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爱心树读书心得(通用20篇)

最新爱心树读书心得(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1 08:41:03
最新爱心树读书心得(通用20篇)
时间:2024-01-11 08:41:03     小编:雨中梧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爱心树读书心得篇一

第一段:介绍爱心读书的背景和重要性(200字)。

爱心读书是一种富有人情味的读书方式。在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人都处于忙碌的状态中,很难拥有足够的时间去读书。然而,阅读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充实自我的方式,它可以提高人们的素质、扩展人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爱心读书应运而生,它为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自行阅读的人提供了阅读的机会,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能参与其中,共享书香之乐。

第二段:描述爱心读书的形式和目标(200字)。

爱心读书具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义务读书。义务读书是指自愿为他人朗读书籍,让他人获得阅读的机会和乐趣。这种形式往往在公共场所举行,如公园、图书馆等。除了义务读书,爱心读书还可以以书屋的形式存在。书屋是一种开放式的图书馆,人们可以在这里借阅书籍,并可以把自己的书捐赠给书屋供他人借阅。这样的书屋通常由一些公益组织或个人发起并维护,目的是让更多人能够享受阅读的乐趣。

第三段:谈谈我参与爱心读书的感受(400字)。

参与爱心读书活动让我受益良多。首先,我通过朗读书籍给他人听,提高了自己的朗读能力和口才表达能力。每次朗读时,我都会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优美动听,能够尽可能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这不仅提高了我的朗读水平,还培养了我与人沟通的能力。其次,爱心读书活动让我从书籍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智慧。通过阅读给他人的书,我不仅能够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还能够感受到不同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最重要的是,参与爱心读书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帮助。每次看到听众在我朗读时露出满意的笑容,或者向我询问更多关于书籍的问题,我都会感到异常开心和满足。这种被他人需要和欣赏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爱心读书不仅对个人有益,也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爱心读书活动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通过爱心读书,人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书籍,吸收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其次,并通过爱心读书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在爱心读书的过程中,大家不仅可以倾听他人的朗读,还可以与他人交流对书籍的感悟和思考,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友谊。这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

第五段:总结爱心读书的意义和必要性(200字)。

总之,爱心读书活动是一种富有人文情怀的读书方式,它不仅让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自行阅读的人可以享受阅读的乐趣,还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其中,共享书香之欢。爱心读书不仅对个人具有积极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爱心读书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爱心读书活动,让阅读的好处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都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和启迪。

爱心树读书心得篇二

自从“爱心爆米花”读书计划开展以来,我和我的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其中。这个计划不仅让我们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更重要的是,渐渐地让我们明白了“爱心”的真正含义。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一下关于“爱心爆米花”读书计划的几个体会。

第一,读书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价值。在这个计划中,我们没有被要求读一些特定的书籍,而是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这种自由让我们充满热情地去读书。而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宝贵的知识,丰富我们的阅历,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此外,读书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生,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和智慧。

第二,爱心可以让我们更加快乐。每读完一本书,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别人,比如我们的父母、老师、同学。他们会因此而感到快乐,并且赞叹我们的进步。而当我们看到别人受到了自己的帮助和鼓舞,我们也会感到快乐。这种快乐是单纯的、美妙的,它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把我们的精神世界和别人的连接在一起。

第三,爱心可以让我们更加有爱心。在这个计划中,我们要求每次读完书之后,都要将一袋爆米花送给别人。这个送的过程也让我们更加关注了别人的需求。比如说,有一次我送了爆米花给我在学校里的同学,因为我知道他喜欢吃爆米花,而且他最近学习很辛苦,需要一些放松。送出这一袋爆米花之后,我发现我的心情也变得更加好。我体会到了“施比受更有福”的真谛,体会到了爱心的双向作用。

第四,爱心可以让我们更加团结。在这个计划中,我们的班级都参加了,大家可以共同分享自己读书的体会。我们可以相互分享读书心得,交流自己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送爆米花的过程中,我们更可以走到一起,互相关心,增强了团结和友谊。

第五,爱心可以让我们更加有责任感。我们定期向老师或家长报告自己的读书情况,这样就可以让老师、家长和同学们更加了解我们的状态。我们会因此而告诫自己,要认真地读书,要用心体会书中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主题思想,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的成长。这种责任感,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更加主动地面对挑战和困难,更加自信地向前走。

综上所述,“爱心爆米花”读书计划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活动。它可以让我们感悟到人与人之间的爱和关怀,更进一步让我们明白了帮助别人的真正意义。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不断地读书和分享,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变得更加充实和幸福。

爱心树读书心得篇三

我读完了《爱心树》,《爱心树》,这篇作文主要说了一个男孩和一棵树很友好,男孩幼时,和树在一起玩得很快乐;五年后,男孩向树索要钱以备娱乐和买东西;十年后,男孩向树索要房屋,以备成家立业;二十年后,男孩向树索要一条船,以备自己远行;三十年后,男孩在树墩上坐着休息。大树给予了一个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把无私、博大的爱给予了男孩,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

我读完这篇文章的感受是:大树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男孩,却不图回报,这样的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学习。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我们也要像文中的.大树一样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东西,却不要对方的回报,就像大树一样无私地把一切东西给予了男孩,而男孩提出了那么多的要求,大树都全部满足了。

爱心树读书心得篇四

今天我看了《爱心树》这本书,它是由谢尔·希尔弗斯坦写的,看了这本书后,使我很感动。

虽然这本书文学很少,但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幸福。

我想起了我们人,连大树都可以做得那么好,难道我们不能试一试吗?说真话,我不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因为我们总想着自己,不顾别人,只求自己的生活好一点。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只有为别人着想,为别人的伤心而伤心,为了别人的高兴而高兴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爱心树读书心得篇五

今天我读了一本绘本,名字叫《爱心树》。这本绘本不仅名字好听,而且还很感人。那棵大树用自己的一切来帮助那个小男孩,最后连树根都消失了。可是他一直都很快乐。

最后我读懂了,那棵大树其实就是爸爸、妈妈,那个小男孩就是宝宝。爸爸妈妈很爱我,就像那棵大树爱小男孩儿一样,甚至比那种爱还要高许多许多。所有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我们要珍惜这种爱。

爱心树优秀阅读心得7

这是一本绘本,是一个男孩儿与一棵树的故事,一个让人懂得爱与奉献的故事,是进入心灵深处那一片净土的一个简单的故事。

故事讲了一棵大树给了男孩儿所有,它不求回报,只希望自己能帮助男孩儿,它愿意献出一切,只为了这个男孩儿和它在一起,一起开心的笑。后来,男孩儿树上的苹果去卖钱,拿树上的树枝盖房子,用大树的树干做了一艘船,最后大叔呀只剩下了树墩,可它也挺直身子让累了的男孩儿安静的休息。

“大树很快乐”,这句话不知道在文中出现了多少次,每次都是大树在帮助了男孩儿后得到的满足,大树的奉献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只要男孩儿快乐,它便满足,它愿意为男孩儿倾尽所有。而男孩儿只知道索取,他不知道爱心树对他的爱是那么浓厚,以至于,无条件的付出给他,男孩儿索取的都是爱心树无限的爱。爱心树爱这个男孩儿,它不管男孩儿是否回报它,它只有无私的奉献。让男孩儿一直的索取。它会快乐。它只要帮助男孩儿就满足了,它只要它帮助男孩儿后男孩儿的开心。它不在乎自己,它把无限的爱都给了男孩。

最后,男孩儿在爱心树的树墩上坐下了,爱心树很快乐,它又一次帮助了男孩,它很快乐。

爱心树读书心得篇六

风华正茂的高中生,是什么使其对生命失去了眷恋,难道整个世界就没有值得好留恋的吗?其实正是太单纯致使这样的结果,因为没有对社会的清楚认真,过于一向情愿认为社会应当纯为净水,她的眼中容不得沙子。她已经被自己的理想社会所当浸透,所以看不服看不惯,于是她追随的梦想而去了,称之为解脱。

相比之下,生性要强,不甘心落后,总以积极心态的应对自己的磨难,最终仍是坚持学习,只因身体状况与大学无缘,最终抱着遗憾而去。

两个截然不同的生命,最总都是走向了不归路。

对宁小燕来讲,此时的教育是惨白无力的,或是说根本就针对宁小燕落到实处,班主任家长没能关注到她的不一样的言谈表现,做为好朋友也没能及时发现异样行动。李老师的德育教育似乎也无能了,只能防患于未然。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做人,是具体到生活中与人相处,更重要是要了解社会不是一个人两个个能扭转的,但可以渐渐去影响他人,这事急不得,是个长期的工程。其实宁也是这样做的,用自己单纯的行为,自己单纯的个性,影响到周围人。只是在她看来,她的力量太薄弱,看不服的事情太多;相比之下重病在身的杨守丰不但以自己早熟的心理解读着身边的不平事,同样也能以豁达开朗的性格影响着周围的人们。那怕是她已离世多年,同学,老师甚至于没见面的笔友老师的牵挂,总以证明她走过的短短的人生之路是值得的,留给人们的不仅是思考,更是一种精神,用她同学所讲就是一种对真善美的追求。

杨守丰虽不是英雄,但带给同学,老师的那种执着,令人感受到的平凡人格的伟大,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希望能给其他学生以做人的启迪,做人真的比做事更重要,一个人健康的心理永远比健康的身体更重要。

爱心树读书心得篇七

在这短暂的寒假当中,我读许多书,有:爱心树、青铜葵花和秘密花园这三本书。这几本书都让我受益匪浅。但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书那当然就是爱心树啦!这本爱心树虽然能说是小婴儿看的低幼儿的`书,可是我想:张老师让我们看肯定有些什么“意图”的呀。于是,我就认认真真得看了一遍,果真的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爱心树主要讲得是一个小男孩和一棵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小时候男孩和大树一起玩耍、嬉戏,可是小男孩长大了之后,却一直再向大树索全西,而大树却一直满足了他的心愿,从不说一句怨言,还不求回报,到最后竟然使用自己唯一的身躯去完成男孩的心愿——坐一会儿。可见大树是多么的爱那个男孩,多么的无私呀!

×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生活中,我也常常帮助别人,哪怕只是帮了一点忙,自己心中也会感到快乐的。这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含义了,又让我想起了高尔基说的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还让我知道了,人类和其他植物、动物是一样的,出生到老都是一样的过程。

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例如:爸爸妈妈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帮助我们,却一直不求回报,而且还默默无闻,这种“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呀!

爱心树读书心得篇八

昨天和桐桐妈谈到牛津阅读树这套英文分级读物,不由自主的想和大家交流交流自己的一点心得,当然也期待从大家的分享中得到启迪。阅读在英文启蒙中的重要作用已不需赘述,但是如何选出适合自己孩子的书,并不像中文书那样让人容易做到。在这种迷茫中,直到我遇到牛津阅读树这套书,才知道这套书是在孩子中间是那么深入人心。

融融的英语学习是断断续续的,先是经历了《机灵狗》、《开心小读者》、《体验英语》、《鹂声英语》、《攀登英语》等众多读物,除了前二个系列坚持了下来,剩余的英语读物但从兴趣方面来说,没有起到悦读的效果,没有了趣味,所以也就束之高搁成了摆设。

去年10月开始,历时8个月完成了罗塞塔5个级别的学习后,有了简单的启蒙积累,自20xx年元月份开始进入牛津阅读树的泛读阶段。先是买了牛3―9级,每天用点读笔边听边看,加上通过图片+猜测+必要时查字典,3―5级基本上理解消化还算顺利。接下来6级之后,伴随kippert,chip等每一个走进孩子内心的主要角色展开的故事情节的离奇古怪、紧抓孩子的心理,孩子认为那些主人公就是真实的自己。虽然难度加大、不认识的单词越来越多,但是丝毫不影响孩子对这个事故情节的向往,于是,我感觉这个时侯孩子对阅读的渴望,已经超越了英文,已经进入了纯粹的故事情节的追寻上了,为了把这种阅读的兴趣呵护好,我索性就把孩子不认识的单词提前查好,减少阻力,让孩子在追求故事情节中有淋漓尽致的阅读快感,他在一直渴望了解新的事故,于是,对于牛津阅读树他一直盼望能把它一口气读完,一直处于饥渴的阅读的状态,一直在盼望我能把单词尽快查好,好让他一睹为快。进入8级后,难度大增,有时孩子等不及了索性先自行浏览一遍,期待能查好字典后,进一步详细了解事故内容,印证自己的浏览猜测。

在牛津树的阅读过程中,我觉得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还是松居直的那句话:孩子首先追求的是有趣,是好玩。

有了故事情节的深入人心,所以,才有了孩子坚持不懈的兴趣和努力。恰好这一点,牛津阅读树给了孩子一个很好的'满足。

爱心树读书心得篇九

今天,我读了《爱心树》这本书,大家可能会有所疑惑:“树怎么会有爱心呢?难道是树上长满了爱心吗?”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棵大树十分喜欢一个小男孩,小男孩也十分爱戴这棵树,每天跑到树下嬉戏玩耍、在树荫下睡觉。可是时光飞逝,小男孩长大成人,当他一无所有的时候,向大树索要需求的东西,它总会毫不犹豫地答应。最后,孩子老了,只想找个地方坐坐,大树又答应了他,大树很快乐。

读完了这个故事,它虽然十分简短,却让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懂得了许多,俗话说得好:“小故事,大道理!”让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是:“把我的树枝砍断吧,用它做船,你就可以航行到远方去了;大树很快乐!”故事中的那棵树,它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小男孩度过困难,他却一声不吭地走了,连一句感谢的话都不说,直到后来,还忘记了这棵大树。这就像是比喻生活中长大成年的儿子忘记了养育自己多年的老母亲。这不是一棵普通的大树,它和某些人一样,充满着一颗爱心,和雷锋一样,同样拥有着高尚的品质。我们应该用一颗充满温暖和爱的心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该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不去索要需要的报酬,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巴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是啊,我们应该学会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去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现在,我明白了,解决了刚才的问题,这棵树不是长满了爱心,而是充满了那个小男孩所没有的爱心,爱是无价的,更是宝贵的,有它的人要长期保持下去,没有的人要学会去拥有。爱,真伟大!

最近,我读了一篇名为《爱心树》的文章,非常感动我。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有位小男孩和一棵大树的故事。孩子很喜欢大树,而大树呢,也很喜欢孩子。但是,时光流逝,孩子慢慢长大了,有些时候,没有去看望大树,大树常常感到孤寂。有一天,孩子回来看大树,他对大树说:“我需要一点儿钱,”大树回答,“我没有钱,我只有一些苹果和树叶,你把苹果摘下来卖了吧!”孩子爬到树上,拿走了大树的苹果,高兴地卖了钱。后来,孩子接二连三地拿走了大树地树枝和树干,去自己享受了。只有当他有苦恼的时候,才想到了大树。最后,孩子变老了,走不动了,他又来到大树跟前,而大树呢,只有一个老树墩了。大树看见孩子,就热情地招呼他,“来吧,到我这里来坐一会儿吧!”孩子说“可以啊!”,孩子就坐到了大树墩上,这时大树是那样的高兴和激动。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到文中的那颗大树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文中的那个孩子就像我们。孩子只有碰到困难和苦恼的时候,才会来找大树,而且一点儿好处都不给大树;而大树,一直都是无私奉献着,尽全力支持孩子。只要孩子提出要求,大树都是尽其所有付出,可大树自己却从未向孩子索求过东西,他只是热切地盼望能见到自己的孩子,见到了,就非常高兴,心满意足。这使我想到了父母,我们的母亲就是那颗爱心树,所以我们要尽自己的全身力量来保护我们的母亲,让我们做一个敬老爱幼的孩子吧!

爱心树读书心得篇十

这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阅读书中的字里行间,我多次被李老师对学生的用心和爱心所感动,为他的育人方法所折服。细细品读,我深感李老师就是一本书,一本用爱心铸就的书,耐人回味。

假期里,他利用休息时间和学生一起徒步去郊外旅游,在田野追逐,登山等方式逐渐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愿意与他在一起,愿意与他交流,说心里话,当孩子们与他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激发和点燃了学生心中“想做好学生”的愿望,这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这样就为教育学生铺好了基石。记得书中记叙有一个学生早恋了,经过李老师的悉心教育,那个学生竟然让李老师帮他写回绝的情书,多么让人佩服啊。看来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致胜的法宝。李老师对那些后进生的教育方法很值得我学习。

书中有个细节让我印象很深,就是李教师要学生怎样做,不是直接命令,而是通过谈话等等想办法让学生从心里自己想要怎样做。比如他在转变一个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时,想让一个好的同学帮助和监督他,李老师首先与该学生谈心,让那个学生有了强烈想改掉不良习惯的意念,然后学生诚恳地说,想改但是担心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怎么办呢?李老师告诉这位学生可以找一个信得过的人帮助和提醒自己,让他记录自己每天的表现,然后给家长看。如果是学生从心里想改过,又是学生自己选的帮助人,效果可想而知了。

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爱学生,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我自己非常赞同书中的这些话语。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书中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也曾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让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里面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和博大的胸怀啊!《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所带给我的不仅是感动,更是震撼。有幸的是我还有漫长的教育旅程可供我去实践、思考和探索。我也会永远记住要用热心、童心、爱心、耐心去做好教育。让我们也像李老师一样,在解读童心的同时将爱心深深的融入孩子们的心间,如甘泉般滋润着学生,而我们也将期待着收获春天般的希望。

爱心树读书心得篇十一

“优生”,当然应该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现在不少教师、家长的眼中,所谓“优生”更多的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也被称为“尖子生”)。

培养“优生”的意义显然是不言而喻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不但只注重“优生”的学习分数,而且“一好遮百丑”,把他们其他方面的优点也有意无意地夸大了;相反,他们所独有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却被教育者忽视了。他们认为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因为教师对“优生”的爱几乎是天生的。但我们对“优生”的认识却未必正确而且全面。

当我们第一次从新生报名册上认识“优生”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他们并不是自己教育的成果,而是学生家长和小学老师共同教育的成果。说明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对他们同样需要从零开始的教育。而且,这种“从零开始的教育”的主要依据是这些“优生”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以及各种能力对一般学生相对(注意:只是相对)要好一些;另一方面,他们除了仍然存在着一般学生在这个年龄容易出现的毛病外,也存在着他们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

1、由于智力状况比较好,课内学习较为轻松,因而容易自满,不求上进。

2、“优生”长期处于学生尖子的位置,比较自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3、从小就处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因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及一般普通学生。

李老师在培养优生时,首先就“优生”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指出了“优生”的培养方法,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帮助“优生”认识自己,指出:激励“优生”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李老师笔下的程桦的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后进生”是指在学习、思想都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的转化,一直以来是令人头疼的事,而李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李老师讲:“后进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心灵。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对“后进生”来说,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换句话说,教师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师真诚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李老师要工作中也正是这样去做的,在教育后进生的同时更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用母亲般的爱使其转化,用班级的集体力量改变他们温暖他们感悟他们。万同同学就是在李老师的这种感召下,由一个“后进生”成长为一名“世界上最可爱的人”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真正做到“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

爱心树读书心得篇十二

没有夸夸其谈,书中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言语之间,是一种幸福的味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快乐的校园生活。“爱”,正是本书的主调。“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

书中所描述的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爱,而这些一般的老师恐怕难以做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让我由衷地佩服、尊敬!

书中宁玮的经历让人有一丝遗憾,却又佩服她的善良与勇敢;万同的反反复复让人揪心,最后的结果又让人舒心;程桦、杨嵩、黄金涛、王铜勇于挑战自我,克服了自己的弱势,不仅学业有成,更是锻造出了卓越人格。这些都和老师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他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成功!

从书中的手记里,我们还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生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

书中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们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爱心树读书心得篇十三

最近又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读了书中的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这部分内容。自己被李镇西老师那颗热爱学生的心所感染,特别是对后进学生那种不离不弃,持之以恒,充满信心的工作精神所感动。

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令人头疼的事。李老师讲“后进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是,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而李老师在工作中也是这么做的。

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那样对待万同这样一个学生和生活顽童学生,难!万同,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可怜的孩子,物质和情感上的缺失,让万同便成了一个人间人怕的坏孩子,可万同又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李老师,这个像父亲一样的班主任,在别人已经放弃他的时候,却给他信心和鼓励。不仅如此,李老师还发挥了集体的力量,让同伴的爱唤醒了他沉睡的心灵。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好老师,有这样一群集体,才让万同的人生轨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长大后的万同是一位光荣的有志气的解放军。我想,如果没有李老师的坚持和执着,万同的人生可想而知。

一路阅读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当我面对班级里让人头疼的后进生,我也曾试着去爱这些孩子,可是往往都是徒劳无功。在感叹之余只能责怪孩子为什么这么难管,不懂事。现在想来,以前所谓的对他们的“爱”,放在李老师那里,他微不足道了。也我该试着向李老师学习,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让自己的心灵走进他们。只有赢得了他们的认可,教育才有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从手记二中我还学到了不少转化后进生的办法:如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集体评价、安排当班干部等方法是老生常谈,但是李教授也赋予了不同的内容,使得自己又有了新的认识;更有一些自己感到很新颖的措施,如写“每日九问”、学生作文表扬、游玩等等,这些对自己的工作都有一定的启发。

爱心树读书心得篇十四

当你索取走爱心树的苹果时,小男孩,我想对你说:“请你回头说一声谢谢,你别忘了,这些香甜的苹果是爱心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辛辛苦苦结出来的,你别忘了,让你拥有金钱的果子是爱心树耗费了许多营养而结出来的!那些果子是爱心树所有的精华!是她忙碌了整整一年所结出来的!”

当你拿走爱心树的树枝时,小男孩,我想对你说:“请你考虑一下大树的疼痛,回去给她包扎一下伤口,回去给她浇浇水,问问她是否还疼,这样,最起码会让她感觉到温馨啊!你知不知道,叶子是大树生命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大树吸收营养,如果没有了营养,大树就会面临死亡了。这些你有没有想过啊!”

当你砍走爱心树的树干时,小男孩,我想对你说:“当你把爱心树的主干砍走去做船的时候,请你想一想,大树没有了身体,就会死去,你有没有想过,一棵树就这么为你奉献了一切,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不能回去给大树松松土?浇浇水?难道做这些工作很难吗?”

最后,当你坐在大树的老树敦上时,小男孩,我想对你说:“爱心树已经为你奉献了一切,你不应该坐在她的身上,你应该坐在旁边的草地上,给爱心树喝几滴清晨的露珠,施施肥,松松土,让她感觉好一点。让她永远跟你在一起!永远成为你的朋友”。

爱心树读书心得篇十五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我来说,家庭生活和学校工作,让我闲暇时间不在向学生时代那么充实,读书自然无疑是开阔我个人视野最好的捷径。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专著时,经常便会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可以在书中学习到怎样教育教学,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的确很真实也很充实。

回顾教书生涯,已走过了18个年头。随着现今教育发展的态势,当前要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可为是作为今天的人民教师的一个终极目标。近些天里,我在一个星期内,细细研读了当代堪称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感受颇深,在书中受到了很多启迪。

体会之一:教师更应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给杨守丰书信中的结尾推荐他阅读陈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以及《傅雷家书》。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时,才能活学活用,信手拈来,对于教师更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体会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一节课的时间,他们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例如:我班的彭宇航同学,性格憨厚,思维缓慢,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的,尤其是每次作业,所有同学都能当天完成,可他待到第二天也不能交纳,错误率高。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时常表现急躁催促,对他大发雷霆,可是于事无补,成效不佳。时后与他拉近距离,细心谈话,加以耐心辅导,发现他的数学思维不是我之前个人认为那样不可救药。所以我们对学生真正了解了,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关爱他。你才会体会到我们的孩子是懂事的,是会对老师有种莫名的感激之情。

体会之三: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学生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我对比了一下,我也经常建议学生问问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复习巩固了吗?今天预习下一课了吗?一部分学生真的在做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学无习惯,乱了一团,所以必须经常指导个别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爱心树读书心得篇十六

《爱心树》这个故事是有一个男孩,他喜欢上了一棵大树,男孩每天都来到这棵树的树枝上荡秋千,摘树上的苹果吃,采集树叶,大树也非常非常喜欢这个男孩,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男孩渐渐的长大了,过了好几天男孩都没有来看大树,大树很难过,有一天,男孩站在树阴底下说:“我需要钱,买几个好玩的东西。”大树说:“我没有钱,只有苹果,那你那我的苹果到街上去卖,那你就有钱了。”于是孩子爬到树上摘下了苹果,拿去卖钱了。我读了这个故事觉得这个男孩子一直拿大树的东西,但大树也没有什么怨言,男孩也不给大树一点回报,大树还是喜欢这个男孩,我小时候我生病了,妈妈陪在我的身边,给我拿药、端水、做饭,妈妈请了假,回来照顾我,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回报妈妈,我的爸爸教我连毛笔字、打网球、写作文,我一定不会辜负爸爸的希望,我的奶奶给我做好吃的,想让我长的很高,晚上我想喝水,奶奶就马上给我端来了水,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的爷爷对我很好,对我很好,爷爷每天接送我,我要感谢我的爷爷!

爱心树读书心得篇十七

寒假期间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一书,通过阅读该书,感触颇深,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教育之路还很漫长,能有这样的材料给予帮助,我想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之中将会完善我的的工作,现就对这本书的感受总结如下: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老师1998年献给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一本探索手记。书中用一篇篇独具爱心和思想性的记实文章,折射出他高扬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旗帜的教育思想历程。每一篇文章都是他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探索和不断的创新。我陆陆续续地读完了这本书,书中的很多事例对我可谓受益匪浅。“当一个好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李镇西老师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自问:你为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做了那些努力?:

爱心树读书心得篇十八

寒假期间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一书,通过阅读该书,感触颇深,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教育之路还很漫长,能有这样的材料给予帮助,我想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之中将会完善我的的工作,现就对这本书的感受总结如下:

爱心树读书心得篇十九

每当别人听说我是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赞叹道:"您真有爱心呀!",听到这样的赞叹,我总会有些许惭愧感。

从教之初,我的确是全心身的投入到特殊教育中去,以极大的爱心与耐心去教育这些残疾孩子。课堂上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神,就是对我认真备课的最好回报。课后孩子们总缠着我,对我打着手语说:"老师,晚上我可不可以到电脑室练习打字?",我又怎么忍心拒绝学生的好学请求呢?于是,每天晚上,我都会回校在电脑室里边备课,边静静的等候孩子们来练习打字。孩子们也会在做完作业后安静的来到电脑室,认真的练习打字。而且越是笨的孩子就越是勤奋,这么爱学习的学生,真的令我感动,我喜欢看到他们认真学习的样子,再苦再累我也愿意。孩子们把我当成他们的朋友,把我当成他们的姐姐,爱向我倾诉心事。所以,我也经常去学生家中家访,即使我并不是他们的班主任。孩子们毕业后,遇到总总问题也爱向我咨询,家长也信任我,孩子们遇到一些婚姻方面的问题也让我帮助解决。虽然那批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了,但见到我还是非常亲切的叫我姐姐,经常在qq上和我聊一聊他们的生活。的确,那时的我不愧是个有爱心老师。

最近,有幸读到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深爱感动,李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永恒不变的,他是一位有智慧且非常有爱心的老师。如:对待后进生万同,他是想尽一切办法,为了学生的成长不断的坚持,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的犯错时,他能理解、能宽容,但并不放弃对他的教育。也只有他这样的老师才可称得上是一位有爱心的老师。其实,学生可以感动教师,教师也可以感动学生,成功的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我应该向他学习,排除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重燃起对教育的激情,以自己的热情去感动学生。

"回首昨天,应该是问心无愧的;面对今天,应该是加倍珍惜的;展望明天应该是信心百倍的。"但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像李老师一样问心无愧。

爱心树读书心得篇二十

今天,是星期五,是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阮老师给我们全班同学讲了一个绘本故事,名字叫——《爱心树》。这个故事形象地把妈妈比喻成一棵大树,为了自己心爱的孩子付出了她的一切。我深切地体会到:妈妈是多么爱自己的孩子。

故事中,令我最感动的一句话是:“我真希望能给你什么······可是我什么也没了。我只剩下一块老树根。我很抱歉······”直到最后,小男孩感觉好累好累的时候,大树依然努力挺直自己的身体对小男孩说:“正好啊,老树根是最适合坐下来休息的。来啊!孩子,坐下来,坐下来休息”。

听着这个故事,我的眼泪在不知不觉中夺眶而出。它让感到很惭愧,在我的生活中,爸爸妈妈就像那棵“爱心树”,而我就是那个“小男孩”。为了让我无忧无虑健康地成长,他们约定有爸爸去工作,妈妈全心全意地照顾我。平时只要我想要什么就向爸爸妈妈张口,而我却理所当然的接受,从没想过能给爸爸妈妈什么,还不懂得感激和回报。一不顺心便会冲他们大喊大叫,发脾气。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一边给妈妈讲着这个故事,一边心里暗暗发誓:我可不能像故事中的小男孩,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长大后我要做爸爸妈妈的“爱心树”,让他们依靠我。我会给爸爸妈妈带去温暖,带去欢乐。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