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范文(22篇)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范文(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09 07:24:02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范文(22篇)
时间:2024-03-09 07:24:02     小编:HT书生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培养人的情操和审美能力。总结要有重点、有深度,我们可以选择重要的事情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下是专家总结的一些保持健康的小窍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一

没有最好的课程,只有最适合的课程,这就好比没有最好的衣服,只有最适合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穿的衣服。

对于课程是否适合,至少有两个评定标准,其一是社会,其二是儿童。用第一个标准进行衡量,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课程,能适用于不同社会文化中的不同儿童;而各种不同的课程则能分别适合不同社会文化中的不同儿童。例如,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注重按“教育纲要”规定的具体内容统一进行教学,注重教科书的编写和使用,注重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并注重按统一的标准评价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这样的幼儿园课程是与这个年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相适合的。这就好比那个时代的人,都习惯于穿着相同颜色和款式的衣服一样。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变化必然会对幼儿园课程提出改革要求,使幼儿园课程打破标准化和统一性,逐渐走向多元和自主。这就好比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逐渐开始以自由、自主选择的方式,穿着与时代和时令相称的衣服一样。用第二个标准进行衡量,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课程,能适用于不同个性的儿童;而各种不同的课程则能分别适合不同个性的儿童。幼儿园课程走向多元和自主,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社会,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合儿童,这就好比人们以自由、自主选择的方式选择衣服时,其穿着的衣服不仅要与时代和时令相称,也要与自己的个性相称。这样,幼儿园课程必然会注重每个幼儿的发展及适合其个性的教育活动,注重教师对不同的儿童实施不同的教育。

谁来设计和编制课程。

当幼儿园课程是按“教育纲要”规定的具体内容统一进行编制时,课程和教材编写方面的专家们无疑就是课程的设计者和编制者。课程改革以后,尤其是当幼儿园课程走向多元和自主以后,人们很容易造成这样的理解:课程的设计者和编制者应该是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了。

一定要有起码的裁缝技能。

设计和制作适合改革开放以前那个时代的人穿的相同颜色和款式的衣服尚且不易,设计和制作改革开放以后适合时尚、适合个性的衣服就更繁难。同样的道理,设计和编制标准化、高结构化的幼儿园课程尚且不易,设计和编制个性化的、低结构化的课程就更繁难。

设计和编制课程是一回事,实施课程是另一回事,这就好比设计和制作衣服是一回事,穿着衣服是另一回事。每个人每天都要穿衣服,但是,要求他们自己去设计和制作衣服并不在理,因为人部分人不会设计和制大余衣服。同样,每个幼儿园教师每个工作日都要实施课程,他们主要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不是课程的设计和编制者,要求他们自己去设计和编制课程,这样做也不合理,因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并不会设计和编制课程。

虽然,人部分人不会设计和制作衣服,但是很多人会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中去选择适合自己穿的衣服;即使有些人会设计和制作衣服,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宁肯到市场上去买衣服穿,而不愿意自己去设计和制作衣服,至多对买来的衣服自己再作点小的改动,这是因为自己设计和制作衣服有时反而得不偿失。同样,大部分幼儿园教师不会设计和编制幼儿园课程,但是,很多教师会选择适合自己和幼儿的幼儿园课程和教材,即使有些幼儿园教师会设计和编写一些教育活动,但一般而言,他们还是愿意大量地参考、借鉴和利用社会上已有的各种教育资源,而不会仅仅只是使用自己“原创”的东西,因为这样做既快、又省,效果也不定比自己做的差。

幼儿园教师不是课程专家,让他们去编制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设计和制作教具和课件;要求他们去创编“与别人不一样的园本课程”,对于大部分幼儿园教师而言,是错位的,是勉为其难的。当然,对于一些有丰富经验,又有一定理论功底的教师,需要另当别论,这就好比很少数不是服装设计师和裁缝的人也还是有可能设计和制作出好的衣服一样。

幼儿园教师若能选择主要由课程专家们设计和编制的课程和教师参考用书,结合实践和研究,通过再加工的过程,创造性地实施课程,灵活地使用参考用书和其他教育资料,使课程和教育活动能在最大程度上适合自己的教育对象(这样的过程被称为课程园本化的过程),这样做已经很不容易了。

理论并不等于实践,“应然”并非“实然”

讲到课程,常常会涉及课程模式。为此,不少专家或有些幼儿园也在努力创造和极力向别人推广自己的课程模式。

伊文思曾对课程模式作过释义,他认为,当某种理论,或者几种理论综合成为一种指导思想,被作为制定某一具体的教育计划或者教育方案的基础,并被用于处理该计划或者方案中的各种成分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之成为一个协调的总体而发挥整体的教育功能时,这个具体的教育计划或者教育方案就不同于一般的计划或方案,而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课程模式了。他认为,每种课程模式都为这种课程的哲学、管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各种成分提供了理想的表述,即它能给予人们关于理论前提、管理政策和理想的教育过程之间内在联系的协调性的描述。

在服装行业中,服装设计大师要将自己的`设计思想转化为服装市场上流行的服装样式,他们会设计一些“模式化”的服装,让模特在“t”型舞台上展示,使人们看到了这样的服装模式,就能看到服装设计师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的理念。但是,这些服装往往是不能在一般场合下被人穿着的。

同样地,一个课程若被模式化了,那么它就可以被用以清晰地说明某种(或某些)理念如何通过目标、内容、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转化为教育实践。应该看到,课程模式的功用,主要的不是为了“推广”,为了被人家广泛运用,而是为了展示,为了说明问题。一般而言,一种被模式化的课程,其实用性反而会降低。

理论并不等于实践,“应然”并非“实然”,过分在乎理论的“先进性”,反而有可能导致幼儿教育实践的“不可操作性”。一种好的理论,有其自身严密的逻辑和体系,它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只能被用于解释和指导特定的现象和事件。相反,幼儿教育实践则应着眼于最优化地解决问题,着眼于“行得通”,而不应过多地考虑是否与所谓“正确”的理论相符。幼儿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想要用一种或数种理论来理想地涵盖和指导如此繁杂的实践问题其实是有困难的。

为了展示,为了说明,课程模式着眼于理论到实践的演绎,或是实践到理论的归纳,着眼于所建立的模型本身的完美。通过课程模式,能使人们较为理想地“透过现象看本质”,能使人们便捷地去领悟课程的理念以及转化过程。正因为如此,课程模式往往也就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即使少数一些课程模式能被得以推广,也是一定经由了改造的过程,这就好比将模特在舞台上展示的衣服经过改变,才能在市场上流行一样。

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是幼儿教育实践工作者,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是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本身。固然,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能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能使自己理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但是,过度“迷信”理论,反而会降低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甚至有时反而会使自己变得无所适从。在实践中我们看到,有些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为了设计和编制“园本课程”,寻找或搬来不少所谓“先进的”理论来作为课程的支撑,似乎课程一旦加上了“皮亚杰”,加上了“多元智能”,加上了“主题网络”等一类时髦的东西,质量就会上个台阶。事实上,这是本末倒置的事。且不说,这些所谓的“园本课程”会不会准确地演绎这些理论,即使能十全十美地演绎这些理论,一般而言也是不可能正好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格言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会选择和生成课程及教育活动是一种本领。

要能得体地穿着衣服,就要会选择,在需要的时候,还要会作改造,这是穿着衣服的本领。同样,要能理想地实施幼儿园课程,园长和教师就要会做选择,在需要的时候,会通过改造、生成等途径,使课程变得更适合,这是实施课程的本领。

当今,社会上已有的关于幼儿园课程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能给园长和教师很大的选择余地;说它是坏事,是因为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一套质量上乘的幼儿园课程,是课程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共同合作,经由千锤百炼的过程打造出来的,而不是心血来潮拼凑而成的。这就好比是一套有品位的服装,是服装设计师精心设计,并由服装制作者花费一番匠心而制作成的。

“会选择和生成课程及教育活动是一种本领”说的是,善于分辨良莠是件不容易的事。在如今,似乎谁都可以设计和编制幼儿园课程和教材,于是,依靠“剪刀加糨糊”编造的课程和教材甚至比品质尚好的还要多,再加上商人们的精心包装,广告铺天盖地的炒作以及不正当的行销手段,要人们从中分明“黑”“白”有时真的很困难。这就好比在服装市场上,粗制滥造、甚至冒牌的衣服远比真品牌的衣服更多,要分清孰优孰劣并不容易。

“会选择和生成课程及教育活动是一种本领”说的是,“会选择”至少说明园长和教师对课程和教育活动起码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会生成”至少说明园长和教师对现有课程和教育活动的适合性有质疑,并想作修正和改造。

科为课程的实施者,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要学会去选择和运用社会上已有的、有品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已通过政府有关部门严格审查的教育材料,也许这比自己化大力气去设计和编制自己的课程和教材更为重要。这就好比一个想要将衣服穿着得得体的人一样,学会在林林总总的市场上不为广告所左右,能鉴别和找到适合自己的、有品位的衣服,并逐渐学会在一定的场合下穿着适合的衣服,这样的本领可能比自己化力气去制作衣服更有意义。

选择和生成课程及教育活动的依据是国家和地方的纲要和课程指南,一般而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应在如何创造性地运用那些主要由课程专家和有丰富经验教师们编制的材料上下工夫,通过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使课程和教育活动能在最大程度上适合自己的教育对象,这样,他们才会有时间和精力去快快乐乐地与幼儿打交道了。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二

探索型主题活动是上海市二期课改理念倡导下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它是指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事物和现象、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它突出了以幼儿为主体,在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中,注重幼儿的自主观察、主动探究,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多渠道地获取知识信息,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对注意教的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教育技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上海市优秀教师应彩云曾经说过:对教材的整合了解和研究是有效使用新教材的前提――最好烂熟于心。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我们基层普通教师的要求。我一边认真参加每一次的业务学习,在业务学习中积极参与学习讨论,谈自己在工作的困惑、谈自己工作中的成功体验……;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学习《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学习《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学习《在学习活动中的教师》、学习《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在与老师间的互动学习和自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对二期课改精神的理解与领会,通过学习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对自身角色定位有了一个崭新的开始,从而使自己在实施二期课改的实践中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二、创设适宜环境,引导主动探索。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环境的创设及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已越来越为教师和家长所关注。环境、材料的创设意义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的互动效应。在探索活动中,我们教师要了解幼儿的特点,选择和制订一些适合幼儿特点的方法与材料,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学习探索的方法,同时也可以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方法,这对幼儿来说是受益非浅,能终身享用的。

(1)利用已有环境,引起兴趣。

每当我带领幼儿在花园中散步,幼儿经常对各种信息产生强烈的好奇,他们常常会提出许多问题,如: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饲养角的小乌龟为什么不吃东西了呢?……于是几个幼儿围在一起对树叶等东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作为教师的我,发现幼儿生成的这一问题十分有价值,他们是幼儿生活中十分熟悉、接触频繁,又十分丰富、易于收集和观察的材料。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在自然角里放了一些树叶做的东西,还带领幼儿去捡落叶,接着幼儿们也陆续带来了许多树叶。一时间,教室里像是个“树叶展览馆”,我没有觉得不耐烦,而是以欣赏的态度、活动的参与者和幼儿一起看树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问,让幼儿积极讨论,发表意见,把个别幼儿的兴趣引伸为大家的兴趣,让幼儿对进一步探索“树叶”。

(2)、共同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进行有机的整合。

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获得经验的途径、方法是多种的,幼儿探索的环境和材料也是通过家园共同创设的。在探索的过程中,幼儿往往会随时产生新的主题内容,作为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随机引导,有机地整合。如在关于《我的身体》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对自己的五官非常感兴趣,可是对五官的作用却是并不十分了解或了解不全面。于是在师生、家园共同创设的主题环境中,我们开展了“五官用处真正大”主题活动,我与幼儿一起进行了闻、尝、说、听等小活动,让幼儿在这过程中了解五官的作用。在这中间就是体现了课程指南中关于整合的要求,因为其中有感知活动、语言活动、交流活动等,同时又有目标、内容、手段的多种整合,特别是增强了活动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机整合。

通过实践,我觉得要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观念,创设环境和材料,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更多的经验,教师以孩子们的同伴参与孩子们的活动。只有这样,幼儿们才会在自主地活动中获得发展。

三、学会三种能力,做今天的教师。

(1)学会倾听。

如果你每一天都和孩子们在一起,你的每一分钟都在倾听他们的诉说,那会是个很有趣的过程,你能从中获得很多让你惊讶、让你深思的东西。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中第三部分的内容和要求中有一条:“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话,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这对于作为教师的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学会倾听孩子,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倾听。

在二期课改逐步铺开的今天,我越来越觉得学会倾听的重要,学会倾听是一个老师角色定位好与不好的一个具体表现,倾听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就是尊重他的个性发展。不磨灭、不压抑他的本性流露,从而为他营造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的潜能。在倾听孩子们的话语过程中,会发现许多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会发现孩子们的惊奇举动、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潜力的发挥,会觉得自己也似乎回到了幼儿时期。例如我班的王慧钰小朋友是一个头脑灵活、人活得一刻也坐不住的孩子。一天在树叶拼图的过程中,孩子的作品看似平凡,可是一听让我们大家刮目相看,跟是我佩服地五体投地,多么好的想象力。我庆幸自己,学会了倾听,学会了站在孩子角度去倾听,才没有抹杀孩子那极富有想象的作品被发现。

作为老师,当孩子出现不同于平常或超出平常的举动时,在给孩子下结论前,最好问问孩子,而不是先下好结论再发现自己的'过失,多听孩子的说法,也许只是多看他们的做法,尊重他们的主见,再适时地给予评价,孩子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尝到受人肯定和自我表现的喜悦。

(2)、学会等待。

在实施二期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前一阵子还轰轰烈烈开展着的主题活动最近一段时间似乎告一段落了。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要急于去引导、启发,而要耐心地去等待,等待孩子们突然有一天又开始了这一主题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们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例如我班曾开展的“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一度大家对找春天的秘密特别带劲,我原以为经过五一长假之后,孩子们应该忘记上一次的话题。但是节日之后,孩子们一入园,平日里不太发出声音的玲子找到了一只小蜗牛,并告诉大家说:这是春天的秘密。一下子,兴致又高涨起来了。这次的主题活动,让我真正体会到学会等待的重要性。正如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角色分析,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应该是方法型的教师,应把属于孩子们的发展空间还给孩子们,应让他们主动去尝试、体验,应让孩子们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因此,只有学会等待的教师,才会为孩子们提供更加广泛、自由的探索空间,才能真正体验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3)学会反思。

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的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从某中医以上来说:学会反思是教师的专业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例如在开展主题活动――可爱的秋天活动过程中,一天我带领孩子们外出寻找小黄叶,在寻找的时候,好多幼儿被地上的小虫所吸引,使原本预设的活动被取消,而是进行了寻找小虫的活动,这是活动中的孩子们被提多带进,全身心地投入。在活动反思过程中,我认真地分析了孩子们的行动迁移的原因和自己在定位角色时的做法。我发现,通过反思,我又长大了。

总之,新世纪的教师重任在肩,在二期课改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确立新的教育观念,努力转变角色,确立好自己的教师角色地位,学习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和专业技能,关注发展中的幼儿,与有儿童成长,与新课程同行。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三

伴随电视媒介影响力的日益扩大,电视节目已成为少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伙伴,从某种程度来说,少儿的健康成长与少儿节目质量好坏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少儿节目主持人其实就是电视节目与少儿情感沟通的纽带,关乎少儿节目的个性和品质。少儿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媒介的重要标识,一方面要服从少儿节目的功能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少儿这一特殊观众的喜好和需求。主持人只有用更符合少儿基本特征和角色期待的角色定位,才能表现出少儿节目的主题和内涵,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从而使少儿节目的品质获得显著提升。

(一)“姐姐型”主持人。

在我国少儿节目中,“姐姐型”是最早的主持人类型,它的出现源于中央电视台的鞠萍,作为我国第一位专职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鞠萍以幼儿教育专业出身为优势,塑造出具有学生式短发、童声童趣的话语、高超的说唱弹跳技艺、真挚亲切微笑等特点的主持人形象,从而拉近了她和小朋友之间角色、年龄的距离,这一类型主持人更有利于使小朋友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鞠萍姐姐”的成功促进了少儿节目主持风格最为符合中国传统习惯的定型。“姐姐型”主持人甜美、亲切的形象就好像一个和蔼可亲的邻家大姐姐,不但充当着孩子王角色,而且也扮演着可以听从和依赖的师长形象。“姐姐型”不仅能够使孩子们因为喜欢主持人而喜欢节目,而且能够更好的实现节目编导的目标。

(二)“伙伴型”主持人。

一般来说,“伙伴型”主持人适用于整个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初中甚至延续到高中是青少年处于半成熟到成熟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介于依赖性和独立性之间。“伙伴型”主持人富有童心、能与孩子平等交流,分担苦恼和分享快乐。“伙伴型”主持人始终以一种平等、交流和互动的态度走进孩子的世界,能够对这些孩子的心理及行为给予足够的认同感,使孩子们更愿意与主持人进行交流,从而产生“伙伴型”的角色定位。如央视少儿频道《三星智力快车》主持人方琼,语言诙谐、率表情真、台风活泼,成为全国小朋友喜爱的伙伴。总之,“朋友型”主持人可以拉近孩子与成人之间的心灵距离,让彼此能够进行平等对话,从而帮助孩子走向成熟和独立。

(三)“卡通型”主持人。

在一些少儿节目中,针对幼儿园及小学低年龄段儿童缺乏持久的注意力和关注度的状况,卡通型主持人更具有节目吸引力。他们一般穿着色彩明快、形象活泼的卡通类型服装,造型十分可爱夸张。而小孩子一般都对新奇生动的玩偶、憨厚可爱的动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并且在情感上产生正面影响,使小孩子从心里生成依赖性和亲近感。那么,利用儿童的这种心理特征,少儿节目可以选用能快速被小观众接受的卡通形象主持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例如,福建少儿频道的笨笨、号号和拉米这三个性格活泼可爱、具有特殊外型的卡通人物,因为“卡通型”主持风格而更容易被小朋友们接受。

(四)“老师型”主持人。

在少儿节目中,教育性是其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而寓教于乐是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一些知识益智类节目中,主持人往往担当起老师这一教育者角色,为孩子们解答这样或那样的种种疑惑,这便是少儿“老师型”主持人类型。例如,在一些适合于中学生观看的《三星智力快车》、《第二起跑线》、《lg移动电话金苹果》等节目中,“老师型”主持人能在竞赛、游戏中,自然、轻松地将乏味枯燥的自然科普、社会人文等领域知识生动地传输给孩子,从而依靠主持人的魅力而顺利拓展青少年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老师型”主持人应该有丰富的知识贮备和素质涵养,还要见多识广,能够体察少儿细微的心理变化,有敏捷的思维和独到见解。

二、少儿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做好组织协调和沟通工作。

在节目初期应该像老师熟悉学校和学生一样,主持人必须熟悉自己的节目对象。对此,主持人应该研究节目源,即出节目的地点。了解录制场所的特点、优劣,所需所求,把节目场所最具特色的地方展示出来;还应了解孩子,多接触少儿的生活和心灵世界,让他们与主持人没有距离感,使少儿将节目看成是和主持人交朋友的过程,从而对主持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倾诉欲,便于让少儿更愿意听主持人的安排和建议,完成好节目的录制工作。同时,少儿节目支持人还应该大致了解同每个少儿的性格和说话的方式,以便能够在节目中与少儿进行顺畅、和谐的沟通和交流。

对于那些年龄较小的少儿,主持人要特别重视节目各个环节的设计工作,出奇的程序以及从头到尾的“亮点”台词。只有与节目对象有了深入的了解沟通,主持人才能做到在主持节目时心中有数,收放自如。所以,做好组织协调和沟通工作,是少儿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二)了解少儿天性,培养童心童趣。

天真、活泼、充满童趣是少儿的心理特点,大部分少儿都会选择那些充满童心、活泼开朗的同伴及成人交朋友,这是因为开朗活泼类型的性格较容易感染少儿的情绪,给少儿带来快乐。也就是说,少儿节目主持人应该充分了解少儿天性、培养自身童心童趣,以一个朋友的身份送给少儿阳光,送给他们欢乐。如果主持人过于稳重和严肃,那么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将会大大减弱,而拥有童心的主持人将更加适合少儿节目。

在主持过程中,主持人要把自己的童心和童趣展现出来。少儿节目主持人要想了解少儿习性,培养童心童趣,就要时常在工作和生活中观察少儿的生活习惯、思维语言等方面的表现,这样才能在行为和语言上更接近少儿,了解他们的行为习惯和需要,以及在不同场合表现的言行举止,更好地实现与他们的良好沟通。少儿节目主持人要想在工作上做到游刃有余,必须培养浓厚的“游戏感”。因为少儿节目的受众是孩子,而且节目本身需要这种“游戏感”所带来的节目主持状态。这样既能拉近与小朋友们的距离,又能给主持人自己带来愉悦和享受。“游戏感”是从少儿的玩耍中提炼出来的。虽然有些游戏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甚至有些幼稚,但是我们在与小朋友进行游戏的时候,要表现出我们对这个游戏的兴趣,并投入地和他们一起游戏,让他们更为轻松地投入节目的录制过程中。

(三)具有主持的耐心和爱心。

少儿节目主持人不同于成人节目主持人,在沟通和交流方面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因为在少儿节目录制的过程中,孩子们很可能因为缺乏经验和惧怕舞台而心里多少会有些紧张,加上录制时间很长,少儿难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就必然导致少儿无法达到节目要求和表演要求,给节目录制和主持人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那么,少儿节目主持人应该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培养主持的耐心和爱心,从而有足够的耐心去调动孩子们表现欲和积极性,做好心理准备,不急不躁。

在少儿不专心或者表演不到位的时候,们不能像对成年人一样催促他们,更不能训斥他们,要给他们时间,耐心引导他们重新投入到节目当中。在语言中要对孩子们多加鼓励,言语上进行鼓励、表扬,从而激发少儿的潜能。另外,为了能尽快消除少儿在录制节目中的紧张感,更好地在舞台上表现,主持人在节目录制前要尽量多跟他们进行接触,消除陌生感,让他们感觉到主持人并不是高高在上,而就是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大哥哥、大姐姐,是能和他们一起玩、一起闹的一个伙伴。如果主持人能够和小朋友们进行较多的互动和交流,那么在录制节目时,少儿就不会对主持人感到陌生,反而将主持人视作是一起玩耍的好伙伴,这样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主持人与少儿的.关系就会更加默契、融洽,有利于节目取得成功。

(四)具备节目策划编导的能力。

在很多少儿节目中,由于创意和录制的需要,节目的策划和编导工作是主持人协助或者独立完成的,可以说,少儿节目的主持人应该是一个集主持能力和编导能力于一身的电视人。那么根据工作的需要,如何提高主持人的节目策划编导能力,打造全能型少儿节目主持人,是今后少儿节目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方向。少儿主持人不应该只局限在主持这一本职领域,还应该参加到整个节目制作过程,使一个少儿节目成为主持人自己创造的品牌。宁波电视台的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江峰就是一个例子,他所主持的《虫虫时间》,所有主持词、主持定位及节目运作完全由自己设计,在节目中始终处于主动、决策的地位,主持状态自信而充满活力,节目流畅、生动。江峰自己也说,兼做这个栏目的编导.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小观众交流,会收到许多反馈,这样节目就不会丢掉目标。

(一)把握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

对于少儿来说,成人之间交流、沟通的语言很复杂、陌生,也无法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和关注。少儿这一特殊的交流对象决定了少儿节目主持人应该有效把握少儿语言特点,这是衡量主持人语言艺术高低的重要指标。

1.熟识和运用少儿习惯用语。

在少儿节目中,主持人要尽量避免使用一些成人化和文学性较强的语言,这会令少儿感到交流障碍和理解困惑,少儿节目主持人要运用少儿熟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尽量多的利用启发式和参与式口语。主持人还要细心揣摩自己的节目中的主持语言,哪怕是在交代游戏规则再叮嘱一声时,不应说:“你听明白了吗?”而是以耐心和鼓励的口吻问:“我说的明白吗?……“可以开始吗?”主持人如果问小朋友的名字张口就是:“请问你怎么称呼啊?”那么他就会贻笑大方,无法顺利、高效的完成主持工作。因此,少儿节目主持人应该不断思考和琢磨,熟识和运用少儿习惯用语。

2.讲求语言的形象性与感染力。

少儿节目面向的对象是孩子,那么主持人语言要想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就必须针对他们的认知和心理特点,使主持人语言产生一种形象性与感染力。在语言运用上,主持人应尽量讲述得活灵活现、绘声绘色,交流要做到热情活泼,自然率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少儿在说话的时候有独特的表达方式,比较爱用较多的叠声词汇和感叹词汇。因此,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要多使用这类语言。例如,“鸭宝宝在湖里游来游去,它们在干什么呢?哦,原来啊,它们在寻找自己的妈妈。”这种形象性的讲述能够使小朋友听起来觉得很有趣,从而就能更加专注地参与到节目当中。

3.注重运用亲切的口头语言。

少儿正处于一个知识积累的年龄段,对于语言的理解还不是特别到位,不能完全理解比较成人化的思想和比较书面化的语言。在面对小朋友时,主持人语言应该尽量消除自己与少儿之间因年龄、认知差别而带来的陌生感与隔膜,主持人要尽可能的运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简单词语、句子和生活化的口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对于少儿节目主持人来说十分重要。它能够拉近主持人与少儿的心理距离,促使两者关系走向更融洽的状态。

(二)合理运用主持的“非语言”因素。

1.诚挚的目光。

我们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真挚的目光是情感传递的重要载体。少儿节目主持人,应该有着炯炯有神的目光,充满友好和真诚之情。在节目中,主持人应该在少儿心理和行为受到拘束时,目光传递出鼓励的信息;当少儿表现不够出色时,目光带来少儿的应该是包容。主持少儿节目,有时候目光比语言本身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与少儿进行沟通和交流。可能一个目光的投递,就会产生“心有灵犀”之情,得到孩子们的亲近和依赖。

2.夸张的表情。

与成人节目主持人相比,少儿节目主持人可以利用更夸张、更丰富的表情。

看到夸张的表情,一般成人会感到尴尬和不自然,然而孩子却恰恰喜欢这种表情状态。例如,当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回答对了一个有难度的问题,主持人可以睁大眼睛,张开嘴巴,做出一个充满惊喜甚至崇拜的夸张表情,说:“哇!你简直太棒了!真了不起!”这样少儿便会感到很惊喜,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利用夸张的表情有利于增强少儿的关注度,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对实现节目预期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3.恰当的手势。

一般来说,少儿活泼好动、喜欢玩耍,不喜欢静止的事物,。对此,少儿节目主持人在利用丰富多样的主持语言之后,还可以使用恰当的手势,这便于在不用有声语言或加强有声语言效果的时候,给少儿带来更形象、直观地感知效果。例如,在游戏、竞赛活动倒计时几秒钟的时候,主持人可以一边大声倒数数字,一边利用手势比划,从而能够增强节目现场的紧张感。在一些适当的少儿节目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设计固定手势对于少儿记住主持人有益。只要是具有少儿特性的手势,少儿节目主持人都可以大胆地使用。

(三)提高主持人的节目现场调控能力。

在少儿的世界中,行为大多是随意发生的,语言的表达也更加大胆随性,此外,少儿的思维习惯并不像成年人那样具有持续连贯特点,少儿的想法、思想往往表现的十分突然,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和非连贯性。在少儿节目中,主持人不能够以成人的视角和角度来猜想或评判少儿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也不应想当然的觉得自己言语举止可以按预定设置而顺畅表达。因为主持人言语的预先设想常常会被少儿所打乱,小朋友们没有一个完整节目录制的概念,他们的言行往往并不是按照节目的设置来进行。所以,在少儿节目录制时会经常出现一些突发性事件,迸发出一些主持人意想不到的语言和动作,例如,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小朋友可能会时常进发出来一些事先并没有设计的动作或语言,这就要求在节目录制的现场我们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及高超的掌控能力,这样在出现突发事件时才能及时的掌控局面和进行调整,增强应变突发情况的能力,确保节目顺利录制。

(四)平等互动,做孩子们的好朋友。

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主持人要掌握这门学问,需要以平等互动的交流原则和方式搭建起节目制作的平台。可以说,平等互动是少儿节目主持人的根,没有平等互动就没有生气,这也是让孩子喜欢我们的桥梁。在平等互动的情况下,可以让主持人有孩子缘,可以使孩子积极的加入主持人的节目中。平等互动需要拉近主持人与孩子的距离,但绝不是做作、刻意的摆样子,主持人一定要真正的投入到节目之中,与小朋友展开一种真实的平等、民主式的沟通。而这种交流效果的产生,需要主持人摆正对待少儿的心态,能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在节目中借助一些手段,如简洁的解说与到位的点评,亲切的参与等。例如,鞠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主持人的平等互动,进而增强了信息互动的效果。鞠萍互动意识强,主持积极主动,她总是微笑着与小朋友进行交流,微笑着等待他们的回答。当听到满意的答案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当遇到卡壳时,及时给予引导与安慰。

结论。

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的灵魂,是节目的定位和风格的集中体现。少儿节目主持人因受众群体的特殊性,对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又有着特殊的要求。一个好的少儿节目主持人应该是孩们的良师益友,应该是一个熟知少儿心理的专家。在节目主持中,主持人应该不断思考和探索提高少儿节目品质的方法,具备应有的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意识、角色定位、做一名优秀的少儿节目主持人。

参考文献。

[1]俞虹.节目主持通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刘青晓.主持少儿节目得失之思索[j].青年记者,(27).。

[3]齐菁.少儿节目主持“去成人化”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10).。

[4]张黎明.如何提高少儿节目主持的思考[j].才智,2008(1).

[5]王婷.少儿访谈节目主持人与一般访谈节目主持人的差异[j].青年文学家,(15).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四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单向“培养”活动。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是权威的代言人。他以专家的姿态,将各种概念、法规、理论与经验强制灌输给学生,学生则背诵、记忆这些现成的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上,教代替了学,学无条件的服从于教。许多语文教师滔滔不绝地说着别人的话,自己的思想很少参与课堂的教学,教师的自我是缺席的,个人真实的思想大多数情况下是沉默的。许多语文教师本身就成了应试教育的受害者,离开了教参不知开口讲什么。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至今还占据着中学语文课堂的大部分。例如,为了掌握文言文的句式特点,以及一些字词的活用,教师便要求学生一个劲地背诵课文,却不知道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其他文言文中的同类句式、字词。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定位必然抑制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必然改变不了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的“高消耗、低效率”的局面。

二、我们要摒弃旧的课堂教学秩序,组织民主的、宽松的高中语文课堂。

转换角色。要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构建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教师+家长+朋友+学生”。教师要放下居高临下的威严,走到学生中来,努力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蹲下身来倾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的教学中。

沟通情感。只有营造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师生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兴鸣,教学活动才能在轻松自然、和睦愉悦的气氛中进行。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做到“三个多一点”能有效地和学生沟通情感,从而创设愉快的环境。即“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尊重”、“多一点赞美”。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热爱和信赖,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被充分肯定和认可,从而焕发积极进取的精神活动。

1.教师应由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在备课、上课时,不能只从授者的角度去考虑教什么、怎样教,而是要着眼于考虑学生应该怎样去学习,然后考虑自己应该怎样来教,把重点放在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合作学习上。也就是说,教师已经不再是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潜能和特长的发掘者,各种能力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者。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善于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和积极性,促进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交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达成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目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教学促进者的形象。

2.语文教师应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语文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责任心,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语文教师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高度责任感。实践证明,教师在学生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又是全方位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提问题的方法,乃至衣饰、姿态、表情,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因此,教师不仅要积极主动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而且应在这个过程中千方百计地通过示范作用来有效地引导学生按预定目标发展。引导学生的特点应该是诱导点拨,引而不发式的。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观念和做人。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评价者。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出有效的评价。评价不仅要考虑到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而且要考虑到知识获得和技能掌握的情境状态,如空间、时间、情感、交往等动态因素,以全面、具体、综合地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

3.语文教师应该扮演学生与教材中的“桥梁”角色。学生和教师属于实践主体,教材属于实践客体。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在此活动中,语文教师应该扮演学生与教材中的“桥梁”角色。教师如何扮演好此桥梁的角色呢?我认为首先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应从提高学生感悟能力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其次,教师应该注意和学生一起商量教学目标、内容及进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确学习目标,参与学习过程,即知道自己将学什么,该怎么学,然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了解学习的结果,即学得怎样。新课改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自己首先要善于对课文质疑,有了老师的带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迅速的被带动起来。然后教师有计划地由自己提出问题而过渡到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思路,诱使学生开口。当学生动起来后,要善于引导他们反复深入地思索。第三,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创新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道的载体而且是艺术和创新思维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第四,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感悟和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去挖掘获取教材中深邃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美。语文教师要充分研透教材,要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提高自己文化品位,厚实自己的人文底蕴。

4.语文教师应是终身学习者。只有不断学习,猎取各方面的知识,让自己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素养,才能在教学中需要的时候从自己储备的知识仓库中信手拈来。在当下,有许多新兴领域是教师未必熟悉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使学生的知识不一定比教师落后,甚至他们在某个领域可能已经站在了教师的前面。因此,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必须是博览群书、笔耕不辍的实践者。要不断加强文学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用深厚的文学底蕴去感染学生。如果我们一味教育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己却把书束之高阁,不注意去汲取书中的光彩的语言,讲起课来语言乏味,干燥枯乏,又怎能说服学生呢?因此优秀的语文教师要经过良好的职前训练、妥善规划的实习以及持续不断的在职进修,才能日趋成熟。

三、小结。

我们要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恪守与时俱进的精神,将我们的教学与改革进行到底。新课程不仅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教师应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在新课程背景下只有明确了教师自己的角色地位,及时调整和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教师就会很快融入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而不被时代淘汰。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五

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教学的组织者,学习的`辅导者,科研的指导者,实践能力的培养者,民主教育的服务者.身兼这多重的角色,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修养.

作者:徐志强作者单位:四川省古蔺县观文中学,四川,古蔺,646500刊名: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英文刊名:duyuxie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教师角色修养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六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日渐更新与发展,区域活动这一教学形式已逐渐被幼儿教育中的有识之士所广泛采用。结合教学实践感悟,围绕区域活动这一新型幼儿教学模式展开了分析与探讨。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日渐更新与发展,区域活动这一教学形式已逐渐被幼儿教育中的有识之士所广泛采用。那么,究竟什么是区域活动?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又处于什么样的角色与地位呢?这成了幼儿一线教师所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幼儿教学实践感悟,就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定位进行初步的分析与阐述。

一、区域活动的内涵。

区域活动也被称为活动区活动或者开放教育活动,即给予幼儿小范围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活动位置、活动内容、活动材料等,以此促使幼儿在具有操作性及探索性的独立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感知与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直接的经验,着重发展自身的能力与个性。区域活动蕴含着尊重幼儿主体、顺应儿童发展需求等种种特征,在培养与发展幼儿创造力及探究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1.教师是幼儿区域活动的创设者。

为幼儿创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区域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首要前提。鉴于幼儿这一受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师毫无疑问成了幼儿区域活动的主要创设者。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前,必须对区域的布置、材料的提供以及具体活动的安排等方面都进行精心的设计及巧妙而周详的计划安排。结合我个人的幼儿教学经验,作为创设者角色的教师在区域活动的布置上,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必须保证区域活动空间的独立性。

区域活动空间的独立性是保证幼儿之间互不影响、互不干扰的基础。教师可以用桌子、柜子等工具将区域与区域相互隔开,在保证各区域有相对独立活动空间的同时提供给幼儿自主思考、独立探索与体验的机遇。

(2)必须保证区域环境在布置上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教师在保证区域活动空间相对独立性的同时,()还必须使各区域之间在环境布置及氛围营造上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这是扩宽幼儿视野范围、丰富其见识、将区域活动效益发挥到最大的有效措施。

2.教师是幼儿区域活动的.引导者与参与者。

《3――6岁幼儿发展指南》教育理念中指出,幼儿是学习活动中的真正主体,教师则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不但要充分尊重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要彻底摒弃以往认为自身高高在上的指导者与操纵者想法,在重新审视自身教学身份与地位的基础之上,将活动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幼儿手中。

但是,尊重幼儿的学习主体,并不等于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全权放手”,放任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其科学的做法在于教师应在不干预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以参与者的身份同幼儿一起进行活动与学习。例如,当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教师应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支持与引导,促使幼儿得以继续进行思考与探索活动。这样既避免了幼儿不得要领、漫无目的的无效探索活动,与此同时,更是保证了幼儿能在教师有效指导的基础上最终找到科学问题的答案,真正达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幼儿创新意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教育实践表明,幼儿教师角色定位直接影响到幼儿区域活动的效果及实际质量。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对自身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定位进行积极调整。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幼儿实际发展的需要,从而推动他们自身素质的协调与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郝萍瑞,徐莉论。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基础教育参考,,9(01)。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市直幼儿园)。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七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要主张学生通过亲身经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自己生活的感知与直接认识,它更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与个性化知识的发展,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是不能像学科教学那样去“教”综合实践的,但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承担的指导工作、组织与管理学生开展活动等职责是不可推卸的。

一。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的实践性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具有“创生取向”的课程。它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不断的创新的经验的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既不能一招一式地教,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放任不管,而应把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

在开展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我设计了这几个环节:收集资料――合作互动――总结延伸。就以课前收集资料这个环节来说吧!我事先和学生共同商讨他们最感兴趣的主题,确定后让学生自由组成实践小组,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去查找。由于是自由组合这就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都很快地、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一小部分的学生却迟迟未完成,是他们的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还是……通过调查,才知原来他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是在查找资料上遇到困难;有的是在组织资料上遇到麻烦。于是我就加以引导点拨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再次被调动了,最终大伙儿都完成了任务。同时,学生的观察、调查、分析和收集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也应是一个积极参与者和指导者。在合作互动这一环节,我感到老师的参与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生就会不受束缚的“动”起来。可以说学生的智慧大门已被打开,内在潜力让人震撼;再看看满脸喜悦的`学生,显而易见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心灵也得到了解放。

二。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组织者。

从内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同步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的组织;从活动组织形式上看,综合实践活动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于学生的活动经验、自控能力等的差异,需要教师的组织;从活动过程来看,活动小组的时间、空间、等可能不同;另外,学生不是永远在教室里进行活动,还要走遍校园、走向社会,这就涉及联系、安排、安全等问题,需要教师组织;从活动的评价看,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倡导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等多方面的综合权衡与认定,也需要教师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由此可见,组织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功能支撑,是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系统的完整构建且有序、有效地开展的重要保证。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要组织与协调活动小组,使各小组活动的潜在力、期望值相当;组织与协调交流学习活动,做到有数,有序,有机,有度;组织与协调好学生的外出活动,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设宽松的活动空间。

以《保护水资源》主题活动为例,为了组织和协调好活动小组,我在学生自由组合基础上,组织、协调好小组人数,一般控制在3――5或5――9人,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缺乏等方面综合考虑,作好小组成员的搭配调整,使各小组活动的潜在力、期望值相当。小组计划分工后,我再审阅计划,并依据实际情况作好调整修订的指导。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外出进行调查、采访,我又组织与协调好学生活动中与外界的交往,通过与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沟通,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设宽松的活动空间,如约定具体时间、考察活动地点、办理事务性手续、与家长沟通等。

三。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和合作至关重要。教师的信息储备、人生阅历、思维能力总体上比学生要强,加上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首先还是组织者、指导者,因此,参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并进行合作研究,并不等于全程与学生一起活动。教师的合作与参与要把握时机。在学生无法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时,在学生偏离课题却浑然不觉时,在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时,在学生以马虎应付的态度对待课题活动时,在学生小组成员因计划不周、分配不公等发生矛盾导致活动停滞时……教师要参与进去。

另外,不管教师以什么方式参与,都要把握合作与参与的度。既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有因为怕“下海”而损于权威形象的观念。有的小组组长威信高、能力强,组员之间配合默契,教师就没有必要去插手,应放手让他们去活动。有的小组或者选题过大,或者有情绪波动,希望多得到教师的帮助,这是,教师可以把他们当作合作伙伴,为搞清楚一个问题与学生共同商讨、平等交流,学生并不会因为教师不是万能的而轻视教师,他们会因为“和你在一起”而欣喜。

以《城市交通》主题活动为例,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和学生一起,在他们的表述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特别对于外出采访调查的同学,教师应提醒和叮嘱他们的安全、礼节和应变等方方面面的细节,对于他们的问卷调查设计的合理性也可以参与讨论。有一个小组要出去采访交警,我说:“如果你们联系不上,交警叔叔不愿意配合采访,你们可以跟老师说,老师帮你们联系。”虽然后来他们没有来找我,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自己安排好了,但是在参与的过程中,一方面我对学生活动起到了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喜悦、挫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他们的距离也更近了。罗杰斯曾形象地把教师的作用比喻为“音叉”,意味着应声而共鸣。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师生参与、平等对话、平等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需要教师与学生趋向于互教互学,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作者通联:215600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八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东西。”“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些标准,为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角色的准确定位指明了方向。

一、做一个引导者、帮助者。

作文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过程,学生的自主活动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观念更新快,自我意识强、信息周转迅速,已不满足于教师“婆婆式”的说教。正如一位教育者所言“教师的高明在于隐身在学生背后,悄悄的为学生设下一个个路标,是学生既沿着教师设下的轨道前进,又感到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二、做一个参与者、实验者。

这里的“参与”包括两点:一是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中,二是参与到学生的写作活动中。教学不是一个教师命题学生写作的简单过程,而是一个充分调动学生日常生活积累,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动态过程。教师只有了解学生,走近学生。才能明确该让学生“写什么”。参与学生的写作活动则主要是通过做“下水文”的方式,实现对作文的有效指导。

三、做一个交流者,沟通者。

学生是有独立意识的人,由于年龄、经历、认识能力的差异,他们的某些想法或许有些“幼稚”“浅薄”“出格”,但那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是在相关的环境和背景下衍生的。教师首先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在尊重的.前提下,在宽松、自由、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进行交流,对他不正确的观点应该及时指正但不能要求他们的思维按照自己规定的路线展开,更不能以“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真理代言人的口吻发出指令。

作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将和学生一起深刻体验到自己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而达到“教学相长”的和美境界。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九

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原有的角色意义面临解构,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和转换显现出迫切性.要实现这一飞跃,必须从思维方式、教师与时应关系的认识和教育的文化审视上去突破.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者和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成为教育文化的自觉者.转换要从教育文化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师生关系等方面入手.

作者:蒋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法政与管理学院,江苏,南通,226019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39)分类号:g45关键词:信息时代教师角色定位转换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十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读书,读一本好书是我的追求,我的梦想。

这段时间我读了《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重新认识了教师职业,对教师这一角色有了更充分地认识,感受颇深。这是一本与未来教师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它从教师的道德、专业发展和美学的角度,对教师的职业做了新的诠释。从“教师德性论”到“教师审美论”再到“教师发展论”,把教师职业的形成、教师与其它职业的区别及教师应达到的理想境界多角度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它的特点在于把教师如何“育己”作为著作的重点加以阐述,把教师职业提高到具有对学校教育质量、教师生命质量决定性意义的高度来认识。

它将教师职业存在状态分为三种,即以此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状态、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状态、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状态。“我究竟是什么样的教师?”不知道有多少教师想过这个问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到底抱以怎样的态度、怎样的心情,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现实中“生存型”的教师确实不少。他们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对教师职业不感兴趣,只是在履行职责。这样的教师多悲哀啊。因为这些教师是些没有给自己找到职业乐趣的不幸的人,他们也使孩子们成为了不幸的孩子。但是,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享受型”的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师职业的真实生活。然而他们依然无怨无悔地坚守自己的信念,满怀热情的投入工作。他们把学生的成长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他们默默地奉献着,但同时也享受着奉献之后的快乐。正如特级教师于涟说的那样:“假如我有第二次生命,我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教师这一崇高的而又神圣的职业,因为给永远比拿愉快。”

想想自己,有些时候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工作压力面前,会感到烦躁,甚至有些厌倦的情绪,真是不该。难道我当初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只是单纯的为了生存,只是把它作为工作而已吗?回想自己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功。特别是学生在我的教育帮助下学习有了进步;在我的指导下,参加各种比赛获奖,当他们看到我,亲切的喊一声老师的时候,……这点点滴滴都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

那时候我觉得一切的苦都是值得的,吃苦也是享受。诚然,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我们更应该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积极地投入工作,热爱我们的工作,我们才能享受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当然“享受型”教师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是时代在发展,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又在于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因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引《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常说:“要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可是,我自己呢?学校里布置了教师要写课后反思,我把它当成作业,完成就好;学校里布置教师暑假要读一本好书,我就去读一本好书;学校里布置写论文,我就去写论文……想想自己哪一样是主动要求去做的。教育学生去做,自己却没有做到,真是惭愧。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

因而“发展型”教师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和目标。我们教师应该在不断地自我更新中不断地发展。以下是我的几点想法:

积极地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时时关注着学科发展的动态学习先进的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及时适应课堂中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课堂氛围。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我们教师要努力成为反思型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经常进行自我评价。除了观察自己的教学效果外,根据教学日志,记录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评价。结合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我会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课后进行补救。这更有利于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帮助我更快地成长。

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改善师生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实际交往中,教师要学会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交朋友,更多地了解和接受学生,更积极地关怀学生,恰当而开放地进行师生对话,,创建使学生感到有人理解、有人关心的环境,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亲切友善的良好形象,从而促使学生配合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活动。学会与学生合作交流之外,还要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交流,敢于承认自己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同事的帮助,促进自身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不断整合,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我们教师要把提高自身学科素养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教师除了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外,也应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并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每一位教师必须从细处入手,思考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教与学,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学会在自己的教案中体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我们的教师职业生涯还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只有把自我的发展与职业的要求结合起来,把教学的成功与持续不断的学习结合起来,不断地自我充实与完善,才能使我们的职业生涯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总之,以上对教师角色的零星思考,源于阅读叶澜先生主编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的一些感受,也源自于自己教学的实践。对于新课程,我觉得,阅读教育名著,主动接受教育圣贤思想和智慧的辐射,是教师提升专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石。同时从亲身实践中丰富感性经验,总结理性经验,更是教师成长的实践关键。从理论到实践,这可能也是这次读书活动的初衷吧。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十一

俗话说书是人的精神食粮。多读书能学到很多知识。暑假期间读了《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这本书。作者那独特的研究角度一下子吸引了我。正如叶教授在导论中所说的,这是一本探讨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

书中还阐述“育人”固然重要,但“育己”却不容忽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育己”应先于“育人”。因为它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方面教师的发展是教育成功和学生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自我发展不仅是教师的义务,而且是教师的权利,是丰富教师生命内涵的重要途径。另外作者站在教师的立场,相信每位教师都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我想我既然从事了这一专业的职业,就要学会不断自我更新,做一个和阅读相伴而行的教师。

“读书,读书,再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基本经验;教师作为‘读书人’和‘教书人’,始于读,发于思,成于行……”,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才能胜任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自己现有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让我进一步意识到提高自身素养是迫在眉睫了,也让我清楚地认识到“阅读”对一位教师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教书就必须先读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呢?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读书,读书,再读书”。作为教师,要不断读书,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研究,有自己思想的教师,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新时代教师。

通过不断学习,我已经找到了阅读的幸福感,而这些幸福感必将激励我不断阅读,不断给自己充电,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并最终成为一个终生学习者!

读了这本书后,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增添师德魅力,才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我们深信,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快乐。”才能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成为充满人类智慧和人性光辉的职业!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十二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一直以来都是知识的传授者。教育发展到今天,课程改革在写作教学中给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角色定位。教师已经不再是在课堂上生硬地介绍写作的系统知识或者写作规范的主角了,而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组织构思,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者。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我简单地介绍以下几个小方法。

1,教师可以在课前讲成语故事,或者介绍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里的精彩故事,激发习作兴趣。这样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自己想说并且有话可说。

2.引导学生阅读,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得知识,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可以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也可以通过录像、视频、网络去学习课外知识,然后进行思考、总结,拓宽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激发学习兴趣。

我认识这样一个学生,他就读于我们当地的一所中心小学。在我认识他以前,他的写作水平一般。这个孩子很喜欢读《哈利波特》系列图书,我在跟他交谈《哈利波特》的故事情节时,发现他的`语言组织能力很不错、很有条理性,于是我就抓住机会叫他写几篇读后感,我们用读后感进行读书的交流;后来他渐渐爱上了看书,也渐渐爱上了写读后感,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长进。

3.鼓励学生写日记,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日常小事,必要的时候给学生一点小奖励。

4.经常组织写作经验交流会,让学生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经验,相互指导。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过程。

5.经常表扬和鼓励写作有进步的学生。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女孩,她很有创作的激情,但由于作品质量不高,一直没有被同学和老师关注。当我第一次鼓励她作文写得很好,但有些地方要好好修改时,她竟然反复修改了四遍,我对她的每一次修改都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后来她的习作水平提高了很多,成了班上的优秀小作者。

二、教师是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写作指导和训练的组织者。

一定数量的写作指导和训练,是学生轻松自由地作文的前提。指导与训练要注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不要盲目地追求新颖和花哨。课程改革中出现过许多值得探讨的例子。譬如有的老师认为让学生的写作回归现实就是带学生出去玩、带学生参观或游览,老师在游览过程中拼命地讲解,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地记录,以此积累真实的习作素材。这种习作教学中,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面对教师精心设计的写作任务,学生将会失去兴趣,游览也变得索然无味;学生通过老师的眼睛去观察,俨然成了观察的工具,游览也沦落为抽象的程序,学生关注的不是景物,而是老师的作文要求,他们积累的不是素材,而是老师的描述;这样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没有太大差别。

老师要成为写作活动中真正的有目的、有方法的组织者,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堂上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写作教学活动。摒弃传统教学单一、枯燥、机械的训练模式,通过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引领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

2.在日常的习作教学中,根据课堂的生成特点,机动灵活地选择指导策略。譬如,在给同学讲解如何抓住人物神态、动作等细节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时,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谈谈个人的感想,同时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这位同学离开座位、走上讲台、进行讲解的整个过程,观察他的神情、动作;等这位同学谈完自己的感受时,再请其他同学交流自己所见、所感;最后老师适时点拨,由学生结合交流的情况,完成习作;从反馈的情况看,训练效果不错。

3.巧设平台,开展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堂内外结合的习作训练中,提升习作能力。各个地方都有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老师可以利用节假日时间,带着学生参观、游览、了解、感受这些资源,然后回到课堂上讨论、交流,完成习作。参观游览过程中,教师不必劳心费神,替学生想好写作程序,而是任由学生自己去观察、欣赏,自由抒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和教师都乐在其中,同时落实了教学目标。

三、教师是客观合理地评改学生作文、引导学生自评的评价者。

作文评价,不仅是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而且是对写作经验的总结,它连接着本次作文和下次作文,有利于作文教学的深化。包括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两个环节。

1.作文批改。批改不仅仅由教师批改,也要引导学生自主批改。教师对批改的过程、程序作先行指导,然后引导学生互相批改、自主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作文讲评。教师在讲评作文时,既要注意综合评价,又要重点突出,讲求实际,须结合本次作文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落实情况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提供具体的解决办法。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习作教学,须“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切实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十三

开始的时候,抱着完成任务的消极态度走进了《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的世界,可读着读着就深陷其中,随着笔者的叙述重新审视起了自己!

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学生的每一次获奖,自己得到的每一项荣誉都成为我生活中的大事和引以自豪的家珍。孩子那灿烂天真的笑脸是天底下最美丽迷人的图画,教室里传出的琅琅读书声是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音乐,校园是地球上最纯美圣洁的净土。我在辛勤付出的时候并没有觉得累,也不认为这是在吃苦,而是在享受我的人生迸发出的生命火花!

现在,我希望我会成为“发展型”的教师,去创造我工作中的幸福,让孩子们在我的引领下走向美好的未来,实现他们人生的价值!所以我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热情去爱自己的工作,不把工作当成金钱的来源,谋生的手段,而是看作自己的事业,是实现自己价值的舞台!用200%的热情去经营!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十四

新课程改革,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他们的专业行为必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同时也应该是课程资源利用、校本教材研制的开发者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评价者.每一位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并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掌握不同角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作者:高扬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刊名:新课程(教师版)英文刊名:xinkecheng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新课程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十五

从现如今的发展趋势看幼儿的情绪不稳定、理解能力和注意力正开始发展、机体还比较弱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等一系列问题强烈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随机应变”,最好能拥像孙悟空般的72变。幼儿老师一定要拥有四种角色。

一、要当个好“妈妈”

这个世纪的孩子都是在“6+1”的环境中长大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全部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从小生活在被关心的气氛中。所以当一个孩子要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时,总是有很多的不适应。比如,孩子会觉得幼儿园里关心他的人很少;幼儿园老师的要求很多;幼儿园里不能挑食等等。这些问题攒多了,孩子就会哭着喊着不去幼儿园,就要找妈妈。所以我们幼师首先要让孩子进园后就像在家一样感到塌实。

那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就像在家呢?简单的想,就是在幼儿园里给他找个“妈妈”。这个妈妈是谁呢?当然,首当其冲的就是幼儿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接待新幼儿时,我们一定要做到“蹲下来,微笑,温柔可亲的说声‘你好啊!我是x老师,你是谁啊?’”这样的开场白会让幼儿从第一印象上喜欢老师。接着老师就要开始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爱好、兴趣、志向等问题了。要让孩子感到老师很关心自己,甚至他的全部。比如:天冷了,衣服掖好没?今天情绪不是很好,是不是哪不舒服,还是没有休息好?午休时被子盖好没有等等。

特别强调的是对因胆小不敢说话而尿裤子尿床的小朋友,老师一定要拿出更多的细心与温柔去帮助他。此时的幼儿就如惊弓之鸟,他已经很害羞了,如果老师针对此事强加指责,这名幼儿一定会再也不上幼儿园了。可如果老师拿着干衣服,带幼儿去卧室里帮他换下湿衣服,并且边换边说:“怎么不和老师说呢?你想小便就告诉老师一声啊,别害怕。不然。弄湿了衣服,会着凉的。下次想小便一定要告诉老师呀!”这样,胆小的孩子又不伤自尊,还会更加信任和喜欢老师,下次就记得小便的时候叫老师了。幼儿园实行了保教结合,所以幼儿老师就要先从保育着手,让每个幼儿都能感到幼儿园里也有一个关心他们生活起居的老师妈妈。让幼儿觉得在幼儿园里就像在家一样安全塌实。

二、活动中的关注。

3―7岁幼儿的教育已成为全民关注的问题,人人都知道幼儿教育是我们基础教育中的基础。适时的教育与引导可以改变人一生。可难的是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想象力极丰富,而授课内容较广。我们要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让幼儿接受知识、掌握技能,确实是带有挑战性的。

我们不但要运用多种教具,更要精心设计多种教法。在我的授课过程中,经常要把自己变成魔术师、故事大王、画。往往经过改变角色的课程,幼儿对知识的吸收会更好!幼儿喜欢听故事,对故事有一种白听不厌的感觉。会讲故事的老师往往是幼儿最喜欢的人。当然,讲故事也是要讲究方法的。直白的念故事并不会吸引幼儿,而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再加上自己的表演,幼儿就会欢呼“yeah!”幼儿通过故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及模仿能力。

因此好的故事就是我们教学中的无形帮手,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很强的语言功底。首先就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再就是必须理解每个故事的主题;最后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发挥出演员的浅质,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眼神、夸张的动作去营造出故事的气氛。

幼儿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非常强,老师只需有感情的讲一遍故事,幼儿即可模仿的惟妙惟肖,还会通过故事知道善恶美丑、是非对错!因此我一直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故事大王”。幼儿喜欢涂鸦,喜欢吵闹,喜欢欢呼跳跃,喜欢问为什么。作为幼儿老师就要随时根据他们的喜好去改变教法,这也能起到正迁移的效应。孩子们最爱模仿老师,或许老师的一个无意动作,就激发了某个孩子的浅能。因此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导航系统。

三、游戏中的玩伴。

做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无论是集体游戏、角色游戏、器械游戏、玩具游戏,孩子们都喜欢。幼儿园就是幼儿游戏的天堂。因为我们都在游戏中学习,学习中游戏,无论课上课下每一个环节都和游戏有关。幼师天天挖空心思的创编各种游戏去迎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当然也要成为他们游戏中的一个伙伴。“大家一起玩”、“快乐一起分享”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发展个体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心愿。

四、困难中的朋友。

别以为孩子的世界就充满了欢笑与游戏。其实小小的世界中也会有不顺心的事纠缠他们。他们除了需要大人们的爱护关心、幼儿园里的玩伴,更需要一个能听他们倾诉和给他们帮助的朋友。

这四种角色,当然,每一种角色都不是独立存在,互不相干的。相反,我们幼儿教师更应该将其溶为一体,时时刻刻、分分秒秒扮演各种角色。提高自身的素质,发挥奇妙的想象力,运用各种角色去赢得幼儿的心。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十六

我当教师只有九年的时间,但我已深感“爱不释手”,颇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

教师要善于表达,不仅要条理清楚,还要声情并茂,甚至要慷慨激昂;不仅要能说会道,还要有的放矢;要以最有效的方式使自己的观点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所以我说教师是演说家。而当演说家,表达某些观点,说服别人,甚至感染一大片,本身就是一大快事。

学者、思想家。

转载自 cOOco.NET.CN

教师首先要求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高的思想文化水平。而且,为了教学思想,也为了个人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信息,探索新问题,日积月累,教师往往学识渊博,学有专长,多可称为学者。

又由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对人,对社会,对世界不断思考,评价,反思,使他们或多或少具有思想家的味道。

导师、顾问。

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解惑”。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在讲台上传授知识,更要在课内课外,创造各种机会,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及发现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调查研究,设计方案,验证假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我们称现代教育中的教师为导师。

随着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少需要教师对细节的帮助,更多地需要教师宏观的指点和评价认可,此时,教师的角色就由导师转向顾问。

领导、权威。

在我看来,教师是无冕之王。课上课下,教师在知识的领域里代表一定的权威,学生普遍尊重教师的观点。而且,无论一个教师有无行政职务,在学校、班级或课堂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承担了学生的管理者――领导的角色(很像一个基层干部),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在“群众”中建立“崇高的.威望”,做一个深受爱戴的“群众领袖”――“孩子王”。

节目主持人。

教学中可以组织许多讨论、辩论,还有许多即兴发言。教师要创造轻松、活跃的气氛,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学生敢说能说给予肯定,学生不敢说要引导他们说,学生说得不对要给予巧妙的修正。还要不时地引导讨论的主题,对讨论进行总结。正像电视台专题节目的主持人,既要灵活又要风趣,还要头脑清楚,对一个人的知识才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园丁。

许多人把儿童比做花朵,把教师比做园丁,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学生不仅外表如花,心灵之花更是千姿百态。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必须下很大力气。而且,多数学生的个性发展往往还不成熟,还需要不断地“浇水、施肥、修枝”,只有用爱心来浇灌,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来熏陶,用耐心来劝导,纠正个性的各种不良因素,才能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美丽的心灵之花。一句话,教师要慧眼独具,要看得见孩子们的心灵之花,要做护花的使者――园丁。

普通人。

老师要为人师表,要扮演上述各种角色,但老师绝非完人,而是一个普通人。老师要以平常心来看待自己,以平等心来对待学生。要想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就要同样让学生了解你,了解你的优点和弱点,知道老师也是个普通人,能理解普通人的心理。这样学生才会消除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感,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甚至做老师的朋友。

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曾美英。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十七

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引《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常说:“要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可是,我自己呢?学校里布置了教师要写课后反思,我把它当成作业,完成就好;学校里布置教师暑假要读一本好书,我就去读一本好书;学校里布置写论文,我就去写论文……想想自己哪一样是主动要求去做的。教育学生去做,自己却没有做到,真是惭愧。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

因而“发展型”教师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和目标。我们教师应该在不断地自我更新中不断地发展。以下是我的几点想法:

积极地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时时关注着学科发展的动态学习先进的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及时适应课堂中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课堂氛围。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我们教师要努力成为反思型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经常进行自我评价。除了观察自己的教学效果外,根据教学日志,记录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评价。结合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我会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课后进行补救。这更有利于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帮助我更快地成长。

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改善师生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实际交往中,教师要学会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交朋友,更多地了解和接受学生,更积极地关怀学生,恰当而开放地进行师生对话,,创建使学生感到有人理解、有人关心的环境,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亲切友善的良好形象,从而促使学生配合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活动。学会与学生合作交流之外,还要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交流,敢于承认自己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同事的帮助,促进自身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不断整合,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我们教师要把提高自身学科素养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教师除了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外,也应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并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每一位教师必须从细处入手,思考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教与学,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学会在自己的教案中体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我们的教师职业生涯还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只有把自我的发展与职业的要求结合起来,把教学的成功与持续不断的学习结合起来,不断地自我充实与完善,才能使我们的职业生涯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总之,以上对教师角色的零星思考,源于阅读叶澜先生主编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的一些感受,也源自于自己教学的实践。对于新课程,我觉得,阅读教育名著,主动接受教育圣贤思想和智慧的辐射,是教师提升专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石。同时从亲身实践中丰富感性经验,总结理性经验,更是教师成长的实践关键。从理论到实践,这可能也是这次读书活动的初衷吧。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十八

传统的说法中,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人梯”、“铺路石”,这些无疑是对教师甘愿默默传授知识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的赞颂,但是这些说法是否非常贴切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春蚕、蜡烛充其量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吐丝、发光,受到的制限太多,其功能相当有限,其结局也不免有些可悲;““人梯”、“铺路石”过于默默无闻,缺少与外界的.交流,缺少回报的欢乐,其处境也不免可怜。作为教师,真的只有把自己放在最不引人注意的角落,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却没有任何回报的欢乐吗?对此,身为教师,我真的不敢苟同。

人的灵魂是内化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常常受到环境及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在这个个性张扬的年代,有谁愿意把自己送给别人:“请你为我塑造灵魂!”况且,人不是图纸,这是你能设计得了的吗?所以,还是别夸大的好!

[1][2]。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十九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资源、市场与区位等因素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已不同于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全球的资源与市场正在优势互补、走向统一.以欧洲共同体为代表的新一轮的区域角色定位与全球性的分工、合作正在形成.我国正处在由计划向市场、由粗放向集约转变的进程,如何根据新的形式、结合各区域的特点,进行新的角色定位与区域分工意义重大.本文从自然地域分异规律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进行区域分工与角色定位的必要性,并就区域分工与角色定位的工作过程与应遵循的原则等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区域分工与角色定位应遵循一体化原则、动态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与不平衡性原则.

作者:黄利民刘成武作者单位:黄利民(咸宁学院,城乡规划与资源科学系,湖北,咸宁,437005)。

刘成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刊名:咸宁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xianningcollege年,卷(期):24(4)分类号:f321关键词:区域分工角色定位流程原则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二十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针对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的问题,认为通过教师各种有意识的教学组织而非单纯的教,使学生在语言理解、与中文的细徽差异等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进免、至少是减少某些中介语错误,在这一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

一、引言。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是贯彻《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重要部分,由于英语口语课程的特殊性,在课程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受到更多的重视;毕竟,教习英语口语的目的是为了沟通,因此必须设计适于学生彼此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协调员。应该说,这样的教学理念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事实上很多学生在获得自主权时,并没有很好的利用,有的英语讨论成了汉语交流;即使那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同学,他们的中介语中也有很多的母语负迁移和其他错误。

笔者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符合新时期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以及人本化的教学理念。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适当干预,以保证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而不是浮于形式、浪费时间。

二、大学生英语口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很多学者(corder1973,杨文秀,范烨2000等)对学生的中介语错误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我们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以外,教师也难逃其咎。特别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英语教学(特别是口语)主要定位于实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活动,使学生尽可能在英语的环境中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殊不知,很多问题却出现了:

(2)学生没有足够的l2(第二语言)知识,尤其缺乏l1(第一语言)和l2的对比知识,经常会产生母语的负迁移。

(3)对l2的文化了解不够,经常发生语用错误。这就告诉我们,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时,师生,特别是教师必须真正理解这种教学理念的真谛,不能浮于表面,对学生采取放任的态度,让学生自行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在强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的作用显得更大,其任务也变得更重。同时,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讲授也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没有矛盾。教师在适当的情况下以合适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能够加强学生对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记忆。下面我们将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分别进行分析和阐述。

l、英语口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语音环境。

由于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错误理解,一些老师以为只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彼此互相交流,就算是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任务。尽量让学生开口讲英语,自己尽量不说或少说。至于学生的语音错误,他们也很少关注。这样,学生的中介语错误一次一次重复,长此以往这些中介语错误形成石化(fossilization),最终难以改变。笔者认为,良好的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也是使用英语顺利进行沟通的保障。因此,教师有必要花时间和气力来提高学生的语音水平。但在目前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花太多时间来帮助学生正音。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适当增加教师的讲话时间,同时在课余时间增加学生英语浸润的时间(英语电影欣赏等)。

教师增加自己的.讲解时间,并不意味着取消学生的练习时间。英语口语课终归是学生练习提高自己口语的课堂。因此,教师只能是课堂的组织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但对于学生的语音错误,教师不能姑息迁就;应该每隔一段时间集中归纳,并给予纠正。关于是否纠正学生口语中的错误这个课题,很多研究者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很多研究者从口语的交际目的出发,认为不应纠正;因为纠正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削减学生练习口语的兴趣。但笔者认为,这种担心没有必要。在定期集中纠正学生的语音错误之前,教师应把这种做法的利害关系讲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但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相反,他们会努力模仿教师的标准发音,并享受进步带来的欢乐。

2、英语口语教师应增加ll和砚两种语言的对比,使学生尽量避免母语负迁移。

须经常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在语法、语用等各方面的差别。同时,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语感。因为,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只能获得肤浅的了解,而且这些知识很难内化为自己语言中的一部分,而语感是内化的语言能力中的一部分。就如同我们在刚开始打羽毛球时,尽管对各项规则了然于心,但真正打起比赛来,总是不能得心应手。而在我们经过训练之后,球感会慢慢增强,这样打起来也不那么不协调了;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于自己的表现也会非常惊讶:因为连自己也无法想象自己居然能够将一个很高难度的球打回去―这就是球感在发挥作用。随着学生对于两种语言差异了解的深人以及语感的增强,其口语中介语中的错误也会越来越少。3、英语口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culturalawareness),避免中介语中的语用错误。

学习语言也是学习另一种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如此。对于西方文化,我们只是从各种媒体中获得一些片面的了解;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是扭曲变形了的西方文化形式。而即使是对于这些知识,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了解。因此,口语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culturalsensitivity),对于英语语言中的文化有深人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与母语是英语的外国人的交往过程中,不至于因为文化的无知而发生语用错误。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人问题已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但如何在口语教学中具体实施文化导人的探讨还不多见。针对口语中出现的与文化差异有关的中介语问题,除了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实现以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在这里,最佳的途径应该是通过多媒体或其他视听媒体来实现:教师可以准备彼此有差异的中外两种语言的节目或短片,让学生自己观看后进行总结分析;教师在适当的情况下给以点拨。这是一个非常缓慢、但却很有效的过程。但是,教师必须起到过滤的作用,对于那些片面的描述西方文化的影片必须指出来,使学生不致于形成文化偏见(stereotype)。此外,王守仁和刘振前提出的通过隐喻的文化教学方式也可以借鉴。同时,在词汇教学中,除了学习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以外,还要对词语的文化含义有所了解。譬如,中国人认为走狗是不好的意思,但如果翻译成runningdog则会让外国人产生完全相反的感觉;因为runningdog给外国人的印象是一只非常可爱的狗,没有任何的贬义。还有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是关于dragon的理解。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却会给外国人一种张牙舞爪、面目狰狞的感觉,因此如果直接翻译过去,势必造成一些误解。因此,词汇的文化语义教学至关重要。

4、英语口语教师应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口语错误,英语口语教师应经常进行自我反省。通过自我反省,为大学英语教学(不局限于口语教学)提供更多的借鉴。学习者口语中介语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很多单词或词组的使用不当。除了口误的原因以外,主要是英语教与学过程中的某些作法所导致的。学习者习惯于参考英汉单解(即使是双解字典,查阅时也仅看中文注释);同时,在阅读各种英语课本及读物中也习惯于以汉语注释的方式给出词义。这种作法一方面给学习者的学习带来很多方便,但另一方面却为学习者的后续学习带来很多问题。

外语学习者接触的可能是片面的、抑或不准确的词义注释。同时,关于语法的讲解(尤其在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也是以条条框框来给出。这些人为的、硬性的规定使语言丧失了活力,同时也是学习者某些中介语错误产生的原因。以词汇为例,学习者在开始阶段习惯于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识记单词的意思,如master和machine分别记为掌握和机器的意思。当遇到掌握机器这一中文词组时,他们往往翻译称materthemachine(而不是。operatethemachine)。当然,这里有母语负迁移(中英习惯表达和搭配的不同)的原因,但是机械的、缺乏语境的词汇教学方法也难逃其咎。类似的例子很多,如学习英语知识(leamaknowledgeofenglish),请医生(please/inviteadoctor),价钱太贵(thepriceistooexpensive)(王寅,:249一250)。针对这种现象,有识之士早就呼吁在英语教学中应该使用英语教学,尽量在情景中学习词语的教学方法。对于语法的学习,也应该摒弃传统的框框方法,让学生通过句型的强化和长期的浸润来摸索;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给出详细的解释。同时,在词汇和语法教学中,要突出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尽量在学生没有作出母语迁移之前,就已经了解这种差异;这样就可以减少或避免负迁移现象的产生。

三、结语。

本文在认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指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理解上和操作上的偏差。“以学生为中心”在强调学生参与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在这种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应该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2]范烨。关于中介语对话的研究报告[j]。外语界,。(2)。

[3]王宜。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王守仁,刘振前。位喻与文化教学[j]。外语教学,2003,(l)。

[5]杨文秀。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口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9)。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二十一

内容摘要。

课改只是一种载体,对教师来讲它载的是思维、理念的转变及能力的提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在改变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地理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将以一种新的角色活跃在教学改革的舞台上。

关键词地理新课改教师角色。

一、地理新课改的基本情况。

新的教改方案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具有时代特点。高中地理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同时设立了选修课,设有自然灾害与防治、城乡规划与生活等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的范围更广,并紧跟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更适应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教学大纲新增了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研究性课题,它以高中地理的知识内容为载体,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做一次专题研究。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教材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它只是知识的一个框架,只有把它放在特定的情景中,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张扬其中蕴涵着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形成丰满的知识体系。而这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必须通过具备同样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实施而得到体现。

二、地理新课改要求教师观念更新和角色定位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新课程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一)、转变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只有理念、认识提升了,新课改才会有生命力。新课改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必须理性地思考如何在课改中避免以往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切实提升对新课改的理性认识。

1、教育者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顺利走进新课改。“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尊重学生这个鲜活的个体,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学习的涵义,才能在教学中从学生需要出发设计教学,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发展的机会,激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实践,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形成创新意识,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2、教育者只有确立有效的教育理念,才能尽快适应新课改。必须认真研究《纲要》与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心中要有学生。无论课改怎样进行,其宗旨是提高教学效率,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作为教师要研究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才便于人的发展。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将举步维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效果只能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才能实现,没有学生主动性就没有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所以教师要做到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

3、辩证地看待以往的教育教学。人们在遇有新生事物时,往往不认真体会,而盲目推崇,经常轰轰烈烈搞成运动。理论口号一大堆,概念名词满天飞,经验总结立马有,就是实践不知靠啥走?所以课改不能操之过急,要稳妥进行。要深入研究课改实质、内涵,把握课改新要求,切实领会好课改精神。同时要注意课改必须注意结合传统教育中那些优秀的、值得提倡的东西,不能固守过去的意识形态而不变,更不能全盘否定过去教育中的一切思想和方法,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提炼过去教育与现代教育中能够产生共鸣的声音。

(二)、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第一、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现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手不管了,也并非说地位降低了。相反,实施新的课程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审读员、教学艺术的探索者,更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身兼数职,其主导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教师就好比一座桥梁,她是学生走向知识、走向成功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通道。实施新课程改革,并不是意味着教师的地位降低了,而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第二、现代教师应担当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以探究的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之中。教师角色转换的基本方向为:

1、从“传道者”转向教会学习知识的引导人。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再是知识的代言人。当今世界,信息传递速度之迅猛,信息获取途径之广泛,令人惊叹。新世纪的教师,仅仅做个“传道者”,只向学生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已远远不够,必须有能力主动地了解各种社会信息,掌握社会发展的动态,开阔视野,引导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只有不断地提高识别、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真正地做到信息的主宰者;否则,将被淹没在知识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而无所适从。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从“解惑者”转向引导发现问题的启发人。

教师就象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沟通着黑暗与光明。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教师,才具有承传文明、促使社会进步的永不枯竭的源泉。自古以来,教师最主要的职能之一是“解惑”,但以往的解惑更多的是越俎代庖式的。发问的是老师,而解决问题的还是老师。这样使问题解决止于教师的“解惑”,完全替代了学生自己的思考,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动性。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本质要求,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发问”和“思考”的兴趣和能力,以自己的开放、诚实激励学生勇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提出他们自己的见解,要通过问题的回答和阐述激励学生做进一步探讨,找到问题的答案,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3、从“授业者”转向解决创业问题的参与人。

由于远程教学和其他教育媒体的迅速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早已不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青少年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善于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强。特别是在某些有关艺术技能和网络技术等方面专业知识,教师已经不再具有“权威性”。然而,教师丰富的阅历、人生体验和剖析解答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教师在“授业”的同时,更应趋向于“析业”和“择业”,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选择创业方向的指导者。

三、增强实践操作能力,脚踏实地实现角色的转换。

无论多么科学的课程设置,多好的教材,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去驾驭,那么也将事倍功半。所以每一位地理教师面对新课改,必须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一)地理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地理学科特点地理课虽然是一门具体的课程,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还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启蒙课,地理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及地理知识的研究发展过程对于学生了解自然、认识世界,培养科学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地理课是一个合格公民的素质课,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奠基课,其地位不容忽视。

第一、地理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它包容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综合认识客观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

第二、地理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审美内容。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会获得美的享受与熏陶,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三、地理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宇宙观、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和人地观,这有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第四、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实用性和时代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精神。

第五、地理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更具有形象生动感。地理内容富有形象感染力。能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的个性。第六、地理教学内容具有时间与空间的有序性和严密的逻辑序列性。这对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大有裨益。

基于以上认识,必须以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在地理课的教学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体现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中的主体地位。以让学生多思、多问、多动手、多合作、多辩论为出发点来进行地理课的教与学。

(二)、地理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很强的驾御地理教材的能力。

信息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我们的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获取信息的起跑线上,也许在很多方面不如学生,教师在不断输出知识的同时,必须不断得到新知识的输入,使自己有一潭活水,常注常新,这必然要求我们坚持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敏锐地觉察到时代的变化,告别昨天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让读书成为习惯,不能再像蜡烛那样照亮别人,燃尽自己,而是要在教育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生命之火越燃越亮。

新课改的主旨是: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从而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在我们的评价制度还不能发生“质”的变化之前,我们要走的道路还很长。由于课程编制中所涉及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面,与能规划于具体教授方法领域的那些方面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中只有一些目标能由课程内容的性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来完成,其他目标则只能由学习经验的性质和组织来完成。因此教师需敏感地注意到内容变量在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且任何内容的掌握都发生在特定的课堂文化氛围中,都要通过师生之间一定的人际交往互动方式而加以实现。因此这次课程改革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每一个学生是否得到了一定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他们的实践智慧。新课改要求教师懂得“与时俱进”是处处体现的,教材无论怎样改,总还是跟不上瞬息万变的时代进程。而教师的智慧就应在于怎样把教材的内容与时代相联系,与生活相联系,丰富其教材中知识体系,拓展知识内容。

(三)地理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教育部把研究性学习纳入普通高中必修课。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新增了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研究性课题,它以高中地理的知识内容为载体,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做一次专题研究。对于高中地理的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它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等其它的学习方法相比,它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强调的是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教师角色转变得是否合理,关键看能否有效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懂得如何教总是比懂得教什么更重要,而且越是在教什么的问题上发生了重大变革、更新的情况下,如何教的问题越会意味着百倍的艰辛。

地理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念,把学生当作富有个性的人,真正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成长,意识到地理教学中蕴含着师生成长发展的生命活力,努力去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优势,尽快进入角色,把自己融入到新课程中,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教师角色定位与发展篇二十二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是一本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读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到教师这一职业不只是“育人”,从发展的角度讲,教师如何“育已”才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可以说,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教育创造,因此,只有教师,真正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教师,树立起发展意识,才能将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迫切呼唤着教师的角色转换,我们应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审视自己,重新界定自己的职能,使自己逐步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平等对话者的位置”作根本位移。

一、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转换为教育意义上的对话者。

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由原来的单纯的被动式的接受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这样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就发生了变化。虽然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更需要的是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教师就应充分考虑“人本意识”,以人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在胆猜想,大胆怀疑,去探求科学的真知。

二、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

由于过去的课程编制的特点,教师只能是消极、被动地忠实执行教科书的内容,对教科书内容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极小。而今,在新课程的引导下,教师的创新精神将沿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释放,从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教学过程不再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三、由课程成绩的评价者转换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过去的教学评价,比较注重其区别和选拔功能,教师扮演着课程评价者的角色,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位置。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由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娴熟的驾驭课程评价的艺术。

总之,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孩子的明天,托起孩子的明天需要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也需要我们教师携起手来共同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更新观念,加强反思,实现由现有教师向新型教师的转化。

(1).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

(2).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3).把教师职业当做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

之一,“享受型”的教师――吃苦也是享受。

(1).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教师最大的快乐;。

(2).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

(3).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满足。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