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4年党的精神心得体会范文6篇

2024年党的精神心得体会范文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3-20 22:20:34
2024年党的精神心得体会范文6篇
时间:2024-03-20 22:20:34     小编:WJ2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宏伟蓝图已经绘就,目标要求已经明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2024年党的精神心得体会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年党的精神心得体会篇1

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亮点是什么,我们要回顾一下十八届午中全会的亮点就是改革,改革就离不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在改革中我们要团结一心、振奋精神,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勇于实践、善于创新。

2024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中共中央纪委十八届六中全会于1月12至14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出席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出席此次会议的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岐山主持会议。

全会主要总结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工作,研究部署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工作。

此次会议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必须坚定立场方向,坚定决心信念,必须坚定不移、长期坚持的打赢这场斗争,在过去的一年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在中共中央正确的领导指挥下、坚决以高压严打态势、“苍蝇”“老虎”一起打、坚决严肃处理任何违纪违法案件,热门思想汇报如严肃查处周**、令计划等人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给全国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使得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推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更凝聚了党心民心,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任。

此次会议指出,在今后的纪律检查工作中,要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压下去,加大问责力度,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进一步有效推行,反****斗争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让人民群众看得见、享受得到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的成果,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心、信任和信赖。并且坚持探索强化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完善党内监督制度。要全面加强纪律建设,党员要受到严格的纪律约束,党的领导干部职位越高要求越要严格,坚持不懈、一抓到底,决不能让“四风”反弹回潮,坚决把****蔓延势头遏制住。

此次全会体现出中共中央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工作上的坚定决心,作为一名沙雅县教育局纪检的基层干部,我将深刻学习体会中央纪委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央纪委反****斗争旗帜,严格按照纪委标准要求自己,强化自我约束,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不****,不****,让人民群众真正体会到中共中央反****斗争的决心,增强对党的信心和信赖。

2024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就介绍到这里,查看更多优质范文,请上第一心得范文网

2024年党的精神心得体会篇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今天(10月18日)上午9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报告中饱含对青年的期待和鼓励。关于青年,他这样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近百年来,“以天下为己任”的激情与热血、“千秋家国血未冷”的担当与情怀,让中国青年的身影,始终立在社会变革的最前沿。时光转瞬即逝,去年夏天我来到了乡镇,成为了一名基层干部。300多天的酸甜苦辣,300多天的风雨兼程。扶贫是党和国家提出改善农民生活的一种重要举措,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我们曾深夜入户调查,周末整理贫困户的档案和材料,一遍遍给贫困户讲解各项政策,使他们更好的了解这项工作。

用李大钊的话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青春是一首耀眼的诗歌,它的一切必须让我们给它焕发光彩,才显得于总不同;青春是一笔过时不候的财富,它的一切必须让我们放弃了一切去享受,才能体现生命的乐趣。

这一路,我始终,与焦虑相伴,与辛酸相伴,与眼泪相伴,但好消息是,其实你比自己想象的更勇敢,更坚强。

信念在心,才能勇往直前,行稳致远。信念坚定,是新时期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青年干部要十分看重理想信念对个人成长的极端重要性,作为党培养的青年干部,要高高树起信念的灯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作为一名才基层工作的青年,我们应该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担负起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24年党的精神心得体会篇3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肯定我们党治理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面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明确了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总体目标、工作要求,为坚定制度自信、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正确方向。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必将持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就彰显优势,更坚定自信。全会全面总结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到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再到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一国两制”、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这些显著优势,全面反映了我们党在长期治理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深刻揭示了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制度原因和制度优势,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问题,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基本依据。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进,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只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才能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履职尽责、扎实努力,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宏伟蓝图已经绘就,目标要求已经明确。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制度自信,锐意开拓进取,向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2024年党的精神心得体会篇4

党的十九大会议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大会,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深刻内容,是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一名党员,我深感自豪和自信,深受鼓舞和鞭策,更深知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光荣。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一、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过去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我国直面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坚持稳中求进,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总结五年来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重大论断。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入思考、仔细分析作出的重大判断,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二、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

党的十九大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作出新的全面部署,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实践遵循。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坚持三个必须。一是,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跨越发展关口,就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百姓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三是,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靠改革激发新动力、释放新活力。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进入新时代,改革更要乘势而上、开创新局。党的十九大着眼于新时代新要求,描绘了改革新蓝图,提出了改革新任务。

伟大的事业必须有伟大的党来领导。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扎实抓好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扎实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是,抓党建就要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抓党建和抓发展的关系,坚持把党建作为第一保障,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党建和发展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同向同力。二是,抓党建就要打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的力量才会强大。三是,抓党建就要带队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察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这为我们进一步抓好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四是,抓党建就要严紧硬。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反腐败斗争已形成压倒性态势,明确强调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需要我们牢固树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意识,坚持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挺进。

三、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结合工作实际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第一堂党课、第一堂政治必修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思想理论水平,以更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要职责。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一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学懂上下功夫。学懂是前提。要注重采取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相结合的方法,把每一点都领会深、领会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实际出发,遵循发展的逻辑,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弄通上下功夫。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把握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

三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在做实上下功夫。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好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把分管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明确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任务,找准工作方案,排出任务表、时间表、路线图,对做好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结合自身实际,把党中央提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自己的工作任务。

人保健康上海分公司作为党领导下的基层组织,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好学习活动,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摆上重要日程,研究制定学习方案、落实计划安排,周密部署、抓紧抓好学习宣传工作,在公司上下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一是,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积极发挥党委中心组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党支部的主体作用,以上率下,采取以党委带动支部、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方式,利用集中学习与研讨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从班子成员、支部委员、党员、群众四个层面层层渗透,按照学习计划安排,确保学深学透,学懂弄通,推动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切实保证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人员和学习效果四落实。

二是,要创新学习宣讲方式。采取参加党建协调委员会的辅导讲座、组织专题培训班、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既要原原本本学文件,真正学深学透,又要紧密联系实际,达到融会贯通,切实把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

三是,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和运用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交流活动,利用内部宣传栏、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广泛宣传学习成效,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是,加强科学统筹和组织推动。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紧密结合,成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领导小组和工作组,认真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以学习贯彻的新成效,努力冲刺年底收官工作,确保公司各项年度指标的达成。

2024年党的精神心得体会篇5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是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战略的高度,指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紧迫性。 通过学习实践,我逐渐了解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观点的核心内容,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脉相承。也是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目前我们党内存在的不纯洁乃至消极腐败的问题,都是由于没有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根本宗旨造成的。实际上,如果我们的各级组织和每个党员,真正都能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宗旨,我们党内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可以说,这是解决作风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的治本之策,克服和杜绝消极腐败的根本之途。因此,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应该是通过树立群众观点,践行党的宗旨,提高党的纯洁性,从而全面加强党的科学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党的执政地位能不能得到巩固,党和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关键在于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认同。在这个大背景下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正是我们不断增强党领导和执政的合法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大好机会。如果通过这次活动,真正解决了坚持群众路线的问题,我们就能很好地经受考验,化解风险,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与“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路线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也是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基础和前提。领导干部从群众中来(由群众选举产生)——到群众中去(关心群众、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呼声)——从实践中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事决策)——再到实践中去(依法行政,并接受群众的检验),很好地体现了坚持群众路线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作用。我们现在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不但要将目前的这些成功经验和探索实践逐步制度化、常态化,更是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使教育实践活动不但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更是全面贯彻好党的工作、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有力抓手。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群众”这一概念进行再认识,认清群众工作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复杂局面,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更加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

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可能会产生一些模糊思想,认为谋划富民之策、解决群众困难是领导干部的事情,如果我们每一名党员都能从自身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党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时时刻刻起模范带头作用,始终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始终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能够解民忧、帮民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群众就不会有什么怨言难事,我们也就不会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就会越筑越牢。

2024年党的精神心得体会篇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战略目标。 法治中国是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丰富和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性路径选择。

法治中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法治中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基础、政治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两点决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法治中国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决定了法治中国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根本的政治经济制度来进行,并进而决定了我们不能简单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法治理念及法治模式。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法治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提醒我们,应保持相当的政治敏感甚至政治警惕。法治问题本身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法律区别于一般的科学技术,虽然法律本身也具有技术性的特点。此外,一国的法律还体现意识形态和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的考量。法治中国建设必须满足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必须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根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必须服务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大局。

法治中国的根本立足点是中国国情

毛泽东同志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领导全国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为此,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多元。因此,法治中国建设必须直面中国的现实,有效解决中国问题,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即以法治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的思想共识、价值共识、制度共识和行为共识,为深化改革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具体言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法治建设的核心是服务于经济发展,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在社会体制改革中,法治建设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即通过建立良好的法律运行机制、促进法律秩序的形成来构建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并进而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条件,减少政治体制改革的风险。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法治建设的核心是培养法治文化,即培育法治思维、弘扬法治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法治建设的核心是建设生态文明,即依据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总要求,加强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有效利用能源资源、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法治体系,以法治来保障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维护国家主权、实现国家统一上,坚持一国两制原则,更加强化大陆的内地法与港澳台法、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协调发展,以法治来维护国家主权、实现国家统一、保护国家利益,从而保障中国的和平发展。

法治中国的本质是中国的有效实践

法治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尽管法治本身也包括文化、理念或思想体系。早在2008年,吴邦国同志就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2013年2月,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中国的法治文明是世界法治文明的一部分,中国的法治分享了现代西方法治的某些原则、理念。同时,我们应当注意,法治中国建设实践不应受到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影响。在我们的法治实践中,应关注中国法治实践的成功做法、经验,尽管这些做法、经验可能并不符合西方法治国家的条条框框或法学教科书的概念、定义;在坚持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关注中国法治实践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各地区、各层级尤其是基层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公正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完善那些经过实践证明确实有效并且受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法治的做法,并及时以法治的制度形式巩固下来,使法治真正成为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改革和建设的有效实践。

法治中国具有世界意义

要了解中国,必须了解世界。法治中国的性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立足点是中国国情,法治中国的本质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有效实践,这丝毫不削弱中国法治的世界意义。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一方面,中国法治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近现代以来国际社会提供的基本条件,比如市场经济、民族国家、全球化等。体现在法治上,中国法治也必然以 宪法和法律至上、依法治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法治来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这些原则或理念作为法治建构的基础;另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繁荣稳定,对于世界的和平发展、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法治中国本身就具有世界意义。对于一个处于转型期、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能够探索并建立其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同时也是为全世界、全人类法治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为全人类精神文明和全世界法治文明增添宝贵财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