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实用19篇)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实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20 03:02:11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实用19篇)
时间:2024-01-20 03:02:11     小编:紫薇儿

撰写报告时,应注重文字的规范和规范性,以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和可信度。报告的内容要客观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以保证报告的公正性和专业性。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报告类型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如何更好地撰写有效的报告。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一

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各类农村产权,建立配套保障机制,促进农村产权流转,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到2018年实现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金额达到5800万元;实现各类产权抵押融资贷款余额达到2亿元。

二、工作重点。

在年内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林权确权颁证工作。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采取出租、转包、股份合作、互换、转让等流转方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采取出让、出租、转让、转租等方式流转。农村房屋采取转让、抵押、租赁等方式流转。林权采取转包、租赁、互换、拍卖、招标、转让等方式流转。

通过建立农村产权价值评估,制定农村产权抵押登记办法,建立抵押债权风险保障机制,创新抵押融资产品和服务,推进农村产权的抵押贷款工作。

在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设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乡建立流转服务站,在重点行政村落实协办员,形成区、乡、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开展农村产权交易。

三、工作现状。

我区辖21个乡镇及2个街道办事处,497个村,33个社区居委会,4788个村民小组,现有承包农户万户,农业人口万人,幅员面积1258平方公里,农村承包地面积万亩。xx年11月,我区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林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已完成了1258平方公里航摄和影像资料处理;已完成497个村4788个组的资料收集、农户指界、实地测绘等外业入户调查工作,占497个村的100%、占4637个组的100%;已公示审核4637个组,占任务100%;录入农户信息数据万户,占100%;已建立登记簿万户,占91%。

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我区集体建设用地确权颁证工作总任务190421宗。截止目前,该项工作外业宗地地籍测绘及权属调查工作已完成;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完成;宅基地完成证书制作9672个。

3、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颁证。我区农村房屋约万户,面积约3000万平米。xx年10月,联系市测绘协会组织6家测绘公司开展农房测绘工作。截止目前,完成全部房屋测绘约万户,办理登记约xx户,核发农房产权证约xx户。

4、林权产权确权颁证。xx年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全区林改万户,涉及人口万人,发证万本,宗地数达万宗,林地登记面积为万亩。

鼓励和支持农村产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通过农村产权流转,获得资金、技术等支持,将资源要素转化为资本要素。目前已建立区级农村产权交易流转中心,下一步将逐步建立乡镇农村产权流转服务站,在重点行政村落实协办员,形成区、乡、村三级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全区共流转林地万亩,流转金额1548万元;流转土地万亩,流转金额亿元。

生产设备、水域使用权抵押融资和股权、仓单、存单权利质押贷款。充分抓住农村产权改革试点,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破解农村、农业、农户融资难难题,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xx年10月末,金融机构已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1700万元,贷款余额1130万元。其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500万元,农村房屋抵押贷款600万元,农村林业抵押贷款30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与其他区县相比,存在底子薄、财力弱、历史欠账多等困难,确权颁证资金总投入约8780万元,目前只筹集到资金1800万元,尚差资金6980万元,资金差口巨大。

二是农村产权流转体系不健全,特别是乡镇和村无专门从事农村产权改革的工作人员,也无工作经费保障,给工作推进带来一定影响。

三是农村产权价值评估难,单位融资总量难以提高。由于农业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农村产权价值普遍偏低,同时缺乏专业的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机构,价值评估难,农村产权价值难以准确认定,必然导致产权价值低估,抵押融资难,难以满足业主的融资需求。

四是农村信用环境较差,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难。由于农村经济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环境较差,金融机构对农村产权的认可度不够,必然导致农村产权融资难和融资成本较高。

五、下步工作建议。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周密策划,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级联系会议制度,健全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工作机构,完善区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特别是落实乡镇专门从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人员,明确职责,提供工作经费保障,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开展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处理农村产权权属争议,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确权登记颁证进程,确保xx年完成确权颁证工作。

权流转,获得资金、技术等支持,将资源要素转化为资本要素。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鼓励支持农户兴办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新型合作组织,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四是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型利益联动机制,开展企业产权、农村产权相结合的组合经营,盘活农村资源,优化农村资源配置,促进农村资产财产化、资产化、财富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的改革新路,视条件组建农村资产管理公司,推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向深度发展。

建立抵押债权风险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流转风险防范机制。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的,其抵押产权可通过市场化手段再流转,也可通过集体经济组织、集体所有权人收购,根据发展需要,也可受当地人民政府委托,通过交易中心收购;二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区本级要根据当年抵押融资规模,按一定比例设立风险基金,并按抵押产权造成损失责任大小与贷款银行协商确定对未有效处置的抵押产权造成损失的风险分担比例;三是深化银保财合作机制。稳步推进政策性保险,大力开展特色农业保险,为农业提供风险保障。四是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公司为产权抵押贷款的担保功能,提高农户信用保证能力。

创新开展抵押融资产品和服务。

制定金融机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总体实施方案,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快制定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具体实施办法。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涵盖农村各类产权信息的农户、涉农企业和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信用档案。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经营点和推广使用自助银行设备,逐步消除支付结算空白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涉农金融服务机构。在创新开展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业务的基础上,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开展信用贷款,互保互助贷款和农用生产设备、水域使用权抵押融资和股权、仓单、存单权利质押贷款。

区级农村产权交易流转中心,下一步将逐步建立乡镇农村产权流转服务站,在重点行政村落实协办员,形成区、乡、村三级产权交易服务体系。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二

“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如今咱农村人生活的比城里人都洋气,吃穿住行都不用愁了”,初踏榆阳区余兴庄办事处赵家峁村就被当地农民的肺腑之言所震撼。经过一番了解,我们才明白农民口中的好政策原来是榆阳区出台的《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从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强现代特色农业体系建设、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全城乡统筹发展一体化机制、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七个方面推出了30条富有改革含金量的举措。在该意见的指导下,榆阳区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特别是在土地流转、镇村建设、农田水利基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成效。榆阳区余兴庄办事处赵家峁村是该区推进农村深化改革的成功范例。

赵家峁村位于榆林城南35公里处,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222户,762人。总土地面积1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06亩,退耕还林地面积2803亩,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完全靠天吃饭,贫瘠的土地一年到头也产不出多少粮食。为了生活,全村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外出打工,只留下老弱病幼在没有期盼的日子里过生活。为改变这种落后的面貌,积极响应国家“鼓励民营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号召,民营企业家张社平毅然挑起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重任,创造性地提出“村民代表议事”工作制度,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即农民以土地入股,公司进行统一经营,把零散土地连成片,整合闲置的土地资源,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筹资发展规模养殖、设施农业、经济林果、观光农业,开创了榆阳区南部山区农村综合改革的新模式。

1、能人带动---助推新农村建设。

以往的赵家峁村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2012年前,村里人均纯收入只有3000多元,村里连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稍微下点雨就没法走。民营企业家张社平毅然拿出45万元帮助村里修好了通村油路。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在张社平的带动下,村里外出的能人纷纷慷慨解囊,两年的时间里共投资80多万元,建起一座桥梁,新修了村委会阵地,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很大的改变。2013年,在全体村民代表大会上选举他为新一任村支书,为了让村子能尽快发展起来,村委会专门成立了一个议事小组,邀请村里有威望、眼界宽、作风正派的村民担任,议事小组经常聚在一起商讨致富路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一意搞发展。在班子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两年时间,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了,高产农田修好了,美丽农居实施了,村民收入增加了。

2、土地入股---盘活农村土地资本。

赵家峁村土地分散在山峁之间,支离破碎,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这些小块的地,再怎么种也不可能致富,咱要干就要整合起来干。”张社平的话道出了土地流转谋发展的路子。

怎么整合呢?怎么能让村民从土地上获得收益呢?经过村委会和议事小组多次商讨,将土地作价入股这一在榆阳区乃至全市都新颖的模式被确定下来。该村以政府主导、项目支撑、公司引领、群众参与为主要方式,整合本村土地资源,成立榆阳区红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榆阳区金润园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以每亩土地每年100元的价格入股,一次性流转十年,有能力的还可以现金入股。最终,全村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成为股东,合作社发展基金430万元,流转土地960亩,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

拿自家土地入股,农民变身“股民”,获得土地差价和年终分红,对与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赵家峁农民来说是一件新鲜事。事实证明,赵家峁村的模式有利于产业发展,自从实行新的模式发展以来,赵家峁村人人有事干,人人干劲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民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3、产业先兴---力促农村经济发展合作社成立后,村里邀请北京的规划公司和区水利局进行产业规划,建成高效设施蔬菜生产区、特色养殖小区、新家村示范区、农业生产服务区四个板块,作为产业核心,村里整合土地,将几座山头推平,集中连片,建设设施农业区。形成了时令水果种植、舍饲养羊、高标准农田示范、生态经济林、旅游观光五大产业,成为该村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同时对外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净菜包装销售、观光采摘以及农业综合性开发经营等业务。

如今,该村已投资1200万元整理优质土地600多亩,发展起占地100亩的41棚温室大棚种植时令水果、大田葡萄园150亩、核桃50亩、桃子50亩、山地苹果120亩,发展起占地100亩的41棚温室大棚,全部进行时令水果种植,大田种植葡萄150亩,核桃50亩,桃子20亩,山地苹果120亩,油桃和葡萄已经挂果,昔日苍凉荒芜的莲山已经变成了一座花果山;养殖方面已建成33个标准化羊舍,饲养陕北白绒山羊320多只,建成饲料加工厂1座;正在规划现代高标准农田1600亩,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种植双沟覆膜绿豆、玉米、富硒谷子、马铃薯等;生态经济林方面已建成3000亩的大扁杏基地,满山遍野是春季一片白、深秋一片红的壮美景观,成为“中国美丽田园”的核心板块;旅游观光方面已建成占地60亩的4个小鱼池,规划建设占地66亩的水上乐园,供游人休闲娱乐。新农村住宅投资2439.69万元,一期已建成112套,二期正规划建设35套村民新居,将形成片区化中心社区,配套幼儿园、卫生室、村委会、警务室、文化活动中心,村民们告别或即将告别破旧不堪的土窑洞,住上宽敞明亮的大平房。

3、创新理念---开拓发展新路径。

赵家峁村土地流转、全体村民股份制合作化经营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仅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而且还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为榆阳区推进农村深化改革开拓了新的发展路径。业带领村民全员入股经营,筹资发展规模养殖、设施农业、经济林果、观光农业返乡的企业家带动型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目前合作社情况看,这种新的经营模式已显现出了勃勃生机。尤其是在经营运行上已实现三个创新:一是产权制度创新,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村民拥有股权,合作社拥有经营权和使用权,村民首次实现了资产收益。二是收益分配创新,群众不仅可以不离土地不离村,还可以获得盈余分红,同时参与合作社生产获得工资性收入,村集体获得盈余分红实现资产增值。三是农业生产创新,统一规划农业示范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农业技术,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1、优化顶层设计,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制度保障。为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榆阳区委、区政府强化顶层设计,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榆阳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考核奖励办法》、《榆阳区土地细碎化整治方案》等,今年又专门组成了联合调研组,对全区农村土地流转等综合改革进行了精心调研,为榆阳区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行了总体设计,明确了目标任务,强化了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支撑。

2、做好确权颁证工作,是实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前提条件。

产权不明晰的农村资产是无法进入市场流转交易的。经过确权登记颁证,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还权于民”,农民既可以对其进行经营,又可以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流转交易,也可以以产权出资进行股份制合作等企业化运营。赵家峁村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在农村“六权”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推行“两股两改两建”。(“六权”指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含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上房屋所有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有权。“两股”指推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制和农村土地股份化经营,变产权为股权,变村民为股民。“两改”指改革村级治理体制,实行政经分开,壮大集体经济;改革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规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两建”指建立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城乡各类生产要素的平等交换,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支撑。

随着农村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形式多样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赵家峁村成功打造了榆阳南部山区发展农业的新型模式,红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金润园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同时积极促进土地股份合作。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集体资产一起入股,成立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组织,经营收益按股分红。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农民股份合作组织,对入股土地统一规划、经营和管理。鼓励农村各类土地股份合作组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设施使用权或资金、技术等入股,与龙头企业共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采取保底收入、盈利分红等形式,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

4、保障农民权益,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赵家峁村在推进农村产权改革过程中,高度重视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防范侵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行为的发生。始终坚持稳定放活、依法自愿、有偿协商、规范有序的原则,土地流转由农民自主决定,不准任何组织以任何理由违背农民意愿强迫进行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款全额交付农民,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占用和扣缴。农民以自愿的原则拿土地入股,农民变身“股民”,获得土地差价和年终分红,从制度上维护和发展好了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三

自从我考入新都区清流镇一村一名大学生自愿者以来,接触的工作主要就是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我所在的乡镇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各项工作开展顺利,现已95%以上村民拿到了房屋和土地使用权证。对此,我围绕产权流转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如下报告:

随建筑物抵押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流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这就意味着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不能作为一种收入权益进行质押变现,国有商业银行都不愿介入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并且,农村产权制度缺乏土地、房屋交易配套政策。如在产权交易中成本收益评估、收益留成、交易税费的收取等,没有具体规定,希望能出台政策。第四,“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这一政策是各地为了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而实行的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障农民的承包权和对土地的长期投入。但是,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和土地减少,由于农业现代化使农村土地的利益逐步最大化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试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系统性制度创新,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重大变革,与联产承包责任制相比,它所面临的问题虽然复杂。但是我个人认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应充分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  应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改革要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实现“让民做主”,这既是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规避政府风险的客观要求。

农民究竟是身份还是职业?这是此次改革中遇到的第一个“顽症”。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框架下,农民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身份,我国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村的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济组织等都是以身份为基础的。而要最终实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逐渐淡化直至取消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鼓励城乡之间的劳动力资源自主、自愿流动和优化整合,最终将农民定位为一种职业,即从事农业的第一产业工作者。“农民职业化”定位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1)它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切入点,是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公共服务职能转变的依托,可以为改革中新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提供新的理念和方向。

(2)可以把农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培训等全部纳入到城乡一体化中,保障农民的长远生计,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3)将会使我国现存的户籍制度鸿沟将不复存在,农民不再是二等国民,城乡二元结构将逐渐弥合,农业产业发展与第二、第三产业统筹兼顾,城乡差别将逐渐缩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奠定基础。

的劳动者自由流动、自主择业,推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2、  向村民渗透产权制度改革实质

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让群众全面了解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克服分光吃净思想;二是树立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向群众介绍区内外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先进事例,引导群众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三是建立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业绩奖惩机制,调动其谋求发展的积极性,实现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集体资产稳步增值。

3、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实现产权与资本的结合。

农房产权制度的改革有利于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市场,但其更需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的配合与支撑。因此,要加快建立适合农村资金需求特征的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担保体系、保险体系和信用体系,拓宽农业农村直接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实现产权与资本的'有机结合。

4、建立健全农房产权流转的中介服务机构。

房屋价值,明确其商品性提供服务。同时,在农村市场体系尚不完备的前提下,农民获取交易信息的途径较为闭塞,为扩大流转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我们还应加大信息的共享渠道。

5、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探索农房储备中心

农房产权制度改革不能单兵突进,必须综合施治,配套改革。因为在目前的改革中,不论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还是宅基地使用权、农房产权流转,其最大的障碍就是:土地不是单纯的生产资料,而是事实上的生活资料,房屋也是如此,是农民生老病死的基本保障。因此,要真正实现农村房屋产权的自由流转,除了减轻农民的税负外,还应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替代农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逐步探索建立以“安身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共住房制度,创造条件推进城乡社会保险制度接轨统一。换句话说,我们需要的是通过社保体系来保障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产权的自由流转,而不是以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产权的流转来换取社会保障。因为只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农民完全依赖土地和房屋而生存的现象才会越来越弱化。另外也可以探索建立“农房储备”等机构,通过收购农房进行储备,比如收购一些集体土地上的闲置住房、农户多余住房、或部分放弃农村住房移居城内的住房等。可以用这部分储备房屋,对农村的低保户和五保户、无房户、极度危房户可以实施住房保障机制,从而减轻农民生活负担与压力,也为农民在融资方面取得突破,在生活方面也有所保障。也使得改革中的方方面面也才会有突破的基础。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重大制度创新之后中央部署的又一项管长远、管根本、管全局的重大改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推出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各地应按照农村改革“扩面、提速、集成”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责任落实,推动改革向前发展。以xx乡为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乡坚持党政统领、政策引导、积极作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扎实有序推进改革工作,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崭新路径。

盘活了集体经济。

xx乡隶属xx自治区xx市xx县,行政区域面积为xxkmx,截至xxxx年x月,xx乡辖x个社区、xx个行政村,辖区总人口xxxxx人。

xxxx年,xx、xx、xx等村被选定xx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xxxx年,xx县出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xxxx—xxxx年,各年度集体清产核资清查工作全面完成,全乡xxx个单位开展清产核资清查工作,xx个村完成清产核资工作,xx个村完成清产核资报表、成员身份确认、股权量化,xx个村成立村级股份经济联合社,xxx个经济联合社赋码登记成立组级经济联合社。xxxx—xxxx年清产核资清查结果见表x。

集体经济收益xx万元以上的村xx个,占行政村总数的xx%;

集体经济收益超过xx万元的村x个,占行政村总数的xx%。

树立了一批典型。

其二,“联合社+公司+农户运行”,如xx村土鸡养殖基地和xx村养鸡产业示范园;

其三,“联合社+公司+经济能人”,例如xx村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和平养养牛产业。

通过对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将集体资产按照资源性、经营性、非经营性分类登记。实行台账管理,切实摸清集体家底,保护好资源性资产,盘活好经营性资产,管护好非经营性资产,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为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清产核资,明晰家底,统一运营管理非经营性资产,更好地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服务,发挥集体的优越性。对于经营性资产,明晰集体产权归属,将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作为参与集体收益分配的依据,有利于股民共同分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维护农村集体和农民财产权益。

合理界定成员身份。

对于成员资格界定和股权设置等关键环节采取“张榜公示”的方式,确保整个改革过程民主公开、科学实施、公正透明。各区县、镇因地制宜制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办法,科学梳理符合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多种情形,完成成员身份确认xxxxx人、xxxxx户。明晰社区经济社会发展职责权限,做到正本清源、各归其位,使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调动了村民参与发展本村经济的积极性。

农民变成股东后,集体所有资产有了农民的份额,使其更加注重维护村集体资产,更关心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积极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广大群众由“不理会、不愿干”到“熟情况、主动干”,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夯实了基础。

拓宽了集体经济全面和谐发展的道路。

通过推进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的改革,盘活了集体资产使用效益,提高了集体资产在市场的竞争力,拓宽了经济发展空间,提升了群众的经济收入、生活质量、文明意识水平,有效促进了城市全面和谐发展。

当前,xx乡各级干部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认识不足。改革试点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部分村干部和群众因怕难、怕烦、怕引发矛盾而畏缩不前,动力不足。村集体资产总量小,结构单一,改革试点后资产盘活增收的空间有限,后劲不足,与成员利益的关联度不高,因此关注度不高,热情不够。农民群众对集体经济的意识普遍淡薄,除了集体修路架桥、祠堂公馆建设外无集体认同感,无集体产权意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从“要我改”到“我要改”还存在一定差距。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不善、农村集体组织凝聚力不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规范程度不高。

因对政策理解不够准确,导致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存在诸多问题。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只提供已完成房地一体确权登记的宅基地信息,村集体没有将未登记的宅基地纳入清产核资范围,导致部分地方在资源性资产清查工作中,存在宅基地面积填报缺数、村干部不清楚本村宅基地底数的情况。部分地方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分析填列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造成集体资产数据缺失。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无法得到保障,导致民主程序落实不到位。

农经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三农”队伍力量弱。产权改革是农业水利站承担的一项工作,农经业务量大,专业性强,需在农经干部的业务指导下推进。乡农业水利站没有专业的农经管理工作人员,大多是兼职农业工作者。改革实践对操作业务要求比较高,如成员界定、赋码颁证等工作,特别是填写清产核资报表、摸底表、公示表、成员名册、股权量化、股权证填写等工作对相关人员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要求,但现有人员专业素质较低,难以适应改革需要。加之办公经费难以保障,严重影响产权改革全力推进。

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优势。一二三产融合不够紧密,经济结构单一,农村经济活力未能有效释放。全乡农村集体资产普遍薄弱,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发展集体经济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要突破政策障碍、机制体制束缚,完成法律法规探索、部门单位合力、收益分配创新等。由于农村改革的滞后性,农村资源转化为资产缺乏扎实的根基和有效的途径,造成农村发展活力不足,配套政策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干部群众的改革积极性,导致集体经济组织班子的发展经济能力不强、观念不新、创新不多、举措不足。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最终目的是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这项改革向纵深发展,不仅要抓好改革的重点环节,而且要向改革要活力、要效益,形成“有机制、有人才、有资金、有路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良好局面。

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一场触及农村根本利益的系统性改革,关系重大、任务艰巨。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全面、准确地宣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政策原则、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进一步化解基层干部思想上的畏难情绪,主动消除农民群众认识上的各种误区,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改革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是改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重要保证。全乡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部署、过问、协调、督办责任制,从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落实。切实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改革推进慢的村组,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迅速行动,恪尽职守,特别是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与现行体制协调、联动、高效的管理方式。要认真梳理总结前段工作,找准差距,分析症结,实事求是,尊重农民群众选择。改革成效不明显的村组,要分析原因,分类推进,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在党建引领中,xx村、xx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是xx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典型。

xx乡现有经营性资产xxx万元,。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要巩固成果,全面完善清产核资、成员界定,建立集体资产的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为改革后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奠定基础。盘活利用集体资产资源,实现集体资产高效利用,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拓展抵押贷款、评估收储、农业保险等金融服务功能,为产权流转搭建宽广坚实平台。要在研究完善政策、盘活存量资产、释放改革动能上下功夫,不断巩固拓展改革试点成果,不断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抓紧研究并制订关于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的法律法规或条例,加快修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示范章程,从制度上、法律上明确规定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性质、准入条件、法人地位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等,促使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市场主体能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为集体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通过改革建立机制,规范管理农村集体三资是理顺干群矛盾、各方社会主体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内容。做好政策的顶层设计,统一规范文件操作,特别是纪检、组织、财政和农业农村等部门通力协作,抓好、管好、配合好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运营管理,逐步解决相关问题,完善体制机制。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成员身份确认是产权改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充分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改革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改革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通过村民自治方式解决。

落实保障措施。

一是人才保障。指导各地加强基层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使懂经济、会财务的人员加入到乡镇农经队伍,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要加强农村队伍建设,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培育壮大本地创新创业群体,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建立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涉农工作干部队伍,保障工作和业务经费支出。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典型带动、名师带徒等方式,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深化农村改革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强化严督实导。

不断加大督导力度,严肃工作纪律。改革过程中,要切实保障农民群众民主权益,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讲清政策。将日常督导情况作为各村居年底考核重要依据,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村居,通报批评工作拖沓落后的村居,追究责任。对各地改革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建立月报表制度,要求各村居、部门依法依规开展工作,任何村居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对作风不实、措施不当、违背政策而引发不稳定问题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纪工委要主动介入、全程监督,确保改革在和谐稳定中推进。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五

农业和农村发展目前已进入最好最快的时期。但是,伴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传统农业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谁来种田”的问题日益尖锐。为努力构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步发展的全新机制,我先后深入到23个行政村部分农户家中,就目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aaaa镇资源、产权现状。

(一)aaaa镇基本概况。

aaaa镇辖2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4万人。行政总面积120.1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3万亩,其中水田1.7万亩,旱地0.6万亩。主要农作物与经济作物有水稻、玉米、花生、大豆等,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2011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58亿,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2550元,增长9.75%。

(二)资源、产权现状及流转形式。

1、资源。aaaa镇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经济作物有烟叶、油菜、花生,有猪、鸡、羊、牛、鱼、鸭等畜牧养殖业;目前已形成烟叶、蔬菜种植、畜禽养殖三大产业基地。铜山岭一带大山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以铜、铅、锌、银、锰富集,花岗岩也具有一定的蕴藏开采储量。

2、产权现状。我调查的23个行政村256个村民小组都开展完善。

经营理念和制度化管理方法,按照市场信息、经营战略、经营目标实施标准化生产。

五是增加了农民收入。流转土地农民不付种地成本,不担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稳定获取土地出让金收入,更能从企业务工中获取劳务收入。

四、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认识上有偏差。一是部分基层领导干部认识不高,支持、引导、服务不够。认为土地流转是农户自己的事,应由农户和业主自由协商;同时也担心引起新的矛盾,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二是农民观念陈旧,顾虑多,风险意识差。在现行的政策下,农民进行无代价生产经营的同时,还可享受国家的惠民补贴,导致农民固守家园、温饱即满思想比较浓厚,怕土地流转出去,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不愿流转。

2、毁田建房现象严重。占用农田、耕地建房泛滥,很多住户直接将自己承包农田填平建房。同时,原有宅基地长期闲臵,“空心村”比比皆是,出现了一户多宅基现象。

3、卖田分钱顾眼前。bb村因cc国道扩宽、高速公路建设及铁路建设需要大量耕地被征用;而征地补偿款全部分发给农户,集体没有提留,已出现了村庄无田、村民无业、子孙无耕的现状。

资产增值,村级集体经济成了难以长高的“小矮人”。

1.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有关法律法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农民了解政策、消除疑虑、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2、明晰产权归属。确权颁证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有效举措。对农村承包地,在坚持农村集体所有性质和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的前提下,以二轮延包合同为基础,做好补证换证工作。在工作中,严格做好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并将调查摸底结果办证程序、确权办证情况等及时在村内上墙公示,及时发证到户,切实做到有据可查、有证可依,确保做到公正、公开。

3、做好“三费”分配。对被征用土地“三费”中的青苗费发放到农户,而应将土地补偿费和安臵补偿费全部由集体统管,在城区购臵商业门面,由集体按月收取门面租金,主要用于对失地村民发放生活补助金和年底分红。对集体资产进行评估,实行公司化运作。组建物业管理公司,安排失地农民就业。

4、搭建产权交易平台。产权流转交易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为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入市场自由交易,应从建设有形的流转平台入手,建立市、区、镇三级联网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负责流转交易信息搜集、发布、上报、政策咨询、业务指导、手续办理等业务。

5、建立流转补偿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得到。

7、抓好耕地占补平衡。围绕“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内涵挖潜”的目标,建立土地等别动态调整机制。对农村宅基地按现有房屋进行核实确权,废弃宅基空土,全部由集体收回复垦;通过开发荒山荒坡荒滩、复垦废弃矿山用地、复垦灾毁耕地、整理农用地等土地综合治理措施,确保土地占补平衡,调动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8、做好迁村腾地工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边远山区、湖区、库区的空壳村,向城镇和新社区迁移;既有利于城镇建设的扩张,又有利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六

自从我考入新都区清流镇一村一名大学生自愿者以来,接触的工作主要就是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我所在的乡镇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各项工作开展顺利,现已95%以上村民拿到了房屋和土地使用权证。对此,我围绕产权流转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如下报告:

首先,有些干部群众思想认识还不统一。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干部和群众缺乏市场意识,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认识不到位。一些村干部担心改制后造成资产流失,甚至怕失去权力,改制后管不好,管不了;部分群众担心改制后形成垄断,得不到应有的利益;承包户担心产权或经营权买到手后,没有效益,收不回成本;也有担心政策不稳定,发生变化。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进程。其次,农村产权制度规定,农村宅基地只能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流转,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房屋,使得农村产权难以在较大范围内实现流转,农民宅基地、承包地实现货币化、市场化较难。第三,农民房屋分布零散,尤其在偏远山区,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流转。加之受传统观念、价值观念的影响,产权确权后农民已慢慢领会改革意义,会更会看重自己的土地和房屋,更看重土地、房屋的预期价值,因而不会轻易放弃自已的房屋和土地离开农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房屋的流转。同时,《担保法》第34、36和37条规定,除承包的农村“四荒”使用权可以抵押、乡(镇)村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可随建筑物抵押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流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这就意味着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不能作为一种收入权益进行质押变现,国有商业银行都不愿介入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并且,农村产权制度缺乏土地、房屋交易配套政策。如在产权交易中成本收益评估、收益留成、交易税费的收取等,没有具体规定,希望能出台政策。第四,“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这一政策是各地为了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而实行的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障农民的承包权和对土地的长期投入。但是,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和土地减少,由于农业现代化使农村土地的利益逐步最大化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二、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的几点建议。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试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系统性制度创新,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重大变革,与联产承包责任制相比,它所面临的问题虽然复杂。但是我个人认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应充分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应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改革要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实现“让民做主”,这既是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规避政府风险的客观要求。农民究竟是身份还是职业?这是此次改革中遇到的第一个“顽症”。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框架下,农民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身份,我国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村的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济组织等都是以身份为基础的。而要最终实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逐渐淡化直至取消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鼓励城乡之间的劳动力资源自主、自愿流动和优化整合,最终将农民定位为一种职业,即从事农业的第一产业工作者。“农民职业化”定位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1)它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切入点,是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公共服务职能转变的依托,可以为改革中新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提供新的理念和方向。

(2)可以把农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培训等全部纳入到城乡一体化中,保障农民的长远生计,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3)将会使我国现存的户籍制度鸿沟将不复存在,农民不再是二等国民,城乡二元结构将逐渐弥合,农业产业发展与第二、第三产业统筹兼顾,城乡差别将逐渐缩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奠定基础。

我认为,要使“农民职业化”,需要进行一系列制度创新,具体包括:(1)户籍制度创新,逐渐取消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代之以城乡一致的居民户籍管理。(2)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制度创新,为农民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只有实现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方能实现。(3)统筹兼顾,为城乡之间的劳动力自主、自愿流动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城市、农村之间的劳动者自由流动、自主择业,推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让群众全面了解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克服分光吃净思想;二是树立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向群众介绍区内外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先进事例,引导群众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三是建立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业绩奖惩机制,调动其谋求发展的积极性,实现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集体资产稳步增值。

3、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实现产权与资本的结合。

农房产权制度的改革有利于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市场,但其更需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的配合与支撑。因此,要加快建立适合农村资金需求特征的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担保体系、保险体系和信用体系,拓宽农业农村直接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实现产权与资本的有机结合。

4、建立健全农房产权流转的中介服务机构。

农房产权的流转不仅需要供需双方,而且还需要市场机制下的中介服务机构,如相关的价值评估机构与交易组织机构。长期以来农村土地及房屋价值的评估机构欠缺,流转过程中土地及房屋价值的评估常常被忽视,而使其不能通过流转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也给流转中纠纷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为促进流转的真正市场化,我们应建立农村土地及房屋价值的评估机构,为合理估价农村土地及房屋价值,明确其商品性提供服务。同时,在农村市场体系尚不完备的前提下,农民获取交易信息的途径较为闭塞,为扩大流转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我们还应加大信息的共享渠道。

5、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探索农房储备中心。

农房产权制度改革不能单兵突进,必须综合施治,配套改革。因为在目前的改革中,不论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还是宅基地使用权、农房产权流转,其最大的障碍就是:土地不是单纯的生产资料,而是事实上的生活资料,房屋也是如此,是农民生老病死的基本保障。因此,要真正实现农村房屋产权的自由流转,除了减轻农民的税负外,还应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替代农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逐步探索建立以“安身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共住房制度,创造条件推进城乡社会保险制度接轨统一。换句话说,我们需要的是通过社保体系来保障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产权的自由流转,而不是以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产权的流转来换取社会保障。因为只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农民完全依赖土地和房屋而生存的现象才会越来越弱化。另外也可以探索建立“农房储备”等机构,通过收购农房进行储备,比如收购一些集体土地上的闲置住房、农户多余住房、或部分放弃农村住房移居城内的住房等。可以用这部分储备房屋,对农村的低保户和五保户、无房户、极度危房户可以实施住房保障机制,从而减轻农民生活负担与压力,也为农民在融资方面取得突破,在生活方面也有所保障。也使得改革中的方方面面也才会有突破的基础。

6、积极推行以股份合作制为主的产权流转方式。

总结近几年和当前我县农村的一些实践,我们认为,在目前国家政策和体制下,应大力提倡农民以组织化形式参与流转。即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发展以农村社区为载体、以土地为纽带、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推动农村土地与房屋规模化经营或规模化流转,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通过建立股份合作社,实现变分散流转为规模流转。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只有通过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这种形式,鼓励农民自愿入股,通过土地、房屋股份化,让农民变股东,使农民在不直接经营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收益。因此,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组织,是实现农村产权流转的有效形式,既解决好农民单枪匹马难以参与市场竞争的问题,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1〉、尽快出台农村产权流转指导意见。目前各项产权流转的指导性意见和实施细则都是各局自已制定的,并没有市上的统一指导意见。在完善产权流转市场,明确农村产权交易收益留成比例、交易税费率等方面都无具体的细则,希望能有一些相关政策,这样才能确保农村产权规范流转。

〈2〉、建立产权流转价格评估机构和价格体系。一是建立农村产权价格评估机构。坚持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建立具有一定资质的公益性地价评估机构和中介组织,为房屋作价、入股、转让、出租、抵押评估等提供服务。二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价格体系。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规划用途、周边城镇土地价格、农作物产值和基础设施投入等因素,分圈层建立房屋流转基准价格体系,确保房屋流转公平公正,防止无序竞争。

〈3〉、加强农村产权流转金融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担保体系。除建立政府出资的担保公司外,要积极鼓励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进入产权流转担保领域,引导农副产品收购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建立农民“多户联保”的担保机制,多渠道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虽然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道路上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是,我坚信我们肯定能顺利解决的,明天的农村必将是世界型的、现代化的、田园式的美丽城市。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七

(一)确权颁证。

1、权属来源不充分,界定标准较广泛。

按照《四川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农村居民或回乡落户的干部、职工、城镇居民修建住宅,凡是能利用旧宅基地的,不得新占土地。确实需要新占土地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同意,村镇规划管理部门许可,土地管理部门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宅基地面积:20-30m2/人,四人以上的户按四人计算。扩建住宅新占的土地面积应当连同原有宅基地面积一并计算。新建住宅全部使用耕地、林地以外的土地的,用地面积可以适当增加,但增加部分每户最多不得超过30m2。通过查阅各区(市)县确权颁证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发现,农户颁证的资料中基本都未提供原宅基地或建房批准文件,宅基地部分都是普遍按照1987年以后建房的30-35m2/人确权颁证,1987年以前建房的按原宅基地面积确权颁证(建房时间不明的由村组集体提供证明予以确认),存在确认标准失之广泛的问题。

2、先行颁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可能留下遗留问题。

1面积超过二调确认面积,各区(市)县仅有选择性地颁发了小部分集体土地使用权证,都打算待二调成果正式出台后再全面铺开。

所有权清晰是使用权确权的基础,但各区(市)县为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颁证工作,完成各区(市)县政府的目标任务考核,在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证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时,就颁发了集体土地使用权证。这不但与集体建设用地确权颁证的规定相矛盾的,且易引发权属纠纷。

3、整理项目区域内土地权属调整未及时到位,为今后土地权属纠纷埋下隐患。

整理项目修建的中心村和聚居点,因未进行权属调整,跨村(组)安置户每年都要以支付一定租金或者给予青苗补偿费的形式补偿给被占地的村(组)村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颁证工作无法进行,为今后权属纠纷留下隐患,也因新增耕地无法确定权属,给耕保基金发放工作带来影响。从法律规定来看,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应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红火村安置户占用棋盘村土地且直接发放土地证书,从现行法律来看存在障碍。

4、山区宅基地复垦难度较大,复垦耕地不易达到验收标准。政府是落实复垦责任主体,农民自行复垦时间不够明确。山区宅基地复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是灾后,农民无更多资金和精力投入到复垦中,而对硬化地面的处理和大量建渣的搬运处理都无相应机具,大大增加了复垦难度。

近几年来,林业部门对农村宅基地的林盘地发放了林权证,并颁发了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使农户同一块林盘地既有林权证又有集体土地使用权证。部分耕地退耕还林后,林业部门也对其发放了林权证,但以前的承包经营权证未经合法部门注销,造成这部分农户手中同时拥有林权证和承包证,直接影响耕保基金的发放。

二、建议措施。

1、加大对农村沉淀土地问题的研究解决力度。

建议加大基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解决农村矛盾的作用,采取通过将耕地保护责任直接落实到以组(社)为单位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发放耕地保护基金,再按照村民自治通过组(社)集体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和耕保基金到农户的方法,由基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消化其内部人地不均等矛盾,从而加快耕保基金发放工作的推进。另外各区(市)县政府应加强对因土地整理、挂钩项目区实施跨村组安置农民的区域,进行土地权属调整的工作,市农业部门研究出台权属调整、确权颁证指导性意见。

三溪镇长林村村长助理:黄建波2010年3月3日。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八

根据市政协安排部署,围绕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课题,x月中下旬,市政协副主席x带领调研组深入我市x个县市区x个行政村,通过现场查看、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调研。经调研组认真讨论研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2017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求,以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产权制度为目标,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为集体经济发展方向,以镇村组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为重点,不断探索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难题,经过三年多的改革,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出新的活力,农村集体产权要素被有效激活,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农民财产性收入显著增长。截止2019年年底,我市改革提速、扩面,清产核资全面完成,实现所有村民小组、行政村、乡镇三级全覆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进。在集体经济发展中,涌现出x乡村旅游、x企联建、x工业反哺农业、x土地股份合作、x园区产业带动、x休闲旅游等发展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学习借鉴经验,得到中央和省上的充分肯定。

x县了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只有x%,了解本村集体资产和集体经济发展的情况的只有x%。从目前改革效果来看,x比较突出,x较好,相对而言,南部六县效果不明显。

(二)基层农经工作队伍薄弱,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不彻底、监管不到位。目前,大部分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是村党支部书记“一肩挑”,激励机制不健全,干事创业激情明显不足。全市专业农经工作队伍战斗力不强,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村约占x%,剩余x%的村由农经管理人员负责,但目前我市仅有农经干部x人,平均每名农经干部大约需监管x个行政村,工作体量大,且容易造成监管漏洞导致腐败问题。根据清产核资结果来看,我市x个镇村组全部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核实资产总额x亿元,平均每村拥有资产x万元,集体土地总面积x万亩,界定成员x万人,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村子有x个。虽然基本摸清了家底,但是也有部分基层干部对清产核资操作步骤和程序把握不够准确,执行能力亦有欠缺,导致部分群众对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工作认识了解不够。通过调研统计情况来看,有x%的受访群众了解本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相关情况,x%的比较了解,x%的不了解。

南部是xxx,面积约xx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xx%;

土壤有机质含量为xxg/kg,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xx;

水资源不足,每公顷综合水量xx万立方米,是全省的xx%,全国的xx%。加之我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加工业滞后、科技服务专业化程度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经营主体单一等问题突出。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布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困难较大。

(四)农村资源要素未激活,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我市部分村集体党组织整体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科技队伍、经营管理队伍力量明显薄弱,新兴行业协会带动力不强,加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新型经营主体难以进入农业产业大市场,面对分散的承包地进行股份制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基层干部群众信心不足,土地资源潜力挖掘不够。这次调研走访的xx个村中,有xx个村有产业,建立了xx个股份经济合作社、xx个经济合作社,实现盈利的有32个村,而有分红的只有xx个村。从清产核资结果看,我市农村集体有xx万亩土地资源,占国土面积xx%,其中农用地xx万亩、建设用地xx万亩、未利用地xx万亩,其中只有xx万亩农户承包地进行了确权登记颁证。

(五)地方政府配套政策衔接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市上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的文件,大到指导性意见,小到具体实施办法,涉及方方面面,但实际操作中,不能完全有效落实落地,致使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当前,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产权保护、股权权能、产权流转、产权交易、融资担保、资产评估等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等“权能”缺失。另外,虽然《民法通则》已经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地位,但是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法律对其法人属性、功能作用、业务范围、运行机制等作出规定,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迫切需要通过专门立法予以明确。同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土地、项目规划、产业布局、人才队伍等方面政策也比较少,改革后集体经济组织税赋较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推进改革的积极性。

(六)品牌建设意识不强,农产品销售价格没有做到优质优价。近年来,我市地理标志产品、生态原产地产品数量不断增加,但存在重注册、轻使用的现象。从政府到企业在商标申报成功之后,对品牌的后续使用、管理、宣传等重视不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部分从事农产品产销的企业经济实力弱、生产规模小,产品知名度不高,对品牌建设重视不够。其中覆盖范围广、涉及农民多的红枣、x、杂粮、养殖等产业,大部分处于低端生产、分散经营的阶段,互不联系、各行其道,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品牌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

对策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干部群众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6年出台《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就是为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保护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调动广大农民积极主动参与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建设。按照中央“总体部署、重点推进、先行试点、全面展开”的实施路径,2019年,x省被列为国家整省试点省份,我市经过几年探索、试点,现在已经到了全面推进阶段。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提高思想认识,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小农业向大农业转变、由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转变、由小品牌向大品牌转变、由做产品向做市场转变,让他们支持并主动融入改革,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二)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x既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耕地面积广,有x“第二粮仓”之美誉。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产业、用抓工业的力度抓农业产业、用抓工业的投入抓农业产业、用抓工业的管理抓农业管理,建立“三个一”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机制,实现工业富市、农业富民的双赢局面。从2021年起把农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形成“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班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细化研究,引导更多资源和要素向农村聚集。同时,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为县乡村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和市县部门帮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定期开展工作调度,不定期开展督查检查。

黄土沟壑区以建设宽幅梯田为载体,发展以山地xx为主导的种植和深加工产业,辅之以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建成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最终形成“南果北肉”的现代农业、现代养殖、现代加工的产业体系。以大项目引领。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项目,按照大网格规划、大林带建设的思路,推动我市农、林、牧、草等产业做大做强,注重发展小而全、杂而优的杂粮、杂豆、薯类种植和加工产业,兼顾解决林地矛盾、村矿矛盾等突出问题。打造田园综合体。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当地生态、文化等特色资源,以社区、现代农业为重点,农文旅结合,走“生态兴村、文化兴村、旅游兴村”等新型发展路子,打破乡界,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全面助推我市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四)加大监管力度,提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质量。各村镇可邀请专业人士对工作人员就清产核资的目标任务、清查对象、范围内容、工作步骤等进行业务培训,明确专人负责督促指导工作落实,做到年度清查数据与农经统计年度数据衔接,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结合每年开展的资产清查核资工作,做好查漏补缺,提高工作质量。清产核资结束后,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完善集体财务会计制度,实行台账管理。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做好日常财务收支等定期审计,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等专项审计,建立问题移交、定期通报和责任追究查处制度。对集体财务管理混乱的村,县级党委和政府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整顿,防止和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

(五)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实效。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强化市县党委农村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进一步明确乡镇农经站职能,每个乡镇农经站至少保证3名以上专职或兼职业务人员,切实履行监管职责。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大力充实清产核资的专业技术队伍。选好用好村集体带头人和集体经济的理事长,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鼓励科技工作者、新乡贤、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各类乡村精英人员返乡创业,构建乡村精英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合作机制。大力完善行业协会组织框架,在县一级建总会,乡镇一级建分会,把村组产业全部吸纳进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法人地位,特别是发改、税务等部门,在区别工商资本的同时,在农村集体经济法人在参与市场活动中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六)树立品牌意识,全面提升品牌社会知名度。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抓、农民受益”理念,积极为我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生态原产地产品以及其他品牌在宣传、使用、经营等方面营造良好氛围。树立“用好一个商标、推动一项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商标品牌战略意识,做到做产品的同时做品牌。遴选山地x、x等相对成熟的产业,成立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行业协会,重点负责现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管理、保护、使用等工作,依托行业协会形成发展合力,整合县域小品牌,着力打造x大品牌。采用“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的模式,大力推广“行业协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建设规模化种植基地,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大户,从源头提高区域产品的整体质量。制定“阶梯式”绩效奖励政策,鼓励销售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做精做优品牌。采取博览会、名人直播带货等多种手段统一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地标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九

一、工作目标通过农村产权制度。

改革,明晰各类农村产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

建设。

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林权),建立配套保障机制,促进农村产权流转,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到20xx年实现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金额达到5800万元;实现各类产权抵押融资贷款余额达到2亿元。

二、工作重点。

在年内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林权确权颁证工作。

(二)推进农村产权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采取出租、转包、股份合作、互换、转让等流转方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可采取出让、出租、转让、转租等方式流转。农村房屋采取转让、抵押、租赁等方式流转。林权采取转包、租赁、互换、拍卖、招标、转让等方式流转。

通过建立农村产权价值评估,制定农村产权抵押登记办法,建立抵押债权风险保障机制,创新抵押融资产品和服务,推进农村产权的抵押贷款工作。

在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设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乡(镇)建立流转服务站,在重点。

行政。

村落实协办员,形成区、乡(镇)、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开展农村产权交易。

三、

工作现状。

我区辖21个乡镇及2个街道办事处,497个村,33个社区居委会,4788个村民小组,现有承包农户20.2万户,农业人口71.9万人,幅员面积1258平方公里,农村承包地面积62.4万亩(国土二调耕地面积113.66万亩)。20xx年11月,我区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林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已完成了1258平方公里航摄和影像资料处理;已完成497个村4788个组的资料收集、农户指界、实地测绘等外业入户调查工作,占497个村的100%、占4637个组的100%(暂缓确权的145个组除外);已公示审核4637个组,占任务100%;录入农户信息数据19.71万户,占100%;已建立登记簿17.94万户,占91%。

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我区集体建设用地确权颁证工作总任务190421宗(其中宅基地189500宗,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用地878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43宗)。截止目前,该项工作外业宗地地籍测绘及权属调查工作已完成;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完成;宅基地完成证书制作9672个。

3、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颁证。我区农村房屋约15.3万户,面积约3000万平米。20xx年10月,联系市测绘协会组织6家测绘公司(菠源、支点、广惠、金合、维益、精绘)开展农房测绘工作。截止目前,完成全部房屋测绘约15.3万户,办理登记约2000户,核发农房产权证约2000户。

4、林权产权确权颁证。20xx年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全区林改16.5万户,涉及人口57.75万人,发证16.63万本,宗地数达51.3万宗,林地登记面积为61.42万亩。

鼓励和支持农村产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通过农村产权流转,获得资金、技术等支持,将资源要素转化为资本要素。目前已建立区级农村产权交易流转中心,下一步将逐步建立乡镇农村产权流转服务站,在重点行政村落实协办员,形成区、乡(镇)、村三级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全区共流转林地5.4万亩,流转金额1548万元;流转土地24.29万亩,流转金额1.6亿元。

在创新开展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业务的基础上,引导金融。

林业。

抵押贷款30万元。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与其他区县相比,存在底子薄、财力弱、历史。

财政。

预算),尚差资金6980万元,资金差口巨大。二是农村产权流转体系不健全,特别是乡镇和村无专门从事农村产权改革的工作人员,也无工作经费保障,给工作推进带来一定影响。

三是农村产权价值评估难,单位融资总量难以提高。由于农业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农村产权价值普遍偏低,同时缺乏专业的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机构,价值评估难,农村产权价值难以准确认定,必然导致产权价值低估,抵押融资难,难以满足业主的融资需求。

四是农村信用环境较差,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难。由于农村经济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环境较差,金融机构对农村产权的认可度不够,必然导致农村产权融资难和融资成本较高。

五、下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周密策划,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级联系会议制度,健全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工作机构,完善区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特别是落实乡镇专门从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人员,明确职责,提供工作经费保障,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二)加快农村产权颁证步伐严格按照有关法律。

法规及政策规定开展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处理农村产权权属争议,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产权确权登记颁证进程,确保20xx年完成确权颁证工作。

管理。

市场。

银行。

保险,大力开展特色农业保险,为农业提供风险保障。四是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公司为产权抵押贷款的担保功能,提高农户信用保证能力。

(五)创新开展抵押融资产品和服务制定金融机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总体实施方案,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快制定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具体实施办法。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涵盖农村各类产权信息的农户、涉农企业和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信用档案。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点和推广使用自助银行设备,逐步消除支付结算空白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涉农金融服务机构。在创新开展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业务的基础上,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开展信用贷款,互保互助贷款和农用生产设备、水域使用权抵押融资和股权、仓单、存单权利质押贷款。

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是专门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农村产权交易、股权交易、农业类知识产权交易、集体建设用地挂钩指标交易、耕地占补平衡评估指标交易和资产处置提供交易平台,为抵押当事人双方提供信息法规咨询服务,为借款人无法偿还债务的抵押物实行再流转。目前已建立区级农村产权交易流转中心,下一步将逐步建立乡镇农村产权流转服务站,在重点行政村落实协办员,形成区、乡(镇)、村三级产权交易服务体系。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十

一、xx信用社支农基本情况最近,我对贤庠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选择了农户、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村经济组织共102户,其中纯农户50户,占55.9%;种养大户11户,占10.8%;农村个体工商户25户,占24.5%;农村经济组织9户,占8.8%。调查显示,农村信用社围绕农民增产增收这个中心,立足服务“三农”,切实加强管理,增加信贷投入,在促进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自己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具体情况综述如下:

1.增加信贷投入,成为“三农”资金供应主渠道。据对102户调查显示,有78户表示向信用社借款是其解决生产、生活资金的最主要渠道,占被调查户的76.5%;有99户在农村作用社借过款,占被调查户的97.1%。

2.不断简化贷款手续,为支持“三农”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近几年来,信用社在切实转变观念、积极筹措资金、增加信贷投入的同时,深入农户,及时了解农民的心志,努力简化贷款手续,切实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肯定。例如:在黄避岙乡塔头旺村实行送贷上门、农户联保的模式;在辖区范围内评定“信用户”、“信用村”,实现农户随到随贷的方式。

3.切实加强支农宣传,助推服务功能增强。为使群众真正了解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和服务宗旨,真正发挥民主办社、群众监督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和农村,贤庠信用社通过临柜宣传、标语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认识逐步得到了提高,农村信用社在农户中的形象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变。据调查显示,102户调查户中有98户表示有钱愿意存入农村信用社,愿意向农村信用社借款,分别占被调查户的99%。对贷款种类,有70户占68.6%的调查户表示清楚,只有3户2.9%的调查户表示不清楚。因此,近几年贤庠信用社存、贷款业务发展较快,支持本地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4.切实加强信贷管理,力促农民信用观念转变。农民信用观念比较差一直是影响贤庠信用社及其他信用社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在县职社动员下,信用社把培养农民的信用观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广大农户还贷意识增强。据调查显示,102户调查户中有94户表示能按期归还农村信用社借款,占92.2%,只有8户7.8%的调查户表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

1.服务对象不广。据调查看,仍有众多的农户、个体工商户,没有把农村信用社作为贷款的首选机构,从存款看,本地同有一家农行的储机构,其存款效益与贤庠信用社不相上下,说明许多农户事实上没有把农村信用社作为存款的首选机构。102户调查户中只有51户表示在农村信用社有存款,占50%,另有50%的农户在农村信用社根本没有存款。

2.服务层次不深。受信贷管理制度、经营目标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当前贤庠社在信贷投入上存在重传统业务轻新业务、重生产轻消费、重农户轻其他的问题,贷款用于生产(含基本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87户占76.5%,贷款用于生活消费的15户占23%,其中上学为5户,建房为7户,其他2户。

3.服务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农民贷款难问题依然存在,此次102户调查户中,分别有24户占23.5%和27户占26.5%的调查户表示向农村信用社贷款偏难和办理借款手续不够方便。

以上关于信用社调研报告范文的文章如果对您有帮助,请继续关注。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十一

调查结果;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对村里的人们走访交流,听他们讲述三十年来他们生活的改变,并记录下他们生活变化的历程。经过调查分析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最伟大的政策,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在“衣”这方面,村民再也不用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苦日子了。如今,一家家服装店林立在街道两旁,村民们身着色彩缤纷,舒适大方的衣服,脚踩样式新颖的各类皮鞋、旅游鞋、休闲鞋,还会佩戴时髦的丝巾,花帽。连穿金戴银也不是很稀罕了。着装上的花费可以反映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由整个村子的状况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消费水平呈一条稳步上升的曲线。

在“食”这方面,从最初的简简单单填饱肚子到现在的食不厌精。村民对食品的最求向健康,绿色,营养,均衡方面发展。超市,百货商店里的食品应有尽有,水果、蔬菜、海鲜已经摆脱季节的限制,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糕点、牛奶、面包、咖啡也已不是小资家庭的权限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普通人家的桌上。此外,平均每人每年在外就餐的花费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逢年过节是各个饭店人满为患。

在“住”的方面,原来大-片大-片的土房被高大的瓦房和楼房所取代,不想以前的房子只有五六十平米,现在住上二三百平米的房子的村民也为数不少。而且,还有很多村民也有能力在县城里购置了房子。此外,室内的装修、家具、生活用品也丰富多彩了,不似往日的单调。而且随着村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多的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村里建了一个大大的健身场地,里面有健全的健身器材,还可以在夜晚看到很多妇女在这里载歌载舞,好不热闹。

在“行”的方面,已经彻底摆脱了“自行车王国”的窘况。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电动车、摩托车、小轿车的数目激增。车辆多了,道路的狭窄也就变成了日益严峻的问题。后来,随着“村村通”项目的执行,村委会领导村民在短短几年内,就讲原来坑坑洼洼、狭窄不堪的泥巴路全部换成了笔直宽阔的水泥大道,架起了村里通往外界的桥梁。这一切,使得村民们出行更加便捷,对外交往更加频繁,由此引进了大批外资,在落儿岭建了一个硕大的工业园区,带动着落儿岭的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用”的方面,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三大件”发生了几次变化,从最初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汽车、住房、装修”,消费从百元到千元到万元。以前那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也值得炫耀的年代已经悄然远逝。

改革开放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然而,事情总有另一面。在看到改革开放巨大成果的同时,其弊端也不容忽视。尤其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落儿岭工业园区的建设,使得落儿岭村的环境状况答复下降。河水变成了诡异的绿色,笼罩着层层的臭气;空气变得浑浊,天空也失去了往日的清澈。

2,村里很多人去了外地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了家里。缺乏父母的爱,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也少了很多。少了子女的关爱,老人们也变得孤独。

3,钱包鼓了,总有些人整天无所事事,邀这个邀那个打扑克,搓麻将。虽然赌资都只是几块钱,但这种赌博的气息还是必须加以遏制,防止其扩散弥漫。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落儿岭人,我衷心希望落儿岭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飞的更高更远。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人有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正在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省小城镇发展,开创了一条有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农民的思想观念顺应时代要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改革的成功,为发展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推进河北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是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诸多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分析研究和探讨。

一、农村改革发展状况

从总体看,我省各项指标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一)工业增加值:连续四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2015年1—11月,我省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647.0亿元,增长12.8%,增速比前10个月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完成增加值611.2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同比加快7.1个百分点。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医药、建材、食品、纺织服装等主要行业增速进一步加快。说明我省工业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但产业结构矛盾和发展方式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今年,我省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构建符合河北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既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实现了突破。

(二)投资:增速居全国第二,同比加快14.1个百分点。2015年1—11月,我省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高速增长。其中,城镇投资9767.5亿元,同比增长45.5%,增速同比加快14.1个百分点,比前10个月回落6.4个百分点。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推动城市基础实施和房地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262.0亿元,增长64.6%,拉动城镇投资增长13.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1394.5亿元,增长48.5%,增速比前10个月回落3.2个百分点。实践证明,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在我省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必将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在全省全面铺开奠定硬件基础。

(三)消费:持续稳定增长,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2015年,我省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154.5亿元,增长18.0%,增速比前10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468.3亿元,同比增长17.7%;农村零售额实现2686.2亿元,同比增长18.3%,快于城市增速0.6个百分点。我省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成为今年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稳定因素,今年我省继续把扩大内需作为重要任务,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四)外经外贸:月度进出口同比年内首次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实现两位数增长。2015年1—11月,我省对外贸易形势开始转好。全省进出口总值完成265.7亿美元,下降26.0%,其中出口总值140.5亿美元,下降37.3%,降幅较前10个月缩小2.0个百分点。11月全省进出口总值完成26.7亿美元,增长9.1%,月度进出口同比首次出现增长。月度进口完成12.9亿美元,增长42.3%,实际利用外资33.6亿美元,增长11.5%。世界经济的短期回暖并不代表完全复苏,未来二次探底的可能依然存在,当前我省必须坚持外需和内需“两条腿”走路,以产出优质和高附加值产品为核心,努力拓展新的、有竞争力的出口增长点,增强了我省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65.8亿元,增长11.0%,比前10个月加快2.2个百分点。说明我省财政收入保持在较高水平,“保增长”成效明显,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和调控作用进一步增强。

(六)物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2015年,我省市场价格降幅继续收窄。居民消费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0%、12.0%和7.4%,降幅比前10个月分别缩小0.1、0.8和0.4个百分点。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初具上涨动力,但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极小,当前的重点工作仍然是搞活流通、刺激消费,保证消费品市场的持续活跃。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省农村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农村发展改革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种种原因,村企关系复杂,导致企业目前对村企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积极性不高。由于受资金投入不足瓶颈制约,直接导致村建设工作进度慢和停顿,有许多民心工程由于资金严重缺乏而无法开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村级组织基本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造成农村基层运转困难,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二是多年来形成的沉重乡村债务压在头上,有很多村负有高低不等的外债,乡村债务不能妥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将长期受到制约。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土地灌溉面积不多,大多地块都要靠天落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脆弱。

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四)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增收缺乏保障。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目前,农民致贫的因素仍然存在,而且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从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他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受到了冲击。这些农民所面临的生活、医疗、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必然影响农民增收的稳定性。

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

三、农村发展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农民素质。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最关键的内因是农民的自身素质,同样也离不开外因即良好环境的营造。一方面,要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培育新型农民,加速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不仅要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还要加大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创业。要重视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基础上,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二)加大投入,争取资金支持。要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吸纳社会资金等方式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一是重点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农民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和技术条件,促进生产集约化、专业化,形成规模效益和区域性的主导产业优势,从而带动村的经济效益。二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充分发挥企业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三是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用于村主导产业培育、示范项目和整治项目的补助。

活方式,创造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为农民整体增收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渠道。

(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通过这次的调查,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更深了。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认真抓好发展年轻党员工作,使我们的党员、干部能够想群众之所想,真正帮助广大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农村的情况会更好。

互动,要创新推动农民变市民的进程,加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

(六)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大土地流转速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我市土地流转的政策、制度、操作程序、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稳健、可行。

(七)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机制和体制,确保农村改革发展又好又快推进。要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必须建立有效的投入机制,建立按市场运作方式为农民服务的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包括股份制银行和农民信用合作社等。农业银行也要转变观念和服务态度,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银行。相关部门也要建立为“三农”服务的资源投入、技术投入和人才支持机制和政策制度,真正建立起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入体制和机制。

(八)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重点推进小流域治理,积极种植经济林和水保防护林带。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和水利设施。经过若干年努力,彻底改变我省农业基础薄弱,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的被动局面,实现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障农村的社会稳定。要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法治建设、警政警务建设,建立起农村各种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危机处置能力,化解各种矛盾,确保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顺利进行。

(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是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当前必须把保增长与促就业结合起来,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共同增长。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城镇就业的吸纳作用;要以自主创业促就业,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要注重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投资向民生领域重点倾斜。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行业收入差距,保证经济与就业的和谐发展。

从总体来看,我们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钟山区是全省首批农村综合改革十个试点县(区)之一。为了解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对全市全面展开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提供借鉴,我们组成了调研组,对钟山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2015年11月以来,钟山区被列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十个试点县区之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相应机构,制定了试点方案和落实措施,做到了有人具体抓,确保工作经费,使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乡镇机构改革稳步推进

工委)、政府(行政)主要履行领导和管理的职责,区政府工作部门履行业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的职责;对人事关系在区政府工作部门并设在乡镇(街道办)的延伸机构或派驻机构,实行区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街道办)双重领导、双重管理的体制,区政府工作部门履行对相关延伸机构或派驻机构人员的人事管理和业务工作的部署、指导、监督和考核的职责,乡镇(街道办)履行日常工作的管理、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考核的职责。各类人员职责明确,对于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2.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抓组织建设和制度完

善,加强对村民自治活动的指导。坚持把村民自治工作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与乡镇(街道办)及相关单位签定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村民自治工作指导任务。各乡镇(街道办)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指导所辖村结合实际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建立和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干部述职评议”等配套制度,村民自治活动基本按制度开展。帮助建设村民自治活动场所、完善村务公开阵地、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档案管理,并及时解决村民自治阶段性工作经费,确保工作所需。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或向社会募集资金等方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3.整合乡镇(街道办)机构,完善和加强社会化服务体

系。对乡镇(街道)所属事业站所进行整合,人事关系在乡镇(街道办)的事业站所设臵为四个:农业服务中心(办事处不设臵)、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财政所、劳动保障事务所(乡镇不设臵);人事关系在区政府工作部门管理的延伸机构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煤炭管理站(产煤镇设臵)、林业站、畜牧兽医站(办事处不设臵)、中小学校、卫生院。撤销了乡镇的乡镇企业管理站、统计站、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扶贫工作站、劳动保障事务所和街道的乡镇企业管理站、统计站、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农业服务中心、街道管理办公室、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城-管中队等机构,其职能划入相关机构。为保证乡镇机构改革后,农村教育、科学、文化等工作力度不减弱,在各乡镇(街道办)设立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中心,为区直部门与乡镇(街道办)建立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提供了保障。

逐步安排岗位;五是对自愿提出辞职的,同意其辞去职务。对乡级非领导干部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妥善安排。

(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逐步完善

与二级会计单位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实行单据报帐制度,作为报帐单位管理。

高。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了《钟山区教育系统人事变动管理暂行规定》及其补充规定,统一全区教师管理、流转。对连续五年以上在农村(点)校任教,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可以优先考虑调入中心校或其它学校工作。

3.调整中小学布局。在实施 “两基”攻坚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义教工程”、“国债资金工程”、“危改工程”和“希望工程”,按照《贵州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第一阶段必备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要求,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撤消13个教学点,新选址建校8所,扩建学校32所,学校数量从2000年前的85所调整为72所,基本实现初中能相对集中,小学生能就近入学。

4.认真落实贫困学生救助工作。区政府根据国家规定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取消了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从2015年春季学期起,农村中、小学除代收课本费、本子费和寄宿费外,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把农村独生子女、二女结扎户子女作为重点救助对象,在免除书费、寄宿生生活补助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三)财政管理体制基本理顺

1.组织实施有力。区政府成立了工作机构,并派员到安

徽省无为县学习考察,在对全区乡镇(街道办)财政工作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钟山区“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在全区九个乡镇(街道办)推行。同时在区财政局增设“乡财股”,负责“乡财县管乡用”具体工作。乡镇(街道办)财政继续设臵总预算会计,负责办理体制算账、预算编制、会计核算等具体事宜,使乡镇(街道办)在财务核算中保持独立主体地位。

乡镇(街道办)家底。同时,围绕实施方案制订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实现收入的源头控管,并严格支出程序,严控资金流向,规范支出行为。

3.农民补贴到位。综合直补和种粮直补两项补贴共涉及29188户14万多人。由于金融部门在偏远地区无营业网点,全面实现发放“一折通”较为困难,先确定汪家寨镇和月照乡为试点,试行“一折通”,对其他暂时无法实现的乡镇(街道办),及时采取印制“贵州省对农民补贴通知书”的办法,张榜公示,由乡镇(街道办)财政所以现金方式发放。

4.形成网络管理。为适应“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需要,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搭建财政区乡局域网。目前,全区除月照乡和凤凰街道办事处需采用光纤接入方式,搭建时间较长,尚未开通外,其余7个乡镇(街道办)已基本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

(四)乡村债权债务清理核定

1.清理核定乡村债权债务。区政府及时成立清理化解乡村债权债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经区税改办核定,自1992年“撤并建”到2003年12月31日止,全区9个乡镇(街道办)乡村两级因兴办企业、发展公益事业和种养殖业等共累计负债2117.74万元,全部为乡级债务。村级没有债务。

部门协商债务解决和处理方法。三是大力扶持乡镇(街道办)发展经济,壮大经济总量,强化税收征管,开源节流,加强预算管理,约束支出行为,逐步化解乡镇(街道办)债务。

二、几点启示

(一)认识到位是抓好试点工作的关键。钟山区紧紧围绕“三改革一化解”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的初步成绩表明了区委区政府认识到位,思想统一,高度重视,把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措施,积极探索,重点突破,抓实抓细每一个环节,扎实推进改革健康发展。

(二)加强领导是抓好试点工作的前提。钟山区列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后,即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做到了人员到位,确保工作经费。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对全区的试点工作统一实施,重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负责地认真组织协调推进各阶段工作。尤其对乡镇机构改革调整、精简分流富余人员等政策性很强的重要环节,反复研究方案,周密考虑,稳妥谨慎,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充完善方案的具体内容。“三改革”的方案通过实践证明基本符合区情乡情,为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协调推进是抓好试点工作的动力。乡镇(街道办)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都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钟山区在全区全面实施农村综合改革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按照中央和省、市对搞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统一部署,明确改革目标,把握总体要求,使“三改革一化解”工作同步进行,协调推进,既保证了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又为农村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关系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深刻变革,应当在试点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宣传贯彻中央和省的有关政策,让广大群众都知道都参与。但在试点中,除机关和乡镇(街道办)参与试点操作的人员外,知晓的不多,农村群众更少。

(二)教育经费缺口大。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以后,虽然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力度加大,但由于县级财政十分紧张,主要用于发放工资和基本建设,生均公用经费不足。近几年来,民办教育发展迅速,但各级政府引导扶持不够,办学校条件受制约。民办教育水平不高。

(三)乡镇债务化解困难。从钟山区清理的情况看,自1992年“撤并建”以来,全区9个乡镇(街道办)累计负债2117.74万元,主要是因兴办企业、发展公益事业和种养殖业等贷款,而乡镇经济发展缓慢,靠自身财力逐步化解,需要很长的时间。再是乡镇支出随意性大,预算约束力不强,年度支出安排不尽合理。

(四)农村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在试点中,根据中央建设中国农民补贴网的要求,将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粮食资金等纳入“一折(卡)通”发放管理,由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较少,推行这项工作难度大,给群众补贴兑现不及时,带来很多不便。

四、对策建议

[2015]34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扩大市、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省政府确定从2015年起,我市作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市,试点方案已于今年9月经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各县区应尽快拟制完善试点实施方案,加强领导和协调,统筹规划和部署,精心组织和实施,认真探索和创新,做到操作有序,富有成效,为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做好表率。

政策规定、业务能力强、各方面素质好的工作人员组成和充实,并明确要求,落实责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抓好试点的同时,要及时总结既符合本地的实际,又有创新性的好的做法和经验,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使全市面上的试点工作统一协调推进。

(三)要加大对农村综合改革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市和县区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和宣传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重点宣传党和政府推进改革的整体工作部署,宣传各县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改革政策的具体工作措施和情况,宣传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村群众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热情和行动,宣传农民群众在改革中真正得到的实惠。通过积极广泛宣传,在全市上下形成扎实推进改革试点的良好氛围。

(四)要严格执行农村综合改革纪律规定。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5年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黔府发[2015]12号)文件,对严肃工作纪律作出了明确规定。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涉及面广,直接关系乡镇干部和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很强,在试点的各个阶段,必须按规定进行严格对照检查、督促落实,对违反规定的人和事要据情及时纠正和严肃查处,确保全市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五)要通过试点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从钟山区试点中反映出的问题看,主要是县级政府财力薄弱,转移支付力度小,对化解乡镇债务、解决乡镇教育经费不足等困难较大。

要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观念,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重点考虑对农村的投入支持。我市城乡差别比较大,城市比农村条件好,农村太落后,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城市少投入一点,多向农村倾斜,千方百计为加快农村发展注入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十二

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促使农村产权由“沉睡资源”变“流动资本”,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提高农民收入,结合我县实际,中心成立了调研组,先后深入旴江镇和头陂镇,通过座谈交流、随机调查、入户走访、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的现状。

1、交易种类单一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旴江镇的清水村沙子岭、彭家桥、大屋下村、羊面岭等村小组,以及头陂镇西港村等村小组中,所流转的只是老百姓的农田和山地的经营权,而农村中的其他的如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四荒地”使用权、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使用权、农村闲置宅基地使用权等均未有交易。

1关注,只重视签订合同的时间和金额,存在很多的漏洞,为日后的纠纷埋下隐患。

3、交易价格随意化。旴江镇清水村沙子岭的84亩农田流转是350元/亩;25亩低洼地流转是204元/亩,因是本地村民养殖龙虾,政府还为农户每年补贴600元/亩;彭家桥有100亩左右的农田以200元/亩的价格集体流转出租给本村10个村民;大屋下村小组有70亩左右的农田以200元/亩的价格出租给本村村民种植烟叶;羊面岭村小组有15亩的土地以1000元/亩的价格出租给2个人种植草莓;头陂镇西港村有山地600亩,以1000元/年的价格承包给私人成立合作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没有专业的评估机构和评估制度,农田、土地流转的价格随意性很大,造成的结果是有时候不能物有所值,难以保证流转价格的公平合理,损伤了农民的权益,也不便于政府对流转交易实施公平性、合规性监管。

二、制约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的因素及分析。

一、规范、有序的管理,制约和影响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工作的深入开展。

1、服务体系不健全。县里在整体推进这项工作时由于。

2人员的变动还没有成立相关的领导机构,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给工作推进带来一定影响。县级虽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但没有完整的工作场所,配套服务没有跟进,相关部门并未派员入驻开展相应的工作。乡(镇)、村两级缺少农村产权管理和流转服务的机构及人员,尚未形成县、乡、村三级上下贯通的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导致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收集渠道不畅,产权资料的审核、权属查档、交易备案等环节的工作开展较为困难。

2、政策制度不完善。目前,抚州市制定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各项产权流转交易制度、规则等,但县里具体操作的实施意见还没出台,已制定的一些制度和规则还须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从国家政策层面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房屋、水利设施等产权流转交易还有许多限制条件,还未出台具体政策。目前还缺乏引导和规范各类产权进入交易中心交易的激励机制,私下的场外交易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存在。

3要原因之一。

三、做好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工作的几点建议。

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农村综合产权规范化交易,既是贯彻党中央深化农村改革内容之一,也是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成立相关机构,组织专门人员,加强工作研究,全面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

1、思想上务必要高度重视,形成工作合力。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是实现农村资产资本化的核心环节,对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村产权的流转和交易,完善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提高农村资产资本化程度,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跨越,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对农民资产进行市场竞价,实现价值市场化,提高产权价值,有利于提高农村产权利用效率,增加农民财产收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农村和谐稳定。

4交易中心,建立全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的唯一市场,并明确规定农村集体产权必须入场交易,鼓励农民个人产权进场交易,坚决杜绝“市场之外有市场”和“场外交易”现象发生;乡镇设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站,负责收集汇总、核实本乡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定期上报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各乡镇行政村明确1名信息员,组织开展政策宣传、信息收集、规范交易、项目推介、权益维护等服务工作,切实把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工作深入到基层一线。

2、建设上务必要把握规律,有序组织推进。一是完善平台建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发展目标是要建成集产权交易、维权服务、投融资服务、资产处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要整合使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场地和设施,合理划分电子竞价区、窗口服务区、现场拍卖交易区和信息发布区等四大功能区,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再由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派员入驻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服务窗口,实行集中办公,按照“统一受理、分职履责、归口管理”的运作方式提供“一站式”服务;要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网站,为产权交易人提供资料录入、信息查询和网上交易等服务,从而构建起交易品种齐全、架构清晰、制度规范、模式先进、信息联动、风险可控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

二是健全政策法规。坚持制度为基、流程为核、阳光为要,规范平台运行管理。要出台“实施意见”,结合实际,5提出切实可行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方略;要完善交易管理和服务体系,明确场所设施使用制度、信息发布制度、组织交易流程、交易鉴证等事项,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的系列“铁规”,对具体的交易方式、违约责任追究等方面制定详实的规则。要明确交易内容,既包括镇村两级集体、农民合作社、农民个人及社会的资产资源的流转交易,也包括金融资本和劳动服务中介等方面,法律没有限制的品种均可以入市流转交易,方式、期限和流转交易后的开发利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农户拥有的产权是否入市流转交易由农户自主决定。

6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增收。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资产、宅基地等不同的权属,涉及的面宽量大,政策性和业务性很强。因此,要尽快对业务工作人员开展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政策制度、操作流程、网络平台管理等业务培训,并选派业务人员到先行地区现场跟学,实地操作。同时,要制定好一系列培训制度和奖惩措施,把推进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工作纳入相关单位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推动业务学习常态化,逐步建立起一支熟悉业务、政策明晰、本领过硬的专业队伍,努力把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打造成展示服务政府、阳光政府的新“窗口”,源头防腐、廉政勤政的新“阵地”,服务发展、造福百姓的新“载体”。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十三

一、调研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美好图景。与此同时,中央明确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显而易见,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

二、调研时间:

xx年xx月——xx年xx月。

三、调研范围:

居力很镇15个行政村。

(一)发展意识跟不上发展需要。

1.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核心。但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后于农村改革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对发展认识不够,对上级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农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农村基层干部存在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2.农民群众观念陈旧,市场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发展意识淡薄,农业生产上只顾传统种植,在一些利益问题上,只顾眼前小利,忽视长远效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的村上级给农民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服务,但大家不积极、不配合,致使成型的好项目无法落实。

(二)农业结构有待调整,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力度不够。

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乡党委、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经验,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投入多、产出少。加之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农村中稍有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因缺文化,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不愿向畜牧、蔬菜、水果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态农产品转型。

(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1、道路问题:居力很镇地处科右前旗政府南,东、西、北三面与乌兰浩特市、吉林省洮南市接壤,111国道横贯全镇,白阿铁路从镇东南穿过,交通便利,通讯便捷。通过多年努力,全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但从总体上看,村级道路还显得薄弱。“要致富、先修路”,群众普遍认识到这一点,但乡村公路建设项目有限、缺少资金,群众想修路的愿望与上级投入还有差距。农田水利等建设也离农村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

2、办公及活动场所问题:全镇15个行政村现已基本解决办公场所问题,但是有部分不够标准,利用学校当临时的办公场所,活动场所只有在镇政府所在地前进村有一个标准的活动场所外其他村有个别的也都存在地方孝无活动设备等问题。

(四)农村卫生环境普遍较差。

几乎所有的行政村都没有垃圾回收点,有部分农村家庭没有独立厕所,农村卫生环境不容乐观,整体上是脏、乱、差的局面。

(五)农村存在的陋习。

现在有的村还存在赌博的现象,一到冬季就开始聚集赌博,有的甚至把一年的收入输光了还欠了很多外债。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村里你经常能看到十几岁的孩子在家干活,问到为什么不去上学时他们说“不愿意上”十几岁的孩子对问题的看法是简单的,这需要的是家长的正确的引导。

仍有少数村民现在还迷信,相信xx,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

五、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发展农村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原则,理性发展、适度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

2、搞好村镇规划,新农村要有新面貌。要有个像样的办公场所,要有农民的业余活动场所,要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农民兄弟们基本上按照城市的样子,规划自己心中的新农村。他们认为,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把农村卫生环境搞上去,干净整洁才是新农村应有的面貌;其次,做好村镇规划、产业规划和城乡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再次,搞好示范村和新村镇建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

3、优惠政策要延续,幸福美景万年长。近三年,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农民在举双手赞成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衷心地希望国能持久永恒,用持续稳定的政策来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好局面。

4、易旧俗、树新风,新农村要有新风气。各村制定符合实际、能治“坏习气”的(村规民约)。像红白喜事、赌博现象都要按新村规处理,全体村民共同参与起来,共同抵制歪风邪气,弘扬社会正气,改变“遇事没人管,谁管遭白眼”的现象。

5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用好大学生村官。加强农村基层党员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领导带头作用。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作物的增产、增收。鼓励农民进行创业,对创业者给予优惠政策与奖励,政府帮助发展大型养殖产业。落实好上级下达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指标,不搞‘面子工程’。加强农村、农民的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居力很镇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十四

去年以来,长沙县旅游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旅游业走访调研,先后召开了全县各镇(街)、相关县直部门、重点旅游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深入县内开慧、金井、果园、白沙、福临、青山铺等镇(街)景区(点)和项目建设现场调研,赴广东新会区学习交流,开展旅游合作联盟,综合调查研究内容,进行了些许思考,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长沙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旅游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县旅游局单列设局以来,长沙县旅游局理顺管理体制,加大队伍建设,实现了县镇(街道)管理、点面管理和条块管理三个层面相结合,在全县构建了统一的旅游管理新格局,为加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期间,长沙县旅游经济指标持续攀升,旅游产业综合总收入从20的32.57亿元增长到年的81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次数从2019年的317.3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717万人次,综合收入和接待人数均增长了两倍多,2019年全县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县gdp的5.6%。目前全县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2个,省级特色旅游名村3个;有星级乡村旅游点52家(其中五星级乡村旅游点15个);有省级旅游示范点7个;省级旅游购物点1个;旅行社3家;星级旅游饭店3家;星级餐馆1家。全县形成了结构合理、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良性旅游格局。

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期间,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作为长沙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一翼,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优化了全县旅游经济的发展措施和政策保障,制定了《长沙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了对旅游项目投资的政策扶持力度。实施旅游体制改革,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了旅游管理部门职能,在产业转型发展上由接待观光型向生态休闲度假型转变,在景点建设上由全面开发向重点扶持转变,在资源利用上由控制资源向实际建设转变,在管理上实现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已初步形成。

旅游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一是乡村旅游稳步发展。重点推动板仓慧润国际露营基地建设,新建露营木屋4栋共200平米,澳大利亚环保木屋100平米,帐篷酒店12间,打造了高端国际化的乡村旅游模式。开慧镇25公里和金井镇33公里环乡自行车绿道建设全面铺开,金井镇大力推行“绿色、低碳、环保”的出游理念,建成了一个游客接待中心和自行车投放系统,全镇已建立自行车投放点8个,配备自行车400台,环茶园自行车绿道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二是景区建设不断提质。杨开慧纪念馆通过改建停车场、公厕,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标识标牌、旅游商品购物店和步行游道,景区品质大幅提升。三是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开慧、金井、福临、青山铺、白沙等乡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福临镇影珠山抗战遗址和上山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已获批省级风景名胜区。青山铺镇刘少奇天华农村调查研究基地建设初具雏形。严格按照国家旅游标志标牌的制作标准,投入120万元新建全县主干道的43块旅游标识标牌,极大方便了游客出行。松雅湖新建环湖游道11公里,游道园林景观等美湖工程基本完工,给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旅游整体形象不断提升。近年来,长沙县坚持政府宣传旅游形象与企业推介产品相结合、业界推广与公众宣传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扎实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利用高铁优势,北上北京南下广州进行宣传促销,利用机场优势,出境日本、韩国开展宣传推介。同时,积极参加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组织的旅游交易会和博览会,宣传推介长沙县旅游资源。成功举办了长沙第三届乡村休闲旅游节、5.19首个中国旅游日活动、“首善携老区共进,幸福伴长寿齐行”旅游合作联盟、银企合作、工业旅游节、露营节、茶文化旅游节、葡萄文化节、“魅力星沙”摄影大赛、“民厨争霸”等主题活动,中央七台、旅游卫视、湖南卫视、《中国旅游报》等40余家媒体对相关活动进行了深入报道,吸引了众多眼球聚焦长沙县旅游业。

二、旅游产业发展瓶颈。

创新意识不强。全县上下就依托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已形成共识,但对发展旅游业是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硬实力的认知度还不高,工作中开放意识、创新意识不强,现有政策措施激励作用不明显,促进旅游业大发展的办法还不多。

旅游品牌不响。全县旅游产品策划、建设、运营等方面较为落后,景区规模不大、档次不高,旅游产品功能单一,基本停留在“红色旅游和文化旅游走一遍、生态旅游漂一趟、乡村旅游吃一顿”的观光旅游层面,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业投入渠道相对单一,投资严重依赖政府,仅仅靠国家投入难以保证我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外地做法相比,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比较滞后,旅游大项目不多,一些好的旅游资源至今尚未得到很好开发,没有发挥出应有效应。

基础设施滞后。由于投入不足,我县旅游基础设施滞后,特别是北部基础设施跟不上。县内景区(点)间通畅的交通网没有形成,部分景区(点)道路狭窄;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水平不高。娱乐与购物没有形成区域规模,还不能适应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

三、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十三五”期间,我县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省、市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按照“三个共同”实现“三个共享”的发展理念,注重项目拉动、宣传营销、行业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转变旅游发展方式。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正确把握我县的区位优势和基础优势,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我县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低碳环保游。“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意识,将旅游产业从“两型富民产业”的定位提升到与工业相提并论的高度进行统筹发展”。根据最新的长沙市的县(区)区划调整,长沙县南部三个镇(街)已划入天心区和雨花区,按照我县打造大城北的发展战略,将长沙县旅游业重心将向北延伸,我县北部生态资源优势突显,适宜于发展观光休闲度假型旅游。

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机构,从宏观上把握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方针和指导原则,组织制定激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重大旅游开发项目进行组织、协调和督导,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等。针对新形势新要求出台加快全县旅游发展的意见,按照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扶持特色旅游企业,鼓励发展专业旅游经营机构,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

加大旅游资金投入。设立长沙县旅游发展基金,建议县政府每年安排800—1000万的旅游发展基金,重点用于补助旅游项目开发、奖励旅游企业等。制定土地、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旅游业开发,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社会参与的旅游开发与经营新格局,改变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投入不足的问题。

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北部乡村旅游,打造以杨开慧纪念馆4a级旅游景区为中心,涵盖金井、开慧、白沙、双江、福临、青山铺的5a级旅游景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开慧板仓慧润国际露营基地为核心的“长沙市乡村旅游示范区”。结合乐和乡村和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建设好金井茶乡小镇、白沙水果之乡、春华田园水乡的乡村旅游。突出汽车产业优势,以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上海大众等配套园区为载体,把工业旅游打造成为长沙县旅游新亮点。

打造旅游知名品牌。精心策划,对重点景区进行重点包装推介,确保我县旅游形象包装宣传推介能有大作为,强力推出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旅游知名品牌。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契机,重点打造影珠山抗战遗址等景点,力争用3年时间推出影珠山旅游风景名胜区这块名片。着眼长远,打造麻林温泉和田汉故里等旅游景区,提高我县景区品质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影响。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十五

在“衣”这方面,村民再也不用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苦日子了。如今,一家家服装店林立在街道两旁,村民们身着色彩缤纷,舒适大方的衣服,脚踩样式新颖的各类皮鞋、旅游鞋、休闲鞋,还会佩戴时髦的丝巾,花帽。连穿金戴银也不是很稀罕了。着装上的花费可以反映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由整个村子的状况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消费水平呈一条稳步上升的曲线。

在“食”这方面,从最初的简简单单填饱肚子到现在的食不厌精。村民对食品的最求向健康,绿色,营养,均衡方面发展。超市,百货商店里的食品应有尽有,水果、蔬菜、海鲜已经摆脱季节的限制,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糕点、牛奶、面包、咖啡也已不是小资家庭的权限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普通人家的桌上。此外,平均每人每年在外就餐的花费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逢年过节是各个饭店人满为患。

在“住”的方面,原来大-片大-片的土房被高大的瓦房和楼房所取代,不想以前的房子只有五六十平米,现在住上二三百平米的房子的村民也为数不少。而且,还有很多村民也有能力在县城里购置了房子。此外,室内的装修、家具、生活用品也丰富多彩了,不似往日的单调。而且随着村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多的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村里建了一个大大的健身场地,里面有健全的健身器材,还可以在夜晚看到很多妇女在这里载歌载舞,好不热闹。

在“行”的方面,已经彻底摆脱了“自行车王国”的窘况。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电动车、摩托车、小轿车的数目激增。车辆多了,道路的狭窄也就变成了日益严峻的问题。后来,随着“村村通”项目的执行,村委会领导村民在短短几年内,就讲原来坑坑洼洼、狭窄不堪的泥巴路全部换成了笔直宽阔的水泥大道,架起了村里通往外界的桥梁。这一切,使得村民们出行更加便捷,对外交往更加频繁,由此引进了大批外资,在落儿岭建了一个硕大的工业园区,带动着落儿岭的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用”的方面,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三大件”发生了几次变化,从最初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汽车、住房、装修”,消费从百元到千元到万元。以前那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也值得炫耀的年代已经悄然远逝。

改革开放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然而,事情总有另一面。在看到改革开放巨大成果的同时,其弊端也不容忽视。尤其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落儿岭工业园区的建设,使得落儿岭村的环境状况答复下降。河水变成了诡异的绿色,笼罩着层层的臭气;空气变得浑浊,天空也失去了往日的清澈。

2,村里很多人去了外地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了家里。缺乏父母的爱,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也少了很多。少了子女的关爱,老人们也变得孤独。

3,钱包鼓了,总有些人整天无所事事,邀这个邀那个打扑克,搓麻将。虽然赌资都只是几块钱,但这种赌博的气息还是必须加以遏制,防止其扩散弥漫。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落儿岭人,我衷心希望落儿岭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飞的更高更远。

现在虽然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农业、农村、农民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而党的十六大提出抓住新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全党理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虽然按照当时三步走的规划提前走完了前两步: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基本小康”,但同全国“总体实现小康”还有一定差距,农村牧区差距更大。国情、区情都说明,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所以,清醒地分析和认识农村的地位、现状和比较优势,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虽然各地为改善“三农”的状况,积极实施利农、惠农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业的发展地位,促进了农村的转变和农民思想认识的提高,作为“三农”发展中最主要载体的农村,如何发展,更成为关注的焦点。但面对农村发展事实,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面对美好的憧憬,应立足现实、理清思路、找出问题、加以分析、妥善解决。

经过查阅一些电子资料和有关权威书籍,现将一些事实呈现给大家。

十年农村发展规划被迫搁置,随之被放弃的还有相关联的农业发展思路,集中规模发展的大花卉、大棚菜、大渔场均因村民在当地被城镇化而泡汤。失去了农地、拆迁没有被合理的补偿、面对被上楼、被城镇化、被冠呼之与市民同等待遇的农民们,部分实践中的规划不合理、缺乏相关联配套措施的城镇化,确实损害了农民的根本利益,更把他们的生活逼上了绝境。只有合理、务实、规范的城镇化,健全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放弃盲目不切实际的构想,少点官员的政绩观,切实从农村的实际出发,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从发展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符合当地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才是真正的造福于民。

收入。据我了解在我老家,一亩地的租金是一年800元,一般的家庭会有7-10亩土地,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再来谈谈农村风尚。经过改革发放的数十年,人们早已习惯了以钱为主题的生活模式。无论什么都要以经济收入的多少来衡定。相亲越来越取决于家里年收入多少,家里有房有车没有。办事要看送礼多少,只要礼多,那就“有钱能使磨推鬼”;竞选村长要看谁送的礼多,当然,现在已经有地方直接送钱了;好事没人办了,怕影响工作怕被讹;为了钱有些女孩不顾羞耻去卖淫、跳裸体舞等等。再就是村霸滋生,善良的人被欺负,恶人是横行霸道,也许这正与中国在世界上处境是相同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还会实现全民健康生活吗?我认为国家应该打击贪官污吏,财政下发的拨款能够确确实实落实到农民手中,不然我们谈何“社会主义”,谈何“共产主义”!其次国家应该提倡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良好风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同时建设优秀的文化,不仅利党利国,而且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国家不乱,人民不闹,才会有发展前途!

的好,穿的好,还不让干活。导致现在的孩子不能吃苦、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受不得一点挫折。媒体上还经常报道有关子女不孝顺老人的故事。而且此类事情频频发生,我看了此事的第一感觉就是中国的教育出了大问题。难道出现此类事情你家长没有责任吗?我觉得最少要担百分之六十的责任。当然这还与社会大环境也有直接的关系。在农村,教育资源较为落后,有的是好几个村庄才拥有一个小学,并且学校硬件建设不是很好,教室少,环境差。有的甚至没有操场,可想而知学生们的体育教育是否达到国家标准。我认为国家应该多多关注农村教育事业,不仅仅是抓好城市优等教育,农村教育更不可小看,毕竟农村人还是占大多数!

最后再谈谈农村养老问题。我们知道城市里的老年人退休了会有退休金,工资待遇较为丰厚,可是农村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老老实实种一辈子地,最后养老还是靠子女。不过现在国家设立了养老保险,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困境,但农村养老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我认为真正的老有所养要涵盖很多方面。除了老人拿养老金,还必须要“老有所医”,就是有医疗保障;要考虑到老年人精神生活,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事”,就是老人要有东西学,有事情做。

以上就是我所浅谈的关于农村发展现状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长期以来,我市在气象为农村防灾减灾、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三个一”工程建设等等,但面对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政府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气象服务的能力还有差距。

为进一步落实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江苏十一届五次全会、南通十届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好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指导意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客观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新要求及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查找不足,全面部署我市今年以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根据市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部署,开展本次调研活动。

在调研中,我们注重调研的代表性,深入海安和如皋两地,邀请当地作栽、植保、水产、蚕桑、渔政和部分乡镇农技人员进行了座谈,认真听取他们对气象为农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实地考察了如皋市的常青千亩连片高效农业园区,在田间地头与设施农业从业人员交流,了解气象服务需求,听取气象服务意见,收集气象服务建议。另外,我们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在南通气象兴农网设立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问卷调查专栏的形式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此次调研使我们深感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大有可为。

一、南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南通东临黄海,地处长江下游,江河湖水网交织,素有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之称。全市9个县(市、区)、123个乡镇,1646个自然村。全市土地面积为8001平方公里,人口769.79万(2015年末数据);其中农业耕地面积700万亩,土壤肥沃,适种范围广,盛产水稻、蚕茧、棉花、油料等作物。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811元,同比增长13.1%。 南通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季风特征明显,自然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但由于兼受西风带、副热带和热带天气系统影响,天气气候复杂,灾害性天气频发,洪涝、干旱、暴雨、强对流、热带气旋、连阴雨、高温、寒潮、冻害、大雪、大雾等灾害性天气基本每年都有发生,气象灾害已成为危害全市农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农村改革发展需要更优质的气象服务

获取气象信息主要渠道依次是电视、电话、广播、手机和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电视是农民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手段。另外,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还有报刊、互联网等。农民最渴望从互联网和气象兴农网获取的信息主要是农业气象信息、农资价格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均占92%。但目前农村电脑普及率比较低,60%农民对互联网以及本地气象兴农网不了解,30%农民只对互联网有些肤浅了解。对于农产品信息发布,只有28%的农民认为在气象兴农网上发布方便;36%的农民不知如何发布,农经信息进村入户困难。对于南通市气象部门给予的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及时率,有90%的好评;对于气象部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三个一”工程项目,在推广和普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知晓率达到80%;在气象知识宣传普及方面,比如防雷知识、农作物病虫害与气象条件关系、种植新品种所需的气候条件等,约80%的被访者均了解相关知识。农民还希望气象部门多提供农业气象科技和灾害防御等方面的服务。有些农民朋友反映,他们希望得到中短期气候预测甚至是年景展望,以便于调整种植结构和安排农业生产。农民希望在农村改革发展中要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希望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选址和房屋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农民普遍认为人工增雨对缓解当地旱情作用很大,其中90%认为作用很大。

从以上情况分析,我们认为农村改革发展对气象服务有着旺盛而迫切的需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发展新经济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灾害,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推进,不少乡镇开始进行规模化农业生产,对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及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方面,都对天气预报服务、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等需求更多、要求更高。农民迫切希望增加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播出次数、延长播出时间,特别是在农忙季节和重大灾害天气来临前,要增加电视天气预报播出次数;还希望有更多的手段和途径,比如增加建设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让农村“大喇叭”再响起来等等,使得每个农户、农民都能及时获取天气预报等气象信息。

2.新村镇建设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在村镇建设规划、新集镇建设等工作中,农民越来越多地考虑到暴雨、洪涝、大风、雷电等灾害以及交通、水电等因素的影响,并考虑通风和采光等条件,因此新村镇建设对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程建设气候论证、雷电防护以及合理利用气象资源等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3.培育新农民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乡镇干部和农民群众渴望获得气象科技知识,希望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增强农民对气候资源、农业气象、农业信息化等实用技术和农经信息的应用能力。

4.追求新生活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各级农村干部和农民都在追求高尚文明的生活、劳动环境,因此对健康气象、生态气象、旅游气象等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气象服务有很大的需求。

三、气象服务不断加强,但离需求尚有差距

长期以来,气象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一直是南通气象工作的重点。近几年来,南通各级气象部门针对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积极组织科技开发和科研攻关,努力提高为农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时效,在农村气象观测系统、天气预报、农业气象、农业气候论证、防御雷电灾害、人工增雨作业、气象兴农信息网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果,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完成“三个一”工程建设。“三个一”工程即:在全市每个乡镇建设1个自动气象站、1个气象兴农网服务终端、1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三个一”工程是一项实事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通过三年的建设和完善,目前,全市各类地面气象观测站达到133个,平均站距仅为10公里。并建立了数个农气、酸雨、雷电等观测站点,实现了对干旱、洪涝、大风、大雾等气象数据的动态监测。全市各乡镇共布设了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152块,完成了南通气象兴农网站的改版和升级工作,建立了乡镇气象兴农网服务终端。此外,覆盖全市9个县(市、区)、123个乡镇(街道)、1646个行政村的由123名联络员组成的乡镇气象联络员队伍和1687名信息员组成的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也为气象信息的传送与反馈提供了通畅的信息渠道,实现了气象监测预警乡镇全覆盖。正如南通、副秦厚德在“三个一”工程建设总结表彰大会上所说,“三个一”工程建设的全面完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市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2.加强科技开发,努力提高为农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了提高产量预报的准确率,开展了水稻、麦类、棉花、油菜等产量预报,对外发布长、中、短期预报,几年来,准确率都在95%以上。为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与农业部门的植保单位紧密合作,开展了麦类赤霉病、棉花炭疽病、棉铃虫等预报工作,为及时、科学防治病虫害提供了气象保障服务,几年来发生等级预报准确率100%。为了提高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气象服务能力,研制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为政府合理调度水资源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气象为农服务信息传播到广大农村和农民手中。一是及时把《重要天气报告》、《农气月报》和《农气旬报》等农业气象信息,通过传真、email等方式分发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二是建立了南通气象兴农网,不断登载“气象与农事”、“农业气象”、“农业科技”、“农科动态”、“农业百科”等方面的信息;三是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等媒体,及时发布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关键性天气信息;四是利用“96121”、手机短信、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传播涉农方面的信息,深受农民的欢迎。

4.充分利用空中水资源,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目前,全市共有火箭发射装置4台(套)。尤其是在2015年和2015年抗击特大干旱过程中,全市气象部门积极开展人工增雨工作,为及时有效的缓解旱情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5.加强应急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应急响应能力。制定了气象应急响应预案,并已纳入当地政府的应急响应体系,主动参与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服务。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气象部门虽然在“三农”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由于多种原因,农村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气象信息的传递渠道与农民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二是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服务及时性与规模化农业生产需求有差距,天气预报的精细化、可用性还满足不了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是气象信息服务的适用性、针对性与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和农民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 四是农村雷电防护安全措施和知识普及与确保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差距。

五是目前农村信息化程度还很低,通过互联网交换农经信息较为困难。

六是气候区划及论证工作相对滞后,对引进新品种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均未经过气候论证,存在较大的风险。

四、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建议

1.将气象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气象工作与农村工作密不可分,气象服务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气象在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和现实作用。建议各级政府将气象为农村建设服务体系纳入当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气象为农村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一要加快建设农村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积极开展乡镇天气预报业务服务;二要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社会化综合管理体系。要加大乡镇气象联络员和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力度,这部分人员要主动承担传播天气预警预报信息、维护加密气象站日常管理、收集气象与农经信息、气象灾害上报和气象知识普及等工作。三要加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推进公共气象服务进村入户。要不断完善农村气象信息传播手段,通过广播、电视、电话、手机、报刊、电子显示屏、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扩大气象信息的覆盖面,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到受影响的农民手上。要将气象服务纳入农村文化站服务体系建设,要通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农民进一步了解气象知识,掌握气象知识,及时获取气象各类信息。

布渠道。除了气象信息以外,还可以发布其它对农业农村有用的信息,要充分发挥“大喇叭”在防灾减灾和气象信息发布上的作用。

3.努力提供优质气象服务。一要积极开展乡镇天气预报,对重大灾害性天气、关键性天气及关键农事季节天气,不仅要力求报出落时落点、量级范围、还要延长预报时效,逐步向公众特别是向农民提供三天以上的滚动天气预报。主动与农林等部门合作,做准做细农业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预报,指导农民科学安排生产和有效防御自然灾害。二要加强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我市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及应对工作,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指导农民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三要积极开展农村建设项目气象评估服务,对农村生态工程建设、重大农业工程建设、农村建设中村庄选址等,要主动提出气象评估报告,及时为当地政府和农村提供服务。四要做好农村建设中新建、改建房屋的防雷设计技术指导和检测、工程等服务工作,努力减轻雷电灾害的影响。五要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农业抗旱、防雹消雹等提供优质服务。六要办好南通气象兴农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交流各地的经验和具体做法,将农业实用信息直接传到广大农户、农业企业和各涉农单位。七要加强农村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传,提高农村和农民防灾、抗灾、减灾意识和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

4.提高农村和农民利用气象科技趋利避害的能力。努力提高农民应用气象科技的意识和水平,使农民在开展村镇规划、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时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新品种时,事先了解当地气候特点,并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通信、手机电话、报纸、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等各种手段和途径,获取天气预报等气象信息。主动向气象部门报告当地的灾情,协助气象部门维护好气象设施。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十六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如何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整体规划,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村级经济、整治村容村貌等进行同步建设,整体推进,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必须认真贯彻党的17大精神,深入分析、掌握和了解近年来农村文化发展的状况,研究制定扶持农村文化建设的措施,积极配合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现状,成因,建议。

(一)调研目的:了解xx市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发现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据此探索建设的新思路,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和对策建议。

(二)调研对象:xx市的农村基层干部、普通农户、部分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化建设典型单位。

(三)调研方法:坚持上下结合、点面结合、明访与暗访相结合的调研原则,采用听取情况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典型、走访村组农户、发放调查问卷等具体调研方式。

(四)调研内容: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农村集体经济、文化设施、村组干部、普通村民等文化建设要素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村民文化需求现状等。

(五)调查结果:以调查报告及论文形式展现。

1、农村文化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从市场供给方面看,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物质产品供给逐步提高,但文化产品和服务却呈萎缩态势。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基层政权从农村撤出,村委会权威逐渐丧失,对农民群众失去了号召力和凝聚力,农村处于自我为中心的散落状态。本该由村委会组织的公共文化生活开始废弛,公共文化设施被离弃或改为他用,公共文化产品严重不足。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农村群众的主要娱乐就是看电视、听广播或通过dvd播放器看影片,而较为落后的地区还停留在“早晨听鸟叫,白天听鸡叫,晚上听狗叫”的状态。

从市场需求来看,随着农村逐渐富裕,农民物质生活提高,其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不再满足于听歌、看电视、打牌,而对更高层次的文化生活有了需求,诸如读书看报、游园观景、听戏观演等。富裕了的农民也迫切需要自己的图书室、阅览室、休闲活动室、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也需要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随着农业生产技术含量的提高,农民群众对科技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多,科学生产,知识致富成为农民的一大诉求。

2、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民大国,至今仍有接近70%的农民生活在农村,依靠农业为生。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农民的现代化。目前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对农业科技知识接收慢,已经影响到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影响到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

要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为农业现代化提高符合要求的主力军,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文化素质与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研究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的专著《改造传统农业》中曾大力倡导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入,他明确指出,“各种历史资料都表明,农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与其耕作的生产率之间存在着有力的正相关关系”;著名学者胡鞍钢等对我国各地区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投资人力资本对促进经济增长最为有效,普及初等教育,学龄前儿童入学率每提高一个千分点,人均gdp年增长率可上升0.35—0.59个百分点。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建设全面体现小康社会发展水准、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文明和谐共富的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前提、基础和载体,没有生产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米之炊。同样,没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活力和创造力。

农村文化建设,可以让农民在富了口袋的同时,让脑袋也富起来,让农民不仅享受到丰富的物质文明生活,也要沐浴在健康、向上、多彩的精神文明生活中。农村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宽容、和善、诚信、友爱、互助”的良好风尚;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培养农民审美情趣、奉献精神、大局观念,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封建迷信、歪门邪教等不良影响;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政治组织水平,培养参政意识、民主意识、自治意识,推进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做好村民自治,实现“村民治村”。

4、破解城乡二元僵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离不开农村文化建设。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而要追究深层次的原因,城乡二元体制则是难辞其咎。城乡二元体制,阻碍了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赋予了市民和农民两种截然不同的国民待遇,人为的造成了城乡隔阂。今天要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破除城乡二元对立格局,实现城乡统筹全面发展,而这一切,也都要借助于农村文化这一把利刃。

首先,农村文化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能提高承接城市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效率,增进城乡间的了解与交流。国家文化部、科技部、教育部等单位每年都举办次数众多、内容丰富的“三下乡”活动,但一些农村地区文化落后,农民素质不高,严重影响到了此类活动的效果,收效不大,农村文化建设将有利于克服这一点。

其次,农村文化能促进城乡互动,缩小两者间差距。具备较高知识水平的农民工到城市打工,不仅可以提高收入水平,还把城市文明带回农村,推动农村文化向前发展。进程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把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和工业生产方式带入农村,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工业化进程。农村文化建设也有利于吸引城市工业,甚至是外国资金的进入,尤其是农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受益最大,有利于乡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再次,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弱化城乡间的对立情绪,树立“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舆论环境,减少城乡统筹发展的阻力。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十七

摘要: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目前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主要有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转包、城乡统筹等不同模式。通过法律规范、制度创新、组织建设、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三个阶段三种模式主要问题。

土地制度改革始终是中国整体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土地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和行业效率,也关系到中国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当前我国农业正进入一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全新发展阶段。这就要求农村土地进行适度征收和集中经营。对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主要模式进行研究。对促进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第一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始于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多种补偿安置模式的探索。上世纪90年代,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用地量随之大增,地方政府的财力也有所增强。农民在征地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完全依据土地管理法规定的标准对农民进行补偿,很难满足要求。发达地区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自行发起了探索尝试。国土资源部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安排了两批共19个城市在征地补偿安置、征地程序等不同方面开展试点,探索征地制度改革之路。这一阶段改革的特点是自下而上的探索和自上而下改革相结合。

2.第二阶段是20xx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发布之后的提高补偿标准,实行征地区片价及统一年产值的探索。征地制度改革路线自改革开始以来一直存在土地是否私有化的争论。20xx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主要内容是明确了征地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推行征地区片价和统一年产值,提高补偿标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制定并公布各市县征地的统一年产值标准或区片综合地价,征地补偿做到同地同价。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国家强力推动统一的补偿标准。

3.第三阶段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国家部署的新一轮缩小征地范围、提高补偿标准的探索。根据中央要求,20xx年,国土资源部启动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在十一个国家确定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开展征地制度改革试点。试点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区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用地,缩小征地范围,二是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机制,三是改进农用地转用与征收审批方式。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开展了触及征地制度实质的征地范围试点。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开始逐步摆脱过去“左”的做法,对公民私有财产权力的保护开始加强,征地补偿标准大为提高,征地权限逐步上划,强化用途管制,严格保护耕地。我国目前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主要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分别是: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广东南海农民到非农产业就业的比重大为增加,出现大量弃耕和抛荒现象,当地农民和外地企业纷纷办厂,土地需求量大大增加。1992年春,南海罗村镇下柏管理区经反复研究,最终将辖区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划分为农业保护区和工业开发区及群众商住区,依此实施一定规划和经营。同时将集体土地和农民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到在农民土地上兴办的企业,农民参与按股分红,农地转成非农用地的级差收益按照51:49的比例在集体和农民之间分成。企业租用农民的土地,一亩地每年几千元,且预交三到五年,企业一次性交给集体的土地租金就相当于目前国家的征地补偿费。

放不超过两年的生活补助费,补助期满仍未就业并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纳入城市低保。

芜湖模式的核心是土地所有权不发生变化,仍然保留集体所有的性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在转让、租赁、作价入股、联营联建、抵押等形式的使用权转移行为期限结束后,土地仍然是农民集体所有。试点中土地流转过程是这样的:先由各试点乡镇成立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土地的假定使用方,按若干程序和条件与村集体签订协议,取得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尔后乡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按照开放的需要向工业企业等实际用地方转让土地使用权。在此过程中,各乡镇既是土地流转的组织者,又作为中介人具体参与到流转之中。

通过对着三种模式的研究,我发现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案例模式中分别主要有以下特点:

这种模式不仅承认了土地在作农用时农民对土地的收益权,而且承认现在的股权持有者也有权享有土地在作非农使用以后的级差增值收益。这既延伸了农地承包制下农民对承包土地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权利,也使土地承包权益因为制度创新而得到加强。地方政府在采用国有出让方式征用土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将非农建设用地留作农村集体使用。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从根本上解决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但这种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的级差收益由政府垄断的问题。如果说南海模式还可以有可能实现农民以土地权利参与工业化获得致富的机会,那么这种以土地换社保的方式实际上使得农民不可能靠土地致富。这并不是社会保障的本意。这种模式并不需要财政的任何转移支付,甚至可农民最终获得的实际收入的现值有可能少于一次性补偿的额度。因此,这种模式本质上仍然是传统的征地制度。

镇建设投资公司在取得农民集体土地的使用权的过程中,村民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不排除一些村干部借机中饱私囊、营私舞弊的嫌疑。

对于这三种征地制度改革的模式,各有利弊。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建议:

第一,建立一个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和租赁市场。市、镇两级农村土地征收管理服务中心,每个村设立土地征收服务站,形成了市、镇、村三级土地征收服务体系。提供土地征收信息登记发布、土地评估、谈判交易、合同签订鉴证、法律政策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促进农村土地征收的有序进行。

第二,建立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为保证粮食安全,一方面,必须严格土地征用制度,完善土地补偿机制,避免耕地资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应对农民保护基本农田和种粮所支付的机会成本实行财政补贴,增强农民保护农田和种粮的积极性。

第三,为了降低农业经营和土地征收的风险,引入农业保险机制。由政府对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降低农村土地合作社土地使用权的抵押风险和银行贷款风险。

3、陈汉圣:对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的观察分析(中共中央政研室、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观察报告》)。

4、廖洪乐:中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十八

按照市委书记王锐同志指示要求,11月21日―24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明泰,副主席逯克宗和秘书长王小林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和市商务局、市工信委、市电商协会的负责同志,深入到秦州、麦积、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六个县区及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电商企业,对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期间赴陇南市成县、礼县学习考察了电子商务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子商务在我市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应用程度不断提升,经营业态日益丰富,配套支撑逐步完善,产业化经营逐年提高。截止10月底,全市共有各类电子商务企业530多户,网店6450多个,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9.6亿多元,约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0%,其中农产品销售额4.2亿多元,跨境电商交易额120万元;建立县级电商中心7个,乡镇电商服务站113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79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2.6%,其中贫困村服务点782个占贫困村总数的75.6%。

(一)电商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市、县区相继成立电商工作领导机构,组建电商协会,实行“市上总指导,县区总负责,乡村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加强协调配合,推动工作落实。其次,市、县区制定了鼓励、指导、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市上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等六个文件,通过政府引导、资源整合、协会助推、市场运作、上下联动等方式培养、扶持电商,服务电商,促进有实力、有潜力、有能力的电商健康、快速发展。近三年来,省、市投资8500多万元,用于电子商务示范县区建设工作。

(二)电商平台建设不断加快。一是以天水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天水商城”、省级电商示范基地、示范县区、示范企业为主体,以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平台为基干,以天水在线、天水生活网、农昕花牛、森美易购等本土电商平台为补充,推动电子商务与工业、农业、交通、商贸流通、金融、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与发展。二是作为电商孵化园的天水电子商务产业园,入住电商孵化企业36户,天水66号文化创意空间入驻文化虚拟创客24家。三是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次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渗透、融合,利用自己的网站和内部区域网,开展线上线下的商务活动和在线信息服务,增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四是县区建立电商中心,乡镇建立电商工作站,行政村建立电商网店,农户建立微博、微信直销点,初步形成了覆盖市、县区、乡镇、村组、农户的电子商务网络,催生了“烟铺模式”、“清水模式”,开启了助农增收的新渠道。

(三)电商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一是网络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全市已实现光纤网络和4g网络城区、乡镇、行政村全覆盖,比原计划提前三年完成了《关于加快全市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奋斗目标。二是物流快递覆盖率不断提升。全市24个快递品牌取得经营许可网点187个,辐射全部城区和113个乡镇中的91个,覆盖率80.5%,一至十月快递投送量2425.57万件。保税物流、专业物流、产业物流、城乡配送物流、航空物流等不断涌现和发展。三是电子支付体系建设不断改良。全市实现了空白乡镇网点全覆盖和2941个村级行政村智能支付终端全覆盖,各银行及金融机构通过建设改造atm/pos网络,大力开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以及第三方支付等新型电子银行业务,打通了电子商务线上和线下的支付渠道,为更多行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保障。

(四)产品品牌培育不断推进。一是积极实施商标战略。全市目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6件,地区标志证明商标8件,甘肃省著名商标116件,天水市知名商标80件,国际注册商标2件。二是按照“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商标注册、统一品牌经营”的要求,积极开展农产品知名品牌建设活动,全市累计创建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11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0个、产地33个,绿色食品69个,有机食品2个。秦安县先后推出注册了“桃跑计划”、“秦妃蜜桃”等自主市场品牌,推动电商与农产品培育融合发展。

(五)培训宣传工作不断深入。一是人员培训持续开展。加强与天水师范学院、甘肃省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淘宝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成立天水市电子商务学院,构建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高等院校、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培训体系,面向全市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电商人员培训;各县区积极采取苏宁模式、电商示范、电商夜校等形式,对各电商服务中心及站、点工作人员、企业法人、大学生村官、复转军人、电商创业青年、网店店主、电商运营人员等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培训。,全市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83期,培训1.5万余人次。二是宣传推广持续发力。天水日报、天水在线开设专栏,及时报道全市电商发展情况;拍摄《丰收在网》微电影,宣传电商精准扶贫;开展秦州大樱桃、秦安蜜桃、花牛苹果等视频行动;邀请天水籍名人潘石屹、郭霁虹、袁丫丫分别代言天水花牛苹果、秦州大樱桃、清水青皮核桃;央视财经频道联合国内著名的30家网络直播平台同步直播清水电商扶贫?果真厉害专场,县委书记代言为果农卖苹果,引发了央视、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清水苹果成了“明星果”。通过大范围、宽领域的宣传推介,政府重视、企业主导、个人参与、社会支持的电商发展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二、存在问题。

(一)电商政策服务不够完善。一是各县区缺乏电商产业发展规划,政府相关部门联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电商发展仍然停留在企业自由发展的阶段。二是电商统计工作基础薄弱,相关部门、行业自成体系,缺乏统一的统计制度。三是市、县区均未设立电商发展基金,发展电商的工作经费、培训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四是电商商户数量多、规模小,固定资产较少,缺乏银行要求的抵押物,不能取得有效担保,难以取得信贷支持。五是县区商务部门属挂牌单位,没有专门的电子商务工作管理机构,也未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引领、指导、服务电子商务发展的职能缺乏支撑。

(二)电商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一是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电商活动仅限于收集行业信息、发布企业产品信息,获取定单、完成线上交易的能力较弱。二是传统特色产业电商运用层次不高,基本处于“小打小闹阶段”;家电、家俱、五金、机电、建材等传统批零市场的电商化和电商平台化发展步伐缓慢,独立网店较少。三是大型电商企业、本土龙头型电商企业和电商服务型企业欠缺,电商企业的实力和影响力较弱,电子商务对商品销售的带动能力不强。四是农村电商尚处于起步阶段,档次低、规模小、竞争力弱,配套设施较差,物流配送成本较高;部分乡镇电商服务站、行政村电商网店利用率不高。五是跨境电商对税务、海关、结算等环节的对接要求较高,由于缺乏专业企业和专业人员运作,发展迟缓。全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

(三)电商专业人才比较紧缺。从政府电商管理部门到电商企业,从市、县区电商中心到乡、村电商服务站、点,电商应用型人才普遍缺乏。一些经营主体虽然开办了网店,但由于专业水平低,网店运营效果不佳;农村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由于经济实力有限,难以招聘电商专业人才;县区电商中心缺乏指导电子商务整体运营、图片制作、包装策划、创业技能、营销理念等技术要求的专业人员;市、县区主管部门缺乏与电商管理工作要求相适应的复合人才。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电商物流体系不够健全。一是物流配送止步于乡镇。农产品生产者大多分散在广大农村,交通不便,处于乡镇以下的农产品市场主体从事网络销售,物流配送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二是物流配送成本较高。因保险、防破损的需要,土特产品包装费用较大,加之物流服务费用偏高,达到网络零售价值的25%―40%,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据高不下,制约农村电商的良性发展。三是物流冷链仓储设施设备不足。农产品网络交易多为现货销售,产品鲜活,而物流过程中缺乏冷链设施设备,容易导致买卖双方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引起交易纠纷。四是保障“双十一”等购销旺季的物流基础条件有待加强。

(五)农产品组织化程度较低。一是农产品生产经营分散。普遍存在种类单一、数量少、规模小,没有经过分选、加工、包装、策划营销等环节,缺乏精深加工,基本都是初级产品,附加值不高。二是标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的品种类别较多,大部分没有统一生产的标准,如五谷杂粮、蔬菜、土鸡蛋、土蜂蜜、中药材、民间手工艺品等产品缺乏专业、统一的质量标准,不同批次产品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客户褒贬不一,信用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也不便于网络上打造天水自己的农产品品牌。三是缺乏统筹运作。天水有自己的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如花牛苹果、秦州大樱桃、核桃、花椒、特色小吃等,但缺乏统一的标识设计、包装策划等,没有形成集群效益。

三、工作建议。

(一)加强组织协调工作。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电子商务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适时召开全市电子商务工作大会,审议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决策,协调解决全市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问题。二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工作调度、工作报告和工作考核制度,定期召开协调会或分析会,及时掌握情况,了解需求,听取意见,解决问题。三是建议利用天水商贸城现有可用设施,研究、论证、建立天水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并将其打造成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四是积极参与和推进电子商务行业标准化建设,规范电子商务秩序,保障各类主体合法权益。五是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基金,重点向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产学研成果转化,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中小电子商务企业融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提供支持。六是在电子商务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方面予以落实。七是借鉴陇南市在电子商务发展方面总结归纳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会引领、市场推进、金融支持、媒体助力”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二)拓展电商平台建设。一是继续完善和加快市、县区电子商务孵化园和乡村站、点建设,鼓励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参与电商应用、服务平台建设。二是积极发挥市、县区电子商务中心和电商协会作用,帮助电商企业做好配套服务和孵化壮大,为名特优新尖农产品、工贸产品、文化旅游等产品加大网上推广,拓展销售渠道,降低流通成本提供支撑。三是推进建立县区、乡镇、行政村微商服务平台;探索建立线上店、线下店、微店融合打通,打造三店合一模式。四是鼓励支持商贸流通、工业、旅游、文化、农业等传统行业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实现传统型向电商型转型,推进电子商务与贸易流通、工业生产、金融服务等相关领域联动发展,推动网络化制造和网络化管理等新业态成长。五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重点鼓励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在天水设立分支机构,带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六是积极培育产品展示、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于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企业和集大宗商品信息发布、价格指导于一体的网上专业交易平台企业,推动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工程。七是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进商场、企业、市场、农村、社区、景区“六进”工程。八是鼓励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大力培育和引进跨境电商企业和人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海外仓”,增强对外贸易的实力和水平。

(三)加快构建物流网络。一是加强对物流企业的培育、扶持、引导,科学规划建设天水国际陆港等物流园区。二是加强交通运输、农业、商务、供销等部门与物流企业、电商企业在物流网络建设上的共享衔接。三是鼓励物流企业加强协作、抱团发展、互利共赢,在乡镇、行政村联合设立配送站点,构建以县城为中转、乡镇为基点、村户为终端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送体系,有效解决电商物流配送到村“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结合全市果、菜、畜产业发展需要和农副产品季节性、易腐性特点,加快生鲜冷链物流建设,提高冷链物流供给能力。

(四)积极培育电商品牌。一是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支持农产品“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资质申报认证;围绕畜产品、种植产品、旅游工艺品等土特产品,挖掘深层次产品文化内涵,统一策划、包装、设计,提升产品档次品味和知名度,实现产品地域化、特色化和唯一性;围绕果品、蔬菜、畜牧、马铃薯、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积极开展标准修订和标准园创建工作,把产业技术标准明确到每个个体、每个田块,确保网销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共享平台。二是积极培育医疗保健、文化旅游、电子电器、雕漆玉器、机械制造等强势产品品牌,发展壮大优质知名品牌,实现生产、加工和销售产品的特色化和品牌化,促进我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现后发赶超。三是继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甘肃名牌”、“甘肃著名商标”;支持“中华老字号”、“甘肃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

(五)加强统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与统计、工商、物流、工信等部门及相关行业的沟通和协作,多渠道、多层次收集电商统计数据。二是规范统计口径、范围,建立政府统计和行业统计互为补充的统计方式,形成互相支持、信息共享机制。三是深入研究探索统计渠道建设的有效方式,坚持点面结合、科学确定代表性样本,兼顾其他数据来源渠道,形成各方数据互补、统计工作与电商行业管理工作互促共进的良好格局。

(六)加强人才培养和舆论引导。一是积极开展电商招才引智工作。充分利用天水师院等院校、相关部门培训中心等资源,建设电子商务人才实训基地,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管理和实训操作培训,为电商产业发展和电商扶贫提供人才支持;引导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商从业人员返乡创业,扶持农村青年、未就业大学生、农村致富头人和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开办网点,培育发展网店、网商、供应商;定期开展电商知识下乡活动,为村民提供免费、实用的电商培训,帮助广大群众逐步树立电商思维,掌握网商技能;主动与知名电商企业、大型电商平台、专业院校对接,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电子商务管理和研发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鼓励聘请专家顾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对产业大户、龙头企业、网店店主等开展针对性培训,培养一批网上销售人才。二是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多途径、多形式加大对电子商务的宣传,强化社会各界对电子商务的应用意识、信用意识、信息安全意识,广泛开展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和应用,促进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研究制定宣传策划,呼吁在外工作和学习的群体,宣传家乡的特色产品,邀请知名人士担任产品代言人,扩大宣传效应;举办、参与各类电商论坛、研讨会、展示会、展销会,推进合作与交流。

农村产权改革调研报告篇十九

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的商业事务活动。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使公司内部、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利用电子业务共享信息,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电子化,配合企业内部的电子化生产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生产、库存、流通和资金等各个环节的效率。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其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产业整体优化升级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日益显著。发展电子商务,不仅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区商贸兴区战略的重要途径。为了解xx区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区内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情况,我局专门组织内贸科相关人员,以实地调研和电话询问等多种形式对全区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区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

(一)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基本情况。

1.创业主体增长加快。

我区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较晚,较成型的电子商务行为约在90年代后期,较早的应用领域是出口企业报关、房地产交易等,但网上交易金额总量少,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介入甚浅,其效果还只是停留在电子商务的初级水平上。近几年,特别是淘宝、阿里巴巴等类似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极大程度上促进了xx区企业在电子商务上的应用发展。xx区现有的4家规上竹炭制造企业就有3家在开展电子商务并且销售业绩喜人。其中民心炭业专职员工15人,主要负责淘宝天猫,淘宝c店,阿里巴巴、亚马逊卓越网、京东、1号店、交博会等电子商务相关工作,20xx年销售金额2100万元;现代炭业专职员工1人,20xx年在阿里巴巴诚信通的销售额为300万人民币;净力竹炭专职员工6人负责淘宝净力竹炭科技旗舰店和阿里巴巴诚信通,20xx年销售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

2、企业对电子商务投入少回报快。

出自 cOoCo.NEt.Cn

在现有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走访中发现,很多企业虽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招聘相关的技术人员,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并不大。据统计,半数的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为3万人民币左右一年,采用营销业务人员兼管的形式对其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建立、维护等操作,这部分企业的电子商务年销售额普遍在50万人民币以下,对于这部分企业大多没有达到预期或比较理想的效果。而另半数企业采用专人专职开展电子商务的形式,投入为15万人民币左右一年,这部分企业的电子商务年销售额都在300万人民币以上。由此企业在电子商务上的投入和产出是成正比关系的,投入越多,享受到的第三方平台提供信息数量和质量越高,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越多,带来的订单销售回报越多。总的来说,我区企业的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电子商务的应用主要还是在处于平稳发展期,资金相对雄厚的企业,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还比较少,处于观望状态,对于电子商务还有很多顾虑,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也不够全面,传统的例如广交会参展等营销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3、行业竞争加剧,经营压力显现。

对20xx年累计出口额在100万美金以上的22家外向型企业调查发现,电子商务开展率为27%。其中贸易公司基本没有涉足在电子商务领域,主要是因为在价格上相对于厂家没有竞争优势所以撤出了电子商务市场;14家生产企业也仅有6家企业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和中国制造b2b网络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据统计20xx年销售额,尤尼威机械有限公司和吉泰钢木制品有限公司为100万美金;卡恩电子有限公司为40万美金;申华纺织有限公司为3万美金;其他2家没有具体的数据。对12家绿色食品制造企业调查发现,仅有3家在开展电子商务,开展率为25%。其中原点食品拥有自己的淘宝店铺,年销售金额为500万人民币;三童食品和刘家香食品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和诚信通有50万人民币左右的销售额。从对生产企业的调查中了解到目前电子商务平台上出现的低价竞争、无序竞争、信用造假等一系列问题很大的影响了其销售业绩,电子商务有序竞争环境急需得到改善。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得出以下基本判断:一是我区网购行业创业群体在数量上呈逐年快速递增的趋势,在规模上开始涌现年销售1000万元级的企业,总体发展势头迅猛,已逐步成为现代商贸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二是与全国的发展形势同步,我区的网商在总体上还处在粗放式的发展阶段,网商主体普遍规模小、资本少,在经营上依赖于低商务成本、低税费,需要加以呵护和培育;三是部分规模较大的网商在进入淘宝商城后,在商务成本、税收以及企业发展方向上均面临着“成长的烦恼”,特别需要加以扶持与引导,鼓励其做大做强、规范发展;四是淘宝商城将成为国内电子商务b2c模式的主流,其发展取向更加有利于鼓励实体型制造加工企业“触网”,通过网上营销,打响品牌,开拓市场,因此需要抓住当前机遇因势利导,推动有条件的制造加工企业主辅分离、上网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情况。

xx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位于xx区东迹大道310号,由浙江金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全资运作的金辉电子商务创业园是目前衢州地区首个综合类电子商务创业园项目,也是规模最大的电子商务商业综合体项目,现已进入招商阶段,预计8月份将开始正式开张营业。建成后的金辉电子商务创业园以电子商务为主导,是一家集办公、仓储、研发、孵化、培训、接待、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5a级园区,可为入驻企业提供集中办公、集中仓储、平价物流、包装外包、专业拍摄及图片处理、信息咨询、网店代管、专业人才输送、融资等各项电子商务产业链服务。

(三)对电子商务相关的政策扶持情况。

一是根据《xx市本级外贸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政策对我区外向型贸易企业有电子商务补助政策,20xx年度,区内33家企业申请了36个电子商务补助项目,5家企业申请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中的企业网站建设项目。二是根据《xx市xx区人民关于实施商贸兴区战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xx区政发[20xx]35号)19条:对服务企业新建信息化管理系统或实行电子管理、电子交易,其硬件及配套软件实际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按实际投资额5%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20条:重点支持商贸企业或专业市场,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网上交易,对企业利用国际互联网建立网上交易平台,当年信息设备实际投入50万元以上且正常运行的,给予2万元一次性奖励;企业网上交易额纳入本地统计且税收缴纳在本地的,3年内所缴纳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80%奖励给企业。目前还没有给予补助。三是相关部门还有类似对于电子商务的补助措施但是未成体系。

二、我区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资金不足、人才匮乏。

虽然大部分企业没有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但这并不代表这些企业没有意识到或不想发展电子商务。在调查中发现特别是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上遇到的障碍主要是信息技术人才不足、相关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特别需要提高企业领导计算机水平,商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也有的是企业信息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不足无法开展。

(二)缺乏较成熟的区级电子商务网络平台。

目前我区还没有一家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门户网站,现有电子商务活动大部分依附于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等专业网站;小部分在区内其它行业网站下如衢江农业信息网、衢江经贸一点通有产品宣传和网络连接;个别企业建有自己公司网页,如好梦来集团、仙鹤特种纸有限公司、净力竹炭有限公司等。由于没有综合性的商务网站,难以有效的组织本区企业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难以发挥。

(三)有关电子商务法律法规、鼓励政策等亟需完善。

从全市范围来看,xx市还没有一套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的奖励办法。我区也只有部分不成系统的补助扶持政策。企业急切希望在电子商务领域能得到政府的引导帮助,同时企业希望在电子商务上有长期持续性的政策扶持。

三、发展电子商务的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对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壮大以电子商务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普及电子商务应用规模和应用水平对xx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支撑和带动作用将日益显著。此次调查,结合企业提出的建议将对下一步我区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一)建立电子商务组织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发展的领导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电子商务领导小组。制定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规划,并鼓励相关企业机构成立电子商务协会开展电子商务行业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统筹协调全区电子商务发展。

(二)制定出台电子商务扶持政策。

按照“指导激励为主,政府宏观规划,企业积极主导”的理念发展电子商务。贯彻落实省、市政府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带动导向作用,尽快研究出台xx区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并与当地产业实现有机结合,加大电子商务重点应用示范项目扶持力度,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建立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应用相适应的风险投资、融资担保体系,探索创新电子商务企业信贷方式,加大对电子商务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对于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的试点的单位,区政府应在资金、税收、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创新登记注册模式,放宽经营范围核准,探索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市场特点的市场准入制度,保证我区电子商务可持续性的发展。

(三)积极引进、培育、留住专业人才。

电子商务活动的每一个领域、每—个过程都离不开人才。在我区现有的电子商务活动中,不仅需要高新技术人员,而且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并适时定期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培育相关储备人才。同时鼓励企业提高电子商务人才的待遇等为长期发展电子商务保证稳定的人才队伍。

(四)建立和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目前xx区注册的物流企业有36家,虽然数字可观,但是经过了解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具备规模的物流企业配送基地普遍不在区内,所以造成了看似百花齐放其实缺乏完善的配送体系的局面。所以要进一步稳定规模物流企业,鼓励做大小的物流企业,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不断提高物流产业的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建设拥有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的市场基础;建设大宗商品现货电子商务平台,拥有与之相适应的仓储、物流、支付等配套支撑体系。

(五)加快培育引进行业门户网站。

一是吸引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来我区设立区域性总部或独立法人机构开展业务。二是凭借xx区的造纸、建材、机械、化工、电子、服装、农产品加工等工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粮食、生猪、柑桔、毛竹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中国椪柑之乡、中国竹炭之乡等特色农产品优势,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进行销售,拥有一批为农产品销售服务的专业性电商服务企业,培育具有行业特色的本地电子商务平台,扶持建设特色产业行业网站群。鼓励我区组织建立专业商务网站例如竹炭网、机械销售网、二手车买卖网等。

(六)大力发展网商创业楼(园/基地)。

从调研情况看,缺少专门的创业场所,是目前困扰我市网商群体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之一。就实际而言,由于大多中小网商目前处于事业的“初创阶段”,过高的租金成本,成为阻碍其进入商务楼宇发展的一道障碍。同时,网商的经营场所往往需要集“办公、仓储、包装”于一体,这也与目前大多数商务楼宇的办公条件不相符合。对此,我们建议:一是以金辉电子商务创业园为率先试水,探索形成特色明显、产业链清晰、服务体系完善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培育现代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二是允许在不改变用地主体、不重新开发建设等前提下,利用闲置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培育发展网商创业园/基地,以此向中小网商提供价格相对较低的创业场所,集中规范发展;三是对于网商创业楼(园/基地)经营管理者、入驻的企业、个体经营户等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的扶持奖励,以调动创业主体的积极性。

(七)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

进一步优化、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大力支持无线宽带和光纤到户接入,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建设,切实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加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夯实电子商务发展基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