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优秀18篇)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优秀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24 03:34:13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优秀18篇)
时间:2024-01-24 03:34:13     小编:紫衣梦

总结是对曾经经历过的事情进行深入思考和梳理的过程。注意总结的时效性,及时做出总结以保持准确性。小编搜集了一些经典的总结案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要点。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一

20xx年9月13日9月15日的三天国学培训课程,让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其实生活中许多朴实无华的道理看似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含义。国学文化可谓博大精深,简短精悍的文字,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灵。

现代化带给人们更多的物质享受,却并没有带给人们更多心灵的快乐,反而带给人们的是更大的空虚和压力。面对这烦躁的社会,许多人的生活失去了方向,心中少了那份宁静与自然。当全社会都只是以追求物质的享受为乐,而精神却变得一片荒芜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不要只在那里感叹现代社会“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现在已经到了该我们静下心来,研读先哲的教诲的时候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则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国人的文化根基,是中华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读读我们国学经典中的语句吧,我们祖先早就通晓关于学习、事业乃至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道理直到今天,一样的适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香九龄,能温席。”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我们现在的许多同学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却不知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好逸恶劳,学习不努力,喜欢赶时髦,比吃穿。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学生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教育学生现在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活,听父母的话,长大后不仅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时间多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优越的条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师教导着我们,书本都是崭新的,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漂亮的书包、文具。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是古人所没有的。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没有刻苦、努力学习,就辜负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就必须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字经中的榜样比比皆是,从“温席的黄香”到“让梨的孔融”,从“八旬梁灏大廷夺魁”到“天才少年祖莹、李泌”,这些榜样都十分明确地告戒我们:向他们学习,就能有所作为。我们学生要把榜样作为模仿的对象,以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留给现代人的闪闪发光的星星,映着那如太阳般灿烂的中国古代历史,在我们混沌的内心散发出强烈的光!它犹如启明星,我们智慧的光辉也终将散发光芒!

通过对国学及《弟子规》的学习,“孝”是我最大的收获!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暴走妈妈割肝救子”的故事,短片看完禁不住潸然泪下。想起平日里父母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包含的满是拳拳爱子之心,细微之处都是感动。人们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想起我每次出门父母都必送我到车站,无论寒暑,风雨无阻。又听人说,父母给予孩子的是路,绵延不绝,而儿女回报双亲的是线,纵是千里也有终点,不禁顿感心酸。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今后真的要多努力了!

“孝”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它或是每天早上一句关心的话语,或是一顿不怎么可口的饭菜,或是我们小小的成就。它或大或小,但有一点是天下父母所期望的,就是自己好好地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

想起了董总两次哽咽时说出的话,一次是作为女儿说起自己智力渐衰的母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出生都有一个故事,不要在双亲健在时不懂得珍惜,给自己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一次是作为母亲谈起自己膝下的儿子,父母其实不需要儿女给予自己什么,只要儿女过的快乐就是莫大的欣慰。简单朴素的语言,身份角色的转变,道出了所有天下父母简单的心愿,也为天下儿女敲响了警钟。想想这一天的培训,哭也哭过了,笑也笑过了,日渐麻木的心情被唤醒,豁然开朗的感觉。告诉自己好好学《弟子规》吧,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华,满满的都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二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养无限,永屹世林。

八十后九十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创新。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才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创新可以说是悟性和灵性的结晶,而悟性和灵性的根系却深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里。因此,语文教育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沉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文化底蕴,培植创新的悟性和灵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在丰富生活阅历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去感悟课文的整体美;要注意抓住课文耐人寻味处、意义深远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内涵美,体验文化美感;要引导学生涵咏富有人情味和浪漫情调、诗情画意的优美词句,领悟课文的艺术美、情感美,体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枝头上的嫩芽在春雨沐浴中焕发生命活力。

(2)创设文化氛围,培植创新的个性和品性。语文教育要通过和谐、欢快氛围的创设,通

过美文的吟读,让学生的心灵在宽松、自然、恬静的文化氛围中得到解放;要创设积极探索的氛围,培育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好奇心,对彼岸理想世界的向往与想象;要通过自由讨论、互相引发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让学生敢于想象、勇于探索,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执着的精神和坚强毅力,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引发创新的火花。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三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事关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的学习,我的感触很深,以下几点让我印象深刻:

《条例》中第十六条提到幼儿园应当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扩展学龄前儿童的生活和活动空间,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1.家庭是幼儿的第一生活场所,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随着年龄的增加接受到了幼儿园的'教育,但入园后的教育效果也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因此家园结合已经成为必然。作为幼儿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家园合作的思想,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如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成立家长委员会等。2.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中,特别是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幼儿园在与社区的合作中,可直接利用社区丰富的资源,让幼儿走进社会的大课堂,如利用社区的各种机构(社区办事处、敬老院等)、设施(健身器材等)达到资源共享。还可邀请或参观社区内的劳动模范,解放军战士、医务人员、警察叔叔,听听、他的先进事迹和各种知识、小常识。开阔幼儿的视野和知识面,可以带领幼儿参观敬老院帮助老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培养敬老尊老的好风尚、好品质。

《条例》第二十七条提出园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强安全管理。幼儿园的头等大事就是安全工作,做好安全工作是保证入园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必须抓好幼儿园的安全工作。首先增强教职工的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列入工作的议事日程,使广大教师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教育观念,把幼儿的安全工作放到首位,只有在保证幼儿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其次全工作的正常进行,还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把晨检关,午睡值班、户外活动环节检查等;最后要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学会注意保护自己等。

作为刚入职半年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认真学习《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严格按照条例精神,在幼儿园教育的各项活动安排中,既要符合学前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又要与家庭、社区紧密合作,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场地来开展各种活动,同时也要加强安全工作,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在园中愉悦身心,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得到真正的快乐。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四

学习《弟子规》,千万要重实质不重形式,背是前提,做是目的,存心至为重要。

《弟子规》的核心是一个“孝”字,这背后是培养人的那分爱心、孝心、恭敬心、真心,这是很关键的。

把根基扎的牢上加牢。专精结合,持之以恒。一门深入就是抓住《弟子规》,精是精益求精,每次的读诵,每次的理解,都会有不同的体会。

真正贯通《弟子规》的人,也一定会治家,企业也是一样,理是一个,理事无碍。

听《弟子规》要随文入观,要放下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树立对古圣先贤的信心。在听经文的时候,明白自己是学生,要随文入观,要谦虚,永远谦虚,谦受益。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父母们,绝不是老师。

孩子的恭敬心重要,爱心重要,孝心重要。

先把自己改变了,再去改变你的家庭,改变你的企业,改变你的学校。爱是先幸福自己,后幸福别人;恨是先折磨自己,后折磨别人。世间最赔本的买卖就是恨,世间最不亏本的买卖就是爱,希望我们大家真的有那分爱心,把老师的话,把古圣先贤的话牢记在心,先把自己充实好,再去充实别人。永远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永远记住身教胜过言教。

命运的“命”怎么写?上面是个人字,下面一横,底下是叩头的叩,表示人一叩头,命运就改变,命运握在自己手中。但“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命真的由自己来做,福真的自己来求。叩头是恭敬心,人一叩头,命运全改变了,事业的道路上全都是贵人,真的是恭敬一切人,恭敬一切事,恭敬一切物。

学习《弟子规》的必要性。

中国的教育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从儿童教育开始,为此,历史上的一些专业人士还根据儿童的接受和记忆特点,专门编撰有相关的读物,从形式上看,这些读本往往是朗朗上口的带韵文字的组合。这类教育学,被称为“蒙学”,这类教育读物,被称为“蒙学读本”。既然说“自古以来”,那么“古”到什么时候?见于历史典籍记载的《史籀篇》是已知最早的蒙学类识字读本,虽然历代对于此读本的形成年代曾有争论,但至少是可以说相当早,一说是战国时期。之后,历代又有更多的蒙学读本出现,内容从识字类增加到百科常识、人伦规范、人生哲理类等等。

在这类读本中,影响较大的有西汉的《急就篇》、南朝梁代的《千字文》(此文还被佛教界用于对于大藏经的编号)、北宋的《百家姓》、南宋的《三字经》和清代的《弟子规》等。自从《弟子规》问世后,人伦规范类的蒙学读本之最有影响者,除了《三字经》,当推《弟子规》了。(鉴于此两者的重要性和影响之大,我曾经建议我的一位研究生以此两者为文本,撰成《基于蒙学读本的传统儿童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的学位论文。)。

《弟子规》本是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山西绛州的一位秀才、时人称“李夫子”的李毓秀所编的《训蒙文》,从这个题目来看,这是非常明确的教育(训)儿童(蒙稚)的文本,明撰有《训蒙大意》,专门阐明如何对儿童进行教育,所以,“训蒙”一词亦自有据。后来,山西浮山人贾存仁(据余跃龙调研考证,其生卒年为1724~1784)修订了此文,而有《弟子规》之名,从此才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后来也有的《弟子规》本子将作者之一标为贾有仁,但依《浮山县志》有关贾存仁的记载,提及他撰有《弟子规正字略》,《弟子规》当是更为简洁的流行名称。在传抄过程中,“存”字也有可能被误认为“有”字。

《弟子规》的内容,是属于行为规范类,尽管也有识字的功能,但主要还是告诉人们做一个社会人应当懂得的规矩,以及应当如何将这些规矩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其内容依《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段而安排,因而显得更有逻辑性。而这一段经过三字一句的形式性的统一之后,也成为《弟子规》的序文,并因此而分为七部分,即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由此也可以看出,这是以礼的教化为先,文的教育为次,以此为教育方针,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整体来说,《弟子规》实际上进一步发挥了《论语》中这一段落的内容,有点像佛教中的“变文”,即将一段经文加以发挥,可以形成很长的篇幅,很丰富的内容。但《弟子规》将这种“变文”的文字处理得更整齐而有韵味,更适合于儿童朗读记忆。

《弟子规》在当今的中国大陆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只是有些家长重视,有些公司也将其作为员工教育的读本,甚至佛教界推广此读本也很尽力,一些寺院开设的国学班中,《弟子规》是必读教本,这也是人们对于当下社会对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道德实践某些不足的反省。

在众多的有关《弟子规》的解读作品中,由钱文忠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所讲授的《弟子过》并据此整理成书的《钱文忠解读〈弟子规〉》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作品之一。此书既依据作者在百家讲坛的讲稿整理而成,自然有着这个讲坛的风格,通俗易读,深入浅出,故事较多,文字活泼,编排讲究,以其“故事性”为例。钱文忠教授对《弟子规》中阐述的行为规范,又用相应的故事演绎出来,这更有利于读者加强对于原文的理解。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作者将《弟子规》中的一些例子在今天的适应性问题加以分析,重在说明此类例子背后所强调的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这是值得倡导的。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五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5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5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5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5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9、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6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6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6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6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6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6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7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7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7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7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7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7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7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7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7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7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8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8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8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8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8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8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87、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8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8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9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91、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9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9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9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95、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9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六

曾经我觉得《国学》高高而不可攀,遥遥而不可及,有阳春白雪的味道,《国学》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至201*年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及考试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全体教师都积极认真地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悟到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

阅读《国学经典与教育》后,我认识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读到《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告诉我们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工作也是如此,也要讲究方法,要经常自我反思,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论语》不仅教会了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们学会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理解了《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国学》让我学会了感恩,使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诚守信。国学知识是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当你看不清前方时,它会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明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能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导自己走出迷茫;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在工作中,我知道了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而是要从自身找不足;学习《国学》能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国学》能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向前,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吧。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七

国学经典蕴藏着我国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精髓,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国学教育是中国人在向国际化迈进时提升自豪感、凝聚力,不放弃固有文化精髓的不竭动力。英光小学开展“与圣贤同行,与经典为伍”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一方面丰厚孩子们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是大力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诗词,间接涉及到立志、修身、处世等国学知识,课外阅读教材、思品、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教学内容,国学知识也占有了足够多的教学资源。因此,学校没有单设“国学课”,以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通过礼仪课、音乐、美术、思品课讲述故事、情境表演、美文诵读等形式将国学知识渗透其中。学校对教师提出国学教育做到要对国学有感情,有自己的认识,要把对国学的理解贯穿到日常教学当中去,要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用什么样的思想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从小就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采用“读(每周一篇人人读)、找(查找故事等)、背(自背、互背古诗)、赛(班级、学校比赛)、赏(配画、吟诵)、展(手抄报、画展)、写(根据情节描写,展开想象的读写等)、用(生活中运用)”等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让孩子们体验祖国五千年文化,潜移默化培养文明习惯。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具体活动如下:

1、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在校园里开展。2、在国旗下向同学们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3、用爱心扮靓校园,精心对教师进行布置。

4、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教师的评选活动。5、通过美化我们的校园,增添了学校的“国学之美”。

国学的浸润,让孩子们的言谈举止悄然发生了变化。每天清晨,当教师来到校园,迎面过来的同学都会立即站定,恭恭敬敬地向老师敬礼、问好,课间打逗现象明显减少,国学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讲文明知礼仪的习惯。

1、明确意义,启动诵读。

将"经典诵读工程"列为教科研课题,成立课题组,以"经典诵读工程"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确定各年级国学教育的研究主题。一、二年级准备研究的主题是讲礼貌;三年级是讲规范;四年级是说谦虚;五年级是说勤劳;六年级是谈孝心;针对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实际状况学生的学习方向。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做好家访工作,形成家校合力。

通过家访,让家长认识到孩子读经诵典可以了解传统文化,陶冶情操,为孩子将来做一个有道德、有知识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3、认真实践,创新方法。

(一)保证时间。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语文老师的统一协调下,在各个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

(二)多层次、多方法开展活动。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确定篇目阶段。第二阶段:诵读经典、训练强化阶段。

第三阶段:活动展示、检验成效阶段。

(三)依靠教师,保证质量。

(四)利用假期丰富实践四、总结经验,成果展示。

要坚持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使诵读活动在校园开展得有声有色。

结合学校实际和时代要求,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角度出发,扎实开展校本研究活动,在校园掀起"诵千古美文,扬民族精神,建书香校园,做少年君子"的国学诵读的热潮。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八

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重庆市组织了《国学经典和教育》的网络培训,分别从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为教师们深刻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精髓浸润在现代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指明了一个全新的探索方向。

在这次培训中,传统教育观念中的一些思想让我感触颇深。

首先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这个思想。无法想象,在那竹简为书的时代,当人们每日还在为温饱生计奔波劳碌的时候,孔子竟然能分析和总结出这么深刻的教育思想。主讲教授在谈到这个思想的时候也是对其赞赏有佳,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即使科技发展如此的今天,这个思想作为教育的根本原则依然没有改变。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孩子们本身的情况实行有差别的教学。”浅显易懂的一句话,刻画了教育的本质。而要切实将它融入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却是一件需要耗费很大时间和精力的事情。首先,你要全面的了解每个孩子们的性格、行为习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和能力等等诸多基本情况,然后,你要逐步的发展和培养你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联系,只有当孩子们和你之间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基础,你才能进一步的针对他们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而在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你还要不断观察和发现他们随年龄和环境影响的自身思想行为变化,及时的修正和完善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终才能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所以,就一线教师的教育实践经验来看,因为受到时间和精力等诸多条件限制,一位优秀教师在一个班级能够顺利实行因材施教的人数不会超过30人,而一旦超过这个班额人数,所谓的因材施教不过是纸上谈兵自我安慰罢了。

《论语》中提到的启发式教学,也是我个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教学理念。有疑就有问,有问才有答。几千年前的古人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作为教育发展如此完善的今天,更应该努力将这种优秀的教学理念融于我们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对于启发式教学,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注重这个“启”字,如何正确巧妙的引发孩子们对某个问题产生疑问,如何在疑问产生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这是整个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关键。这个中巧妙更多的不是依赖教材指导或投机取巧,而是需要教师本身的经验积累和对问题本身乃至问题外延的深刻把握。

其次,就是这个“发”字,能成功的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疑问,是启发式教学能够开展的前提。但要顺利完成教学就必须注重问题的探索和发展过程。简单的给出答案和结论只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到以后教学实施。应该象喂鱼一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孩子们在不断解决疑问的同时不断产生新的疑问,最后发现问题的本质。

只不过就实际教学经验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对问题本身有一定要求,而且也是一件相当耗费精力和时间的事情,所以更多的教师只能将其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应用在平时教学中。

培训中还提到传统教育中的“相机而授,适时而教”的思想。个人感觉其实在我们平时教学工作中,已经不知觉的将这种思想应用到方方面面。就象农作物收成要看季节气候,我们教学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气氛。孩子们每天的学习积极性、精力专注程度和情感态度并不是一层不变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留心观察和实践,选择或者引导或者创造合适的实际与氛围,传授合适的知识或技能,其实也是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应该留意的一个环节。

培训后期谈到一个观点“寓理于事,寓衣于趣。”我个人的理解就是类似于言传身教的一种教育理念。无论我们想教授孩子们什么样的知识或者什么样的思想,平淡乏味的一纸空谈或者天马行空般的口水连篇,我想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对你所讲的内容产生多少兴趣,更不要说去理解或者深刻把握。将所讲授的知识和道理融于我们生活的日常事理中,将相应的现象和变化真实的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了解事物最直接的面貌,让孩子们对我们的生活甚至世界充满好奇和热情,然后引导他们逐步的认识和了解这一切。我想,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在传授知识和道理的同时,必须思考的教育的另一个侧面。

主讲教授还谈到了学习氛围的问题。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是孩子们的深切向往,也是我们的一致追求。但是就实际教学工作来看,要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这需要我们与孩子,我们与我们,我们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还需要彼此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发展到一定基础,更需要拥有凝聚力的核心不断的影响和领导。常听一些教师抱怨孩子们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没有学习气氛,其实这里面所包含的.问题不仅是孩子们,也包括我们教师自身。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更应该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才能真正的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

这次网络培训虽然短暂,但是我确实从中受益匪浅。不仅确认和肯定了自己平时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正确性,而且从古人的传统教育教学思想中体会到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文化精髓。虽然要将这些经典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理解消化,并切实应用到平时教学中还有一个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但是我坚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能够做到。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九

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

我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篇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重庆市组织了《国学经典和教育》的网络培训,分别从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为教师们深刻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精髓浸润在现代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我们一线教师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指明了一个全新的探索方向。

在这次培训中,传统教育观念中的一些思想让我感触颇深。

首先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这个思想。无法想象,在那竹简为书的时代,当人们每日还在为温饱生计奔波劳碌的时候,孔子竟然能分析和总结出这么深刻的教育思想。主讲教授在谈到这个思想的时候也是对其赞赏有佳,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即使科技发展如此的今天,这个思想作为教育的根本原则依然没有改变。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孩子们本身的情况实行有差别的教学。”浅显易懂的一句话,刻画了教育的本质。而要切实将它融入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却是一件需要耗费很大时间和精力的事情。首先,你要全面的了解每个孩子们的性格、行为习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和能力等等诸多基本情况,然后,你要逐步的发展和培养你与孩子们之间的互动联系,只有当孩子们和你之间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基础,你才能进一步的针对他们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而在相应的教育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你还要不断观察和发现他们随年龄和环境影响的自身思想行为变化,及时的修正和完善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终才能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所以,就一线教师的教育实践经验来看,因为受到时间和精力等诸多条件限制,一位优秀教师在一个班级能够顺利实行因材施教的人数不会超过30人,而一旦超过这个班额人数,所谓的因材施教不过是纸上谈兵自我安慰罢了。

《论语》中提到的启发式教学,也是我个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教学理念。有疑就有问,有问才有答。几千年前的古人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作为教育发展如此完善的今天,更应该努力将这种优秀的教学理念融于我们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对于启发式教学,我个人认为,首先,要注重这个“启”字,如何正确巧妙的引发孩子们对某个问题产生疑问,如何在疑问产生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这是整个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关键。这个中巧妙更多的不是依赖教材指导或投机取巧,而是需要教师本身的经验积累和对问题本身乃至问题外延的深刻把握。

其次,就是这个“发”字,能成功的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疑问,是启发式教学能够开展的前提。但要顺利完成教学就必须注重问题的探索和发展过程。简单的给出答案和结论只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到以后教学实施。应该象喂鱼一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孩子们在不断解决疑问的同时不断产生新的疑问,最后发现问题的本质。

只不过就实际教学经验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对问题本身有一定要求,而且也是一件相当耗费精力和时间的事情,所以更多的教师只能将其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应用在平时教学中。

培训中还提到传统教育中的“相机而授,适时而教”的思想。个人感觉其实在我们平时教学工作中,已经不知觉的将这种思想应用到方方面面。就象农作物收成要看季节气候,我们教学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气氛。孩子们每天的学习积极性、精力专注程度和情感态度并不是一层不变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留心观察和实践,选择或者引导或者创造合适的实际与氛围,传授合适的知识或技能,其实也是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应该留意的一个环节。

培训后期谈到一个观点“寓理于事,寓衣于趣。”我个人的理解就是类似于言传身教的一种教育理念。无论我们想教授孩子们什么样的知识或者什么样的思想,平淡乏味的.一纸空谈或者天马行空般的口水连篇,我想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对你所讲的内容产生多少兴趣,更不要说去理解或者深刻把握。将所讲授的知识和道理融于我们生活的日常事理中,将相应的现象和变化真实的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了解事物最直接的面貌,让孩子们对我们的生活甚至世界充满好奇和热情,然后引导他们逐步的认识和了解这一切。我想,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在传授知识和道理的同时,必须思考的教育的另一个侧面。

主讲教授还谈到了学习氛围的问题。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是孩子们的深切向往,也是我们的一致追求。但是就实际教学工作来看,要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这需要我们与孩子,我们与我们,我们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还需要彼此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发展到一定基础,更需要拥有凝聚力的核心不断的影响和领导。常听一些教师抱怨孩子们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没有学习气氛,其实这里面所包含的问题不仅是孩子们,也包括我们教师自身。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更应该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才能真正的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

这次网络培训虽然短暂,但是我确实从中受益匪浅。不仅确认和肯定了自己平时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正确性,而且从古人的传统教育教学思想中体会到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文化精髓。虽然要将这些经典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理解消化,并切实应用到平时教学中还有一个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但是我坚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能够做到。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十

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玻(史记留侯世家)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3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4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50、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十一

曾经我觉得《国学》高高而不可攀,遥遥而不可及,有阳春白雪的味道,《国学》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至20xx年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及考试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全体教师都积极认真地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悟到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

阅读《国学经典与教育》后,我认识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读到《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告诉我们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工作也是如此,也要讲究方法,要经常自我反思,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论语》不仅教会了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们学会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理解了《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国学》让我学会了感恩,使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诚守信。国学知识是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当你看不清前方时,它会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明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能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导自己走出迷茫;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在工作中,我知道了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而是要从自身找不足;学习《国学》能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国学》能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向前,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吧。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十二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下面本站小编整理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之能臣。然而"五四"之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摒弃中国祖先自己留下的国学。中国也开始了所谓的与世界教育的接轨,思想与行为也开始逐渐西化,一切都以物质为基础,以自我为中心。

学校中所教的也只是物理,化学,英语等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对国学的课程也很少提及。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然而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德行的教育才应该放在人生教育的首位,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而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得到一个圆满的人生。这些道理也都写在国学里面。还好有易和人的不懈努力,以易和书院这个平台,让现代人可以了解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现代人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幸福之本。

“儒家的‘仁义’、‘慈爱’、‘忠信’、‘诚敬’等思想,符合现代企业精神,能引导大家更好地做人做事……”。3月29日,大丰市供电公司汽车运输部员工利用工休时间交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学习古圣先贤,研究传统文化,就是要关注其深刻厚重的思想价值,汲取其思想精髓,该公司在深入开展学习型企业活动中,组织开展了“学国学经典,品智慧人生”读书活动,在职工中迅速掀起“学国学”的热潮。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国学经典的主要内容,该公司专门购买了国学经典视频教学资料和学习读本,并将视频教学资料上传到局域网,供大家在工作之余自学。3月9日,该公司党委书记俞文祝还亲自走上讲台,他从品读国学经典,丰富人生智慧的角度,引导广大职工更好地做人做事,爱岗敬业。

与此同时,该公司要求在收看国学学习讲座时,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深刻领会国学名言中包含的基本的为人之道和宏大的处事方略,注重从做人做事出发,在不断的完善进取过程中提升自己,实现从知识到智慧的升华。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还开展“学国学大讨论”活动,将研读《道德经》、《论语》等国学经典,在领会其深刻内涵的基础上,联系各自实际,剖析思想根源,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用学习成果锤炼思想、指导工作实践,培养自主学习、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

三字经。

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

百家姓。

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

千字文。

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

弟子规。

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

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人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物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在国学各个学术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人文智慧和写信人生真谛的论述,其敏锐的观察、合理的推定、经验的告诫,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国安邦济世之基。作为中华子孙,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民族这笔精神财富吸收和传扬。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总的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尽管其教育思想带有很强的阶级色彩,但对于学习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规律方面的阐释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十三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男: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又升华于。

现代的社会,

女:它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

男:国学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杯美酒,香醇而清冽;。

女:国学经典是圣贤留给我们的一曲绝唱,温馨而久远。

男:诵读国学经典,让华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

女:诵读国学经典,让民族文化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

女:诵读国学经典,彰显华夏文明,

男:弘扬民族气概,展示自我风采。

合:让我们寻着先贤的足迹,去倾听古人的教诲,吟诵圣人的篇章。.

男:城关镇一中“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城关镇一中“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主持词。

结束语。

男:书是一扇神秘的门,他垂青于每一位敲门者。敞开的门扉里,是。

一口淘不完的井,一座掘不尽的矿。

女:书是一扇清新的窗,她激励着每一个寻梦者。推启的心窗外,是。

一片看不够的景,一腔抒不倦的情。

男:读书吧!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

女:读书吧!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

合:读书吧!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

男:智慧充盈,笑迎黄河东入海,我们的声音浑厚而有力。

女:品味书香,坐看云卷云舒时,我们的神情从容而淡定。

合:读书吧!让年轻而澄澈的心灵,一路书香、一生辉煌!

男:城关镇一中“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到此结束。

合:老师们,同学们,再见!。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

今天,我们登上这多彩的舞台,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它犹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打造精彩人生底色。

琼海市东太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首先进行的是七1班同学们古诗诵读比赛。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七1班全体同学为大家诵读。他们诵读的的古诗是《蝉》、《江南村绝句》、《游园不值》。

接下来是七2班的同学们古诗诵读。

结束语。

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让阅读成为习惯,使书香飘溢校园。

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琼海市东太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十四

经典国学教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青少年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接受经典国学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真理,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学习经典国学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筑基立业。

经典国学教育首先强调的是筑基立业的重要性。通过学习经典中的励志故事和孝道思想,我深刻认识到要想成功,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直的品行。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孝道使我明白,只有能够尽孝的人才有能力为社会和家庭做出更大的贡献。在经典国学教育中,我们还学到了许多优秀人物的经历和事迹,这些故事激励我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努力探索、进取。

第三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经典国学教育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学习经典中的修身教育,我开始懂得了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做事有原则的人的重要性。经典教育教导我们用心灵去感知,用智慧去思考,用学识去积累,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塑造自己的品德和人格。同时,经典国学教育也教育我们注重家庭和谐,传承家族的优秀传统,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丈夫或妻子、父母。治国平天下则教导我们要有责任感,关心社会公益,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第四段:儒道并重,兼容并包。

经典国学教育注重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结合,追求内外兼修的目标。通过学习儒家经典,我明白了“天人合一”的道理,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互相尊重,以及如何自我反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同时,学习道家的思想启迪了我的心灵,教我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平衡和包容心态。经典国学教育在儒道思想上的结合使我看到了不同学派之间的智慧交融,也明白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五段:自身成长与社会责任。

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教育,我逐渐意识到是时候从自我成长走向社会责任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更加注重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我会努力发扬中华优秀传统,传承经典国学思想,与他人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影响更多的人。同时,我会继续深入学习经典国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自身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

经典国学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我们能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修养。一方面,经典教育可以培养我们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我们在个人成长的同时能够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经典教育也能够激发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总的来说,经典国学教育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启示和受益,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世界,成为一个更有价值的人。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十五

当时代的画笔描绘出2022这一新的年轮,篇章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岁月回首,从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到井冈山的燎原星火;从西柏坡“进京赶考”的铿锵誓言,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求解放”到“奔小康”,一代代伟大的筑梦人打造出了一支支民族复兴的力量。

漫漫征程,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淬炼和考验,无数先烈为民族献身,伟大的共产党人为人民奋斗大义凛然。

“为人民服务、为百姓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一声声呐喊是一代代革命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在百年长空上留下的经久不变的回响,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诞生就义无反顾地把人民写在旗帜上、融入血液中的誓言。

以不忘初心的精神彰显着为人民服务方得始终的“无我”境界,大境界造就大胸怀。“无我”是大境界,是不计得失、不谋私利,更是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党中央以实当头、以干为先的奋斗姿态成就着“不负人民”的大作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用一串串坚实的足迹,连接着伟大事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新时代的领袖他这样说“我愿意做到‘无我’,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是一份庄重承诺,也是一种公开勉励,“人民”是不变的价值指向,为人民服务是不变的价值追求,一个政党只要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与人民心相连、甘苦与共,那么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古老而现代的中国一定会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呈现出勇往直前的大气磅礴。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拳拳之心,到“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铮铮之誓,再到“我是人民的勤务员”的不渝初心,无不蕴含着共产党人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宏大境界。有了这种境界,才能全心全意爱民、暖民和亲民,锻造出心系人民、为民担当的博大胸怀和极大的格局。大格局成就大作为。“无我”是一种大格局,是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的自我要求,到“得罪千百人,不负亿万人民”的责任担当,再到“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的庄严宣示,无不彰显着枝叶关情、人民至上的远大格局。有了这种格局,才能诚心诚意为民、公平公正惠民,引领着全国各族人民追梦圆梦的壮阔征程。

转载自 cOoCO.NEt.cN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是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根本就在于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为本,与群众有福共享、有难同当。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重任,在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蓝图下,不忘初心、牢记曾经蜡烛成灰的使命,修身立德匠心筑梦,以高涨的爱国热情投入到伟大的民族复兴建设中,以虔诚之心治学,以精诚之心育才,紧跟党的脚步砥砺前行,笃行不怠,为教育战线的改革和发展尽绵薄之力,以满满的正能量滋润和影响着象小小青松般的学生们茁壮成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自己无悔的奋斗足迹,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十六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经典国学教育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我有幸参与了经典国学教育课程并且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经典国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经典国学教育是指通过学习经典文献,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传统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问修养和人文素养。经典国学教育不仅使学生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更可使他们了解传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和道理。经典国学教育能够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培养他们的思维深度和跨学科综合能力,有助于形成全面发展的人格。

相较于传统教育,经典国学教育有着独特的教学模式。首先,经典国学教育以经典文献为主要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其次,经典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品德修养,使其具备细腻、包容和高尚的文化修养。再次,经典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产生新的知识和智慧。

第四段:个人体会。

参与经典国学教育课程后,我收获颇丰。首先,通过阅读经典文献,我感受到中华文化中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例如,读《论语》使我明白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读《孟子》让我理解到君子行方正而不倨傲,读《道德经》让我体会到无为而治的智慧。其次,经典国学教育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最后,经典国学教育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我的创造力,使我能够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来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

第五段:展望与总结。

经典国学教育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当前的经典国学教育仍面临一些困境,如教材选择的挑战、教学模式的创新等。为了更好地发展经典国学教育,我们需要政府、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经典国学教育的支持力度,学校应创新教学模式,提供更多的经典国学教育课程,家庭应鼓励和支持孩子参与经典国学教育。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经典国学教育必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推动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以上是我对经典国学教育的心得体会。通过参与经典国学教育课程,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智慧,同时也明白了经典国学教育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希望经典国学教育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推广,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十七

20xx年9月至11月,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学习。这次学习分为两种学习方式,一是通过网络听教学视频(教授讲座),二是学习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略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深刻地领会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

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学经典作文教育指南篇十八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我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很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__。

学习《国学》有以下感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经典教育心得体会篇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

我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