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作家的写作心得(汇总17篇)

作家的写作心得(汇总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6 20:37:02
作家的写作心得(汇总17篇)
时间:2024-03-26 20:37:02     小编:翰墨

积累经验是人们不断成长的过程,总结自己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类似情况。如何发展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使生活更加丰富有意义?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总结样本,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技巧。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一

王跃文说:好小说须有三个层面的呈现,一是讲好一个故事,要写得好看;二是塑造好的人物形象,人物须有名片性,如林黛玉;三是提供了思想积累,如《阿q正传》。

小说的标签在行家眼里一看便知,一位老编辑有句话最说明问题,他说:好小说不用看,用鼻子一闻就知道。

小说不能有自己的态度,而是要通过小说语言、构架,左右读者的态度。作者永远是第三者,哪怕是用第一人称写作。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说法不可靠,想修改出好作品,要塌下心,把自己转换成读者(前提你得是好读者,一流读者),来审视自己的文字。多看名家作品,多看与自己文学气质相近的名家作品,对作品进行不断搁置,不断修改,写出好小说不是件难事。

很多小说作者对小说缺少认识,虽然发表不少,但没有在文坛、读者中产生影响,这种创作就变成无效写作,给社会造成物资、时间上的浪费,给年轻读者带来困惑。并且这种作者往往习惯沾沾自喜,听不进意见,无法沟通。

写小说不要轻易下笔,好素材来之不易,轻易写出来,功力不够,读者只是感觉得还行,这样就白写了。就像是一块玉石,通过好工匠的手,就能雕刻出精品,通过一般工匠的手,就不能雕刻成精品。雕刻完了,玉石(素材)也就定型了,没法还原。所以即便是老工匠好工匠,面对玉石也不会轻易下手。据说有位大师面对一块玉石,光看就看了三年。

一篇篇写出来,发出来,没有引起共鸣,没有丝毫声响,全都是无用功,漫天发稿只是混个脸熟,不如把发稿的机会留给新人。

要有一定的写作方向和规划,找准自己擅长的、能够立足站稳的地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后花园”式写作。后花园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就是不能把自己熟知的环境(社会、生活、人文、民俗)写的过于自我,要注意在写作中适当收放,实现和读者有效沟通。

刘庆邦老师在谈小说创作时,有个“种子说”,就是说,小说产生前提,需要有个种子,这个种子可以是一件事、一句话。有了种子,才能慢慢扎下根,长出叶,培育出小说来。种子是小说的文眼,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是小说的精神凝聚点。同样,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小说的一个标志。

小说还有个特点,就是蒙太奇(电影镜头)的转换,由a到b,由b到c,由c到d,很多时候d似乎和这篇没有什么关系,但整篇的彩有时全都出现在d这样的细节上,d使小说的水准得到最大提升。这个说法或许不易理解,有沟通障碍,需要机缘。

我们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坎儿,特烦,实在写不进去,这个时候,基本是到了要紧的时候,这是突破的好兆头,迈过去就是进步。因为艰难,所以精彩。

作者和读者的关系。

小说作者在对读者“讨巧”的行为过程里,要比诗歌、

散文。

作者艰难。从阅读上来说,诗歌、散文作者和读者是平等的和谐关系,小说的作者和读者是仆与主的服务关系。从这个角度去认知小说,写小说,小说的艺术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的提升。

读者想看到的是他们“意想不到的”、“拨动心弦的”、“幡然醒悟的”、“醍醐灌顶”的内容。你要写出这样的作品,就得想办法,忽视和轻视读者都会死得很难看。一个好的作者需要有驾驭读者的本领,这就必须要在学识、修养、见解上远远高于读者。这样你才有能力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创作,才有可能知道各种层次的读者需要什么,希望读到什么。

好的小说作者必须得是修为很高的读者,一流读者。这样才能分辨出啥样的作品是好作品、一流作品。知道了啥是好作品、一流作品,才能写出好作品,写出读者喜欢的一流作品。读者喜欢是王道,连什么是好作品都不能辨识,就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

作者和编辑的关系。

很多人喜欢研究杂志风格,其实杂志风格就是个标签,基本代表编辑风格,所有有职业感的编辑都希望得到好稿子,除非他恰好和这杂志有仇,正准备辞职离开,或者他骨子里就是个混进文学队伍里来的流氓文人。即便是后者,他也需要好稿子来撑自己门面,实现自己的荣耀。所以说不要担心能不能发表,好稿子是硬道理,好稿子砸倒编辑是个非常享受的过程。简单为了发表,凭借一两篇范文揣测杂志风格的做法不可取。

反过来,编辑必须要为好作品负责,在好朋友和好作品面前我们选择好作品,要把珍贵的版面留给好作品,留给那些籍籍无名潜心创作的作者。在好朋友和坏作品面前,我们要关紧大门。因为一旦把好朋友的坏作品、平庸的作品放出去,不光丢杂志的脸,更丢好朋友的脸,砸两家的牌子。对于一个作者来说,如果在杂志上常露脸,作品又不入读者法眼,读者下一次看到作者的名字就会跳过去,哪怕以后写的很好也没人看了。

作者自身的养成。

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小说作者?《都城纪胜》论说书云:“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我的理解是,小说家的职业就是观察人和物,看人心看人性都是透明的。真正的作家对人性的了解大都保有专业的品智,这种与生俱来加后天锤训的品智,使他们对一切周边人甚至陌生人的真诚、虚伪及各种表演,持有一眼看透的能力,他会依据对方的品性对此表示理解、不屑或狠狠一击。

文学要有担当,文学虽然走上商业化,但作者的文字不可以彻底商业化。凭借想象对社会对生活断章取义、哗众取宠、左右逢源、暗藏歧义,都不是正确的写作。个人觉得,还得要保持平静的心态,智慧地认知和认同现实生活中的大是大非,不能依靠貌似的义正言辞夸夸其谈,拿一些大家均知的简单道理,凭个人喜好和目的智商低下地说理说事。

我一位老师感叹,说“写小说的人都是天上的星宿”。刚听这句话的时候,十分不解。蒋勋也说曹雪芹是人间的佛陀,整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满满都是慈悲。星宿和佛陀的说法不是要说优秀小说作者有多高大上,而是在说小说作者要想优秀有多么不容易。他什么都要懂,这又无法实现,无法去一一体验。优秀小说作者都无法做正常人,他需要有大关怀、大悲悯,要观照一切。需集心底纯真、善解人意、傲骨悲情、阴险狡诈、恶贯满盈于一身,矛盾重重,饱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沉重的思想压迫。

早期说法是,小说比散文有情节,比故事有品位。现在散文中的情节细节也很多,故事也越来越接近小说,小说可以固守的阵地就大致剩下结构和语言了。

如果拿棋类比方写作:散文是跳棋,入手简明快捷,偶然性大过水平;诗歌是象棋,技术一定要延伸到虚空之外,一步一个坑,三步五个坑,像月球的脸;小说是围棋,一开始你就知道它要干嘛,接下来又不知道它要干嘛,每颗子都有用,每颗子都有死掉的可能。

说实际点,小说是描述,故事是讲述,散文是倾诉,诗歌是控诉。故事因为需要快速展开,所以是讲述,小说需要语言艺术的构成,所以是描述。小说是由点及面,散文是由点到点,故事是由面及点。诗歌得把自己写进去,散文随意进出,小说得把自己写在外面。

(以上说法不准确,可意会。)。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电影《茶馆》的墙上贴着“莫谈国事”,今天,有许多媒体平台也对“谈国事”进行潜规则,很多人尽管没有明着提倡远离政治,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政治真实的影子;有的杂志干脆就标明:不收抗日的稿子,不收官场的稿子,不收对社会不公提意见的稿子,说白了,就是跟着政治气候走,不收有政治标签的稿子,防止受牵连,吃瓜唠。

政治永远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你从事写作,不管你是写诗歌、写散文还是写小说,也不管你是写爱情、写风景还是写感悟,都离不开政治背景、社会环境和生活体验。没有政治,哪来社会?没有社会,怎么可能会有文学?一个人不关心国家、不了解社会、不留心政治,他作品的生命力就不可能存在。不说国家,不谈政治,不评社会,这样的作品不否认有暂时存在的价值,但绝对没有存世的意义。

关心政治,为社会把脉,为社会的沉疴新症解疑难、开良方,这是写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作家要有勇气要开拓视野,不断提升学养,培树恢弘的大局观,持有端正的谋断思维。不妄议国事、认真分辨、不人云亦云、道听途说。更不能无事生非,随性发挥,脱离了文学的轨道。

3

页,当前第。

2

1

2

3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二

写作是一种触摸灵魂的力量,通过笔端的运用,作家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点。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关于写作的心得体会。以我自身的经验为例,我将在下文中详细介绍我在写作过程中的五个重要发现。

首先,我发现写作需要用心感受。当我坐下来开始写作时,我会尽量将自己的思绪调整到一个相对平静和专注的状态。这样做可以使我在写作过程中更加投入,更好地去感受自己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深入感受,我能够用更多的细节和生动的形象来描述情景,从而使作品更加鲜活有力。

其次,写作需要持之以恒。坚持是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尽管有时我可能会遇到困难或写作灵感不足的时候,我总是坚持下去。这是因为我知道,只有不断地练习和努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每当我完成一篇作品,我就会从中学到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些都是我在写作路上的财富。

第三,写作需要放飞自我。写作是我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途径,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不拘泥于传统的写作方式,而是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个性。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观点,只要敢于放飞自己,就能创作出独特而有个性的作品。

此外,写作也需要持续学习。作为一个作家,我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我会不断地阅读各种类型的文字,从中获取灵感和触发点。不仅如此,我还会参加写作培训班或者参与写作交流活动,争取从他人的经验中学到更多写作的技巧和方法。通过持续学习,我可以拓宽自己的写作视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最后,我认识到写作需要勇气。创作是一个挑战自我的过程,因为在作品中,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都暴露无疑。然而,我相信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才能写出真实、深刻的作品。在写作中,我会尽量克服自己的拘束和畏惧,保持勇气和信心,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想法。

总之,通过这些年的写作实践,我发现写作需要用心感受、持之以恒、放飞自我、持续学习和拥有勇气。这些都是我在写作路上的宝贵经验和体会,希望对于其他作家或爱好写作的人有所启发。写作是一种美妙的表达方式,只要坚持不懈,相信每个人都能创作出令人赞叹的作品。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三

我对小说的理解也很肤浅,只能结合自己创作谈一些个人的观点,这些观点很不成熟,甚至有可能偏差,读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做出正确的选择。还是那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取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希望我们在这里互相学习,互相共勉,共同进步。

有文友希望我谈谈小小说,我个人觉得,从小小说的角度去研习小说创作,或单纯解读小小说创作,不太好讲。因为从事小小说创作和小小说编辑很多年,对小小说现状有个大体的了解。从文学创作的思路上讲,我对小小说的发展前景不是很看好,先大致有个介绍。

网上有专门论述小小说创作的文章,讲如何开头,如何收尾,可以找来看看。学习之初,一定要多看多学多想,创作时,则需有意避开那些教科书式的写法,跟在别人后面,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不是重复就是模仿。小小说速成,容易混脸熟,可以快速融入圈子,有不断的小满足,因为越短越难写好,所以不大容易出成就。

小小说大量产生的原因是网络时代,阅读变成了“碎片化时间阅读”,小小说为适合这种国民阅读新习惯而产生。它不是新的文体,它和后来的闪小说一直存在于现当代文学之中,以“短、新、奇、精”为特点。也可追溯到先秦的神话传说与寓言故事。《世说新语》、《笑林广记》、《搜神记》、《容斋随笔》、《阅微草堂笔记》甚至《史记》中都有其影子。它们既是文学的、具有小说的特质,又是大众的,具有信息时代多渠道传播的特色。

小小说首先是小说,1800字以下的小说,它具备小说特质,适应时代特色。当下很多小小说剥离了小说的部分本质,但还是叫小说。关于小说的本质很多教科书中都有。说一件事物的本质特征,最简单的办法是比较,比如小说和。

散文。

及故事的比较。这种小说故事混搭的现象,在小小说圈子内如今已经约定俗成,没法解构或拆分,势成洪流,惯性使然,如今的小小说只好——或者就该是这样子。

这些年继小小说之后又兴起了闪小说,字数限定在600字内,也是互联网时代的文学形式,也就是小小说的微缩版,骨子里仍然应该是小说,(闪小说不是段子,不是所有的段子都是闪小说。)它和小小说一样,依然是市场文学的产物,这不妨碍它成为小说家族的一种样式。

我觉得,不管是小小说还是闪小说,都具有小说的基本特征,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说,在写作上追求“微型、新颖、巧妙、精粹”。(微型,指篇幅超短;新颖,指立意别出心裁;巧妙,指构思精巧;精粹,指言简义丰。)汪曾祺说:“小小说只能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但要让人想象出生活的全盘。写小小说要留出大量空白。能不说的,尽量删去。”

老舍先生也倡导过小小说创作,他说,小小说是最短的短篇小说,作品好坏不决定于字数的多少,写的多不易字字玑珠,写的少易于精益求精。写这种小说,作者需要极其深入地了解问题和人物,并能够及其概括地叙述事实,用三言两语刻画出人物。这是很高的本领,作者学会这个本领将终生享受不尽。

小小说和闪小说的悲剧是数量太多,铺天盖地,成为互联网文学的霾。小小说的初学者甚至老作者都在精心研究“抖包袱”,闪小说作者的认识大都从“闪”入“闪”,以“闪”定位,偏离了小说的艺术本质。这样往往作品偏重新奇,在艺术结构上,在逻辑和哲理上漂浮不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固定思维一旦形成,就注定我们在文学道路上,很难走远。

我这里想说的是小说写作,也同样是小小说和闪小说等各种形式的小说写作。

在这里用路子,是个很傻的词,其实也可以说套路,网上流行有“城里套路深,我要回农村”的话,其实这句话就有小说的意义。我个人觉得,小说写作需要经历几个过程,大致是:爱小说、读小说、懂小说、写小说。

1.爱小说。

就是从骨子里喜欢小说,就觉得小说比其他文体更适合自己阅读。没有理由,就是喜欢,闲下来就想,睡觉做梦也想,十几年如一日地喜欢,离了它就没劲,有了它就兴奋。也可以说,小说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不管做什么,无论是打球、钓鱼、摄影,死心塌地的喜欢是最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进一步做好。

爱小说不是简单的爱,要对小说写作心存敬意,甚至顶礼膜拜。在中国,唯有写作这个行业没有传承,没有纯粹的师从,没有清晰的谱系,但我们的文脉依然生机勃勃。这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就是为小说而生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经历了多少转身,跨越了多少沟壑,最终他依然会回归到小说中来,一生不离不弃。

只要不是叶公好龙,只要是发自内心,只要是不以此为手段实现某种目的,只要是在其中能深切感受自我存在的价值,有“先挣一个亿”的小目标的想法,这样就成了,欢迎来到小说世界。

2.读小说。

读小说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只要爱小说就自然会大量阅读小说。爱小说的人其实可以分作两种,一种是享受阅读小说的过程,一种是为创作小说做准备。我们是第二种。

第一种阅读,可以算作是文化消费,他们就是喜欢小说,喜欢通过阅读获取人生经验,获取领悟和觉悟,获取超脱现实、甚至击溃现实的快感。

第二种阅读,是写作者走向专业写作的通道,我们在保留第一种阅读经验的同时,需要做更多的事,必须进行有效阅读。

完全实现有效阅读,阅读就成了一个训练的过程。

我的一个朋友为了更好地学习视频编辑,手工剪辑了一部bbc纪录片和《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就是把几千个镜头都分割开,体验它们剪辑拼接之前和之后的效果,进而去体会拍摄前从无到有的过程,完成脚本构思、技术拍摄及后期制作的训练。

小说也是这样,小说的段落比较直观,更容易分割,我们可以找一篇好作品,细心体会段落之间的衔接、次序,这样整篇的布局思路也同时清晰了。同样,我们还可以对一个自然段进行分割,体会每句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训练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对段落、句子进行取舍,甚至可以这样去判定:某一段或某一句,如果去掉对整篇没有影响,那它就是多余的,可以删去。反之,它就是重要的、必须的。

越是好作品,多余的段落和句子就越少,这也是衡量作品好坏的一个鲜明的标准。有时候我们觉得有的作品啰嗦,有的作品干净利落,原因基本在这里。懂得这些,我们写的时候,就知道去主动规避。

有效阅读必须要做。

读书笔记。

否则你的阅读就会变成第一种阅读甚至无效阅读。阅读带来的感悟要及时记写下来因为我们的记忆能力有限感悟大都是灵光一现最容易消逝不记下来就白读了做了无用功。

文学阅读始终是我的短板,所以有深切的感慨感叹,文学阅读决定我们起点的高下,是生命与文字融合的枢纽所在,做到有效阅读,汲取前人足够的养分,才能孕育出好作品,大作品。

3.懂小说。

所谓懂小说,不是指要懂得小说的基本的语言、细节、结构等基本技法,而是指要懂得小说产生的由来(前世今生)、脉象(功力的深厚)、疗效(推动力和创造力),由此很快判断出小说的优劣、价值和地位。

有段时间,我非常喜欢余秀华的一些诗,诗人铁骨(奔腾的诗群中大家叫他铁队)表示不屑,说你之所以喜欢,是因为你现在正停留在读那些诗的水平上。真是“一句话惊醒梦中人”,现在我仍然喜欢余秀华的诗,我更清楚地记着铁骨的那些话。

假设有人说:我就喜欢老宗的小说,看不进去《红楼梦》,那就说明我们的阅读鉴赏能力还不够,我们对写作的认知还落在后面。说实话,我过去就是那种想法,现在,尤其是听了中国台湾学者蒋勋对《红楼梦》的解读,才清晰地感受到那部巨著的伟大之处,清晰地看到自己文学素质的落后。

通俗点说,懂小说的人,就是有强大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的人。阅读和鉴赏,就是对我们个人文学素质的考验。为了使自己真正地懂,我们得在提高文学素质,提高自身整体修养上,不遗余力地往前挤、往前进。

小说需要寻求读者认同,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成为一个好作者的前提是,你必须首先是一个懂小说的好读者,一个品位极高,鉴赏水平极高的一流读者。好的小说作者必需要做到善读,由善读而真正懂。袁枚说“善读者长精神,不善读者生痴瘤”,一旦不善读,就偏离了轨道,走上歧路。明明错了,因为自己认知水平不够,还以为很对,这样就越走越偏,越偏越远。

4.写小说。

基本的技法,各种关于写作的书中都有,早期硬着头皮看《文学概论》,看不懂,没人解读。现在看,看懂了,甚至有不同意见,但说不明白,因为我们在这方面不是专业人士,没经过系统训练,很多地方只能意会,没能力解释的很到位。所以说,我们写作者都不是文人,离文化人就更远了。我们只是喜欢,想在这方面干点啥,如此而已,这里之分享个人感悟。

临摹说。

学习书法时有个词叫做临摹,写小说也是先要临摹。临摹是必须的过程,但不是一两篇就能做到的,经典的好小说很多,得多研习它们手法上的奥妙之处。比方那些被文学界认定经典的小说,可以试着去按照它们的文本结构、语言风格、细节描写进行一段时间的模仿。

结合前面读小说提到的有效阅读的方法,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个过程可长可短,可有可无,不用太多纠结。我想说的是,踏实的训练总是好的,训练的越多就得到的越多,视野就越开阔。

学习写小说和练习书法基本一致,书法求形似,进而求神似,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梅兰芳有句话叫: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写作也是这样,只能神似,不能形似,形似即有抄袭之嫌。鲁院老师推荐阅读和自己创作气质相近的作家的作品,因为心灵的无障碍,会轻松跨过形似的影响。

其实临摹,就像是咱小时候,用压井抽水前,倒进去的那瓢水,有了那瓢水,井水才能被抽出来。一个人的个人阅历十分有限,比方说我们写小偷,总不能去偷点东西体验一下,再比方我们写杀人犯,更不能杀个人体验一下,但还想写到位,怎么办?就得寻找其他办法,听故事和阅读是首选。阅读时产生的灵光一现,临摹过程中产生的感悟,就是激发小说创作本能所需要的那瓢水。我把它叫“一瓢水”理论。

背景说。

若涉猎摄影这个行业,会知道一幅照片有前景、中景(要表现的主题)、背景之分,一切以中景为主,换成小说也是这样。文本的背景若大出了中景(主题),就比较失败了。前景是点缀,使照片(文本)上档次,背景是烘托,使照片(文本)更接地气。中景(主题)可以虚构,比方一个人、一匹马、一群羊,但背景是真实不变的。真实的背景,这恰好是小说的命脉所在,一篇小说,背景虚假了,小说也就立刻死掉了。

细节说。

小说要有合理的细节。打个比方,还说写小偷:最初的体验和惯犯肯定是两码事,偶然起意的心态、干过一两次的新手的心态、惯犯的心态都有相当复杂的不同,大家当然知道,我们不能简单地写“他是第一次偷”、“他是老手”,怎么办?那就需要通过场景、肢体语言进行描写,新手的慌乱、东张西望、下手时什么样、逃走时什么样;或者有小偷潜质的新手的心态、出入意料地镇定;还有善良的小偷、坏透腔的小偷、险恶凶狠的小偷等等,这些都要根据你小说的需要来写,精彩的写,或惜墨如金、或泼墨如雨,虽然它只是你小说中的一段细节,正是这些细节,汇聚起来,决定了你小说的高下。

描述说。

小说是描述,并一直以此为主。很多作者的作品中虽然也注意描述,但大都是过多的讲述(不是不能有讲述,能不用尽量不用)。另,人物和作者本人是合二为一的整体,你写一个坏人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坏人,写一个恶人的时候就是一个恶人(还要知道坏人和恶人的区别,其他同理,如好人和善人),这又涉及到一个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的哲学问题。

范围、火候不好界定的时候,跟着通篇的调子走。文似看山不喜平,小说美学中也有音乐美。调子是作品的音律,音律杂乱,细节再好也受影响。我们常提及的正、插、倒、补等叙述方式在小说结构中纷繁复杂。成功的结构,曲折不失流畅,平淡不失恢弘,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的旋律,整体又化作一部完美的乐章。

人物说。

说到“有文学高地无文学高峰的话题”时,评论家们也常提到小说人物,他们认为新时期的小说很少有鲜活的可以立得住的小说人物出现。按照文学既是人学的说法,人物才是小说魂魄所在,故事列为第二,因人物塑造也是需要靠故事支撑,人物塑造的成功,故事也就有了丰满的基石。很多小说家不擅长写故事,故事家写小说没头绪,这都是由于理念上的惯性和诟病在作祟。

语言说。

小说语言是一个整体的构成,自然不是随便一句两句就能判定是还是不是。小说语言不单纯是文字的组合方式,是文字组合后构成的视角、感知和自觉,它使读者欣然进入阅读的角色,体验小说艺术的与众不同。

小说追求艺术性,艺术性这个概念放在文学理论中太抽象,没法具体。怎么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一看就明白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是小说的语言问题。小说语言有魔法杖的功效,我认为好小说正是通过这个魔法杖,对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还原和再现。

由此推及到结构,结构的千变万化是小说艺术的具体体现。结构的齿轮带动这些个场景若即若离,围绕主题运转,这也是小说和散文的共同之处,只不过散文是感性的,小说是理性的。小说的理性使小说背后的东西,幽灵般围绕读者徘徊,使读者能够切实感受到小说的伟大。

故事说。

小说踏步前行时,每一步都有故事,也是形散而神不散,围绕主题,或细腻婉转,或大步跨越。或紧紧拥抱主题,或游离远去,但始终在视线之内,做到这些即是掌握了小说艺术。

20xx年诺奖获得者门罗接受采访时说“我永远都在编故事”。没有故事就没有写作,一个好故事可以成就一篇好小说,但一篇好小说却不一定依赖一个好故事,其唯一的区别在于大作家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平庸的作家讲了一个拙劣的故事。卡夫卡可以编一个一流的故事,莎士比亚可以用一个二流故事写出伟大的悲剧。把故事作为文学的起点和终点,把故事和情节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推到淡化的缘化,都不正确。

纳博科夫说:文学是现实生活的“棱镜”,文学是创造,小说是虚构(撒谎);经过文学“棱镜”的照射与过滤,世界焕然一新,艺术宣告诞生;这个时候的作家不仅是“讲故事的人”,更是魔法师和发明家。

故事总是产生在事实的阴影里,就像是苔藓总长在阴湿的墙根,无论故事多么真实,那也只是文学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生活远比小说精彩。

标签说。

好小说要有三个标签:大气、才气和正气。正气尤为重要也最难把握(对政治的回避,显然就缺乏正气)。一篇可以拿出手的小说怎么也得有这三要素中的一点或两点。其实作者的才气基本都有,大气慢慢修炼,正气最难。正气为啥最难?因为它最容易出现。

3

页,当前第。

1

1

2

3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四

卡夫卡当年为什么要写小说?他应该是一个不太想出名的人啊。契诃夫写小说可以理解——他要赚稿费啊,他用稿费生活得不错。鲁迅又为什么写小说呢——他把中国人写得那样愚昧、落后,是何居心?沈从文与汪曾祺呢?老舍与巴金呢?莫言与贾平凹呢?我们呢——为什么到了今天还要写小说,而不是去做点别的?哦,看过小说,或喜欢看小说的人大约能知道作家为什么写小说了,他们从小说中看到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表演。小说终究是精神的镜子,心灵的旅行。

我写,又当如何去写?

回顾过去,几乎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作品。谁有呢?有的人会有。自己写的差吗?差在什么地方呢?我不过是更随便一些罢了,我几乎是没有动脑子在写,而是用心在写罢了。可这是一个需要动脑子才能获得名利的时代啊——如此说来,所有的好小说都是相对的好而已,所有的好小说在读者看来都比不过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比不过一场床第之欢。所有的政客与商人,以及平民百姓,没有几个真正能在意小说家以及他的作品,他们表现得在意,也不过是附庸风雅而已——他们通常会装成在意的样子。

面对人类世界,你要说什么?事实上——写作,真正是在为自己而写,读者并不重要,从来都不重要,一点儿都不重要。作家通过写作来完成自己的一生,那仅仅是一种呈现自己的方式。别人看不看他的小说真不重要,怎么评论更不重要。作家有时在意,那是因为他在众人之中,有时难免会被人提及而已。

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十有八九都经不起推敲。最真诚的活法是:不写。但要想实现真诚,写是一种蛮好的方式。

出自 CoOCO.net.Cn

我可以彻底不再写小说吗?

不能,除非我写出了满意的,能证明自我存在的极大的优越感的小说。

不能,除非我不在意他人与自己无法分割的关系。

不能,除非我可以用别的办法来证明自己具有创造力,可以活得风声水起,或者,可以安享孤独。

没有几个我喜欢的作家,所有的作家都充满了局限性,他们只不过是假装高明高潮。事实上我了解了他们写得不容易——这一点倒是令人敬重。但他们也未必比一个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比一个劳作的农民更不容易。他们是娇气而又充满了骄气的文化人。我不是也像他们那样吗?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小说家呢?真的,没有参照。

我有无法成为小说家的危险,因为这使人各方面都弱化的时代。强化自己存在的惟一办法是选择与时代保持距离。可是有人说,只有迎上去,深入其中,你才有东西可写。我半信半疑。我充满了矛盾。我具有另一种可能——我还说不出,或者不是时候说,或者需要通过写作去说。

人心真是古老而新潮,千变万化——而不变的是什么呢?我要寻求不变的东西,只有那样的才具有永恒的属性。不变的是当下,下当是人惟一的可能——如何呈现当下呢?过去所有的经历,感受,以及关于未来的想象,期待,都指向当下。

当下在个人与众人的整体存在中,是时空中的谜。

当下,是神的呼吸与眼神。

当下,是一切可能。

而小说家,从若干个方向走向当下这面镜子——通常也就是照一照镜子中的自己,便以为有了发现。我们不可能再有新的发现,只能为新的发现提供参照。谁想写得好必然孤独,谁想成名必然要不计名利——我已经为此厌倦而痛苦了,事实上大可不必,顺其自然就好。

运动以及许多活动都比写作要快乐,但写作者却在追求一种持久的快乐。大体来说,好作家都是雌雄同体的,通过写作,他们可以自我满足。虽然在外人看来,苦逼的很。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五

第一段:引言(120字)。

无论是诗人、小说家还是散文家,那些被誉为“大神”级别的作家们,无一不是通过长时间的刻苦努力和精湛的技艺,才得以成为文坛的璀璨之星。他们不仅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心得和经验。本文将讨论大神作家的写作心得,探寻他们成功背后的秘密。

第二段:培养创作习惯和写作环境(240字)。

大神作家们都有自己的创作习惯和营造舒适的写作环境。他们普遍倾向于制定一套严格的写作计划,确保每天都有固定的写作时间。同时,他们也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在写作环境方面,大神们常常选择安静、明亮、整洁的地方,以减少干扰,专注写作。他们还会在书桌上摆放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以提高创作的愉悦感。通过培养良好的创作习惯和搭建适宜的写作环境,大神作家们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创作过程中。

第三段:独特的写作技巧(240字)。

大神作家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运用一些独特的写作技巧。他们擅长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逼真的描绘和细致的刻画使读者产生共鸣。此外,大神们还善于运用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丰富文本的层次和品味。还有一些大神作家擅长运用非线性结构,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展开故事。这些独特的写作技巧使得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吸引力和独特性,深深地吸引着读者们的注意力。

第四段:对于创作的态度和挑战(240字)。

大神作家们对待创作的态度十分认真和虔诚。他们将写作视为一门手艺,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新的挑战对大神们来说也是一种前进的动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新的写作形式和风格。但是,写作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抵抗,大神作家们也不例外。在面对创作的低谷时,他们会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积极寻找突破口。他们了解到,创作不仅是技巧和灵感的结合,更是需要意志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五段:成为大神的启示(360字)。

大神作家们的成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坚持不懈创作的道路。他们不仅有独特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创作的态度。他们勤奋、坚持,不畏困难和挫折。他们的创作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正是这些经历为他们的作品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因此,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学习大神们的写作心得和体会,不仅能够提升写作技巧,更能够在人生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总结(120字)。

大神作家们的写作心得和体会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定制自己的创作计划和写作环境,运用独特的写作技巧,保持坚持与挑战的态度,是我们在成为优秀作家的路上可以借鉴的经验。通过学习他们的成功之路,我们或许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写作技艺,创作出更加优秀和有影响力的作品。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六

第一段:引入作家写作的重要性和意义(200字)。

作家写作是一种传递思想、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作家通过自己的文字来触动读者的心灵,唤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写作不仅是一种创作,更是一种表达,对于作家来说,写作是实现自我价值、传递思想的重要途径。在写作的过程中,作家会有种种心得和体会,这些心得和体会不仅可以帮助作家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可以为其他想要从事写作的人提供指导和启示。

第二段:坚持和热爱是写作的关键(200字)。

在我多年的写作经验中,我发现坚持和热爱是写作的关键。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还是其他类型的写作,坚持都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只有坚持不懈地去写作,我们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同时,热爱写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热爱写作,我们才能够保持良好的创作状态,才能够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

第三段:阅读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200字)。

阅读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汲取其他作家的写作技巧和经验。通过广泛的阅读,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种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学习到思考的方式和逻辑推理的方法,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文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四段:勇于表达自我,保持创新(200字)。

作为作家,我们要勇于表达自我。我们要表达的不仅是我们的思想、情感,还有我们自己的声音。我们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够与众不同。同时,我们还要保持创新。写作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尝试新的题材、新的表达方式,在写作中不断追求突破和创新,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五段:坚持修炼才能成为优秀的作家(200字)。

要想成为优秀的作家,我们还需要坚持不懈地修炼。写作是一门技术活,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提高。我们要不断地反思和反馈,从中找到写作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地去改进。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参加各种写作培训和研讨活动,与其他作家互相学习交流。只有不断地修炼和学习,我们才能够成为真正优秀的作家,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

总结:通过坚持和热爱、广泛阅读、勇于表达和创新、以及不断修炼,我们作家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创作出更具影响力的作品。写作是一种修行,是一种探索。在写作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风景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下去,我们就能够品味到写作带给我们的乐趣和成就感。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七

生活中每一次感动都可以入小说,比方第一声春雷,第一场春雨,第一只蛰伏的小虫爬上窗台。

还有好奇心,比方说我们好像从来没见过苍蝇半大小子的时候是啥样,它们好像摇身一变就出现了,等等。

作品是要拿给读者看,培养自己的读者群,征服每一个有层次的读者,包括对手和敌人。不成熟的作品不能轻易放出来,糊弄读者,就完蛋了。(想起臧克家的诗《有的人》,可以套用说:“有的作家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作家死了,他还活着。”因为只有好作品才能不朽。)。

我觉得,一个好作家,至少要有十几篇像样的短篇,五六篇像样的中篇,两三部像样的长篇。

对于陌生的题材,不是自己经历过的,也不是不能写,比方我从来没有煤矿生活的经历,但也可以写煤矿一些细节,如下:

咋样?还不错吧?但如果写人物和对话语言时,就一定不能做到在矿区生活的作者那样游刃有余。所以说个人经历的生活才是写作者的后花园。后花园式写作是一个作家最坚强的理由,把个人生活转化为大众接受认可的艺术形式很不易,有时会沉的太深不能自拔,变成了纯粹的个人写作,这个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的一个作者,写了一篇关于交通纠纷的小说,我说这是个老话题,网上常见的桥段。他不开心,说这是自己亲身经历。我说那没办法,别人没经历,但别人编的比你这个真事儿还圆满,不是不能写,是考虑一下怎么写才与众不同。我这作者还是个很较真的人,说那别人写了还有啥意思?我写别的吧。他可能没想到,已经没别的了,人间的这点事儿其实都叫人写过了。我想说的是,“不怕旧瓶装新酒,就看手段有没有”。你的阅读量足够的话,可以规避雷同的内容,你的水平超强的话,也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作品来。

文中都是个人想法,拼凑了1万余字,可谓之“小说写作万言表”。因为表达的水平不够,漏洞很多,可拿取所需,抛却不同。本文就是一篇简单的心得分享,不否定、不站队、不争论。喜好就读,不喜欢就弃。文友读后有些许收获和不同感悟,进而坚定自己方向,是我最大快乐。

3

页,当前第。

3

1

2

3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八

我对小说的理解也很肤浅,只能结合自己创作谈一些个人的观点,这些观点很不成熟,甚至有可能偏差,读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做出正确的选择。还是那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取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希望我们在这里互相学习,互相共勉,共同进步。

有文友希望我谈谈小小说,我个人觉得,从小小说的角度去研习小说创作,或单纯解读小小说创作,不太好讲。因为从事小小说创作和小小说编辑很多年,对小小说现状有个大体的了解。从文学创作的思路上讲,我对小小说的发展前景不是很看好,先大致有个介绍。

网上有专门论述小小说创作的文章,讲如何开头,如何收尾,可以找来看看。学习之初,一定要多看多学多想,创作时,则需有意避开那些教科书式的写法,跟在别人后面,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不是重复就是模仿。小小说速成,容易混脸熟,可以快速融入圈子,有不断的小满足,因为越短越难写好,所以不大容易出成就。

小小说大量产生的原因是网络时代,阅读变成了“碎片化时间阅读”,小小说为适合这种国民阅读新习惯而产生。它不是新的文体,它和后来的闪小说一直存在于现当代文学之中,以“短、新、奇、精”为特点。也可追溯到先秦的神话传说与寓言故事。《世说新语》、《笑林广记》、《搜神记》、《容斋随笔》、《阅微草堂笔记》甚至《史记》中都有其影子。它们既是文学的、具有小说的特质,又是大众的,具有信息时代多渠道传播的特色。

小小说首先是小说,1800字以下的小说,它具备小说特质,适应时代特色。当下很多小小说剥离了小说的部分本质,但还是叫小说。关于小说的本质很多教科书中都有。说一件事物的本质特征,最简单的办法是比较,比如小说和散文及故事的比较。这种小说故事混搭的现象,在小小说圈子内如今已经约定俗成,没法解构或拆分,势成洪流,惯性使然,如今的小小说只好——或者就该是这样子。

这些年继小小说之后又兴起了闪小说,字数限定在600字内,也是互联网时代的文学形式,也就是小小说的微缩版,骨子里仍然应该是小说,(闪小说不是段子,不是所有的段子都是闪小说。)它和小小说一样,依然是市场文学的产物,这不妨碍它成为小说家族的一种样式。

我觉得,不管是小小说还是闪小说,都具有小说的基本特征,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说,在写作上追求“微型、新颖、巧妙、精粹”。(微型,指篇幅超短;新颖,指立意别出心裁;巧妙,指构思精巧;精粹,指言简义丰。)汪曾祺说:“小小说只能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但要让人想象出生活的全盘。写小小说要留出大量空白。能不说的,尽量删去。”

老舍先生也倡导过小小说创作,他说,小小说是最短的短篇小说,作品好坏不决定于字数的多少,写的多不易字字玑珠,写的少易于精益求精。写这种小说,作者需要极其深入地了解问题和人物,并能够及其概括地叙述事实,用三言两语刻画出人物。这是很高的本领,作者学会这个本领将终生享受不尽。

小小说和闪小说的悲剧是数量太多,铺天盖地,成为互联网文学的霾。小小说的初学者甚至老作者都在精心研究“抖包袱”,闪小说作者的认识大都从“闪”入“闪”,以“闪”定位,偏离了小说的艺术本质。这样往往作品偏重新奇,在艺术结构上,在逻辑和哲理上漂浮不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固定思维一旦形成,就注定我们在文学道路上,很难走远。

我这里想说的是小说写作,也同样是小小说和闪小说等各种形式的小说写作。

一、先谈小说写作的路子。

在这里用路子,是个很傻的词,其实也可以说套路,网上流行有“城里套路深,我要回农村”的话,其实这句话就有小说的意义。我个人觉得,小说写作需要经历几个过程,大致是:爱小说、读小说、懂小说、写小说。

1.爱小说。

就是从骨子里喜欢小说,就觉得小说比其他文体更适合自己阅读。没有理由,就是喜欢,闲下来就想,睡觉做梦也想,十几年如一日地喜欢,离了它就没劲,有了它就兴奋。也可以说,小说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不管做什么,无论是打球、钓鱼、摄影,死心塌地的喜欢是最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进一步做好。

爱小说不是简单的爱,要对小说写作心存敬意,甚至顶礼膜拜。在中国,唯有写作这个行业没有传承,没有纯粹的师从,没有清晰的谱系,但我们的文脉依然生机勃勃。这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就是为小说而生的,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经历了多少转身,跨越了多少沟壑,最终他依然会回归到小说中来,一生不离不弃。

只要不是叶公好龙,只要是发自内心,只要是不以此为手段实现某种目的,只要是在其中能深切感受自我存在的价值,有“先挣一个亿”的小目标的想法,这样就成了,欢迎来到小说世界。

2.读小说。

读小说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只要爱小说就自然会大量阅读小说。爱小说的人其实可以分作两种,一种是享受阅读小说的过程,一种是为创作小说做准备。我们是第二种。

第一种阅读,可以算作是文化消费,他们就是喜欢小说,喜欢通过阅读获取人生经验,获取领悟和觉悟,获取超脱现实、甚至击溃现实的快感。

第二种阅读,是写作者走向专业写作的通道,我们在保留第一种阅读经验的同时,需要做更多的事,必须进行有效阅读。

完全实现有效阅读,阅读就成了一个训练的过程。

我的一个朋友为了更好地学习视频编辑,手工剪辑了一部bbc纪录片和《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就是把几千个镜头都分割开,体验它们剪辑拼接之前和之后的效果,进而去体会拍摄前从无到有的过程,完成脚本构思、技术拍摄及后期制作的训练。

小说也是这样,小说的段落比较直观,更容易分割,我们可以找一篇好作品,细心体会段落之间的衔接、次序,这样整篇的布局思路也同时清晰了。同样,我们还可以对一个自然段进行分割,体会每句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训练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对段落、句子进行取舍,甚至可以这样去判定:某一段或某一句,如果去掉对整篇没有影响,那它就是多余的,可以删去。反之,它就是重要的、必须的。

越是好作品,多余的段落和句子就越少,这也是衡量作品好坏的一个鲜明的标准。有时候我们觉得有的作品啰嗦,有的作品干净利落,原因基本在这里。懂得这些,我们写的时候,就知道去主动规避。

有效阅读必须要做读书笔记,否则你的阅读就会变成第一种阅读甚至无效阅读。阅读带来的感悟要及时记写下来,因为我们的记忆能力有限,感悟大都是灵光一现,最容易消逝,不记下来,就白读了,做了无用功。

文学阅读始终是我的短板,所以有深切的感慨感叹,文学阅读决定我们起点的高下,是生命与文字融合的枢纽所在,做到有效阅读,汲取前人足够的养分,才能孕育出好作品,大作品。

3.懂小说。

所谓懂小说,不是指要懂得小说的基本的语言、细节、结构等基本技法,而是指要懂得小说产生的由来(前世今生)、脉象(功力的深厚)、疗效(推动力和创造力),由此很快判断出小说的优劣、价值和地位。

有段时间,我非常喜欢余秀华的一些诗,诗人铁骨(奔腾的诗群中大家叫他铁队)表示不屑,说你之所以喜欢,是因为你现在正停留在读那些诗的水平上。真是“一句话惊醒梦中人”,现在我仍然喜欢余秀华的诗,我更清楚地记着铁骨的那些话。

假设有人说:我就喜欢老宗的小说,看不进去《红楼梦》,那就说明我们的阅读鉴赏能力还不够,我们对写作的认知还落在后面。说实话,我过去就是那种想法,现在,尤其是听了台湾学者蒋勋对《红楼梦》的解读,才清晰地感受到那部巨著的伟大之处,清晰地看到自己文学素质的落后。

通俗点说,懂小说的人,就是有强大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的人。阅读和鉴赏,就是对我们个人文学素质的考验。为了使自己真正地懂,我们得在提高文学素质,提高自身整体修养上,不遗余力地往前挤、往前进。

小说需要寻求读者认同,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成为一个好作者的前提是,你必须首先是一个懂小说的好读者,一个品位极高,鉴赏水平极高的一流读者。好的小说作者必需要做到善读,由善读而真正懂。袁枚说“善读者长精神,不善读者生痴瘤”,一旦不善读,就偏离了轨道,走上歧路。明明错了,因为自己认知水平不够,还以为很对,这样就越走越偏,越偏越远。

4.写小说。

基本的技法,各种关于写作的书中都有,早期硬着头皮看《文学概论》,看不懂,没人解读。现在看,看懂了,甚至有不同意见,但说不明白,因为我们在这方面不是专业人士,没经过系统训练,很多地方只能意会,没能力解释的很到位。所以说,我们写作者都不是文人,离文化人就更远了。我们只是喜欢,想在这方面干点啥,如此而已,这里之分享个人感悟。

临摹说。

学习书法时有个词叫做临摹,写小说也是先要临摹。临摹是必须的过程,但不是一两篇就能做到的,经典的好小说很多,得多研习它们手法上的奥妙之处。比方那些被文学界认定经典的小说,可以试着去按照它们的文本结构、语言风格、细节描写进行一段时间的模仿。

结合前面读小说提到的有效阅读的方法,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个过程可长可短,可有可无,不用太多纠结。我想说的是,踏实的训练总是好的,训练的越多就得到的越多,视野就越开阔。

学习写小说和练习书法基本一致,书法求形似,进而求神似,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梅兰芳有句话叫: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写作也是这样,只能神似,不能形似,形似即有抄袭之嫌。鲁院老师推荐阅读和自己创作气质相近的作家的作品,因为心灵的无障碍,会轻松跨过形似的影响。

其实临摹,就像是咱小时候,用压井抽水前,倒进去的那瓢水,有了那瓢水,井水才能被抽出来。一个人的个人阅历十分有限,比方说我们写小偷,总不能去偷点东西体验一下,再比方我们写杀人犯,更不能杀个人体验一下,但还想写到位,怎么办?就得寻找其他办法,听故事和阅读是首选。阅读时产生的灵光一现,临摹过程中产生的感悟,就是激发小说创作本能所需要的那瓢水。我把它叫“一瓢水”理论。

背景说。

若涉猎摄影这个行业,会知道一幅照片有前景、中景(要表现的主题)、背景之分,一切以中景为主,换成小说也是这样。文本的背景若大出了中景(主题),就比较失败了。前景是点缀,使照片(文本)上档次,背景是烘托,使照片(文本)更接地气。中景(主题)可以虚构,比方一个人、一匹马、一群羊,但背景是真实不变的。真实的背景,这恰好是小说的命脉所在,一篇小说,背景虚假了,小说也就立刻死掉了。

细节说。

小说要有合理的细节。打个比方,还说写小偷:最初的体验和惯犯肯定是两码事,偶然起意的心态、干过一两次的新手的心态、惯犯的心态都有相当复杂的不同,大家当然知道,我们不能简单地写“他是第一次偷”、“他是老手”,怎么办?那就需要通过场景、肢体语言进行描写,新手的慌乱、东张西望、下手时什么样、逃走时什么样;或者有小偷潜质的新手的心态、出入意料地镇定;还有善良的小偷、坏透腔的小偷、险恶凶狠的小偷等等,这些都要根据你小说的需要来写,精彩的写,或惜墨如金、或泼墨如雨,虽然它只是你小说中的一段细节,正是这些细节,汇聚起来,决定了你小说的高下。

描述说。

小说是描述,并一直以此为主。很多作者的作品中虽然也注意描述,但大都是过多的讲述(不是不能有讲述,能不用尽量不用)。另,人物和作者本人是合二为一的整体,你写一个坏人的时候你就是一个坏人,写一个恶人的时候就是一个恶人(还要知道坏人和恶人的区别,其他同理,如好人和善人),这又涉及到一个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的哲学问题。

范围、火候不好界定的时候,跟着通篇的调子走。文似看山不喜平,小说美学中也有音乐美。调子是作品的音律,音律杂乱,细节再好也受影响。我们常提及的正、插、倒、补等叙述方式在小说结构中纷繁复杂。成功的结构,曲折不失流畅,平淡不失恢弘,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的旋律,整体又化作一部完美的乐章。

人物说。

说到“有文学高地无文学高峰的话题”时,评论家们也常提到小说人物,他们认为新时期的小说很少有鲜活的可以立得住的小说人物出现。按照文学既是人学的说法,人物才是小说魂魄所在,故事列为第二,因人物塑造也是需要靠故事支撑,人物塑造的成功,故事也就有了丰满的基石。很多小说家不擅长写故事,故事家写小说没头绪,这都是由于理念上的惯性和诟病在作祟。

语言说。

小说语言是一个整体的构成,自然不是随便一句两句就能判定是还是不是。小说语言不单纯是文字的组合方式,是文字组合后构成的视角、感知和自觉,它使读者欣然进入阅读的角色,体验小说艺术的与众不同。

小说追求艺术性,艺术性这个概念放在文学理论中太抽象,没法具体。怎么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一看就明白的东西,我觉得这就是小说的语言问题。小说语言有魔法杖的功效,我认为好小说正是通过这个魔法杖,对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还原和再现。

由此推及到结构,结构的千变万化是小说艺术的具体体现。结构的齿轮带动这些个场景若即若离,围绕主题运转,这也是小说和散文的共同之处,只不过散文是感性的,小说是理性的。小说的理性使小说背后的东西,幽灵般围绕读者徘徊,使读者能够切实感受到小说的伟大。

故事说。

小说踏步前行时,每一步都有故事,也是形散而神不散,围绕主题,或细腻婉转,或大步跨越。或紧紧拥抱主题,或游离远去,但始终在视线之内,做到这些即是掌握了小说艺术。

诺奖获得者门罗接受采访时说“我永远都在编故事”。没有故事就没有写作,一个好故事可以成就一篇好小说,但一篇好小说却不一定依赖一个好故事,其唯一的区别在于大作家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平庸的作家讲了一个拙劣的故事。卡夫卡可以编一个一流的故事,莎士比亚可以用一个二流故事写出伟大的悲剧。把故事作为文学的起点和终点,把故事和情节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推到淡化的缘化,都不正确。

纳博科夫说:文学是现实生活的“棱镜”,文学是创造,小说是虚构(撒谎);经过文学“棱镜”的照射与过滤,世界焕然一新,艺术宣告诞生;这个时候的作家不仅是“讲故事的人”,更是魔法师和发明家。

故事总是产生在事实的阴影里,就像是苔藓总长在阴湿的墙根,无论故事多么真实,那也只是文学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生活远比小说精彩。

标签说。

好小说要有三个标签:大气、才气和正气。正气尤为重要也最难把握(对政治的回避,显然就缺乏正气)。一篇可以拿出手的小说怎么也得有这三要素中的一点或两点。其实作者的才气基本都有,大气慢慢修炼,正气最难。正气为啥最难?因为它最容易出现。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九

记得刚上完这门课的时候老师就布置了作业,要求我们就论文板块的某个方面去写心得,当时我就问我旁边的同学,你学到了什么?很多人迷茫了,上完了这门课不明白讲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我个人的实际状况有点不一样的,虽然说论文课忘了很多,但是还是有一些收获的,起码自我以后在写毕业论文时候,明白要在资料与格式这两大方面抓好,这十分重要。写一篇好的毕业论文的确不容易,我们务必要认真对待。

刚开始的第一节课是张老师给我们上课的,老师谈及论文写作,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多次强调论文的格式。的确,先不说我们的资料是否新鲜,观点是否创新,建言献策是否有建树,但论文格式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是每个同学都能够做好的。这些基本的格式我们要做好弄好,基本的东西没做好,留给指导老师给你做,这适宜吗?虽然说这天应对的是一篇本科论文,但是可能明天也许你就会因为这种不认真的态度而错失很多很好的工作机会。细节决定成败,虽然这是一句话很俗套而且老生常谈,但是十分有理。

其次是老师强调的选题,论文写作的成败,关键还在于选题。课上老师花了超多的时光给大家讲了选题的问题。老师说我们在选题的时候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尽量选取自我有较强的兴趣、而且平时有所思考、有所积累的比较熟悉的课题,能够保证选题后写作的可行性。而且范围要尽量小一点,要不就会显得没有什么资料,给人很空的感觉。选题要求学生注重平时积累,博览群书,并要长期的思考。另外注重对自我的跨学科知识的培养,以使自我能从更多的角度看问题,视野更开阔。老师还给我们举了好多的例子来说明,我倒是有一些自我的切身体会。选题就是要发现值得做课题研究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问题意识。确定论文的题目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这项工作务必要放在平时。

记得在某一节课上老师给我们点评了一些师兄师姐的毕业论文,印象中听到老师批评的声音较多,赞许的话有,但是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老师是一个会说真话有要求的人,老师的评价是中肯的。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些师兄师姐的论文,在某些论文里,很多同学都能够看出挺多问题的。论文太难令人信服,文章太苍白了。论文最后是文献,文献资料来源太少,缺少精确。有的甚至来源我们教材,这是不太可取的。在此,老师强调论文的参考文献很重要,想写好一篇论文,务必要广泛地阅读超多的文献资料。

还有就是关于论文写作的态度问题,当下社会抄袭之风似乎盛行得很。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所谓的“学术抄袭”好像四处都能够寻找到适合它滋生的环境。而我们呢,对这类现象自然是会嗤之以鼻,然而见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其实,我们在这课之前也写过论文,自我能够扣心自问,有多少的资料是借鉴了别人的。所以在上课时,老师也反复的强调,当我们自我进行论文写作时,要时刻提醒自我,千万不能够“犯规”,要靠自我的真本事。

总之,在这门课里能够学到挺多东西的,尤其在上课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学识渊博,但是老师对学生不骄不纵,低调的为人处事和谦虚认真的态度让我打心底去尊敬他。同时也想到了我们身边有些人吧,学识甚少、眼光短浅,还骄傲自大,把自我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的渺小,有什么值得你去个性骄傲的?所以我们都就应把自我的姿态放低,不懂就问,要多向身边的人学习,这样貌你才能进步得更快!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十

9月18日上午,在十四层会议室我参加了部门组织的新闻写作要点培训,主讲老师是部门张小平,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新闻绝不是你想什么就写什么的,而是要客观的描述事实。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和学习中,要不断提高对工作的理解力、生活的执行力和学习的创新力,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研究,这样才能写出最真实的新闻,才能写出更好的一篇新闻。

新闻就是要对最近发生的,有报道意义的事件及时报道,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写好一篇新闻,仅有发现和思考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锻炼自己的日常写作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

要写好新闻,闭门造车是不行的,我们要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留心生活中的点滴,这样写出来的新闻应该很有特色,作为一名新闻通讯员管理者,就应该用眼睛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多看、多学、多问善于去发现新闻。有了身边的人和事做写作素材,我们的写作才会更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心。

新闻的写作在于不断的创创新,不断的积累,生活中要多观察。多动脑、多多问,从中得到灵感,这样才会写出一篇更好的新闻。

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颇有感触,对新闻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会积极的向优秀的同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写出更好的新闻。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十一

岁月流逝,总会留下很多抹不去的痕迹,如:天真的痕迹;纯洁的痕迹;欢乐的痕迹;痛苦的痕迹……这些痕迹总会我不经意的时候爬上我的心头,让我深沉;让我世故;让我刻骨;让我不知所措;让我追悔莫及……写出自己的故事,秀出我们快乐的痕迹,这,就是写作!

写作,并不是为了写文章而盲目地写作,需要有感而发,无感就没必要发了……。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十二

写作一直是我的最大兴趣,已定为人生终极目标。在多年的网络写手经历里,走过多少曲折、压抑和孤独,没有人来分享与鼓励,以自娱自乐的满足来填补无限虚空的精神世界。近来车间生活给我诸多感慨,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有价值有意义的真善美,不断加强善于思考的能力,无论何时何地,对于某社会现象或生活事例皆以自我、旁观者、当局者、学者与历史的多重角度反复思考,提炼更客观更深层的理性思维。文化又是一种沉重的精神压力,不得不逼迫自己酷爱运动,培养豁达的乐观与坦然的心境,形成未来我的文学生命力的走向:朴实而又华美,真诚而又理性,细微而又大气,贴近生活而又富于想象,平凡中闪烁着哲理的光芒,以时代与历史的高度定位为创作前提,这需要终生的努力,我自是不懈追求。

写一篇文章,首先需明白什么是纯文学,现代青年人有多少不太清楚,我问余秋雨是谁?居然很多人没听说过,他们只知金庸、琼瑶、唐家三少、韩寒等等,如今时代因太多影视剧、影视演员、流行音乐、网络游戏、各种酷时尚等等的泛滥,使多少人失去自我价值取向,多是关注爱情、打斗、战争、冒险、科幻、伦理之类纯粹娱乐性的低级和垃圾文化。说到纯文学,还以为是以点击率来评定的,其实它是以美化或创造性的形象语言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形式,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或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具有平实、坦承、进步、理性等的历史意义,所以,落笔前需明白文学这东西,不然,你的文章就难有思想的辽阔性与启发性,更难与读者产生共鸣。

那我来说说最近的写作心得,主要是散文写作技巧。但先说明不一定全对,以免肓目信任,仅作参考而已,读后一定要仔细分析,对各位有所帮助才是此文的目的。

首先立一个大体草纲,它是全文粗略的框架,这很重要,不然会使文章脱离主体,不管谁在没有草纲的日记里都会犯这种毛病,连许多大文学家也不例外,常常写着写着写出了本不想写的,忘了本来想写的。比如本篇《写作心得》,介绍各段所要写的内容,以概括的语言一条条例明,竟写了满满一页,是为避免写时忘了许多要说的东西,还有各种想法不分先后而越写越混乱。

好文章的开篇,都会做到吸人眼球,让人一看就有种想一口气读完的动力,做到这点,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如《天赐佳人》:“近段时间,我的脑海总处在一种震惊中,逆反的冲击着酝酿已久的情感思维。不止一次地在反复追问红尘世间还有这等巧事,在沧桑巨变的时光与茫茫无际的书海中寻找着答案,或许永远找不到,又或许早已找到却捕捉不到,()如果非要给一个理由来满足自己,那只能解释说是天意,上天被我多年如一日的痴痴真情所凄动,便赐与我一份意外的惊喜与感动,将曾经最美的缘份,以更美的方式出现在我单调枯燥的生活里,而是否掀开一场浪漫爱情的精彩序幕,走向美丽人生的起点,又是一切由缘的导航来上演。”此开篇悬念与想象并重,你读后是否想读完余下文章?开篇的吸引力有很多方式,就在于你如何去设立,或追问反问,或开门见山,或故设悬念,或展开想象等等。

接着下笔时追求语言简洁、明快与严谨,这是我总结出最关键的经验。简洁是消除多余的、重复的、空洞的、不相关的、可有可无的字眼,更不宜出现太多的“的”“了”“吧”“啊”“呀”“啦”“吗”等等,显得幼稚可笑,也过于情绪化,一定要慎用。如《笛声里的七楼》:“我不得不高奏一曲,十指归位,笛头对口,一收腹,细输气,干涩的试音首先毫不客气地贯穿整个七楼,惊扰每一个角落里还在忘却的回忆。我被回忆所包围,被感伤所袭卷,所以,笛声刻意化的优美,却又带有万分惆怅,先由缓缓低哀,再渐入昂昂悲号。”或《闪电手》:“跳起了优美曲雅、灵逸婀娜的孔雀舞,将孔雀舞一千多年历史的精华,都集中绽放在这个小型舞台上和银月光线下,旋体,展手,抖肩,折腰,踮步,一律一动,轻踩旋律的节拍,撩拨美妙的音符,娇姿纤纤,幻影连连。或回首间,或低眉间,或移步间,不时向我传来盼盼秋波,似要以一辈子的最美,来获取我一辈子的回味!”这本来都是很长的句段,有很多赞叹词,也有很多相同字眼,经过我多次狠心删掉,最大限度缩短化。一旦简洁了,读起来就轻松明快,也十分严谨,达到多方面的效果,这真需要下一番功夫。

在一篇文章中同一个形容词的出现,最好不要超过三次,如“高兴”“微笑”“放心”“美丽”“喜爱”“认真”“快速”等等,用多了既暴露了你驾驭文字的局限性,又使整篇文章变得浅淡和平白。而成语绝对只用一次,汉语的博大精深,表达某意象或意识可用多个成语,所以,很少出现无成语可用的地步,实在没有,就大胆自创一个,我的文章里处处可见自创的成语,都经过无数冥思苦想的过程。如《月刊里的感动》中有153个成语,除了没有一个重复的,居然有近一半是我自创的,所以,这方面我对自己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都令自己感到可怕。

每一句每一段尽量诗意化,读之朗朗上口,增强文章的欣赏性与可读性。这需要作者有厚实的文字练达的.功力,和擅于借鉴他人经典的敏锐力。如《羞答答的黄衣品检》:“她们走过一座千年历史的古老园林,夕阳赶紧给花草树木们披一件金黄的外衣,以表示热烈欢迎,可它们却害羞得藏在路边;她们走过一条横越千里的铁索桥,江水奔腾,激昂高歌,两岸群峰牵手夕阳,一波波起舞,张扬着妖娆的魅力;她们走过烟波浩淼的海边,海水急忙画出黄灿灿的飞动的长龙,扯下几片羞红的白云化成与众不同的哈达,恭敬地献上……”再如《感动路华》:“红红的地毯上,身姿款款、盈盈雅步的女主持,持一朵艳丽的玫瑰走来,送与何处,要送与谁?也许是在悬崖峭壁间生存而与风雨搏斗一生的酸枣树,或是落到哪就在哪生根发芽而长出一片春色的芨芨草,或是为人类奉献精美的珍珠而甘愿付出生命的池蝶蚌,无论给谁,此刻定格,悬念最美。”这些句段花了我不少的精力,都是吸取许多经典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经过多次过滤与浓缩,点缀与烘托了本来并不华丽的篇章。

文章的写法也需要一些创造性,不要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也尽量不要借太多名人名言和古人诗词,抢去文章本身的光芒,否则你就算写得再棒也大打折扣。如《那一份遗憾的美》:“(在生产部文员的身后)待走近时,清晰地看到她鬓旁的几缕细细发丝,似乎在风中轻轻发抖――那是一种快乐的发抖,自豪地展示着青春无限的魅力,撩拨我心底最深处的悸动。”,从“她”的几缕发丝入手,展示了“她”不一般的魅力,印象深刻,真实感人,为文后的遗憾设下伏笔,令人读完感到无限叹惋。所以,一点小小的创意会获得意料不到的美感。再看《是我让你感动了吗》:“我每次又让你吵赢,因为更期待看到你得胜后,骄傲地用手将夹发向后一甩,那优雅风姿,是无法言语的魅力!”又如《烙铁女孩》:“(样品组同事)长得神韵可人,风致极好,留有流云黑发,焊锡遇高温冒起的紫烟,轻轻拂过她清丽秀气的面庞,带着得逞似的微笑逃散到空中。”这些细节,没有借用任何名言或古语修饰,不也让你有种深刻的印象美?这需要在平时生活中多多去发现、去观察、去体会,在写作时才会有充分的创作题材,而不须愁眉苦脸的寻找创意点。

平时多写写小诗,呤自创短句,在写作时也许会用上,使你的文章增色不少,陡然达到另一种高度,让读者叹服不已。如《月刊里的感动》:“忆过往,心酸连连,梦里桃花艳;把酒欢,大志踌踌,笔下黄河浪!”如《羞答答的黄衣品检》:“为她吟唱:如花品检,笑颜如花;我心飘飞,愿与其翔!”如《玫瑰已化泥》:“绝言一句痴梦空,情缘难续泪湿剑。才知花隐月戏水,怒斩江河踏平川!”如《是我让你感动了吗》:“似与西施貌似,又与貂禅神仿。那梨花衬白俏眉扬,欲笑还羞银声悦,长发飘飘,风情万种;芬芳弥漫,欲醉还迷。”此文还有:“夜闻伊人乘云来,激动难眠,短暂会面踏风去,慌张未言;体盈步缓仪态轻,气质渐足,眉秀目明肌肤白,玉颜更娇;拔腿猛追北行车,鸟雀惊飞,驻足呆望雾满天,愁云密布。”这都一时灵感突来便挥笔而成的小作,虽不能让人绝叹,但用到散文里,其效果就有了一种神秘感和层次感,让读者细心咀嚼。

文章收尾时也要收入读者心底,给予一种不断回味的共鸣感应。最好的办法是用哲理来突出全文中心思想,使文章不仅有艺术的高度,又有思想的高度,自然就超出一般作品的内涵,且说不定还有历史意义,呈现很强的生命力。如《烙铁女孩》、《非赢人生》、《对弈人生》的结尾都用了哲理达到极好的效果。再如《那些熟悉的面孔呢》的结尾:“人一生,千千万万的面孔,又千千万万的陌生,总有些,记住的,不能记住的,都在分别时,挥泪几许。”借用张爱玲的名言,突出所要表达的情感,形成了一种穿透力与磅礴气势,说服了读者。

总之文章定位要高,目光要远,思维理性,贴近生活,大胆想象,富含哲理,才有思想价值与生命力。最后建议将写好的文章发表到qq空间,欢迎网友评读,坦诚接受各种意见,也是一种快速提高。比如我的文章,写完后必先在网上发表,期待网友们的指点,然后再进行反复修改,所以,写作的提升,很大一部分在于网友们的指点。

文学爱好者有一定的修养与素质,相信我们品质部有不少,从投稿的数量就可看出。但我们是工作在一个大部分人素质低下而脏话连篇的生产车间,多少人自以为是、吊儿郎当、玩酷的耍横的、吹牛的无聊的等等,混成一个大泥潭,希望质检人员个个出污泥而不染,发扬品德,培养气质,提高文明的力量,成为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十三

另外,我还喜欢一些其他类型的语文作业?比如:通过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文本作者或主角的相关信息;根据课文内容和小伙伴排练课本剧本;当主编,办一家手写的小报;上课看电视新闻,参加小型新闻发布会;去家家户户门口摘抄春联,写出自己对春联含义的理解;根据我自己的调查,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给校长写一个建议;给父母洗脚一次?剪一次指甲?捶胸顿足,然后写一篇孝心日记,记录自己做这些事时的个人感受;周末去参观家乡的古迹或景点,上课做个导游给全班介绍.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十四

说到写作,其实我完全是个外行,严格上讲,我是不会写作的。但是写作已经陪伴我好多年了,或者说,我一向在写作中成长着。从最初学习写作到此刻,十年时光转瞬即逝,写作确实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于写作自然而然产生了很多想法,写出来主要是想和一些有志向写作的残疾朋友分享一下,共同学习。

写作,对于初学的人来说,它是一个体载,文字是形式,内心中有很多情感都需要表达。这时候写的东西,不管是什么体载,什么形式,什么语言,它都是属于自我演说式的写作。尤其是我们一些残疾朋友,喜欢写作的很多,但是由于残疾让生活有了局限性,于是文章就常常会陷在自我感动的模式里,或感动,或哀伤,或幸福,或励志,都是在记录着自我的点点滴滴。这是我在残疾作者中经常见到的一种现象。

有的人会说,写作要从自我的真情实感出发,写作不就是在写自我吗,没有自我还怎样写作呢?其实那里面是有个误区的,所谓的真情实感,并不必须是你亲身经历过的事,它能够是你观察到的,是你感受到的,当某件事对你的内心有所触动的时候,它就能够成为一篇小说的构想,或是一篇散文起因。但是你必须要注意你所表达的东西,是不是经过理性思考过的东西。比如我们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会随意吐露出我们内心的想法,能够不经过大脑直接表达出来。但是写作不能陷入这种思维模式,我怎样怎样样,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急于表达自我的感觉,结果导致这篇文章中,只有一个我,或者只有一个事件的发生,让读者看不到“自我”以外的东西。我觉得这种文章是十分无味的,这与文笔好坏无关。

真正好的文章是建立在理性思维基础之上的,所谓的理性思维,我想就是在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和种种感受,能让我们站在残疾之外获得一份理性思考。再从这个角度向上提升,当你能看到一些人看不到的东西,想到一些人想不到的问题,不管你有没有获得答案,你这篇文章它就有了资料,有了感情,有了色彩,有了属于你心魂的东西。如果有潜力,还要看看你想这些问题,别人会不会也想,他们会怎样想怎样思考,他们是什么见解,我如何与他们建立一种内心的共鸣。这是至关重要的。

这样的文章不管写别人,还是写自我,都会很出色。所以我反对用写日记练笔,我原先有这个习惯,但此刻已经改掉了。因为我们一天中的所思所想的太多太多了,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又太少太少了。那么多的念头里,真正有价值的思想有多少呢?它只是头脑无数次的重复。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十分窄小的空间里,每一天都要用相同的语言记录下这些相同的感受,久而久之,我们的头脑思想就会被禁锢在这个状态里面。而且写日记的方式是比较随意的,它没有写文章时那样严谨,它是以一个松散的方式在记录,而这些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和生起的念头,没有经过岁月的冲洗,是很难获得新的体验和感悟的,除非你具备一个文学家和思想家的天赋。

我们不能走出家门,我们很少接触社会,所以要我们多读书,多看书。但是看书是不能带有目的性的,不要想我多看书,就是为了写作,永远不想这么想。为了写作去看书,自我写的东西永远都在模仿之中,是无法超越无法突破的。看书只是让我们拓宽视野,打开心量的一个通道,我们的'心量越宽,思考问题的范围就会越大,思想也会越深,我们写的东西就不会被自身所局限。读书也要区分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要选取适合自我的来读。不要勉强自我读不喜欢的书,因为你不喜欢的书,你读了也不会真正受益。你所感兴趣的书决定了你的思想发展的脉络,这一点想改变十分难,几乎不可能改变的。所以我们只能顺从它的规律发展,不要逆它而行,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有的人写文章(那里主要指散文)就像写古典诗词一样,写得规规矩矩方方正正的,主题、结构、语言措词都安排得十分好,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你读着这样的一篇文章,你会感觉它有点死板,你能够用激情豪迈的语调去朗诵它,但是当你静心默读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心境根本无法融入这篇文字当中。我觉得像这样的文章即使文笔再好,思想再深刻,作者还是把文章给写死了,因为它与读者之间失去了内在的关联。

当然,我也不是说写得乱七八糟的,就是一篇活文章,不是这样的。文章有固定的体载和模式,我们务必要循着它自身的规律,才能写出称之为文章的文章。但是活文章和死文章有明显的区别,活文章肯定是作者在不经间有灵感而写的即兴之作,死文章肯定是作者苦思冥想之后而得。前者是取其天然的精华,后者是人工再造之物,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如何把文章写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想,这与作者亲身经历有关,与作者对文学的感情有关,与作者的写作水平和思想境界也有关。一篇文章能到达什么样的高度,关键取决于作者的思想境界有多高和他对文学的感情有多少,这是内在的东西,也是十分重要的。至于作者的经历,那是天老爷的事,但是写作水平,是能够透过思想境界和文学感情补充和加强的。有了对文学的那种感情之后,你就不会害怕自我写不好,不管你的写作水平怎样,你写出的东西都会存在着你的思想,你的气息,你能够把自我赤裸裸的呈现给读者。而这时,只要你敞开心扉去写,毫无顾及去写,你的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像我们这些残疾朋友,多半都是没有上过学,在家自学写作的,这是一个十分艰辛的过程。我们有时候会连一些写作的基本知识都没有搞懂,但我们却能写出来,这确实不易。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你上没上过学,也不管你写作基础水平怎样,当你写完一篇文章的时候,你需要把另一个自我从你的思想中分出来,让那个自我作为读者来审视你这篇文章,看看有没有问题。你自我去感觉这篇文章的思想和价值,还有它能给读者带去什么样的心灵感受。让自我做自我的读者,这个读者能够是你的老师,能够是酒店经理,能够是普通工人,能够是大学教授和中学学生,也能够是你不认识的人,但是这个人千万不能是你自我,那样你会失败的。你务必要克服自我意识,像看别人的文章一样,去看自我的文章,那你就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受。然后你再回到作者的主角去写你的文章,你的思想和你看问题的角度就会转变。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十五

大家好,我是xxx,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我有一些心得和体会要与大家分享。

写作是语文的灵魂,作文写好了,语文就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有的同学不喜欢写作,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无话可说,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其实,世间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一天,在我们身边不断地发生着这样、那样的,搞笑的、好玩的、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这些都是你宝贵的创作源泉和写作素材。二是不明白怎样写,久而久之,同学们便更怕写,不想写。其实,写作文就好像编故事。你就是编剧,你就是导演。为了招揽多一点的观众和读者,你就得花心思去构思。三是部分懒惰的同学只愿意说,但不肯写。其实,只要你讲得出,你就必须写得出,俗话说:“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

好作文非一日之功,我们平时要多看,多写,一步一步积累。言为心声,语言文字最容易抒发人的真情实感。如何把作文写好,我有三点体会:一是把句子写通顺;二是意思表达要完整;三是标点符号要用对,遇到不会的字就去请教“字典先生”,如果你连字也要写错的话,那谁也没办法呀。

我在一年级时,刚开始接触日记、作文,但不会写。我就把每一天在学校里发生的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像讲故事一样,把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都讲清楚。以前,我在学写作文的时候,一度感到很吃力,一憋就是半天,过了很久也写不出一句通顺的话来。每到写作的时候,我就如临大敌般地紧张,怎样办呢?于是,我尝试在下笔之前先确定作文的题材,脑子里像建房子一样先起好框架,肚子里打好腹稿,然后再动笔,碰到不会写的字就请教字典先生,写完后,先自我默读一遍,然后读给家长听,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虽然寥寥几行,但已充满童趣。于是我开始学着作家写作文的方法,一点一滴去改正自我的不足,碰到不通顺的地方,改!遇到不朗朗上口的地方,改!觉得差一点火候的地方,还是改!这样,我的作文不再是干巴巴、寥寥几行了,而是绘声绘色,读出来,常把大人逗得前仰后合。这四年来,我的一本《新华字典》“献身”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四分五裂了,一本《成语字典》也快翻烂了。我觉得,透过学习工具,能够养成独立解答问题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一次,我看见报纸上有征稿的活动,我告诉妈妈:我想参加。妈妈鼓励我去尝试。我满怀信心地写了,一篇、两篇、三篇,篇篇都石沉大海。我意识到,自我肯定还有很多地方不足,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写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写完第十遍,我才请妈妈帮我投稿。之后,作文发表了,我十分高兴,有一种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激励着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最后,请同学们要相信自我,我行,你也行!用我的方法去试一试,我相信,你必须行!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十六

作为一名作家,我走过了无数个夜晚,用我的文字描绘出了许许多多美丽而动人的故事,赢得了读者们的赞美和掌声。然而在这个写作的旅程中,我不仅仅是尽情倾注情感和思想,也不断体悟和反思,久而久之,积累了一些有关写作的心得体会。在这篇作文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作为作家的心路历程和体会。

首先,作家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坚持和努力。不管是面对创作中的困惑,还是面对失败和挫折,不放弃是最重要的。就像我自己一样,在某些时候我也曾觉得我写不出更好的作品了,但我知道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有机会突破自己,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作品。因此,作为一名作家,持之以恒的毅力是我最重要的心得体会之一。

其次,创作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创作是作家将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转化为文字的过程。作品的灵感往往来自于生活的点滴,因此,作家应该保持对于生活的敏感和观察力。然而,作家不仅仅是把生活原封不动地呈现在纸上,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艺术手法将其升华。作家需要通过创作,给读者带来一种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空间。因此,创作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是我在写作中的心得体会之二。

第三,自我反思和改善是作家不断进步的关键。作家不仅仅是写文章,还需要不断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我总是会在写完之后仔细审查和修改,以求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准。同时,我也将自己的作品交给他人阅读,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改善,我能够不断进步,并提升我的写作水平。因此,自我反思和改善是我作为作家的心得体会之三。

第四,作家需要有独立的思考和批判精神。作为一名作家,我相信思想的独立性和批判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作家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思考,勇于表达并质疑现实。只有在思想的自由和独立中,作家才能创造出独特的作品,影响读者的思想和情感。因此,作家需要有独立的思考和批判精神是我在作家生涯中的经验总结。

最后,作家要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善良。作为写作的人,我相信内心的纯净和善良对于创作的力量至关重要。只有拥有一个纯净的内心,才能创作出真挚而动人的作品。作家在创作中要坚守善良和道德,用文字传递正能量,为读者带来充满希望和温暖的体验。因此,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善良是我作为一名作家的心得体会之五。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作家,我通过长期的创作实践,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持之以恒的毅力、创作源于生活、自我反思和改善、独立的思考和批判精神、内心的纯净和善良,这些都是我在写作中体悟到的重要道理。在未来的创作中,我将继续坚守这些信念,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并用我的文字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思考。

作家的写作心得篇十七

要立足于本部门、本单位,着眼于本行业、本系统,关注社会有关情况,遵循适度、有用原则,广泛采集感性与理性资料、现实与历史资料、直接与间接资料、正面与反面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就是要用好“两把刀、一支笔”。所谓两把刀:一把是“机械剪刀”,剪贴报刊等资料;一把是“电子剪刀”,剪辑网上资料。所谓一支笔:就是采取摘录、提要、心得式的笔记方法,摘录文电资料,记录会议讲话等。

积累资料的诀窍:

一是多读伟人传。从伟人传中认识伟人、领悟伟人的处事招术,从中得到启迪,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多看上级机关文件。从上级机关的文件中学习公文写作知识,熟悉公文写作规范,提高思维层次。

三是多学本职业务知识和有关政策法规。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不断丰富业务知识,提高政策法规水平,熟练掌握有关标准制度。

四是注意留心身边素材,参加集中学习、开会,日常工作交流,参与有关活动等,要注意留心听记领导的讲话、同志的发言,善于对比分析和思考归纳。只要能持之以恒做到上述“三多一注意”,久而久之,写作公文时就能达到运用自如、“信手拈来”的熟练程度,制作的公文质量也就可以不断提高了。

正确理解意图,包括了解熟悉上级领导机关意图,准确把握本级领导意图。上级领导机关和本级领导意图,是指上级机关和本级领导关于某项工作的'指导方针、总体部署、基本要求和大致思路,是各级机关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起草公文要完整准确地体现领导意图,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要完整准确地把握领导意图。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就要注意学习领会上级机关的有关指示精神,熟悉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善于站在上级、领导和全局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二是要创造性地体现领导意图。由于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有时是指导性、原则性的,加之领导在考虑成熟某个问题前,其意见想法有时还不连贯、不集中、不清晰,因此,起草公文时要善于把握领导意图的精神实质,进行必要的提炼、概括、完善、拓展、创新,做到融会贯通。

三是要善于拾遗补缺。“拾遗补缺”是指在起草公文和整理领导讲话时,要完整准确地归纳整理领导意图。尤其是整理领导的即席讲话,有的没有明确的标题,有的只是要点,这类讲话往往有的是“半截子话”。这就需要整理者提炼标题,调整结构,补充内容,修正语句,规范口语,做到既不偏离领导讲话的主旨,又要高于领导即席讲话的“水平”,这才是写作者的高招。

公文的构成与写作通常包括“四大要素”、“五大步骤”。“四大要素”,即公文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五大步骤”,即精心设计提纲—认真拟制标题—划好层次段落—巧设过渡照应—斟酌开头结尾。其中最重要的是“精心设计提纲”。写提纲,就是搭建公文构成中的“骨骼框架”,是公文作者思路要点的文字体现形式,是公文的间架结构和思想内容的“蓝图”。提高公文写作质量,强调重在写好提纲,目的是便于在写作时按“纲”行文,一气呵成,形成逻辑性较强的文脉。写提纲好比“修房子”,只要把框架搭好,再砌砖和装饰就不难了。写好提纲犹如“编筐与装粮”,只要把“筐编好”,按顺序摆放整齐,再往里面“装大米、小麦”就很方便了。根据不同的时限和文种要求,公文写作提纲可分为三类:

(1)粗纲,只简略标出公文的层次段落和各部分之间的大致关系。

(3)粗细纲,就是两者的结合,将某些部分详细列明,有些部分只用简略语句加以概括。

公文提纲写作方法:可采用“纲目设计法”,即首先使用序码标识的方法,将全文分成若干部分,标出每一部分要写的主要内容;然后采取划分逻辑层次的方法,把各部分要叙述的具体内容用序码标注出来。公文提纲写作步骤:

一是确定主旨,即要反映的主要问题。这一步实际就是写主标题,是写好提纲的关键。

二是全面罗列素材,从素材中精心归纳提炼各层次的标题。精心提炼标题,既可大题小做,也可小题大做。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注意标题必须涵盖所要表达的内容。对标题的提炼,尽量采取“对称”和“排比”等写作手法,尽量使用短语,使其便于记忆。

三是细分写作层次。公文提纲越细,往往写作质量就越高。

写作公文提纲时,尽量具体到一、二、三级标题以下各层次的内容,并对每一级标题下所要表述的内容都作相应的注明。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