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呢?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理解所读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作者传达的观点,对作品的整体感受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应该结合自己的思考与感触,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读,给出独到的见解和意见。同时,读后感要有结构合理、观点明确、语言流畅等特点,尽可能做到既有感情的表达又有理性的思考。请大家欣赏以下的读后感范文,并从中汲取一些优秀的表达和写作技巧。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学生读后感篇一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高铭与不同类型的精神病人交流的过程。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也像接触到了这些人,加上自身的想象力,这些人还挺鲜活。书里的一些精神病医师说过,不要去深究精神病患者的言论,听听就过,不然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精神病患者。但当我看完整本书之后,回想那些精神病患者的言论,有时会觉得那些言论真的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
正常人被评判为正常,是因为各种观念思想与大数量的人群相同。正常情况里你不会因为想得太少而被说不正常,而你可能会因为想了别人都不会想的事情而被周围的人觉得不正常。
“大家都这样啊,你想这么复杂干嘛,你有病吧?”
换位思考,不管在哪儿,不管对谁,都是一项很有用的技能。
书里有一段话:“捉一只虫子,放到另一棵树上,它不会在意,它会继续吃,继续爬,它不会认识到周围已经不同了,它也不在乎是不是一样,有吃的就好。”
这是一只被放到另一棵树上依然只顾吃东西的虫子。我觉得说是说虫子根据自己的本能只管吃,而不在乎自己在哪棵树上,其实也可以引申到人身上。
一些学生也像这只虫子,“本能”是老师或家长给予、灌输的——“你不要想太多,照着我教的学。”学生提出的一些想法被外界以不正确的方式处理,久而久之,他遇到事情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想,该怎么想,想的东西对不对,最后索性不想,反正会有人讲的。儿童的创造性就此被抹了个干净。
当人的多样性和创造性被错误地引导以致被抹平之后,它就变成了虫子,外界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
教育里,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包容和正确且适当的引导很重要,把握得好,孩子的未来或许会更加有个性。老师和家长都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才能对孩子很好地负责。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学生读后感篇二
昨天刚开始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不得不说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我。本来我是想在网上买纸质的书来看的,我喜欢静静的躺床上翻着书的感觉,那种感觉很真实。但是因为昨天在等吃饭的那段时间过于无聊,我就在网上下了电子版的想打发一下时间。可是当我看了2个故事之后,我就发现自己深深的陷了进去,我想迫切的了解每个故事,想知道每个人心里不同的世界,即使知道这本书是写的所谓精神病人的眼中的世界。
首先,我承认我自己是个对奇特想法充满好奇的人。我佩服所有逻辑性缜密,具有个人思想的人。所以当我看到这些生活在自己世界中,拥有着支持自己活下来的信仰的不同人群,我内心觉得神奇和兴奋。我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突然看到原来有这么多人在对这个世界进行分析和思考。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坚不可摧的精神体系。
经过一天的时间我把这本书大体看完了,说实话,我佩服故事中每个人,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的天真,我觉得其中的一些人真的是让人敬畏的。他们的理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几乎都是清晰的,对于那些偏执的人,我甚至有点惜惜相惜,可能是自己也是个固执的人的原因。但是,我更加……可能是羡慕他们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即便不被普通价值观所认可,但是他们仍然自信的坚持着自己,也许正是这种执念才会让所谓的普通人觉得他们不正常。
这是我第一次想要在看完一本书之后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我知道看这样一本与常人世界观几乎不一样的书籍之后,肯定会有很多想法。我也知道,肯定不止我一个人看过这本书,我同时也想知道其他看过这本书的人的感受,可是我还是想着先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之后,再去看其他人的想法吧。我本身是个容易被干扰的人,我怕我因为看到其他有说服力的观点之后而忘掉了我自己的最初立场。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将自己的理解立下字据,然后再结合其他人的观点进行对比,以提高自己的境界。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笔者的知识面,涉猎之广让我深深震惊,笔者和患者的交谈中所涉及的话题很多,不过其中笔者几乎都能讲出一二,我真心欣赏。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基于物理理论的几个故事,关于四维空间、平行宇宙、超弦理论等这些概念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让我觉得研究这个物质世界是个如此神妙的事情,当然也激发我对这方面的知识的渴求。让我最羡慕的是其中两个天生异禀的人,一个是能模糊将人看成的动物,一个是能看到天空不同的颜色(具体故事题目记不住了)。让我最震惊的是三个小猪的故事,讲的是人格分裂的情况,关于人格分裂我一直都觉得是件不能理解的事情,我也没有在现实中见到过,所以还是不能理解两个人格在同一个身体中存在,而且还能进行交流,想想就觉得恐怖。
其他好像也没什么想写了,之前一直都是自己在自己的视角范围内看世界,如果真的能从不同角度去看的话,可能真的会有全新的世界观吧,加油,共勉!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学生读后感篇三
本书是由一位精神病医生的视角记录自己所见的各种案例的书。初读这本书,我对精神病人的印象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这本书中,精神病人不是人们平时印象中的傻子或大脑发育不正常的人。他们是一群“怪人”,但他们的怪都有一定的缘由,他们都是从正常人发展过来的,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有着异乎常人的观察力、思考力或想象力,他们不但不傻,而且超乎常人。初读他们的思想时,我非常崩溃,因为他们的思想不仅深刻,还颠覆了我的世界观,既需要我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还需要我用强大的意志力防止自己被带入沟中。
然而,再读时我开始对其中的一些思想产生认同感。这本书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致力于寻找人类社会的本质,却在找到答案时崩溃。举一个例子,《棋子》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这么说:“我坚信所有的历史,所有的辉煌绝不是聪明人创造出来的,而是普通人创造出来的,聪明人需要做的只是看清问题所在,顺应一个潮流罢了。实际上,那个聪明人即使不存在,也会有其他聪明人取代;但是,那些普通人是绝对无法取代的。”这也是他疯的原因,他太聪明,忘记了自己身为一枚棋子所处的位置。在这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们各司其职,一个人的力量即使再大也无法改变社会发展的潮流。要学会像水一样顺势而流,这样才能活得踏实而幸福。
这是我找出的应对方法。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但我仍然忍不住想:这个社会就真的不允许有着独特能力和思想的人成功吗?如果大家一直呆在社会的无限循环中一成不变,那人类不就停滞不前了吗?你可能会说,人类是作为一个共同体进步的。但倘若所有人都遵循着现有的价值观,现有的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生活,那社会就好像是一盘定格的棋局而不会有任何改变。事实上,人类社会确实是在进步的,这就说明要么有外力的作用,要么有人打破了平衡。关于外力的作用,因为认知水平不够,我可能只能举出进化的例子:人类的身体和大脑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的微小变化,随着人类整体智力水平的提高,我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那么内力的作用呢?你可能认为我会举牛顿、爱因斯坦这样改写人类思想认知的人物,但他们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即使每个人的个性在社会的大环境下被抑制了,人类本身的欲望使得自身一有机会便想打破这个平衡,制定新的规则。例如,周朝后期的诸侯自立门户,近代的二战想要瓜分世界,都是有权力的人抓住机会打破平衡。平衡一旦被打破后,就会激发起更多普通人的欲望。战乱中,人们渴望和平,于是最终走向统一;手工业时代,人们不想身体太过劳累,于是产生了机器;衣食保证后,人们想要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于是各种娱乐项目出现了。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这也许不是坏事,至少说明人类社会可以一直发展下去。
那么回到原来的问题:这个社会真的不允许独特的人成功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每个人都是作为独特的个体存在的,每个人都对社会有着或小或大的影响。独特的人或许难成功,但绝不是不能成功。成功是艰难的,你要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让数量很大的人认可你,就需要满足他们的欲望。比如,你是个阴沉的人,但你很有能力,给他人带来了利益,那你会得到他们的认可;但你若是认为阴沉是优点,希望别人能良心发现的突然欣赏这个品质,那就是在痴人说梦了。
引用作者的一句话“当时老师讲我没听明白的事儿,被一个精神病人给我讲透彻了”。精神病人用他们独特的思考和视角为我打开了一扇扇新世界的大门,揭开了一个个深藏在现实生活中的秘密。这本书让我能够更深入地思考我的生活,它还让我意识到独特并不是罪过,它可以是你的优势。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学生读后感篇四
天才和疯子是个怎样的界定?什么是天才,什么是疯子?在我们大多数个人表面的认识中天才好像就是智商很高,很有头脑的人,而对疯子的界定一般都是说在精神上面有问题的人。他们好像是处于我们正常人的两个极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改变了很多我对这两者的看法。这是我看过最有意思的书之一。喜欢这本书,不仅因为作者轻松的笔调,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展示了的一个自己几乎没有接触过的世界,展示出来的独特视角。
看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后,我发现疯子不应该被定义为精神有问题、行为怪异的人,他们中很多人有自己的思想,清楚自己在想什么,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设定要做的。甚至很多想法是很有科学性的,就像书中的“四维虫子”和“时间的尽头”等节所提到的,患者的思维是很严密的,所讲到的量子力学也是有根有据的,讲述时思路清晰严谨,若是在大学课堂讲,也许会是一堂很生动,很有头脑的课堂,也不会被定义为是疯子在讲。其实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为什么当时他们那天马行空的想法不能被理解,也许处于不同的时代阶段,就像在几百年前飞机、电话、电脑型号都是虚幻的东西,但在我们现在这一切都实现了,现在的每一个人都不会质疑这些东西的存在,而现阶段的科学也证实了很多伟大的文学著作家和科学研究家他们所产生的那些想法,爱因斯坦三个预言:1、黑洞;2、引力波;3、爱因斯坦-罗森桥:也称虫洞,这是爱因斯坦还未被证实的预言;他的每一个预言都超越了人类思维的极限,在当时的他被界定为疯子,而现在他是为世界,为人类和平做出伟大贡献的物理学家。尼采是西方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这位自称是太阳的哲学家后来还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梵高也因自己的画风和当时的主流不同而不被大家所待见,后来也进了精神病院。天才若是生不逢时,便也成了疯,但在科学的证实下现阶段都被我们所介绍。
其实,天才若是生不逢时,便也成了疯子。尽管疯子的智慧超于常人,但由于他们思维方式不同常人,甚至会产生危害,所以总要被关在铁门与铁窗的后面,与囚犯无差。然而天才有时也会透露出疯子的影子。如果说疯子是另一种天才,那么天才就是没被关起来的疯子。
读过这书之后,学会去尊重不同人的想法,提高自己认识人、物的不同格局,增加生活的乐趣。(王艳宏)。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学生读后感篇五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疯子、精神病对于我来说就是古怪、可怕的代名词,然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让我对他们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甚至最终发觉,他们的思想有时会强大到超乎我们的想象。
相对我们这些正常人,我们会发现精神病人的视角远比我们宽阔得多:面对各种包装纸上举着“腿”进行宣传的动物,面对一块从不运动的石头,面对地球是圆是方的质疑,我们总会一笑而过,而与此相反,精神病人会全身心地投入思索之中,乃至成为正常人眼中的异类,从而被人们称之为精神病。其实,一位患者的话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切:“你们看我是疯子,实际上我看你们才是疯子。”
书中记录了一位奇人,他未满十八岁,却在思考着物理四维问题,他的观点,甚至让量子物理学教授也听得目瞪口呆,但是他却又在量子物理学考试中错得一塌糊涂——这样的人,在我们眼中只是一个怪胎,可实际上,他的知识却贯穿维度领域!可以想象,如果他不是精神病人,物理界也许会出现一颗闪耀的科学新星。
通过精神病人的视角,我们会发现与我们的认知所不同的世界。一位患者曾在自己的口袋里挖了一个洞,用dv机从里面拍下自己一整天的生活,他想站在另外一个视角来审视自己、探究自己。这让我在一瞬间明白了一点什么——某些精神病人也许正因为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过于执着,达到了偏执、甚至于癫狂的状态,才被人们所不理解,事实上,他们的思想与我们,也许高出了许多。
天才与疯子,有时仅有一步之遥。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学生读后感篇六
断断续续花了七八个小时看完这本书,零零散散的在这里说一下体会。
这本书号称是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豆瓣评分8.1,而且目前在top250榜单排在第19位。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也曾在各大图书推荐榜上看到这本书,但在正式进入内容之时,我还是“洗净了自己的思维”。看完之后,有点失望,感觉作者写的很朦胧,甚至有点科幻的色彩。就像品一道佳肴,最后的评判标准是它的味道如何,但是不免有色、香、形等方面的附加。就放盐来说,放多放少都不行。作为一本精神病人纪实的文学作品,固然要考虑到可读性,但是加入过量的文学加工,看到后面都感觉在看科幻小说一样——天马行空。
我不是一个精神科医师,但精神病人总不见得都是哲学家、物理学家或天文学家,笔者在展示精神病人天马行空的一面的同时,对于这些人所受的痛苦与误解闭口不提,这样极容易误导读者。作为绝大多数读者而言,我们都很难与精神病人有什么接触,我们只能从互联网上、书本上读到有关他们的资料,或者从新闻中看到关于他们犯病犯罪的新闻。笔者一步步的在构建一个他想让我们看到的精神病人的世界,在我看来,这种重重设疑式的写作只是一个噱头。
书中有一些观点,我很赞同。譬如,当我们面对未知的领域时,我们总是习惯用已知的知识去解释,而对于浩瀚的未知领域而言,我们的知识实在是少的可怜。同理,对于我们不了解的精神病人——这样一个束之高阁的神秘领域,我们很容易陷入作者为我们构建的迷宫。话说回来,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思考这些哲学、宇宙、人生等这样一些终极问题花的时间是很少的,我们大部分时间要思考怎么学习好、怎么多赚钱、明天吃什么……对于绝大多数人,你跟他讲这些,他要么谈之色变,要么漠不关心。还有,我们每个人都同时具有社会性和孤独感。马克思对于人的定义,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很渴望被他人认可、接纳,当我们被人误解了,绝大多数人都会有心结,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个跟我们完全一样的个体。这样看的话,我们可能会面临的误解、孤独,又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要忘记,我们人类可以在各种主客观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可以很有效的让我们避免陷入死胡同。
这本书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像我上面谈的观点,书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观点是可以认可的。就算抛开内容,作者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也是值得认可的。作为一个非精神科医师,下定决心去了解这样一群“不正常”的人,不管是精神上还是身体方面,都面临着很多危险,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后果也是很难预料的。其次,作为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都是要要面临着很多知识上的补缺,像学科专有名词和相关学科研究等。如果不花时间,不了解这些东西,是根本不可能和病人有一个很好的交流的。
总而言之,作者至少帮我们打开了通往“精神病人”的一扇门,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我们可以打开更多的门。正如作者所说的,一切并没有结束,一切才刚刚开始。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学生读后感篇七
当我决定结束的时候,就拿出预先准备好的苹果,把苹果洗干净,看着果皮上的细小颗粒觉得很陌生,愣了一会儿,试好咬下去....我猜大多数人不知道苹果的真正味道!我告诉你吧:用牙齿割开果皮的时候,那股原本淡谈的清新味道冲破一个临界点开始逐步在嘴里扩敢开,味道逐渐变得浓郁。随着慢慢地嚼碎,果汁放肆地在舌尖上溅开,绝对野蛮又任暴地掠过干枯的味蕾....果肉中的'每一个细小颗粒都在争先恐后地开裂,释放出更多苹果的味道。果皮果肉被切成很小的碎片在牙齿间游移,味道就跟冲击波一种技向嘴中每一个角落...苹果的清香伴随着果汁滑向喉咙深..哪.冲刷过的味蕾几乎是虔诚地向大脑传递这种信息...所有的感官,经过好几天压被遗忘后,由精神、感觉统驭着,伴随着一个苹果,卷土重来!嘖贖,现在想能来我都会忍不住流口水。
读完这段,我细细咽了一下口水,似乎品味到了苹果的果汁在口中四溅,流入喉咙进入胃中。把自己放进了一个房间里面,没有电,只有水,刚开始可能坚持一天就会饿,也会渴,慢慢的你会忘记食物,忘记饥饿,也不知道食物的味道。慢慢的就不再觉得食物有任何诱惑力,困了就睡。
这个精神病人五天没有出门,他的家人都以为他出事了,便四处寻找。于是“我”到了他的家中,与他聊天。我和他聊完之后回家看着苹果,想着他说的这段话。可能只有到了口中无味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苹果本身的滋味。
读到这的时候请你咽下口水,然后看着家中的苹果,细细思索上面写的试着咬下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学生读后感篇八
很久没有好好的读一本书。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谁也不能免俗的什么都“快餐”化了,我几乎忘记了完整的读一本书的感觉。虽然从来没有放弃阅读,但网络小说鲜有精品,难得看到一本自己喜欢的文字,很多只是流于一种消磨时间。我几乎觉得我快要废掉了。当无意中一个90后跟我推荐这本书,广东省社保网又看到他在文末写下的片言只语,让我大为诧异,于是一冲动立马下单购买。好在不悔。
初读这本书,我也像那位男生一样,在每一篇的文末加上自己的感受,每每被文中人的话逗得乐不可支。我把这里的对话看成了一篇随笔,偶尔也会为自己的机智暗自得广东省社保网意。但是慢慢的我笑不出来了,有一种情绪让我微微不安,我发现我会跟着他们的话思考,会认同,会禁不住的想要去查询我所不擅长的一些东西,不知不觉间,我似乎变成了“他”或“她”的同类!
我感知他们,跟随着他们思想的花在他们的时空里穿行,如果忘掉他们所处的环境,忘掉他们的身份,忘掉他们间或的“不正常”,你会忍不住喝彩,点头,或者把酒畅谈。
想想吧,有本书教导我们,偏执狂才能生存,他们却因为偏执而被关了起来;也有人教导我们,专注专业才能成功,他们思想的火花注定没法公之于众广东省社保网,以彼之名,既便百年后的历史如他们所言。
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玛雅文明的探寻和论述,因为我经历过20xx那个甚嚣尘上的世界末日说,所以更能明白他探寻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深入浅出的说明,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通透。虽然他们的探寻可能终不过是只属于自己的一种自言自语,之后也不过如一片落叶杳无踪迹,但现在有了这本书,保不齐哪天有哪广东省社保网只手无意中翻动并看到了这篇文字,并惊为天人而得以传世呢。
人生若只如初见,愿鸿蒙初开,赤子之心永不蒙尘,双眸清灵通透,世事简单不染铅华,你我小径相遇,洒然一笑,期待施施然得遇于另一端的惊喜。
人生在世,百年孤独,挣扎呼号,在灵魂的深处,与另一个自己,不期而遇。
出自 COOCO.Net.cN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学生读后感篇九
这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读者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其内容的真实性我并不知道,但我愿意相信是真的,我觉得他们是早出生的天才。(出生的时间合适的是普通人,早一点的是天才,再早的是精神病,我认为。)。
当看完几个关于物理科幻的章节时,我感觉他们所说的内容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解释一些科学谜题,不管正确与否,思路很新颖。我总是边看边想,仿佛看到了世界真相。对蚂蚁,石头是另一种生命形态的说法让我惊呆了,想法新奇,但逻辑却无懈可击,我们过去的观念太循规蹈矩了,就像我们一直坚定地认为生命必须要有水,总是用自己来做标准,难免有些狭隘。另外一些哲学的东西也使我欣喜不已。而这书中的好多东西都是我闻所未闻的,一边看一边笑一边醒悟,感觉很好。其中有些做法我真是想尽快尝试(是不是我也有精神病啊)。
这本书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毕竟不是谁都想听这些怪人在想些什么又说了什么,但或许只有这些人才能摆脱常规思考吧。即便书中内容不是真的,当本科幻小说看也是不错的啊!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学生读后感篇十
有一些案例真是直达内心。
许多患者都对量子理论有过很深的研究,下面的理论就是一个女患者提出来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宇宙中,像是一个果冻,精神是这个宇宙的边缘,宇宙是四维的,第四维是时间,我们在连续的时间上,之所以有空间和时间,是因为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我们需要用一些概念去概括和记录说明这个宇宙。精神是在宇宙之外的,我们只有在宇宙的边缘才能理解,但也只是能理解一点。所以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存在的,没有消失过。只是此时的'你在此刻。我们处在一个四维的宇宙中,所以我们自身有局限我们不可能搞清楚宇宙是什么,这大概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患者提出来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宇宙中,像是一个果冻,精神是这个宇宙的边缘,宇宙是四维的,第四维是时间,我们在连续的时间上,之所以有空间和时间,是因为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我们需要用一些概念去概括和记录说明这个宇宙。精神是在宇宙之外的,我们只有在宇宙的边缘才能理解,但也只是能理解一点。所以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存在的,没有消失过。只是此时的你在此刻。我们处在一个四维的宇宙中,所以我们自身有局限我们不可能搞清楚宇宙是什么,这大概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还有那个研究玛雅文化的患者,我几乎可以肯定他绝不是精神病,就像作者说的那个,不算他对玛雅文化的研究成果,就算他对研究一种文明的专研精神就足以让我们这些“正常人”自愧不如了。当一个人认真做一件事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灵魂。
有一个患者,当她一个人生活时,她会让自己变成一个孩子,因为她认为那才一个人真正的本我,我们提倡人要努力工作,为什么呢?因为社会需要这样的人,社会又是什么呢?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群居生活,要想人一群人在一起和平相处就必须要定一些规则,人在履行规则的过程渐渐忘记了本我,多么清晰而又无法反驳的观念啊,我甚至觉得现在人一再的提倡简单生活不就是要找到本我嘛。
对里面所说的一些双重人格的故事,在晚上真的让我不敢照镜子,也许你会认为这些人是最像精神病人的人,但可惜我们每个身体内都藏着另外一个你,而且不只一个,当你愤怒的时候,那个暴躁的你就会出来,有时事后你都不敢相信当时你能说出那些话,做出那些事,只是这些人身体内的另外一个自己不受自己控制了,而我们可以由意愿去控制哪个自己出来而已。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学生读后感篇十一
书已经结束了,不过不得不说,过程中的故事,挺吸引我的。
书中,每一个所谓的精神病人,在我的角度,却反而比正常人,更加执着,更加坚定着某些事物,大概也是如此,有些才会被正常人视作病人。
本书一开始,从对世界的看法,来渐渐导入,最后却不知不觉中升华到了人的存在,时空,存在的原因的探讨。
影响深刻的有很多,挑几个简单描述一下吧,那个说作者是书中角色的,至今仍觉得他真的很聪明,找一个安静的环境,来构筑自己的梦想,虽然做法甚是不当。那些四维生物,泡沫世界,时空理论的病人,不得不敬佩他们的逻辑,层次,还有那个内心默默守护着,三只小猪的故事的患者,那个深刻体会,前生前世之境,如同无法逃脱的束缚的囚犯的,让人惋惜的病人,还有对妻子的那份真挚的情感,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
或许,我们真的太过于,去否定,去质疑,去不屑一顾,不相信,不去接受新事物。狼孩的事件,以及对其的思考,真的惊醒了我,原本只是作为一个局外人,想要枉自去希望他回归社会,却没能发现他身上,已经发生着重大变化,而他却因此接受各种检测,被当作了实验对象。意识真的很强大,甚至可以决定你身边的一切,当然前提是你足够渴望,不对以及屈服!
今生只若、初见。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学生读后感篇十二
谈到精神病,很多人脑海里就是这样。有的认为是小说;有的能将人类看成动物;有的人能看到每天的颜色;有的把这一生看做章节里的一章;有的将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索。
会浮现出一个举止癫狂,胡言乱语的形象。我在没看这本书之前也是这样认为的。
这本书,让我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原来,这个世界在他们眼中原来,他们的世界这么专一。每天都期盼着发现高级生命;用大块头字典查生僻单词只为“了解四维生物所告诉的”,研究学说到疯狂。
原来,梦中的事也能将现实中的人击垮,整个世界就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的孤寂,每次都要体会一次死亡的绝望,最后带着不甘离开。
原来,他们也能当我们的老师,一些新的知识通过他们的嘴讲述出来变得通俗易懂,真是讽刺呢,人们苦思冥想也不能理解,自己所看不起的一些精神病人却能用简单的方法讲述出来。你将他看做疯子,他把你当做笑话。
在“永生”中,我体会到了活在当下的满足,永生一直是人们向往的,可它的缺点人们却不能忍受,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时间过客,看着自己的妻儿子女相继离去,忍受数辈子的碌碌无为,人们总想去打开潘多拉之盒,却没有勇气去承担相应的后果。
我害怕死亡,因为生命太过脆弱,有的人上一秒还在言笑晏晏,下一秒就躺在那冷冰冰的地上,上一秒还温柔的对我微笑,下一秒却在病床上面如土色,。现在我已经不再恐惧,他们,可能进入了一个新世界,可能以新的形式存在,可能.......
在“伪装的文明”中,我们是被欺骗的部分,外星人是受害者,为了限制表象存在的人口而组织二次世界大战和各类疾病发生,假设是真的,那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在“永远,永远”中,老太太的感情让我泪目,最让我羡慕的爱情从来不是那些抖音里所谓的“狗粮”,而是在过马路时两位银发老人相握的手,而是在午后在藤椅上相靠着闲聊。那些温馨的画面,组成了如今我对爱情的最美诠释。
在读完这本书,我对当精神病医生有了不小兴趣,但正如本文所说,如果你被他们绕进去,就会由精神病医生变为医生精神病。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学生读后感篇十三
接触到这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说真的,那天在网上一看到这个书名,我的眼睛就亮了。这个名字很吸引人。当时的感觉是,和我目前的状态很像。哪里像我也说不上来。
于是我决定读这本书了。初看几页觉得很有意思,原来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是这样的。他们的一些观点是常人所不敢想也不能想的。但是他们想到了。这些人里面,他们大多数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不是物理学家就是生物学家,要么就是历史学家或者哲学家,他们有着常人难及的智慧,但是可能因为他们研究这一领域太专注了,以至于有些走火入魔,于是就成了人们口中的疯子。
其实,天才和疯子的定义,并没有那么严格的标准,甚至没有什么界限,只是对于常人而言,是否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些独特的想法和习惯,但大多都是在大众所接受的范围内。
这本书我认为可以当作百科全书来看,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太多领域了。有物理学,有生物学,有心理学,有哲学,有医学,有历史,甚至有神学。 然后我发现,这些领域其实都是相通的。我是个求知欲比较强烈的人,看到这些自己从所未闻的知识时,觉得很神奇,很不可思议。但同时我又觉得很满足,很充实。尤其是量子物理。读完这本书以后,觉得中学时学的那些快要忘却的知识,突然间又回到了我的脑子里。
不过,你也可以把这本书当作鬼话连篇来看,因为这里面讲的事太玄幻了,那些是从未接触过的观点和想法,听起来像神话或者变魔术。哈哈,不过,真的很有意思。
精神病人们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喜欢思考世界的本质。他们常常会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最终又要去向何方?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最终又会变得怎样?空气里的尘埃是怎么来的?云是怎么形成的?等等。我想,可能也只有他们才会思考这些在正常人眼里不足挂齿的东西吧。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学生读后感篇十四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读者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其内容的真实性我并不知道,但我愿意相信是真的,我觉得他们是早出生的天才。(出生的时间合适的是普通人,早一点的是天才,再早的是精神病,我认为。)。
当看完几个关于物理科幻的章节时,我感觉他们所说的内容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解释一些科学谜题,不管正确与否,思路很新颖。我总是边看边想,仿佛看到了世界真相。对蚂蚁,石头是另一种生命形态的说法让我惊呆了,想法新奇,但逻辑却无懈可击,我们过去的观念太循规蹈矩了,就像我们一直坚定地认为生命必须要有水,总是用自己来做标准,难免有些狭隘。另外一些哲学的东西也使我欣喜不已。而这书中的好多东西都是我闻所未闻的,一边看一边笑一边醒悟,感觉很好。其中有些做法我真是想尽快尝试(是不是我也有精神病啊)。
这本书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毕竟不是谁都想听这些怪人在想些什么又说了什么,但或许只有这些人才能摆脱常规思考吧。即便书中内容不是真的,当本科幻小说看也是不错的啊!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学生读后感篇十五
这本书被很多朋友强烈推荐过,不知道为什么。读完也无法明确这种强烈的缘由。就还成。个人口味。
单看书名,以为是一本成功学,所以一直没读。
你看,人总是会一不留神就陷入自己的固有认知和刻板印象里。
其实,这本书更像一本变态心理学初级入门科普书。
心理学一直都是常被世人误会的对象。总感觉她披着神秘的面纱,和玄学有着亲密的关系。现在已经好多了。变态心理学只是心理学科中很小的一个分支。
也就是研究异常行为的科学。心理学更多的研究普遍行为,加起来统称研究行为现象的科学。
看心理学,有一个很直观的体现就是能够更加理解人类。之前觉得啊怎么这样的事情怎么这么可恨或可怕的人,会慢慢理解,也算打破固有认知和刻版印象吧。多一点理解的时候会多一点慈悲。而当你觉得对别人慈悲的时候恰恰是在对自己慈悲。人的能量场就是这么奇妙。
无论“天才”还是“疯子”都是“常人”对于“常人认为的异常人”的一种称呼罢了。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好太多太多了,我们可以从更多的渠道去了解这些,而那些“所谓异常人”也可以有更多的渠道去寻求到理解。已经很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