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能力的锤炼,通过总结我们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在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时,我们可以学到如何组织材料和整理思路的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篇一
1.学习内容分析: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但是学生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本质、基本要求以及和以德治国方略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没有系统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同时,本节课又是在学习了第二课“树立宪法知识”之后,所以学习这课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崇尚宪法的深入理解,又为以后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虽说已经具备了一些认识问题的经验,但是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还不强;而且针对治理国家,学生虽已有一些零星生活经验,但学生对这些知识仅仅停留在一个表象阶段,很多还模糊不清,而且学生从情感上也渴望了解关于治理国家的问题,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认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并自觉运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但是,由于我所教班级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思维方式简单,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同学生一起编写课本剧,通过课上的展示、交流讨论到课中的头脑风暴及实践平台活动,使学习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变枯燥为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树立法制观念;
(2)理解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意义,能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3)了解健全法律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行使监督权。
2.能力目标: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及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
(2)学会正确行使法律监督权,逐步树立国家主人的公民意识,关心国家及社区的事,增强公民的责任感。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教学难点: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认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并自觉运用于实际生活。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贯穿教师教学流程和学生思维发展两条线。首先是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从而为引入本节课做铺垫。
教师:古代的“法”,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也就是所谓的“人治”(“君王即为法”)。
思考:是否有比“人治”更理想的治理国家的策略?
【设计意图】引发思考,突破难点。
教师归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究竟以何种方式来治国安邦,曾是无数政治家和思想家苦苦思索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代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法治是最为安全、代价最小,最能保证社会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
(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
首先我引导学生要想了解依法治国问题,(教案)让我们先来看看法治的内涵。
概念区分:法治与法制。
(ppt出示:法治――“法的统治”,相对于“人治”而言。法制――法律制度,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制度而言。)。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从法治的内涵导出法治与法制的区分。帮助学生提升归纳总结能力,落实教学重点。
(三)小组学习、合作探讨。
小组讨论: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教师出示三个问题:由谁来“依法治国”?依据什么法?怎样理解“治”?
由怎样理解“治”,引导出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设计意图】此环节展开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等三个问题的讨论,得出依法治国的主体、本质及基本要求。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
(四)头脑风暴、培养能力。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课本剧中的案情发生在新发地商品批发市场,又会是怎样呢?让学生对比课本剧中说到的“人治”进行思考。(师生共同讨论)。
教师归纳:有法可依是前提条件,有法必依是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执法必严就是严格执法,违法必究要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当然,实行依法治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除要进一步加强、改进立法工作和执法工作外,还要进一步健全法律监督和机制,以确保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
我们中学生也是国家的主人,要学会正确行使法律监督权,逐步树立国家主人的公民意识,关心国家及社区的事,增强公民的责任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通过讨论分析,加深对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拓宽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然,实行依法治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还要进一步健全法律监督机制,以确保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我们中学生要树立公民意识,增强公民的责任感。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实践平台:透过发改委关于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征求意见(视频),看依法治国策略的实施。
教师归纳: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凭借法治的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同时,以德治国也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治国方略,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及道德觉悟。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是以实践平台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依法治国策略是如何实施的。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感受政治学科的学科价值。当然,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凭借法治的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同时,以德治国也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治国方略,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及道德觉悟。二者相互联系、补充,紧密结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巧妙地渗透了辩证思维方法。
(六)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这节课的知识要点,并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完成教材讨论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篇二
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包含三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学会沟通交流》和《主动拒绝研究与毒品》,三课是并列的关系着眼于个体健康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包含三个框体:“课余生活我选择”、“课余生活助我成长”和“过好我们的课余生活”。第一框题,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是权利,自主选择课余生活需要能力,要提高自主选择课余生活的能力。第二框从校内课余生活和校外课余生活两个方面来启发学生反思课余生活的意义。第三框题,要过好我们的课余生活,首先要选择有兴趣、有意义的课余活动;其次还要有规划、合理地安排课余生活,第三,课余生活要注意安全、守规则,既有权利,也有义务,有自由,也有责任。课余生活既要对自己有意义,也要对社会有意义。《学会沟通交流》包含三个框题:“正确对待不同看法”“真诚坦率很重要”“与人沟通讲方法”,第一框题,着重在探讨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的原因,以及沟通时理性对待分歧,会让我们有合情合理的看法和思考。第二框题真诚坦率的沟通,可以有效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要尊重他人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真诚地向对方提出意见,但要注意方式方法。第三框题集中于掌握一定的与人沟通的方法,要勇于和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要学会倾听,理解和领会对方的想法;在未能达成共识可展开争论,并给对方解释的机会。《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一课有三个框题,分别是“烟酒有危害”“毒品更危险”和“拒绝危害有方法”,第一二个框题围绕烟酒的危害,毒品的诱惑,当正确对待好奇心,且远离损友。第三个框题在方法引导,远离危害是有方法的,提高防范意识、远离危险场所,果断拒绝和求助等,要注意法治教育与德育结合。
个框题在方法引导,远离危害是有方法的,提高防范意识、远离危险场所,果断拒绝和求助等,要注意法治教育与德育结合。
1、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懂得课余生活的意义。
2、提高自主选择业余生活的能力,能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3、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对待不同看法。
4、懂得真诚坦率的沟通,有效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5、掌握一定的与人沟通的方法。
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1、懂得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是一种权利,也需要能力。
2、体会课余生活的意义,学会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3、学会正确对待不同的看法。
4、懂得真诚沟通的重要意义,学会沟通的方法。
5、明白烟酒和毒品的危害。
6、掌握拒绝烟酒和毒品危害的方法。
教法:调查、访问、合作交流。
学法:小组讨论交流法。
1、教师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素材。
2、学生准备:了解自己的课余生活。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们已经升入五年级了,请大家来欣赏一组照片,播放学生课余生活的图片。
思考。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这一话题。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课余生活助我成长。
刚才同学们说到的课余生活活动丰富多彩。和家人一起购物、旅游,读书和做家务,是我们的校外课余生活;而学校开展的跳绳、拔河、体育节和音乐节活动,小葵花义卖,植物种植等等活动是我们校内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阅读p4材料。
2、课本中的三个片段分别描述的是什么事情?
3、你认为课余生活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收获?
4、除了片段中提到的课余生活,请将你熟悉的校内外生活片段极其带我们带来的影响,与同桌进行分享。
5、请3-4名代表进行分享。
6、小结:丰富的课余生活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让我们有机会与不同的人交流,学会合作,体会亲情的温暖、友情的宝贵,学习待人接物的文明礼仪;能激发我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体现我们作为社会小主人的责任与担当。
三)、活动二:辩论——课余生活谁选择。
过渡语:然而,面对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有些同学却困惑不已。
1、有人认为:我们已经是高年级的学生了,课余应该自己来选择,这是我们的权利。
有人认为:我们年龄还小,选择课余生活还是由爸妈决定吧。
甲方:课余生活应该自己选择。
乙方:课余生活应该由父母决定。
2、双方选择4名代表进行陈述。
3、追问:如果当你发现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你会怎么办?
讨论、倾诉、思考、解决问题。
4、同桌相互讨论,再随机请同学分享。
5、小结:自主选择是我们的权利,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增多,我们对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可以做出一定的决定。同时,因为受知识和经验的影响,也需要听取父母的意见。
四)、活动三:你的困惑我来解。
1、课本p3,请四人小组讨论。
2、小组代表发言。
3、发言有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情境一:以学校集体的活动为主,再考虑其他的活动。(不绝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情境二:可以先尝试,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旦选择了请坚持自己选择的,坚持才会有收获。
情景三:选择与父母进行沟通协商,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同学们,平时,在你们的课余生活中都有哪些困惑呢?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用刚才提到的方法来帮帮对方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5、生自由交流。
6、小结:在自主选择时要开动脑筋,合理选择。并且在自主选择时,要听取父母意见,也要从实际出发,选择一些能够锻炼和促成长的课余活动。
思考、总结。
分享。
五)、小结。
学校开展的跳绳、拔河、合唱、剪纸、书法、植物栽培和机器人制作等活动,是我们校内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家人一起购物、游玩、读书或做家务,和同学一起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是我们校外课余生活的丰富内容。精彩纷呈的课外活动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我们从中学习、收获、成长。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篇三
(1)感受集体的温暖;(2)增强集体荣誉感;(3)认同集体力量的强大。
2.能力目标。
(1)学习过集体生活,提高在集体生活中关爱他人、努力担当、为集体得荣誉的能力;
(2)培育在集体生活中,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感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了解集体的内涵;(2)了解安全感、归属感、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内涵;
(3)理解个人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4)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感受集体的温暖;(2)认同集体力量的强大;
2.教学难点。
集体的力量,不是简单个体力量的相加。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略)。
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板书)。
第六课“我”和“我们”(板书)。
第一框集体生活邀请我(板书)。
1.集体的温暖(板书)。
(1)集体的含义。
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一般来说,集体的联结度越高,个体感知到的集体温暖就越多。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
(2)集体带给我们的温暖(板书)。
在集体中,我们希望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也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
(3)集体荣誉的作用和来源。
作用:当集体取得成绩、受到表彰或奖励时,我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令我们骄傲、自豪,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来源: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我们共同的荣誉。
2.集体的力量(板书)。
(1)正确认识集体(板书)。
集体并不是成员的简单相加,而是有共同目标、分工明确的整体。
(2)集体力量的来源(板书)。
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3)集体力量与个人力量的关系(板书)或团结的集体才有力量。
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4)集体的力量对个人的作用(板书)。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个人在集体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健康成长。
一起成长。
四、巩固练习。
1.集体的含义?
2.集体带给我们哪些温暖?
3.集体荣誉的作用和来源分别是什么?
4.集体力量的来源于哪儿?
5.为什么说团结的集体才有力量?
6.集体的力量对个人有何作用?
五、教学反思(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篇四
《青春*梦想》这个实践活动主题是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升华的一次尝试。本课两个主题:青春与梦想。主要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赞美青春、感受青春的美好,明白青春需要梦想,要努力实现梦想,激发学生追求梦想的热情。
当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七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由于自我意识的强化,开始对人生进行一定的思索,大多心中有梦,但对梦想的认识是浅显的,不全面的,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困惑,遇到困难,因而缺乏长期的坚持,容易放弃。
1、“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生本教育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和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情感渗透,激情引趣。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青春美好,赞美青春,树立人生梦想,激发追求梦想的热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诗歌朗诵、演讲活动学生感受青春的美好,梦想的激情,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分享实现梦想中的困惑,探讨如何解决困惑。
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加深对青春涵义的理解,认识到青春需要梦想,梦想的实现要经过不断的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重点:树立青春梦想,努力实现梦想。
难点:实现梦想过程中的困惑。
【课前准备】。
1、搜集与青春有关的诗歌,准备朗诵。
2、准备一篇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3、搜集一个名人的青春故事。
【课前热身】。
播放音乐《青春修炼手册》,展示课题。
【第一环节——青春礼赞】。
活动一:配乐诗朗诵。
1、教师朗诵《青春的诗》。
有没有一种美丽能够成为永恒?没有人告诉我答案,只有天幕上划过的流星。
有没有一种回忆能够成为感动?没有人告诉我答案,只有雨霁后七色的彩虹。
怎么能说,没有梦想的世界就不再美丽?你看那孩童天真的笑容。
怎么能说,没有灯光的夜晚就不再感动?你可知星星也是关爱的眼睛。
我们是青春我们是夜空璀璨的星星我们是不羁我们是天边执着的飞鹰。
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对美的向往没有什么能够左右我们对青春的虔诚。
青春最美的诗行应该由我们大声的朗诵。
2、学生男女齐朗诵《青春》。
(男)青春是蓝色的,像深远的晴空,像迷人的海洋。深远辽阔,富于幻想。
(女)青春是绿色的,像滴翠的青竹,像坦荡的草原。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
(男)青春是红色的,像燃烧的火焰,像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充满希望,愿把光和温暖无私地奉献。
(女)青春是白色的,如云如月,白洁无瑕。犹如一张白纸,如写的文字,爱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男)青春是无色的。像风变幻无穷,像雾绚丽迷人。放纵它,遗憾终生;驾驭它。
(女)青春是彩色的,拥有了它,便拥有了七彩人生。
(合)青春是一首美丽的诗,是一支动听的歌。让我们真诚地把握住它,让青春之花绽放四季。
3、学生自由朗诵。
活动二:我眼中的青春。
学生畅谈:就你个人而言,你眼中的青春是什么样的?
活动三:青春大派送。
青春可以拥有很多,如才学、努力、拼搏、梦想……。
在心形卡片上写下青春期待,派送给你的同学。
过渡:这是我们眼中的青春,那你想不想知道名人的青春是怎样的呢?请两位同学讲讲名人的青春故事。
【第二环节——青春需要梦想】。
活动一——名人的青春。
老师展示名人的青春故事,感悟交流:从名人的青春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活动二——真心话大冒险。
过渡:青春需要梦想,然而我们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克服的困惑或困难。今天我们就发挥集体的智慧来一起面对。
活动三——合作解惑。
每个小组随机抽取一张学生的课前调查纸,合作讨论后对同学的困惑或困难给出一定的建议,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过渡:在梦想的实现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困难,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实现梦想。
【第三环节——努力实现梦想】。
活动一——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1、学生演讲。
2、教师演讲。
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我的学生早读时大声朗读,书声琅琅;上课时积极举手,自信自强;作业时独立完成,思维严密;下课时指点江山,神采飞扬。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我的学生都有一颗快乐之心,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美好;都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都有一颗上进之心,脚踏实地、努力向上、积极进取;都有一颗责任之心,努力学习、回报父母、报效祖国。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茁壮成长,成为社会栋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活动二——青春誓言。
我以青春的名义起誓:即使成功远在天边,我也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即使失败就在眼前,我也要坚守信念,挑战极限;我保证,为了父母的微笑,努力拼搏每一天;我保证,为了理想的实现,再苦再累我也无怨。青春无悔,你我共进!砥砺前行,梦想可期!
活动三——歌唱青春放飞梦想。
师生齐唱歌曲《我相信》。
【结束语】青春万岁,梦想腾飞!
七年级换了新教材,非常高兴自己能担任七年级的教学工作,感受新教材的变化。在开学初期,我积极报名申请市级公开课,就打算上新教材的内容。七年级的市级活动之前,陈老师让我从框题课和活动课中选一个上,本来是想着从没有上过活动课,觉得和传统的课堂相比会好玩一点,有趣一点,所以选择了一节活动课,谁知道做下来觉得真是一个挑战。
青春与梦想两个话题都很大,如何更好的把两者联系起来?如何开展适合学生的活动?如何在活动中既让学生能动起来又让学生有所收获呢?问题一个接一个的出现,让人头疼。
后来陈老师指导,你可以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以班会课的形式设计一个主题活动。受到这句话启发,我开始了新思路,网上大量查阅资料后构建了最初的框架“我眼中的青春——我的青春我的梦——我的梦想我奋斗”。在我们七年级公开课活动小组成员和陈老师的指导下,最终修改为“青春礼赞——青春需要梦想——努力实现梦想”三个环节。
最后课上下来自己觉得还是不错的,教学环节的设置比较紧凑、自然,活动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总体比较满意。当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整节课中对学生情绪的调动做的不够好,情感的激发不到位,课堂驾驭的功力还不够。语言不够精炼,比较啰嗦,也不够优美,从中可以看出自己的文学功底还要多多加强。口语化现象比较严重,“是吧”“对吧”经常出现,一定要改正。在评价学生方面,评语要更准确精当,选择合适时机,不一定要每个学生回答后都进行评价。
新教材,新变化,也要求我们要有新思路,新观念。每一个思品教师都应该勤于学习,加强研究,注重专业发展,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教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谨以此与各位同仁共勉。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篇五
1.知道尊重的意义及作用,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会在生活中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必须具备理解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和能力。
2.在情景模拟和合作学习中了解尊重自己的表现,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一一推己及人。
3.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良好品质,养成事事处处多为他人着想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互相尊重。
1.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尊重无处不在,并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意识和品质。
2.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尊重别人的方法,将尊重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ppt课件。
三课时。
第一课时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
1.想一想,说一说:图片中的这些礼仪都表达了什么?
2.回答: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
1.小活动:说说我最尊重的人。
3.小小讨论会:
孩子不想上学大哭大闹时,有的父母常常生气地教育说:“如果你不好好读书,以后只配扫大街。”而如今,同济大学有一位博士生却主动利用假期帮助在杭州做环卫工的母亲认真地清扫。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4.看图回答:他们也值得尊重吗?
5.播放视频《每一种工作都值得尊重》。
6.观后交流会:观看视频以后你有怎样的感受,请你分享一下视频中让你感触比较深刻的片段,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7.学生回答:每一种工作都值得尊重,每一份努力都值得赞美!
8.教师提示总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即使默默无闻,即使没有取得什么显著成就,他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
9.小小故事会: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值得尊重的普通人,我们一起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吧。
10.展示古罗马斗兽场遗址照片,并提问学生:你认识这个地方吗?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11.介绍:古罗马斗兽场的由来。
12.小组讨论:
通过对该问题的思考,懂得奴隶的生命、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的事实。
(2)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现象吗?
通过对古代中国类似现象的反思总结,懂得在古代社会,许多人得不到尊重。
(3)对比古代社会,当今社会有了哪些发展和变化?
通过古今对比,明白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13.教师过渡语:虽然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但是,不受尊重的情况仍然存在。
14.图片展示:不尊重他人的一些行为。
15.畅想畅言: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社会将有哪些变化?
每个人生而平等,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都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人人得到尊重,这是一个社会具有更高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世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与小伙伴相处时,能多为别人着想,尽量避免矛盾的发生。
2、懂得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已。
3、在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教学难点:在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观看表演《这不是我的纸屑》。
2、交流:说说你对这个情节中两位同学的看法。
3、揭示课题:
二、寻找冲突原因。
1、指名交流:说说你与同学的一次冲突事件。(随机板书)。
2、交流与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冲突事件?
3、小组活动:针对以上冲突,结合同学发言,归纳冲突发生的原因。
三、化解冲突。
1、学生交流:化解冲突活动的办法。
2、板书总结办法。
四、总结:
懂得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在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遇到受欺负的事情能正确应对。
2、认识到生活中的受到欺负是难免的,要学会用合理的方法摆脱欺负,保护自己。
3、了解受欺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
教学重点:
1、认识到在生活中,不仅会遇到一些矛盾和摩擦,也可能会遇到被他人欺负的。
2、遇到欺负,要学会抵抗。
3、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也需要学会用合理的方式摆脱烦恼。
教学难点::
1、认识到在生活中,不仅会遇到一些矛盾和摩擦,也可能会遇到被他人欺负的情况。
2、遇到欺负,要学会抵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有被别人取过外号,或者给别人取过外号吗你觉得这种做法好吗?
2、揭示题题。
二、遇到欺负怎么办。
(一)片段一:
1、阅读角:
知心姐姐:
我姓毛,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生。有同学总是拿我的名字的笑我,叫我毛毛虫,毛病……有的叫法不堪入耳。我问他们为什么要取笑我,他们却回答:“就愿意这样叫。”这下,反倒是我不知该怎么反驳他们了。我真是太苦恼了!
知心姐姐,请你帮帮我!
一个苦恼的女生毛静媛。
20xx年5月4日。
2、在心里想想:自己和班里有这类欺负行为吗?
3、小贴士:
(1)故意打、推、撞、踢同学。
(2)辱骂、取笑、讽刺同学。
(3)给同学取侮辱性的外号。
(4)捉弄同学,故意损坏他人物品。
(5)挑拨是非,排挤同学。
(6)散播他人隐私。
(二)学会应对欺负。
1、片段一:课间,美欢故意把王玲的文具盒碰到了地上,盒里的文具撒了。
―地。
王玲伤心地捡起了被摔坏的笔与美欢理论,可美欢却不肯认错。王玲想,算了吧,她转身要走,谁知美欢却挡住了去路不让她走,其他同学也跟着起哄。
2、请你说说王玲此时的内心感受。
3、总结:被人欺负是痛苦的,我们不抵抗,欺负可能变本加厉,痛苦也会加剧。
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应对欺负。
三、演一演。
1、假如你是王玲,你会怎样做呢。
要求:
(1)小组成员依次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组长指定一名组员负责记录。
(3)组内对所有成员的发言进行整理、归纳。
(4)先组内排练,再在班级演一演。
2、假如你看到了王玲的遭遇,你会怎样做呢。
四、我来出主意。
1、片段一:阅读小故事。
2、小贴士。
当我们在校外受到欺负时要保持冷静,不要害怕。
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脱身的方法。
向路过的大人或附近的居民求助。
可以先妥协,但要记住对方的特征,以便事后报警。
3、片段二:他上六年级了,我们是在打球的时候认识的。第一次他向我要了五元钱,答应两天后还我,我就给了,可后来他不仅没还,还不断跟我要钱。我每次让他还钱,他就扬起拳头要揍我。总这样下去,我的零花钱很快就该没有了。
4、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好方法?
要求:
(1)小组成员依次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组长指定一名组员负责记录。
(3)组内对所有成员的发言进行整理、归纳。
(4)先组内排练,再在班级演一演。
5、交流。
五、知识窗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当我们在校外受到欺负时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不良行为,不得有“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多次拦截殴打索要他人财物”等严重不良行为。
六、总结在校内受到欺负可以请同学主持公道,也可以向老师请求保护。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应对欺负。在校外受到欺负,也需要果断采取措施,保护自己。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篇七
2.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变化的表现。
3.如何处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环节知识。
点位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活动。
目的备注导入进入中学,同学们大都开始进入青春期了。什么是青春期?青春期有什么特点?人们为什么都爱赞美青春?怎样才能让自己的青春更有光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首先我们学习第一框题“走进青春”。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对照目标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先对照学习目标浏览课文34―38页,大致了解本课内容。(2分钟)。
学习目标:
1.了解青春期的范围。
2.知道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三大表现。
3.懂得青春期的变化有不同韵律和节拍。
4.了解青春期心理变化。
1.青春期是指人生发展中的哪一阶段?
2.青春期我们的身体将发生哪三大变化?
来自 cOoCO.net.Cn
3.为什么同样的年龄身体成长却悬殊很大?思考、
回答自主学习人生的成长阶段可分婴孩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和中年期、老年期。青春期就是从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时期,年龄大约在10岁至19岁之间。在这一时期你的身体进入一个“急风暴雨”式的生理发育期。在三个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即:
身体外型的变化。
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
性机能的成熟写一写:
请你说说:青春期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
如何解决内心矛盾?发言与交流引导学生自学,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案例分析:
保持健康心理有助于我们深信的协调发展,顺利度过青春期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自己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概括与总结锻炼学生概括能力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
一、青春悄悄来。
1.青春期的含义。
2.青春期身体的变化。
二、成长不烦恼。
1.青春期心理特点。
(这是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
问:该自述分别反映了我们在进入青春期后,心理上的哪些变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篇八
1.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科学发展观。
3.行为与习惯:制止破坏家乡环境的人和事,保护家乡的山山水水。
4.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
(2)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用多种感官观察、调查、体验、对话,感悟家乡的发展,获得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
1.重点。
(1)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今天的变化。
(2)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将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科学发展观。
2.难点。
从身边的人、事物出发,用多种感官观察、调查、体验、对话,感悟家乡的发展,获得对家乡变化的真切感受。
一、歌曲导入。
1.师:孩子们,今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在这样的环境中给大家上课,老师忍不住想给你们放两首歌,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2.播放第一首歌曲《南泥湾》。
3.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
4.指名回答。
5.播放第二首歌曲《谁不说咱家乡好》。
6.提问:这首歌表现的是什么情感呢?你们听出来了吗?
7.学生自愿起立回答问题。
8.师小结:第一首歌表达的是南泥湾这个地方的变化是令人欣喜的;第二首歌表达的是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认为自己的家乡是最好的。可见,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都很热爱它。
二、走进家乡,体会变化。
1.课件出示学校门口的照片,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学生都能认出是学校大门口。
3.课件出示几年前学校门口的旧照片,提问:你能认出来这里吗?
4.学生刚来学校不久,可能认不出来这是咱们学校以前的老照片。
6.学生利用图片、视频等,介绍身边的新鲜事。(可从楼房、街道、环境、衣食住行、人的观念、交流方式等方面进行叙述)。
7.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党和国家带给我们的。
8.同学们搜集了很多家乡变化的资料,现在就让我们利用这些资料做一份手抄报,表达一下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9.学生分组完成手抄报。
三、巩固认识,赞美我们的家乡。
1.从同学们的表现中,我也亲身体验到了家乡的变化,我为自己家乡有这么大的变化而感到骄傲。今天老师也去拍了些照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家乡的美丽风景吧。(课件出示照片)。
2.师生共同欣赏照片,感受家乡的美丽。
4.学生拿起画笔描绘家乡美景。
5.在班内举行画展,全班共同欣赏。
四、特色展示,继承家乡的传统。
2.课件出示家乡遗留下来的一些传统东西。
3·师生共同观看课件,认识课件中展示的家乡特色。
4.同学们,你们看到过这些东西吗?
5.学生回答。
生1:我见到过糖画,还买过呢。
生2:我听奶奶唱过戏,奶奶还教过我唱呢。
生3:我转过小吃一条街,吃了很多家乡的风味小吃。
生4:我外婆的手可巧了,她会剪各种各样的窗花。
……。
6.那你们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熟悉的家乡特色呢?
7.学生展示地方戏曲、剪纸等。
9.家乡变的是落后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地方,而这些传统的家乡特色能对人们产生好的影响,所以它们被保留下来。
五、反思感悟,期吩美好。
l师:我们的家乡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出现。(课件出示一些因环境污染带来不良影响的图片)。
2.师生共同观看图片。
4.学生分小组讨论。
5.师巡视,随机指导学生。
6.学生在班内汇报交流。
小组l:我希望污染的河流变得清澈。
小组2:我希望家乡的垃圾污染得到治理。
小组3:我希望家乡的空气可以远离雾霾。
小组4:我希望拥挤的交通变得通畅。
7.孩子们,你们的想法很好,对家乡充满深切的期望,我也相信家乡一定会越变越好的。
8.现在,让我们一起把我们的希望整理出来,写成一封信,投到市长信箱,表达一下我们的小小期盼,希望政府可以帮助我们把希望变成现实。
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家乡在变,家乡的人也在变。而这些变化反映了家乡的发展和进步,凸显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作为拳来家乡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努力学习,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家乡新变化。
走进家乡,体会变化。
巩固认识,赞美我们的家乡。
特色展示,继承家乡的传统。
反思感悟,期盼美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篇九
(2)初步树立尊重法、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初步培养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认识法律的含义;
(2)明确法律的特征;
(3)知道公民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法律的作用。
2.教学难点。
掌握法律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略)。
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板书)。
1.法律的特征(板书)。
(1)法律、道德等行为规范的共同特点(板书)。
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讨论法律、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
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法律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国家强制力调整人们的行为,全体公民。道德自然形成舆论、习惯、信念调整人们行为和思想,普遍适用。校纪校规学校有关部门制定教育力量调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校学生。
(2)法律的特征(板书)。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惯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板书)。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法律的作用(板书)。
(1)法律保护着我们的生活(板书)。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规范作用(板书)。
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保护作用(板书)。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是我们生活的保障;认识了法律的主要特征;明确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我们今后要认真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四、巩固练习。
1.课堂练习。
(1)法律有何特征?
(2)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分别是什么?
2.基础训练。
p68―69内容。
五、教学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篇十
本学期学生学习情况与上学期基本相同。基本懂得了学习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
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
几个班的孩子还是有些差别,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有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儿童自身出发,运用儿童语言、对话、旁白等形式,让儿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与启发性。
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
教材在实现教育目标上,各单元设计既有各自比较明确的设计意图和侧重点,具有发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结构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由近及远螺旋上升。能够较好地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综合的课程目标。
通过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做勇于挑战的人。并通过尝试种下一粒子,学会呵护、养育小小的生命。
通过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多做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了解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传统游戏活动,学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场地创新健康安全的游戏。
通过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的教学,延续上学期“公共场所”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孩子们从生活的点滴认识到人类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生态环境的需求和保护。在社会生活中养成爱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渗透《环境保护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
通过第四单元《我会努力的》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同时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自己做得更好。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体现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遵循教材开发性的特点,重视本课程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教材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的方法,使其教学寓于生活。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对儿童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积极鼓励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使儿童通过活动、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珍视儿童机动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与学生和平相处,以诚相待,使学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
教学活动形式:
搜集调查、讨论交流、合作探索、情景模拟,实践活动,游戏与欣赏,讲授与故事等形式。
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计划表。
第一周:第一课挑战第一次。
第二周:第二课学做“快乐鸟”
第三周:第三课做一个“开心果”
第四周:第四课试种一粒子。
第五周:第五课健康游戏我常玩。
第六周:第六课传统游戏我会玩。
第七周:第七课我们有新玩法。
第八周:第八课安全地玩。
第九周:第九课小水滴的诉说。
第十周:第十课清新空气是个宝。
第十一周:第十一课我是一张纸。
第十二周:第十二课我的环保小搭档。
第十三周:第十三课我能行。
第十四周:第十四课学习有方法。
第十五周:第十五课坚持才会有收获。
第十六周:第十六课奖励一下自己。
第十七周综合复习。
第十八周期末考试。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篇十一
1、学会生字、新词,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通过读后交流和有感情朗读,体会诗歌中强烈的民族情和爱国情。
3、体会歌词反复咏叹的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歌词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爱我中华的美好感情,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一、 歌曲导入,品读课题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在各大晚会上,我们经常听到这一首歌。仔细听一听,会唱的同学请随着录音机一起唱。
2、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3、简介歌词作者、演唱者。(出示课题)
4、品读课题:读课题时,你想突出哪个词语?按照你的理解读一读。
(预设:可能突出“爱”或“中华”,从不同的情感角度读课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二、 初读课文,交流摘录笔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同桌、小组等)读课文。
(要求: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全班汇报读,个别句子指导。
3、交流摘录笔记,出示新词,开火车带读。
4、交流自学生字时发现的难写字,当当小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重点突出“姿”“健”“伐”的写法。
三、品读课文,读中悟情
1、出示“阅读金钥匙”:自读时,在重点词语下面画上“.”
2、学生自由读歌词的第一部分,做好标记。
3、全班交流:你画的重点词语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重点交流:“五十六”
(1)说话:
“五十六个星座同时在天空中出现是多么 。”.
“五十六枝花聚在一起是多么 。”.
“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是多么 。”.
(结合多多媒体进行说话训练,并理解这个比喻句的意思。)
(2)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什么?作者反复使用了“五十六”这个数字,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祖国是个泱泱大国,我们是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团结的大家庭。)
(3)你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民族吗?
(4)在歌声中认识这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多媒体展示五十六个民族的图片)
(5)有感情朗读。(我们中华民族是多么庞大啊,拥有这么多的兄弟姐妹。他们都是祖国的一枝花,让我们带着赞叹的语气朗读,突出“是一家”。)
重点交流:“五十六”和“一”的对比
五十六个民族,是那么多,五十六种语言,是那么丰富多彩,可是,他们说出来的却是同一句话,那就是——爱我中华。“56”和“1”的数字对比表明了这是他们统统的心声,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理想。
学生朗读,突出数字的对比。
4、品读第二节,做好标记:自读十,想一想,各民族儿女爱我中华,都表现在哪些实际行动上。把重点的句子画下来。
5、全班交流:你画了哪个句子?从这么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
重点交流: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
读到这一句,你想到了什么?(体育健儿为了祖国的荣誉,在世界赛场上争金夺银。)
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姚明、李宁、李婷、杨阳等各民族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的情景。
观赏后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交流: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重点交流: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
“雄姿英发”是什么意思?想想,谁的姿态威武雄壮?作者把中华写成一个“雄姿英发”的人,是什么意思?(中华民族在各族儿女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强大,就像一个雄姿英发的运动健儿奔跑在时代的跑道上。)
反复出现“爱我中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6、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 全文朗读、 总结全文:
1、朴实的语言,欢快的节奏,写出了我国56个民族儿女团 结一心、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歌词也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方法写出了各民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的喜人情景。
2、有感情朗读全文。
3、今年是建国xx周年,你想对祖国妈妈说些什么?
4、提出期望。
5、再一次唱响歌曲。
五、 布置作业:摘录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喜欢的话也可以全文抄写。
《爱我中华》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因此,本堂课我自始至终以调动同学们的爱国情感为主线。
对爱国情感的理解。如在理解“五十六”这个数字时,我出示三幅情境,让学生先各抒己见:“五十六个星座在天空中出现是多么 ,五十六枝花聚在一起是多么,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是多么。”在说话的过程中,学生对本体和喻体有了感性的认识,能充分感受到作者反复强调“五十六”的用意是为了说明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一致。这样的方法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学生先从文字中联想生活情境,再从生活情境中体悟情感。这,就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我重视对文本的诵读,积极引导学生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情,读中悟志。课中,有让学生自渎、同桌读、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中去感悟作者的民族情,爱国情。从课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一开始只能读正确,课中已经学会了简单处理,到课的尾声,情感全面爆发,朗读也到了一个高潮。
不足:
学生的精神是集中的,然而学习的状态却不是饱满的。原因在哪呢?我也是比较纳闷,是不是一上课就抛给了学生不恰当的问题,让他们放不开呢?课的后半段学习状态好多了,在引导学生理解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建设我们的国家时,学生也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谈,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了。
另外,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似乎还不够深入。在几个关键点上,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如学生看完五十六个民族的图片,仅仅能感觉到那些衣裳的不同,这时候我应该怎么引导他们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庞大呢?在课上,我的处理是比较潦草的。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一、导入新课
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子中的“格”?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的意思。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有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1)如何理解“行己有耻”?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勾践卧薪尝胆
(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
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正如孟子所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活动一:教材p28探究与分享
思考:
(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提示:纪律、规章、法律、道德。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章制度等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这些规则的约束,不管我们的行动是否被发现,我们都应该遵守。“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过渡:我们看一看这个片段
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数学,考完后排名。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在认真做题。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到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来了,而老师又没在,我就想抄袭他的。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名次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又得唠叨我”。
活动二:出谋划策
“我”该怎么办?帮“我”出出主意。
提示:不看,不管有没有老师监考,我们都要遵守考试纪律。
教师讲述:“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掌握增强自控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增强“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
目标导学二:止于至善
活动三:说一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选自《大学》
(1)《大学》这本书的主旨是什么?
提示:《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陋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微尘”
20xx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他们说要替朋友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记录中,“微尘”在非典期间捐款两万元,在新疆喀什地震时捐款五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一万元,向湖南灾区捐款五万元……这位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却一直不愿露面。于是,青岛市民开始了寻找“微尘”的行动。有人认为,“微尘”是个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也希望“微尘”这两个字成为青岛公益事业的一个符号。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了“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的名字。现在,“微尘”已经超越了一种称谓,成为不留姓名无私奉献公益事业的群体、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业的固定品牌。
(2)谈谈你对材料的感悟,并说一说以后的打算。
提示:行善在于心,在于行动。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活动四:教材p30探究与分享
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儿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童小勇学习。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提示:应看到小勇同学的优点,鼓励他的行为并向他学习。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提示:我会替小勇感到高兴,并将小勇作为我的“榜样”向他学习。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把童小勇作为榜样,向他学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我们要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活动五:案例分析
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
思考:小明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平时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教师讲述:小明做到了“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活动六:教材p31探究与分享
观点二: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未必保得稳。
(1)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提示:观点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
(2)“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教师总结:要做到独善其身,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拥有信心、不断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在社会中还要关心、帮助周围的人。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春有格,就是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也就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我们做一名有志少年,张扬自己的青春,放飞自己的梦想。
1.情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多种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畅所欲言。
2.这节课设计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理解困难。
3.学生课堂上讨论不激烈,对于一些观点不能较好地说出自己的理解。对于国学知识知道得太少,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篇十三
1.了解常见的交通安全、游泳安全、火灾隐患、生活安全知识和技能,遵守规则,预防事故的发生,知道遇到危险如何处理。
2.能用已学的安全常识来保护自身的安全,树立安全意识。
了解常见的交通安全、游泳安全、火灾隐患、生活安全知识和技能,遵守规则。
知道遇到危险如何处理,能用已学的安全常识来保护自身的安全,树立安全意识。
多媒体课件。
活动一:平安出行。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你外出时,父母经常叮嘱你的是哪句话呢?(生:遵守交通规则。)。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课件:辨别图中人物是否遵守了交通规则。
说说图中的人物遵守了什么交通规则或违反了什么交通规则。
2.教师:这些行为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又该如何避免呢?
3.小贴士:据统计,20__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约2800名15岁以下青少年死亡。由于缺乏交通安全知识,因交通事故造成伤亡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要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4.小组讨论:怎样才能保证交通安全,平安出行呢?
生1:听从交警叔叔的指挥。?
生2:认识交通标志。?
生3:学习交通知识。
生4:遵守交通规则。?……?
5.播放视频:交通知识知多少。
多媒体显示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等,让学生辨认。并讲授了很多交通知识,从事故的发生原因,到小学生应该注意的交通事项。
7.阅读故事《对酒驾说“不”》。
讨论:你知道酒驾带来的危害吗?如果你在场,会怎么劝说这位爸爸呢?
8.链接知识窗:《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有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生齐读)。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些什么?(自由汇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时刻注意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学会保护自己。
第2课时。
1.了解生活中的危险行为,并形成主动规避安全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课本知识及相关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更完善的安全意识。
3.认识到生活中的危险是可以积极行动去避免的,培养安全意识和珍爱生命的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危险行为并主动避免。
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培养应对危机情况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说说你从视频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二、结合事例分析安全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相关链接”的内容)。
生1:私自游泳,无家长或老师带领。
生2:到陌生的水域游泳。
生3:擅自下水营救他人。
2.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得很对!学习游泳应该由家长带领去规范的场所,要有专业的设备和人员保护,不去陌生的水域游泳,发现有人溺水时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该立即大声呼救,或者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小技巧,才能让你远离溺水的危险。
3.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说游泳时还要掌握哪些小技巧。
生1:游泳之前要做好热身运动。
生2: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湿身体,适应水温。
4.教师小结:
同学们要记得,学习游泳应该由家长带领去规范的场所,要有专业的设备和人员保护,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小技巧,这样做能让你远离溺水的危险。
三、视频播放:游泳安全须知。
教师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向学生普及安全游泳的知识。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录像,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达成情感认同,形成防火意识。知道拨打“119”火警电话。
2.通过了解火灾逃生办法,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知道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提高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通过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及灭火、防火自救的方法,提高自救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危险行为并主动避免。
教学难点:
知道遇到危险如何处理,能用已学的安全常识来保护自身的安全,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火灾视频,感受火灾的危害。
1.交流观看视频后的感受。
2.说说你遇到火灾时会如何自救。
二、了解火灾自我保护的方法。
1.教师:火灾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灾难,学会火灾时的自我保护求救和避难逃生的方法非常重要。
2.你都知道哪些火灾时的自我保护求救和避难逃生的方法?
生1:烟雾较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披上浸湿的衣物等,弯腰向安全出口走。
生2:如果逃生路线被大火封锁,要退回室内,尽可能密闭户门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出求救信号或打电话向外面的人求救。
生3:从疏散楼梯转移,不要乘坐电梯。
生4:在户外遇到火灾时,选择逆风路线逃生,寻找开阔的平地或河流躲避。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水、土压灭火苗。
生1:冬季取暖,易燃物应与火源保持安全距离。
生2:在房间内,阳台上、楼道中不能燃烧东西,更不能燃放烟花爆竹。
生3:在郊外,不要随意乱烧草垛、秸秆和落叶等。
4.小组交流讨论:学会应对——假如身边发生了以下紧急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1)炒菜时油锅起火了。
(2)放鞭炮点燃了草丛。
(3)家里电器插座老化、冒火花。
三、播放火灾演练逃生视频,介绍遇到火灾时的应对措施。
四、模拟拨打“119”火警电话。
1.课件出示打火警电话“119”的`要求。
2.分小组练习拨打电话。
3.小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危险行为,并形成主动规避安全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课本知识及相关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更完善的安全意识。
3.认识到生活中的危险是可以积极行动去避免的,培养安全意识和珍爱生命的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危险行为并主动避免。
教学难点:
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培养应对危机情况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二、找一找(课件出示图片)。
师:危险一旦发生,可能对我们造成身体伤害,严重的还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请同学们找找图中有哪些安全隐患。
生1:居家安全中,插座可能会漏电。
生2:校园安全中,楼梯里面嬉戏打闹非常危险。
生3:交通安全中,不遵守交通规则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生4:户外安全中,在高压线旁边放风筝容易触电。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每时每刻,我们要将“安全”二字牢记心中,还要注意一些生活中其他的安全隐患,如家庭煤气燃气泄漏、路过建筑工地应警惕高空落物、公交车到站时下车小心踏空、忘记关闭电器导致火灾等。
三、安全问答。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就能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课件出示案例)。
1.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2.课堂小测验。
下面请同学们做一做教材第61页的“安全问答”吧!看谁能顺利过关,全部做对?
下列答案中属于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是()。
a、穿越隔离带。
b、在机动车道上玩滑板。
c、上车后系好安全带。
电器使用。
家用电器正在使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湿手插拔电源插头。
b、用湿于更换灯泡。
c、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不随意搬动。
燃气抢险。
家庭中如果燃气泄漏,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闻到燃气味时,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开窗通风。
b、闻到燃气味时,立即打电话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检修。
c、用打火机照明或者打开电灯,检查漏气位置。
电梯求生。
被困在电梯中应采取的正确行动是()。
a、将门扒开脱险。
b、从电梯顶部爬出脱险。
c、按响应急警铃或打电话求救,等待救援人员。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篇十四
通过学习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了解自己的特点,感受到大家的不同使集体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讨“怎样与‘不同’友好相处”和““不同’让生活更精彩”的活动,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和感悟。
3.情感与态度。
通过本课一系列的活动,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和选择,培养尊重、理解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1)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了解自己的特点。(2)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难点:观察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学会尊重、理解他人的想法和选择,培养尊重、理解他人的好习惯。
一、新课导入。
1.师:请同学们看这两片树叶。观察一下,这两片树叶一样吗?
2.学生认真观察。
3.师生共同总结不同。
4.师:孩子们,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即使是同一棵树上的树叶,也不完全相同呢!如果说班级是棵大树,那么每一位同学就像树上的一片叶子。同学之间有很多相同点,可又各有不同。
5.师:同学们,请你们在这张心形的叶片上写上自己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装点我们的班级树。
6.学生在心形叶片上书写自己的特点。
7.全班同学一起来交流各自的特点并把叶片粘贴在班级树上。
8.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1:我发现有同学跟我一样也是单眼皮。
生2:我发现小新跟我一样都喜欢爬山。
生3:我发现大多数同学跟别人不一样。
9.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其实,就像你们分析的一样,人与人之间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二、展开想象。
1.师:课本第11页有一个圆,你会把它想象成什么呢?把你的想象画出来,并涂上颜色。然后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的创意。
2.学生独立完成形象设计。
3.学生分别向同学们展示作品,并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
4.教师选出一部分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在同样的圆上作画的结果。
5.师:请同学们讨论,为什么在同样的圆上作画,每个人画得却各不相同呢?
6.师点拨:因为大家的想象力、想法、喜欢的事物不同,所以画得也不同。
三、与“不同”友好相处。
1.师:同学们,我们都喜欢和自己情投意合的人交朋友,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过于强调这一点,结果会怎么样呢?(翻到教材12页“周同同日记”。)。
2.师生共同观看。
3.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你觉得周同同能找到好朋友吗?为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
5.班内交流意见,允许有不同意见,教师注意做正面引导。
7.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8.师:孩子们,有些同学和“不同”的同学相处,心里会有一些小疙瘩。怎样才能解开这些小疙瘩呢?(教师出示教材13页的3个事例,让学生分别讨论。)。
9.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向其他同学传授一些方法。
10.教师出示教材14页提示的与人相处的好经验,同学们一起学习交流。
11.师:孩子们,当我们学会用理解的眼光看待别人,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我们将会交到更多的朋友。不同的树叶在同一棵大树上互相映衬,共同装点出美丽的风景。那么,不同的我们在同一个集体中友好交往,就会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四、“不同”让生活更精彩。
1.师:生活中充满了各种“不同”,当这些“不同”和谐相处时,是什么样的情景呢?(出示教材15页的两幅图。)。
2.师生共同欣赏。
4.学生讨论,班内表达。
生1:花园里的花朵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生2:田野里各种各样的庄稼精彩纷呈。
生3:果园里的各种水果,散发着不一样的果香。
生4:大自然中到处都是不一样的风景。
5.师:孩子们,你们说得真好。我们喜欢这充满不同的世界,我们愿意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让我们学会接纳不同,欣赏他人,我们的生活将会更丰富、更精彩。
五、课堂小结。
正是由于我们每个人都各不相同,因此对同一问题才会有许多不一样的想法,对同一件事情才会有各种不一样的做法,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发扬自己的优点,尊重、理解、接纳不同,与“不同”友好相处。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篇十五
一、在教育教学中,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让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让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了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了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常规教学。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了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自己成长的变化,做自尊自爱的人。
2、让学生了解了学校概况,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生长的基本情况,手的作用及保健。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3、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学校生活。知道了规则在学校生活中的作用,并自觉遵守。热爱集体,乐于与他人合作,生活中有自己的创意。
4、形成了初步的购买意识,做合理的消费者;
(二)三年级教学情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教材体现了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我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教学,并重点突出了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了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了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我改变传统法,以“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模式,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篇十六
(3)坚持“民主”“和谐”“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能力目标。
(1)提高处理集体与小群体之间矛盾与冲突的能力;
(2)提高在集体生活中人际交往的能力;
(3)提高对复杂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了解自己在不同集体中,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
(2)知道怎样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之间的关系;
(3)理解怎样处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怎样处理不同集体中的多重责任。
(2)集体中的“小群体”
2.教学难点。
怎样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略)。
第二框节奏与旋律(板书)。
1.我在多个集体中(板书)。
(1)不同的集体,不同的角色和责任(板书)。
我们同时属于多个集体,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2)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板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和谐时,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融人集体;当自己的节奏与集体的旋律存在差异时,为了保持旋律的和谐,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节奏;当我们面对不同集体中的角色无法统一节奏时,角色之间的冲突就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3)正确解决角色冲突的方法(板书)。
在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时,我们通常会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也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等;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不断调整自己的节奏,解决不同集体的角色冲突,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成长的快乐。
2.集体中的小群体(板书)。
(1)小群体的形成与作用(板书)。
a:小群体的形成: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类似的同学,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小群体。
b:小群体的作用:在小群体中,彼此相互接纳,相互欣赏,找到自己的位置,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小群体中,我们与同伴更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的互学共进中增长才干。
(2)正确看待小群体的作用(板书)。
当小群体的节奏融入集体生活的旋律时,小群体成员就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更愿意参与集体建设;当小群体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时,其成员就会与小群体之外的其他同学产生矛盾和冲突,甚至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产生矛盾和冲突。
(3)小团体主义的实质(板书)。
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友谊如果沾染上江湖义气,这样的小群体往往会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沦为小群体主义。
(4)如何面对小团体主义与集体生活的矛盾和冲突(板书)。
面对小团体主义与集体生活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需要“心怀一把尺子”,不为成见所“扰”,不为人言所“惑”,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在集体生活中,我们面对矛盾和冲突,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我们学习过集体生活的经历,也是促进集体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过程。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生活在多个集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是不同的,但集体生活要求我们个人的节奏要与集体旋律和谐一致,集体才能奏出时代最强音,个人也才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魅力。同学们,在集体生活中,有矛盾冲突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相信你一定能处理好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从而在集体生活中愉快、健康地成长。
四、课堂练习。
1.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如何?
2.正确解决角色冲突的方法有哪些?
3.小群体的形成与作用分别是什么?
4.如何正确看待小群体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育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诚实的品质,拒绝说谎。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说谎的原因,避免说谎。
3、知识目标:认识诚实、认识诚实的重要性,做到不说谎。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边听故事边思考:故事中的查理有怎样的品质?(单击课件)。
2.教师讲故事《诚实的孩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没有一个孩子可以继承王位。国王想到一个好办法:给全国的孩子发花种子,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就将王位传给他。有一个叫查理的孩子,十天,二十天,一个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依然没有发芽。他去问爷爷,爷爷说:“是不是你选用的泥土有问题呢?”查理照着爷爷说的,选用新的花土,但是种子播下去依然不发芽。
国王规定的期限到了,全国的孩子捧着盛开的鲜花,等候国王的评比。查理看到大家都捧着漂亮的鲜花,自己的种子却没有发芽,伤心地哭起来。国王来到查理的面前,看到查理捧着一个空花盆,就亲切地问道:“孩子,你为什么拿着空花盆啊?”查理把自己种花,换土,但种子仍不发芽的经过告诉了国王。国王听了查理的回答,高兴地拉着他的手,大声宣布:“这就是未来的继承人。”国王去世后,查理当上了国王。
3.同学们,查理当上国王,是因为他有怎样的品质呢?(学生表达想法。)你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诚实”。原来,国王发给孩子的种子都是煮熟的种子,煮熟的种子当然不会发芽啦!这就是第3课《我很诚实》。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故事情景的导入,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初步感受诚实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
(一)游戏:比比谁判断得快!(单击课件)。
1.第1题,你愿意和李东同学的做法对吗?学生交流。因为李东像查理一样,具有诚实的品质,做人要诚实守信。
第2-3题,(单击课件)你愿意和张敏、邓彬的做法对吗?学生交流。这2个例子,告诉我们诚实是为人处事之道。
2.同学们,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单击课件)。
你认为哪些行为体现了一个人诚实的品质?比如:诚实就是实话实说;诚实就是做实在事;诚实就是真诚待人等等。【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判断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诚实行为的角度有哪几种,从故事感受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故事屋中辩是非。
1.教师讲故事:《明山宾卖牛》,你同意哪种观点?你觉得明山宾傻,请输入1,你觉得这种诚实无欺的品德很重要,请输入2。
2.诚实与说谎是一对反义词,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会说谎呢?交流《真假有鱼》的`故事:(单击课件)。
3.对话交流:当许多同学不相信小文时,小刚却和小文说了真心话。
小刚问:“小文,你为什么说家里养了金鱼?”
小文不好意思地说:“都是因为我太爱面子了,虚荣心太强了,没有说实话。”
小刚说:“以后可别说谎了,瞧,你都在同学面前露馅儿了。”
小文若有所思地说:“谢谢你,我以后要做个诚实的孩子。”
4.从小刚和小文的对话中,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5.如果在《真假有鱼》的故事中,是因为虚荣而说谎,那么请你判断一下,下面的李宏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说实话。你能帮他们摆脱困境吗?请同学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同学们觉得因为害怕而说谎。
接下来,我们看看张芳是什么原因没说实话呢?是因为太想被夸奖了,是因为有一颗好胜心。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生活情景的判断,并联系生活,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诚实。
三、课堂小结。
1.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杰弗逊;
2.学生读诗。
3.布置作业:你是否也因为某种原因而说过谎?说谎以后你的心情怎样?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写一篇日记吧!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写日记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和自己对话,感知自我。
教学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篇十八
(2)初步树立尊重法、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初步培养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认识法律的含义;
(2)明确法律的特征;
(3)知道公民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1.教学重点
理解法律的作用。
2.教学难点
掌握法律的特征。
导入新课(略)
第二框 法律保障生活(板书)
1.法律的特征(板书)
(1)法律、道德等行为规范的共同特点(板书)
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讨论法律、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
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法律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国家强制力调整人们的行为,全体公民。道德自然形成舆论、习惯、信念调整人们行为和思想,普遍适用。校纪校规学校有关部门制定教育力量调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校学生。
(2)法律的特征(板书)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惯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板书)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法律的作用(板书)
(1)法律保护着我们的生活(板书)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规范作用(板书)
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保护作用(板书)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是我们生活的保障;认识了法律的主要特征;明确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我们今后要认真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1.课堂练习
(1)法律有何特征?
(2)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分别是什么?
2.基础训练
p68—69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篇十九
4、感受成长的快乐。
通过与过去的自己对比,认识到自己的成长,正确的认识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学会感恩父母。
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辛劳以及自己的进步。对自己一天天长大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学会感恩父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坦然面对成长。
1、了解成长;
2、感受成长的快乐。
感恩父母,坦然面对成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总结出:是的,同学们每一天都在成长,几乎每一天都有变化,每时每刻同学们都在长大。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我在长大》。教师板书课题:我在长大。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同学们的变化:
1、同学们说自己的变化。
2、评论,奖励奖励小红花。
3、老师小结:很好,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变化,鞋子小了,长高了一点,裤子短了,这些变化虽然很小,但都是同学们长大的证明。
活动二、小时候的我:
1、同学们现在长大了,那同学们想知道自己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吗?我相信同学们家里肯定有很多同学们小时候的东西,小时候的玩具,小时候的照片。同学们愿不愿意给其他同学看看自己小时候的模样?展示一下同学们小时候的照片吧。
2、同学们展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3、老师总结:看看小时候的照片,玩玩小时候的玩具,再看看自己今天的模样,多有意思啊。
活动三、我的进步:
2、同学们说自己的进步。
4、老师:同学们的本领一天比一天大,知识一天比一天多,老师真为你们的进步高兴。
活动四、我懂事了:
1.老师:同学们长大了,也会变得越来越懂事,我们可以为别人着想,替别人做点什么了同学们在家里有没有帮爸爸妈妈做过事情?说一说。
2、同学们积极回答
3、老师总结:同学们真棒。同学们这么懂事,爸爸妈妈一定很开心。我们的成长是对爸爸妈妈最好的报答。经常对爸爸妈妈说:“您放心,我长大了!”是最让他们欣慰的话。
4、老师:除了爸爸妈妈,我想同学们一定帮助过其他人,同学们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
5、同学们积极回答。
6、老师:同学们真的长大了,可以帮助别人了,老师为你们骄傲。希望同学们以后可以继续帮助别人。
活动五、我在长大:
老师:同学们在不停的长大,也在不停的进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实践作业:问问身边的大人,自己是不是懂事了,把他们的回答收集起来看看自己有哪些变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篇二十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诚实的品质,拒绝说谎。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说谎的原因,避免说谎。
3、知识目标:认识诚实、认识诚实的重要性,做到不说谎。
1.学生边听故事边思考:故事中的查理有怎样的品质?(单击课件)。
2.教师讲故事《诚实的孩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没有一个孩子可以继承王位。国王想到一个好办法:给全国的孩子发花种子,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就将王位传给他。有一个叫查理的孩子,十天,二十天,一个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依然没有发芽。他去问爷爷,爷爷说:“是不是你选用的泥土有问题呢?”查理照着爷爷说的,选用新的花土,但是种子播下去依然不发芽。
国王规定的期限到了,全国的孩子捧着盛开的鲜花,等候国王的评比。查理看到大家都捧着漂亮的.鲜花,自己的种子却没有发芽,伤心地哭起来。国王来到查理的面前,看到查理捧着一个空花盆,就亲切地问道:“孩子,你为什么拿着空花盆啊?”查理把自己种花,换土,但种子仍不发芽的经过告诉了国王。国王听了查理的回答,高兴地拉着他的手,大声宣布:“这就是未来的继承人。”国王去世后,查理当上了国王。
3.同学们,查理当上国王,是因为他有怎样的品质呢?(学生表达想法。)你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诚实”。原来,国王发给孩子的种子都是煮熟的种子,煮熟的种子当然不会发芽啦!这就是第3课《我很诚实》。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故事情景的导入,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初步感受诚实的重要性。
(一)游戏:比比谁判断得快!(单击课件)。
1.第1题,你愿意和李东同学的做法对吗?学生交流。因为李东像查理一样,具有诚实的品质,做人要诚实守信。
第2-3题,(单击课件)你愿意和张敏、邓彬的做法对吗?学生交流。这2个例子,告诉我们诚实是为人处事之道。
2.同学们,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单击课件)。
你认为哪些行为体现了一个人诚实的品质?比如:诚实就是实话实说;诚实就是做实在事;诚实就是真诚待人等等。【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判断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诚实行为的角度有哪几种,从故事感受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故事屋中辩是非。
1.教师讲故事:《明山宾卖牛》,你同意哪种观点?你觉得明山宾傻,请输入1,你觉得这种诚实无欺的品德很重要,请输入2。
2.诚实与说谎是一对反义词,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会说谎呢?交流《真假有鱼》的故事:(单击课件)。
3.对话交流:当许多同学不相信小文时,小刚却和小文说了真心话。
小刚问:“小文,你为什么说家里养了金鱼?”
小文不好意思地说:“都是因为我太爱面子了,虚荣心太强了,没有说实话。”
小刚说:“以后可别说谎了,瞧,你都在同学面前露馅儿了。”
小文若有所思地说:“谢谢你,我以后要做个诚实的孩子。”
4.从小刚和小文的对话中,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5.如果在《真假有鱼》的故事中,是因为虚荣而说谎,那么请你判断一下,下面的李宏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说实话。你能帮他们摆脱困境吗?请同学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同学们觉得因为害怕而说谎。
接下来,我们看看张芳是什么原因没说实话呢?是因为太想被夸奖了,是因为有一颗好胜心。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生活情景的判断,并联系生活,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诚实。
1.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杰弗逊;
2.学生读诗。
3.布置作业:你是否也因为某种原因而说过谎?说谎以后你的心情怎样?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写一篇日记吧!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写日记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和自己对话,感知自我。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