老师影响的毛泽东养成了读书必须写笔记的习惯。一个好的老师会毫无保留并孜孜不倦的将毕身所学教于你,能让你受益良多。他就像茫茫瀚海中的一座灯塔,照亮你扬帆起航的远方!

范爱农——脆弱的战友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这是范爱农。他是那时中国小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与鲁迅初识,产生误会,让鲁迅觉得“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可到后来,两人重逢,一番深谈,都对对方的了解更深一步。当范爱农谈论到自己经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体现出生活的打击和社会的黑暗,泯灭了他最初的一腔热血,让这个倔强正直的知识分子对革命产生了失望。“爱农的学监也被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情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也许是生活的强压,使他失去了希望和信仰,最终溺死在水中,也溺死在对幸福生活、革命成功的美好幻想中。

这也许就是范爱农和鲁迅的区别,他们同样对那是黑暗社会产生了不满,但最终范爱农被挫折打败,除非那时黑暗社会无数个手下败将之一,可能也有环境逼迫的因素在,但他为什么不能再坚持一点,勇敢一点呢?反观鲁迅,他仿佛一个孤身奋战的勇士,与最邪恶的黑暗作斗争,一次次的嘲讽、迫害,都没有打败他内心的信仰,反而越挫越勇,他像一枚冉冉升起的新日,以那耀眼的光芒灼伤国民党反动派的权威,并以此唤醒那时麻木不堪的中国人。

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吗?有的人稍稍努力后,遇到困难和挫折,便似打了霜的茄子般一下子坠落到了低谷,他们只会一边羡慕那些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成功的人,一边感慨自己遭遇不顺,顾影自怜,最终一蹶不振,平平无奇。难道那些成功人士没有经历过低谷吗?但他们咬着牙挺过来了,一步一个血印,最终攀上高峰。所以,是否能成功,只是看你有没有在坚持一下的勇气罢了。

人的一生会遇见许许多多的人,也许有些只是匆匆过客,但肯定总有几个让你感受颇深的人。他们带给你的,或是知识,或是共鸣,亦或是挫折,但总能让你受到启发,豁然开朗。所以,要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人,他们会在你成长的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引领着你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读《朝花夕拾》有感4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非常著名的散文集。在老师的推荐和引导下,我非常认真的读完了这本书。书中的散文记录了鲁迅先生童年和青年时期的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第一次接触鲁迅先生的作品,因为喜欢,我仔细读了几遍。鲁迅先生的文笔风格非常有特色,人物刻画真实、形象生动,文章充满生活气息,所讲的故事引人入胜,欲罢不能。他通过文章把自己的许多观点呈现出来,用于警醒世人。

当我读到《父亲的病》这篇文章时,文章中没有对父亲的病进行描述,重点写了如何请名医为父亲治病的过程,详细描述了传说中非常有名的名医如何治疗父亲的病的。儿时的鲁迅与名医周旋了两年,在名医的要求下遍访寻找奇特药引用于治疗父亲的病,最终得到的是“我所有的学问,都用尽了。”后又推荐另一名名医——陈莲河。不同的名医不同的治疗方法,一样的是诊金也是当时被称为巨款的一元四角和奇特的药引。最终将父亲的病归结为冤愆—要病人认命。最后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父亲的病在花了许多钱财后还是越来越重,在看着父亲受病痛折磨的时候,鲁迅先生当时的心情是很无力的吧。

其实读这篇文章时,心情是沉痛的,原本平静的心顿时会变的波荡起伏,像是有滔滔江水在不断翻滚。具有江湖传闻的名医是贪人钱财害人性命的庸医。这种庸医治病都有套路,奇怪的药方和药引,高价的药丸等。我不禁为那个时代的人感到伤心和难过。鲁迅先生当时内心是很无力的吧。因为他已经认识到当时的社会问题了吧,不是人病了,而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社会病了吧。所以他放弃学医,拿起笔,去治疗人的思想,想把生病的社会治好。

我庆幸我生活在新时代,正是有鲁迅先生那时期的各行各业的民族英雄的努力,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有良好的社会风气,人民生活幸福。在今天医生是一个非常崇高的职业。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优秀的白衣天使,为我们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虽然现在我们生活也会遇到像文章中的那样的骗子医生,但是在健全的法制社会下,他们无所遁形,终会暴露在阳光下,没有生长空间。

尤其今年春节期间,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白衣战士冲锋上阵,所有人听从政府安排,主动对抗疫情,打败了新冠疫情,我们又能坐在教室里上课。我要学习鲁迅先生敢于反抗揭露恶势力的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保卫祖国,让我们的社会健康成长,不会生病。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