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能够让我们对自身的成长变化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总结是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学习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大班艺术教学探索篇一
江西省新余市长青小学钟丽凤。
摘要:
远程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是当代社会重要的变革力量,这种力量打破了地域和社会的疆界,促进了人与物在世界范围内流通,进而推动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形成。信息技术已进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全球走向高度一体化,再没有一个国家与世隔绝了。瞬间传递信息已成为新形式的资本,信息技术不仅促使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诸多影响,对教育提出的挑战,同样也反映在艺术教育方面。信息化社会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教育与艺术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迎接信息化社会挑战的同时,信息技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普遍渗透与艺术教学已成为新世纪艺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无限宽带”所带来的信息不仅促使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学生学习等多方面。
首先,信息技术改变人们对教学概念的认识,远程教育的诞生打破了“学校中心”或“课堂中心”的教育模式,并使教育目标发生了变化。培养具有高度创造性,并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以及信息检索、获取、处理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信息化社会的教育目标。
其次,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它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使个别化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式教学模式、在线学习、在线讨论都成为可能,从而使“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再则,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教师由知识技能的讲演者、传授者,变为学生能力构建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化社会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网络给学生学会求知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以及创造能力可以得以充分发挥和发展。
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诸多影响,对教育提出的挑战,同样也反映在艺术教育方面。
艺术教育除了面临上述的挑战外,还要对应来自艺术方面的挑战。在信息化社会,人们可以用传统的方法来创作和接受艺术作品,也可以采用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创作、表现、传播与体验丰富多样的感官信号。艺术创作与表现、传播与体验等方式的转变对艺术教育提出的挑战体现在多方面。
1.艺术创作方式和传播手段趋向多样化。
首先,利用画板、图像处理等软件创造艺术作品,人们可以像游戏那。
样愉快地作画,既可以表现想象中的形象,也可根据偶发联想进行创作,产生许多用颜料、材料来绘制所达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美术设计,不仅可以缩短调色、涂色、划线、书写美术字的时间,提高了效率,而且大大扩展了表现的幅度。运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作,还可以融造型、音响等综合手段为一体,使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相辅相成,创造出崭新的艺术境界。
其次,除了以往通过印刷手段广泛传播艺术作品外,还可以通过电视、传真、互联网等多种途径传播艺术作品。尤其是通过互联网在瞬间就可以将作品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从某种角度看,可以认为互联网是一座为艺术家提供最大作品展示空间,容纳最多观众的世界最大的美术馆。
2、艺术体验方式趋向多样化。
与此同时,艺术体验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倾向,体验的范围扩大了,速度也随之提高。人们可以去美术馆观看原作,也可以欣赏画册,还可以利用电子资料库进行高效率检索式的欣赏,或通过网络随时访问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即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艺术信息,也可以进行长时间深入细致的研究。例如用超级链接来仔细观察、研究一幅画或一座雕像的细节等。而通过多媒体技术,面对运用综合手段创作的艺术作品,人们可以同时获得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体验。在这里,没有拥挤的人群,也不用匆忙,还可以问任何问题而不必担心显得无知。
更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相比,艺术体验、接受的方式更具有参与性。数字化高速公路提供了改编艺术作品的手段,使“已经完成不可更改的艺术作品”的说法成为过去时。每个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美术作品上进行各种数字化操作,将作品改头换面。在自己的美术馆中,可以移动墙壁,增加虚幻的展厅,重新摆放美术品。每个听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音乐的表现。例如,改变音量,把音乐转换成卡拉ok,甚至调整演奏的配器。据11月26日“中日之桥”节目报道,日本开了更具有参与性的游戏软件。如果要实现当指挥的梦想,只要面对荧屏打拍子,根据拍子的节奏,游戏机荧屏里就会出现一支乐队,并演奏起音乐来。但如果指挥棒挥舞得过快或过慢,音乐都会自动停止。这些艺术体验方式的变化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与艺术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教育和艺术领域正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着信息化的挑战。而处于教育和艺术两顶大伞下的艺术教育理应以更积极的姿态对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在寻找对策之前,我们还需要对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1、文字优先与图像优先。
人类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语言文字,二是图像。在人类尚未发明文字之前的远古时代,人类用壁画、岩画记录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使信息获得了凝固性和长久性,超越了当时的'时代,留存至今。这些图像成为今人了解人类早期生存状态的媒介体。自文字诞生以后,文字逐渐成为人类知识和观念的载体。但在教育尚未普及之际,只有贵族才能接受学校教育,由于大多数平民不识字,图像依然担负着传递信息的重任。例如,在哥特式教堂的彩色玻璃窗上布满了图画,那是给不识字的人读的《圣经》。中国的古代壁画,也起着传播宗教、宣传道义等作用。之后,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们学会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以及了解世界。在信息传播方式中,文字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阅读图像和创作图像反成了专业人士的“特权”。
进入现代社会,图像在信息记录与传播中的作用正在逐渐地增大,例如,从文字记录到图像传真,从静态图片到动态影片,从无声影像到声画合成,从平面记录到全息储存等。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图像记录和传播的作用也将不断增大。
2、视觉优先与亲身体验。
伴随着图像作用的日趋增大,图像媒体对人们视觉造成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大。与人的其他感觉相比,视觉感觉越来越占据优先的地位,但同时也带来了缺少亲身体验的问题。
首先,从接受的角度来看,原来必须走出户外才能看见外面的风景。现在,随着摄影、电影、电视、卫星通讯技术的普及,人们不需要移动身体,坐在家中也能看见世界各地的景物。但必须注意到,人眼通过这些不断更新的信息传递设备所看到的只是现实世界的图像,所获得的经验也只是间接经验,此时涉及的仅仅是“看”这一种感觉。而如果置身于大自然或现实社会中,人们在“看”景物的同时还能感受到阳光、风、雨的抚摩,闻到多种气味,听到各种声音,全身的感觉器官都参与其中。
其次,从创造的角度来看,运用电脑美术手段创造的只是一种虚拟的空间。人们在运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时,实现的仅仅是人机间的对话,却无法获得采用各种材料,运用各种工具创作艺术作品时所能获得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丰富多样的体验。
3、信息过剩与精选信息。
随着信息化社会中信息传递方式日趋快速和多样,以及艺术表现方式、手段和欣赏范围的不断扩散,艺术已经走出了殿堂,标志、广告、卡通以及各种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用品纷纷涌入人们的生活。以往,如果不是刻意追求的话,人们是很难获得艺术方面的信息的。而如今,无论是行走在大街上,还是打开家中的电视机,随时随地都能获得艺术方面的信息。当艺术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时,与其他信息相似,它也产生了过剩现象。
此时,如果不具备较强的精选信息与价值判断能力的话,而对大量的艺术信息,人们会发生价值判断方面的混乱。那些被艺术信息包围着的大中小学生乃至成年人在不知应做如何选择的情况下,易于产生消极接受信息、思考类型化等一系列的问题。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技术在对艺术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为艺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应信息化社会对艺术教育提出的要求,取信息技术之长而避其之短,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不仅学会主动接受信息的方法,而且学会选择、创造以及传递、交流美术信息的方法,从信息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发信者”。
大班艺术教学探索篇二
数码艺术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建立之前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不同时代中,其存在的含义也有所不同。追溯起来,外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到前2世纪,这个时候人们已经联系哲学、艺术和数码一起思考,我国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老子崇尚两极相通,从这个理念入手对音像编码展开思考,这些均体现了道的思想。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当时无法形成专门的学科。现在的数码艺术哲学诞生于数码艺术理论兴起的时期,一些外国学者认为数码艺术哲学和数码艺术理论实质上是相同的。本文具体分析了数码艺术哲学的视角以及建设。
一、数码艺术哲学视角。
1、艺术世界通过数码编程得以创造。
艺术的具体形态取决于时代所有的工具,最早为人体,这也是为什最早的艺术是跳舞绘画和唱歌等,后来随着工具的增加,艺术的'形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变得更加丰富。数码艺术因为将计算机当作的创造的工具,因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这种艺术形态不仅可以将其他形态艺术进行模拟,还可以将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概念艺术进行展现。数码艺术可以随意的对现实世界进行模仿,但是又不会完全受到现实世界的束缚,它利用计算机程序来生产艺术,不同于传统创造艺术的流程现代的艺术家可以自己当程序员利用计算机加工自己头脑中的艺术构思,使其称为一个个艺术作品。
2、艺术视界利用非物质的数码文本进行展示。
艺术得以表现主要是利用材料具有的特点,就如颜料帮助绘画,声音帮助唱歌,文字帮助文学一样。传统艺术属于物质性艺术,但是数码艺术属于非物质性艺术,它借助的材料主要是计算机的信息和数据,虽然计算机内的数据知识由多个数字组成,但是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将其转变为物质性的东西,比如利用打印机可以将计算机内创造好的艺术作品打印出来。
3、艺术视界通过互联的数码媒体进行扩展。
在没有信息网络之前,艺术的传播形式主要有印刷、书面、口语、实物等,这些形式如果想要实现远程化交流,就必须依靠交通系统,局限性较大[1]。数码艺术哲学通过借助计算机,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传输和接受,不需要现实的交通工具进行传送,打破了限制。不过,它也有它的限制,如果需要相互传送的两台计算机网络不同,也无法完成传输。互联网是数码艺术的独特媒体工具,通过互联网通信的方便捷特点的发挥,将所有分散的艺术作品连接起来,形成了互联网上的一个艺术宝库。
4、艺术世界通过数码文化完成建设。
文化是艺术存在的根本,人文主义是传统艺术最有力的指引,不太信任科学主义,虽然传统艺术也存在计算成分,但是并不突出。而当前的数码艺术密切联系着科技,由此对计算机可计算性的文化价值特别重视。大部分数码艺术家认为可计算性就是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完成艺术的操作,实现艺术作品的特性。实质上,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两种指导文化建设的死刑,也是数码艺术两大不同派别。数码文化以计算机为存在的依据,称为了艺术视界突出的建设者,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信息战争和版权侵夺事件的发生。
二、建设数码艺术哲学。
有学者定义了艺术哲学,认为它是用来研究艺术性质的学科,紧密联系着美学。根据该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数码艺术哲学是用来研究数码艺术性质的,也可以说数码艺术哲学是在数码时代应用艺术哲学,针对数码艺术从哲学方面进行解读利用数码艺术来表现哲学的相关理念等等。虽然对数码艺术哲学的定义有多种,但是在建设数码哲学艺术过程中,要以实践为根本原则,针对理论,借助当前各类思潮来推进数码艺术哲学的建设。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数码艺术中新鲜经验的吸收。
有学者认为美学是设计和评论的哲学,而数码艺术之所以新颖,主要是由于其充分利用了计算机中的算法作为创作的理念,美学的存在奠定了设计和评论算法评论和阐释对象的基础。当前,国内外已经出版了专门研究数码艺术的著作,比如马立新著作的《数字艺术哲学》、科格本发表的《视频游戏哲学》等。
2、建设不能局限于数码艺术具体实践的眼界。
数码艺术哲学看待数码艺术强调从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几个方面入手。从认识论方面来看,强调数码艺术把握世界要通过仿真来完成;从方法论方面来看,计算机是制成数码艺术最重要的载体和工具;从本体论方面来看,数码艺术是一种艺术形态,主要以计算和编码为存在的基础[2]。在研究和建设数码艺术哲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以上几点。
三、结束语。
数码哲学、数码艺术以及传统哲学是数码艺术哲学思想的重要资源,数码艺术哲学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建设,必须吸取传统哲学中的积极成分,抛却其中的落后成分,以传统哲学作为基础进行反思,实现数码艺术哲学的升华和发展。艺术与各个学科都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数码艺术哲学必须创造出一种融合文化、科技和艺术的新方法,实现数码艺术哲学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大班艺术教学探索篇三
题:
中国传统艺术欣赏——泥塑艺术。
二、课。
型:课堂讲授。
三、目的要求:
1.通过泥塑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
2.通过泥塑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转载自 COOco.nEt.cn
3.通过泥塑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
四、重点、难点:大学生如何欣赏泥塑。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以讲授法联系案例,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授课效果分析:
通过本次授课让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的泥塑艺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修养。
九、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
(1)导入课题:泥塑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泥塑艺术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今天,我就来带大家欣赏中国的传统艺术。(2)教学内容:
中国传统艺术欣赏——泥塑艺术。
1.含义:泥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
2.发展历程:起源、泥塑历史、3.造型特点4.制作工艺。
5.泥塑模制的制作步骤:制子儿、翻模、脱胎、着色。
11.泥塑艺人12.名家艺人。
13.黄陂县泥塑厂--泥塑人才的摇篮14.佛教中的泥塑15.泥塑与世界杯。
八、课堂总结:本课使得同学们真正了解到了泥塑艺术并且使得同学们对我国传统艺术产生了极大兴趣。
大班艺术教学探索篇四
摘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历史悠久,其文化内涵和底蕴极为厚重。
传播民族声乐艺术,不单单是延续声乐艺术,更是发扬光大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伴随着日益深化的改革开放,人们也开始拥有了时尚化和快餐化的审美取向。
尽管在传播过程中,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同样面临着诸多困境,亟待我们去突围,以促进多元化时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健康发展。
当今时代,大众文化开始趋向于消费式和快餐式的发展模式。
作为高雅艺术的民族声乐,由于群众基础的严重匮乏,特别是因为对年轻一代失去吸引力而被束之高阁。
目前,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种种的困境。
而作为我国文化艺术宝库的瑰宝,传播民族声乐艺术,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光荣使命。
本文通过研究民族声乐艺术传播的相关问题,旨在为突破民族声乐发展的瓶颈献计献策,使民族声乐艺术能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以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而重获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一、中华民族声乐艺术传播困境。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多元化背景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丰富多样的传播渠道和传播媒介,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态势极其良好。
但因为受到民族声乐自身的特点以及传播效果、受众和传播内容的影响,民族声乐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困境。
1.娱乐性与审美性的失衡。
现代社会处处充满着竞争,而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使人们更趋向于一种娱乐式和快餐式的艺术形态,对于民族声乐艺术,已经很少有人能静静的欣赏了。
由于严重缺失受众群体,民族声乐试图探索一条有效的发展和传播途径,而探索的路程并非一帆风顺。
由于目前开始逐渐向娱乐性的方向倾斜,以迎合受众的心理,使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出现了审美性和娱乐性的失衡。
民族声乐艺术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就是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所以,为了与群众的审美趋向相适应,民族声乐艺术不仅要更好的彰显自身的个性,同时还应在教育、表演方式和创作方面及时的更新、与时俱进,赶上时代发展的主流,这样民族声乐艺术才能更好的与时代精神相符合。
2.民族性与教育性的失衡。
中西方音乐艺术的沟通和交流的历史极其漫长,是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的。
由于国家政策的导向和支持,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兴起了多种唱法,在这一时期,提出了“三种唱法”。
通过对比,西洋唱法越来越突出,并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在国际大型的赛事中,我国一些年青的美声学子频频展露头角。
基于这样的背景,西洋唱法开始备受追捧和重视,导致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民族性与教育性的失衡,出现了日益减弱和淡化民族观念的现象。
很多人迎合潮流,认为美声唱法是最好的,最时尚的,将我们的民族性逐渐丢失。
在民族声乐教育中,为了解决声音基本训练的问题,而单纯的分割各种唱法,或者是只用科学的唱法训练,而没有将民族的特殊和个性彰显出来。
3.专业性与大众性的失衡。
目前,在音乐领域内,具有名目繁多的电视选秀节目,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卫视热衷于这类节目。
而流行音乐在形式各异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和流行音乐相比,民族音乐的却备受忽视,甚至很难找到立足之地。
一方面,是因为确实存在着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人们的思维方式开始不断的更新换代,同时随着日益兴盛的大众传媒,快餐式的文化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在这种形势下,流行音乐更容易受到欢迎。
由于流行音乐成为人们的焦点,使民族声乐艺术遭受冷遇,在传播的过程中,也自然受到阻碍;另一方面,和流行音乐相比,民族声乐的专业性更强,如果大众的知识水平达不到一定的层次,就不能对民族声乐艺术很好的欣赏。
同时,由于一些年青的观众将民族声乐艺术视为是“麻烦的高雅艺术”,使民族声乐被束之高阁。
民族声乐艺术在传播的过程中,正是受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专业性与大众性的失衡。
1.对现代化媒体充分利用,更好的传播民族声乐文化。
目前,在人们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被新媒体所充斥,现代化大众传媒是人们参与社会经济和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利用大众传媒的传播,能更好的走进人们的生活,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
现代大众传媒涵盖了报纸、广播等各种形式,每一种传播媒介的特点都是非常的独特。
在对中华民族声乐艺术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一种传播媒介自身的优越性充分的挖掘,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以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虽然,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传播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渠道,但在传播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为了博人眼球,而一味迎合商业化的需要,强制向公众传播。
而是应该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将其先进的正能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不仅向广大群众广泛传播,同时还要将正能量的民族声乐文化推向全世界。
2.对大众健康的审美取向正确引导。
虽然民族声乐类电视选秀节目已经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和流行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相比,其上升的数量还相对较少。
目前,流行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各大卫视为了获得更高的收视率,吸引更多的注意,对各类选秀形式,往往在挖空心思的更换。
如2012年浙江卫视的《好声音》,凭借其专业的导师带队和新颖的形式,而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和良好的口碑,将流行音乐类选秀节目推向新的高潮。
而随着蓬勃发展的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巨大的冲击着我国民族声乐类电视选秀节目,甚至影响到中央电视台权威的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发展。
尽管从收视率来看,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还比较平稳,但还是竞争不过流行音乐类节目的收视率。
所以,必须从整体上规范电视歌唱选秀节目,才能促进电视歌唱选秀节目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规范,促进流行音乐类和民族声乐类电视节目的均衡发展。
保留那些有积极影响的、制作精良的流行音乐类电视节目,取缔那些重复的质量差的节目。
同时,要将现有的民族声乐类电视选秀节目的质量提升,鼓励推陈出新,制作更多精良的作品。
让更多优秀的民族声乐艺术走进观众的视野,以更好的传播民族声乐艺术文化。
3.树立正确的民族声乐传播意识。
首先,我们应该对在民族声乐艺术中蕴含的价值正确认识,将传播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对民族声乐艺术进行积极的传播;其次,从更深层次意识到,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彰显了民族特色。
民族声乐艺术之所以能够立足于世界音乐艺术舞台的根本,就是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性。
而一旦这种民族性丧失,中华民族音乐也就失去了生命和活力。
因此,在对中华民族声乐艺术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应始终坚持民族声乐艺术的民族性,保持民族声乐艺术的民族魅力,通过融合流行因素,加以创新,以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颖的形式呈现出来。
同时,还应对全世界各个民族的声乐艺术精髓积极主动地吸收,将借鉴其他民族声乐艺术和继承本民族声乐艺术的关系处理好,推动民族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走国际化的道路,与全球化的趋势相适应,使中华民族声乐艺术能走向更高的舞台。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走出民族声乐艺术传播中的困境,我们应对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充分利用,以更好的促进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我们民族所特有的,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唱出了我们心上的歌。
在当今社会趋向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对民族声乐不断创新,使其彰显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环境,以更好的发展民族声乐艺术。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树立正确的民族声乐传播意识,使民族声乐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能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参考文献:
〔1〕张晓农.声乐艺术之多元文化符号解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2〕张冠宇.浅谈声乐艺术指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4,(z4).
〔3〕王德芳.刍议声乐艺术与歌唱艺术的异同[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4〕高勤学.谈声乐艺术中的声与情[j].职业技术,2006,(18).
〔5〕李英.浅论现代科技之于声乐艺术的二元性[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6〕刘娜.论声乐艺术教育发展的三个着力点[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08).
〔7〕韦家燕.关于声乐艺术中“声”与“情”关系的哲学思考[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
〔8〕赵玲.论声乐艺术中声、情、意的结合[j].社科纵横,2009,(06).
文档为doc格式。
大班艺术教学探索篇五
[提要]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课堂激趣艺术的有益尝试:谜语激趣、以情导趣、意境呈趣、趣例生趣。[关键词]课堂教学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从平淡中看到瑰丽,从困难中奋然而起,它能让学生获得探求真理与增长能力的.最佳心态。大凡教育行家都十分重视激发学生兴趣,主张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和聪明才智,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初中政治课课堂激趣方面的尝试及其意义。
一、谜语激趣。
猜谜语是一项高雅而有趣的游艺活动。中学生因思维敏捷、兴趣广泛,尤其喜欢参与。因此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不失时机地穿插一些自编的谜语作为课堂的“插、科、打、诨”,也算别开生面。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三种。
第一,以班上学生的姓名作谜底拟出谜面进行猜谜活动,满足了学生渴望被赏识的心理需要,增进了师生感情。如:
现代与古代――靳西(今昔);
久旱的大地――潘宇(盼雨);
准备远航――张帆;
刘关张结拜之地――陶园(桃园);
千里沃野好风光――田丽;
刘邦项羽交锋――王战;
第二,以教材中的专用名词作谜底拟出谜面,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如:
枯木逢春――法律(发绿);
皇帝审案――垄断(龙断);
“”――开放(开方);
默读――心理学(打一学科名称);
最佳演员――优角(打一数学名词);
[1][2][3][4]。
大班艺术教学探索篇六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其中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中的应用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文章主要对初中英语互动教学艺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分析。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单方面地讲解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一、实现英语的趣味教学。
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比较重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英语课堂的趣味性,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教师将自己的课堂设计得生动有趣,能够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等因材施教,吸引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注意力,使其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使得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初中英语教学中涉及很多单词、语法等较为枯燥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应丰富教学形式,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将英语知识和一些有趣的小游戏结合起来,如单词接龙、单词对对碰等。教师在讲解英语单词时可以将单词的中文和英文写在两张纸片上,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拿着中文意思的纸片,一组拿着英文的纸片,讲解完单词后,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找出对应的中英文单词纸片,对于快速完成的小队给予一些小奖励等,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这种有趣的方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促进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教师应在英语课堂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思考,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复述故事的方式来营造故事情境,并借此来熟悉将要学习的英语知识。如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来播放打乱顺序的几个片段给学生,然后学生根据每一个小片段来用英语表达呈现的内容,为大概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几个片段正确的顺序,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寻找课文中能反应故事情节先后顺序的词,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手段来创设情境,如教师可以通过模型、图片、多媒体等来丰富英语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更大的热情,并提高学生语言思维的能力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三、开展英语的小组活动。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互动的机会,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做好教学层次的划分,促进学生能够达到自身最大限度的进步。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设疑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和教材中的知识做到有效地互动。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课文的阅读,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课文中感受英语语言。其次,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应注意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在互动学习中都能够感受自身的进步,并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相互补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定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一些竞赛、游戏、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互动学习带来的乐趣。教师可以让其自主分配任务,在课前进行活动资料的收集,然后将搜集的信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然后在课堂上让每个小组推荐组长来介绍其任务的完成情况,再将所有学生的意见集中起来,共同讨论,让学生能够更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和补充,完善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总之,互动教学是促进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要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不断关注它的发展状况,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及时的改进和完善,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锦.初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导学,,(6).
[2]刘娟.初中英语互动教学的重要性[j].文理导航,2015,(9).
大班艺术教学探索篇七
新学期,对家长来说蕴含着新的希望,对老师来说,面临新的挑战。本学期,我将会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总结上学期的工作,吸取经验,反省不足,在新的《纲要》和《学校幼儿园教研计划》的指导思想引导下,以儿童为本,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1、愉快的参加音乐活动,积极体验参与音乐活动和用音乐与他人交往的快乐。
2、用正确的姿势、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初步学会领唱、齐唱、轮唱,能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去正确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和风格。大胆、独立地在集体面前唱歌、表演,并能尝试用不同的合作形式演唱。能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即心表演和创编歌表演,并能为熟悉、工整的歌曲续编歌词。
3、能按音乐的内容、风格和节奏特点做各种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组合动作,熟悉一些民族民间舞蹈。能根据乐曲的内容、性质创编相应的动作。根据音乐游戏的音乐、内容创编不同的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角色的音乐形象。
1、培养幼儿从生活出发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并会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或事物。注重幼儿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
2、引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发挥孩子们的想象与潜能,并能用线条、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用绘画表现出来。
3、熟练掌握油画棒、水彩笔等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注重幼儿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思维去发现。
4、熟练掌握用油画棒在作品上大面积涂上底色,注重幼儿构图技能的培养,充分体现自我创造能力。
5、在了解本班幼儿发展情况下,注重幼儿的经验积累,开展多种活动方式、方法,加强幼儿与老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学习。增强幼儿之间的友谊与合作能力,发展交往能力。
6、注重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参与兴趣。
大班艺术教学探索篇八
1、认识、了解小熊的基本形态,培养立体造型的能力。
2、掌握捏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积极参与制作的兴趣。
一、导入:
哈喽!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芳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泡泡泥吧,看看今天我们要捏的就是这只超可爱的小熊,这只可爱的小熊的做法非常简单,只要用到三种颜色的泡泡泥(黑色、棕色、白色),现在就和老师一起来捏这只可爱的小熊吧!
二、新授:
第一步:
1、取棕色泡泡泥(量根据自己要做的小熊大小来定)反复揉搓,搓圆作为熊的头部;
2、取两份少量棕色泡泡泥搓圆压扁作为小熊的耳朵;
3、取少量黑色泡泡泥俩等分搓圆压扁作为小熊眼睛;
4、取白色泡泡泥搓成棒球形压扁,放置眼睛下方;
5、取黑色泡泡泥少量搓圆作为小熊鼻子;
6、然后取少量黑色泡泡泥搓条状,放置小熊胡须。
第二步:
1、取略多于头部的棕色泡泡泥搓椭圆作为小熊的身体;
2、取四等分棕色泡泡泥搓成水滴状作为小熊胳膊和腿,其中胳膊略细一点;
3、取少量棕色泡泡泥搓圆放置小熊尾部;
4、稍作调整,大功告成,有没有很可爱?
送小熊回家。
近段时间,孩子们对泥工特别感兴趣,一有机会便将泥工的.工具抱在手中爱不释手。今天,在孩子们的期待声中,泥工活动终于要开展了,看他们兴奋的劲儿,好象从没玩过橡皮泥似的。在我讲解的过程中,已经有好几个幼儿在位子上跃跃欲试了。好不容易听我讲完了,全班孩子几乎同一时间拿起橡皮泥就捏。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老师喜欢学生踩着他的脚步向前,若有不同意见和想法就一干子打散,以致我们都不敢有特别的想法,墨守成规、思维束缚。
不管是什么样的答案,都不是我开展这个活动的目的。只要孩子喜欢参与,并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愿意将自己最好的宝贝展示在其他人面前这就够了。
孩子是活生生的个体的人,他不是一样东西,不需要用一个模子来刻画他的人生。学前期的孩子是最天真、童趣的,他们有着各种有趣奇妙的想法,我们老师要做的不是统一他们的想法,而是要好好好护他们的奇思妙想,肯定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与看法。不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儿童,不要用同一种目标去规定所有的儿童,请还给孩子一个自由广阔的天空!
大班艺术教学探索篇九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太空泥制作工具。
一、开始部分。
1、师幼问好。
二、基础部分。
1准备好蛋糕的底部,用工具刻出一圈凹槽。
2、把皮泥用手掌揉成圆球,再用手掌按压成厚饼状,放置在蛋糕的底部之上。
3、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揉圆按压成薄饼状贴在上面做奶油层。
4、进行小猪蛋糕的主题制作“小猪”选择位置将做好的'小猪放置在上面。
5、下来进行最后的装饰部分:用圆球、长条和喜欢的水果(草莓)装饰剩余的部分,让你的蛋糕看上去更丰富、更精美。
1、相互欣赏做好的蛋糕。
2、教师总结。
1、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采用多名幼儿合作完成的方法,作品效果会更好。
2、思考的时间,这样做出来的东西会更精美。
3、列在桌子上,同伴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更容易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学习指导:
通过课件的展示,结合讲解与示范,为学生在学习歌曲《梨园英秀》的第二部分内容提供一定的帮助,克服节奏上存在的难题。
配套资料:
课件、小猪蛋糕。
制作技术介绍:
首先本人对制作《小猪蛋糕》教学环节采用了直观的教学方法,根据这一设计流程,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定了相应的ppt教学课件。由于教学配套cd中的音乐不能直接插入到ppt中,所以我采用了手机录音cd音乐的方式,再通过格式工厂将录音转换为mp3格式,最终插入到ppt课件中。最后打开网络下载的“超级录屏”软件,播放之前做好的ppt课件,并加以个人解说,通过“全屏录制”的方式,将课件内容和解说词很好地结合到一起,录制成此视屏。
大班艺术教学探索篇十
1.感受异域风情的舞曲,尝试用不同的手指动作表现阿拉丁买灯的故事情节。
2.迁移生活中买卖游戏经验,通过观察、比较、语言提示灯发放记忆动作。
3.体验买灯游戏中有趣动作交流并感受期待带来的快乐。
经验准备:了解阿拉灯神灯的故事。
物质准备:面纱、铃铛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投影、电脑。
1.故事导入:
阿拉丁到集市去买灯,一开始他准备出2块钱,卖灯的人不同意,他想:“那就再加一块钱吧。”3块钱卖不卖?还是不行!那就5块钱吧。卖灯的人终于同意了,好开心啊,阿拉灯围着灯仔细的看了看,终于决定用擦的方法来试一试这盏灯是不是神灯。
2.感知音乐结构,尝试用动作表现不同的手部动作:
(1)教师随乐动作,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2)教师随乐动作,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2、3、5块钱动作的不同。
师:2块钱怎么出的?3块钱怎么加的?5块钱又怎么出?
3.进一步感知动作,玩神灯游戏。
(1)教师带领幼儿随乐表演。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试一试。
(2)创设买灯场景,教师带领幼儿随乐动作。
(3)教师带领幼儿起立动作。
(4)配班教师扮演卖灯的人,教师带领幼儿游戏。
(5)配班教师和个别幼儿一起扮演卖灯的人,教师带领幼儿游戏。
(6)个别幼儿扮演卖灯的人,教师带领幼儿游戏。
大班艺术教学探索篇十一
1.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自制生日蛋糕,获得多元的生活经验。
2.在活动中能积极大胆地与同伴和成人交往。
3.有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卫生习惯。
围裙、头巾、消毒纸巾、餐具、一次性手套、面粉、白糖、鸡蛋、奶油、水果。
2.我们都吃过生日蛋糕,那你们知不知道生日蛋糕是由哪些东西做成的吗?(幼儿自由说,有的孩子说是奶油做的,有的孩子说是蛋做的,还有的孩子说是大米做的。老师小结:生日蛋糕由面粉、鸡蛋、白糖、奶油做成的)。
3.我们知道了做生日蛋糕需要哪些东西,那你们知道怎么做的吗?我知道有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过,那谁来说说,生日蛋糕是怎么做的?小朋友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有的说是把所有东西放在一起,然后放在锅里煎,有的说是放在微波炉里烤。(老师小结:先把鸡蛋搅拌,加入白糖,搅拌成纯泡沫型,然后加入面粉,搅拌成没有颗粒状的蛋面糊,然后倒入烤盘,把面糊铺均匀,进行烤制),同时出示示意图。本环节通过谈话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活动欲望,幼儿的发言很积极,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孩子也很积极,同时我准备了制作蛋糕的示意图,很形象直观的给幼儿展现了制作蛋糕的步骤。
1.看这里准备了这么多东西(出示面粉、白糖、鸡蛋、筷子、碗)我们将在这里来进行制作蛋糕,我们做的蛋糕是用来吃的,在做的时候要特别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小朋友回答:要先洗手,不要弄得到处都是,注意卫生。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头巾、围裙、袖套、还有擦手的消毒纸巾,大家准备好了;就可以动手做了(在戴头巾和系围裙的时候,如幼儿有困难,老师可以鼓励幼儿互相帮忙或请周围的老师帮忙)并且告知幼儿他们在做的同时,蛋糕师傅也在做,到时比比看谁做的蛋糕最好吃。本环节幼儿通过观察、动手进行准备工作,让他们感觉到学习就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儿,也让他们有主动参与的欲望。丰富的活动材料也让幼儿有很高的学习欲望。
2.老师与幼儿一起制作蛋糕,并对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关注,及时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花样百出,有的孩子鸡蛋不会搅拌,更有的孩子鸡蛋不知怎样打碎,在搅拌鸡蛋的时候没有力度,搅拌不均匀,还有的弄得到处都是,但孩子们很聪明,慢慢的知道怎样搅拌才不会把鸡蛋弄出来,最后加面粉搅拌的时候更是没有力气了,但是孩子们的兴趣很高,都想亲手做出蛋糕来请*老师吃。本环节非常热闹,孩子们很兴奋,但闹而不乱,孩子们的习惯很好,能及时的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总结,都想做得更好。
3.将幼儿搅拌好的面糊送入烤箱,制成蛋糕。(孩子们在等待的时候就自己把桌子收拾干净)。
4.将幼儿制作的和师傅做的比较,为什么我们做的没有师傅做的好?小朋友做的蛋糕很硬,不松软,而蛋糕师傅做的颜色好看,又很松软,(因为我们搅拌的力度不够,没有把面粉搅拌均匀,所以做的蛋糕就不好,说明要做好一件事不容易。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5.你们觉得这个蛋糕漂亮吗?那我们来把它打扮漂亮一点。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蛋糕打扮得很漂亮?小朋友回答:把蛋糕切成好看的形状,圆形,心形,三角形,宝塔形,半圆形,星星型……在蛋糕上面用奶油做小动物、小朋友、小花、小草、用水果来装饰四周……)幼儿开始制作、打扮。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兴趣也很高,因为让他们亲自象蛋糕师傅一样用纸袋装上奶油做装饰,只是在运用的过程中由于力度掌握的不好,奶油一下多,一下少,做出来的东西不是很成型。本环节充分的展现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给足了孩子们充足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的展示自己的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6.展示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感受。
(1)你们的生日蛋糕做好了吗?闻一闻,啊,真香呀!
(2)你给你的生日蛋糕起个名字?(小兔请客、美丽的鲜花、金孔雀、六角亭、小猪噜噜……)。
(3)你们亲手做了生日蛋糕,有什么感受?(高兴、愉快、觉得好好玩,还想再做一次,觉得自己很能干,同时也觉得蛋糕店的师傅很了不起,也很辛苦,能做出这么多好看的生日蛋糕……)。
(4)那现在我们一起和*老师来分享我们自制的生日蛋糕好吗?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棒,代老师觉得你们真的变能干了,回到家也亲手做一个蛋糕来送给爸爸妈妈,好吗?他们肯定会很高兴的。
代老师能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这次活动,让我们感觉很新颖,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获得了多元的生活经验,他们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没有硬性的给孩子灌输知识,而是通过他们的说(自由发言),看(操作示意图)让他们获得知识,这点代老师设计得很好,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师幼互动方面也做得很好,老师每次抛出去的“球”小朋友都能接住,还有就是小朋友能在等待蛋糕成熟的过程中能自己收拾好桌面,这一点设计得很好,培养了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还有就是在后面装饰蛋糕这个环节好像小朋友的兴趣还要高涨一些,同时也通过这个环节可以看出这个班的小朋友对于装饰画有很好的基础,每个孩子的图案都不一样,总之觉得代老师这次很成功。
这次活动虽说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但也存在不足,幼儿的合作意识还不是很强,我在这方面强调的不够,特别是在制作面糊这个环节,完全可以两人一组来完成,说不定搅拌出来的面糊会更好一些,孩子们看示意图的能力还待加强,在以后的活动中应多让幼儿看图,理解其意思。
本次活动我觉得最大的亮点是孩子们后来的装饰蛋糕,这个环节充分展示了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的动手能力,孩子们运用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奶油装在纸袋里进行操作,那种兴奋劲别说了,就连我自己都觉得好玩儿,虽然才接触有点不熟练,但孩子们能在操作过程总结经验,使之运用自如,就像***小朋友说:老师我知道怎样做了,把纸袋想成是一支水彩笔,需要细的线条就要轻一点握纸袋,粗的就要握重一点……孩子们装饰好了生日蛋糕那种自豪感非常明显,就连平时不爱动手、动手能力很差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作品,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这点我非常高兴,看来组织活动还是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幼儿为本,这样才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积极性。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切的感受到新教学法对教师的工作和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以后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大班艺术教学探索篇十二
1、通过音乐、图形的刺激用形容词流利、完整地讲述梦境的内容。
2、能根据自己的讲述创作不同的梦境。
3、能大胆、自信地创造、体验梦境的美妙与绘画的愉悦。
范画、小熊小兔图片。
一、导入。
出示熊图片。
教师:这是小熊艾迪,它在干什么呢?(回家,背书包,旅行)。
在它身上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情,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二、图形刺激。
1、讲述故事前半段(来到了一座森林里),边讲述边进行示范画大树。
问:猜猜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幼儿自由猜一猜)。
2、继续讲述,边讲边听音乐(《拨弦波尔卡》)。
问:猜猜看,小熊艾迪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梦见了什么?(幼儿自由说)。
教师总结:原来它梦见自己正在参加一个盛大的生日舞会。真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梦啊!
3、观察范图,说一说波波梦见了什么。
教师:谁能用好听的词语来说一说波波梦见了什么?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
4、继续讲故事听音乐(《梦幻曲》)。
教师:波波的朋友咪咪听了波波的经历,它也来到了梦幻森林,听,音乐又响起来了。
问:小兔咪咪会做一个什么梦呢?(幼儿自由讲述)。
三、讨论:如果你来到了梦幻森林,你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会梦见什么?
幼儿讨论后讲述。(奇怪、有趣、甜蜜、伤心、恐怖、快乐、难受、惊险)。
四、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教师:听!音乐又响起来了,快快进入梦幻森林,做一个与众不同的梦吧!
五、作品赏析。
大班艺术教学探索篇十三
1.学会歌曲旋律,并根据图画创编歌词。
2.能够体会和同伴画地球的乐趣,萌生喜爱地球的情感。
1.课件准备:《画地球》歌曲及伴奏;画地球图谱。
2.纸面教具:《地球》(幼儿每组一份)。
3.材料准备:彩笔若干、白色小纸张(幼儿每人一张)。
一、教师清唱歌曲《画地球》,边唱边画,请幼儿边听歌边看教师作画,并说说教师画的是什么。
1.教师唱到“……白云、蓝天。”时停住,引导幼儿说说教师画的是什么。
——老师画了哪些东西?
——猜一猜,老师画的是什么?(地球)。
2.教师继续唱完最后的歌词,并做总结。
——地球上有这么多不同的景物。我们都住在地球这个美丽的家园里。
二、播放歌曲《画地球》,引导幼儿欣赏并模拟作画。
1.完整播放歌曲第一遍,引导幼儿欣赏。
2.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幼儿边听歌边徒手作画。
——地球就像一幅美丽的画,让我们举起小手在空中把它画出来吧。
三、引导幼儿说说画地球的事情,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谱内容,再带领幼儿根据完整图谱唱出歌曲。
1.引导幼儿回顾画地球的事情,并根据幼儿回答逐一出示图谱内容。
——刚才听歌时你们是怎么画地球的?先画了什么?又画了什么?
2.播放歌曲伴奏,请幼儿根据图谱唱一唱,待幼儿熟悉后图谱内容后再按竖的顺序?
唱一唱。
——我们的地球真美丽。让我们看着图谱唱一唱吧。
——刚才我们唱这些景物时,是怎么看图谱的?(横着看)。
——那你能不能竖着看图谱,按照竖的顺序再唱一唱呢?试试吧。
四、出示纸面教具《地球》,引导幼儿画地球,再根据画的内容创编歌词。
1.出示纸面教具《地球》,引导幼儿想象地球上还有哪些景物。
——除了歌曲里面唱的,地球上还有什么呢?
2.出示白色小纸张,引导幼儿在纸张上画出地球上的一样东西。幼儿创作完毕,教师再每组分发一张纸面教具《地球》,请幼儿将画好的图贴在上面。
——我们一起来画地球吧,每个小朋友在小纸张上画出地球上的一样东西。
——你们都画好了吗?画好的小朋友,把图画贴到地球上吧。
3.请幼儿根据创作的地球图画创编歌词,说一说再唱一唱。
——我们请一组小朋友来说说他们画的地球吧。
——你们能把这幅画唱出来吗?试试吧。
大班艺术教学探索篇十四
1、尝试利用汉字的笔画结构的延伸,结合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想象添画。
2、体验字画设计的美妙和乐趣,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创意美术的兴趣。
:对自己的名字进行想象添画,体验字画设计的乐趣。
:从自己的名字笔画结构出发,对自己的名字进行笔画延伸和装饰。
1、教师示范电子白板、电脑一台。
2、幼儿作画用的有空白字画框的t恤衫人手一件。
3、记号笔、小号排刷、小毛巾、各种颜色的丙烯颜料,水彩笔。
4、教师有自己字画图案的t恤衫一件。
5、作画时用的钢琴曲一段。
6、视频《中国汉字》。
1、播放视频:《中国汉字的演变》。
2、幼儿说说自己的名字。
3、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图画进行示范讲解:
步骤:先在黑框里写上大大的名字,然后顺着字的笔划向外延伸,延到黑线上面,把他的字开始在变形了,在变化的过程中就有许多形状出来了,说出像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进行添画。添画完成以后就可以涂色了。
3、材料介绍。
4、结束部分。
请幼儿穿上画有自己名字图案的衣服互相欣赏,表演。
5、活动延伸:在“星宝贝小舞台”中幼儿可以穿上画有自己设计的字画图案的衣服进行歌舞表演,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本次活动以装饰幼儿的名字为活动的内容,以微课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用视频的方式呈现学习的内容。微课短小精悍又图文并茂,伴着优美的音乐,炫彩的特效,让教育活动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它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提升了老师的效率,帮助幼儿充分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选材贴近幼儿的经验,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富有趣味性。
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我发现用语言表述的作画过程较为繁琐,幼儿不易于理解,因此微课中我可以将作画的步骤用微课中电教白板图画板一步一步清晰的展示,幼儿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一个作画步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还发现孩子们对第二步名字的延长不太理解,微课中画图板可以帮助我更加清楚的在屏幕上展示名字笔画延长的这个步骤,简单轻松,孩子们就能很快理解怎么笔画延长,延长到哪里,哪里能延长哪里不能延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模仿能力极强,微课中老师耐心的讲解和一笔一划的演示,孩子们看着微课就能理解名字如何变变变的过程,并且能够轻而易举的一步一步按照微课中教师白板展示的步骤画,甚至能够做到创新,完整的完成此次创意美术活动。传统的幼儿课堂教育能够切身帮助幼儿直接感官活动,但是微课能够帮助教师突破自我,不断创新,为活力课堂再添新的动力。
微课制作也是一项学问,在微课中,老师不仅要像平时上课一样注意,甚至比平时更加注意,注意自己的形象,注意微课所选的题材,好的微课要有一个好的微课题材,微课中的课件要做到精美,也要一个评价修改。不能跳过教学步骤。要突出提示性和知识点,让孩子清楚的明白这节课讲述了什么。微课中没有过多,过啰嗦的话,老师的话要简单明要,里面的提问要恰如其次,最后总结时也要简明扼要,更能够帮助幼儿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微课的发展是更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够更加直观,更加新颖,更加吸引幼儿探索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名字变变变》更是结合微课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展示名字变变变的活动,孩子们很是喜欢,兴趣很浓。我也很高兴,采用微课的形式,让幼儿对新颖的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孩子童画的世界,有声与色!
大班艺术教学探索篇十五
:新疆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共同团结是发展的前提,11月26日是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班上有很多少数民族小朋友,我与汉族小朋友们一起走进他们盛大节日,了解他们的风俗,体验一大家人过节的乐趣。于是我将我园的园本课程《古尔邦节》做了一些调整,设计了本次活动。
1、通过活动使幼儿感受古尔邦节节日的快乐气氛。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回族人民是怎样过古尔邦节的。
3、指导幼儿自主选择多种材料制作过节的食品和服装,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回族人是怎样过古尔邦节的。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制作回族服饰和食品。活动准备:
1、布置回族家庭的场景。请来一位回族老师和回族小朋友。
2、《花儿与少年》音乐,回族小帽20只。
3、准备一些馓子、油香、等食物。
4、有关回族过古尔邦节的录像片。宰羊、做粉汤、油香、馓子、烤肉、拜年、唱歌跳舞等。
5、分组活动的材料:玩具羊、玩具刀、彩笔、小纸盘、毛线、皱纹纸、橡皮泥等。
一、以回族老师过节请客的形式引出课题。
1、教师带领幼儿听《花儿与少年》音乐跳回族舞蹈入场。
2、师:“小朋友,刚才你们跳的是什么民族的舞蹈呢?”
师:“今天还有一些回族朋友请你们到她们家来作客,我们来看看她们是谁?”
回族老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马老师,这是我的女儿迪娜,今天是古尔邦节,我和我的女儿请你们来我家作客,一起来庆祝我们的古尔邦节,好吗?”师:“今天是古尔邦节,是回族的节日,让我们先为马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吧。”(指导幼儿学说问候语和学习简单的回族礼节)马老师:“小朋友们请坐吧。”让幼儿知道古尔邦节是回族的'传统节日,类似于汉族人的春节。)。
二、了解回族在古尔邦节时都做些什么。
1、通过询问主人了解节庆内容。
师:“我们请马老师的女儿说说他们是怎么过古尔邦节的。”
2、教师播放录像片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古尔邦节的节日内容。
师:“马老师的家里还有他们过古尔邦节的录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过古尔邦节时都做些什么。”如:宰羊、做油香、馓子、穿漂亮的衣服、唱歌跳舞等。
请幼儿互相讨论。
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回族在古尔邦节时都做些什么呢?”
三、教师提议请大家帮助回族老师家准备过节的食品和服装。(以教师与回族教师互动的形式引出这一环节。)。
师:“哎,马老师,刚才我们从录像里看到你们过古尔邦节时要做许多食物,一定会很忙吧。”马老师:“是的,我和我的女儿都快忙不过来了,”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帮她们吧。”
1、以一问一答形式向大家介绍材料。(将材料分成两组。制作食品和服装)。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将制作好的食物摆在餐桌上,请制作服装的小朋友将做好的服装给几位回族小朋友穿在身上。
四、师生共同品尝美食,欢庆节日。
1、回族老师招待大家品尝美食:“小朋友们,请来品尝美食吧。”
2、播放花儿与少年音乐,带领大家一起跳舞,感受古尔邦节的快乐氛围,结束。
大班艺术教学探索篇十六
初中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察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的双重基础教育,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觉得应该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有重新的思考。老师主动担负起美术教育的导演特色,充分挖掘美术教育的潜力和资源,根据各校学生实际情况,因校制宜,因材施教,使美术老师大胆地进行美术校本特色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美术教育的新思路。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丰富美术教学素材库。
我认为,特色化美术教学要顺应教改的需要,努力开发各校本地的美术课程资源,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应贴进本地区生活,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增”即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教师擅长或有特殊意义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我们正是基于这一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合理地选择,触景动笔,开展了校内校外实物写生的校本教材的探索、研究,依托本地资源开展课程教学,既神形兼备,又便于操作,这样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二、活用多种材料,开拓表现方法。
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作画,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老师尽可能和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多种材料,给学生提供各种绘画技法指导,让学生在尝试新的画种的绘画过程中,掌握一些新的表达方式,更加随心所欲地创作,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例如,进行盘画教学,起初是以绘画的方法在真实盘子上创作,接着又引导学生用泥塑的方法造型,然后又引导学生用纸浮雕的形式表达,呈现出不同的立体效果,学生很感兴趣,受到启发的同学还尝试运用树叶,种子等身边能找到的材料进行设计,有一定的创新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想像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成效性的开发我校的盘画教学特色,从中提高学生艺术综合素质,这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三、结合时代发展,拓展美术教育特色。
当前,低碳生活成为人们倡导的一个生活目标。在选择内容的时候,我们要寓趣味性于教育意义的内容中,通过有教育意义的趣味课,能够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利用取材于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类废弃物,设计成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的意义。在教学中结合环保教育,学生不但掌握创作的技巧以及创作中的应变能力,还使孩子们了解可以将一些物品变废为宝,潜移默化中渗透了环境保护的教育,从而也使许多学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四、注重校本教材内容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从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利用校本教材,让每一课内容的选择和实施又都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这样使各个层面上的学生都获得发展。例如,用泥成图中摆脱纸和笔的束缚,让学生用双手和泥土进行创作。低年级的学生想像丰富,但在造型和构图能力上还较低,在了解和泥成图的创作过程基础上,让学生将泥形摆上课桌,利用勾勒法、捏造法、拼贴法进行有趣想像创作。内容比较简单,难度也不大,易于操作。中年级学生在基本的创作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探究组合法及其他的方法进行创作。创作作品的方法要多样,内容上应该讲究创新;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我们引导学生用泥巴进行造形设计,并进行色彩渲染,形成彩泥造型中各种动物或常用物品,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做事认真细致的良好的精神。这种泥塑的方法表现,现在我们想在不同的年级尝试用纸造型的方法进行设计,使其立体感更强,更富有装饰的味道。
五、让“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中。
在特色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要让学生亲身地参与搜集、整理材料,体验创作,课堂上注意体现以课堂时间、以教室空间、以活动主动权、以探索权利、以创新可能、以个性张扬的教学特色,满足学生自主的需要,让他们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真正做到以“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短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学生能说的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学生做,学生能想的学生想,学生能写的学生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如在泥巴造型趣味课中,先让学生体验收集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归类整理,然后确定主题,大胆选择“奇”、“异”、“怪”之类,并展开自己的想象,在相互合作讨论交流之中完善着自己的想法,使孩子们在思维火花碰撞中找到了回归自然的乐趣。他们的创新的想法,表现得淋漓尽致,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兴趣更加浓郁了。
六、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意识显著增强。
美术校本特色的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实践中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美术兴趣和表现的欲望,在调查、分析、发现、实践、创作等各个环节各个过程中,学生显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主动地观察、探究、交往、审美、创作、评价,发展了多方面的能力,形成了健康向上的个性。
总之,美术根植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无限的美。在现实生活中,老师要学会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只要将其合理利用,开发与探索都可以成为初中美术教育的特色内容。在特色化美术教学的探索中,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努力引导他们走向自然,在熟悉生活中中寻找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真正让学生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
大班艺术教学探索篇十七
1.了解各类树叶叶脉的走向。
2.能够通过搓、揉、按、压的方式并运用轻彩泥工具雕刻制作树叶。
3.培养幼儿热爱艺术,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能够通过搓、揉、按、压的方式并运用轻彩泥工具雕刻制作树叶。
1.导入:以故事《冬天到了》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故事:冬爷爷来了,他把树妈妈的树叶宝宝都带走了,树妈妈不舍得孩子们离开她。于是秋娃娃决定带着七彩画笔来帮助树妈妈留住树叶宝宝,让树妈妈再一次变漂亮。它飞呀飞呀,看见枫树妈妈,它拿出了红花笔,围着枫树妈妈转呀转呀,枫叶变红了,枫树妈妈换上了红衣裳(出示红枫叶)。他看见了银杏树妈妈,就拿出黄画笔,围着银杏树妈妈转呀转,银杏树叶变黄了,银杏树妈妈换上了黄衣裳(出示银杏叶)。绿衣服送给松树妈妈(出示松树叶)。秋娃娃飞呀飞呀,大树妈妈都换上了新衣裳。
(一)出示教师范例和树叶,引导幼儿观察。
1.鼓励幼儿想象创造:如果你是秋娃娃你想送什么样的叶子给树妈妈?
(二)重点讲解不同树叶的做法及其叶脉的走向和作用。
2.制作要求:
(1)引导幼儿可以尝试着给做好的树叶画好叶脉。
(2)制作时要专心认真,保持安静,如遇困难可举手向老师或小朋友请教。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重点指导能力差的幼儿制作叶子的'形状等。
(2)鼓励幼儿运用多种颜色进行装饰。
1.幼儿作品欣赏。
2.延伸:
师小结:今天老师将捡来的枯树枝让我们的宝贝进行了装饰,我们一起为树妈妈送了很多件漂亮的衣服,这也是对她的一种热爱,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也要热爱树妈妈,不随便伤害她哦。
大班艺术教学探索篇十八
1.设计基础课程部分。
设计基础课程包括造型基础、构成基础、专业基础等课程。进入设计基础课程学习后,要使本专业学生从临摹型思维向创意型思维转变,从一名美术类学生过渡为设计类学生。
2.设计理论课程部分。
设计理论课程包括设计原理、计算机二维三维设计、工程构造、材料等课程。针对本专业“一专多能”的市场型人才培养目标,掌握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在以后的设计课程中应用到,并且能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如景观设计方向开设的景观环境原理、景观工程、景观设计初步、景观构造与材料等课程。
3.专业设计课程部分。
专业设计课程包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植物设计、家具设计等课程。以景观设计方向为例,开设景观设计(庭院、社区、综合场地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植物配置与造景三个门类的课程,还可以增加景观规划专题这一系列的辅助设计课程。
4.专业选修课程。
部分专业选修课程包括雕塑、陶艺、城市家具、景观生态学、城市设计、中外园林史等专业课程。该类课程为完成基础及专业课程之外的扩充,既可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又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兴趣。5.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建筑风景速写、手绘表现、设计实践项目调研、毕业设计等课程。专业实践包括学生将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及将四年学习期间所学综合完成的毕业设计。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将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在实践中应用,参与课题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途径。课程的开展有规范的内容,由实题开始,以副教授职称以上导师和至少两名辅导教师构成的工作室形式展开。将专业教师分为多组,承担不同的设计课题,由学生及工作室教师双向选择,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给予了教师教学充分的自由度。学生在工作室学习不仅深化了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能熟练掌握相应的制作技能,有利于团队管理和协作、现场踏勘、资料分析与研究、设计创新创意、市场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科性质要求学生能同时具备设计能力与表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练习是主要教学方式,实践课程少,实践时间短,忽略了社会实践环节,很难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而开展工作室模式教学正是针对此弊端而进行的改革。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工作室模式教学很有必要,也迫在眉睫。
教师的素质和学历职称不容忽视。除此以外,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也是很重要的,优秀院校创造的成果,都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设计学院的专业教师队伍现阶段年龄结构和层次比较合理,中青年教师占的比例比较大。这就需要学院多提供深造、培训、交流的机会,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深造。
针对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对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的继续深造,学院应给予支持、鼓励及制定相关的奖励机制。
2.培训及交流。
社会需求的时效性、行业的发展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推动力,其影响是全面而持久的。而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决定了设计企业的管理技术、经验和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能否及时融入相关的实践教学。因此,环境艺术专业教师在行业间的培训和交流对于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及项目工作室的顺利进行是基本保证。教学经验和专业发展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学院内部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专业教师教学与学院管理层之间的交流。为了保障顺利交流,除了学院提供交流的机会及平台以外,每位教师的积极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制定一些正式的规章制度,采用如展览、座谈、考察等多种交流形式,以形成良好、持久的交流机制及氛围。最后,校际相关专业之间的考察及交流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
四、结语。
每个专业建设的阶段性是必然的,成长是迅速的,过程是曲折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值得肯定的是,目前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理念的探索和发展之路,正是沿着这个发展方向前进。
大班艺术教学探索篇十九
幼儿园美术欣赏是幼儿形成美术素养的重要基础和载体。由于教师自身审美水平、欣赏能力、理论知识的限制,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仍普遍以绘画、手工为主。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中,名画欣赏作为欣赏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却是一个“死角”,一直未被深入挖掘。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
《指南》艺术领域也从感受和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因此,我将美术欣赏活动逐步融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让美术教育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彩。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和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1、欣赏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系列作品,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格子画的特点及其含义。
2、能运用格子画的特点,尝试用不同工具、不同材料以手工、绘画等多种方式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加深对蒙德里安作品风格的感受和体验。
3、乐意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创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
感知作品的用色风格和构图特点。
1、ppt: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代表作品。
2、视频剪辑:作品欣赏——生活中的蒙德里安。
3、取材于周边日常用品,材质不同的手工材料若干。
4、4、剪刀、颜料、笔刷等物品。
一、幼儿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色彩和构图的特点。
1、游戏导入,说说生活中带格子元素的物品。
2、欣赏蒙德里安作品与众不同的格子画,感受其色彩和构图风格。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特别的格子世界,看到这些画,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开放性的提问是幼儿与作品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之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成为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问题的提出触动了孩子的话匣子,根据生活经验争先恐后说出了自己想法)。
3、引导幼儿进一步细致观察,了解其颜色、图形的特点。
师:仔细观察,这些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他们使用了哪些相同的颜色?
(引导幼儿找出蒙德里安作品中的用色风格和特点)。
师:这些红、黄、蓝色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师:除了这些色块,你还看到画面中有什么?
师:仔细观察这些线条是有变化的,哪里不同?
师:画上所有的黑线条都是什么线?
(这是重难点。幼儿在自主欣赏是容易易被色块吸引而忽略线条的特点。让幼儿伸出小手,比划画面中的线条画一画,感受水平横线和垂直竖线的特点对蒙德里安作品构图能准确体验、表达。)。
4、欣赏蒙德里安《红黄蓝构成》系列作品,加深对蒙德里安作品用色风格和构图的理解。
师:不仅是这几幅作品,蒙德里安的其他作品,也都呈现出这种风格。
(通过欣赏画家的系列作品,进一步感知蒙德里安作品的用色和造型独特之处。)。
二、情感迀移经验提升。
1、通过对比欣赏,让幼儿发现含有蒙德里安元素风格的设计出的作品更加的时尚前卫。激发幼儿创作的激情,鼓励幼儿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
(走进生活中的蒙德里安,通过欣赏他人参考画家的`作品风格进行的有关建筑、服装、装饰、生活用品等方面的设计。引导幼儿了解实用美术作品的价值,激发幼儿进行创作的兴趣。)。
三、幼儿讨论尝试进行美术创作。
1、出示材料,交代任务。
(选取幼儿常见的生活用品作为创作材料,让萌发幼儿对艺术、生活、美好事物的感受和联想)。
师:现在请大班的孩子做设计师,你可以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根据蒙德里安画的风格进行设计。
(创造机会和条件,提供丰富的材料、工具,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2、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策略。
师:说说看,你想选择什么材料?怎样进行设计?
3、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根据所选材料的形状大胆运用不同色块进行构图、粘贴和绘画。)。
四、幼儿展示和欣赏作品。
教师将幼儿创作的作品拍成照片,利用多屏互动功能导入电子白板,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同伴的作品。
以游戏的形式导入,以生活中常见的包含格子元素的物品为切入口,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引出活动的主题。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你想说什么”“你觉得这些画看上去像什么?”,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幼儿欣赏作品、感受作品色彩和构图特点这一环节,孩子们观察思维敏捷,相当非常仔细。他们结合自己的不同体验,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学的重难点得以化解、突破,从而帮助幼儿初步建立了一些感知审美能力。
蒙德里安其他作品的欣赏系列作品,让孩子们进一步感知了画家作品的用色和造型独特之处。当他们看到人们参考画家的作品风格进行的有关建筑、服装、装饰、生活用品等方面的设计,是那么美观、实用、贴近生活时,个个都从内心发出一声声惊叹!体会到艺术的神奇魅力,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