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通用17篇)

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08 22:58:02
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通用17篇)
时间:2024-04-08 22:58:02     小编:JQ文豪

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和开拓视野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名著、报纸杂志等不同类型的文本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首先要梳理好思路和逻辑。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篇一

随着美术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普遍展开,必然引发一系列教育实践的问题。美术课究竟应该关注什么,这是目前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这一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基础教育中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学科特征作为存在的支撑点,美术课也不例外,美术课要以美术为载体,以美术表现形式为学生提供感受、体验、理解、创作、判断美术艺术表现机会,加强对各种美术要素敏感反映。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物以至用”的设计思想,掌握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有目的的创意。用设计和创作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正确认识知识和技能在美术学科中的本质意义,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融入到学生美术实践活动中,渗透着教,顺带着教,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二者密切联系在一起,这样,才不失去美术课的学科价值。

案例三:手工制作反思: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把大量时间用在了学生兴趣的培养上,对中国结的认识、理解以及相关知识学习讲的太多,忽视了让学生在制作中体验、感受、并获得审美知识。《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美术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这节课,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查阅资料,制作课件,采用多种材料吸引学生的眼球,把教学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向了探究“中国结”历史方向,而挤掉了探究“中国结”的手工制作时间。

了解“中国结”相关知识属于历史学科范畴,欣赏、制作“中国结”才属于美术范畴,教师应将“中国结”的相关知识与手工制作有机的、巧妙的、适度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高美术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国结”手工制作中鉴别美术作品“中国结”的美学品质,遵循美术学科特点,精讲多练,在练习制作中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掌握“中国结”制作规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反思:新课程强调学科综合,强调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综合,以求丰富美术教学,拓展美术学科视野,让学生从多方位、多视角接受美术教育。美术教学中,采用相关学科的综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内涵及创作手法。而这位教师为了学生能够创作出反映“心灵呼唤”的系列卡来,做了大量的情感铺垫,对以上的情感教育,学生的感受只是围绕文学和德育方面进行表述,虽然这些诗句、童话般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情感,能增加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但占用了大量的学生操作时间,喧宾夺主,等学生正式学习制作系列卡时,一节课已过去了一大半时间。《美术课程标准》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这样说明的:“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这个案例,教师为了凸现综合理念,教学中脱离了美术艺术属性和美术文化内涵。美术课程的实施,教学的载体是美术,如果离开了美术这个载体,以其他学科的内容取而代之,那么,美术课程的学科地位就不存在了,美术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美术课程的综合是以美术为本的综合,要立足于美术本身,综合是为美术课堂服务的,不能为了综合,而忽视了美术本体。

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篇二

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引导观察、鼓励创造、倾听交流、自主学习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他们在积极愉快的美术课堂上去欣赏、体验、创造美,感受绘画创作的成功和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能力和美术素质,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上述教学方法的一些尝试和心得体会。

“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可见它的重要性,观察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低年级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眼睛永远是东看看西望望,对喜欢的东西盯住不放。针对孩子们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不断地积累感性经验,以便以后成为创作的好素材。而孩子眼中的观察和成人的观察是不同的,教师应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感受他们的感受,这样才能读懂他们的创造,与他们产生共鸣。如《这是我呀!》是一堂一年级的美术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不要求他们画准五官和比例,而是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自己,通过镜子、照片、哈哈镜等方式,找出脸上最有特点的地方,也可以把他们的特点进行夸张,看看老师和同学们能不能认出来。这堂课下来,在孩子稚嫩的笔下,一个个可爱的甚至有些夸张的脸蛋呈现在我的眼前。千篇一律的人物不见了,这是多么生动可爱的人物!学生的个性在色彩与形象中飞扬!通过观察比较,在孩子涌动的笔尖飞跃着一张张生动的脸庞,教会学生观察的方式对学生是受益无穷的,因为它是打开绘画之门的钥匙。

孩童时代的`想象力是人一生中最丰富的阶段。如何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而不被各类条条框框所束缚,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帮助学生大胆尝试,充分展开自由的想象并勇敢地进行表现,进而享受其中所带来的乐趣。每个学生的领悟能力和情感虽不同,但都有自我表达和自我表现的要求,而想象意识就是在学生的自我表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想象”的训练和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非常平等、自由、极具想象氛围的学习空间,主动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和不需要什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开阔思维、展开想象,让学生们在积极、主动、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各抒己见,锻炼和丰富想象力。

二、自由表现,大胆创作。

孩子喜爱画是其天性,他们有其独特的观察方式,有其超常的表现手法,凭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往往能画出使人倍感亲切并且天真、纯朴的好画。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和鼓励。在课堂教学法中,教师是以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让学生大胆地表现,大胆地异想天开,大胆去创新。加上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孩子们把绘画变成一种快乐的游戏,从中体验到绘画的快乐,提高了创作的兴趣。

三、学会倾听,互动交流。

曾有教育理论家批评:利用权威强迫性地将知识喷向学生,这只能溅到学生的外表,而不能渗透到他们的灵魂深处。因此说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法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尝试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走进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更容易从不用角度理解他们的创作,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同时学生也会在这种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更好地与老师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教师以朋友的身份,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使学生们感到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朋友”。这样宽松的氛围形成以后,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彼此的交流中,不仅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更活跃了学生们的表现兴趣与欲望,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的螺旋上升,从而收到一种良好的效果。

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篇三

本课是节手工课,在研究降落伞原理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空气阻力、重力等物理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降落伞的工作原理,我为学生们提供多种途径的研究方式例如:简单的自由落体、空气阻力等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能逐步感悟到降落伞伞面的大小、材质,所悬挂重物的质量与降落伞下落速度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强调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好奇心及观察力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在制作降落伞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将自己老面对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制作与调试等各种问题,这正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运用、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好时机。当然,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既会有许多独特的创新,也会有一些问题与失误。在制作完成后,学生进行展示比赛。在这个环节中,我让他们明确分工,记录、放伞、计时、裁判。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手脑并用、群策群力锻炼了学生规划、组织的能力,而且学生需要团结合作方能完成任务,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是尤为重要的。总的来说整堂课效果还不错。

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篇四

你们知道有哪些美术的教学方法吗?下面跟着小编来一起认识一下吧。

1、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向学生传授美术技能知识的方法,它是使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的教学方法。但是单纯的讲授并不能更多的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对教师的艺术表达语言、知识面等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2、谈话法(问答法)是教师与学生以口头语言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但是问答法中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就会千奇百怪,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语言、问题难度也要相当的考究,否则容易引起课堂的混乱。

3、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或组为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或辩论,获得或巩固美术知识的教学方法。

4、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美术教科书和课外美术资料获取知识;扩大美术视野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2、参观法3比较法。

直接感知的教学方法,能扩大学生的审美视野,但是在期间容易发生突发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相当机灵的反应能力,能积极应对各种突发性的问题。

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高绘制实践活动,形成、巩固、完善相应技能知识的教学方法,辅导练习法是以实践为主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促进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能眼、手协调并用,从而提高与发展美术的创造能力与审美素质。

观察比较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研究而直接获得知识、感受、教育的方法。这种方法打破课堂和书本的约束,使教学与生活联系紧密,扩大学生视野,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美术教育离不开观察,观察又总是伴随着比较。没有观察,便没有视觉和感知。观察获得感性的认识。没有比较,不可能有正确的感知和准确的判断。比较是进行思维地去认识事物。美术教学的观察比较对象,一是对客观景物、物象世界的观察比较,一是对画面及其表现形象的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明确比较的标准。比较是相互对比中进行的思维判断。无论是写生还是临摹,都是在其对象与自己画画之间,不停顿的互相对照比较之中进行观察的。其标准就是写生或临摹的对象。写生画的形象比例的观察,则以物体的自身的长与宽为标准,得出长、宽的比例关系。物体间的比例,则以其中一物(一般多以大物体)为标准得出其间的比例关系。物体的倾斜角度则是以垂直、水平线为标准进行比较、观察……包括品评作业的好差亦应以优秀作业作为比较标准。

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篇五

我常常会问小朋友喜欢画画吗?从我自己是个孩子,到我自己的孩子,和我的几百个学生孩子经常是肯定的回答。可见,孩子都是喜欢画画的。不过,时间长了,我就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欢画画孩子的比例在降低。我如果问幼儿园的小朋友,你爱画画吗?你会画画吗?他们百分百的用非常肯定和快乐的语气回答:“爱---会---”,如果问小学生,他们回答“爱、会”的比例下降,不过回答爱和会的,依然语气坚定而热烈,但是越大的孩子就会更多的不爱、不会。

我认为,首当其冲该负责的是家长及身边的人。首先,家长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读懂孩子,幼儿园的孩子的涂鸦,其实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的表达和情绪的宣泄,而且孩子会很快乐的拿给爸爸妈妈分享,可家长看不懂也懒得去仔细的问孩子,只是敷衍的说,“不错不错,玩去吧,妈忙着呢!”孩子正想跟妈妈讲解画的热情也被家长浇灭了。我的孩子聪慧拿勺子开始就会拿笔,他画过的纸到四岁时,已经有一箱子了。我从未批评他一句。更不会用像或不像去衡量他,只要了解他的想法,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是孩子没有想法,但在家长饶有兴趣的追问下,他会去一边说一边想,编造自己的“后想法”。有心的话家长可以用笔记录在画的下方或背面,成为孩子一生的素材。(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

虽然孩子们的画比较抽象,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使用他们的大脑来思考,来观察世界,来表达他们的心声。因此,父母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的天赋和灵性充分发挥出来,而不是渐渐地被消磨掉。

还有的家长和老师非常注重孩子的艺术教育,他们喜欢给孩子做示范,经常让孩子临摹简笔画。父母们这些“好心”,实际上可能适得其反,今后孩子可能一动笔就是一些模式化的东西,太阳永远是一个模样,房子也永远是三角形的顶,孩子的创造力被限制,他们不再愿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想象的大门也从此关闭,以至于今后没有范画,孩子就画不出画来(我的孩子画草永远是三根线),原本喜欢画画,可以一口气画出很多稀奇古怪玩意的孩子不会画画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逐渐的对绘画失去了兴趣。这就是孩子越长大,反而越不喜欢画画,越不会画画!

学校和社会上的部分美术机构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老师会因为孩子的画涂色不均匀,有太多的小白点,颜色也总是涂到打印好的图片的外面,等等的理由来批评孩子或是不表扬鼓励。老师也许希望家长训练一下自己的孩子,争取做到画面整洁,干净。----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搞幼儿教育的老师应该比我更懂孩子,孩子涂色不均匀,有白点,涂到线外,那是因为她还太小,小肌肉不够发达所致,这并不重要,随着她的长大她会做得很好,重要的是孩子的画面有没有奇思妙想,有没有丰富的联想,可是现成的画让她去涂色,孩子的奇思妙想到哪里去体现呢?即使在专业美术学院,也有很多老师认为:画面越干净,内容越空洞,画画是不讲究整洁的,工艺类可能会这样要求吧!孩子的任何一点创意都应该得到大人的鼓励和赞扬。比如可以把孩子作品的评判标准分类,有的孩子颜色涂的好看,可以评最佳色彩奖;有的画的很大可以评最佳构图奖;有的装饰的很漂亮,可以评最佳装饰奖;有的创意独特,可以评最佳创意奖;奖项很多,人人都可以得奖,都可以给予鼓励,为什么一定要表扬一小撮,打击一大片呢?每一个孩子都应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展示区,他们的每一张作品都会展示出来,所以孩子们最快乐的一瞬就是将他们刚刚画好的画夹到他们自己的展示区!(我儿子所在的幼儿园就很棒,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展示区。)。

我认为家长要慎重选择美术教育机构,最好能亲自从头到尾去听老师讲一节课,至少透过这节课你可以了解到他们的理念和教学模式,还有对每一节课精心准备的程度,教育无小事,希望家长一定要慎重选择,切不可抱着反正是画画,随便送到那里学着玩的态度,以免耽误了孩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篇六

在我们的课堂上,不论学生年龄大小,教师都很注重自身地位,强调教师与学生的身份关系。我称此类教师为“控制型教师”,他们不论是在讲授课程还是随堂个别辅导时,都在把控学生,比如常出现这类语汇:“你能这么(画)”、“不能让(颜色涂太满)”等等控制性较强的指导词汇。

还有一类教师,我将他们称为“朋友型教师”,教学以朋友形式与孩子交流、互动。学前儿童处在一个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对待绘画本就是热情满满,所以此时,如果教师尊重其年龄特征,注重幼儿的感受,蹲下来与其对话,以朋友形式进行交流,恐怕幼儿对美术课堂的体验会更加不一样。

在上课时,教师都会用教鞭来指画,或是敲打教鞭提醒学生注意看黑板,但美国幼儿园用的却是一片颜色鲜艳,质地轻柔的羽毛。想象教师在引导孩子们看画时,举着的是一片彩色的羽毛,让孩子们体会到的是柔和与美感,而不是木棍的冰冷僵硬。从这些细节也可以体会到教师是以“朋友”的角色在引导儿童,而不是以“控制”的形式去教授。

2、注重家教合作的落实,让家长当学生。

我们经常说到家教合作,但美国课堂的家教合作也使我眼前一亮。入学前,家长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担任哪门课程的助教,之后每学期会安排一次为其两周的培训,共十天。时间安排在晚上六点半至九点。你的小孩在哪个年级,你就参加这个年级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就是本学期要给孩子们上课的内容,家长们先提前上一遍,同时也包括一些上课时的小技巧,比如名画欣赏时怎么挂画、用羽毛指点作品、调色如何师范、多与儿童交流、提问后让孩子们多发表意见等等,最后一次培训课,会让家长们练习画一幅素描,说是练习素描基本功。

但我觉得这个环节的培训,如果家长不经常联系,单靠一次课程可能也解决不了基本功的问题,所以猜想此环节的安排可能是校方想掌握家长中专业美术能力如何。

这种家教合作的形式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经常说家教合作,但合作的最普遍形式是儿童在家时家长教育,在学校时交由老师教育,这种家长先进入学校培训,再与儿童一起参与教学的形式鲜少。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同时顾菁女士也提到,通过她本人的观察,越是热心参与学校活动的家长,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就比其他孩子优秀许多。确实,家长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不仅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观念,这样在家庭教育中才能更好地与孩子交流沟通,帮助其健康成长。

3、在综合课程中,体现美术的独特性。

我国艺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艺术教育综合化的问题,强调既要保持艺术各学科的特点,又要防止生硬、盲目地结合。确实,艺术综合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艺术审美修养的提升和多种能力的发展。

本书中也给我们举出了实例——绘画与音乐的综合,称为“音乐画”。我们所常见的音乐绘画综合课程基本形式一般是听音乐并用抽象形式画出感受。另一种是在小朋友画画或做手工时,老师播放背景音乐来衬托氛围。让孩子们在愉悦的环境下,体验绘画的乐趣,让课堂轻松而充满活力,也打破了课堂的单一沉闷。

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式课堂特别注重美术专业词汇的使用,突出美术的特有性。我注意到在他们的课堂中,从四岁左右开始,教师会告诉孩子们一些专业的绘画词汇,如空间(近景、中景、背景、重叠、透视)、节奏(线条、色彩、质地、重复)等等。但教授这些词汇时教师会注重年龄变化来强化词汇和元素的了解,从无意识到潜意识再到有意识地教授。

4、审美培养从欣赏开始。

美式课堂由于时间较为充沛,每次课为两小时,前半部分多数是用来欣赏名家名画。据本人统计,二十节课中有十三节课有名画欣赏环节。而且在欣赏时老师撇开深奥难懂的哲学思想,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巧妙地带领孩子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一些重要的美术家和作品,同时也让其了解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

一开始我充满疑惑,认为幼儿年龄较小,要了解这么多知识性内容恐怕有难度,但通过之后越来越多的课例发现美式课堂对于欣赏名画作品有几个特点:

1对于画作的选择会根据年龄的不同加深欣赏范围。3岁至5岁左右,选择的名画一般都是主题突出,造型简洁、几何形的点线面符号,这样便于引起幼儿的联想。6岁到7岁左右儿童的欣赏范围会逐步扩大,增加不同类型的欣赏内容。

2对于作品的选择,只会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的、已经得到美术史认可的。对于当代艺术作品教师一般不会选择,认为只有经过历史沉淀后的作品才值得学习和鉴赏。

3教师一般会选择四至五幅名画,所选画作都会超越孩子的理解水平,且都是会与本节美术课主题相适应的世界名画。教师引导时以提问为主,以此来激发儿童的兴趣,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都有教育意图在其中。

孩子的创造力是从模仿开始的,孩子的模仿能力越强,将来创造性的潜力就越大。欣赏不同主题,不同表现形式的名画作品,让儿童从小接触经典,培养审美水平,我想这应该是审美能力的第一步。

5、注重儿童体验的过程,享受儿童分享的乐趣。

来自 CooCO.Net.cN

我认为两全其美的方式是课后请家长进入课堂听孩子分享画面故事。首先,在儿童年幼时,将自己的画面故事与他人分享是一个重要过程,同时通过孩子的分享也能让家长更好的了解课堂内容。当然这个过程也离不开教师与家长的积极沟通,尝试向家长讲解课程理念让其改变原有错误的观念。在美式课堂中很注重幼儿体验过程,同时还强调其愉悦性,例如在《小小抽象画大师》一课中,讲解马蒂斯图形时,教师给每人发了一个不一样图案的白色剪纸,要求小朋友们在画册上找出和自己剪纸一样的图形。小朋友们找得很认真,用游戏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对抽象图形有了感觉认识和视觉敏感度。

6、注重文化多元与材料、表现技巧的多元。

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美式课堂涉及的面很广泛,以学习西方经典名画为主,同时又涉及到了东方的水墨、非洲的粗麻布编织、埃及的小雕塑、印第安的图腾等等;在艺术形式上抽象、立体、古典等风格都各有接触;材料的选择上,除常见的蜡笔、水彩外,泥土、糖纸、玉米衣等各种生活周边材料都利用到艺术创作中来。对于材料的多样性学习不仅能使作品更加丰富,同时儿童在观看和体验材料中也能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篇七

教学内容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制约着语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用。学生用书主体部分为经典的英美英语童话故事。在英语课堂上,当孩子们遨游在光怪陆离的童话故事中,他们学习的英语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当他们和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童话人物交上好朋友的时候,他们的英语也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freshenglish新鲜美语是我们英语日常用语专题部分。在英语课堂上,老师们为学生们模拟各种各样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呈现学生们感兴趣的单元主体,组织学生们在情景中不断地反复地操练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happymelody和motionchant是我们课本里的英语歌曲和小诗歌。英语教学蕴含在“说,唱”英语中。以韵律式的“说,唱”形式,配合科学编排的韵律动作,全方位地调动视觉、听觉、言语能力和肢体动作,让孩子真正“懂得”英语,真正“脱口而出”纯正的英语,真正“学”会英语。国际私塾幼,少儿的学生用书中的英文歌曲和儿歌是一套真正为孩子设计的“看了就想学,一学就能跳”的英语韵律操。它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动作特点,有机地与英语发音和节奏配合起来,易学易跳,协调的动作使孩子深深的感受到英语的优美和学英语的乐趣。

funnyphonics是一套根据英文字母本身的音源,总结出的一套,学生不学就能“看单词能读,听单词能写”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国际私塾用最简单、最实用、最直接的字母以及字母组合的基本发音,让学生们能很快地掌握陌生单词的认读技巧,并能迅速记忆单词和朗读文章。我们还给每一个音素配上了形象生动,简单易记的小手势,帮助学生们正确发音。

magicstructure是重点巨型扩充练习,但是它根据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引申、扩展、推理、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用正确高效的方式来完成大脑中知识网络的建立,达到迅速把新知从短时记忆转化为永久记忆。

如果我们把英语学习的基础建筑在学生自己的经历和兴趣之上,学习效果就会更好。教材中的storydiy的环节,就是调动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然后编成故事说出来,写下来。语言经验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中由口头语言进步到书面语言。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昂立教材的编写,针对“遗忘规律”,把重要的知识点在课与课、单元与单元、书与书之间重复且不单调的多次出现,使学生能学多少,就能记多少;能记多少,就能用多少。

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篇八

1、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向学生传授美术技能知识的方法,它是使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的教学方法。但是单纯的讲授并不能更多的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对教师的艺术表达语言、知识面等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2、谈话法(问答法)是教师与学生以口头语言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但是问答法中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就会千奇百怪,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语言、问题难度也要相当的考究,否则容易引起课堂的混乱。

3、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或组为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或辩论,获得或巩固美术知识的教学方法。

4、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美术教科书和课外美术资料获取知识;扩大美术视野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2、参观法3比较法。

直接感知的教学方法,能扩大学生的审美视野,但是在期间容易发生突发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相当机灵的反应能力,能积极应对各种突发性的问题。

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高绘制实践活动,形成、巩固、完善相应技能知识的教学方法,辅导练习法是以实践为主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促进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能眼、手协调并用,从而提高与发展美术的创造能力与审美素质。

(四)以陶冶情操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法、情境法。

观察比较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研究而直接获得知识、感受、教育的方法。这种方法打破课堂和书本的约束,使教学与生活联系紧密,扩大学生视野,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美术教育离不开观察,观察又总是伴随着比较。没有观察,便没有视觉和感知。观察获得感性的认识。没有比较,不可能有正确的感知和准确的判断。比较是进行思维地去认识事物。美术教学的观察比较对象,一是对客观景物、物象世界的观察比较,一是对画面及其表现形象的观察比较。

(五)以指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观察法、发现法。

引导学生明确比较的标准。比较是相互对比中进行的思维判断。无论是写生还是临摹,都是在其对象与自己画画之间,不停顿的互相对照比较之中进行观察的。其标准就是写生或临摹的对象。写生画的形象比例的观察,则以物体的自身的长与宽为标准,得出长、宽的比例关系。物体间的比例,则以其中一物(一般多以大物体)为标准得出其间的比例关系。物体的倾斜角度则是以垂直、水平线为标准进行比较、观察……包括品评作业的好差亦应以优秀作业作为比较标准。

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要鲜活。

教师应该在理解现代教育观念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多考虑学生的需要,灵活地设置一些教学目标,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机会,使他们在鲜活的教学活动中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与技能。

(一)多给学生一些提升学习兴趣的机会。

学习兴趣是持久学习的基础。初中美术学习需要保持一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立场出发,与生活实际、自身经验、科技发展相结合,设置趣味性课程主题及其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参与欲。另外,教师要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自然景物、石膏静物等实物,实现趣味性教学。

(二)多给学生一些欣赏感悟评述的机会。

书籍、网络、美术馆、社区等资源也是我们初中美术学习的课程资源,可以让学生最直观地去了解民间艺术以及美术不同流派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果通过角色扮演、创意临摹等方式学习美术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还能在观察、体验、鉴别中开展探究、讨论和交流,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判断能力。

(三)多给学生一些探究技能创新的机会。

美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不仅能使初中生思维超越定势的羁绊,还能呈现灵活、主动、发散的状态,刺激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初中生喜欢走进自然,观察蕴含审美法则的物象并展开丰富联想,这样容易催生各种奇思妙想。所以我们需要开展创造性的活动,让他们的观察、想象、创新和表达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最终促进其心理成长、美感成长和创造性成长。

(四)多给学生一些升华精神人格的机会。

树人立德,是教育的最高法则。初中美术教学只有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与审美教育有机融合,通过美术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通过丰富的视觉艺术形象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觉地认识美、热心地追求美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高洁的精神享受、平和的心态延续、博大的胸怀追求,成长为具有文化意识、责任担当和合作意识的新时代公民。

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篇九

海报上呈现的主要形象是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孩,她朴实无华的眼神将一种纯朴天真的气氛营造出来,背景虚化了一间农村小学的教室和一群快乐的孩童,几个简单的电影元素组合而出的效果很好地传达了电影真挚感人的情调,而且提供了《一个都不能少》影片的核心线索。

战马三个元素很好地概括了电影的主题,并且能够给观众提供思考,配合宣传片人与马之间感情碰撞的剪辑,观众能够加深对硝烟、战士和战马三个元素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加深对《战马》的印象。

(二)蒙太奇剪切手法。

蒙太奇即使用剪辑和组合的方式来构成动态电影,这种手法经常被使用在电影拍摄过程中。

蒙太奇将多个镜头和画面按照电影的主题来进行拼接,进而产生出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在电影海报的设计中,蒙太奇中的一种平面艺术形式“平面蒙太奇”作为一种重要的美术艺术手法也广泛使用在设计手法之中。

这种手法是运用文字和画面两种形式进行结合和组装,将不同的画面拆解然后进行重叠,画面结构方面最常见的形式是运用两个或三个画面进行拼接组装,选取的照片往往是电影镜头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或人物形象。

这种艺术表现方式具备后现代意味,从后现代的城市精神中脱胎而出,能够营造捕捉人视线的效果。

例如《西风烈》一组海报中分别是由六组电影镜头剪辑组合而成,在组接和拼凑时不能随意进行组合,要考虑能够正确传达电影主题并表现电影的内涵。

然后再根据观众视觉心理接受程度来考虑能够吸引观众眼球,《西风烈》的一组海报中的六个画面剪辑便是这样的产物。

它将海报分成三个部分,分别以表情和动作为主要元素,每个部分各有两张剪辑画面,通过整体的面部表情和人物、动物动作的特写来形成强烈的商业美感。

在同一个画面上拼接了六张场景和人物图,整体传递而出的是战争和热血的气氛,这样使观众一眼就明白了这部电影的题材是战争,另外平面蒙太奇手法还可以将两到三个小时的电影通过一张平面形象进行诉说,这样不仅营造出画面的故事感,而且观众也不能够简单地从几个剪辑的画面猜测出电影的完整情节,因此海报的宣传和商业价值便得到实现了。

使用平面蒙太奇手法,从影片中选取出特写的表情和动作,将代表性的人物和场景都集合在海报上,再使用特定的后期处理手法,将美术艺术手法形式淋漓尽致地发挥在现代电影海报设计艺术中。

通过不同时空的画面和场景的拼接,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故事的节奏感,使观众能够以从上至下或从左至右的方式来体会电影故事情节,同时左右分开设计的对比排列方式可以使“西风烈”的主题从抽象走向具体,并且产生一种超越画面的新生意境。

(三)视觉传达心理学的运用。

将鲜艳的撞色和浓墨重彩的暖色调运用到海报中的手法是现代电影海报的常见设计手法之一。

色彩能够形成象征性的表达,在海报上增加撞色的设计能够增强海报给大众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提升电影海报的视觉美感和设计美感。

色彩的恰当运用,可以很好地捕捉大众的消费心理,满足现代电影的商业宣传需求。

色彩的和谐统一能够更容易得把海报呈现的内容综合起来,比如绿色的宁静、红色的热情、白色的纯洁、黑色的深沉等,这些色彩心理都体现了色彩的内在内涵。

因此在一张成功的海报设计作品中,色彩的合理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恰当的色彩元素能够帮助电影海报设计工作增加画面的视觉上的吸引力,使观众的观赏视线都集中在电影上。

电影海报色彩的语言要形成一个系统,将不同的色彩符号融入到一个画面中,传达出设计者心中对于电影的感受。

不同的冷暖色调所具有的不同的象征意义,能够牵引出观众情感的联想性,而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如何合理地将色彩和情感心理二者结合起来就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一张好看的电影海报,色彩浓艳,只能说成功了一半;并非色彩越是浓艳就代表电影海报的效果越好,因此要合理地运用色彩的冲击力对电影情节和故事表达力的影响。

例如电影《沙漠之花》海报中的黄色就占据了版面的三分之二的位置,画面中的黄色不仅仅象征了沙漠的环境,而且也象征着在沙漠中发生的事件的残酷以及主角对于周围的残酷事件的反抗。

而实际上影片的主要内容就是讲述了一个索马里女孩与故乡陋习的斗争和反抗,最终女孩以自己的勇气战胜了陋习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皆大欢喜的结局通过海报的大片的明黄色也能够体会得到。

海报中鲜亮的黄色调表露电影励志的精神实质,同时也通过女主角左眼坚韧的剪接来传达了电影人物内心的坚强和对未来的憧憬。

二、结语。

总结了故事与形象结合的手法、蒙太奇剪切手法、视觉传达心理学的运用等现代电影海报中的美术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

电影海报是一种独具艺术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何在丰富的商业文化环境中结合美术艺术还需要设计者根据消费群体和观众心理和审美的需求进行设计灵感挖掘,在一些常规的设计手法的基础上巧妙搭配不同的美术元素来强化电影海报的宣传效应。

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篇十

通过学习洋思中学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对我影响很大。再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况,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平时教学中总认为自已不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是错的。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

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对于我所教班级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3、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

洋思教学模式,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积极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便逐渐会发现思考中的学生最美,思考中的学生最可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成才。

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篇十一

建筑美术素描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也是一门考验学生基本功底的课程。教师如果过分强调聚合思维的训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建筑美术素描要求创作者在写实基础上,理解建筑本身所要表达的意境,更完整地体现建筑的创意和思想,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思路特点。笔者对建筑美术素描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提升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性。

其一,结合学生的特点,实行良好的兴趣培养。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也各有不同,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各自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尽管教师对每位学生都完全同等看待、同等教育,但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肯定是有差异的。教师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再进行教学,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了解学生的特点之后,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制订教学方案,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进行教学。只有学生将教师所教知识学进去了才算有效,不论教授的知识多么有用、多么重要,学生如果没学进去,一切都是空谈。在教学课堂中合理穿插一些关于各国建筑方面的奇闻,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互动程度。研究表明,在人类形成愉悦和好奇的情绪之后,就能更好地进行深入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就是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以一种愉悦和放松的心态对待建筑美术素描,其对于课堂内容的吸收率和对教师教学方案的配合度都会显著提高。

其二,以兴趣为基础,合理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并不是最终目的。兴趣是逐渐培养起来的,也就有可能逐渐消失,人的一生很漫长,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也许现在还十分感兴趣且擅长的.东西,多年以后可能会忘记甚至排斥。所以,教师要提倡持续性学习的观念,引导学生进行持续性学习,也就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是一个从不懂到慢慢深入直至最终了解的过程,素描学习也是如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重复的练习。如果学生已经培养出学习兴趣,其对于学习建筑美术素描就不会排斥,再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如,多讲述一些名人的经历,告诉学生这些名人都是经过不断学习才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让学生明白只有刻苦和努力才能更接近成功,从而让学生深入认识自主性学习建筑美术素描的重要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十分有益。

二、结合实践,严谨教学。

其一,建筑美术素描一定要建立在写实的基础上。美术分为很多流派,其中抽象画派更为注重的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其作品能与消费者进行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对于写实不会有太严格的要求。但建筑美术素描不一样,从素描的“素”就可以看出,素描其实相对而言是单调且枯燥的,素描作品所呈现出来的也只有简单的黑白灰,其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写实的风格。建筑是真实存在的,经历了岁月的流逝,饱经沧桑。不论是新建筑还是老建筑,都是设计者向世人表达自己思想的载体。所以,每一位建筑设计师只有以事实为基准,才能在建筑美术素描作品中更为完善、贴切地将自己的思路和构想表达出来。

其二,结合实践,学生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思路特点。每一座建筑都是设计师的思想表达,但前人的思路和模式终归已经成为过去式,经典是用来学习和借鉴的,绝不是完全复制。因此,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路特点才是最终目的。但前提是能够良好地理解前人的思想和理念,这就涉及素描蓝本的问题。由于单一的建筑美术素描图片是二维的平面,并不能让学生较好地了解一座建筑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在一定条件的支持下,教师组织的实地写生之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建筑的理解。首先,实地观察建筑和观察建筑平面图片的效果相差很大,前者是一种更具体、距离更近的了解,能够接触墙面,甚至能感受到设计者留下的气息及其建筑思想。其次,学生进行实地建筑美术素描训练,能从各个角度更好地借鉴前人的经验。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前人的经验,再加上勤奋的练习,才能更好地形成自己的思路特点。

结语。

建筑美术素描其实并不是一门很好掌握的学问,其练习繁琐、枯燥,学生需要真正理解和领会建筑设计者的思想,再结合前人的经验,开创出自身独有的思维模式,才能学好建筑美术素描这门课程。

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篇十二

摘要:在声乐教学工作中,教师发挥着关键作用,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面、有效地接受教师的意图。

关键词:声乐教学;主观能动性;通俗语言。

在声乐教学工作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那么,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是否能够让学生全面、有效地接受教师的意图,声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一、声乐教师如何交给学生学唱的入门钥匙。

在声乐课堂上,声乐教师对学生存在问题要及时指出并且点到为止,讲话不要太多。给学生理解消化的空间,让学生能够靠自己去琢磨、去领悟。在课下,声乐教师对存有疑惑并且刨根问底的学生,要细致地讲解。这样的学生,说明他动脑筋了,那么教师的解答要耐心、不厌其烦。节省出课堂练唱的时间,在课下多讲,解决唱的问题,是为启发学生的悟性,把声乐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到宝藏。

那么,声乐大门的钥匙究竟是什么呢?开启声乐大门的钥匙有三个:分别是想、听、看。

声乐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述声音的感觉,如,“贴着咽壁、吸着唱、从后背开始送气直到头顶、胸腔打开、喉咙打开、深呼吸、声音落下来”等都要让学生主动地去想出来,也正是依靠着“想”去完成的。

声乐教师的范唱以及欣赏大师范唱,会逐渐树立学生正确的声音概念。当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时,在自我唱的过程中依靠着“听觉”来调整声音符不符合规范,检查声音对不对。

声乐中的“看”指的是形象思维,在想象之中的用“看”来完成调整歌唱发生的各种运动,在“想”的指导下较容易得到声音向后唱再向前反射的感觉。在心理活动的指令下,把注意力放在“想”上。如果学生能在“想”的指导下进行歌唱,并且在歌唱的同时把“听”和“看”结合到一起,三者统一就可以获得美好的声音效果,学生掌握了这三者,也就掌握了声乐入门的钥匙。

二、声乐教师教学中如何抓住重点,在矛盾中找到平衡。

初学声乐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嗓子紧、声音不通的问题。这是由于歌唱发声时,声门和气息闭合的矛盾结果。光喘气不发声,()嗓子就不紧,一唱,声带闭合得力量越大,气和嗓子的矛盾越大,这种矛盾产生的阻力会给声带带来压力,歌唱发声就很困难。如,挤卡、憋气、干白的声音,声音不通。声乐教师如能在此处指导学生“想”着胸口打开,“看”到胸口,“听”到落在胸口的共鸣音响,便解除了学生嗓子周围多余的力量,让喉咙得到了解放,获得自由的歌声。这样简明的教学法,抓住了声门和气息的主要矛盾,解决了这个矛盾,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音量的平衡是歌唱音区中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动听的歌声一定是协调、平衡、统一的声音。但是很多学生把声音唱得太响,音量过大,结果毁掉了自己的嗓音。

没有平衡的.音量和统一的音色,是构不成协调的声音的。中声区先要唱得自如、舒服,而后高声区则在心理平稳的状态下唱出来。要想得到音量的平衡,最重要的是无论在何种音高上都能唱出干净、明亮的共鸣音色,音区之间有统一的音色。

三、声乐教师教学中语言的突出性。

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形象、通俗、准确的教学语言,针对每个学生在歌唱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科学指导。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上课时,人数3――4人。每个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都存在着相同却又各自不同的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歌唱的同时,更要对单个学生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指导,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彻底解决每个学生在歌唱中存在的问题。

声乐教师通俗易懂的语言,才能使学生听得懂,理解声乐教师上课时讲话的意图,才能准确地调整自己的声音。教师通俗的语言,沟通着学生的思想,教授正确的歌唱方法,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地教唱,学生感到上课轻松,学起来也就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大学初等师范学院音乐教研室)。

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篇十三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是静态的再现艺术。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以及激发孩子的艺术细胞,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分享小学的美术老师的教学做法,了解一下孩子是怎样被激发艺术细胞的。

一、让“想象”插上翅膀。

美术教育是一种智力活动的教育,将美术视为一种认知活动。重视在经验的层次中,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训练学生在现象世界中发现异同现象的能力,并依次对现象世界进行分类,从而上升到一般化的概括。同时,通过美术教育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以助益一般智力发展。

二、造就“巧手”美化生活。

美术在特质上是一种动手的实际操作活动,必须培养学生一定的描摹和制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广泛的职业需要。美术的生命在于创造,美术活动既遵循逻辑思维,更重视反常的、逆向的和发散的思维。美术具有超时空的重组性表现特色,适合发挥想象和思维的自由性,容易突破人的思维定势和对事物习以为常的观念,产生新的认识和发现。因此,在手工制作、剪贴画的教学中,重视训练学生的能力,通过工艺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美化生活和手工制作的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培养兴趣。

孩子的创造成果,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过去,当学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时,教师一般都是拿着学生的作品点评,让学生欣赏,如果这时能用上投影仪展示作品,对学生就会有更大的激励。当孩子创作的作品通过投影仪出现在屏幕上时,孩子们都欢呼雀跃,兴奋不己。这时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课堂气氛也达到,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较为持久的创作。

四、重视作品的评价。

评价在现代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没有评价的课堂是不完整的。只有通过评价,才能使孩子了解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评价能让孩子感受成功的乐趣,同时以平静的心态去认识自己和别人的不足之处,看到自己进步的足迹。但美术评价是多元的,要以鼓励为主,最好让孩子自己去发现作品的问题。而教师在评价对比中,要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让他们在相互评价中不断提高。

(一)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和生活性。

(二)强化审美教育。

(三)侧重于学生个性和素质培养。

(四)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培养。

(五)科学点评,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篇十四

情境教学是一种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图片、音乐、语言描述和动作掩饰等多种手段,今天,小编为您介绍的是美术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欢迎欣赏与借鉴。

想象可促进孩子更好地进行艺术创造。教学中教师通过和孩子谈话,创设与美术活动有关的情境,让每名孩子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自由翱翔。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很多环节都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如观察欣赏画面的时候,就让孩子畅谈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就有充分的主动性。通过语言的描述来表现情境,这对孩子的认知有着一定的指向性,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孩子的感官,激发孩子的情感,帮助孩子的思维想象,从而使孩子进入特定的情境中。

生活情境是最好的范画。大自然中的感受……这些都是创造的起点,是灵感的源头。自然是那样的美丽多姿,生活是那样的绚丽多彩:有形、有情、有境。大自然这个神奇的造物主,它创造出的许多自然纹理、天然形态都是令世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生活情境中引导孩子去体验艺术的语汇丰富创作的灵感是最恰当的。绘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最崇尚的就是创作。而每一次绘画活动都是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的。情境艺术教育,起源在童心,涌动在自然,鼓动每个孩子奔向创作想象的海洋。所以只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用心去描绘,不用和大师去比,孩子们人人都是小画家。

在孩子们心中,彩笔和玩具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概念,能画出线条,能画出色彩,是这种“玩具”的特殊功能。在国外幼教界,不少理论都十分支持绘画游戏化心理,认为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特别是在低年龄阶段,绘画内容也很注重体现其游戏与生活,从而引发孩子们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作为教师应充分考虑孩于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手段,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得到发展,让他们感到美术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在这里研究者所提到的游戏的本质特征是儿童在某一固定时空中,遵从一定规则,伴有愉悦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而非流于形式的游戏。

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篇十五

教学方法是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我们要学习好正确的教学方法。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教学方法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通过对临川四中施淑华老师组织的案例教学法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方法是讲授法。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知识”为中心,忽视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往往重说理、轻情感;重结论、轻过程;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或称为"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也是明显的,首先表现在,这种靠教师讲授,缺乏师生之间必要交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易掌握所学的内容,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其次还表现在,这种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以讲解理论为主,缺乏与实践的衔接,只重视理论的掌握,学生虽然有了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应付各种条条框框,但却不知如何在实践中使用这些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其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规定:教学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创作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要切实提高素质教育的成效,在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的同时,还必须紧紧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一方面必须给传统教学方法以新的内涵,另一方面必须引进一些发现、探索、归纳、推理的现代教学方法,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而从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的特点出发,科学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则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在当前形势下,科学地选用案例教学法,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它必须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进一步认识了解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势,运用案例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有其现实意义。

通过学习洋思中学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对我影响很大。再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况,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

成语。

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平时教学中总认为自已不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是错的。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

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对于我所教班级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3、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

洋思教学模式,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积极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便逐渐会发现思考中的学生最美,思考中的学生最可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成才。

学期,我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每天都抽出一部分时间坚持阅读第二轮继续再教育课程丛书,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读得最多的是《新课程教学法》这本书。这本书涵盖了“新课程标准概”、“语文课程的目标及分析”、“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教学与评价建议”、“语文教材常见类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举例”以及“新世纪语文教师的素养”这些内容。可以说这本书既在理论上给了我指引,又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给了我很大的指导和启发。尤其是第五章第三节里对阅读的教学策略的阐述,使我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观、价值观、方式观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下面就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这一论述谈谈我读后的。

心得体会。

p131页写道: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读”已成为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教师按照“教参”上提供的“唯一答案”解读课文,并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顺着教师预设的问题理解课文,这种异化了的阅读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而且泯灭了学生的个性,针对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进行重新的审视,确定新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也就是要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阅读的综合素养。

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改进当前的阅读教学呢?书中说到:“第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多元解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有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第二,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的第一条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的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但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些教师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价值观”或者是“多元标准”。例如,在《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在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时问道:你们认为狐狸是个什么样的动物?当有学生说狐狸是“聪明的,很会动脑筋”的小动物时,教师不但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反而对这种解读大为赞赏,给学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试想,如果社会上真的涌现出这么一批“聪明机智”的狐狸,我们的社会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尊重个性差异,提倡多元解读,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或共识的基础上的。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他们只是的积累还比较肤浅,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因而他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难免会出现肤浅、误解,甚至曲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积极的引导,否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看完这本书,的确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如:在教学《2030年的一天》这篇以想象。

日记。

为题材的阅读课文时,学生在了解了课文所描写的环境恶化的种种现象(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后,一个学生忧心忡忡地问:“老师,20xx年以后地球真的会像作者描写的那样糟糕吗?”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在充分肯定他忧天下之忧的思想后,并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而是顺水推舟地将问题又抛回给学生了。顿时,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有理有据地进行推测,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说会的理由是现在的人们严重缺乏环保意识,肆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要不了多久,作者的预言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说不会的理由是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为之奔走呼告,有的地区已经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携手并肩,植树造林,为保护母亲和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地球村会恢复蓝天碧水的美丽容颜。直到下课铃响,争论的双方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但我想答案的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多向对话,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丰富,思维得到了拓展,个性得到了张杨,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了“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又如在教学《2030年的一天》这篇以想象日记为题材的阅读课文时,学生在了解了课文所描写的环境恶化的种种现象(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后,一个学生忧心忡忡地问:“老师,20xx年以后地球真的会像作者描写的那样糟糕吗?”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在充分肯定他忧天下之忧的思想后,并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而是顺水推舟地将问题又抛回给学生了。顿时,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有理有据地进行推测,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说会的理由是现在的人们严重缺乏环保意识,肆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要不了多久,作者的预言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说不会的理由是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为之奔走呼告,有的地区已经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携手并肩,植树造林,为保护母亲和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地球村会恢复蓝天碧水的美丽容颜。直到下课铃响,争论的双方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但我想答案的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多向对话,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丰富,思维得到了拓展,个性得到了张杨,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了“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通过对《新课程教学法》的学习,我的教学观念得到了全新的转变,这些新的理念也必将指引我,推动我去创设更富有活力、更体现人文关怀的新课堂,我也必将沐浴着新理念的春风,在新课改的路上越走越稳健。

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篇十六

良好的文化艺术素质是中小学美术教师进行美术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促进美术教育教学发展的基石。在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中,教师文化艺术素质的提升,关键在于发展自我思想意识与情感意识,不断通过自我学习,以多种学习方式完善自己,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所以,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美协活动、美术基本功的学习交流、继续教育、进修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自己的文化艺术素质。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认为需要提升的文化艺术素质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能认识到各方面素质完善的重要性,并意识到通过完善知识结构和提升业务能力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素质,但他们还是偏重于专业学科技能方面的素质完善,而对其他学科知识认识和了解较少。其实,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在一个更广阔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本质要义,而不仅仅在教学中进行片面的知识传授和简单的技能说教。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文化艺术素养决定美术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提升的文化素养有:潮汕传统民间艺术素养、学科教学技能、教学设计能力、组织交流能力等。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具备合理的潮汕传统民间艺术素质结构,是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追求自我完善与自我奋斗的基础,是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顺利开展美术课程教学的保障,能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维认知能力提供更多的维度和可能性。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注重学生个性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完善,造就适应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为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新时代美术课程的设置对美术教师文化艺术素质的要求更高,要求美术教师不断关注美术学科的发展动向,掌握美术教育改革动向。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潮汕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素质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我完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一方面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细节来自好的习惯,日积月累的文化知识学习可以增长智慧,丰富内涵修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形成一种高效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另一方面需要深入民间生活,多接受传统美术方面及其他学科方面的新信息,多参加学术性的交流活动,如美术教学活动、美术采风活动、民间艺人交流活动等,形成一种善于反思、批判和研究的思想行为方式,在交流学习活动中拓展艺术视野,激发创造意识,健全自我人格魅力,展现出紧跟时代的优秀美术教师风采。

二、提高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毋庸置疑,教师的职责在于育人,教学是教师实现育人的组织和策划手段,教师如何更好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活动,对于培养人才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教师应该思考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给学生所能带来的效益,如果不考虑效益,教学就会变得盲目而无意义”。美术学科的教学是一种注重激发学生审美情感与创造精神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发展美术教育事业,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的美术教师队伍。因此,重视提高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是美术教育前进的动力。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具备的组织能力包括:美术竞赛组织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业余培训组织能力等,而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提高的教学能力包括:多媒体教学与制作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制订教学计划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教学示范能力、教学应变能力等。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只有掌握这些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潮汕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素质,引领美术学科的发展动向,整合教学资源,发挥网络资源优势,选择、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建立学科领域的资源数据库,创造更大的美术教学空间。

三、结语。

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提高潮汕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素质需要有恒心和信心,以主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自己的潮汕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素质,让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思维理念与时俱进,建立完善的素质结构,逐步培养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思辨能力,追求高品格、高层次的美术教育平台。此外,学校从广度上既要注重对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育,为其创造多样化的深造学习方式,又要有效地激励中小学美术教师对美术教育有满腔的热情,对学生有深情的爱心。粤东中小学美术教师只有拥有完善的文化素质结构,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学生,为美术教育做出独特的贡献。

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篇十七

今天,小编为您介绍的是幼儿美术课堂教学方法,让我们从使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课堂幼儿的自主化、教学方法的游戏化,等方面使幼儿在课堂中更快乐更能感受艺术的魅力!

首先我想我们必须清楚,绘画是幼儿思维活动过程的记录,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是他们的另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因此在绘画过程中他们可能不会太多的关注到画什么像什么!更多的是通过他们稚嫩的笔触,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此时我们要依《指南》指示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并可以通过这种绘画语言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们大胆的去想象、去创造,鼓励孩子们有自己的个性表达!而不再是一味的追求绘画技能技巧的训练,追求结果的完美!相信有了与幼儿情感的共鸣,了解了幼儿在绘画中的真正需求,明白了意识教育的正确价值取向,抛开传统教育,我们依然可以开辟出一条崭新的美术教学道路!

1、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指南》中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该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不宜提供范画,抛开范画,我们如何教学?人们常说艺术来源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一定不能脱离生活,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应该以幼儿的生活为主线。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幼儿只有感知真实事物,积累感知经验,才能提高艺术表现能力。教学内容不能照搬课本,一定要使幼儿有生活活动,积累经验,提供大量的丰富的素材;有效结合多媒体,导入各种信息,斌有机结合,声形并茂。从而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学会提炼,做好绘画前的基础,幼儿才可能更好的创作!

在一次次园中写生活动中,能明显的发现孩子们的心情愉悦,激情四射,大胆创作!这正是因为孩子们有了切身的体验,深入其中,不知不觉融入了艺术,在前不久以 “秋天的落叶”为主题的写生活动中,我们班的幼儿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心情愉悦,情感充沛的去欣赏银杏叶的美,观察颜色,感受触感,交流体会,分享收获,在欢乐中,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双眼自己的双手去体验,去发现。最后在创作中,幼儿的每一幅画作的形态各异,充满生机,充满创意……没有了范画的指导,没有了课堂上教师程序式的讲解与传授,有的只是引导,开放,自主,最后的效果是极好的!

2、课堂教学形式的自主化

在每一次的自主化课堂中,孩子的画作不再是千篇一律了,每一幅创作都有它自己的故事,都充满了灵气,是一幅幅动人的画作。记得在前几天刚下过雪,在美术课堂上我们画起了雪人,涛涛把自己的雪人画的像汽车一样。他说,我喜欢汽车,我的雪人是一个汽车雪人。琦轩的雪人好小好小,他开心的把画作拿到我跟前告诉我说,我的雪人化了。子萱则拿着涂的漆黑的雪人来告诉我,天黑了,雪人在黑夜里看不清了。这些画,按照传统的标准都不是规范画,但他们却反映着孩子心里真实的想法,我们在课堂教学形式中要充分的给予孩子尊重与肯定,树立幼儿的主体意识,形成宽松愉悦的氛围,保证他们想象与创作的萌芽。

3、课堂教学方法的游戏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唤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我想唯有我们现在一直崇尚的课程游戏化,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针对这一特征,我们要把绘画活动与游戏巧妙的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游戏活动。《指南》中指出“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涂鸦游戏必不可少,幼儿对涂涂画画有天生的兴趣,我们要保护这种兴趣,可能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只能看到杂乱的线条、大块的色团、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轮廓,这正是这个时期幼儿的初步的视觉形象感受,对幼儿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我们开展涂鸦游戏中,并不要求幼儿画出什么形象,而是满足幼儿随意作画的需要,鼓励幼儿用各种绘画工具任意涂鸦。

如绘画活动《泡泡》我带幼儿到室外玩起了吹泡泡游戏,并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联想,最后孩子们呈现的作品是让人惊喜的,并可以兴奋的向同伴讲述自己的 “泡泡”故事。在想象和涂鸦过程中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幼儿感受丰富多彩的颜色世界,体验色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颜色游戏也必不可少,我组织的幼儿绘画活动《变色龙》,在几何装饰画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幼儿通过简单的线条勾画出不同的几何图形,用各种颜料上色,将每一块几何图形都画上不同的颜色,涂好后,变色龙来了,变色龙随着他们自己的背景色而变色,幼儿为变色龙的各部位上上与背景色相同的颜色,一条伪装在背景里的五颜六色的变色龙就出现在了孩子们的眼前。他们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颜色所带来的刺激与体验,在以后的绘画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丰富了他们色彩的运用,不在停留在单一色上,开始大胆的尝试一些被他们遗忘的色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