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优秀21篇)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优秀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01 00:43:04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优秀21篇)
时间:2024-02-01 00:43:04     小编:飞雪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过去的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那么如何写一篇完美的心得体会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主题,确定要表达的观点和感受,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阐述。其次,要注重逻辑性,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你的观点和思路。此外,还要注意语言的精炼和准确,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和空洞的表达,让读者能够真正感受到你的心得和体会。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典型范文,大家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启发。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一

_月_日x副局长给我们上了“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一课,我感受很深。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份,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师德是调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及其阶层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续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本人通过近段时间学习了师德师风后,我知道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酷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点滴的进步,去寻觅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个闪光点,然后利用鼓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恢复感到暖和,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心灵上的间隔,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奔腾,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乐教勤教,才能善待学生。否则就会对学生敷衍塞责。关爱每个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同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气力。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由于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点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化的作用,总之,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二、毕生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假如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由于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请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毕生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

来自 coOCo.NeT.cN

三、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但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一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的乐趣是照亮他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类成绩感、幸福感,鼓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四、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成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动身点变成以学生的“学”为动身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知识、练习能力、发展智力和思想情操遭到良好熏陶的场所。

五、培养师德,应加强修养。

依照教师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职业品行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律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的方式。教师应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要酷爱教师这个职业,把它作为向国家和社会的奉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其次要加强自律,这是培养良好师德的办法。同时,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昨天多是一位好老师,今天多是一位普通教师,明天可能被教师队伍淘汰。好教师的标准应当是动态的,是不断进步的。教师要有一颗进取心,不断学习,放眼世界,弥补不足,进步素养。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个性需要,切实地关心和爱惜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决心以“优秀教师群体”为榜样,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进步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安全工作。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让每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二

党的xx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立德树人就是要解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求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明白政治方向,明白做人道理。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根本任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出以下教育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我们必须具备的政治信念。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一个没有理想、没有信念的人,常常只能受自己本能所驱使,他的人生发展就没有明确的方向,这种人或是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或是唯利是图、狭隘自私,最终只能是精神空虚、人格低下,为社会所不齿。我们国家是用共同理想来凝聚人心的。如果全社会没有一个共同理想,就会像一盘散沙。

(二)做人修养教育。

学习知识是服务社会的手段,是工具性的,而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是根本性的。如果重智轻德,学生就会片面发展。按照片面理念培养出来的人有一种概括,有智商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修养,有欲望没有理想,有目标没有信仰,最终是有青春没有热血,这将是十分危险的。一个人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就是“危险品”。一个人成小事靠业务本领,成大事必须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一切成功,做人成功;一切失败,做人失败。做人不成功,成功是暂时的;做人成功,不成功也是暂时的,要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道德人格、思想品质比谋生手段训练、专业知识学习、竞争能力培养更重要。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可以做好任何一件事,一个工具化的人,只能机械完成一件事。今天危害人类持续生存的问题,没有一个是工具理性不发达造成的,根源都是价值理性问题,价值理性已经影响到人类整体生存。人品第一,学问第二;文品第一,文章第二。很多国家非常重视品德教育,对优秀人才的评价看以下指标:品行、动机、潜能、理解力、知识、经验。这些指标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把品行置于首位。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可用五句话简要概括:没有品行光有动机很危险,没有动机光有潜能是无能,没有潜能光有理解力是有限的,没有理解力光有知识毫无意义,没有知识光有经验变得非常盲目。

(三)民族精神教育。

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大学生既要有世界眼光、国际知识,又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既懂得保持民族价值规范体系,又能融入世界优秀文化潮流,培养有根的世界公民。有根的世界公民是以血缘性、本土性、全球性为基础的。从血缘角度看,更爱自己的父母、亲人、朋友,懂得感恩。从本土性角度看,要热爱自己的乡土,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本民族优秀文化。从全球性角度看,有根的世界公民不仅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更是世界各个民族文化的欣赏者、沟通者。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根系,是我们民族的“大树”,任何时代精神、外来精神都要嫁接在这棵“大树”上才能成活。加强民族精神教育,需要强化国家意识,加强国家观念、国家安全、国家自强教育;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加强民族历史革命传统、人文传统教育;加强社会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等教育。

(四)社会责任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主体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方式。简单讲,责任是主体自我的一般规定,职业角色的基本表征,社会认同的主要依据,价值实现的集中体现。责任出智慧、出勇气、出力量。什么是责任感?责任感是对责任的全面深刻认识和理解,是一种基本的文明素质,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人是否优秀、能否成功的标志。责任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美德,强调的都是同一个词——责任。面对国家,没有责任感,就没有尽忠之心;面对长辈,没有责任感,就没有孝顺之心;面对自己,没有责任感,就没有进取之心。作为大学生,必须懂得什么是责任,什么叫负责任。有责任感才会有远大理想抱负。人的每一项潜能都因为有了责任感的驱动,才变得强大。当代大学生应当担当社会责任,要做到平凡之中有伟大的追求,平静之中有强烈的责任感。

(五)现代公民教育。

教育的首要责任不是培养科学家、学者,而是培养现代公民。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在受教育者中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包括对世界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以使受教育者成长为现代合格公民。现代公民要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团队合作价值观念、诚信受益价值观念;现代公民素质包括:对社会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国家具有责任感,对他人富有爱心,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遵守社会准则。因此,德育工作要强调抓好基本的公民道德修养,使每位公民学会承担责任,讲诚实信用,懂感恩报恩,善于团结合作。要成为好的接班人,首先要成为好的建设者,要成为好的建设者,首先要成为好的公民。

总而言之,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我们的责任与追求,而不仅仅做一个教书匠。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三

人生是一场道德修行的旅程,而立德则是人生的根本。立德不仅仅是做一个好人,更是在一切行为中追求真善美。近日,我在参加“树人立德”活动中,深切感受到了立德的意义与价值,收获颇多。以下是我从这次活动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首先,立德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活动中,我们通过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了解到了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的困境。他们由于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然而,他们却对知识的渴望毫不动摇,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他们的坚毅和对未来的向往让我深受启发。通过与他们的接触,我明白了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内心深处追求真善美,以努力奋斗和正确的人生目标为价值导向。

其次,立德需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人的一切行为都是道德品质的体现,所以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活动中,我们参观了一所贫困地区的小学,与孩子们互动共享快乐。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他们纯真的笑容和对知识的渴望。他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良好的道德素养。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要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人和事做起,培养出良好的道德情操。

再次,立德需要注重担当与奉献。我们身处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立德就是要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奉献自己。在活动中,我们有幸参观了一家社会公益机构,见证了无数爱心人士的无私奉献。他们不计回报,默默地在贫困地区为孩子们提供教育援助。在见到他们的时候,我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他们的付出和奉献让我明白,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担当与奉献,从自己做起,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立德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立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始终坚守。在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践行立德的有效途径。比如,在现在的社交网络时代,要抵制低俗信息,传递正能量;要与他人友善相待,倾听他人的需求和困扰,给予帮助和支持;还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拒绝逢节假日就盲目消费,珍惜资源。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立德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要内化于心,付诸于行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总的来说,“树人立德”活动给予了我很多的启示与思考,让我对立德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立德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注重担当与奉献,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立德是人生的追求,更是我们在不断成长中的指南,是我们向往的风景。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才能在立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自己、为他人构筑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四

20xx年第三十二个教师节前夕,习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节日敬礼和祝贺。他在讲话中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我是师范学校毕业的,今年也是我从教第三十年,在倍受鼓舞的同时,对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对“四有”好老师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体悟。见贤思齐,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继续向着好老师努力显得尤为重要。

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师重要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由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思索与回答的基本命题。回顾十几年做学生和三十年教学的经历,师德至上、学术为本、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是我工作中感悟和体会最深的。

“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比较念旧,十分珍惜大学的情缘,每每聚会都会邀请老师参加。这几年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比较多,他们跟我聊到大学时代对他们记忆深刻的、或者影响到他们考研、择偶的话题,大多是我带他们史迹考查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下交谈的一句话、课堂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学术为本”。学高为师,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是作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操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时曾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j·迈克尔·毕晓普在他的自传《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中写到:“教学,这是大学教师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是非履行不可的职责,可以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可以是荣誉的,令人欣慰的一部分。教学的愿望是发自肺腑,不需要辩护,不需要解释,它是一种文化义务,是一种使命。只搞学术研究而不尽教学使命,是枯燥无味的。现代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发现和教学两方面的杰出本领结合在同一人身上。”从事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和我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教学与科研如同鸟的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激发科研的灵感,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我自己研究的课题有些就是来自备课、上课、与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讨论过程中。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需求成为推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教师只有很好地把握所教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把握最新的知识体系和创新技能,才能适应和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可以说,教学过程既是对科研精神和科研成果的传播和验证,也是教师科研动力激发的过程,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科研工作带来启发;科研有助于革新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品位。只有教师是创造性人才,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这几年参与我课题研究的学生,所做的毕业论文和考研方向的选择也多受此影响。

“用爱点燃爱”。爱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前提,用爱点燃爱,建立“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师生的共同成长至关重要。历史学是基础学科,历史学专业的生源和就业都面临着现实的挑战,许多学生一开始有着“所学非所爱”的迷茫,想打退堂鼓,或者想转专业。如何通过入学教育、毕业生的成长经历、教师的现身说法来确立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几年下来,历史教师的感觉是树立学生意识,站在学生的角度,付出真爱,用爱点燃爱,主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育积极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文化,多途径为学生考研、就业服务,就会让学生明白专业没好坏,关键在于你能否学好。逐年好起来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的考研率和就业率就是教师付出真爱,最终赢得了学生的真爱的说明。在培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享受到过程本身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生命价值实现的欢乐。爱是彼此成全,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已成为师生的共识。

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着更加美好的职业。好老师是学出来的,好老师是做出来的,好教师是通过好学生成就的,好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为做党和人民的好老师而努力。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五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这位诺奖获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然而,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小升初”,减不下来的大书包,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果呢?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小悦悦”事件还会发生?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成才,先成人!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剐蹭宝马后留言赔偿的扬州小伙徐砺寒……道德模范的力量远胜只知读书的考试状元。

立德树人,入心为要。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心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严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规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

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六

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被赋予神圣的使命,绝大多数教师工作认真,兢兢业业,责任感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师的内在涵义。但是,现在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教师体罚学生,校园冷暴力等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范跑跑事件在社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这也是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的。师德建设顺应潮流,势在必行。通过几个月的深入学习,我认为教育者应该做到:立德树人,以德立教。

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学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学人员这一职业的神圣性在于,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文明的传播者;他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只有热爱学生,搭建起教育教学的桥梁,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学人员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力量。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推动教育走向成功。

作为教学人员,最基本的条件是学识渊博,道德高尚。而道德品质道德修养的作用地位更大更高。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表率。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教育示范作用。其次,教师要做到举止文明,庄重自持。教师的礼仪是师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规范在工作、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方面的良好做法。最后,教师的要加强自律。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不止在学校,也在学校之外的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之外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加强自律,以自己毕生的道德实践维护教师的高尚职业形象和荣誉。

曾经有位学生在周记里这样写:教师总是用自己已学的固定的知识来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不思进取。他的话引起了我极大的思考,没错,教师不应该只满足自身所学的知识,应该利用空余的时间多看一些有用的书,多参加一些培训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我相信,我们教育者的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勇于拼搏,一定会给学生起一个良好的道德示范作用的。

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我们要学习孟二冬老师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这种可贵的精神来勉励自己。

“立德树人”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指向,“育人”是要通过人(教师)去进行的,但在教师自身的“灵魂”遭到社会普遍质疑、“补课经济”盛行的今天,“立德”:要先立教师之‘德’、立“人类的灵魂”之‘德’,立作为教育主体之‘德’。即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执教、以‘德’上岗。也即要——以‘德’立教。只有做到立德树人,以德为本,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才能更好地培养一代又一代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七

我从学校走进学校,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教学生涯,这三尺讲台和我接下了不解之缘。弹指一挥间,12年的岁月就在绘声绘色的讲课中,就在埋头批改作业的笔尖下,就在上课铃与下课铃的交替声中滑过,生活因教师这一阳光下最美丽的职业而精彩。

《左传》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管子》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立德树人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力量,它夯实了教师,立德树人的基础―爱心。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踏上三尺教台,我正为实现这一切而努力着,我们带着一颗为学生的爱心走上讲台,学生犯错误了,老师与之谈心,有难处了,老师帮助解决,我们不断地向学生“提醒幸福”,而学生也不断地让我们感受到幸福。

有了一颗爱心,才会有一张笑脸。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给学生一张笑脸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给学生一张微笑的脸,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知道怎样去笑看世界,笑对人生。微笑着,欣赏学生做伯乐,给其成功感;微笑着,鼓励学生,做帮手,助其自信感,微笑着,宽容学生,做弥勒,育其责任感!笑脸下才有欣赏,才有鼓励,才有宽容,才有爱。

因为有了爱,地更阔,天更蓝;因为有了爱,花更艳,草更芳。而心中的那份爱,将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用爱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阳!甘愿吃苦,乐于奉献,不断进取的教师精神,铸成了教师立德树人的核心―奉献。

在讲台上,我们成了孩子们眼中的百科书和指南针,我们能体会到最温暖的春风和情感,能体会到世上最真最纯的友爱。在每次的“教师节”的时候,我都会收到一些学生送来的贺卡,里面写着“老师好”就这么小小一句问候,或者学生的一个微笑,我就会感到很幸福、很快乐。这种甜美的感受,并不在于学生的物质回报,而在于教书育人本身所带来无穷的乐趣,以及桃李芬芳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作为教师的我们,往往是两袖清风,囊中羞涩。虽说我们不具备金钱的富有,但我们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有谁能像我们一样,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就能拨动一个个美妙的心弦,就能带给他们无限欢乐!

我们是教师,就要奉献,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时刻不忘责任,一心想着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为了学生能共同进步,促膝谈心;为了学生能受到教育;不知付出了多少时间与精力!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从事着“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一腔热血温故土,四季甘霖润嘉禾”,我无悔我的选择。“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将永不懈怠我的追求,我深信,终有一天,我会“满载一船星辉,在星光斑斓里放歌”。

我们的奉献应该是赤诚的奉献、无私的奉献、崇高的奉献。

我们的奉献像火把,是无怨无悔的燃烧,是至死不渝的真情。

我们的奉献像一泓清泉,是长年的流淌,是不计名利的付出。

桃花开了又谢了,燕子去了又来了,学生来了又走了,我依然坚守在这儿,守着我们的乐士,守着我们的精神家园。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日子就这样过着,平凡却不平淡。一切都好像没有变,唯一变化的是我日益衰老的容颜,与之沉淀的,是我依旧年轻不变的情怀!

爱心立德,奉献树人,将使我们教师拥有充实的人生,我相信,当我们离开这三尺讲台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们要认真落实党的xx大对教育工作特别是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要有“育才造士,为国之本”的自觉担当,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献精神,要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人生追求。近年来,学院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大力弘扬乐教善育、精益求精的教风,组织开展“最美教师”评选表彰等活动,充分激发了广大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创新师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树立“立德树人是第一责任”意识,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着力传播先进思想、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新风;要强化师德监督,引导广大教师把师德规范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实践之中,在细微处见师德,在日常中守师德,养成师德自律习惯,提高师德践行能力;要注重师德激励,引导广大教师立足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影响和感化,当好学生成人成才的引路人和守护者。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必须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于办学育人的全过程。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建设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之中,着力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小落细落地落实。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把握理论武装这一关键所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路径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坚持正面引导这一主要方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不断提高优质精神文化产品的策划、供给和传播能力,打造贴近校园、贴近师生、贴近生活的话语体系,用主流思想舆论占领意识形态阵地;要突出阵地管理这一基本依托,管好课堂讲坛、校园媒体、学生社团等意识形态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的意识形态功能,积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环境,确保校园始终成为向上向善、风清气正的精神高地。

高校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立德树人。对于高校而言,坚持立德树人不是抽象的,必须体现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上。近年来,学院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学内涵得到提质,教与学的精神状态得到提振,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教学改革上,坚持“立足地方、贴近社会、产教融合、服务发展”办学宗旨和“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办学理念,推进专业优化、课程实用、科研创新、质量提升“四大工程”,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上,认真贯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全面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健全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功能,建设一批富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群,设立学生创业启动专项资金,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保证。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只有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才能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才能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近年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不断加强和改进学院党的建设,为学院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全面推进学院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断强化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全面提高学院党建科学化水平,更好地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切实增强广大干部服务基层、服务学院、服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考核机制,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方得始终;方显担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院将深刻认识“为谁培养人”、深入探索“如何培养人”、深度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保持昂扬竞进的奋斗姿态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潜心静气埋头苦干一以贯之真抓实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奋斗把学院办优办强、办出特色、办出品位向着全省一流全国知名优质高职院校目标奋力前行培养更多更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九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们对于立德修身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树人立德已经不再是一项单纯的道德理念,而是一种承担社会责任、培养良好品质的必然要求。我参加了一次树人立德心得交流会,深感这样一种信念,下面我将从文化自信、思想境界、负责意识、实践能力和品质修养五个方面,系统总结我对树人立德的心得体会。

首先,文化自信是树人立德的基础。我们处在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多样性的文化交融使我们必须具备一种文化自信心。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这次交流会,我发现无论是世界历史、国学经典还是现代文化创新,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深入思考。只有具备这种文化自信,才能够更好地树立立德修身的信念。

其次,思想境界是培养立德心的基础。思想境界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我们对待事物以及人际关系的准绳。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在交流会上,我感受到了与志同道合者共同成长的力量,大家都以平等、包容和领悟的态度来互相理解和学习。这种开放的思想境界让我明白,修身养性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再次,负责意识是践行立德的关键。作为一名具备立德修身的人,我们要具备责任心和担当精神。面对社会的挑战和困境,我们不能回避,而是要勇于面对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这就需要我们具备积极向上、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在交流会中,我看到了许多同学自愿承担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解决实际困难,这进一步强化了我的责任意识。我们要坚持不懈地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真正践行立德之道。

同时,实践能力是树人立德的重要环节。立德修身并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实施。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我们才能更好地锤炼自我,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参与交流会期间,我们进行了许多实际案例的研讨和模拟演练,这让我对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地付诸实践有了更深的认识。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将立德的理念转化为行动。

最后,品质修养是践行立德的最终目标。立德修身的最高境界是达到一种美与正直的境地,洞悉人生,超越自我的修养。通过这次交流会,我认识到立德修身的最终目标是内心的升华和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拥有高尚的品质修养,我们才能在生活中做到真诚、善良、公正和有爱心。

总而言之,树人立德不仅仅是一种观念和理念,更是一种具体行动和实践。通过参加这次交流会,我深入领悟到树人立德所涵盖的广度和深度,也加深了自己对于树人立德的理解和实践。立德修身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成长为具备高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思考,我们才能在立德修身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十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 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以下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立德树人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对于如何做好教书这项工作,徐校长总结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她说,走上讲台之时,应是满腹经纶之日。卢科长也说,与学生初见面,要有良好的第一印象。要想上好一节课,就要先备好一节课,对于新手老师来说如何才能备好课呢?这就要求我们熟悉教材,了解所教学生的特点。高校长重点强调过,对于新手教师来说研究课程标准很有必要,要用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把自己所教科目的教材以及课程标准都熟悉了,我们才能设计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教案,教案的编写要很详细,具体到每段话之间的衔接语都写在教案中。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只有把课备好了,我们才能有机会成功的上好这节课。

高校长提出的一些建议对我们新教师很有帮助,他提出坚持候课制,提前一分钟等候上课,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上好见面课,迈出第一步。找到一种高效、适用的授课方法,微笑上课,愉快的上课。上完课后要及时的进行课后反思,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写教学反思不仅要写教学中的失误和教学中的优点,还要写教学中的灵感,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疑惑,学生的困惑以及他人成功的做法。在不断地反思中我们才能更快的成长,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接下来再谈一谈如何做好育人这项工作,李校长说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要多问、多看、多想,要时刻关心学生。安老师也说到,新时期新时代要做四有好老师,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要静的下心来,要有把教育当做一项事业的信念和追求。要正确的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既要做朋友,更要做师长要时刻记住立德树人是根本。

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要爱学生,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抛弃不放弃,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才。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用无限的激情感染学生,我们要自觉当好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

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连在一起的,我们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

时间过得好快,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有十三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师德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及其阶层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通过学习县教育局组织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动员大会和学校组织的“立德树人师德师风”的动员大会,深有体会。我知道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应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乐教勤教,才能善待学生。否则就会对学生敷衍塞责。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总之,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二、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如果不常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因为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

三、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四、培养师德,应加强修养。

按照教师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职业操行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律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的方式。教师应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把它作为向国家和社会的奉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其次要加强自律,这是培养良好师德的最好办法。同时,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昨天可能是一位好老师,今天可能是一位普通教师,明天可能被教师队伍淘汰。好教师的标准应该是动态的,是不断提高的。教师要有一颗进取心,不断学习,放眼世界,弥补不足,提高素养。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个性需要,切实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安全工作。

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基础,爱岗敬业是使所有其它素质成为可能的特征。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乐于奉献。

二、热爱学生,以情育人。

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达到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

三、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人们常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个个多么神圣的字眼,老师职责不单是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教师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

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四、积极进取,不断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终身学习,不断进取,这是时代呼唤,也是新一论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的开放性、研究性、多元性等等特性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在读书学习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这是我们的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要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导引学科的发展。

陶行知也说过“道德性是教师职业的灵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教师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无愧人师的地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以德育人、以德立身,做身教重于言教的楷模。

爱在继续,责任在继续,多一点耐心,多一份爱心,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才能促进学生发展,让爱走得更远。

看了家校共育平台里面的专家讲座,感触颇多,相信大多数的家长都跟我一样,平时只注重孩子的学习,不要说家务劳动,就连孩子自己的个人卫生都基本是父母包办了,很多家长都有“学习至上,生活习惯培养无所谓”的观点,看了讲座才知道,把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割裂开来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一个生活上毛毛糙糙的人,学习上很难不马虎;一个生活懒散的人,学习上也不会勤奋。

现在孩子们的劳动习惯,的确让人汗颜,生活环境舒适,家长对家务活大包大揽,就连最基本的扫地、擦桌子、分碗、分筷子等基本的家务劳动都不主动去做,有时候还要在家长的“利诱”下才象征性的去做这些基本的劳动,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娇气、懒惰的不良习惯。家长总会习惯的认为现在孩子还小,树大自然直,觉得孩子大了就会自觉帮忙,到最后才发现孩子越大越不懂事,理解不了父母的辛苦。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它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而家务劳动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的方式,在家务劳动中才能让孩子对劳动尊敬和热爱,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自己的感受,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

俗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让孩子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里的地位,而不纯粹是学习的机器,这也是锻炼孩子的一个方面。

那么,家长怎么培养孩子爱劳动呢?

1、要培养孩子劳动的兴趣。要根据孩子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培养劳动观念。他们常常喜欢爸爸妈妈做的一些小事,得到表扬后显得异常兴奋,家长应鼓励下去,使孩子感到自己做的对,高兴的坚持下去,由无意识的模仿动作变为有意识的自觉行为。

2、要经常对孩子鼓励和表扬。对孩子的劳动成果,老师应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要学会吃饭、漱口等一些基本动作。

3、要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孩子开始学习劳动时,家长必须言传身教,一步步给孩子示范,手把手的教,要注意安全、卫生。

看了讲座以后,从现在开始,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让孩子从劳动中认识到劳动的价值,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生活,锻炼自己,培养他们自食其力、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品质,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学在其中、亲身感受到幸福生活背后的心酸和不易,要让孩子认识到劳动是父母、社会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种生活,是社会、父母对他们成长的一种磨砺,更是一种深深的爱。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能够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此刻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人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的穿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适应潜力较差,任性,怕苦等问题。从开学初教师的上门家访及调查问卷中发明,小班大都幼儿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少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则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而包办代替或不予以纠正,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潜力和行为潜力不和谐性不一样步性。不少幼儿在表演节目时还很自信,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儿尚未构成用餐入厕倾听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假如任由这一状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不良发展将不可避开,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要害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构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务必从小抓起。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够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养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小班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更重要好处。

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被赋予神圣的使命,绝大多数教师工作认真,兢兢业业,责任感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师的内在涵义。但是,现在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教师体罚学生,校园冷暴力等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范跑跑事件在社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这也是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的。师德建设顺应潮流,势在必行。通过几个月的深入学习,我认为教育者应该做到:立德树人,以德立教。

1.矢志不渝铸师魂。

自任教以来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事求是,公正严明,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我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每一名学生抓起,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环境,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奋发进取。

2.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我们这的杜顺老师,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3.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魅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其次,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4、学会宽容,敬业爱生。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

“立德树人”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指向,“育人”是要通过人(教师)去进行的,但在教师自身的“灵魂”遭到社会普遍质疑、“补课经济”盛行的今天,“立德”:要先立教师之‘德’、立“人类的灵魂”之‘德’,立作为教育主体之‘德’。即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执教、以‘德’上岗。也即要——以‘德’立教。只有做到立德树人,以德为本,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才能更好地培养一代又一代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12月15日杨副局长给我们上了“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一课,我感受很深。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师德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及其阶层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本人通过近段时间学习了师德师风后,我知道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应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乐教勤教,才能善待学生。否则就会对学生敷衍塞责。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总之,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二、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如果不常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因为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

三、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四、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

五、培养师德,应加强修养。

按照教师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职业操行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律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的方式。教师应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把它作为向国家和社会的奉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其次要加强自律,这是培养良好师德的最好办法。同时,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昨天可能是一位好老师,今天可能是一位普通教师,明天可能被教师队伍淘汰。好教师的标准应该是动态的,是不断提高的。教师要有一颗进取心,不断学习,放眼世界,弥补不足,提高素养。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个性需要,切实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决心以“优秀教师群体”为榜样,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安全工作。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让每一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按照中学的安排,利用工作之余全程收看了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九期。该期围绕“为成长做规划”这个核心命题,采取家长提问、专家解答的方式,针对性的进行延展讲解,加上期间主持人的总结提炼,使得整个课程讲解言语朴实、贴近实际,同时又立存高远,提纲挈领,作为家长,全程听完深受教育,对于以后孩子的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目前,孩子正处于小升初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手机、电脑等媒体频繁的介入到了孩子日常的学习中,由于算法的应用,多数信息对孩子都会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媒体上的信息繁杂多样、良莠不齐,作为儿童无法进行有效辨别,这些都大大的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在这个关键节点,公开课的出现为我们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指明了方向。面对新的问题,家长不能一味地堵塞,禁止、要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引导、教育。首先,要做到对孩子的全面认识。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并且孩子也会长大,她的状态也是会变化的,因此,作为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的变化,在有问题苗头的时候就积极介入,引导,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要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树立正确的榜样意味着有了明确的目标,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最后,我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使得自己充分的认识到,在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教育好孩子、,离不开家长的全身心的配合,离不开家长持续性的学习,离不开家校的高效互动。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十一

11月24日下午,外国语学院20xx年“师德师风暨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院会议室成功举办。学院分党委书记王雪峰、院长方亚中、副院长李琳以及学工办主任柳频老师和部分教师代表参与了此次交流会。交流会由分工会主席李琳老师主持。获得20xx年“校优秀班主任”的刘玲玉、李琳老师和获得20xx年外语学院“第三届师德先进个人”的郭海平、曾祥芳和张万防等老师分别做了汇报发言。

在师德师风的交流环节,郭海平老师以《爱心立教垂风范,潜心研究育英才,安老怀少尽慈孝》为题,紧紧围绕爱岗敬业、安老怀少主题,讲述了其在教育教学以及家庭生活中的感人事迹,诠释着一位知性女性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曾祥芳老师在其《用良心谱写人生,让激情绽放生命》为题的发言中,将教学作为良心活,为让每节课都有闪光点,她潜心教学改革,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成果显著;张万防老师在其题为《做平凡的人;做充实的事》的发言中,讲述了其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如何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在教学科研上突破自己,践行着为人师表的职责。

在班主任工作的交流环节,刘玲玉老师分享了其在班级管理上的先进经验。她关爱学生,尽心尽责,努力为学生搭建各种发展的平台,不断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利用一切机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做他们心灵的导师。刘老师以不忘初心自勉和共勉,希望能够和其他班主任一道,为增强班级凝聚力、建设和谐的班集体而继续努力;李琳老师以幽默的语言风格,用鲜活的管理实例,阐述了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道理,她以爱心、责任心和恒心,不断给学生浇灌心灵鸡汤,真正做到了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

其他与会代表也纷纷发言:李冰冰老师要求自己在教书育人上时刻保持“速度与激情”;杨敏老师认为,要学会尊重并理解学生,从“心”出发;杨恒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上提倡热情、方法、技巧、责任并重的理念;张亮平老师认为,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努力无止境”;陈德胜老师则以学习“永远在路上”勉励自己,要求自己不断树立看齐意识;刘建稳老师则说,工作中要学会避免消极情绪,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学生;沈科老师则希望自己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

学院分党委书记王雪峰和院长方亚中做了总结发言。王雪峰书记向参加交流会的老师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始终把握做到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二是注重思想政治引领;三是加强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做到“三帮三导”。方亚中院长首先表达了学院对班主任老师工作的支持,他希望班主任老师能不断引导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学生动态,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师德师风暨班主任管理经验交流会,已经成为外国语学院近几年的一种常态,目的是通过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励全体教师立德树人,不忘初心,从而不断促进学院的师德师风建设以及班级管理工作。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十二

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基础,爱岗敬业是使所有其它素质成为可能的特征。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乐于奉献。

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达到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才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

人们常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个个多么神圣的字眼,老师职责不单是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教师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

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作为一名教师终身学习,不断进取,这是时代呼唤,也是新一论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的开放性、研究性、多元性等等特性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在读书学习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这是我们的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要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导引学科的发展。

陶行知也说过“道德性是教师职业的灵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教师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无愧人师的地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以德育人、以德立身,做身教重于言教的楷模。

爱在继续,责任在继续,多一点耐心,多一份爱心,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才能促进学生发展,让爱走得更远。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任教以来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事求是,公正严明,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我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每一名学生抓起,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环境,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奋发进取。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我们这的杜顺老师,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其次,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十三

“立德树人”这个主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它历经年代长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变迁,人们对于“立德树人”的理解和实践也在不断地深入。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立德树人”对于我们成长的重要影响。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看法和体会。

第二段:“立德树人”对教育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观之一。在教育领域,它不仅是教师们承担起的重要责任,更是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实践的道德准则。当今社会,我们面对的变化越来越快,让人们迷失了自己,也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而“立德树人”这一价值观能够让我们找到自己,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同时,这个价值观也告诉我们如何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如何培养有品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优秀人才,使他们做有贡献的社会公民。

教育是需要实践的。在我做志愿者期间,我有一次教育经历令我非常深刻。那时我在一个农村中学做志愿教师,我遇到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这个学生在学习上非常努力,但是他却不会与同学相处。从第一次与他交流后,我就发现他缺乏社交技能,没有同情心和团队精神。通过我的努力,我和他建立了师生关系,给他提供了与同学相处的机会,引导他培养同情心和团队意识。最后,这位学生在未来的中考中取得了好成绩,并将去一所好的高中读书。

“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在根本上是为了让人们成为优秀的人。什么是优秀的人?每个人对于优秀人的定义可能不尽相同,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优秀人”应该是有品德、有责任感、有担当,他们会分别对自己所面临的每个问题作出适当的决策,造福人类,留下一笔财富。这样的“优秀人”,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第五段:总结。

“立德树人”的理念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无论我们身处何地,不论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在学校中,都应该牢记这个价值观,并不断地实践和传承它。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应承担自己的责任,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与和谐,让我们自己成为这个社会的栋梁之才。正如《论语》中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十四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党的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这段时间的深入学习,我认为要做到立德树人,就要立师德、铸师魂,以德立教。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它把野蛮变成文明,把无知变成渊博。教师这份职业责任重大又充满了艰辛。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关乎全人民的事业,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社会的.未来间接掌握在教师手中。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做到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对教学工作鞠躬尽瘁,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不以待遇对待工作,要做到不图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教师的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担当重任。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作为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随便呵斥学生。只有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并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传授的知识。教师要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书育人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核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老师要时刻关爱学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做到给予特别的关心,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并要注意观察学生细微之处的良好改变,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热爱学生,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才能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力量,才能去教书育人、感染学生,进而引导学生成才,推动教育走向成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识与品德永无止境,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做到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的焦点和榜样,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努力学习、修品练功,努力提高自我修养,能以身作则,为人表率,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时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和楷模。平时要做到两个凡是:凡是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要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作为教师,要做到精通教学业务。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不误人子弟。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准确解答,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才有可能让学生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作为老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不同,把荣誉给每一个孩子。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满足自身所学的知识,要自觉坚持学习,利用空余的时间多看一些有用的书,多参加业务培训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教师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开辟新教法,做到诲人不倦、精益求精,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做到教好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名学生。

树木易,树人难。以德立身、以德执教、以德上岗,把立德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传道的师者来说,要树立现代德育理念,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熏陶学生、诱导学生、影响学生。教师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工作责任心,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塑造人,用扎实的学识浇灌人,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十五

x月x日x副局长给我们上了“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一课,我感受很深。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份,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师德是调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及其阶层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续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本人通过近段时间学习了师德师风后,我知道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点滴的进步,去寻觅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个闪光点,然后利用鼓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恢复感到暖和,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心灵上的间隔,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奔腾,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乐教勤教,才能善待学生。否则就会对学生敷衍塞责。关爱每个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同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由于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点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化的作用,总之,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假如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由于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请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毕生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

来自 coOCo.NeT.cN

教师不但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一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的`乐趣是照亮他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类成绩感、幸福感,鼓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成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动身点变成以学生的“学”为动身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知识、练习能力、发展智力和思想情操遭到良好熏陶的场所。

依照教师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职业品行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律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的方式。教师应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要酷爱教师这个职业,把它作为向国家和社会的奉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其次要加强自律,这是培养良好师德的办法。同时,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昨天多是一位好老师,今天多是一位普通教师,明天可能被教师队伍淘汰。好教师的标准应当是动态的,是不断进步的。教师要有一颗进取心,不断学习,放眼世界,弥补不足,进步素养。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个性需要,切实地关心和爱惜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决心以“优秀教师群体”为榜样,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进步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安全工作。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让每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十六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规教育,做好小学教育,关于孩子从小培养形成健康地品行和良好的学习情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开好“头”至关重要,它有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以后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一个人以后的品行如何。小学生像春天的花朵,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纯挚无瑕,而分辩是非能力差,同时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及摹仿接受能力。因此,应根据小学生的特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擅长引导,费尽心机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爱好,促进小学生茁壮成长。

如何教育和培养自己小学阶段的子女是每一个家长共同期盼解决的问题,在此我愿把教育孩子进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和分享,抛砖引玉,以便共同探究教育孩子的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崇敬和摹仿的对象,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点等诸多方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对孩子以后人生道路的成长影响深远。“当父母不简单,当好父母更不简单”。因此,作为家长应以身作则,自觉加强修养,言传身教地将相关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以诚等优良传统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使孩子真正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要培养和塑造孩子良好个性品质,家长自己还必需言行一致,心口如一,为孩子树立的学习模范,使孩子从小树立起弘远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惟独这样,才华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自己独特的教育作用。

大学者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今后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在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而在孩子成长进程中,很多家长每每忽略了对孩子的严格教育。无形中造就了孩子这种“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简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个阶段是教育的要害期,这时我对孩子采用以严为主。教育孩子知道理,明德行,诚实守信,不染恶习,从要求孩子不说谎话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洗碗筷扫地等家务。出现问题时,要因势利导,及时对孩子赋予严格指正,使孩子在明白道理中产生深刻印象,在挫折磨练中会慢慢体会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哲理,更可以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树立方向。同时,要注重跟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采取爱而不娇,严格而又宽容民主的态度,孩子的性格情操大多会表现为热情直率活泼独立大胆自信,既不屈服又尊重别人。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

作为刚踏进校园的孩子,要教育孩子立大志。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惟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明确方向,才有不断地进步精神。因此,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而贪玩是孩子的本性,需要家长催促和引导,让孩子养成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独立思量,勤学好问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巩固把握所学知识。同时,配合学校的要求,根据孩子的特性,制订计划,同步抓好孩子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老师要求家长天天签名是很有道理的,这是催促和了解孩子的有效方式,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一个互动的平台。家长可以及时了解把握学校的教学安排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孩子在校的表现等,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行。与孩子一同分享老师的表扬,告诉孩子要再接再厉;与孩子一起分析表现不行的地方,告诉孩子为什么那样做不行,以后该如何做。在实际生活中要随时随地注重磨练孩子的意志品质,培养独立意识,擅长观察自然,观察生活,鼓励孩子战胜艰难,努力实现目标,不断增加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孩子全面真实地熟悉自己,形成良好的持之以恒的学习生活习惯。

爱好是孩子成才的动力。小学阶段孩子的理想信念没有形成,因此学习的动力,多靠已形成的爱好左右。小学时期的学习,要有伴随愉悦的体验。要告诉孩子“学习真快乐”。其实人生的乐趣确实是求知,心理学家钻研发明,知识的获取对未知世界的了解构成了人类的精神享受。在福建的一所奥林匹克学校,学校的校训不是我们常见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是“数学好玩”。这就抓住了孩子好玩的心理,让孩子感觉学习数学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件好玩又令人高兴的情况。因此,在寻常的家庭教育中,要擅长引导,创新条件,尽量把学习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和游戏中去,让孩子感到学习的乐趣。如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们都会表扬她:表现不错!很有进步!这个主意太好了!想像力真棒!你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了!等等,让孩子感到快乐,感觉很有成就感。做得不够好时,我们会殷切鼓励她说:相信下次会做得更好。孩子的学习情趣在无形中得到充分激发。积极地学习爱好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和内在潜能,在人才的成长进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达尔文曾说过:“我之因此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切实实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究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孩子有了爱好,有了信心,学什么都会变得简单起来。

知识是需要不断累积的,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除在学校汲取知识外,我们还为孩子在课余制订了学习锻炼计划,让孩子参与爱好班培训。如练习口算背诗词阅读文章演奏古筝绘画声乐武术等内容,按学期周末交替进行,不断扩大学习视野,增长了不少知识。特别是引导孩子把爱好触角伸向艺术领域,接受艺术教育的熏陶。美国教育专家曾指出: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使生活更有情趣,思维更有创意,学习更有效率,人生更加丰厚;真正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养人才,是既要具有专业知识,又要具有审美和包含音乐在内的文化艺术修养。因此,注重对孩子的艺术教育有助于智力开发,通过调节左右脑功能,促进发育,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加记忆力和注重力,激发孩子的学习情感,提升鉴赏审美能力,熏陶情操,为孩子智力发展和完善型品德的形成打下基础。

我们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工作进程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获取新知识。作为父母,应起到表率作用。我们在家都喜爱学习并能长期坚持,不管书籍知识依然网络知识,我们有意识地在家中营建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如多读书多看报,这样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地作用。并努力给孩子创新一个学习小乾坤,使孩子感受到读书是种享受。同时,我们注重培育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和健全品德。特别在孩子碰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帮助孩子从容应对挫折和挑战,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使孩子今后在逆境中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意志,能从坚韧不屈的斗志中对抗挫折,不屈不挠。俗话说:宝剑锐利,从磨砺出;梅花清香,自苦寒来。全部创新与发明以及事业的成功,决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历尽艰辛,战胜重重艰难,才华实现。让孩子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真正去创新属于自己的美好以后。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尽不懈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究学习,使孩子们可以全面协调发展,紧跟时代脉搏,成为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高素养人才。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十七

新课改倡导德育课教学要“源于生活,富含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里的“生活”指的是学生的真实生活。如,在学生日常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或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然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辩,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笔者认为,立德树人,源于“生活化”培养,是当今转型教育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教育则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切切近青少年生活的有利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人。教育是一个需要爱心的事业。爱能开启蒙昧的心灵,能融化心头的坚冰,能弥合心灵的伤口。爱不是溺爱,儒家主张过犹不及,辩证法讲究一个“度”,要做到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其实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学生的目的是增益其所能。

当今文化市场图书不断占领我们的生活空间。其图书品种繁多,良莠不齐,有部分学生选择了一些含有迷信、暴力和色情等不健康内容的图书来阅读;有的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购买和阅读;还有些学生不爱读书等现象等,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让大家讨论。因为这个问题是从学生生活中来的,学生马上来了兴致。在辩论中,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引用生活中的大量事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把平时不敢说而想说的话大胆地说了出来。而后,适时地把学生带到书店,或学校图书室,指导他们选购合适的图书,开展“与好书交朋友”活动,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

当今网络时代如暴风骤雨一样进入人们生活。净网成为政府部门工作的重头戏,以人为本,制定良法善策,引导企业部门办好网,遏制不良网站滋长蔓延,约束网民文明上网,共享智慧资源。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生活化”的辩题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情境。通过辩析,学生进一步明白:文明上网,选择健康有意义的课外网络读物,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有利于学习成绩提高;通过上网典例,让学生懂得:道德上网,不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有利于和谐相处,共创绿色网络新空间。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思想道德素养受到拜金主义的冲击。关爱他人,扶助弱势群体,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努力创新,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成为华夏儿女的履行的义务和担当的历史责任。“生活化”的立德教育,涵盖思想各个领域,需要标新立异,更是刻不容缓。

学科教学是学习生活中知识科学发展的缩影。但学科教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世界,还有道德、情感的重要内容,只有将社会生活知识点拓展到课堂学习中来,把生活作为教学的背景,这才是将教学知识点融入“生活化”的重要学习资源。其实,课堂是一座桥梁,要将校外的、校内的、个人的、集体的、科学的、生活的世界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大家生活的场所,而不是割裂开来的学习知识的小天地。

“生活化”活动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道德教育离不开活动,传统德育教育只重视道德知识的说教,外在环境对儿童的制约,重视权威的主导,儿童的活动空间受到束缚,儿童的活动成为机械外在的行为训练。我认为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自我理解,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因,才会促进德性的成长。而活动是儿童这种成长的根本和源头。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十八

在生活中,大家要学习立德树人,艰苦奋斗,廉洁自律。

比如说,自己与别人交流的时候要说普通话,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做帮样。学习,不能偷工减料,这是在骗自己,如果考试考好了,自己也高兴,爸爸妈妈也高兴。在校园里也要保持廉洁自律,时刻提醒自己,校园也是自己的家,看见垃圾要捡起,随手就可放垃圾箱里。

立德树人,就是告诉大家要为自己做一个榜样,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记得有一次,我正在马路上正准备过马路,便看见三张百元大钞,我便去捡来,心想:“这是谁的钱哪!怎么会在马路上。”于是我二话没说,交给了旁边的交警,过了一会儿,失主来了,找到了自己的钱,便感激我说:“谢谢你。”他说着就把一张100元钱往我这拿,我便摇摇手说:“帮助别人是应该的,不用谢我。”说完我便回去了。

而艰苦奋斗,就是要刻苦的学习,该玩的时候那就痛快的玩,别学习,学习的时候就要好好学习,学习的时候不能玩,这要就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就相当于白学了。

廉洁自律,就是用普通话来向别人沟通,如果你不用普通话来说,自己用自己家乡的话来说,那样会乱套,比如说,你是火车站的售票员,有许多人去买票,那里的人各自说各自家乡的话,会听不过来的。

爱”是教师行使教育职能的源泉,没有爱的教育,那只能是一潭激不起任何涟漪的死水。

“老师好!”一声稚嫩的童音说出这句话,会让我们平静的心激动,会让我们感觉到教育的成功,会让我们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但是,怎么说这句话的人就那么少呢?其实,仔细想来,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风和日丽,莺歌燕舞。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挫折和失败总是不断地踩痛我们的心。我们是把失意的怨气撒在孩子身上,还是收起此时内心的苦楚用微笑面对纯真可爱的孩子?我想没有人愿意选择前者,因为你的心中有爱!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是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了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授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也是孩子们人生教育的启蒙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乃一生。所以我们要想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应他们学习、娱乐、成长的好环境,就必须从我们自己抓起、做起,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修养、良好道德,才能使孩子们养成诚实、勇敢、有礼貌、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好习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应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情绪、态度,分分秒秒提醒自己要用爱心去面对所有的孩子。爱心虽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却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正因为爱,才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才会对教育、对孩子充满爱的情感,孩子也才会回报你更多的爱。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孩子心灵窗户的烛光,孩子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孩子产生心灵的碰撞,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孩子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先用爱心播下花的种子,然后再用十倍爱心去浇水锄草,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会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

教师是人育人的事业,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快乐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社会在学历、能力和师德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师德是最主要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十九

近段时间,响应上级"立德树人,敬业爱生'的学习号召,我仔细地学习了《老师法》、《训练法》、《中学校老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其他的师德师风相关材料。虽说这样的学习年年都有,但每次学习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熟悉。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深刻地熟悉到训练事业任重道远,再一次真实地感受到肩负的职责与义务之沉重。作为训练工,我们不仅只为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在科技迅猛进展的今日,在新课程改革推行了20xx年的今日,我们的身份应当由以前"教员'的单一角色转化为多重角色。课堂上,我们是"师';课间时,我们是"友';是帮他们排忧解难的父母,是打开科技之门的钥匙,是生成的教材,是老师的多重身份,对老师的品德修养、职业修养、学问结构、业务水平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使"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同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规范变得尤为沉重,我们不仅得换角度思索,还得刷新固囿的陈陋眼光。

在边学习边反思中,我清晰地意识到,当好当前形势下的新型老师,随遇而安的态度不行,固步自封的态度不行,安分守己的态度也不行,光说不练的态度更不行。我们得顺应潮流,得紧随形势,得更新自我,得探究创新。"探究创新'是此次学习中对我触动最深的一种感受。教材的更新需要我们探究创新,课堂角色的转换需要我们探究创新,信息技术的高端化需要我们探究创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运用需要我们探究创新,我们激励同学探究创新自己得先探究创新但是如何创新这还是一个有商榷须争议的科研话题。

老师也是科研工,通过此次的学习,我熟悉到老师的科研工作更需要创新精神。

首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创新。科学的理论始终是前进的航标,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的思路才符合客观规律,我们的'工作才有成效。其次,在实践活动中创新。课堂教学、听课评课、班级管理、常规检查等日常工作,都会给供应我们发觉的契机,我们要擅长利用创新空间,大胆设想,勇于探究,从而提高工作水平。再次,在调查基础上创新。创新不是异想天开,不是闭门造车,我们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工作部署同我们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加强调研,发觉阅历,发觉典型,发觉问题,查找科学的措施和对策。当然,探究创新对人的素养是有肯定的要求的。它要求我们具备剧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意识和精神来源于我们队事业的热忱和忠诚,需要我们有肯定的士气和胆识,也向我们的力量和本事发起挑战。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需上下而求索',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必定具备非凡的毅力和恒心,哪怕前路坎坷,哪怕荆棘挡道,依旧不改艰辛前行的步伐。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二十

教师的多重身份,对教师的品德修养、职业修养、知识结构、业务水平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使“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规范变得尤为沉重,我们不仅得换角度思考,还得刷新固囿的陈陋眼光。

在边学习边反思中,我清楚地意识到,当好当前形势下的新型教师,随遇而安的态度不行,固步自封的态度不行,安分守己的态度也不行,光说不练的态度更不行。我们得顺应潮流,得紧随形势,得更新自我,得探索创新。

“探索创新”是此次学习中对我触动最深的一种感受。教材的更新需要我们探索创新,课堂角色的转换需要我们探索创新,信息技术的高端化需要我们探索创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运用需要我们探索创新,我们激励学生探索创新自己得先探索创新……但是如何创新这还是一个有商榷须争议的科研话题。

教育工作者的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然而又如何育人呢?我认为,首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教师不但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少年儿童的成长阶段,教师对其的影响甚至会超越父母。如果教师的不良言行被学生牢记或模仿,那么可能会对学生的一生造成难以弥补的恶劣影响。所以,教师不但要处处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而且要心胸宽广,以德服人,做好“灵魂的工程师”。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雄地球于!”面对一个新科技,新信息,新体制不断涌现和竞争异常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为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在教授科学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尤为重要。

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小学教师的工作千头万绪,教无定法,学有法。只要我们以“爱”作为基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以灵活创新的教育方法作为动力,“勤”字当头,就一定能将教育工作做好。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个人的力量汇聚成中国的力量,中国梦就能腾飞于世界之颠。

2019年暑期,我所在小学南浔区旧馆镇中心小学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一次为期六天的暑期师德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且通过与老师们的学习与讨论,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师德”对于刚踏上教师岗位两个年头的我来说其含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与体会。

在培训期间,我聆听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先进教师经验交流会。区班主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区优秀导师,区德育工作者都结合了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在座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对工作态度的认识,许多真实的案例和经验之谈更是对我今后努力工作的一次触动。费敏黎老师从爱出发到班级文化、班级班干部队伍建设引领;钟雪平老师关注学生的点滴与细节,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陆宁华老师在管理班级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教育方式……整个互动研讨,台上的老师门都以其自身积极、热情、饱满的状态无不向我展示了优秀教师的风采,回首上学年的教学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足,更是对我今后教学表现上的一种鞭策,我想这种交流对我以后的工作将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为更好的关注与了解学生,走进学生中去,学校还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我们根据分配任务一家一家的进行走访,重点深入了解特殊或学生困难的家庭,同时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走访的过程中遇到很多是我之前班上的学生,在了解过程中,让我更多角度地去认识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在班里总是笑嘻嘻,经常对老师“开玩笑”的调皮小男孩,进行家访后了解到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平时就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家庭经济显然是不富裕,不过他在家经常帮忙照看家里的`小店。在与家长的交流后,我突然对这个印象中不怎么满意的学生也产生了敬意,毕竟一个人在一个困难的环境的下能一直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是多么不容易。此次的家访让我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

培训到最后环节我们还观看了区视频专题讲座,讲座中几位优秀的教师上台用一个个经典的案例,配以幽默诙谐的语言,生动的语气讲解了作为教师的教育信念和基本素养,期间引起众多老师共鸣更是赢得了我们在场老师的阵阵掌声。

教师是个好职业,是一个不朽的职业。让我对自己从事的教师行业更加有信心。教师不仅仅只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同样也是心灵的缔造者。教师是一个自由度高、有研究性、休假较长、影响他人的职业,因此教师的自身素养是及其重要的。是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教师也应该随着不断的发展壮大,不光是要不断的研发出新的教学方法,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不断的努力提升自己的自身素养,立德树人,做四有好教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不断的输送新时代的合格的人才。

这个暑期的师德学习,通过看视频,经验交流、走访学生家庭等,可以说我在师德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理论上是我对爱岗敬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陶行知也说过“道德性是教师职业的灵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教师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无愧人师的地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以德育人、以德立身,做身教重于言教的楷模。

爱在继续,责任在继续,在即将开学的前一周,此次的师德培训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份很好的学习礼物。当然在学习中我也反思着自己的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最明显的是对学生学业与习惯的抱怨,常缺少耐心把问题归咎于学生自身。通过体验,我要提醒自己今后对学生应该多一点耐心,多一份爱心,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才能促进学生发展,让爱走得更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