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怎样才能写出一篇简明扼要、清晰明了的总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总结的例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总结。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一
教材:《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课文紧扣“难忘”记叙了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体现周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设计理念:本组课文以歌颂家乡,歌颂祖国为主题。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宜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诵读感悟的方法,阅读时图文结合,读中感悟,在理解内容,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美好情境,获得情感体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4.观察插图,分清主次,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1)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2)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
1.板书课题,读课题。
2.问题导入:(1)难忘的泼水节指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两个问题涉及全篇,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速度,进入意境。
4.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5.学生就字、词质疑(如凤凰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等。)。
6.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乐、热烈的场面。教学时用“找一找,议一议,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注意带点的字、词。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7.议一议,读一读。
8.以问促读。
(2)地上撒满了花瓣,江面是一条条龙船,天空中是一串串花炮,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撒满”说明花瓣很多。“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表达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贵宾的情感。“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欢呼”说明人们很兴奋、很激动。)。
(3)“周总理来了!”句中的感叹号表现了人们的一种什么心情?试加体会并读一读。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欢迎周恩来总理的到来!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看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教学从第3自然段切入,并抓表现动作的词语理解整个句段,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烘托气氛,学生很快入境入情,为后面的进一步理解感悟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第4自然段——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和情景。
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所有人物栩栩如生,似乎洋溢欢声笑语。借助插图,既便于讲述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热烈的气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1.图文对照阅读。
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投影放大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图画。)谁来看图说说“今天”周总理的打扮。(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哦,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得一个样,显得多么亲切呀!谁再看图,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师:周总理为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课文里用笑容满面来表现总理高兴的心情,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2.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学生练说)。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本段文字集中反映了图画表现的情景,因此应指导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加深感受。)。
三、教学第五自然段——训练朗读。
1.指名学生分别读本自然段中的三句话,并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2.教学多音字“盛”。
教师引读第2、3句,引导学生体会泼水的热烈场面。
3.默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4.结合第2句进行说话训练,体会周总理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
抓住描写周总理泼水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2)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3)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4)练习句式,用“一边……一边……”“一手……一手……”说话。
5.练读第3句。告诉学生,傣族人民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应读慢一些。(屏幕出示:a.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b.当我知道大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
谁愿意来试一次朗读?(指名读——集体评议——教师随机点拨——齐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以句式练习的形式说周总理在泼水时对人们的祝福,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祝福,然后进行表演。这一训练不但激发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泼水节的热闹场面,体会到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早已融为一体,民族团结的美好情景。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是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引导思考,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这位伟大的国家领导是多么平易近人,深受人民爱戴啊!又一次再现了周总理能入乡随俗,与傣族人民相互祝福,心连心的动人场景。)。
四、教学第6~8自然段——升华感情。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那么开心”。他们为什么这样开心呢?(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他们亲如一家人,他们心心相连,所以感到“那么开心”。)。
2.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过得又“那么开心”,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次泼水节是“幸福”的,“令人难忘”的。
3.这最后的3个自然段,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号?(4个。)这几个感叹号表达了什么情感?(紧扣“开心”“幸福”“难忘”体会。)。
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5.完整地朗读一遍课文。
(设计意图: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本,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自主读”,“自觉读”,在读中领会,读中感悟。最后3个自然段有总结全文的意思,抓住重点词,尤其是“难忘”以及4个感叹号,加深体会,升华感情。)。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二
(一)讲读课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二)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8自然段。
(三)复习本课生字词。
(一)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二)练习概括每句话和每自然段的意思。
(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1.学习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书:1961年。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板书: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四)学习4~6自然段。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三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
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
(四)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
启发想象: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四
(一)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一)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特别是笔画多的字。
(二)通过看图,了解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板书:爱戴。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板书:心连心。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念“p#”,不念“b#”。
乐:在“欢乐”一词中念“l8”,另一个音念“yu8”,音乐。
2.字形:
乐: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竖、横。
幸: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中间是个西瓜的“瓜”。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
族:不要丢了右上边的“卧人”。
驶:左边是个“马”,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
祝福: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不要写成“衤”旁。
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上下两个“火”,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毛”的最后一笔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写均匀。
3.解词: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六)作业。
1.写生字各一行。
2.熟读课文。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五
课型新授时间.3.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学习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有兴趣,培养他们能从生活中去感受、了解一些神话故事,在生活中去学习知识。在故事中去对科学产生兴趣,在快乐中学习,在生活中获得新知识。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
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读会写。
了解泼水节的来源,节日的意义。
重点。
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难点:识字运用。
教具多媒体。
学具。
检测题。
1、朗读课文。
2、用课文中生字组词。
板书设计。
凤凰傣恩敲撒襟褂咖啡踩端蘸寿。
教学过程。
一、检测预习: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泼水节主要有哪些活动?
2、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遇到了哪些问题?
二、教学新课。
1、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生字和新词。
2、想一想,你觉得泼水节中哪些场面令人难忘?读读想一想这个节日是有何意义。
3、课件出示热烈场面的词语:赶来四面八方敲鼓地毯龙船花炮撒满鲜红。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矫正自己读错的字音。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找出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自拼自读;
2、ppt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反复拼读练习。
3、利用投影引导学生认真区分生字,从字形,结构特征,书写上指导。
4、巩固生字。组词扩句训练。
四、强化练习:。
1、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语调清楚,适当的地方会停顿;
2、从课文中找出多音字组词(常用几个多音字)。
3、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
五、实践活动:
1、生字组词。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六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特别是笔画多的字。
(二)通过看图,了解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板书:爱戴。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板书:心连心。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念“p#”,不念“b#”。
乐:在“欢乐”一词中念“l8”,另一个音念“yu8”,音乐。
2.字形:
乐: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竖、横。
幸: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中间是个西瓜的“瓜”。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
族:不要丢了右上边的“卧人”。
驶:左边是个“马”,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
祝福: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不要写成“衤”旁。
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上下两个“火”,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毛”的最后一笔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写均匀。
3.解词: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六)作业。
1.写生字各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讲读课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二)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8自然段。
(三)复习本课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二)练习概括每句话和每自然段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书:1961年。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板书: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四)学习4~6自然段。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作业。
1.写本课字词各三遍。
2.熟读全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七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4.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1.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2.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3.练习概括每句话的意思和自然段的意思。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八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图上的背景画的是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有风光。树木茂密,鲜花朵朵,地上是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周恩来总理在画面中间,双手端着银碗,穿着傣族服装,面带笑容。他周围是穿着节日服装的傣家儿女。有的拿着银壶,有的端着花碗,有的敲着象脚鼓,有的打着镲,大家十分高兴。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讲了周恩来总理同傣家儿女过泼水节的情形。课文共8段,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指导有序观察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清主次及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了解周总理与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欢渡泼水节的情景,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难点。
(1)由于年代的原因,学生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
一、故事录像激趣,设问质疑,导入课文。
1讲《泼水节的来历》看泼水节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泼水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
2为什么今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全文,感知全文。
3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在什么时候举行?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每年的泼水节都在5月13日举行,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的心情怎样?用高兴的语气读12自然段。
二、读中体验,读中感悟,音乐辅助。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同学们读读,写写,议议,用铅笔在书上画出重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四面八方赶来敲鼓地毯龙船花炮撒满一条条一串串理解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用四面八方造句。
三、看图学文,学会观察,理解图意。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笑容满面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这些词体会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象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并用笑容满面造句。
四、创设表演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导语激情,感知体会。
1当时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呢?观看录像,启发想象。
3请几个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朗读课文,同学进行评价。
4老师导语激趣,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爱总理,向总理祝愿,人民和总理心连心,是多么幸福难忘的场面呀!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请同学齐声朗读78自然段,感悟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理解最后两句的!
五、总结朗读,回顾感悟,背诵课文。
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请同学们大声诵读,把你们的感情都融入字里行间吧!读到开始泼水了让同学关上书试着背诵课文5678自然段。
板书设计。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九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风、凰、傣、特、咖、啡、端、寿”8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讲读课文,想象当时的快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7个字。
2.结合课文观察图画。
3.理解泼水节和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并通过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字词卡片、放大插图或幻灯投影
40年过去了,傣族人民永远忘不了这个幸福、难忘的时刻。板书“难忘的”。
1.初读课文。
(1)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 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 (尤其是长句子) 要多读几遍。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学习情况。
(1) 认读生字新词。
泼水节 因为 敬爱 周思来 总理 花炮
祝福 健康 幸福 令人
(2) 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新词。
凤凰花 傣族 咖啡色 端着
3.指导正音。
“瓣”,读 “ 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花瓣儿”。
“因为”的“为”读wei,不读wei 。
“那天”,“那么”的“那”读 na 。
4.教师范读课文。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6.带着问题自己小声读课文。
(1) 哪—段讲的是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
(2) 哪—段讲的足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1.认读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读全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 提问:傣族人民在什么时候过泼水节? (风凰花开了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
“火红火红”是什么颜色? 什么是“一年—度”?(是像火一样红,很红。一年一度就是一年一次。)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傣历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2) 指导朗读。
练习读。指名读。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 提问: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一年—次的盛大节日——泼水节,所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2) 指导朗读
要读出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1) 提问: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瓣,铺上“地毯”,江面上划过龙船,天空中放着花炮,人们热情地欢呼着。)
理解“四面八方”“赶来”“地毯”“驶过”“一条条”“—串串”等词语。
(2) 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快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用自己的活,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投影图片 (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的特写)
(1) 提问:周总理怎样来到人群中的,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下身穿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理解“对襟白褂”“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从什么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 先找出书上的句子读读,再说说。(他接过象角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瓣铺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理解“象脚鼓”“地毯”“—起跳舞”等词语。
(2) 指导朗读。
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接过象脚鼓,敲着鼓点,踩着“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看出人民的总理爱人民。要读出周总理的高兴心情。
小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穿着什么服装,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投影图片 (泼水节盛况)
(1) 提问:周总理怎样泼水? 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 向周总理祝福什么? 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理解:“银碗”“祝福”“健康长寿”等词语。
(2) 指导朗读。
要读出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真挚的祝福,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真诚祝愿,仿佛泼水节就在我们跟前呈现。读“健康长寿”要慢些。
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6.指名读第六至八自然段。
(1) 提问: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开心? (因为今年过节与往年不同,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节,心里也特别高兴。)
“多么幸福”“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
( 指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感到亲切,非常幸福。令人难忘是使人忘不了。)
(2) 指导朗读。
读的时候,注意语气词“呀、哇、啊”及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小声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1.指名分段读全文。
2.齐读全文。
读的时候,注意读好长句子,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课题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的。)
1.熟读课文。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1.指名分段读课文,再读全文。
2.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1) 凤 凰 傣 特 咖 啡 端 寿
(2) 泼水节 周思宋 因为 总理 花炮 祝福 健康 幸福 令
用熟字加—部分减一部分的方法或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泼:三点水旁加“发”字。
因:“恩”字的上半部。
敬:左边草字头下面是“句”字,右边是四笔反文。
恩:上边足“因”宇,下边是心字底。
总:“说”字的右边,去掉下面,换上心字底。
炮:火字旁加“包”字。
祝:示字旁加“兄”字。
福:示字旁,右边是“一”、“口”、“出”。
健:单人旁加“建”字。
康:广字旁,里面一个倒山出头,加上水字底。
幸:上边是“寸”宇,下边是“羊”字少一横。
令:“今”字加—点。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敬:左右两部分相等,左边上半部是草字头,下面是“句”字,右边是反文。
福:示字旁要写得窄一些,右边的“一、口、田”大小要掌握好,“一”比“口”稍稍长一点,“口”比“田”小,写出来才好看。
康:广字旁的撇要稍长些,里边的笔顺是: 。
学生练习写字,老师行间巡视,及时进行辅导。
1.认读字词卡片。
2.指名读全文。
3.填字。答案如下:
(鲜红) 的地毯 ( 一条条) 龙船
(水红色) 的头巾 (一串串) 花炮
(难忘) 的泼水节 (一座座) 山峰
先读题审题,再填空,填完再读,检查是否填得正确。
4.齐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学习了《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你有什么想法?
(我知道了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新年,每年过一次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傣族人民感觉与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无比幸福。1961年的泼水节实在令人难忘,人民的总理与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人民水远怀念他。)
5.练习背诵自己萍欢的段落。
(1) 学生小声自己背诵。
(2) 指名背诵。
出自 cOoCO.net.Cn
(3) 开火车背诵。
1.熟练背诵课文。把难忘的泼水节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写生字。
3.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十
《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主学习,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认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流程之一。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喜欢过节吗?为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一)识字。
1.充分自读,边读边悟。
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你就请教小海螺和大海参,借助拼音识字,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自主识字,交流方法。
(1)这么多的海螺和大海参都是生字,这么多的生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3)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多音字:(好像欢乐盛满天空)你们知道带点的字还读什么音吗?
生词:凤凰傣族咖啡长寿(读后说一说是什么意思)。
3.巩固识字。
出示一棵大果树,树上长满各种各样的果子,摘下一个果子,读对了,这个果子就属于你。(学生读字音并组词)。
(二)写字。
1.出示小朋友写字图:大家看,这个小朋友写的多认真啊!你能做到吗?学生自主写字。先观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然后再写。
2.根据学生写字情况适时进行指导。小组内展示写字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一)这么快我们就和生字交上了朋友,现在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了,读给其他同学听,他读得好,你就竖起大拇指表扬他。(学生练读、互读)。
(二)细细品读。
1.读一、二自然段,体会周总理到来之前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学生个别读,其他同学当评委,评评他读得怎么样,也可以自己评评读得怎样。)。
2.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当时场面的热烈,人们兴奋的心情。
(1)学生个别读。(指导学生读好四面八方赶来一条条驶过一串串升上欢呼周总理来了!等词句。)。
(2)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眼前是怎样的场面。
(3)学生谈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
3.读四、五、六、七自然段,体会周总理和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十分容易接近。
(1)多媒体课件展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场面。观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抓住描写人物服装、动作的词句反复朗读。(周总理一手一手一边一边泼呀,洒呀!等词句)。
(4)小朋友,总理为人民祝福,人民为总理祝福,大家笑哇,跳哇,多么开心。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体会幸福快乐吧!(放音乐学生读课文)。
(5)齐读后两句。
4.读全文。
四、课文扩展,强化表达。
你听说过或在电视里看过什么节日也很热闹?讲给你的好伙伴听。
五、课外作业。
把泼水节的热闹场面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流程之二。
一、读题设疑导入。
二、交流学习方法。
学习课文之前,你都做些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习?师生归纳整理:
1.读课文,学习生字词。2.提问题。3.找资料。
三、学习课文。
1.面对一篇新课文,我们先做点什么?(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见,顺应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内容大致如下:
2.学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要听清楚生字的读音。
(2)分组自学,学生自读,边读边画生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
(4)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喜欢哪一个就读哪一个。
3.读课文。
(1)请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做代表(分自然段)读,其他组同学当评委,评价读得怎么样?(引导学生学会赞赏他人。)。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重点抓住:赶来跳舞笑呀,跳呀!一条条驶过一串串升上一手一手多么令认等词句,体会热烈的场面,兴奋的心情,以及总理平易近人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读的方式采用:自读、指读、评读、仿读、范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感情朗读。(学生自评、互评)。
(5)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抓重点)。
(6)谈感受。如果你也是傣族人民的一员,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说说泼水节怎样难忘,为什么难忘?(创造性的积累,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7)读全文。
四、写好字。
引导学生自主写字,采用自评、他评等办法,互相帮助,写好字。
五、课文延伸。
同学们课前都查找了什么资料,把你了解到的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同学分享你的课外收获。(其他节日的热闹场面,对周总理的一些了解等。)。
【附言】。
条条道路通罗马,阅读教学过程、方法应当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愿将以上两种教学基本式与同行进行交流,共同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十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1、教学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指读“这一天……有的撒上花瓣”部分。
a.哪几个词写出了人们盼望泼水节的到来?
(板书:早早、早已)通过你的声音把傣族人民盼望已久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b.你看,就连那清水有的洒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c.生回忆说。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e.有感情齐读第一句。
(3)指导读书“开始泼水了-------人人脸上笑开了花”部分。
a.开始泼水了,怎么泼的呢?-----读读书,可做做动作。
b.看看图,你如果参加泼水节,你希望是谁?为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
(4)指导读书“清水是吉详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部分。
a.喜欢过泼水节吗?指名答。
b.指名朗读“怎么能不高兴呢!”读好感叹句。
(5)有感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
2、教学第3自然段。
(1)泼水节不仅仅泼水呢!
(2)自读第3自然段。
(3)这个自然段中也写了一系列的动词,写得多么准确呀!
(4)齐读第二句。
(5)你也能用这些一系列的动词说一段话?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3、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的风俗?
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淋()幸()味()桶()。
林()辛()末()通()。
2、造句。
------有的------有的------实践。
3、搜集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然后全班开个以“民俗”为题的读书汇报课。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十二
1、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想象当时的快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1、结合课文观察图画。
2、理解泼水节和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并通过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在什么时候过泼水节?(风凰花开了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
“火红火红”是什么颜色?什么是“一年—度”?
(2)指导朗读。
练习读。指名读。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理解“四面八方”“赶来”“地毯”“驶过”“一条条”“—串串”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快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用自己的活,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怎样来到人群中的,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对襟白褂”“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从什么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先找出书上的句子读读,再说说。
理解“象脚鼓”“地毯”“—起跳舞”等词语。
(2)指导朗读。
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接过象脚鼓,敲着鼓点,踩着“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看出人民的总理爱人民。要读出周总理的高兴心情。
小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穿着什么服装,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理解:“银碗”“祝福”“健康长寿”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真挚的祝福,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真诚祝愿,仿佛泼水节就在我们跟前呈现。读“健康长寿”要慢些。
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6、指名读第六至八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开心?“多么幸福”“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
(2)指导朗读。
读的时候,注意语气词“呀、哇、啊”及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小声练习读。
三、练习朗读。
1、指名分段读全文。
2、齐读全文。
读的时候,注意读好长句子,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五、作业练习。
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十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识字、写字。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2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识字、写字。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4、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写泼水节的什么呢?(欢乐)。
二、范读课文。
三、初读指导。
学生自己看看图,借助拼音读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标出小节数,并划出不理解的词。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2)自主识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3)交流记生字的办法。
(4)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相机提出不理解的词。
四、学习生字。
1、看卡片书空生字。
2、观察字形和位置。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内容:学习课文。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用自己的话说说泼水节上人们为什么要互相泼水?
二、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简介西双版纳。
3、理解:“一年一度”
4、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傣族人民的心情如何?(兴奋、欢快)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泼水节上人们是怎么做的?心情怎样?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
3、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从中读出什么?)自由练读。
4、指名说。相机指导读句子。
5、齐读第二小节。
学习第三小节。
过度: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除了互相泼水祝福,还做些什么?
1、自己读第三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2、指名说。
3、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人们非常欢乐?
4、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朗读课文。
四、背诵课文。
五、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吗?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艺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五彩云南》之课题三《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一提起傣族,人们马上就会想起花筒裙、孔雀舞、泼水节等傣族人民特有的民族传统生活内容。本课也将着重从这些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介绍。从欣赏教材主图《人们欢度泼水节》的艺术作品,到了解“泼水节”这一重要节日的由来和如何进行庆祝,初步体会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喜悦。从“傣家竹楼”中传来了“咚咚”的象脚鼓声,让我们随着这极富节奏的鼓声,跳起欢快的“象脚鼓舞”。葫芦丝是傣族独有的乐器,让我们伴随着迷人的乐曲,唱起“金孔雀”的歌,当然也少不了模仿、学习“孔雀舞”的基本舞步和姿态,使学生在唱、跳、表演及绘画制作中,感受傣族人民节日中的喜悦,从而更加热爱这里的山山水水。
学习目标:
1、欣赏表现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掌握有关“泼水节”的民俗知识,加深学生对云南傣乡的喜爱。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傣族音乐和舞蹈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创编孔雀舞动作。
教学用具:有关图片、艺术光盘、象脚鼓。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云南傣乡的风情图片,配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1、傣乡风景。主要介绍傣乡的地理位置、孔雀湖、竹楼、独树成林、动物等。
2、傣乡民俗。
欣赏主题图,了解图中介绍的是傣族的哪一个节日?(泼水节的欢庆场面)。
师简单介绍泼水节的来历。并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初步感受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喜悦心情。
1、听赏教师播放的《象脚鼓》音乐,了解“象脚鼓”独具特点的“咚咚声”,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模仿听到的象脚鼓声,感受节奏的强弱,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现这种强弱的节奏来体会傣族“象脚鼓”音乐节拍的强弱规律。
出示“脚鼓图”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种常见的民族乐器,
2、欣赏“葫芦丝”演奏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傣族另一种民族乐器——葫芦丝。请学生在对比感受中说一说葫芦丝乐曲和象脚鼓乐曲的区别,说说两种乐器的不同音乐风格。
1、欣赏歌曲《金孔雀》,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随琴学唱旋律。
3、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4、欣赏舞蹈《金孔雀》,学习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
(1)师生共同欣赏“孔雀舞”的表演造型,了解傣族传统中的孔雀舞就是由男人表演的,树立男同学的舞蹈表演信心。
(2)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学习几个基本的傣族舞蹈动作。
1、根据歌曲《金孔雀》的音乐,分组让学生自己创编舞蹈。
2、师生即兴创编表演,和傣族小朋友一起欢度泼水节。
教师将学生带到教室外面,准备好几桶水,师生带上自己准备好的瓶子、缸子、勺子、碗等泼水用具共同欢度泼水节。
同学们这节课过得快乐吗?喜欢云南傣族吗?为什么?请你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更好的延伸,令学生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生动再现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教学中我以唱、跳为主,欣赏傣族风情为辅,这节课学生能和老师默契配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出了极浓厚的兴趣。不过,这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感受是有一定距离的。为了让学生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我尝试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让学生与泼水节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我播放傣族歌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互相泼水,学生们玩得快乐极了,有泼的,有灌的,有撒的,还有倒的……音乐结束了,学生们都恋恋不舍沉浸在泼水节的余味中,意犹未尽,于是,我有意识地问同学们:“你们有的全身都湿透了,感冒了可不太好啊?”学生都兴奋不已,抢着回答:“老师泼水节太有趣了,我们不怕淋湿、我们很快乐!”“这象征着吉祥如意!”听着学生的回答、看着学生一个个纯真的笑脸,我激动不已。
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课堂中我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多样化,主次有些失调。本应以唱歌为主的教学,但我在此环节唱的少,学生歌曲还不够熟练,而在引导学生了解傣族风情,了解傣族乐器的环节上花了不少时间,并且有些罗嗦,抑制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导致学跳傣族舞和室外欢度泼水节时间紧,学生没有得到充分体验。今后我将不断努力,以求进步。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4个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识字、写字。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4、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写泼水节的什么呢?(欢乐)。
二、范读课文。
三、初读指导。
1、课题上的“泼水节”前面为什么要加“欢乐的”一词?泼水节上人们为什么要互相泼水?学生自己看看图,借助拼音读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标出小节数,并划出不理解的词。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2)自主识字,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3)交流记生字的办法。
4)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相机提出不理解的词。
四、学习生字。
1、看卡片书空生字。
2、观察字形和位置。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内容:学习课文。
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重点:朗读课文。
难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用具:字卡、教学图片。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用自己的话说说泼水节上人们为什么要互相泼水?
二、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简介西双版纳。
3、理解:“一年一度”
4、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傣族人民的心情如何?(兴奋、欢快)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泼水节上人们是怎么做的?心情怎样?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
3、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从中读出什么?)自由练读。
4、指名说。相机指导读句子。
5、齐读第二小节。
学习第三小节。
过度: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除了互相泼水祝福,还做些什么?
1、自己读第三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2、指名说。
3、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人们非常欢乐?
4、谁能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朗读课文。
四、背诵课文。
五、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吗?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十六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共度一次——(齐读课题)欢乐的泼水节。(书空“泼”)。
2、上节课我们预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你能准确地读出它们吗?
4、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6、齐读。
1、盼望以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那么参加泼水节要准备些什么呢?人们又是怎样泼水的呢?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人们做了什么准备?(指导读第一句话)。
老师感觉人们是在九、十点钟才来到大街上的,一点都不早!
3、有人来得还要早呢!来做什么的呀?
4、泼水节用的水可是很有讲究的。滴上点点香水,撒上片片花瓣,红花香水,多美多香啊!(指导读第二句)。
5、泼水活动还没开始呢!人们为什么来那么早啊?
是啊,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虽然泼水活动还没有开始,但是人们早早地做开始准备了。多么带劲呀!
6、把一二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7、一切准备就绪,泼水开始了。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课文中有几句话就描写了图中的情景,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9、指名读,多么热闹的场面啊,再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0、从哪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这份欢乐?
怎样才算是互相追赶呢?
能做个灌的动作吗?泼呢?
伴随着人们的这些动作,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12、衣服都湿透了,怎么还那么高兴啊?
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这一瓢瓢,一盆盆,带给人们的是无限的祝福啊!
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得到了许多的祝福!高兴吗?
14、指名读最后一句。
15、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让我们把第二段连起来读一读,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2、交流,能用我们学过的成语来形容一下此时的情景吗?
总结。
2、56个民族56支花,民族节日是多姿多彩的。课后我们可以再收集一些!
学习生字“幸”。你幸福吗?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幸福?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十七
让学生主动的去读,生动的去读,在读中接近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心连心的情感。
2、感受到1961年的泼水节中每一个傣族人民心里的热情。
复习引入:
在走进美丽的西双百纳之前你们得先过了这一关。
1、认读词语。
敬爱欢呼幸福难忘鲜红水红色咖啡色。
四面八方笑容满面健康长寿(恭喜你们,过关了!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学习课文。
1、打开书本大声朗读课文。
2、、你来到傣族和大家玩得开心吗?把你感到难忘的事儿告诉大家好吗?
3、交流反馈:
a、学习第三节。(从这一节你们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
理解:四面八方赶来撒满一条条一串串欢呼敲起象脚鼓。
傣族人民听说自己的总理要来和自己共同欢度泼水节,一下子沸腾了。他们用最隆重的礼节欢迎总理。傣族人民的心像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一样,兴奋,激动。谁能把自己兴奋,激动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
指名读——齐读。
b、学习第4——6节。
1、看课件:周总理来了,来到了人群中,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外貌描写:周总理为什么身穿傣族人民的节日盛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4节,指名朗读。
3、开始泼水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泼水相互祝福的?
自己读一读第5、6两节,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表演动作:端、拿、蘸、泼洒。
指名朗读课文5、6两节,其他同学可以边想象,边做动作。
采访:你感到快乐吗?
你刚才祝福我们的总理什么?
你听到我们的总理在为大家祝福什么呢?(祝福傣族人民五谷丰登、合家欢乐,老人长命百岁,孩子学业进步……。)。
跟我们的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快乐呀!齐读4——6节。
引读最后两节。
周总理不远万里从北京来到傣族,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和总理一起在锣鼓喧天,花炮声声,龙舟疾驶中泼啊,洒呀,笑哇,跳哇,这是多么幸福哇!
4、朗读全文。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十八
1、会认“凤”等12个生字,会写“龙”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1、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看录象,谈话道导入新课。
放一段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盛况的录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
1、再次自读课文,边想边读,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学生讨论交流。(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
2)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3)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又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4、看图,理解第四段。
2)读第四段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3)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
5、体会第五段。
1)老师扮演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枝向人们泼酒,为人们祝福。
2)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3)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另人难忘的”,有感情的朗读6----8段。
1、用开火车、抽读等方式复习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向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另人难忘的。
2、学生介绍。(估计只有少数学生知道)。
3、老师发补充资料,让学生阅读。
4、交流阅读体会。
1、识字。
1)、出示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自形。
2)指名学生向大家介绍记字方法。
3)用组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字义。
2、写字。
1)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老师有重点的进行范写指导。
3)学生书写,老师巡回指导。
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首先要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其次要注意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让他们从实际中感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因素,逐步养成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如要求学生独立发现识字的难点,并解决难点;提倡求异思维,不强求全班学生按同一方法识记生字,允许并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让学生自己设计识字的练习和复习的练习等等。
教师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十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多媒体课件。
1、谈话导入:孩子们,喜欢过春节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生自由谈理由)是的,
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傣族人民也有着与春节一样热烈而又温馨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兴奋不已。
2、配乐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老师相机旁白: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的六、七月份,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欢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族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达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水泼在身上越多,就表示对他人的祝福越真诚。这就是傣族泼水节独特的魅力。
3、观赏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后,你最想说什么?(生谈感想)。
4、(课件出示课文7、8自然段)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有着许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请同学们一起读!(生读)。
5、示题质疑:傣族人民年年都过泼水节,可1961年(板书:1961年)的泼水节却给傣族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吧。(生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读了课文,你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周总理来了,老师相机板书:周总理)。
3、交流汇报资料:同学们,你对周总理了解多少呢?(生自由汇报)。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大家心情怎样?(特别高兴)你是从哪些段知道的?请读出来。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
2)、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来,傣族人民又会怎样欢迎他呢?
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勾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句子,然后读一读。
2)、指名汇报。
3)、(课件依次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文字及相关图片)指导学生感悟第3自然段。
a、体会“四面八方”和“赶来”。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傣族人民从遥远的小山坡赶来了,从山间的平地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参加泼水节的人们从首都北京赶来了,还从哪里赶来?(生说)人们从各个不同的地方赶来了,来参加泼水节狂欢。指名读这句,指导读出傣族人民内心的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再全班齐读这句话。
b、体会红色的意义。这还不够,傣族人民还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孩子们,你觉得这里的红色代表着什么?(喜庆、热情、吉祥……)指导学生读出相应的感情。
c、傣族人民还觉得场面不够热闹,他们又把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船桨声、水声、加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还有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形成五彩斑斓的绚丽景象。
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的前三句。
(这是一个多么热闹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面,这是一个多么喜庆的场面,谁愿意用你的声音、你的朗读来展现这场面的热闹?指名读。咱们全班一起来感受感受这喜庆的场面吧!齐读。)。
e、体会人民深情的欢呼。
过渡:傣族人民一切准备就绪,敬爱的周总理终于来了。周总理每天都要处理许多国家大事,为了和傣族人民同庆泼水节,他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辞辛劳,不远万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
a、(课件出示句子: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有一个词最能表达傣族人民的兴奋之情,找一找。(欢呼)。
b、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人们到底会怎样欢呼呢?(生自由发言)。
c、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是呀,从山寨赶来的老乡们激动地欢呼着(周总理来了);从坪坝里赶来的傣家儿女深情地欢呼(周总理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地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过渡:周总理来了,周总理真的就站在傣家人身边。
1)、(课件:书本插图)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总理穿着、神态,并学会运用“笑容满面”造句。
为了与傣族人民融为一体,周总理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上了傣族的民族服装。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从“笑容满面”你感受到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你还见过谁笑容满面地干什么?(生练习说句子)。
2)、老师引读第4自然段第2句话。周总理把自己当成一名普普通通的傣家人,来到傣族儿女中间,他又从傣族人民手中接过(一只象皮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看到这样亲切、这样随和的总理,还和大家一起跳舞,傣族人民心中充满了(幸福、快乐),让我们怀着幸福与快乐的感觉一起朗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生齐读)。
4、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过渡: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开始泼水了!
1)、周总理是怎样向人们泼水来表达他真诚的祝福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2)、指名汇报。(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周总理泼水这句话中哪些词是表现周总理泼水时的动作呢?请同学们在书上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指名汇报,再集体订正。(课件出示句子,并找出动词:端、拿、蘸、泼洒、祝福)。
5)、师生共同表演读这句话。来,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双手,咱们一起来做做动作读这句,分享分享泼水的快乐吧。
6)、畅想周总理的祝福。这清清的水泼在小朋友的身上,祝福小朋友……这清清的水洒在年轻姑娘身上,祝福姑娘……这清清的水滴在小伙子的身上,祝福小伙子……这清清的水还会泼洒在谁的身上,周总理又会祝福他什么呢?(生想象汇报)。
7)、畅想人民的祝福。有什么比总理的祝福更可贵呢?傣族人民接受着这珍贵的祝福,一边尽情欢呼,一边泼水,深情祝福周总理,祝福他(健康长寿)。人们还会向总理祝福什么呢?(生想象汇报)。
8)、指导有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在这个泼水节里,总理祝福人民,人民祝福总理,这样的时刻,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呀!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读出幸福和快乐的感觉来。(生齐读)。
5、学习课文6、7、8自然段。
过渡:就让这清清的水,泼呀,洒呀!(课件出示最后三个自然段)。
1)、指名读这部分。
2)、全班女同学读。
3)、师生合作读。
4)、全班分组轮读。
1、多么幸福,多么难忘!(板书:幸福、难忘)现在,你知道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那么令人难忘了吧?(生交流)。
2、总结:是呀,我们的总理关心人民,我们的人民爱戴总理,总理和人民的心永远紧密相连。
3配乐播放周总理关心人民的图片。老师旁白:看!周总理深情地与年迈的老人握手,老人热泪盈眶;周总理亲热地抱起孩子,孩子满心欢喜;周总理来到田间地头,农民伯伯喜笑颜开;周总理来到工厂车间,工人朋友们激动万分;周总理亲临部队驻地,解放军叔叔热情欢呼。
4、情感升华。人们永远难忘,更让傣族人民难忘的是……(课件出示第7、8自然段,生齐读)。
1961年周总理。
幸福难忘。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文章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共同庆祝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整篇文章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表达了傣族人民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如何才能让学生感悟到傣族人民的激动、幸福、快乐,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呢?学生与文本所呈现的年代不同,学生对周总理不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学生也没有感受,怎么办?在反复斟酌后,我注重了以下两个方面:
教学一开始,我就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再现泼水节的盛况,让学生对傣族泼水节有一定的感知,激起学生兴趣。通过对周总理资料的介绍让学生对周总理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畅想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相互真诚地祝福,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同身受,从而使学生成为文本主人,融入其中。
在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中,在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过程中,都抒发着兴奋与欢乐。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感情,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想象读,表演读,分组读。同时,我注意做好朗读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了解读出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