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一项任务后,做好总结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更是为了日后的进步和成长。总结需要注意哪些常见的错误和陷阱?这篇范文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总结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一
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目标、准备、内容、方法、思路等。首先,适宜的内容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其次,目标是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再其次,清晰的思路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最后,适宜的材料是教学有效性的保障。当然还有很多相关的东西,如教学细节的处理,场地的安排,师幼的互动等等。
一、幼儿教育领域的有效教学策略
谈论到有效教学策略,我以数学活动《小动物搬新房》为例。
1.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正规教学活动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如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一般说来,它主要涉及形成教学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来,一个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下列这些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如我所组织的数学活动《小动物搬新房》的目标为“在理解5以内序数的基础上,根据门牌号码找到相应的房间。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小动物搬新房的快乐。”目标中除了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涉及到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单一的传授给幼儿数学知识。
(2)准备合适的操作材料。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致,幼儿间存在着个性、智力、能力上的差异。为了真正发挥操作材料的作用,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数学活动中准备的操作材料要做到难易结合、简复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驾驭和使用材料,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发现,自由探索,自我发展的目的。在数学活动《小动物搬新房》的活动中,我提供给幼儿的材料不是一样的,而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发放的,能力强的幼儿发放的材料比较难,能力弱的幼儿发放的材料则比较简单。
(3)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正规教学活动一般来说都是有组织、有计划地的预设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活动的组织形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能。
教学方法多样化。在这个活动中,我情景设施导入活动,幼儿十分感兴趣,随后教师示范操作加上请幼儿一起帮忙操作,幼儿的积极性就提高了不少,也十分乐意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气氛。
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其知识、经验更多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知,这便为幼儿获得数学经验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因此,将抽象的数学活动生活化不但内容丰富,生动具体,而且幼儿不会觉得离生活太远,学习过程轻松自然、温暖亲切。而《小动物搬新房》就源于幼儿的生活,从幼儿都非常熟悉的门牌号码入手,选材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幼儿便于接受和掌握,不会觉得太陌生,也十分感兴趣,都比较了解了。
教学手段现代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媒体",已成为21世纪的研究热点。利用计算机辅助幼儿数学教学,可以使教师的双手解放出来,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借助多媒体课件生动有趣的声像和视听觉等多方位的刺激,更容易帮助幼儿释疑,解决活动中的重难点。而我这个活动中虽然没有运用现代化的技术,但是如果根据情况制作课件进行教学,相信所取得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2.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
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课堂教学行为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管理行为,二是教学行为。 管理行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行为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及为了确保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的活动。
有效教学行为应该是: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知识是合作掌握的,经验的习得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在《小动物搬新房》的活动中,我和幼儿的互动还是比较多的,在操作的时候是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操作,或者是请幼儿参与帮忙,幼儿的积极性也因此提高。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注重以同伴式的身份参与幼儿活动。注意适时、适度的干预。
常生活中数学教育的随机渗透除了主题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组织或幼儿自发生成一些数学活动外,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渗透更使幼儿学起数学“浑然不觉”。如在《小动物搬新房》活动结束以后,我在晨间的益智区里为幼儿提供了类似找门牌号码的材料,方便于幼儿操作和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而且难度也有所加强。利用身边的小事或常见事物即可完成目标--散步时念念门牌号、楼号;在外出游玩时看看汽车牌号、站牌号码。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把握,幼儿学起数学既简单又方便。
《幼儿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陈丽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二
从心理学角度讲,具有生动特点的信息最能使人兴奋,从而产生兴趣。启发学生乐学就是借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魏书生老师十分注重教学的生动性。他认为,“兴趣象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兴趣的柴在每一个同学的脑子里存在着,区别不在于学生有没有兴趣,而在于有的教师能点燃兴趣,有的教师只能捣毁兴趣”。为了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他常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文字变成图画。在引导学生想象时,有四步要求:勾勒出形态,染上色彩,使画面动起来,让画面更细致、更逼真。例如他在讲张志和《渔歌子》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时,对学生说:“这是一首景色描写极其鲜艳美丽的词,我们应该认真品味,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下面请大家打开大脑电视机。”同学们闭上眼睛,进入想象状态,魏老师便接着说:“先勾勒形态,请同学们先在脑子里放映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的轮廓。再染上色彩,请把黑白电视变为彩色电视,看谁脑子里的画面更鲜艳美丽。”这时候,有的同学说:“脑中出现了青色的山,粉红色的桃花,碧清的水……。”
启发学生乐学,注重教学的生动性,则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如果说小学教学的生动性侧重于“画画说说,做做说说”,那么中学则更进一个层次。如宁鸿彬老师的课堂常规训练,求异思维;钱梦龙老师的三主四式导读法。
当然,教学的生动性虽然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但教学语言的生动性也不能忽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明道理,要比空洞说教效果好。如某校有些学生因没有考人重点中学而产生自卑感,意志消沉,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娓娓动听他讲述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用曹操的一胜一败,告诉同学们这样一个道理:胜败乃兵家常事。其目的是让同学们明白:没有考入重点高中,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并不是自己天生愚笨,从而使他们放下了自卑的包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实验证明,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乐学,就必须把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结合起来。
二、教学的'艺术性。
重视教学的艺术性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乐学的主要手段。教学艺术表现在教学语言、教学动作和教学方法上,就是富有幽默感和趣味性。钱梦龙老师认为:“我觉得我们老师不妨有点幽默感,不要把自己打扮成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梁启超认为:“一个人必须生活在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谈到语言的幽默风趣,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评书大师袁阔成。一部《三国演义》,经过他的口,成了生动活泼的教科书。他的语言艺术,堪称幽默的典范。当然,教师不一定人人都成为评书家,但一位好的教师,要具备评书家那样的语言艺术。如有一次,一只麻雀飞进了课堂,东闯西撞,后来被人位男同学抓住了。老师笑了笑说:“小麻雀没上小学就想上初中了?可惜它听不懂咱们的课,送它回大自然吧!”。还有一次,纸卷飞到了黑板旁,老师拾起纸卷,并没有立即追查,而以轻松的语调对全班同学说:“海湾战争早已结束,怎么又有人朝黑板上发射‘飞毛腿’导弹啊?”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化解矛盾,密切师生关系。教学语言是教学的灵魂,枯燥无味的语言会使学生昏昏欲睡;声色俱厉的语言能使学生烦躁不安;幽默风趣的语言却能使学生如痴如醉。一位优秀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做到语言幽默风趣而不流于庸俗;生动形象而不失于轻浮;声调抑扬顿挫而不呆板;教态大方面不过于严肃。
幽默风趣不仅表现在教学语言上,也表现在教学动作和教学形式上。有一次,一位同学想回答问题,胆子又不大,想举手又不敢举,魏书生老师便学他的样子,把手举了两举,缩了两缩。同学们见老师滑稽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这位同学也笑了,并且果断地举手回答了问题。教学形式的幽默性主要表现在操作性学习中。如东阳市实验小学的“课文表演’:老猫在一心一意地钓鱼;戴老花镜的帐房先生正和粜米人阴阳怪气地对话等妙趣横生。身临其境的孩子们在愉快的笑声中学懂了一篇又一篇课文。总之,教学的艺术性能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向心力,从而深层次地启发学生乐学。
三、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学生乐学的因素。
常言说,条条大路通北京。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从不同侧面挖掘潜在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乐”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材本身很生动,如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这些生动性体现出来并不是一件易事。还有一些教材,如说明文、应用文等,就更需要教师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功底去从不同侧面挖掘有趣的因素,以达到培养兴趣,启发学生乐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此方面,于漪老师、宁鸿彬老师都作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于漪老师认为:“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有了这种愿望,学生就想学、爱学、学有兴趣,学有收获。她提出在“苦”字上进行教育,学习语言要下苦功;在“得”字上下功夫,使学生上每一堂课都有所得;在“趣”字上启发引导,使学生学得有味道。宁鸿彬老师倡导“三不迷信”、“三个欢迎”来启发学生乐学。
他说:“跟我观点不一样,我欢迎学生讲,有时候我讲着,学生就说:‘老师,我跟你的看法不一样。’我对我的学生提倡‘我认为’三个字。”因此,宁老师无论是讲议论文,还是应用文,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
此外,即使是比较生动的诗歌、散文,也要从不同侧面挖掘乐学的因素,以便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情感熏陶和美育。在此方面,于漪老师提出了“娱目、动情、激思、励志”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陶冶他们的性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乐学。
总之,兴趣培养和乐学启发是成功的语文教学应具备的重要因素,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诗经》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对此略陈管见,望借此起到“攻玉”之效。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
1.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分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2.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关注每一个学生。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3.教师课前准备工作要充分。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小组的竞赛成绩,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些大小不同的三角形观察并动手拼剪,让学生动手合作,学生思考后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每拼出一种图形它的长、宽、高和三角形的哪些有关?怎样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来的,他们当然也就积极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4.善于借助好各种教学工具。
在情境设置中,我们还可以有多种方法,比如设置生活情境、游戏情境、谜语情境等,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文、声、像的效果,给课堂教学增添活力和魅力,激发学生的提问欲望。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否正确,都应给予鼓励,对于奇思妙想的问题,更应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对于不同意见,允许学生保留意见,并鼓励课后再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就能促使学生在学习探讨活动中敢问、感说。
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从数学中感到学习的乐趣。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时候,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去买东西,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先用“元”做单位去买,再用“角”做单位去买,最后问学生,如果都用“元”做单位怎么办。从而引出小数。此时,对于一种新的数(小数)的产生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2.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喜欢问问题,而越大就越不喜欢提问题了呢?其实好奇、好问是每个小孩的天性,这种天性在后天的教育中或者被抹杀,或者会变成一种质疑的习惯。质疑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创新的基础,善于质疑的人,善于发现问题。从素质教育角度来说,让学生提出问题固然有困难,于是取而代之的直接告诉学生去做什么,或直接将他们带到问题的终点,这虽然使学生获得了任务,但却使学生从小就丧失了问题解决和推理的`能力,并最终使他们丧失了数学能力。教学上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求同存异,鼓励学生多提问,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应当给与学生恰当的评价,要给与鼓励,肯定正确的一面,绝不能“一棍子打死”。
3.教给学生提问方法,使其善于提问。
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知道学习知识的快乐,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等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1.教师示范,让学生在模仿中体会学习的方法。
教师示范质量高低,提供模式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学生模仿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求自己作出正确的示范来供学生模仿。
2.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了学生大量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做多种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去分析和研究,去理解掌握知识的方法。采用的操作形式和内容主要如使应学具进行数的分解与组合、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把要学的几何形体转化为以学的几何形体来进行有关公式的推导等。如教学“七巧板”时让学生在同桌合作拼摆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图形,直观认识它们之后,在通过模型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并从中建立起图形的观念。
3.通过适时点拨,让学生在尝试中掌握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的基础,创造机会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学习方法的机会,使他们在尝试中愉快的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如进行有关的计算教学时,便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兴趣盎然。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
作者:胡安忠作者单位: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保石镇明德小学,四川,遂宁,629000刊名: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英文刊名:duyuxie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五
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为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课改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得到实践,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在从传统教学向新课改过渡的过程中,如何让语文课堂更加有效是值得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六
从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改革中可以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学正在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环境下的中学生,体育教学的方向正在发生转变。在中学体育教学环境中,学生、家长和教师都没有对体育教学有足够多的重视,认为体育专业学习是主业课程学习之后的选择,身体锻炼水平不是衡量学生升学的标准。很多中学的体育课程,尤其是初三学生的体育课都会被挤压成一周一两节,并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尤其是女同学并不喜欢在体育课堂上锻炼,体育教学无论在学生眼中还是家长眼中都没有发挥出其应由的价值。
从客观实际的角度上来,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设施、器材缺乏也是教学的普遍现象。由于学校场地有限,没有办法组织学生进行大规模的体育锻炼,这就使得体育教学活动的空间受到了限制,体育教师对于实践活动的选择条件非常有限。同时,由于体育教学没有得到重视,在教学器材方面也严重缺失,体育教师没有办法发挥出体育锻炼的特色性,让学生体验到不同锻炼对于自身的影响,很多体育教师在户外课堂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指导学生跑步和自由活动,这极大的浪费了体育教学资源。
(一)体育知识与体育锻炼相结合。
传统的认识里,体育锻炼是一定要发生在户外的,并且是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帮助学生做一些有氧运动,恢复大脑,达到劳逸结合的效果,这样才能够发挥出体育活动的优势。但是,体育锻炼的内容能够不仅包含有氧运动还包含无氧运动,体育锻炼的作用也不仅是帮助学生在课间更好的恢复,而是帮助学生锻炼出更强健的体魄。从强身健体的角度出发,体育锻炼的教学空间就被无限放大了,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学生只接受教师的简单指导,内心也对体育学习产生了轻视的态度,体育教学要结合正确的知识讲解和正规的动作示范,知识讲解是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体育动作的内容,保证自身在运动过程中的健康,避免意外伤病的发生,体育锻炼教学与体育知识讲解共同进行能偶更有效的使学生领悟到体育动作,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以知识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够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且对学生以后的个人身体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最重要的是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教学相互结合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二)设置合理目标,建立评价标准。
体育教学想要提高教学效率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正确的认识中学生学习锻炼的.过程和现阶段我国的中学教学情况能够更好的帮助体育教学设置出合理的教学目标。首先,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群体,体育教师应对其设立不同的锻炼目标,通常的教学要求是以跑步来对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评价,但是这种评价并不标准,很多学生只有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勉强完成过跑步,这无论是对体育教学的发展还是对学生个人都是有害的。体育教学应该阶段性的建立目标,保证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段完成体育锻炼,体育教学的目标不在于突破学生的身体极限,而是为了增强学生的锻炼水平。同时,由于评价标准的单一引起的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不重视,体育科目的评价标准应该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以3~5项科目作为考核参照的标准,并且以长期、阶段性的考核标准来衡量出学生的期末成绩,虽然体育并不属于目前的应试科目,但是体育课程的评分标准可以作为学校的参考项目,以此来推动学生在体育课程上的认真学习。
(三)发挥体育课程的多样性。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体育教学应当丰富自身的教学空间,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班級为单位,单一教师对班级负责,指导全部班级内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但是为了丰富体育课程的多样性,体育教学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选择空间,开设各种专门的体育课程,不同的教师负责不同的课程,以课程为主,并不以班级为主,这样学生就可以自由的选择课程,学习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学生会呈现出很大的热情,这就刺激了学生的体育学校效率,同时,在多样性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组织适当的比赛,一方面能够注入体育课程更多的活力,另一方面可以在比赛中发掘出真正具有身体天赋的学生并且加以培养,发挥学生个人的优点。
(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指导。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深深影响着教学改革。在体育教学中,虽然学生的大部分课程都是以室外活动为主,但是对于师资力量有限的学校来说,并没有能力对学生进行详细、正确的指导,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寻找合适的机会,从外界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学生能够对体育锻炼有更高级的认识,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指导,还能够将丰富的人体健康系统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认识体育锻炼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使其能够重视体育课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正确的对待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对于体育锻炼的学习热情。
体育是我国中学生所需要掌握的一门重要课程,虽然体育不是应试的主要科目,但是体育锻炼关系着学生的个人成长。有效的体育锻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恢复在其他课程上的疲劳,并且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要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详细讲解,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的完成体育锻炼,其次要设立合理的目标,刺激学生完成体育锻炼,并且丰富体育课程的多样性,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提高体育能力。
[1]李英,宫建华.中美体育教学策略实践案例的比较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2,(03).
[2]李鹏伟,林阿利.论卫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改革策略[j].中国西部科技,2011,(02).
[3]纪金玲.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35).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七
(浙江省临安市昌化中学)。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和发展,怎样达到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目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基于对新课改的认知和自己对英语教学的认识,分析了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学生、教师、课堂三合一的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八
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课堂理答abc---华东师大崔允教授访谈录》中,崔教授说,课堂问答包括发问(教师提问)、候答(学生思考问题与组织答案时教师的等候)、叫答(教师叫某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前后衔接的四个环节。崔教授还说,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这样,那么,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评价行为,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反馈。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即时评价,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而教师理答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对学生答问的质量与积极性有直接影响。
一.总为浮云遮望眼――理答存在的问题。
1.评价的模糊性。
2.开放的无限性。
3.理答的单一性。
新课程下的课堂讲究开放,拒绝单一,所以教师的教学内容要丰富,教学方式要多样,同样的,理答方式也要多样。在我们的课堂理答中,一般都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理答”,这种理答方式几乎一统课堂。而这种理答方式有其严重的不足,那就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降低,学生的思维零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宜展开。
针对在课堂教学的理答环节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参阅了华东师大崔允教授访谈录和江苏海安学者柳夕浪的部分文章,努力使自己对课堂理答的策略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理解,现将自己的收获和个人在日常教学实验中的心得总结以下列图表形式呈现。abc理答语言性理答鼓励性理答简单表扬重复学生回答提炼学生回答发展性理答追问转问探问反问修正式理答简单否定纠正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非语言性理答有反应理答动作理答神情理答无反应理答留白式理答在这个图表中,理答的策略可分为三个层级,逐级细化,逐级落实。尤其到c层级,理答更被细分成13种之多,充分地显示出了理答可用策略的多样性。结合图表,笔者认为在课堂理答中应充分注意以下几点。
1.鼓励性理答注重针对性。
在前文,笔者提过理答存在的很突出的一个问题是评价过于模糊,“好”“不错”“你回答得正确”类似的理答过于笼统,很多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比如一个学生朗读结束后,教师评价说,“你读得很好”,可一般教师的所谓鼓励性评价只到此为止,至于好在哪里,绝大部分的教师会忽视了过程评价。而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的鼓励性的结果评价又不会“惠”及于他们,那么参与此个课堂环节的意义何在?他们在这些或长或短的“教师――个体学生”的对话过程中收获了什么呢?既然这样,那么教师在鼓励性评价中能点出该生的回答“好”在哪里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评价时绝不能模糊不清,而应该有针对性。我们将鼓励性理答分为简单表扬、重复学生回答、提炼学生回答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应按不同的情况变换使用,该提炼学生回答的内容的要点的,该分析学生答得正确的原因的,教师应不吝言辞,适时点出。比如,朗读中是把哪个词的重音读出来了,是把那句话的尾音拉长了,是在哪个地方作出了合适的停顿,这些种种的点拨既是对发言学生的正面评价,又是给其余学生的指导和提示。如此,课堂才是大家的课堂,而不是“教师――个体学生”两个人的课堂。
2.修正式理答注重实效性。
开放教学中,教师盲目注重鼓励性理答,该鼓励的,不该鼓励的,统统鼓励,笔者在前文提过这个鼓励性理答的无节制现象,也提起过以此带来的危害。其实,传统也罢,开放也好,答题总有个合适的思路和较好的答案。学生在开放答题中如能多角度围绕问题作答,当然求之不得,而倘若“开放”得过分,扣不住题目的限制和题目的提示,那么,所有的开放都是“伪开放”。这个时候,教师就不该再违心地仍出鼓励性理答这张王牌了。在此,修正式理答才是教师最该使用的理答策略。当然,教师在作出修正式理答之时,应选择在“简单否定”、“纠正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中作出明智的选择,笔者不赞同教师或一味地直接否定学生答案,或大包大揽地替回答错误的学生纠正其答案,而应该作出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作出接近正确答案的回答。比如笔者曾在一节《骑桶者》的课堂中听到学生对“主人公为什么骑着桶去借煤”这个问题的五花八门的回答,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是开放的,可是,这个开放的问题不是无绪的,这个重要的“绪”就是课文中对于“骑桶”的描写,如果学生能把握住题目中的这点提示,那么,他们将在这个开放的题目中找到限制性,也不至于回答出啼笑皆非的答案。可遗憾的人,执教的老师或许是为了追求开放,故而在理答中始终没有提示学生注意问题中的那个“绪”,而只是对那些极其偏颇的答案给予了让人太不以为然的鼓励性评价。
3.发展性理答注重多样性。
发展性理答包括探问、追问、转问、反问,都是为了达到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感受产生共鸣的有效手段。在课堂对话日益突出的开放教学中,发展性理答是课堂理答中语言性理答的一部分,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一为追问,当学生就某一问题回答后,为了引领学生深入思考,而追加提问。追问一般用于同一个学生身上,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保持流畅与进行挖掘,也便于对话深入展开。所说,追问是“纵向深人式”的,它可以引领学生深入问题。二是探问,学生总会对一些问题是无法作出回答的,这时,教师另想角度,或化大为小,或化难为易,或化虚为实,再提一些更容易被回答的问题。其实,探问也就是一种问题分解的策略,只有灵活运用这种策略,我们才能消除预设不佳会课堂造成的障碍,弥补备课中的不足。三是转问,转问一般是在追问无效时,教师不代孩子回答,而是将绣球抛向另一学生,或是让学生自己转问同伴。课堂上我们老师一般会用“谁还有补充?”“谁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等将问题转向另一个学生,使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有时为了使问题的答案更丰富,广度更大,也会出现转问。这样的课堂让前者的说话内容引起下一位发言者的说话反馈,这个环节是开放的,自由的,没有预设和思维假定的。这符合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讨论之球”的课堂理答模式。四是反问,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发问,教师可反问“是吗”“难道你认为课文中的那句话是这意思吗”,教师可以通过反问让学生反着想想这样对吗,进而明确自己的回答不足之处。发展性理答的四问应在课堂理答中灵活机变地使用,教师在面对学生回答困境时,适时地或追问或探问或转问或反问,从而帮助他们调整、控制后续的学习行为,以求通过学生自己的表达得出理想的答题。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这种智慧的理答,收获到的是学生更有深度和宽度的回答;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这种智慧的理答,回报的定是学生更为精彩,精辟的回答。
4.非语言性理答注重生动性。
我们一般认为理答既然是“理”是“答”,那么定然是言语上的交流与沟通,其实,就丰富的课堂而言,教师对学生的反应还可以指一些非语言性的反应。教师可做出有反应的理答,这包括动作上的理答(如拍拍学生的肩膀以示亲近和鼓励,摇摇头表示不赞同,点点头表示赞同等)和神情理答(如微笑地注视学生以示期待其继续发言,凝神表示认真倾听等)。有反应的理答可以处理得非常生动,这样可以接近师生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期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非语言性理答中还有一条是无反应理答。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在真正的课堂讨论中,“讨论之球”不应该“教师――学生1――教师――学生2……”这样传递,而应该“教师――学生1――学生2――学生3……教师”这样进行。也就是说,教师引导学生开始讨论,第一位学生提出观点,接下去的学生都要接着前面学生的“思维成果”来进行,后面的学生既是前面学生思维成果的继承者,也是评价者和批评者。只有当学生的讨论陷入僵局或误入迷途时,教师才给予必要的引导和修正。当然理答与讨论不尽相同,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但所谓“反应和处理”并不一定都是教师单独而匆忙地给予当面的回复,它也可以是教师于此时有意做出无反应理答,有意将“反应和处理”的机会留给其他的学生,将其他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理答之中。这样说来,那么这种佐藤学的“讨论之球”的传递方式其实一样适用于理答。这种理答的特点是消除了“教师――学生”一对一的单一形式,而变成了一种网状的多维模式,教室里的任何两人都可以产生交点,那么无论从教师角度看还是从学生角度看,彼此的反应和处理都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具有内在的联系性,使我们的课堂在思维的流畅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都特别突出。理答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特别是对话意识与技术的一个重要指标。往往是优秀的教师或者说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会关注课堂中的理答行为。因此观察与研究课堂理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或手段。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的理答是不可预设的,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合理的回应,有时也会因为学生出人意料的回答或者提问而一时语塞,所以教师往往要借助学生的回答和自己理答后学生的反应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下一次理答的质量,改善教学。长此以往,教师在不断丰富自己理答经验的同时,也发展了应对课堂的教学机智和实践智慧。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九
一.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和谐的学习环境需要教会学生宽容、理解、信任和激励学生,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乐趣,自信乐趣、积极进取,实现自强。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学生创造的星火得意燎原的.推助器。也许,学生的一个想法、一个做法是不符合逻辑的是荒谬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我们不急于怀疑他们的动机。这是由学生所以作为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决定的。宽容的本质,是要我们从学生的过失发现问题,进而改进我们的教育。没有谁不是天生的普通人,但也没有任何人注定是平庸之辈。”信任每一个学生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不断的鼓励他们去尝试、去努力,是学生有充分的自信,一定会产生“攻无不克”的效果。
二.注重启发讨论,不急于认同。
在转化过程中发展。
三.注重联想和想象,培养创造思维。
创新精神源于学生兴趣之上的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亚里士多得)不急于认同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的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和分析,产生联想、想象,改变视野,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产生新的看法和思维,从而获得新的收获和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竭力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开展创造思维活动,让学生通过奇思妙想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拥有知识和思想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更加热爱知识,热爱学习,为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注重自主学习。
自主性是主体性的基础,创造性是自主性的最高形式。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首先要学生能够自己作主,有选择、有支配能力。没有自主性就不会有独创性。所以教学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人的主体性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自主性的培养有赖于学生的自主活动。所以,教学活动都应贯彻“主体参与”的教学原则,给学生更多实际锻炼的机会。计划让学生先定,书本让学生先读,问题让学生先议,规律让学生先找,习题让学生先做,小结让学生先说......要鼓励学生敢想,更要推动他们敢干,把创意和构思付诸行动,这样,学生才可能更多地体验到独创的乐趣,学生的创造思维才具有价值。
[1][2]。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十
孔子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启发学生乐学,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从心理学角度讲,一堂优质课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乐学,以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所谓“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就包含着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学习,能够主动地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去学习,而不是让老师督促着学习,这就是乐学,卢梭在《爱弥儿》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品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同样是课堂,有的学生视为畏途,有的学生视为乐园。同是一篇课文,这位老师讲,学生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气凝神,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那位老师讲,学生听得索然无味,忽而哈欠连连,忽而神思游离,纠其原因,关键在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乐学。下面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乐学的问题。
一、重视语文教学的生动性。
从心理学角度讲,具有生动特点的信息最能使人兴奋,从而产生兴趣。启发学生乐学就是借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魏书生老师十分注重教学的生动性。他认为,“兴趣象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兴趣的柴在每一个同学的脑子里存在着,区别不在于学生有没有兴趣,而在于有的教师能点燃兴趣,有的教师只能捣毁兴趣”。为了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他常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文字变成图画。在引导学生想象时,有四步要求:勾勒出形态,染上色彩,使画面动起来,让画面更细致、更逼真。例如他在讲张志和《渔歌子》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时,对学生说:“这是一首景色描写极其鲜艳美丽的词,我们应该认真品味,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下面请大家打开大脑电视机。”同学们闭上眼睛,进入想象状态,魏老师便接着说:“先勾勒形态,请同学们先在脑子里放映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的轮廓。再染上色彩,请把黑白电视变为彩色电视,看谁脑子里的画面更鲜艳美丽。”这时候,有的同学说:“脑中出现了青色的山,粉红色的'桃花,碧清的水……。”
启发学生乐学,注重教学的生动性,则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如果说小学教学的生动性侧重于“画画说说,做做说说”,那么中学则更进一个层次。如宁鸿彬老师的课堂常规训练,求异思维;钱梦龙老师的三主四式导读法。
当然,教学的生动性虽然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但教学语言的生动性也不能忽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明道理,要比空洞说教效果好。如某校有些学生因没有考人重点中学而产生自卑感,意志消沉,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娓娓动听他讲述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用曹操的一胜一败,告诉同学们这样一个道理:胜败乃兵家常事。其目的是让同学们明白:没有考入重点高中,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并不是自己天生愚笨,从而使他们放下了自卑的包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实验证明,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乐学,就必须把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结合起来。
[1][2][3]。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十一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有效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的,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新课改下,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殊不知,学生如果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那么必定也难以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那么有效教学也就无从说起了。众所周知,兴趣对于学习至关重要,因而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样,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必定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此,方能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提倡合作探究,培养自学能力。
新课改的下的高中语文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逐渐转变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模式,在该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较好发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并解决问题,辅以教师的指导和鼓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当然,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重以问题为引导,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尤其在模式上,要从学生和教学需要出发进行优化。
三、关注语文生活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语文素养的培养基于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故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语文从教室中走出来,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语文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任务法驱动学生,如,在作文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故事收集做起;在小说的阅读教学中,以读名著,写小说的实践活动来进行。诸如此类,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学习中发展。
总之,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树立学生本位意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着手,注重应用合作探究学习,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如此才能推动新课改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中学)。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十二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国家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因此,中学教学方针发生变动,中学体育教学日益受到重视。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仍然存在定位不清、强度不足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中学体育教学现状,探讨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以期推动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智育能力的培养,更要加强对学生体质的锻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体育教学作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目前中考成绩已经将体育成绩包含在内,中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学校、教师和家长也逐渐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但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打造趣味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1.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中学体育教学的定位不清晰。从根本上讲,我国中学教育仍处于以考试为主要手段的考试导向阶段,因此,语文、数学、英语等应试教育学科被视为“主科”,受到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在体育教学方面,虽然体育成绩已经纳入中考总成绩的考核,但中学体育课并不受重视,体育课始终被视为一门“副科”,考试也只是“临阵磨枪”,体育教学的定位出现偏差。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学生,都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真正内涵,认为体育教学可有可无。事实上,即使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也只是因为其能够缓解部分文化课压力,并非发自内心地对体育课程拥护,认为将来考大学还是需要文化课成绩。因此,许多学校和教师会将体育课的时间肆意挪用,以期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许多家长也支持这一决定,一些努力学习的学生也很高兴。
1.2中学体育教学的强度不足。体育教师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肩负着直接而重要的责任,中学体育教师必须从体育课程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实际教学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训练计划、训练强度,明确培训方式。近年来,为了适应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在聘用中学体育教师时,会进行严格的专业能力审核,选拔专门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然而,虽然这些教师的体育素质较高,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性有所欠缺,很多体育教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对体育课堂没有一个清晰地认识,缺乏课堂协调和组织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体育教学的强度不够。
1.3体育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从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通常会选择跑步、跳远、体操等常见的运动方式,这些枯燥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他们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接受这些项目的训练,所学内容基本相同,中学体育课自然也就丧失了原本该有的吸引力。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体育教师未能真正把握体育教学的目标,在课程设计时仍然沿用传统观念。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十三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该门学科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升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作用。然而,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本文中,笔者就将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对于每一个小学生来说,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语文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然而,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以往的语文课程教学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来就会对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较大的阻碍。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而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良,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转载自 cOOco.nET.CN
1.1缺乏对课文的深入了解。
在目前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当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其本身对教材都没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这就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课文内容的讲解上,同时对于学生的提问也不能进行深入的解答,从而会对学生课程的学习造成阻碍。
1.2缺乏明确的教学目的。
之所以会出现教学目的不明确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并没有制定一个完整、系统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根据一个短期的备课计划来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教学内容的脱节,导致学生无法良好的理解教材内容。除此之外,由于小学生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在急速发育的时期,因此在保障他们生理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与锻炼同时,还需要注意他们思维能力以及感知能力的培养。而教学内容连环性的缺乏,很有可能会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造成阻碍。
1.3缺乏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板书与口述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接收课程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乏味,同时学生也很少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学生失去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和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这样一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
2关于加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2.1加强教学准备阶段工作。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准备阶段的工作,也就是备课工作。在进行备课的时候,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要了解,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进行备课的时候,也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其次,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教材内容来展开。
因此教师在准备阶段一定要吃透教材,并且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提取精华,精炼内容,从而更好的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与关联性,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将所有教学内容关联起来,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最后,教师无论是在准备阶段还是教学阶段,一定要对自身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了解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改进,这样一来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2.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想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成果,那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十分依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在交流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轻松、愉悦并且平等的环境,这样才能够达成交流的真正目的,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需要重视两个方面,首先就是教师一定要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个性,这样才能保障学生更好的成长。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绝对不能存在态度上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以及不偏不倚的态度,让学生更加信赖和亲近教师。
2.3提高学生的兴趣。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没有任何事物是比兴趣更好的老师,因此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打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由于小学生是处于一个好奇心旺盛又极为活泼好动的年纪,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课堂活动当中。当然,因为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因为过于投入游戏而忽略了课堂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活动当中,一定要注意维护课堂的秩序以及课堂的游戏时间,这样才能使得游戏教学真正发挥作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2.4丰富教学的方式。
在小学他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制定当中,丰富教学方式无疑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这是因为,教学方式的创新必定会让课堂教学发生改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教学方式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除此之外,还需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
2.5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必须要建立一套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这样一来才能更好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而在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绝对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一定要从多方面去进行评价,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并且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课程学习,并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还需要挑选适当的评价方式。教师要明白的是,评价并不是要对学生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批判,而是要通过教学评价来激励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传统的试卷测试虽然能够检测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但是方法较为单一,并不能对学生整体的发展进行良好的评价。因此,教师一定要采取多角度以及不同的评价方法去进行评价。最后要做的.就是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当前的教学评价当中,都是以教师评价为主,辅之以家长评价,从而来检测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评价也过于片面。在进行评价时,应当丰富评价主体,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评价当中,评价的方式可以采取自评或者是互评的方式,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通过教学评价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同时还能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
2.6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
在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当中,虽然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然而教学的主体依然是教师。因此,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要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首先,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与讲座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以及其他与本学科有关的边缘知识,比如说文学、美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从而帮助教师更好的整合教材知识,因此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其次,学校可以开展与姐妹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让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交换教学经验,以此来帮助教师在教学方式以及手段上的创新。
2.7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外,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这样一来,教师才能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审视和思考,从而寻找出行为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有意识的改善自身的行为,帮助语文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那么必须要正视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改进。改进的方式包括了加强教学准备阶段的工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并且帮助教师养成一个良好的反思习惯,这样一来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帮助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强化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并且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以此培养出更加符合当前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3]祝小珍.积极学习心理:有效学习的基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08(3):5-6.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十四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积极追求教学模式的创新,让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得到极大的提升。英语核心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自身的学科基础素养和能力外,还要拓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其中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阅读能力。本文从核心素养融入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的角度出发,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做出了一些探索实践,望广大业界同仁加以斧正。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探索实践;。
英语写作是需要学生多种英语能力相互协调的一种英语学习行为,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词汇量的积累以及语法的掌握,更是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对于英语语言文化的透彻了解。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文化品格以及语言思维等,都是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1.1从英语教学来看英语核心素养。
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高考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因此英语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英语能力,更是看重学生自身的成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学生提升自身英语能力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结合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来引导学生学习,全面促进学生积极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高中英语是学生进一步提升英语能力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英语核心素养,能够立足于学生未来发展,通过良好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引导,让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的英语能力。
教师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学,采取开放式课堂,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分层教学、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能够全面启发学生的语言思维,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在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1.2从写作教学来看英语核心素养。
写作能力是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中的重要能力之一,从写作教学来看,英语核心素养就是将核心素养具体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引导以及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渗透英语核心素养,不仅仅能够促进其他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还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和效率,让学生不论是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在考试的过程中,都能够拥有强大的写作信心,从而改善学生的英语学习心态。
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是学生英语思维综合应用的.过程,学生拥有良好的英语基础知识,才能在写作的过程中随心所欲地进行词汇的应用,也不会出现“无词可用”的情况。因此,可以说写作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考验,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更是对教师教学的考验。教师基于核心素养视进行英语习作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魅力所在。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十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由于写作是多种英语能力的配合,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其他英语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过程教学法是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时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这种方法进行创新,不仅仅注重写作过程中的指导教学,还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在引导之前,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写作,还能够促进课堂氛围的营造。例如,笔者在进行“书信”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首先会根据写作主题进行一段视频或者几张图片的演示,让学生能够了解这些英语写作情境,然后笔者会让学生积极表达出自己的写作思路。笔者进行引导教学,要让学生能够明白书信写作的格式,最后通过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的作文都能够趋于完善。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笔者会提出不同的目标,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要求语句连贯;而对于基础较强的学生,要求从句、语法等应用。
2.2以交际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英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对写作主题有所了解,然后积极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可以在小组内进行,然后讨论每个学生出现的闪光点和错误处,这样就能够形成学生之间的互补。
例如,笔者在进行“日记”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选择的写作主题一般都会贴近学生的生活,一方面能够消除学生对主题的陌生感,另一方面让学生有东西可写。笔者设置主题之后,会让学生积极进行交流,小组内部每个学生都需要进行发言,讲述自己对于这篇作文的构造以及相应的思路,组内成员进行互评。
在写作的过程中,虽然对于学生的写作主题有所限制,但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往往包含着自身真实的情感,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写作兴趣的提升,并且能够提高学生作文的真实性。教师以教学内容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不但能够极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让学生对于英语写作充满热情。
2.3以阅读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学生良好的阅读积累是学生写作能力厚实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用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阅读一方面能够让学生逐渐模仿文章的写作形式,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另一方面,还能为学生的写作积累材料,真正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有所依据。
例如,笔者在进行“电子邮件”教学的过程中,就会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微课、导学案的教学,通过微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引导,让学生积极进行课文的自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思考问题。同时笔者也会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阅读材料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逐渐从模仿变成真正的创新。
学生在阅读不同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比如叙事短文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时态问题,科普文章则是让学生明白从句的良好应用。对于阅读文章的整体感知,更是可以促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于自身作文的整体把握,让文章变得更加完整和连贯。
3结语。
核心素养是教师需要积极引导的,教师怎样建立起一个以学生兴趣为核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效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是所有高中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就现阶段而言,大部分高中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自身句子、语法、词汇的学习,而忽略了整体写作能力的感知,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很难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面对这种情况,高中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寻找创新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训练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北生.浅议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相关问题与对[j].理论教育,.
[2]王国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研究——基于“汉式英语”写作例析[j].科教文汇,2016.
[3]仪晓芹.浅谈核心素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体现[j].新课程,.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十六
摘要:对心理健康的内涵进行了全新的生态学解读,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的途径,包括模式的转变、对象的转变和媒介的转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学;创新。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生机勃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发挥了巨大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已无需多提。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创新,更大地发挥它的作用,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是心理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结合当今的时代背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可以说,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性探索是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意义的。
一、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时代背景。
1.多元文化的冲突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冲击。
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承载者和体现者。大学生的个性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角度,大学生相对于小学生、初中生来讲具有一定的成熟性,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仍然处于变化和不断的成熟、完善中,其心理尚未成熟。大学生知识水平高,内心体验细腻、敏感,他们对社会有着自己的见解,看问题有比较广阔的视野。但是,他们的情感还不稳定,情绪变化大,易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且对事物的认识,往往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还不能深刻、准确、全面地认识问题。因此,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大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以下特征:影响程度大,影响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泛等。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文化全球化同经济全球化一样,是一种世界发展的趋势,文化全球化直接导致了多元文化的冲突,几十年前那种只受单一文化的影响已不复存在。文化全球化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而大学历来是不同文化和文明交流的殿堂、汇聚的场所。多元文化的冲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校及学生,因此,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值得关注。这就更加需要大学生们坚定正确的人生观,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积极的心态,能够学会辩证地、全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
2.实现中国梦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人民要幸福,每一个公民都身兼重任,责无旁贷。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具有较高素质的群体,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无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还是人民幸福,大学在这个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曾任康奈尔大学校长的弗兰克ht罗德斯()在《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一书中,分析了大学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充分肯定研究型大学对美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认为大学能够起到引领社会向前发展的作用。因此,大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是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大学生除了要进行先进文化知识的学习,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状况同样需要重视。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需要全国人民的勤奋工作和不断努力。国家富强了,民族振兴了,人民的幸福感就一定会增强。当然,人民幸福还涉及到个体如何认知幸福,如何追求幸福。是否幸福,对于个体来说,其实是一种“主观幸福感”的问题,除了外界客观因素,还与很多主观因素密切相关,这就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诸多内容。实现中国梦当然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大学是社会构成的重要单位,因此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就理所应当地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和谐状态有很多方面的体现,其中就包括学生人格健全、全面发展,教师自我实现良好、幸福感指数高,学校总体人际关系和谐,等等[1]。从这个角度讲,亦不能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这都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助一臂之力。
二、生态主义视域下的心理健康新解读。
要想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质的飞跃,符合时代发展特征,能真正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助一臂之力,能够充分发挥出促进校园和社会和谐的作用,首先要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内涵从全新的层面上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探索和具体的手段、方法的探讨。从生态学的视角,对心理健康的内涵进行解读,这是富有创造性的、全新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探索。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包括层次观、整体观、系统观和协同进化观。生态学方法论的基础是生态交互论,即强调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生态心理学大约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的美国。这种研究取向认为人与环境密不可分,强调人与环境的动态交互过程,强调研究人的现实行为和自然发生的心理过程。科学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心理现象”,认为可以像物理学研究物理现象一样去研究心理现象。这已引起无数批判,人的心理活动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时刻变化的,是非常容易受外界各种环境因素影响的。因此生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关系”,是真实环境中的动态系统。长期以来,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就是处在不断的争论和发展之中,心理学、生态学取向研究的观点和论述对此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和建设性。综合来看以下两点论述具有代表性意义。
1.心理成长论。
葛鲁嘉的新心性心理学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心理现象转向心理生活,强调变化、创造、生成,心理生活与环境是一个共生的过程,这亦是在生态学背景下的探讨。人和环境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人与环境应该是协同发展的。那么如果把心理生活作为对象,在探讨心理健康标准时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心理障碍的矫正实际上就是心理生活的拓展,人的心理健康可以是没有心理疾病的健康,也可以是心理得到充分成长的健康,所谓的充分成长就是心理生活的拓展,越是得到充分的拓展,心理健康的程度就会越高,因此,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是心理的充分拓展。”[2]这实际上强调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所追求的并不是没有心理疾病这种平静的状态,心理的充分拓展和不断成长才是人们的目标。心理的拓展和成长都是动态的、发展的,都是与它所依赖的环境相互影响的,这正符合了生态主义的宗旨。
2.心理平衡论。
还有学者提出,从生态主义的角度看,心理健康的实质就是自我的平衡以及自我与环境的平衡:“自我的.平衡包括自我的心理平衡和自我生理与心理的平衡,自我与环境的平衡包括自我与社会环境的平衡、自我与自然环境的平衡。[3]”可以这样理解:自我的平衡实质上意味着对自我有一个良好的认识,能够接纳自己,个体的各人格结构稳定协调,基本的心理过程如认知、情绪、意志等处于正常状态;自我与环境的平衡则意味着自我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否有能力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状态。自我的平衡、自我与环境的平衡强调的也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平衡意味着变化,意味着发展。意味着协调,平衡最终的目标就是达到一种和谐状态。这个概念与“心理和谐”的概念不谋而合。心理和谐是心理以及直接影响心理的各要素之间在总体意义上的协调统一、相对稳定的关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首次提出了“心理和谐”的概念,指出了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以执政党文件的形式将心理和谐的问题提到如此高度,这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是一种激励。通过以上分析,心理平衡与和谐这个概念要优于心理健康概念,因为它是从整体和动态的视角出发对人的心理进行定义的。综上所述,心理的平衡―不平衡―平衡这样一个过程是不是就可以看作是心理的成长过程的呢?心理的平衡状态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和自己认知行为的改变会进入到一个不平衡的状态。当心理不平衡时,或者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或者改变环境来符合自己的要求,然后达到下一个平衡状态,这实质上就是一个心理成长的过程。因此这两个概念在实质上是有共通之处的,是相辅相成的。心理的成长、平衡与和谐的标准都是相对的,因为它们都是与所依赖的各种环境相互影响的,是不断变化的,是富有个性的,没有大一统的标准,不需要每一个人都去符合一个统一的标准。有关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一直都是学者们争议的对象,心理成长、心理平衡与心理和谐概念的提出对此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有了这些基础性的探讨,下一步的工作就会有据可循。
三、生态主义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创新性探索。
基于前面的探讨,即对心理健康的内涵有了全新的拓展性的解读之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就有了切入点,有了依据。
1.模式的转变由关注心理问题向关注心理成长转变。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最关注的就是学生已经出现的或者潜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老师和学生们都普遍认为,只有出现心理问题了之后才会去寻找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这种看法不妨改变一下。如前所述,心理健康可以是没有疾病的健康,也可以是心理得到充分拓展的健康。关注心理成长并不意味着不关注心理问题,正相反,心理问题的克服和治疗正是心理成长的一部分。心理成长是包含解决心理问题在内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心理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最终目的,还要帮助学生的心理得到充分的拓展,使他们的“心理生活”更加完满。当然这种拓展是与外界情境密不可分的,是依赖于具体情境的拓展,因为无论是心理的成长还是心理的平衡与和谐,都不能离开具体环境而孤立的存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改变以往的模式,除了关注已出现的心理问题之外,还要探索帮助学生心理成长的方法和手段,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拓展,不断地达到平衡与和谐状态。也有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观念转变的问题,例如,探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以发展的视角、积极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问题”[4]。并且积极心理学不只关注问题,更加关注发展。因此,这方面的探讨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很大程度上创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对象的转变由关注学生向关注学生、教师、家长的转变。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毋庸置疑就是学生,而在生态主义视域下,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由关注学生向关注学生、教师、家长转变。例如说,心理咨询机构应该让所有家长和教师知道这个机构的存在以及所肩负的任务;发现学生的某些问题之后应该及时与家长和相关教师取得联系以便更详细地了解这个学生的成长史以及寻求他们的协助;要让家长和教师明白心理咨询机构非常欢迎他们的主动联系,以便更好地更积极地帮助每一个学生;要不定期地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和教师们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的观念和知识,使相关人士共同关注、重视这个问题。关注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危机,帮助他们心理成长,就不可能忽视他们的成长环境和与他们关系最亲密的人。
3.媒介的转变由师生点对面的教育向以网络为基础的互动模式转变。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师生点对面的教育,教师在讲授,在宣传,但学生领悟的怎么样不得而知。甚至很多学生望心理咨询而却步;或者意识到自己内心不太“平静”,但是却觉得还没达到求助心理咨询的程度;或者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心理很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与自己无关,等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就没有达到相应的目的。网络具有自由、随意、方便、私密等特点,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互动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可建立相应的网站,设立不同的栏目,既可以宣传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又可以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网络上回答学生的问题,可以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还可以预约咨询,等等。综上所述,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下,在实现中国梦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中,绝对不可忽视校园的主体、校园文化的体现者和承载者大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因此,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性探索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而基于生态学视角的考察和研究更加具有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积极地加以实践。
参考文献:。
[1]唐荣双,陈铭彬.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和谐校园构建[j].经济与社会发展,(9):192194.
[2]葛鲁嘉.心理学视野中人的心理生活的建构与拓展[j].社会科学战线,(1):4044.
[3]杨峰.大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4]包春平.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5(1):108110.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十七
摘要:课堂是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知识生成与发展的互动交流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有针对性地设置对应的教学方案和流程,引导学生追本溯源,互动生成。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互动;探究实验;课堂反思。
新课改告诉我们,课堂教学过程不是照本宣科的理论宣讲,也不是昏天暗地的题海战术,而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求证的动态生成过程。这就要求一线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并能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流程和方案,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互动,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索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鉴于此,笔者特借片语之地联系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完善高中生物课堂互动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课堂伊始,激情导入。
良好的学习互动得益于科学的课堂导入,生动有趣的导入才能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他们紧跟老师步伐进行探索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一上台就一节课滔滔不绝地宣讲抽象理论,而要事先根据学生的认知情感设置大家喜闻乐见的情境,来牵引大家进入探索和学习的状态。
例如,笔者在引导大家学习“遗传规律”内容时,就联系学生都熟悉的生活问题,来牵引大家的注意力:咱们身边有的人是天生卷发有的人是直发,有的人会卷舌尖,有的人则不会,这是咋回事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是怎样的生物学道理?……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语和常见的现象,追问其原理,却一时色难,心中的疑窦被打开,激活了探索欲望。这时教师再适时诱导,就能产生出最大效能的学习动力,课堂效果不言而喻。
二、以史为鉴,学习方法。
每一项自然科学的发展进步,都有刻苦的治学精神和科学的探索方法在里面。为了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先人的探索方法,我们可以借用生物科学家的科学方法来进行启发,并引导大家运用到实际的知识探索中。
比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我们可以借鉴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来探究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克里克和沃森通过分析dnax射线的衍射图谱成功构建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斯塔尔和梅塞尔森共同用等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证实了dna传递信息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又如,在教学遗传的基本规律时,可以给学生渗透孟德尔能成功发现遗传的两大规律的重要原因,一是精心选材,二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观察方法。在信息繁芜的杂交实验数据中,只选取其中的一对性状,对其他性状先行搁置,这样就简化了研究对象,然后再用数学统计法进行科学探索,取得了成功。知识探索史是趣味的,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知识探索精神是严谨的,可以启发学生一丝不苟治学精神。
三、学生为主,实验探究。
生物教学中,学生对许多概念都比较陌生,许多生物规律也比较抽象,为了完善学生的形象认知,提高课堂效率,高中一线生物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创建自由讨论和自主实践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动脑思考和积极动手实践创造机会。笔者建议,生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实验或探索实验来将抽象理论知识形象化,达到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这些有针对性的问题的启发下,学生经过分析和实验探索来思考答案:(1)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一下其他植物表皮细胞来完成实验,从而证实也是可以用的,这时再总结用紫色洋葱的`原因是:其紫色部分细胞液泡和细胞壁以及原生质层对比观察起来相对方便,用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情况更为清晰。(2)蔗糖试剂的缺点是容易黏染实验器材。在笔者的启发下大家经过理论推理得出选用其他试剂也可以,比如有的学生就提出nacl溶液。实验中,一定要注意调控实验浓度,太浓会杀死细胞;太淡,实验效果不明显。(3)实验过后,学生通过反思和讨论,得出实验操作时如果直接把盖玻片打开滴入外液,可以避免操作不当而污染显微镜,这就是大家切实体味知识生成后得出的创新性结论。
这样设置在实验探索中让学生感悟知识生成、发展的过程,不仅帮学生夯实知识基础,还让他们掌握了积极探索、大胆分析的治学精神。
四、教学反思,完善课堂。
反思是对课堂的回顾,反思可以发扬优势,弥补不足。每堂课我们都不能忽视教学反思过程,一方面教师通过反思寻找自己的教学漏洞,从而弥补不足,提升教学技能;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反思完善自我认知,提升探索能力,让基础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反思中得到矫正和强化,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总会给学生留白,给他们时间回顾知识,并用新学的知识来解释有关生物的热点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诱导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应用技巧,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新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和内化,最终生成技能。如,教学“生长素发现”相关内容时,笔者就先通过阳台上的植物向光源弯着生长,指导大家透过现象提出问题,然后设计探索方案,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还原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思想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但利于大家及时巩固知识,激发探索兴趣,还能帮大家树立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信心,最终由知识生成技能,这样的课堂才是流畅的、高效的。
诚实地说,限于课时关系,一线生物教师务必摒弃以往的照本宣科的抽象流水账式理论说教,要从课堂伊始就注意趣味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有效问题牵引大家探索认知,最后在反思阶段渗透应用提升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产生良性的学习互动,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青为。高中生物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学习:综合,(12)。
[2]李辉。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尤溪文公高级中学)。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十八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更新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发展形势,难以满足新时期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快教学方式的革新与创新,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该转变老旧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改进,以便提升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对当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高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进一步实施,英语教材的涉及面越来越广泛,且越来越深入。在这种情况下提升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是非常有必要且急切的。怎样实行有效教学的策略,并且充分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已成为当前一线高中英语教师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在高中英语教学当中教学目标在其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完全忽视了教学目标的重要作用。这种情况将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讲授的知识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仅仅只是空泛之谈。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没有明确地了解并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2.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
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指导下教学活动的形式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式将致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增强,不愿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懂的问题、不会解答的题目不愿动脑思考,依赖教师的讲解。这种情况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很多教师都遇到过,这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以及学习思维的扩散极为不利。此外,一些学生喜欢英语这门学科,但是没有寻找到合适自身的学习办法,进而致使在努力学习之后并未获得所期待的效果,英语水平并未得到明显的提升。
3.教学方式单一。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以前我国高中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缺陷,即教学方式被动、单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并且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充分地表现出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仅仅只能学习到比较浅薄的理论知识,口语水平与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提高。所以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学习兴趣与热情不高。在实行新课程改革以后,单一教学方式的不足越来越明显,落后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极大的影响。
4.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不充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已经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手段是伴随着素质教育体制推行而出现的,它可以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常使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只是用于ppt课件中,并未将其拓展运用在为学生讲授课外知识中。
众所周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建立高效的英语课堂是一个极为急切且重要的任务。有效的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有效,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有效教学指的就是教师在遵守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在投入最少的精力、花费最少时间的情况下,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并且能够符合个人与社会在教育价值上的需求而组织实行的一项活动。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优化配置,并且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是当前摆在高中英语教学前的一大难题。
1.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
首先,教师应该加强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摒弃传统滞后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地位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如,在进行人教版unit3themillionpoundbank-note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若干篇课外的英语话剧,如macbeth,othello以及kinglear等,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对话剧编写的基本技巧以及步骤等进行充分准备,从而设计出一个符合高中学生水平,同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与学习兴趣的话题,进而协助学生完成英语话剧的写作。教师加强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要求的学习,对自身教学理念加以转变,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气氛。
其次,教师应该在教育创新视角下,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进行创新。对学生来讲英语属于一门外语,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研究,把最新的学习方法和英语知识,为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以便促使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2.英语教学目标的明确。
高中英语有效教学有五个教学目标,分别是语言知识、学习方法、情感态度、文化知识以及语言技能。高中英语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就必须将上述五个目标作为出发点,制订出科学合理且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计划,从而实现计划的可操作、具体以及明确,最终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3.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加以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教师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在考试时可以获得不错的成绩,然而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却害怕运用英语交谈,不能实现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进而使学生主动地加入到英语的学习过程中。
其次,分层教学法。依据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对其进行分层,并实行因材施教。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中等以及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较好,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对学生提出不一样的学习任务。以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为例,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学习好单词和简单语法,打好基础。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创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抱着愉快的心情学习,享受英语学习的过程,而并不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压抑、痛苦、沉闷。这种效果的获得不单单是功在课堂,更重要的是功在日常。一名教师,爱岗敬业、关心爱护学生,并且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那么他必然会受到学生的尊敬与欢迎,进而在无形中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某种层面上来看,这有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可见教师在平时应该多深入学生当中,多关心学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就是自己最亲切的朋友。那么学生就会乐于上教师的课,并且在英语学习中将会更加的积极与主动。和谐的环境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资源。
多媒体是一个复合术语,它是伴随着人们对传播媒体的普遍运用与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促使了英语教学的不断健全与完善。通过实践发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尤其是在阅读课堂或者是在听力课堂中,多媒体的使用使得学生在认识并理解课堂内容方面,实现了图像、文字以及声音等各个方面的多渠道和多样化。另外,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时间,进而促使课堂信息量的加大,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一些具备多媒体设施的教室,教师利用实物投影、计算机、幻灯等多种方式替代传统板书,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同时能够拓展课堂授课的信息量与知识面。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1festivalsaroundtheworld时,教师可以用幻灯或者是投影设备,将我国和其他国家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展现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指出我国与其他国家节日的不同之处,从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且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最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高中英语的有效教学,教师就必须充分结合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并坚持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充分发挥教育创新精神,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展开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促使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不但能够学习到语言知识,并且能够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加以锻炼,最终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赵静。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16)。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十九
有效教学即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之际,广大教师必须拥有有效教学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作者:任树华作者单位:如皋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刊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roadtosuccess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二十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我虽然执教了十几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二十一
少,教学效果可以说和教师的努力与付出严重的不成正比。机械制图又是一门专业方面的基础课,不学好对于以后的学习来说都是一种阻碍,面对这样的相关现状,施行有效性的课堂教学迫在眉睫。
一、帮助学生认清现状,懂得机械制图存在的必要性。
1.学生一般对于这门课不知道有多么的重要,一般都是遇到了困难就喜欢做鸵鸟,躲起来,不予理会,教师这个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学生懂得机械制图课有它的实用性以及重要性,学生仅仅靠听是不会理解这其中的内涵的,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实践进行相关教学。
2.可以在进行授课前期带学生到学校的实训中心去了解高年级同学是如何实验的,让学生对此有一种好奇的心理,让学生看看高年级学生的工作流程,对于车工、数控以及钳工等实训过程,应该让学生进行零距离地和机床、图纸以及零件等接触,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去和那些实验班的学生沟通交流,他们就会自己明白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也会懂得学好这门课程才会学好以后的课程,以及想要熟悉相关机器和进行机器的具体操作都需要灵活学懂机械制图,它的地位和重要性会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主动学习。
二、学习需要衔接,机械制图需要在实践、理论相结合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直面困难的信心。
1.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研究每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不能够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探索式地进行学习,有些关于初中数学方面的知识,很多中职学生比较欠缺,教师应该耐心讲解,对于基础没有打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自信心,能够直面自己的缺点,进而改进,能够更好地理解机械制图的相关内容。
2.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能力,建立一个机械制图与数学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体系,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分析调查以及摸底测试,了解学生哪些方面掌握得不足,进行漏洞缝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完善教学计划,教会学生温故而知新的害处,增强学生对于机械制图的兴趣。
3.教学的时候,每个学生在发展和理解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水平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都是不相同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懂得灵活教学,适当地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可以施行课堂学习小组的模式,每个小组适当的分配人选,搭配一定要合理,避免一个小组都是资优,另一个小组都是素质偏低的情况出现,让学生在互相沟通的情况下,各抒己见,增进课堂机械制图的有效性。
4.环境决定了很多关键因素的成败,“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学生学习也需要教师有一个优良的环境,对于中职院校来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很多中职学生因为缺乏自信心,慢慢地对学习变得消极,不喜欢和教师进行沟通,甚至离教师远远地,这种自卑心理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应该用爱走到每个学生之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对于专业课程来说,制图是其基本也是其根本的部分,只有学好了机械制图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专业技能的提升,应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机械制图课的重要性,让学生对此产生一定兴趣的同时,也应是加强学生机械制图的能力培养,在学生进行理论课的同时,注重实践方面的相关培养,对于学生机械制图应该贯彻到实际之中,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制图方面的合理创新,对于学生的思维来说也是一种发散,在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下,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王璐。关于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科技信息,(09)。
[2]杨成。关于提高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探讨[j]。成功:教育,2012(24)。
(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专)。
教育场景中的有效教学策略篇二十二
美术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提高美术素养、融入艺术生活的一个支点。课堂教学前,教师的学习、备课的质量;课堂教学中,授课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后,深刻的反思等,对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策略一: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是有效性的基础。
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变被动为主动,不断自我超越,尽快改善心智模式,转变思维方式,与时俱进,用全新的思维去观察变化了的课堂教学。
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学会创新学习,能够把知识转化成智慧,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方法论、价值观;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和研究,快速完善自我、更新自我和超越自我,加快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要强化自己的有效意识,使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我们只有在课前不断研究,制定合理优化的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为方法,运用教学的真经,付出真功,才能真正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策略二:精心设计的优质备课是有效性的根本。
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是知识点的总结与归纳。美术的知识点不多,并且比较分散,这就要求老师认真查阅资料,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并进行拓展。其次是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对于上好美术课也是比较重要的。也决定着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优劣。再次是情景的预设。情景预设,决定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实现,当然也有过程中突变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