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大悲咒原文全文

大悲咒原文全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14 11:29:51
大悲咒原文全文
时间:2024-11-14 11:29:51     小编:WJ2

《大悲咒》在佛教中意义重大,相传和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愿力相关,被认为能帮助众生消灾解难、启迪智慧、走向解脱,但这些更多是基于宗教教义层面的阐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大悲咒原文全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悲咒》原文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啰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南无、那啰谨墀,醯利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侄他。唵,阿婆卢醯。卢迦帝。迦罗帝。夷醯唎。摩诃菩提萨埵,萨婆萨婆。摩啰摩啰,摩醯摩醯、唎驮孕。俱卢俱卢、羯蒙。度卢度卢、罚阇耶帝。摩诃罚阇耶帝。陀啰陀啰。地唎尼。室佛啰耶。遮啰遮啰。摩么罚摩啰。穆帝隶。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啰参、佛啰舍利。罚沙罚参。佛啰舍耶。呼嚧呼嚧摩啰。呼嚧呼嚧醯利。娑啰娑啰,悉唎悉唎。苏嚧苏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弥帝唎夜。那啰谨墀。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艺。室皤啰耶。娑婆诃。那啰谨墀。娑婆诃。摩啰那啰。娑婆诃。悉啰僧、阿穆佉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啰、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那啰谨墀、皤伽啰耶。娑婆诃。摩婆利、胜羯啰夜。娑婆诃。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嚧吉帝。烁皤啰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漫多啰。跋陀耶,娑婆诃。

大悲咒经文大意

皈依三宝,皈依大悲渡世的观世音菩萨,世间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众生,要誓愿宣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救苦救难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烦恼,了悟真实光明,皈依于大慈大悲、随心自在的观世菩萨。祈求一切圆满,不受一切鬼卒的侵害,皈命于为观世音菩萨请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的本尊-千光王静住如来。能得清净圆明的光辉,能除无明罣碍的烦恼,要修得无上的功德,方不致沈沦在无边执着的苦海之中。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常以诸佛菩萨的化身,悠游于大千世界,密放神通,随缘化渡,一如菩萨显化的狮子王法身,引导有缘众生远离罪恶,忘却生死烦恼,皈向真实光明。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以清净无垢圣洁莲华的法身,顺时顺教,使众生了悟佛因,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对于流布毒害众生的贪、瞋、痴三魔,更以严峻大力的法身予以降伏,使修持众生得能清净,菩萨更以清净莲华,显现慈悲,扬洒甘露,救渡众生脱离苦难。只是娑婆世界众生,常习于十恶之苦,不知自觉,不肯脱离,使行诸利乐的菩萨,常要忍受怨嫉烦恼。然而菩萨慈悲,为救众生痴迷,复显化明王法身,以无上智慧破解烦恼业障,远离一切恐怖危难。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显化之诸般法相,常在众生之中,随缘随现,使众生忆佛念佛,迷途知悟。

为使众生早日皈依欢喜圆满,无为虚空的涅盘世界,菩萨复行大慈大悲的誓愿,手持宝幢,大放光明,渡化众生通达一切法门,使众生随行相应,自由自在得到无上成就。菩萨的无量佛法,广被大众,恰似法螺传声,使诸天善神均现欢喜影相,亦使众生于听闻佛法之后,能罪障灭除,各得成就。不管是猪面、狮面,不管是善面、恶面,凡能受此指引,都能得诸成就,即使住世之黑色尘魔,菩萨亦以显化之大勇法相,持杖指引,渡其皈依。

大悲咒介绍

《大悲心陀罗尼经》中,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如是神咒,有种种名:一名广大圆满、一名无碍大悲、一名救苦陀罗尼、一名延寿陀罗尼、一名灭恶趣陀罗尼、一名破恶业障陀罗尼、一名满愿陀罗尼、一名随心自在陀罗尼、一名速超十地陀罗尼。」

此咒名称彰显了观世音菩萨欲安乐利益一切众生之广大圆满、无碍大悲的大悲愿力,及此咒不但能除一切灾难、以及诸恶业病苦;且能成就一切善法、随心满愿;远离一切怖畏、速登佛地的威神特德。今人以大悲咒简称之,取之观世音菩萨慈披众生之大悲愿力而命名。

经典记载,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劫前,于千光王静住如来处首次听闻大悲咒。并受命以此心咒,普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当时的观世音菩萨位居初地,一闻此咒则超越八地。成为法喜充满的八地菩萨,立下为利乐一切众生而生千手千眼的誓愿,发愿后马上便具足千手千眼。十方大地为之震动,十方诸佛为之放光普照。观世音菩萨此后又在无量佛会重闻此咒并亲自受持。即使经历了无数亿劫的生死变易,也常所诵持而不废忘,也因持此咒而常以莲花化生佛前。

《大悲心陀罗尼经》中,大梵天王为探求《大悲咒》的真实义,向观世音菩萨请问其相貌:“唯愿大士为我说此陀罗尼形貌状相。”就《大悲咒》的“相貌”,观世音菩萨予以启导:“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

一切法皆有形相,《大悲咒》所显示的“相貌”,即是《大悲咒》所具有的种种意义,这是《大悲咒》的真实相。观世音菩萨在此处所开示的“相”,即是佛弟子所要探求和理解的“法”。《大悲咒》的“相貌”,即是《大悲咒》的真实义,也是观世音菩萨大悲法门的真实义和修行准则。

无上菩提心,以及济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诀。其中一字一句都包含着正等正觉的真实工夫,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

流传时间:

①“伽梵达摩”译本最早载于《开元释教录》(730年),且此时流行已久,故译经必早于公元730年。“金刚智”(670—741)新译晚于“伽梵达摩”。“不空”(705—774)译本则再晚些。以上三种唐译本,时间稍有先后,但属同时代。

②“法成”(—848—)由汉译藏本No.691.其咒文直接参考更早的藏文No.697、690两本,其中No.697与汉文本更接近。“释迦智”(993—1075)译藏文No.723再晚些,该本与上述两藏文本差异较大,而更接近最晚的梵文本,故时间在这二者间。

③敦煌抄本多基于“伽梵达摩”经本而修改,一般为唐代抄本;其内容多处于汉译/藏文No.697、690与藏文No.723间的过渡状态,故时间即在此中间阶段。

④其余多是以上诸本的重译或整理。至于梵文各抄本则晚于宋代。

⑤故大体时间顺序为:

1、唐译本/藏文No.697本;

2、藏文No.690本;

3、敦煌本;

4、藏文No.723本/西夏译本/明清译本;

5、梵文本。

有哪些版本

《大悲咒》按照内容文字的多少,有广、中、略三种版本的分类。

1、【伽梵达摩略本】

略本系多是围绕“伽梵达摩”译本来抄写,另外也有单独类的简化抄本和注释本。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伽梵达摩译。这一最早也最流行的大悲咒版本,虽流行度最高,但也最为凌乱,甚至译者翻译原貌都不很清楚,且咒文并不连贯。

真实性的确定:该译本《大悲心陀罗尼经》最早于《开元释教录》有载:“智升”在询问其他梵僧后,得知该经是有梵本依据的,所以确认为真经。但本经梵文本已无从查找。虽然至今各版汉文大藏经中,《大悲心陀罗尼经》独有“伽梵达摩”译本;但在经藏以外,学者发现了本经同源梵本的异译本,因此可以肯定伽梵达摩译本的真实性以及《大悲咒》的真实性。

流行本的形成:现今流行的“伽梵达摩”经本,是“伽梵达摩”在“于阗”所翻译,之后即回国。本经是从于阗通过抄写而不断传到内地,其翻译并非官方组织的译经,而是民间的抄写流传。本经原梵本已不存在,现今的流行本多以《大正藏》为底本,而《大正藏》此伽梵达摩经本是以《明藏》为底本,但此版本已是极晚期的版本。本经因传抄广泛,导致在抄写过程形成越来越多的错误并不断演变扩大。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些地方的改变已完全影响了原来的梵文音貌。这些变化并非某梵本的出现被修改,而是原译本不断传抄而形成。所以不存在早期本的缺失或遗漏,而早期的版本才是真实状况。

变化的形式:从伽梵达摩各抄本的差异变化发现,人为抄写,即使是短时期的同类抄本也有很大变化,何况一篇经咒长期不断传抄,并且是广泛的繁衍传承,故其变化极其错综复杂。而事实上,《大悲咒》的错误不仅是传抄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听闻上的错误所致;除了文字的不断变化,《大悲咒》也发生了一些形态上的变化:在传抄时出现了各种围绕咒文的简化抄注本,由于此类抄本的方便实用,故比经本传抄量更大,而《大悲咒》本身也不排除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

衍生的疑点:后期出现的各种简化单行本,《大正藏》有两个本子(No.1064、No.1113B[10])署名“不空”译,但却存在一些疑点。经考据为传抄时错误托名;或为“不空”注释;或是对“不空”中本《大悲咒》的错误领会所致。这类单行本实际都是“伽梵达摩”经本在民间抄写的简化,皆为后期衍生品,“伽梵达摩”是最初的唯一译者。“不空”与《大悲咒》的确切关系是:“不空”翻译了中本《大悲咒》;且只对“伽梵达摩”译本进行注释;“不空”并没有重新翻译过这部经。

2、【中本与广本】

中本系只有几个版本且差异不大,皆是没有经文联系的咒文本。内容多于“伽梵达摩”本,此处列举三本:

①不空译本《圣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此一译本较“金刚智”的“新译”本,其内容略有减少,但较“伽梵达摩”的译本仍多出很多内容。

②慈贤译本《大悲心陀罗尼》与上述的“不空”本基本相同而有若干增补,不知是“慈贤”所增、梵本即有,还是“不空”遗漏。但二者为同本。

③行琳集本《圣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是依据上述“不空”本又作了修订,其中大的差异处似为依据“金刚智”的仪轨本。

广本汉文本系与其经文内容无关联,只有“金刚智”的“新译”名称能对应上,其余版本只是内容与“金刚智”本有关联:

①金刚智新译本《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咒》为单译的咒本,名称与“伽梵达摩”所译的《大悲咒》完全一致,但内容却多出不少。经考据,该咒本是“金刚智”针对“伽梵达摩”译本所作的“新译”。可见“金刚智”对“伽梵达摩”的咒文翻译部分不完全认同,其所依据应另有梵本。同时该异译本与藏文本系的《大悲咒》有很多共同点,可见“伽梵达摩”所译《大悲咒》的完整性值得怀疑。

②金刚智仪轨本《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其中所载的《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你攞建他陀罗尼》与上述咒本有些不同,但该译本却与其他本较为一致,此中谁是谁非暂无法确认。

③不空注释本《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经》此注释本与“金刚智”的新译本相似,咒文称《青颈观自在菩萨心陀罗尼》,而不是《大悲心陀罗尼》。

④行琳集本《青颈大悲观自在菩萨陀罗尼》该咒本内容是依据上述不空本为底本,由此也可证明上述经本的真实性。

广本藏文本系有很多与汉译本相一致的经文,而且从不同角度传播。其中有藏文本亦有汉译本,有对应经文相联系也有单独咒本,内容都很一致。

①《圣青颈陀罗尼》与汉文本更接近些,或可说该本更早/地域更接近些。

②《千手千眼圣观自在菩萨仪轨细释》

③《圣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无碍大悲心广大正圆满陀罗尼》是唐代“法成”由汉文转译成藏文,但其咒文部分并没有按照汉文本转译,而明显依据了上述两种藏文本。

④“释迦智”译《摄圣观自在大悲尊陀罗尼利益经》与早期藏文本差异较大,与最晚的梵文本较接近。 本经所对应的《大悲咒》比“伽梵达摩”所译《大悲咒》,内容多出很多。

广本敦煌抄本中多有一类“伽梵达摩”经本,抄写时将原译的咒文部分替换为具有敦煌音译特色的译文,这类译文的发音及用字都与内地的其他常见译文不同,且多见于敦煌抄本中,也有一些藏文音译特色。这一本系的《大悲咒》,其内容上有与藏文本系和汉文本系相同之处,还有些更似汉藏差异的折中或过渡,以及具有一些独自的特点,这些不共特点又恰好与中本和略本有一定共性。所以类似一个大网络,将各个不同版本间的差异与共性交织在了一起。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