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制的教学计划。教案的编写还需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资源。通过学习这些教案范例,可以更好地了解教案的编写原则和实施方法。
学生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篇一
1、在日常生活中,有各行各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
2、体会到假如没有他们的(辛勤服务),世界将是(一团糟),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是(相互依赖)、(互相服务)的。其中和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是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
3、我们来观察我们一天的生活,会发现有许多人在为我们(服务)。
4、我们能够在社区(方便)、(愉快)地生活,离不开那些为我们服务的人们。
5、通过学习和生活体会到为我们服务的人们的(工作辛苦)。
6、我们去问问周围为我们服务的人的(感受),体会他们的(苦)与(乐)。
7、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别人的服务,我们要(尊重)为我们服务的人。而尊重为我们服务的人(不仅仅)是说声“谢谢”。
8、服务员为我们端茶倒水的时候,我们要表示(谢意);医生为我们看完病的时候,我们要说声(“谢谢”);演员为我们演完节目时,我们要表示(谢意);电梯工为我们打开电梯门时,我们要说声(“谢谢”)。
9、假如没有(清洁工)和(其他劳动者),我们的生活会非常脏乱。
10、邮递员叔叔说:“我的工作虽然十分(辛苦)。不过看到大家拿到(信)和(报纸)高兴地样子,我也很(高兴)。
11、理发师使人们变得更(神气)。苦难家庭服务热线给(困难家庭)送去温暖。演员给人们带来了(快乐)。气象员让人们(提早知道天气变化情况)。裁缝为人们(穿衣)提供了方便。
学生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篇二
教学难点:长大了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演讲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长大了!”这句听起来并不动人的话,你一定铿锵有力地说过。你还记得自己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讲过类似的话吗?为什么说自己长大了吗?我们今天学习新的一课,我长大了!
活动:演讲比赛。
主题:我长大了。
要求:1、每组两人,课后自己准备;。
2、参与者的内容必须是自己成长的经历;。
3、时间4分钟之内。
4、每组选出两人作为此次比赛的评委。
5、由评委打分评出前三名,给予一定的奖励。
课题:与诱惑作斗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不良诱惑可以战胜,而且必须战胜;知道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战胜诱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控制和抵抗诱惑的能力;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依靠家长、教师和朋友的帮助,在与同学的合作中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重点:
不良诱惑对人有危害,所以必须要战胜,要依靠勇气和智慧才能战胜不良诱惑。
教学难点:战胜诱惑的几种方法。
教学准备:收集“潘多拉魔盒”的传说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学生收集并讲述“潘多拉魔盒”的传说故事: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1、不良诱惑能战胜。
听完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没有经受信诱惑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2)这个事例说明。
对比两个传说故事的结果,分组讲座战胜不良诱惑的必要性和条件。
2、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活动一:帮她出主意。
第一步:用主人翁叙述或小品表演的方式呈现教材的活动情景。
第二步:以小组为单位出主意、想办法。
第三步:在全班交流本组方法的实施过程和预期的结果。
活动二:以资料卡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另外几种战胜诱惑的方法。
“测测自我控制的水平的活动”
(1)期末快到了,同学们都在紧张复习,这时电视台播出你喜欢的电视剧,你()。
a、对电视剧忍痛割爱b、看完电视再复习c、放弃学习、看出电视。
(2)在寒冷的冬天,你()。
a、每天都能按时起床铺b、偶尔睡一睡懒觉c、经常留恋温暖的被窝。
(3)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随心所欲地谈天、看小说,你()。
a、一心学习b、一边看书,一边和同桌聊天c、随心所欲地玩。
(4)正做作业时,朋友喊你去玩,你()。
a、委婉地拒绝b、匆匆忙忙赶完作业c、立即丢下作业,飞奔而去。
(5)当你心情烦躁,什么事也懒得做的时候,你()。
a、也能坚持当日事当日毕b、勉勉强强应付c、把今天的任务推到明天。
(6)晚上,你做作业,有人在打扑克、玩游戏,你()。
a、专心致志地学习b、心猿意马地做作业c、不做作业,跑出去玩或看他们玩。
(7)老师在上课,但你还有一本小说未看完,你()。
a、聚精会神地听课b、边听课边看小说c、聚精会神地看小说。
(8)你通常()。
a、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认真学习b、只有教师守着你,才学习。
c、老师盯着我,我也只装装样子,不认真学习。
(9)上课时,你的同桌热情地想和你聊天,你()。
a、不理他(她)们b、漫不经心地应付他(她)们c、和他(她)聊天。
(10)当学习和娱乐发生冲突时,你()。
a、马上决定去学习b、先娱乐,再学习c、尽情娱乐,忘了学习。
第一步:完成以上测试。
第二步:分析测试结果,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自控水平。
计分方法:选a计5分,选b计3分,选c计0分。全部题得分之和与自控能力的关系如下:
45——50分为能力很强,35——44分为能力较强,25——34分为能力一般,15——24分为能力较差,15分以下为能力力很差。
第三步:用实例进一步明确自我控制能力对战胜不良诱惑的重要作用。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活动一:故事“潘多拉魔盒。
活动二:课件展示“聪明船长智胜女巫”的传说故事。
活动三:小品“帮她出主意”
活动四:自我测试。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把你曾经看过的有关中学生抵制诱惑,让生活更充实、健康的文章、影片、网站、歌曲等,介绍给大家,并用一句话说明你推荐的理由。
五、布置作业,当堂反馈。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一份“抗拒不良诱惑的计划”。
学生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篇三
家乡是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地方。抚今追昔,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片热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广大城乡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单元将通过搜集家乡老故事、访问家乡的劳动者、调查家乡的交通、探访家乡的机构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让他们体验各行业不同的生活,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单元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体验社会对个人生活的关怀,初步形成热爱劳动、遵守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乐意奉献社会、奉献家乡。
能力:在实践中锻炼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学习能力。
知识:了解家乡的变迁;了解家乡的人们所从事的主要行业,知道这些行业和家乡资源之间的关系;知道家乡交通设施的变迁以及对家乡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认识一些家乡的机构。
1、城乡巨变。
(建议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找故事、听故事等形式了解家乡的过去。
2、对照家乡的过去,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3、在时间中锻炼查找资料、访谈、文献研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的故事。
2、了解家乡的变迁。
3、利用网络、图书资料等工具搜集资料。
教学准备。
搜集和家乡有关的故事和传说。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
1、教师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二、北京城的变迁。
1、提示:历史书上记载着许多关于北京的故事,还有一些关于北京的传说也在民间广为流传,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故事或传说来了解北京的变迁。
2、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四幅图片,想一想它们说的是什么事情。
3、学生了解明成祖建都北京、火烧圆明园、开国大典、北京申奥成功这四个故事。
4、小结:从四个故事中,我们了解了历史上北京城的变化。
三、指导学生通过故事来了解自己的家乡。
2、结合课文中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家乡的故事。
3、每个地方都和北京一样,流传着很多跟这些方面有关的故事。我们的家也一样,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来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变化。那么,让我们一起去找找自己家乡的故事。
4、讨论:怎样搜集家乡的故事。
5、提示:我们可以从图书资料中、网络上、老人那里寻找家乡的故事。
四、课后延伸。
1、教师布置学生去搜集家乡的故事。
2、学生”分成文献研究小组”“网络信息小组”和采访小组“等不同的学习单位,各有侧重地进行搜集资料活动,要求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搜集有关的图片,复印有关的文字资料,对一些故事进行录音,力求故事载体多样化。
第2课时。
一、交流家系的故事。
1、故事点播。
学生搜集的故事可分为书面故事、网络故事、录音故事等几块不同的内容,由学生讲解与演示。其他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故事交流活动,寻找家乡变化的痕迹。
2、主题故事接龙。
教师从家乡的各个方面(诸如老街、老字号等)确定一些故事的主题,让学生说说有关主题不同年代的家乡故事,展现一定的纵向变化。
二、感受家乡的巨变,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感情。
1、家乡的变化不止体现在单一视角(诸如园林、城墙运河等)的演变上,同时也体现在家乡面貌的改变上。
2、对照课文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乡的变化。
3、提示:从故事中我们了解到家乡的过去和现在,我们的家乡和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让学生展示家乡面貌所发生的变化(旧城的改造以及新城的崛起)。
5、和学生一起憧憬家乡的未来,激发学生投身于建设家乡美好明天的热情。
学生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篇四
本主题由活动指示性的引言、三幅图片及对话和注释,还有一则小资料组成。引言既是对主体内容的提示,又是对活动要求进行指示。三幅图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提示,设计了要保管好购物凭证,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知道有问题可以拨打12315的热线投诉电话,同时配有简介购物发票的资料,教给了学生保护自己权益的基本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归纳怎样才能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学生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篇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透过探究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我国的丰富文化遗产的价值。
知识: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知道古遗迹的价值,知道这些古代的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社会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对社会历史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基本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文化积淀的丰厚,有了探寻祖国文化遗迹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探查未知事物,对于古遗迹和文物这类透着神秘气息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很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而且游历四方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普遍梦想,这个话题给了他们出去走走、看看的机会,他们的交流兴趣应该会很浓。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是一个自然环境普遍较好,部分区域保留有历史文化遗迹、具备先天优势的地方。农村学生可以感知到最原始状态的遗迹状况,甚至文物古迹。但是,由于地域环境、家庭条件、信息闭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了解其它文化遗产的机会少之又少。同时,随着旅游经济的推动,在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农村学生更多看到的是这些宝贵财富的经济价值,保护意识会比较淡漠。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程度,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程度,生活中与之相关资源的丰富程度。其次,对于生活在文化遗迹地的学生,要从他们对当地遗产的已有认知出发,扩展到其它区域;对相关知识十分贫乏的区域的学生,则需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文化遗迹有初步的感知。然后抓住教材中列举的长城、兵马俑等能代表中国文化积淀的遗迹,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文化遗迹的魅力。最后,针对现实中人们对保护文化遗迹的两种不同看法进行讨论,建立正确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视频或图片感知中国博大的文化遗产,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产生话题探究的。其次,在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上,要在小我的价值需求上引导学生从国家、世界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建立对文化遗产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他们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小卫士。
教学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
教学难点。
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中国地图,搜集教学所需的文化遗产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
学生准备:了解当地文化遗产的状况;向家长或周围的人了解当地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传说;适当收集自己知道的文化遗迹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探索古遗迹”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哭泣的古遗迹”“活动天地——文物古迹的保护”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播放视频: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中国的主要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相应的位置。
小结: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它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产,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其中许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板书: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的国宝)。
活动二探索古遗迹。
1.[播放视频:长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长城跨越了哪些省(市)、自治区?长城的砖每块有十五千克重,这么高的山,这么多的砖,当时人们可能是怎么运上去的?长城为什么要建在高高的山上?长城城墙的顶部为什么是凹凸形的,而不像别的城墙顶部那样是平的?在调查过程中,你了解到什么?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板书:长城智慧艰辛)。
2.[播放视频:孟姜女哭长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读到什么?如果你是孟姜女,你会怎么办?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长城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和精深。让学生知道劳动人民为此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3.[播放视频:秦兵马俑]。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他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联系自己知道的秦朝的社会状况,谈谈你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文化遗产中推测和了解过去社会发展变化的信息。(板书:秦兵马俑)。
4.[播放视频:大足石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自由想象这些石刻所传达出来的寓意。(板书:大足石刻)。
【设计意图:感受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教化价值。】。
板书设计。
我国的国宝。
长城秦兵马俑大足石刻。
智慧艰辛。
第2课时。
活动一哭泣的古遗迹。
[播放课件:哭泣的古遗迹]。
小结:从古遗迹中,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社会,了解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它们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很难想象如果丧失了这些文化遗产,全部是现代建筑的话,未来的中国人,还能否领略到祖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文物古迹保护的关注,形成对文物古迹保护现状的忧患意识。】。
活动二保护古遗迹。
1.[播放课件:保护古遗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保护文物的措施?
2.小小辩论会。
阅读下列材料,展开辩论。
材料: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有些地区将古建筑按照现代人的想法重新翻修,有的在古遗迹上建起了新的游乐设施。为此专家们提出批评,认为这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开个小小辩论会,谈谈各自的看法。
小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我们要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板书设计。
保护国宝义不容辞。
(1)认知目标:让同学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地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国文化的丰富与精深,知道古遗迹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2)技能目标: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培养同学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同学对古遗迹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维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让同学感受中国文明的绚烂辉煌,知道古遗迹的珍贵价值。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同学维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
同学准备:课前查找有关古遗迹的资料和一张彩色卡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感知名胜古迹。
1、同学出示自身旅游时的照片,介绍曾经去过的名胜古迹。
2、谈谈自身的见到名胜古迹时的感受。
二、观看解说,了解古遗迹。
1、播放一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图片,让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地方。
2、说说看过后的感受。
3、出示中国地图,在相应的位置贴上文化遗产名称纸条。
三、分组汇报,集体交流,探索古遗迹。
指导同学按课前自身选择的一处古遗迹,交流自身探索的效果。有“长城”小组、“秦兵马俑”组、“大足石刻”组和“敦煌莫高窟”组等等,汇报时教师相机指导,引向深入,并注意点拨文化遗产的价值,以突破重难点。
四、拓展延伸维护古遗迹。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场景和文物被损图片。
1、同学谈感受。
2、了解国家、政府为维护遗产做的大量工作。
3、同学交流自身如何用实际行动维护古遗迹。
4、出示课后活动:“小主人在行动”——继续探索古遗迹,为维护古遗迹出点力。
5、师总结。
板书。
我国的国宝。
历史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
维护古遗迹责任意识。
学生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篇六
答:保护生鸡蛋的活动让我们感受到呵护一个小生命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的成长凝结了家人的许多心血。
2、看了比尔和妈妈的账单,说说这两份账单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父母为我们付出了爱心,提供服务,从来不要求回报,我们应试着回报父母的爱,每天坚持为他们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如果有一天,你的妈妈因为自己的事不高兴把火往你身上发,你会怎么做?
答:我会试着理解妈妈。理解妈妈生气的可能原因,也许是由于工作的压力,也许是我让妈妈失望等等。然后我会用我的方式跟妈妈沟通,关心体谅妈妈。
4、学校中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
答:老师们、大队辅导员、食堂的叔阿姨、保洁员、保安„„。
5、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社会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答:设立了儿童医院、儿童福利院、儿童乐园,建立学校,为我们注射疫苗。
6、哪些法律法规是过肩专门为儿童设立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有关对儿童特殊保护的条文。
7、有时我们做错了事,父母会很严厉地批评我们,是他们不爱我们了吗?为什么?
答:不是。父母批评我们是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表现,父母怕我们养成不良习惯,所以及时纠正我们的错误,虽然有时很严厉,但那是对我们爱的表现。
8、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了烦心的事,要怎么做?
答:生活中有了苦恼,应该主动找父母谈心,让父母帮助解决问题。
9、我们怎样做,才能是父母少一点烦恼,多一些快乐呢?
出处 COOco.Net.CN
答:学会自己照顾就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能少给家人添麻烦,是父母少一点烦恼,多一些快乐。
学生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篇七
三年级共分两个班。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
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适当关注儿童对未来生活的需求,把道德学习建立在真实的生活背景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上,使之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生活中资源,将生活中的素材整合为教学资源,才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打造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理念。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3、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本册教材按照课程要求,安排了“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我们一起长大”、“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我喜欢的学校”四个主题。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把《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为本学期的研究专题。
学生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篇八
(1)找一找。
让学生从寻找身边熟悉的交通工具入手,以加深对交通工具类别、使用范围、用途等方面交通知识的初步了解。
(2)说一说。
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说说自己乘_通工具的经历和感受;也可以利用一些交通工具的模型和图片加以说明,增强活动的兴趣。
(3)交流与展示。
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他们围绕身边的`交通工具,谈见闻,包括见过哪些交通工具、各种交通工具有哪些特点和用途;还可让学生谈谈某些交通工具的发明、发展或功用的知识趣闻。
2、“家乡的交通工具”活动设计。
(1)竞猜游戏“是真是假”
选择一些地区的交通工具如大象、骆驼、雪橇、轿子、马车等图,帮助学生认识交通好工具的历史发展变化过程,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交通工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可以利用竞猜游戏或“是真是假”现场互动游戏,提升学生对知识性学习的兴趣。注意课前要布置学生做好相关资料准备。
(2)调查与分析。
学生按照一定的分组、分工进行社会调查。事先,教师要知道学生设计好调查提纲和记录表。调查的对象可以是交通管理部门、社区人士、街坊邻居、父母、同学等。到街头观察与调查,一定要嘱咐学生注意安全。
当地交通工具变化的调查。
时间工具名称特点及用途。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0世纪九十年代。
20世纪末、21世纪初。
(3)通过学生填写自己家乡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和用途表,使他们进一步加深对交通工具的认识。展示活动可按小组或班级进行,教材留白的部分可让学生画画、贴贴、写写,目的是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时间成果或体验。
(4)交通工具展览会。
让学生把收集到的交通工具的图片、玩具、模型展示出来,互相交流。
学生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篇九
1.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2.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讨,学生切身理解、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及养育之恩,并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学会正确理解和接受父母的爱,并能和自己的父母正确沟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一、观看短片。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静静地观看一部短片(《世上只有妈妈好》片段)。
2.同学们,你们从短片中看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3.是的,我们每个同学从妈妈肚里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再到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直到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都浸透着爸爸妈妈对我们无私的爱。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共同感受、回味父母的疼爱。板书课题“父母多爱我”。
二、新知讲授。
1.播放视频歌曲“让爱住我家”,学生聆听感受。
师: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
2.活动一:父母默默的爱。
(1)教师:用心想一想,父母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
(4)学生交流:学生思考自由回答。
(6)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7)教师:父母关爱你的感人的故事一定不少,讲给大家听听吧!
(8)学生交流:互动交流。
(9)教师:请同学带着感情读一读“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是香的,像鲜花;。
妈妈的爱是甜的,像蜜糖;。
妈妈的爱是清新的,像森林中的草地;。
妈妈的爱是宁静的,像蓝天上的白云;。
妈妈的爱是柔软的,像轻风和细雨;。
妈妈的爱是温暖的,像阳光和炉火;。
妈妈的爱永远在我的心里。
(10)教师:在你眼中爸爸的爱像什么?
(11)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教师总结。
其实,我们每一天都在感受着父母对我们的爱,让我们将生活中每个温馨的镜头定格,重温一下那些感人的瞬间。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古诗《游子吟》)。
总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体现了谁对谁的爱吗?
生:母亲对游子的爱。
师: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父母的爱深沉而厚重,我们在父母的爱中一天天长大,无时无刻都感受着父母的爱。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
二、多一些理解。
2.学生交流:
4.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6.学生交流: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7.教师:对父母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学会多和他们沟通,因为他们是那么爱我们。
8.教师: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委屈、伤心,有没有想过父母也有委屈和伤心的时候呢?请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9.教师:打开教材p71页“爸爸给东东的信”。如果你是东东,你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你觉得自己的父母有委屈和伤心吗?好好与他们谈谈心吧。
三、课堂总结。
孩子们,父母从你们呱呱落地那一刻起,便用温暖的双手紧紧地抱着你们;从你们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每一件事都成为他们心中的骄傲。这些极其平凡却又深厚的感情无不体现着父母对我们默默的爱,但有时我们会不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做法,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的爱,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学生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篇十
1.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2.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
让学生懂得学习有苦也有乐,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成功了不要骄傲,失败了不要放弃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关键点: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1.教学课件。
2.制作成就窗和荣誉窗。(每个同学找出这两年做过的手工或画的图画;这两年获得的奖状或奖品,布置成长回顾。)。
(一)谈话导入:
(二)学文明理:
1.请同学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板书课题:我学会了。
b、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我们进行“成语接龙”比赛,看谁接得最快?
c太精彩太紧张了,我们唱一首歌来轻松一下。
d、教师小结:我们学到的东西真不少。知识增多了,本领增长了,比过去更懂事了。
a、在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挫折?
b、你是怎样坚持学会的?
c、你认为是什么使你成功的?把你学习成功的经验介绍给我们,让我们学习学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d、成功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e、成功的快乐只有谁才能得到?
f、教师小结:学习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苦也有乐。只有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三)教学延伸:
1.我们来看王楠、马琳、李菊、白杨等等乒乓球名将登台领奖的图片。
2.我们当中也有许多同学是练乒乓球的,讨论一下:谁能说说这些名将为什么能夺冠?(勤奋、不怕艰苦、不怕失败等)。
3.大家谈谈:他们是怎样使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全世界的面前的?(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等)。
(四)深化导行:
1.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2.交流交流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乐趣。
3.教师深化教育:学习有苦也有乐。成功只属于不怕困难,热爱学习的人。
(五)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把你第一次做成功的一件事的过程写下来,让同学们学习。
学生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篇十一
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准备: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多媒体课件。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姨妈。
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活动二:“家史”小调查。
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
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
三、教师总结。
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是更为少见。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课件出示现代诗歌《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在自己家里生活,你们有何感受?
生:喜欢。我感受到幸福快乐,有安全感。
师:是的,家总能让感到我们开心、快乐、温馨和幸福。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我想说的是,幸福家庭的幸福也是各不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家”中,了解“家”的历史和文化吧。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讲讲“年夜饭”相关小知识。
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
活动四:语言文字中的“家”
教师: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很多语言文字也与“家”有关呢!
学生交流:阖家欢乐;家书抵万金;家和万事兴……。
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收集有关“家”的成语、谚语、格言、诗篇或者故事,制作一份简报吧!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发生的变化,体会传统节日中的家和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逐步树立家庭责任感。
学生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篇十二
1、知道家庭和睦的重要,体会家庭中的亲情。
2、知道家庭成员之间要讲究民主,能够正确处理家庭中的矛盾。
3、了解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4、知道自己在家庭和邻里之间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应因的义务。
1、教师先作示范:出示自己全家的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讲一件家种有趣的事或难忘的事(教师将家庭照片贴在黑板上布置的大房子中)
3、请几个学生分别介绍他们各自的家庭并讲一件有趣的或高兴的或令人感动的事,把家庭照片贴在大房子的窗口中。
4、没有被倾倒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把照片贴在房子中。
1、什么样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
2、学生讨论,在小组内商量一种形式体现出来(说说,表演一件体现家庭幸福的故事……)
3、学生展示。
1、教师引导:刚才,小朋友们分别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家庭,你感到你自己还有同学们在家里生活得怎么样(幸福、高兴、快乐……)
2、小结:父母、长辈以及他们对我们无微不致的关爱来表达他们非常爱我们,非常爱我们的家,而我们也非常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和其他长辈,大家和睦相处、幸福快乐。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发展言论。
3、讨论交流:参加家庭会议时自己的体会。
4、引导性提问:全家一起讨论决定事情有什么好处?
5、学生根据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1、教师设置情境:
(1)、家里要换新家具(2)、爸爸的朋友向他借很多钱(3)、爸爸妈妈吵架了……
2、讨论:
从中选择自己应该参与的事情和不该干涉的事情,说明理由。
3、汇报结论。
4、教师总结:家庭中会遇到许多意外或大事情,每当这时,我们一定要做个懂事的孩子,应该我们帮忙的我们就帮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不应该参与的我们就不要给父母添乱。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是我们的家庭更加和睦、幸福。
2、讨论分析:为什么小明和小红的情况会不同?
2、学生介绍自己的邻居好友,说一说和他们交往的趣事。
3、教师总结:“远亲不如近邻”好的邻里关系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和欢乐,避免不少的麻烦。
1、教师出示几则有关邻里间的小矛盾的情境,让学生分析,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当怎么做。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说说:学生说说自己家与邻居相处的一些小事情,体会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学生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篇十三
1、知识与技能: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唤起学生对父母由衷的爱。
2、过程与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活动,体会家庭亲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4、行为习惯:在活动中学会关心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
1、引导学生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疼爱。
2、懂得感激父母。
多媒体课件(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诗歌《父母的疼爱》等)、亲情树及纸做的树叶、道具(爸爸用的茶杯、报纸等,妈妈用的围裙、毛衣等,孩子用的篮球、吃的食物、喝的饮料等。)、每人一张亲情卡。
1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
小朋友,有一首歌,我会唱,你会唱,大家都会唱,这首歌唱出了每个孩子的心声,打动着每个人的心灵。(音乐声起《世上只有妈妈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的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今天我们就一起用心去感受一下父母的疼爱。齐读课题。
(二)回忆疼爱——亲情故事会
1、学生闭上眼睛回忆生活中父母疼爱自己的事
2、四人小组交流。
3、亲情故事会。(课件出示提示语)、每当我生病时……
、每当我------时……
、每当我------时……
、每当我------时……
(三).体验疼爱——亲情表演会
每当我生日时……
有一次生病了……
有一次天突然下雨,而我又没带伞……
2、小组表演。教师观察指导。
3、家庭剧场。教师随机采访。
(四)、深化认识,学会回报
在爸爸妈妈生病时……
在爸爸妈妈劳累时……
在爸爸妈妈忙碌时……
2、学生任选一个题目,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你会怎么做?”
(五)深化情感,亲情绽放
1、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下面我们就用一首诗来表达一下我们对父母的一份敬意吧!(大屏幕显示《父母的疼爱》)
爸爸妈妈
你们是树,我是树上的一片树叶、一朵花、一个果。
是你们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
在你们的疼爱下,我一天天快乐幸福地长大……
2、读了这首诗,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话要对爸爸妈妈说吗?请你选一句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写在心型的亲情卡上。
(六)小结
此时此刻,我想我们每个同学的心都充满着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我希望大家回去后在父母的帮助下也做一棵这样的亲情树。如果你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做一件事,你就在大树上贴一片树叶、一朵花或一个果,争取早日让亲情树枝繁叶茂。最后老师祝大家在父母的疼爱下茁壮成长、天天快乐!孩子们,我们也一块儿来祝福爸爸妈妈:(生齐念)祝爸爸妈妈天天快乐!
学生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篇十四
(1)对交通工具的种类的了解程度,对各种交通工具、特点和用途的熟悉程度。
(2)参与调查、交流等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有计划性。
(3)在实践活动小组中是否能分工合作、统一协调。
(4)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收集与处理信息的方法。
(5)在交流展示中是否积极、踊跃,是否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学生三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人教版篇十五
(一)小调查(小组内交流课前调查情况)。
举例说明,假冒伪劣产品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损害?
(二)小知识。
(三)保护我们的权益。
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你知道怎么做吗?
1、小组交流办法并表演展示。
2、阅读33页内容。
3、教师补充。
4、教师通过实物教学生如何识别假冒产品。
(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向家长学会,再教给同学们。)。
(四)谈收获。
(五)作业。
综合本单元的知识点,办一期小报。
小资料: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internationaldayforprotectingconsumers'rights)。这一国际日最先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以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1962年3月15日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即:有权获得安全保障;有权获得正确资料;有权自由决定选择;有权提出消费意见。
肯尼迪提出的这四项权利,以后逐渐为世界各国消费者组织所公认,并作为最基本的工作目标。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同时,选择这样一天作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也是为了扩大宣传,促进各国消费者组织的合作和交往,在国际范围内引起重视,推动保护消费者的活动。
从1983年以来,每年的3月15日,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组织都要举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举行记者招待会或发布新闻公报,向公众介绍消费者组织的活动情况;公布新的一年的工作计划,告诉人们消费者组织将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做哪些工作。同时,唤醒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督促企业重视消费者权益;促进全社会都关心、支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而今,“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宣传活动已经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意义深远的社会性活动。
主题为"消费和谐"。
今年是第25个“3.15”消费者权益日。
什么叫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的权益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得的利益。它包括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应享有的权益,也包括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应享有的权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指消费者所应享有而被国家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法规所认可的、独自享有的权利。社会保障及法规保护的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意给经营者造成侵害,或者由于消费者故意或过失而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社会与法律对之不予保护。保护消费者权益绝不是无原则、_限地予以保护。
发生消费纠纷后哪些途径可以解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_》第三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何与经营者协商解决消费纠纷?
消费者在找经营者协商之前,应咨询或学习《消费者权益保_》、《产品质量法》、新“三包”规定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弄清经营者在哪些方面损害了自己的权益;是退货、换物还是修理,能得到多少赔偿等。然后带着法规和实物、发票去找商场负责人,陈述自己购物及发现质量问题经过,并依法提出自己的赔偿要求。经过协商能得到满意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寻求其他解决途径。
如何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投诉以文字材料为准。要把投诉人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和被投诉单位名称、地址,受损害事实,所购商品的名称、牌号、规格、数量、价格、生产单位及交涉经过等内容写清楚,并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未经消协同意,不要邮寄票证、单据和实物,以防丢失。
请注意,以下6种情况之一的投诉,消费者协会不予受理:
2.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之间的经济纠纷的投诉;。
3.个人私下交易商品,属于违约纠纷的投诉;。
4.提不出被投诉者的名称、地址和必要证据的投诉;。
5.司法、行政部门已受理的投诉;。
6.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