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教案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还能提供给学生具体明确的学习指导。教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教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一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数量关系,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计算
小黑板,练习题卡片
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
1.出示情境图:月星小区,多层楼每幢住48户,小高层楼每幢住128户,高层楼每幢住236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出示表格
5幢高层楼共可住()户
16幢多层楼共可住()户
16幢小高层楼共可住()户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道算式。
(1)请学生列出算式,并比较三个算式的相同之处(都要用每幢楼住的户数乘幢数,算出一共能住的户数)
(2)学生用竖式计算236×5和48×16。
2.揭示课题
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住128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128×16和刚才的两道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例1学生尝试。做在练习本上。
启发128×16的得数是多少呢,你能尝试用竖式计算出得数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研究。
(2)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来算这道题的?128乘16的积应该从哪位写起?我们把这两部分怎样?得数的末尾应该和哪一位对齐?(指算式)这个128实际上代表的是多少?求的是多少幢楼的住户数?算出的20xx其实是几幢楼的住户数?(根据学生回答完成黑板竖式板书)
(3)我们一起来答一下。
(4)刚才是这么算的请举手?
三、反馈展示,质疑释疑
以竖式呈现的四道题:213×32,375×24,309×26,和248×45
(1)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写在教者准备的纸上。并注意巡视,以发现学生解题中的问题,并有意进行收集。
(2)集体评析。先引导学生看过程,同意吗?这个结果比较大,怎么读?再出示一份错误作业,他错在哪儿了?提醒学生计算时要小心。
(3)总结计算法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我们都是分几步做的?第一步做什么?所得的结果的末位怎样?接着说下去。
四、精讲提升,拓展延伸
1.做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在书中直接写出得数,指名核对得数,了解全对人数。
2.做练习五第2题
五、达标检测,反馈巩固
做练习五第4题
学生独立填表,并组织反馈,说明数量关系式,怎样列竖式。
指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试题,在列竖式计算时,交互两个乘数的位置后再乘比较简便。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36 48 128
×5 ×16 ×16
比较前两个式子和第三个的联系区别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二
1、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改写大数。
2、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能够熟练地改写多位数。
能够归纳多位数改写的方法。
小黑板、地图。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国土面积》,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地图。
3、老师这里还有我们国家新疆等地的面积数据,出示小黑板:
新疆唯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660000平方公里。
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
黑龙江土地面积约:450000平方公里。
江苏省土地面积约:100000平方公里。
谁来读一读这些数?学生读数。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觉?觉得这些数怎么样?
对了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改写成以万或者亿为单位的数。
二、学习新知:
1、师:我们在收集数据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国家的国土面积一些数据是这样显示的:960万平方公里。(板书)。
仔细观察这两个数:
读一读。那么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呢?(后面的一个比前面的少了四个0,多了一个万字)。
这两个数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大小相等)。
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呢?(生回答:把整万的数万位后面的四个零去掉,然后再加上一个“万”字。)。
2、下面同学们动笔,把小黑板上的四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指名汇报师板书,并让学生回答是怎么想的。
4、完成书上的试一试,指名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书上写,然后讨论:如何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教师注意追问:为什么要去掉整万的数末尾的四个零?
师板书:10000000000让学生想一想怎么把这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指名到黑板前面写,其余自己在练习本上写。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去掉末尾的八个零,再加上一个亿字)。
师:为什么要去掉末尾的八个零呢?(因为亿位在从右起的第九位,整亿的数亿位的后面有八个零。)。
学生完成书中的试一试第二题。
5、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整万的数和整亿的数的改写,说一说,该如何改写?
书中还告诉我们一个有关国土面积的小知识,谁来读一读?
学生读书,教师问:读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感受?教师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国土面积。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960万。
1000000000=100亿。
教学反思。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三
1.知道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物体运动的轨迹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
2.比较前进、后退、摆动、震动、绕圈、旋转、滚动等不同的运动形式,了解它们不同的特征。
3.选择合适的物品做一做摆动、滚动、旋转等运动方式。
4.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运动,了解这些物体运动中包含了哪些运动形式。
1.了解物体运动的轨迹,知道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认识前进、后退、摆动、振动等运动形式,比较它们的不同特征。
了解前进、后退、摆动、振动等运动形式,比较他们的.不同特征,并且用合适的物品做一做摆动、滚动、旋转等运动方式。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做摆动、滚动、旋转等运动形式的材料等。
活动一:物体运动的轨迹
1.同学们都有乘电梯的经历,我们乘着电梯从楼上来到楼下,这就是我们运动的路径。
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这几幅图中,物体运动的路径是什么样的?
2.出示课本17页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运动,并且将它们运动的路径用线连起来。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5.请大家比较课本第17页的物体运动的轨迹,看一看这些物体运动的轨迹有什么区别?
预设:第一、二两幅图中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第三、四两幅图中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6.我们把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的运动,称为直线运动;把物体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7.在我们身边,哪些运动是直线运动?哪些运动是曲线运动?
预设:
公交车运动是直线运动。
车轮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拉动公交车的窗户是直线运动。
司机的方向盘是曲线运动。
活动二:认识不同的运动形式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物体运动的形式是不一样的。
大家见过哪些不同的运动形式呢?
2.出示课本第18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多不同的运动形式。
预设:
前进、后退、摆动、震动、绕圈、旋转、滚动、上升、下降。
3.除了书上列举到的物体这些不同的运动形式之外,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物体不同的运动形式。
集装箱的运动是平移。
气球的运动是上升运动。
钟表指针的运动是旋转。
钟摆的运动是摆动。
活动三:选择合适的物品做不同形式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很多,我们刚刚了解了一些,下面我们选择合适的物品,来做一做这些形式的运动。
2.活动要求:选择合适的物品做一做摆动、滚动、旋转三种形式的运动。
3.活动指导:
出示课本19页摆动、滚动、旋转三种运动形式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三种运动形式的特点。
活动材料:毛线、电池、凤尾夹、橡皮筋、风车等。
4.学生分小组活动,从这些材料中选择合适的分别做摆动、滚动、旋转三种运动形式,并且仔细观察物体的运动,进一步体会这三种形式的运动的特点。
5.全班交流,学生展示本小组选用恰当的材料所做的物体的运动形式。
预设:
在毛线下面系上重物,拿着毛线的另一端,让它摆动,就做出了摆动的运动形式。
在毛线下面系上重物,拿着毛线的另一端旋转重物,就做出了旋转的运动形式。
将电池放在桌面上,可以做出滚动的运动形式。
用风车做出旋转的运动形式。
6.教师引导:物体运动的形式除了摆动、滚动和旋转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运动形式,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做出这些运动形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试一试。
活动四: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物体的运动往往包含了几种运动形式。
出示直升机在空中飞行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直升机的飞行包含哪些运动形式?
预设:
直升机本身是向前前进的,这是一种前进的运动形式。
直升机上的螺旋桨,一直在旋转,这是一种旋转的运动形式。.
2.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其他物体的运动包含哪些运动形式?
出示课本19页下面的插图,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物体的运动中包含哪些运动形式?
预设:
竹蜻蜓下面的立棍做平动、转动的运动,上面的旋翼做旋转运动。
手锯在做前进、后退的往复运动。
旋转木马设施整体围绕中轴做旋转运动,一个个的木马围绕中轴在绕圈同时做上下运动。
3.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运动包含两种以上的运动形式,请大家来举举例子。
预设:
走路包含前进、摆动两种运动形式。
高速运动的足球包括平移、旋转两种运动形式。
行走的公交车有旋转、前进等运动形式。
活动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物体运动的轨迹,知道根据物体运动的轨迹,可以把物体运动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同时我们还了解了物体的运动有前进、后退、摆动等一些运动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物体的运动中往往包含几种运动形式。课后请大家认真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进一步了解物体的运动。
6.不同的运动
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及其特点
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
让物体按照一定形式运动
物体的复合运动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四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这首诗写得很美好很纯净,像世外桃源;诗不长,仅三节。虽很精粹,却容量大,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鉴于此,我便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及体会诗歌优美意境,品味文中优美词句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时数为一课时。在这堂课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学习投入,讨论认真,探究深入,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并且自主,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几次小高潮。我认为这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处:
1、注意导语的连接作用,直击教学重点:
我用一个小练习入课:请同学们为一句不完整的诗歌补充词语。“自在飞花轻似,无边丝雨细如。”目的是通过推敲比较,让学生领略品味诗歌语言之趣、之美。
这个小练习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大家细细揣度,都大胆说出自己的妙想。这样,导语在课堂上就成为了一座桥梁,把我将针对这首教学的重点“细品语言”和学生的实际感受连接起来。对于学生而言,目标明确,而且过渡自然。
2、由表及里,推敲语言:
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往往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因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我在“一斑”上精当讲解;在“一字”上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五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1.读出下面各数。
56900读作:( )
40080500读作:( )
370600读作:( )
1459032700读作:( )
你能说出这些数的读数方法吗?
2.说一说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再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
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七 七十 七百零八 九千零五十
讨论:这些数是写法是什么样儿的?把数的写法写下来。
(一)整万数的写法。
1.问题:结合刚才写数的方法,想一想下面的数应该怎样写呢?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法,再试着写一写。
七万 写作: ()
七十万 写作:()
七百零八万 写作:()
九千零五十万 写作:()
小结:我们发现这些数都是 的数,所以把数写在 级上,然后在 级写 就可以了。
(二)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写法。
1.刚才是整万的数,如果你已经会写了,再试试下面的数你能不能写出来。
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五 写作:()
仔细听听别人方法呀。
的方法来写。
(三)中间及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欧、吁、濒等八个生字,理解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料峭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每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春天的使者就唧唧喳喳地叫着,翩翩然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板书:燕子)。
2、燕子是候鸟的一种,它们能长途飞行,每年春来秋去,从不间断。可是有一年春天,人们却用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载着燕子,送它们到温暖的南方。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燕子专列》。(补充课题)。
3、赶快拿出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
二、自读自悟,初知课文大意。
1、词语检查。
2、读通课文第二段。讨论:现在你明白了吗,人们为什么用列车送燕子到温暖的南方去?(随机理解词语: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3、出示: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原因,要求:说清原因,语言简洁。
三、围绕爱,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一)听到消息后,人们。
出示:听到消息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1、读通句子。
2、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落实:料峭的春寒满天飞舞的大雪冻得坚硬。
3、有感情朗读。
(二)在这群四处寻找燕子的人群中,就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
出示: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1、读通句子。
2、理解:皑皑白雪。
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你看到了什么?
在乎什么意思?小贝蒂不在乎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那她在乎什么?
3、出示图画,看,这就是小贝蒂,她在干什么?是呀,她的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但她一点也不在乎。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有感情朗读。
(三)多么善良的人们!多么幸运的燕子!配乐朗读三、四自然段。
(四)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文档为doc格式。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七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教材35页—36页)。
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在创设的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教学媒体。
视频、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出示图片《看图讲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狗为什么会跑到小主人的前面吗?
学生讨论、汇报。
二、学习新知。
1.数学活动。
在纸上任意点两点,用线联接它们,量一下它们的长短,比较一下谁最短?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回答。
2.想一想。
出示图片《看图回答问题》。
(1)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
(2)你估计小明到学校走哪条路?为什么?
指明几个学生回答图中的问题,并说明他们的理由。
3.量一量。
学生独立完成36页的“量一量,从a到b的三条线中,哪条线最短”。
学生汇报结果。
4.看一看。
观看视频《公理(线段最短)》。
师生共同出结论: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教师提出距离的概念: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5.做一做。
问题1.河道长度。
如图《河道长度》,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有什么变化?
问题2.九曲桥。
如图《九曲桥》,公园里设计了曲折迂回的桥,这样做对游人观赏湖面风光有什么影响?与修一座笔直的桥相比,这样做是否增加了游人在桥上行走的路程?说出其中的道理。
6.教师鼓励学生试着举出类似的例子。师生共同讨论。
三、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四、巩固练习。
教材36页“练一练”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八
课本第66页至67页教学内容及第67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
1、认识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建立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概念。
3、认识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4、通过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转一转等活动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平角和周角。
认识周角。
多媒体课件
一、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的角有哪些?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认识过的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师:你们以前是怎样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的? 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一些特殊角,深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建立直角的的概念。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直角的度数,学生量完后,请几个同学汇报得数,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一个直角是由90°。
2、认识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
(1)认识平角。
课件演示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起来的过程。 课件演示后,让学生也按课件演示的过程把两个三角尺的直角拼起来,并看一看,议一议。 教师指出:把这两个直角拼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新的角。(课件闪现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这个角有什么特征? 指名回答。 教师指出:像这样,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角是平角。(课件闪现下图)
(2)认识平角和直角的关系。
3、建立锐角、钝角的概念。
(1)测量。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课本第66页下半部分的三个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 指名汇报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三个角分别是什么类型的角,再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2)议一议。
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图中左右两边的角与中间的直角有什么不同。
(3)交流归纳。
小于90°的角是锐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教师说明:大于180°的角不是钝角.(如181°、200°、220°就不是钝角)
(4)练习。
(课件出示) 把下面各度数所表示的角进行分类。
4、认识周角,建立周角的的概念。
(1)认识周角。
(2)认识周角、平角、直角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你知道一个周角是多少度吗? 引导学生推算。
1周角=( )平角=( )直角 。
1周角=( )度
三、操作活动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课件依次出示3道题)
四、全课小结
让让学生谈自己学习的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1、2、3题。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九
《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笔算乘法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对容易一些。
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
2、通过两位数乘三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对比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规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顺序。
难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积的的定位。
1、旧知铺垫:
引导学生回忆两位、三位数、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
复习旧知:一方面巩固学生的知识,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新课学习做铺垫。
2、点出例题:
“145×12”知道这是一个新内容。先让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两位数三位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生自己探索交流处“145×12”时,问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根据什么列竖式计算的?290表示什么,145又表示什么。这一过程学生经历了探索,掌握了三位数两位数的算理和积的定位。
3、巩固练习
当学生自己探索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式时,这一内容还不够扎实,所以及时给出练习,学生思维得到更深刻的认真!
给出四道练习题,都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分小组上台版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集体订正,加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掌握,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迁移,类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
再巩固
我设计了三道:“小马虎”做的题目,让学生发现错误并改正,“小马虎”的计算可能就是我们学生中容易犯的错误,这样为我们的学生提了醒,当学生找出了“小马虎”的错误时,是快乐的,可能有类似的学生得到了提醒。
4、课堂小结
学生简要回顾,叙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感受所学的知识价值。
本节课得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探索的空间,注意了学生的互相交流,启发共同提高的能力培养,在这里教师创设情意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讨论、探索。引导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自己解答,教师适时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知、探索的能力。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十
1、懂得生物学家根据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并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有脊椎这一标准给动物分类。
2、引导学生通过摸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动,探究脊椎的特点,研究脊椎的作用。
3、能够根据脊椎动物的特点,找出一些动物的脊椎。
4、知道我国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脊椎动物,通过摸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动研究脊椎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脊椎动物的特点,能够学会给动物分类,画出脊椎动物的脊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些动物的图片、做脊椎模型的一些材料、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1、出示课本第1页上的小诗。
遥远的天空中,
举行着一场飞行赛,
猜猜,谁的耐力最强?
茂密的雨林里,
举行着一场音乐会,
猜猜,谁的歌喉最美?
广阔的草原上,
举行着一场运动会,
猜猜,谁的速度最大?
……。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动物大家族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会给动物分类。
4、板书课题:
1、给动物分类。
活动一:认识动物园中的动物。
预设:
食肉动物区——老虎、狮子、熊、狼。
灵长类区一一猩猩、猴子等。
食草动物区一一斑马、长颈鹿、大象等。
海洋动物区——企鹅、海豹等。
珍禽区——鹦鹉、孔雀、老鹰等。
预设:
分类标准一:按照活动区域分为三大类。
天上飞的一一大雁。
水里游的一一小丑鱼、海豚。
地上跑的——孔雀、蚂蚁、蜗牛、长颈鹿、猫、大象。
分类标准二:按照鸟类、昆虫类、鱼类、兽类分为四大类。
鸟类——大雁、孔雀。
昆虫类一一蚂蚁、蜗牛。
鱼类一一小丑鱼。
兽类一一长颈鹿、海豚、猫、大象。
4、教师引导:如果是生物学家来给这些动物划分的话,他会根据这些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请大家学着生物学家的分类标准,按照这些动物是否有脊椎,将它们划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脊椎动物一一大雁、孔雀、小丑鱼、长颈鹿、海豚、猫、大象。
无脊椎动物——蚂蚁、蜗牛。
活动二:摸脊椎,了解脊椎的特点。
1、教师引导:脊椎动物都有脊椎,我们人类也属于脊椎动物。那么脊椎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就来相互摸一摸我们的脊椎,初步了解脊椎的特点。
2、同学之间相互摸一摸脊椎,初步了解脊椎的特点。
预设:
脊椎是一节一节的。
脊椎是连起来的,不是分开来的。
脊椎是弯曲的。
3、出示课本第3页上面的脊椎模型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脊椎的特点。
引导:这些一节一节的脊椎连起来以后,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进一步探究脊椎的作用。
活动三: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的作用。
1、教师引导:要想研究脊椎的作用,我们还是通过动手做一个颈椎的模型来研究吧。
2、出示课本第3页下面的做脊椎模型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做脊椎模型所需的材料及制作方法等。
制作材料:线轴6个、圆纸片5张、棉线、胶布、剪刀等。
制作步骤:
第1步: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
第2步: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
第3步: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
3、学生按照操作步骤制作脊椎模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模型的制作情况,并相机指导。
4、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的脊椎模型。
5、教师引导:同学们,脊椎模型做好了,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脊椎的作用。
操作方法:
第1步: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第2步: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6、学生按照要求操作,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脊椎的作用。
7、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发现,当我们把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用手指将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时,脊椎模型就顺着手指的方向向一侧倾斜。当我们将上面的线轴向不同方向倾斜的时候,脊椎模型就顺着手指的方向,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在脊椎运动结束之后,稍一用力,脊椎又可以恢复原状。这说明,脊椎有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的运动能力。
活动四:找一找动物的脊椎。
1、同学们,刚刚我们了解了脊椎的特点,研究了脊椎的作用,下面让我们来找一找动物的脊椎。
2、出示课本第4页上面的五幅插图,了解这五幅插图中的动物,然后用笔把这些动物的脊椎描画出来。
学生动手寻找这些动物的脊椎,并且将脊椎描画出来,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刚刚,同学们把书本上5种动物的脊椎都描画了出来,下面,我们再来看几种动物,请大家也把这些动物的颈椎描画出来。
出示学生活动手册上的第一道题目,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动物的脊椎,并且用彩色笔把它们描画出来。
4、脊椎动物是有脊椎的,而无脊椎动物是没有脊椎的,当我们看到一种动物的时候,首先要区分它是否属于脊椎动物。
5、出示课本第4页下面9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动物的名称及特点,再看一看它们是否有脊椎,然后将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这9种动物分别是:
蚊子、蜗牛、水母、河蚌、青蛙、小鸟、猴子、鲨鱼、蚯蚓。
脊椎动物一一青蛙、小鸟、猴子、鲨鱼。
无脊椎动物——蜗牛、蚊子、水母、河蚌、蚯蚓。
活动五:我国的动物资源。
2、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我国的野生动物。其实,我们国家的野生动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闻名世界的珍稀动物有几百种,如大家熟悉的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等。
3、出示课本第5页下面的七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几幅图中的动物。
介绍鹦鹉螺、宽尾凤蝶、朱鹮三种动物,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这三种动物的有关知识。
鹦鹉螺基本上属于底栖动物,平时多在100米的深水底层用腕部缓慢地匍匐而行。整个螺旋形外壳光滑如圆盘状,形似鹦鹉嘴,故此得名“鹦鹉螺”。通常夜间活跃,日间则在海洋底质上歇息,以触手握在底质岩石上。生活在海洋表层一直到600米深,适应不同深度的压力。鹦鹉螺是肉食性动物,食物主要是小鱼、软体动物、底栖的甲壳类,特别以小蟹为多。
宽尾凤蝶是凤蝶科,宽尾凤蝶属昆虫。翅展115~130毫米。体、翅黑色,翅面散生黄色鳞片。宽尾凤蝶一般在林缘及开阔地活动,喜欢滑翔飞行,飞行时后翅不扇动。喜欢访花与吸水,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
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
4~5月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只。
5、同学们,这些动物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它们都是脊椎动物吗?请同学们根据脊椎动物的特点判断一下。
脊椎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朱鸭、扬子鳄。
无脊椎动物一一鹦鹉螺、宽尾凤蝶。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脊椎动物,了解了脊椎的特点和作用,学会了按照是否有脊椎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并且认识了一些脊椎动物。课后,请大家仔细观察周围的动物,想一想它们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
【板书设计】。
脊椎动物。
给动物分类。
无脊椎动物。
摸脊椎。
做脊椎模型。
脊椎的特点及作用。
我国的动物资源。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
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朗读提示: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踪:左窄右宽,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2、填写诗句。
千山()()(),
万径()()()。
()()蓑笠翁,
()()()()()。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5江雪(柳宗元)。
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的区分。
钓:与“钩”字的区分。
[古诗两首《元日》《江雪》(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积累词语13个,句子2句。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发挥想象,体会母亲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
4、使学生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海边的渔民以出海打渔为生,但出海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那天“月黑风高”,渔船就会被掀翻!
学习词语:月黑风高。
2、在这种“紧急关头”,船员发出求救“信号”,村民们就会进行“海中救援”!
学习生字:关信。
出示:7海中救援(读)。
二、自学课文。
1、按要求自学生字、词语、课文。
2、交流检查。
(1)读词语:划艇搏斗懈怠欢欣鼓舞精疲力竭抵达载哀求依靠吻筒。
指导——搏、艇、懈的字型。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指导载的笔顺、部首。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3)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村民们是怎样进行海中救援的,在救援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感人的事情?
三、深入学习、加强理解。
交流反馈:
(1)村民们进行了几次救援?
(2)哪几小节写的是第一次救援?哪几小节写的是第二次救援?
请学生分别读一读。
(3)在救援的过程中,救援队遇到了哪些困难?村民们是怎样帮助解决的?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出示句子:
“妈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妈,我们不能让那些留在海里的人无助地死去。”汉斯吻了吻母亲,加入救援队,消失在黑暗中。
(读,说说为什么感动。)。
(5)读课文最后一节的第一句话。
对汉斯的母亲来说,为什么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
请你想象一下,这位母亲焦急地等待儿子归来的情景,她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说话训练)。
(6)读课文最后一节的2、3、4句话,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7)集体读全文。
四、生字巩固。
1、游戏巩固生字。
2、指导写字:艇、懈、载。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十三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诵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青岛的喜爱、赞美之情。
3.了解文章巧妙的结构安排和优美的语言描写,欣赏文章写景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青岛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学生:搜集有关青岛的资料。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体会“春深似海”的含义。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人入胜,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五月青岛的美景图(远处是蔚蓝色的天空和海水,近处一片翠绿掩映,沙滩上游人尽情玩耍……)。请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教师相应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快速浏览课文,遇到生字查字典学习,独立感受:五月的青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次感受青岛的美。分组分段读,在读中正音。
三、细读课文,感受五月青岛的特色。
1、学习第一、二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这段介绍了五月青岛怎样的特色?
(2)理解“娇艳”,学会运用。
(3)再读,边读边想象五月青岛的花海,说说它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4)有感情地朗读,同学相互评议。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说说五月的青岛山上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一、、学习三、四段。
(1)读三、四段,思考“春深似海”的含义。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现“春深似海”的?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勾画表示颜色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赛读,引导积累好词佳句。
(4)第四段描写了人,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请学生再读课文。
二、学习融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手法。
2、我们以后写景的文章应该注意什么呢?
3、教师小结:我们以后写这类文章也要注意紧扣景物特点,注意用词的准确,可适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方法。
三、朗诵,强化感悟。
1、朗诵全文。
2、畅谈此时对五月青岛的感受。
3、试着用不同层次的颜色描绘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花五彩缤纷。
海春深似海春深似海。
人充满朝气。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十四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板书生字带出来的词语:最喜爱、山坡、梯田修在、留着、味道、茂密。这样,为下一步借助词语定位联想生字做铺垫,注意指导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句子。
3、采用猜字、定位联想等游戏识字,重点指导“最”的结构和最后一笔,同时趁热打铁指导书写。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沙果、蜜桃,到九十月份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以上环节从兴趣入手,总体上把握全文,认识生字。)
1、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
2、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1)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5、下面我们要演一个节目,老师扮演新疆老乡,谁愿意到前面表演?
家嘛。(版书热情好客)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
6、是呀,我们新疆人就是热情好客,你们就要离开葡萄园,还想不想亲眼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想看的请举手。我再给你们放一段录象。(放音乐朗诵,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把“看”
到的互相讲讲,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整体感悟这段。)
7、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这段语言,背诵了这段语言,这还不够,我们学语言更重要的'目的是用语言。这里正好需要导游,而且这段话就是很好的导游词。谁愿意当导游小姐或者导游先生?用书上的语言或者创造语言介绍介绍葡萄沟的葡萄?注意要向别人介绍葡萄沟不能光背诵这段话,还要想想开头和结尾怎么说,还要注意态度亲切,礼貌和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老师相机表扬学生。例如,这个词你用的真好;我们一定把你这句用上,你态度温和,适度等等)
8、多么热情的老乡呀,非要带咱们去阴房看看,想想阴房是什么样。(发散思维,让学生异想天开)不过。他还有个问题要考者你:“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读课文,看录象悟,再讲一讲,可以创造语言,只要意思对即可。)
9、观察、品尝葡萄干。(让学生观察、品尝后发表意见,把感受到的讲讲。根据学生的感悟书:色鲜味甜)
1、看出来,同学们参观游览的真心。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咱们留言,哪怕写一句话也好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动动笔,把对葡萄沟之行的感受写下来,此环节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感悟、交际的训练)
小结: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
是个”句号改成叹号)没有发言的同学一起读一读。
2、旅游到此结束,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本课是学习新大纲感悟新大纲的基础上设计的。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葡萄沟的喜爱,甚至到依依不舍。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
2、交际。交际是新世纪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本领。语文的性质之一就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可见交际性要处处体现在语文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渠道之中,不一定专门设置交际课。所以这堂课里首先做到教师和学生语言的融合,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不是问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亲切的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其次创设各种情境进行交际(见教学设计),把以往的语言,本课学习的语言,加以运用和创造,这正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3、感悟。“悟”从左边看是思考的我,从右边看是我的思考。感悟的过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十五
1、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
3、了解柳宗元的人生经历,体会诗人孤独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柳宗元的人生经历,体会诗人孤独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几幅画,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吟诵哪些诗句?
3、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读正确,读通顺了,掌握好古诗的节奏。
二、互相补充,理解诗意。
1、刚才大家读了这一首诗,你能根据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吗?
2、准备集体交流。
3、教师及时评价补充。
三、细读古诗,体会诗“情”
1、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应该会有怎样的一种心情?
2、再读《江雪》,从诗中哪些字词或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呢?
3、诗人柳宗元当时到底想要抒发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柳宗元生平介绍。
4、谁来读一读。
5、再插入一段描写柳宗元的资料,体会孤独。
四、再读古诗,体会诗“志”
1、教师引读:面对寒冷,渔翁动摇了吗?他——(读)独钓寒江雪。
他屈服了吗?他——(再读)独钓寒江雪。
2、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3、这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孤傲的柳宗元。虽然朝廷把他一贬再贬,但是他是不会屈服的。他不屈不挠地——(读)独钓寒江雪。
4、插入柳宗元的诗句,深刻体会顽强不屈。
五、品味积累,再融诗情。
《江雪》这一首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不仅意境深远,语言绝妙,更是传达了诗人身处逆境的坚强!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十六
b、盐官镇——最好的地方。
c、观潮人——最多。
d、响声——最大。
e、浪潮——最壮观。
f、人的情绪——最高涨。
2.你能把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可以说一句话,可以说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4.指导朗读:(1)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丽而罕见的景象。
(预设:学生很容易地从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找出直接描写大潮十分壮观的语句。在学生找出后,教学进行小结:这就是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景象。板书:潮来时,潮过后。再启发: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板书:潮来前。)。
6.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十七
听了黄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截取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展示了乡亲们善良、友爱、互敬互帮的美好品德。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黄老师用她带有浓浓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学生们带入了这个民风纯朴的乡间,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一、理解词语,灵活多样。
黄老师的课教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她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挽裤”、“协调有序”和“人影绰绰”这三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让学生想象了人们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还组成了几个句式整齐的,像诗歌一样的句子:“如果人们没有搭石,人们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学生对“脱鞋挽裤”的意思和走过小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一次次的引说练读,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没有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而是用一句“让我们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在教学中,老师还注意引导学生朗读,他让学生反复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语速由慢变快,再由快变慢,孩子们也跟得很有节奏,书声朗朗,起起落落,好像是走搭石的人没有乱了步伐一样,最后总结“这样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又在读中领悟了词意。如此的情、境、意三者融为一体,整个过程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却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韵味。从而理解了人们行走的井然有序。
学习“人影绰绰”这个词语时,先出示字典中的的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选。老师又拓展了“绰绰有余”这个成语,再让学生观看精美的ppt图片,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想象理解词语的意境。
二、体会课文,独具匠心。
把一篇具有乡土文学气息的文章上出一番诗情画意,黄老师对课堂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先看导入部分:“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几句话写出了一个安详宁静的小山村。再来看教学中的一个亮点。这节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听说读写中都突出这点。如多次让学生模拟课文的内容进行表演,表演的同学兴趣盎然,观看的同学情绪高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体会感情。
三、文道相结合,做到教书与育人。
黄老师不但把课文上得有声有色,而且很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老师出示课件“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美就在身边,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是一种美,上下楼梯的互相谦让也是一种美”美还会是什么?这一环节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把学生的手牵出课堂,又把生活中的美引入课堂,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让学生得到深刻的教育。
四、过渡语设计得当。
五、板书简洁,体现了文章的内涵。
板书图文相结合,简单明了,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突出了搭石是一道优美的风景,家乡的人们摆搭石、走搭石、为他人着想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在这一节课,有以下不足之处:
扎实的教学功底,朴实无华的教学特色,黄老师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地统一起来,“简约而不简单”,通过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语文教学的美,让人受益无穷。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十八
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篇童话,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小朋友们在自已的花园里玩,很生气,就筑起高墙将小朋友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只有冬天,直到一天小朋友们从墙洞里爬进来,春天也就来了,后来在小朋友的启发下,世人拆了围墙,花园成了小朋友们的乐园,世人生活在花园和小朋友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教学时一要让同学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布置、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二是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 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撤除”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第二课时
1、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或知道哪些童话呢?请你告诉大家。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它是英国王尔德的一篇作品,名字就叫《巨人的花园》。(板书课题)
1、老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想想画面。
2、思考花园发生哪些变化?
3、幻灯片播放花园四季的美景以及巨人回来后的变化
4、指名说花园变化的原因
5、巨人是怎样赶走孩子的?把巨人赶走孩子的句子画记出来,并体会。
1、幻灯片出示巨人说的话
2、品读第一句
(1)学生表演。模仿巨人说话。
(2)巨人说这句话时,什么表情?(很生气)
(3)巨人说这句话时是怎么想的?(学生谈猜想说体会)
(4)男女生赛读,齐读
3、品读第二句
(1)学生朗读感悟
(2)巨人说这句话时的心理活动
(3)学生感情朗读,男女生赛读
4、品读第三句
抓住“大声叱责”,理解领悟,感情朗读
5、通过朗读,体会巨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学习第八自然段。
(2)出示重点句子,朗读指导
(3)想象说话练习
6、学习第9---10自然段
(1)学生读9-10自然段
(2)幻灯片出示巨人说的`话
(3)体会感情朗读
(1)出示砌墙后和拆墙后两幅图对比
(2)学生谈体会
(3)总结童话所要传达的道理
(4)制作告示牌
(5)好书推荐
见课件
砌墙 荒凉寒冷 孤独难受
拆墙 美丽温暖 幸福开心
快乐应当一起分享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十九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及怎样创造这种境界。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充满哲理的的散文,所以应采用引导学生自己感悟人生哲理,从而谈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也就完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南朝江总对自家梁上燕子的描写二月春晖晖,双燕理毛衣。衔花弄藿蘼,拂叶隐芳菲。或在堂间戏,多在幕上飞。写小燕衔泥弄草,拂叶啄花出入厅堂,扯动帘幕。活象自家顽皮的儿童,唐代大诗人杜甫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写诗人与鸬鹚初次相遇,便很快取得谅解和信任,进而成为须臾不离的朋友。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是都体现了人鸟之间和谐,信任的关系。谱写了人和动物之间的一曲赞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清新活泼的散文,从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人与动物相依相赖的美好境界。
人与鸟之间美好的境界在课文当中是怎么体现出来的,主要体现在我因为大鸟的怕人,所以给了它一个自由,幽静,安全的居室。按捺住好奇的心情,绝不因所谓的喜爱而轻易打扰小鸟的生活。在以后的日子里,小鸟对我的逐渐亲近就是对这份爱的.最好回报。(如果学生总结不出来的话就让学生自己设想如果他有一只可爱的珍珠鸟他们会怎么来对待它,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这个问题。)
,主要是引导他们谈出我是一个爱鸟有情养鸟有道的人,对鸟的爱很有理性,不盲目,才创造出人与动物和谐自然的境界,也就是有理性的爱使得珍珠鸟由怕人到与人新近,由于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如果学生能够谈出,家长和老师对于学生的爱如果是理智的爱,不急于求成同样能建立起和谐自然的关系,那将是这篇课文的高潮部分,也是这篇课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学生自由谈自己所了解的,人和人,人和动物,甚至是动物和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创造出和谐美好境界的故事。
:写一篇你与动物接触生活的短文,要求对动物要描写细致,写出感情。
板书说明;中间用心型括上理性的爱,有心型括上。上下左右分别有箭头,左是怕人右是亲近上是信赖下是美好境界。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二十
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
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
(薄雾闷雷涨注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
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二十一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转载自 cOoCO.Net.CN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学生参与的四年级观潮教案设计篇二十二
1、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出来的。
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人爱猫,猫爱人”这一情感主线。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与猫之间的感情。
一、复习导入。
本篇课文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猫的哪些内容?
二、剖析“古怪”
(1)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2)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3)有时(胆小),有时(勇猛)。
2、作者是怎样写出猫“古怪”的性格特点的。
运用具体事例写出了猫“古怪”的性格特点。
(1)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2)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用“任凭……也不……”说句子。
(3)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提问:“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感受10秒钟“屏息凝视”,交流感受。
(4)学生个人展示: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猫温柔可亲又有哪些具体事例?品味: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5)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6)回顾课文第一部分脉络。
三、体悟“情感”
作者详写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略写猫的贪玩、一声不出、胆小。
原因:作者爱猫,就把猫的长处写得详细。
四、体会满月小猫的可爱。
1.找出第二部分中心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2.品味:“更”
3.在课文里找找,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了。
五、再次体悟“情感”
1、同学们在初读课文时就发现了作者特别喜爱这只猫,你能举出哪些例子说一说?
2、老舍先生非常喜爱猫,那么,猫对主人有没有感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