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校同心成长同行心得体会篇一
亲子同行心得体会在亲子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有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还能够提升家庭成员的共同体验感。通过亲子同行心得体会交流,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也能进一步深化。本文将从亲子同行的背景、亲子同行的目的和亲子同行中具体的体验内容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亲子同行最初是出行领域的概念,它是指家庭成员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旅行或探险等活动。而现在,亲子同行的范围已经扩展到了更多领域,比如科技探究、自然环保、文化分享等等。不管是哪种形式的亲子同行,它的核心都是通过一起行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发现共同的生活兴趣和价值观。
亲子同行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玩乐和娱乐。通过亲子同行,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探索和发现未知的世界,这种共同的经历将使孩子感到安全和有价值。此外,亲子同行也能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帮助他们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更加从容和坚定。
亲子同行的体验内容多种多样,例如一同探究生态环境、一同体验农村乐趣、一同品尝家乡美食以及一同制作手工艺品等等。在亲子同行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时刻保持耐心和细心,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帮助,与孩子们一起制定计划并共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和升华。
第五段:结论。
亲子同行心得体会是家庭成员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促进家庭和谐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亲子同行,认真体验和总结亲子同行中的点滴经历,用心打造家庭的温馨和幸福感。
家校同心成长同行心得体会篇二
伴我同行的经历,成为了我成长的见证。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而有些人和事,像是注定要与我们一同前行,给予我们指引和支持。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伴我同行”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亲人的陪伴。
首先,最重要的伴我同行者无疑是我的亲人。他们对我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便是我生活中最为亲密的伴侣。他们用无私的爱,为我搭建了一个温馨的家,给予我无尽的支持和鼓励。无论是我在学业上遇到困难时,还是遭受挫折时,他们总是在我身边,给予我无私的关怀和帮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陪伴和鼓励,我才走到了今天的地步。
第三段:朋友的陪伴。
除了亲人,我身边的朋友也是我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伴我同行者”。朋友之间的关系常常可以从小事中体现出来,比如,他们会陪我一起度过欢乐时光,也会在我失落时倾听我的苦水。在我的困难时,朋友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每一次互相支持和鼓励,都使我更坚定地相信友情的力量。正是这些朋友的陪伴,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更加有勇气面对人生的风雨。
第四段:老师的陪伴。
在我求知的道路上,老师的陪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是我学习的引路人,不仅教会我知识,还传授我做人的道理。他们不仅仅是我学业的指导者,更是我精神上的支持。他们耐心地解答我的问题,鼓励我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我迷失方向时给我指引,让我在挫折与困难中不断成长。老师的陪伴,令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真心关怀与无私奉献。
第五段:自我成长的启示。
通过与亲人、朋友以及老师等伴我同行者的交流与感悟,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启示。首先,他们的陪伴告诉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最为珍贵和重要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陪伴我们的人。其次,他们的陪伴让我明白成长的道路是围绕着困境与挑战展开的,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彩虹。最后,他们的陪伴让我坚信,无论遇到何种困难与挫折,只要有人与我同行,我就不会孤单,也能战胜困难获得成长。
总结:
对于“伴我同行”的心得体会,无论是亲人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还是老师的陪伴,它们都成为了我成长道路上最为宝贵的财富。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陪伴与支持,我才能在困难的环境中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成长、进步。同时,他们的陪伴也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怀与支持的重要性。所以,我将倍加珍惜与感激身边的每一个伴我同行者,用心感悟他们的付出,在人生的每一天中,也努力成为他人的伴行者,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与温暖。
家校同心成长同行心得体会篇三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省的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地震。正在上课的学生们一瞬间就被无情的灾难夺去了生命,还有很多的学生还在学校的废墟中呻吟,呼救……看到这一些,我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汶川地区大地震,事先没有预报,人们也毫无思想准备,对此,我感到很奇怪。因为我在《十万个为什么》中知道,在地震发生前会有很多的预兆,比如:在地震前常有小地震,许多动物在临震前会表现出惊惶不安的异常状态。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家在地震预报上是比较先进的,现在还有了先进的观察仪器和卫星图像,可这次没有一点预报,这是为什呢?看来我们在预报自然灾害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啊!
当地震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办?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果地震来临时,我们正在上课时,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地震停止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如果地震来临时,我们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不要回到教室去。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如果一旦不幸被埋在废虚下,一定要坚强,不要吓得大减大叫。要保存体力,利用一切资源自救。面对灾难,我们要保持求生欲,不要被灾难吓倒。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虽然不能人为的制止和改变,但可以通过了解、认识和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常识来进行自救,最大限度的减少地震所带来的灾害,保护自身安全。
家校同心成长同行心得体会篇四
我区防震减灾工作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于今年年初,批准挂牌__区地震局,并列支了经费,定期召开乡、办有关领导会议,调整了__区防震、抗震指挥部组成人员,并抽出一名专职副局长负责防震减灾工作,定期向区委、区政府请示汇报工作,按时参加市地震局组织的例会和其它会议及活动。结合“内紧外松”的原则,区政府专题召开指挥部会议,强调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坚持“预、防、救”三大体系一起抓,树立震情观念,切实抓好震情短临跟踪和地震应急工作。组织学习地震法律、法规常识和防震、抗震的应急预案,强调在此项宣传工作中,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向人民负责,掌握好“内紧外松”的原则,积极宣传地震科普知识和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使社会公众了解地震知识,掌握地震避险技能,提高社会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同时在宣传中避免产生负面影响,让人民群众理解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正常工作。
2.落实短临跟踪工作。
制定了__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成立了以区长为主任的防震抗震指挥部,以应对地震突发性事件,按照管科字〔20__〕14号文件的方案,充分发挥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防震减灾工作联络员队伍的作用,专人负责地震宏观测报点,有专门人员观测,实行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到各宏观测报点进行实地考察。建立起__区各乡(镇)、办事处成员单位联络测报网络,健全了各项联络体系,确保地震信息保送渠道畅通无阻。为了对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有一个总体把握,市地震局转发了一系列国家地震局有关各地区实际情况和防震减灾工作的调查汇总表,我局接到任务后,认真对待,马上派专人查找资料并到区计统局、卫生局、文教局、民政局、农经委等相关单位查询,比较详细、完整、准确、及时地把我区的相关数据上报到市地震局。
3.预防为主,宣传为先。
__区科技局利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科技进社区、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到目前共进行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宣传____,展出各类展板500块,挂图60____幅,共发放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宣传材料500____份。
(一)召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区直局委等有关单位,负责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和防震减灾联络员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__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__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等防震减灾精神,传达了市地震局防震减灾宣传精神,要求各单位要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统一安排,精心部署,扎扎实实开展防震减灾的宣传活动。
(二)采取“三进入”的方式开展宣传活动。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利用板报、标语、条幅等多种方式,在社区科技文化广场、街头、企业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全区共悬挂宣传条幅200条,标语500条,发放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材料3000份。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增强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抗御地震的能力,达到了宣传的目的。特别是区教文体局,回后及时召开全体人员会议,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开展各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宣传口号,增强师生的防御地震的能力,进行“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给家长宣传防震减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广大家长的防震减灾意识。局属各学校均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部分学生走上街头进行宣传,参与人数达两千余人。
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我区防震减灾办公室工作人员,认真贯彻、落实、执行市防震减灾的各项工作,按时参加市里召开的会议,及时传达、部署市里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平时我们能认真组织学习防震减灾法,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学习地震业务知识。每当有文件和报刊到来时,都认真组织学习讨论,领会文件,吃透精神,努力工作。
20__年防震减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防震减灾工作人员编制问题,区级防震减灾工作的实地演练问题等。
5.20__年的工作打算。
明年我们将继续深入宣传、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探索防震减灾执法,强化乡(镇)、办事处联络员网络,加大防震减灾工作的宣传力度,克服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等方面的不利因素,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把防震减灾工作做的更好一些。
家校同心成长同行心得体会篇五
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所以学习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由此可见,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总结有以下几点:
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家校同心成长同行心得体会篇六
“助力同行,成就自我”,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在工作中,无论是困难还是挑战,我们都需要有同事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想分享自己关于“助力同行”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帮助他人,提升自我。
在职场中,帮助他人不仅可以展现我们的胸怀与担当,也能锻炼我们的人际沟通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需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才能达成共同目标。在工作中,我常常会主动帮助同事解决问题,从中学会了更多的专业知识,也建立了更多的人脉。
第三段:沟通很关键。
在对待同事的问题时,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有效的沟通。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通过互相交流、倾听和理解,我们可以让彼此更加了解对方的想法,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让沟通变得更加高效和流畅。
第四段:天道酬勤,以德服人。
工作中,我们需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用心去为同事提供帮助。通过帮助他人,我们可以树立自己的个人形象和职业信誉,让同事和领导由衷地认可和赞赏我们。同时,助人为快乐之本,积极帮助他人也能提升我们的生活幸福感。
第五段:结语。
总之,在工作中,互助合作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帮助他人,我们不仅能成就自我,还可以建立更多的人脉和资源,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大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助力同行”的精神,为团队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校同心成长同行心得体会篇七
当我站在开展助残活动的舞台上,准备开始为残障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时,我内心充满着坚定和决心。这是一次我与残障人士真正接触的机会,也是我与他们并肩同行的开始。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尊重、关爱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懂得了每一次助残活动所传递的温暖和力量。
首先,我深深感受到了尊重残障人士的重要性。在与残障人士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需要的是被尊重和被理解。我们应该从平等的角度出发,将他们视作平等的个体,而不是同情的对象。例如,在为一位盲人友好导购时,我保持了平静的心态和平等的态度,引导他体验商品,咨询所需信息,如同对待我们每个人一样。尊重会让残障人士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更愿意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其次,关爱是对残障人士最真挚的祝福。尽管身体上存在残疾,他们的内心也充满了渴望被关爱和被关注的温柔之情。在与一位轮椅用户相伴参观时,我观察到他在路过坡道时遇到困难,当我主动伸出援手时,他的眼神中流露出满满的感激和善意。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我明白,关爱可以化解那些无形的隔膜,为他们提供无限的帮助与支持。因此,我们应该主动关爱残障人士,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与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另外,团队协作是助残活动的关键。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能力和特长,通过团队合作,我们能够共同完成更多的助残任务。举个例子,在组织一次康复活动时,我发现个别成员擅长情绪调节和沟通能力,另一些成员则善于手工制作和组织安排。大家结合各自的特长,共同创建了一个有挑战性和激励性的环境,每个残障人士都感受到了我们团队的温暖和关怀,也让我更加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最后,助残活动传递的温暖和力量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通过亲身参与助残活动,我亲眼目睹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瞬间。例如,我陪伴一位听力障碍的学生参加音乐课,即便她无法感受到声音的美妙,却通过触摸琴键,用自己的方式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这让我深刻理解到,残障人士只是面临了生理上的不便,他们依然拥有感知美的能力,只是方式与我们不同。而当他们收到我们的帮助与关爱时,他们的内心将会被温暖填满,感受到社会的包容和关怀。
总之,助残同行的过程并不只是关于给予,更是一次对自身的成长与觉醒。尊重残障人士的平等尊严、关爱他们的内心需求、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努力、以及传递温暖和力量,这些都是助残活动的重要体验和感悟。下一次我们再次与残障人士同行时,让我们怀揣着感恩和爱心,用自己的行动带给他们更多的关怀与温暖,让每一个残障人士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家校同心成长同行心得体会篇八
作为一名刚加入教师队伍不久的新人,《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让我对理解教师这个职业,理解教师的使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爱学生。从爱出发来教育关心学生。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关注并发现学生的任何需求。记得在求学的时候,几乎每一位导师都说过同样一句话:小学的孩子如同一张白纸。教师任何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自己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行为都要慎重。尤其是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生命与使命同行》这本书中,每一个事迹都很触动人心,短短的篇幅却反映出来每一位教师高尚的人格和令人敬佩的师德。他们爱学生如同爱生命,奉行教育无小事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一点一滴。
细读汪金权老师的事迹,起初对他的扎根山香教育23年,并资助200多名学生感到有些许的不解。后来翻阅他的日记“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才了解到汪老师的行动其实就是将他对曾经帮助过他的人的感恩之情化作对学生的真诚心、平等心、责任心、爱心和细心,将其延续在教育事业中,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人。
教师如烛,师德如光。师德也是一种使命感的体现。汪金权老师在答记者问时说“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心灵成长和自我管理的引导者。教师也是学生求知、做人、做事过程中的一个伙伴和顾问,它是一个职业,也可以把它当做事业来做。”是的,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榜样,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师德也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种教育因素,所谓身正为范。在让学生的心灵健康成长的基础上,更能通过身教让学生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及美好的品质。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说服学生主动的向老师学习,向老师看齐。
作为新人,更应该要奉行“教育无小事,事事皆学问”的理念。因为在教育中,可能一件不经意的事也有可能成为教育学生的好素材,教育学生的时机是无处不在的。如何抓住契机,如何有效教育,都隐藏着很大的学问,对教师的教育智慧也是一种考验。要经得起考验,凡事能随机应变,就必须坚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以广博的知识装备自己,积极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机智。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还需要学会反观自身,育人先育己,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
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我对自己有着很大的期望,但也自知经验不足,今后还需要向身边的同事多多学习,并不断的提升自己,尽力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更多热门观后感共享阅读:
1、李智华生命力量演讲观后感。
2、张云栋让生命充满爱观后感。
3、生命安全高于天观后感。
4、《生命的奉献--兰辉》观后感。
5、话剧生命如歌的观后感。
6、生命如歌话剧观后感。
家校同心成长同行心得体会篇九
助残活动是社会的焦点之一,通过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和支持,我们可以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公平性。在这个社会中,残疾人也应该享有公平的待遇和机会。因此,助残活动不仅仅是对残疾人的关心和照顾,更是一个展示社会态度和价值观的机会。我曾积极参与一次助残活动,并从中收获了很多。
第二段:参与助残活动的经历和感受。
在大学时代,我参与了一次助残活动,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经历。当我进入残疾人中心时,我被那些热情善良的残疾人所感动。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丝毫没有气馁,相反,他们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在活动中,我和他们一起参与各种活动,包括搬运物资、教授技能等。通过与残疾人一起合作,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和需求。
第三段:对助残活动的反思和领悟。
通过参与助残活动,我对残疾人的生活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我发现,残疾人并不需要同情,他们需要的是平等和尊重。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机会去实现。此外,我还注意到身体残疾不等于心智残疾,很多残疾人具有出色的能力和智慧。因此,在与残疾人交往中,我们应该摒弃偏见和歧视,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第四段:助残活动对于自我成长的意义。
参与助残活动不仅仅是向残疾人提供帮助,同时也是一个对自己成长的机会。通过与残疾人交流和互动,我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耐心。我发现,在与残疾人沟通时,我们需要更多的细心和耐心。此外,我学会了关注和倾听他人,这使我变得更加有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能力。通过积极参与助残活动,我终于明白了真正的幸福不仅仅是来自于物质的满足,更在于对他人的贡献和帮助。
第五段:提出个人助残心得与感悟。
在参与助残活动后,我的观念和态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明白了残疾人并非需要我们的同情和怜悯,而是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关爱。他们同样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享有与我们相同的权利和机会。在未来,我将继续参与助残活动,并与残疾人一起努力实现一个更为包容和平等的社会。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助残同行终将成为社会的共识和实践。
总结:
助残同行是一项伟大而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它能够让我们深入了解残疾人的世界,培养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通过我的参与,我不仅为残疾人带来了帮助,也在心灵上得到了满足和成长。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助残活动,共同努力为残疾人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和包容的社会。
家校同心成长同行心得体会篇十
我去了绍兴科技馆观看了防震减灾科普展览,了解了地震的一些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大家都知道,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那么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呢?原来地球地层内部物质会不停地剧烈运动,从而产生一股能破坏岩层的巨大力量,当这股力量积到一定程度时,会使原本呈长方形等形状的岩层弯曲并变形,而岩层一旦承受不住时,它就会破裂,错动,释放出巨大能量,产生强烈震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的危害极大,它能造成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它还能使地面出现裂缝、塌陷,喷水冒砂;而更严重的是它能破坏山体等自然物,从而引起山崩、滑坡;它甚至还会引起海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地震过后还会引起火灾,水灾和瘟疫。比如说5.12汶川大地震,多少人遇难,就算侥幸活了下来,可是大多都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家人和朋友,这是我们这些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孩子所不能体会到的,他们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啊!
地震的危害虽大,可也不是不可预测的。地震前牛、马赶不进圈,乱蹦乱跳,嘶叫不止,烦躁不安,饮食减少;一些猪羊不吃食,烦躁不安,乱跑乱窜;狗狂叫不止;鸡不进窝,惊啼不止;鸭不下水;家兔乱蹦乱跳,惊恐不安;鸽子在震前数天惊飞,不回巢;密蜂一窝一窝地飞走;老鼠反应最灵敏,在震前一天至数天,老鼠突然跑光了,有的叼着小老鼠搬家;有些冬眠的蛇爬出洞外,上树;鱼惊慌乱跳游向岸边,翻白肚。
(2)如果我们在室内,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3)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我们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
(4)我们应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5)我们还应设法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