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优秀20篇)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优秀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13 02:04:02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优秀20篇)
时间:2024-03-13 02:04:02     小编:温柔雨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整理学习的内容,形成更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总结应该针对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这些总结范文是从不同领域和不同人的视角来撰写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篇一

这一部分教材主要讲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教材安排了四个例题,先通过例4引入这种分法。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是另一种分法。然后通过例5的图画说明具体分的过程,并说明这种分法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再通过例6用圈一圈的方法,进一步说明分的方法。最后通过例7过渡到“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要用除法计算”。着重指出12块饼干,每3块分成一份,分成了4份,也就是说12里面有4个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除法的含义。这里还注意用图表示分法,以便给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这种分法的含义,在教科书的“做一做”和练习中加强了实际操作。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篇二

表内除法(一)课本p13~36页。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反思: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篇三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篇四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

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篇五

1、教学例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草莓)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学具摆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4)学生汇报,形成板书:6÷2=3(盘)请你再说说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再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课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思考、讨论)出示学生的表示方法,比较各种表示方法。

小结:在数学上可以这样表示:7÷2=3(盘)……1(个)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小结: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余数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

(3)比较归纳,完善认知结构。(课件出示两次分草莓的过程和算式)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篇六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板书方式。也就是教师借助黑板、粉笔来为学生讲解书本知识点,之后再对相关的习题进行练习。这种单一的上课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会使得课堂的气氛变得死气沉沉。基于此种学习氛围之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无法达到最高点的。不仅如此,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也没有太多的顾及,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负责知识的传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3]。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也没有形成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使得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严重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二、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视教师的“教”对于学生的“学”是缺乏足够的重视的。教师在教学的不重视实践活动,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4]。然而,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的获取阅读知识。比如在阅读教学中“用排比的修辞表示”时,教师可以在屏幕上呈现出一幅轻松活泼的画面: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有若干条小鱼游出水面。

接着,一条小鱼游出水面、二条小鱼游出水面、三条小鱼游出水面……活泼的画面、美丽的色彩,唤起了学生更多美的情感,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这种教学模式就对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进行了充分的调动,摆脱了紧张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带来的桎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轻松愉悦的心情。另外,针对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要引导学生经常学习写片段、记日记。通过多写多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其写作能力的目的,为三年级能写好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也不及成年人,在上课堂的过程中注意力很容易出现涣散的现象。这些因素都导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集中心思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因而教师在选择课件的内容时要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要保证教学的内容有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特征的发挥。因而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精细,不可以出现任何的差错。在准备课件时,可以采用简单操作又容易被学生接受的ppt来辅助教学。。比如,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上教学《三只白鹤》时,(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其根本目的都是更好的将教学过程展示在学生的面前,通过技术的辅助来促进学生都抽象知识的具象理解与掌握。

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分为操作与练习、对话以及课堂游戏等模式。一般情况下,教师设计出来的课件模式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不仅有学习的指导,同时也有练习的对话阅读以及课程的互动等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能力,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基于此种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的激发,课堂的氛围也被很好的活跃了。

3)有利于学生阅读应用意识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还要让学生掌握语文阅读知识的应用。如今,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家庭中,阅读与沟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6]。另外,在加上学校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开设,学生已经掌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信息进行获取的能力。因而,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学习阅读以及应用在实践活动中来。利用阅读发现的课程对学生开展调查实践活动,比如,小学生对于周边的认识不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父母帮助下载网上查询童话故事,学生可以结合童话故事记录并进行沟通与想象。

比如,在学习“观察鲜花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去观察一树鲜花,可以引导他们去观察花儿的颜色、形状。然后让他们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见所感叙述出来;还可以让他们学习去观察人物,去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观察到的一切叙述出来。通过以上训练来达到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父母帮助下在网上下载一些不同的鲜花图片,找出其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并进行描述和想象,写完之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设一些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反复的训练就能够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叙述能力。或者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对周边事物的好奇进行搜集整理并主动分享与其他同学进行评赏与传阅。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1、开火车,说结果。

36÷6=25÷5=24÷6=。

30÷6=5÷5=12÷3=。

出处 cooco.NET.cn

16÷4=(大家一起说,并给予鼓励)。

2、背诵7、8、9的乘法口诀引入课题。(抽生背7、8的乘法口诀,大家一起背9的乘法口诀,并给予鼓励。)。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六月有一个属于你们的节日,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生:“六一”儿童节。

师:恩,那在六一儿童节那一天,你们都会做些什么呢?(抽生说)。

师:你们知道吗,二一班的小朋友已经在为六一儿童节做准备了,我们快来看看他们都在做些什么吧!(出示课件)。

2、引导观察,收集信息。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通过观察,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课件展示答案)。

3、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学生汇报。

指名汇报问题,教师ppt展示“平均每行挂几面?”“每个小组分几颗?”“可以摆几行?”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56÷8的口算方法。(从主题图中点取出例1)。

(1)老师读题,想一想,怎么解答列式?你能不能独立试着做做?(学生独立试算,并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2)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3)问:“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

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乘八得五十六,用乘法口诀想,就是()八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教师板书)。

2、口算56÷7。

怎么列式并解答呢?

(2)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汇报:56÷7=8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7的商是8(教师板书)。

3、比较56÷8和56÷7两个算式的.联系。

(让学生明白,这个时候用一句口诀可以解决两道除法算式)。

4、完成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

(1)让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教师ppt展示答案)。

四、活用数学,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

(1)课件展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让学生口算。

(2)抽生说答案,问:为什么做得这么准这么快?(每组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2、游戏:小猪吹泡泡。

点名完成相应题目。

3、小兔过河。(第39页第3题)。

(1)出示课件,先说一说如何解决这道题,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帮助小兔子过河。

(2)集体订正,学生说出答案后,箭头指向相应的石头。

4、小鸟回家。

(1)出示课件,先说说如何帮助小鸟找到自己的家,然后发给学生小鸟身上的算式卡片,让学生贴到黑板上相对应的房子下面。

(2)让班上其他同学检查一下小鸟是否已经回到自己的家。

(3)还有哪些算式的结果分别是7、8、9。引导学生说出想口诀说算式。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并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抽生说,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六、作业。

(1)口头作业:把乘法口诀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也考考你。

(2)书面作业:完成课本第40页3、4、5题。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篇八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精力十足,对于课堂活动的参与度非常高,但也具有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较短,容易走神打闹的特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二年级语文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随着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

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

为此,我们仔细研究心理,准确把握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

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

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如《最大的“书”》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枯燥无味,怎样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呢?这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我就自制了生动的课件,1、出示岩石图,让孩子们说说岩石像书吗?在观察讨论中学生轻而易举的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2、借用课件把复杂的地壳运动浅显化了,让他们知道这一过程是漫长的、神奇的,孩子们也能通过读表现出。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篇九

一、复习导入。

(1)用竖式计算:28÷9=。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盘,还剩几个?

17÷3=()盘()个。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

有27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同时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题。

巩固练习: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总结:今天研究的问题你学懂了吗?

六、课堂作业。

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篇十

这一部分教材主要讲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使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教科书先通过例1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些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接着通过例2的图画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例3用一幅集合图来表示这种分法,以便给学生形成这种分法的正确表象,然后说明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种分法,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都安排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要求学生说出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和各部分的名称,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除的观念。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篇十一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

3、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口诀,那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就比较容易了。求商时,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5、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因此,除法应用题就有两种数量关系。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除法含义,用除法计算,都已知要分的总数。不同点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动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计算应用题。能正确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实物投影。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篇十二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篇十三

想: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解:

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10=320(元)。

答:

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想: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解:

45+5×3。

=45+15。

=60(千克)。

答:

3箱梨重60千克。

想: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解:

4×2÷4。

=8÷4。

=2(千米)。

答:

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篇十四

汉语拼音知识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与学校里的老师经常交流,并向她们学习教学经验,以使自己能让学生学的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拼音进行活学活用,通过儿歌、“摘苹果”等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每隔两星期就进行一次回顾、梳理,不断的复习巩固,让学生将拼音知识牢牢掌握,这将为今后查字典,学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2、认真抓好识字这一关。

低年级是小学阶段识字最多的。我教学生学习运用识字方法,自学生字的音、形、义。学习辨析形近字,用熟字去学生字,根据形象会意,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记住生字的音形义。在教每一课的生字之前我都要求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查出生字的音节,用同一个生字去组多个词。学生字时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去理解,课文中识字也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会读句子,并弄懂句子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抓好写字训练。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注重学生的写字训练。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自己的在课堂是的板书,给学生的留言条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写字课,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这样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从习惯方面培养学生。特别是习惯方面的培养,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视,而恰恰正是这些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同时把写字和识字紧密联系,每周利用写字课训练学生写铅笔字,开展写字比赛,对写得好的贴出来表扬鼓励。学生的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及时进行纠正,要求学生补写。每课的词语都要听写或看拼音写词语的练习,对字词不过关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补做。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篇十五

一、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出价值。如"闯"字的识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马跑进门了。""不是,这是马儿被关住了失去了自由,想冲出门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学生说:"这是"门"跟门有关系,就是冲进门或冲出门的意思"……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法。

二、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的程序:"读字"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闪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三、在阅读教学中,我重视朗读、理解和感悟结合。

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四、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

我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求语文教学进程中,我力求将"讲堂"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是"玩"中学语文,但我们决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这里倡导的"玩"是一种形式、一种途径,"玩"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篇十六

阅读教学对小学生而言,排除干扰、专心致志的习惯尤其重要。而这种习惯又必须靠教师坚持不懈地设法运用一定控制手段,调动其视觉、形象、声音、动作等多种感官参加,以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形成。

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为此,对二年级学生,就应教育他们听课、预习乃至读课外书,在所读文章开头、行间,运用文字或固定的阅读符号,学习圈点批划。例如:可以通过查字典给生字注音,给难词注释、扩词;标标小节;划划重点、优美的词句;或在难懂的地方注个小问号。运用边读边批注的阅读方法,既可以把注意力切实集中起来,活跃思维,又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二、训练勤学好问的习惯。

学问学问,一学二问是靠勤学好问得来的。因此,对二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不论是指导预习、讲授新课,还是辅导课外阅读,教师都应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审视书本、发现阅读障碍,能先自行释疑解惑的习惯。

l、运用旧知识联系问题。

当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时,教师可先让他们联系课文,回忆旧知来自行解决。

2、抓住学生疑问的闪光点,适时启发。

有一次我教“觉”这个新字,读音是“jue”,感觉的觉。有位学生举手了,他说这个字读“jiao”睡觉的觉。学生便产生疑惑,到底是谁的读音对呢?我问他怎么知道的,他说查了《新华字典》知道的。我表扬他会通过查字典学习了。然后再请他查字典找到那个字,请他再仔细看看,结果他说:“老师,我发现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就是jue。”我说:“这个字就是多音字,一个字有一个或两个读音。字典对每个多音字都有详细的介绍,大家有疑问可以问问字典这个不说话的老师。”一星期后,我们班很多学生都学会了查字典,而且平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总喜欢查查字典,要是多音字应把每个音都弄清楚。这样阅读的目标明确了,阅读的效果才能提高。

三、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小学生都有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不甘心只禁锢在枯燥的课本之中,而愿意通过广泛地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因此训练二年级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对他今后阅读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1、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阅读兴趣的产生,首先应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的需要。当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无法适应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时,就会引起学生的新的阅读需要。由于二年级学生本身的认知面狭窄,他们不认为自己知识的缺乏,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学生阅读的需要。

2、丰富课外阅读的内容。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以课堂为纽带,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利用教材以外知识火花来引爆课文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课文只是微微地打开了一个通往知识世界的窗口,以激励其阅读的兴趣。在具体教学中,以篇带片,扩大阅读范围,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以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类作品扩展。学到写春天的课文,就大量地扩充关于春天的短文、儿歌、古诗。这样阅读的内容多了,对春天的认识也深刻了。教师还要有计划地、经常性地组织故事会、古诗背诵比赛,检查课外阅读效果,利用读书会介绍适宜的读物,并安排固定时间为之创造自由阅读的条件,把自己最喜爱的课外读物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四、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便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从二年级开始就应该注重阅读的积累,日积月累,不会做诗也会吟。古诗背诵是很重要的一个板块,其次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我让学生们准备了一本《小浪花》,把平时看书时遇到的好词好句记到这个本子里,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写,并定期检查,比一比谁摘的好词好句多,谁又能把这些内容记到自己的脑子里。记得多了,学习材料储存于大脑,就会成为学生终身营养。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篇十七

摘要:《经济数学》是广播电视大学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在经济、财经类专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当前《经济数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境。

本文分析了电大《经济数学》课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完善措施。

一、电大《经济数学》课教学现状。

作为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广播电视大学《经济数学课程》所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既并且在考核当中,对这些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和一些重要的结论都有涉及,考核知识点的覆盖面比较广,每一个知识点都可能成为考试内容。

并且近几年来对于电大学生的知识分析和运用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这就意味着电大学生需要划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领悟。

并且电大学生绝大多数是在职人员,存在“工读”矛盾,开课时间过于集中,导致学生自学的时间过短,很难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

学生无法做到有针对性的预习,复习也仅限于套着例题做作业,甚至有的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其次,电大学生对于《经济数学》学习目的多为考试及格通过即可,甚至部分学生认为《经济数学》课程对专业学习的帮助作用不大,他们认为《经济数学》课程内容较难,自己无法学懂,因此存在得过且过的态度,缺乏学习积极性,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数学学习上,抄袭作业现象十分严重,经常出现旷课行为。

总之,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来自于社会各个行业,具有年龄跨度大、数学基础差及接受、理解能力参差不齐的特点。

并且广播电视大学的学制较短,不同于普通学校学习,普通学校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教学为主,而在广播电视大学是以在职业余学习为主,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自我安排学习。

所以,广播电视大学的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建构应不同于普通院校注重学科性、系统性的做法。

因此,广播电视大学的数学课程内容的构建应具备下面几个理念:。

(一)实用性与科学性兼备理念。

所谓的“实用”,也就是遵循数学学科的科学性,尽可能用几何直观、经济背景、物理意义来揭示和展示概念知识内容的内涵,尽量的降低或避开理论性的要求,让学生学时能握,学后能致用,让学生在有限的学制期限内学得来用得上,而不是违背认知规律和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去追求。

例如对内容做机械的“综合”,把一元和二元的微积分内容合为一块,让普通高校非数学专业的学生都难以接受,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理解更加困难。

(二)知识的应用性和必要的理论相结合的理念。

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目的不是原始简单或单纯技能上的要求,而是需要了解一定的理论背景,是在一定理性层面上的应用。

况且任何现代化的技术应用和管理知识都不能缺少必要的理论支持,如果放弃必要的理论则不仅容易造成认知上的障碍,而且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因此,广播电视大学的《经济数学》内容不能放弃必要的理论,但又要体现侧重于知识的应用上。

(三)既要重“工具课”的作用又要适当注重发挥基本文化课的教育功能的理念。

广播电视大学的数学课程当然主要是为专业课程教学服务的。

但如果忽视数学课程基本文化课的教育功能,是不符合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的。

学生不仅需要数学课程作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工具”,而且今后适应社会、适岗转岗乃至继续教育、升学深造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数学课程在这一方面有其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虽然我们不能像中学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那样要求,但适当注重发挥基本文化课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质水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水平,应视为广播电视大学数学课程的基本功能与作用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实施《经济数学》教学任务过程中,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应改作如下探讨:。

(一)突出专业特点,重视基本概念。

作为非数学专业的一门数学课,教学的重点不是对数学理论本身的深入研究,不要求对数学概念的精确描述,也无需掌握复杂的定理证明,而是要求对概念直观意义的理解,对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以及该定理所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研究它能解决什么问题,即“应用”是教学的重点。

概念是观念的、抽象的,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概念的获得一般是通过两种基本形式进行的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

概念的形成指学生通过直接观察一类事物,找出这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的特征,并用词来表示这个概念。

在讲解数学概念时,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例中引出,会有利于概念的形成,效果是会很好的。

例如在导数概念的教学中,除“变化率问题”中的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外,再多介绍一些与变化率有关的问题。

例如介绍产品总产量对时间的导数是总产量的变化率产品的总成本对产量的导数就是产品总成本的变化率即边际成本等。

教师通过学生把与专业有联系的例子讲概念,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概念,进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提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广播电视大学培养人才的从业岗位,在课堂教学中,那些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公式证明都是可以减免的。

例如函数极限的性质只是作以介绍函数求导的四则运算法则,只推导函数乘积的求导公式,对和、差、商的求导法则就不再一一推导函数极值的必要条件、函数极值的判断方法,也不去做严格的数学证明,只要给出几何图形,作直观的几何说明就可以了。

因此将节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做更多的练习,解决具体问题更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用数学发现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针对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对于《经济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

也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学生的思想、知识、能力水平将教材划分为发现过程,然后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主动去研究问题,总结规律,以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认识的目的。

引导一发现式教学模式可以如下实行。

首先是划分发现过程,确定教学要求。

所谓发现过程就是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中心,从提出问题到实现对知识点的发现、巩固和运用的整个教学过程。

其次是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发现的情境。

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进行发现学习的时间,教师要热情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建立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环境。

最后是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

通过设置情境、给出问题、得出结论、运用实际、得出启示。

例如,“不定积分”作为经济数学的重要内容,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较为困难。

通过运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学习,使各类积分法之间能自然衔接,则可以实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四)优化电大《经济数学》的考核形式。

长期以来,广播电视大学《经济数学》教学考核主要形式是卷面考试,试题的题型与例题内容基本一致。

与高考、研究生考试等相比,广播电视大学的《经济数学》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限时完成的规范化试卷是不可能准确地评价出这种质量,也不能评价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优化电大《经济数学》考核形式可以通过将学生的总评成绩分成三部分内容,即课时成绩,包括作业、上课发言成绩等;开放式考试成绩,主要是通过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事先设计好题目,由学生寻找问题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评分;卷面考试成绩,主要是按传统的考试方式,限时完成。

实践证明,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程度,又可以改变考试成绩表上不及格率逐年增加的现象,帮助学生端正数学学习的态度,克服恐惧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以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高志敏,成人教育心理学[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宫平,电大开放教育《经济数学》课教学方法探索,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3。

经济数学基础在电大教学中的模式【2】。

摘要:经济数学基础是电大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微积分,线性代数基础知识,重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理性的逻辑思维,从而形成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数学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习好经济数学基础,为更好的处理市场经济中的经济管理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学好这门课程呢?首先从我们本身出发,合理分析教学模式的本质所在,在依据个人情况,与硬件条件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学模式的优点,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

关键词:电大;经济数学基础;经济管理;模式。

一电大教学的现状分析。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篇十八

将班级学生分组,让其合作交流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语文教师可以根据班内学生数量将其合理分成若干小组,统称为语文学习小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遇到需要互动解决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按小组探讨交流,最终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比如在讲《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交流,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做过的好事或者遇到别人帮助自己的事与其他小伙伴分享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意义,进而引导学生回到课本内容中。小组交流实现了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不仅增进了学生间的感情,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分角色互动学习法。

在部分课文后面的相关习题中经常会有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者扮演的要求,某些教师往往忽略此要求,因为他们认为在课堂上分角色会浪费时间。实际上,只要教师组织好学生,适当把握时间,那么学生分角色学习不但不会浪费时间,反而会提高学习质量。比如在讲解经典课文《坐井观天》时,教师可以在上节课布置好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的任务,下节课直接让学生表演,学生通过扮演青蛙和小鸟,深刻体会到二者间对话的背景和含义,从而正确掌握“坐井观天”的内涵,并学会使用此成语。除了部分课文要求的分角色之外,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情况恰当分角色,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或表演能力。

3、设计生活化问题促进互动教学。

教师应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实例问题帮助学生学习新内容。教师在互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生活化问题有效互动。比如在讲解《风娃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亲身体验被风吹过的感觉,并提出相关问题,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让学生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互动教学过程中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篇十九

小学生一般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若让学生干巴巴地坐着听课,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开小差,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有的放矢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探索学习。如:在认识对称图形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出来,然后看这些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个个思维活跃,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我抓住“火候”继续启发、引导、设问,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它们的角有什么特点,践证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省时、省力、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

组织游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动,游戏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若把知识融入游戏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和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游戏。如:“找朋友,对口令、出示手指、帮小动物找家等等”。把枯燥乏味的计算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学生的兴趣浓了,情绪高了,思维活了,反应快了,学生在玩耍中,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提高了能力。如:我在教二年级数学中乘法口诀时,问:“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喜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今天我们做找朋友的游戏,好吗?“好”!接着我给学生发了些“数字卡片与算式卡片”让拿数字卡片的同学边跳边说:“72、72我的朋友在哪里。”拿“9x8算式卡片”的同学也边跳边说:“72、72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这两个同学一齐问:“我算的对吗?”全班同学回答:“对!对!对!”最后全班同学鼓励。活跃了学生的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喜悦中获取知识。

教学生活化提升学习兴趣。

学生熟悉的内容在情感上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我细心挖掘教材中一切与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充分发掘数学中的生活内涵,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这“认识厘米和米”时,还会问到,现实中什么东西要用米表示,什么要用厘米表示,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接着要学生说一下平时家里人什么时候会说一下关于长度的东西等等。平时讲其他的内容时,也要多联系生活上的东西,例如:买东西时、跑步计时、骑自行车等都会用上数学,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年级除法的教学方法篇二十

摘要:随着全社会对文化的逐步认识,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的教学体质与模式亦在迅速的改革与创新中大踏步地进行。小学二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症状监理,一些基础数学能力的培养也正是在这时候养成的。因此研究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良好效果。

小学二年级学生正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阶段,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赋予数学教学活力,使二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从而爱学数学意义重大。这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一个突破点。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对学生加、减、乘、除等逻辑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都进行了初步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一、研究教材是基础。

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像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是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中,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1.积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例如:学习“米和厘米”时,让学生扮演测量员,测量出教室的长、宽;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让学生来当售货员,模仿超市工作情境,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灵活运用;还有的当小小邮递员、小医生;等等。儿童在这些活动中,求知欲得到了满足,更加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情景中去,这样,客观环境与主体活动的和谐,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

2.师生关系融洽,活跃课堂气氛。当教师带着微笑,说着亲切的话语站在讲台上时,学生的紧张心理就消除了,使得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愿学、乐学,因而就会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待发言的学生如果讲对了要热情、诚恳地加以肯定,“你回答得真棒”,“你和老师想的一样”;如果讲得不完整,可以说“没关系,再想想”让学生补充后,再重复一遍,并鼓励说“你真行”;对有些回答的.特别好、有创新的学生,奖励一朵小红花等,并集体表扬他。教师的语言需富于情感,让学生感到你是发自内心的在鼓励。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责备,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学生才会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学习中,克服思想懒惰,逐步培养成熟立体的数学思维。

3.让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更多的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体验知识产生的原始状态,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这样,在鼓励个性发挥的意义之下,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成为可能。怎样丰富学生“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在灵活多样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尽量使每位学生发挥其思维的最大潜能,使他们感到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动手能力,学会化书本死板知识为手中的理解内容。

(二)掌握学生的行为习惯。

有些学生很难控制自己的言行,这会使教师常常深陷尴尬。这时,应该利用多种场合让他们理解学生与老师是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会学生提出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具有理解和解决疑难的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日常中积累经验,关注学生生活并为其制订合适的学习方案。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新形势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与思维体系。

(三)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源自于快乐的学习氛围,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建快乐有趣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用有趣生动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进入到本堂课的学习过程当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说话风格、语调、语速、情调等语言处理效果是成功完成数学教学的关键,因为语言贯穿于整堂课教学的始终。教师尽量采用灵活、生动、有趣、易懂的语言来进行讲课,用语言来营造一堂生动、盎然有趣的数学课,使学生期盼每一堂数学课的到来,对数学学习充满期待。

四、结语。

小学数学是对数学知识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应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索出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小学二年级数学是数学逻辑培养的开始,教师要认真对待。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