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把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篇一
人类在漫长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多样性、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不仅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医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兼容并蓄、创新开放,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实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蕴含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中医药与西医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和增进民众健康,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一、中医药特点
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1、重视整体。中医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体内部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认为精神与形体密不可分,强调生理和心理的协同关系,重视生理与心理在健康与疾病中的相互影响。
2、注重“平”与“和”。中医强调和谐对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健康在于各脏腑功能和谐协调,情志表达适度中和,并能顺应不同环境的变化,其根本在于阴阳的动态平衡。疾病的发生,其根本是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人的整体功能失去动态平衡。维护健康就是维护人的整体功能动态平衡,治疗疾病就是使失去动态平衡的整体功能恢复到协调与和谐状态。
3、强调个体化。中医诊疗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为“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采集的症状、体征等个体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治疗方法。中医诊疗着眼于“病的人”而不仅是“人的病”,着眼于调整致病因子作用于人体后整体功能失调的状态。
4、突出“治未病”。中医“治未病”核心体现在“预防为主”,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中医强调生活方式和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主张以养生为要务,认为可通过情志调摄、劳逸适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也可根据不同体质或状态给予适当干预,以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从而达到保健和防病作用。
5、使用简便。中医诊断主要由医生自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患者资料,不依赖于各种复杂的仪器设备。中医干预既有药物,也有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许多非药物疗法不需要复杂器具,其所需器具(如小夹板、刮痧板、火罐等)往往可以就地取材,易于推广使用。
二、建设“健康中国”,中医药大有可为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医药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和预防保健“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越来越被学术界、产业界以及国际社会所认同和重视。国庆期间,李克强总理在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贺信中指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做出巨大贡献的体现。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必定大有可为。
1、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改善民生福祉。中医药作为我国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具有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的特色和优势,十分符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有助于实现“关口前移”,使民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有助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建立政府承受得了、群众负担得起、财政可持续保障、中西医并重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发展模式,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目标。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中医药是我国最具原创优势的资源,有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具有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的特点,是发展潜力巨大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同时,随着中医药更加广泛地走向世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有助于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结构,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给力“美丽中国”。中医药作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是典型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节约型产业。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遗传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推动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有助于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发展中药产业,有助于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减少环境污染,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三、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中医药单设一章,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规划纲要》要求遵循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升健康服务水平。明确“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强化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重大疑难病、危急重症临床疗效。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使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推广适宜技术,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促进民族医药发展。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加快养生保健服务发展。拓展中医医院服务领域,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技术支持。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大力传播中医药知识和易于掌握的养生保健技术方法,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运用,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视中医药经典医籍研读及挖掘,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挖掘民间诊疗技术和方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制定传统知识保护名录。融合现代科技成果,挖掘中药方剂,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发展。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保护重要中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及动态监测。建立大宗、道地和濒危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提供中药材市场动态监测信息,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
四、传承发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12月,在国家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张氏经络收放疗法”获得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殊荣。张氏经络收放疗法是在人体经络关键腧穴上与管辖的气血“骨血、筋血、皮血”有机结合,以金、木、水、火、土走穴定位,按阴阳五行生克乘侮之理,施以金收、木放、火收、水放、土生长独特的拇指点压手法为主以调节人体脏腑功能失衡的气血阴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从而达到人体阴平阳秘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该疗法看似按摩非按摩、看似针灸而不用针,具有安全无创、见效讯速、适应症广的特点,属于我国中医富有特色的外治组成部分。
经络收放疗法的操作手法分为“收血、放血、正骨、移血”四种。所谓“正骨”即指将骨骼畸形矫正;所谓“移血”,指身体某部血气不足,借别处血气以补济,即调解脏腑气血;所谓“收血”,指补益不足之血气;所谓“放血”,指祛除体内郁滞之血气。收放,即指补其不足,损其有余之意。而经络收放的具体手法则是:手指点穴时顺时针方向正转为收,逆时针方向逆转为放,上推为收,下捺为放,轻压为收,重点为放。在临床具体应用时,又包括“骨血、筋血、皮血”的经络收放、五行穴位的经络收放和五运六气的经络收放。该疗法讲究“力发全身、至于指端、透表达里、滴水石穿”不但能治愈表阳之症,而且可以治疗阴经里症,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传承经络收放疗法,弘扬中医民族文化。结束语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已成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性机遇。中国将学习借鉴各种现代文明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于人民健康,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同时,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促进中医药等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探索医疗卫生保健的新模式,服务于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医院
2018年1月30日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把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篇二
“健康中国2020”战略
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卫生改革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经过充分酝酿和讨论,在200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正式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并就此进行了部署。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根本途径,符合国际卫生发展的潮流和规律。
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其基本目标是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适当的卫生策略,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健康中国2020”战略是从现在起到2020年的卫生发展中长期规划,是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实现以“健康促小康”、以“小康保健康”的重要战略,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
这一战略应该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10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实现《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定的各项目标,使中国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的国家行列;第二步到2015年,使中国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第三步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民健康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每个阶段都要有具体的指标和措施,包括: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的指标,重大传染病和重大慢性疾病控制指标,卫生服务可及性指标和生物药械产业发展水平,卫生服务规模和卫生投入指标等,以实现卫生制度建设与健康促进目标的有机统一。
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需制定并实施一批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1.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大流感防治行动计划;2.肝病防治行动计划;3.改善孕产妇和婴儿保健的“母婴安全”计划;4.控制烟草和心脑血管疾病、癌症防控行动计划;5.以行为教育和心理关怀为核心的心理健康行动计划;6.以科学健身运动为导向的青少年健康行动计划;7.老年人健康行动计划,改善老龄人口生活质量;
8.“地方病防治”和“职工健康”行动计划,改善卫生环境,减少职业危害;9.“传统医药振兴行动计划”,推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开展重大疾病防治研究;10.食品、饮用水安全促进和食源性疾病防控行动计划,加强风险性评估、营养科学评价和监测网络建设。
开展“健康中国2020战略”,实施十大行动计划
“健康中国2020战略”是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是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以健康促小康,以小康保健康”的重要战略,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这一战略应该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10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实现《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定的各项目标,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的国家行列;
第二步到2015年,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第三步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民健康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
每个阶段都要有具体的指标和措施,包括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的指标,以及重大传染病和各种慢性疾病的控制指标,以及卫生服务规模和卫生投入指标等等,以实现卫生制度建设与健康促进目标的有机统一。
实现“健康中国2020战略”需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健康需求和主要健康危害控制等因素,制定并实施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
1、实行“大流感控制计划”,有效控制各种传染病的流
行;
2、实行肝病防治行动计划,对儿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并逐步扩大到缺乏免疫力的成年人;
3、实行改善孕产妇和婴儿保健的“母婴安全”计划,大幅度降低母、婴死亡率;
4、实行控制烟草和心脑血管疾病、癌症防控行动计划,降低发病率;
5、实行以行为教育和心理关怀为核心的心理健康行动计划;
6、实行以科学健身运动为导向的青少年健康行动计划,兴起全民健身热潮;
7、实行老年人健康行动计划,改善老龄人口生活质量;
8、实行“地方病防治和职工健康”行动计划,改善卫生环境,减少职业危害;
9、实行“传统医药振兴行动计划”,推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开展重大疾病防治研究;
10、实行食品与饮用水的安全促进和食源性疾病防控行动计划,加强营养科学评价和监测网络建设。
通过这些行动计划的实施,将“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落到实处,夯实医疗卫生服务基础,有效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并带动医疗保健服务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把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篇三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培训班参训心得
在xxx之际,能够被选派参加中组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党的诞生地xxx参加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培训班,深深感谢党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培养,赋予我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走进党的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之际,我心潮澎湃、无比激动,深感做为中共党员的自豪和骄傲。在深入学习领会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部署的课堂上,我深感做为中医行业党员的光荣与责任,更加坚定了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履职尽责、担当奋斗的决心。
一、参训心得
培训班课程内容丰富、学习生活紧张充实,培训和党史教育紧密结合,组织学员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在党校的红色xxx主题教室上了一堂《为什么在xxx发起工人运动》的互动党课;培训主体课程围绕卫生健康工作领域的重点内容,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参与政策起草、有丰富管理工作经验的司长专题授课,对政策进行全面精准、深入的解读;xxx市委党校的教授讲授了提高舆论引导力的课程;安排参观了xxx市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使学员对中医药历史发展和科技创新有更深刻的体会,同时在交流研讨环节,大家紧扣主题,紧密联系本地实际,发言直奔主题,解放思想、深度交流、互学互鉴,理论思考深入、工作谋划具体。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感受了党的百年历史征程波澜壮阔,加深了对健康中国战略的认识和理解,对做好新时期我省中医药事业有以下几点感悟:一是坚定了走中国特色卫生健康道路的信念和决心。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历史,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宗旨的生动实践,通过培训,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自觉胸怀国之大者,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定走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道路。二是进一步认识了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健康中国战略需要卫生健康和中医药主管部门的组织引导,更需要其他各个系统的同向发力和社会整体联动。无论是实施健康中国,通过三医联动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迫切需要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和作用,要紧扣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在体制机制建设,突出独特优势,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科研技术创新、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下功夫,见成效。三是进一步把握了方法论与着力点的契合。通过一周的学习领会,抓工作的目标更明确了,重点更突出了、路径也更清晰了,启发了工作思路和政策思考。各地区各部门把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做为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大力支持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讨论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介绍了本地区本部门一些好的经验,好思路、好政策,也提出了一些好意见和建议,起到了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的作用。此次培训既是对以往工作的总结和回顾,也是对下步工作的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大家在培训结束后,纷纷表示,要立足本职岗位,在各个领域同向发力,做健康中国建设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坚定不移的学习者、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通过国家搭建的平台,今后学员们将会在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交流,为推进国家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参训体会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必须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其核心要义和思路要求。一是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切实把保障人民健康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发展理念体现健康优先,发展规划突出健康目标,公共政策制定要评估对健康的影响,推动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制度体系,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把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要建立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行动的体制机制,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三是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坚持公立医院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毫不动摇地坚持公益性的导向。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增加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卫生健康需求。四是坚持以改革创新激发卫生健康事业活力。继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更加注重医改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健康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要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增强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整体效能。五是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既包括中西部地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滞后于东部地区,农村地区优质资源短缺,基层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也包括重治疗、轻预防的问题,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发展滞后,监测预警、流调溯源、物资储备等难以适应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加快补齐短板和弱项,把基本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得更加完善,进一步提高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三、参训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强调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速,各个层面的发展潜力得到了充分释放,整体的发展形势非常喜人,但是,由于我们的改革发展是摸着石头过河,每一步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与挑战,100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表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始终把党放到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位置,这样才能始终汇聚起伟大的力量,才能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二是提高服务供给质量。建设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坚持中医医院姓“中”定位,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健全评价和绩效考核制度,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建设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基地。聚焦重大疑难疾病,实施中西医临床协作,提升诊疗水平。三是加强特色人才培养。改革院校教育,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将中医药经典融入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强化学生中医思维培养。编写一批符合中医药教育规律的核心课程教材。探索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支持xxx中医药大学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省局共建工作,建设国家一流中医药本科专业,推进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专业长学制教育改革,打造国家中医药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和中医药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一流中医药类本科课程,提升xxx中医药大学办学水平。强化xxx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临床教学职能,打造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开展省级临床教学基地资格认定工作。四是强化传承和创新。开展省级师承培养项目,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加快中药新药、器械设备的研制,深入开展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力争在重大理论创新、技术攻关等方面实现突破,讲明白说清楚中医药的疗效,筛选发布一批中医治疗优势病种、适宜技术、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让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中药饮片和配制中药制剂的管理,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研制和应用特色中药制剂。五是完善开放发展支持政策。实施中医药国际关合作,鼓励建设高质量的海外中医药中心,打造对外交流的示范窗口。积极参与国际传统医学相关规则制定,发布中医药国际标准。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建立健全各级中医药跨部门协调机制,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及时研究解决中医药重大问题,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投入政策和支付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