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精选七篇)

最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精选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7 10:21:05
最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精选七篇)
时间:2024-03-27 10:21:05     小编:LY2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应急管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最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精选七篇),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精选七篇)

作为新时代应急管理干部,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决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踔厉奋发的奋进姿态开创应急管理事业新局面,奋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市应急管理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汪波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党的二十大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也指明了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奋斗目标,提出了许多新论断、新要求、新任务,为做好下一阶段的经济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本人有以下四方面心得体会:

01

中心任务方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从本质要求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战略安排看,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从世界意义看,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02

发展主题方面

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也才能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技术基础。为此,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此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明确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规划的主题。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将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的战略高度。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03

发展安全方面

新时代维护和塑造国家经济安全能力是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使命。必须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瞻远瞩地指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同时,面对世纪疫情和贸易摩擦导致的全球产业链重构,必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就要求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卡脖子”难题,实现发展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就要求我国必须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守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

04

民生福祉方面

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为此,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总而言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展望新征程,我们将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断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

最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精选七篇)

当前,x苏区振兴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加快构建具有x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加快形成最佳发展环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化、生态化、特色化、精品化农业,建设富裕秀美乡村;大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创新驱动力,实现x苏区经济的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发展,为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建设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稀土、钨稀有金属产业基地。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加强产业对接,吸引承接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培育若干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创新成为x苏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建设中部地区崛起先行区。推动现代化制造业发展,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绿色发展,描绘好新时代x苏区改革发展新画卷,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启动“新时代的山江湖”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强化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功能,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开辟绿色崛起、绿色惠民新路途,保持生态质量全国老区领先地位,为打造美丽中国“x样板”作出更大的贡献。

建设“一带一路”枢纽经济区。利用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加快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构建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的战略大通道,高起点打造“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支撑带”,高质量发展“增长点”,交通枢纽“经济区”。

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发展模范区。加大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禀赋高的优势,大力发展红色培训、红色旅游,提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水平,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和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基地。

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2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五个坚持”的工作要求,即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推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一、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

立德树人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这既是中华优秀教育传统的核心理念,也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有机结合、成人与成才相辅相成的教化实质,这种教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德技并修即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课程这个立德树人主要载体建设,进而发挥课堂作为立德树人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并通过素质教育夯实立德树人基础,重视文化建设在立德树人中功能与效应的内化与彰显。

二、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业和教育,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产业是孕育教育的温床,教育是促进产业的动力,无论是教育端,还是产业端,均强调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反对孤立地就教育论教育,就产业论产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打通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任督二脉。实践中如深圳“率先建立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模式”——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推进产教融合、职普融合、理实融合、教育与生活融合、技术与文化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等“六融合”;联合企业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学院,实施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打造师资团队、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共同开发高端认证证书、共同“走出去”等“六个共同”,探索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格局和育人方式。

三、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在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壮大现代产业体系的背景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宗旨的职业教育,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打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将人力资本投入和就业两端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工业社会向信息时代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的工作形式及对工作的准备过程发生变化,这既对劳动者从体力劳动技能转向脑力劳动技能提出了新要求,也为职业教育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需求。

四、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

面向实践、强化能力是职业院校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任务,是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驱动力量。一方面,所开设专业需要适应当地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情况,另一方面培养的人才也要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造业服务化的有效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均要求有相应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保障。当前,我国共有职业学校1.13万所,在校生3088万人,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职业教育,为青年人生出彩搭建平台和舞台,使这些群体的人们通过体面的工作获得人生的尊严与价值,在改变个人命运的同时,惠及整个家庭。

五、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

我国《宪法》《教育法》都规定,受教育权是一项公民权。早在2007年全国人大会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当今世界正在努力寻求更加包容性的经济发展方式,受教育程度低下和技能水平低下不仅与收入和就业相关,而且也和许多其他社会结果相关。教育和技能是实现未来幸福的关键所在,并对恢复长期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提升国家竞争力、培养更具包容性及更有凝聚力的人才至关重要。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让青年人享受到包容性发展的成果,更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3

当前,尽管全球经济复苏初显,美国经济稳定回升,欧洲经济好于预期,新兴经济分化减小,但仍然处在低迷状态。尤其是美??加息、减税、缩表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同时,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繁重,能级提升的挑战不少。因此,20xx年仍然需要围绕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

其一,稳定经济预期。当前,稳定增长、投资、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预期至关重要。合适的增长率是重要的“风向标”,否则会产生连锁反应;投资仍然是稳定经济增长一个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需要保持合理增速;房价得到初步遏制,但要防止“大起大落”还需完善政策体系;而实体经济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其二,转变政府职能。要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突出制度供给,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活市场主体、市场要素的动力活力潜力。要继续拆除各类市场门槛。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各类证照,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间,统一审批标准,加强基层部门窗口建设。

其三,精准调控经济。宏观调控要“稳”。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稳”字上仍需下功夫。微观政策要“实”。针对微观层面企业的各项政策,既要“实”,也要“快”。近年来,针对企业生存发展遇到的困难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化解矛盾和困难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四,推动创新驱动。要对自主创新的技术、产品、服务等实行必要的产业保护政策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为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保驾护航,如探索实行2至3年的产业保护期政策。要推行务实的企业家创新激励机制,所有的政策都需要落脚在企业、企业家的创新动力上。

其五,保护实体经济。要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在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继续推动企业“降成本”行动。如减税减费、降低社保成本等,还有降低空间。要重塑新型政商关系,保障企业家全心创业、安心发展、恒心安居。

其六,提升民间投资。要对民间投资政策进行梳理,对不能落地的要抓紧清理,对没有落实的要抓紧落地,对需要配套政策的要抓紧出台。要为民间投资开启大门,尤其一些垄断领域和行业成为民间投资“死角”,应打破利益格局,向民间资本开放。要切实解决实体企业在土地和房租贵、税费和人力成本高以及融资、用工、转型难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其七,防范金融风险。要管控好资金流向,保证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解决好实体经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要防范好各类金融风险,尤其是银行表外业务、中小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既要鼓励金融改革创新,又要把监管重点放在建立新业务的制度规范和监管标准上。

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4

观念决定未来,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不是所谓的出身或父母,不是才华和能力,而是每个人的观念。观念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之相似的,政绩观影响发展观。干部的政绩观是干部对自己如何履行职责达到何种政绩的职务认知和工作态度,关系着干部本身如何从政、施政,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发展。因此,领导干部应当引起十分的重视,不忘初心和使命,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政绩考核是评价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促进干部成长的工具,因此,完善政绩考核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必须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干部考核不同于业务考核,必须旗帜鲜明地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苏格兰作家托马斯·卡莱尔曾说过“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政绩考核也是如此,应确保考核结果真实有效,避免形式主义,杜绝造假歪风。综合评价干部政绩,多方考核,避免使基层干部陷入应对各种“痕迹”要求之中,使得面对“上面千条线”、处在“下面一根针”位置的基层干部分身乏术、不堪重负。过度重视‘痕迹’往往导致在推动工作上有名无实、有形无用。

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玫瑰树。明确的奖惩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激励手段。要扭住区分优劣、奖优罚劣、激励担当、促进发展这个基本任务,区分出优良中差,全面准确反映考核对象情况。便于领导干部更加紧密地把考核结果与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问责追责、治庸治懒等结合起来,让奋发有为的干部得到应有的褒奖和鼓励,让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接受应有的惩罚和警戒,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的工作热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发挥好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的导向作用,引导干部群体牢记“德能勤绩廉”,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作为最大的政绩追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奋进。

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5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干部监督管理也越来越严。同时,脱贫攻坚、环境保护、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在干部的思想意识中产生了“为官不易”的倾向。如何充分调动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这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现行的体制下,尽管有一些关爱激励的措施和办法,但与干部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一是关爱激励方式方法少。当前对干部的有效关爱激励措施较少,即使有大多也是蜻蜓点水,干部感触不深,效果不明显。二是严管与厚爱不平衡。对干部要求多、管理严、关心少,对干部的保护还有欠缺,容易出现“一人受罚大家心寒”现象。三是权责利不统一。敢闯敢干的干部,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大,致使基层出现“重要岗位无人干、清闲部门争抢去”的现象。

二、几点思考与探索

俗语说,有奔头才有干头,有盼头才有劲头。将“顶层设计、真情关爱、容错纠错”融为一体,形成责权利统一的制度链条,对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关爱激励干部的长效机制。把关爱激励干部摆在重要日程,构建起关爱激励的长效机制,是保障干部安心干事创业的前提。一是抓制度建设,把关爱激励干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推动干部“敢担当”;二是抓思想政治建设,让党员干部精神之钙“足”起来,让“想担当”的内驱引擎“转”起来;三是抓素质提升,用力解决干部“不能为”的问题,努力打造一支懂行、能干事的“多面手”,推动干部“能担当”。

2、注重措施落地,拓宽关爱激励干部的实践路径。有了制度保障,落实落地成为关键中的关键。一是真情关心关爱,把组织上的关心关爱让干部看得见、摸得着、接得稳,积极鼓励干部带薪休假,落实下基层补助45元、定期健康体检、救助患重大疾病干部等保障措施,关怀干部身心健康,推动干部“乐担当”;二是化解难点问题,积极凝聚“真担当”的磅礴力量,专题立会研究解决了14名干部因历史原因未享受职务与职级并行待遇的问题;三是用活能上能下,既拓宽干部“上”的渠道,又用力打破“不能下”的困局,进一步坚定广大干部“有为才有位”的念头,推动干部“抢担当”。

3、提高容错效度,营建关爱激励干部的政治氛围。在改革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干部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特别是基层干部直接面对诸多矛盾问题,难免会出现瑕疵差错。因此,认准“要让干部敢闯敢干,必须注重容错纠错”这个理,锁紧责权利相统一的制度链条,积极保护“豁出去”大胆攻坚克难的干部十分亟需和必要。对那些出以公心、出发点是为了发展而犯错的干部,不以一丑遮百美,让干部干事创业的底气更“足”、腰杆更“硬”,用力消除部分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错误心理,努力形成关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浓厚政治氛围,让党的关心激励照亮干部的奋进之路。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a7a127d825d30960a400c8a23ea043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