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分析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合理分段也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关键,可以根据总结内容的不同进行分段,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写总结的好例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的魅力篇一
二、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重点难点:了解各自然段大意,正确书写生字,理解课文中词语。
四、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欣赏庐山美景。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2、学习新课。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4.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5.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罩。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5、课堂检测。
(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变幻无长()腾云架雾()。
千资百态()巨大天慕()。
一泄千里()海上飘浮()。
(2.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
秀丽()流连忘返()。
神秘()瞬息万变()。
(2)反义词。
增添()清楚()。
五、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的魅力篇二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镇牯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2、4自然段。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风光的思想感情。
凭借本课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句子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1、在大语文思想的指导下,从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互动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碰撞。
2、以体验感悟、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充分挖掘句子内涵,以读悟情,激活学生思维,全体参与,充分体验,为语言实践增添情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一、复习检查。
2、出示句子“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齐读。
二、深入学习课文第二段。
2、小组合作探究3、4、5自然段,自主选择其中一段进行研究。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最想学哪些句子,为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4、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随机填表,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三、细读第一段,入境悟情。
1、引入:庐山云雾古往今来,令人心醉,那么古人是怎样赞美它的呢?学习课文第一段。
2、出示苏轼的诗,理解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体会清代学者的言行,感悟庐山云雾的令人心醉。
4、指导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四、扩展活动:赞庐山云雾。
假如你是一位庐山小导游,根据你的体会,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诗、写片段、画画、唱歌)来赞一赞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五、布置作业。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的魅力篇三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美。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读生字,记生字。
3、读词语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第2、3自然地的写法。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 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此时你正漫步在山道上,眼前飘过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伸手摸摸,身边流淌着的还是——云雾。
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庐山,一起来欣赏这庐山的云雾。 【简笔画:庐山】
二、精读感悟,积累语言,学习写法。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云雾的千姿百态。
2、你最喜欢哪种姿态的云雾呢?请你默读课文,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3、生汇报、上台画云雾。
(你喜欢哪种姿态的云雾呢?你能上台画一画这种云雾吗?
其他同学根据课文想一想,他们画得对不对。)
4、师指导朗读
(1)笼罩在山头的云雾
抓词品味:笼罩 白色绒帽
(2)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抓词品味:缠绕 系在 一条条玉带
(3)弥漫山谷的云雾
抓词:弥漫 茫茫的大海
(4)云雾遮挡山峰
抓词:遮挡 巨大的天幕
5、云雾仅仅只有这四种姿态吗?(不)从哪看出来的?(省略号)
有说不完的姿态,怪不得作者说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6、找到有这个词语的句子了吗?在哪里?
7、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云雾的瞬息万变
1、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用这种先总后分的方式来写的?(第三段)
3、理解“瞬息万变”:很短的时间,云雾变化既快又多。 【板书:快 多】
5、生评议 指导朗读
找出写出云雾变化快的词语: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又变成
6、神奇的云雾变化不仅快,而且姿态多。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姿态?
(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
指导朗读,重点理解
(1)“一缕轻烟” 【图片展示】
(2)“一泻千里” 【图片展示】
引诵古诗:
《望庐山瀑布》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激发想象:这瞬息万变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呢?
引说:
【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转眼间就变成了————……】
8、在我们一眨眼、一喘息的时间里,就有了这么多的变化,怪不得大诗人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课件出示《题西林壁》】
三、小结全文,回味云雾之美。
【课件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指导朗读
【板书:流连忘返】
2、欣赏庐山云雾风光 【播放视频】
“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庐山的云雾构成一幅神奇的天然山水画,让我们好好地欣赏它的美。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云雾简笔画) 瞬息万变
快 多
流连忘返
第三课时
一、掌握第2、3自然段的写作方法,练习写《我的家乡——桂林》。
二、完成该课练习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的魅力篇四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生字,理解帷幕等词义,会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3、5自然段。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按一定的方法背诵课文。
3教时。
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1、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2、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录相、录音、词卡。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去雾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板书:庐山的云雾(读题)。
[播放录相][导语]你们看,这就是庐山![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过听。
结束提问: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要求:(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1)检查生字词情况。
a、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字词?(生答师出示)。
b、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2)检查朗读情况。
四小节由四个同学朗读。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有没有添字、漏字、读破句,并作记号。
(3)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读后提问,并相应板书:景色秀丽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1、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过渡语: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我们试说第一处风景。
出示风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简单的描述一下,提问:如果不看图只听老师的描述,你觉得庐山的风景美吗?
(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课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
检查默读情况:
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关系?
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理解?(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
d、指导朗读。(方法: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培养语感)。
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师范读,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
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
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
师引背:漫步山道……。
句式比较: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提问:哪句句式好?为什么?
描写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f、播放腾云驾雾片断。体会飘飘欲仙的感觉。
g、实时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方法:看录相、听录音、找感觉,学一学。
h、试背:方法:引读、引背、试背相结合。
i、请一同学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介绍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听听。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七课庐山的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还学到了几个新的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背诵第3节。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段落或句子,体会庐山云雾神秘和优美。
2、能给课文分段,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可用录像、音乐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创设情境)。
1、读课文,思考:庐山云雾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2、默写自认为优美的语句。
3、反馈检查。
学生可自由回答,甚至答“没有地方吸引我”,老师也不要否定。但是所有的回答都要让学生说一说从哪里看出来的,以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加强学生对全文的感知。)。
一方面是检查自学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学生重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例如:庐山云雾的变化非常快,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瞬息万变雾来时,风起云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什么(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又像给山川披上了一层什么样(飘逸)的外衣?……)。
云雾特点的语句“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训练过程。
(1)自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的语句。
(2)比较文中描写“雾来时,雾去时”与“雾浓时,雾稀时”不同的描述方式。
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
雾浓时,像帐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3)仿照文中的格式,进行换词描述训练。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像();雾稀时,像()。
1、课堂交流,理清课文层次。
(3、4、5节描写云雾的优美,那么,第1、2节呢?第6节呢?尝试给课文分段)。
2、回顾分段,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1)刚才,我们采用的是抓重点段的方法分段,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或理由分段吗?
(如:自然段归并法等,要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要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过渡句也可以分段,过渡句是:“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这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哪儿来的呢?”要抓住第一句的“的确”第二句的问句理解承上和启下。)。
(2)说明过渡句的两个作用:一是连接上下文,承上启下;二是有助于分段,理清文章的层次。
1、抄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2、4节。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的魅力篇五
研究要点:以读为本,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1、 在赏读中悟境。课堂上,用课件演示课文情境,丰富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与课文零距离接触,对课文的魅力之处反复体味、玩赏,逐步把握形象、理解形象,最终对课文的语言文字作出正确的判断,深刻领悟课文的意境。
2、 在写境中抒臆。在学生体验、感受云雾的形态美时,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庐山的云雾作进一步的诠释。最后仿照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体现读写结合的理念。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认识总分结构,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
3、 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教学准备:课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很神奇。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设疑,把学生引领到课堂上来。
1、 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各种姿态)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说你看到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可以用课文的哪些词句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学生自由说)
学生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学生2:山顶的云雾像绒帽。
学生3:山腰的云雾像玉带。
学生4:山谷的云雾像大海。
学生5:山峰上的云雾像天幕。
学生6:我觉得庐山的云雾像仙女的面纱!
(2)、庐山的云雾这么美,作者的语言也很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并用“——”画出来。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3)、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把你最喜欢那一句画出来。
汇报:谁来说说你觉得哪一句最美?你最喜欢哪一句?
学生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你能读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吗?
用“千姿百态”来说一句话。
学生2: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绒帽。
学生3:那些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师:“缠绕”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动作表示?
学生4: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师:你怎么理解“弥漫”?把“茫茫的大海” 中“茫茫”换成别的词语行吗?为什么?
学生5: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师:谁理解“遮挡”的意思?你能读出天幕的“巨大”来吗?
(4)、这么美的云雾,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子里过电影。
看着这些美丽的云雾,你也来展开想象,说说看,它还像什么?
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真是(千姿百态)啊。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用简笔画画下来,拿回家让爸爸妈妈也欣赏欣赏呢?学生自由画。
(5)、小结: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本段围绕中心句分别从四个方面具体地描绘了云雾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这是庐山的一种静态美。
(6)、你想不想把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永远留在脑海里?
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学生评议;看着课件画面,集体背诵。
(7)、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画简笔画加深理解——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为学生提供可感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中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再通过读、悟、感受语言的美,更感受庐山的美。最后让学生画简笔画,加深对庐山云雾的特点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也体现了语文与美术学科的整合,更体现了新课标的三个维度。
2、运用以上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变化)
3、 检查自学情况。
(1)、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
(2)、理解“瞬息万变”。
(3)、哪一句让你感到最富于“瞬息万变?”你能通过诵读把它记在脑子里吗?自由背诵课文。
(4)、指名背诵,学生评议。
(5)、看着大屏幕,集体背诵。
(6)、谁读懂后面的省略号?想想看,它还会变成什么?把你想到的用简笔画画出来,然后告诉大家。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云雾变化这么多、这么快,真是(瞬息万变)啊。
(7)、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动态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这一段,感受云雾的瞬息万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内化文本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4、 学习最后一段。
(1)、小朋友们,学到这儿,你想对庐山说些什么?
(2)、作者也发出了感叹,谁来读一读这一节?
(3)、问:“庐山的云雾虽然很美,但你必须离开庐山了,你愿意吗?”
(4)、“流连忘返” 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段,看谁最舍不得离开庐山。
(5)、想想什么地方也曾让你流连忘返?能用“流连往返”说说你的心情吗?
设计意图:诱发学生诵读的欲望,让学生入情入境,忘却自我,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最后通过说话训练,让学生把规范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1、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
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
2、 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总分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在写之前先选择一处景物按照总分的方法说一说。
(广场的灯光,天空中的云朵、晚霞,校园的操场上,小河,田野,树林)
3、学生习作。
(1)、学生练写,
(2)、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情真意切地写出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做到读写结合。
转载自 COocO.net.CN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设计意图:板书言简意赅,突出课文重点,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庐山云雾的特点。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的魅力篇六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
增添(zeng tian)姿态(zi tai)遮挡(zhe dang)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
绒帽(rong)缠绕(chan rao)
系ji系鞋带
xi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节:
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1、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2)、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3)、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4)、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3、朗读课文。
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奇丽,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__________________,漫步山道,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__________________。
4、那么奇丽的云雾想想细细去欣赏?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1、练习册。
2、朗读背诵课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千态姿态半山象玉带
庐山的云雾山谷大海
奇丽瞬息万变眼前……刚刚……
转眼间……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的魅力篇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欣赏影像资料
1、欣赏影像资料,感受云雾之美。
2、提问: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一起去庐山游览了一番,欣赏了美妙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3—4位同学)
3、过渡:你想再次靠近这些云雾,美美地细细地欣赏一番吗?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读课题:谁想来读读课题?(1—2位同学)我们一起来!
5、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习。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真好!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
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2-3个同学)真好,真美!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好吧,老师先利用这么点小小的优势先来表现一下:(备用)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1)读。读是我们语文最基础、最应该掌握的,相信你一定会读得很有味道。
(2)背。把那么美的课文印到脑海里,这对你一定很有帮助。
(3)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领悟,相信你一定会画得很棒!
(4)去庐山看一看。只有亲身看过,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那份奇幻美丽。
(5)找一些古诗,是啊,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首。出示: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
(6) 根据课文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7) 上网看看庐山的其他风景。
2、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次的课外作业出色地完成!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的魅力篇八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
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
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难点: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的第一自然段。今天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学。
的怎么样?
(课件出示):庐山的景色()。那里有(),有(),有(),有(),尤其是(),更给它()。
师:这一段先总写了作者对庐山总的感受。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呢?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庐山的云雾。(课件出示)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请大家看课文。
二、精读课文,入境悟情。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课文。
生: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云雾的特点是什么?
生:云雾的特点是千姿百态。
师:作者为了介绍云雾千姿百态,又是怎样具体描写?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来。
师: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读一读,好吗?
师:作者介绍了哪些位置的云雾,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生:山头上的云雾,像白色的绒帽。
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山谷中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师:为什么云雾有时像绒帽,有时像玉带,有时像大海,有时像天幕?
生:因为云雾的位置不同,所以形态也不同。
师:作者在写这几处云雾时,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生:打比方。
师:打比方就是把()比作()。
课件出示:把()比作()。
把()比作()。
把()比作()。
把()比作()。
指名回答。
师:除了打比方外,还用了什么方法?
生:拟人。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因为只有人才会戴帽子,系带子。
师:你们再想一想,云雾还可能有哪些姿态?
生:答。
师:你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真是——(生齐说)。
师小结:作者为了说明云雾的特点,先总写“云雾千姿百态”,再分写“山头、半山、山谷、山峰与山峰间”的云雾。我们把这种关系称总分关系。
师:谁能把这一段读好!自己先试一试。
生:练读。
指名朗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仿佛看到了这些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范读。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录音,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云雾?
生:听录音、想象。
师:谁来把看到的云雾画下来。指名学生上黑板画,其余学生自己画。展评学生的画。
师:画的真美。你们能根据这些画把这一自然段背下来吗?
生试背。
讨论学法。
学生齐读学法。
三、请同学们运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学生自学,分小组讨论。
四、检查自学情况,讨论交流。
师:云雾还有什么特点?
师: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云雾瞬息万变的?
生:读句子。
师: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
生:瞬息万变:短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云雾变化快而多?
生:瞬息万变,转眼间,还没完全看清楚。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段,要读出云雾变化的快而多。指名读。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
生:答。
师:那位同学愿意来背一下第三自然段?指名背。
师: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
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
升: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师:为什么庐山会让人流连忘返呢?指名复述课文。
五、拓宽思路,延伸课堂。
小练笔: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令人心旷神怡。老师想到黄山也是旅游胜地,黄山的松树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请同学们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出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课件出示:黄山松。
黄山松()。它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状如(),有的形似()……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更加()。
板书:庐山的`云雾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的魅力篇九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三、四、五自然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进一步认识过渡句,体会它的作用。
3、理解课文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紧扣云雾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三、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趣(1分钟)。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多么令人心醉(板书)。有同学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庐山云雾为什么会如此令人心醉?”今天就让我们也走进庐山,去领略探究庐山云雾,去解开这个谜。
二、创设情境,进入角色。(5分钟)。
1、读读课文3、4、5自然段,想一想,同桌再议一议,每个段落分别写的是在什么地方看云雾。
2、交流:
师: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在——山间路上看云雾,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在——山镇牯岭看云雾,第五自然段写的是在大天池看云雾。板书(山间路、牯岭、大天池、)。
3、师问:哪个地方的美景你印象最深?
(生:山间路;生:牯岭;生:大天池)。
(生发表不同意见。师:我们现在站在大天池,云海就在眼前,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它为什么会令人心醉?)。
现在让我们拿起照相机去把令人心醉的景色拍下来,你选哪些画面拍呢?老师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自己反复读一读,划一划,然后同桌议一议。
1、自读体验美,同桌交流。
2、协作交流感悟美。
基本流程:
(1)说照片。
(师:现在请你介绍一下,你拍了哪个画面的照片。生:……师: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拍的照片。生读。)。
(2)出示照片(看照片,说照片)。
(师:这是某某同学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啊,谁来说说照片上哪些地方令人心醉。生1:生2:……)。
(3)读照片文字。
(师:(如果学生说不清)照片真美,我们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清楚,咱们来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体验一下这种令人心醉的美感;(或)真是一张令人心醉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体验一下这张照片令人心醉的美感。)。
(4)咬文嚼字,体验文字美。
(这张照片哪个地方最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读一读,再划一划有关词语,想一想你从这个词中体验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5)交流,学生谈体验。
(师:你划了哪个词,从这个词中你体验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6)(如果学生说不出)。
师:大家再读一读,你还发现了什么?相信你们还会有新的体验。
讲到哪一句随机出示句子。
1)生: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
a、出示相应画面。
b、画面上出示文字,读文字。
c、自由反复读,划出感受最深的词,想想为什么划这个词,相互说说感受。
d、交流感受:如:生:“汪洋大海”这个词我感受最深,因为写出了云海的气势。
e、品读体验,理解词语:俯瞰,转眼间(时间短)汇成(四面八方)万顷、一片、汪洋大海(面积大)。
那么大面积的白云一下子从四面八方汇成云的海洋,那是多么……。
真可惜这样的画面,速度太快我们没有办法拍下来,类似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
2)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句式:词语:云海茫茫、波涛起伏、出没)。
a、学生说拍了哪个景的照片。
b、出示照片,欣赏照片(你们看这就是他拍的云海,你们感觉怎么样?)。
c、生欣赏照片。
d、师出示文字。“云海……小岛”
e、咬文嚼字,体验感悟。
师:把句子反复读读体会一下,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
f、齐读,感悟。
3)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感受云海的“色美”与“形美”)。
a、生:我拍了太阳照耀下的云海这张照片……。
b、师:请你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拍的照片。
c、学生初读。
d、师出示照片欣赏照片(这是某某同学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谁来说说,它为什么让你心醉?)。
e、生说。
f、师出示文字(多媒体)。
g、齐读。
i、生发表不同意见。
j、理解斑斓、云絮翻飞、银涛雪浪、火球、燃烧、染。
k、理解比喻句,展开联想。
(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l、师:场面壮观,色彩绚丽动人。
出示“庐山云海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
师:用哪个词概括一下令人心醉的原因。生:壮观。师:加上最。
(三)师:说说你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在哪里拍的。
生:回答(理解“俯瞰”、“尤其”)。
(四)第五小节梳理(先讲时间地点,再讲云海的美景),作者写庐山云海就是先介绍了时间、地点,重点描述了云海壮观的画面,咱们再把这一段读一读,去感受庐山云海的壮观吧!
(五)配乐读。
三、体验雾美,学习第三自然段(8分钟)。
过渡:庐山的云海确实壮观,令人心醉,刚才有同学对山间路上看到的雾印象很深,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速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概括的写出了雾的特点。
1、速读。
2、交流(说特点:瞬息万变,趣味无穷)理解“瞬息万变”
3、再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庐山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划一划,同桌议一议。
4、交流。
5、协作交流感悟美:
(1)生读,随机出示多媒体画面。
(2)反复读,你读懂了什么?
a、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生:“刚刚……转眼间……”)说明变化快。
b、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重点品读)。
(3)学习“雾来时……去室时……浓时……稀时”
a、生:我觉得(……)这句话写出了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b、师:整体感知:反复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
c、交流:生说。“雾来时……去时……浓时……稀时……,比喻)。
d、细读,品词品句。
e、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说感受。
师:雾来时……生:风起浪涌:师:(出示画面)你感到浓雾的气势……生:风起浪涌,气势很大。师:读雾来时。
师:雾去时,你感觉到了什么?生:飘飘悠悠(理解体验)。
依次体验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体验飘逸外衣。
f、欣赏读(配乐)。
四、体验雾气的美丽,学习第四小节(5分钟)。
过渡:庐山的雾,真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那么山镇牯岭的雾气呢?
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雾气的令人心醉,你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与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理解“朝夕相处”随机出示--朝夕相处。
1、交流读。
重点学习:a、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理解冉冉升起,终日,团团相衔,浮游荡漾)。
b、牯岭一半隐进仙境,一半留在人间。
c、句式:时而……时而……。
a生:我觉得…………。
b师出示“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一半……一半……“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词句。
d细读文字,小结:特别有感情,时间长。
五、梳理。
刚才我们从九江出发,来到庐山,在山间路上领略了庐山浓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又来到半山腰的山镇牯岭感受了庐山雾在牯岭的时间长,最后我们来到山顶的大天池,去领略了云海的壮观。
当我们体验到了庐山云雾的特点之后,也就回答了上节课庐山云雾为什么会如此令人心醉这个问题了。
六、整体感悟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5分钟)。
让我们再去感悟一下这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再读3、4、5自然段(音乐)。
七、课堂小结(1分钟)。
1、说感受:欣赏了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你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句子:望着这美丽的庐山云雾,我真想……)。
2、质疑:上一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这节课我们解决了。那么在我们脑中是不是又有新的疑问产生了呢?(生问:……)这样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的问题咱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3、拓展,提供信息:庐山云雾是庐山的一绝,庐山象这样的美景还有很多,有机会大家可以去上上庐山旅游网,去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上中国旅游网,去领略一下祖国美好的河山。
附1:有关网址。
庐山旅游:/test/。
中国旅游网:http:www,。
校校通:
附2:板书。
(令人心醉)。
大天池:壮观:汪洋大海。
绚丽动人。
牯岭:朝夕相处时而……时而……。
一半……一半……。
刚刚……转眼间……。
山间路:瞬息万变雾来时……雾去时……。
雾浓时……雾稀时……。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的魅力篇十
研究要点:以读为本,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设计特色:
1、在赏读中悟境。课堂上,用课件演示课文情境,丰富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与课文零距离接触,对课文的魅力之处反复体味、玩赏,逐步把握形象、理解形象,最终对课文的语言文字作出正确的判断,深刻领悟课文的意境。
2、在写境中抒臆。在学生体验、感受云雾的形态美时,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庐山的云雾作进一步的诠释。最后仿照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体现读写结合的理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结构,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
3、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教学准备: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很神奇。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设疑,把学生引领到课堂上来。
二、继续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各种姿态)。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说你看到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可以用课文的哪些词句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学生自由说)。
学生2:山顶的云雾像绒帽。
学生3:山腰的云雾像玉带。
学生4:山谷的云雾像大海。
学生5:山峰上的云雾像天幕。
学生6:我觉得庐山的云雾像仙女的面纱!
(2)、庐山的云雾这么美,作者的语言也很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并用“——”画出来。
(3)、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把你最喜欢那一句画出来。
汇报:谁来说说你觉得哪一句最美?你最喜欢哪一句?
师: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你能读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吗?
用“千姿百态”来说一句话。
学生2: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绒帽。
学生3:那些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师:“缠绕”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动作表示?
学生4: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师:你怎么理解“弥漫”?把“茫茫的大海”中“茫茫”换成别的词语行吗?为什么?
学生5: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师:谁理解“遮挡”的意思?你能读出天幕的“巨大”来吗?
(4)、这么美的云雾,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子里过电影。
看着这些美丽的云雾,你也来展开想象,说说看,它还像什么?
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真是(千姿百态)啊。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用简笔画画下来,拿回家让爸爸妈妈也欣赏欣赏呢?学生自由画。
(5)、小结: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本段围绕中心句分别从四个方面具体地描绘了云雾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这是庐山的一种静态美。
(6)、你想不想把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永远留在脑海里?
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学生评议;看着课件画面,集体背诵。
(7)、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画简笔画加深理解——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为学生提供可感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中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再通过读、悟、感受语言的美,更感受庐山的美。最后让学生画简笔画,加深对庐山云雾的特点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也体现了语文与美术学科的整合,更体现了新课标的三个维度。
2、运用以上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变化)。
3、检查自学情况。
(1)、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
(2)、理解“瞬息万变”。
(3)、哪一句让你感到最富于“瞬息万变?”你能通过诵读把它记在脑子里吗?自由背诵课文。
(4)、指名背诵,学生评议。
(5)、看着大屏幕,集体背诵。
(6)、谁读懂后面的省略号?想想看,它还会变成什么?把你想到的用简笔画画出来,然后告诉大家。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云雾变化这么多、这么快,真是(瞬息万变)啊。
(7)、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动态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这一段,感受云雾的瞬息万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内化文本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4、学习最后一段。
(1)、小朋友们,学到这儿,你想对庐山说些什么?
(2)、作者也发出了感叹,谁来读一读这一节?
(3)、问:“庐山的云雾虽然很美,但你必须离开庐山了,你愿意吗?”
(4)、“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段,看谁最舍不得离开庐山。
(5)、想想什么地方也曾让你流连忘返?能用“流连往返”说说你的心情吗?
设计意图:诱发学生诵读的欲望,让学生入情入境,忘却自我,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最后通过说话训练,让学生把规范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三、拓展练习:
1、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
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
2、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总分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在写之前先选择一处景物按照总分的方法说一说。
(广场的灯光,天空中的云朵、晚霞,校园的操场上,小河,田野,树林)。
3、学生习作。
(1)、学生练写,
(2)、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情真意切地写出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做到读写结合。
转载自 COocO.net.CN
四、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设计意图:板书言简意赅,突出课文重点,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庐山云雾的特点。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的魅力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
增添(zengtian)姿态(zitai)遮挡(zhedang)。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
绒帽(rong)缠绕(chanrao)。
系ji系鞋带。
xi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节:
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1、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四、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奇丽,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__________________,漫步山道,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__________________。
4、那么奇丽的云雾想想细细去欣赏?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六、作业:
1、练习册。
2、朗读背诵课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山头绒帽。
千态姿态半山象玉带。
奇丽瞬息万变眼前刚刚。
转眼间。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的魅力篇十二
1.继续学习“总分”结构的段落,初步领悟“描写”这种写作手法,并能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2.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通过昨天的学习,同学们对庐山的云雾有了些印象?
3.过渡:今天让我们走进庐山,去真切地感受一下庐山的云雾吧。
4.默读第二小节,用笔画出中心句。
5.哪些句子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默读第二自然段,将这些句子用波浪线画出。
6.这里介绍了云雾的哪些位置,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7.这么美的庐山云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作者在写这几处云雾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来写的?
9.通过刚才的画面,你觉得庐山的云雾还像什么?相机解释“千姿百态”。
10.默读第三小节,画出中心句。画出表示庐山云雾变化快的词语。
12.有感情地朗读。
10.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生齐读最后一段。
我对本课的教学反思与感悟有以下几点: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方面工夫不够深。学生的深情朗读要在他们真正感受到文章的内涵,也就是可以通过说感受,品词句,谈感受,连朗读来逐步进行。
1努力掌握教学进程,但也不是尽在预料之中。真实的,真正的教学过程是丰富多彩而不可预测的动态的过程,因此不应希望将教学全过程尽在预料之中。
2充分地读书这一点做得不够,应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可以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读书兴趣,鼓励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突出了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特点。
3中年级要注重阅读积累与说话练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融课文与讲故事为一体,必将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借助课文精美的词,句,段,篇,不断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的魅力篇十三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生字,理解帷幕等词义,会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3、5 自然段。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按一定的方法背诵课文。
3教时
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1、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2、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准备:录相、录音、词卡
一、揭题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 ,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去雾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板书:庐山的云雾(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
[播放录相] [导语]你们看,这就是庐山![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过听。
结束提问:庐山 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三、预习课文
要求:(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检查预习情况:
(1) 检查生字词情况
a、 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字词?(生答师出示)
b、 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2) 检查朗读情况
四小节由四个同学朗读。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有没有添字、漏字、读破句,并作记号。
(3)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 读后提问,并相应板书:景色秀丽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1、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过渡语: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我们试说第一处风景。
出示风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
(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课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
检查默读情况:
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关系?
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理解?(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
d、指导朗读。(方法: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培养语感)
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师范读,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
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
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
师引背:漫步山道……
d、句式比较: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提问:哪句句式好?为什么?
描写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e、播放腾云驾雾片断。体会飘飘欲仙的感觉。
f、实时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方法:看录相、听录音、找感觉,学一学
g、试背:方法:引读、引背、试背相结合。
h、请一同学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介绍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听听。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七课庐山的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还学到了几个新的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六、作业:
背诵第3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段落或句子,体会庐山云雾神秘和优美。
2、能给课文分段,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过渡句的有关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5节。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可用录像、音乐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创设情境)
二、研读课文
1.读课文,思考:庐山云雾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2.默写自认为优美的语句。
3.反馈检查
学生可自由回答,甚至答“没有地方吸引我”,老师也不要否定。但是所有的回答都要让学生说一说从哪里看出来的,以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加强学生对全文的感知。)
一方面是检查自学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学生重现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例如:庐山云雾的'变化非常快,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瞬息万变雾来时,风起云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什么(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又像给山川披上了一层什么样(飘逸)的外衣?……)
三、进行语言的逻辑性训练
云雾特点的语句“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训练过程
(1)自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的语句。
(2)比较文中描写“雾来时,雾去时”与“雾浓时,雾稀时”不同的描述方式。
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
雾浓时,像帐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3)仿照文中的格式,进行换词描述训练。雾来时,( );雾去时,( )雾浓时,像( );雾稀时,像( )。
四、、再读课文
1、课堂交流,理清课文层次。
(3、4、5节描写云雾的优美,那么,第1、2节呢?第6节呢?尝试给课文分段)
2.回顾分段,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1)刚才,我们采用的是抓重点段的方法分段,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或理由分段吗?
(如:自然段归并法等,要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且,要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过渡句也可以分段,过渡句是:“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这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哪儿来的呢?”要抓住第一句的“的确”第二句的问句理解承上和启下。)
(2)说明过渡句的两个作用:一是连接上下文,承上启下;二是有助于分段,理清文章的层次。
五、作业
1.抄写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2、4节。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的魅力篇十四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镇牯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2、4自然段。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风光的思想感情。
凭借本课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句子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1、在大语文思想的指导下,从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互动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碰撞。
2、以体验感悟、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充分挖掘句子内涵,以读悟情,激活学生思维,全体参与,充分体验,为语言实践增添情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一、复习检查。
2、出示句子“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齐读。
二、深入学习课文第二段。
2、小组合作探究3、4、5自然段,自主选择其中一段进行研究。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最想学哪些句子,为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4、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随机填表,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三、细读第一段,入境悟情。
1、引入:庐山云雾古往今来,令人心醉,那么古人是怎样赞美它的呢?学习课文第一段。
2、出示苏轼的诗,理解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体会清代学者的言行,感悟庐山云雾的令人心醉。
4、指导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假如你是一位庐山小导游,根据你的体会,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诗、写片段、画画、唱歌)来赞一赞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五、布置作业。
文档为doc格式。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的魅力篇十五
1、学习课文,认识总分段式,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
1、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背诵第一自然段,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2、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让我们细细品味。(板书课题)。
2、请看学习目标:(略)。
3、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自主学习,顺利地达到目标。
二、精读感悟。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庐山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请看第2自然段。
2、自由朗读并思考: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画“______”。
(2)文章哪个词说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汇报、交流。
5、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先总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接着具体描述如何“千姿百态”,这种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6、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画不同姿态的云雾,其他同学在下面画。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词语。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精读第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
(1)中心句。
(2)庐山云雾的特点。具体怎么写?
(3)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
3、合作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教师小结:正因为庐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游客们舍不得回来了。(板书:流连忘返)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你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吗?指名学生说说。
三、总结:
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
四、课堂练习。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围绕“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写一段话。
千姿百态:像绒帽,像玉带。
是大海,是天幕。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是——转眼流连忘返。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的魅力篇十六
《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三大段.陈老师用了美文美读的方法,通过以读促悟的手法,使庐山云雾的美景在学生的脑海中展现,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听了陈老师的课感受也是颇深的,下面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1,以读为本.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户,它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蕴藏情感的最佳途径.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有节奏地诵读,直到悟出尽凭语言分析难以理解的思想内容. 在这堂课上,学生的读是比较充分的,有自由读,指名读,合作读等等.特别是对"雾来是……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这句话的朗读指导,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结合自己经验谈了对这句话的理解,品读了语言文字,体会其间的情感.在学生的朗读声中,我们也确实真切的感受到了 "雾来时"的 "风起云涌", "雾去时"的"轻轻柔柔","雾浓时"的"遮遮掩掩"以及"雾稀时"时的"隐约之色".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读得非常到位,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而教师的朗读指导却不着痕迹,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2,以人为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只有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且只有在这样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学习的效果可见一斑.在本课的导入部分,陈老师引用学生以前学过的古诗《题西林壁》和《望庐山瀑布》为导入手段,这样做,不仅有效联系了与课文有关的旧知,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此外,在朗读训练中,陈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也注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和感受.
3,不局限于文本.
陈老师不仅仅局限于文本资源,注意引进课外资源来丰富文本,真正体现了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的新理念.比如在课堂的最后环节中,陈老师把学生的同龄人作的一首诗歌《庐山赞》引入了课堂,这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庐山的神奇与神秘,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写诗的欲望,为接下去的"写一首小诗或写一条广告语"的拓展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值得商榷的是,本人觉得这堂课的教学容量较大,以致了第五自然段的学习效果.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的魅力篇十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欣赏影像资料。
1、欣赏影像资料,感受云雾之美。
2、提问: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一起去庐山游览了一番,欣赏了美妙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3—4位同学)。
3、过渡:你想再次靠近这些云雾,美美地细细地欣赏一番吗?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读课题:谁想来读读课题?(1—2位同学)我们一起来!
5、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习。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真好!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
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2-3个同学)真好,真美!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好吧,老师先利用这么点小小的优势先来表现一下:(备用)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1)读。读是我们语文最基础、最应该掌握的,相信你一定会读得很有味道。
(2)背。把那么美的课文印到脑海里,这对你一定很有帮助。
(3)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领悟,相信你一定会画得很棒!
(4)去庐山看一看。只有亲身看过,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那份奇幻美丽。
(5)找一些古诗,是啊,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首。出示: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
(6)根据课文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7)上网看看庐山的其他风景。
2、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次的课外作业出色地完成!
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的魅力篇十八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镇牯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2、4自然段。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风光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凭借本课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句子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1、在大语文思想的指导下,从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互动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碰撞。
2、以体验感悟、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充分挖掘句子内涵,以读悟情,激活学生思维,全体参与,充分体验,为语言实践增添情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2、出示句子“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齐读。
二、深入学习课文第二段。
2、小组合作探究3、4、5自然段,自主选择其中一段进行研究。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最想学哪些句子,为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4、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随机填表,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三、细读第一段,入境悟情。
1、引入:庐山云雾古往今来,令人心醉,那么古人是怎样赞美它的呢?学习课文第一段。
2、出示苏轼的诗,理解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体会清代学者的言行,感悟庐山云雾的令人心醉。
4、指导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假如你是一位庐山小导游,根据你的体会,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诗、写片段、画画、唱歌)来赞一赞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五、布置作业。
附板书。
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云海。
(大天池)壮观。
斑斓。
(浓雾)。
登山路上多变。
形美。
(雾气)。
山间云牯岭时间长。
九江变化多。
庐山赞。
你,
是壮丽的庐山。
瀑布是你的胸怀;
云雾是你的风采。
你,
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
你用纯洁的溪流,
你,
是令人心醉的云雾,
云雾中荡涤着尘埃,
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
九江的山间云,
壮观的云海;
好似万朵芙蓉,
竞相开放。
庐山之美景,庐山之神奇,
使人流连忘返。
这真是,
江山如此多娇!
庐山云雾教学设计的魅力篇十九
三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的方法。对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在读中感悟文章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在读中内化语言,积累背诵。
《庐山的云雾》运用比喻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以及练习写作。
二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一、导入。
1、我国自古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其中庐山位于我国江西九江市,山峰秀丽,是我国有名的风景名胜,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二、检查预习。
1、要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首先要到他的家乡江西,只要你通过了这三关就可以顺利到达了。
第一关:生字。
景、秀、尤、幻、增、添、漫、姿、态、笼、罩、弥、茫、匹、返。
第二关:词语。
景色、秀丽、尤其、增添、龙爪、弥漫、茫茫、千姿百态、流连忘返、瞬息万变。
第三关:成语积累。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以生动有趣的设计,对学生的预习作了了解,又给了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
第一段: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第三段:庐山云雾的变化;。
第四段:庐山云雾令人流连忘返。
三、学习第一段。
1、庐山的云雾到底什么样?快跟随作者去一睹为快,瞧,庐山到了!
2、放第一段文章录音。
3、看书中插图,文中都描写了图中的哪些景物?
4、众多景物中,云雾印象最为深刻,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四周都是云雾,我们漫步山间,真的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5、感情朗读此段。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庐山的秀丽,下节课让我们充分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秀,庐山云雾的奇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这节我们就来细细品味它内在的美。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云雾的特点是,用一个词来形容。(千姿百态或其它)。
3、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把它找出来,同桌读一读。
4、再读读这些句子,你最喜欢哪句?说说理由。
5、作者把不同的云比作帽子、玉带、大海、天幕,这些动人的语句让大家有了身临其境之感,这么美的语言不读太可惜了。
6、感情朗读。
7、听到你们美妙的声音,我似身处云雾中,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样的云雾?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画一画。
(将“话”转化为“画”,使生硬的文字变为美妙的画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还给人什么感受呢?读读第三自然段便知。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从这段中又发现了云雾的什么特点?(瞬息万变)。
3、“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你觉得云雾怎样?(变化快)。
4、你还从哪些词体会到云雾变化得快?
5、这段我们应该怎样来读?
(大胆、丰富的想象是对文章内容的补白。)。
7、学生交流。
8、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将庐山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不由赞叹(引出文章的第四自然段)。
四、写法拓展。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之处,都以中心句起头,其他几句围绕中心句展开具体叙述,这就是“总分”结构,今后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写法写写身边的景物。
(激发学生习作欲望,读写结合)。
五、总结。
庐山的秀闻名天下,庐山云雾的神奇令人流连忘返,古今多少文人赞颂庐山,课下同学们可以读读,从中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六、作业。
1、学习“总分”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2、背诵课文。
千姿百态像:帽子、玉带、大海、天幕……。
瞬息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