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学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范文(16篇)

学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22 11:42:03
学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范文(16篇)
时间:2024-02-22 11:42:03     小编:FS文字使者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开拓视野的有效方式之一。对于那些无法具体界定的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抽象和概括来理解其共性和规律。情感表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地练习和探索。

学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篇一

高校后勤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后勤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而后勤工作质量的优劣则关系到高校的教学、科研秩序和师生员工的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备条件,而这些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配置的实质是管理问题。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者的素质决定管理的绩效。

一、高校后勤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1 、高校后勤工作的性质:

( 1 )、广泛性:从高校后勤经营和服务的范围来看,高校后勤工作涉及到师生员工的食、住、行。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保障和服务,构成了后勤工作的广泛性。

( 2 )、社会性:从经营和服务的系统来看,不单为本校教学、科研、师生员工服务,也为社会服务。特别是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后勤还要与工商、卫生防疫、物价、邮电、交通、水电等部门联系,这些体现了后勤工作的社会性。

( 3 )、综合性:从联系的部门来看,既有横向的与学校内各院系、各部处的联系,又有纵向的后勤内各中心各部门的联系。既要处理外部的社会各部门联系,又要处理内部的人、才、物等的关系。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注意社会效益等,体现了后勤工作的综合性。

( 4 )、时效性:后勤工作有很强的时效性,比如学生食堂、班车、供暖、防台防汛,以及水电、房屋维修等,都要及时,体现了后勤工作的时效性。

( 5 )、政策性:后勤工作虽然是一些基础性的服务工作,但按其管理服务的对象、范围、标准、要求不同而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如住房管理及货币化分配,就有很强的政策性,还有电话的安装、物业管理、学生宿舍管理等都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学校规章制度,都必须按章办事,说明后勤工作的政策性。

( 6 )、育人性:高校后勤还有一个特殊的性质就是育人。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后勤服务的主体是学生,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尤为重要,同时也概括了高校后勤工作的育人性质。

2 、高校后勤工作的特点:

高校后勤工作特点是线长、面广、摊大且繁杂。工作要求更具时效性、超前性,与其他部门比较,它更具突发性。学校新学期伊始,后勤各项工作必须到位,如遇水、电、暖或学生食堂、宿舍、防台防汛等突发事件,后勤干部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抢修处理。哪里有情况,后勤管理者就要到那里解决问题,说明了后勤工作的保障作用和先行的特点。

根据高校后勤工作的性质、特点,后勤既要经营,又要管理;既要服务,还要育人;既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又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这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后勤管理队伍和后勤管理者。

二、提高高校后勤管理者素质、能力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科技服务的重要基地。作为高等学校整体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后勤工作,由于它承担着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服务,以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任,所以不容忽视高校后勤管理者能力与素质的提高。

根据高校后勤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笔者认为,作为高校后勤工作管理者,应具备如下素质与能力:

三、高校后勤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1 、基础素质

( 1 )、扎实的专业背景

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从事管理类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是发挥管理者的素质作用的基础,包括在对未来的发现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制定有挑战性的目标;有效地培养人才;在下属和团队中树立影响与权威等。每个管理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性质、自身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积累。包括财务知识、行业知识;专业知识、产品知识、商务经营管理知识和一些行业的相关法律、规定和规则方面的知识。

( 2 )、多元的知识结构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对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是既懂后勤业务又懂管理、计算机技术和法律常识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人才。

( 3 )、现代的管理理念

管理的至高境界是不仅管好事情,也管好做事的人。如何用有限的事业范围来调动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全身心投入,这是对管理者的考问。事业远景与差距,对人才现状的培养与未来,用人机制与雇工感受,雇主希望与激励计划,从基层到高层的业绩评价与同行的比较,社会责任与资源危机调查,市场竞争与淘汰规则,有效管理的具体显示,团队分享与成就感,社会形象与优质工程。领导的水平要在员工的行动上见效,兵的力量折射出将领的智慧。

( 4 )、宽泛的思维方式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面临的问题日趋复杂,环境的变化日趋加快,管理者要出思路,要有思想,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具有现代的思维方式。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具有战略家的头脑、政治家的胸怀、哲学家的思维、科学家的智慧、军事家的胆识、艺术家的灵感、外交家的口才、体育家的体魄,这一切都与思维方式密切相关。成功的管理者,都是具有哲学思维兴趣和掌握了现代思维方式的管理者。

2 、健康素质

( 1 )、强健的身体素质

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对管理人才身体素质的要求应比一般人要严格得多。作为管理者,身体素质和体魄强度等方面,必须忍受和适应管理工作对自己提出的许多特殊要求,忍受繁杂、不规律的生活方式,要求管理者在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状态、体魄强度以及对艰苦环境的忍受程度等方面都要比一般人具备更加理想的条件。

( 2 )、健康的思想道德

( 3 )、健全的心理品质

( 4 )、强劲的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是人的一种综合心理特性,是人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适应能力强的人,在遇到各种复杂、紧急、令人恐惧或危险的情况时,能发挥自己的原有能力,具有摆脱困境的力量。适应能力弱的'人,遇到特殊情况紧张、不知所措,发挥失常。适应能力强的人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有独立自主的性格;二是能借鉴过去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三是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深知取胜之道;四是有稳定的性格,且确立了一定的价值尺度;五是有较强的判断力和自我克制力;六是善于体察别人的利害关系和有关情况。

四、高校后勤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

1 、发展能力

( 1 )、研究能力

所谓企业研究开发能力,是指企业能否在掌握现有科学技术知识的基础上,把握市场需求,找到问题,确定选题,并组织人力物力,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创新资源投入积累的结果。

( 2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并非是学到什麼东西),有了这样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到知识後,就形成专业知识;学习到如何执行的方法与技巧,就形成执行能力。所以说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

( 3 )、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 4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就是人在提出新思想、研制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制定新战略、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等创新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素质水平,或者说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水平的具体体现”

( 5 )、支配时间能力

寸金寸光阴,在审计计划中,把时间支配是写进了工作总计划中,就是花最小的时间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合理的支配时间,就会出现成本支出远远小于收益。同样的方法、同样的学习态度,一个善于支配时间的人与一个不会支配时间的人结果是不同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头脑清醒、精力旺盛的时候用于攻克你学习中的难点就比在精神较差的情况下攻克难点要好,反之,则不然。在考试时,合理的计划时间,你先把你会做的题目先做完,做准,多算两次,比你用较多的时间去攻那些没有把握的题要好,分数它就能确定下来。有效的、合理的使用或安排时间,它能帮你提高学习的效率、考试的成绩。时间对于每个人都不存在偏私、善于利用时间的人,就等于延长了他每天的时间,考试的时间。

( 6 )、智慧用人能力

“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为政之道,首在择人,更在以制举人。”如何从制度上保证优秀人才进入各级行政机关,并为他们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一直致力的目标。

( 7 )、书面表达能力

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的一种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一种基本功。语言能力反映人的思维能力、社交能力、以及性格、风度。一个人在工作中主持会议、制定政策、文件,上传下达工作指令,接待来访,参加社交活动,发表演讲和个别交谈……都需要语言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就是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决策思想,运用文字表达方式,使其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的一种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素质,古今中外,杰出的领导人才都具有优秀的文字表达能力。

4 、领导能力

( 1 )、交流合作能力

创业不仅需要汇聚人气,而且还要把人力资源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合作能力是一个企业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及信息化程度在合作过程中的综合体现合作能力已成为未来社会每个人最重要的素养。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具备足够竞争力的前提是善于合群,学会合作,重视协同努力。

( 2 )、前瞻能力

( 3 )、协调能力

( 4 )、协作能力

( 5 )、驾驭危机能力

( 6 )规范行为能力

( 7 )、锐意进取能力

总之,素质与能力是可以训练的,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培养,不断提高的。为了培养良好的素质,我们必须养成肯读书、勤思考、善总结的习惯。肯读书,才能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领导的能力。勤思考,才能提高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做到多谋善断。 善总结,才能从自己和别人的经验中吸取营养,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以指导实践。

学校的管理者所应具备的素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所应具备的素质应该是多方面的,现就自己在管理一线工作的实践体会,谈学校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之我见。

一、认清自己。

表面上看,了解自己者莫过于自己也。然事实却并非如此,常常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模糊,视角被周而复始的工作生活所遮掩,忘了自己是谁,要做什么?或者沉醉于已有的成绩,或者徘徊在老路上度日。而唯有时时认清自己是谁?要做什么?该如何去做,方能时有紧迫感、危机感,让大脑时刻在运转,新的思路,新的想法方能应运而生。认清自己的方式有几种:其一是自己经常进行工作反思,在反思中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及时补救。其二: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认清自己的真实现状,调整好自己。其三:在参与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认清自己,一方面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另一方面树立我能行,我会做得更好的自信心。

二、身先士卒

三、观念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的更新,对学校的要求不断变化、提高。需要管理者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我校在校本课的开发与实践中,创新思路,挖掘家长与社区资源,丰富完善课程的实施,让我尝到观念创新的甜头。

四、协调沟通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每天要面对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相关有工作关系的各方人士,能否与之产生和-谐共赢的关系是学校管理者工作的必修课。我认为:与学生、教师、家长的协调沟通应以尊重为前提,以尊重赢得尊重、以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与其他有相关工作关系的个人或团体相处,应以管理者个人魅力赢得理解与支持。

五、博学善思

学校的管理者应有广博的知识,不一定很精,但一定要见多识广。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琢磨,真正成为教师的教师。

学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篇二

精细化,同时减轻班主任的负担。

1、让家长负责查早操,带早操,打好早操的考勤,保证早操的出勤率及其质量;

4、让家长负责管好晚休午休纪律,保证学生按时就寝;

5、让家长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学生在校生病了,让家长陪同学生到医院看病;

互动的特殊方式,使外界真正的了解学校、认识学校,从而使社会各界支持学校的教学工作,重视学校教育,学校建设。通过家长在校实地和子女生活,使家长清楚自己的子女在校生活、学习的情况及其各方面的表现,否则,有些家长子女在校胡作非为、不成器,家长就责怪老师,甚至到校辱骂、殴打老师。使一些家长看清自己子女的真面目,避免家长误会老师。初中生,正是处在一个叛逆的年龄阶段,对于这些叛逆少年的教育,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是极其头痛的问题,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青年人教育好了,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全社会的以大福祉,犯罪率就会大大下降。通过管理学生,到校担任班主任,亲身体验教师生活,使家长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从而使教师在社会上赢得地位,赢得人们的尊敬。

五、上述建议,可以小范围试点,以3——5年为一个阶段,对实验的成果(学生的学习成绩,道德涵养等)进行分析,对比,如果好了,再大范围的铺开。

学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篇三

应该有先进前沿的教育思想、炽热如火的教育情怀、澎湃不已的创业激-情、持久如一的学习习惯、卓越非凡的管理能力、开放多元的办学视野、深度挖潜的研究能力、专业水准的写作能力。

一、学校管理者 应有先进前沿的教育思想。

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苏霍姆林斯基说:“ 学校管理者 对学校,首先就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 学校管理者 是学校之魂,思想是 学校管理者 之魂。 学校管理者 没有思想,学校便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没有内涵,没有发展方向,没有美好未来。

那么, 学校管理者 如何将教育思想变成教育现实?一是将思想转变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二是将思想物化为学校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规范或激发教师合乎期望的教育行为;三是将思想传递给教师,通过外出参观学习、校内思维碰撞等途径,让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逐步把教师引上预设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状态。这是众多名校长的成功经验。

二、学校管理者 应有炽热如火的教育情怀。

“教育情怀”包含对教育的感情、责任、理想和胸怀。对教育的感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爱”。这种爱包括爱学校、爱教师、爱学生、爱社会、爱自然、爱国家乃至爱人类。对学生的爱,不仅仅包括对学习好的学生要爱,对学习不好的学生也要爱,是一种对生命的爱,是人间大爱。有了深深的爱,才会产生对教育的强烈的责任感,才会萌生自己的教育理想,才会具备宽广博大的胸怀。对教育没有爱、没有感情、没有责任、没有理想,把教育当职业去应付而不是当事业去追求,这样的 学校管理者 是不 符合要求 的。

三、学校管理者 应有澎湃不已的创业激-情。

“激-情”即强烈激动的情感。创业激-情即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不畏困难、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勇创一流的精神状态。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作为 学校管理者 ,最重要的是应该有一种激-情,应该有一种创造的冲动,有一种不断挑战自我的成就动机。激-情可以产生动力,激-情可以产生灵感,激-情可以激励创新。 学校管理者 具有持久的激-情,学校才能得到持久的发展。没有了激-情, 学校管理者 便会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求上进、得过且过,而且这种精神状态会传染给师生,对学校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是危险的。

四、学校管理者 应有持久如一的学习习惯。

当今世界的竞争,从本质上说是学习力的竞争。著名经济学家泰普斯科特说:“未来的领导就是领导学习,未来最可靠的竞争就是克服障碍学习,最好的领导不是下达命令,而是建立让成员扩展能力的组织”。不管是一个人、一个单位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不断取得成功,要想永立不败之地,必须重视、坚持读书学习。学校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任, 学校管理者 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把学习放在职业生命的首位,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不仅自己坚持读书学习,还要引领教师读书学习,建设学习型学校,培育学习型教师。所有 学校管理者 ,读书学习都是他们个人成功和治校成功的智慧源泉,书籍浸润了他们的思想、涵养了他们的生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

五、学校管理者 应有卓越非凡的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是 学校管理者 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目前的 学校管理者 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人治” 学校管理者 、“法治” 学校管理者 、“文治” 学校管理者 。

“法治” 学校管理者 即靠法规和制度去管理,学校基本上运转有序,但缺乏人文关怀;

“文治” 学校管理者 即在“法治”的基础上,实行文化管理,师生遵规守纪成为自觉,其中还充满着人文关怀。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学校管理上,一个 学校管理者 应摒弃“人治”,精通“法治”,追求“文治”。

“法治”应体现民-主化、精细化。民-主化即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扬民-主,让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参与决策和管理;精细化即实施细节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实现无缝隙覆盖、无障碍运转、无折扣执行。“文治”即营造一种学校文化,用文化规范行为、凝聚人心、促进发展。这种文化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信仰,这种文化虽有制度约束,却又操作无痕,充满平等、关爱、互助,师生员工在共同的价值追求中能够体味到快乐、感受到幸福。

六、学校管理者 应有深度挖潜的研究能力。

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寻求问题答案、探究未知世界的一种过程。研究是新时期 学校管理者 重建教育理念、提升管理智慧、突破发展瓶颈、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 学校管理者 要想在治校上不断超越自我,必须重视研究、乐于研究、善于研究,通过深度研究,不断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难题,推进学校向更高层次迈进。

那么,学校管理者 应研究什么?应研究教育方针政策,明确教育发展的方向,在大教育视野下引领学校发展;应研究学校管理,不断优化管理,提升效益;应研究课程、课堂、教学,提升课程领导力,提高教学质量;应研究教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命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应研究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力促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等等。

七、学校管理者 应有专业水准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人们有意识使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写作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是一个人走向自觉、完善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是组合素材、斟酌文字、转变角度、整合思想、反思提高的过程。通过写作,人们可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能够锻炼思维、培养品格、提升境界。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曾断言:“在这个文字愈来愈密集的社会,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读写技巧。”

干每一项工作需要每项工作的素质,教育由于其育人的特殊性可能对管理教育的人的素质要求更高——德才兼备。

德是首要位置。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作为教师管理者、学校管理者的德行就更要高尚,古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德行方面学校管理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我觉得首当其冲的是要勇于负责,敢于承担责任,做事不推诿。试想一个领导拖拖拉拉,那么下属会是什么样子?学校教师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又会是什么样子?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其次要勤政敬业。把学校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追求。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校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撇开个人的私利,能够用爱对待这项充满神圣色彩的职业。

第三要淡泊名利。教育来不得半点浮躁,“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只有教育者拿出陶行知老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姿态才能更好地完成育好人的使命。

第四要有民-主决策意识。独断往往容易造成一家之言管理学校。人非圣贤,一个人的思想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能够在广泛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再作决断可能会更合理,也会避免走弯路,但是我想民-主决策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又要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够则会被民-主所累。

第五要有同情心。同情心说白了就是一颗善良的心、懂得感恩的心、懂的回报的心,能够将心比心的心。教育不是生产产品,学校里的学生和工作人员每一个都是有生命的个体,活生生的人,他们也会犯错误,关键是管理者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和事。我们学校的校训“童言无忌、童行无讳、童心无悖”就充分体现了领导者的仁爱之心,同情之心。有了这颗心就自然不会发生侮辱、诽谤、体罚……这些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了。

作为学校管理者不仅要以德服人,还要才华横溢。我认为一个管理者的才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知识面广,有广泛的爱好、高雅的兴趣。领导者不需要是一个全才,但是应该什么都懂,否则在一所学校里的某一方面就容易是一个外行,外行怎么领导内行?广泛的爱好和高雅的兴趣就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另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也是拓宽知识的一条途径,而且是更重要的途径。记得有首诗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广泛的爱好和勤于学习就是源头活水,有力提高管理者的理论水平和自身修养。

第三要学有专长。一个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是教学上曾经的骨干或是优秀班主任,只有亲历一线的老师才能够了解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这样的领导容易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也容易在某一方面成为老师的引领人,真正成为老师和学校不可或缺的首领。

当然,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者还应该具有更多的才华,以上我仅结合西岗区干部培训会议的讲座和我个人的理解,归纳出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我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也恳请培训领导指正。

学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篇四

学校管理就是作为管理主体的学校领导人,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有关的手段和措施,对学校内外各种工作关系和因素进行决策、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活动过程。但在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目前,有不少中小学校长认为只要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就是管理得好。把教师管得规规矩矩,唯唯诺诺,没有主见就是管理的成功。笔者认为,教师管理既要重视管的控制职能,又要突出理的协调职能。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管和理的关系。

一个成熟度不高的教师,管的成分就要多于理,而对一个较成熟的教师,理的成分就要多于管。

二、重视管的控制职能,注重制度管理。

管的控制职能旨在约束行为,形成规范,在一个组织机构稳定的学校里,往往组织机构的程序和规则很多,很具体且常常是成文的,正规的,但也有一些非正规的,不成文的在发挥作用。韦伯曾描述说:所有的学校都是官僚体制的,通过规章制度管理成员的行为。结构是等级性的。而且有各种角色相一致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行为规范。”他所描述的官僚体制,仍然是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最合适的组织管理模式。因此一所学校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从而改变管理的无序状态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局面,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全体教师能从严格的他律逐渐转向自律,把学校的规章制度、法规政策内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内隐观念和理论。

三、突出理的协调职能。

1、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所谓管理的好,主要是做好人的工作。”衡量学校管理工作是否真的有效,关键不是看开了几个会,制定了多少文件和制度,而是要特别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将更加关注人的自由,人的情感,存在与价值、尊重、理解、沟通和交往。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学会尊重: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关心每一个教师的情感,宗旨、信念,价值标准,行为标准等的因素的培育。重视发挥制度对教师的激励作用,同时尽可能满足教师合理的需要,如创造较好的工作环境,从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教师进修和培训,满足他们学习上的需要,组织工会活动,满足教师娱乐的需要,积极支持和吸收优秀教师加入党组织,满足他们政治上的需要。

2、与教师沟通,疏导人际关系,融通感情。在学校改革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吃力不讨好”或者“好心没好报”的事情,原因可能很复杂,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在管的过程中,解释还不到位,讲理还不充分。甚至个别学校出现一种很坏的官僚习气,管理者不务正业,眼睛向外向上,他们谈起远景规划来尽头十足,干起实事来却你躲我闪,负起责任来你推我让。他们有时间高谈阔论,却没时间,更没耐心去倾听教师的建议,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要脚踏实地,平时多与教师沟通,交流,避免教师产生对立情绪,不利于工作开展。同时,对教师误解而造成的情绪对立,一定要耐心解释。学校管理者最忌一意孤行,甚至专横跋扈,以势压人欺人,对不同意见者进行打击报复。

学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篇五

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设备已经成为学校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成为学校管理的基本装备。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使用这些信息技术装备也已成为日常工作的基本技能。但是不少学校管理者不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以至于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往往成了打字机、收发报机、阅读器、个人娱乐设备等。要使得信息技术设备发挥其在学校管理中的最大效益,就必须提高学校管理者的信息素养,增强信息意识,努力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信息素养的内涵很丰富,其最主要的有信息文化常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技能这三个部分。作为学校管理者,主要要提高的应该是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

一、主动获取信息

学校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一个小社会,各种信息资源丰富,信息来源途径很多。学校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结合自己工作的需要,敏锐地、有目的地、能动地去发现信息和挖掘信息。学校管理者要根据自己的工作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来自教育教学活动、文件、资料、会议、学习等方面的信息,并能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访问、讨论、阅读、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通过各种媒体以及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二、正确处理信息

学校管理者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综合分析、抽象概括和表达传递,通过建章立制,加强信息管控,避免“信息超载”,增强信息免疫,实现科学取舍,实现为我所用的目的。处理信息要把握好三个关键,一是信息免疫。信息资源来自方方面面,需要学校管理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要有较强的甄别判断能力,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二是信息传递。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处理,能根据工作需要,准确地综合、概述、表达和传递所需要的信息,有利于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管理效益。三是信息协作。要善于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零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形成学校各管理部门和-谐的合作关系,实现学校管理的最大效益。

三、积极预测信息

预见性是学校管理者的基本素养之一,预见性是对事物未来走向的认知与把握,预见性意味着主动性、实效性,预见性强,则工作的主动性高,实效性大。信息预测是在所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对未来的一种推测和预见,对信息理解程度的一种能动反映。在获取信息和进行有效地处理之后,要根据信息和自身工作的实际,对信息所反映事物的发展做出理性判断,并依据判断对工作做出有效地战略安排和调整,或将其判断准确地进行传递和交流。它对学校管理者借助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施科学决策意义重大。

四、科学整合信息

信息整合是将所拥有的信息,依据工作的需要和发展趋势,在一定组织的领导下,实现对信息资源有序化、协调化、共享化,最大化的挖掘信息价值的管理过程。学校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来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个体或群体,而对信息的掌握和使用因个体的差异,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本着有利于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原则,组建有力的组织机构,搭建较为完善的信息处理平台,在数据集中、文档集成、资源整合这三个主要方面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形成学校自己的资源库,构建丰富的信息资源。

五、创新运用信息

创新也是学校管理者的必备素质之一,在学校的各种信息通过收集、处理、整合和预测之后,要在多种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学校管理者要充分把个人智慧融入其中,对信息文化环境中的管理理念、管理责任、管理行为,通过信息理念、行为和创新认知系统进行科学评估,创造出新的“信息流”。学校管理者要通过对学校方方面面信息的关注、理解和运用,发挥信息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管理者 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和能力?

应该有先进前沿的教育思想、炽热如火的教育情怀、澎湃不已的创业激-情、持久如一的学习习惯、卓越非凡的管理能力、开放多元的办学视野、深度挖潜的研究能力、专业水准的写作能力。

一、学校管理者 应有先进前沿的教育思想。

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苏霍姆林斯基说:“ 学校管理者 对学校,首先就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 学校管理者 是学校之魂,思想是 学校管理者 之魂。 学校管理者 没有思想,学校便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没有内涵,没有发展方向,没有美好未来。

那么, 学校管理者 如何将教育思想变成教育现实?一是将思想转变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二是将思想物化为学校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规范或激发教师合乎期望的教育行为;三是将思想传递给教师,通过外出参观学习、校内思维碰撞等途径,让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逐步把教师引上预设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状态。这是众多名校长的成功经验。

二、学校管理者 应有炽热如火的教育情怀。

“教育情怀”包含对教育的感情、责任、理想和胸怀。对教育的感情,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爱”。这种爱包括爱学校、爱教师、爱学生、爱社会、爱自然、爱国家乃至爱人类。对学生的爱,不仅仅包括对学习好的学生要爱,对学习不好的学生也要爱,是一种对生命的爱,是人间大爱。有了深深的爱,才会产生对教育的强烈的'责任感,才会萌生自己的教育理想,才会具备宽广博大的胸怀。对教育没有爱、没有感情、没有责任、没有理想,把教育当职业去应付而不是当事业去追求,这样的 学校管理者 是不 符合要求 的。

三、学校管理者 应有澎湃不已的创业激-情。

“激-情”即强烈激动的情感。创业激-情即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不畏困难、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勇创一流的精神状态。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作为学校管理者 ,最重要的是应该有一种激-情,应该有一种创造的冲动,有一种不断挑战自我的成就动机。激-情可以产生动力,激-情可以产生灵感,激-情可以激励创新。 学校管理者 具有持久的激-情,学校才能得到持久的发展。没有了激-情, 学校管理者 便会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求上进、得过且过,而且这种精神状态会传染给师生,对学校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是危险的。

四、学校管理者 应有持久如一的学习习惯。

当今世界的竞争,从本质上说是学习力的竞争。著名经济学家泰普斯科特说:“未来的领导就是领导学习,未来最可靠的竞争就是克服障碍学习,最好的领导不是下达命令,而是建立让成员扩展能力的组织”。不管是一个人、一个单位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不断取得成功,要想永立不败之地,必须重视、坚持读书学习。学校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任, 学校管理者 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把学习放在职业生命的首位,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不仅自己坚持读书学习,还要引领教师读书学习,建设学习型学校,培育学习型教师。所有 学校管理者 ,读书学习都是他们个人成功和治校成功的智慧源泉,书籍浸润了他们的思想、涵养了他们的生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

五、学校管理者 应有卓越非凡的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是 学校管理者 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目前的 学校管理者 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人治” 学校管理者 、“法治” 学校管理者 、“文治” 学校管理者 。

“法治” 学校管理者 即靠法规和制度去管理,学校基本上运转有序,但缺乏人文关怀;

“文治” 学校管理者 即在“法治”的基础上,实行文化管理,师生遵规守纪成为自觉,其中还充满着人文关怀。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学校管理上,一个 学校管理者 应摒弃“人治”,精通“法治”,追求“文治”。

“法治”应体现民-主化、精细化。民-主化即实行民-主管理,充分发扬民-主,让教师、学生甚至家长参与决策和管理;精细化即实施细节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实现无缝隙覆盖、无障碍运转、无折扣执行。“文治”即营造一种学校文化,用文化规范行为、凝聚人心、促进发展。这种文化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信仰,这种文化虽有制度约束,却又操作无痕,充满平等、关爱、互助,师生员工在共同的价值追求中能够体味到快乐、感受到幸福。

六、学校管理者 应有深度挖潜的研究能力。

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寻求问题答案、探究未知世界的一种过程。研究是新时期 学校管理者 重建教育理念、提升管理智慧、突破发展瓶颈、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途径。 学校管理者 要想在治校上不断超越自我,必须重视研究、乐于研究、善于研究,通过深度研究,不断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难题,推进学校向更高层次迈进。

那么,学校管理者 应研究什么?应研究教育方针政策,明确教育发展的方向,在大教育视野下引领学校发展;应研究学校管理,不断优化管理,提升效益;应研究课程、课堂、教学,提升课程领导力,提高教学质量;应研究教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命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应研究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力促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等等。

七、学校管理者 应有专业水准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人们有意识使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写作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是一个人走向自觉、完善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是组合素材、斟酌文字、转变角度、整合思想、反思提高的过程。通过写作,人们可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能够锻炼思维、培养品格、提升境界。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曾断言:“在这个文字愈来愈密集的社会,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读写技巧。”

学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篇六

对青一中,始建于1958年,隶属哈尔滨市道外区教育局,称为哈尔滨市第33中学;1963年划归呼兰县,称为呼兰县对青中学;1969年学校开始招收高中班,学校归属当时的对青山人民公社管辖;1980学校被确定为“片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隶属于呼兰县教委;1995年高中撤消,归对青山镇管辖;1998年学校易地重建,更名为对青山镇东方希望中学;2001年随着乡镇合并,学校改称呼兰县对青山镇第一中学;2004年4月,对青山镇划归哈尔滨市松北区,学校称哈尔滨市松北区对青山镇第一中学。

我校是松北区一所完全中学,校园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规划为三区一园,即初中部教学区、高中部教学区、学生公寓区、翰墨千秋文化园。整个校园布局合理,格调高雅,教学楼造型独特,玉树琼枝,“为中华之崛起面读书”的校训文化石,形成了人文教育与环境育人的和-谐统一。学校于2015年恢复了停办10年的高中。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来,学校在各项工作中也屡获殊荣。曾获省荣誉?次,市级荣誉?次,区级荣誉?次。

秉承“崇德立人,瀹智育才”先进的办学理念。

二、面对现实的反思

刚接任正职,困难很多,压力很大,棘手的问题一大堆,工作不知从何下手。摆在我面前最突出的是三大问题:

一是经济问题,燃眉之急。学校经费赤字(   )  万元,入不抵出。教师福利待遇无从着手。

二是人心不稳,当务之急。师情分析。教师在学校看不到希望,都想自己的事情,主要心思没用到学生身上,可谓哀莫大于心散。

三是生源下滑,令人堪忧。生情分析。学生家长呼声高,社会舆-论大,学校压力大,局里期望值高,各兄弟学校气势逼人。只能背水一战,没有退路。

经过调查研究,实际接触,冷静思考后,我感到当时困扰一中发展的最大问题是解决好六个方面的需要:

一是需要精神方面的支撑。一个学校的振兴,关键在于精神的崛起,一个没有先进的思想和精神做引导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真正使学校站立起来的是思想。真正使学校强大起来的是精神。我们看了电视剧《闯关东》、《亮-剑》都是靠精神取得成功,赢得胜利。大庆油田是靠铁人精神起家,九八抗洪精神战胜了百年一遇的水灾;5·12地震靠的是民族团结精神战胜了特大地震灾害。经过研究、讨论,我们一中的团队精神确定为”和-谐奉献,追求一流”。我们的办学策略为:两部协调发展,走内涵建设道路,创办规模化学校。

我们的办学思想秉承“崇德立人,瀹智育才”的办学理念,立言垂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们的基本工作思路开展四个创建活动。促进学校四大发展。四创建内容为:创建研究型(个性化)教师、学习型校园、管理型学校、和-谐型环境。每一个方面的活动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方案;促进学校四大发展为:以分层次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解决学生差异问题;以人文见长促进学科特色发展,主要解决学生兴趣特长问题;以和-谐向上促进教师名优发展,主要解决骨干教师的培养问题;以优良传统促进学校创新发展,主要解决校园文化问题。

按照这样一种思想和精神,把实际工作转变为教师的一种思想,凝聚成一种精神,形成教师的意志和自觉行为。

我们向全体教师倡导播种观念,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那么一中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是需要目标引领。我们从实际出发,确定工作目标,引导大家积极向上的去追求,我们提出“一年初见端倪,二年初露锋芒,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形成品牌。

我们提出了学校发展的三个定位。

一是对学生的定位。一中学生差别各异,来自不同的学校达十几个,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充满信心,抱有希望,努力把他们培育成才,先从情感态度入手,解决学生学不学,然后再考虑会不会,最后才是能不能学好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低进高出,高进优生。

二是对教师的定位,一中教师面临着历史性的挑战,责任大于利益,工作难、压力大、付出多、见效慢。过去走下坡路,现在是登山,要花费比常人更大的功夫和努力去做,要求教师要改变工作态度,改变工作作风,改变不良习惯,工作中自加压力,自我挑战、互助前行,适应新形势,适应新课改、适应新发展。

三是对学校的定位。五十年栉风沐雨。笃行不辍。五十年砥砺前行,薪火相传。这是责任和使命,是呼声和追求。要看到我们和其他兄弟学校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我们工作的细节,用心程度,付出的精力,赶超先进的勇气和魄力不足。一种人要走自己的路,不攀比,不气馁,不掉队,埋头苦干,不骛虚名,憋足劲,只进不退就能赢。坚持就是发展,努力才会成功。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三类学校,院校争满点;二类学校,院校有位置;一类学校,院校有亮点;各项竞赛有名次。(中考高考人数、省市市重、一表、二表、三表)

三是需要制度和机制保障。学校发展有三个要素。第一个是依靠校长的观念,人格和能力;第二是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机制;第三要素主要是依靠校园文化来影响校职工的行为和追求。制度更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更能体现公平、和-谐、科学发展。我们从实际需要出发,组织制定了11个制度和方案,基本体现了五个关注,即关注学生、关注教师、关注教学、关注过程、关注奖励。把工作目标化解为每一个实施步骤,在质量和效果上下功夫,花大力气把一个部门的工作与制度挂钩,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召开教代会进行讨论修改,然后下发执行,由各部门负责检查、落实、考核、兑现奖惩。

四是需要创造条件,改善环境。我们先解决教室紧张问题投入600万元盖4100平方米2号教学楼,再解决师生吃住问题投入400万元盖3000平方米3号公寓楼。每逢年节学校通过不同方式对教职工慰问,让老师在心里感觉到学校总是很关心他们。对特困、特殊疾病的教师及时去看望,体现了一种亲情和家人般的温暖。教师在评职称(分中高级多少人中级高级)、评先进、评骨干、学校亲自和有关领导打招呼要指标,为教师们争荣誉,创造条件派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先后派出教师?次,参加国家、省、市、区交流。为通勤教师解决了校车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尽量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给教师办公室购置了书柜,更新了办公桌椅,配置电脑,及时更新,办公环境清新文雅,文化气息很浓。

我们提出一个理念,经营就是服务。领导要为教师服务,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后勤要为教学服务,学校要为社会服务,共同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五年来,我们争取资金2千万元,其中用于购置教学设备500 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千万元,改善校园环境500万元。

五是需要向心力和凝聚力。学校能否办好,校长是关键。班子影响作用至关重要,我要求中层以上干部少说多做,深入第一线,以身垂范,给教师带个好头,副校长以下都兼课,听课,深入到课堂,体验教学过程,把握教学环节,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校领导给大家带个头。值班任务中层领导承担不用教师了(不安排串休日),领导班子每个人都能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去做,争先恐后的去做。我们领导干部实行政务公开,考勤公开,办事公开,让大家监督。大家都能做到早来晚走,每学期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工作总结,整个班子成员与学校的发展同步走向成熟。当我们在改变现状继往开来的时候,现实也在改变和塑造着我们。

六是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古今成大事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一中发展是人心所向,各级领导全力支持鼎立帮助。社会各界也关心支持一中工作,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解决困难。纵观兄弟学校的发展历史,目前一中虽处于发展期,但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现在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有一些办得好的学校也会产生高原反应。事物发展都有一个回落式的过程,机遇很难得,就看我们站在什么角度去思考,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资源。

四、实践中创新

这里我想引用一位哲人的一段话,他说“用头脑思考的人是智者,用心灵思考的人是诗人,用行动思考的人是圣人,同时用头脑心灵和行动思考的人,很可能就是先知”。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预知未来。要用手去做,用眼去看、用脑去思考,用心去处理事物。

新课改要求我们去实践,去探索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感悟创新,学校提出:要在课改实践中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获得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的走向未来,创造更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

第一、对教师的管理。

树立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意识,学校以教师为本,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左右着学校办学形式的是那里的骨干教师群体。他们的思想、能力、意志、态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在工作中,当我们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善待教师就是善待学生,也是善待学校。

我们提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没有好的教师,就办不上好学校,没有一批名师,就很难办成名校。美国教育研究机构组织一个问卷:是学生成就学校,还是学校成就学生。我说是教师成就了学校,是学校造就了学生。办学什么最重要,我说第一是教师,我宁可少要10万元钱,也要一名好教师;第二是生源,第三才是经费。有了好教师、好生源,也就有了经济来源。我们要创建名校,必须先培养名师,形成名气,依靠名人壮大名声。

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两个始终坚持:其一,始终坚持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同步;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名师发展计划;始终坚持在事业中发展教师,在研究中成长教师,在岗位中促进教师提高。在教学中实行师徒帮教,跟踪听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其二,始终坚持用事业凝聚教师,用情感吸引教师,用成就激励教师,用精神感染教师。学校开展了评选十佳教师、和-谐团队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特殊嘉奖,大张旗鼓的'表彰宣传。对教师的每一步成长我们都搭建平台,倾注心血,倾其全力。实践证明,关注教师的发展,就是服务于孩子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

在教师发展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四项基本建设:

二是使读书成为习惯。

三是使研究成为风气。

为解决有效教学问题,学校把教学研究的中心向备课、上课、教学检测分析转移,每次月考成绩统计、质量分析都分科组织进行研究,针对问题及时采取对策,从而提高了教师的实际业务水平。

四是使培训成为制度。把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任务,做到人人过关、科科过硬,培养教师具备五种能力,即:考试独立命题能力、竞赛辅导的能力、编写校本教材的能力、承担科研课题的能力、本学科大循环任课能力。

第二、对学生的管理。

现在的中学生,特别需要严格的管理,无数名校成功的做法,都说明了严师出高徒、管理出质量、管理出人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是学校管理的主要任务。学习成绩好坏往往反映在学生学习习惯上,良好的品德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资本。教育家关鸿羽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习惯是教育的根本归宿”。

我们重点开展三种教育活动:

一是开展主体性教育活动。让学生管理好自己,主要是学校、班主任创设情境提供方向,提供服务,让学生去实践过程,去实现自我管理。

二是开展体验性教育活动。学校把各项检查一以贯之的抓到底,毫不放松。抓迟到、抓带手机、抓发型、抓校服、抓考试舞弊。

三是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高一学年组织的军训、共青团系列活动。

第三、对教学的管理。

在学校的整体管理工作中,我们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学校提出,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把教学工作扎实有效的落到实处,体现四个中心的作用,即:日程安排突出中心、一切活动围绕中心、方方面面服务中心,人才物力保证中心。在教学工作中注意抓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1、抓分层次教学

2、突出学科优势

3、提优补差,实施控辍计划

4、学有特长  

5、建立月考制度,跟踪检测。

6、分析学情,协同并进

7、加强备课组建设,打造品牌学科

8、建立家长会制度

第四、对课程的管理

我们着力提高学校的课程领导能力,突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力求做到国家课程标准化,校本课程多样化、办学特色课程化。

第五、对校园的文化管理

一个没有文化的学校是苍白的,是没有希望的学校。

一是抓班级文化建设。定期开展班主任论坛活动,班级管理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说教型、管理型向民-主型、思想型和文化型转变,对班级的管理更多的是靠班主任的思想引导,班级文化建设来熏陶、感染,引导学生自治、自重、自强。

二是抓教研组,学年办公室文化建设,形成一种制度、思想和文化氛围,使大家在教学中感受教育内涵。

三是创办?

五、工作中的几点感悟

我从教30多年,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当过教师、中层干部、副职校级领导,现在任正职校长。任正职校长五年,在教育实践中,我经历了70年代的勤工俭学,80年代的教育改革,90年代的素质教育,21世纪的现代教育。纵观教育改革发展历史,只要我们把握住教育规律,就掌握了办学的主动权。

1、要把教师队伍建设当作重中之重来抓。在所有办学条件中,教师队伍是最重要的条件,有了一流的教师,二流的学生、三流的设备、也可以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抓队伍建设校长要有经营意识,就是真心实意的为教师服务,做到心里有教师;要时刻关心教师的冷暖;要把教师的一切挂在心上;要把教师的成长摆上日程。心诚则灵,没有感动不了的人。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师德,教师的情感态度决定工作的质量得办学成绩。胡-锦-涛讲,教师要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去影响学生,用真心、真情、真诚去教育学生。只要我们用心的去做,都能获得成功,心到佛知。

3、适应新形势,勇于超越自我。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是用昨天的知识今天的理念来培养明天的学生,昨天成功的经验给明天带来的可能是失败,今天的问题往往是因为昨天的经验造成的,成功的果实是包含着失败的种子,通向未来的路不是回家的路。从新课改的角度说,我们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要勇于挑战自我,超越昨天。未来真正的强者不是经验丰富的人,而是学习能力最强的人;未来的成功者不是驾驶豪华轿车的人,而是能够改造吉普车的人;资本时代是大鱼吃小鱼,而竞争时代是快鱼吃慢鱼。只要我们发奋学习、发奋实践、发奋思考,我们都有可能办出名校,成为名人。有一位哲学家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能从80岁往前活的话,我相信95%的人都可能成为伟人。

4、天道酬勤。事业的成功属于执着追求的人。回顾30多年走过的路,从教师到校长,如果说有了一点进步,取得一点成功,就是凭着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大一点说有一点坚定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心、积极地进取心和顽强的自信心,这种朴素的使命感和价值观,再一次体现我的人生价值。岗位的变化,也就是一种新的挑战,无论工作怎么改变,但我的人生价值观不会变,那就是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习惯于站在更高的一个层面去思考现实的问题,勤奋的实践,不断的探索、反思,一往无前的奋斗下去,最后事业的回报远远大于我的付出。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未来,未来得成功在于拼搏。

每学年都要将全校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其中包括教师的任课安排。由于每年教师有调动或特殊情况,总是要费一番脑筋才能将工作分派好。较早的时候,学校安排工作由学校领导做统一安排,老师们一般不会出现不同意的情况,随着年度考核、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等新的管理形式的出现,工作安排越来越难。

前几年实行学校设岗,教师和学校进行双向选择,实行了一段时间后,老师们也看明白了,所谓的双向选择其实还是学校安排,教师自由选择的范围很小,一些学科是给哪位老师安排的一目了然,别人即使想选择,学校也不会选。这也是个两难的问题,学校是从教师能胜任的最佳位置设置的岗位,换了别人肯定对工作有影响,而教师对双向选择的形式逐渐由模糊到清晰,对于安排不如自己意愿的工作出现了排斥心理,伴随着就出现了部分工作没人愿干,或对学校的安排不愿服从的现象。

自来到仁政小学后,我取消了双向选择安排工作的方式。其实个别教师不服从安排并不是对抗领导不想干,一是可能对所担任的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怕干不好而推诿;二是可能心理上有一种无奈的感觉,总觉得是被动接受的,没有得到尊重;三是可能觉得自己比别人负担重一些,心里过不去。因此,在安排工作上,对这些个别老师就是要个别对待。

在安排工作以前,我利用多种机会找老师们了解他们对工作安排的要求,做到安排工作时心中有数。在安排工作时,根据学校总体工作分工,把课程基本上安排得差不多后不急于公布,分析一下哪位老师可能对工作不满意,先分析老师们的心理,可能在哪个方面不满意,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提前谈话。谈话时,要放下领导架子,不以官压人,要以平等的地位和老师们谈心,以商量的语气把工作的安排情况与老师进行交流,看他能不能接受,有什么困难。没困难,服从安排更好,如果不能接受,进一步探讨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同时,向这位老师提出学校为什么要安排这项工作给他的理由,让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位置上最胜任的人选,如果不这样安排会给学校工作带来什么样的损失。实在有困难,没法完成这样的工作任务,也只好进行调整,不能因为老师不接受学校安排的工作就对该教师有成见。老师们基本接受工作后,在全校大会上公布工作安排,这样就水到渠成了。

我感觉,只要我们心中装着老师,从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安排工作不是件难事。关键是要尊重老师,把老师当做是朋友,而不是被动的被管理者,这样才能将学校各项工作安排好,并且落实到位,才能把老师们的潜力释放,把学校工作做好。

学校育人应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

感悟:小鸟成功飞越太平洋,靠的仅是一小节树枝,而学校管理的第一要务是育人,育什么样的人呢?应是像小鸟这样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人。因此,学校育人应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近几年来,我们在学校中大力倡导“习惯教育”,就是想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好的习惯会有助于一个人的成功,坏的习惯则会阻碍一个人的发展。比如,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我们将学习习惯分为课前学习习惯、课上学习习惯、课后学习习惯。每种习惯又可根据侧重点不同,分为基本学习习惯和拓展性学习习惯。学校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就能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我们提出“以礼育人”,就是“以中国优秀的礼仪文化熏陶人、塑造人”,从而实现“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人”的目标,进而“成就学生幸福、成功、快乐的人生”。

学校管理应关注教师的幸福

故事2: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谈到工作热情时,曾讲到一个石匠雕石像的故事。同样都是石匠在雕塑石像,面对“你在做什么”的问题,一个人说:“我正在凿石头,凿完这个我就可以回家了。”——这种人视工作为惩罚,在他嘴里最常抱怨的一个字就是“累”。另一个人说:“我正在做雕像,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是报酬很高。毕竟我有家和孩子,他们需要稳定和温饱。”——这种人视工作为负担,在他脑子里最常想的一句话就是“养家糊口”。第三个人放下锤子,骄傲地指着石雕说:“你看到了吗?我正在创造一件艺术品。”——这种人以工作为荣、以工作为乐,在他心里最常流露的一个声音就是“很有意思”。作为一名教师,工作并不仅仅是辛苦的,更是神圣的、充满乐趣的。

感悟:现在的教师普遍工作负担很重,缺乏职业的归宿感与幸福感,产生了职业倦怠感。没有教师“幸福地教”,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幸福地学”。因此,学校管理应关注教师的幸福。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应努力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同时,学校管理者应强调,作为教师,需要用自身积极、健康且富有活力的精神、才华及个性来支持自己的事业,构建自己的职业理想。要努力让教师认识到,从事教育工作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生活本身,进而实现个性自我与角色自我的融合统一,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在教师激励政策上,学校应坚持多元激励,因为多一个观察的角度,就会多发现教师的一些优点,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激励、感受成功,让所有教师追求自我成长、看到自我成长、享受自我成长的幸福。

学校激励制度应“因人而异”

故事3:某校在教师评优、考核、晋级等方面都制定了一套严格、公正的量化积分办法,每学期都能根据教师的积分对教师进行评价。量化评分的内容包括教师的出勤、工作量、教学成绩、教研成果等方面,但每次评价结束后,许多老教师的积分都非常靠后,与“优秀”无缘。于是,老教师们怨声载道,工作中出工不出力,甚至“破罐子破摔”,只盼着退休那一天早点到来。

感悟:明明是“公平”的制度,为何没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看关键还是出在“量化积分办法”上。“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初一看,量化积分办法非常公正,但细一分析,还是有失公平。原因在于老年教师相对于青年教师,有许多先天的劣势,即使开足马力、“透支生命”,积分也不可能排在年轻教师的前面。因此,学校激励制度的建设应“因人而异”。学校管理者首先应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把老教师视为学校的“宝”,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然后把全体教师按年龄分为老、中、青三组,并按各组人数所占比例,分配优秀指标。再就是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量化积分办法。这样的积分办法,既能调动老教师在教学、教研方面的积极性,又能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价值,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只有“夕阳无限好”,学校工作才能“齐步走”,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

学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篇七

一所学校的发展同学校的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的管理是由管理者、管理的手段、管理的对象等因素组成的。学校管理的各个层次中,校长是管理中的最高层次,是学校管理中的首要管理者。学校能否迅速发展,教学质量能否尽快提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长的管理水平。如何提高校长的管理艺术做个成熟的学校管理者呢?笔者认为要把握以下四个管理原则和八条具体措施:

一、学校的管理必须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既要形成一定的风格,又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制度性与情感性的管理 

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根据“教育法”与“教师法”等切合实际制定出各类规章制度,成为学校的“法”,以“法”治校,教职工在“法”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硬管理,是管理一所学校的重要手段,但只“抓制度” 的硬管理是不完善的,还应有情感投资,即“关心人”的软管理。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记住:会管理的,管教师的“心房”。 校长要学会人性化管理,给压力,更要给宽容!现代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学校管理者要了解教师的需要,理解和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他们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正确估计他们的作用。要从内心上去激励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不是用过程和形式去限制他们创造性的发挥。学校管理者要增强服务意识,变权力管理为服务管理,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在生活上要尽可能多地关心和理解教师,努力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重视对教师进行情感投资。学校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实际,关心教师的疾苦,关心教师子女入托、入学和学业进步,关心教师的家庭和睦幸福;关心教师本人,并对配偶及父母的病痛及安危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以便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公平性与竞争性的管理 

学校要引入竞争性的机制,才能激励教工争先恐后地努力工作,但竞争必须建立在同一起跑线上,生源情况、带班的教师水平、设备条件基本相近,才能对同事形成压力,产生动力,使之去努力争先。对他们的考核要同一个起点、同一个标准对德、能、勤、绩全面考核;进行奖惩(包括奖金、荣誉、赏识等);才能达到受奖的光荣。论-功奖励,就必须公平准确,人在感到不公平时激愤的情绪就会产生,为了发泄这种情绪,就会找有关领导说理或发牢骚、泄怒气、制造人际矛盾,甚至消极怠工。公平是产生竞争的基础,是激励人与同行争高低的起跑线。公平是手段,竞争才是目的。要让教职工去想 方设法搞好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那在决策上就必须具有公平性,在学校的整体上才能产生和-谐竞争效应。

综合性与单一性的管理 

单一性的某个时期的目标管理、某项活动的管理、某个层次的管理、都是局部的、个别的管理,必须把每一个单一的管理认认真真地抓好,才能保证把综合性的整体的管理搞好。因此,综合性管理是各类单一性管理的集中体现,单一性管理是综合性管理的基础和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学校要想发展,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安排学校各项工作,使学校各项工作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协调运转,学校上至校长书记,下至教师职工,目标明确、职责清楚,部门分工、层次分工、人事分工,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互相衔接,及时协调,上下畅通。学校还要利用社会上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排除消极因素,增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作用的协调性,形成综合性教育管理,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了学校发展,以综合性的管理从学校的整体发展上提出奋斗目标,统一指挥,领导做领导的事,各层次做各层次的事,分工不分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达到综合协调的最佳管理效果。

民-主性与集中性的管理

学校管理中要定制度,要处理解决好各种矛盾,需要决策。怎样协调各方面的冲突,需要决策;从这个意 义上讲,管理就是决策。那么,通过什么形式决策呢?这就是必须坚持民-主性原则。学校管理者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依靠广大教工办学,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形成群体压力,迫使群体中有消极和不良行为的人在大家的压力下“从众”。同时由于群体参与,人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所以对共同决定的计划和目标形成较高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当然在体现民-主性的过程中要及时引导,把正确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群体的主导意见,不能使“小团体意识”干扰了主要目标,管理者要针对不同情况,运用积极的群体决策,形成群体动力与凝聚力,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以提高管理效率。

二、成熟的学校管理者 既要有与时代同步的前瞻性眼光,又要有实事求是、量力而为的务实精神。

(一)制定适当的目标 

(二)拥有足够的自信

(三)要善于从别人中获得帮助

管理者是透过别人而使工作完成的人,所以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必须能接受别人的帮助。授权可被定义为委托权力和责任给他人,所有有关管理的书都有说管理者应授权给下属,但是许多管理者认为授权是很难做到的事情,主要是怕别人做的没有自己做的好,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就知道自己并不能做全部事情,所以能谦虚的接受别人帮助,同时适当的表达他对别人帮助的感谢。

(四)驾驭激励与控制的艺术 

(五)充分、合理利用时间 

(六)把握自我情绪 

(七)重视现在 

(八)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 

成熟的管理者能适当而且客观的对自我表现评价,他明白没有人是完美的,只有成熟的人勇敢的认错,了解自己的缺点,这种认识就是成长和改进的起点。成熟的一部分是原谅他人的错误,自我的责备和怀疑是自我发展的一大阻碍,一个成熟的`定理者希望自己能够成长。就必须针对自己的缺点,配合自己的能力,设计一系列的改正计划。

在与同事闲聊时,不知怎么搞的,竟然说道学校管理层面上了,在闲谈中,我觉得学校的校长要学会做加减法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事实上,随着干部队伍的年轻化,许多时候,不是资历太浅,就是深入研究不够,或者是经验主义、本本主义在作怪,这一切都有可能让一所学校不知怎么才能够更好地前进。

从使用人方面来说,干部队伍是愈年轻愈好,原因很简单,作为上级领导,年轻人可以有效指挥,加上没有什么成绩,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不听话的现象,这就导致明明不适合学校发展的措施,硬是听从上面的指挥,乱弹琴,结果搞得本来还有点信心的团体问题多多。

我想,如果一名教育管理者,整日里躲在办公室里,听着下面的人汇报,就算一线教师有什么问题,也不加以深入思考,就直接交给下面某个部门去解决,有时候真的是愈处理愈糟糕,真正伤害的依旧是学校这个团体。

干部的年轻化固然能够增强活力,能够让一些不怎么可能推行的政策实现,这是非常好的一方面,但是年轻的干部有时候又容易冲动,不喜欢与别人商量,导致众叛亲离也不在少数。许多年轻的干部刚刚走上岗位,兴致勃勃,信誓旦旦,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等到困难重重,自然不免灰心丧气,有个别的会抱怨声声,不思作为,很快就会变得庸俗,什么也别想有什么成绩。

其实,年轻干部最怕别人说自己资历浅,不能够圆满的处理一件件事,实际上,只要有声音,说明大伙还在关注你,等到学校没有声音了,那你在这个团队中也就没有了实在的意义。

我觉得年轻干部和一定资历的干部差不多有这样的不同点,那就是年轻干部似乎说的比较多,行动的比较少,这一点上,姜还是老的辣,为啥呢,真正的有一些阅历的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绝不会马上推行什么政策,更不会拍拍脑袋,马上实施什么政策,都会反反复复权衡,直到一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伤害降到最低点。我发现年轻干部喜欢干一刀切的事儿,就是在事情的处理上,总以为只要政策到位了,一视同仁了,什么事儿就能够圆满处理了,殊不知什么山应该给什么样的歌声,我们千万不能够走调,无论什么样成熟的干部,他的背后都有一个非常有魅力的智囊团,如此,才能够把一件事做得比较完美。

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样的管理者容易涣散人心,说到底,就是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一个人躲在办公室里思考,生怕别人知道一点点秘密,殊不知,这种习惯常常带来的后果是乌托邦的成分特别多,我不反对管理者有自己的主见,但是在形成意见之前,最好多实行民-主,让尽可能多的人走进来,与之商量,从而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如果一个想法或者一项政策的出现,许多人反对,那么管理者就要及时反省,到底在什么方面出了问题,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解释平台,假如有人提出更好地方案,我们完全可以放弃所谓的面子,认真给以实行,毕竟人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犯一些低级错误。

有时候,管理者看问题未必有老师看得清楚,为啥呢,老师是被领导者,他们能够直接感受到管理者政策带来的影响,如果是积极的,他们会不加掩饰地执行,就算嘴里说一些不怎么着调的话,我们关键应该看行动,行动才能够说明一切。管理者只要从教师的行为中就可以判断出一项政策到底怎么样。

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要时刻有到教师中间去的意识和行动,从学校上下去深思,你能够很快找到学校到底需要什么。人有时候存在这样的不成熟想法,那就是事儿愈少愈好,有时候发生了一些事儿,许多人宁愿掩耳盗铃,也不愿意直接面对,直至事情愈闹愈大,再出来处理,那时候就是非常被动,非常不利于一件事的正确处理。从管理学上说,事情都是由人产生的,如果管理者不积极主动的去关注一些细节方面的事儿,十有八-九就会丧失人心。人心一旦散了,你想有什么作为,那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习惯于等待事情的发生,然后再利用什么淬火原理,进行什么冷处理,看上去自己在充当什么判官,实际上,你已经在无形中把自己抬得高高在上,这样的压迫式管理,许多人一定会犯嘀咕的。

自古以来,无论什么样出色的帝王,都会清一色地纳谏如流、从善如流,才不管这人什么地位呢,就算你没有什么高贵的血统,照样能够成为汉高祖、明太祖,相反,那些有什么高贵血统的人,一不小心就把江山给弄丢了。

管理者未必要亲力亲为多少,关键是学会使用人才为自己服务,这才是关键,刘邦也罢、朱元璋也罢,都是这方面的高手,能够认清自我的长短,从而更好地发挥下属的能力,让下属在享受成功中给自己更好地发展。

我发现时下许多学校的管理者是特别孤独的,他们走到哪里,人们就恭维到哪里,看上去自己无所不能,实际上,就像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一样,人们不敢说什么,或者也没有必要说什么如果一个单位有人愿意跟你说什么,如果是从学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你完全可以稍微加以关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

来自 cOOcO.neT.CN

我发现一个出色的学校管理者,他不是解决问题的能手,而是发现问题或者判断问题发展走向的能手,同时也是督促一件事如何顺利完成的能手,如果不能够清醒地认识这一点,一味地被事情牵着鼻子转,一个团队就是有一些人,他们唯恐天下不乱,只要发现你有什么不对,就会立马给你麻烦,到那时候,你的学校到底该怎么发展,那就不再认真思考了。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明白啥事都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不要仅仅听一面之词,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如此,你才会团结更多的人。如果你能够平等、公正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可以说,你就算不出台多少政策,人们也会比预期干得好,这是许多人很难想象的。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能够团结周围一切的力量,时时给自己的团队传递正能量,不做语言的巨人,更多的是做行动的智者,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成为大伙关注的焦点。

人有时候就是如此,你说多少,不去严格执行,那是不能够服众的,反而你不说过多的言辞,用行动来灌输自己的意志,反而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事实上,历史上,许多成功的帝王,他们的说辞都是特别简短的,朱元璋为啥反对冗长的文字,推行什么八股文,初衷是希望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传达意思,林肯先生的演讲,那也是寥寥几百个字而已,至于丘吉尔的就职演说,言语也是特别精炼,原因就是在关键时刻,许多智慧型的领导者,他们知道语言的力量有时候不如用行动来回击一切。三言两语,就是再怎么普通,你认真执行了,说不定就是伟大的事业。

大智者心系天下,学校管理者也应该关注校园的一草一木,为什么要时刻巡视校园,不就是能够听到更多的声音,思考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让一个学校的主旋律充满正能量,这才是学校主要管理者应该行动的状态。

学校的管理者学会做加减法,就是时刻关注学校的动态,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力量,让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也能够绽放出最美的花香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愿广大的管理者真正意义上成熟起来,我们的教育不能够再折腾了。

学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篇八

4天的培训,20位校长的精彩发言,让我感触颇多。

大家在谈课改,却又不是单单说课堂。每个校长都从课堂延伸到了学校管理、教师培养、学生习惯、社团活动等。眼界的提高说明了我们的课改已不单纠结也课程的改革,更多的去关注教育整体的进步,去发掘课改的真正内涵。这种转变,说明了我们的课改在真正的落实,持续的推进。结合自己工作,有几点感悟:

教师对于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他一切的宏伟蓝图只是空想。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也一直是我最关注的话题。在几年的工作中,我一直把教师提升作为学校第一位工作。我尝试过《接近教育》主题活动,做过《三个一》主题教育,开展过每周四次的教师培训,每学期都认真做好听评课教研活动。力争通过这些师德教育和业务教研提升教师的素质。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总觉得和心中的理想差的好远好远。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到了__学校的做法和我区许多学校的案例,我看到了自己以后尝试的方向: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正面师德师风教育的引导,离不开教研活动的规范开展,更重要的是给教师创造一个公平的工作环境。如果一个学校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师评价制度,体现不出教师工作的合理差异,教师就会失去主动学习、用心工作的土壤。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应该作为校长在教师提升工作中的第一要务。

学生是我们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我们一切工作的目的就是学生成才。我在几年的工作中也一直在思索、在探索。我们的学生应该把什么教育作为重点,我认为时髦点的说法是三位目标,再往前探究可以说是德智体美劳。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应该把什么作为抓手,是课堂?是活动育人?我觉得还是从习惯养成入手较为全面。几年来,我在学校也慢慢探索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从最早的”三个一”到学生守则、规范教育,到习惯养成20条,到三周两个好习惯,到一期两个好习惯,到习惯养成序列计划。

想了很多,尝试了不同的方法,学生确实有了一定进步,但离自己的目标还很遥远。通过这次培训,看到了太谷的习惯养成,学习了其他学校的习惯养成教育,我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习惯养成教育还太空泛,不扎实,特别是学生的评价一直以来没有真正的突破。以后要继续取长补短,把养成教育落在实处,不断研究、让习惯二字深入每个教师和学生的灵魂。

学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篇九

《现代校长》周刊编辑:管理要以人为本,这句话说起来很轻松,很多学校管理者都可以讲出一堆的道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以人为本”不知不觉被抛诸脑后。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学校厕所是个教师和学生天天光顾的地方,本来应该明亮、洁净、照顾到人的尊严。可是,笔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除了高校和一些条件好的学校之外,中小学厕所建设普遍令人摇头,而且长期以来没有引起重视,成了被学校管理者遗忘的角落。目前,中小学厕所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厕所面积狭小。有的学校有一千多人,厕所的面积居然只有二三十平方米。一到下课,学生拥挤不堪。出来的学生和进去的学生有时会撞个满怀。厕所建设设计粗陋随意。很多厕所,没有屋顶,一下雨,地面又脏又滑,学生容易摔倒。有的学校,虽然加了顶盖,但是窗户很小,也没有安装排气扇和电灯,结果里头阴暗潮湿、臭气熏天。还有很多厕所没有必要的洗手设备。厕所蹲坑之间没有任何遮拦。要照顾人的尊严,在每个蹲位之间,应当安装遮拦设施。不能认为孩子小,就可以不讲尊严。厕所卫生管理不够。厕所内的粪便,有的学校三天清理一次,有的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才清理一次,消毒意识很差。夏天,苍蝇四处乱飞,很多传染病,不知不觉就传播开了。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麻烦,关键是学校要把厕所建设和厕所卫生管理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在检查学校工作时要把学校厕所建设和管理列入检查的内容。有的领导一到学校检查,就是看看教室,听听汇报,了解一下教学情况,就是不肯问一下,厕所建设得怎么样,管理得怎么样。这样,学校也就很难注意了。有时候,检查者甚至自己也进学校厕所一趟,却只是匆匆进去匆匆出来,没有细心地发出一声疑问:这个厕所合格吗?这样的'环境行吗?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学校厕所管理工作纳入考核目标,形成制约机制,促使学校做好。学校厕所关系到千千万万教师和学生的健康,要真正重视起来,要把厕所建设管理成为一个宽敞、清洁、文明、重视人的尊严的地方。山东菏泽李启咏2月19日编后李启咏老师关于“学校厕所”问题的来信,道出了我们学校管理中一个长期被管理者忽视的大问题。在许多管理者看来,厕所问题不足挂齿,根本不值得列入他们的议事日程之中。因此,厕所被打入“冷宫”,成为人人天天光顾但被大家普遍忽视的角落。于是,我们在一些学校看到,师生匆匆而进,掩鼻而出。在一些地方,厕所还酿出了大事:厕所围墙倒塌殃及学生,茅厕蹲梁断裂伤及学生……学校管理无小事,厕所事小,管理事大,它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健康,关系到大家的安全。我们希望校长们把厕所问题当作学校的大事来抓,把它建设成为干净、清洁、文明的场所。

学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篇十

在当今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学校管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社会渴求素质全面、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人才,另一方面社会低俗文化、金钱至上的思潮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影响很大,而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面对各式各样的教育改革,很多学校负责人和教师无所适从,许多学校管理者在哀叹中彷徨。笔者认为,无论处于何种大环境,学校管理者都要以不变应万变,始终在“团结、务实、创新”上做文章,强化内涵发展,学校就能在改革大潮中扬帆远航。

1、务实,需要学校管理者对教育工作具有满腔的热情和较大的牺牲精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教育是一项培育人的细致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时间的,又有空间的;既有具体的,又有抽象的;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因此,学校工作的落实,需要管理者在时间、精力、个人利益,甚至家庭利益上做出牺牲。学校管理者要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落实好学校各项工作,切不可急功近利,对学校工作要倾注满腔的热情,要树立着眼长远的坚强信念,在处理问题时,既要有细心,又要有耐心,只有对学校的发展孜孜以求,才能务实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我是2003年开始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对学校的热爱使我将学校的一切都装在心里。每天赶在师生之前起床,而后和师生一起做早操,学生学习时间,我到教室听课,到教学楼巡视,及时和问题学生交流,帮助同事解决一些工作、生活困难。后来,负责抓全镇的教学工作,我发现原来的制度不够全面,就利用暑假的时间重新制定了一个新的管理制度,并冒着酷暑到一些中小学负责人和教师家里发放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并用近几年全镇的相关事例和数据反复进行论证,还参考周边乡镇的做法和一些优秀学校的管理经验,制定了一套操作性较强、有一定前瞻性、切合本地实际的管理制度。我牺牲了个人休息时间和小家庭利益,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赢得了全镇教师的高度赞誉。

2、务实,能凝聚人心,形成较强的战斗力和创造力。

学校管理者的作用就是沟通、服务和引领。当我们放下架子,真诚地和师生沟通,以服务者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则我们就能多听到一些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好谋略,只有务实地深入工作,务实地听取意见,才能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才能形成强大的创造力。今年,我们搞了个为师生办实事的活动,要求每个学校今年必须为师生办5件以上实事,这些实事是在各校教师中征求意见以后,再经民-意代表确定的,校长为这项活动的第一责任人,与中心学校签订责任状。如期完成了的,中心学校给予适当的奖励,没有完成的,在各校的目标管理考核中扣分,目前,这项活动在中心学校的督促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目前,中小学教育普遍的现象是共性有余、个性欠缺,“一刀切”畅通,多样化“难行”。这种“千校一面,万生一腔”的状况不利于推进素质素质教育,不利于形成学校特色,更不利于创建特色学校。

1、创新,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必须加强学习,以科学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只有自己带头学习,才能带动教师学习。同时,我们要建立必要的学习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奖惩制度,从学习的“质”上对教师进行评价,使全体教师(包括校长及其他管理人员)有压力和危机感。二是建立考评机制,从学习的“量”上提出明确的要求。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拓宽视野,尽快更新管理理念。

2、创新,需要我们不断改进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

著名教育改革家李希贵说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牛同马去赛跑,当然是牛输了,但牛的失败并不证明牛的无能,倒证明让牛和马去赛跑的人的无知。面对千差万别的师生,如果我们还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的话,那受益的是少数,受冷落甚或受打击的是多数。当我们都在为学生的学习情绪不佳,学习积极性不高而感到烦恼时,我们是不是应当从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上去下点功夫呢?我们要更多地提倡对师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着重对师生进行纵向评价和多元评价。要改变只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师生的做法,要改掉对学生考试成绩排名的做法。当“批评”在学校管理中逐渐失效时,我们要尝试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师生。美国的施瓦伯是全世界年薪过百万元的.头号人物,他说:“我认为,我有激发人们热情的能力,我激发每一个人将其自身潜能发挥至极限的方法就是赞赏和鼓励他,这也是我们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他还说:“上司的批评最容易推毁人的意志,我从不批评人,我给的仅仅是鼓励和称赞。迟于寻错,急于称赞;诚于嘉许,宽于称道,这就是我喜欢的管理思想。我发现,与受到批评和指责相比,获得赞许和认可能使人们的工作更出色,包括那些知名人士在内,没有一个人不符合上述原则的。”

3、创新,需要我们改革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

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加大,和学校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我们的学校在经费上越来越“不差钱”。如何合理安排学校经费,是我们校长和学校主要负责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既不能拿公用经费滥施恩惠,也不要斤斤计较,事事抠门,该花的必须花,不该花的,坚决不花。大手大脚,不顾后果地花钱,势必给学校带来后患;而该花的不花,也势必影响积极性。

人性化管理是当前提得最多的名词。人性化管理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举措。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所看重的并不完全是金钱,而是学校领导的理解和尊重,支持、鼓励与帮助。常听到一些学校负责人讲,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与经济挂钩,估斤算两,教师就无话可说。虽然我们处在市场经济社会,但作为教育这种与经济挂钩的做法,其作用到底有多大呢?一方面学校经费毕竟有限,与各项工作挂钩的经费也是有限的,另一方面社会大环境中行业之间、岗位之间的差距依然悬殊,有限的经济刺激能否使教师心态平衡呢?所以,经济杠杆不能作为平衡人的价值观的唯一举措,否则,就会形成斤斤计较、动辄用经济来衡量自己工作的思维定势,对学校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现在不少人在提倡:“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当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善教师待遇,当我们以最大的努力为教师搭建创新教育的平台,当我们以自己的真诚面对每一个人,以最大的热情投身于学校工作时,我们收获的必然是大家的理解、支持,真诚与信赖。如果我们做到了以“诚挚的鼓励,善意的提醒,温馨的关切,真诚的倾听,热情的帮助”对待师生,我们收获的必然是最阳光的和-谐。

4、创新,需要我们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胡-锦-涛说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素质教育倡导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反对教育只关注知识的传递和升学率,要求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既要着眼于学生知识、技能等的增强,也要着眼于学生态度的养成、体质的强壮、能力的提升;倡导教育要促进学生全体发展,反对仅仅关注少数尖子学生,要将“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会学习的方法,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收集、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一方面不能死死地盯住文化课程,要开发实践活动课,在体育、艺术教育方面加大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反对传统的、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激活课堂教学氛围。2015年下期以来,我们以抓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行“校长听课日”制度,规定每周星期二或星期三中心学校的校级领导下到各校听、评课。去年11月28日,我邀请了涟源市教育局的领导和涟源市教研师训中心20名教研员到我镇指导,我镇18名中小学教师开放课堂让专家和同事共同品评,与此同时,我还在我镇中心小学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这些活动有力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除了要正直无私、廉洁奉公、务实创新以外,还应当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并团结广大教师开展真诚合作。

首先,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管理层的组织者、协调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所学校的校长,不仅是教师的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主要教育者,而且形象地说,也是一个特殊乐队的指挥。这个乐队是用一些极精细的“乐器”——人的心灵来演奏的。你的任务就是要听到每个演奏者发出的音响,你要看到并从心底里感觉出每个教育者在学生心灵里留下了什么。校长要善于“经营”人心:“用光明前景激发人心,用丰厚待遇留住人心;用人文关怀温暖人心,用教管结合净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用高尚人格臣服人心”。在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今天,校长要把工作重心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学校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工作上来,既要放手让各处室、各部门创新学校管理,又要统一协调,科学决策,要创造条件让有能力、有魄力的下属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要以坦诚、谦逊的态度和其他管理人员和-谐相处,不能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这样才能使学校管理队伍有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其次,各处室之内既要职责分明,工作主动积极,又要团结协作,做到“相互信赖不猜疑,相互交流不隔膜,相互支持不拆台,相互谅解不指责,相互关心不冷漠”。学校管理人员要有“首遇责任意识”,也就是说,每一个学校管理者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不管份内还是份外的事,只要第一个遇到,就必须尽心尽力地去做,自己不能解决的要马上通知相关人员到场,绝不能置身事外,熟视无睹。学校领导集体只有精诚团结,才能形成和-谐、健康、愉悦的工作氛围,才能激发全体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教书育人的氛围。第三,学校领导集体必须善于团结广大教师,积极协助广大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要树立“服务者”的形象,不能以管理者自居,“善治者必达情,达情必近人”。不深入群众,不亲近群众,就只会拉大干群之间的隔阂,久而久之,甚至会形成对立面。当然,亲近群众,不单纯的是和群众聊天、拉家常,也不是小思小惠地套近乎,更不是靠出卖内部信息获取他人的所谓“信任”,而是靠真诚的帮助,用热情而不做作的话语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相互了解,形成团结和-谐的学校生活氛围。

当前很多学校都产生了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核心问题是教师“内在精神的消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缺失。”我想,只要我们学校管理者以务实的态度推动学校工作,以创新的精神改善学校管理,努力创设人文、和-谐氛围,加强内部团结协作,在为教师提供发展平台的同时,大力营造共同进步的宽松的大环境。那么,教师消沉的精神也会亢奋,成就感和幸福感也会得到满足,学校特色就会早日形成,创建特色学校也就指以可待了。

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学校领导应坚持学习,自我提高,以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来“经营”学校,带领全校师生走现代教育发展之路。学校领导事务繁忙,但是如果你不能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纵使你整天忙忙碌碌,也不可能在教育上有所建树。

三、 教育需要创新,学校领导要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在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式等方面不断探索,不懈追求。如果仅仅停留在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和指标上,没有任何主动性,也不考虑本校的实际,只是一味地忙着应付有关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和组织的各项活动,就算完成得很“出色”,也绝对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学校管理者。

四、 学校管理者要唯才是举,不能任人唯亲。请记住:照顾了一个人,你便失去了一大-片。要想方设法让那些真正有才能的教师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给他们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而不是妒贤忌能,更不能打击压制。

五、 学校管理者要有亲师意识。教师需要的是这样的学校管理者:视他们为朋友,能够耐心倾听他们的酸甜苦辣,虚心接受他们的批评和监督,而不是如“统治者”一样高高在上,随意发号施令,动不动以“下岗”、“解聘”等字眼相威胁。请别忘了,你也是老师,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师哪能接受你这样的“管理”?学校管理者的威望来自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始终与教师心连心。否则,受伤害的不仅是老师,还有你——学校管理者。

六、 学校管理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你要做的是如何带领全体教职工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倾心尽力,心中时刻想的是学校和老师的未来。有忧患才有紧迫感,有了紧迫感才有前进的动力。

七、 管理学有句术语: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学校管理者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和管理举措,不断警醒和完善自己,同时主动接受和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力求以高尚的师德修养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影响师生,感染师生,从而带领全体教职工共同进步。

八、 学校是一个系统,其工作千头万绪。单靠你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任何任务,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工投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

九、 学校管理者很少担任教学任务,主要处理各种行政事务,参加各种应酬,渐渐地便与教师拉开了距离,听不到真言,也听不进忠言。自己成了高高在上的领导,对师生的冷暖很少关心。学校管理者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自觉树立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意识,竭尽全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十、 制度重在贯彻,成绩来自实干。学校管理者不仅要有切合实际的办学思路和学校发展规划,更重要的是身先士卒,少说多做,扎扎实实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不要停留在空喊口号上。在实践中出真知,在务实中长才干。

学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篇十一

云南开远的6000多人被屏蔽于时代之外。他们没法去银行存钱,没法旅行,没法考学、没法打工,甚至不能合法结婚。他们中的一些人所居住的村庄,甚至在当地最新版本的行政地图上,也被标记为荒芜的山坡。而这一切,只因为他们是上世纪末自发迁移来当地的移民,这些外来者都没有户籍。

倘若说自发的迁徙需要用“被完全遗忘”的结果来作为代价,那么它已经成了不可承受之重;倘若说6000多人的命运,以及他们所遭遇的一切,被习惯性地无视了数十年,那么它表达出的,只能是“故意的遗忘”。

6000多人因为户籍问题,所遭遇的困难绝非一日,当地管理者也理应感知,可他们选择了逃避。给予迁徙者户籍,不仅“落户”的手续麻烦,此前因户籍缺失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起来势必更麻烦。于是,一遗忘就是数十年,当地官方至今拿出的仍是聊胜于无的“解决托词”:只能提供一些帮扶政策,“户口的问题在开远是解决不了的,需要省里或者红河州里做出安排。”

在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下,解决相关问题或许困难,但是,一个公民,不能在自己的国家“没有身份”地生存。那群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是这个社会难以抹去的悲哀。

学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篇十二

今年寒假以来,认真研读了《学校管理理念与案例》一书,有如下-体会。

本书对学校管理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合理的选择,并以全新的方式进行了内容的组织、排列,排列的主线是以学校管理的主题内容展开,确立了三十一个主题内容,每一个主题内容以学校管理理念为主线进行串联,在本书中管理理念既是各个部分主题内容的联系方式,更是全书中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要素。其标题可能是理念本身,如以人为本;可能是管理的内容,如教学管理;可能是管理策略的形象表述,如乐队指挥与知识管理;也可能是管理策略表述,如用长容短等。理念的选择力求反映学校管理的新发展、新需求,以满足学校管理者对学校管理理论的需求。

1 、决策科学化

科学、有效的决策是符合学校实际的、令人满意的决策。因此管理者在决策时应注意下列几点:一是要准确地把握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包括内部和外部环境,要掌握学校内部环境就要深入调查。二是要博采众长,权衡利害关系。科学、有效的决策常常是建立在不同意见基础上的。这就要求在决策时站稳脚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灵活地做出决策。三是要制定操作性强的决策。整个决策过程中耗用时间最长的不是决策本身,而是决策的推行过程。决策的有效推行,必须力求接近实际、简单、可操作性强,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难以实现。四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在推行决策的过程中,应建立一套信息反馈制度以便对预期的成果作实际的印证。

2 、管理制度化

(1 )合理、有效的制度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的观念转化为具体行为。我们力图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充分民挥制度的转化效应,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和学生具体的日常行为。制定制度时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育人性原则,二是民-主性原则,三是科学性原则,四是可操作性原则,五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六是“ 人性” 原则。在制定制度时尤其应重视可操作性原则和“ 人性” 化原则。如果制定的制度可操作性差,不重视“ 人性” 化原因,只能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如果强行推行,势必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

(2 )合理、有效的制度是学校管理的有力法宝。而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策略。一是在管理过程中,对违纪者给予相应的处罚,但要让违纪者心悦诚服,认为管理者有人情味,做事不绝情。要达到这一目的,管理者在做决定之前,就必须对违纪的原因、动机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加以分析,最后做出判断,确定违纪的性质以及产生的后果。二是管理者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既要灵活,又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不丧失工作的原则。三是要给被管理者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但又要让被管理者意识到不可为所欲为。四是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要管得很细致,但又不能对琐碎的小问题都一一对照制度处理。

3 、工作程序化

工作程序化就是有计划、有秩序的做事。在学年初要提出全学年的工作思路、教育理念、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工作计划,把工作计划通过工作行事历具体细化,一一实施。要求各组室、班主任同样制定出计划,一一落实,每周一安排全周工作,使教职工明确任务,明确职责。杜绝盲目性,朝令夕改的作法,使学校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开展。

4 、作风民-主化

创建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体现作风民-主化,应注重以下几方面。一是树立依靠全体教职工的聪明智慧发展学校的观点。在制定制度、重大决策时都应充分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二是建立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关系。三是在管理中充分发挥思想工作的作用,采取“ 多谈心、少批评,多指导、少责备,多鼓励、少处罚” 的工作方式。规范管理,充分调动教职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四是实行校务公开。坚持与教师、学生谈心对话制度。采取召开家长会,发放征求意见书、教学工作民-意测评,教师岗位胜任率民-意测验等形式。充分发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

所谓管理人,说穿了就是善于用人。而善于用人则取决于当领导是否具有容人的肚量。容人不仅仅是一个策略问题,而且涉及到人格和立场问题。为了使教师都能人尽其才,要做到四容:

其一、容纳比自己所长之人。应有自知之明,要容纳比自己所长之人。只有这样,学校才有希望。

其二、容纳有缺点但有特长、有事业心的人。要把个性与缺点区别开来;把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区别开来,批评教师的缺点,要谨慎,要正面引导,要把握分寸,更要尊重教师的人格。根据我们的经验,所谓有缺点的人,其优点也十分明显,且往往有特长富有事业心。能容纳这样的教师,无疑是有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

其三、容纳敢于提相反意见,甚至反对过自己的人。有了这样容人的肚量,学校就有了民-主的氛围,大家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人心更齐,工作更有劲。

其四、容纳犯过错误,但愿意改进的人。教师有时所犯的错误,往往是出于好的动机,犯错是考虑欠周所致。诸如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对学生过严等等。持这样容人的态度,不但能提高犯错误教师的认识,促使其改进,而且其他教师也受到了教育。

把握了上述四种容人原则,就能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积极性。即使有用人不当之处时,也会得到教师的谅解。

(一)实施三个转变,确立成功管理的思想基础

1 、管理者的办学思想要转变。学校办学思想要把以提高学生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的办学指导思想更新为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办学思想。从短期看,提高学生素质不一定与提高分数同步;从长远看,提高学生素质与提高分数是不矛盾的。学校领导要主动承担风险,要向教师申明:要相信教育科学的力量,要有教育自信心,在探索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责任由领导负,要有为教师教育思想的更新" 松绑" 的魄力和胆识,有效调动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教育创新的积极性。

2 、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要转变。学校管理者必须坚信每一位教师都具有潜能,潜能的开发无年龄限制,只要教师更新观念、改革方法、积极实践,就能取得成功,学校管理也就成功。只有充分相信每一位教师,变管理者对教师外压式的强制管理为教师内调式的自我需求,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真正达到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

3 、要让全体教师的教育思想得到转变。教师的心态是矛盾的,教师身上常常是新旧教育思想多种因素同时存在。先进的教育理论仅仅被学校管理者和科研人员掌握是不够的,只有被广大教师掌握,才能成为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方法的锐利武器。要让全体教师掌握更多先进的教育理论,并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校管理者对教师教育思想中的不合理之处,不应持采取批评指责的态度,而应采取扬长避短的方法,立足于挖掘新的可取的教育思想,由此去推动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

(二)“转变”与“改革”相结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1 、要把教育思想的转变与教育方法的改革结合在一起。学校管理者要花大力气把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相应的教育方法,创设宽松民-主、开放多元的教育环境,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大胆实践、不断创新,使教育思想的转变不断深化,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成功的体验。同时使更多的教师在每个教育的实际环节中都能自觉地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取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师进行教育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还应注意分析不同的教育方法背后的教育思想,促进教师对教育思想的深入领会和把握。

2 、要把政治上的激励与业务上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学校管理者在政治上要帮助教师树立追求目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事业心、成就感,树立起" 人人都有发展机会" 的'信念,促使他们更能够大胆去创造机会,不断给自己创造出一片"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的发展时空;在业务上要为教师创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种说课开课活动、论文竞赛活动等,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和培训,学校认真制定和实施教师全员培训规划,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在实施" 名师工程" 中,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分层次分阶段的操作方案,让每个教师都感受到不同层面、不同角色的成功和欢乐。

(三)、建立管理保障机制,正确运用评价手段

1 、要有良好集体舆-论的保障,用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学校管理者要加强教师集体建设,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使成功管理的思想能为每位教师理解和接受,激励每位教师去取得成功。在建立保障机制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建立各级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评比奖励制度。

2 、要有因人而异的综合评价。评价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评价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提高。管理需要对全体教师进行横向比较,但更要注重教师发展的纵向比较。管理者要看到每一位教师的自身进步,并且让教师感到自身的提高。只有在教师不断自我提高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较客观地进行横向比较,从而调节自我实现的目标。在具体操作中,要让每一位教师先寻找现实座标,再规划发展座标,制定出发展措施。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中,还要采取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即不仅看教师终点的教学成绩,更要看他起点的高低,使评价更公正、合理,更全面、准确。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构建现代学校管理,要求中学管理从传统走向现代化,从经验走向科学化,从粗放走向精致化。学校的管理活动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要成为学校管理行家,需要学习管理理论,应用管理理论理性地分析学校管理活动,形成符合学校管理实际的管理思路、策略、方法,进行卓有成效的学校管理活动。

按照要求,最近重读了《致加西亚的信》,不仅再次读到了罗文的“敬业、守信和忠诚”,更对罗文“勇敢的担当意识与坚强的执行力”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罗文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把信送给了加西亚。他信守的是承诺,执行的是责任。他送的不仅仅是一封信,而是整个国家的命运,担负的是民族的重任,承载的是人类的责任。故事广为流传100多年,它所倡导的除对工作的勤勉敬业精神外,更重要的是那种服从至上的强有力的执行。正因为罗文坚守了承诺 ,秉承着那种绝对的忠诚,才有可能真正把信送到,从而扭转了整个战局,改变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作为学校的管理者,结合具体工作,有如下的感受与思考:

区委王书记要求“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有担当意识。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每个人的肩上都有一份担子,每个人都需要担当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干部,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脸面”,而是一份“责任”。因为我们不是一个普通老师,也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个普通老师,或者说不能把自己降格为一个普通老师。王书记要求我们,把更多的学生送到送到huai yin中学去,送到大学去。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社会对我们的期待。既然我们从事了这一份事业,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那我们就要在自己的本职范围内,勇敢的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要负责任的做、负责任的说。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了、做好、做优,这才是一个有担当意识、有责任感的干部。

罗文的承诺,就是“一定把信送到”。作为一个教育人,一定有着自己的职业追求与理想。作为一个党员,一定有着自己庄严的承诺和信念。作为一个校长,那就一定要以德为首,德才双修,德才兼优。要始终守住做人的底线,守住做事底线,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我们要正确对待名利得失,大事多商量,小事有底线。要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功名不“要”、小利不“贪”。慎言慎行,洁身自好,永远不触纪律底线。不能吃的坚决不吃、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应要的坚决不要。埋下头、静下心、扑下身,清清白白做事,踏踏实实工作。像罗文那样,既要深思熟虑,也要坚决果敢。工作中,既要坚决杜绝不作为,也要不能乱作为。做到认真工作不缺位、行使权力不越位、规范要求不失位。

“罗文的坚守,是他的心中有整个战局,有整个国家和民族”。校长也好,副校长也罢,大家都是学校的管理者,都从事着教育这一份神圣的事业。一个单位也好,一个部门也罢,可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分工。分工,是为了明确责任。但是,分工不是分“家”,不是我们“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我们都要有全局意识,要顾大体、识大局。处理好学校与学校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单位与单位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互相沟通,互相提醒。另外,一个集体、一个单位,分工不可能“平均”,很多工作有交叉,有些工作会牵涉到几个部门。那就要本着为学校负责、为事业负责、为大局负责的意识,积极参与、积极支持开展相关工作。工作中,还要尊重其他干部的职权,维护别人的威信,不干预和随便评议别人的工作。不看别人的“笑话”,不说别人的“风凉话”,不背后议论别的单位、别的部门的不足,而要善意的提醒。做到尽职不越权,帮忙不添乱,补台不拆台。权力不争,责任不推,困难不让,功名不居。“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一起垮台”。 “一荣不一定俱荣,但一损必定俱损”,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工作的合力。

在我们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要不违背组织原则,就要依靠个人能力,向罗文一样,“独挡一面”地开展工作。

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果断决策,敢于实施,使自己的工作对全局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在贯彻决定,执行上级精神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分管工作的实际,确定好自己的工作思路,并采取得力措施使之落到实处。做到有方案、有布置、有落实、有督查、有效果、有反思。

做老师很辛苦,做校长更辛苦”。选择做干部,就是选择吃苦。“平时要做到老师未到我先到、老师未走我不走。”选择做干部,那就要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勤奋敬业。可能我们无法做到“无私奉献”,但是我们一定是在校时间要比普通老师长,受到的委屈要比普通老师多,福利待遇要比普通老师少。

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当他们遇到困难出现失误,发生矛盾要主动解决,敢于挑担子。下属发生失误,自己主动承担责任,不推、不躲、不让,并做好反思。

既要要把上级的意见、政策、要求坚决贯彻下去、布置下去,同时要把群众的意见收集、反馈上来,达到沟通的目的。让我们听到群众真正的声音,听到群众正确的声音。

以上是我再学《致加西亚的信》以后,结合实际工作,做的一些思考。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准确,与大家共勉。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让我们一起相互提醒、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也相互监督,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qing he教育事业多做一份贡献。。

学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篇十三

作为学校管理者,我有幸担任了这个职位多年,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工作心得体会。学校管理者的工作是极具挑战性的,需要协调各种资源和利益,并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我的经验告诉我,一个出色的学校管理者需要具备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段: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是学校管理者必备的重要素质。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当有远见卓识,并能够为学校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在我的工作中,我始终注重与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鼓励他们参与到学校发展规划中来。我定期组织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大家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当学校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我会坚定地站在前线,带领团队共同应对,稳定士气,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第三段:沟通能力。

作为学校管理者,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是一个庞大的组织,需要管理者与各个层面的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为了确保信息的传递顺利和准确,我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会议和聚集活动。我鼓励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并促进他们分享经验和教学方法。同时,我也会定期与学生进行对话,了解他们的关注和需求。通过与师生的沟通,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内部现状,并及时对任何问题做出反应。

第四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管理者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个人的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优先解决最紧急和最重要的问题。我了解到,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立即解决,但我努力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关注,并采取适当的行动。同时,我还鼓励教师们积极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以形成学校与家长和社区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共同解决各种问题。

第五段:总结。

学校管理者的工作心得体会是多方面的,包括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可以帮助建立团队良好的工作关系,沟通能力可以促进信息的传递和理解,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学校的整体运作效率。在我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学校管理者的工作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可以取得更好的结果。我希望我的心得体会能够对其他学校管理者提供一些帮助,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篇十四

1.领导不要埋怨下属无能,管理者的工作就是让下属有能。

2.要当教师的思想导师、精神教练、人格楷模。

3.最重要的是做一面旗帜。即人格品德、思想境界是师生学习效仿的旗帜。

4.人格力量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管理者应是一个好人,一个正派人,一个能人,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他要心系学校,情系师生,大公无私,公道正派,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难事不推诿,好事不伸手,会经营人心,会经营质量,会打造品牌,会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

5.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是发展。企业要找经济增长点,学校要找教育发展点。学校的发展应该是办学条件由差到好,竞争力由弱到强,社会影响力由小到大,学校环境不断优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过程。

6.文化靠的是思想,而思想的核心是价值观。管理者要做有思想的人,因为对人影响最大的是思想,要有向善和向上的态度,要有行动力。

7.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

8.永远不要认为完善细节就会弥补整体不足。

9.工作上避免“宁可要没有一个错误的枯燥,也不要有错误的生机”的死板要求。

10.永远要想到:你的教师希望取得工作成绩,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检查。

11.对学校来说,最重要的是学校文化的建设。靠学校的文化育人,使学生在学校文化底蕴的浸染中学习知识、增长能力、形成品格,使其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而非考试的机器、知识的容器、升学率的代言人。

12.真正的好学校并不是我们平时所想象的纪律最严明、学习最严谨、规范最周全的学校,而是给学生自由和想象的空间较多,创设出宽容和关怀氛围,特别是在思想与智慧上给予学生启迪最多的学校。

13.一个团队像一个树林,每一棵树为了阳光与雨露都奋力向上成长而成为栋梁;而远离群体的独树虽在沙漠中的灌木丛中鹤立鸡群,不愁阳光,没有竞争,但只能成为薪柴。

管理篇

14.管理的本质是寻求合作。管理者不是让师生去服从自己,而是让自己和师生都服从于一个共同的愿景。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其核心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理论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15.在学校管理中,物质刺激已不是管理的灵丹妙药,制度约束只能管理教师的行动而非思想,唯有文化引领教师寻求自我实现,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才是上策。

16.教学模式是为教学理念服务的,是理念的脚手架。没有经过教师思考内化的外地模式不会真正成为教师的个人知识,终归要重新回到习惯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方式之中,这也是我们学习外地经验学得快丢得也快的根本原因。不是本土化的东西,不经过改良是没有生命力的。

18.我们无法改变教育中的竞争状态,无法改变家长对学生升学的过高期望,但可以改变学生的课堂,改变学生的课外活动,改变学生在学校里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

19.制度如果缺少了价值规范和价值引导,就如同植物人一样没有思想意识。僵化的制度需要废弃,烦琐的制度需要简化,没有创新价值的制度需要完善,刚性的制度需要人的“在场”。

20.管理者用权力影响教师,不如用行动影响教师。能正确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好领导。

21.一所学校真正擅长和热爱教研的教师,通常只占教师总数的20%左右。有的学校对20%的教研骨干视而不见,不支持,不鼓励,不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却喜欢盯着80%的教师,大会批,小会讽,还时常以落聘相威胁,结果大多数教师站在了学校管理者的对立面,使学校管理的难度增大,这应该引起学校管理层的反思。

修养篇

22.不要过分强调-教师的责任,否则会使教师把工作当做一件属于别人的事,而不是一件属于自己的事。服从与自尊之间的界线很小,却是分明的。

23.不要以为与教师接近就会失去你的自尊,也不要以为教师与你的见解不同就是对你有恶意。

24.不要以为是把奖励恩赐给教师,奖励其实是教师自己挣的。

25.指责你的人,未必都是对你不满的人,大多是想帮你改进工作的人。

26.你可以拒绝学习,但你的竞争对手不会。

27.管理者要多用“微笑”代替“严肃”,多用“关注”代替“威严”,多用“倾听”代替“命令”,多用“引领”代替“控制”,多用“情感沟通”代替“批评指责”。

28.要牢记:如果你觉得自己还很嫩,你将继续成长;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成熟,你将开始腐烂。

29.威望从哪里来?靠上级封不出来,靠权力压不出来,靠自己吹不出来,靠耍小聪明骗不出来。只有靠真心实意地、尽心竭力地、坚持不懈地为师生办实事,才能逐步树立起来。

30.管理不是要改变别人,而是影响别人、感染别人,让别人乐意站在主人翁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重视管的控制职能,注重制度管理。  

三、突出理的协调职能  1、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与教师沟通,疏导人际关系,融通感情。  

在学校改革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吃力不讨好”或者“好心没好报”的事情,原因可能很复杂,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在管的过程中,解释还不到位,讲理还不充分。甚至个别学校出现一种很坏的官僚习气,管理者不务正业,眼睛向外向上,他们谈起远景规划来尽头十足,干起实事来却你躲我闪,负起责任来你推我让。他们有时间高谈阔论,却没时间,更没耐心去倾听教师的建议,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要脚踏实地,平时多与教师沟通,交流,避免教师产生对立情绪,不利于工作开展。同时,对教师误解而造成的情绪对立,一定要耐心解释。学校管理者最忌一意孤行,甚至专横跋扈,以势压人欺人,对不同意见者进行打击报复。

学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篇十五

搭便车,是一句俗语,意思是自己不出钱而坐上他人的车并由此达到自己方便的目的。也泛指一切自己不付出而坐享他人之利的行为。1965年,美国教授曼瑟尔·奥尔森出版了《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首先从理论上对“搭便车”现象进行系统研究。

奥尔森最独特之处,在于他对研究集体行动问题的执著。他一生专门研究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个人的理性行为往往无法产生集体或社会的理性结果?奥尔森看到的是亚当·史密夫所推崇的“看不见的手”的失灵。社会科学家往往假设: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一定会为实现这个共同利益采取集体行动。但公共选择理论奠基者奥尔森教授却发现,这个假设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集体行动的结果,许多合乎集体利益的集体行动并没有发生。相反,个人自发的自利行为往往导致对集体不利、甚至极其有害的结果。“看不见的手”为什么会失灵?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大家的理想为什么常常无法实现?原来,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公共性,所有集体的成员都能从中受益,包括那些没有分担集体行动成本的成员。

对此,奥尔森专门研究了罢工行为。他说,工人们为了增加工资而奋起罢工。有人积极组织甚至成为这种行动的领导者,有人积极参加成为这种运动的中坚力量,另外有些人却徘徊、观望直到胜利在望时才加入这种行动,也有些人虽然加入了行动却始终没有出力,等等。后来,罢工胜利了,工人们获得了加薪。加薪作为这种罢工的胜利成果,当然是全体参加者集体行动的公共产品。在奥尔森看来,凡是参加这种集体行动的成员都可以而且应该享受这种公共产品,在分享这种集体行动的公共产品时,那些出力甚少甚至根本没有出力的工人都可以而且应该享受加薪的胜利成果。但问题在于,参加罢工这种集体行动的成员有人出力多些,有人出力少些,有人甚至根本没出力。可是在享受公共产品时这些没有为集体行动“付出成本”的成员不仅也享受了一份,甚至他享受到与那些出力多的成员同等的待遇,即他获得了与那些出力多的成员同等的加薪机会和成果。这就出现了所谓“搭便车”。那些出力甚少甚至根本没有出力的工人为什么要搭便车呢?或者说他为什么对于这种不出力而享受公共产品的行为安之若素丝毫不感到愧疚或不安呢?奥尔森认为,这是由于人的自私本性所决定的。在奥尔森看来,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单独生活的,是完全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体,因而必不可免地追求自身的利益。因此,在分享罢工胜利而加薪的集体成果或公共产品时,每个人都会自觉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为自觉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这种自私性,他在这种集体行动中必不可免地成为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搭便车正是其经济人本性使然。

就像奥尔森本人所说“尽管我只是一个经济学家,但这一研究所作出的结论不仅是对经济学家是有用的,而且对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也同样有用。”

生活中普遍存在搭便车现象。例如,厂家就经常采用此策略,一些弱势产品跟进强势产品,借力“铺货”,最大限度地减少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阻力,使新产品快速抵达渠道的终端,从而尽快与消费者见面。传媒市场上也存在搭便车的例子:比如,一部《穿越时空的爱恋》电视剧的高收视率,各种穿越剧便接踵而至,从《寻秦记》到《神话》,从《宫心锁玉》到《步步惊心》,一部部穿越题材的电视剧和小说便进入广大人民群众的视线中;再如,歌手海鸣威就借助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名著所具有的影响力,创作《老人与海》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并凭借其获第六届劲歌王颁奖典礼暨第六届全球华人乐坛总选颁奖典礼“最具潜质歌手”。

搭便车行为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古代有,现代更甚。这样的行为如果泛滥成一种社会现象,就会对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危害。那么,如何消除搭便车行为呢?在奥尔森看来,必须在集体行动中或者说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中实行相互作用的两种“激励”:一种是“集体性激励”,即通过各种积极办法激励全体成员竭尽全力地参加这种集体行动,并由此而使他们共同分享这种公共产品。比如,通过各种办法使工人们完全明白这种罢工对于自己利益的厉害关系,并由此而消除一切徘徊、观望尤其是参加而不出力的行为。另一种是“选择性激励”,即通过各种办法使全体成员明白,如果你不参加或不能积极参加这种集体行动,你将不能得到或者失去这种公共产品的分享。

奥尔森的理论合理地解释了滥竽充数的搭便车行为产生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消除这些行为的途径和方法。准确理解和完善搭便车理论,最大可能地消除搭便车行为,是我们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

学校管理者的社会责任篇十六

管理者行为决定企业文化形式,并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企业管理者在文化建设中居于主导地位,管理者不断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传达企业的价值观与理念。总的来说,管理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成为企业价值观的载体。根据企业管理者在公司的职责分工及定位,我们可以从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及基层管理者三个层次展开分析,探讨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定位问题。

管理者行为决定企业文化形式,并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企业管理者在文化建设中居于主导地位,管理者不断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传达企业的价值观与理念。总的来说,管理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成为企业价值观的载体。根据企业管理者在公司的职责分工及定位,我们可以从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及基层管理者三个层次展开分析,探讨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定位问题。

高层管理者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倡导者,秉承跨越沟通的重大事项,在诸多场合需发挥精神领袖的作用。

设计师:由于高层领导在企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他们对企业的理念和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说来,企业文化理念,离不开领导者的总结、归纳和加工。企业高层领导者在萌发构想、提炼升华、形成等过程中起到总设计师的作用。

倡导者:建设企业文化,要求领导者成为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把握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实质。作为倡导者,需要坚定自己内心的信念,要把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等时刻铭记在心中,以实际行动倡导企业文化。领导者不应满足于一般性号召,不应只是通过文告和集会才向员工倡导,而是利用一切机会,通过一切手段去倡导企业文化。

中层管理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传扬者,发挥以身作则,积极培训、指导部属的作用。传扬者:建设企业文化,要求领导者成为员工的示范者,被认同的对象、模仿的榜样,做到表里如一。领导者需要做到言行一致,忠实于自己的承诺,带头践履文化价值理念。作为企业文化的传播者,需要领导事事做员工表率,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指导者:建设企业文化,要求领导者成为团体和员工个人的指导者。团队和员工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困惑和问题、冲突与挫折,对新的文化价值观会感到难以适应,对旧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会感到难以摆脱。因此,领导者应当帮助团体和员工,给予他们及时而有力的指导。作为中层管理者,需要善于集中员工的经验和智慧,用员工自己成功的经验去指导员工,提高员工,解决员工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管理者,更多的担任培育的角色、一线指导员,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到学以致用。培育者:建设企业文化,要求一大批企业文化的培育者,需要营造有利于企业文化骨干成长的条件,藉此获得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机会,扩大文化视野。企业可以因人而异地发挥企业文化骨干作用,发挥其特长。在交往互动中,亲自给员工以指点、开导、启发和感染。变革者:基层管理者,最能深刻感知环境变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需要新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推动企业文化的变革,不断保持创新与进步。当管理者发现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需要新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时,必须积极地推动企业文化的变革,使企业文化不断创新与发展,确保企业文化与外部环境要求以及自身发展要求保持一致。

总的说来,领导行为决定文化形式。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领导的性格、气质、能力、个性倾向等方面决定的领导行为对企业文化的方向、内容都有很大的影响。企业领导者不仅要经常设想如何面对未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情况而稳步前进,作为优秀的领导者还要从实际出发,从长期战略方面思考,确定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带来企业文化的相应改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