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总结都是对自己成长的一次见证,让我们更明确前行的方向。在爱情中,如何建立健康和稳定的关系,共同经营美满的婚姻和家庭?接下来是一些写作总结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孩子们,喜欢过春节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生自由谈理由)是的,
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傣族人民也有着与春节一样热烈而又温馨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兴奋不已。
2、配乐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老师相机旁白: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的六、七月份,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欢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族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达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水泼在身上越多,就表示对他人的祝福越真诚。这就是傣族泼水节独特的魅力。
3、观赏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后,你最想说什么?(生谈感想)。
4、(课件出示课文7、8自然段)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有着许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请同学们一起读!(生读)。
5、示题质疑:傣族人民年年都过泼水节,可1961年(板书:1961年)的泼水节却给傣族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吧。(生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读了课文,你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周总理来了,老师相机板书:周总理)。
3、交流汇报资料:同学们,你对周总理了解多少呢?(生自由汇报)。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大家心情怎样?(特别高兴)你是从哪些段知道的?请读出来。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
2)、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来,傣族人民又会怎样欢迎他呢?
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勾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句子,然后读一读。
2)、指名汇报。
3)、(课件依次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文字及相关图片)指导学生感悟第3自然段。
a、体会“四面八方”和“赶来”。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傣族人民从遥远的小山坡赶来了,从山间的平地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参加泼水节的人们从首都北京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人们从各个不同的地方赶来了,来参加泼水节狂欢。指名读这句,指导读出傣族人民内心的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再全班齐读这句话。
b、体会红色的意义。这还不够,傣族人民还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孩子们,你觉得这里的红色代表着什么?(喜庆、热情、吉祥……)指导学生读出相应的感情。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篇二
(一)讲读课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二)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8自然段。
(三)复习本课生字词。
(一)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二)练习概括每句话和每自然段的意思。
(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1.学习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书:1961年。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板书: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四)学习4~6自然段。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篇三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风、凰、傣、特、咖、啡、端、寿”8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讲读课文,想象当时的快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7个字。
2.结合课文观察图画。
3.理解泼水节和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并通过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字词卡片、放大插图或幻灯投影
40年过去了,傣族人民永远忘不了这个幸福、难忘的时刻。板书“难忘的”。
1.初读课文。
(1)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 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 (尤其是长句子) 要多读几遍。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学习情况。
(1) 认读生字新词。
泼水节 因为 敬爱 周思来 总理 花炮
祝福 健康 幸福 令人
(2) 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新词。
凤凰花 傣族 咖啡色 端着
3.指导正音。
“瓣”,读 “ 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花瓣儿”。
“因为”的“为”读wei,不读wei 。
“那天”,“那么”的“那”读 na 。
4.教师范读课文。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6.带着问题自己小声读课文。
(1) 哪—段讲的是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
(2) 哪—段讲的足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1.认读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读全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 提问:傣族人民在什么时候过泼水节? (风凰花开了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
“火红火红”是什么颜色? 什么是“一年—度”?(是像火一样红,很红。一年一度就是一年一次。)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傣历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2) 指导朗读。
练习读。指名读。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 提问: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一年—次的盛大节日——泼水节,所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2) 指导朗读
要读出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1) 提问: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瓣,铺上“地毯”,江面上划过龙船,天空中放着花炮,人们热情地欢呼着。)
理解“四面八方”“赶来”“地毯”“驶过”“一条条”“—串串”等词语。
(2) 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快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用自己的活,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投影图片 (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的特写)
(1) 提问:周总理怎样来到人群中的,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下身穿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理解“对襟白褂”“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从什么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 先找出书上的句子读读,再说说。(他接过象角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瓣铺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理解“象脚鼓”“地毯”“—起跳舞”等词语。
(2) 指导朗读。
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接过象脚鼓,敲着鼓点,踩着“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看出人民的总理爱人民。要读出周总理的高兴心情。
小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穿着什么服装,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投影图片 (泼水节盛况)
(1) 提问:周总理怎样泼水? 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 向周总理祝福什么? 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理解:“银碗”“祝福”“健康长寿”等词语。
(2) 指导朗读。
要读出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真挚的祝福,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真诚祝愿,仿佛泼水节就在我们跟前呈现。读“健康长寿”要慢些。
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6.指名读第六至八自然段。
(1) 提问: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开心? (因为今年过节与往年不同,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节,心里也特别高兴。)
“多么幸福”“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
( 指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感到亲切,非常幸福。令人难忘是使人忘不了。)
(2) 指导朗读。
读的时候,注意语气词“呀、哇、啊”及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小声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1.指名分段读全文。
2.齐读全文。
读的时候,注意读好长句子,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课题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的。)
1.熟读课文。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1.指名分段读课文,再读全文。
2.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1) 凤 凰 傣 特 咖 啡 端 寿
(2) 泼水节 周思宋 因为 总理 花炮 祝福 健康 幸福 令
用熟字加—部分减一部分的方法或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泼:三点水旁加“发”字。
因:“恩”字的上半部。
敬:左边草字头下面是“句”字,右边是四笔反文。
恩:上边足“因”宇,下边是心字底。
总:“说”字的右边,去掉下面,换上心字底。
炮:火字旁加“包”字。
祝:示字旁加“兄”字。
福:示字旁,右边是“一”、“口”、“出”。
健:单人旁加“建”字。
康:广字旁,里面一个倒山出头,加上水字底。
幸:上边是“寸”宇,下边是“羊”字少一横。
令:“今”字加—点。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敬:左右两部分相等,左边上半部是草字头,下面是“句”字,右边是反文。
福:示字旁要写得窄一些,右边的“一、口、田”大小要掌握好,“一”比“口”稍稍长一点,“口”比“田”小,写出来才好看。
康:广字旁的撇要稍长些,里边的笔顺是: 。
学生练习写字,老师行间巡视,及时进行辅导。
1.认读字词卡片。
2.指名读全文。
3.填字。答案如下:
(鲜红) 的地毯 ( 一条条) 龙船
(水红色) 的头巾 (一串串) 花炮
(难忘) 的泼水节 (一座座) 山峰
先读题审题,再填空,填完再读,检查是否填得正确。
4.齐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学习了《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你有什么想法?
(我知道了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新年,每年过一次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傣族人民感觉与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无比幸福。1961年的泼水节实在令人难忘,人民的总理与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人民水远怀念他。)
5.练习背诵自己萍欢的段落。
(1) 学生小声自己背诵。
(2) 指名背诵。
(3) 开火车背诵。
1.熟练背诵课文。把难忘的泼水节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写生字。
3.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篇四
教材:《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课文紧扣“难忘”记叙了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体现周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设计理念:本组课文以歌颂家乡,歌颂祖国为主题。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宜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诵读感悟的方法,阅读时图文结合,读中感悟,在理解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美好情境,获得情感体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分清主次,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1)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2)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问题导入:(1)难忘的泼水节指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两个问题涉及全篇,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速度,进入意境。
4.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5.学生就字、词质疑(如凤凰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等。)。
6.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乐、热烈的场面。教学时用“找一找,议一议,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注意带点的字、词。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7.议一议,读一读。
8.以问促读。
(2)地上撒满了花瓣,江面是一条条龙船,天空中是一串串花炮,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撒满”说明花瓣很多。“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表达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贵宾的情感。“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欢呼”说明人们很兴奋、很激动。)。
(3)“周总理来了!”句中的感叹号表现了人们的一种什么心情?试加体会并读一读。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欢迎周恩来总理的到来!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看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教学从第3自然段切入,并抓表现动作的词语理解整个句段,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烘托气氛,学生很快入境入情,为后面的进一步理解感悟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第4自然段——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和情景。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所有人物栩栩如生,似乎洋溢欢声笑语。借助插图,既便于讲述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热烈的气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1.图文对照阅读。
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投影放大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图画。)谁来看图说说“今天”周总理的打扮。(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哦,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得一个样,显得多么亲切呀!谁再看图,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师:周总理为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课文里用笑容满面来表现总理高兴的心情,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学生练说)。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本段文字集中反映了图画表现的情景,因此应指导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加深感受。)。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训练朗读。
1.指名学生分别读本自然段中的三句话,并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2.教学多音字“盛”。
教师引读第2、3句,引导学生体会泼水的热烈场面。
3.默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4.结合第2句进行说话训练,体会周总理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
抓住描写周总理泼水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2)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3)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4)练习句式,用“一边……一边……”“一手……一手……”说话。
5.练读第3句。告诉学生,傣族人民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应读慢一些。(屏幕出示:a.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b.当我知道大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
谁愿意来试一次朗读?(指名读——集体评议——教师随机点拨——齐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以句式练习的形式说周总理在泼水时对人们的祝福,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祝福,然后进行表演。这一训练不但激发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泼水节的热闹场面,体会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早已融为一体,民族团结的美好情景。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引导思考,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这位伟大的国家领导是多么平易近人,深受人民爱戴啊!又一次再现了周总理能入乡随俗,与傣族人民相互祝福,心连心的动人场景。)。
四、教学第6~8自然段——升华感情。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那么开心”。他们为什么这样开心呢?(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他们亲如一家人,他们心心相连,所以感到“那么开心”。)。
2.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过得又“那么开心”,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次泼水节是“幸福”的,“令人难忘”的。
3.这最后的3个自然段,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号?(4个。)这几个感叹号表达了什么情感?(紧扣“开心”“幸福”“难忘”体会。)。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5.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
(设计意图: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本,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自主读”,“自觉读”,在读中领会,读中感悟。最后3个自然段有总结全文的意思,抓住重点词,尤其是“难忘”以及4个感叹号,加深体会,升华感情。)。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篇五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
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
(四)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
启发想象: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篇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多媒体课件。
1、谈话导入:孩子们,喜欢过春节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生自由谈理由)是的,
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傣族人民也有着与春节一样热烈而又温馨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兴奋不已。
2、配乐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老师相机旁白: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的六、七月份,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欢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族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达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水泼在身上越多,就表示对他人的祝福越真诚。这就是傣族泼水节独特的魅力。
3、观赏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后,你最想说什么?(生谈感想)。
4、(课件出示课文7、8自然段)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有着许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请同学们一起读!(生读)。
5、示题质疑:傣族人民年年都过泼水节,可1961年(板书:1961年)的泼水节却给傣族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吧。(生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读了课文,你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周总理来了,老师相机板书:周总理)。
3、交流汇报资料:同学们,你对周总理了解多少呢?(生自由汇报)。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大家心情怎样?(特别高兴)你是从哪些段知道的?请读出来。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
2)、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来,傣族人民又会怎样欢迎他呢?
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勾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句子,然后读一读。
2)、指名汇报。
3)、(课件依次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文字及相关图片)指导学生感悟第3自然段。
a、体会“四面八方”和“赶来”。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傣族人民从遥远的小山坡赶来了,从山间的平地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参加泼水节的人们从首都北京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人们从各个不同的地方赶来了,来参加泼水节狂欢。指名读这句,指导读出傣族人民内心的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再全班齐读这句话。
b、体会红色的意义。这还不够,傣族人民还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孩子们,你觉得这里的红色代表着什么?(喜庆、热情、吉祥……)指导学生读出相应的感情。
c、傣族人民还觉得场面不够热闹,他们又把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船桨声、水声、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还有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形成五彩斑斓的绚丽景象。
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的前三句。
(这是一个多么热闹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喜庆的场面,谁愿意用你的声音、你的朗读来展现这场面的热闹?指名读。咱们全班一起来感受感受这喜庆的场面吧!齐读。)。
e、体会人民深情的欢呼。
过渡:傣族人民一切准备就绪,敬爱的周总理终于来了。周总理每天都要处理许多国家大事,为了和傣族人民同庆泼水节,他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辞辛劳,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
a、(课件出示句子: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傣族人民的兴奋之情,找一找。(欢呼)。
b、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人们到底会怎样欢呼呢?(生自由发言)。
c、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是呀,从山寨赶来的老乡们激动地欢呼着(周总理来了);从坪坝里赶来的傣家儿女深情地欢呼(周总理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地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过渡:周总理来了,周总理真的就站在傣家人身边。
1)、(课件:书本插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总理穿着、神态,并学会运用“笑容满面”造句。
为了与傣族人民融为一体,周总理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上了傣族的民族服装。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从“笑容满面”你感受到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你还见过谁笑容满面地干什么?(生练习说句子)。
2)、老师引读第4自然段第2句话。周总理把自己当成一名普普通通的傣家人,来到傣族儿女中间,他又从傣族人民手中接过(一只象皮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看到这样亲切、这样随和的总理,还和大家一起跳舞,傣族人民心中充满了(幸福、快乐),让我们怀着幸福与快乐的感觉一起朗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生齐读)。
4、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过渡: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开始泼水了!
1)、周总理是怎样向人们泼水来表达他真诚的祝福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2)、指名汇报。(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周总理泼水这句话中哪些词是表现周总理泼水时的动作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指名汇报,再集体订正。(课件出示句子,并找出动词:端、拿、蘸、泼洒、祝福)。
5)、师生共同表演读这句话。来,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双手,咱们一起来做做动作读这句,分享分享泼水的快乐吧。
6)、畅想周总理的祝福。这清清的水泼在小朋友的身上,祝福小朋友……这清清的水洒在年轻姑娘身上,祝福姑娘……这清清的水滴在小伙子的身上,祝福小伙子……这清清的水还会泼洒在谁的身上,周总理又会祝福他什么呢?(生想象汇报)。
7)、畅想人民的祝福。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呢?傣族人民接受着这珍贵的祝福,一边尽情欢呼,一边泼水,深情祝福周总理,祝福他(健康长寿)。人们还会向总理祝福什么呢?(生想象汇报)。
8)、指导有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在这个泼水节里,总理祝福人民,人民祝福总理,这样的时刻,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呀!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读出幸福和快乐的感觉来。(生齐读)。
5、学习课文6、7、8自然段。
过渡:就让这清清的水,泼呀,洒呀!(课件出示最后三个自然段)。
1)、指名读这部分。
2)、全班女同学读。
3)、师生合作读。
4)、全班分组轮读。
1、多么幸福,多么难忘!(板书:幸福、难忘)现在,你知道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那么令人难忘了吧?(生交流)。
2、总结:是呀,我们的总理关心人民,我们的人民爱戴总理,总理和人民的心永远紧密相连。
3配乐播放周总理关心人民的图片。老师旁白:看!周总理深情地与年迈的老人握手,老人热泪盈眶;周总理亲热地抱起孩子,孩子满心欢喜;周总理来到田间地头,农民伯伯喜笑颜开;周总理来到工厂车间,工人朋友们激动万分;周总理亲临部队驻地,解放军叔叔热情欢呼。
4、情感升华。人们永远难忘,更让傣族人民难忘的是……(课件出示第7、8自然段,生齐读)。
1961年周总理。
幸福难忘。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文章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共同庆祝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整篇文章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表达了傣族人民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如何才能让学生感悟到傣族人民的激动、幸福、快乐,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呢?学生与文本所呈现的年代不同,学生对周总理不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学生也没有感受,怎么办?在反复斟酌后,我注重了以下两个方面:
教学一开始,我就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再现泼水节的盛况,让学生对傣族泼水节有一定的感知,激起学生兴趣。通过对周总理资料的介绍让学生对周总理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畅想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相互真诚地祝福,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同身受,从而使学生成为文本主人,融入其中。
在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中,在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过程中,都抒发着兴奋与欢乐。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感情,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想象读,表演读,分组读。同时,我注意做好朗读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了解读出个性。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篇七
教材分析:
一提起傣族,人们马上就会想起花筒裙、孔雀舞、泼水节等傣族人民特有的民族传统生活内容。本课也将着重从这些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介绍。从欣赏教材主图《人们欢度泼水节》的艺术作品,到了解“泼水节”这一重要节日的由来和如何进行庆祝,初步体会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喜悦。从“傣家竹楼”中传来了“咚咚”的象脚鼓声,让我们随着这极富节奏的鼓声,跳起欢快的“象脚鼓舞”。葫芦丝是傣族独有的乐器,让我们伴随着迷人的乐曲,唱起“金孔雀”的歌,当然也少不了模仿、学习“孔雀舞”的基本舞步和姿态,使学生在唱、跳、表演及绘画制作中,感受傣族人民节日中的喜悦,从而更加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
学习目标:
1、欣赏表现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有关“泼水节”的民俗知识,加深学生对云南傣乡的喜爱。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傣族音乐和舞蹈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创编孔雀舞动作。
教学用具:有关图片、艺术光盘、象脚鼓。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云南傣乡的风情图片,配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1、傣乡风景。主要介绍傣乡的地理位置、孔雀湖、竹楼、独树成林、动物等。
2、傣乡民俗。
欣赏主题图,了解图中介绍的是傣族的哪一个节日?(泼水节的欢庆场面)。
师简单介绍泼水节的来历。并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初步感受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喜悦心情。
1、听赏教师播放的《象脚鼓》音乐,了解“象脚鼓”独具特点的“咚咚声”,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模仿听到的象脚鼓声,感受节奏的强弱,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这种强弱的节奏来体会傣族“象脚鼓”音乐节拍的强弱规律。
出示“脚鼓图”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种常见的民族乐器,
2、欣赏“葫芦丝”演奏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傣族另一种民族乐器——葫芦丝。请学生在对比感受中说一说葫芦丝乐曲和象脚鼓乐曲的区别,说说两种乐器的不同音乐风格。
1、欣赏歌曲《金孔雀》,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随琴学唱旋律。
3、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4、欣赏舞蹈《金孔雀》,学习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1)师生共同欣赏“孔雀舞”的表演造型,了解傣族传统中的孔雀舞就是由男人表演的,树立男同学的舞蹈表演信心。
(2)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学习几个基本的傣族舞蹈动作。
1、根据歌曲《金孔雀》的音乐,分组让学生自己创编舞蹈。
2、师生即兴创编表演,和傣族小朋友一起欢度泼水节。
教师将学生带到教室外面,准备好几桶水,师生带上自己准备好的瓶子、缸子、勺子、碗等泼水用具共同欢度泼水节。
同学们这节课过得快乐吗?喜欢云南傣族吗?为什么?请你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更好的延伸,令学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生动再现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教学中我以唱、跳为主,欣赏傣族风情为辅,这节课学生能和老师默契配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出了极浓厚的兴趣。不过,这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感受是有一定距离的。为了让学生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我尝试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让学生与泼水节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我播放傣族歌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互相泼水,学生们玩得快乐极了,有泼的,有灌的,有撒的,还有倒的……音乐结束了,学生们都恋恋不舍沉浸在泼水节的余味中,意犹未尽,于是,我有意识地问同学们:“你们有的全身都湿透了,感冒了可不太好啊?”学生都兴奋不已,抢着回答:“老师泼水节太有趣了,我们不怕淋湿、我们很快乐!”“这象征着吉祥如意!”听着学生的回答、看着学生一个个纯真的笑脸,我激动不已。
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课堂中我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多样化,主次有些失调。本应以唱歌为主的教学,但我在此环节唱的少,学生歌曲还不够熟练,而在引导学生了解傣族风情,了解傣族乐器的环节上花了不少时间,并且有些罗嗦,抑制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导致学跳傣族舞和室外欢度泼水节时间紧,学生没有得到充分体验。今后我将不断努力,以求进步。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篇八
《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篇描写民族风情的文章。本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表现了傣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所以搜集一些泼水节的资料,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参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清水吉祥如意。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跟傣族人民一起过一个泼水节。板书:泼水节。
(齐读)。
2.还等什么,赶快开始我们今天的旅行吧!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1.相机出示迷人的西双版纳的图片。看,浓绿的椰树、高高的佛塔、宁静的村寨,还有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又是一个春风习习、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来了。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自读第一自然段。
2.听了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3.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迎来了泼水节,小朋友,从这个“迎”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请你再读读句子。(生交流)。
4.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让我们与傣族人民一起迎接泼水节的到来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泼水就要开始了,走到大街上,你们会看到些什么?快去读读课文第二节1、2两句吧!(生自读)。
2.你看见了什么?(交流)。
(1)屏幕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a.来,让我们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谁想去?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b.老师感觉你是在九、十点钟才来到大街上的,一点都不早!谁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你是来得最早的。(指名读)。
(2)有人来得还要早呢!你来做什么的呀?(生答)。
a.屏幕出示: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b.泼水节用的水也是很有讲究的。滴上点点香水,撒上片片花瓣,闻一闻,怎么样?这水真香啊!
c.谁能读好第二句话。
d.泼水活动还没开始呢!你为什么来那么早啊?(生答)。
e.是啊,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虽然泼水活动还没有开始,但是人们早早地做好准备了,焦急地等待着欢乐时刻的到来,就让我们一起用读表达出此刻的心情吧!(齐读1、2两句)。
3.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看,泼水开始了(看录像)。
(1)刚才看见了什么?
(2)我也看见了,看见了“大家互相追赶……。
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着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3)谁能来做做动作,怎样是灌?怎样是泼?
说得好!演得好!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指名读好这句话。
(4)这一大瓢一大瓢地灌,这一大盆一大盆地泼,(出示句子:第四句)这老人、这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人人脸上——,这衣服呀全湿透了,直滴水,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呀?点击“湿淋淋”指导读好。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5)我不明白了,为什么身上湿淋淋,他们个个脸上却笑开了花?
(6)过渡:请小朋友接着往下读找找答案。
a.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b.能把你的快乐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吗?(男、女生读)。
c.那你最想把这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谁身上呢?想送出你的什么祝福?
句式:我想把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身上,祝——。
d.在你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收到了很多祝福。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灌,让我们打开书本带着欢乐的心情齐读第二小节。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还举行了很多有趣的活动呢!自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再到大街上走一走,看一看,别忘了带好相机拍下那些美好的瞬间与大家分享哦!
a.你拍了一张怎样的照片?
根据生答相机出示图片。
c.老爷爷,累了一天了,您怎么还不回去睡觉啊?
2.你能把你的快乐,你的依依不舍读出来吗?(指名读最后一节)。
五、总结。
1.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现在你的心情怎样?
2.相机板书:欢乐的。
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课题。
3.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瞬间、把这欢乐的时光留在心中,捧起书本,齐读课文。
六、学习生字。
1.小朋友,这些老朋友你还记得吗?我们来叫叫他们吧!
2.小朋友读得那么棒!相信你们写的字一定很漂亮。(出示:幸)。
3.生交流记忆方法,师范写。
4.下面请大家打开《习字册》,认真地描红、临写生字。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篇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识字、写字。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2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识字、写字。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4、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写泼水节的什么呢?(欢乐)。
二、范读课文。
三、初读指导。
学生自己看看图,借助拼音读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标出小节数,并划出不理解的词。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2)自主识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3)交流记生字的办法。
(4)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相机提出不理解的词。
四、学习生字。
1、看卡片书空生字。
2、观察字形和位置。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内容:学习课文。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用自己的话说说泼水节上人们为什么要互相泼水?
二、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简介西双版纳。
3、理解:“一年一度”
4、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傣族人民的心情如何?(兴奋、欢快)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泼水节上人们是怎么做的?心情怎样?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
3、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从中读出什么?)自由练读。
4、指名说。相机指导读句子。
5、齐读第二小节。
学习第三小节。
过度: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除了互相泼水祝福,还做些什么?
1、自己读第三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2、指名说。
3、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人们非常欢乐?
4、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朗读课文。
四、背诵课文。
五、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吗?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篇十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培养学生读课文的思维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一)、导入。
1、西双版纳在哪里?课件出示。
2、这里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傣族。傣族有一个重要的节日——泼水节。板书“泼水节”。
3、教学“泼”。先讲读音,再讲字义:猛力倒水,使散开。最后讲字形。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和傣族人民过节吧!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他们的泼水节。我们来体会一下这个“迎”。给“迎”组个词。师:“迎”在字典里是“迎接”的意思。在生活中,你迎接过什么节日?你迎接客人时,穿什么衣服?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的脸上又是什么表情呢?)。
傣族人民迎接什么?(傣族人民穿衣服呢?又是什么心情?)。
生:指名读。
师:引导学生评价:要把迎接的激动心情读出来。“迎”这里可以高一点儿,上扬一点儿。看教师的手势,跟老师读。再指名读。
师: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在用这种心情迎接他们最隆重的泼水节。来,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学生齐读。教师评价:“一”下去,“一”上来,泼水节要说得干脆点。
过渡:
1、自由读课文,思考傣族人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2、下面我们来体会一下他们的高兴。
3、看第一句。你为什么这么读?为什么要这么早来?(因为他们迫不及待了,想早点来参加这个活动。)。
4、还有更早的人呢!他们来准备好了……(引读)。
5、开始泼水了!(教师激动地说。)齐读课件出示的句子。(“开始泼水了……笑开了花。”)。
6、人们为什么要用瓢和盆来泼水呢?灌是倒进去的意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7、看图说话,教师指导。用课文中的句子做例子说。
出示:()拿瓢往()衣领里灌。看图说一说。
你还想说谁呢?
是啊!参加泼水节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高兴。
下面,我宣布:开始泼水了……笑开了花。
笑开了花大家做的还不够好,看老师做个表情,这就是笑开了花。大家也来表演一下把!边笑边读这句话。(老人……笑开了花。)。
8、老爷爷(小妹妹),为什么你身上湿透了,还不回家换呢?
9、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齐读。
过渡:泼水节除了泼水,还有哪些活动?读第三自然段。
1、看视频,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员,你想回去吗?你想去干嘛?
泼:用习字册分三步讲:
第二步,描第一红字。停笔,把你描的字与范字对照,你认为很像的,请举手。找一找哪个地方不像,怎么办呢?再描第二个。
第三步,仿影。对照。
布置学生回去学会本课生字词,并预习下节语文课。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篇十一
让学生主动的去读,生动的去读,在读中接近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心连心的情感。
2、感受到1961年的泼水节中每一个傣族人民心里的热情。
复习引入:
在走进美丽的西双百纳之前你们得先过了这一关。
1、认读词语。
敬爱欢呼幸福难忘鲜红水红色咖啡色。
四面八方笑容满面健康长寿(恭喜你们,过关了!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课文。
1、打开书本大声朗读课文。
2、、你来到傣族和大家玩得开心吗?把你感到难忘的事儿告诉大家好吗?
3、交流反馈:
a、学习第三节。(从这一节你们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
理解:四面八方赶来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敲起象脚鼓。
傣族人民听说自己的总理要来和自己共同欢度泼水节,一下子沸腾了。他们用最隆重的礼节欢迎总理。傣族人民的心像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一样,兴奋,激动。谁能把自己兴奋,激动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
指名读——齐读。
b、学习第4——6节。
1、看课件:周总理来了,来到了人群中,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外貌描写: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傣族人民的节日盛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4节,指名朗读。
3、开始泼水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相互祝福的?
自己读一读第5、6两节,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表演动作:端、拿、蘸、泼洒。
指名朗读课文5、6两节,其他同学可以边想象,边做动作。
采访:你感到快乐吗?
你刚才祝福我们的总理什么?
你听到我们的总理在为大家祝福什么呢?(祝福傣族人民五谷丰登、合家欢乐,老人长命百岁,孩子学业进步……。)。
跟我们的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快乐呀!齐读4——6节。
引读最后两节。
周总理不远万里从北京来到傣族,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和总理一起在锣鼓喧天,花炮声声,龙舟疾驶中泼啊,洒呀,笑哇,跳哇,这是多么幸福哇!
4、朗读全文。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篇十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识字、写字。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4、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写泼水节的什么呢?(欢乐)。
二、范读课文。
三、初读指导。
1、课题上的“泼水节”前面为什么要加“欢乐的”一词?泼水节上人们为什么要互相泼水?学生自己看看图,借助拼音读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标出小节数,并划出不理解的词。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2)自主识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3)交流记生字的办法。
4)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相机提出不理解的词。
四、学习生字。
1、看卡片书空生字。
2、观察字形和位置。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内容:学习课文。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用自己的话说说泼水节上人们为什么要互相泼水?
二、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简介西双版纳。
3、理解:“一年一度”
4、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傣族人民的心情如何?(兴奋、欢快)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泼水节上人们是怎么做的?心情怎样?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
3、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从中读出什么?)自由练读。
4、指名说。相机指导读句子。
5、齐读第二小节。
学习第三小节。
过度: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除了互相泼水祝福,还做些什么?
1、自己读第三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2、指名说。
3、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人们非常欢乐?
4、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朗读课文。
四、背诵课文。
五、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吗?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篇十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1、教学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指读“这一天……有的撒上花瓣”部分。
转载自 cOOCO.NET.cN
a.哪几个词写出了人们盼望泼水节的到来?
(板书:早早、早已)通过你的声音把傣族人民盼望已久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b.你看,就连那清水有的洒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c.生回忆说。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e.有感情齐读第一句。
(3)指导读书“开始泼水了-------人人脸上笑开了花”部分。
a.开始泼水了,怎么泼的呢?-----读读书,可做做动作。
b.看看图,你如果参加泼水节,你希望是谁?为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
(4)指导读书“清水是吉详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部分。
a.喜欢过泼水节吗?指名答。
b.指名朗读“怎么能不高兴呢!”读好感叹句。
(5)有感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
2、教学第3自然段。
(1)泼水节不仅仅泼水呢!
(2)自读第3自然段。
(3)这个自然段中也写了一系列的动词,写得多么准确呀!
(4)齐读第二句。
(5)你也能用这些一系列的动词说一段话?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3、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的风俗?
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淋()幸()味()桶()。
林()辛()末()通()。
2、造句。
------有的------有的------实践。
3、搜集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然后全班开个以“民俗”为题的读书汇报课。
泼水节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篇十四
知识目标:
1、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想象当时的快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观察图画。
2、理解泼水节和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教学难点: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并通过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在什么时候过泼水节?(风凰花开了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
“火红火红”是什么颜色?什么是“一年—度”?
(2)指导朗读。
练习读。指名读。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理解“四面八方”“赶来”“地毯”“驶过”“一条条”“—串串”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快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用自己的活,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怎样来到人群中的,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对襟白褂”“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从什么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先找出书上的句子读读,再说说。
理解“象脚鼓”“地毯”“—起跳舞”等词语。
(2)指导朗读。
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接过象脚鼓,敲着鼓点,踩着“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看出人民的总理爱人民。要读出周总理的高兴心情。
小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穿着什么服装,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理解:“银碗”“祝福”“健康长寿”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真挚的祝福,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真诚祝愿,仿佛泼水节就在我们跟前呈现。读“健康长寿”要慢些。
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6、指名读第六至八自然段。
(2)指导朗读。
读的时候,注意语气词“呀、哇、啊”及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小声练习读。
三、练习朗读。
1、指名分段读全文。
2、齐读全文。
读的时候,注意读好长句子,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五、作业练习。
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