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实用17篇)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实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14 05:41:01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实用17篇)
时间:2024-03-14 05:41:01     小编:翰墨

编写教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教案库中涵盖了各个年级和学科的教案样本,供大家参考和使用。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一

1、结合个生活中的情景和课堂上的操作活动来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比较角的大小。

2、在生活中学会辨认角

认识角的部分名称、角的画法、辨认角

1、会用尺子画角的图形。

2、能在图中找出角。

一、情境导入(通过学生原有的认知来加深对角的认知,让学生去感受角就在生活中,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师:出示三角板问:“知道这个叫什么吗”?

生:三角板

师:“那为什么我们叫三角板”?而不叫一角板、两角板、四角板呢?

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谁能指出角在哪里?(学生来指)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到过角?比如我们的教室。

生:门(四个角)、黑板(四个角)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

师:对于“角”你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实际上在“角”的身上藏着很多的我们不知道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角”的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故事。(补充完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感觉现实中的角(直观感知现实中的角)

师:打开课件

师:观察课本38页图,他们都在干些什么?

引导一个如老伯伯剪树

师:还有......

生:老师、踢球的同学、做操的同学

师:那我们找一找这里面的角。

生:球场的边角线、老师的手里三角板上的角、老伯伯手里的剪刀··如果说出很多角来,还是主要引出几个关键的角。

如果没有足球门的话,老师进行引导:还有足球门。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很认真,准确的将叫找到。

老师将找到的角标记出来。

师: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角的存在。那我们在观察一下,这几个图都是什么?

生:剪刀、吸管、水管

师:那你们能不能找到他们身上的角?试一试

生:剪刀口、吸管弯弯的那里、水管玩玩的那里(只要合理就可以,不要过于要求)

2、折一折(培养同学们的动手和观察能力)

生:是

师:老师已经折出来自己喜欢的角了,大家动手试一试。老师会找同学们展示。

师:大家都折好了吗?

通过老师的示范折角,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纸片,折出角。展示两名同学折的角。

师:他们折的是角吗?

生:是

师:好,请同学们出示自己折的角

1、老师先示范感觉的路线,去感觉角,看能达到效果

2、如果同学没有感觉出来的话,见如下:

老师与学生一同用手去感觉这折出的这个角的边、角有什么特点?

师:二(1)班,我们一起用手感觉这个顶点,有什么感觉

生:有扎手的感觉即可

师:那扎手是不是说明,这里是尖尖的的啊

师:那边的这里有什么的感觉

生:滑滑、平平等词即可

师:那平平的是不是说明这里直直的啊

生:是

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叫角的顶点。那这两个平平、直直的叫角的边。

师:顶点的感觉是

生:尖尖的

生:师一起,直直的

师:那我们一起看刚才从这几个刚才从图里面找的那几个角的顶点和边?

师:老师找同学到前面来指出

生:尖尖处为顶点,直直处为边

师:他回答的对吗?

继续在找两个同学指出。

师:刚才的那个找出来了,老师在给你们三个角,哪位同学来指出?

生:尖尖处为顶点,直直处为边

师:她回答的对吗?

生:对

师:好的请回

师:剩下的老师指你们判断对错

师:......

生:对或错,根据老师当时指出的情况

师:那我们看一看一个角有有几条边、几个顶点?

生:对或错,老师都要引导

师: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展示课件的信息

一起读两遍

生:不可以

师:我们会找角了,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那么我们一起来判断这些是不是角。

看课件:判断角后,在次找顶点和边,强化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尖尖处为顶点,直直处为边。

三、画角(从抽象到具体,从具体又到抽象,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思维)

师:我们认识角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的感觉是尖尖,边的感觉是直直的。

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画角。老师先示范话。

二(1)班,仔细听,认真看,画角这里很关键的。

师:首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在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画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出角了。边说边演示。画完后将角的顶点和边边标出来。

师:你们听懂了吗?老师在说一遍:首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在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画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出角了。画完后将角的顶点和边边标出来。

师:那大家拿出笔、尺子、本子。动手画一个角

画好后展示两名同学画的角,如果有画的不一样,马上到黑板指出。老师呢,将画角和角的构成编成了一个小口诀,大家读一遍。

四、比较角的大小(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深化,同时也突破教学难点)

师:我们认识角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的感觉是尖尖,边的感觉是直直的。

又知道画角的方法:首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在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画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出角了。画完后将角的顶点和边边标出来。

老师现在制作一个角,活动角

师:看看老师手里的黄色角和紫色角(重合),发现了什么?

生:角相等

师:那这两个角的边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长、一个短

师:那是不是说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板书),那与什么有关呢?

生:是

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那与什么有关呢?

师:我们看一个角,(慢慢张开两条边)角有什么变化?张开的越大角越?

学:越大

师:老师慢慢的合拢角的两条边,发现怎么了?

生:变小

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张开的越小角越小(板书)

以上过程如果同学们不能理解,老师必须引导。

师:跟着老师读一遍

生:我们在声音洪亮的读一遍。

拓展:看课件“大雁”。

四、疏理总结

通过本节课同学们交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朋友?你对他有多少的了解?

我们认识角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的感觉是尖尖,边的感觉是直直的。

两条边,顶点的感觉是尖尖,边的感觉是直直的。

又知道画角的方法:首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在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画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出角了。画完后将角的顶点和边边标出来。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越大,张开的越小角越小

五、巩固练习

40页做一做1、2题

练习八1、2、3题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二

教材第40~41页。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通过探索、尝试掌握直角的画法。

3、培养学生的教学猜测意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会判断直角,掌握直角的画法。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直角三角板、活动角。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

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

问:这个角和你刚才的角有什么区别?

师:我们就把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

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

2、判断老师找得是不是直角。

3、画直角。

学生试画。

师:怎样才能画出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样画图工具,三角板。找出三角板的直角。

学生试着用三角板画角。

指导画法:先画顶点――从顶点开始画一条平平的边――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到这条边上,比这三角板把另一条边画好。

4、用纸折直角。

1、做43页第6题。

思考题、一个正方体的盒子的表面上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课后小结: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三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是教学的重点,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是教学的难点。教具准备:课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纸片、实物钟。

:硬纸条、图钉、小棒、蜡光纸、三角板。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沟通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一)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说明:为防止学生对角形成片面的认识,这里有意将三角形纸片上的角设计成开口朝下,闹钟上的角开口朝左]师(出示实物剪刀):打开剪刀,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角。(师指出,并用课件闪烁角)这就是剪刀上的角。

师(拿出一张三角形纸片,指着其中的直角):三角形纸片的这里也是一个角。(课件闪烁)师:剪刀、三角形纸片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课件闪角)。

评析: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并初步感知角的特征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适时抽象、建立表象。

师:这些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师(用课件隐去物体,剩下三个角):如果我们给这些角脱去外衣,再标上角的标记,就变成了数学上的角,这三个图形都是角。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角,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1:有的开口朝左,有的朝右,有的朝下。

生2:有的大有的小。

生3: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生4:都有尖尖的地方。

师:数学家们给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好听的名字,像刚才同学们说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

师板书:

通常我们还在两条边之间用一条小弧线作为角的标记。(板画)师:你能说出上面每个角各部分的名称吗(师指出,生说)师生共同小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师!板书:角评析: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这些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这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很自然地把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的具体的角,过渡到抽象的数学上的角,为学生形成角的表象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多层练评、内化新知。

1.找角。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认识角了,那么该怎样找角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个角,像老师一样摸一摸,顶点在哪里有什么感觉生l:尖尖的,会刺人。

师:他的边在哪里有什么感觉生2:平平的、滑滑的、直直的。师:通常我们在找角时,都要先找到角的顶点,再沿着角的的两边分别指一指,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找出身边物体上的角吗找出来指给同桌看。

(生找,指名说,学生找出屏幕、桌子上、讲台桌面上的角,还有很多学生举手)师:凭着我们二(4)班同学的聪明.如果你们能继续找下去,肯定能找出非常多的角出来,由于时间关系,你们课后可以继续找…… 2.搭角。

师:刚才我们能正确地找出物体的角。你能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吗(生搭)师:你能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指名上台演示,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3.辨角(“想想做做”第l题)。

出示题目,学生明确题意,用手势作出判断,是角的,指出顶点和边,不是的,说说为什么不是,教师课件展示。

4.数角(“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题目。

(2)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66页先找出图形中的角。做上标记,然后数一数,填在括号里。

(学生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其中第三个图形,一男生填写零个,学生做完后,教师展示个别学生的作业,对第三个图形的正确答案,教师没有作任何的评价)师:这位同学说第三个图形有两个,有没有不同意见(那位男生马上举手)师:你有不同意见你认为这个图形有几个角生1:我认为这个图形没有角,因为,他们说的这个角虽然下面是直的,可是到了上面就变弯了,所以这个图形根本没有角。(多么认真观察的孩子!)师(惊喜的):你真是个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而且你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其余同学自发地鼓起掌来)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生2(举手):我不同意,如果我们把图形上面的半圆遮掉,下面的边就是直的,所以它是一个角。

师:你们听明白这位同学说的意思吗生3:。老师,我听明白了,他的意思是可以把这个图形分成一个半圆和一个长方形来看,那么下面的边就是直的了。

师:你们不但善于听别人的发言而且还善于思考,谢谢你们的精彩发言让同学们懂得了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其他同学露出了佩服的神情)评析:教师没有过多的语言,留给学生的是广泛而又开放的思维空间,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得益于教师采用的延迟评价,当学生提出错误的想法时,教师没有轻易否定而是用赞赏的语言“你真是个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而且你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来缓解这位同学的紧张心理,然后一句“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把问题抛给学生,在学生的辩论中,暴露思维过程,引出“如果我们把上面的半圆遮掉,下面的边就是直的。”这么精彩的发言。这一过程不但使学生巩固了对角的认识,而且还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相对封闭的平面图形的认识。

(四)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观察。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看看角还有什么特点(师演示钟面上的指针,将时针和分针拨成一个小角)师:现在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怎样(很小) (师慢慢转动钟面上的指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角发生了什么变化(越来越大)师:角有什么特点生:角有大小。(师板书:角有大小)师:你们的这个发现非常重要!老师这里有三个钟面图,每个钟面上都有一个角,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生判断)

2.操作。

师:如果给你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你能做出一个角吗(生做角,师巡视)师:你能把手中的角变大吗怎么变(指名一边演示一边说)师:你能把手中的角变小吗怎么变师小结:我们通过张开两条硬纸条,可以使角变——合拢硬纸条可以使角变—— 3.比较c想想做做第3题)。

师: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说,夏天常用的纸扇,(出示纸扇图)打开时,纸扇上的角在哪里顶点呢师:同学们认真观察,慢慢打开,扇面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师出示剪刀图):合拢剪刀时,剪刀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师小结:什么情况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来越大,什么情况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来越小4.折角(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动手折出一个角,作上角的标记,找出顶点和边。

2.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今天所学到的本领,找出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并指给他们看,好吗总评:本节课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中,教师先引导观察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再利用课件演示将物体上的角抽象为数学上的角,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角的表象,最后通过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具体化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通过活动体验自主建构对角的特征的理解。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未知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38~39页例1,例2。第40页中"做一做"和练习八的第1—3题。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认识角。

:正确画角。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小棒。

一,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一段录象。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欣赏,一边看一边想:从录象中你发现了什么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学校。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了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 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生2:我们组还找到了这张纸(长方形)上的角。

生3:我们组还找到了窗子上的角,电脑上的角。

生4:我们组找到了黑板上的角。

生5:我们组还有补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 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 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学生活动)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生1: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2: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3:这样才是一个角(见右图)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教师示范见右图)。会指了吗 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 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哪一组还有不同折法 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他们折出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这张纸上有三个角。

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这张纸上只有一个角,另外两个不是角,因为它的另一条线弯了。

师:同学们都听到了吗 她说得非常好,只要有一条线弯了,这个图形就不是角。

(三)动手操作,做角

师:同学们心灵手巧,折

出了这么多形状的角,那你能用这样两根带孔小棒做个角吗 试试看。(学生活动:利用带孔的小棒做角)

(指名一个学生演示)

师:同学们看,角变大了吗 你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 怎么变

生1:我用一只手拿着一根不动,另一只手往外一拉小棒,角就变大了。

生2:我把张开口的两根小棒往桌子上一压,角就变大了。

师:同学们能让角变大,那么还能让它变小吗 怎么变 (学生回答)

(四)体验感悟,画角

师:你能将小棒做成的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 试试看。

(学生活动:画角)

(展示一组学生画的角)

师:大家说,哪一组同学画得好 同学们想知道怎样画又快又美观吗

(电脑演示画角过程)

师:请用正确画法画一个角。

(学生再次画角)

(五)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看,这个角画得怎么样 请这位同学过来,同学们知道她叫什么吗 她为咱们做出了榜样。这是她的什么 (手)这个呢 (鼻子)这个呢 (耳朵)

师:我们知道了她的名字,还知道了她身上各部分的名称,角这个图形的每一部分也有名称,想知道吗 (电脑边演示边出现名称)

师:现在同桌说说悄悄话,告诉对方角的每一部分分别叫什么。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还有什么问题吗 你觉得谁表现最好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1 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

2 学会了画角。

3 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五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预设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小朋友,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大家玩得开心吗?你都见到了哪些景色?老师在这里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各地的建筑,大家看他们漂亮吗?那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最漂亮呢?(学生会说出有角)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板书课题。

1、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你能找到吗?小朋友先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小朋友真棒,找到的角这么多。

2、教师出示五角星,问:看,老师給大家带来了什么?那你说他为什么叫五角星呢?谁到台前把这五个角指給大家看一看?其实角的规范的指法是这样的,教师示范指角。

好,现在大家用规范的方法,指指你周围物体表面上的角吧。

同桌互相指一指。

谁再到前面指一指你找到的角。

3、那我们知道三角板上有三个角,现在请大家摸一摸这些角,看有什么感觉?闭上眼睛摸一摸。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这个尖尖的地方就叫做角的顶点。

再摸一摸还有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

4、那我们摸的时候有尖尖的,滑滑的感觉,你能否借助周围物体表面上的角把它描下来。学生描角。

教师选几份展示。评价。

谁是火眼金睛,这些角里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指名汇报。

都有顶点。

都有两条边。是不是每个角都有两条边呢?师对角图逐一指一指。

你发现老师刚才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现在大家会画了吗?

学生试画。并标出各个部分的名称。

6、小朋友都会画角了,那现在大家都能当小老师了,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角会判断了,我看大家是不是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看看这些图片中有没有角,它在哪里?

数一数下面两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7、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角?看哪些小朋友能在一分钟内做完一个角。

做完的小朋友可以帮帮同桌的小朋友。

现在和老师一起玩角,注意用心玩,边玩边观察。来慢慢变大,慢慢变小。

通过刚才玩角,你发现了什么?

现在老师做好了一个角,大家做一个角,比老师的角大。比老师的角小。

和老师的角同样大。

你怎么知道和老师的角就同样大呢?

现在是第3次玩了,请一个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谁愿意?小朋友你先做一个角,尽量大。大家都来当评委,看老师做的这个角,谁的的?老师再想想办法,教师把角的边拉长,问:现在呢?再次拉长,问:这次呢?现在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跟张开的大小有关)

1、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一个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大家看一看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呢?

2、摆一个角需要几根小棒?3根小棒能摆出多少个角呢?

3、大家通过努力知道了角的许多秘密,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小游戏,自己创造一个角,大家有没有信心?(毛线,铁丝,圆形纸片)

把你创造的角贴在黑板上。

评价黑板上的各个角。

你觉得上面这些作品有创意的是哪些?为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其实角的王国里还有很多秘密,以后我们再去探索,好不好?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更多资源请本站其他频道查找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更多资源请本站其他频道查找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六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会用直尺画角。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这个数学的好朋友带来了吗?(三角板)你怎么跟这个好朋友打招呼?(握手)握手时你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有点疼…)让我来试试看,真的,它怎么会咬人?(角)原来是这样的。(板书:角)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到吗?小朋友先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小朋友真棒,找到的角这么多。

3、那你们心目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每组派一个代表把你们组想象的一个角画出来好吗?你们对黑板上画出的角想说些什么?(小朋友画的一个角是不是都正确呢?我们等一下再来看。)

4、但老师又有点明白了,看来角不单单是一个点,(多媒体演示)这一点尖尖的只是角的顶点,那还有什么呢?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的边,这样的图形就是角。小朋友一起来指。(再用多媒体演示两个角的顶点与边,学生模仿指)

5、用这个方法把你身边的角指给同组同学看。(指名上来指)这些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小朋友闭上眼睛,把角记在头脑里,问:头脑里有角了吗?是怎么样的?

7、画角:刚才我们认识了角,头脑里也有了角,你能把角的样子画在纸上吗?

(1)你准备怎么画呢?

(2)(多媒体演示正确画角的方法)电脑老师是怎么画的?再来看一遍,对的,先画一个顶点,再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小朋友也用正确的方法画两个方向不同的角,画好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画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师:再看看你们组画的角,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你真会欣赏人。

8、小结:学到这里,你对角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巩固拓展,辩论提高

2、学到这里你对黑板上的这些角又想说些什么?

6、你们都送这么多角给角爷爷,这下小猴可急了,猴妈妈说:“别急,别急,你只要在这个三角形上……就会使角变多起来。你们有办法吗?那赶快来试一试。(小朋友也可以到别组去看看,看哪一组画得最漂亮,角又最多。)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七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教学难点:

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维是关键。在本节课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在活动时教师大胆放手,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1、水果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吃水果吗?(喜欢)看看这个水果吃过吗?(出示杨桃的整体图片)

师:这也是杨桃(出示杨桃横截面图片),它的形状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生:有个五角星的形状。

师:(出示五角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藏在五角星上的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操作实践感知,自主建构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找角

师:你能找到五角星上的角吗?除了五角星,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到它们吗?真善于发现。

(幻灯片出示练习本、剪刀、钟面,让1个学生到台上指出实物中的角)剪刀中的角学生有可能会指错,如果指错?)

师:我们把这些角请出来,指着图形:这些图形都是角。我们通常在角的图形里画“弧线”来表示这是一个角。(幻灯片出示从实物中脱离出来的角)。

师:角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呢!通过昨天的预习谁来介绍一下?(指明一位学生)

生: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学生边讲边演示幻灯片)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师:那么角都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

师:你还能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找到角呢?指正角的指法(他指的是角吗?刚才我们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他指的是顶点,还有什么呢?那你现在能完整的指出这个角吗?)

2、画角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画一个角。先画一个顶点确定角的位置,再用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边确定角的方向,再标出小弧线作为角的标记,瞧,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板书画角)这里就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

师:同学们你们能画出一个角吗?请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角。并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谁来展示你画出的角。(会忘了划小弧线)关于角我们还有一首儿歌呢,大家一起读一读。

3、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谈话:听说我们在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谁能来判断一下。(出示课件想想做做第1题)不是角请说出原因。

师:调皮的小角又钻到了图形中,仔细观察,看看各有几个角,到台上指指看。

4、试着做角,初步感知角可大可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在生活中找到了角,想不想亲手做出一个角呢?请组长拿出材料袋,小组成员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个角。

师:请你来展示你做的角。

师:玩玩角,想一想怎样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变小一些?

生:往两边拉开一些角就变大了,往里面一些角就变小了。

师:借着你的动作说一说。

师:大家一起举起手中的角,听老师口令:大一些,再大一些;小一些,再小一些。

师:所以,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5、比较角的大小

(1)第1次比较角的大小。

师:既然角有大小,那我们来比比看。(出示差别比较大的两个角)

生:红角大,红角两边张开的大,蓝角两边张开的小。

师:这种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出结论的方法我们称为观察法(板书)。

(2)第2次比较角的大小。

生:1号钟面角的两边张开了5个大格,2号钟面上的角张开了3个大格,3号钟面上的角张开了2个大格,所以1号钟面上的角最大,3号钟面上的角最小。师:你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3)第3次比较角的大小。

师:(出示2个差别不大的角)比比这两个角。

师:不能用观察的方法比出大小,那该怎么办呢?(无学生知道时教师摇一摇手中的活动角:可以用活动角来帮助我们进行比较)(请学生到讲台上演示,边做边说)

生:先做出和红角一样大的角,顶点和顶点重合,两条边重合;再把活动角和蓝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对齐,看看另一条边的位置,另一边在外面,这个角就大,另一边在里面,这个角就小。

师小结: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发现蓝角大,老师发现,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小女孩。这种比较方法我们称为重叠法(板书)

师:用重叠法同桌两人互相比较一下刚刚做的活动角谁大谁小。请两组同桌汇报一下。

(4)第4次比较角的大小。

师:这是老师刚刚做的两个活动角,看,这两个角?

生:一样大

师:老师不小心弄断了一条边,现在两个角还一样大吗?

生:一样大。

师:另一条边也被老师不小心折断了,现在两个角还一样大吗?

生:还一样大。

师:由此你们觉得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生:无关。

师:那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跟什么有关呢?

生:角的大小跟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师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四、总结角的特点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角,如果你是一个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我是一个小小角……”

生总结。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八

教学内容:课本38、39 例1、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 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2、 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 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两条直直的边)

(2)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尖尖的点叫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 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3)全班交流。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开、收。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开的越大,角越大,*开的越小,角越小。)

3、 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3)学生练习画角。

(4)总结画角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完成40页的1、2题。

2、 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你们能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一试。

3、 学生创作画。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教学内容:课本40、41,例3、4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

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 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2)学生小组交流发现。汇报发现。

(3)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4)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制作的直角。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5)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 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同学听。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3)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4)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教师示范和说明比的方法:先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合在起,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边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另一条边是否都重合在一起;如果重合在一起,这个角是直角;如果不重合在一起,这个角不是直角。

(5)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 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

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是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 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3、 第2 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教学内容:

课本42、43页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角和直角的把握。

教学难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方格纸、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完成第42页练习八的第2题。

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

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和直角。

二、合作探究

1、 完成第3题

要还应观察区分出题中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说说理由。

学生观察题中的图形然后判断,汇报说明理由。

如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2、 完成第4题

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他们重叠起来验证。

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从而验证角的大小。

指名汇报说明你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 完成第4题

教师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学生独立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检验。

4、 完成第5题

教师用钉子板或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子画出两个图形,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检验一下是不是直角。

学生活动。

5、 完成第6题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两个三角形,观察图形、思考、汇报。

指名汇报。

三、学习效果测评

1、 完成第7题。

左图中有3个角,中图中有7个角,右图中有8个角。做题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找,后作必要的指点。

2、 完成第8题

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个角。教师指导学生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角。

学生活动。

指名汇报并演示数法。

四、课堂总结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九

4.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活人一定要活出尊严,就像老师今天介绍给大家的这位年轻人。

二、学生自读课文。

读前设问: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研讨。

四、集体汇报交流。

1.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直接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帮主人干完活之后,才肯吃下去的事。

2.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抓住年轻人的表现,谈各自的体会。

如: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体会思想。

3.点拨,揭示中心。

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明确:因为他有尊严。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尊严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他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五、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尊严。

六、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七、布置作业。

以“《尊严》给我的启示”为内容,写一篇日记。

八、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十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第一次出现分数,由于分数与整数差异很大,学生会感到很困难,对分数的意义理解透了很不容易,本节课运用了直观积累的教学方法,通过分实物、折线、分线段等多种活动,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从而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初步知道了几分之一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课上,同学们用眼看、动口说、动手折、动手画,激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又通过了多种形式的练习,理解了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学会读写几分之一。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分数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交流亲身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具与学具

教具:月饼实物图、圆纸片、长方形纸片。

学具:长方形纸片5张、圆形纸片2张、梯形纸片2张、准备练习的图形作业、直尺、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提问:我们学过了“平均分”,如果把14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把9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块?

把2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老师现在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应是几块呢???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那么,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我们管它叫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老师出示一个月饼实物图,把它对折一下,从中间剪开。提问:老师把这个月饼怎么样了?(分成了2份)这两份的大小怎样?(一样大)说明老师是平均分的。(板书:平均分)

提问:为什么说是平均分的?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就说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用分数表示为1/2(填在月饼实物图上)。

指导书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月饼平均分成2份,横线下面就写“2”,表示这样的1份,在横线上面写“1”.读作:二分之一(要求学生一边空书1/2,一边说说什么是1/2)。

提问:这一份是整个饼的1/2,那么,另一份呢?为什么也是它的1/2呢?

2.老师出示一个圆形纸片,把它平均分成了3份。提问:我把这个圆形片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请一名同学到前面,分别指出那一部分是圆的1/3),谁会写1/3?一位同学上前来板书,其余同学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老师巡视。

3.把一个圆形片分成了3份,每份是它的的1/3。这句话对吗?为什么?(强调: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

提问:能说这个(指长方形纸片的1/3)是那个圆形纸片的1/3吗?

小结: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要求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幅图中1/3表示的意思)(板书:是谁的)

5.让学生按要求折纸: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打开观察并填空:

(1)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

(2)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 )

6.让学生用直尺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直尺上的刻度1,2,3??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写出每份是这条线段的( )/( )

7.口答:(老师板书:1/2, 1/3, 1/4, 1/5, 1/10??)

提问:这几个分数的分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表示这样的一份,分子就是1.

(三)巩固练习

提问:折出它的1/2,分母是几?应把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几份?

折出它的1/4,应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根据什么?

2.在每个图里选适当部分涂上颜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数。(将准备好的图形片练习)

提问:每图中平均分成的份数与分数的哪一部分有关?分数的哪一部分决定涂颜色的份数?

3.下面哪些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见书本)

提问:第4个图中的涂色部分为什么不能用分数表示?(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4.写出下面各分数(要求: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分数线不要画太长,分子、分母上下对齐)

(师读生写,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写在本上)

六分之一九分之一十二分之一 十分之一七分之一二十分之一

5.出示梯形纸片

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4吗?为什么?

谁能在这个梯形的基础上再折一下,使每份大小相等.

提问:这样每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四) 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1、以学生“作品”为材料,比较“数形结合”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直接给出两个分数,比较大小。

由此,让学生得到体验: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反之,则越大。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认识几分之一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小块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写作:1/2。

象1/2, 1/3, 1/4, 1/5, 1/10都这样的数,是分数。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三分之一,写作:1/3。

1/3在写作时注意:

分 分 分1.先写分数线,在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子 数 母2.注意书写的规范性、顺序性。

线3.分母与分子要在一条直线上。

归结:分数中要注意:平均分是谁的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秋节分月饼。从整数可以分开始,到不能用整数来分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数的需要,在分月饼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平均分”这个概念。

生通过分月饼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我安排了一个找圆形1/2的活动,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认识1/4时,同样一张正方形纸,学生的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4也不同。通过画线段从中认识1/2, 1/3, 1/4, 1/5, 1/10这些分数的表示,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

虽然本堂课有以上几个优点,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主要可归纳如下:
1、课堂纪律性不够。由于本班的学生比较活跃,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直接将答案说出,导致课堂出现了一点混乱。这就告诉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举手发言,以免部分学生蒙混过关;

2、教育机智有待加强。在问到“一半”如何表示时,一个学生回答“0.5”,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为了使本堂课顺利进行,我忽视了对她的夸奖,仅是说了她的答案是正确的,想想此事我认为是这堂课的一个遗憾;
3、课堂环节有待加强。本节课的难点是使学生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但是在推导这个知识点时,我让学生看图说出分数,再进行比较。这样来得太快,学生一时不能够接受,假如这时我能让学生说说这两副图的区别,他们就会发现份数变大,但是每份的大小就变小,这样就避免学生用整数的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

总之,这堂课整个学习过程, 学生在操作中发现, 在发现中体验,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 每个分数都由学生自己去创造,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我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会从中吸取教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更大的进步。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十一

4.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活人一定要活出尊严,就像老师今天介绍给大家的这位年轻人。

二、学生自读课文。

读前设问: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研讨。

四、集体汇报交流。

1.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直接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帮主人干完活之后,才肯吃下去的事。

2.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抓住年轻人的表现,谈各自的体会。

如: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体会思想。

3.点拨,揭示中心。

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明确:因为他有尊严。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尊严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他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五、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尊严。

六、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七、布置作业。

以“《尊严》给我的启示”为内容,写一篇日记。

八、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7*尊严。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精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出示课文插图)有一位年轻人,他没有这么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读完《尊严》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学生自学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研讨。

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了解学生自学课文和小组讨论情况,适当给予点拨、诱导。

(四)集体汇报交流。

1.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直接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帮主人干完活之后,才肯吃下去的事。

2.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抓住年轻人的表现,谈各自的体会。

(如: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体会思想。)。

3.点拨,揭示中心。

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他有尊严。)。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尊严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他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五)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尊严。)。

(六)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七)布置作业。

以“《尊严》给我的启示”为内容,写一篇日记。

(八)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名人的成长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查阅资料后写出来。

2.小组为单位,读一读自己所写的资料。

让学生去自读自悟,重要的是能通过本篇课文学会怎样去做人。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十二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知识要求:不认识的字词通过、词典自己解决;能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能力要求: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体会那个年轻人为什么把尊严看得那么重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尊严对于做人的重要性;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讲故事导入。

2、板书课题:尊严。

二、什么叫尊严,请大家讨论。

来自 cooCo.NeT.Cn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理解词语。

款待、疲惫不堪、惬意、狼吞虎咽、羡慕。

五、学习课文内容。

1、请学生读课文,每人一段,你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事吗?

2、读第一自然段,从哪看出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

3、读二至五自然段,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态和语言的句子,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组内讨论。

5、全班讨论,把握两个方面:年轻人的饥渴和一定要劳动后才吃饭的原因。

6、哈默把尊严看得非常重要结合理解句子: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百分之百的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句子的理解从前后半句进行。得出结论: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十三

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圆,知道圆心和半径及其作用。(2)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圆。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多媒体课件、一次性杯子、棋子、线、图钉、圆规、直尺、铅笔、投影仪。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另一个平面图 形——圆。(出示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2、出示: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圆,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生活中的圆。(媒体)

3、举例:你还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圆?(学生介绍)

二、尝试探索:

刚才大家举了很多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说明圆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

联系。如果请你画一个圆,你会吗?请大家用桌上的工具试一试,你能用几

种方法画圆?

(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并认识圆心、半径。

1. 师提供的工具:线、图钉、一次性杯子、棋子、尺。生自备圆规。

2. 学生尝试利用各种工具画圆。

3. 交流画法:(1)利用圆形物体画圆

(2)利用线、图钉画圆

(3)利用圆规画圆

认识圆心和半径

5. 师利用图钉、线、粉笔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圆。(口头巩固圆心和半径)

6. 如果请你在练习本上画比较小的圆,你认为用什么工具画圆又准确又方便? (用圆规)

(二)尝试用圆规画的圆,。

1.介绍画圆的专用工具圆规:(圆规主要由3部分组成,它有两个脚,一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用来旋转的。)

2.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3.交流画圆的体验(成功与失败),同伴互助,使画圆失败的同学画成圆。

4.小组讨论用圆规画圆的要点。(板书:定点、定长、绕一周)

5.小结:定点就是圆心,出示板书:圆心;定长就是圆的半径出示:半径;绕

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三)尝试画半径是3厘米的圆

1、看视频

2、学生操作

3、组内互查

(四)探究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1.出示:想一想:圆心和半径在圆中有什么作用?

2.出示同心圆,这两个圆位置相同吗?大小呢?为什么?

3.出示上下位置半径相同的两个圆,这两个圆呢?

4.出示左右位置半径不相同的两个圆,这两个圆呢?

5.通过观察你能不能说说圆心、半径在圆中有什么作用?(出示板书:决定圆 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五)质疑

1.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初步认识了圆,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把书翻到p.75、p.76。

2.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的吗?

三、总结: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出示:中国结,这是什么?它

既是一种古老的编织艺术,又是吉祥挂饰,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圆形来设计吉祥、喜庆的事物呢?因为在我国,圆象征着团圆。

四、拓展阶段: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同学们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圆不仅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我们还可以用圆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出示媒体)弯月、奥运五环、小花,你想不想也来试试!那我们就来试试吧!(可选一个画,也可自己设计图案)

同学们很有创意,设计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折纸游戏,学生操作,把一个圆对折、对折、再对折,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折痕叫什么?和圆有着怎样的关系?和圆有关的知识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究这些问题。

五、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定长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绕一周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注意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活人一定要活出尊严,就像老师今天介绍给大家的这位年轻人。

二、学生自读课文。

读前设问: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研讨。

四、集体汇报交流。

1.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直接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帮主人干完活之后,才肯吃下去的事。

2.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抓住年轻人的表现,谈各自的体会。

如: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体会思想。

3.点拨,揭示中心。

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明确:因为他有尊严。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尊严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他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五、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尊严。

六、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七、布置作业。

以“《尊严》给我的启示”为内容,写一篇日记。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精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出示课文插图)有一位年轻人,他没有这么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读完《尊严》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学生自学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研讨。

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了解学生自学课文和小组讨论情况,适当给予点拨、诱导。

(四)集体汇报交流。

1.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直接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帮主人干完活之后,才肯吃下去的事。

2.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抓住年轻人的表现,谈各自的体会。

(如: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体会思想。)。

3.点拨,揭示中心。

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他有尊严。)。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尊严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他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五)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尊严。)。

(六)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七)布置作业。

以“《尊严》给我的启示”为内容,写一篇日记。

(八)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名人的成长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查阅资料后写出来。

2.小组为单位,读一读自己所写的资料。

让学生去自读自悟,重要的是能通过本篇课文学会怎样去做人。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十六

“喀嚓”按下快门,一座漂亮的亭子呈现在了照相机中。“喀嚓”再次按下快门,亭子中几位老人谈笑风生的愉快表情也被照相机记录了下来。目标仍然是那美丽的亭子。拿起照相机,选好角度,调好焦距,准备再次响起那充满着收获之感的“喀嚓”声。“喀嚓”,这声音再次响起,不过勾起的却是我的好奇心,注视着相机中倚靠在亭中柱子边的小女孩。

桃红色的上衣衬托着那黝黑的皮肤,瘦弱的手臂搭在围杆上,硕大双眼注视着周围的一切,不过似乎漫无目的——我走进亭中休息,才看清了她的模样。就在这时,耳边飘来了几位老人的声音,“她呀,是从江西来的,才七、八岁,她父母到这边打工,她也跟着来了。她家贫苦,她这几天每天到外面捡空瓶换取一点钱。”听到这儿,心不禁颤动:那么小的孩子,在那么热的天出来为家补贴家用……真懂事!心中不禁感叹。“小姑娘,快过来,这边有空瓶!”不知从哪里传来的声音。寻声望去,看不清是谁,只见他向这边的小姑娘招着手,“这边的垃圾筒里有空瓶,要不要啊?快过来呀!”他继续喊着。我侧过头看了看她,她并没有动,也没有出声。这时也响起了同坐在亭中的老大爷们的声音“你快去啊,那边有瓶,你不是需要的嘛,去吧。”一句句鼓动她的话从他们的口中窜出来,声音是那样淳朴可是在我看来是那样刺耳。

他们是在用这些话语讽刺她吗?他们是在用这些话语嘲笑她吗?他们是在用这些话语看不起她吗?问题一个个在我的脑海中闪过,但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在这时,坐在我旁边的好朋友的提问却肯定了它们“你说她(小姑娘)会不会像小狗一样跑过去拿瓶?”我看了一眼小姑娘,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不会!”“为什么,那个瓶子不是她的利益所在吗?”“看她。”——小女孩已把头侧向了一边,对他们的叫喊毫不理会,眉宇间,她给了我答案。虽然她只是一个捡空瓶的小女孩,但是尊严却是平等的,人格却是平等的。她那愤怒的眼神在说话“我是一个平常人,我也有我的尊严!”她那紧握的拳头在开口“我和别人一样,我不失尊严!”拿起相机,调好焦距,目标则是那个小女孩。“喀嚓”,这次的响声充满了我对她的敬佩之感。因为从她的表情中我读懂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初步认识教案的重要性篇十七

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尊严无价。

附件:资料。

人们对哈默年轻时这件事的评论我赞赏杰克逊的慧眼,一个人在穷困潦倒、逃难流亡之际,仍坚守着自己的尊严,还有比这更可贵的吗?我更钦佩这个小伙子的志气,自尊是人生的底价,自立的基础,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守,不能放弃。他尊重自己,所以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他相信自己,所以最终超越了自己。自尊是一种广告。走到哪儿,就会带到哪儿。想当初,哈默如果和其他逃难者一样,见了水就喝,接过饭就吃的话,他能结识杰克逊吗?能找到这份活儿吗?更不用说娶人家女儿了。其实,人的一生都是在推销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的广告语。自尊也是一种力量。如今,许多人都苦于碰不到伯乐,找不到机遇,长叹无人识,空有回天力。但他们却忘了,手中还有自尊这件武器。杭州有个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到一家面包房推销黄油,和老板约定第二天上午10点见面。第二天,这个大学生准时到达,但等到下午4点,老板才慢慢赶来。大学生厉声告诉他:“你可以不买我的黄油,但你不能伤害我的尊严!似这样言而无信,你一辈子也成不了大老板!”老板惊得满头大汗,但很快就竖起了大拇指,不仅自己和这个大学生签订了长期合同,而且给他介绍了很多生意伙伴。

自尊更是一种高尚。因为自尊总是建立在平等之上,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就必须首先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必然换来尊重。

自我提问:

本教学设计特色是什么?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景,并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意境中感悟真情,明白道理。

1、想象读:体会逃难者的艰苦,加深对尊严的理解。

2、角色读:请学生扮演角色读一读,体会劳动的艰辛。

3、感悟读:体会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着自己的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