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4年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

2024年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7 09:36:25
2024年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
时间:2024-03-27 09:36:25     小编:WJ2

校园,承载着我们最纯真的记忆。仇恨无法孕育和平,欺凌绝非解决之道。我们青少年应携手共进,互助互容。摩擦时,以和为贵;欺凌来,冷静应对。让我们共同呼喊:“拒绝校园欺凌,共筑和谐校园!”让每一颗心灵沐浴阳光,让每一份记忆都充满温暖与美好。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2024年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2024年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校园欺凌的成因及危害,学会预防校园欺凌掌握应对欺凌的方法及技巧。

2、能力目标:通过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念,关注他人的安全,培养勇敢机智面对校园欺凌的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非暴力情感及勇敢机智面对校园暴力的品质。

教学背景分析:

1、我校总人数多,寄读学生多,学生之间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相差较大,易起摩擦,比起其他学校,更易发生校园欺凌事件。

2、当前,暴力文化泛滥,社会生活又多出现“弱肉强食”的现象,对价值观还没定型,难以自我约束的小学生来说,这无疑为他们施暴于校园提供了鲜活的“榜样”。

3、小学生心理、生理都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也不足,往往对校园暴力认识不够。有的缺乏对自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缺乏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遇到侵害时则显得胆小怕事,不知所措;有的则受家庭、社会影响,遇事冲动,遇到侵害时,可能选择以暴制暴,不计后果。

教学对象:三四班全体学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反映校园暴力案件的照片和文字材料,搜集因校园欺凌案而触犯法律的少年犯的悔过心声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身边的校园欺凌事件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第一环节:认识什么是校园欺凌

1、展示校园暴力案件的照片及文字材料,让学生对校园暴力产生直观感知。

事件一:

20xx年5月16日,一段校园暴力视频疯传,一名男生被一名身体强壮的同学殴打,先是边拉上衣边踹,踹倒在地后继续踹胸部。不少学生围观,有的学生甚至嬉笑着说,“别打他腮”、“再来一遍”,据网友称,此事发生在五莲街头中学。经了解,事情发生在5月6日早饭后,当事学生因被同学起外号,怀疑同学向老师打小报告等产生不满,遂发生打骂现象。

事件二:

20xx年4月8日,济宁邹城大律中学的初二女生小青,已经有一周时间不肯去学校了。在父母的追问下,小青终于道出了实情。上周一晚上,小青被同年级的三名女生殴打侮辱,跪在地上自扇耳光长达一小时。不堪其辱的小青再也不肯回去读书了。

2、其实在我们的身边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甚至有的同学亲身经历过,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讲述身边的欺凌故事。

举例:一位同学向班上一位学生每天索要一元钱,一共索要了十几元,你们说这是不是勒索?钱虽然少,是不是犯罪?

同学们畅谈自己所知道的欺凌事件。

3、接下来就和学生一起归纳: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由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造成某种伤害的侵害行为。

第二环节: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大屏幕展示):

一是索要财物,不给就拳脚相加,威逼利诱;

二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三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恶意伤害他人身体;

四是同学间因“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长短;

五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等等。校园欺凌还可分为硬欺凌和软欺凌,如果拳打甚至超过了硬欺凌。

这两个环节通过看照片、读材料、讲故事让学生对校园暴力产生直观感知,知道校园欺凌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其自我保护意识,也为分析校园欺凌的危害提供材料。

第三环节:校园欺凌的危害

结合案例让学生自主探究校园欺凌会产生哪些最直接的后果。(学生一般会针对受害者一方发言,指出对受害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的后果。)

教师展示事先搜集准备好的施暴者悔过心声,并归纳总结(大屏幕展示):

校园欺凌对施暴者和受害学生都有极大危害。对施暴者一方而言,容易使其形成以强凌弱的暴力意识,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对受害学生来说,由于校园欺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受害人往往受到对方的威胁而不敢向老师、家长和有关部门报告,因此会反复遭

到勒索、敲诈和殴打,身心健康倍残,必然影响其学习、生活和其他各个方面。

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其家长的正常工作,影响到学校的正常秩序,甚至破坏社会的和谐、法律的尊严。

图片展示危害:(出示图片)

本环节通过自主探究法、案例警示法让学生明确校园欺凌的危害,产生警示效果:让施暴者停止侵害,让受害者不再沉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培养了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第四环节:校园欺凌的形成原因

结合看过的、听过的、甚至亲身经历过的校园欺凌案例讨论分析(大屏幕展示):

1、为什么很多时候施暴者能屡屡得逞?

配上受害者一方在遭受暴力侵袭时唯唯诺诺、逆来顺受的漫画,可以强烈刺激同学的自尊心,培养其勇敢面对欺凌的品质,突破难点。

2、校园欺凌案施暴一方都有些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3、在哪些情况下我们最易遭到校园欺凌的侵害?

受害者:

1、性格内向、懦弱,缺乏自信心,易忍气吞声,可以委屈自己而顺从别人。

2、缺乏法律常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施暴方:

1、强烈的好斗心理和过分要强。

2、性格严重内向。压力长期累和不得释放。

3、性格孤傲,不听意见,逆反心理强。

4、缺乏法律常识,做事不考虑后果。

本环节运用讨论归纳法,从施暴者和受害者两方面分析造成校园暴力的性格原因,分析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为下一环节“寻对策”作铺垫。

第五环节:如何正确对待校园欺凌

1、情境训练:一旦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教师提供以下几种情境,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讨论应对方法并选派代表发言:

(1)当发现有人背后跟踪时

(2)当敌众我寡时

(3)已被欺凌侵害后

(4)当同学被欺凌侵害时

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中,评价恰当与不恰当的反应,给予学生正确指导,强调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2、教师讲述从网络上收集的智斗歹徒的故事,总结面对校园欺凌的原则:

一是冷静面对,斗智斗勇。

二是敌众我寡时,不妨委曲求全,但绝不忍气吞声。

第六环节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1、结合校园欺凌成因谈谈怎样才能避免自己受到校园欺凌的侵害?

教师归纳总结(大屏幕展示):

预防措施:不摆阔气;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同学间有矛盾及时化解;不结交不良朋友;与人相处,不能恣意妄为,要学会合作交流,又要讲原则,遇事不能一味退缩;在外不存贪婪之心;对不熟悉的人的邀请要心存警惕;发现违法犯罪现象,要及时报告,否则就是在姑息养奸。

2、大屏幕展示自我保护口诀,学生齐读:

义正辞严,当场制止,遭遇险境,紧急求援;

虚张声势,巧妙周旋,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诉诸法律,报告公安,心明眼亮,记牢特点;

堂堂正正,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3、学习通知,发出倡议

(1)学习学校的、国家的通知。

(2)发出倡议,全体同学在倡议书上签字。

(一式两份,一份张贴,一份上交存档)

最后教师总结,提出希望:

校园是我们一生中能留下最美好记忆的地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欺凌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包容。产生摩擦,让我们和平解决;遭遇欺凌侵犯,让我们冷静面对,机智应对。最后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拒绝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

篇二:2024年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育主题:校园霸凌的预防与应对

二、教育目标:

1、让学生了解霸凌的含义和形式;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4、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霸凌情况。

三、教育对象:班级全体学生

四、教育方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问答、角色扮演等

五、上课过程:

1、引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分享一些关于校园霸凌的新闻或者具体案例,引出本次班会的主题。

2、讲授阶段:

a。讲解霸凌的含义和形式:霸凌包括言语霸凌、身体霸凌、网络霸凌等形式,可能会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b。讲解如何预防霸凌:要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向老师、家长求助,尽量避免独处或与他人发生冲突。

c。讲解应对霸凌的方法:遇到霸凌时,要保持冷静,不激化矛盾,寻求周围人的帮助,及时向老师、家长汇报。

3、小组讨论阶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如何预防校园霸凌”和“如何应对校园霸凌”两个主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在各组间巡回,给予必要的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教师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4、互动问答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互动问答,针对一些典型案例和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霸凌预防和应对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真实想法和困惑,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5、结束阶段: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强调校园霸凌的危害性和应对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班级氛围。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自身安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六、课后反馈:

班会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反应程度、存在问题等进行总结和反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流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改进班会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上课过程:

1、开场致辞(5分钟)

a。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和目的;

b。宣布班会正式开始。

2、案例分析(15分钟)

a。分享几个不同类型的校园霸凌案例;

b。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后果;

c。总结案例的教训,强调霸凌的危害性。

3、讲授霸凌的含义和形式(10分钟)

a。讲解霸凌的定义和分类;

b。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霸凌表现形式。

4、小组讨论(30分钟)

a。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如何预防校园霸凌”和“如何应对校园霸凌”两个主题进行讨论;

b。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c。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

d。教师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5、学生提问与互动(15分钟)

a。学生针对霸凌预防和应对等问题与教师进行互动问答;

b。教师对典型案例和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6、结束总结(5分钟)

a。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

b。强调校园霸凌的危害性和应对方法;

c。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班级氛围。

d。对后续工作进行安排和提醒。

7、结束语(2分钟)

a。对学生的参与表示感谢;

b。宣布班会结束。

篇三:2024年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一、背景

近年来,校园暴力已经成为一个让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当前,校园暴力事件逐年上升,对学生健康和校园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六年级学生开始出现逆反心理,厌烦说教,易冲动,法律意识和生命安全意识淡薄,对校园暴力的危害认识不够,容易误入歧途,成为校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在阳光下长大。

二、目的

1、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自觉抵制校园欺凌,掌握与校园欺凌作斗争的方法。

2、学会正确面对校园欺凌,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欺凌能力。

3、能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冲突,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三、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典型的校园暴力案例、模拟场景排练。

四、班会流程

(一)导入

校园是一个供同学们读书和学习的地方,是我们梦想起飞的圣地。但是近年来发生了多起校园欺凌引发的惨案,给这片静土染上了片片血迹,一桩桩事例让人触目惊心,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更加关注校园的安全。所以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就是《预防校园欺负反对校园霸凌》。

(二)走进校园欺凌

1、播放视频《关注校园欺凌现象》。

2、你身边发生过这样的事吗?请同学讲述身边的欺凌故事。

(三)正确认识校园欺凌

1、校园欺凌的定义: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欺凌过程蕴藏着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被欺负同学会造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2、明确欺凌的种类

肢体欺凌——具体表现:打、踢、推撞、以物伤人、绊倒别人。

言语欺凌——具体表现:改花名、嘲笑、辱骂、讥讽。

排挤欺凌——具体表现:不与别人玩、要求同学不与某人一起。

强索欺凌——具体表现:私自取别人的东西、叫别人请自己吃东西、问人索取金钱。

网络欺凌——具体表现:利用计算机及电子科技,散播伤害性的讯息、谣言或图片。

(四)情景再现

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校园欺凌模拟场景。

场景一:肢体殴打

场景二:语言恐吓、嘲笑

场景三:索要钱财

1、请其他同学谈观看感受。

2、“小记者”现场采访受欺凌同学,倾听受欺凌者的感受。

3、交流受欺凌者遭受的伤害。

(五)展事例,知危害

(一)展示具体案例

案例1

某小学校园欺凌事件。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家长在文中称孩子长期遭到同班两名同学的霸凌,更是被两人用厕所垃圾筐扣头。事发后孩子出现失眠、易怒、恐惊上学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

案例2

2021年4月22日晚,有网友在qq、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上发布一段视频,视频中数名女生掌掴一名女生,在不到100秒的视频中,女生被掌掴32次,其间一直没有抵抗。

案例3

2021年4月28日13时,某中学学生沈某(男,14岁)与同校学生赵某(男,15岁)在校内因同学间纠纷发生争吵。争吵中沈某持刀刺中赵某胸部,赵某经送桑柘卫生院,抢救无效死亡。

(二)思考

1、为什么案例中学生能做出如此暴力的事情呢?

2、当你遇到了类似欺凌的事情,你会怎样做呢?请每个小组选一个案例进行讨论。

(三)小组汇报

1、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A缺乏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法制观念单薄。

B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C父母疏于管教,爱冲动,走极端。

D心理不健康。

E影视作品、不良书刊、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2、为预防校园欺凌献计献策

A遇到情况要及时报告家长、老师,遇到危急情况要大声呼喊求救或电话报警。

B要冷静面对,不要胆怯恐惧。

C找机会逃到人多的地方求救或躲入商店、民宅。

D要慎重择友,多交品德好的朋友。

E注意避免激怒对方,导致眼前吃亏。

F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识。

G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他人实施救助。

H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防止伤害的前提。

I积极寻求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保护。

J遇到伤害时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六)制定防欺凌小手册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校园防欺凌小手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小组交流后,再对本组的手册进行完善。

(七)宣誓仪式

学生代表领誓:“我宣誓:拒绝校园欺凌、从我做起!我要和同学和睦相处,不欺凌同学,理性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绝不参与任何校园欺凌活动。发现欺凌,及时向家长、老师及相关部门报告。拒绝校园欺凌,远离校园暴力,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学生!宣誓人:(读自己的姓名)

八、总结

我们的校园应该是最美丽、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不能让校园欺凌破坏它的安宁,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讲文明、守纪律的新时代好少年!让我们携起手来,抵制校园欺凌,让我们的学校成为一个和谐友善的大家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健康成长!

篇四:2024年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认识校园暴力,知道校园欺凌和暴力造成的危害,学习应对的方法,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防微杜渐,避免不应有的伤害发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怎么样应对校园暴力。

难点:如何防范和应对校园暴力伤害,梳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护自身安全。

三、教法及教具

教法:班会讨论法

教具:案例资料、多媒体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也是复杂的,我们的周围也可能出现各种侵害我们权利甚至生命的情况。你知道怎样预防与应对校园欺凌和暴力吗?

(二)结合多媒体讲解。

1、校园欺凌的概念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实施暴力和多人实施暴力。

2、欺凌行为

围殴、暴打、强迫喝尿、脱光拍裸照、烟头洛烫、取侮辱性外号、散布谣言、团体孤立、敲诈勒索等。

3、校园欺凌的主要特征

长期性、隐秘性、预谋性、双方强弱关系不对等。

4、校园暴力角色一般分为:

①欺凌者:发起暴力行为,通常还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其中;

②受害者:受到欺凌者;③协助者:跟随欺凌者,直接参与欺凌行动;④附和者:支持欺凌者的行为,例如在旁边嬉笑或呐喊助威;⑤保护者: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尝试制止欺凌行为;⑥局外者:置身事外的人。

5、校园欺凌与普通打架不同

“校园欺凌”是一个严肃且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和学生之间开玩笑、闹矛盾、冲突打架是不同的。专家表示,欺凌者的欺凌行为具有长期性、隐秘性、双方强弱关系不对等主要特征。直接欺凌表现为语言、肢体等方式的攻击,而间接欺凌是排斥、孤立、散布谣言等。正常的打架一般是没有恶意的,就是具体事情发生了分歧,他(她)们处理分歧能力较差,就打起来了。而欺凌和暴力不是一种普通的打架,是恶性的、恶意的,出发目的就是以强凌弱,以大欺小来欺压别人来凌辱别人,从中得到一些快感。

6、校园欺凌的危害

“校园欺凌”对于被欺凌学生造成的伤害通常是身体上和心灵上的双重伤害,并且留下的阴影长期难以平复,也使部分受欺凌者发生恶性变化,由受欺凌者变成欺凌者或者化为欺凌者的帮凶。同时对于欺凌者而言,将形成道德滑坡、人格扭曲,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受到刑事追究。校园欺凌也严重影响着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破坏着社会秩序。

(三)小组讨论,引导归纳怎样自我预防。

1、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2、必要时,向路人求救,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4、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得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

5、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

6、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7、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要及时找老师解决。

8、上下学、独自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9、同学间要协作活动,加强团队互助意识。

10、严禁携带管制刀具。

11、远离暴力游戏、暴力性动画片及电视剧。不要沉迷于网络。

(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怎样让暴力远离校园。

1、要及时发现并及时化解同学们之间的矛盾。

2、经常进行青少年保护相关法律知识教育。

3、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知识教育和心理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处世经验和能力。

4、注重和师长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对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应避免产生自卑、孤僻性格。

5、告诉家长:平时教育孩子时,不要采用打骂等极端行为。否则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6、对孩子爱之有道,不要一味的满足其要求,言听计从。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坚强品格。

篇五:2024年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一、观看《校园暴力》视频,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思考:

1、什么是校园暴力?你遭遇过校园暴力吗?

学生结合观看的视频和课文介绍回答。

校园暴力是发生在校园中的一些学生奉信暴力决定一切,以多欺少,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等现象,校园暴力是个全球性的问题。(板书)

2、学生阅读“专家访谈”后回答。

讨论:校园暴力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并归纳:

校园暴力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板书)

3、校园施暴者的构成主要是些什么人?

学生:曾经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学习差表现差的学生;爱歧视的学生;在家庭中缺乏温暖、关爱的学生;性格孤僻、心理压制,无处发泄的学生……

4、社会、学校、我们对校园暴力的态度?

校园暴力必须被制止。

想一想:

面对校园暴力我们有哪些对策?

学生回答。

(一)对策一:从受害者的角度想:

不要忍着不吭声: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家长或者老师。

尽量不要一个人待着:尽量待在人多的地方。

不理睬:如果有人冲你喊,让你交出你的午饭钱,不要理睬他,装做没听到,继续走自己的路。

小讨论:

暴力容易发生的时间:上学或放学学生回家途中。

暴力容易发生的地点:偏僻地角落。

容易遭袭击的对象:低年级学生,弱小的学生。

暴力发生后自助的方法:告诉老师、学校、家长或者公安机关;伤势严重的立即打120急救。

(二)对策二:从施暴者的角度想:

反思一下,值得吗?你要做的事情可能给你带来批评、处分甚至法律处罚,这将成为你人生的一个污点。而起因也许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或仅仅是你自己的一时冲动。这么做,值得吗?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被人愚弄、辱骂甚至是殴打,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你忍心吗?

学校有政教处,有法制校长,社会有治安管理机构,有公安机关等。

法制社会,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5、以案说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面对校园暴力怎么办?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校中小学生有30%有过被校内、校外不法分子敲诈、勒索、抢劫、搜身、欺侮及其他滋扰的经历,却很少有人主动采取正确的方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材料说明了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社会学校家庭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

(2)你认为应陔采取哪些正确方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学生回答:

①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②面对不法分子的侵害首先要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然后机智勇敢灵活地与其斗争;

③积极寻求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保护;

④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6、实践营地

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校园防暴系统。

校园防暴系统方案

名称:XX中学校园防暴系统预案

目的: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共建和谐校园,安安静静读书,快快乐乐学习。

参与人员:全体学生、各科任老师

可提供帮助的部门:德育积极分子、班主任、政教处、法制校长

具体措施:

(1)学校加强保卫科值班制度。保卫科24小时不间断地在校园巡查,严禁不三不四人员进入校园,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校园必须做出详细登记。

(2)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学校200米内不得设立网吧,与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学校周边的值守,对不能说明情况人员应责令其离开学校,对形迹可疑的人员应通报公安部门处理。

(3)定期聘请法制副校长到校作法制讲座,加强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同时加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4)严禁学生携带管制刀具以及其它危险物品进校,政教处、总务处不定期对学生公寓、教室进行检查,发现携带危险物品一律予以收缴。

(5)控制暴力文化的传播,严禁学生观看不良的、暴力的影视剧及书籍,并不得带入校园。

(6)遏制校园暴力的发生关键在于将其消灭于萌芽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动态,对不良的动态要及时予以化解。

(7)加强心理疏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单亲子女、留守儿童比例不断上升,其中部分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关爱,人格上出现争强好胜、自我为中心、报复心强、怯懦、逃避、承受力差等不良倾向。因此,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确保这些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

篇六:2024年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一、背景分析:

校园欺凌现象在初中阶段频繁发生引起整个社会的关心校园欺凌行为作为一种恶意的攻击行为,对欺凌者、受害者和旁观者的心理健康都有着重大冲击,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设计理念:

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和策略。

三、教育目标:

1、认知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以及应对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同学们的小品表演以及案例分析教会学检测自己有无欺凌或被欺凌现象并树立正确人生观和正义感。

3、行为与表现:生活中遇到欺凌时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处理问题。掌握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暴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四、前期准备:

1、搜集校园欺凌的事例。

2、表演校园欺凌小品。

3、写出一句预防校园欺凌的广告语。

五、活动形式:

案例资料、班会讨论,个人发言。

六、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播放大同市大成双语学校发生未成年人欺凌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山西省大同市联合工作组就大同市大成双语学校发生未成年人欺凌事件发布通报,对赵某某、晋某某依法予以训诫,责令其接受心理辅导、行为矫治。26日,央视网对此事件发表评论,“年龄不应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和护身符”不能成为一句口号。大家怎么看待校园欺凌?

大家谈:什么是校园欺凌(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七嘴八舌话欺凌)

教师评价: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2、表演时间: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下,生活中的校园欺凌。

教师点评:你表演得太好了。除了刚才表演的小品是校园欺凌以下行为也是欺凌。a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或恶语重伤受害者或家人。b用武力威胁受害者强迫受害者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c损坏或抢夺受害者个人物品。d孤立或排挤受害者或对受害者进行网爆等。接下来我们进行校园欺凌案件分析。

3、案例分析

案例一:

2023年3月3日,一段19秒下跪并挨打的视频,在小珊就读的花都区育才学校初中部学生间传开,之后在全市其他学校间发酵,一时间,成为学生们口中的谈资。小珊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父母,而是自己默默地承受。她告诉新黄河记者,当时自己害怕极了,因为小琪告诉她,如果她敢告诉父母,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令小珊没想到的是,第二次的欺凌很快就到来了。3月6日,她被另外三名女生围堵住,不仅遭遇巴掌拳脚的招呼,还被威胁交出400块钱,并且再一次被拍了视频……

案例二:

2023年5月24日,四川广安武胜中学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校园暴力事件。一名13岁的初二男生卢某某被两名同学手持棍棒追打,从校内逃到校外,最终晕倒在路边,经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三:

2023年6月11日,山西长治市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校园欺凌事件,五名女子轮流对一名学生进行掌掴,被打女子无力反抗,给被打女子造成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伤害。原因是襄垣县第三中学,女子董某某因为怀疑郎某某说了她的闲话。

案例四:

9月26是深夜,甘肃省兰州市学府致远学校校长及招生办主任殴打两位高一学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致远学样的校长和招生主任,检查就寝情况时,有两位高一同学违纪,校长和主任就动手殴打了这两位同学,学生头晕,鼻子出血,没有学生电话手表,让学生写检讨,不准学生告诉家长。

思考

①你曾经遇到过或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吗?可以简单地说一说当时的情况吗?

②为什么每个案例中的主人公会做出如此恐怖的事情呢?

③当你遇到了类似的事情,你会怎样做呢?请每个小组选一个案例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教师进行评价。

第一,校园欺凌的产生与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关系。一些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规范,导致他们无法正确认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平等和尊重。这样的学生在校园中就会表现出欺压和威胁弱势学生的行为。另外,一些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过于严厉或者溺爱的现象,这些极端的教育方式也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欺凌行为。

第二,学生自身心理问题也是校园欺凌形成的原因之一。一些学生由于自身的自卑、自负或者自尊心过强等心理问题,会通过欺凌他人来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或者满足。此外,一些学生可能受到了家庭或者社会的暴力行为的影响,导致他们对暴力的认同度增加,进而在校园中表现出欺凌行为。

第三,学校和社会环境也是校园欺凌形成的原因之一。学校在管理和教育方面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措施来防止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给了欺凌者可乘之机。另外,社会对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欺凌行为的惩罚力度不足,导致一些学生对欺凌行为没有足够的恐惧感,从而放任自己的欺凌行为。

最后,媒体和网络对校园欺凌的渲染也会对学生形成不良影响。一些媒体报道和网络平台上的暴力行为和欺凌事件,可能会对某些学生产生模仿效应。一些学生由于对欺凌行为的模仿和追求,进一步加剧了校园欺凌问题。

4、欺凌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①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②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

③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④上下学、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七、活动延伸:

作为中国新时代的初中学生,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我一定努力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做个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好孩子、好学生。请同学们回去之后把我们这节课学到的本领教给我们的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让每个人的学校时光都能够平安、快乐地度过。

篇七:2024年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校园霸凌的定义、形式及其危害。

帮助学生认识到校园霸凌是不可接受的行为,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维护和谐校园的意识。

教育学生掌握应对校园霸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

校园霸凌的定义和形式

校园霸凌是指在校学生之间发生的,具有持续性、反复性的恶意行为,包括言语欺凌、身体欺凌、网络欺凌等。

校园霸凌的危害

对受害者造成心理创伤,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破坏校园和谐氛围,影响学校的整体形象。

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学会保护自己:勇敢说“不”,寻求帮助,避免单独行动。

学会尊重他人: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尊重他人的差异和选择。

及时报告:发现欺凌行为及时向老师或家长报告。

三、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校园霸凌的情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霸凌的危害和应对方法。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校园霸凌的现象和原因,提出预防和应对的措施。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受害者、欺凌者和旁观者,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加深对校园霸凌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校园霸凌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校园霸凌的定义、形式和危害,引导学生认识到其严重性。

情景模拟与讨论: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角色扮演与体验: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加深对校园霸凌的认识。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次班会的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提出今后的改进措施。

五、作业布置

撰写一篇关于校园霸凌的感想或建议,表达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与家长共同讨论校园霸凌问题,了解家长对此问题的看法和建议,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六、教学反思

本次班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校园霸凌的危害和应对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敏感话题感到不适,因此在讲解和讨论时需要注意语气和措辞,避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同时,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开展后续的教育工作。

篇八:2024年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过程

2024年3月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关注,校园欺凌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为了营造安全、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的要求。根据《中小学德育指南》要求,学校应当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道德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校园欺凌主题班会课正是德育指南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这一目标的具体体现。学校通过开设这类班会课,学生深入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公民意识。本课以“龙翔九天”为象征,寓意着无限的可能和广阔的天地,来倡导我们将爱心和关怀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温暖和支持,从而远离校园欺凌。

2、活动目标

一、认知与技能目标:

1、知识理解:使学生全面理解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危害及后果,增强对校园欺凌问题的认识。

2、技能培养: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识别校园欺凌行为的能力,学会在遭遇或目击欺凌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3、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及其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个人经历和感受,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感。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团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共同探讨校园欺凌问题。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情感共鸣:通过真实案例和受害者的分享,激发学生对受害者的同情和理解,形成积极的情感共鸣。

2、价值观塑造:强调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维护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四、共识共育目标: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安全,构建校园欺凌防治的家校共育机制。

3、活动对象

中小学生

[活动准备]

搜集相关教育视频及资料

[活动内容]

1、龙眼观察:认识校园欺凌现象。

2、龙鳞剖析:校园欺凌的类型与影响。

3、龙心共鸣:校园欺凌受害者的心声。

4、龙翼展翅:如何预防与应对校园欺凌。

5、龙脉传承:构建无欺凌的和谐校园。

6、活动过程

一、龙眼观察

1、引导学生观看校园欺凌的相关视频或图片,直观感受校园欺凌的严重性。

2、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或讲述身边人遭遇过的校园欺凌事件,教师记录并总结。

二、龙鳞剖析

1、教师介绍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如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网络欺凌等)及其危害。

2、小组讨论,分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造成的心理、学习和社交等方面的影响。

三、龙心共鸣

1、邀请曾经遭受过校园欺凌的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真实经历,表达内心的感受。

2、开展“心声接龙”活动,鼓励学生用匿名方式写下自己的遭遇或感受,并依次传递,让学生更加了解受害者的内心世界。

图片

四、龙翼展翅

1、教师讲解预防校园欺凌的方法和技巧,如保持自信、学会拒绝、寻求帮助等。

2、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模拟遭遇校园欺凌的场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应对。

3、小组讨论,分享预防与应对校园欺凌的创意建议,形成班级反欺凌行动计划。

五、龙脉传承

1、教师强调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在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中的责任和作用。

2、开展“反欺凌承诺签名”活动,鼓励学生承诺自己将积极参与反欺凌行动,共同维护校园和谐。

3、制定班级反欺凌公约,明确班级成员的行为准则和应对机制。

六、总结全堂

通过本次班会课的学习与讨论,学生们对校园欺凌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反欺凌意识,学会了预防与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无欺凌的和谐校园,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七、拓展延伸

1、写一篇关于校园欺凌的感想或建议,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思考如何预防与应对校园欺凌。

2、设计一份反欺凌宣传海报,可以是手绘或电子制作,内容要包含校园欺凌的定义、危害及预防方法等信息。

篇九:2024年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霸凌的概念及其危害,明确反对校园霸凌的重要性;

2、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受到尊重和关怀,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共同构建和谐校园。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校园霸凌的概念及其危害;

2、反对校园霸凌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4、共同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和方式。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2、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和认同共建和谐校园的意义和价值。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年龄在9-10岁之间,性格开朗,爱好广泛,但在日常交往中存在一些小冲突,如抢玩具、互相推搡等。部分学生存在攀比心理,希望在同学中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关注。对于校园霸凌的概念和危害,大部分学生只是模糊了解,缺乏深入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1教师在班级教室的墙上张贴一些关于校园霸凌的海报,播放一些关于校园霸凌的视频。这些海报和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校园霸凌的概念和危害。

1、2教师让学生自由讨论校园霸凌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校园霸凌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教师可以问学生以下问题:

-你们听说过校园霸凌吗?

-你们认为校园霸凌是什么?

-校园霸凌有哪些表现形式?

-校园霸凌对受害者有哪些危害?

-校园霸凌对班级和学校有哪些影响?

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校园霸凌的概念和危害,明确反对校园霸凌的重要性。

(二)讲解校园霸凌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危害

2、1过PPT等方式,详细讲解校园霸凌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危害。教师可以在PPT中列举一些校园霸凌的表现形式,如:言语霸凌、身体霸凌、网络霸凌等。同时,教师可以讲解校园霸凌对受害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的危害,如:受害者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恐惧等。

2、2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校园霸凌不仅会伤害受害者的身体和心理,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对整个班级和学校造成不良影响。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影响:

-学生可能因为害怕上学而逃学;

-学生可能因为受到校园霸凌而影响到学习成绩;

-学生可能因为受到校园霸凌而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校园霸凌可能会影响到班级和学校的整体氛围。

通过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霸凌的危害和影响,认识到反对校园霸凌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以及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3、1通过故事、真实案例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霸凌的危害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校园霸凌不仅是受害者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教师可以讲述一些真实的校园霸凌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霸凌的危害和影响。同时,教师也可以讲述一些故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校园霸凌给人带来的痛苦和伤害。

3、2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或身边的同学遭受校园霸凌,应该如何应对和寻求帮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如果自己遭受校园霸凌,应该如何应对?

-如果身边的同学遭受校园霸凌,应该如何帮助他们?

-如果自己无法解决校园霸凌问题,应该向谁寻求帮助?

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让学生了解到应该如何应对校园霸凌,如何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校园霸凌问题。

教师讲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不要采取暴力或报复行为,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让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

2、尽可能的避免和施暴者接触,可以选择和朋友一起走,或者寻求老师或其他成年人的帮助。

3、记录校园霸凌的时间、地点、施暴者的特征和行为,这些信息可以作为后期解决问题的证据。

4、寻求家长、老师或其他成年人的帮助,告诉他们自己或身边同学遭受校园霸凌的情况,让他们给予支持和帮助。

5、如果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可以向学校领导或有关部门投诉,让他们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四)讨论如何预防校园霸凌,如何保护自己

4、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预防校园霸凌,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帮助同学。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校园霸凌?

-如果自己遭受校园霸凌,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如果身边的同学遭受校园霸凌,应该如何帮助他们?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到如何预防校园霸凌,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校园霸凌问题。

教师讲解方法:

1、培养自信心:自信的孩子往往不容易成为校园霸凌的目标,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2、学会沟通:如果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学会和父母、老师或其他成年人沟通,寻求帮助和支持。

3、做好朋友:与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相互支持和帮助,可以让孩子更加自信和坚强。

4、避免独自行动:尽量不要独自行动,可以和朋友一起上学、下课,或者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耍。

5、学会拒绝:如果遇到不合适的要求或行为,要学会拒绝,不要轻易妥协。

6、学会保护自己:如果遇到危险或有人想要伤害自己,要学会寻求帮助或逃离现场。

4、2让学生明确每个人都有权受到尊重和关怀,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每个人都有权受到尊重和关怀,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每个人都有权受到尊重和关怀,你认为为什么会有校园霸凌的现象出现?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身边的同学受到校园霸凌,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或帮助同学?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每个人都有权受到尊重和关怀,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总结

教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反对校园霸凌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共同构建和谐校园。

五、教学反思

本次班会通过引入、讲解、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霸凌的危害和影响,认识到反对校园霸凌的重要性,明确每个人都有权受到尊重和关怀,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思考如何共建和谐校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进行情感教育和心理疏导。

篇十:2024年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

2、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

不合理的观念。

3、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

机。掌握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欺凌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

了解校园欺凌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过程

一、抵制校园暴力,辨别是前提

一些同学在遭遇校园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校园暴力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暴力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要抵制校园暴力,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暴力的识别能力。校园暴力包括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行为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

行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二、向校园欺凌说“不”

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为了不让校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我们的“花季”变成“花祭”,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暴力说“不”!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不参与校园暴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决不充当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④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三、保护自己,关注他人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校园暴力的发生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同学间因口舌之争或其他原因的肢体冲突。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争执、事端。预防争执和事端应做好以下两点:

①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行。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为了保障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对我们打击报复,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匿名报告。预防暴力重于应对暴力,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2)应对暴力,临危不乱

如果我们无法避免危险的发生,那么,在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惊慌!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是制胜的关键。我们应克服心里的恐惧,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或者本能地保护自己。

①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

应对语言暴力,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处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无畏回应。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调整心理。六是法律维权。

②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

如果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该怎么办?一是找机会逃跑。二是大声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动作给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四是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是减少伤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

在人身和财产双重危险时,应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伤害。

(3)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由于校园暴力事件的随机性,许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恐惧和焦虑。一些同学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证,成为“沉默的羔羊”。忍气吞声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四、总结

要应对暴力,我们必须增强五个意识:

第一,要有依法的意识。违法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第二,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切记不能蛮干。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05b17cf0320251ff8cae52989500ba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