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会面对许多不确定的情况和困难。总结应该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我们的表现和取得的成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旅行的攻略和建议,快来看看吧。
电子政务的论文写作指南篇一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动身点以及落脚点是为公家提供公共服务,所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首要抓手。当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政府体制改革、社会管理方式、网络民主与监督对于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中国电子政务论坛[一]的请求,在这类新形势下要切实弄好电子政务建设,就更为需要咱们运用新的理念,构建新型处所电子政务发展模式。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晋升政府服务以及管理效能,推进社会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立异。
“中国电子政务论坛”由国家行政学院、国家信息中心联合发起兴办,从二00六年开始每一年举行1届。论坛以“学术性、公益性、开放性、务实性”为原则,结合年度电子政务发展热门,由政府高层论述政策导向;介绍拥有立异性、普及性的优秀电子政务案例;交换电子政务利用的思路以及成就;探讨电子政务发展趋势;提供充沛交换机会,增进政企合作,推进中国电子政务健康发展。
“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是面向中央及国家部委、处所政府信息化主管领导、专家学者的高层次学术交换流动,兴办以来1直患上到中共中央办公厅信息中心、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工业以及信息化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信息中心等单位的鼎力支撑,相干领导屡次莅临论坛给予指点,每一届论坛都约请1些国际电子政务领域的政府官员以及专家学者参会。二0一0年,由联合国大学组织的“第4届国际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交换会”与“二0一0中国电子政务论坛”共同在国家行政学院召开,马凯国务委员出席论坛揭幕式并发表首要讲话。时至本日,“中国电子政务论坛”已经成为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电子政务领域交换流动。
电子政务的论文写作指南篇二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现状,并从构建保障体系、强化安全管理、推进标准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希望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安全保障。
电子政务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将公务数据信息通过网络进行流通,降低了政府运营成本,让政务信息实现无差别交流,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但是,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安全问题频出,给政务系统带来了不小的威胁,如何加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模式和国家信息的安全。
1新时期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现状。
政府的各级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事务处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电子政务的特点就是政务信息在网上完成远程审批,公文流转等,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数据信息容易遭到窃取和篡改,因为信息交流复杂,需要接收、存档、分发等,每个过程都可能受到不法分子的恶意破坏。为了保证信息不存在危险,系统运行安全,数据保存完好,内容准确无误,就需要在整个社会,形成集网络技术、信息系统和国家安全为一体紧密连贯的大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家和政府部门能够有效抵御网络的威胁和侵害,运用信息手段保卫国家安全。
2.1构建保障体系。
要在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基础上,构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障体系应该注重对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研发,因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保障主要是技术保障,要从根本上独立自主,改变以往依赖外国先进技术的情况。这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加大科研力度,形成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化,营造信息安全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只有技术过硬,才能够科学合理地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在安全操作、软件运行、风险处理方面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和有所提高。保障体系还应该侧重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建立专门的病毒库,实时更新,能够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
2.2强化安全管理。
对信息进行安全管理才能确保信息安全得到落实,在组织上保障信息安全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为了更好地对信息进行系统的管理,在全国范围年内,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机构,之后地方政府也开设相关单位,服从统一管理,这就从地方到中央,能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同时要制定严格的制度,只有从制度上进行严格要求,才能够发挥管理的作用,让管理机构切实保障信息的安全,尤其是系统运行的管理、文件资料的管理、安全检查的管理、信息通信的管理,需要全面地进行管理,不留遗漏。
2.3推进标准建设。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交流变得日常化和迅捷化。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的交流、网络的通畅、资源的共享、业务的便捷,就需要对信息安全进行标准化建设。虽然在信息安全保障上,国家高度重视并出台相关法案,比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等,形成了正规体系,但是在具体的信息安全领域,还存在执法不规范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这就容易造成信息安全受到威胁。日前,山东发布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6项标准,对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的应用迁移、应用部署、服务目录、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规则、核心元数据、目录编制指南予以详细解读。这些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有利于提高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推动政务信息资源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
2.4培养专业人才。
人才是信息安全保障的关键,为了更好地进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就需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和队伍。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的电子政务信息共建与共享对信息安全的需求。所以一定要加强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才能够保障信息安全。近日,由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专题培训班在广州开班。本次培训班采用现场培训和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全国网络安全领域知名专家授课。学员将围绕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解读国家和广东省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政策、构建广东省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主题,全面展开学习和研讨,努力推动全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结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政府工作部门更要加强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保障工作,提高行政效率。
参考文献。
[2]王琳琳.江苏海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xx.
文档为doc格式。
电子政务的论文写作指南篇三
摘要: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各种软件、app开始在我国出现并投入使用,这些软件、app优越的性能以及快捷的使用方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青睐。我国政府部门开始使用电子政务系统软件进行办公,通过这一新方式对部分事务进行处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目前复杂的网络环境会给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应用带来众多不良影响,政府部门应该注重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安全,并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保证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安全的条件下应用。更多微电子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电子政务系统软件是我国政府部门构建的一个可以进行实践工作、实际管理的工作软件,它以网络平台作为自身依托,通过网络平台发挥出功能,可以对众多事务进行处理,让各个政府部分的服务水平与工作水平获得提升。但是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应用需要借助网络,目前网络环境较为复杂,有众多隐患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产生威胁,而且电子政务系统软件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漏洞,这也容易让网络病毒拥有可乘之机,因此,政府部门需要重视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应用中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制定防范措施为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安全应用提供保障。
1.1信息安全方面。
非授权访问是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信息安全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很多用户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就进入网站,对网站内容进行访问,这些用户的行为存在着一定非法的性质,因为他们避开了系统中所拥有的访问控制机制,这些没有得到授权的用户对网络、网站进行访问是时会进行各类破坏活动,例如非法操作、网络攻击等,给电子政府系统软件的使用造成影响,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着信息泄露与信息丢失的情况,这些信息包括可以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进行使用的账号、密码,一旦有人掌握了这些账号、密码,他们就有了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以及电子政务系统软件所使用网络进行攻击的条件,造成网络内部攻击。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70%以上关于电子政务统以及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攻击来自内部,这充分说明了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应用上存在着信息安全问题。
1.2网络安全方面。
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应用的前提条件是电子政务网络性能的优越以及规模的扩大,但是这样的结果是增加了原有的通讯线路,通讯线路增加的直接结果就是改变了网络原有的'环境,提高了安全问题出现的几率。电子政务网络自身抵抗网络风险的能力较差,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应用很容易受到网络安全问题的威胁。网络在逐渐普及,每个人都有上网的权力,网络环境也因此而变得复杂,这增加了网络安全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以及电子政务网络的威胁。在网络安全上,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应用面临的安全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的网络规模正在不断扩大,网络结构会因此而出现不同的变化,导致网络性能出现问题,给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应用带来众多安全问题;其次,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存在着众多的工作模块,这些工作模块负责不同事务的管理,例如财务、人事,是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不可缺少的,但正是这些工作模块降低了网络稳定性,很容易导致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网络安全方面存在问题。
1.3数据安全方面。
在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与其他软件、其他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情况,很多进入到电子政务网络内部,被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使用的数据安全性难以确定,由于电子政务网络的不稳定,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很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漏洞,如果电子政务软件使用的数据中含有*客攻击或木马病毒,那么对于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会造成严重影响,很多重要信息会因此而流失,部分机密文件也也会因此而泄露。数据安全是电子政务系统软件面临的重大问题,导致这一方面问题出现的因素较多,所造成的影响与后果较为严重,在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进行使用时应该注意这一方面的问题,提升自身安全防范意识。
2.1控制用户访问。
政府部门应该对于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信息安全问题加以重视,对各类用户访问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行为加以控制,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访问以及使用设置权限。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对访问规范、使用规范进行编制,外来用户在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访问行为以及操作都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减少外部存在的安全隐患。在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内部应设置防火墙,通过防火墙对一些不良信息、有害信息进行过滤,保证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内部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减少因信息传输产生的安全问题。如果存在网络入侵问题,应及时警告入侵者并高职管理员,降低这些非法行为对电子政务系统软件造成的危害,保证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信息安全。
2.2建设安全网络。
有些政府部门过于注重电子政务网络以及电子政务系统软件的安全,他们会选择建设独立系统的网络,这样的结果是网络安全得到了保证,但是无法实现与其他方面的信息共享。因此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建设安全网络,让电子政务网络以及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运行是最为重要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网关的建设,减少其他类型信息的进入,将自身的信息中心与电子政务网络进行合并,电子政务网络可以对信息以及电子政务软件进行统一的管理,相关工作人员也能够因此对网络的整体情况进行掌握,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可以及时的排除,对安全网络进行建设。
2.3保护数据信息。
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中的数据信息与政府工作有着直接关联,如果出现问题会对政府工作以及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电子政务软件的应用过程中,应该注重安全防范,加强对自身数据信息的保护。首先需要对软件内部文件进行加密处理,保证内部信息的完整性;其次,在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内部建设数据库,对部分数据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再次,对数据传输通道进行管理,减少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篡改、假冒等情况,让数据信息的安全得到保障,让数据信息能够在电子政务系统软件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电子政务的论文写作指南篇四
摘要:
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整体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缺乏足够认识,项目人员随意,组织架构不合理等问题。一旦风险发生,将会给项目进度、成本、效果等带来很大影响,甚至导致失败。因此,如何依据识别的潜在风险选择合适的外包模式,已成为政府部门开展电子政务服务外包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本文对电子政务常见风险进行识别,提出标准化的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化三方治理结构模型,通过多层次分解,规范每一层级中相应角色所需承担的职责,以期通过明确规范化的项目组织架构来控制相关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的影响程度。
电子政务的建设,不仅仅是一项软件开发项目,更是一项影响甚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同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管理、民生保障都息息相关。开展风险管理,使成功率得到提升,能够进一步推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和民众满意度。本市的电子政务建设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依然需要科学的改进。由于收入原因,政府部门较难拥有一支自己的专业开发团队来进行系统开发和运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节约信息技术的投入成本并专注于核心业务,所以目前绝大部分政府部门采取了外包的形式将系统建设外包。另外,深入研究风险及后果,通过理顺组织架构的方式避免部分风险发生,对于指导本市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项目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一般it外包项目类似,电子政务系统的外包项目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外包项目、客户方及供应商三个方面。另外,项目中也存在一些自身独特的风险,主要来自政府部门相比较企业所具有的自身独特性。以下为电子政务项目可能的风险因素,风险后果及作用机制。
1、政府自身it能力不足。
目前,由于政府部门薪水的限制,难以聘请到高水准专业的it人员,自身也并不具备系统架构、开发、运维管理的能力,只能外包,但又因为能力,无法有效监督建设过程,也难以准确评估绩效。正因为如此,借助外脑,与供应商形成良好组织架构,充分调动发挥供应商的能级至关重要。
2、资产专用性。
政府部门对it外包部门相对依赖。电子政务系统大部分是针对政府对社会、经济、金融、房屋等管理用途,这些管理都是长期性的,政策一直在更新的,所以项目一般建设周期跨度较长,需要反复修改,应用范围狭窄。如此造成供应商的深度介入,难以替代。
3、沟通不畅。
电子政务系统开发过程中,受限于我国政府部门的组织结构、政府工作人员it技能和政府领导自身问题等,可能导致各方沟通不畅。轻则导致项目范围反复修改,成本增加、进度拖延,重则可能导致项目失败。
4、政策与管理变革。
相较于欧美国家数百年的发展,我国目前无论是社会、法律还是政府自身都处于相对不稳定的高速迭代阶段,国家鼓励创新,绝大部分领域的政策也年年有所修改,带来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对系统建设有所影响。
5、外包方能力。
我的电子政务外包市场兴起不久,大部分供应商规模小,成立时间短,相关经验少,专门针对电子政务信息系统项目的外包也并没有详细、明确的资质要求标准。电子政务系统领域的广泛也造成系统比较客制化,如此在选择时也难以有效评价供应商的能力。
6、绩效考核。
电子政务的绩效考核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正如同政府自身绩效考核系统落后企业一样,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以为企业带来了多大的利益为考核目标,但电子政务却不同,需要考虑更多的社会效应,但这部分产出却往往难以精确测评。
7、信息安全。
在外包的过程中,政府必定需要将自己部分或全部的系统数据提供给供应商进行开发、运行和管理,许多公共管理数据涉及机密或个人隐私,供应商的人员可以轻易接触到数据,使项目面临着信息安全的潜在风险。khalfan认为,公共部门对安全的关注已超过其他风险(比如失控、隐性成本),电子政务it外包的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和核心问题。
8、既得利益。
电子政务上线后会使原有管理流程发生改变,甚至业务流程重组,如此必然会牵涉到组织机构的调整、权利再分配和人员变动,触及部分业务部门或人员的既得利益,造成项目建设和推广可能面临巨大阻力。
设计良好组织架构能够有效避免诸多风险并降低影响程度,如沟通不畅、绩效考核、项目需求理解不一致、政府it能力不足、it战略与业务规划冲突等风险因素,因此是项目成功的必要前提之一。
1、角色和职能的重新定义。
随着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选择将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外包,目前政府方面的外包项目管理架构一般为三层或两层架构,三层架构包括用户部门、信息部门、承包方,两层架构则是系统用户和发包机构整合在一起:
(1)用户部门: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业务部门等;
(2)信息部门:各级政府部门下属的信息中心、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等;
(1)业务规划和系统规划的设计制定;
(3)业务需求的管理;
(4)电子政务外包合同的管理。而相应的,部分职能则转移到了承包方。
如:
(1)it需求管理;
(2)it基础设施管理;
(3)it架构设计;
(4)it解决方案设计;
(5)具体项目管理。
2、联合组织机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许多工作需要协同完成,所以应当在准备阶段,共同设立联合的工作小组,将责任落实到专人,以建立有效沟通和协作的平台,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合同中必须确定管理架构,用合同约束力将架构下各方权利义务固定。管理架构中应当有联合工作小组,签订合同之前讨论确定成立事宜,并在合同内对其赋予相应的职能,以更好地进行跨部门协调。签订合同时是组建这类机构的最佳时机。整个架构如同企业管理,分为高层、中层、基层三个层次,其中高层负责战略制定,作为战略层;中层负责具体管理,作为管理层;基层负责执行任务,作为执行层。联合工作小组中,战略组一般由各方的高层领导组成,如政府分管信息化的领导、分管业务部门的领导、供应商的cio。战略组在达成合作意向初期,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战略目标,明确共同的责任、设立项目治理原则等。另外,战略组由于都是高层领导,在项目遇到重大风险难题时,管理组应将问题提交由战略组进行讨论。战略组的成员组成和意志是否一致对于项目至关重要。管理组一般由各方的中层领导组成,如信息部门的项目经理、用户部门的处长或科长和供应商的项目经理、技术经理、项目总架构师等。管理组负责保持对项目的风险监控,按照既定里程碑定期对项目绩效进行评估,在出现问题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电子政务项目的各项资源制定规划并进行合理的协调分配;总体规划设计项目的it架构。执行组一般由各方小组负责人或业务骨干组成。执行组负责实时收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定期向管理组汇报;管理电子政务项目具体建设层面的日常沟通协调管理。以上的成员组成、职能、沟通机制(如沟通形式和时间)应当在电子政务项目合同中加以明确规定,以确保能够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电子政务的论文写作指南篇五
罗伯特·达尔在《行政学的3个问题》中曾经指出:“从某1个国家的行政环境归纳出来的概论,不能够立刻予以普遍化,或者被利用到另外一个不同环境的行政管理上去。1个理论是不是合用于另外一个不同的场合,必需先把那个特殊场合加以钻研以后才可以断定。”
电子政务的策略,是从各国的实践中归纳出来的“概论”,从行政生态学钻研角度,咱们不对于它进行好或者坏的价值判断。咱们只关切某种具体策略“是不是合用于另外一个不同的场合”。1个具体的电子政务策略,只有合适“特殊场合”的具体国情,咱们才对于它判断为“好”,否则就要判断其为“坏”。跟着1国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行政系统的策略选择也不可能1成不变。好与坏的判断,也是与时俱进的。
行政环境就是政府管理的环境,它是指缭绕行政流动以及行政现象这1主体的外部境况,是各种直接地或者间接地作用以及影响行政流动的客观因素的总以及。宏观行政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国情,包含国际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国内的社会、自然环境,它是行政环境的基础,对于行政流动有抉择性的作用。
一九六一年,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弗雷患上·雷各斯(fredw·riggs)发表了《行政生态学》1书。通过对于各国行政生态要素的分析,提炼出他认为最首要的5个要素,并对于这些要素酿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这5个要素分别是:经济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符号系统以及政治构架。这5种要素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交叉作用、相互影响的,因而在实际考察中,情景是扑朔迷离的,既要注意单个分析这些首要因素,又要注意到彼此之间的互动性。
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瓜葛是双向的、辨证的。1方面,行政管理都处在必定的行政环境中,并遭到行政环境的影响以及制约,有甚么样的行政环境,就有甚么样的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必需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因为行政环境不是1成不变的,所以行政管理也不是1成不变的,行政管理必需从实践动身,从客观的行政环境动身;另外一方面,行政管理对于行政环境拥有能动的反作用,它可以改造行政环境,要末使行政环境变好,要末使行政环境变坏。
根据这类理论,咱们钻研电子政务与行政环境的瓜葛就会发现,经济要素在各种环境要素中,对于电子政务的影响最大。
经济要素作为行政环境的重要环境因素,对于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水平,拥有抉择性影响。表现为,不同的现代化程度以及收入水平,出产方式不同;不同出产方式,社会组织情势不同;不同社会组织情势,政府组织结构不同。
第1,不同现代化程度以及收入水平的国家,出产方式阶段不同。高收入国家已经经完成工业化意义上的现代化,正向后工业社会出产方式转变;中高收入以及中低收入国家,处在实现工业化意义的现代化进程中,1般处在向工业出产方式的全面转变当中;低收入国家常常是农业国,如乌克兰、孟加拉国等,农业出产方式还在经济流动中占首要地位。
第2,不同出产方式抉择不同社会组织方式。扁平化网络组织,是跟着信息化出产方式兴起而兴起的;科层制组织,是随工业出产方式兴起而普及的;家庭式组织,是与农业出产方式相伴同的。
第3,社会组织方式抉择政府组织结构。政府流程再造,常常呈现于扁平化企业网络组织发达的后工业化国家。例如,美国政府提出的“重塑政府”的改革,重点就是把企业家精神引入政府管理。其中大量引入了企业的扁平化组织管理经验;在科层化组织为主的工业化社会当中,科层制1般成为政府组织结构的主导情势;在主要经济体中广泛存在农业家族式组织的社会当中,政府改革主要还集中在从家长制向科学管理转变上。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钻研中心按世界银行高、中高、中低以及低收入4类国家划分,分别找一0个国家进行实测分析。在全体四0个国家中,有三八个国家出现1般规律,只有泰国(中低收入组)以及印度尼西亚(低收入组)与众不同。
1般规律是:1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以及策略,与其经济要素水平,出现高度正相干性。经济要素水平高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以及策略较高;经济要素水平低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以及策略水平低。更难能的是,这个规律不但对于于组间比较合用;在组内(每一组组内1般都跨两个发展阶段)比较也合用。即同1收入组内,经济要素水平高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以及策略较高;经济要素水平低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以及策略水平低。而其它3个环境要素(沟通网、立异基础以及人力资源),只在组间比较存在相似规律;组内比较不存在相似规律。
泰国以及印度尼西亚是上述规律的显明例外。它们的经济要素均在本收入组中,处于领先地位,但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反不犹如组经济要素环境值低的国家。但这两个国家均有1共同的地方:尽管经济要素在组内领先,但同时有多个其它环境要素值,低于本组平均值。泰国是其它所有3项环境值,均低于本组平均值;印度尼西亚是有两项环境值低于本组平均值。说明,尽管经济要素是电子政务发展第1位的环境抉择因素,但经济之外的环境要素与经济要素之间,拥有显明的互相制约作用。特别对于于触及体制改革的政务来讲,意识形态、文化传统、技术状态等的作用不可忽视。电子政务发展不可能只斟酌经济1个因素,还必需与社会的全面进步,联络在1起斟酌。
从以上分析中咱们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策略,作为1种行政系统的决策,不是为所欲为的。其公道性,不光不是决策者个人或者集体主观决策单方面抉择的,乃至不是行政系统本身单方面抉择的,而是请求系统选择与行政环境实现高度统1,才能到达的。
行政生态学的创始人雷各斯认为: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是融会型行政模式(fusedmodel)。在农业社会中社会结构是浑沌不分的,犹如折射前的自然光是1道白光1样。它以农业为经济基础,没有明确、细致的社会分工。与之相适应,行政行动与其他行动,如政治行动、立法行动、司法行动、战争行动等是混杂1起的,没有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因此行政效力低下。其权利来自君主,官吏来自特殊阶层,履行世卿世禄轨制;政府与民众沟通很少,官僚职位重于政府政策,行政风范带有浓厚的亲属主义颜色。
与现代工业化相适应的是衍射型行政模式。白光经由棱柱体的折射后,衍射为红橙黄绿青蓝紫7色光,意思是象工业化出产方式中明确、细致的分工1样,政府职能也要进行明确的、极细的行政分工,通过分工明确的职能机构,执行不同的行政职能,以提高行政效力与管理的科学性。
雷各斯因为时期局限,没有预感到信息社会,及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扁平型行政模式的呈现。但他提出了1个与过渡社会相适应的是棱柱型行政模式。雷各斯将介于农业社会以及现代化工业社会之间的社会形态作为过渡社会。因为其过渡性,故既维持着传统社会的1些特征,又拥有现代社会的1些因素。犹如光进入棱柱中的折射进程,所以可以称为“棱柱型”模式。
咱们认为,我国当前对于电子政务的基本诉求,是要有助于树立“双棱柱型”行政模式。第1重棱柱是实现农业组织方式向工业组织方式的过渡;第2重棱柱是实现工业组织方式向信息组织方式的过渡。为此,要转变公共产品以及服务的出产方式。这是由我国所处的半农业、半工业、半信息化的繁杂行政环境抉择的。不斟酌行政环境中的农业社会遗留问题,行政决策就会脱离国情;不斟酌行政环境中的信息社会挑战问题,行政决策就会丧失机遇;更首要的是,不斟酌工业社会的现实问题,行政决策就会失去重心。
固然,“双棱柱型”行政模式只是1个理论推测,它的实际形态将是甚么样子,还有待在实践发展中察看。
电子政务的论文写作指南篇六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它有效地为数字化档案管理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是电子政务系统下档案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随着目前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将在政府的数字信息化建设中,对数字信息进行优化与高效管理。本文基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内涵,提出了电子政务系统环境下传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阐述了数字化档案管理在今后的改进方向,以此来促进数字化档案管理具有更好的服务功能。
电子政务系统的有效应用,打破了传统相关行政部门在时间管理与内部部门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并推进了政府部门相关工作的信息化与公开化,从而使电子政务系统为社会提供了高效、广泛的个性化服务。现阶段,科技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也逐渐形成信息化管理模式。数字化档案管理基于电子政务系统环境模式。我们应从现代科技出发,有效发挥档案信息管理的资源效益,为社会提供资源一体化共享的良好服务,以此来推动国家电子政务系统环境下数字化档案的有效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面向政府机关的信息服务与信息处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技术,对政府内部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改造,从而有效提升政府部门系统信息化的依法行政水平。电子政务系统的主要职能就是将社会经济管理、市场管理与公共服务进行电子网络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政府内部的信息化进行改革创新。它所具有的突出特点包括工作效率高,工作时更加公开、简洁透明,可以为企业和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有效地使企业和居民更好地参与到政府的管理工作中等。电子政务系统包括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它是以信息为对象的处理系统。电子政务可以使人机相互合作,且工作时具有统一性、开放性,可以自动进行工作流程,是智能型的信息系统。
(一)人员专业技术不高。
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建设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相比,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身心素质都具有较高要求。在现阶段,我国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教育与高等专业教育的专业知识培训内容都显得陈旧,更新缓慢,并没有满足现代社会对数字化档案管理人才的要求。档案管理人才专业知识教学不注重当代高科技的培训,对计算机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不给予重视,结果就出现人员在岗位工作时,缺乏计算机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知识,不能有效推动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进步。
(二)安全因素没能保障。
档案馆与图书馆中的信息管理最大的不同在于,图书馆中的信息是可以面向公众的,而档案管理的信息则是有严格要求的,某些档案是要严格控制传播范围,保证机密的。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例如,计算机的防火墙设施不完善,外界病毒系统可以非法入侵,对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体系造成了一定伤害;管理人员毫无戒备之心,随手打开来历不明的软件,导致档案信息存在外泄的风险。目前看来,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不能严格保证档案信息不会外泄。档案信息的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信息化不能有效地更新,会使档案信息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提升人员专业技术。
在电子政务系统环境下,数字信息化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已被列为首要的工作任务。我们严格地制定了相关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规则,在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中将其设置为重要考核目标。数字化档案管理建设工作综合了多学科的高科技技术。但是,数字化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不强,很难确保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的有效发展。因此,现阶段,数字化档案管理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管理人员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并积极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以有效地使数字化档案管理在电子政务系统环境中良好开展。
(二)积极完善安全管理措施。
在电子政务系统背景下,数字化档案管理在建设开展中必须要对档案信息的安全做到有效保障。数字化档案管理要积极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优化,加强计算机防火墙设备与外来入侵病毒检测系统的完善。在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中,还应注重思想上以防守为主,积极建设一套完善的防盗体系,不要随意点开来历不明的软件。同时,关闭数字化管理系统中不需要的服务网站,经常给数字化管理系统增加安全补丁,有效隔离一切可能感染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因素,从而做到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在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下,档案管理信息的资源整合运用关键在于数字信息化的有效建设。但数字信息化技术只有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安全保障,才能有效地对档案信息进行采集与管理。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要增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能力,并基于电子政务系统,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的稳定、可靠,努力发挥其最大管理效益,更好地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有效管理。
作者:葛继红单位:如皋市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处。
电子政务的论文写作指南篇七
(1)可以达到政务业务系统之间相互联通和相互操作的要求。除了许多系统部件之间的协同工作是电子政务所涉及的内容之外,这些部件之间的操作接口同样也是电子政务所涉及的内容,由此可见,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如果接口标准和规范无法达成统一,则很可能对整合系统的顺利运行造成影响。因此,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电子政务系统的相互联通和相互操作,充分保证来自不同厂商的系统能够在统一的接口标准规范下很好地协同工作。
(2)能够推动相关技术产业化。对于电子政务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而言,标准和规范工作具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在标准标准和规范的框架下,可以促使更多的厂商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来,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基本的产业规模,使整个产业链快速闭合。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可以使得产品的成本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有助于技术产业化目标的实现。
(3)是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一直以来,标准和规范是保护关键技术所有者权利的关键手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我国在it产业方面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因而通过标准化的方式来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尤为强调产品在系统中的全面应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目前,我国许多核心技术仍然需要依靠国外,因而采用这些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为电子政务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全面保障。
以下两个方面是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技术路线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建立起标准规范框架,并确保其完整性。首先应该经常关注国外相关领域内的所取得的新成果,并且将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充分结合起来,努力建立起完整的通用框架体系和电子政务业务规范标准体系,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严格遵循紧密结合应用和急用先行的基本原则。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应该密切结合重大专项工程和国家级的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以便及时将应用成果转化为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然后再通过实践检验使其上升为正式标准,这样的工作模式不仅能够将应用示范工程的示范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能够使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得到有效缩短,从而能够更加针对性地开展标准化工作。
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规范我国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在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指南和体系结构是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框架的主要内容。电子政务服务的技术标准体系。该体系的重点是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关键技术变得越来越规范,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电子政务的数据格式标准系列和安全技术标准系列等等。对外服务业务规范体系。从该体系的重点来看,主要是规范对外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并且应该在政务服务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之上,使业务的通用流程规范得到更进一步的明确,从而为外部政务服务系统之间的相互联通和相互操作提供重要支持。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政府信息系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将以现行的政府信息系统为基础,以标准化为纽带,发挥自己的最大努力构建出我国的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系统。同时,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中,所有的电子政务业务规范和相关的技术标准都应该为建设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有效的标准支持,并确保其正常运行,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产品研发工作和所必需的而各种关键技术,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化发展,实现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互操作。同时,由于业务技术标准规范是向全社会开放的,因而我国电子政务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通过实施技术标准不断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发展。
出处 CoOco.Net.Cn
3.1总体标准。
以下几点是总体标准所包含的的具体内容主要:术语标准。设置术语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所获得术语集更加标准化,使术语集当中所包含的所有术语和相关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对应,最大限度避免出现歧义,使人们产生误解。在我国电子政务领域当中,术语标准主要是将该领域所涉及到的技术和所使用的通用术语汇集起来,比如数据处理、各种信息技术以及汉语信息处理等等,并且对其进行定义,不仅需要定义术语的本质特征,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解释。中文信息处理标准。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为了便于应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制定都已经制定出了相应的内码体系,并且设置了相应的编码标准。要想实现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工作,首先必须对中文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尤其是汉语信息和汉字信息的处理是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部分。
3.2信息安全标准。
以下两个方面是信息安全标准的具体内容表现:密码算法标准。密码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信息交互双方可以自己的实际需要在交换信息阶段使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密码技术属于一种交叉性学科,该技术将众多的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最主要的有通信、科学以及计算机等等,除了具有确保信息机密性的信息加密功能以外,还具有系统安全、秘密分存、身份验证以及数字签名等功能。密钥管理标准。密码系统主要包括两大基本要素,密钥管理是其中一大要素,另外一大要素则是加密算法。由于密码系统通常会被反复多次的使用,因此,如果仅仅只是依靠密码算法根本无法充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密钥是对解密算法和加密算法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信息,密钥系统能够为加密信息的安全性提供重要保障。
3.3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网络建设规范。网络建设规范的基础是建立“三网一库”,具体而言,就是在政府机关的内部建立起办公业务网,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其办公业务网之间实现相互连通,最终建立起一个地区级的政务专网,从而使政府内部的涉密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因此,网络建设规范除了需要包括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建设规范以外,同时,还必须包括电子政务办公业务网建设规范。网络维护管理规范。通信网络的建设是信息高速公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电子政务运行于信息高速公路之上必然也离不开网络的建设。目前,国家电联、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部分民间团体均已经制定出了一系列网络管理标准,极大地推动了网络管理标准化的进程。当然,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由于电子政务系统具有特殊性,因而应该在充分借鉴这些标准的基础上,努力制定出对电子政务外网、内网以及专网等的管理标准。
3.4应用支撑标准。
应用支撑标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交换标准。信息交换指的是软件与软件之间的通信。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不断朝着跨平台的信息交换方向发展,归根结底,所有关于电子政务的活动都可以看作是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和政府与政府之间在信息方面的一种交换。建立起信息交换总格服务平台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一方面不仅能够使各种复杂的电子政务变得更加的简单,使人们更加容易理解;另一方面还能够充分体现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服务模式。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存的各种网络有着不同的信号机制和通信协议。因此,作为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应该通过更加简便的信息交换机制来完成复杂的电子政务。标记语言标准。顾名思义,标记语言指的是一种用来给文本添加标记的语言,从发展历程上来看,这些标记语言依次经历了“标准通用化标记语言”、“超文本标记语言”和“可扩展标记语言”三个发展阶段。
电子政务的论文写作指南篇八
电子政务,顾名思义,它包括了电子和政务两方面内容,一味地强调电子和一味地强调政务都是不足取的。前者只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一次“改动”,简而言之就是“以前用墨水,现在用键盘”;后者则仅仅是意识形态上的一次“假革命”,并没有根本意义上的变革。电子政务,应该是一项以政府行政管理为主,信息化产业建设为辅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既要电子,又要政务”。
要电子,不是简简单单地将政府办公的流程计算机化,它是以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为目的的,因此,这里所说的“电子”,是要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更新、共享与维护。针对“孤岛型”电子政务的产生,在设计之初,电子政务的整体构架就要将信息资源的上述四个环节全部考虑进去,其中数据开发由信息资源开发商完成,管理和集成则依赖于平台集成商,从而终结信息孤岛。
要政务,就是要以政务流为主线,逐个环节地实现政府业务流的信息化,以避免固化或强化现有的政府结构和通过信息化实现政府重构的不良后果。这很象“筛沙子”的感觉,首先筛细沙,就是将最急需的政府业务流筛选出来,然后换筛网再筛粗沙,反复几次后,将粗细有秩的沙料逐一加工,即逐个环节地实现业务流的信息化,而那些最后剩下的“砾石”部门就是最后要调整的政府机构了。这样的好处也显而易见,那就是既可以防止“一刀切”、“一次性否定”的恶果,又可以避免全盘并构的不良影响,从而抵制“克隆型”和“冒进型”电子政务的滋生。
电子政务给政府体制与职能带来的转变。
所谓电子政务的体制条件,是指我们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切不可将现有的政府管理、运作的框架简单地搬到网络上,或者按照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将电子手段加入其中。而要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对现行的政府管理职能、组织以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从而为电子政务的推进创造好的体制条件。特别在加入wto后,这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在这方面,关键要解决好职能的科学配置、组织机构的整合以及行政流程的重组等三个问题。
从政府职能的科学配置来看,核心是要按照市场经济和发展电子政务的要求,以及我国加入wto面临的客观环境,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减少政府不必要的干预。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少有三个问题急需解决:首先,要树立“科学管理、优质服务”的职能意识。其次,在行政体系内部,要合理界定和划分政府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加强管理与服务的有效性。再次,在重新界定政府职能中,要把政府职能的转变放在关键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说,上述三个问题解决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从政府组织机构的整合来看,关键要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深化政府机构改革,通过组织整合,使政府机构的运行更加符合电子政务的需要。
从行政流程的重组来看。电子政务不是单纯地将原来手工完成的任务交给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政务”,“电子”只是系统的基础和使能条件。应该利用电子政务实施的时机对政务流程进行重新的审视、思考和再设计。从而带来政府运作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指标上的提高。这方面可以借鉴的理论有bpr(经营过程重组),bpi(经营过程改进)等管理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在电子政务的实践中,要对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传统行政流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使政府管理和服务更加符合电子政务“简便、透明和高效”客观要求。在这方面关键要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首先,要建立统一的政府部门工作规范;其次,对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深化改革;再次,要制定有关政务公开的具体实施办法,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最后,要认真清理收费项目,改革收费管理制度。只有在上述四个领域的改革取得显着成效,行政流程的改革才有可能真正深入下去。
电子政务为我国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在充分肯定我国电子政务取得重要进展,给政府体制与职能带来改变的同时,其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1)建立统一的政府信息网问题。美国政府信息网络基本上都是在公共电信网络上建立虚拟专网。联邦政府机构正着手建立统一的联邦政府信息网络。在州政府一级已规划或实施了统一的连接州政府各个机构以及各大学和图书馆的网络。目前我国统一的政府信息网络还未形成,以此为目标的金桥工程进展并不理想。要实现电子政务须首先建立各级政府的信息网络。虽然一些部门如广播电视、铁路、航运、民航、公安等已建立一定规模的网络,但距统一的政府信息网络还有相当距离。
(2)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可靠性问题。美国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非常完善,星级宾馆和饭店都有专门的上网接口,就连机场的公用电话也有上网接口,只要你手中有台电脑,就可随时上网。这是美国建立电子政务不可缺少的硬件设施。而我国远达不到这一水平。因此,必须先发展我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县镇一级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并提高其质量和可靠性。
(3)安全与保密问题。网络的安全对于政府和用户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应仿照发达国家的做法,从技术和立法两个方面提高网络的安全与保密性,以使政府和用户对电子政务充满信心,并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
(4)标准化问题。标准化是电子政务网络互联互通、安全可靠及网络互操作性的保证。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应在有关部门的统一指导下规范有序地进行。
(5)电子政务网络的管理与电子政务法规问题。美国政府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政府信息化组织与管理体系。所有联邦政府部门均设有直接面向部门主要领导的信息主管和办事机构。我国政府各个部门也应制定本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战略”,在电子政务网络的管理方面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并制定相应的法规。
针对问题,必须有效的解决办法:
1)加强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考虑到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特点,同时借鉴美国在电子政务上成功的经验,我国的电子政务应由政府统一组织领导。
2)构建统一的网络平台。在我国应逐级建立政府部门网站和网络平台,从国家一级一直到省、地、市、县级。
3)实现互联网产业化运作。美国信息产业兴旺发达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以市场为杠杆进行驱动。互联网的产业化是加快我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电子政务工作效率、减少政府开支的必由之路。同时,产业化也提高了信息技术产品的质量、降低了成本。
4)制订相关标准。为了确保电子政务网络的无缝连接及电子政务的互操作性、有序性,应在我国标准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标准化活动,并尽快制定有关标准。
5)建立和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的法律和法规体系,尽可能地与国际相关法律和惯例接轨。同时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法制教育。
6)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应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和公民的计算机培训,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率,使公民能通过网络与政府部门互动。
电子政务的论文写作指南篇九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三网”环境下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研究。
通过电子政务来拉动电子商务的分析研究。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现状、电子政务论文题目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讨论。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特征及存在问题。
应用于电子政务的知识管理中间件平台研究。
电子政务系统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软件重用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系统中动态工作流技术的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外包及其实施过程中的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工作流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电子政务全球透视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的研究。
关于电子政务中安全域和网络划分与控制的研究。
电子政务的论文写作指南篇十
采纳javascript必备的这类脚本,在用户端衔接着的端口之处,能够直接控制。由此可以知道,本篇电子政务论文技术进展之中,电子政务特有的多样网站建构都适合采纳这一脚本语言,便利各时段的网站编程。
1简要概括网站的特性。
设定区域以内的政务网站,应当辨识网站的特性。通常情形下,电子政务的这类网站,含有如下的特性:
1.1网站凸显了地区范畴内的政务形象,带有社会性。
电子政务特有的平日工作,是全面宣传多重的政务信息,包含专门项目、常规特性的平日服务、其他关联资讯。民众应能随时接纳新政策,接纳这一时段的新法规。网站原有的内涵,应被随时更新。
1.2明确各类服务,针对多层级的民众群体,拟定多重业务,以便分类管理。
采纳便民准则,让区域之中的群众体悟出电子网站独有的便利。各层级架构内的政府部门,应能协同监管,及时协调沟通。
1.3建构最佳平台。
建构最佳平台,不断接纳反馈得来的民众建议,随时解惑答疑。增添在线沟通,布设专用特性的留言板。
2java架构下的新式网站。
电子政务建设,应能筛选专用情形下的脚本语言。除此以外,还应考量多层级的侧重点。设定网站架构、设定细化模块,是应被考量的。具体而言,设定总体架构之时的考量要点,涵盖总体范畴的体系分层、物理架构及关联的开发框架、给定拓扑结构。网站必备性能涵盖双重模块:本源的功能模块、带有交互特性的新式模块。
根本功能模块,显示着本地范畴的实时新闻、多层级业务、科教类别信息。在这之中,基础框架内的根本性能,整合了平日内的发布新闻、经济进展指引、法规及政务、社会热点衔接、本站之内搜索、投资必备热线等。着手设计时,应考量真实情形下的政府功能。
带有交互特性的新模块,侧重沟通互动。采纳在线路径来接纳留言,搜集更广范畴的建议,同时予以作答。多重性能整合了在线情形下的事务办理、举报及投诉、下载必备文件、在线解答困惑、调研得来的建议反馈。
3分析应用细节。
3.1拟定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也称ui,它被涵盖在宏观架构内的网站之中。电子政务特有的常见网站,后台常常采纳asp,或者惯用的j2ee等。但展露给区域以内的用户的,只有用户界面。设定最优的ui,可以吸引网民,让群众乐于去接纳随时变更着的政务信息。常常见到的这类ui有着扁平化的表征,例如折叠菜单、带有滑动特性的下拉菜单、某一焦点图。脚本语言关联的某一属性,可以凸显某一元素,也可以隐去它。
3.2信息提交反馈。
电子政务特有的若干网站,常会采纳表单。这类页面用在常规情形下的用户登录、填写提交建议、反馈各类留言。网站经由衔接着的客户端,应能获取信息。这种状态之下,随时判别数值的合法特性,就显得很必要。这是因为,非法范畴的若干信息,会添加额外耗费;电子政务特性的网站也很易被攻击。为了辨识信息特有的合法属性,常会采纳设定好的服务器端、配套客户端。
例如:拟定好的某一代码,含有用户名、初始设定密码。对于数值原有的长度,应当予以查验。具体而言,脚本之中的某一文件辨识途径,获取了对应情形下的元素数值。在这之后,脚本可以判别初始的长度。唯有合法数据,才可予以提交。
3.3新式交互途径。
伴随不断摸索,政务网站关联的多重体验也渐渐拓展。用户在拟定出来的网页之中,实现某一功能。例如:搜集所需信息,把它存留在网页架构内的某一部分;增添关注信息,弹出带有提示特性的某对话框。从原理上看,java特有的脚本语言,考量了惯用的上网步骤,例如双击及拖拽,凸显了技术进展。
添加新式交互,包含数据交互。网站框架以内的政务信息,可被随时评价,分页予以显示。带有政务特性的多重服务介绍、某规格特有的异步参数,都能够被运用。这些成套技术,变更了传统情形下的同步交互,增添异步互动。这种路径下的数据加载,提快了原有的速率,缩减服务器范畴的偏重负担。
3.4精确书写代码。
代码书写依托的途径,密切关联着筛选出来的脚本语言。建构在技术根基之上的这种类库,便于常规书写,兼容了多重浏览器。这就提升原有的成效性,只要拟定某一方法,即可传递数值,同时获取信息,凸显了便捷性。网站增删设定好的某一信息,无需刷新界面。这种新颖网站带有人性化的凸显优势,侧重特色服务。设定必备后台。随时查验网站特有的健康状态,维持平日之中的网站稳健运转。
4结语。
javascript特有的运用水准被提升,在这种技术根基之上的政务网站带有扁平化的优势,正被用户接纳。伴随技术进展,电子政务范畴内的网站平日之中的访问也递增。应被注重的是,这类技术潜藏着某些弊病,例如它把某一代码拟定在客户端,这就添加了宏观架构内的体系负担。某些恶意代码,辨识了客户端架构之中的信息,侵犯用户隐私。未来进展中,还应接着去完善,提升网站原有的技术水准。
电子政务的论文写作指南篇十一
(1)可以达到政务业务系统之间相互联通和相互操作的要求。除了许多系统部件之间的协同工作是电子政务所涉及的内容之外,这些部件之间的操作接口同样也是电子政务所涉及的内容,由此可见,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如果接口标准和规范无法达成统一,则很可能对整合系统的顺利运行造成影响。因此,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电子政务系统的相互联通和相互操作,充分保证来自不同厂商的系统能够在统一的接口标准规范下很好地协同工作。
(2)能够推动相关技术产业化。对于电子政务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而言,标准和规范工作具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在标准标准和规范的框架下,可以促使更多的厂商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来,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基本的产业规模,使整个产业链快速闭合。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可以使得产品的成本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有助于技术产业化目标的实现。
(3)是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一直以来,标准和规范是保护关键技术所有者权利的关键手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我国在it产业方面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因而通过标准化的方式来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尤为强调产品在系统中的全面应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目前,我国许多核心技术仍然需要依靠国外,因而采用这些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为电子政务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全面保障。
以下两个方面是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技术路线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建立起标准规范框架,并确保其完整性。首先应该经常关注国外相关领域内的所取得的新成果,并且将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充分结合起来,努力建立起完整的通用框架体系和电子政务业务规范标准体系,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严格遵循紧密结合应用和急用先行的基本原则。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应该密切结合重大专项工程和国家级的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以便及时将应用成果转化为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然后再通过实践检验使其上升为正式标准,这样的工作模式不仅能够将应用示范工程的示范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能够使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得到有效缩短,从而能够更加针对性地开展标准化工作。
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规范我国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在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指南和体系结构是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框架的主要内容。电子政务服务的技术标准体系。该体系的重点是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关键技术变得越来越规范,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电子政务的数据格式标准系列和安全技术标准系列等等。对外服务业务规范体系。从该体系的重点来看,主要是规范对外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并且应该在政务服务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之上,使业务的通用流程规范得到更进一步的明确,从而为外部政务服务系统之间的相互联通和相互操作提供重要支持。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政府信息系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将以现行的政府信息系统为基础,以标准化为纽带,发挥自己的最大努力构建出我国的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系统。同时,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中,所有的电子政务业务规范和相关的技术标准都应该为建设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有效的标准支持,并确保其正常运行,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产品研发工作和所必需的而各种关键技术,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化发展,实现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互操作。同时,由于业务技术标准规范是向全社会开放的,因而我国电子政务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通过实施技术标准不断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发展。
出处 CoOco.Net.Cn
3.1总体标准。
以下几点是总体标准所包含的的具体内容主要:术语标准。设置术语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所获得术语集更加标准化,使术语集当中所包含的所有术语和相关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对应,最大限度避免出现歧义,使人们产生误解。在我国电子政务领域当中,术语标准主要是将该领域所涉及到的技术和所使用的通用术语汇集起来,比如数据处理、各种信息技术以及汉语信息处理等等,并且对其进行定义,不仅需要定义术语的本质特征,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解释。中文信息处理标准。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为了便于应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制定都已经制定出了相应的内码体系,并且设置了相应的编码标准。要想实现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工作,首先必须对中文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尤其是汉语信息和汉字信息的处理是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部分。
3.2信息安全标准。
以下两个方面是信息安全标准的具体内容表现:密码算法标准。密码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信息交互双方可以自己的实际需要在交换信息阶段使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密码技术属于一种交叉性学科,该技术将众多的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最主要的有通信、科学以及计算机等等,除了具有确保信息机密性的信息加密功能以外,还具有系统安全、秘密分存、身份验证以及数字签名等功能。密钥管理标准。密码系统主要包括两大基本要素,密钥管理是其中一大要素,另外一大要素则是加密算法。由于密码系统通常会被反复多次的使用,因此,如果仅仅只是依靠密码算法根本无法充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密钥是对解密算法和加密算法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信息,密钥系统能够为加密信息的安全性提供重要保障。
3.3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网络建设规范。网络建设规范的基础是建立“三网一库”,具体而言,就是在政府机关的内部建立起办公业务网,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其办公业务网之间实现相互连通,最终建立起一个地区级的政务专网,从而使政府内部的涉密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因此,网络建设规范除了需要包括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建设规范以外,同时,还必须包括电子政务办公业务网建设规范。网络维护管理规范。通信网络的建设是信息高速公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电子政务运行于信息高速公路之上必然也离不开网络的建设。目前,国家电联、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部分民间团体均已经制定出了一系列网络管理标准,极大地推动了网络管理标准化的进程。当然,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由于电子政务系统具有特殊性,因而应该在充分借鉴这些标准的基础上,努力制定出对电子政务外网、内网以及专网等的管理标准。
3.4应用支撑标准。
应用支撑标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交换标准。信息交换指的是软件与软件之间的通信。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不断朝着跨平台的信息交换方向发展,归根结底,所有关于电子政务的活动都可以看作是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和政府与政府之间在信息方面的一种交换。建立起信息交换总格服务平台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一方面不仅能够使各种复杂的电子政务变得更加的简单,使人们更加容易理解;另一方面还能够充分体现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服务模式。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存的各种网络有着不同的信号机制和通信协议。因此,作为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应该通过更加简便的信息交换机制来完成复杂的电子政务。标记语言标准。顾名思义,标记语言指的是一种用来给文本添加标记的语言,从发展历程上来看,这些标记语言依次经历了“标准通用化标记语言”、“超文本标记语言”和“可扩展标记语言”三个发展阶段。
文档为doc格式。
电子政务的论文写作指南篇十二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问题的确立,即政府对全球信息化建立目标的确立、资源策划问题的确立和发展实施战略问题的确立。政府在分析自身状况和社会状况的同时,还应该结合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确保电子政务系统可以与政府各个部门顺利的沟通和交流。在电子政务系统规划之前,必须要做相关的调查和研究。第一调查研究国家相关信息化政策,明白电子政务主导的中心思想,了解国家有关电子政务发展的策划方案,掌握国家某些电子政务示范单位的信息。向他们学习丰富的经验,为将来规划电子政务系统做准备。
第二,把调查好的结果作为依据,开始制定实施策略,把好基础关。制定实施方案必须要考虑到信息技术、信息应用以及各个机制等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为了更快速的实行网络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推出了电子政务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的中心环节在于电子政务系统的策划、制作和管理。本文就针对于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并且提出了应对每个环节的'主要方法和建议。摘要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本着统一策划、统一达标、统筹合作的原则,把各要素之间的层次缕清、突出中心、有条理的实施方案。依据各地方现实中的调查结果,设计出实施方案,并作出统筹计划。
第三,聘请专家组来验证结果。政府部门可以聘请有关信息技术的专家或者有关的资深人士组成专家组,对结果进行充分的论证,保障最终规划方案是最合理、最科学、最切合实际的。
2.1应用原则电子政务系统的设立是为了政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所以,电子政务的主要指引方向是需求。在实践活动中,广泛的应用电子政务系统,就越能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应用的过程是优化电子政务系统最佳的方案,也是设计电子政务的基本前提。我们必须坚持应用的原则,落实相关部门管理、使用以及问题反馈等综合业务与职能。
2.2发展方向每个国家和地区在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现代化的同时,都会决定建立电子政务系统。从宏观角度来说,电子政务的规划建设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具有指引未来政治发展方向的作用;从微观角度来说,电子政务的规划建设关系着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2.3效益原则目前国内和国际上都开启了电子政务评价系统,评价系统中最重要的三大指标就是关于电子政务的建立、运行以及成本费用,关于电子政务带来的经济成效和社会利益,社会大众对电子政务服务的满意度。电子政务是不是建立的成功,主要看电子政务的效益,电子政务的社会经济效益好,证明受到广大公众的认可。所以在建设电子政务的同时,应该把效益作为基本原则,把最大化实现电子政务系统价值作为终极目标。
2.4规划、实施、监理相结合原则电子政务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任务,并且具有一定的战略性。电子政务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建立和维护。所以,我们必须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好、监管好、运行好,保证电子政务系统迅速的持续下去。电子政务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规划,规划好才能指引电子政务向快速的发展方向前进,才能具体的实施规划战略,电子政务的建立是否成功,直接由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决定着。建立了电子政务系统,需要顺利的实施和长期的维护,那么,具体如何使之持续发展下去呢?据研究证明,电子政务具有可行性,其可行性不但包括系统本身具有可行性,而且包括业务也具有可行性,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生存的。电子政务的管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赋予系统生命力、促使健康快速发展、完成基本功能。很多因素都决定了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状况。稳健的组织,系统需要人来操作管理,需要更多的人组织成团队来进行管理;建立激励的制度,通常情况下,采取激励的措施可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运转的更好,可是在政府部门工作中,有时候付出加倍的努力也换不来成果,这样直接打消了政府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热忱度,因此,政府管理部门必须要建立激励机制,带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保障电子政务工作顺利的实施。
3结束语。
目前,电子政务管理中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员管理问题。把各个方面的用户、参与者都团结起来,多一个人多一份力,大家拧成一股绳积极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系统。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信息化发展的当代,各个国家的政府积极的构建电子政务系统是必然的趋势。而且,电子政务不仅可以让政府更快捷的为人民服务,同时也是对信息资源的调节和整理。构建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大家组合成一个大家庭各抒己见,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和才能,为构建良好的电子政务系统共同努力,使电子政务系统能更好的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
电子政务的论文写作指南篇十三
电子政务系统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些地区的综合竞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运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电子政务系统在处理数据方面以及系统的运行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欠缺。因此,经常会遭受到一些恶意篡改以及网络攻击,致使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受到了较大威胁,也使得电子政务的效率与便利没有办法得到有成效的保证,进而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威胁。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对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运用分析力度,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能够健康平稳的发展。
1电子政务系统运用信息安全技术的需求。
电子政府系统给我国的政府部门提供服务,政府一般会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用信息化对管理以及服务进行加工,进而在网络系统里面将工作程序与结构组合在一起,全面拜托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继而给政府部门或者是社会上的一些专业合法机构提供最高效、最优质的管理与服务。就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从现状,电子政务系统在运用信息安全技术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第一点要求就是要对使用者的身份进行相应的识别。主要是识别实体与通信数据的来源是否真实。电子政务系统运用时是否拥有较高的安全性,这对于各个单位或者是个人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到使用者自身的利益,要想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可以顺利运行,识别信息系统管理的对象非常关键。第二点要求则是需要有效地控制访问权限。对访问权限进行控制是安全信息技术服务的内容,是为了阻止一些没有经过授权的资源被访问到,避免某些不合法的信息被储存,做好访问权限的控制能够给电子政务系统增设一道有效的防护墙。第三点是要求确保相关的数据资料不会被外来非法分子截获,杜绝相关资料出现外泄。在电子政务系统里面,会有很多数据资料是与政府部门与各个单位的机密文件有着联系。因此,信息安全技术必须要阻止没有经过授权的使用者得到数据资料,将控制访问系统以及机密相关系统融合在一起,就可以进一步为电子政务系统加设另外一道防火墙[4].
2电子政务系统运用过程当中存有的问题。
2.1对信息安全技术没有足够的重视。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我国很多政府部门也开始关注网络系统的建设,十分看重网络给工作带来的便利,但是部分政府部门在运用网络系统时,并未将网路的安全考虑在内,甚至是直接忽视了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致使信息安全技术一直停滞不前。电子政务系统的运用至今还不是特别的成熟,有很多重要的资料文件并未直接上网,加之安全技术涉及到的范围较广泛,无法用具体的指标对其进行合理的量化,存在较大的间接性与不可见性,导致使用者对信息安全技术的关注程度不高,也没有足够的重视,信息安全技术在管理上存在较大缺陷,最终导致安全漏洞进一步扩大。
政府部门中使用的计算机本身就是十分脆弱的,换句话讲就是电子政务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具体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中的操作系统一般是运用windows20xx、xp以及nt、等等,但是运用的系统一开始就存在很多漏洞。除此之外,运用的网络设备以及通信等也存在较多弱点。政府部门的内网、外网以及涉及到的公共服务网,这些网络环主要就是利用tcp/ip协议建立起来的,而该项协议的基础就是自由与开放,但是这项协议在网络管理、服务模式以及合理规划等方面全部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系统本身就存在缺陷,还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协议方面、系统方面以及设备方面等做出科学的改进。
2.3信息安全技术在管理方面存在欠缺。
由于网络系统的推广与运用,部分政度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起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但是却忽视了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未充分意识到信息安全技术的关键是人为因素。管理体系的建设就是将人为因素与技术因素二者融合在一起,然后将安全技术的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事实上我国现在的保卫工作以及安全管理工作都是比较弱的,许多政府部门的内部并未真正在制度方面、人员方面以及技术方面建立起很好的防范机制,没有合格的保护措施。内部人员基本上都会有对系统进行访问的权限,能够较为容易的躲过很多访问控制布置的障碍;很多网络维护者没有网络安全的意识,有的使用者甚至会不遵守安保的相应规定,把内网直接和因特网进行连接,以上这些情况都会给网路系统的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3].
3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3.1有效保证服务器安全。
有效保证服务器的安全,主要表现在加密服务与应急方法两个方面。当管理员要对网站进行相应的管理与维护时,一定要先进行身份的识别,防止一些不法分子钻了漏洞,如果管理员在认证账户密码时,超过三次没有将密码输入正确,可以把该账户进行及时的锁定。此外,使用者所应用的密码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保证账户密码不会被泄露。如果出现系统受到外来侵袭致使数据资料产生破坏等情况时,系统的应急系统应该马上启动,并发出相应的警告,也可以直接关闭服务器,降低破坏所造成的损失。
3.2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
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是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防护的重中之重,所以在分析问题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到最合适的处理方法,尽可能地保障系统数据的安全。例如使用者在进行访问权限核实与审查的时候,需间隔一段时间就对电子政务系统做全盘扫描,把部分重要文件与机密信息全部存储到对应的服务器里面;提升对电子政务系统管理员对账户密码进行有效管理的力度,如果遇到网络攻击能够及时地做好各项备份工作。以上这些方法都能对网络正常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政务信息窃取、恶意攻击与数据丢失等等突发情况进行预防与解决,就算是发现系统受到了破坏,也能够将不良影响降到可控的范围内[1].
4结束语。
通过上述文章内容,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现如今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快速,而网络技术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的公文、保密信息也逐渐增多,但是因为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系统的安全问题,如果系统的安全问题受到了影响,那必将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带来威胁。所以,需要将信息安全技术运用到电子政务系统中,做好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进而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继鹏。浅谈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xx,5:82+84.
电子政务的论文写作指南篇十四
(1)可以达到政务业务系统之间相互联通和相互操作的要求。除了许多系统部件之间的协同工作是电子政务所涉及的内容之外,这些部件之间的操作接口同样也是电子政务所涉及的内容,由此可见,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如果接口标准和规范无法达成统一,则很可能对整合系统的顺利运行造成影响。因此,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电子政务系统的相互联通和相互操作,充分保证来自不同厂商的系统能够在统一的接口标准规范下很好地协同工作。
(2)能够推动相关技术产业化。对于电子政务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而言,标准和规范工作具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在标准标准和规范的框架下,可以促使更多的厂商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来,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基本的产业规模,使整个产业链快速闭合。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可以使得产品的成本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有助于技术产业化目标的实现。
(3)是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一直以来,标准和规范是保护关键技术所有者权利的关键手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我国在it产业方面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因而通过标准化的方式来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尤为强调产品在系统中的全面应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目前,我国许多核心技术仍然需要依靠国外,因而采用这些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为电子政务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全面保障。
以下两个方面是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技术路线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建立起标准规范框架,并确保其完整性。首先应该经常关注国外相关领域内的所取得的新成果,并且将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充分结合起来,努力建立起完整的通用框架体系和电子政务业务规范标准体系,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严格遵循紧密结合应用和急用先行的基本原则。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应该密切结合重大专项工程和国家级的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以便及时将应用成果转化为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然后再通过实践检验使其上升为正式标准,这样的工作模式不仅能够将应用示范工程的示范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能够使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得到有效缩短,从而能够更加针对性地开展标准化工作。
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规范我国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在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指南和体系结构是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框架的主要内容。电子政务服务的技术标准体系。该体系的重点是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关键技术变得越来越规范,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电子政务的数据格式标准系列和安全技术标准系列等等。对外服务业务规范体系。从该体系的重点来看,主要是规范对外电子政务服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并且应该在政务服务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之上,使业务的通用流程规范得到更进一步的明确,从而为外部政务服务系统之间的相互联通和相互操作提供重要支持。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政府信息系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将以现行的政府信息系统为基础,以标准化为纽带,发挥自己的最大努力构建出我国的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系统。同时,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中,所有的电子政务业务规范和相关的技术标准都应该为建设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有效的标准支持,并确保其正常运行,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产品研发工作和所必需的而各种关键技术,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化发展,实现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互操作。同时,由于业务技术标准规范是向全社会开放的,因而我国电子政务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通过实施技术标准不断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发展。
出处 CoOco.Net.Cn
3.1总体标准。
以下几点是总体标准所包含的的具体内容主要:术语标准。设置术语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所获得术语集更加标准化,使术语集当中所包含的所有术语和相关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对应,最大限度避免出现歧义,使人们产生误解。在我国电子政务领域当中,术语标准主要是将该领域所涉及到的技术和所使用的通用术语汇集起来,比如数据处理、各种信息技术以及汉语信息处理等等,并且对其进行定义,不仅需要定义术语的本质特征,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解释。中文信息处理标准。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为了便于应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制定都已经制定出了相应的内码体系,并且设置了相应的编码标准。要想实现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工作,首先必须对中文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尤其是汉语信息和汉字信息的处理是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部分。
3.2信息安全标准。
以下两个方面是信息安全标准的具体内容表现:密码算法标准。密码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信息交互双方可以自己的实际需要在交换信息阶段使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密码技术属于一种交叉性学科,该技术将众多的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最主要的有通信、科学以及计算机等等,除了具有确保信息机密性的信息加密功能以外,还具有系统安全、秘密分存、身份验证以及数字签名等功能。密钥管理标准。密码系统主要包括两大基本要素,密钥管理是其中一大要素,另外一大要素则是加密算法。由于密码系统通常会被反复多次的使用,因此,如果仅仅只是依靠密码算法根本无法充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密钥是对解密算法和加密算法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信息,密钥系统能够为加密信息的安全性提供重要保障。
3.3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网络建设规范。网络建设规范的基础是建立“三网一库”,具体而言,就是在政府机关的内部建立起办公业务网,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其办公业务网之间实现相互连通,最终建立起一个地区级的政务专网,从而使政府内部的涉密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因此,网络建设规范除了需要包括电子政务公众服务网建设规范以外,同时,还必须包括电子政务办公业务网建设规范。网络维护管理规范。通信网络的建设是信息高速公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电子政务运行于信息高速公路之上必然也离不开网络的建设。目前,国家电联、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部分民间团体均已经制定出了一系列网络管理标准,极大地推动了网络管理标准化的进程。当然,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由于电子政务系统具有特殊性,因而应该在充分借鉴这些标准的基础上,努力制定出对电子政务外网、内网以及专网等的管理标准。
3.4应用支撑标准。
应用支撑标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交换标准。信息交换指的是软件与软件之间的通信。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不断朝着跨平台的信息交换方向发展,归根结底,所有关于电子政务的活动都可以看作是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和政府与政府之间在信息方面的一种交换。建立起信息交换总格服务平台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一方面不仅能够使各种复杂的电子政务变得更加的简单,使人们更加容易理解;另一方面还能够充分体现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服务模式。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存的各种网络有着不同的信号机制和通信协议。因此,作为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应该通过更加简便的信息交换机制来完成复杂的电子政务。标记语言标准。顾名思义,标记语言指的是一种用来给文本添加标记的语言,从发展历程上来看,这些标记语言依次经历了“标准通用化标记语言”、“超文本标记语言”和“可扩展标记语言”三个发展阶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