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洞察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不断完善自我。总结的标题应该准确概括全文。在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总结的名言警句,希望能激励大家更好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收获。
聊城古城导游词篇一
各位朋友,大家好,昨晚大家休息的好吗?为了能让大家记住我,我再次向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你们的地陪鸡蛋,如果说蒋介石和宋美龄有个女儿,那就是我----蒋美玲,我代表康辉旅行社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在接下来的旅途中,大家有什么需要请告诉我,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再次祝大家旅途愉快,合家欢乐,财源广进!到现在为止已经和大家相处两天了,我们的旅游也已经到了高潮,那么高潮景点是什么呢?从你们响亮的回答声中,我可以感受得到大家都期待已久了,那接下来咋们就带着这种热情一起走进丽江最著名的景点-丽江古城吧。
聊城古城导游词篇二
尊敬的游客:
现在,我们在丽江古城看到两个大风车。它们被称为母子轮。大的是妈妈,小的是儿子。形象怎么样?我们在前进,这个广场就是四方街。四方街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这是古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这里我们就顺便讲讲古代茶马古道的故事。茶马古道是一条运输盐和茶的道路,从香格里拉一直延伸到西藏。因为道路非常危险,运输队经常被抢劫货物的不同国籍的人遇险或杀害。所以,很多人还记得他们。
再往前走,这个八角宝塔形的建筑就是丽江古城的木屋。是丽江。
领导。
住的地方,所以人家还留着。丽江古城有许多景点,所以你必须仔细参观。
聊城古城导游词篇三
各位游客:
今天我们要去丽江古城游览。我国有两大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们分列一南一北,各具特色,北方是山西的平遥古城,南方是云南的丽江古城。丽江古城由大研、白沙、束河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建单元组成,大研古城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也常常把大研古城叫做丽江古城。从地域来讲,丽江大研古城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少数民族高原古城。
古城形成于宋末元初,明清以来一直是滇西北商贸中心和连接滇川藏的茶马古道重镇,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古城面积3。8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左右,居住着6200余户人家,常住人口约有2。5万多人,其中纳西族人口约占67%。丽江古城在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脚下是“巴格图”,又叫青蛙八卦图,是纳西先民根据五行学说创造的占卜工具。图案正中爬着一只青蛙,背上似有占卜经文,腹部横穿着一支箭,象征五方五行五色八位。箭杆朝东,象征“木”,木色青;蛙嘴朝南,嘴吐“火”,火色红;蛙腹居中,化为“土”,土色黄;箭头朝西,象征“铁”,铁色白;蛙尾朝北,撒出“水”,水色黑。此外,蛙的左肢指向东南,右肢指向西南,左脚指向东北,右脚指向西北,加上东、南、西、北,象征八方卦位。
图案周围标有十二种动物形象,从正东方起的次序是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子鼠、丑牛。这样,木、火、土、铁、水五行各配公母而得十,然后循环配与十二种动物而得六十序数。巴格图对研究纳西先民的原始宇宙观,乃至对研究八卦起源,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游客们,现在我们到了四方街。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广场,它是由成排连接的铺面围成的一块近似长方形的广场街面,街场占地约有6亩。为什么叫四方街,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广场的形状很像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叫四方街,取“权镇四方”之意。也有人说是因为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
我国南方也有一条被称为“茶马古道”的贸易通道,它是藏区以及丽江的马匹、毛皮、药材等特产和南方的茶叶、丝绸、珠宝等商品的一条贸易通道,丽江古城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而四方街则是这个重镇的贸易中心。
也许大家已注意到四方街并不水平,而是向东稍有倾斜,这是为什么呢?四方街就如纳西谚语所说的,是个除了鸡辔头什么都有卖的热闹集市,没几天就会有许多垃圾,古城又没有固定的清洁工,古城人民就根据地势,巧妙地利用西河水自然冲洗街场。做法是:下午集市散了,人们就用三块铺板在街头河上一闸,西河水就漫上河岸流向街场,四周店铺的主人则用棍子乘着水势挑拨,污水流入东河,去灌溉千顷农田。利用河水自流洗街,既干净,又免了扫地之劳,这在我国的城市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这是科贡坊。丽江在清朝的雍正元年,也就是公元1723年实行“改土归流”,即由原来的土司统治改变为由中央政府委派的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统治,丽江从此就由封建领主社会进入了封建地主社会。社会制度的变革极大地激发了民间子弟的读书热情,从“改土归流”到清末废除科举180年的时间里,丽江先后出了六十几位举人和七位进士。“一门三举”在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不足为奇,可在丽江这样一个长期由土司统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却是一桩具有轰动效应的大喜事,于是官府和民众捐资在这里建了一座两层的科贡坊。
清朝末年,这个小巷里又出了丽江最后一位进士和庚吉,于是乡亲们在被烧毁后的原址上重建科贡坊,并且升为三层。实际上,从“改土归流”到清末取消科举,光古城就有两家“一门三举”。现在,人口只有三十多万的纳西族,却拥有成百的专家教授;每年的高考录取人数,按人口平均数在省内也一直名列前茅。可以说,纳西族是一个崇尚文化、善于学习的民族。
游客们,谢谢大家的配合。下面,游客们可以自由活动1小时。活动完了就到这儿来集合。注意安全哟!
文档为doc格式。
聊城古城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
今天我们要去丽江古城游览。我国有两大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们分列一南一北,各具特色,北方是山西的平遥古城,南方是云南的丽江古城。丽江古城由大研、白沙、束河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建单元组成,大研古城是它们的集中代表,所以人们也常常把大研古城叫做丽江古城。从地域来讲,丽江大研古城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少数民族高原古城。
古城形成于宋末元初,明清以来一直是滇西北商贸中心和连接滇川藏的茶马古道重镇,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古城面积3.8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左右,居住着6200余户人家,常住人口约有2.5万多人,其中纳西族人口约占67%。丽江古城在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脚下是“巴格图”,又叫青蛙八卦图,是纳西先民根据五行学说创造的占卜工具。图案正中爬着一只青蛙,背上似有占卜经文,腹部横穿着一支箭,象征五方五行五色八位。箭杆朝东,象征“木”,木色青;蛙嘴朝南,嘴吐“火”,火色红;蛙腹居中,化为“土”,土色黄;箭头朝西,象征“铁”,铁色白;蛙尾朝北,撒出“水”,水色黑。此外,蛙的左肢指向东南,右肢指向西南,左脚指向东北,右脚指向西北,加上东、南、西、北,象征八方卦位。
图案周围标有十二种动物形象,从正东方起的次序是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子鼠、丑牛。这样,木、火、土、铁、水五行各配公母而得十,然后循环配与十二种动物而得六十序数。巴格图对研究纳西先民的原始宇宙观,乃至对研究八卦起源,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游客们,现在我们到了四方街。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广场,它是由成排连接的铺面围成的一块近似长方形的广场街面,街场占地约有6亩。为什么叫四方街,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广场的形状很像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叫四方街,取“权镇四方”之意。也有人说是因为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
我国南方也有一条被称为“茶马古道”的贸易通道,它是藏区以及丽江的马匹、毛皮、药材等特产和南方的茶叶、丝绸、珠宝等商品的一条贸易通道,丽江古城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而四方街则是这个重镇的贸易中心。
也许大家已注意到四方街并不水平,而是向东稍有倾斜,这是为什么呢?四方街就如纳西谚语所说的,是个除了鸡辔头什么都有卖的热闹集市,没几天就会有许多垃圾,古城又没有固定的清洁工,古城人民就根据地势,巧妙地利用西河水自然冲洗街场。做法是:下午集市散了,人们就用三块铺板在街头河上一闸,西河水就漫上河岸流向街场,四周店铺的主人则用棍子乘着水势挑拨,污水流入东河,去灌溉千顷农田。利用河水自流洗街,既干净,又免了扫地之劳,这在我国的城市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这是科贡坊。丽江在清朝的雍正元年,也就是公元1723年实行“改土归流”,即由原来的土司统治改变为由中央政府委派的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统治,丽江从此就由封建领主社会进入了封建地主社会。社会制度的变革极大地激发了民间子弟的读书热情,从“改土归流”到清末废除科举180年的时间里,丽江先后出了六十几位举人和七位进士。“一门三举”在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不足为奇,可在丽江这样一个长期由土司统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却是一桩具有轰动效应的大喜事,于是官府和民众捐资在这里建了一座两层的科贡坊。
清朝末年,这个小巷里又出了丽江最后一位进士和庚吉,于是乡亲们在被烧毁后的原址上重建科贡坊,并且升为三层。实际上,从“改土归流”到清末取消科举,光古城就有两家“一门三举”。现在,人口只有三十多万的纳西族,却拥有成百的专家教授;每年的高考录取人数,按人口平均数在省内也一直名列前茅。可以说,纳西族是一个崇尚文化、善于学习的民族。
游客们,谢谢大家的配合。下面,游客们可以自由活动1小时。活动完了就到这儿来集合。注意安全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聊城古城导游词篇五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远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有史以来,建置沿革屡经变迁。最早称为古陶,是尧帝的封地;西周时名为京陵城,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是平遥城的前身;北魏时改名为平遥县,并把县治迁到这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它的繁华,也曾多次遭受战火的破坏。现存的城墙是明代洪武年间,即1370年修建的。明清以来经多次维修,使古城墙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她留给我们的主要遗产有:古朴典雅、胜景迷人的镇国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双林寺;雄伟壮观的古城墙;闻名全国的中国第一票号“日昇昌”旧址;以及明清一条街上的古寺庙、古市楼、古店铺和古代民居。
平遥城南高北低,四方开门,民间以朝向和地势相区别,将六道城门分别叫南门、北门、上东门、上西门、下东门、下西门。城池既面南而偏东,南门迎纳着东南方的和薰之风,是为“迎熏门”;古人以北极星作为北方的标志,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门称“拱极门”,取四方归向,众人共尊之意;上东门地处朝气方位,取生机盎然、保合太和之意,“太和门”;上西门命名“永定门”,期冀江山永固,国泰民安;下东门自古为本邑战略要冲,门匾书“亲翰”二字,意在告诫人们“戎事乘翰”,务以卫国保家为己任;下西门之取名“凤仪门”,似乎受到早年关于西门外有凤凰来朝的神话影响,“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凤凰来而有容仪,是吉祥的瑞应,令人进而想到德政惠民,国运隆昌。
女儿墙:
墙,并把它叫做女儿墙。这实在是个感人的故事,但确实说明了女儿墙的保护性功能。大家都注意到了,城墙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部分,这叫做墩台.墩台是干什么的呢?它是保卫城墙的。有了墩台,可以从三面组成一个强大的立体射击网,城防力量大大加强。在每个墩台上,还修有一座敌楼,上面有孔,也是为观察和射击用的。平遥古城上共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那是象征着圣人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龟城之说:
乎遥俯视似龟形,历来有龟城之称.据说是取神龟寿水长存之意。全城六座城门,南门似头,城门和瓮城外门都向南.任龟首自由伸缩,北门似尾,瓮城外门拆而东向,好儡龟尾东甩:东西各二门似龟脚.三座瓮城外门拐向南开,好像神龟正续缓伸腿屈肢向前爬行,只有咱们刚才进来的下东门瓮城外门不向南拐而向东开,传说是伯神龟爬向别处,所以用一根无形的绳索把左后脚牢车地拴在城东lo公里的麓台塔上,把这条腿都拉宜了。在南门外左右各有一口井,人们说那就是神龟的一对明亮的眼睛。在市中心,也就是龟心的位置,还修有一座市楼,就是我们看到的那座高踞众屋之上的楼,在市楼楼顶两坡上,还用黄、蓝两色琉璃瓦拼出双喜字相寿字,它充分体现了古城独特的文化氛围,表达了乎迢人民良好的愿望,这可以说是龟城城建构思的画龙点暗之作了。
下东门瓮城:
我们进来的这个地方是下东门瓮城,它是为保卫城门而设立的。城门本是城墙上的薄弱环节,有了瓮城,就大大增强了防卫。这里地方很小,四周为高墙围护,即便敌人进来也只能是进来少数,并且会立即陷入包围圈,成为瓮中之鳖。
大家看,瓮城里还有一个建造讲究而且小巧的院落,这是一座小关帝庙,关帝是武圣人,把关帝修进瓮城里,是平遥人的独特创造。
楚悠声音游记——平遥古城。
0开篇。
这些年来,平遥古城的知名度在国内是越来越高了。你听听就知道:它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根据史料上的记载,平遥古城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是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在这里时建造的。自从公元前2,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都是地方行政中心,并且延续到了现在。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了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等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没有动过,它们都是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古城有着“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的美名。
平遥的文物古迹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在国内都是罕见的。古城内现存有4000处古、近代民居建筑,其中的400多处是典型的中国古、近代北方民居建筑。
对于很多游客来说,平遥古城留给大家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古城墙。都说平遥有“三宝”,这古城墙就是其中之一。传说主持修建古城墙的人是西周的名臣尹吉甫。如今的平遥城上东门太和门外不远处就有尹公祠、尹吉甫墓、尹吉甫点将台。
修筑城墙最初的原材料只不过是些夯土,规模是很小的。楚悠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墙已经是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进行扩建后的模样了。
古城墙现在的周长大概是6公里,高10米,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据说这象征了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贤人。此外,清朝后期,在古城东南角还曾修建了一座象征古城文运昌盛的魁星阁,由此可见孔子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站上古城墙,楚悠发现,平遥古城是一座完全按照中国汉民族传统城市规划思想和布局程式修建的县城。在封闭的城池里,以市楼为中心,有四条大街、八条小街及七十二条小巷经纬交织在一起,它们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条。城内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特别是砖砌窑洞式的民宅更是具有很浓的乡土气息。
平遥古城在民间就被叫做“龟城”,并有“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修建,依此为胜”的说法。平遥共开有六个城门。南门,又叫迎熏门;北门,又叫拱极门;东边儿的上东门、下东门分别有着太和门、亲翰门的叫法;西边儿的上西门、下西门也分别还有着第二个名字:永定门和凤仪门。迎熏、拱极、太和、亲翰、永定、凤仪的名字都是清朝道光年间一次大修后由当时的平遥知县给重新定的。
六座城门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都建有瓮城,四座瓮城外城门朝南开,下东门和北门的瓮城外城门则是朝东开。民间传说这是怕这只乌龟爬走,而将其左腿拉直并捆在麓台塔上。所谓“龟前戏水”,说的是城南的柳根河。平遥城墙其它三面都是笔直的,只有南城墙蜿蜒崎岖,就是因为南城墙是顺着柳根河的流向修建的。1977年,汾河泛滥,尹回水库垮坝,平遥城正是靠着城墙的保护才把那场造成70人死亡、让同蒲铁路中断10天的巨大洪水挡在了城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就镶嵌在下西门的瓮城城墙上。
2西大街。
进了瓮城,直走不远,眼前就是平遥自古最为繁盛的西大街,当年中国的华尔街,近代中国银行的“乡下祖父”、“日昇昌”票号就座落在这条街上。
在许多人眼中,平遥古城与晋商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而在更多人的心目中,晋商几乎可以与票号划上等号。巧得很,中国第一家票号与最后一家票号都出自平遥,他们就在这西大街上面对面地隔街相望,中国票号从起源与繁荣走向衰落与消亡的历程,它们最形象的直线距离,就是这条西大街的宽度。
家就出自平遥。他们控制着全国80%的资金流向。西大街,因为票号的集中而成为了中国的“华尔街”。
如今的西大街已经不再是金融街,而只是一条地地道道、古色古香的商业街了。街道上的店铺里买卖着古瓷器、古玩玉石、古币票证、桌木器具、工艺服饰、字画碑帖等上千个品种,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人和古玩收藏者。
3日升昌。
说平遥就不能不说“晋商”和“票号”,因为这里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的诞生地。
许多第一次走进“日昇昌”的游客绝不会想到,这个“天下第一号”的前身会是一家名为“西裕成”的颜料庄。
道光三年,也就是公元1823年,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与存放款业务的票号诞生了,其创始人是山西商人雷履泰。
这家票号的名字取自“如日初升,繁荣昌盛”的意思,就名叫“日升昌”。有意思的是,过去商家的招牌幌子都是竖挂的,“日昇昌”招牌上的三个字排列起来就是“日日升日日”,非常好的口彩。打“日昇昌”成立以后啊,票号就像雨后春笋般的一样地都冒了出来。
跟今天那些豪华气派的金融机构办公地点比起来,“日昇昌”的三进院落显得实在简朴。事实上,“日昇昌”平遥总部在鼎盛时期,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也不过十多人,而全国其他分号的员工也通常只有三、四人。
五开间的门面,就是“日昇昌”当年的营业大厅,墙上张贴着“日昇昌”的规章以及一篇看似普通的诗作。这诗其实是“日昇昌”的密码表,客户的汇款地点、汇款金额、提现地点都要以被当做密码的汉字书写在汇票上,从而达到保密的目的。
聊城古城导游词篇六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有国都、1065年省会、16府衙、22县治的历史。自西汉初年,先后存在过六座古城,分别是汉代的广县城、广固城、东阳城、南阳城、东关圩子城以及满族旗城。
青州古城文化旅游的范围约计10平方公里,大致包括三部分:古东阳城的北关古街区、宋城;古南阳城区域内的南阳河观光带、偶园历史文化街区、南门街区以及东关圩子城的昭德古街区。
城内现存古街巷上百条,包括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昭德古街,以及偶园街、卫街、东门大街、北门大街、参将府街等街巷,大部分街巷的名称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些街巷肌理清晰,空间布局完整,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古城传统风貌,其中,北门大街、偶园街、东门大街是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街巷,游客走在其中将领略到青州古城曾经的辉煌,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聊城古城导游词篇七
大家好!我是建水旅行社的导游,我姓郑,大家可以叫我郑导游,今天就由我陪伴大家去一个古香古色的小城——建水去游一游吧!
现在请大家按顺序上车,坐好,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我们即将达到县城以西的张家花园。它建于清代末年,占地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在建水民居中称第二位。时间过得真快,张家花园已经到了,请大家细细观赏,特别是雕梁画栋·名人书画,还有许多扇花格门窗,都很有特色。你们自由观赏吧!请在一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接下来,我们要去游览十七孔桥。它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桥身用巨石砌成,全长148.26米,宽3米,现在大家随我一起登上楼去看一看那些工艺精湛的鸟兽和古老的游龙神像。
建水的名胜古迹还有很多呢!下面让我们去城内的东门楼去看看吧!它位于县城中心,是建水城的标志。它建于1389年,至今已有六百多余年的历史了,听说比天安门还要早建。所以又有“小天安门”的名称。朝阳楼正面悬挂着“雄镇东南”的巨匾。我们走进朝阳楼的“迎晖门”,它那高大的城门足以让两辆汽车并行。我们沿着石阶登上城楼:请各位不要随便攀爬,小心跌倒。城楼由48根大柱子和无数根粗大的木头搭建而成。城楼上木雕平门,雕刻精巧,栩栩如生,华贵无比。
建水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还是请大家慢慢游赏吧!
聊城古城导游词篇八
尊敬的各位来宾:
我们面前的这座高大宏伟的楼阁就是著名的光岳楼。
光岳楼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它建于明洪武七年(即公元1374年),距今已经有631年的历史了。光岳楼据于聊城古城的正中心,在当时建造这个楼阁的主要作用是:“严更漏,窥敌望远,报时报警”的军事作用。楼阁体现了宋元建筑到明清建筑的一种过渡,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在1988年的时候就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岳楼占地面积1236平方米,外观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有东、西、南、北四个拱门,四门相通,券上方砌门额,南曰“文明”,北曰“武定”,西曰“兴礼”,东曰“太平”。从建筑结构上说它与同时修建的西安的钟鼓楼相同,都是由墩台和主楼两部分组成,我们看到的用砖石砌成的高9米的(准确的说是9.38米)就是墩台,主楼位于墩台之上,高度为24米,整个楼阁的通高和底边长都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之极,寓意着它的高度是不可超越的。631年来,光岳楼一直是聊城古城区最高大最雄伟的建筑。
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等楼参观。
(登楼伊始)。
因为这个楼阁在当时建造它是军事作用,所以上下通道只有这一个,楼梯比较陡滑,大家在登楼的时候都注意脚下。
在敞轩内檐下我们可以看到一块木制的匾额“共登青云梯”,它是原书法协会主席启功先生所题。
(乾隆御碑前)。
在我们面前的这块石碑就是乾隆的御制诗章碑。乾隆皇帝曾经九过东昌(5次东巡,6次南巡,9次通过京杭大运河路过这里),六次登楼,在楼上即兴做诗13首,这块碑上就完整的镌刻了5首。碑面两首,碑阴两首,碑侧还有一首。
细心的可能已经发现,这块碑的中间有断接的痕迹,文革期间曾被拉倒毁坏过,史料记载,这里有两块乾隆的御制石碑,在文革后只恢复起一块,另一块已经对不起来了。
我们这块石碑有它独特的文物价值。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上,我们着重来看一下碑侧这首诗。首先我们看它的字体,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皇帝,在他一生当中写诗就达到了一万多首,他在各个景点留下来的字也是相当的多,但乾隆皇帝在其他地方留下来的字多为行草或者是小楷字体,您看这首诗,它是行楷字体,这种字体是不多见的,所以比较珍贵,这是其一。第二点,这首诗是乾隆55年皇帝80高龄的时候最后一次登楼所题,乾隆皇帝80岁写的诗相当少,所以,这首诗就相当的有意义了,我们看他的字写的刚劲有力,圆润流畅,由此可见我们这位皇帝的书法功底是非常浑厚的。如果大家对书法感兴趣的话,一会可以仔细的揣摩一下。
现在大家随我这边请。
(一楼东门)。
在一楼东门的门楣之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块木制的匾额,这块匾非常的有意思,您看一下右手边第一个字,非常象我们现在所写的东西南北的“东”字,但是这块匾额是清朝时期所题,在清朝时期并没有“东”字的简写,“东”呢应该是第三个字,这个字就是我们东岳泰山的“泰”字,“泰岱东来做翠屏”,意思就是说:巍巍的泰山也不过是光岳楼东面一座翠绿的屏障。作者用非常夸张的手法,来形容这个楼阁是非常的高大和宏伟的,它的作者就是清朝著名的诗人施闰章。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安徽宣城人,当时官居山东的学政,他有个学生非常给他露脸,就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施闰章就是蒲松龄的老师。施闰章在做山东学政期间曾经断过聊城一个非常有名案件——胭脂案,后被他的学生蒲松龄载入《聊斋志异》当中,就是我们的看到胭脂姑娘的故事(在我们湖心岛的望岳亭重檐就绘有胭脂姑娘的故事,故此岛也叫胭脂岛)。
(一楼室内,古城模型边)。
请大家到室内来。
在我们一楼的大厅,首先看到的就是我们聊城古城的模型图。它是根据清朝嘉庆年间《东昌府志》的《东昌府城图》制作的。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聊城古城的边界是非常的方正,边长是一公里,面积就是一平方公里。据于古城正中心的这个高大的楼阁就是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光岳楼。它是四条主干道的交叉路口,这四条主干道方向是非常的方正,呈十字形,其它大街小巷垂直交叉。从整体来看我们的古聊城就象是一个大的棋盘,跟古城西安有几分相似,都是棋盘式方格网状构架。
聊城自古便被誉为:“能陷不失的凤凰之城”,就是说在当时我们聊城的防御体系是非常的完备的,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聊城的防御体系。首先我们看到就是古城墙,您看在四个角各有一个望敌楼,每隔一处有一个角楼,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门外面的方块叫做“瓮城”,有个成语叫“瓮中捉鳖”指的就是我们的瓮城了。聊城的瓮城跟其它地方的瓮城有所不同,它的门都是扭头门,这在当时更增加了它的防御性。瓮城外高秃的部分为护城堤,中间的为吊桥,绕城一周的蓝色地带就是当时宽三丈,深两丈的护城河,防御体系是非常的完备。
这种规模便是明朝建立初年驻守在我们东昌卫的首御指挥佥使陈镛所建。聊城原为宋元所遗留的土城,陈镛认为这种土城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军事需要了,为了跟元军残余部队作战,他便上书皇帝,由原来的苏绿国,也就是现在菲律宾国家运来了一批进贡的楠木来建造聊城古老的城墙,然后他又用建造城墙所剩余的木料和砖石,在城的正中心建造了这样一座具有军事作用的楼阁就是光岳楼,所以建楼之初被人们称为“余木楼”。又名鼓楼。
“巧夺天工”四个大字便是末代皇帝的弟弟溥杰1988年为庆贺光岳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题写的。这四个字发出了对光岳楼的惊叹!
神龛两侧可以看到一副红色楹联,上联是:“泰山东峙,黄河西临,月色涛声,凭栏把酒无限好。”下联是“层台射书(鲁仲连射书喻燕将),微乡(殷纣王时期,封其兄启于此,称微子国)明志,人杰地灵,登楼怀古有余馨。”上联写景,描绘了聊城的地理位置,下联写人,说聊城自古人杰地灵,而登上这座楼,就可以让我们想起古人创下的伟大业绩。这是一副人景合一的对联,是1933年聊城县县长孙桐峰所制,1992年10月由山东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蒋维松先生重新书写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楼阁的主要构件。这个楼阁全部都是卯榫搭扣的木制楼阁,在它的主框架结构中,没有用过一颗钉子。我现在手扶的这根两边有红色抱柱的木柱一共有32根,我们在屋里可以数到12根,另外有20根是砌于砖墙之内的。楼阁是框架结构的楼阁,墙倒楼不倒,砖墙只是起到了挡风避雨的作用,起主要支撑作用的就是这32根木柱,这种木柱我们现在叫金柱,因为它非常的高大,当地人也叫它通天柱,它的高度是11.58米,从一楼一直通到三楼,它是一整根的木柱,中间没有断接的。这种木柱便是由原来的苏绿国也就是现在的菲律宾国家由海运经京杭大运河运到我们聊城来的,它是一批贡木,当时是用进贡的木料来建造聊城古老的城墙,可以看出,在当时聊城的军事地位是非常的重要的。
随着明王朝统治的巩固,此楼军事功用很快被遗忘,但光岳楼却以她雄伟高大而名扬天下。现在就请大家随我登楼参观。
因为楼阁是木制楼阁,为了防火,楼上没有电,楼梯是比较黑的,所以大家在登楼的时候都注意脚下。
(二楼,摄影展聊城俯瞰图前)。
刚才我们已经看了聊城的古城模型图,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副图片,它是20xx年10月所航拍的聊城的俯瞰图。从这副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聊城古城保留的非常完整,边界非常的方正,边长一公里,面积就是一平方公里。位于古城正中心的就是光岳楼,四条主干道方向是非常的方正,东、西、南、北四座关桥就是当时东、西、南、北四座吊桥的原址部位,绕城一周的蓝色地带就是当时的那条护城河,但是现在经过几百年的开凿,已经形成了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的东昌湖,它是北方最大的人工湖,和杭州的西湖相当,它的储水量是1.5亿立方米,主要引用就是黄河水。从这副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我们聊城这种独特的城市格局:湖中有城,城中有湖,城湖河一体。一会我们便可以在四楼非常直观的看到这种景观。只是有一点比较遗憾,您看一下,这面是西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西面的湖面是最窄的,这一部分水面已经让房屋给挡住了,我们看不到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西关桥,它就是当时西吊桥的原址部位。
下面我们到乾隆行宫。
(乾隆行宫内)。
乾隆行宫是乾隆皇帝当年题诗和休息的地方。据《南巡盛典》记载,光岳楼为乾隆36行宫之一。
在行宫之内,我们可以看到墙壁之上有一副图,它就是《南巡盛典图.东昌段》,乾隆皇帝南巡之时带了随行的画师,画师用笔把沿途的景色描绘下来,集结成集后,有一部分便称为《南巡盛典图》,它就是其中的《东昌段》,再现了清朝时期聊城的部分景色.我们看一下,最高的楼阁掩藏不住的就是我们的光岳楼,往下是古老的城墙,再往下这条河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京杭大运河.这条河是元至元20xx年所开凿的会通河的一段.运河给聊城带来四百多年的繁荣史,特别是明永乐十三年,海禁,这条河就成了连通南北的唯一的一条水路通道,因此在当时聊城是非常的繁华,被誉为“漕挽之襟喉,天都之肘腋”,也有“江北一都会”的美誉。旁边的塔就是聊城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北宋年间的铁塔,据今已经有一千所年的历史了。
在乾隆行宫之内我们再抬头往上看,由二楼我们就可以直接看到三、四楼的景致,这叫做“空井”,它是宋元的一种建筑风格。空井是用来通风、采光的,而在当时建造这个楼阁的时候,这个地方实际上是一个上料口。整座楼都是用木头构建,用料很大,别的地方运很困难,所以通过这个地方用绳子把木料拉运上去,然后进行上层的建筑。
再往上看,我们就可以看到四楼的屋顶,一个非常漂亮的屋顶。是用木头依次雕刻而出的一朵硕大的莲花,周围是荷花、菏叶和莲子来衬托。它的学名叫‘藻井“,也叫“莲花井”,古人把莲花雕刻在屋顶之上有自己很深的用意,楼阁是木制楼阁,最怕的就是火,当时古人已经有了防火的意识,但是他们没有措施,因此便把水中的吉祥物雕刻在屋顶之上,起一个警示的作用,提醒自己一定要防火。你看这朵莲花,它是倒置在屋顶之上的,莲都是生长在水中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屋顶便是水座的,“天水克地火”,古人巧妙的利用这种五行相克的原理,是希望这朵莲花可以镇住这个楼阁,给这个楼阁带来一片祥和。
现在我们到三楼参观。
走到这大家可以发现,我们的楼梯是越来越陡,越来越窄,因为当时是军事功用,这样易守难攻,便于防御。
(三楼上)。
三楼是一个结构暗层,光线非常暗。它是一个过渡层,在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刚才在一楼的时候我给大家讲过,我们这个楼阁是由32根高大的木柱起了主要的支撑作用,现在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32根木柱的顶端。(在梁枋下面)。这就是其中的一根,11.58米的高度就此终结。在它的上端周围都是一些木头的梁枋,是用圈梁的形式把内外两漕圈起来,我们看到只是它最里面的一部分,外面还有一漕,中间有一定距离,在梁枋上方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笨重的类似龙头一样的构件,它叫做斗拱,这些斗拱都是承重构件,它首先把下边柱子上的压力进行层层的向上传递,然后把楼上的压力进行层层分解,这样上下两个方向的力达到了一个平衡。大斗拱外面檐壁之下还有200多个小斗拱,斗拱内外两部分是连在一起的,这内外两者之间又可以把内外的力层层的分解、传递,使内外两个力达到一个平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在建造这个楼阁的时候已经把力学研究的相当的透彻了。
好,现在我们到四楼参观。
(四楼上)。
四楼是我们这个楼阁的最顶层。四楼有四个嘹望口,这四个嘹望口就是当年明军嘹望敌情的地方。由这四个嘹望口我们就可以看到聊城古城的全景。
(站在南嘹望口)。
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就是南嘹望口,您看到的湖面就是当时的护城河,现在的东昌湖,桥就是南关桥,是在原南吊桥的原址部位上修建起来的。在前方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古建筑群,它就是清朝四大私人藏书楼阁之一的海源阁。海源阁是由当时江南河道总督聊城本地人——杨以增创建,它是江北最大的私人藏书楼,与江苏常熟翟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百百(bi)宋楼”并称为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1972年,毛泽东主席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内阁大臣田中角荣的《楚辞集注》就是出自于海源阁藏书的影印本。
(站在西嘹望口)。
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就是西嘹望口,西面的水域是最宽阔也是最漂亮的。前面的这座桥就是西关桥,也叫东昌大桥,还有个名字叫世纪拱桥。它是二十世纪末开始建造,二十一世纪初建成,有二十一个拱洞,象征跨入二十一世纪。这座桥是目前聊城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一座桥梁,全长322米。它的护栏非常考究,全部都是采用北京房山一级汉白玉,用浅浮雕的手法雕刻了266块《水浒》故事图案,如果我们漫步东昌大桥一个来回,就象是看完了一整部的《水浒传》。在西南方向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半球形的建筑,它就是我们新城的标志性建筑——水城明珠大剧场。水城明珠大剧场是根据澳大利亚悉尼歌舞剧院,由北京清华大学设计建造而成的,全国唯一一个具有开启闭合功能的歌舞剧院,它的高度也是33米,九丈九尺,和光岳楼一样高。里面一共有3636个新型座椅,它也是目前为止国内最大的室内单体剧场。
(站在北嘹望口)。
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是北嘹望口,北面的水域是比较窄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得到水。前面的桥就是北关桥,是在原北吊桥的原址部位上修建起来的。由北面我们可以看到聊城独特的城市格局,“湖中有城,城中有湖,城湖一体”,东昌湖以内的这些底矮的建筑就是古城区,湖以外的高楼大厦就是新城区。早在建国初期,为了保护聊城历史文化遗产,在制定第一个城市规划时,就确定了“保护旧城,开辟新区”的建筑原则,古城区内所有的建筑物的建筑高度都不能超过12米,也就是光岳楼一楼房檐的高度,因此,较完整的保留了聊城古城原有的风貌。
近处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绿色植被比较多的方正院落,这就是范筑先纪念馆。范筑先,山东馆陶南彦寺人,著名民族英雄,时(1936)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长。他积极拥护党的抗日主张,坚持抵制韩复榘南撤命令,并于1937年11月19日通电全国,誓死抗战到底。1938年11月14日,日军侵犯聊城,由于顽固分子破坏,范筑先等不及撤退,坚守城池15日,日军攻破城池,壮烈殉国。1987年,聊城地区行政公署和聊城市政府共同在此修建了范筑先将军殉国处纪念馆。中间黑色最大的石碑就是邓小平所题的“范筑先殉国处”,旁边有一个小的石碑,是1947年1月解放聊城时,八路军某政治机关为保护固有文化免于战争损坏,向入城部队发布的三项命令。其中第一条就是“向范筑先烈士墓地立正,敬礼”。第二条在海源阁,“保护中国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图书馆”,第三条就在我们的东面了,“妥为保护傅斯年在北关街的住宅。”
(站在东嘹望口)。
过了东关桥就是北关街了,傅斯年纪念馆在北关街的东首。
傅斯年,字孟真,他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做过北京大学代校长,中国台湾大学校长等职务。傅斯年的一生,做了许多深有影响的大事。他创办了历史语言研究所,主持了山东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和安阳殷墟的挖掘工作等。他是我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也是我们聊城的骄傲。
站在这,我再给大家讲一下光岳楼名字的由来。光岳楼初名为余木楼,它是建造城墙剩余的木料所建,又称“鼓楼”明成化20xx年,光岳楼大修后,东昌知府扬能,因其地处东昌,将其更名为“东昌楼”,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部考功员外郎李赞路过东昌,随东昌太守金天锡登临此楼。李赞对这个楼阁大为赞赏。他就是站在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面向东面,隐约中就看到了泰山,据说倒退四五十年以前,在雨过天晴的时候是确实可以看到泰山的。在古时候,泰山是人们心目中的神山,因此李赞在他的《题光岳楼诗序》中这样说道:“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乃今百年矣尚寞落无名称,不亦屈乎?乃与天锡评,命之曰: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意思就是说这个楼阁靠近东岳的泰山,是受泰山神光的庇佑,所以取名光岳,一直沿用至今。
如果说这个楼阁确实是有泰山神灵的保佑也好,或者是说是莲花井的警示作用也好,或者是聊城人们人为保护的好也好,这个楼阁631年来,大小火灾一次都没有发生过。631年了,它一直屹立于聊城古城正中心,见证着聊城的历史和沧桑,它是聊城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聊城历史文化的象征。
好了,我们光岳楼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一下,分钟后我们楼下集合。
聊城古城导游词篇九
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西部靠漳卫河与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地区隔水相望,南部和东南部隔金堤河、黄河与河南省及本省的济宁市、泰安市、济南市为邻,北部和东北部与德州市接壤。聊城市因史称聊摄国故名。
聊城市辖东昌府区、临清市和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荏平、高唐6县及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有汉、回、蒙古等39个民族。以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市总人口的99%;其次为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等。
全市主要旅游资源聊城山陕会馆,临清舍利塔、清真寺,东阿曹植墓,阳谷景阳冈等得到保护与开发,景阳冈一期工程竣工并向游人开放。
聊城古城导游词篇十
尊敬的各位游客:
聊城山陕会馆在城区的南部,运河西岸,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陕西的商人为“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兴建的,从开始到建成共历时66年,耗银9.2万多两。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整个建筑包括山门、过楼、戏楼、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关帝大殿、春秋阁等部分,共有亭台楼阁160多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现存的会馆中,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面积不算很大,但是其精妙绝伦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却是国内罕见。
会馆按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基本格局排列各组建筑,强调中轴线两侧均衡对称,突出中轴线上建筑,通过屋顶的形式、面阔进深的大小、艺术构件雕刻的繁简等来区分建筑的主次级别。沿中轴线由东到西依次为山门、戏楼、钟鼓楼、南北看楼、碑亭、中献殿、关帝殿、春秋阁。从山门到春秋阁三个院落逐渐增高,错落有致,各单体建筑互相连接,布局紧凑。
转载自 cOOCO.NET.cN
聊城山陕会馆建成后,历史上先后进行过8次扩建和维修。据现存16通碑碣记载,其中第4次维修从嘉庆八年(1803)到嘉庆十四年(1809),历时7载,用银49643.43两。第5次维修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用银18028.78两。维修所用木材多来自陕西终南山,工匠多来自山西汾阳府,建筑风格尽量体现其地方特色。其建成后百余年间,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演戏以娱神。
聊城山陕会馆是历史上聊城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它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融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体。整个建筑布局紧凑,错落有致,连接得体,装饰华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它的石雕、木雕、砖雕和绘画工艺更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品,对于研究中国的古代建筑史、商贸史、戏剧史、运河文化史、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以及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产生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
会馆,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始设于明代前期,迄今所知最早的会馆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嘉靖、万历时期,会馆趋于兴盛,清代中期最多,会馆几乎遍及通都大邑,府、州、县城甚至某些乡镇也有设置。明清时期聊城商贾云集,东关运河沿岸有山陕、江西、苏州、赣江、武林等八大会馆,其中山陕会馆是唯一保存至今的会馆建筑。
文档为doc格式。
聊城古城导游词篇十一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我是导游员,来自聊城旅行社,今天由我陪同您一起游览卓越秀美的江北水城――山东聊城。
聊城古称东昌府,居鲁西,毗泰岱,临黄河,是一座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共同孕育的城市。聊城因水而兴,水是聊城魂。中华母亲河――黄河在聊城境内蜿蜒百里;全市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之多。京杭大运河、徒骇河等多条河流穿城而过;在聊城40多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水域面积达到三分之一。
下面,请各位随我从明珠码头开始,泛舟水上,一起游览最核心也是最能体现水城特色的景区――东昌湖与古运河,亲身感受江北水城之秀美,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之幽邃。
朋友们:我们乘坐的船已经缓缓启动了,首先我们游览的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水域总面积6.3平方公里的东昌湖,烟波浩淼,环抱古城,河湖相连,来自聊城旅行社城湖相依,形成了聊城“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城市格局。这在全国独一无二,被清华大学作为典型案例收录在土木工程系教材中。
聊城又称凤凰城,在船的右前方,湖南岸有一个金凤雕塑,就是为了纪念一个凄美的传说而建。从前,聊城一带曾是一望无际的梧桐林,生活着一对恩爱的凤凰,统领着百鸟、护佑着百姓。东海一条黑龙欲将此地霸为己有,和凤凰打斗三天三夜。公凤凰战死,母凤凰因腹中有蛋,暂时离去。从此,黑龙在此安家,这里变成了一片汪洋,人们叫它东州湖。有一年,地方官见这里湖波荡漾,林茂花繁,决定在湖中建城。夜里一只凤凰托梦给他:“要建城,自有王东、王昌二人助你。”原来,母凤凰自离开之后,因过度悲伤,虽生下两蛋,却未能孵化。后与一个叫王成的人结为夫妻,生下王东、王昌兄弟。来自聊城旅行社母凤凰让二子帮助修城,目的就是寻机向黑龙报仇。动工那天,一只凤凰引领着百只装满桩木、石块的大船驶向料场。湖中城建好之后,人们为了纪念凤凰运料的功绩,就起名为凤凰城。话说王东、王昌修城之际,正是黑龙探亲之时。这日黑龙返回,见湖中城起,十分恼怒,立即兴风作浪,意欲毁城。王氏兄弟跳入水中与黑龙搏斗,母凤凰叼下身上两根羽毛,化作利剑,刺向黑龙。黑龙不敢恋战,逃往东海。谁料黑龙逃走时扒出的水道冒出滚滚激流,使水面不断升高。凤凰见状,在空中喊道:“孩子,此水通海,难以堵挡,为了百姓,你们只好献身了。”二王兄弟听后,先后钻入水下,用身子堵在了水道口上。后来,人们为感谢二王兄弟,就取其名字,将凤凰城改称东昌城了。
各位朋友,前面船即将通过的桥,名叫六知桥。明朝中期,东昌府有位礼贤下士、爱民如子、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知府,姓蔡,名兴同。有一年发大水,河堤决口,平地划船。皇帝拨下善款,命蔡知府与河院一起抗灾防洪。后因治河有功,皇帝把抗灾剩下的银两开恩赏赐下来。河院想私分钱款,就在自己的行署备好酒菜,请知府过来议事。酒过三巡,河院提起分钱之事,对蔡知府说:“这钱我们二人分了,也无人知晓。”蔡知府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水知、河知,何来无人知晓?!此钱取之于民,理应用之于民!”回府后蔡知府即让师爷盘点账目,开列明细,邀地方士绅公议,将抗灾剩余的3万6千多两银子修建了南关和北关两座桥。后人感恩蔡知府义举,将南关桥改称“六知桥”。
[船过南关桥后]过了六知桥,我们就来到了东昌湖的东南水域。首先我们看到的这几个小岛,是老百姓俗称的演武场。水浒传中没羽箭张清调任东昌府之初,曾梦见自己在过吊桥迎敌时马失前蹄,跌入护城河中。张清不习水性,眼看有生命之忧,这时一仙女从天而降,抛下一根红绳,将其拖到城东南的小岛之上,并教他训练水兵之法,留下偈语:湖上练兵,遇江而止。后来卢俊义率水浒诸英雄攻打东昌,被张清连伤一十五员大将。幸亏宋江用计俘获了张清,并劝其归顺水泊梁山。此时,来自聊城旅行社张清才知仙女之意。后来因为水冲,小岛越来越小,清朝以后,就无人在此练兵了。如今,这里草密水清,天气好的时候,湖里的乌龟就爬上来晒太阳。
在南城墙里,有一个不大的水面,多年来无论天气多么干旱、无论用什么器械取水,从未干涸过,这就是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龙潭。当初大禹治水来到聊城,命人在南部开挖了徒骇河,在北部开挖了马颊河后,洪水很快下降了许多,却一直无法排完。夜里,大禹趟水查看,来到徒骇河北岸时,见到一股暗流,顺暗流走出五六里路,发现了一股打着漩涡向上涌的水花。大禹拎起泥沙袋抛将下去。“呼啦”一声,水下飞起一条蛟龙,张牙舞爪扑向大禹。双方斗至天亮,蛟龙向东飞去。大禹将此事告诉了舜帝,舜帝赐其刻有镇蛟图的方石一块,告诉说那条蛟龙原是被赶出家门的东海龙王之子。夜里子时,按照舜帝的嘱咐,大禹把方石投到漩涡处,只听几声闷雷过后,水花随即落下。第二天,聊城一带洪水退下,大禹投石处却依然是一片深不见底的水面,人们称作镇蛟潭或龙潭。
聊城水多,桥也多。聊城的桥不但形态名异,而且都有着或传奇、或动人的故事。前面这座连通东昌湖与古运河的桥,叫惊龙桥。乾隆皇帝曾九次南巡,七次留宿聊城。有一次南巡回程,艄公因贪看沿途风景一时走神,待船行至龙湾桥头,急忙转舵,龙船的颠簸使得正在与人下棋的乾隆皇帝离身前倾,差点跪倒。乾隆大怒,急问何事?随从忙跪奏道:“皇上贵为真龙天子,何事不知?来自聊城旅行社不过是因下棋入迷,一时淡忘而已。不过,东昌府这个地方,历来就不平凡。当年圣祖爷在此闹龙街就遇到过活神仙。刚才,您跪天、跪地、跪师亲,说明此地天有灵、地有德、水有韵、河有情。岸上就是龙湾,何不上岸,将息几日。”乾隆听罢称是,住进了光岳楼行宫。这后面还有一段故事,暂且卖个关子,过会再说。因为乾隆在龙湾桥受到惊吓,后人就称之为“惊龙桥”了。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了。明清时期,得益于漕运的发达,聊城繁荣昌盛达400余年,这里“舟楫如云、帆樯蔽日”,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当时,运河两岸仅有名有姓的商铺就多达3000余家。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这是有证可查的。前面左手的这处院落,就是当时山西、陕西两省商人在此经商的“联络处与招待所”,里面砖雕、浮雕、透雕,天下三绝。请各位上岸,到山陕会馆内游览。
看过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我们再次上船,继续运河之行。据记载,明清时期,聊城运河两岸会馆林立,规模与山陕会馆差不多的就有8处,可惜如今只保留下这一处。
在运河开发过程中,来自聊城旅行社我们聊城政府一方面注重保护原有的文物古迹,另一方面新建筑都是仿明清时期样式的,白墙青瓦,充满了仿古气息,与运河和谐的融合在一起,成为聊城一道新的风景线。
[船过一中桥后]在船的左边,各位朋友看到的这座基督教堂是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920xx年)修建的,是鲁西地区建成时间最长,保存最好的一座教堂。教堂面东临古运河而建,主体为双层楼房,两侧分别有3层的望楼和4层的钟桥,可供千人举行礼拜。教堂的北侧为牧师楼,3层城堡式建筑,是教堂神职人员居住的地方。1920xx年,一对美国传教士夫妇生下了一个女孩,起名牧琳爱。1930年,13岁的牧琳爱随父母回到了美国。岁月未能冲淡牧琳爱对中国的记忆,在回国后的几十年中,她一直魂牵梦萦,渴望再次回到中国,为中国人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1998年8月,82岁高龄的牧琳爱,卖掉40英亩山林和别墅、来自聊城旅行社花园、汽车等家产,只身来到中国,在聊城市阳谷县刘庙村安了家。自定居聊城之后,牧琳爱竭尽所能,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并积极出钱为村里修路、为小学生配电脑,为医院捐献医疗设备、联系美国专家讲课……老人先后被授予“中华慈善大使”、“感动中国新闻人物”等称号,成为一位活着的传奇。每当有人问她为什么这样做时,牧琳爱老人总是说:“我有一颗中国心!”
大家再请看左手岸边,这些沧桑古朴的青石,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登岸的御用码头,老百姓称为“大码头”。当年,康熙南巡、东巡路经东昌府时,都是从这里上下龙船。运河两岸净街戒严,大小官员及地方显贵士绅,皆跪伏在地,恭迎圣驾。附近还建有专门的接驾亭,万岁爷上岸后,首先来到亭内迎接官员们的叩拜,礼毕方才起驾进城。其声势浩大,场面宏阔,令人叹为观止。在中国运河博物馆内,有复原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朋友们都知道,乾隆是比较有才的一个皇帝,也是相当自负的一个人,但他对开创清朝盛世的爷爷康熙还是比较尊敬的。这不,前面左边就是乾隆皇帝南巡时登岸的小码头。为了表示对康熙的尊重,乾隆特意让人另择吉处修建了一个码头供自己上岸用,而不是使用康熙登岸的大码头,老百姓称之为“小码头”。
说到乾隆呢,我们书接上回:在惊龙桥受惊后,来自聊城旅行社虽经随从百般劝解,乾隆却一直心怀戒意。直到住进光岳行宫,酒宴过后,才有了几分诗兴。凭栏眺望,乾隆被东南方向的一幅盛景吸引,随口问道:“这是何方胜境?”当得知这便是前朝状元邓中岳的庄园时,心中又来了气。康熙十六年邓中岳应殿试赢得康熙“文章平平,字压天下”的御批。人称风流天子的乾隆皇帝,自认书法最佳,却因一个“字压天下”,使他多年心中不服。惊龙桥受惊,乾隆把一肚子的气都撒在了邓中岳身上,回京没几天,便以“奏不对称”的罪名罢了邓状元的官。邓中岳,因字而贵,又因字而衰,饱尝人间五味,决意再也不让儿孙涉足官场了。邓中岳死后,儿孙遵其遗愿,将棺木沉入水下深埋,大抵是隐喻半生的宦海沉浮吧。
各位朋友,前面这座东西方向的桥,叫闸口桥。这里发生过许多故事,比较有名的是“今日无税”。康熙年间,刑部侍郎任克溥告老还乡后,发现东昌府因连年遭受水灾,民不聊生,而苛捐杂税,更使百姓怨声载道。任克溥三次上书,请求减免官税,赈济灾民,却未得到回复。正当他忧心如焚时,京城传来消息,说皇帝南巡要路过东昌。这天,康熙乘坐的龙舟行至东昌府闸口附近,突然触物搁浅。康熙令人速派水工清理河道。没多长时间,水工捞出一块刻有字迹的石碑。随行官当即上奏康熙。康熙问:“上面刻有何字?”任克溥近前跪奏道:“启奏万岁,此碑胆敢阻挡龙舟,恐有缘由,还请皇上明察为好。”康熙点头称是,走到碑前辩认字迹,随口念道:“今日无税。”任克溥急忙跪倒高呼:“谢主隆恩!”来自聊城旅行社康熙问:“爱卿,这是何意?”任克溥答道:“万岁体恤灾民,免去东昌赋税,我岂能不为家乡父老谢恩!”康熙说:“古碑显现,亦是天意,就照此办理吧!”其实,这是任克溥冒着欺君杀头之罪预设的计谋。他让家人探明了龙船到达东昌的准确时间,于头天夜里将石碑投入河道之中,故意让康熙来念。东昌知府把“今日无税”碑立在了东关运河南岸,并修了牌楼。从此,凡在此码头装卸货物者,均不纳税。以至于在大码头一带形成帆墙如织、百货灿陈的景象,被誉为东昌古八景之一:崇武连樯。
[船过闸口后]聊城自古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据考证,明清以来考中举人者323人、考中进士者71人。闸口桥西不远处,就是清朝开国状元傅以渐的宗祠家庙。
傅以渐是康熙的老师,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傅以渐自幼聪颖过人,经史过目不忘。三岁能诵书,五岁熟记经史不遗一字,十岁撰写文章。幼年家境贫困,作文苦于无纸,每起草于墙壁间,夜以香头照读,苦志力学,二十年如一日,攻读不懈,终成大器。清顺治三年开科大考,傅以渐以进士及第一甲第一名,首夺大魁,位列清华。傅先生治学严谨,精于考究,学识渊博,来自聊城旅行社道德文章为一时之冠,人尊之为“星岩先生”。傅以渐是一位竭诚尽忠的贤臣良相,虽居官显耀,却仍以简朴无华而著名,深得顺治皇帝的器重。别的文武官员都骑马坐轿上朝,他却以驴代步,往来于宫庭之间,一次,被顺治皇帝见到,特御笔亲作小照一幅,并题“状元归去驴如飞”,一时传为佳话。后人借题演义,写下一首诗:“阁老骑驴来玉殿,康熙引缰走在前。若非太保展雄才,清鼎岂能安如山。”
提及傅家,不能不提另一个人:傅斯年。这个名字,朋友们也许不是很熟悉,但“五四运动”大家都了解。当年“五四运动”的游行队伍中,走在北京大学方队最前面、高举大旗的,就是傅斯年。我国著名史学家、教育家、中国新文化运动倡导人之一,曾先后任北京大学和中国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年,是傅以渐的第七代孙。如今,傅家祠堂修成了傅斯年陈列馆,著名的“仁义胡同”也在那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身去感受一下。
聊城南起龙湾,北至北坝的运河岸上,有多棵几百年树龄的老槐树。树下均有三丈见方的高台,人称“晒书台”,又称“赛书台”。曾流传这样一个民谣:“数遍四百四十四棵槐,不知何处赛书台。赛书台?晒书台?是晒是赛后人猜。”说晒书台,是与海源阁主人杨以增有关。据说杨以增当运河总督的时候,从南方购了书,船运回东昌,途中受潮浸湿,上岸后先在槐树下晾晒,然后再运到海源阁收藏,故后人称之为“晒书台”。说“赛书台”,是因为当年运河岸不仅是十里码头,更是人员密集的繁荣市场:说评书的、唱鼓书的、演快书的等各路艺人在树下摆摊,竞相献艺,甚至唱对台戏,故后人称之为“赛书台”。
关于古槐下的高台,还有一个说法:是与聊城的一个学子耿如杞有关,其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人送外号耿书篓子。有年秋天,江南举子乘船进京赶考,桅杆顶端高悬锦旗,上书十个绣金大字“精读天下书,喜赴琼林宴”。耿如杞本来也应参加科考,只因为父守孝,不能成行,看到江南举子有些轻狂,心中不服。赶考船靠岸后,一位江南举子要在此晒书,请耿如杞让一让。耿如杞也说要晒书,但却两手空空。江南举子问:“书在何处?”耿一拍肚皮:“在此。”见两人较劲儿,来自聊城旅行社周围就有好热闹的人激将,于是双方击掌赛书:江南举子输了,落旗罢试;耿如杞输了,头顶香盘送江南举子进京。双方你来我往,劈章摘句,均对答如流,围观者赞叹叫绝,双方也是暗自佩服。这时,耿如杞要江南举子背诵《万年历》。在同行的提示下,有一位过了关。待这位举子让耿如杞复背时,耿由后向前,倒背如流。刚刚背了一部分,忽听一举子喊道:“仁兄打住!恕小弟轻狂,小看天下,我等甘愿回船。”言毕,同船工搬书上船,打道回府去了。看着解锚的南船,耿如杞心感不安,连连叹道:“侥幸,侥幸,我实不如人。”原来,耿如杞并不能背下万年历,只是以惊人的记忆力,由后向前强背了一部分。不打不成交。后来,耿如杞与江南举子们互通书信。下一个大比之年,他们在当年赛书台相聚,同舟进京,又同科及第,共登皇榜,成了相知相契的官场同僚。故老聊城民谣云:“天下文章装满船,赛书台上遇奇男,唇枪舌剑分高下,谁知命里是同年。”
无论是晒书台还是赛书台,总之这里是充满着文化的气息。人们传说,学生们经常在这里走一走、转一转,成绩就会好上几分。这也许只是传说而已,但幽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肯定能起到净化身心,提神醒脑的作用。
[廊桥处]各位朋友,前面这座桥雕梁画栋、飞檐走壁,恰似画廊一般,这就是聊城唯一的廊桥。为什么在这里修这样一座廊桥,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呢。清道光年间,有位孔氏女嫁到这附近、运河左岸的一个窦姓人家为妻。一年闹水荒,婆婆和丈夫都被淹死了,只剩下公公与孔氏。当时,孔氏刚二十岁出头,长相俊俏,性情温顺,有很多人前来向她求婚。但是为照顾孤苦无依的公公,孔氏执意不肯再嫁。这年初春,公公得了伤寒病,孔氏五更天就背着公公踏冰过河到北岸找大夫看病。返回时,由于太阳照射,河冰松动,公媳二人都被陷到并不深的河里。孔氏费尽力气才把公公拖上岸,背起来继续往家赶。到家后,孔氏急忙为公公擦湿换干。不料正好被人看到,从此流言蜚语就传开了,孔氏当面遭唾弃,背后被人指脊梁,变得沉默寡言,声言要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公公知道儿媳委屈,就找到在家为父母守孝的时任湖北按察使、海源阁的主人杨以增,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儿媳的嘉德孝行以及所受委屈如实倾诉。来自聊城旅行社杨以增经过调查了解,明白了事情真相,决心还孔氏女以清白。杨以增先说通知府、由地方官出面,又由道光皇帝恩准,为孔氏建贞节牌坊。但孔氏家里既无土地又无坟茔,牌坊无处可建,后来人们就在孔氏与公公落水的地方建了一座桥,桥上建木廊坊代替了石牌坊。廊桥完工后,杨以增送来“清孝桥”匾一块,人们就把孔氏居住的街道称为:清孝街。由于杨以增的原匾早已丢失,所以至今廊桥的题名处仍是空白。
[看到铁塔时]现在我们的船正在向西行驶。请大家看左前方的塔,这就是聊城三宝“古楼、铁塔、玉皇皋”中的宋代铁塔。其实,这铁塔初建时,原本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墓塔。后来,砖塔因遭到破坏,人们为了报答正果寺仁安长老的大恩大德,又在原塔基础上铸造了这座铁质舍利宝塔。千年来,铁塔不仅成为聊城历史的见证,而且给聊城增加了诸多光辉。后人把它列为聊城的八景之一:铁塔烟霏。明嘉靖进士许东望有诗为证:绝顶摩云迥去雁,暮云倚树起鸣塘。争春惨淡烟光里,蜃气分明出海洋。
说到铁塔,聊城还有一样闻名的食品:铁公鸡。被老舍先生誉为“聊城铁公鸡”的魏氏熏鸡,是北关魏永泰于清朝嘉庆十五年,公元1820xx年创制的。迄今已有近190年的历史。当时的聊城紧靠运河,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为便于扒鸡运销外地,魏家扒鸡店研制成这种能够长时期保存的熏鸡,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二月成批制作,供全年销售。魏氏熏鸡选料精良,制作精细。熏鸡选用外型丰满、肉多肥嫩、体重2至3斤的一年左右无病活鸡,先加工成扒鸡再在腹内装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药料,放在锯末烟上熏制而成。经熏制的扒鸡水分少、皮缩裂、内外露、无弹性、药香浓,存放时间长,是过往聊城商贾游客争相购买的上等美肴和馈赠佳品。
[东昌湖、运河交汇处]在这里,湖河之水融汇在一起,运河蜿蜒向北流去,我们的船将离开运河再次进入了东昌湖。
[稍候]前面这片湖面夏天时遍布荷藕,是一处开放式的观赏公园。皓月当空的夏夜,缕缕清香飘来,凉爽宜人。湖内不仅荷莲遍布,而且苇草蓊郁,鸟禽栖息,花香鸟语,如诗如画。公园内建有一凉亭,重檐攒尖,六角飞翅,双檐12脊皆饰卷毛兽,建筑精巧别致。亭子的四周偎依湖水,荷莲、柱间设有坐椅,供人休息,晨昏四时,景色各异。临亭建有水桥,连接湖岸,亭桥相依,颇具江南特色。
各位朋友请往南看,这座桥是不是很有特点?对了,非常陡,不要说汽车,就是推自行车上桥,一般体力不济的也甭想上去。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座桥叫白玉桥,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避难处,名字也是朱棣定下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后,孙子朱允汶登基,改号建文。来自聊城旅行社仅仅7个月后,燕王朱棣就开始发难,攻打济南,久攻不下时,率兵占领了沧州、临清、馆陶等地,建文帝令山东参政铁弦率兵进驻东昌,阻击朱棣。朱棣轻敌,上当中计,被围住一通厮杀,直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朱棣边战边退,最后只剩下单身匹马,人困马乏,无力支撑。就在这时一支敌军追来,朱棣无心再战,策马便逃。谁知经过一拱桥时,不慎落马。朱棣暗想,吾命休已!千钧一发之际,空中飘落一条长绫将其裹住,拉进桥洞。朱棣睁眼一看,原是观音菩萨端立莲台上,于是纳头便拜,这才发觉自己是站在齐肩深的水里,无法跪下。再抬头时,观音菩萨已不见踪迹。再说追兵赶到桥头,突然大雾迷漫,对面不见人影,无奈只好收兵而归。朱棣登基后,派人专门前来搜寻,得知桥后即是隆兴寺,供有观音菩萨塑像。于是命人在京城建起观音道场,将隆兴寺命名为护国隆兴寺,又用汉白玉重修了拱桥,命名为白玉桥。
[北关桥附近]东昌湖景区不仅古迹多,而且还是一个高标准的体育比赛场所。我们经过这座北关桥后,西面的这片水域上经常举行水上比赛。世界龙舟邀请赛、f1摩托艇比赛、中美滑水对抗赛等诸多国际级比赛都曾在这里展开。每当比赛日,湖边挤满了观众,龙舟赛整齐划一的动作、震天动地的锣敲,摩托艇风驰电掣的速度,水上芭蕾的优美与惊险,给东昌湖更增添了几分活力。
说到体育,人们喜欢用一个词来形容运动健儿:龙腾虎跃。中国是龙的故乡,聊城就有许多和龙相关的故事与传说。各位请看,正西边的广场上是腾龙雕塑,这座雕塑诉说着“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位身怀六甲的姑娘长途跋涉经过东昌府时,累倒在城西道口铺王海子村路边,被村里的好心人收留。姑娘见这里民风淳朴,便想留下来。好心人给她介绍了一户李姓人家,小伙子见姑娘长得十分俊秀,也就答应了这门婚事。姑娘排行第三,婚后,人们就叫她三娘。转眼间到了三娘生产的日子,这天夜里,天无月色,黑云压顶,随着一声啼哭,一个皮肤黑色、长着条尾巴的婴儿降生了。在场的人惊呆了,李姓小伙子更是心慌意乱,把孩子抱到床上,拿起菜刀,“咔嚓”一声将尾巴砍了下来。一瞬间,来自聊城旅行社一道闪电撩开后窗直冲东北而去。其实,这三娘本是东海龙宫的三公主,因与南海龙王的二太子私定终身被逐出龙宫,流落凡间。再说被砍掉尾巴的这条龙,四处游荡,寻找栖身之处。这天,它发现了一条大江,不料江中有条白龙,十分霸道,黑龙与它斗过几次,未能取胜。后来,黑龙邀请到所有在东北居住的山东人为它助战,江岸上山东人把战鼓擂得震天响,江中黑浪涌起时就投馒头和肉,白浪涌起时就投石灰和石头,帮助黑龙最终打败了白龙,这条江恢复了平静。为了纪念黑龙,人们把这条江取名为黑龙江。从此,凡是江上往来船只,只要有山东人在船上就会风平浪静。时至今日,黑龙江上的船工开船前总要问一句:船上有山东人吗?听到有字才开船。三娘去世时,接连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并伴有龙吟啜泣之声,人们说,这是秃尾巴老李奠母来了。
[临近古城西北角时]在东昌古城西北角,也就是我们船的左边,各位朋友请看,有一个姜太公钓鱼像。大家都知道,姜子牙钓鱼与众不同,他的鱼钩是直的,所以有一句歇后语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为什么姜子牙像立在了东昌湖边呢,这里又有一段故事:当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与纣王作战,纣王曾调集土方的军队前来增援。为打击土方增援力量,姜子牙带兵迎敌,双方交战处就在聊城一带。姜子牙足智多谋,为了迅速打垮这支援军,尽快返回主战场,心生一计:每天夜里让士兵又唱又跳,自己一身渔夫打扮,点上篝火在河道边钓鱼,摆出一副骄兵轻敌的假相。土方统帅得到线报后,来自聊城旅行社暗自高兴,组织了队伍夜袭西周军,准备活擒姜子牙。当他们悄悄来到姜太公背后,准备活捉时,才发现上当了,姜子牙和两个侍者都是用草扎的。土方统帅暗想不好,急令收兵,不想姜子牙早已派兵埋伏好了,只杀的土方军队四散奔逃,带着残兵败将回到了北方。为纪念姜太公用垂钓之计大破土方的战绩,人们就在这里塑了这尊像。
下面,我们即将登湖心岛,在岛上欣赏一下江北水城的风光。湖心岛面积2750平方米,岛上有望岳亭、溢香斋、翠园、垂花门、沁园、观景台、金鱼馆、垂钓台等建筑物。望岳亭位于湖心岛西北角,高7.8米,占地80平方米,黄琉璃瓦重檐六角攒尖顶,六柱拱托,柱间设有坐凳,可供游人休憩。重檐下内外六面绘有《胭脂》故事的连环画。蒲松龄先生《聊斋志异》中的“胭脂”故事就发生在东昌湖边。当年,勤劳善良、家境贫寒的胭脂姑娘,与鄂公子一见钟情后,历经磨难,来自聊城旅行社方才有情人终成眷属。现在,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都喜欢在东昌湖边谈情说爱,流水倒影、小桥美景,卿卿我我、你侬我侬,成就了一段段美好姻缘。
望岳亭建筑精巧宏丽,因与光岳楼遥相呼应而得名。湖心岛北侧建有3间殿堂式歇山顶茶社,名曰“溢香斋”,占地60平方米,主要用于接待来岛宾客。东侧和中部为翠园,占地740平方米,房屋均为青瓦白墙仿古起脊建筑,古雅别致。东侧正中建有垂花门,黄琉璃瓦盖顶,做工精细,古香古色,与望岳亭交相映辉。南侧为沁园,布局精巧,廊壁漏窗图样各异。前园临湖设有观景台,为7间敞廊,可供游人休息观景。后园为花园,内有石刻雕塑,喷水花池,系仿苏州园林建造,园内翠竹繁茂,百花争艳,环境清雅。登岛远望,烟波浩渺,水天一色,鱼戏游舟,犹临仙境。
各位朋友,湖心岛一游,推开碧窗赏湖景,泥炉旁边品香茗,是不是神清气爽,飘飘然神游天外的感觉?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东昌湖上最大的一座桥,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内石拱桥――东昌大桥。横跨古城西部东昌湖上的这座大桥也叫二十一孔桥,因为它一共有21个桥洞,象征着跨入21世纪。大桥于20xx年6月动工,20xx年7月竣工,全长322米,桥面净宽15米。上部结构为石砌拱桥,中间5孔为悬链线拱,两侧为圆弧拱。主孔净高9米,可供大型游船顺利通航。拱圈、桥身采用花岗岩嵌面,来自聊城旅行社桥面青石铺砌,汉白玉栏杆,被誉为“中国江北最大的内陆湖泊石拱桥”,堪称桥梁建筑史上的精品。由北而南,东昌大桥与水城明珠,成为聊城现代的建筑标志。由西而东,东昌大桥与古城中央的光岳楼,则构成一幅今古和谐交融的图画。东昌大桥不仅仅是聊城的一个建筑,而且桥两侧的汉白玉栏杆上雕刻着366幅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水浒故事,顺着大桥走上一个来回,水浒精华尽收眼底。如今,大桥已成为东昌湖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有诗人曾这样赞美道:满城垂柳发丝柔,一湖碧水照风流,白玉长桥形似梳,梳理诗情写春秋。在这里,诗人把我们的东昌大桥比喻为一把大大的梳子,它梳理着东昌湖的波涛,也梳理着聊城古老的岁月。
[进入西南水域]船的前方,湖西岸那个圆形的建筑,就是水城明珠大剧场了。许多朋友说,这个剧场很像悉尼的歌剧院。其实,我们水城明珠剧场的投资比悉尼歌剧院少很多,只用了五千万元左右。剧场高36米,与古城区的光岳楼高度一致,观众席环形排列、逐排升高,一共有3636个座位。这个剧场有两项国家专利技术,一是剧场可以开合。东边的大半球可以顺着轨道旋转180度,盖到最西边的小半球上面,中间两个条状的可以东西方向平移,这时剧场就成了露天的。另一项专利技术是剧场内温度控制方面的。因为剧场空间太高,安装空调效果不明显,于是建设者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每个观众座椅下面,都留有一个空调出风口。这样,就很容易地实现了冬暖夏凉。剧场建成后,等多位中央和国家领导人都来此视察过。剧场每年都有150场左右的文艺演出活动,大陆及港澳台的知名演员大多在此演出过,许多国外团体如俄罗斯小白桦歌舞团、奥地利交响乐团等也都曾来此献艺。
刚才,我们提到了光岳楼。请各位朋友转身朝古城区看一看,城中央犹如鹤立鸡群,在周围建筑中拔地而起的,就是全国四大名楼之一的光岳楼。与其他名楼不同,光岳楼建成后,一直保存完好,数百年来,只经历过几次小规模维护,从未重修、重建过。来自聊城旅行社光岳楼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因为是用修建城墙时所剩余木料建造的,整个楼全为榫铆结构,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始称“余木楼”,又因为楼上放有一面报时用的大鼓,老百姓还称为“鼓楼”或“古楼”。明弘治年间,吏部考工员外郎李赞登楼,写下一首赞美诗:霄汉凭陵日月悬,下临天地上通仙。平生放眼惟输此,天下名楼数漫千。望入青徐光并岳,势尊正北位当前。从此,因为楼“有光于岱岳”,就叫光岳楼了。康熙、乾隆南巡留宿东昌时,大多把行宫设在光岳楼内,楼上有多处他们的题字、题诗。
光岳楼所在的老城区是始建于北宋时期的方正古城,原有高大坚固的城墙,四周环以宽阔的护城河,后来城墙被拆除,但古城格局依然如故,原用于“窥敌望远”、报时报警的光岳楼今仍高高矗立于古城中央。以光岳楼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四条大街向外延伸,依次有“四口”(东口、西口、南口、北口)、“四门”(东门、西门、南门、北门)、“四关”(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城区街道,经纬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盘方格网状骨架。城区居民,多为三合院、四合院,至今保留着白墙、灰瓦、坡屋顶的传统建筑风格。聊城古城区是一个非常标准的正方形,面积1平方公里,从中央的光岳楼起,到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处,都是500米。古城区内文物古迹众多,有人这样形容:捡一片瓦块就是历史,挖一抔泥土就有文化。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当年毛主席送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楚辞集注》就是海源阁的影印本;“誓死不渡黄河南”的范筑先纪念馆;琳琅满目的明清圣旨博物馆等诸多景点,都在古城区内。各位朋友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去看一看,保证会令您流连忘返。
古城内街道纵横,素有9街18巷72胡同之说,这里藏龙卧虎,素有奇人异士。清朝初年,康熙南巡路过东昌府,住在了进士任克溥家中。这天,康熙微服私访,步出东门,过了水桥,来到米市街,进了路西一家字号“八仙居”的饭馆。来自聊城旅行社当时饭馆内一张桌子前坐着胖瘦两个年逾花甲的老人,正在喝酒解闷,见康熙进来,一不点菜、二不要酒,坐在那里话也不说,二人便打赌能否逼康熙说话。瘦老头起身朝康熙走去,边走边跺脚,可康熙只当没听见,无动于衷,瘦老头又连连咳嗽几声,康熙仍装聋作哑,坦然自若,不动声色。这时瘦老头有点生气了,心想莫非这人真的炮打不惊?好,我再给他使点眼色看看。只见那瘦老头走过来,在康熙肩膀上拍了两下。康熙一惊:“你是何人,为何这般无理?”瘦老头嘻皮笑脸地说:“我认错人了,你打我两拳吧。”康熙非常恼火,立即转身出了饭馆,并让任克溥搬到城外去住,准备回京后派兵血洗东昌府。任克溥听后大惊,脑子转了几转,跪下忙向康熙道喜,说:“万岁爷去的是闹龙街。这东昌府虽弹丸之地,却是一块宝地,神仙云集。人们说,古楼下三天不过神仙就会腥血烂臭。东昌府常有天下能人来往,今天是万岁犯地名了,闹龙街有人打扰,这说明龙仙相遇,此乃大吉大利之兆,万岁爷的江山定能稳如泰山。”听罢此言,康熙转怒为喜。从此,“闹龙街”名声大振。各位朋友,您也不妨到古城街巷中走一走、转一转,说不上机缘巧合,也许能碰到一两个神仙呢。
一方古城四面水,两道胜景八面风。朋友们,今天的东昌湖、古运河之行即将结束。但愿后会有期,我们再次相聚,平湖秋月泛兰舟,光岳楼前瞻古怀,让东昌湖的水永远留住您美好的回忆.
聊城古城导游词篇十二
聊城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因位于古聊河西岸而得名,有“水城”的美誉。聊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
聊城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可以追溯到距今约六七千年的8座龙山文化城,它们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可见,古济水西岸是当时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夏商周时期,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商初大臣伊尹曾“躬耕于有莘之野”,辅佐商汤灭夏桀,世称贤相。周时有“二十四孝”之一的闵子骞。春秋时期,聊城为齐国西部重要城邑。有谋士计然。战国时期,聊城为诸侯争战之地。时有著名兵家孙膑、名士鲁仲连威名远播。
明清两代是聊城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乐九年(1411)间曾数次兴工开通会通河,纵贯中国南北的大运河为聊城的发展繁荣带来勃勃生机,临清、聊城成为沿运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烟火之相望,不下十万户”、商贾云集、百业兴隆、帆樯如林、舳舻相接、车马络绎、货积如山。外籍商人会馆傍河而立,有崇楼高阁、殿宇名刹,清康熙帝4次来聊,乾隆帝9次驻跸聊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建立后,聊城人民继承优秀历史传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聊城古称东昌,历史悠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极为丰富。现有名胜古迹446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风景如画的东昌湖,面积达4.2平方公里,聊城古城座落在湖中央,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一体”的独特的古城格局和风貌,是著名的中国北方水城,被誉为“东方威尼斯”。全市主要旅游资源聊城山陕会馆,临清舍利塔、清真寺,东阿曹植墓,阳谷景阳冈等。
建于明代的光岳楼,气势恢弘,“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建于清初的山陕会馆,雕刻精细,布局严谨,是我国会馆建筑中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被誉为“东昌三宝”之一的宋代铁塔,古朴雄浑,苍劲挺拔,是我国现存为数极少的铁塔之一。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收藏之丰富“为海内之甲观”。在市区周围,还分布着武松斗西门庆的狮子楼、武松打虎的景阳冈、鱼山脚下的曹植墓,以及古阿井、迷魂阵、鳌头矶、舍利塔等一大批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
聊城是人杰地灵的地方,是著名学者傅斯年、季羡林、国画大师李苦禅、民族英雄张自忠和党的好干部孔繁森的故乡。
聊城古城导游词篇十三
聊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贯穿中国南北的京九铁路和连接祖国东西的胶济邯铁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黄金大十字”。聊城不仅起着辐射和带动鲁西经济发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与山西、河北等内陆省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东部沿海的先进技术,还可利用东部省份的丰富资源,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内陆口岸和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聊城市位于北纬35o47'~37o02'和东经115o16'~116o32‘之间,南北直距138公里,东西直距114公里。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总人口557.52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40人。其中,少数民族38个,约有6.73万人。市境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耕地面积553183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49亩。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半干燥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在2463~2741小时之间,无霜期200天左右。聊城市辖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东昌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省辖市临清市,下辖126个乡、镇、办事处,6516个村委会。2001年末,全市企业单位1219个,事业单位1481个,机关单位1010个,全部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325020人。
聊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市境发现了距今约六七千年的8座龙山文化城,它们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可见,古济水西岸是当时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夏商周时期,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春秋时期,聊城为齐国西部重要城邑;战国时期,聊城为诸侯争战之地;秦汉时期,经济文化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铜、铁、铝是主要生产工具,利用水井解决饮水和灌溉问题,豪富之家乘车马出行,铜镜、熏炉成为必需品,能制作工艺水平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培养了不少名士武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自然灾害较多,其间局部统一的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事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隋大业4年(公元608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当时临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唐代是市境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尤其是教育事业发达,造就了许多名人;明清两代是聊城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乐九年(1411)间曾数次兴工开复会通河,纵贯中国南北的大运河为聊城的发展繁荣带来勃勃生机,临清、聊城(今之东昌府区)成为沿运九大商埠之一。
聊城“廛市烟火之相望,不下十万户”、商贾云集、百业兴隆、帆樯如林、舳舻相接、车马络绎、货积如山。外籍商人会馆傍河而立,有崇楼高阁、殿宇名刹,清康熙帝4次来聊,乾隆帝9次驻跸聊城。市境商贸昌盛,农业、纺织业、印刷业、笔业、工艺品生产业、砖窑业、食品业、造船业、漕运业发达。民国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会会员秘密组织民众进行革新。民国时期,聊城是鲁西政治、文化、中心。民国初,有棉业研究所、讲习所、实验厂,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车运输公司、电灯公司、银行、织布厂、医院、官立中学堂、师范学校等。民国中后期,由于军阀混战、日军入侵,农工商各业遭受极大破坏。
1937年“七七事变”后,聊城成为抗日的前沿。抗日武装6万余人,与日军作战80余次,保卫收复了大片国土,聊城人民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解放战争时期,聊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方基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强渡黄河之际,市境有3.7万人参军入伍;在淮海战役、渡江南下作战中,境内民众组织运输队、担架队全力支援解放军作战,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聊城人民继承优秀历史传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聊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旅游业成为新兴产业。聊城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蔬菜、果品、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麦、鸭梨、圆铃大枣、香瓜、小尾寒羊、鲁西黄牛等名优稀特产品驰名中外,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食用菌栽培面积居全国首位,久负盛名的冠县鸭梨种植面积达60万亩,为全国之最,肉牛年出栏100多万头,肉鸡年出栏500多万只。水利资源充足,境内有徒骇河、马颊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加之位于黄河位山灌区上游,水利条件十分优越。市境可利用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为454.86亿立方米,过境黄河水资源420.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9.51亿立方米。煤、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石膏、铁等地下矿藏丰富。地热资源尚待开发。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粮食作物品种500多个,经济作物品种107个,蔬菜品种600多个,药材品种61个,林木果树品种225个,花卉品种146个,饲养动物品种95个。
聊城是山东省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馆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聊城铁路编组站是京九线上的4大编组站之一。从聊城出发,1小时到达济南空港,4小时到达青岛海港,4个半小时即可到达北京。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网络立体化的现代化电信网络。聊城还开通了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通讯网络。“聊城信息港”是中国公众多媒体信息网的一部分,它与国外信息网相连,实现了与世界资源共享。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名胜古迹2700多处,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观有470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5处,特别是聊城城区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聊城经济发展迅速、百业俱兴。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39.45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38.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91.9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8.66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9.5∶43.5∶27.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312元。工农业总产值573.47亿元。实有耕地面积553183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84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3.01亿元,粮食产量423.87万吨,棉花产量8.47万吨,油料产量27.70万吨,水果产量34.99万吨,蔬菜产量743.66万吨,肉类总产量39.20万吨,禽蛋产量30.10万吨,大生畜年末存栏150.55万头,水产品产量39.0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353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92元。全部工业总产值453.4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3.40亿元。全市工业企业1301个,大中型工业企业102个(国有工业企业53个),小型企业260个。
国有工业企业87个、总产值965123万元,集体工业企业57个、总产值299471万元,股份合作工业企业12个、总产值114154万元,股份制工业企业84个、总产值1026504万元。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16个、总产值130033万元,中央工业企业1个、总产值9577万元,省属工业企业2个、总产值52438万元。出口总额126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1%,进口总额4527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实际利用外资额36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3%。公路客运量1779万人,公路货运量881万吨,电信业务总量126862万元,邮政业务总量15218万元。
聊城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科学教育蓬勃发展,文学艺术异彩纷呈;城市环境整洁清新,是山东省卫生城市;接待条件日渐完善,拥有一批高档宾馆、酒店;陆路口岸、海关、商检等涉外机构健全。随着以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市区集中供暖、供气、以及东昌湖和古运河、徒骇河等工程项目的相继建成,聊城的城市建设已经有了质的飞跃。随着4×60万千瓦山东中华聊城发电厂一期工程的完工,全部投产后,聊城将成为中国东部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之一。“江北水城”将以她独特的风韵,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