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通用19篇)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6 23:49:02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通用19篇)
时间:2024-04-16 23:49:02     小编:纸韵

艺术是审美和创造的产物,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在写总结的过程中,可以参考相关的模板和范文,但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真实性。总结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总结的格式、框架和语言表达,但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一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assessment)是当前国外教育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评价方法。它通过收集学生日常点滴的学习成果和反思报告,形成某一时段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资料链条,反映知识的建构过程,从而更加清晰地掌握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这些连续性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学生处于作文写作的起步阶段,因此作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写作兴趣和自觉写作意识、修改意识为目的。恰当地使用档案袋评价方法能够使学生反观自身的成长、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档案袋评价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的而有组织地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资料累积展示学习的进展或个人成长过程,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和反省能力的一种评价方法。哈佛教育学院“零点项目”、美国伯克利大学k-12作文项目都采用了档案袋评价方法,效果较为明显。“档案袋评价一方面能够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挫折,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感受成长;另一方面,档案袋也为教师、家长和其他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使教育者能够更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1]。因此,与其他评价方法比较,档案袋评价在具体学科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加深学生对具体学科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深化学生对学科内容学习的反思,也利于教师对所教科目形成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它以行进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来改善学习结果。小学作文教学恰恰是一个较为缓慢的、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档案袋评价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不爱写。写作文在孩子眼里是既神圣又困难的事,将词句组织成能够表情达意的段落文章对他们来说是有很大挑战性的,也常常是力不从心的,因而他们对写作文往往持有一种厌恶恐惧的心理。第二,不会写。小学生处于写作的起步阶段,对写作的方法、技巧还处于摸索、模仿、借鉴的状态,没有形成较为自觉的独立写作与修改意识;同时课外阅读量有所欠缺,对生活的感受和积累也有待丰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小学生的写作,造成不会写的困境。第三,写不好。心理上的排斥恐惧、方法积累上的欠缺盲目,必然导致写不好的结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存在方法和观念的误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缺乏总体观念与意识,往往只注重某一单元内作文方法的传授、总结与操练,片面断言学生的写作成绩,而忽视学生在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取得的成绩。“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急功近利心态蒙蔽了找寻学生作文写作进步的眼睛。很多家长要求孩子迅速提高作文水平,而没有意识到写作文是一个过程,写好作文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忽略了对待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学写作文要耐心、鼓励和赞扬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档案袋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找到摆脱困境的突破口。档案袋评价是连续进行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它关注学生学写作文的全过程,摒弃终结性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长处,放松心态,消除恐惧。通过建立、保存不同类型的档案袋,让学生获得写作方面的合理评价标准和体系。同时,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积累素材、借鉴方法,让他们和自己的过去作对比,真切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其写作文的兴趣。

所谓展示型档案袋是指“一般情况下能展示学生在某一学期、学年或某个阶段在学科学习中所取得的成果。其目的是帮助家长与老师充分了解学生在某一时期内所取得的成绩,并且能够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或特长,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主要由关于档案袋的说明、内容清单、最佳作品的代表性样本、所有内容的日期和学生对内容的自我反思组成。”[2]具体地说,小学生作文展示型档案袋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某一阶段内的作品,包括最初的作品和学生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和最喜欢的作品,以及教师为学生选出的能代表学生不同阶段水平的作品。(2)记录学习过程中学到的新写作知识和技巧,可以是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的成果。比如为开拓写作视野、寻找写作素材而设计的专项练习;学会观察后写的一篇小文章;学会运用一些新鲜的成语句式后写的文章;阅读之后记录阅读的作品名称和感受,以及积累阅读量的记录等。(3)与他人交流后的记录,包括对自己作品的再认识,以及老师、同学、家长提出意见后自己的体会等。(4)教师的评语。教师要将有针对性的评语写在每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后面,以便及时给予学生纠正和引导。(5)家长的点评和感受。针对孩子一个阶段的变化和进步,家长也要有所记录和表达,与孩子和老师及时沟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可以细化,例如,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们可以设置如下步骤和内容:教师为全班学生准备统一的档案袋或文件夹,贴上统一的名签;及时批改学生的作文,注重点拨,提示特定的作文方法;引导学生定期翻阅、检视档案袋;鼓励学生及时总结写作心得、感受;启发学生反思自己的作文活动,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培养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与自信心。例如,针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布置学生写一句话日记。首先,教师可以给家长写《致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家长教学思路和方法以及家长应在家中如何指导。然后,帮助学生设计书写日记的格式,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格式。同时,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素材,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将学生分组,由组长对每人每一周的档案袋进行检查、讨论和口头评价。最后,推荐出每人最好和最差的作文进行评改,本人修改完毕上交教师和家长评阅。4~5周以后,总结学生的日记写作,把典型作品拿出来和全班同学分享,同时让学生交换档案袋。教师每周都要认真批改学生日记,给学生写下激励的话语,并定时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写作情况。家长要定期阅读孩子的作文档案袋,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予以具体的肯定、赞美,要多与孩子交流写作的感受,如有所悟也可以及时成文,放入档案袋中。

档案袋评价的关键在于师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反馈和学生之间的展示与交流,因此在运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阅读。在档案袋建立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作文的阅读很重要。当学生上交了自己改了无数遍的作文后,他们更多的期盼是老师和家长的认真阅读和阅读之后给予的鼓励,这种鼓励可以增加他们写作文的信心。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这在小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他们心智单纯,最信任老师和家长,因此教师和家长要通过阅读孩子的作品来表达对他们努力的尊重和重视。要懂得理解和欣赏他们,即使写得差也要通过阅读作品,用心地寻找闪光点,让他们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坚定继续写下去的信心。第二,交流和展览。要在班级开辟“优秀档案袋展示园地”,由学生自发进行评比,选出优秀的档案袋展出。这时,学生可以将整个写作过程和对他人作品的感想记录下来,存进档案袋。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评论他人中反观自己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确立以后努力的方向。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班级论坛和空间,在网络上展示档案袋作文的成果,激发学生持续不断地建立档案袋的信心和热情。第三,档案袋评价要有个性、有针对性,不能流于形式、死定标准。要尊重每个学生在作文方面的差异,淡化横向比较,鼓励相互学习,关注个体的纵向发展。了解学生的独特性,挖掘他们的写作潜能,然后因材施教。

档案袋评价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能够发挥多层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健全心智。

首先,增强自信心。“档案袋评定是针对传统的标准化测验强调事实知识和脱离真实情景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此种评定非常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发展方面作用较为明显。”[3]学生通过档案袋中实实在在累积下来的材料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看到自己的力量,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势必能增强对自己的认识和自信心,这对小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其次,培养自觉意识。运用档案袋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将自己不同阶段的作文进行对比,使其逐渐形成较为明确的写作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使写作文的过程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培养交际能力。在班级或小组的交流讨论环节中,学生将自己在档案中积累的心得感受、总结的经验教训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畅谈,有助于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写作水平都能够获得提高,进入良性循环。

(二)掌握写作方法。

档案袋评价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是言之有物的积累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同学的交流,以及自己对一篇篇作文的反思,总结写作的方法要点,从而在技术层面上有所提高。

(三)客观有效地反馈信息。

档案袋中的'第一手资料所形成的信息链条,能够较为集中地向教师和家长展示学生学习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以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能够有效客观地提示教师和家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使作文教学更有针对性、启发性,也更加个性化、高效化。总之,档案袋评价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多层次、多角度展示了培养“学习的建构者”“活动的探究者”的过程,践行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将档案袋评价运用于小学作文教学是推进“生命书写”这一终极目标的有力手段。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二

落实每月六认真检查,及时反馈、整改,提升规范品质、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1、教研组活动:充分利用每周的语文业务学习时间,努力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二)教学研究,以提升教研实效为准绳。

2、聚焦课堂教学,开展深度学习课题研究,着力锐进课堂文化建设,上好教研课、

(三)语文活动,以提高学生素养为宗旨、

1、继续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2、要求各班教师认真上好每天的写字课、期末进行校级写字能手的评比、

3、点面结合,创新形式,开展语文趣味活动、各年级组内自行设计开展小型多样的语文活动,校级层面将组织开展特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与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能力。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三

摘要:作文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体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作文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一个时间长、任务重的教学过程,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分享个人的点滴心得。

关键词:作文;写话;观察;阅读;积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对语文学科来说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同时也是广大师生比较不喜欢的课题。为此,研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

一、重视低年级的写话教学。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从三年级正式开始作文教学,因此,很多教师也错误地认为作文教学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其实一年级开始就出现了看图写话的训练,这就是作文的入门,然而很多低年级语文老师却不以为然,认为写话教学不是低年级的重点,识字教学才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由一个个段落、句子组成的,低年级小朋友初步接触字、词、句,是为今后的习惯奠定基础,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低,很多时候心里想说的无法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即使勉强表达出来了,也是词不达意,这就需要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进行耐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写话的信心,为今后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活中处处皆有学问,然而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为找不到写作素材而烦恼,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平时缺乏对生活进行仔细观察,导致学生没有发现生活中的美。特别是当今社会,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长们的心肝宝贝,平时几乎都是呆在家里看电视或玩手机,如同少年的鲁迅,只能看见院子里四角的天空,见识少。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机会,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一景一物、一言一行等,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不断积累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如××同学家里新养了只小宠物———狗,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狗的外貌,留心观察狗的动作、神态、叫声,每天都观察狗的变化;又如季节交换时,引导同学们观察季节交换时天气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同学们衣服穿着的变化,观察身边景物的变化,从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不断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积累写作素材,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仿写。

列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千挑万选出来的,都是内容健康,语言精练,写作方法灵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教材中优美的语段、句子、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在仿写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采用排比的写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描写生活中的某一景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续写。

续写是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未叙述完的故事情节合理地补充完整。在教学中,经常遇到作者并没有把整个故事直接讲述结束,而是给读者留下了悬念,遇到这样的文章,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续写。如教学《凡卡》一文,俄国作家契诃夫只讲述了凡卡写完信后把宝贵的信塞进了邮筒,怀着甜蜜的希望做起了美梦,并非直接把结局写完,但是只要认真阅读课文,都能清楚地知道凡卡的信爷爷是无法收到的.,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将故事续写完整,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缩写。

近几年来,缩写这个名词在每年的期末检测已经不见踪影,一部分教师认为:缩写既然已被期末检测排除在外了,也就不用进行缩写训练了,反正又不是检测内容,何必浪费力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学并不是以期末检测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是以传授知识、学习方法为主要目的。缩写是指围绕文章主题,将较长的汉语语句缩短省略,其宗旨是忠于原文,不改变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缩写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文章的主干,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文章的篇幅较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五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什么,最终冻死街头,将文章缩写成200字以内,平时学生写作文总是愁凑不到合格的字数,如今是压缩不了,偶尔进行长篇幅的缩写训练,学生兴趣高涨,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四、养成善于积累的习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习作最怕的就是缺乏写作素材,缺乏“墨水”,虽然心中有千丝万缕的思绪,却无法表达出来,为此,引导学生养成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课文内容积累。笔者不赞成教师要求学生将每篇课文都背下来,这严重扼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但要求学生将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词组掌握起来,并做好读书笔记,平时可以温故而知新;其次,课外积累。新课改精神提倡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建议学生每天阅读一小时,在阅读中,要随时做好读书笔记,将阅读中积累的优美词句摘录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体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作文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一个时间长、任务重的教学过程,并非三两节课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作文一名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认真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加强习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3]王秀英.探究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课外语文(下),2017(7):79.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四

拼音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至关重要,它们是学生认识字的窗口,只有通过拼音教学才能让低年级的学生更容易认识汉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拼音教学是学生组织语言的前提工具,是他们认识世界的窗口。

提高学生的语文拼音教学成效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工作者在教学中应该想出各种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1.识图法。

识图法,顾名思义是通过各种图片来让学生认识汉字,认识拼音,比如,老虎“laohu”这样看起来更直观,在下一次出现老虎的.图片,学生自然联想到拼音和汉字,找些小学生更感兴趣的图片,在图片上配些拼音和汉字,这样更生动,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故事法。

听故事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生活中不可少的,教师可以找一些小故事,在故事下注拼音,在讲故事的同时给学生解释拼音,这种方法是很有成效的,提高了学习兴趣。

3.画画法。

大部分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在纸上涂涂画画,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让学生画出来,老师在画上注上一个小故事,给汉字加拼音,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汉字解释。

三、总结。

教师应不断创新来提高学生对语文拼音教学的兴趣。上述已经有好几种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有比如竞赛法,通过拼音比赛,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来激发他们的热情。教师工作者,尤其是教育低年级学生的工作者,更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应改变原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五

在现实生活里,信息化已无处不在。信息化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也同样能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下面笔者以《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实践为例,具体说说高职语文该如何与信息化恰到好处地取长补短,从而相得益彰。

一、课前讨论预习题。

利用qq群,建立讨论组,课前讨论预习题。在《林黛玉进贾府》课前,教师请同学们在qq群里讨论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全班同学分为三个组,分别讨论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与传统的课堂讨论相比,qq群讨论有以下几点好处:1.提高了讨论的有效性。讨论中,谁发言谁不发言,教师一目了然。而传统课堂的讨论,谁动脑筋谁不动脑筋,谁发言、谁不发言、发了什么言,教师无法全面了解。2.时间空间更加自由。发言时,谁先说谁后说,说了什么,在聊天记录上都能看到。谁早一点晚一点参与进来都没有关系。传统课堂讨论,首先大家必须都在一起,而且只能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才能说。时空约束较大。3.在线讨论的同时,可以在线查阅一些资料,充实自己的观点。高职生,自学能力比中专生稍微强一些,但阅读相对还是有限,脑子里现成的知识储备不够。不断有资料补充,才一定能进一步推进讨论。这一点传统课堂中的讨论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二、课前在群共享里上传朗读录音。

语文学习离不开朗诵。对于一些经典篇章、难点段落,教师可以课前在群共享里上传范读录音,供同学们课前听读学习。听读学习之后,请同学们同样在群共享里上传自己的朗诵录音,供教师检查。《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文字生涩,难读难懂,但却不能跳过。因为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不仅反映了王熙凤大管家的特殊地位,而且体现了她刁钻泼辣的性格特点。所以课前教师可以在群共享里上传范读录音,供同学们听读学习,并要求同学们在熟读之后,上传自己的朗读录音。这与传统教学中布置课前预习朗读课文相比,有这样几点好处:1.传统课堂教师泛读学生只能听一遍,几乎来不及仔细体会,更别说模仿学习。上传范读录音,学生则可以任意反复地去听去学,直到自己学会为止。2.传统布置课前朗读预习,学生读与不读,读成什么样,教师无法一一得知。也正因为教师无法一一得知课前朗读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就会把这个任务忽略。如此不仅影响了预习效果,甚至还助长了学生滥竽充数、投机取巧的坏习惯。而学生上传朗读录音,则让教师非常快速便捷地了解和督促了课前朗读,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课前建立专题博客。

课前建立专题博客,可以让学生阅读,并实名跟帖评价关于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三个人物的相关评说。笼统地请学生课前查阅,他们查与不查、看多看少,看了之后懂或不懂,教师都很难了解情况。于是,课前笔者建立了一个“林黛玉进贾府”专题博客,筛选转载了十几篇评论人物的文章,请同学们阅读并实名跟帖评价。这样一来,上文所说的学生查与不查、看多看少、懂或不懂,教师一目了然。同学之间还可以互动探讨、相互学习。

四、恰当合理地使用音视频。

课堂上,恰当合理地使用音视频,可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上《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在上课铃没响的时候,播放《枉凝眉》,87版电视剧的唯美画面,经典乐曲,立马让整个教室充满了浓浓的“红楼梦”气氛。在分析人物时,也编插一些人物图片在课件里。在这样的环境下讨论分析小说人物,更能激发人的思维,冲击人的想象,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假设把这些都去掉,书读百遍,自然也能品出那种味道,但当下这个快速的时代,有几个人能停下脚步,把所谓的经典读它千百回呢?更别说是高职生了。对于高职生这样的文化基础,以及十几岁这样的青春年龄,如果在课堂上他能初步感受到经典的美好,那么日后到一定的年龄段,他自然会去重读经典千百回。这符合渐进认知的规律。当然,如果现在的课堂,死板地强求原生态品味经典,结果也许就是在十几岁的脑海里烙下经典难读难懂,自己文化层次低,不宜读经典的印象了。所以信息化是语文的好朋友,高职语文尤其需要信息化的辅助。

五、巧用微课助学。

课堂上,巧用微课,能帮助学生深刻全面理解知识难点。本文共设置了4个教学课时。第三课时由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课文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刻画。第四课时由学生结合第三课时的经验和方法,自主分析人物林黛玉。结合学情,本文是学生在校期间语文课的倒数第二篇课文,所以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显然成了最重要的事情。以往,教师也会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学,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然而,学生做完、说完之后,教师总是耐不住要点拨点拨,点拨来点拨去,就等于又把自己备的课讲了一遍,认真的学生也会跟着把老师讲的内容记上笔记。感觉如同带着救生圈学游泳,不能真正地独立自主起来。因为有这种想法,所以本次课教师制作了一个微课《至清至洁,至情至性———品读〈林黛玉进贾府〉黛玉之美》,作为一个视频学习资料,在学生自主分析完黛玉人物形象之后,在课堂播放。这样一来,既起到了补充或者纠正学生分析结果的作用,又持续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如果课堂上看一次,不能让所有学生完全理解其中内容,课后则可以把微课资料上传到班级群,学生可以反复去看,看多了总能理解。如仍遇疑惑,也没关系,因为疑惑也能激发学生相互间进一步的探讨,激发有疑惑的人进一步查资料学习。不知不觉间,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就养成了。

六、课后完成电子小报。

《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结束后,笔者请同学们制作人物专题电子小报,以巩固课堂对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高职的学生计算机课都学过相关的教程,所以他们有能力完成电子小报的制作。如果用传统的手绘小报的话,一来纸笔颜料准备起来比较麻烦,二来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图会画。相对而言,电子小报更简洁便利,而且完全不影响学习效果,传到群共享也便于大家相互查阅,便于长久保存。当“传统语文”遇上“信息化”,有的人担心信息化的快速直观会破坏了语文的韵味,这种担心也不是全无道理。网上看到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视频朗诵,配的画面完全是诗歌文字面的叠加,比如“春暖花开”就配一张春天花开的图片,这显然曲解诗歌的真谛。所以当“传统语文”遇上“信息化”,语文教师的掌舵把关绝不可大意。基本原则就是“信息化”是工具,是手段,语文的内容主体是绝不能受影响的。比方人们原本用大碗喝水,现在说用杯子更漂亮,或者用吸管更方便。无论是用杯子还是用吸管,都没有问题,但绝不能喝着喝着呛到喉咙。在信息化的大方向下,语文教学要趁势而为,勇于创新、变革,才能实现教学实效质的飞越。

参考文献:。

[1]李玉霞.中职工科学校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吴开宇.当“传统语文”遇上“信息化”[j].江苏教育研究,2013,(3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六

在现实生活里,信息化已无处不在。信息化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也同样能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下面笔者以《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实践为例,具体说说高职语文该如何与信息化恰到好处地取长补短,从而相得益彰。

一、课前讨论预习题。

利用qq群,建立讨论组,课前讨论预习题。在《林黛玉进贾府》课前,教师请同学们在qq群里讨论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全班同学分为三个组,分别讨论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与传统的课堂讨论相比,qq群讨论有以下几点好处:1.提高了讨论的有效性。讨论中,谁发言谁不发言,教师一目了然。而传统课堂的讨论,谁动脑筋谁不动脑筋,谁发言、谁不发言、发了什么言,教师无法全面了解。2.时间空间更加自由。发言时,谁先说谁后说,说了什么,在聊天记录上都能看到。谁早一点晚一点参与进来都没有关系。传统课堂讨论,首先大家必须都在一起,而且只能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才能说。时空约束较大。3.在线讨论的同时,可以在线查阅一些资料,充实自己的观点。高职生,自学能力比中专生稍微强一些,但阅读相对还是有限,脑子里现成的知识储备不够。不断有资料补充,才一定能进一步推进讨论。这一点传统课堂中的讨论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二、课前在群共享里上传朗读录音。

语文学习离不开朗诵。对于一些经典篇章、难点段落,教师可以课前在群共享里上传范读录音,供同学们课前听读学习。听读学习之后,请同学们同样在群共享里上传自己的朗诵录音,供教师检查。《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文字生涩,难读难懂,但却不能跳过。因为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不仅反映了王熙凤大管家的特殊地位,而且体现了她刁钻泼辣的性格特点。所以课前教师可以在群共享里上传范读录音,供同学们听读学习,并要求同学们在熟读之后,上传自己的朗读录音。这与传统教学中布置课前预习朗读课文相比,有这样几点好处:1.传统课堂教师泛读学生只能听一遍,几乎来不及仔细体会,更别说模仿学习。上传范读录音,学生则可以任意反复地去听去学,直到自己学会为止。2.传统布置课前朗读预习,学生读与不读,读成什么样,教师无法一一得知。也正因为教师无法一一得知课前朗读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就会把这个任务忽略。如此不仅影响了预习效果,甚至还助长了学生滥竽充数、投机取巧的坏习惯。而学生上传朗读录音,则让教师非常快速便捷地了解和督促了课前朗读,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课前建立专题博客。

课前建立专题博客,可以让学生阅读,并实名跟帖评价关于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三个人物的相关评说。笼统地请学生课前查阅,他们查与不查、看多看少,看了之后懂或不懂,教师都很难了解情况。于是,课前笔者建立了一个“林黛玉进贾府”专题博客,筛选了十几篇评论人物的文章,请同学们阅读并实名跟帖评价。这样一来,上文所说的学生查与不查、看多看少、懂或不懂,教师一目了然。同学之间还可以互动探讨、相互学习。

四、恰当合理地使用音视频。

课堂上,恰当合理地使用音视频,可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上《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在上课铃没响的时候,播放《枉凝眉》,87版电视剧的唯美画面,经典乐曲,立马让整个教室充满了浓浓的“红楼梦”气氛。在分析人物时,也编插一些人物图片在课件里。在这样的环境下讨论分析小说人物,更能激发人的思维,冲击人的想象,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假设把这些都去掉,书读百遍,自然也能品出那种味道,但当下这个快速的时代,有几个人能停下脚步,把所谓的经典读它千百回呢?更别说是高职生了。对于高职生这样的文化基础,以及十几岁这样的青春年龄,如果在课堂上他能初步感受到经典的美好,那么日后到一定的年龄段,他自然会去重读经典千百回。这符合渐进认知的规律。当然,如果现在的课堂,死板地强求原生态品味经典,结果也许就是在十几岁的脑海里烙下经典难读难懂,自己文化层次低,不宜读经典的印象了。所以信息化是语文的好朋友,高职语文尤其需要信息化的辅助。

五、巧用微课助学。

课堂上,巧用微课,能帮助学生深刻全面理解知识难点。本文共设置了4个教学课时。第三课时由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课文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刻画。第四课时由学生结合第三课时的经验和方法,自主分析人物林黛玉。结合学情,本文是学生在校期间语文课的倒数第二篇课文,所以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显然成了最重要的事情。以往,教师也会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学,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然而,学生做完、说完之后,教师总是耐不住要点拨点拨,点拨来点拨去,就等于又把自己备的课讲了一遍,认真的学生也会跟着把老师讲的内容记上笔记。感觉如同带着救生圈学游泳,不能真正地独立自主起来。因为有这种想法,所以本次课教师制作了一个微课《至清至洁,至情至性———品读〈林黛玉进贾府〉黛玉之美》,作为一个视频学习资料,在学生自主分析完黛玉人物形象之后,在课堂播放。这样一来,既起到了补充或者纠正学生分析结果的作用,又持续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如果课堂上看一次,不能让所有学生完全理解其中内容,课后则可以把微课资料上传到班级群,学生可以反复去看,看多了总能理解。如仍遇疑惑,也没关系,因为疑惑也能激发学生相互间进一步的探讨,激发有疑惑的人进一步查资料学习。不知不觉间,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就养成了。

六、课后完成电子小报。

《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结束后,笔者请同学们制作人物专题电子小报,以巩固课堂对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高职的学生计算机课都学过相关的教程,所以他们有能力完成电子小报的制作。如果用传统的手绘小报的话,一来纸笔颜料准备起来比较麻烦,二来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图会画。相对而言,电子小报更简洁便利,而且完全不影响学习效果,传到群共享也便于大家相互查阅,便于长久保存。当“传统语文”遇上“信息化”,有的人担心信息化的快速直观会破坏了语文的韵味,这种担心也不是全无道理。网上看到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视频朗诵,配的画面完全是诗歌文字面的叠加,比如“春暖花开”就配一张春天花开的图片,这显然曲解诗歌的真谛。所以当“传统语文”遇上“信息化”,语文教师的掌舵把关绝不可大意。基本原则就是“信息化”是工具,是手段,语文的内容主体是绝不能受影响的。比方人们原本用大碗喝水,现在说用杯子更漂亮,或者用吸管更方便。无论是用杯子还是用吸管,都没有问题,但绝不能喝着喝着呛到喉咙。在信息化的大方向下,语文教学要趁势而为,勇于创新、变革,才能实现教学实效质的飞越。

参考文献:。

[1]李玉霞.中职工科学校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

[2]吴开宇.当“传统语文”遇上“信息化”[j].江苏教育研究,,(33).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七

针对上文中所提及的问题,个人认为应该转变小学的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且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添新的内涵,更好地做到与时俱进。对于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变化,虽然得到不少教育工作者的认识和拥护,但不可忽视的是传统师生关系仍然存在,例如之前借助互联网爆出来的新闻,就有关于学生学习任务重、老师体罚学生等。学习任务重,即表明目前仍有学生深受灌输式、填鸭式的荼毒。体罚学生一方面是教师的自身素养问题,更多的还是反映了当前学生与老师之间并未真正民主。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应该更务实地塑造个人人格,教师应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而不是体罚等手段。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就应该多加耐心,而不是填鸭与灌输知识。基于小学生的年龄,个人认为学习次要,而乐趣才是最重要的,在课堂有效性的探索中,可以通过游戏等手段,一方面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国外学者表示,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能力更强。所以转变观念并增添新的教育观念是极为重要的,可以为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发挥实质作用。科技的发展,在带来一系列教育需求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也提供了不少物资方面的保障,例如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繁荣。首先计算机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的优点,又符合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课件的形式还能将课堂变得生动。例如传统的纸质课文,是不具备声音、图像特质的,投影仪的使用就可以很好地做到这点。以写话为例,传统的课件只能为学生提供一张图片或是一段对话,而新的课件则可以用视频来加以反映,结合时代特征而赋予新的活力,让小学生更有兴趣自主学习。

3.2综合管理,贯彻落实。

小学是教育的初始阶段,就从事该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整体实力来看,相比较于更高阶段的教师,其储备能力还是有限,所以要对课堂有效性提高,纯粹凭骨干和先锋是远远不够的,个人认为只有加强对教师的录用管理,才能较好地从源头进行革新。对此可以选择科班出身的人员优先录之,一方面接受专业教育的人,专业素养还是普遍过硬,且经过系统的学习,对新观念的接收能力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这样可以更好地对课堂有效性加以贯彻。就上文中所提及的问题而言,落后地区存在部分小学老师专业素养不够,所以他们沿用传统方式。对教师的管理,还应该有一定的综合考核,例如对教师的各方面成绩进行评定,再确定要不要让其再继续担任重要的职务,对上级部门的要求,也要做到在综合考量下坚定落实。

4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历来是国之大计,做好教育工作,人民的文化水平和国家科技实力才有望得到质的飞跃,而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快速发展,对文化和科技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所以如何加强课堂有效性是有现实意义可言的。结合时代的发展,新型的教育方式应该要求以学生为主。构建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j].江西教育,,(z1).

[2]刘广富.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07,(4).

[3]王晓婷.让多媒体为课堂增添魅力[j].小学语文教学,,(11).

[4]赵素媚.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问诊与矫治[j].小学语文教学,2011,(11).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八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快乐。课堂无疑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

目前的中低段识字教学有以下特点:从课堂教学上看,学生识字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忽视学生内在的兴趣和感悟。从教学内容上看,识字内容局限于教材,没有引入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从教学形式上看,学生的主体性和交互作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从上述三个特点看出,当前的低段识字教学还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样的识字教学制约着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发展,忽视学生的心灵体验,学生对学习汉字就会缺乏浓厚的兴趣,不能进入主动识字的享受状态,识字教学的`效率就低下。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学习生字的情境,结合生字的语言环境、生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积极参与识字、主动识字、体会识字乐趣、感悟生字本身蕴涵的人文性、艺术性,在不断的参与实践中掌握和探索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兴趣和独立识字的能力,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柳斌同志在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会上谈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人生识字聪明始,成人识字率高的民族才可能是也一定会是高素质的民族。作为语文教师,更需要重视识字教学。在努力学习各种识字教学法之后,结合我们所运用的语文教材的特点,我们认为要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情智,必须集百家之长,融自身教材于一体,为我所用,以期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

1、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

2、陶行之教育思想。

陶行之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引导学生学会随时随地的自动地学习活知识。上课固然是学习,听报告、与人交流、做家务也是学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游山玩水,投身大社会、大自然的怀抱更能学到很多很多的活知识。提出了体验、看书、求师、访友、思考为途径的五路探讨法。

3、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创造。

4、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为诱发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求知。

5、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一)研究预期目标。

1、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创设生活化情境,为学生的识字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2、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启迪学生思维,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识字难点和进行拓展创新性的学习。

4、教会学生识字生活化的方法,掌握科学地识字方法。5、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找寻有效地激发学生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识字过程中学生的死记硬背的机械识记,只会写而不懂得其义,探究并研究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所表现出的各自利弊,结合教材进行合理安排,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充分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思维水平发展的不同特征,结合汉字固有的字理特点,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认识汉字、理解汉字、欣赏汉字。

(一)课题研究对象小学1-4年级学生。

(二)研究的方法主要以行动研究法、比较实验研究法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

(三)研究的步骤。

1、课题研究时间:xx年4月到xx年12月2、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xx年4月至xx年8月。

(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

(2)确定课题方案,明确研究方向。

(3)修改方案,向上级申报课题。

(4)集中学习理论,开展教学观摩和研讨。

(5)整理上交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xx年9月至xx年12月。

(1)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情智的教学策略。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情智的进展情况。

(4)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第三阶:xx年1月至xx年6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xx年9月至xx年12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汇编课题案例、论文。五、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阶段研究总结,研究案例,研究论文,教学活动设计等。

2、学生作业。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九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我们就来看其中一个例子吧。

摘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仅是现代教育体系的要求,同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语文学科的前提,是语文学科的发端,是每个学生的需要。因此,语文素养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现阶段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很多,如对于优美字句的积累及对语文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文学品味、自身价值、思想观念等方面。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一些事物已经有一个大致简单的判断力,同时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规范化的课本。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结合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加以培养,可以使学生在这一阶段形成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思维观念和价值观念,为语文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

一、注重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核心。

调查显示,提升语文素养应该建立在学生平时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教育学生注意平时积累。学生只有平时注意不断地积累和进行大量的语言汇总,才能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同时,平时的积累可以使语言行云流水、汪洋恣肆,流畅地表达。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语言、提升素养的关键时期,大量的语言积累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提升文学修养。那么,平时的积累应该是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相结合,只有将课内课外相结合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课内积累。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课内积累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教育学生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育学生养成课上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积累大量优美的句段。教师可以将这些安排在课本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教师在讲到《坐井观天》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为学生讲这个成语的由来,把“坐井观天”的故事讲给学生,让学生积累这个故事的同时掌握这个成语,并教会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个成语。

2.课外积累。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语文观念”,应该将课内、课外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对于学生课外的积累来说,语文作为语言的基础在任何场合都能够用到,它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找到一些适合学生积累、易于学生掌握的优美词段。教师要想树立良好的语文教学观,就要打通课内外,实现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的接轨。例如:在一些重要的事件爆发之后,教师可以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进行积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了解一些时事。其次,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课本中没有的文章或古诗句,对一些优美的有用的教师应该教育学生进行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学生加强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二、培养语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教学中应考虑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包括阅读、识字、写作、口语交际等多个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学生的语感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都能够流利地将任何文章表达出来,同时体现语文的独特魅力和人文情感。简单地说,语感既包含对语言的朗诵和文字的正确使用,同时又包含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既包含学生运用文字的'准确性,又生动形象地反映出语言的表现力。所以,教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总之,语文素养的提升不是体现在规律上,而是体现在语感上。

三、指导运用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归宿。

学生学习语言,提升文学素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该指导学生对语言进行合理运用。语言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本中问题的解决,还有利于个人语言能力的提升,与人更好地沟通、交流以及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这个问题。例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举行一些演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进行演讲,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能够使学生将积累的东西应用到实际表达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最佳时期,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而且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提升文学鉴赏与评价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彦明.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d].延边大学,2011.

[2]李冬香.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宁夏教育,(3)。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在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的具体要求是对传统思想教育、生命意识、文化继承、兴趣激发以及习惯的培养等。从理论上来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最基础规律,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在语文教学课程中的密切联系,也体现了时代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整体培养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运用祖国文字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丰富自己的思想,加深自己对身边事物的情感,使自己的情怀得到一定的释放,最后拥有无限的正能量。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有政治教学突出、道德说教明显、情感灌输太多、价值引导不正确。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现代教育环境的影响、教师本身的素质问题、教师的价值观的问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身的特点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身的特点有两方面,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只是体验性的目标,且实现这一目标的周期较长。

1.摒弃教育功利,完成教学理念的多元化。

(1)了解知识的内涵,关注情感的体验。语文教学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到知识不仅可以改变命运,还在无形中丰富了我们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知以及对自身思想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社会现实中得到了体现,也告诫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不能只专注于学生的成绩、考核和升学率,而应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帮助他们追求全面发展和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明确情感周期,完善人生追求。家长和老师的攀比心理促使学生按照家长和老师的安排在机械性地学习。这导致很多学生思想过于偏激和内向,扭曲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2.关注情感发展特点,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1)将语言形式与学生的情感相结合。将学生的情感与语言文字相结合来完成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在文字中传达的情感可以感染学生自己的情感,进而发掘到自己的情感所在。如古代诗词描述的美景有时需要学生自己去想象,扩大想象空间。学生还可以自己利用文学著作中的经典语句,以作为对自己情感的释放或鼓励。(2)关注学生意志在学习中的作用。语文课堂教育40分钟,学生能否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掌握自己该学的内容,教师能否合理地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时间,主要在于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

3.正视课堂中的价值冲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

现代信息时代的冲击使学生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课本教学模式引起了学生的质疑,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时间进行正确引导。课本中西门豹人物的塑造,有的学生认为西门豹机智勇猛,有的认为西门豹除暴安良。当然,教师给予了肯定。然而有的学生认为西门豹残忍冷血,老师也给予了肯定,因为西门豹处理问题的手段是过于残忍了。充分说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

4.重视教师的情意发展,提高教师的情意教学水平。

(1)通过培训机构提高情意教学水平。教师培训机构作为在职教师的主要研修机构,更应该关注教育动态,关注一线教师的情意教学水平,通过组织讲座授课、网络培训、听课指导等各种途径,使教师懂得关注学生的情意水平,掌握实现情感目标的教学方法。(2)通过教师自身的情感建设潜移默化。鲁迅《秋夜》里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小学生是难以体会的,然而教师如能引导学生体会鲁迅当时的心理和情感,就会使学生想到一些有趣的场景,从而发散自己的思维。如此,“无聊”的文字便会注入学生心里。

作者:吕银单位:甘肃省金塔县航天小学。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十一

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学习。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充分证明:科学有效的提问,是激活课堂、促进教学实现动态生成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我围绕“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积极探索,在前阶段提出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十项策略:

(一)态度真诚。

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指责和嘲笑,真诚而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另外,提问要尽量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从而调动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因人施问。

孔子因材施教这条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即为因人施问。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预设;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因人而异。如课前检测字词时,可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以增强差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课文理解及一般性的概括问题,可以让中等学生回答,以促其思考,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对于难度较大的拓展性问题和综合性表述题,可以让程度较好的学生和部分中等生来回答。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要加以点评,让所有学生在比较与鉴别中,提高分析能力与概括能力。

(三)注重实际。

轨,才能取得教学主动权。因此设计提问,我们既考虑学生的思想方法,又考虑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兴趣爱好。

(四)体现整体。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喜欢将一篇课文肢解开来,零碎地发问,易形成分析的疲劳。提问应注意有利于学生整体感受文本,在此基础上深入研讨关键点。围绕问题,学生可开展小组学习,也能使课题充满生机。

(五)创设情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情境问题,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氛围,避免传统教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张嘴”的尴尬局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六)重视体验。

设计的问题能让学生有亲切感,有利于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比如教学《中彩那天》,可以提问“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中奖的感受?”“《中奖那天》中的父亲得到那辆汽车后能经过道德抉择把汽车还给库伯,你感受出什么?”这些问题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能激发思维,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

(七)巧妙变换。

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当学生带着解开悬念的渴望学习课文时,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老师顺势引导盲人青年的认真刻苦,完成了本文的教学重点。

课堂提问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采用一种表达形式,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适当变换角度提问,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八)体现“两”度。

不难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那么往往会造成整堂课的气氛沉闷。

挖掘深度,在教学中常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提问时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学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但课后如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学生有时就显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书上,学生能回答完整;如果书中没有现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问了。因此,必要时应增加提问的深度,使学生咀嚼有味,才能引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

浅显的提问,往往使学生收效甚微,只起到浮光掠影的作用,因此,在必要之时增加点深度使学生咀之有劲,品之有味,能够领略更奥妙的知识殿堂,有时还会引起创造性的火花。

(九)强化重点。

现行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特征,有重点的设计问题,或设计问题反映重点。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要做到直题曲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提的问题,经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学生便能幡然顿悟,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对重点需要进行巩固,而重复提问又容易引起学生疲劳与反感,成为无效提问。因此,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设计问题,反映重点。比如学习《长征》一文后,可以设计问题:在本文的古诗词语中,你知道哪些词语在语境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还知道历史上红军的哪些感人的故事?长征中的红军精神对你有哪些影响?等等。这些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想得更深,想得更广,也容易激起学生的思考和回答积极性。

(十)“节外生枝”

“节外生枝”教语文,也就是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促成课堂生活与课外生活知识的链接,策动各种教学形式与活动形式再生成,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探究精神。“节”就是课内知识,“枝”就是在联系课内知识基础上拓展开来的其他知识与问题。通过“节外生枝”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最大程度地开掘出语文课程丰富的资源。可以从续写情节、比较主题、评说思想、学科渗透、联系生活。等角度设计拓展的问题。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语言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十二

摘要:趣味是儿童认识世界万物的一种最主要的途径,而趣味教学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很好的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对小学音乐趣味教学的概念进行了总体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游戏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利用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生动音乐教学和利用音乐的节奏性提升课堂教学趣味等几点音乐趣味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

小学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基础与启蒙,在小学生情操陶冶、智慧启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趣味教学是一种更加重视小学生心里活动的教学模式,将趣味教学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在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氛围中完成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教学目标,同时又将丰富的情感融入到了教学中[1]。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趣味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显著的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能够使师生感情得到良好的交流。笔者以下就结合自己的相关教学经验,对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趣味教学应用进行一些阐述,以期能够为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参考。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模式指的是以围绕学生的音乐理想、音乐兴趣、音乐感情、音乐情绪以及音乐目标等多方面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音乐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其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给小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2]。

(一)利用游戏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

出处 cOOcO.Net.cN

就小学生而言,其对于音乐课的求知欲望是比较强的,但是就其本身来说,其理解能力和坚持性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化繁为简、由简入深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此基础上,可结合一些生活经验和儿童成长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小游戏,将其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以游戏带动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融入到音乐学习中来[3]。例如在进行歌曲《大鹿》教学时,可采取小小擂台赛的游戏方式,首先由教师教唱,并且在教唱之前告知小朋友们,教唱完成后要进行歌唱擂台赛。然后将小朋友分为若干小组,比赛演唱歌曲《大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小朋友们进行表演唱,力求表现出与其他组不一样的,属于自己的内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担任组织和评委的角色,而每个学生都是歌唱选手。然后教师对每组小朋友的歌唱表演进行点评,并且评比出最佳表演小组,可给予“表演星”等称号作为奖励,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又例如在进行歌曲《小花猫和小老鼠》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欣赏一些小花猫与小老鼠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小花猫与小老鼠的灵巧特征,并且提前制作一些猫、鼠头饰,让学生戴上,然后以轻快、风趣、幽默的曲调进行演唱。演唱完毕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歌词?”、“你能给大家演唱一段你喜欢的歌词吗?”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起来,积极调动课堂趣味性。通过这样的游戏、评比、创编、表演活动,不仅仅能够引导学生体会到同学间合作的乐趣,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感知音乐美的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二)利用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生动音乐教学。

实现生动音乐的教学根本在于变更原有的课堂模式,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好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够很好的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在音乐知识的教育中,往往存在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对于这类知识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进行理论性讲解,那很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学生难以理解,印象浅薄。因此,在这类音乐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力挖掘学生的主体性的精妙之处,利于使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4]。比如说在教授《国旗,国旗真美丽》这一课时,老师完全可以避免对学生的简单传授,如果只告诉学生歌曲,带学生唱那么就不能达到这一课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容易导致课堂的氛围死板。因此,在教授《国旗,国旗真美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一面国旗,让学生面对国旗行少先队队礼,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在进行授课前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交流有关国旗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对国旗有一个心理上的感受,这样可以便于下一步的教学工作的开展。这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将枯燥难懂的音乐理论知识转变成通俗易懂又具有特色的肢体语言,不仅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同时也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有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利用音乐的节奏性提升课堂教学趣味。

音乐本身具备的律动性就是一种极具趣味性的东西,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把握并且利用好音乐本身所具备的这种律动的特性,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小朋友具有爱动的天性,这种天性与音乐的律动性具有非常好的契合性[5]。基于这一点,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配合着音乐的律动,活跃起来,从而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例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跟随自己演奏的旋律,用不同的形状的动作来表示音符的高低,例如在旋律低时,学生可以将手放在身体下方进行摇摆,而在旋律高时,则将手举过头顶进行摇摆。例如在进行《杜鹃圆舞曲》乐曲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感受整支曲子的3/4拍的节奏感,并且让学生对三拍子舞曲的特点进行理解。然后再次引导学生辨听《杜鹃圆舞曲》中各个部分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对舞曲各个部分的旋律进行表现。还可以鼓励个别小朋友跟随旋律进行舞蹈,然后通过师生的一致努力,编排出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全班的小朋友们都跟随舞曲旋律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对整个舞曲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同时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音乐教学课堂趣味盎然。

三、结语。

将趣味教学模式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实现音乐的趣味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趣味性以及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并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围绕教学大纲,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就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的趣味教学目的,从而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使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不断地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3]曹静.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画面感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0,21.。

[4]陈蔓茵.浅谈小学音乐创编教学[j].中国科教新导刊,2010,24.。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十三

:写话是。

作文。

教学的前奏,是作文的基础练习。对学生进行写话教学的指导,无论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塑造还是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以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为重点研究内容,并从教学经验出发,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和阐述,旨在切实提高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教材是教师最好的教学助手。而且,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影响下,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变得更加丰富,且文章内容多注重于对学生学习智力和思维能力的挖掘和培养。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善于运用教材中的优美范文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写作技巧,对学生进行写话教学的指导,如,明确学生对写话教学的认识、调动学生的写话积极性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写话的乐趣,使学生自身的写话能力和写话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是有限的,所以,除了平常的课内教学,我们还应向学生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坚持天天阅读课外书,这样,我们就能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使学生的头脑变成一个智慧的源泉,从而为学生写话质量的提高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当然,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学习认知能力较低,所以,我们应为他们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阶段读的课外读物,如,小学生优秀作文、童话故事、连环画、小学生故事会等,并要求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将遇到的优美语句进行摘抄,从而丰富语言积累,增加阅读量,而且,每个星期抽出一节课让学生对所阅读的课外读物和摘抄的优美语句进行分享和交流,为学生的写话学习打下基础。另外,我们还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对周围的生活事物和生活瞬间进行细致的发现和研究,如,下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小河流淌的声音是怎样的等,这样,学生在具体写作时,就可以将其运用其中,写话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总之,我们要注重对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使其丰富学生思想,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体系,促使学生的写话质量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

低年级的小学生性格单纯、善良,且极易得到满足。所以,在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依据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活动,并在评价活动过程中积极采取鼓励措施,如此,便能调动学生的写话热情,使学生对写话学习充满自信心。

比如,在让学生对《狼和小羊》的两种情境进行了假设和续写之后,我们就可对学生的写话内容展开评价活动,如,对于写话内容较好的,在我们让学生将其分享给大家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写话内容好在哪里,还有没有继续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对于一般的或者较差的,我们不能直接用“不好”这样的词语给予否定,而是在诚恳地提出意见之后再给予鼓励,如“开头写得不错,但如果结尾能够再呼应一些,就更加完美了。”“不错,但是如果再加入一些修辞手法,会更棒。”……这样,我们既不会伤害学生的自信心,也指出了学生写话内容中存在的问题,且调动了学生的写话热情,为提升学生的写话能力提供了有效保障。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高度重视对低年级学生的写话教学,并积极采取各种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实际的写话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写话质量,为学生日后的写作奠定好基础。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十四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学习语文知识,对于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以及未来学习中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如今的教学中,小学语文存在着一些教学上的问题,比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全部的中心,学生仍然只能在课堂中进行记录一类的学习工作。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是无法真正形成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的。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笔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来探讨一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改革的方法。

小学语文的创新性教学,并不是一种无中生有的教学方式,而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更全面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如今的社会发展十分迅速,学生对于新的信息的接受能力又十分强,在信息大潮的刺激之下,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的教学形式了。

我们今天讨论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创新性改革,并不是要全面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找到一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差学习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我们才能够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课堂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一个课堂的核心,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基本模型就是教师奖学生记,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少有自主思考和表达意见的权利与空间。而学生在小学时期正处在一个思维极度活跃发展十分迅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教师的教学抑制了学生的思考,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如果学生头脑中所有的内容全都来自于直接照搬教师的讲解,那么学生将丧失自主思考的能力,当学生面临更难更复杂的问题时,就很难通过自身的思考进行问题的解决。这就导致了学生很难成为一个在思想和知识上独立的人。

(二)课堂互动性较差。上文说到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一个发展的活跃期,在这一时期学生是很难保持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件事情的思考的,一旦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出现偏差,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被要求长时间的专注于教师的讲解。然而,受学生客观因素的限制,很多学生虽然身体还坐在课堂中,思想早已经涣散。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是没有机会与他人进行交流的,然而与他人进行交流也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扩充学习思路非常重要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缺失了这样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存在着偏差和漏洞,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独立思考性以及与他人的沟通能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限制。那么今天我们来讨论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性策略,就是要在解决这样问题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在现代的教学理念中,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的中心。教师的所有教学行为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水平来进行。在我们主张的创新性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将学习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将学习的思路教授给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和理解所学到的知识。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给予学生点评和梳理。比如在讲解《悯农》这首诗时,教师应该先给学生布置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去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写作手法,以及这首诗想要表达的含义。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以及在课堂上的听讲,最终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教师根据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最终给出点评,这样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思考结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未来的学习中就能够知道如何正确地去思考知识。

(二)增强课堂互动。今天我们说到的课堂互动不仅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还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虽然我们在上文中说道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就要被从课堂中剥离出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思考和互动中去。比如在讲解《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内有学生去收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有学生负责去整理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有学生负责去思考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最终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将这些内容进行汇总,这样每一个人都发挥了自己在合作学习和课堂互动中的价值,也让整体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最后,教师可以针对每一组的讨论状况和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并对于学生没有说到的部分进行补充。对于学生说的好的部分进行表扬。

在这样的课堂互动的环境之中,整体的课堂氛围会变得更加活跃,我们语文的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得到根本的提高。在我们今天的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之所以要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创新性的改革,就是为了让我们的教学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可以让学生接受到最新最好最有质量的教育,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更好地应用知识,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

[1]元好问。语文课堂多样性教学的研究[j].教学研究。20xx.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十五

一个学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研究》课程结束了,可是潘老师的形象却不断地出现在我眼前,仿佛才刚刚上完她的课回来。

第一次上潘老师的课的时候,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不是上课的内容,更多是她的笑容。被老师的笑容吸引,我心想这真是一位可爱的老师呢!同学们都说那是亲切的笑容,但我更想用“甜甜的”来形容潘老师的笑容,这样甜甜的笑容就像我最爱的水果味糖,有让人忘掉烦恼的神奇魔力。我想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不就是这样总是把甜甜的笑容挂在脸上的吗?当学生看到这样满脸笑容的语文老师走进课室,心里想:“真好,我又可以上一节愉快的语文课了。”这难道不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最大的幸福吗?就算没有一句言语,这样的笑容,也能融化学生的心。因为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快乐!这样“无声”的教育,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得到了快乐。

潘老师是一位爱分享的老师,在课堂上经常给我们分享一些生活中遇到的趣事以及一些她看了有感悟的文章,每次我们听完之后都有所收获。我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书里的知识,更多的是把生活带进课堂。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我们的教学不能满足于单一的课堂教学,更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切实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潘老师让我知道课堂上的“有声”不仅仅是要讲解课堂上的语文,也是要分享生活中的'语文。这样“有声”的“润物”才能让“物”更加茁壮成长!

潘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分享及讲解了于永正老师和支玉恒老师等大师的教学课堂实录,让我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及分享自己的收获。在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次次地走近大师,一次次地走进优秀的课堂。在这过程中,真的是受益匪浅啊!同时,潘老师还会分享自己的教学案例,在《新编中华文化基础教材》第一课的案例中,让我们学习到原来那么“高大上”的国学可以上得这样通俗易懂;在《识字7》中,又让我们知道了上识字课并不都是简单枯燥的;在“行走的课堂”中,潘老师不仅给“小记者”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写作课,也给我们上了精彩的一课。

《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研究》这门课没有教材,但是潘老师的一言一行就是教材!潘老师的笑容,潘老师的动作,潘老师的言语时时刻刻都在感染着我们。同学们都说,潘老师看到的这世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同时也把美好带给了我们。这样一位拥有“少年心”的老师是这样地热爱着美好的生活,又怎么会不热爱学生,不热爱教育呢?同时,潘老师也以“少年劲”在教育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不断地记录、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求新……此刻,特别想用一句话来形容潘老师――“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十六

指导思想:以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保持教研工作思路的连续性,突出教研工作的先导性,强化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拓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领域,加快宇宙地中心完小———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成长速度和本校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主要工作:

本学期,我们要继续高举教研改革大旗,扎实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进程。首先,我们要“研”起来,要先“学”后“研”,努力实现生本教育,构建阳光课堂:学习探讨实施生本教育的理论,实践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领域里教育教学水平。

2、努力改变教研形式,激活语文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有效地促进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1)改变教研形式。学校教研组是广大青年骨干教师成长成才的摇篮。本学期,全组成员一起讨论教研形式,一致认为,教研活动要在“实”上下功夫,在“新”字上做文章,要彻底改变过去接受式的教研模式,探索参与式,体验式教研活动形式,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2)提高广大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变得准确、生动、形象,为学生示范;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师还要学会写教育笔记,作好教育反思。

积极学习教育局教研室下发的小学语文评价标准的研究,要求我校语文教师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组织广大语文教师积极参与互动联盟教学研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上好一节示范课。

结合我校的实际开展好有效阅读的研究工作,要求教师有课例、有资料。

积极配合教导处把一年来的教育教学的质量关把握好,教研工作总结好。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十七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不能光依赖于“教学参考书”,要让学生学好一篇课文,教师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方面,我作了如下归纳。

一、设计好教学环节。我认为,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出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一个“读”字,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以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不成熟,令我汗颜。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有人说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课堂也将不再空乏,学生也将不再是可怜的倾听者。

三、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课堂学习为核心,主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章传发。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十八

摘要:语文是特殊教育大专类院校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它不仅在中学语文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也承担着为学生的专业、就业和生活服务的重任。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恰当地选取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情特点,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取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对特殊教育领域的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特殊教育;大专语文;学情。

我国对特殊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专著和论文大部分都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对特殊教育大专语文教学的借鉴指导意义有限。对于涵盖所有残疾类型学生的大专院校,只有在充分掌握学情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摸索出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语文为特殊教育职业类院校学生的专业、就业和生活服务,让他们拥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平等地参与到社会中去。

一、尊重学情扬长避短。

1.内容选取。

农民要“因地制宜”,医生要“对症下药”,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对视障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尽量避免讲授视觉效果明显的内容,避免将学生思维引入自身的缺陷处,伤害他们自尊的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授课内容的选取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内容含正能量,忌用反面材料来讲道理;从年龄上看,学生已经处于成人阶段,但受身体条件限制,心智发育迟缓,普遍存在自卑,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特点。积极阳光的文章有助于驱散心中的阴霾,加之授课中情感目标的完成,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修正畸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高处着眼,低处落脚;我校学生语文水平整体低下,尤其是分层教学中低层次的学生,对于正常大专院校的语文授课内容接受吃力。但如果选取难度系数低的授课内容便会引起学生反感,他们会认为教师对自己的认知水平评估过低。对于此类学生,应该选取正常的大专语文授课内容,但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降低标准,知识目标着眼拓展字词及基本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目标设置要偏低,分析深度、难度降低;充分注重情感目标,语文课上要实现部分德育目标。

2.能力要求结合实际。

鉴于学生的'特殊性,90%以上的学生并不具备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以视障学生为例,他们普遍视力严重低下,听、说能力偏强,读、写能力严重不足。由于身体条件限制只能引导学生在提高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口语沟通、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同时教学目标的完成要真正能为专业学习和就业服务。班级内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差异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单独设置教学目标,一步步稳中提升,避免为了追进度而拔苗助长式的教学。

二、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

义务教育阶段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特殊教育大专院校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求更高。走出校门便意味着步入社会,如今社会这张试卷考察的重点不是学历,而是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学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课堂,而语文课堂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时要摒弃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模式,变教师主导为教师引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避免教师课堂上只顾讲解忽视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将授课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在总结学生答案基础上进行讲授;提问前,教师先将学生按接受能力分为不同小组,每组安排组织能力较强的两名学生,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尽量以小组形式完成,在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同时加强相互学习;在授课内容可选的前提下要充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材料内容和能力提升要体现有用性,使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为专业、就业和生活服务。

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

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作用,这一点在听障生体现最为明显。艺术系学生70%以上都是听障生,语文教师授课基本靠手语,限于授课教师并非专业手语教师,且手语表达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授课效果。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普遍应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一难题。听障学生可以进行正常的影视欣赏,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强调教学重点,使授课内容一目了然,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听力薄弱但观察能力很强,观察视角也有别于普通学生同时想象力也非常丰富。通过展现图片及视频,引导学生用手语进行表达,并付诸于文字,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现空间。鉴于手语中对于具有情感态度的词汇表现力不强的特点,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图片和视频辅助手语完成教学。

四、适时而动及时调整。

目前学界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高职语文教学大纲,教师上课还处于摸索阶段。即便我校部分大专学生有高中院校的学习经历,但由于他们的特殊性,教学很难按照普通大专院校的授课进程开展。在教学重点、难点的设置上要结合所学专业,谨记语文为专业和就业服务的理念。尤其要注意,学情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非常之大,原有设置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能会在进行中暴露缺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遇到不当之处及时调整授课的各个方面甚至是教学大纲,充分发挥学生长处,重点提高学生不足,不能完全拘泥于已制定好的教学大纲。

五、结语。

特殊教育类院校大专阶段的语文教学既有别于普通院校的大专语文又不同于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它在知识结构上融合了二者中的必要成分,但在教学过程中又体现了自身的特点,这对特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已有知识框架做适当的调整,结合特殊学情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摒弃义务教育阶段考试导向下的授课模式,充分尊重学情,课堂上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不断尝试,不断调整,在摸索中形成特有的授课模式。

参考文献:

[1]邓猛.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初探.现代特殊教育,.

[2]杜国胜.多媒体在聋校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3]孙朝阳.探讨对特殊教育语文教学的认识思考及其体会[j].黑河教育,2014,3.

[4]陈欣.分析特殊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措施.现在阅读,,01.

[5]盛永进.个别化教学理念的应然追问.中国特殊教育,,10.

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语文教学研究篇十九

回顾一年的工作,收获颇多,我有四点体会与各位老师共勉。

一、学习前辈经验,认真吸收消化,是进入教师角色的捷径。

以前,我认为只要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当老师了,其实不然,教育,不但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所以,仅有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县教育局领导为了使新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安排教师训中心和学校相互配合,举办了多次的新教师培训活动。在首次集中培训中,不但向新教师讲述了教育政策法规知识、班主任工作常规、教师形象、语言要求等相关内容,还特地邀请了优秀教师前来讲示范课,也有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同时,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师训中心还聘请了各学科教研员,分学科对我们进行了学科教学常规讲解,让我们初步懂得了如何备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为开始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每一节课,各位老师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无论教学设计或教学效果,都是无可挑剔。在这条不断探索的路途中,我们需要的是谦虚的请教和经验的积累。

二、吃透教学内容,做好备课笔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想,这也同样适用新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你的第一堂课,一定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将会对今后的教学和你在学生中的形象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要生动活泼,朗读要声情并茂,板书要工整美观,讲解要深入浅出,仪态要落落大方,表情要富于变化。另外,对于小学生加点小道具、小奖品、小竞赛,会让学生觉得鲜活;小故事、小笑话、小谜语会让学生感到快乐。总而言之,要尽你所能走好第一步,如果第一堂课你能让学生喜欢你,佩服你,那么以后的路就顺畅多了。

三、融入教学环境,掌握学生特点,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

由于老人溺爱或父母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所以,这些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都不是很理想。更严重的是,很多学生都对自己缺乏信心,上课的时候很少有学生会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就连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是一样。

作为教师,我不妄想在一开始就扭转这个局面,最需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名字,让每一个学生知道你认识并关爱他,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直呼其名都显得更有效果。要记住学生的姓名,有几个小窍门:比如画出学生座位表,强化记忆,必要时,也可以把它放在讲桌上或者办公室里,有空就看一看;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脸部特征认真纪记忆。还应该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状况及其家庭情况,以便因材施教。你的爱心如同阳光,要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感到温暖。要细心观察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鼓励、表扬。要经常不经意地说出某个学生的一件值得称道的小事,使他经常受到鼓励。不知哪个激进的教育家说过,有时候我们对待孩子,要“昧着良心说好话”。初听这句话,觉得有些偏激,细想想,如果出于爱,出于从心底里的赏识,有意识地夸赞一个孩子,夸到他“灿烂发光”,有时真的能奏奇效。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似乎永远没有出息,无论你怎样批评教育都照样我行我素;有的学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不管你如何苦口婆心的辅导帮助,他们依然是成绩单上的最后几名;有些学生似乎永远是品质恶劣的学生,他们自上学起便是班里的“捣蛋鬼”,老师们的“眼中钉”。而这些学生也有自己的小天地,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排斥所有的老师,故意制造恶作剧,惹老师生气等等。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也曾经一度苦恼过、迷茫过。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我们班里的一个学生。她是个相当腼腆的女孩子。胆小孤僻,沉默寡语,平时和别的同学也不太来往。在学习上,她显得很吃力,作业本上错别字一大堆,作文更是写的让人不知所云。成绩的不理想导致了她的自卑,更不愿意和同学玩了。通过了解,我发现她是可怜的孩子。她的父亲在她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不久母亲也弃她而去,将她抛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现在她们家里的收入就是靠爷爷奶奶收废品,勉强糊口,生活相当拮据。作为老师,我非常同情她的遭遇。但我更加明白,这个学生不能再这样下去。重拾信心,快乐成长,是她重新拥有快乐的唯一希望。所以,在学校和课堂上能让她表现一下,给她一些锻炼的机会,也许会把她感染了。我就在上课时,针对课堂上她不敢举手的情况,开始利用积极的暗示,如给她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示意的眼神,让她觉得她并不是被爱遗忘的角落。下课后,引导她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她明白,其他同学能做到的,她也一样可以。渐渐的,这个孩子上课举手积极了,下课也能和同学们玩成一团了。虽然作业正确率还差一点,但我想,只要我努力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引导她,用一份真诚的师生情去感动她,她一定会像天使一样健康快乐!从这件事情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每个学生都是天使,只有关爱每一个学生,才有充满人性的教育。

这一年来,从陌生到熟悉,我开始融入到学校这个集体中,在和教师前辈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学习到了他们那种甘心奉献、默默耕耘的高尚情操,从中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也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教师都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的青春与智慧。与他们相比,我自愧不如。一年,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的从教之路任重而道远,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将上下而求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